村经联社组织机构

2024-06-03

村经联社组织机构(精选10篇)

村经联社组织机构 篇1

县信用联社关于对村农户贷款的摸底调查

为了掌握我县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情况,以及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联社安排,我们在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对信用社信货包扶的镇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农户贷款摸底调查。通过对信用社、乡、村统计资料的对比以及到贷户家中实地调查、与村组干部座谈,基本上了解了信用社在支持该村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达到了信用社的扶持目的,使村发展现状较好。

一、村位于乡南方一公里处,辖、马家坪、大湾三个村民小组,共有户名农业人口。年底,该村贷户共欠信用社各项贷款百元,占全社贷款的19%,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其中46户141人,马家坪户人,大湾户人),信用社共向该村投入了支农资金百元,截止年四月底,贷款余额已达百元,占信用社贷款余额的50%以上,支持了该村94%的农户发展农业、种养业及工商业等项目。截止九九年末,该村已发展成为人均拥有耕地亩,有食用菌、天麻等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及个体工商服务于一体的小康村,全村总收入达百元,人均纯收入达百元以上。在信用社存款达百元户,占总农户的85%,人均存款额元。年,该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

二、信用社信贷支农的方法、步骤及所取得的成效

九六年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农行两河营业所归并到信用社,虽然独此一家经营,但也有很多的困难摆在了信用社面前。山大人稀,无支撑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信用社如何在国家银行都没能发展下去的地方再发展、再生存呢?该社员工在思索。当时正值信合系统“工程”实施及政府发展“主导产业”的提出,信用社就抓住了这一机遇,以“工程”实施为东风,以发展地方主导产业为契机,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壮大自我,确定了村为信贷包扶村。村耕地较多,但多年的习惯形成了广种薄收。如何使农户投入少而收入高,科学的耕种方法和新技术的引进无疑是唯一途径:种地膜玉米、脱毒洋芋、优质小麦,信用社人员经常出现在了村的田间地头,充当义务技术员,并及时积极的投入了资金支持他们的生产。三年来,共投入了近万元资金支持了农户籽种、化肥、农膜的购买,现在地膜玉米、洋芋套种、优质小麦的种植已成为该村发展基础农业的保障。

解决了吃饭问题,对有富裕的时间及劳动力,信用社就引导农民搞起了副业。有山有树有资源,气温适中,非常适合食用菌及天麻栽培,于是被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信用社也做好了包扶配套工作,及时做了贷前调查,掌握了资源、人员、菌种、销路等方面的情况,在贷户自筹部分资金的基础上发放了专项扶持贷款,而且经常深入到贷户家中教技术、传信息,解决实际困难,并在收获季节上门服务,使贷户及时还贷,减轻贷户负担。如的,在自筹资金后,信用社又向其投入了信贷资金元,支持他生产菌种袋,发展椴木香菇余架,袋料香菇袋,当年实现收入元,被誉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如马家坪的要发展天麻,信用社到其家做贷前调查得知,其家的承包山多,向北背阴,且属沙质土,是栽种天麻的好地方,于是为其解决了天麻种贷款元,该户现已发展天麻窝,仅此一项年收入已达到元,现已还清原陈欠贷款元,年又给他投入信贷资金元。目前,该村天麻种植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胡宝才已成为天麻种植的带头人。

三年来,信用社对主导产业投入信贷资金达多万元,共发展食用菌架、天麻窝,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同时也对该村的养殖业、个体工商户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信用社的支持和引导下,村的农民已摆脱了发展经济“一窝蜂”的现象,而是根据本户、本村的实际,自发、自觉的搞起了特色经济。

三、支农中总结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几年的设想

短短的三年,信用社的业务已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是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使社的职工们清醒的认识了一个道理:农村是信用社发展的天地,农业是信用社生存的土壤,而发展地方农村特色经济又是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新起点。支持地方特色经济,推出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信息服务,进而才能促进信用社的自身业务的发展。

支农有特色,发展有后劲,但也暴露了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信用社底子薄,资金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不够;二是信用社放贷管贷力度不断加大,但在放贷时,“社员优先”的政策没有体现出来;三是信贷支持多是“短、平、快”项目,有发展后劲的项目较少;四是世行小额信贷和政府行为的误导对信用社的信贷投入有一定的冲击。

有经验成绩不骄傲,对存在的不足也不气馁。信用社已调整好思路,积极做好了投入西部大开发的前期准备。一是高速公路将横贯中心社全境,会拉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信用社可对个体、工商、服务等行业加大信贷投入;二是继续支持高产畜牧农业;三是对养殖业进行信贷投入,使信用社的支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县信用联社信贷支农调查组

村经联社组织机构 篇2

►►一、抢抓机遇, 深化改革发展

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 大通县联社于2006年12月完成了统一法人社改革, 经过四年多的改革和发展, 大通县联社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以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按照省委“三个干事”的要求, 把学习活动与推动科学有效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有效破解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彻底转变经营管理机制, 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优化工作方法, 促进联社各项业务科学有效发展。同时连续三年被省联社评为“综合经营管理先进单位”。

►►二、开拓创新, 加快业务发展

2010年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11.56亿元, 大通县联社新增占比为39%。一是结合实际, 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旺季营销活动。二是设立客户营销中心, 加大联社对各类优质客户的直接营销力度。三是督导各社不断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四是实行了25个网点分类竞赛, 激活内部竞争潜力。

但从远期利益来看, 大通县联社虽处于快速发展状态, 但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 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 大企业、大项目资金需求相对较大, 服务这样的大企业面临着贷款集中度过高的流动性风险;其次, 大通县联社虽在近年与几家大客户有过业务合作, 但这种单纯的贷款客户不仅不能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其他业务贡献, 而且使农村信用社一直处于高成本、低收益的不良营运局面;再次, 以信贷资产的规模效益促进联社的整体发展, 虽然成效已经显现, 但相比忠诚度高的大量基础客户, 这些大客户缺乏对农村信用社的综合贡献度, 并且其业务很容易随管理层的变动而人去楼空。

►►三、扎实推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继续倡导“一社一品”金融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及时结合省联社相关实施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 全面建立起“营销、审查、发放、管理”相分离的精细化信贷管理模式, 并在信贷投放中做到“了解你的客户、了解客户业务、了解客户风险”, 谨慎涉足房地产行业, 严禁进入“两高一剩”行业, 在审慎开展好中小企业金融套餐信贷产品服务的同时, 严格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审慎标准为信贷准入条件, 结合实际开发相宜的信贷产品, 实现信贷的有效投放和理性增长。

结合县域经济规划, 通过对农户, 设施农业, 中、微小企业, 公职人员等多层面客户的大面积、全方位、多元化营销、培育, 成就未来一批忠诚度高、结构稳定的客户, 从而实现“广泛播种芝麻, 集中收获西瓜”的预期目标, 最终以 “一社一品”的金融服务方式。

►►四、多策并举, 努力盘活不良贷款

2007年来, 大通县联社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力度, 全面实现双降和资产结构优化, 持续提升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一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 多措并举, 严格杜绝新增不良贷款, 狠抓已形成的存量不良贷款;二是联社领导班子、部 (室) 中层干部多深入基层, 多调查研究, 切实处理好基层社在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三是继续加大通县纪委、县法院、县公安局等部门的联系沟通, 运用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盘活不良贷款。

►►五、强化稽核监督, 保持高压态势

村经联社组织机构 篇3

“1政府+1村委+1农信”联动机制,用沟通铺平走访路。对内,该社充分认识到“整村授信”金融服务对于拓宽“三农”融资渠道、推进普惠金融和阳光信贷工程、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为确保工作扎实推进,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出台了行动方案,制定科学合理工作流程,做到具体工作专人推动,遇到问题专人解决,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全面推动“整村授信”工作有效开展。对外,该社于5月份全面启动整村授信工作,积极与罗阳镇政府和村干部沟通联系,针对目标客户情况进行初步排摸,从“三个沟通”着手,通过与股东沟通、信贷客户沟通、村民代表沟通,了解新动态、新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听取意见及建议。多方研究选取罗阳镇白溪村、东内村作为该社首家试点村,并于村委会议室召开整村授信动员大会,向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宣讲整村授信的出台背景和开展意义,积极取得村两委和村民的支持和帮助,赢得支持,巩固农村阵地。

“1委员+1经理+1经理”走访团队,用脚步丈量普惠路。该社充分发扬农信“三水”精神优良传统,念好“勤”字诀,强化团队意识,强化上门实地走访工作,建立了客户经理三项日常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当日地头、晚上案头、次日回头”的“三头”机制,固定每周二周四白天两名客户经理在一名该村村委的陪同下,对网格客户进行挨家挨户上门走访、采集客户信息工作,当天晚上客户经理对当天走访信息进行整理建档,次日早上对前一天走访客户进行跟踪、反馈,并在系统中建立或更新每位客户普惠信息档案。二是建立客户经理工作日志和驻勤日志制度。要求所有客户经理对每天的工作情况详细地记载在工作日志上,最迟不超过次日上午。三是建立两级金融联络员制度。该社在辖区内设立由分管片区客户经理担任的金融联络员,并建立了“1客户经理+1客户经理+1村委委员”走访机制,整村授信工作小组认真讨论选取一名村委委员,由其陪同两名客户经理开展整村授信走访工作,降低客户经理入户门槛,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到目前,短短一个半月时间,该社在第一个白溪试点村“整村授信”中己走访客户170户,完成率85%。

“1采集+1建设+1宣传”因地营销,用实效提升服务力。一是在进行客户信息采集和建档工作的同时,该社通过综合营销,解决农户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变农户对信用社“门槛高、贷款难”的看法,帮助解决融资难题。二是该社强化信用建设,重点宣传信用的重要性,提升农户诚信意识、信用意识,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根据农户实际需求、道德品质、经营能力、信用记录,结合村委会、邻里意见综合评定信用等级,以确定最终授信额度以及贷款利率,使“整村授信”工作更贴近实际、更接地气。三是该社员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推进存量客户、其他重点业务和联社惠民政策的宣传推广和营销工作,推动中间业务和新型贷款产品的拓展。

据了解,该社下一步将在县联社统一部署下,分阶段推进整村授信,到年底共计划建立40个整村授信样板村,并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和试点村村干部的沟通配合,提高客户经理实际拓展能力,做实客户信息采集工作,做深做广农村市场。

村经联社组织机构 篇4

禹州联社组织召开第一季度经营形势分析会

映象网许昌讯(记者 康世保 通讯员 高培)4月14日上午,禹州联社组织召开20第一季度业务经营形势分析会,会议传达贯彻了省联社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对首季开门红各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坚持问题导向、成果导向,深入研判形势,查找短板差距,制定应对措施,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和奋斗目标。全体中高管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首先由信贷、财务、风险、人事四位部门经理依据各自条线分工从全局角度依次围绕存贷款、财务收支、风险防控、绩效考核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比全省农信社、许昌地区兄弟行社、禹州市地区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深入查找问题背后产生的根源,使各信用社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同行业中的位置,找到自身差距,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首季度组织资金工作不力的古城信用社、无梁信用社和梁北信用社主任分别作了一季度经营失利分析汇报。三位后进社主任敞开心扉不怕“家丑外扬”,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查找短板不足,一致表示在下步的工作中,将知耻而后勇,直面困难矛盾,克服畏难情绪,拓宽营销思路,带领本社职工全力以赴迎头赶上。会议对各基层社第一季度目标任务激励情况进行了通报并逐一兑现。党委书记李纯信系统总结了一季度业务经营中存在组织资金惰性十足、贷款营销力度不够、清收不良韧劲不佳、制度执行时有偏差、提质增效缺乏恒力、网点形象亟待提升等突出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稳严实细,担当前行,认真传达贯彻落实王哲理事长在省联社第二届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精神;二是拔高站位,强学立行,迅速掀起学习“两会”精神新高潮;三是调整思路,精准施策,迅速扭转存款增长乏力被动局面;四是重振信心,坚忍不拔,确保改革指标达标向好;五是强基固本,以案促改,扎实做好各类各”项基础性工作;六是认真组织,统筹安排,稳妥做好四项制度的落实。滚石上山戮力攻坚,重整行装再启新程。此次会议深入地分析了禹州联社业务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差距,找准了制约业务发展的症结所在,提出了破解难题的措施和办法0,提振了全员实现奋力赶超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禹州联社将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4+4”工作总要求,以创建“双一流”银行为目标,以“四强”行动路线为指引,振奋精神,补短纠偏,开拓进取,久久为功,以实际行动谱写禹州农信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顺河村党支部开展村党组织 篇5

活动的实施方案

2012-04-23 来源:顺河村

〖字体:大 中 小〗〖背景色: 〗〖打印本稿〗〖推荐〗〖关闭〗

顺河村党支部开展村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的实施方案

顺河村党支部按照镇党委《关于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的实施意见》,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村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战斗堡垒作用,我村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大力营造“先进有压力、中间有活力、后进有动力”创先争优氛围,为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以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围绕“先进党组织上水平、一般党组织上台阶、后进党组织换新貌”工作思路和要求,采取分类定级、实施转化、考评升级等措施,着力提升村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

(一)深入学习推广“春风经验”,以“一好双强”标准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引领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理念,结合本村实际,学会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搞好产业发展,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提高。

(二)做好群众工作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显著提升。坚持宣传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强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落实各项民生工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充分。村级组织体系健全,自治制度和服务功能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和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发挥作用良好,社会和谐稳定,无群访集访和刑事案件发生。

(三)运用新型治理机制推进农村工作的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深化“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组织职责清晰、运转协调。村民议事会配套制度全面落实,探索试行议事会成员结构制,切实提高议事会成员履职能力和议事决策水平。议事会议事规则健全、议事程序完善、运行机制规范,记录完整详实,村级自治事务规范化民主管理水平显著增强。

(四)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认真落实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公推直选配套制度,坚持和完善“三务”公开制度,公开栏设置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及时。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领导班子团结,工作机制好,制度健全,议事决策规范、科学。建立常态化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制定党员发展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切实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健全“三会一课”、党组织班子民主评议等制度,深化争创“勤廉双优”活动,班子成员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三、主要方法和步骤

(一)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以村为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对村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剖析原因,为每个村建立信息档案,全面掌握村党组织建设现状。在调查摸底基础上,研究制定开展分类升级活动计划和方案。

(二)制定标准,确定分类级次。按照县委组织部“先进”、“中间”和“后进”村党组织指导性标准,结合本村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明确的分类标准。按照标准,采取“四评”村党组织自评自定、党员群众评定、乡镇党委考评定级、县委组织部审核确定)办法对村党组织进行分类。

(三)定期考核验收,建立长效机制。镇党委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随机走访、开展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村党组织转化升级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采取村党组织申请、镇党委审核、县委组织部批准升级的方式,对完成升级目标的及时做好升级认定工作。对完成升级任务出色的党组织给予通报表扬,对没有完成升级任务的党组织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开展活动情况要定期进行“回头看”,总结成绩和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巩固活动成果,建立争创活动长效机制。

四、加强组织领导

村先进基层党组织 篇6

XX村位于乡政府以南8公里处,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4户1206人,总耕地面积1.34万亩。近年来,XX村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强化干部、党员教育管理,使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得到加强,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农民逐步走向富裕。“要走致富路,跟着党支部”,XX村的群众经常这样说,这也是该村党支部近几年以抓班子促党建,抓党建促经济的真实写照。

一、建设一支高标准、能战斗的党员干部队伍。

1、按照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工程的要求,坚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员在基层工作中的带头模范作用。村党支部先后建立并落实了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考勤考绩等制度,支部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奖罚措施,量化了工作任务和目标,认真执行奖惩办法,使权利与义务并重,党员的责、权、利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训内容上,注重了政治理论教育和科技培训。依托党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和实用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党员电教科技和双培一选”富民工程,大力培养党员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坚持以党员干部带动群众,以专业户带动普通农户,培养新型科技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2010年,村支部共对党员干部分批培训4次,受教育群众1800余人,涌现出农民科技带头人100余人、农业专业户54户,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

2、加强了工青妇等配套组织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良好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机制,一方面加强了对全村45名团员的理论培训和培养,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后备军”作用;另

1一方面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关心“三老”人员,发挥“三老”人员作用。村支部规定“三老”人员全部参加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组织他们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使他们永葆光荣传统。村党支部还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们生病时,组织村干部去看望;每逢重大节日,乡村干部都去进行慰问,并送去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三老”人员去世后,村里安排好他们的后事,并对其亲属给予一定的照顾,真正使“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落到了实处,从而激发了“三老”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全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自己的余热,贡献力量。

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一直是村党支部工作中的一大难题,XX村党支部认真推行了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对全村8名农民党员设臵了12项岗位,分别制定了详细职责和任务,加强了农民党员参与村务管理、解决基层问题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农民党员先进作用发挥不明显、混同于一般群众的现象,“有困难,找党员”成了XX村群众的口头禅。

二、科学统筹,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发展经济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支部一班人认真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形势,认识到只有以科学为指导,才能持续地发展经济,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村“两委”班子经过讨论研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实施了“科技兴村”的战略方针。同时,村党支部广开言路,集思广议,广泛采纳群众意见,在客观全面地分析全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村优势,选准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确定了“稳粮控棉,扩大畜牧,大力发展多熟制和林果业”的经济发展思路,逐渐向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一是兴科技之风,促农业发展。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支部一班人利用“科技之冬”大兴学科技、用科技之风,着重抓好了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掌握一至两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多次选派农民代表参加乡县农业技术培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技术,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利用所学的技术在村里逐步推广棉花滴灌种植模式和畜牧养殖等技术。同时,党员干部每人都联系一户以上的贫困户,一帮一对口扶贫。富裕户也树立了“一户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的思想,无偿向贫困户支援物资、传授农业科技技术。

二是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党支部带领农民以市场为向导,大力发展多熟制、林果业。把红枣作为今后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逐步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将空出的土地用于种植效益较高的多熟制,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努力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应对自然灾害,认真落实技术管理措施,不断解决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困难,使红枣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村红枣面积达到7340亩,其中:2009年嫁接红枣1665亩,2010年嫁接红枣2602亩,2010年直播红枣3073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5547.4元,人均增收847元(其中红枣人均增收727元,棉套红枣亩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有1020亩),增长11.04%。红枣产业逐渐成为了我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三、充分认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稳定工作。“稳定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村支部一班人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稳定工作列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一是狠抓了面对面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江总书记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民族分裂主义的本质及非法宗教活动23条界定等内容,采取村干部、理论宣传骨干宣讲等形式,提高面对面宣传的效果。二是认真落实村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定期不定期到清真寺检查,与宗教人士、信教群众进行座谈,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防止宗教出问题。三是加强了对宗教人士的管理,分别与他们签定了以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书,定期检查,保证了责任书的落实。此外每周五下午组织宗教人士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学习中突出重点,加强针对性,教育他们当一名爱国宗教人士。同时,村支部在评议“五好”清真寺、“五好”宗教人士方面,努力做到群众监督、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四是严格落实“小组联防”、民兵巡逻等制度,村干部带头落实,每天夜里都有民兵值班巡逻,有效地防止违法犯罪活动和伊扎布特组织破坏活动的发生,维护了本村的社会稳定。近年来,全村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四、深入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几年来,累计投入20多万元用于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了图书室、党员电教播放室,配备了电教设备,订阅了《新疆日报》、《新疆党讯》、《新疆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科技》,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概述 篇7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作用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农业经济越发展,农村会计越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很快装满了农村各家各户的“米袋子”,但要装满“钱袋子”,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应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化农业转型;要进行农村小康建设,科学改善农村生存环境;要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民和谐生活,快速缩小城乡差别,只靠一家一户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村民委员会,又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干那些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或者干起来经济上不合算的大事。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三农”发展的物资基础,如何管好用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领导村民在“三农”发展中积累资金、增加资产、开发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更快更好地进行“三农”发展,是加强“三资”管理的着眼点、落脚点。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肩负着核算和监督村集体“三资”的重任,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家底最清楚,对农村政策最了解,是“三农”发展的“参谋长”,是“三资”管理的“大管家”。他们既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农”发展的重要决策者,又是默默无闻的执行人。占财政支出三分之一的支农资金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发放、情况说明、登记审核、落实各项资金到各部门、各项目以及村民每个人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是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村干部,被村民称为“三把手”、“明白人”。

2、对“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农村经济是集体经营方式。虽然每个生产队有会计,还有出纳和保管,但当时采用的是“一大二公”的生产模式,抑制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会计的管理作用难以发挥。80年代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并对农民实行支农补贴,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村会计具体核算的业务量大幅度地减少,会计工作一度被忽视。21世纪初,农村会计记账方法由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不会用市场经济的思维进行管理。在会计业务上,许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还不太懂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还不能正确使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核算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以乡镇农经部门为基础,设置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在坚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不变和村民自愿的前提下,由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与各村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对“三资”实行统一管理。主要内容为:以乡镇统一制定“三资”管理制度、统一确定核算方法、统一制定财务公开措施、统一公开招投标办法、统一公开“三资”管理分配情况等,建立“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的管理模式,实行“村财乡管”。

3、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与“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关系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属于集体性质,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平调、挪用。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采取的是“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的管理模式。因此,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不可能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地进行大包大揽、核算和监督。对经济业务发生前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决策,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一般不可能全部掌握;在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由于“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会从始至终亲身参与,所以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业务的具体细节不可能一清二楚;对于经济业务事后需要查询了解时,村集体经济组织也不可能动辄就跑到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去翻账查看。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功能。通过进行会计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通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调整和控制经济活动,保证计划和预算的完成,对于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评价,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因此,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必须建账,不仅需要建立各种日记账、明细账,还应该建立总分类账。依据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后共同编制的记账凭证,“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进行记账,并且双方定期对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各自的积极性。

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服务功能,即执行财经法规政策的掌控功能,会计核算、监督技术技巧的指导功能,经济业务流程的核对功能,经济档案资料的统一归档保管功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没有变,法人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的权利没有变,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职责权利没有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永远是会计,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整理原始凭证的报账员,也不应该只是往返于村集体和乡镇服务中心之间的票据传递员,而是肩负着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核算和监督重任的村主干中的“三把手”。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管理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要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对“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具体的核算和管理中正确讲解、严格执行。应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热爱农村财务会计工作,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办事公道、廉洁奉公。

(2)应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熟练掌握农村财务会计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熟练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业务,包括能独立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能独立登记各种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一般的财务分析;条件具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还应会进行电算化核算。要了解农村经济审计和统计方法,掌握支农惠农资金的收发和“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等资金的收缴方法,会进行经济合同的起草和审查,会进行经济研究会议的记录和常用农村公文的写作。

2、应实行回避制度

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规定,村级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长)、村经济合作社社长的近亲属不得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村会计的近亲属不得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出纳工作,需回避的近亲属是指夫妻关系、血缘关系、三代内旁系血缘关系以及其配偶关系。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执行任免制度。为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利于“三资”管理的连贯性,一般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不宜随意更换,被聘任的会计人员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认可,并进行备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可以连续聘任,对不称职的可以解聘,但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批准。

3、应持证上岗

为了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由县级或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颁发从业资格证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分析当前我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年龄老化和更换频繁现象并存。不少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繁多,其工作强度和会计人员所获得报酬严重不成比例,有些人不愿意从事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是技术工作,没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会计专业技术的人难以胜任,致使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年龄老化、后继乏人。还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管理人员认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业务简单,只要会写几个字、会摁计算器,这样的人就能担任,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业务记成“糊涂账”、“残缺账”,正好给有些人“浑水摸鱼”提供机会。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为了便于工作,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担任,不可能去其它村镇招聘会计人员,所以有条件的村镇应该通过上岗培训,选拔后备会计人员,先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理财小组成员,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熟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运行情况和会计业务特点,随时准备接任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

4、应定期参加后续教育培训

为了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具有掌握一定农村政策水平和会计核算专业水平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队伍,县、乡两级财政部门应定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和后备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后续教育。培训内容应紧扣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知识和技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方法等内容,立足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核算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形成与其他经济实体继续教育所不同特色的培训体系。

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指导相结合,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分层次培训。第一层是对刚上任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和后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的培训;第二层次是对在任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后续培训,使会计人员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村的政策法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操作等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应由简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素质。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要素及其特征

1、要素

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收益六类,会计上称为会计六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收入、费用、收益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中列示。

2、要素的特征

(1)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资产三部分。流动资产是指预计一年内出售或耗用而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实物资产等。农业资产是指牲畜(禽)资产和林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年限或持有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2)负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使得经济利益流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一般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部分。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一年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等。

(3)所有者权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的剩余权益。一般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本年收益、未分配收益等。

(4)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会使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一般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

(5)费用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会使得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一般包括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

(6)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成果,即收入减去费用后的金额。通常情况下,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收益,表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如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了亏损(即收益为负数),表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所以可以将收益看作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林艳、郭艳坤、石泓:浅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J].北方经贸,2009(8).

村党组织换届总结 篇8

根据邻水县委《关于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邻委发„20XX‟26号)文件精神,我乡党委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研究下发了《关于全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根据要求,严格程序,分类指导,按照“公推直选”的要求,对全乡8个村党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经过群众推荐、组织提名、党员群众测评、组织考察、党员大会差额直选,各村党支部都按照要求,顺利产生了新一届的党支部委员会。子中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下面就这次选举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由于村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安排扎实,调查摸底到位、评议推荐到位、组织考察到位、选举环节到位,保证了全乡8个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圆满成功。

我乡共有8个村,72个村小组,3600余户,1·4万人,有党支部10个,其中农村支部8个。有党员192名,其中预备党员5名,正式党员187名,村民代表234名,参加选举的党员有123名,参加选举的代表202名,党员参选率达65·8%,代表参选率达86·3%。8个行政村党支部换届后共产生支部委员23名,其中书记8名;男性委员21名,占91·3%,女性委员2名,占8·7%;26—35周岁1名,占4·3%,36—45周岁9名,占39·1%,46—54周岁6名,占26·1%,55周岁以上7名,占30·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名,占8·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9名,占39·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名,占52·2%。

通过换届选举,新一届支部委员会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较大的改善,政治坚定、工作务实、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深得人心、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党员进入了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促进了农村干部的年轻化,活跃了党的民主生活,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主要做法

由于党委高度重视、工作机构健全、工作人员到位、制定措施有力,全乡村党支部换届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一)采取“三抓”,稳步推进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一是抓机构,切实加强领导。为了顺利完成全乡村党支部换届任务,乡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王斌源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梁勇、党委副书记谭钦彪任副组长,成员由人大副主席蒋启军、副乡长杨建容、副乡长梅少波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由谭钦彪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周涛和荣秀强同志负责办公室具体日常工作。乡财政、计生、农技指导各村换届前财务工作。乡上成立8个驻村工作指导组,具体负责所驻村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督促工作,受理党员、群众咨询、举报、来信来访,查处和纠正选举违法现象,对反映问题作出解释答复工作;各村按照乡党委要求,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抓调查摸底,实行分类指导。为了切实搞好本次村支部换届选举,乡党委对全乡各村班子结构、群众威信、村情民意进行全面调研,摸清了村支部班子现状和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等问题。根据各村实际,排出换届日程表,逐一落实各村换届的具体时间,掌握了换届选举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抓教育引导,广泛宣传发动。认真落实党政领导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制度,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出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村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的法律法规、选人用人标准和选举程序。

(二)严把“入口”关,做好候选人的推荐工作。在村支部换届选举中,经过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后,党委严格对提名的候选人进行考察,确保了确定的正式候选人真正受群众欢迎,能为民办事。

1、严把推荐关。严格按照推荐程序,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群众推荐必须10人以上书面联名推荐,个人自荐必须以书面自荐书推荐,初步推荐出了49人;通过召开村正式党员、预备党员、村组干部、驻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村上各级各类代表参加的大会推荐出了32名正式候选人。

2、严把测评、考察关。严格按照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测评考察对初步候选人进行筛选,把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候选人筛选出来。一是通过党员群众测评,由乡党委派联系领导主持召开村测评会;二是通过组织考察,由乡党委班子成员通过无记名评分对初步候选人进行评分。通过党员群众测评和组织考察评分,淘汰了10人。

3、严把公示关。乡党委在党员推荐和群众代表信任度投票推荐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发挥党内外民主,将各村支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在所属村组进行公示,并将举报电话和联系方式以及公示记录等一并进行公示,以此方便群众对公示对象进行监督。

经过各个程序的严格把关,经层层选拔,经乡党委研究,确定了正式候选人32名。其中优秀妇女3名,35岁以下年轻党员5名。

(三)精心部署,严格程序,确保选举大会成功。在进行选举过程中,一是确保参与选举的党员达到应到会党员的五分之四;二是严把选票填写关。在进行无记名填写选票时,确保每个参加选举的党员都能充分行使个人的民主权利;三是严把计票关。所有的选票都在指导组的指导下,在党员代表的监督下进行公开计票,并现场颂选举结果,确保了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权正、公开、公平。

三、基本经验

本届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保证。这次村换届选举涉及面大,政策性强,能够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任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了对换届工作和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乡、村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责任制;二是提前调查摸底是搞好村换届选举工作的基础。由于各项调查摸底准备工作充分,基本情况了解掌握全面,为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是严格依法办事、严格程序是搞好村换届选举工作的关键,本次村支部换届选举得以圆满完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严格按照选举办法进行,做到无懈可击;五是深入宣传发动是搞好村换届选举工作的前提。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深入细致地发动群众,积极引导群众,提高了党员群众的参与率;六是资料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是选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我乡党政办公室加班加点,认认真真的把选举的所有材料做得仔仔细细,分类整理,做到一村一套,指导组来拿起就走,保证了选举的正常进行;七是在选举工作中党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乡这次选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本次选举过程中,鹿子坝村和八家山村出现了不和谐的情况,党委及时的发现了,并严格制止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对其进行了谈话,从而保证了群众的意志和组织意图的一致;八是关心落选干部是构建和谐、维持稳定的有力措施。乡党委书记对落选干部进行谈心,让其工资领导年底,使落选干部的心态相对平衡,保证了子中的和谐和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

我乡这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选举的支委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二是极少数村支部书记选举存在拉票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出现;三是落选的上届干部存在心态不平衡,有意见、有看法,容易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中共子中乡委员会

村党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篇9

区委组织部:

按照区委安排,全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通过镇党委的不懈努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了村干部和党员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紧紧围绕实现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目标,抓了各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抓政治思想教育,组织村干部学习“一法一条例”和党的十七大文件,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等。09年11月份组织镇村干部80余人去杨凌农科城听了专家教授对发展新农村的精彩演讲,给村干部思想充了电。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了村级干部,着重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是抓组织建设,我们对各村班子存在的问题和上下矛盾有针对性的指派干部下村解决,经过努力消除了村干部思想顾虑和村民的思想疑虑,村民满意干部高兴。特别是在整顿后进村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手,安排专人深入到各后进村深入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摸清班子成员的真实想法,全面掌握各后进村 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重点培养培训,通过观摩临近村等形式使其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尽快成熟。

三是抓工作作风建设,建立了村干部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坚持了值班制度,并组织专人到村组检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专人督查,准确掌握村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有效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我镇建立和完善了以“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解除了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一是在目标管理方面,坚持每年年初与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签订任期目标和目标责任书,对农村干部实行目标管理。年底由镇党委结合各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任期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是落实村干部政治待遇。积极推行政治激励、社会保障等保障激励措施,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镇共有47名村干部,其中“一肩挑”1名,村党支部副书记6名,村文书(会计)14名。我镇在职的村主要村干部报酬由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奖励补贴三部分构成,主要采取落实待遇、考核考评、表彰典型等措施探索建立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运行以来,村干部报酬低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岗位吸引力明显提升,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热情高涨,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有力加强,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的内在潜能和动力。

三、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村级阵地建设规范化

我镇始终抢抓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在区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镇共14个村,09年完成 上官、广福 共 2 个村级阵地建设,完善了陵三村阵地建设,还有11个村正在积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规划设计,积极完成全镇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和完善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各村建起了电教室和文化中心等场所,引导广大群众开展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杜家凹村投资2万元建起图书室,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我镇每村都设立了计生服务室,警务室接受群众报警、提供警务信息,广福、扶托等村还新建了卫生室,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

四、应用远程教育,开阔广大党员群众视野

我镇共有农村远程教育站点14个,除五星村外全镇其他村达到了全覆盖,安装场所面积达到481平方米,每个站点都设有专人管理,保证信息的及时畅通。09年全镇通过远程教育共观看电教片114部,特别是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期间,共有近2000人次观看先进事迹录像。通过观看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得到增强。

以上是镇党委2009年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党委、以及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于村干部的期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2010年,镇党委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全镇党员干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

村经联社组织机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包括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面上机构调查数据, 以及基层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能力专题调查数据。

1.2 资料收集方法

面上机构调查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 共抽取348个乡镇卫生院, 东、中、西分别为117个、97个、134个。共抽取608个村卫生室, 东、中、西分别为238个、171个、199个。基层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能力专题调查抽样选择了山东省张店区、招远市、东阿县和梁山县, 湖北省潜江市、麻城市和公安县, 重庆市沙坪坝区、永川区和荣昌县。专题调查共抽取乡镇卫生院35个, 其中山东15个, 湖北10个, 重庆10个;村卫生室251个, 其中山东115个, 湖北75个, 重庆61个。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 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3 资料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有关政策规定和专家咨询, 把预防保健功能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项目。

1.3.1 一级项目:

是指可以基本满足居民最基本的健康需求、政府通过公共筹资具有相应支付能力、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经普遍开展且各地区差异不大、全体居民应人人享有的最低保障的适宜卫生技术。其中, 预防保健功能的一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占有17项, 村卫生室占有8项。

1.3.2 二级项目:

是指现阶段多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且能够开展、但可能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而存在地区差异的适宜卫生技术。其中, 预防保健功能的二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占有20项, 村卫生室占有5项。

1.3.3 三级项目:

是指在保障一级和二级项目开展的条件下、现阶段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等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开展、同时鼓励并创造条件保障其开展的服务项目。预防保健功能的三级项目, 乡镇卫生院占有8项, 村卫生室占有0项。

2 主要结果

2.1 基层卫生机构预防保健项目分级开展情况

本文界定的预防保健功能包括预防接种、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三项功能。本调查中, 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包括免疫接种建卡、4项接种协助处理以及16种疫苗接种, 共计21项;慢病发现与管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以及精神疾病的管理, 共计12个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包括针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和针对慢病的预防与控制指导, 共计12个服务项目;村卫生室预防保健主要包括1项计划免疫接种、4项慢病发现与管理和4项健康教育与促进, 共计9个项目。

如表1所示, 三项功能的机构开展比例按照项目等级递减也依次递减, 其中预防接种开展比例最高;慢病管理开展比例最低。另外, 东中西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2所示, 村卫生室只开展了1项计划免疫接种建卡, 且属于一级项目, 开展情况将在以下具体开展情况中分析。根据专题数据调查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开展比例高于60%, 但是, 慢病发现与管理的开展比例相对较低。

注:*表示数据来自专题调查, 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山东、湖北、重庆

2.2 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具体项目开展情况

乡镇卫生院计划免疫中属于原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如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疫苗) , 开展比例较高, 均在98%左右, 且各地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扩大免疫中乙脑、甲肝、A+C群流脑、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机构开展比例分别为83.3%、76.1%、67.2%、60.3%、56.3%, 地区差异显著;水痘、流感、肺炎和轮状病毒疫苗四类非计划免疫东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开展情况差异显著, 其中开展流感疫苗接种的机构比例较高, 达到71.3%。

由表3可见, 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开展比例整体较低, 其中, 高血压筛查和管理的开展比例高于糖尿病, 糖尿病又高于其他几种慢病;恶性肿瘤、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管理开展比例在15%-20%之间;精神卫生对象建档和访视开展比例不足20%, 并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最少。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刚达60%, 而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刚达50%, 糖尿病和脑卒中管理率分别为24.6%、25%、54.8%。

2.3 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具体项目开展情况

由表4可见, 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接种开展比例明显低于卫生院, 西部高于中部高于东部。开展高血压管理的村级卫生室不足35%, 糖尿病管理更是不足20%。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现与管理各项目中, 高血压筛查的东中西部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高血压病例管理及随访的中部的开展比例较东、西部低10%多, 糖尿病相关的两个项目均为东部开展情况最好, 中、西部开展比例远低于东部。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各项目的机构比例在60%-75%之间, 调查的省市间有显著差异。

注释:*表示数据来自专题调查, 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山东、湖北、重庆

2.4 村、乡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功能开展障碍

由专题调查发现, 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未开展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情况下上级不允许村卫生室独立开展免疫接种功能, 而是由卫生院、防疫站等上级机构开展;乡镇卫生院未开展慢性病管理的三个首要原因依次是人员数量不足、上级无严格规定和考核、缺乏运转资金。而村卫生室慢病管理未开展主要原因是上级无严格规定和考核;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未能开展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人员数量不够、能力不足、缺乏运转资金、上级无严格规定。

除上述定量数据反映的预防保健功能开展的制约因素外, 本次专题调查的定性访谈结果反映:居民接受程度不够、辖区流动人口不易管理、资金不到位、收入和工作量没有完全挂钩、卫生服务提供评价标准存在重医轻防倾向、预防保健模式限制、协调沟通受阻等原因也限制了单位各项预防保健功能的开展。

3 讨论与建议

3.1 村、乡卫生机构存在“重医轻防”现象

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一级项目开展比例明显低于基本医疗中化验检查和常见病诊疗一级项目。产生村、乡卫生机构这种“重医轻防”原因为:一是基层医疗机构间存在激烈竞争, 村、乡卫生机构为了生存只能增加医疗服务投入而减少预防保健投入, 这使预防保健服务只能在上级政府的政策压力下缓步前进[1]。二是目前一些机构的设置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 条线分割明显, 致使机构功能重叠, 服务上防保空白。西部地区卫生院普遍采用院内设防保机构的形式提供预防保健服务, 且分工不具体。这导致村、乡卫生机构难以满足当地的防保需要[2]。三是, 市场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的配置变成了双向选择, 农村卫生机构本来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吸引人才, 还要在人员引进的问题上受制于编制, 这导致农村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匮乏[3]。另外, 农村地区卫生机构资金短缺, 预防保健服务人员工资低下, 福利难以保障, 卫生机构人员缺乏必要培训, 导致很多预防保健项目难以开展。要加强预防保健功能, 应建立、加强医防间的互动与联系、对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的人员系统管理制度。

3.2 村、乡卫生机构主要慢病管理开展程度不足、水平有限

调查结果显示, 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筛查、管理、预防和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均不高, 其管理率为24.6%。这和我国推广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和“人人知血压、人人测血压”的目标有很大的差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很多机构仅负责医生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病人, 缺乏社区调查资料;二是部分地区只注重慢性病患病人群, 忽视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管理;三是部分机构对病人缺少跟踪随访;四是很多机构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 以防保人员为主, 缺乏全科医生参与, 造成病人管理率和有效管理率均较低。

与我们的调查结果相近, 汪新丽等 (2008) [4]发现2004~2006年开展高血压干预后, 重庆六个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病人测血压率高达80%~99%, 高血压病人管理率也提高到30%-60%。可见高血压干预行为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管理水平, 应以乡镇卫生院为技术支撑、以村卫生室为平台, 利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试行本) 和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法[5], 对辖区内三级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对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同时, 开展“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 并将检出的本社区内的高血压病人纳人社区高血压三级管理中[6]。

调查结果还显示, 乡镇卫生院糖尿病筛查、管理、预防和控制指导开展比例分别为27.3%、28.7%、51.7%, 其管理率为25%, 而村卫生室比例更低。糖尿病筛查和管理没能开展的重要原因是大部分村、乡卫生机构缺乏检查设备和人员能力不够, 对于糖尿病筛查、管理存在一定困难。目前糖尿病管理应以预防和控制指导为主, 利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7]对社区居民进行三级预防, 对糖尿病人进行防治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的量化干预、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可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8]。

参考文献

[1]张元红.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与筹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13:18~24.

[2]黄伟, 张亮.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预防保健功能激活策略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8;7:29~30.

[3]邓涛.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04;1:85~88.

[4]汪新丽, 张春华.重庆市农村地区开展健康促进高血压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1:62~65.

[5]李立明, 胡永华, 曹卫华, 等.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2;5.

[6]童钢, 沈妹, 黄玉华.高血压三级管理预防农村心脑血管疾病4年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 2004;6.

[7]周智凯, 高莉雯, 冯铮糖.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4;2.

上一篇:小学综合实践课件资料下一篇:一年级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