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话

2024-10-17

影响孩子一生的话(精选11篇)

影响孩子一生的话 篇1

哄女孩子女朋友开心的话-携手相伴一生

宝贝:不要感到累了,才休息;不要觉得饿了,才用餐;不要感觉冷了,才加衣;不要感觉困了,才想我。照顾好自己,呵护好身体!

红豆传相思,短信送情意;点滴相思意,深情问候里;人生得与失,有我陪着你;未来苦与乐,坚定永不弃;我心似磐石,永远不相忘!

海豚想给天使一个吻,可天空太高了!天使想给海豚一个吻,可海太深了!我想给你一个拥抱,可太远了!只能给你发个信息,轻轻地告诉你:我想你!

给我一秒钟,我会想起你,给我一分钟,我会牵挂你,给我一整天,我会思念你,给我一辈子,我会守护你,给我一条短信倾诉,我会说:我想你了!

宝贝:困了,要睡;渴了,要喝;烦了,莫急;燥了,莫火;开心,要在;笑容,要多;关心,要收;寂寞,要躲。记得身边有个我。

花开的声音风知道,风儿播微香;雨落的声音心知道,心儿写牵挂;念你的声音梦知道,梦里藏相思;想你的声音信知道:你好吗?

没你一秒,生命不跑,没你一分,昼夜不分,没你一天,度日如年。宝贝,不要忙的太晚,开心的与我分享,伤心的别只说一半哦!

宝贝,夜里别忘盖被子,省的感冒哭鼻涕;白天冷暖要注意,着凉生病不好受;晚上上网别太长,免得起晚误时间。要轻松愉快健康点哟。

爱情是什么?猫爱上了鱼,舍不得吃掉;狼爱上了羊,舍不得吞掉;云爱上了天空,舍不得散开;我爱上了你,决定一辈子依赖!

不管生活是闯荡还是流浪,我都会把你放在我心上,让深情天天冲击着我的心脏,让脉搏跳动着所有怀想,让信息传送着永远爱你的希望。

爱情有两个时间:天荒和地老;爱情有两个人物:我爱的你和你爱的我;爱情有两个地点:天涯和海角。爱情不是两条平行线,因为我们两个人的世界,最终会有一个终点,让我们两手紧握,将爱情进行到底!

不管生活是否安定,我都会把你放在心上,让深情天天冲击着我的心脏,让脉搏带动着所有的怀想,让信息传送着和你相伴的愿望!

等待一次日出,需要一天;等待一次月圆,需要一月;等待一次花开,需要一年;等待一

次爱你一生一世,需要一辈子。永远爱你不变。

风雨之后,我将心停泊在彩虹里。寂寂夜空,我将心停泊在月亮上。其实,我最想将心停泊在你的港湾,有你的地方,是我的幸福彼岸。

出售千锤百炼真心一颗,古今中外,只此一件!可暖人,可贴心,善解人意,体贴入微。承诺终身免费维修。欢迎“来电”,恰谈详情。

不求我们的爱有多么轰轰烈烈,不求我们的爱有多么缠绵悱恻,不求我们的爱还有来世三生,只愿此生我们的爱平平淡淡,携手相伴一生。

搬来爱情,砸在脚上,连痛也是种幸福;搬来爱情,放在椅上,静下心来慢慢欣赏;搬来爱情,放在心里,直到变老,你的位置仍在那里。哄女孩子开心的经典话语(求爱表白最给力的话)

“你一直走进我的生命,我正为你准备好一生一世。”男人从口袋中取出指环,既认真又战战兢兢地向女人求婚时说。

“无论如何,只要我所爱的你能够平安活下去我就别无所求了。”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男人眼泛泪光祝福新娘子说。

“我等着你回来。”机场内,男朋友紧紧拥着即将赴国外学习的女友细说,然后再在对方额上轻吻一下。

“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有气质、最特别和最具吸引力的。”男人轻扫女友秀发说。(此句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任何对象,必百发百中。)

“能和你结婚的人一定很幸福。”在第一次约会中男人向暗恋已久已婚的女孩,含蓄地说。

“那些无关痛痒的事,与我同做就意义无穷了。”男人提议女人把每次一起看过的电影戏票留下来作纪念。

“我一定要比你多活一分钟,好让你离去的时候,让我捉紧你的手,就像我们平日睡觉时一样。”男人抱着心爱的女人在床上喁喁细语。

“我答应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包括我自己在内,相信我!我会给你幸福。”女人在工作或人事上受尽委屈,男人把她一拥入怀,体贴地一番耳语。

“(男人的名字)是为了要与(女人的名字)认识,而来到这个世界的。”男人在与女人的合照背面写下以上的话。

“你为酒醉!我为你醉。”女人喝罢两口酒,脸泛红霞又颊赤热,男人抓紧机会轻轻细诉。

影响孩子一生的话 篇2

一、生产方式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生产方式上,随着医学的发展,当作为产妇或者婴儿的病理性需求的补救手术———剖腹产,给母子带来平安的同时也给母子带来了隐患和害处。孩子的生产方式,是人生第一课,让孩子克服困难,配合妈妈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不要人为地让孩子逃过这一课,这一课是没有办法补课和重来的。

根据医学研究数据表明,剖腹产增大了孩子产生问题的几率。1.剖腹产的男婴免疫力更低。2.剖腹产婴儿容易患感觉统合失调症。3.剖腹产的婴儿易患小儿多动症。在一组多动症孩子的求治人群中,剖腹产的孩子占八成。4.剖腹产的孩子适应能力差。5.剖腹产使“湿肺症”婴儿增多。6.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

二、学走路

孩子一周左右,开始蹒跚学步。当孩子在走路的过程中,可能会跌倒,也可能会碰触到桌椅家具什么的。传统上,特别是老年人帮助带孩子的情况,大人会非常心疼孩子,第一会上前赶紧把孩子扶起来或者是抱起来,第二赶紧拍拍孩子身上的尘土,紧张地检查孩子有没有伤着,第三,会拍床,跺地,接着说:“我打你,看你怎么把我们宝宝摔倒了!”这样过度保护,诿过于“地”的做法,容易给孩子建立错误的认知模式,遇到困难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进而逃避推卸责任。

适当的做法是,第一,在足够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马上给予帮助,这个时候问题是孩子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寻找方法解决。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路要自己走,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第二,可以提供参考解决方案。一位妈妈在公园跟孩子散步,孩子在前边不小心摔到了,挣扎着不知道怎么爬起来,回头看妈妈,竟然发现妈妈“不小心”也摔倒了,孩子看着妈妈慢慢一步步爬起来,模仿妈妈的样子自己爬了起来。第三,更进一步的做法。一位爸爸在看到孩子不小心碰到了桌子角,提醒孩子,是我们不小心碰到了对方,而不是对方碰到了我们,我们需要给桌子道歉:“对不起!”

三、学吃饭

孩子在大约一岁半,就差不多可以模仿大人的样子,自己鼓捣着吃饭了。有的大人不喜欢孩子自己吃,怕孩子弄的桌子、地上撒的哪儿也是,就很热心地继续喂孩子饭吃。殊不知,这是让孩子错过了人生第三课,“饭要自己吃,事要自己做”。孩子开始自己吃饭,大人还要多些耐心指导正确地握筷子的姿势。孩子食量小,需要加餐,可以一天让孩子吃四到六顿饭。

以下三种帮助孩子吃饭的方法需要警惕,一个是大人围着孩子转着喂饭,一个是孩子边玩大人边喂,一个是随时吃饭喂饭吃零食。

四、会分享

中国有个好传统“尊老爱幼”,家中有好吃的,好玩的,一般会优先照顾到老人和孩子。这个时候,人生第四课就开始了,“给孩子与家人一起分享的机会”。比如,有了好吃的,先给孩子吃,大人会有些逗孩子的意思说,“宝宝,让叔叔吃一口。”,孩子天真地把好吃的递到大人的嘴边,这个大人假装“噢”,咬了一口,嘴里还说着“嗯,真好吃!宝宝真乖!宝宝吃吧。”这是不是错失了“会分享”的良机了呢?我们抱怨孩子们自私自利,虚情假意,不善于为他人着想的时候想想这个吧。

五、转移注意力的哄

小孩子哭闹耍脾气,证明孩子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告诉给大人看,大人不耐烦,或是急于让孩子安静下来,会引开孩子的注意力:“宝宝,看那边有什么好玩的?”“咱们去玩旋转木马去吧。”“走,妈妈给你买好东东去。”这个时候大人无形中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一个心智模式,逃避问题,逃避麻烦,不去面对和了解问题的实质。问题是问题还在那里,下一个类似的情境出现了,孩子仍然陷在里面无法自拔和解决。

给孩子多一些关注,并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欲望和需求。很多情况下,只需大人用心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用理解的语气告诉孩子他“有些伤心”“有些失望”,再给出有选择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就可以了。这是给孩子的人生第五课,“面对问题,而不是回避、逃避和打岔”。

六、哭闹时的诉求

小孩子为了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或者事情,在大人不能及时满足时,会大声哭闹。这个时候,一方面是看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是孩子什么样的一个需求导致的。一方面是考验大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一个机会,人生第六课:满足需要有原则。而被满足时如果使用哭闹手段,即使是正当的需求也不可以允许孩子通过“哭闹”这种手段来达到。

七、父母的耐心

人生第七课,父母的耐心带给孩子自立自强的成长空间。在孩子初次学习掌握很多本事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支持,少一些代替。例如,孩子刚开始学会穿衣服,耐心等待孩子自己系扣子,哪怕开始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孩子需要的是方法,不是抱怨。孩子因为好奇、好玩帮忙做家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耐心等待孩子完成他承担那部分家务,父母在孩子很多很多的第一次,要耐心等待孩子拔节成长,孩子从中获得信任支持的心理营养会比他获得的本事强许多倍。

八、我从哪里来

小孩子三岁以后,可能会问这个经典问题“:我从哪里来?”大人如果说“,你是从路边捡来的。“”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你大了就知道了。”这对孩子的自尊自信无疑是不利的。

“宝贝,你是爸爸和妈妈生的呀。”“我们一起看看绘本《小威往前冲》吧。看了以后你就知道一些了。”“我们一起看看宝宝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动画或者视频吧。”回答孩子这个问题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越科学越好,越早了解夫妻这个最亲密的非血缘关系越好。这还可以让孩子们在“过家家”游戏中明确:宝宝是爸爸妈妈生育的。

九、百宝箱

孩子的品行养成影响孩子的一生 篇3

品行是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习惯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孩子品行问题是指儿童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早期表现常常是在家里偷钱,说谎、不听话,或挑衅、骂人、打人等,上学后则可出现逃学、违纪、破坏公物、功课不佳等,少数孩子故意放火,后果严重。随着年龄增长还可出现男女之间性乱或其他不良行为。笔者认为导致孩子出现品行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不良风气

社会风气指的是一定社会时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行为习惯,是推动或阻碍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社会安危、国家存亡。社会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污染了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在茫然中的随波逐流,形成错误的认识。据调查,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正逐年攀升,并且呈现出低龄化的态势。如何优化社会环境,促进孩子正确品行的形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1.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经济手段管理下的社会生活中,“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潮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于孩子品行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2.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今社会享乐主义思潮的盛行,严重毒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很多孩子只注重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个人感受,也极易萌发犯罪念头。

(二)家庭不良教育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对子女过分宠爱与放纵,使孩子成为家庭的“小皇帝”,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品行。有些夫妻感情不和、互相攻击与谩骂,即使在子女面前也毫不避讳,这对于孩子品行的形成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个人不良心理

孩子每天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事物,这些不同的事物促进了品行的形成。倘若孩子没有目标,被动的学习,个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持续的影响孩子健康品行的形成,是孩子成为“問题少年”。

二、孩子品行养成的建议

(一)优化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的转变是全社会的大事,是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协作的结果。有关部门要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帮助孩子顺利的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发展他们的健康品格。

1.整治社会环境

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网吧、电子游戏、出版物和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问题场所,结合不定期巡查制度和集中统一专项行动,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加强对孩子的“三观”教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社区应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讲座、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和文明健康意识,也使家长对侵权、侵权行为、如何运维权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

3.开展公益活动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社区可以组织孩子开展志愿服务,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例如清扫小区街道、清除楼道小广告、陪孤寡老人们聊天等活动,增强孩子尊老爱幼的理念,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长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良好的行为教育影响子女,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端正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在家庭中开展品行教育。

1.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里环境的好坏对孩子道德品质、性格、兴趣爱好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使孩子在心理上形成安全感。同时,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进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树立家长品行榜样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选择人生道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游戏时,一旦出现争执情况,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例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就是这样做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以身作则,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孩子品行的表率,预防和制止孩子犯罪。

(三)优化个体教育

优化个体教育,尤其加强对问题少年问题的教育,使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

三、结论

父母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 篇4

父母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

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

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影响孩子一生的3个故事 篇5

蒙迪·罗伯特是美国犹他州一所中学的学生,他出身贫寒但性格乐观向上。 一天,老师比尔·克利亚给大家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孩子们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

蒙迪·罗伯特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开始写自己的梦想。他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在作文中他写道:“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蒙迪·罗伯特把自己梦想中的牧马场描述得很详尽,甚至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蒙迪·罗伯特伤心地看到: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的“F”(差)。

蒙迪·罗伯特觉得自己的功课完成得很出色,他想不通为什么只得了个“F”。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询问原因。

克利亚老师认真地说:“蒙迪,我承认你的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

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你愿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我可以考虑重新给你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的意见。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蒙迪考虑了一晚上,他决定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老师给的成绩是“F”。

多年来,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本子上刺眼的“F”激励着蒙迪,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迈向自己的创业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数年后,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20名学生参观一个占地200多英亩的牧马场,当登上一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建筑时,他发现,牧马场的主人就是曾经被他评价为梦想太不切实际的蒙迪。

影响孩子一生的九种能力 篇6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坑坑洼洼的路,而当他们一步步走过去的时候,他们就会学到一些能力。有接受失败的能力、阅读能力、交流能力„„有些只是当时需要,而有些,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家长要懂得引导和加强。

一、接受失败的能力———走向成功的桥梁

在一个团体社会里,输给别人的机会,本来就比赢他人的机会多,因此,比起把目标放在第一,努力迈进,更重要的应该是对任何事都尽力的心态。请不要忘记,在你畏惧孩子的失败之时,孩子更多的成长机会正在被你剥夺。我们不能再因为自己的畏惧而执着于第一,并无形中把孩子的手脚给捆绑,反而应该要培养孩子跌倒后,可以有站起来,并再次勇往直前的能力。我们要切记,没有“失败力”的孩子,其人生绝不会成功。

二、哲学式的思考能力———培养一个会思考的孩子的第一步

哲学式的思考,时时抱着怀疑的精神,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当成是理所当然般的对待,不应该用太多的直观来看待事物,不是「凭着感觉走」的模式,而是以理论为基本,来解释所遭遇到的事物,对于不熟悉的,如果思索没有任何的收获,不是因为你的智商不够.三、感知幸福的能力———培养可以自我变幸福的能力

既然当官不是幸福,发财不是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我的老师告诉我: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幸福在于感知幸福的能力!一个没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无论他得到再多,他都不会幸福;一个能够感知幸福的人,无论他多么平凡,他都是幸福的。

四、领导能力———领导的首要条件,有着为他人着想的心

领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而且3岁之前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父母不要在此时只想着让孩子智能开发,而错过了学习沟通及观察别人的最佳时期。更多资讯请关注陈安之微信号:cgx0011 学会沟通的孩子无论在幼儿园里还是学校里,都会受到同伴们的喜欢,身边的朋友也一定会很多,这能为他将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就算不成为领袖人物,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领导能力需要靠训练来增强,一位胸怀大志的领袖需要机会去磨练他的领导艺术。让子女参加运动队、童子军。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社区组织吧,他们将在那

儿获得待人处世的经验。不过还应该让孩子在其兴趣范围内去努力争取领导地位。

五、阅读能力———培养可以洞察世界的眼光

在把孩子领上阅读之路的过程中,父母要记住,您只肩负着2大任务:第一就是要让孩子喜欢读;第二就是要教会孩子怎么读。

六、交流能力———总体基本能力的摇篮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优秀,要是没有别人的支持,取得突出成就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没有他人的支持,连获得高智慧的途径都找不到。聪明的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如果觉得交流是一种享受,无论跟谁交流都能轻松自如,身心一致,内外一致,他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大,他的未来与社会的相融性就会越来越强。但是,聪明的家长更应该知道,无论怎样,孩子都需要家庭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七、英语语言能力———地球村时代,生存的基本条件

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在对孩子进行英语辅导时应对孩子听力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八、经济方面的能力———开启美好未来的钥匙

九、自制力———一种自我控制的强大力量

在人生的旅途中,为了实现目标,也许你必须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放弃一些自己 深深迷恋的事,这样就感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为了生活,为了目标,我们不能试图 摆脱一切“约束”,而是应该在“约束”的引导下,一步步沿着既定的目标,稳妥地前进。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缺乏自制力,就像汽车失去了方向盘和刹车,必然会“越轨”和“出格”,甚至“翻车”。

做孩子一生中的贵人 篇7

人的一生能遇到的人很多, 可是能遇到贵人的时候很少;人的一生中遇到的老师会屈指可数, 在老师中遇到贵人的机会是不是会更少呢?这个我不敢乱下结论, 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如果你是学生的贵人, 你一定会是幸福的, 你的学生也一定会是幸福的!

那么, 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 怎样能有幸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贵人呢?我有几点个人的意见, 供读者参考。

一、德育中不要忽视“孝道”

教育专著中指出“教育之根本——孝家尊师”、“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虽然这几句文言语句, 听起来仿佛有些古板, 但是能让人深刻地理解孝道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影响。我深深地感觉到一种思想启蒙般的启迪。因为在这多年来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 我们总是在比较机械地以《中学生守则》等蓝本为纲。泛泛而谈, 说教或命令式的要学生做到这些条条框框。而根本上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弘扬了几千年的“孝道”教育却很少甚至是几乎没有专门涉及。所以学生要么人会理解《中学生守则》等规范, 要么在学校和在家庭中两个样。

曾经有许许多多家长向我诉过苦:“孩子在家中对父母粗言恶语, 时刻顶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体谅父母……”而我都常常会纳闷“不应该哇!他 (她) 可是个名列前茅的优生呀!”

曾经有许多次,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成长路上”“心理访谈”等节目中, 有些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对抗等过激行为, 虽然这两夫妻情况涉及独生子女优越心理, 、学习负担等原因,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孩子”缺乏“孝道”意识有关。

近几年来, 语文学科中多次出到探究青少年“孝道”意识的题型, 比如表格探究题中, 对“了解父母生日情况”的调查, 比如情景对对话中, “用恰当的语言向父母提某一要求”的语言表述题等等, 都在潜意识中提示着青少年工作中“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教育中,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一定要经常性地, 把孝顺父母的观念一点一滴渗透到孩子们的脑海里, 教会他们在生活中, 在一言一行中, 怎样去感恩父母, 而不是只停留在空话大话上, 只停留在一些漫无边际的歌词诗句上, 只停留在母亲节、父亲节、或三八节上, 在提倡发展孩子个性的今天, 仍要让孩子们牢记“听父母的话”“节约每一分钱”“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这样的话, 那么如:叛逆、出走、奢侈浪费、懒惰、依赖等等, 天天充斥在教育者耳边的青少年常见恶习一定会大大减少, 因为这些所述的恶习, 从根源上看, 都可以证明“孝道”教育缺失的所致啊!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侧重人追求教学成绩的今天, 我们主动而又无奈几乎把全部时间放在了学科教学上, 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涉及心理的探究, 我上次听过一位知名教授关于人的心理需求的报告, 真是茅塞顿开。因为在教学过程, 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不交作业”“不听讲”“不爱学习”“上课讲闲话”之类的所谓差生。原因总是归结为“厌学”。现在我逐渐明白, 原来, 从根本上讲, 是因为这类学生心理上缺乏归属感。

专家给我们指出, 上述的几类学生, 他们当中往往存在因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爱、因从小成绩表现等因缺乏同学的友情, 老师的爱等原因, 以致他们心中缺乏安全感, 缺乏认同感。他们希望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 希望和优生那样得到老师的关注, 希望得到同学们真挚的友情。因此, 他们在潜意识中, 有时会把犯点小事来引起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而当犯事的行为被老师压制后, 他们就会走向一个极端:自我放弃, 再也不学了, 再也不听了。成为一个“无助型”的孩子, 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叛逆”, “无可救药”。殊不知,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老师的行为所致。所以, 我深深认识到, 作为一名教师, 一定要注意学生心理上的需求。懂得他们对安全、对爱归属感的需求。当一个孩子在班级得不到老师的关心, 得不到同学的友情时, 他会缺乏安全感, 缺乏对爱的归属感。由此他就会产生身心的紧张, 处于焦虑状态。不被老师、同伴接纳或遭拒的孩子被专家定为“高危儿童”, 他们往往出现心理问题走上辍学、自杀、违法乱纪的道路。

专家的话让我受到深深的触动, 因为我们自己对待差生、问题生上面可能曾经粗心过。甚至无意中, 以“为他好”的理由, 无意中伤害过学生, 那么, 以此为起点,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 尤其在对待差生问题上: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小心”, 绝不能公开地否定、诋毁学生, 无论怎样的情况钙, 都要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当他有了自尊, 他会更有自信心, 能力和效率。

我们还要发动学生, 家长来认可他, 比如现在我班上的胡家炜, 他就是那种“厌学”的孩子, 但是当班级有一条廊磁板无人擦时, 他主动举手“老师, 我多排一天值日, 因为我们的值日任务很轻”。这说明他是一个心灵纯洁, 热爱集体的好孩子, 我立即在全班大会表扬了他, 并立即发给他一个奖品。更让人惊奇的事, 从那以后, 他上课更认真了, 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由此可见, 我们应多关注差生身上的闪亮点, 经常性地关爱他们, 让他在正面被他人注意, 被他人关怀, 同情、赞美与支持……

相反, 如果他长期受冷落、歧视, 得不到尊重那么体力上的体罚对他来说, 也许是一种解脱。当某些问题学生因家庭问题, 如父母离异或寄养别人家等原因, 缺乏爱和归属感时, 我们更要注意让他们在班级中在老师与同学之中找到爱和归属感。这就是有许多差生即使被老师体罚, 可他仍然“死不悔改”。

为了更好地让差生和优生一样受尊重, 得到爱, 可以在班级搞几块光荣板, 除成绩优秀的上光荣榜, 还可设心灵美白为主题的光荣榜, 进步大为主题的, 以特长的主题的光荣板, 给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一个平台, 找到自己自尊和爱的归属, 激发他的自信, 让他得到归属感。

请永远记住“没有爱会出问题, 而没有归属感, 则会出大问题!”

三、注重教师心理的和谐发展

说到老师这个职业, 我们可能都会首先用一个“累”字来评价, 有时我们甚至身心疲惫.但我可以提供几点建议, 也许能让你得到启发, 走出身心疲惫的阴影。

首先, 我们要学会去做到追求完美和容纳不足的和谐, 这个“完美”与“不足”既是指自己的, 也是指他人的。

追求自己完美, 要求学生完美也许是许多老师的心愿、目标, 但是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观念, 我们对自己其实应该记住“你不必追求优秀, 但你可以做到良好”, 对待学生尤其是非优生, 也应该“他不必追求优秀, 但他应该做到良好”, 因为有一种智慧叫宽容, 对待自己, 对待他人, 都应该有这种心态。

其次, 我们要做到坚持与放弃的和谐, 当我们在坚持的过程中发现实在无力前行时, 要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会弯曲, 学会原谅, 学会放弃。

因为, 有时也许会有得, 但有得就必有失, 当然, 我宣传的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处世之道, 而是指要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

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 明智判断你是否有能力改变, 这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 这样, 才是心理和谐发展的保障。

第三, 要学会宣泄与控制的和谐。要在工作中, 做到发放自如, 避免抑郁症和狂躁症的发生, 这两种常见的心理症状在我们教师中也许很常见, 那就更要求我们学会调适不良事件, 调节不良心理。我们要学会一些方法, 比如:在平静中找激情, 在平和中找精彩, 在平凡中去找价值。

这样, 就掌握了宣泄与控制之道, 要记住, 老师工作的乐趣就是平淡, 当然不是平庸, 在“宁静”中去“致远”, 得到和谐的心理。

我想, 在教师的工作生涯中做到这几点, 注重做一个好老师, 就有很大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贵人, 会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赖、领导欣赏、同事喜欢”的教育者。而我一直在想, 我们国家有千千万万个老师,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思考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那么, 会有多少孩子, 可以人尽其才, 在社会的大浪中尽显风流呢?

影响孩子一生的30种精神伤害 篇8

1.害怕遗弃——你无法舍弃事物也很难离开别人,会想长久维持某些关系,即使那份关系已不适合不健康,却仍然不舍,或者你收藏许多东西不愿丢弃。

2.妄想或否定事实——如果有人批评你的父母,你一定挺身护卫,你对家庭有一个美好的印象。你不停地讨好父母,想得到他们的喜爱,但无论怎么做,他们似乎永远也不满意。

3.情绪不分化——你弄不清楚自己的感觉,也不晓得该如何正确表达情绪。生气时哭泣,害怕时发怒。也许你的情绪化为身体上的毛病,常有不能解释的病症或需要经由别人才能感受到自己。

4.寂寞孤单——你与外界联系不多,因而有时对周围失去真实感,你孤单而缺乏归属感。

5.思想混乱或偏差——你说话时有太琐碎的内容,使人感到乏味,你强迫性的担心一些不能改变的事情,一点小事就让你着急不已,但是你往往停留在思考阶段,很少付诸行动;你爱分析自己的问题却很少动手去解决问题。

6.强迫性/上瘾问题——你用酒或药物脱离不舒服的情绪,你让自己忙碌以便不去想不愉快的事情。

7.高度焦虑——你长期感到焦虑却不知道怕什么,总把事情往坏处想并时时担心灾难将至。

8.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当你对某人有亲密感时,就会不自觉的破坏此关系,你常会被那些其实不会真正爱你的人所吸引,对健全的亲密关系不屑一顾。

9.失去情感的活力——有人说你冷漠而机械化。你表里不一,嘴上说兴奋,其实没有;嘴上说生气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事实上你情感麻木。

10.你为自己的需要和趋力感到羞愧——每当你的性欲升起,渴望亲密或有其他需求时,就会感到羞愧。

11.厌恶与内疚之循环——你讨厌为家人担负许多责任,但若不尽力照顾,你又会充满内疚。你无法追求自己的乐趣,可是一旦为自己的权益打算,又会心有不安。

12.情绪和羞愧混淆——每次一产生情绪,就紧赶着感到羞愧。

13.有个规矩——不准表露情绪。你生在一个不准表露情绪的家中,不用多说你就知道父母爱你。家人永远不用说出自己的愤怒、害怕、心痛和悲哀。你当然也不会把内心的感觉说出来。

14.强制控制欲——你试图控制一切人、事、物。包括他人的行为;你也想控制无法控制的事。倘若情绪失控,你会觉得丢脸。

15.假我——你伪装自己以达到设定的形象,你带着面具,掩饰情感,扮演僵化的角色。傷心时你笑着说“我很好”,气得发抖时你说:我没事。

16.空虚不满——你自小未曾有过自恋心态。你觉得空虚,不断尝试各种事物却不觉得充实满足。

17.玩心理游戏,操纵别人——你花许多精力玩心理游戏,想操纵别人,因为你不知道如何用坦诚的办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18.纵容自己——你有时很放任自己,别人不满足你的希望你就会很生气。你很专制,缺乏耐心,希望别人迅速了解你的需求。生活中出了问题,错误归于他人,你不认为自己需要承担责任。

19.常被惊吓所苦——你经常在恐惧中,易受惊吓。

20.心中有个不满足也不成熟的孩子——你的外表和言行都酷似成人,内心却有着孩子的心态。

21.专制而求全——你拼命努力,严格自我监督,好吹毛求疵。

22.内心贫乏而需求不尽——你内心干枯贫乏,期望有人来滋润满足。你走入婚姻你期望有人好好照顾你,但你的需要像个无底洞,可是你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23.遭受过性暴力、身体虐待或两者都有。

24.欠缺处理情绪的能力和沟通的技巧——强烈的情绪常会淹没你,你也害怕别人的情绪强烈,你无法传递自己的感受,也无法了解别人心情。

25.内化了愤怒、悲伤、恐惧、羞愧、快乐和罪恶感——你充满怒会却感受不到愤怒,你悲伤却不自觉,感觉内化意味着那些情绪不再真实起伏,像卡住的开关般没有弹性。在你把羞愧也内化的同时,所有情绪都包裹在羞愧里。

26.既是受害者又当迫害者——在人际关系里,你轮流扮演受害者及迫害者的角色。

27.失去内在统一——你所疏忽和隔离的感受有时会蹦出来,例如出其不意的大发雷霆时,你会说:“真不知道我中了什么邪!”

28.过分关心他人的感觉——对他人的感受很敏感,一直努力安慰他人。如果别人生气了,你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他们息怒。如果他人伤心,你会设法减轻他的伤痛。

29.“现在”恐惧症——你追悔过去,希望重新来过;你对未来充满幻想,常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好!你活在过去和未来,而非现在,回忆和幻想是你逃离“现在”的反法。

30.怕被别人带坏——不相信别人,有些疑神疑鬼。觉得自己应该从他人身上获益,你怕不如你的人会给你不好的影响,而不屑与他们在一起。

影响孩子一生的大道理小故事 篇9

“要都是雾那该多美啊!”阿妙说道。

在一旁的阿糊说:

“要都是云那才更美呢!”

两个人遂起了争执,僵持不下,阿妙跑去问禅师,结果很得意地走出禅堂说:

“禅师同意说迷漫的雾比云还要美!”

阿糊不甘认输,随后也进入禅堂询问。出来也很得意地说:

“禅师同意说有气势的云比雾还要美!”

正在禅堂打扫的小沙弥听到了全部对话,深感疑惑,遂问禅师:

“要是云比较美,雾就不美,要是雾比较美,云就不美,您怎么都说美呢!”

影响孩子一生的故事之别忘了谢谢 篇10

一位山区农民为了感谢收留他走失的孩子并将其送上回家汽车的好心人,竟在一座小县城里挨家挨户寻找了几千家,只是为了当面向那位好心人说一声“谢谢”。

一个盲女在妈妈的生日时送给他一份礼物,那是一点一点扎在生日贺卡上的盲文。妈妈看不懂,请别人给解释,没想到那段盲文竟让她泪流满面,并视为她一生中收到的是为珍贵的礼物。那段盲文是:“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虽然您没给我眼睛,但谢谢您给了我生命;虽然我看不见您,但我永远爱您,谢谢您。” 启示:有人总结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个字,即:谢谢,您好,对不起,麻烦您,再见,我错了,请,我们。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谢谢”二字,英文中也有一个词使用率最高,人们几乎每天词不离口,那就是“THANK YOU”。有时,一千句、一万句的感谢之情,都凝聚在“谢谢”这两个字上了,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也许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一位外国总统问一位活了104岁的老奶奶长寿的秘决时,老奶奶回答说,一是要幽默,二是学会感谢。从25岁结婚起,每天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她感谢丈夫、感谢父母、感谢儿女、感谢邻居、感谢大自然给予她的种种关怀和体贴,感谢每一个祥和、温暖、快乐的日子。别人每对她说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张问候的笑脸,她都忘不了说声“谢谢”。八十年过去了,是“谢谢”二字使老奶奶快乐长大,使老奶奶幸福长久,使老奶奶生命长久。

人只有学会感谢才会懂得更多的。

影响孩子一生的话 篇11

一是孩子情感、情绪的突发期

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此时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大人看待。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心理,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他们便会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故意与父母作对。

另外,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不足,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往往不全面或是错误的,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大的波动。

面对这一情况,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呢?

1.找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此时,孩子的烦恼不再针对玩具、衣服、发型或课外书,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理解、尊重的态度。当孩子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后,一切消极、叛逆的情绪都会消失。

案例:小明没考好,做好了回家挨“板子”的准备。到家后,他把成绩单往客厅茶几上一放,就回到自己房间。饭桌上,爸妈什么也没说,小明坐不住了,心想:难道爸妈没有发现我的成绩单?于是,他悄悄来到客厅,发现他的成绩单旁放着爸妈给他的留言条。留言条是这样写的:

儿子,你这次没有考好不必紧张,爸妈不会惩罚你,因为我们知道你一直非常努力。只要下次考试比这次考试有进步,就行了。

爱你的爸妈

小明当晚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被爸妈感动得流泪了。拿着成绩单进门的那一刻,其实我已经做好与父母吵架的准备,但现在我知道这没有必要,我的父母是天下最好的父母!”

10岁的孩子容易生气发火,也容易被感动。与昂贵的礼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让他感动。

2.允许孩子适度发泄情绪

10岁孩子的交往重心已由家庭转到学校,与同学关系的好坏成为影响孩子情绪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科学的处理方法是:面对孩子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不要呵斥,应让孩子尽情发泄,发泄够了,他的心情自然会恢复平静。当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父母应用同理心去感受,并和孩子取得共鸣。此时,父母要允许孩子适度表达不良情绪。比如,捶打沙袋、倾诉、跑步、吼叫等。

3.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这阶段的孩子对事物有想法,对是非有分辨力,但交流能力有限,这也是促使他们情绪恶化的原因之一。要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父母首先应让孩子明白:有了负面情绪,要说出来,不要藏在心里。比如,有个家庭这样约定: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在感觉情绪不能控制时,要大喊“暂停”,然后用合适的方法发泄,如做深呼吸、到另外的房间待会儿、出去打球等,而其他家庭成员不过问、不评判。等情绪稳定后,由他自己告诉大家具体原因。有了这个约定后,他们家超爱发脾气的儿子再也没有情绪失控过。

这个方法妙就妙在,它允许孩子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把不良情绪表现出来、发泄出去。

二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小学四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出现这种情况,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大多会无条件地遵从家长、老师的意见,而不去想“为什么”。但是四年级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开始有了独立思考: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学不好又怎样?这时,父母的唠叨和命令不仅令他厌烦,还会给他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件苦差事,而他不得不学。在这种认知下,孩子就会厌学。如果父母了解了这阶段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采取措施让孩子明白,他在为自己学,并引导他找到学习的乐趣,那么孩子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1.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心思,这反倒让孩子误解:他是为父母而学。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学习,孩子越是拒绝和反感学习。

案例:妈妈下班回家,看到晓宇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这次,妈妈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跟孩子打过招呼后就进厨房做饭。晓宇沉不住气,跑来说:“妈,我们明天要考语文。”妈妈“嗯”了一声,小宇继续试探:“可是我还没有复习。”妈妈还是“嗯”了一声,晓宇有点失望:“你怎么不理我、不关心我?”妈妈停下手里的活儿,认真地说:“妈妈当然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绩,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看书、做功课,由你自己决定。”晓宇听了妈妈的话,回客厅关了电视,一心一意做起作业来。

当孩子试探父母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坚定,说不参与就不参与。面对晓宇的试探,如果妈妈用责备的口气说:“还不赶紧去看书,小心考试不及格。”那么,晓宇就会继续与妈妈玩“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学”的游戏。

2.告诉孩子,要为理想而学

很多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成为社会最底层!”父母试图用自己的经验来说服孩子好好学习,却忽略了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你说什么,他并不会信什么。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你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学。帮孩子树立理想时,家长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要根据孩子的特长、爱好,帮他树立远大理想。

3.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常常这样对孩子说:“如果这次考好了,你要什么,妈妈就给你买什么。”“考这么少的分,真丢人,还好意思要这要那!”……这种教育只会使孩子越来越蛮横无理,或者使他们郁郁寡欢,走向抑郁或自卑。

家长应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绩。孩子考好了,不用喜形于色或给予物质奖励。孩子没考好,家长也不要打骂,而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然后帮他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并告诉他:“只要一直在进步,成绩并不重要。”家长还要为孩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要动不动就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和排名情况。

三是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

小学四年级是学习定型的关键期——这时候如果孩子的学习好,那么很可能会一直好下去;如果学习不好,以后想改变,会比较难。这是因为如果孩子总能取得好成绩,那他对学习的信心就建立起来,就会喜欢学习。即使有些不好的习惯,也会配合家长、老师的要求积极改掉。但是如果孩子成绩差,体会不到成就感,就不会对学习有信心和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会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信心。

nlc202309090931

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快乐、少问学习,但是孩子到了四年级,家长就应该多关心他的学习。但是这不意味着家长要催促、逼迫孩子学习,而是说在四年级,家长要拿出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1.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自信除了来自自我激励外,还来自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很多时候,家长说孩子聪明,孩子就聪明;家长说孩子笨,孩子真的会变笨。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暗示。消极的暗示,如:“我家孩子不行”“他记忆力不好”……这即便是客套话,孩子听了也会认为是家长的真实评价,于是他真的变笨、变差了。正确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家长也千万不可轻易批评。不如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如:“你很努力”“将来你一定很了不起”……孩子听了,会鼓足干劲,奋勇争先。

2.把学习变成乐趣

逼迫孩子学习,有时有一定效果,但不长效。尤其到了四年级,再逼孩子学习,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父母的明智做法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3.谨慎对待“陪读”

家长每晚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这种陪读是毁灭孩子信心和学习兴趣的可怕杀手。

案例:一个作业次次得“优”的孩子,考试竟然不及格。拿着满是红叉的试卷,老师找孩子谈话。孩子说出了心里话:“每晚做作业,我都想快点做完,赶快上网。”

“那你不怕出错吗?”老师问。

“不怕,妈妈会检查的。”孩子说。

“那你遇到难题不会做,怎么办?”

“我告诉妈妈,妈妈就会给我讲。”

“妈妈给你讲了,你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会做吗?”

“在妈妈的提醒下我会做,要是没人提醒,我就不会做了。”

10岁的孩子仍是孩子,爱玩是天性,他们总想快点把作业做完,以便去玩,于是很多毛病便出来了,如:粗心、马虎、不认真……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就会为此承担后果——挨老师批评。但是家长为孩子检查作业,把错误指出来,这时孩子就懒得思考了,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只管照父母说的写上,并且有了依靠后,他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都会明显降低。

四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

行为学专家分别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测试,内容包括知识测试、能力测试和习惯测试。结果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都呈上升趋势,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

专家得出结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四年级是“分水岭”。也就是说,孩子在四年级之前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这些好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在四年级之后,孩子想改掉恶习,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否则坏习惯很难改变。

家长在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

1.给孩子创造好习惯形成的好环境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轻而易举的,而坏习惯的改正更是不易。父母要记住一条真理: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2.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习惯

教育专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孩子在四年级左右养成的好习惯,比在其他年龄段养成的好习惯更持久、更深入心灵。

好的生活习惯:勤劳、讲卫生、讲礼貌、有爱心、体谅他人。

好的学习习惯:爱思考、细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好性格:坚强、勇敢、乐观、积极。

3.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不要企图“一口吃成个胖子”。每天进步一点点,让孩子慢慢来。坏习惯的改变也要一点点来,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信心。

4.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需要家长的权威和毅力

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家长必须有一定的权威,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基础上,制订纪律和规则。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纠正一个习惯花费的时间比21天要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时,要有毅力,面对孩子的耍赖、软磨硬泡等,不要妥协。

五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

与小时候相比,四年级孩子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以下差异:在道德认识方面,由具体、肤浅的认识,向本质的认识过渡;在道德评价方面,由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向全面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过渡。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克服德育中的心理偏差

预防定势效应。定势效应是指,家长对孩子产生了某种固定看法,对孩子的评价总受这种固定看法的影响。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克服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就是说,由于孩子出现了某些缺点,就看不到其优点,认为孩子“一无是处”;由于孩子有了某项优点,就看不到其缺点,认为孩子“一切都好”。如果家长总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误解孩子,孩子就会变得十分叛逆。

2.杜绝打骂,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孩子小时候,父母偶尔打一次,可能会镇住孩子,起到快速教育的效果。过后,父母再告诉孩子“爸妈是爱你的”,很快就能赢回孩子的信任。但是当孩子到了四年级,父母再打骂孩子,孩子就记仇了,他会产生逆反心理,其不良道德行为也会越来越多。粗暴教育会使他越来越叛逆,道德水平越来越糟糕;而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则会使他愿意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3.在孩子的行为教育上下功夫

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能够分析、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懂得约束自己。但孩子懂得,不一定能做到。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孩子言行不一时,家长要耐心引导。

4.利用暗示法

教育家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就越好。孩子不喜欢处于受教育、受管制的地位,而四年级的孩子尤其如此,这个时候暗示教育法最容易让他接受。暗示教育法,能够满足他日益强烈的自尊心,能够满足他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能够使他感觉到平等、尊重,从而以愉快的心情克服缺点,茁壮成长。

【编辑:杨子】

上一篇:税务顾问聘请合同范本下一篇:浅谈抓好机车乘务员标准化作业的现实意义及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