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作用

2024-08-10

信息化的作用(精选9篇)

信息化的作用 篇1

浅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普及越来越广。信息革命席卷全球,迅速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消防信息化建设为消防部队参与灭火与应急救援工作和火灾预防工作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消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实践也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信息化对消防各项业务工作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日常的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日常办公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

1、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载体,抓好部队执勤灭火工作 基层单位执勤灭火工作中的相关记录若全靠书面进行记录,不仅占地费时,而且难于阅读和查找,而信息化的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基层单位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建立起执勤灭火记录档案,将队伍建设、人员、车辆、装备、重大危险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执勤训练工作的开展和“六熟悉”情况录入电脑。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使这些数据灵活的运用,为执勤灭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再加上图像传输技术的运用,在执勤灭火行动中中,将火场侦察的信息通过照片、图像、短信、传真、三级组网等形式,迅速反馈到指挥中心,使部队执勤战备的正规化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推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透明化、正规化建设

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完善的消防综合业务系统和消防基础数据库是提高执法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就是推动业务工作规范化的过程。一项业务工作要想在网上运行,首先必须将业务流程计算机化,而计算机化的前提是每一个业务环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更为重要的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做到技术上明确审批时限,公开、规范和优化消防监督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减少违法违规的空间和机会,规避监督执法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因此,对消防监督而言,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以促进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透明化、正规化。

二、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信息化初步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信息的获知范围,为消防日常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利用度、准确性和一致性。

1、在跨区域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中,增援部队指挥中心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搜集主管中队到场后反馈的信息,向支队火场值班员报告,值班首长按照预案和火场反馈的情况,将增援命令、增援路径、水源使用情况等传输到增援中队移动终端。增援部队支队首长通过系统中共享的资源信息,查询当地的车辆、装备情况,确定火场所需增援方案,向总队首长报告。总队首长根据火场反馈的信息,通过共享的信息资源,查询周边邻近支队的车辆、装备情况,生成增援方案,发布增援命令,力量调集系统按照增援方案,将指令利用语音、短信、传真的形式传输至相关的支队、大队、中队,并将到场的最佳路径、到场后的任务、火场情况及水源使用情况,文图并茂传输至行驶途中增援力量的移动终端。

2、在火灾预防工作中,为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管理,可将平时重点单位的基本情况,审核、检查和一些相关的防火业务工作,通过数据记录的形式形成数据库,实现了信息共享,能方便查阅和对重点单位的管理。全国消防部队计算机信息网络化建设为我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可靠的平台,形成了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实现共赢的有力支撑。通过全国消防部队计算机信息网络共享,实现了火灾预防工作中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推动了消防机构火灾预防工作的稳步发展。达到了“推陈出新、经验领先、优势互补、节约资源、总结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强化了工作监控和部队管理

管理工作是军队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是保证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前提。通过信息化实现部队管理工作精细化、正规化,消防部队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解决部队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信息化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了上级机关随时、随地对下级部门进行实时网上监督检查,统计、分析、定量监控部门或个人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漏洞,消除了考核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促进消防部队内部的监督管理,为部队建设和队伍考核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在消防部队官兵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战士的日常

表现存入计算机,年终利用计算机中记录的数据信息自动进行综合考评。在新形势下,根据部队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官兵思想上出现的新特点,在官兵资料信息库的基础上,延伸建立了战士思想档案数据库,通过及时更新信息资料,实时掌握战士的思想脉搏,实现战士思想动态的可视性,便于总揽全局思想工作。

在基层部队车辆管理方面,从后勤装备管理系统中,查阅车辆基本状况,进行安全事故排查,查摆事故隐患。严格管理各项使用制度,通过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监控,严防私自驾车外出,确保车辆安全。并把各项车辆管理措施以数据形式录入计算机,通过信息化严格管理车辆。

在医疗保障方面,基层部队利用计算机为战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数据库,把各类病号的基本情况录入电脑,方便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掌握人员健康状况,提高医疗保障工作效率。后勤信息化备案和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精确度,而且促进了后勤工作的正规化建设。

在文化娱乐方面,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很好的将教育引导与文化娱乐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不仅增强了部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而且又加强了对部队官兵的教育引导,在部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基层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网络查询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将这些感人的事迹转化成多种形式的剧本、小品进行演绎,教育基层官兵学习他们先进事迹,教育官兵学习先进党员的先进事迹,以先进党员为榜样,无私奉献,服务人民。

四、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信息化建设,消防部队普遍做到了“有警必出、有险必抢、有灾必救、热情服务。”积极施展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社会救助行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夜间接警出动,没有交通障碍,不使用高音警笛。切实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通过消防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的网站,可以为社会提供各类消防信息,如消防法律法规、消防知识等,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同时在网上受理消防业务,公布依法行政的有关信息,为社会提供服务,接受社会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促进严格、公开、公正执法和廉政建设,增强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满意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凡群众署名举报的消防违法行为、火灾隐患,7个工作日内回复办理结果。凡举报并经查实公安消防人员有违反上述承诺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消防部队对社会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消防部队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督促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制。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要求必须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为社会单位认真落实、履行主体责任制提供了监管平台。

五、提高了消防队伍综合素质

通过信息化提高了全体消防官兵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切实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

通过信息化建设,机关干部学习掌握了软件开发、网络管理等较高层次的知识技能;基层干部学习掌握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网页的技能;士兵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会基本操作使用。部队官兵采取了集训、函授、自学等形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官兵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各部门都建立了一支会操作,懂管理,能维护的网管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中队也有了专门的管理维护人才,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各种制度的落实,确保消防部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消防部队官兵在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如专业理论知识、文化水平等。通过计算机形象展示了消防水枪的射流形态和控制面积,增强了自身对消防理论知识的研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用先进的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用新颖的形式灌输先进文化,用灵活的方式组织先进文化学习。进一步浓厚了文化氛围,如开展读书学习,举办文艺讲座,组织文学创作,优化文化环境,活跃文化生活,等等,使提高文化素养的工作渗透到部队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军旅生涯的整个过程;使军营无处不蕴涵文化,无时不充满教育;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文化的滋养。

消防信息化对实现消防业务办公自动化和消防业务信息共享及其综合利用、建立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消防部队预防和扑救火灾以及处臵其他灾害事故的实战能力、优化消防业务工作流程、实现消防业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消防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消防的投入,为消防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的作用 篇2

关键词:信息化,经济增长,机制

人类社会发展中对信息的利用古已有之, 然而将信息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资源则是由于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才得以实现的, “在我们的新社会里, 战略资源已是信息。它不是唯一的资源, 但却是最重要的资源”。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生产都是以物质资源的消耗为前提。物质资源在自然界的存储量是有限的, 随着开发、利用呈绝对减少的趋势, 即便有些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也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较长的时间周期, 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生产从重物质投入转向重知识、信息投入, 生产力特征从动力资源型转向智力资源型, 经济活动出现非物质化的趋势,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资源, 从而大大降低了物质和能量资源的消耗。

1 信息化带动新兴产业崛起

信息革命不仅使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群不断出现, 并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产业部门,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 也使传统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和新兴的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 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最大产业。信息产业向工业领域的渗透, 形成了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群, 进而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部门。同时, 信息技术带动了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促使已经成熟的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并进一步向知识经济转变。

2 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

信息技术的诞生, 不但孕育出了一大批新兴产业, 同时, 也对传统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彻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使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总体上看,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进入20世纪中后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消费层次的不断升级, 整个时代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 而且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迫使我们必须对以总量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以增加投入和资源消耗为主要发展手段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变革, 而代之以新的生产方式———敏捷制造。敏捷制造的目的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和灵活的管理集成在一起, 通过所建的共同基础结构, 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时机作出反应。这一生产方式其敏捷性是通过将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集合成一个协调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来完成,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敏捷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是使竞争方式发生改变。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带来了技术的快速更替、产业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全新的市场机制。在这种无法预知的、迅速变化的环境中, 企业之间的竞争性质将发生重大变化。

三是使企业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是在分工理论和科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典型的管理方式与技术主要是围绕着大批量、低成本和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进行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企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技术, 从传统产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产业管理的深刻变化, 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形成一种以先进技术、方法为手段的集成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应用中的深化, 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

四是使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的传输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 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各项经营环节可通过网络完成, 网络已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由于企业信息传递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 与其紧密相联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工业化以来, 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职能部门制度和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的等级制度将被彻底改造, 组织的基础将建立在明确完整的任务目标上, 而不是专业化分工上。因为信息技术为传统组织的改造和新型组织的建立提供了组合分工和加大管理跨度的可能性, 其结果是横向组织将取代纵向层级组织, 动态化、虚拟化组织将成为企业主体。

五是使企业的交易方式发生变化。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为传统企业经营提供了新的、便捷的交易平台, 从而改变了企业传统的交易方式, 使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作为一种交易工具, 国际互联网毕竟是一种速度快、成本低的信息交流方式, 从而使其可能成为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易平台。原本由于受地理位置、信息阻隔等因素无法或难以实现的交易由于国际互联网的快速与便捷而得以实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加入到电子商务的行列, 从而不断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3 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现代经济的迅速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 即表现为国民收入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 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信息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 因为使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发生内在联系的是信息要素及其与信息流相伴的物流等。工业化完成以后, 传统产业受到市场容量和科技进步的制约, 经济增长必须转而依靠高于平均增长率的新兴产业来支持, 通过结构转换来实现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及服务业各领域的普遍采用, 使这些传统产业得以改造与优化, 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正是信息中心化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产业结构的视角来看, 信息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具体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不断提高, 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的提高。信息产业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 包括电子工业、邮电通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这类产业的特点与重要性在于它具有智力型信息知识密集的高投入性、受科技进步影响最大的多变动性、高渗透性、高增值性以及节省资源的无污染性和先导产业的战略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表明了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其二, 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将使信息技术设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个环节中逐渐普及, 这些部门增加信息设备资本存量的需求, 反过来刺激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从而使信息产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走上生产与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不仅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贡献, 信息技术产品在各部门投资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三, 信息化还有利于促进就业人口向高技术领域的转移, 从而带动劳动力素质水平的快速提高。信息化的直接结果是, 它不仅扩充了信息产业里的就业人员, 而且增加了非技术产业与信息技术职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例如, 美国从1989年至1997年, 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4%, 高于全部民营产业1.7%的平均增长率。从1996年开始, 信息技术产业增加了35万个岗位, 在一年中增长了7.7%, 高于平均就业约3%的增长率。在4个技术产业的分支行业中, 软件及其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年增长约8.3%, 而且也是目前最大的行业。

4 结论

大型企业信息化作用的思考 篇3

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于10月16日在京举行,会议通报了2007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部署了明年主要工作。我在这次会上,荣幸地被国资委聘为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咨询组专家,因此全程参加了会议。在这里,想从侧面谈谈个人感受。这些感受来自于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对于大型企业信息化下一步发展的启示,主要集中在一点:信息化到底能解决大型企业的什么问题。它涉及信息化在大型企业全局和战略中的定位变化的趋势。

一、信息化要在生产方式转变中发挥作用,信息化与国企改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企业改革,主要是调整生产关系;信息技术带来的则主要是生产力变革。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调整的结合,带来了生产方式的飞跃。

激活企业,是改革与信息化共同要解决的问题,它在中央文件中的准确提法是“提高企业活力与竞争力”。在生产关系层面激活,与在生产方式层面激活,是两个不同层面。今天我们提增长方式、发展方式,都是在生产方式这个层面上。这是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前不同之处。

在两个层面之间,新增加的一个因素,就是新的生产力。在改革之前,大型企业普遍缺乏活力。企业改革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活了企业。但与这种生产关系匹配的,还是工业化的传统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的核心要素,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这种新的生产力与改革结合起来,带来的不光是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更重要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它带来“激活企业”的新含义。转变生产方式、增长方式、发展方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没有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是不科学的。

可见,信息化在解决“激活企业”问题上,是一次升级换代。从在第一次现代化水平上激活企业,升级到在第二次现代化水平上激活企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信息化与国企改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二者相得益彰。

二、信息化要在制度创新中发挥作用,实现从拥有到控制的转变,解决经理人异化问题。

工业化有个名词,叫“现代企业制度”。从第二次现代化角度看,这个现代,已经不现代了,是上一代了。而“现代”之后更现代的做法,也就是信息化的做法,是解决代理人向委托人复归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国资监管在制度上就落不实,就有被经理人掏空的危险。

美国当前经济危机表明,代理人(大到华尔街,小到经理人)异化,导致中间利益恶性膨胀,是工业化局限性的充分暴露。这也说明监督中间人,不是中国独有难题,东西方都是一样。工业化长于让代理人从委托人那里独立出来,发挥专业化优势;短于让代理人以非异化、透明化的方式,忠诚于委托人。

调查发现,有些中央企业进行了一个新的制度创新,十分有效。就是“从拥有到控制”,通过经营权环节的信息化、透明化,实现代理人百分之百地一致于委托人。我看到有的企业,可以在集团级一直透视神经末稍上每一个经营单位的每一分钱,实现集团级的实时监控和统一调度;进而向贴近最终用户这个最终的“委托人”方向努力。这已不是技术,而是利益关系上的制度变革。

现代企业制度与信息化,在解决委托人监管问题上各起什么作用?从国情出发,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于管理还没有充分“现代”化的中国企业来说,是必要的,甚至是长期的任务。但另一方面,“现代”已不是最先进的状态,“现代”之后的企业制度(信息化企业制度)要起到这样的作用:对代理人(经理人)“放得开,收得拢”,象如来佛的手掌,既让孙猴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绝不能出现象华尔街失控这类情况。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是先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科学管理之后,再构建信息化企业制度,还是两步并作一步,以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方式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我认为应采取两化融合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而现在信息化与现代企业制度脱节,CEO难咎其责。学习中央企业信息化前十名,要从深层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三、信息化要在企业做大做强做活上发挥作用,从建设企业信息化转向建设信息化企业,解决做世界水平企业的问题。

做大做强,是对企业的工业化、现代化要求。当工业化不是最“现代化”的,而信息化才是更“现代化”时,这个标准要提高到“做活”这一级,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起来。美国的信息化企业战略,就是灵捷战略。

信息化要解决做世界水平企业的问题。所谓世界水平,起码要在企业做大做强的标准之上,再加上一条信息化,即:要有做活的基础设施,要有做活的主营业务系统,要有做活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否则企业就会象恐龙一样,因为做大做强而死掉。

所谓“做活”就是“提高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但它是特指的。首先,做活意味着在复杂条件下灵活应变,包括将创新变革制度化(如宝钢以系统创新部为信息化部门);将信息化制度化,如建立CIO制度;建立信息化机制,使企业能同时应对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挑战,随需应变等等。其目的是克服大企业病、工业病,适应生存。其次,做活意味着做久,即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做大做强可以增进企业收入规模、企业利润等传统财务报表测度出来的有形因素,做久的效益要靠无形的、长期的因素来体现。激活企业,在这里要当作基业长青来理解。

信息化企业是电网系统先提出来的,我认为很好:它的重心放在企业,强调企业本身性质的转变(如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的转变),这是最高意义上的信息化。而一般说的企业信息化,往往被错误理解为某种工业化性质的企业,在战略和规划的传统性的前提下,采用一些信息技术的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这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起码是不能适应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要求。为此,我国对中央企业,提出“将信息化战略融入企业战略”的要求。这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也算是一个创举,意义深远。

大型企业需要从全局和战略出发,重新思考信息化定位。这个问题值得CEO关注,同时也需要CIO站在CEO的高度替企业考虑。

信息化的作用 篇4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各方面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达到信息化水平,节约人力资源,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1]。医院档案是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等各门类及载体的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原始凭证,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显的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其优势不断表现出来,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现总结如下。

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①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系统集成、有序分类、便于查询、开发应用,对档案的鉴定分类、编目、排序、检索、归档保存等进行高效的管理,以提高医院管理的工作效率。

②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流来调控档案物流,最终实现“无纸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1.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①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止需要购买电子信息产品重要性,而且必须跟上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定期进行维修、更换、升级等,这一点从根本上严重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②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缺乏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引导以及技术保障,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因此,信息安全技术问题,缺乏明确的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

③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而现实的标准和规范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而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

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保护珍贵的档案原件,改善归档方式 将医院的各类档案进行信息化手段处理后,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可以避免档案原件被过多地直接使用,或过多借阅、使用原件而造成原件的损坏,以达到保护档案原件的目的,可以有效地降低和避免重要资料丢失的风险,此外,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信息改动时只需输人指令就可以自动完成系统调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档案信息资化采用了电子目录和电子文档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电子信息查询系统,比档案原件更易于导航,可增强对原始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更有利于医院各部门、各医疗科室按需浏览,并保持随机存取,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利用率。

2.3有利于改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各类医院档案信息化处理以后,可以极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的运行效率,使档案信息更加形象、直观,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档案检索和利用,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储存空间,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同时又保障了档案的安全备份,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

3、促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意见

3.1加强档案信息化配套工作的建设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与医院的网络建设同步进行,以档案室为中心将院内的相关计算机进行内部联网,将信息建立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方便使用者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查看相关资料,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在完善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同时,逐步实现办公自动一体化[3]。

3.2对档案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 档案人员要边学边实践,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应对档案信息化出现的问题。医院应组织档案人员进行技术性的培训,使他们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重要性,还要让档案人员通过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熟悉档案室基础上,熟练快速地为医院提供档案的利用。

3.3建立电子文件管理制度,保障档案安全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因此,医院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吸收国内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经验,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规范、标准、制度,如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等,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开展工作。此外,要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对档案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防止电脑的盗取、篡改档案信息和破坏信息系统,防止电脑病毒入侵,确保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4]。

总之,信息化处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蔚,试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处理的优势[J],实用医学杂志,,8(32):74-75.

[2]王兆学,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82.

[3]刘丹萍,严宏莲,浅议如何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J],医学信息,,23(11):26.

信息化的作用 篇5

灵川公平中心校 涂苏光

【摘 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学教 育也面临着信息时代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育,将是新世纪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乃至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项基本原理。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在信息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很快就进入了数学教育中,网络教育也进入了课堂教学中,当然还在传统的磁带,点读机,光盘CD,投影仪等等。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联通,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丰富的学生的视野。【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网络教育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学教育也面临着信息时代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育,将是新世纪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乃至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项基本原理。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在信息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很快就进入了数学教育中,网络教育也进入了课堂教学中,当然还在传统的磁带,点读机,光盘CD,投影仪等等。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联通,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丰富的学生的视野。就我这几年在一线教学的经验,谈谈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信息化技术具有对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系列和CD光盘等,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如在概念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创设一个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运手做数学的数学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增大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9页学习位置上下前后时,我采用的多媒体的课件小故事导入。如果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只是单纯的拿着书照本宣科,不仅浪费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同时学生该是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利用信息化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情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交通便捷,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咱们一起来看看吧?通过图片游戏导入,学生们马上集中注意力,组织学生充分体验上,下,前,后,避免了抽象的让学生判断,初步感受其相对性。这样借助信息化手段,化抽象的东西为具体,把小朋友还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信息化手段显示出来,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网络拥有大量信息成为除课本之外新的知识来源。信息资料的查询、收集、整理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在网络里或者光盘里,我们的同学们可以看到在课本上了解不到的新知识。当用常规的教学方式较难讲清楚内容时,利用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比较合适。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如何把课堂讲活,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课件,小游戏,音乐等等,这些都需要以互联网作为媒介。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利用Flash绘制了一个动画课件,就是沿着平形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分离出两个三角形的的动画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获得分离的完整信息,学生不用动手,也能牢牢记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学生做习题的时间也足够了。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指导学习者通过实践和利用媒体有效地获取事物的信息。单单在教科书上说,让学生没能透彻的理解,如果通过计算机把生活中的实例以Flash或是视频的形式带到课堂上,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互动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校园网由过去的设想变成当今的现实,由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并重。校园网或Internet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媒体,会使用网络、具有网络意识是每个人今后发展的必备条件。网络既然拥有大量信息可以成为我们新的“知识来源”,信息资料的查询、收集、整理,都可以通过网络营销来完成。

在网络教学环境系统中,建立互动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很方便地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模拟讲座、示范表演、作业评价等,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机器学习,并可随时向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利用自己的工作站来解答。不公节约时间,而且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统计数据库对学生易错题进行选择性的回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6

信息是当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和条件,是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向各级各部门提供信息,是信息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体现。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利用农村信息化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打造农业生产活动中产、供、销环节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拓展农产品市场,帮助供需双方有效交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1、农业信息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也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建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距离,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进农村科技、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2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 1

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化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必然途径。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连接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方面。过去农民的种植、养殖,习惯在政府的计划安排下进行,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由于信息不灵而盲目种植、养殖、销售,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卖粮难、卖猪难等问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农业信息网站的出现,发达地区的农民已经利用网上信息指导种植、养殖,利用网络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认识信息的价值,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

4、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目标。在现代信息社会,农民素质主要体

现在接受、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谁能最先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就能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如果信息不灵,反应不快,就会丧失机遇,陷于被动,遭受损失。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正是以自身很强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搜集、筛选、利用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不断地为自身创造发展机会。农业信息化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民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5、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信息化在林业管理中的作用 篇7

一、推进林业信息化,能有效加强对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监管,解决“林子造在哪里?”的问题

以湖南为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林业工作的重视,该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多,从过去的每年几千万达到现在的数十亿元。由于南方林区具有小而分散的特点,如何将工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千家万户?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采用以“3S”技术为核心的林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内容、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实现各工程项目管理的汇总、月报、季报和年报,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统计分析、检查评估和工程评价等工序的信息管理微观上落实到山头地块,宏观上监控工程总体布局,从而为各级管理部门有效监管项目资金提供了有力平台和管理手段。同时,这些系统和信息平台的使用,也可以节省大量用于人工检查验收的经费开支。

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解决“森林资源在哪里?”的问题

目前,常规的森林资源监测,从资源清查到数据整理成册,最后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时间长、误差大,往往造成经营方案和实地情况脱节或者背离。近年来,随着“3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林业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S(遥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面森林资源信息,GPS(全球定位系统)获取具体的山头地块的定位信息,GIS(地理信息系统)对RS和GPS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动态更新。“3S”的结合,不仅可以对森林资源和人类经营活动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和管理;还可以将全省林地、湿地、沙地和生物多样性等基础林业资源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形成对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的全面有效监管,分析和掌握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科学规划和制定决策方案提供电子信息平台,促进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同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金投入很大。如湖南,一个小县平均费用就在30万元以上,大县就要高达50多万元。以全省122个县计,所需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林业进行日常有效管理,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日常费用。

三、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有利于建立现代科学的森林管理体系

绥棱县是北方重点林区,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森林蓄积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如何保护管理好这些森林资源,特别是将森林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科研课题。为此,我们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全县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和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使森林防火工作从传统的经验型的定性管理转化为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定量管理,极大的提高森林防火管理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为森林防火的日常管理提供服务,而且当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能够实现森林火灾的快速定位,及时了解翔实的火场及其周围的地理和资源环境,在辅助决策系统的支持下,制定合理的扑火方案,实现扑火力量的最优配置,缩短扑火行动时间,提高扑火效率,从而将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尽可能地减少到最低限度。应用GIS技术分年度完成了自“十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束以来的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实现对森林资源档案数据的动态管理,使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技术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黑龙江省林业行政审批项目现有30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在林业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低、费用高,而且无法及时监控和管理,尤其是制止超限额采伐,重复办证等问题多年来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林业管理的需求。为此,我们建议将全省林业电子办证系统作为林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突破口。实施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全省林业电子办证系统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实践证明,网上办证有六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为全省林农提供了快速、便捷的网上服务,在家门口就可办理各类林业证件;二是林业电子办证环环相扣,能有效堵塞内部管理上的漏洞;三是各种报表能及时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基层同志的重复劳动,降低了行政成本;四是所办证件界面美观,格式统一,字迹清楚,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的误差;五是网上办证公开透明,可以有效防止弄虚作假,暗箱操作,预防腐败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六是大大提高了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计算机技能。

五、全面、系统地推进信息化,有利于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传统的林业政务指挥系统基本建立在人工传递信息的基础上,既没有建立林业管理数据库,也缺乏相关的软件。随着国家提出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日渐显现,迫切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管理水平。几年来,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黑龙江省林业管理机关及部分市县林业局已先后实现了办公无纸化,普遍使用了政务信息查询、电子邮件、林业电子办证、营造林信息管理以及森林公安、森林防火系统等,其办公方式和习惯逐步向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方向发展,办公效率极大提高。在这方面黑龙江省还远不如湖南省做的好。“湖南林业信息网”作为湖南省林业厅的门户网站,配合省厅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宣传报道活动,扩大了湖南林业的社会影响,而且按照国家提出的“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要求,在行政许可项目的在线办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内网办理的木材采伐证、运输证、林权证等证件数据定期在外网上发布,受到了网民和林农的普遍好评。特别是2008年1月该省范围内发生的冰雪灾害天气出现以后,他们一方面迅速在网站上开设抗冰救灾专栏,刊登了大量有关资讯和实用技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省林业电子政务专网,收集、整理全省林业系统抗冰救灾的情况,及时上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给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带来的优越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深深体会到:落后的管理是人治,先进的管理是法治,科学的管理是数字化。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黑龙江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黑龙江省各级林业部门都要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组建信息化管理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信息化工作。二是要继续加大投入。省厅每年要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开展林业信息化达标合格县创建活动。三是要推广无纸化办公和网上办事。除厅机关实行无纸化办公外,全省林业行政审批事项都要争取做到网上办理,进一步提高使用率。四是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各单位要把网络、网站和信息安全保密责任落实到实处、落实到责任人,确保林业信息化工作不出问题。

信息化的作用 篇8

关键词:信息;编码;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9

1 编码体系建设意义

信息编码工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信息编码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前提条件就应该做好企业信息编码体系建设,制定满足企业需要的编码规则,将企业各类事物的特性和内容准确、唯一采集、标识,并加以分类和有规律的编排,同时用数字、符号或文字按照一定规则表示出来。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结构清晰、实用有效的信息编码体系是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为各信息系统数据库开发、企业各项信息管理及各系统之间数据集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基础工作。

2 编码体系建设实施思路

笔者认为信息编码体系建设应遵循统一思想认识、人员分工明确、编码对象采集、信息分类、信息编码、建立编码管理系统、对历史编码的处理等实施步骤。

由于企业技术、生产、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涉及信息分类与编码,所以企业内部统一思想非常关键,在整个信息编码实施过程中,企业应组建独立的信息编码机构,成立信息编码管理中心,明确各部门信息编码工作职责及分工,建立信息编码管理网络。让大家充分认识信息编码的重要性、信息分类与编码工作在信息化网络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实施信息分类编码的必要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协助实施人员做好每一项工作。

组成信息编码人员、信息化人员及各单位业务人员的编码团队,对企业所有业务系统进行梳理,对企业各类事物加以分析,对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把共性的信息抽取出来作为分类与编码的主要对象。根据信息内容的本质属性或特征,按照信息分类稳定性、确定性、可扩延性、系统性、综合实用性及兼容性等原则对编码对象进行区分和归类,再按照信息编码唯一性、不变性、稳定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适用性和规范性等原则和方法将编码对象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即对编码对象进行编码。具体说是根据企业现状将收集到的信息特征确定分类清单,进行分类论证,对不全的信息进行补充,最终完成信息分类与编码过程。

信息分类和编码之后,企业需建立编码管理系统。按照编码规则对编码对象进行代码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考虑历史数据的处理问题,不能全盘否认历史编码的不足,对暂时无需进行信息交换的编码数据可以采取暂时保留不变,新数据按照新规则等办法。对需进行信息交换的编码最好采用对照表的形式转换,配合系统数据库的开发,达到编码统一。

3 编码体系建设原则

建立信息编码体系是保证信息编码工作能够有序、顺利、稳步开展的关键,其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与成败。开展信息编码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注重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顶层规划

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工作与行业、集团信息分类编码工作密切相关,一定要符合行业、集团的编码规划,并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及现状制定本企业的编码规划。

3.2 加强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宣传和培训

结合信息系统建设,以报道、培训、看板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各级领导和员工了解信息编码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编码意识,建议他们支持并参与编码工作的自觉性。

3.3 遵循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则

要做到科学分类的主要原则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延性、兼容性、易实施性、综合实用性、唯一性、可扩展性、简短性、格式一致性、便于数据库管理等。

3.4 集中管理编码系统并动态维护

信息编码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代码管理,企业集中对信息编码管理非常关键,必须建立编码系统,并及时动态进行维护。

4 编码体系建设作用

信息编码体系建设是实现信息系统共享的前提,是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基础,是各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一致性传输交换的基石。其作用可归结为:

4.1 指导信息化建设

建设信息编码体系框架,制定企业急需的统一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同时建立企业编码管理系统,按照编码标准中编码规则动态管理企业信息编码,实现与应用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

4.2 减少信息的重复录入

建立信息编码体系可以减少一码多物、一物多码,对同一名称的分类和描述的不同,以及同一信息内容具有不同代码等现象,使事物的名称和术语统一化、规范化。[1]

4.3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由主管部门采集系统内所需的通用信息,提供给相关的部门使用,使原始信息保持一致,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语言,综合信息便可直接取自相应的信息系统,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5 企业编码体系建设分析

根据信息编码体系建设实施思路,企业已按照各项要求开展了信息编码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它是产品数据管理PDM、资源计划管理ERP、制造执行管理MES实施与集成的前提。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企业构建了公司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企业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编写规定,并以此来指导信息编码标准编制,编制了若干企业信息编码标准,基本覆盖了公司技术、生产、管理全过程资源。

制定编码標准还需建立编码资源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公司编码规则,且在编码资源管理系统中赋予代码,才能将公司物资、设备、文件等代码集团管理起来。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编码资源管理系统(见图1),并与公司PDM、ERP、MES、OA等系统进行了集成,在系统中管理人员、通用工装工具、物资、型号、工艺文件等编码规则90余项,产生代码11万余条。这些代码分布于公司各信息系统,应用于公司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使用各个环节。

图1 企业编码资源管理系统界面

6 结束语

信息编码体系建设是企业系统集成的前提,是企业主数据的基础,错误的数据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干扰生产。因此,企业必须建设好信息编码体系,才能使各信息系统资源共享,保证数据库中代码真实、准确,发挥其在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丙义.信息分类与编码[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石微(1971-),女,辽宁沈阳人,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黎明公司数据中心,200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编码;王欢(1979-),女,辽宁凤城人,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黎明公司数据中心,200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政务信息的特点和作用 篇9

政务信息工作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政务信息的产出率、命中率,这是每位信息员所关注的。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写好信息,从五个方面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对政务信息的总体认识

(一)政务信息的概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务信息,是指由政府机关采集,通过特定载体反映与经济、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相关的活动情况或数据方面的信息。

政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

首先,它是由政府机关通过合法途径采集整合的信息;

其次,它是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及依法行政相关的信息;

第三,它是借助特定载体显露的信息。

(二)政务信息的特点

一是指导性。政务信息反映的是领导意图、社情民意。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务信息是正式公文的补充,其指导作用显而易见。

二是真实性。真实是政务信息的生命。政府机关的信息来源较为正统,而且在编发时一般要经过三次审核,因而可 信度是比较高的。

三是保密性。大家知道,有些政务信息涉及到党和国家的秘密,是不宜公开的。因而政务信息的传输和运作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阵地。这也是政务信息网区别于其他信息网络的一个显著特征。正因为如此,在收集、传递、处理政务信息时务必注意到内外有别,增强保密意识。

四是时效性。及时、迅速是政务信息的又一鲜明特点。政务信息一般不登载时过境迁的内容。

(三)政务信息的功能

政务信息是决策的依据,是领导的“耳目”,是沟通上下关系的桥梁和渠道,其作用、效果往往是大块头的报告所不能取代的。概括起来是八个字,两句话:“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二、政务信息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写作要求不同。政务信息基本采取直叙的方法,干净利落,庄重朴实,力戒装饰,要求事实准确,分析中肯,建议合理。写新闻报道则不同,例如写通讯,对修辞的要求非常之高。包括比喻、拟人、反问、借代、双关、对偶、夸张等等。

2、结构体式不同。政务信息提倡开门见山,一般不要导语和结尾,一气呵成,一段成篇。新闻稿则不同,通常有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否则不成体统。在标题制作 上,新闻为了烘托气氛,揭示内容,可设肩题、主题和副题。信息一般不用两栏标题,提倡单句实体,讲究简洁明快,一语道破。

3、反映内容不同。信息侧重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等,要求喜忧兼报,不回避和隐瞒问题。新闻主要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褒扬好人好事。尽管对不良倾向也揭露和批评,但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4、服务对象不同。新闻服务的对象是所有社会大众,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而政务信息服务的对象范围要窄得多,层次则要高得多。简言之,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新闻旨在教育群众、宣传群众、激励群众。

5、实际功效不同。新闻可以不涉及具体工作,比如奇闻轶事。而政务信息必须与工作紧密相关,这是由它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即使同样反映工作,两者的作用力也不尽相同。新闻一般是通过宣传造势来作用于工作,具有间接性。而政务信息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直接性。换言之,新闻偏重于宣传效应,政务信息则偏重于参谋效应。

三、政务信息的采集和来源

(一)信息采集原则。密切关注三点:抓住重点,剖析难点,把握特点。准确把握三向:向上明方向,左右看 动向,向下明倾向。

(二)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

等信息不行,必须找信息。发现信息点是关键,而灵敏的信息意识又是寻找和发现信息点的关键。

经常有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反映,身边都是平平常常的业务工作,哪有那么多具有价值的信息呢?政务信息从哪里来呢?简单说也就是15句话,共大家参考。那就是:文件堆里挖信息;翻阅材料筛信息;讲话稿中捡信息;领导口中理信息;联系上下摸信息;会议之中捕信息;参与活动追信息;重大事件抢信息;深入基层拾信息;关注新闻抓信息;掌握规律掏信息;情况反馈传信息;跟踪问效知信息;与外联系通信息;利用网络选信息。

1.在文件和材料中发现信息。只要留心,凡是过手的文件和材料,都可以从中发现信息。特别是看领导讲话,要注意从信息的角度研究问题,一般领导讲话的结构都是“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信息则要注意搜集领导关心的这个问题的深层次情况和外延情况,深层次情况是指问题存在的严重程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外延情况是指外地对该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别人有哪些经验值得自己借鉴等。另外,看了领导讲话,知道了领导对什么工作进行了布臵,信息就应该注意收集各地各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2.从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信息。政务信息工作的性质要求信息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疾苦,面对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要有打抱不平之心。但信息工作不是上访告状,要从研究工作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反映。也就是说要出于公心。信息员在走街穿巷、走亲访友,甚至出差在外的时候,都要用信息的眼光去观察客观事物,研究社会现象,从中发现信息兴奋点。比如吃盐的时候要想到盐务工作情况,坐公共汽车的时候要想到城市公共交通情况,看见有人打架斗殴要想到社会治安情况,看到农民播种要想到种子安全问题,看到中学生谈恋爱要想到中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一句话,信息员要充满信息想象力。

3.从新闻媒体披露的新闻中发现信息。看电视、报纸,浏览互联网,只要留心,都能发现信息点。但新闻媒体上的内容不能直接报送,只能作为一种启发,通过工作途径重新组织材料。一般来讲,新闻多是对一个具体事件、具体问题进行报道,信息应该对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更深层次进行反映。

四、如何编写政务信息

具体讲,编写政务信息要求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1、确定好信息的主题

主题就是信息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我们 写任何一条信息,编写的目的是什么?要让决策者了解什么?这些问题是编写信息时首先要搞清楚的。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因为信息的主题范围越小,就越有利于把事情和问题说清楚,说透彻。信息编写应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去考虑内容的取舍,提炼信息的主题。为此,我们工作中要着重把握那些有新意的、有特色的、有共性的事项和问题。

2、巧妙设计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框架。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是用来表现主题的。主题确定了之后,怎么来表现,就是结构的问题。政务信息的结构比较文学作品、机关公文、新闻报道,要短小得多,简单得多,正因为简单,却不容易把握。政务信息在写法上要避免素材的堆积,一般采取直言表达,总分结构。具体要求有三点:一是简朴。能省的则省,通篇给人以明晰、舒畅、一目了然的感觉。二是严谨。不因其短而粗,虽短但“五脏俱全”。三是自然。长短详略,顺其自然,如行云流水般自由。通常,政务信息文稿中不出现“为了”,不出现指导思想,简写事件的过程(甚至不要过程)。

3、精心制作标题

政务信息的标题是信息内容的统帅、纲领,是吸引决策者关注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信息的中心。它要求简洁明快,一语破的。信息标题一般不用引题,多用单句实题,使人一 目了然。

信息标题必须与内容一致。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事实与内容相一致,不能用一些不适当的副词、形容词,以免华而不实、故弄玄虚。另一方面,标题的观点在信息中要有充分的依据。

例子:“新城区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取得成效”。(内容中就要有安臵多少人就业。)今年以来,该区通过加强再就业技能培训、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就业服务平台等措施,切实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大龄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该区新增就业人数4596人,安臵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32人,安臵“4050”等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796人,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24户。

信息标题用好补语。补语用得好,可以增加标题的信息容量,阅者即使不看文章,也能对内容有大致了解。

例:《新城区秋季“两免一补”惠及学生6562人》。目前在实际编写中,许多人把标题放在正文前面作为首句,以增强信息的精炼性。

例如:新城区四项措施打造高品位东新街民族民俗夜市街区。规范现有经营户使用环保灶具,确保排污排烟达标。对道路统一用石材铺设,并安装具有文化底蕴的节能灯饰。将原“中山门便民蔬菜市场”临时用地设计为公共绿地或景 观建设。引进西安饭庄、老孙家、德发长等有影响和规模的餐饮老字号,提升街区整体经营水平。(6月13日西安市委办公厅第110期《每日情况汇报》)

规范来讲,标题当中除使用顿号、引号外,不可以用逗号等其他标点符号。

4、写好信息主体部分

政务信息的主体部分,是信息所反映事物的叙述和说明,是所表明观点的依据。写好信息的主体部分,首先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清楚,材料运用精当。其次是做到文字简炼、准确。

例1:中山门街道强措施 确保一季度“开门红”2011年以来,中山门街道力争“全面指标高点定位、特色工作亮点出新”,采取多项强硬措施,确保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一是高度重视,咬定“开门红”目标不放松。通过算好当前的时间帐和任务帐,分解任务到科室,落实责任到个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二是加大力度,抓牢协税护税不放松。走访纳税大户,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及时掌握收入及纳税现状,稳固已有税源;做好招商引资及闲臵楼宇的包装推介工作,引进实力商户进驻,开拓新税源。三是加强督查,盯住工作落实不放松。对民乐园步行街170家开业店铺做好跟踪服务,协助新装修门面商户办理执法、工商、税务等相关手续,督促步行街早日开业运营,并做好开业后 的税收准备工作。四是增强考核,突出效能建设取成效。围绕区“效能建设年”活动,认真执行目标考核办法,对重点科室的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周汇报”、“月点评”、“季总结”,力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例2:我市亚行贷款西安城市路网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项目共包括5个子项目,分别是路桥完善子项目、行人通行与安全子项目、综合交通设施子项目、交通管理系统子项目和环保子项目,总投资37.4亿元,利用亚行贷款约10亿元人民币。

信息撰写时应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反映本单位开展的工作,杜绝在文章中出现“我们、我局、我乡、我办”这种低级错误。

同时,在一篇反映成绩的信息中,需要用数字说明的,我们要注意对数字进行处理,下面我讲几种情况。

大家在写信息中也经常用到,也经常容易出现错误。例1:完成收入41846523元。应写作4184.65万元。例2:出动劳力141人。我们可以写作:出动劳力140余人,但不能写作141余人。

例3:前后数字矛盾。共完成多少万元,其中,完成**多少万元,完成**多少万元。其中里面的数字相加不等于共完成的数字。

5、核实

信息写好以后,不要急于发稿,应对内容再认真核对,这一环节,是信息编发的最后一道关卡,差之毫 厘,失之千里,稍有差错就会带来工作失误。因此,信息员在处理这一关时切不可有差不多的心理,贪图省事。

五、几种常见的政务信息写作要领

政务信息在写作上总的要求是:长稿写短,事不过三,反映的点位不可过多;大稿写小,侧重写某一个侧面、集中写一点;散稿写精、虚稿写实,不妄加结论性、评论性的语言;重点写好,关键部位要用提神的语言来表达。

(一)决策反馈性信息

1.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的全盘部署。要领:一是开头交待清楚是贯彻落实什么会议精神。二是针对会议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把本部门的安排部署逐一交待清楚。

2.对上级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后的反映。要领:一是马上收集情况做到快速反应。二是在开头简要交待对什么改革的反映和所反映情况的来源。三是把正面或负面的反映涉及的政策条款和产生这种反映的主要原因交待清楚。四是尽可能提出具体建议。

3、对于反映执行中所出现的问题,要领:一是指出上级什么政策不符合本地实际;二是通过算帐、摆事实说明本地情况;三是分析如此执行政策对本地的不利影响及对大局的不利影响;四是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4.对重大部署执行结果的反馈。要领:一是适时反馈,不要太晚。二是力求反馈全面的阶段性成果。三是扼要介绍 主要作法或经验。四是如果还存在问题或困难,须择其要者予以反映,并说明主要原因提出建议。如街道部署开展安全检查,过一阶段后,各单位对此事的总体执行情况要做一综述。例如6月26日街道部署开展安全检查,写了一篇“中山门街办四项措施狠抓辖区消防工作”,7月4日,又写了一篇“中山门街道检查地区468家消防场所”信息。既有安排,又有结果。

(二)问题性信息

1.对上级正着手重点整治的问题。这种信息采用率较高。要领是把相关问题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尤其要点明造成问题的责任对象,并说明请求上级解决什么问题。

2.对上级正在酝酿的决策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问题性信息。要领:一是指出问题,二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对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四是提出具体建议。这是按逻辑顺序排列的。

3.重大安全或突发案件。要领:一是运用资料把案件基本情况介绍清楚;二是扼要说明本部门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的还提出请求上级帮助的具体要求。

4.反映重大社情民意性信息。这类信息如集体上访、群众生活困难、单位改革、工资发放难兑现,要领:一是把相关问题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实质,二是并 点明造成问题的责任对象,三是说明请求上级解决什么问题。

(三)建议性信息

建议性信息是为领导服务最直接的一类信息,很受领导欢迎。开发和写作这类信息是我们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它一般应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提出的问题不宜大,应当是比较具体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力求条理清楚,理由充足,切中要害,为提出建议作好铺垫;解决问题要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力戒原则笼统,力戒对现行政策措施的重复。符合这一条件就是一条可发的好信息。

(四)经验性信息

1.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要领:一是简单交待背景和目的,二是具体介绍主要作法,三是介绍成果。

2.暂无显著成效的作法。要领:一是选择确有创新意义的能给人一定启示的作法来写,二是简单交待背景和目的,三是具体介绍作法。

(五)动态信息

要领:写清时间、地点、人物、采取的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六)领导言论性信息

指各级领导对本系统工作的肯定性讲话和指导性言论。由于领导人特殊的身份,其言论对本系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全地区政务 信息的重要内容。要领:简单交代背景,具体介绍领导言论。

上一篇:结核病宣教工作计划下一篇:幼儿园教研组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