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化

2024-08-08

空心化(通用8篇)

空心化 篇1

客观来说,本文标题应为《中国制造业品牌面临空心化》,但为考虑标题效果,简言为妙,同时需要指出,这里的品牌是指制造业相关的品牌,尤其是指家电、IT等需要一定科技含量的品牌。这个话题看似似曾相识,没错,朗咸平教授曾经用过空心化这个词,对象不一样而已,他谈的是产业,我谈的是品牌,但这是一衣带水的关系。

先从举例入手。近期空调产业出现了一轮广告战,美的、海尔、海信纷纷喊出“XX变频新时代”,一般来说,这些企业也就到了没啥可喊时,才会把类似于“新时代、新纪元、新品类”等虚头八脑的词汇搬出来。当这些企业喊了大概有几个月时,最近松下空调的广告出来了,你猜说的是啥?――不只是变频!并且还附有长长的文字作注脚:松下空调认为,变频技术只是节能空调的基础,我们还有……(省略100字)。空心化之一:拿来主义是祸根

一、先把民族主义的偏见压制一下,保持客观立场;

二、也不要质疑我的立场,我不是在做广告。

记得前不久写的博文提到过,变频技术的持有人是大金空调,所以包括松下、美的、海尔等在内,也只是拥有技术使用权。但问题是,变频之外呢?这时我们会发现对于产品的两种态度,一种是拿来主义,一种是二度创新。所以,同质化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并不是必然的结果,或者说不是必然的阶段结果。这是对产品的态度决定的,美的之流因态度不端而开始被抛离。

这方面的阐述,先前我已有撰文表述:《中国品牌的“伪美”时代》。不再此赘述,免得再度愤青。空心化之二:用“伪时尚”替代“高科技”

明说了,就是移觉的修辞手法。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方便面广告,假设把它替换成其它产品,比如一坨屎,看过这个结果后,常规理论下,我们会落下 “屎真香”的产品印象。

但现实状况是,产品不是屎,尤其是在我们印象当中的高科技产品,比如家电。所以,对这些行业而言,营销难度其实是降低了,因为消费者先前的认知门槛已经形成,做IT、做家电,嗯,高科技啊。(其实就是螺丝刀加生产线的事儿。)

消费者对这些高科技产品认知的完整过程应该是:功能需求――品类认知(与前者的顺序可以颠倒)――品牌认知(都有哪些大品牌)――产品认知(各品牌的产品各有啥卖点)――价值设想(假如购买了XXX的产品,也叫意淫阶段)――下单购买――售后服务(品牌加强或衰减),

上面提到的这些国产品牌,借所谓的高科技印象省去了产品认知的环节,直接把消费者带到意淫阶段,所以才呈现出一派伪时尚。假如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来的差异化产品,这些企业是不可能这么处理的。

所以,各位往后在看这些国产高科技产品时,多带个心眼,但凡只在那营造一派温馨气氛来哄托产品好感的,很有可能是这产品其实啥都不是。再延伸一下,奶粉广告,惠氏的广告和国内所有品牌的广告比起来,是否大不一样?人家是言之有物的,产品是否真那么回事儿咱不讨论,至少在做这些营销之前,人家的理论已经到一定境界了。空心化之三:品牌缺失长效机制

这并不只是一个企业品牌部的事儿,事关整体。 假如一个企业与其它同类竞争对手均需外资上游提供技术,那这个企业将完全失去技术的主导权,技术创新、功能创新所形成的产品,就像是推广体系(包括广告)的菜,今天这菜式明天那菜式,品牌被产品带着走,哪还有主心骨,最后只能制定一些虚得不能再虚的套话作为品牌理念,比如“XXX美妙生活”;另外,技术是购买的,外资可没那么蠢,搞所谓独家授权,这样一来,一个技术推出,所有品牌同质。最后就出现了口号居然一样的滑稽局面,看的就是谁喊得快喊得大声喽。

其实,产品、品牌与推广手段之上,是企业本身的态度决定,深刻点说就是企业价值观,纯粹为了挣钱,中国还有至少二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就算已经发展成巨头,这些企业照样可以渠道为王,只求卖货。

所以,品牌对中国制造业而言,只是个附加值,并且是不太重要的附加值。只要不掉沟里,保证知名度即可。长效机制,基本是个屁话。

说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一句,中国制造业的品牌与营销,其实更多是一帮文字功底还过得去的人在糊弄百姓,如果有人有志于进入企业营销或企划系统,我建议还是先考察一下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看是否真的有好的研发和产品。纯粹营销或销售导向的企业,在没有很好的上游战略合作关系为支撑的情况下,忽悠的成份是很大的!这样的行业,比比皆是,各位走好。

空心化 篇2

尽管市场传递出经济企稳转暖的讯号, 我国实体经济流动性收缩及“空心化”态势呈现的若干征兆仍值得关注。

金融市场流动性总体趋向紧张。6月份货币市场“钱荒”风险事件后, 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于8月19日再度出现紧张态势, 14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5.6%, 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154个基点, 隔夜和七天拆借利率均出现了明显跳升。此外, 在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的双重约束下, 7月份开始的金融机构同业资产规模收缩与表外业务规范有所奏效, 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下降, 并产生了流动性收缩效应, 进而有可能会传导到实体经济。

不良贷款上升风险未完全消除。上半年,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继续增加, 虽然第二季度的增加额为2012年二季度以来的单季最低增加值, 但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还未完全消除。特别是宏观经济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尚未结束, 近一段时间以来, 若干大型企业逃废债的事件, 将会通过债务链条和支付清算关系影响到相关企业的流动性,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继续增加, 表外业务融资风险进一步暴露, 未来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可能会有一个集中释放的过程。

小型企业的景气程度与上升的指数指标相背离。8月份PMI的回升中, 大部分为大型企业、钢铁行业所贡献, 而小型企业PMI环比反而下降0.2点, 后一类企业中41.9%反映资金紧张, 22%反映价格上涨, 46%反映劳动力成本上涨, 44.7%反映订单不足。这表明7月份以来的制造业景气回升, 主要还是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 数量众多的小企业的经营生态反而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小型制造业企业连续收缩态势, 虽然有客观市场环境的影响, 但资金面的紧张很可能会是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8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 并没有更多惠及小型制造业企业, 表明由其提供就业的人群收入状况或将存在恶化的可能, 进一步增加了实体经济流动性收缩的可能。

中国企业500强呈现的乐观数据背后, 存在的隐忧也不一而足。这一企业群体体量大幅扩张的同时, 其效益却有滑落: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11.41%, 增速却大幅回落12.22个百分点;500强中亏损企业有43家, 增加了30家, 亏损面大幅增加;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与资产利润率也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此外, 煤炭、钢铁、建材、航运等多个行业出现了行业性绩效大幅下滑的现象, 企业500强依旧习惯于以往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惯性和模式, 在转型升级方面行动相对缓慢。尽管中国500强企业的收入首次跨上50万亿元台阶, 然而国内267家制造企业的利润却不及5家商业银行, 相对于银行业23.6%的高利润, 制造业500强平均利润率仅为2.23%, 较上年降低0.67个百分点, 盈利水平在继续恶化。实业部门与金融机构悬殊的利润差距背后, 这样的经济结构是不健康的, 正是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的明显标志。

温州产业空心化 篇3

温州炒房者深度被套,开发商日子也不好过。

2009~2011年间,在温州高价拿下住宅地块的开发商,按现在楼盘销售价格测算,如今多数只能勉强保本或大幅亏损。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地块资本构成中,大多为温州规模以上的大中型民营制造企业。之前,温州民企大规模进军房地产,出现“大企业造楼、小企业炒房”现象,这被视为温州“产业空心化”的主要佐证。

与最高位相比,如今温州新房价格下跌30%~40%,地价下降30%左右,令涉足的温州民企备受压力。一位温州大型房地产企业高管认为,做了20年实业后,把资本全部放到房地产,如今深度被套、资产贬值,这就是温州企业不想纯粹做实业的悲哀。

规模进军房地产

温州服装商会会长、浙江奥奔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晨爱表示,温州民企进行房地产开发,已有很长一段时间。“2010年前后,他们开始规模进入,项目多数集中在温州。”

郑晨爱说,目前温州有几十家规模服装企业,以搭股、参股、控股等方式涉足房地产项目开发。此外,大量企业主手里都有几套房子。“这不仅在服装业,其他行业也存在类似情况,有的参与比重比较高。”

事实上,在产业集群化、资金密集行业中,温州民企多以抱团形式予以投资,且多数集中在房地产领域。

2003年,温州当地8家锁具企业,成立全国最大锁业联合体强强集团。除主业外,该集团近年来在外省投资商务酒店、房地产以及锌业等,同时也在温州进行房地产开发。

2004年,温州中瑞财团、中驰财团出世。前者由十余家制造企业股东组成,号称能撬动100亿元民资;后者由7家企业组成,号称近30亿元的可运作资金。在实际运作中,房地产均为其主营业务,其中中瑞财团先后开发曼哈顿、公园大地等项目。

2010年11月底,以楼面地价3.7万元/平方米,竞得原温师院操场地块的置信房地产开发公司,背后大股东为数十家民营企业老板,全部股东由250余人,形成金字塔形资本结构,所涉行业包括服装、眼镜、打火机和箱包等传统加工制造业。

此外,业内一直盛传,2010年由8家集团19家公司组建的温州瓯联集团,以“大股东”控股方式竞得主城区某地块。该集团股东多为瓯海知名龙头企业,分跨于十多个行业,涉及专业市场、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2010年前后,温州市区县先后出现的十余个“地王”,投资方多为制造、贸易等实体企业的“资金联合体”。据知情人士介绍,因楼面地价太高,这十余个“地王”,如今多数已在“缓慢建设”中,有的甚至还未开建。

郑晨爱说,2008年下半年开始,银行贷款非常宽松,温州民企多元化投资加速,在贷款“监管缺位”下,这些资金纷纷进入土地市场、房地产开发、太阳能等领域。

而在2009~2011年,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以此获得大量银行贷款,同时通过亲友集资、民间借贷等办法筹集资金,转而投资房地产等行业的现象在温州较为普遍。

2009年曾有机构统计,温州上规模企业中,约有70%的制造企业投资房地产。2010年温州市百强企业中,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有40多家制造业企业涉足房地产开发。

多数保本或亏损

2010年4月开始,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然而温州房价、地价依然疯狂。

在实业资本助推下,至2010年底,温州房价一路飙涨。当地一家中介机构统计,2010年5~8月,温州市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约为2.8万元,平方米,位于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地价也水涨船高。

2010年7月,梧田站南D-43a地块楼面地价1.93万元/平方米,仅20天时间,周边D-48地块楼面地价就已飙涨至2.61万元/平方米,当时周边新盘价格在3万元/平方米左右。当年11月底,温州出现楼面地价3.7万元/平方米的全国地王原温师院操场地块。

当年12月下旬,绿城房地产集团以楼面地价1.63万元/平方米,溢价53.6%夺得温州龙湾城市中心区A-16地块,成为该片区的“新地王”。有业界人士说,该项目由绿城全程操盘,众多股东为当地骨干制造企业。绿城集团新闻发言人也表示,该项目绿城占股25%,股东中有温州企业。

2011年,在“限购令”等政策层层加码下,温州房价、地价大幅降温。

如今,温州新房价格比最高位时,下降了百分之三四十。同样在土地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被打破,价格也比最高位时下降三成左右。如最近再次挂牌的江滨路鹿城段18、19号地块,起拍楼面地价1.35万元/平方米;而2011年11月,该地块起拍楼面地价为1.98万元/平方米。两者比较,起拍楼面地价下降32%左右。

“高位拿地的,现在只能保本或亏损。”温州某大型房地产企业高管林光标(化名)表示。

一位房企成本核算人员说,上述龙湾城市中心区A-16地块,总价近31亿元,楼面地价1.63万元/平方米,加上建安成本3000元/平方米、开发贷款财务成本、行政办公人员经费、市场推广费用等,成本价至少在2.5万元/平方米以上。“如果参与企业前期投入资金为银行贷款或民间借贷,那成本还要更高。”

该地块项目现命名为“绿城海棠湾”,林光标说,该楼盘现在实际售价在2.1万元/平方米左右。然而该项目销售人员称,一期均价2.5万元/平方米,二期在2.7万元/平方米。对此,绿城集团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该项目运作正常,销售良好,未出现亏损。

据林光标介绍,上述梧田站南D-48地块楼面地价2.6万元/平方米,成本价在3.7万元/平方米,现在该项目“最高只能卖3.5万元/平方米,还不一定能卖得掉,亏得很厉害。”上述原温师院操场地块所在楼盘,“亏损5亿元是最起码的,现在股东摊派销售出去,主要是把现金流做起来,以备后续项目开发。”

nlc202309011754

或将影响企业后劲

“大企业造楼、小企业炒房”现象,被视为温州“产业空心化”的主要佐证。

林光标说,一家温州规模服装企业,2010年前后以30%左右的股份,高价参与竞得温州某地块,如今只能保本或亏损。“做了20年服装,如今把资本全部放在土地里,这就是温州企业不纯粹做实业的悲哀。”

郑晨爱说,温州一般规模服装企业年产值为两三亿元,净利润在3%~5%之间。据此测算,这些服装企业一年利润在600万元-1500万元之间,按2010年银行贷款年利率10%,他们只能承受6000万元-15000万元的银行贷款压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旦参与动辄上10亿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多数企业的实业利润已经难以支付房地产贷款利息。

“地王拿过去,(企业)现在只能自己扛着。”林光标说。

与此同时,一些温州实体企业主,在2010年前后房价飙涨时,会买入几套房子保值增值。

如今,温州房价大幅下降,又要支付借贷利息,这对利润微薄的温州中小型传统制造企业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压力。再加上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国际经济形势不佳等因素,这些企业资金腾挪受阻、经营效益下降等,无疑令一些温州企业“雪上加霜”。

2010年5月,温州某楼盘一期开盘价2.55万元/平方米,10月二期开盘价为3.85万元/平方米,之后价格一路飙升至6万元/平方米以上,如今市场售价3.5万~3.7万元/平方米。该楼盘开发商发现,交房时很多房子已经转手两三次。

林光标说,他们开发的某楼盘内的15套排屋,当时每平方米售价七八万元,单套总价三五千万元。交房后发现,15套排屋主人中有5个人跑路,1个人住进了样板房,两个人已交房计划装修,其他7个人均未能交房,因为“结算补钱还要几十万元”。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房东按揭断供在大幅增加,作为担保单位的开发商,已经备感银行“催款”压力。林光标和温州法院接触较多,法院知情人士说,之前预期拍卖房产为1000多套,如今已上告还未审理的房产已经高达五六千套。

郑晨爱认为,温州民企涉足房地产失利,与银行“贷款监管缺位”有直接关系,“如果企业挪用贷款用途会被严惩,谁还敢投资房地产!”此外,与金融、房产调控有关,在“一放(四万亿投资),一松(银行贷款),一抽(贷款利率)、一收(贷款)”两年中,加速扩张的众多温州民企,显然难以适应政策“急转弯”。

(据《第一财经日报》)

荻港村空心化现状及水平 篇4

摘 要:浙江省湖州市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即“空心村”现象非常普遍,“空心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空心村”的治理,有利于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行整治还田、还园、还林,促进土地流转和生产规模经营,从根本上改善、提高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

本文研究通过调查了解荻港村空心化现状及水平,发现,“空心村”的形成是在土地比较收益低、旧有住宅设计不合理、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土地保护意识淡薄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并提出了空心村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一部分对其中的问题给出了对应的对策和措施。研究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以新农村建设发展为目标,从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等相关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荻港村,空心村,新农村建设

Abstract: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empty land status epitaxy, ie “Hollow Village” is widespread, “hollowing out” of the research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Hollow Village” governance, help revitalize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stock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mediation to field, but also parks, forests, land transfer and the promotion of production scale, improve radically improve the lives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farmers.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and level of Digang Hollow Village, found that “hollow village” is produced in the form of land relatively low income, old house design is unreasonable, the villagers ideas behind poor awareness of land conservation and other joint action the.Hollow Village and proposed remediation process problems, the last part of the question which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Research angle standing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rural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from the management, plan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proposed relevant aspects of a sound rural financial markets.Key Words: Digang village, empty village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综述.......................................................................................1 1.3 研究目的.....................................................................................2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

2.1 研究对象.....................................................................................2

2.1.1 荻港村概况..........................................................................2 2.1.2 荻港村区位分析图..............................................................3 2.2 研究方法.....................................................................................3 3 研究问题现状分析..............................................................................4

3.1 空心村现状...................................................................................4

3.1.1城乡收入的差异,人口大量外流.......................................4 3.1.2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结构非农化...................................5 3.2.3法律制度不健全,规划建设管理不完善...........................5 3.2.4居住环境质量差,公共、基础设施缺乏...........................6 3.2.5原有村庄格局的缺陷,外迁动力增强...............................6 3.2 空心村整治面临主要问题...........................................................7 4 策略研究...............................................................................................8

4.1制定科学系统的村庄发展规划....................................................8 4.2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国家投资比例,建立一个多元的投资机制.......................................................................................................9 4.3加强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村自我积累能力 9

4.4努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9 4.5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9 4.6改革户籍制度,建立人口自由流动的户籍管理体制..............10 5 小结.......................................................................................................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蓬勃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剩余资金的积累和劳动力的剩余。当时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体制,农村的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不能顺利进入城镇,由此引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外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空心村”继续蔓延将导致农村居住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势必造成这些闲置土地升值,由此引发家族内或家族间的矛盾,既不利于农村的繁荣,又威胁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造“空心村”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规划整治“空心村”势在必行。

1.2 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截至2005年,中国实有耕地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到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村镇建设用地却存在着巨大浪费,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高达16.4万hm,人均建设用地185平方米,村镇建设用地总量是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4.6倍,且用地布局散乱、粗放利用现象严重

(1)

2。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必须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空心村”整治,开展村庄改造,则可以现实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关系。然而此项工作由于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于实践,导致相关的政策法律也并不完善,使得国家难以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因此,加强此项研究不管是从落实、完善国家的政策法律,还是从缓解人地矛盾的需要方面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实践经验相比,我国关于农村村镇规划布局的理论研究还很少,.仅局限于对农村用地整理的难点分析、潜力分析方面、简单的整理模式总结和政策措施建议,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一方面导致我国农村建设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使农村村镇规划难以受到理论的科学合理的指导,村镇治理工作难以得到更深一步的进展。因此,此项研究可以深化村镇布局理论,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更是对加强村镇布局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 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空心化”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方法,找到从现状分析再到理论生成与具体实践方法这样的更新过程;找到解决空心村问题的对策,并结合规划学的相关理论试着建立规划整治体系,指导进一步的优化新农村的实际设计方案。从新农村合理规划的角度,改造空心村,重组村庄聚落结构,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节约土地,盘活大量耕地,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荻港村概况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是杭嘉湖平原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历史上因河港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自古有“苕溪渔隐”之称。荻港四面环水,溪水相抱,环境优美;东靠杭湖锡旅游航道,西接湖菱公路,紧接318和104国道,水陆交通方便;人文荟萃,古建筑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全村面积6.3平方公里,中心村面积1.3平方公里,共有41个村民小组,1165户农户,总人口3718人。2007年实现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45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10元。先后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先锋工程先进党组织”、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省“文明村”、省“卫生村”、省“绿化村”。近年来,以创建全国文明村为目标,有力推进全村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荻港村于1982年由原荻港大队分解为塘东、史家桥、钞田桥、二管桥、积善等五个行政村,又于2(1(11年11月重新合并为荻港村。新荻港村建立之际,生产发展不平衡,村容村貌脏乱差,村情民风较复杂,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对此,村“两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广大党员群众,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分二个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1夯实基础阶段。从2(1(11年11月五村合并至2003年,主要是突出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努力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人,夯实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2重点推进阶段。从2004年至2005年,主要是突出公共设施等硬件设施改善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

3全面提高阶段。从2006年起,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从生产发展、环境改善、村风民风、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作进一步深化与提升,努力争创和孚镇乃至南得区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领失军”。

2.1.2 区位分析图

2.2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广泛阅读,了解掌握研究领域已取得的理论成果和研究进展,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归纳整理其中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2)调研分析法

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收集相关的图文资料,了解存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增加论据的真实可信度,并对已有资料进行完善补充。(3)比较分析法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进一步研究可行性建设方法。通过几个典型的实例和实证材料,比较不同类型的“空心村”规划整治的特点。并且对不同发展方案对新农村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有用于农村的建设途径。

(4)实证分析法

以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为研究对象,分析“空心村”主要存在问题,总结“空心村”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规划整治对策思路进行分析研究。研究问题现状分析

3.1 空心村现状

3.1.1城乡收入的差异,人口大量外流

十年代前荻港村经济主要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花生等,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的粮食作物见多。农业生产率低,利润低,农民收入上不去,进而使得许多村民产生厌农情绪。同时人均可耕地的日趋减少,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闲置。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又使得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向城市。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而城市资本却流向农村,结果从农业人口中分化出来的富裕者开始向住房消费大量投资,而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的“吃、住、行’观念,促使这些丰裕资本很快转化为一座座庭院,大规模将其住所向外围更新或交通便利处无序迁移,形成了村庄外缘“光亮”的局面;暂时定居城市但尚未转化为市民的流动人口,基于城市就业不稳定,工作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仍然以房屋闲置的方式保留宅基地,使其成为生活的最后保障和农村居民身份的现实选择。①

图3-1 荻港村外出人口数 自九十年代以来,荻港村外出打工的人口逐年增多,截止到2007年该村共有人口451人,其中在18至60岁的人当中,常年在外的有153人。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荻港村以纯种植为主要收入的仅占10%,在以非种植为主要收入中主要有进城打工、外出经商、从事运输等作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

图3-2 荻港村经济收入来源构成

家庭规模扩大,结构趋向小型化,旧宅面积越来越不能满足住户的居住需求,增加了农民的建房需求,一定程度上对村庄空心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由于人口的大量外流,导致村里很多人家关门闭户,荻港村有19户住宅常年空置,半空置户(只有60岁以上老人居住)的达到39户,两者比例有37.2%。

3.1.2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结构非农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家庭规模开始扩大,家庭结构发生分化,以往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住户数量明星减少。农民的收入来源开始多元化,对大家庭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联合家庭开始消失,主干家庭也逐步向核心家庭过渡。目前,荻港村家庭人口1-2人31户占25%,3-4人56户占45%5-6人34户占27%,6人以上4户的占3%。

图3-3按家庭人口数量分的户构成 图3-4新建住宅原因构成

3.2.3法律制度不健全,规划建设管理不完善

现行《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44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使农村土地事实上具有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的特征,不少农民在对农村宅基地所有权 认知上普遍存在着私有的观念,导致许多农户多占、超占、乱占土地,违法建房的现象。随着非农化的发展和国家户口政策的逐步放开,很多农户开始移居城镇,但他们大多数不愿放弃在村庄的农宅,形成农宅空置、一户多宅的现象。

3.2.4居住环境质量差,公共、基础设施缺乏

农村居民点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由于村庄的整体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农村的建设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致使房屋排列无序、各年代建设的房屋并存,村内街巷窄小,毫无组织,且多为自然形成的土路,缺乏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用地结构失衡。没有垃圾收集点,垃圾乱倒、乱堆现象严重,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普遍存在垃圾堵塞排水沟的现象,沟渠、水塘成为污水池、垃圾堆放场,旱厕及猪牛圈就近分布,严重影响了公共环境卫生。调查者中48%的村民对居住环境质量不满意,51%的村民认为村内的住宅建设布置混乱,无秩序,对当前环境质量评价不高。

图3-5居住环境满意度 图3-6村庄住宅建设布置评价

3.2.5原有村庄格局的缺陷,外迁动力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讲,原有的村庄格局一般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目前的村庄形态表现为村宅建设布局无序、宅基地缺乏规划、街道狭窄等,由于市场繁荣和农业的发展,部分农户购买了拖拉机等现代农机和运输工具,以前村庄规划先天不足导致出入不通畅、车辆出入困难交通受阻并可能引致邻里关系不和等矛盾,多种因素交织使农民建房时不愿在村内盖新房,选择宅基地喜新厌旧,挤占、多占耕地以致旧宅基地闲置废弃成为可能。旧有格局使得越往内核越不方便,越不方便越往外迁,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同时早期的住宅结构形式简单,建筑材料老化,多为泥草、砖木结构,开间小、进深浅、层高低。而现在的农宅多为砖混楼房或者瓦房,宅基地面积也比早期大,.翻新旧宅无论是空间立体高度还是水平纵向深度都要超出原来规模。住宅缺少合理的设计,在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留下隐患,致使农宅“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3.2 空心村整治面临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年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庭有了积蓄。这本是好事,可是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却带来新的问题。农村房屋布局极不合理,呈现出村庄周围高楼洋房等新房林立,而村中心瓦房,矮房随意分布,卫生环境差,村中心居民逐渐向村外迁移的现状,继而出现空心村的现象。由于荻港村新修的东西水泥道路和环村硬化道路以及东部南北向的通村道路这一因素,一部分村民从旧村中心迁到村外主要道路两侧。原来的住宅或是留给家中老人或是废弃下来。“空心村”问题己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但又是很难解决的大难题。在调查中发现对空心村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1)土地政策制度落实难

“一户多宅”现象,是多年来的历史积累,其间矛盾错综复杂,单凭一个文件、一个政策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执行“一户一宅不超限额控制刃‘政策,势必要对相关户进行重大的利益调整,政策处理难度大,要收回多余的房屋宅基地难度很大;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没有制定有关法律,使得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无统一标准,权属不清,权责不明。(2)土地置换调剂操作难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集居点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非农建设用地,但在当前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日益趋紧的用地计划指标、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及集体建设留用地政策尚未全面实施。农村土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又制约着农民集居过程中宅基地的有序供给,土地调换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而实行先征后换的宅基地置换政策则成本很高,过程复杂。有地无土地指标、有土地指标无地、无地无指标等情况都存在。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扩大建设的余地;即使有地方也受农保区政策的限制;由于原老房子天井小、间距密、面积小、层高较低,与现今的居住要求不相适应,若按1:1的地基面积重新规划改造,往往需要增加相当的建设用地。(3)思想认识改变难

村民普遍认为老宅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属私人财产,外人无权干涉,新房建起来后,老房也不愿拆除,闲着可以但村里无偿收回不行。一部分在外经商的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房地产市场放开后,他们在外有自己的住房,有的人甚至在多个城市,拥有多处房地产,老家的房屋基本不住,其中的人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认为住宅问题事关风水大事,不能随便乱动。所以,对这项工作村民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还没有认识到空心村浪费土地的问题。

一方面,“空心村”的一大特点是集中连片,且位于村中央,动一户要影响整片,思想难以高度统一,有一户不同意就难以成片改造。贫困户、保障户、孤寡老人,这些农户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而缺乏改造能力。另一方面拆迁补偿问题。补偿标准低农户不同意,标准高村里又负担不起。特别是农民住宅一户一个样,该补偿多少很难掌握,农户又有“攀比”、“平均”心理,真正操作起来是件操心受累不讨好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激化干群矛盾,影响稳定。(4)资金筹集难度大

要整治“空心村”,归根结底需要大量的配套资金的投入。而当前,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也是资金的问题。“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长期缺乏投入,欠账太多,资金难以得到保障,上级政府对村庄规划缺少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农村宅基地整理,从制定规划到拆迁、平整土地,特别是治理“空心村”要拆除影响规划的建筑物、回收荒片地等都需要一定的补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由于目前绝大部分行政村的经济基础薄弱,筹资渠道狭窄,难以筹集必要的资金开展宅基地整理工作。策略研究

从调研中发现空心化的村庄大多缺乏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和居住环境设计。制定并遵照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空心村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调整村庄用地和布局,改造空心村的空间结构,从而营造出某种内聚型空间氛围,取得改造空心村的成效。

4.1制定科学系统的村庄发展规划

严格论证、合理安排。长远规划与设计及短期细部工作重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近期规划要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具有实用性,能起到有效的控制建设程序的作用;远期规划要有其合理性和预见性,做好道路骨架基础布局、控制好建设用地的功能分区和用地规模。

4.2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国家投资比例,建立一个多元的投资机制

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中小河流的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同时,多渠道的开展一个多元的投资模式的建立工作,营造一种内聚模式,增强村庄发展活力。

4.3加强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村自我积累能力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整治需要注入大量资金绝大部分来至农民和村集体组织的自筹,但是由于农村本身资本积累能力不强,自我发展动力不足,使得运行资金有限。为了顺利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目标,需要逐渐、稳步地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有关农业税收政策,加强和规范农村税费征收的程序,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政策,切实加强涉农收费管理,建立并加强群众监督检查力度机制。

4.4努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节奏,保障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需要做好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财政补贴标准。总结和借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成功的经验,规范业务经办流程,以点带面,逐步有计划的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医疗救助工作机制,扩大义务救助范围,全面建立同步结算制度,简化相关手续。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将政府投入透明化、公开化,保证资金落到实处。

4.5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农村宅基地作为集体土地的一种,并没有明确、清晰的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的法律定义,事实上,无形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交易市场己经初步形成,要实现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市场。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可以使土地形成规模经营,从而获得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提升土地价值;其次,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才能形成完善的土地市场,反映土地的真实价格,使土地流向价值最高的用途,降低土地的租用价值消散程度;最后,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才能有效的减少对土地的管制,减少管制成本确保土地交易中价格的公正,减少土地交易中的腐败因素和对农户的权利侵犯,增强交易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使土地交易价格真实的反映土地的价值和稀缺性,从而提高土地的价格,增加占用耕地建房的机会成本。

4.6改革户籍制度,建立人口自由流动的户籍管理体制

建立与进城村民相应的宅基地退出机制。面向所有农村居民,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推进,将户籍制度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10年到2011年为第一个阶段,将重点推进有条件的村民转为城镇市民,解决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失地农民和农村与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第二个阶段是2012年到2020年,形成自由互通、权益平等、城乡户籍制度一体化的体系。小结

本文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中国新农村建设、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背景,对湖州市南浔区农村空心化状况和旧村整治情况展开调查,在分析影响空心村形成的现状和原因后提出了相关的整治模式、整治原则、规划构成要素和政治整治对策。的开展始终得围绕农民来进行,必需从农民的角度来考虑,以方便农民的生活和有利农民生产为出发点,使土地集约化利用,在整治改造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按照村庄自己的文化、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来选择适合本村的整治模式,并使农民参与进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目前空心村整治已是全国的一个热点问题,正在全国农村中逐步进行,但由于以前对村庄的改造也大多是农民自发的一种拆旧建新行为,并没有政府和规划部门的引导,而且大部分的村庄从未进行过规划的编制,村庄整治又不同于城市中住宅区的更新,它有农村独特的地域和社会特点,因此有相当大的难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村庄建设规划是一个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的综合性规划,就其规划内容而言,己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布局,更需要考虑经济、产业、土地的合理使用、环境保护等等多个层面;整个工作过程也非一个普通的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必须深入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广泛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协作,在各级相关政府的悉心指导下,才能使村庄规划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用来指导村庄的各项建设。

空心村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历史任务,应充分认识到其复杂性和长期性。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需不断关注实施过程中凸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规划方式与政策措施的调整完善。关于空心村的研究仅仅迈出了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一定会不断进行深化和优化,以更好的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张逸风.河南省空心村治理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冯小博,陈敬辉.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fJ].理论科学,2009,(11):19-20 [3]唐志军,王玉霞.空心村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治理一对湖南永州市农村的调查与思考 [J].中国发展观察,2008,(03):42-4s [4〕张娟娟.空心村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一以河南省沁阳市张坡村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研究生学报,2009,(s):42-43 [5]杨永芳,刘玉振,艾少伟.空心村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26)8333-8336 [6]张军英.空心村改造的规划设计探索一以安徽省巢湖地区空心村改造为例[[J].建筑学

报,1999,(11):12-1 s [7张春娟.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哲学视界,2004,(04):83-86 [8]成令波,王志彬,张利海.完善空心村宅基地管理的思考[[J].城乡建设,2009,(0S):13-14 [9]冯丽.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调控机制探讨[fJ].社会观察,2008,(02):174-17s [10] Haken H.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 complex [J]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8,(06):45-47 [11] Fei,J.C.H, Ranis, G.Development ofthe Labor Surplus Economy[J].Theory and Policy Homewood IL:Richard D.Irwin,1994,(03):54-55 [12」石磊.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一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J].社2004,(04):11-12 [13]陆相欣.韩国的新村运动与农业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02):35-36 [14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及启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15]刘志仁.日本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北京观察,2006,(s):4-s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某某某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两年多来,某某某副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敬爱的某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度过大学生活的同学,是你们的支持、帮助使我克服写论文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和遗憾,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姐某某某同学,她对本论文做了不少的指导性工作,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

空心化 篇5

[摘要]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产生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这种现象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基层民主;民主意识;参与技能

农村基层民主的要义是广大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农村各项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广大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当家做主,既需要宪法和法律对广大农民民主权利的保护,更需要广大农民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公共精神和民主能力。然而,农村空心化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剧了村民的不平衡心理,降低了村民的政治效能感,不利于村民民主意识的形成,也影响了村民参与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影响当前基层民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相关概念阐述

在探讨“农村空心化”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产生的影响及对策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几个概念,即“农村空心化”、基层民主、农村基层民主。

“农村空心化”是对我国农村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概括,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吸引力,农村生活缺乏活力,村庄格局缺乏协调性,乡土文化缺乏延续性,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资金非农化和土地非农化。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农业吸引就业的竞争力弱、相对较弱,农户参与整治土地的权益少,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缺乏有效载体等原因,而其影响也相当恶劣,如农村年轻人比例下降、村庄建设用地浪费严重、乡土文化被边缘化、现代生产要素的过度使用不利于农业永续发展等。

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基层民主的范围包括农村基层民主和城市基层民主。农村基层民主即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村务和政务公开,即“四个民主、两个公开”。其中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包括:a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b参加村民会议,c制定和最受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d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城市基层民主即城市居民自治,其中居委会性质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居民民主管理的形式包括a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b居民会议决定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c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二、我国“农村空心化”现状:

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拥占了优越的就业条件,公共服务供给等资源,而广大农村却因多种原因,发展缓慢,城乡之间形成二元差距,催生了城市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广大农村,特别是发展落后的农村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现象,即农村空心化现象。2006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 17 个省(市、区),20 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 个乡镇,2749村庄结果显示74%的农村已无可以进城打工的剩余劳动力,仅有25%的农村还有40岁以下的劳动力。5 年过去了,情况更为严重。由此看来,空心化问题在我国农村中已经凸显出来,向城市转移的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占很大比重,剩下多为老人、妇女或儿童,农村劳动生产率下降,社会文化活动单

一、基层自治组织权利主体缺乏,空心化的凸显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课题。

三、“农村空心化”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影响

农村基层民主的要义是广大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农村各项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广大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当家做主,既需要宪法和法律对广大农民民主权利的保护,更需要广大农民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公共精神和民主能力。当代民主理论家林茨分析世界3 个地区15 个国家的民主实践,认为一个巩固的民主政体体现在行为、态度和制度三个层面: 一是各行为者不会将重要的资源用于建立非民主政体;二是绝大多数民众都坚持民主程序和制度是治理社会集体生活最合适的方式;三是国家各种力量服从特定的法律、程序和制度,并且习惯于在这些法律、程序和制度范围内解决冲突。这三个层面赖于生存的最关键要素是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公民意识(民主意识)至少包括权利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两个方面,它具体表现为对现行的政治价值、权力运转模式、权力结构和产生机制等的认同,接受并参与权力的产生或运行,认可并服从政治权力机构的领导。当政治价值冲突产生时,愿意在一套冲突各方认可的机制和体系下,通过协商等合法方式解决冲突,并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意见者,接受并认可所产生的结果。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巩固和发展同样离不开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离开了这两个基本要素,基层民主必然运转不了。然而,农村空心化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剧了村民的不平衡心理,降低了村民的政治效能感,不利于村民民主意识的形成,也影响了村民参与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影响当前基层民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空心化破坏了基层民主建设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加剧村民的不平衡感。一定的经济条件,尤其是抑制经济社会中不平等问题是民主建设和发展必要的前提。然而,农村空心化制约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破坏了民主所需的经济基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因劳动力缺乏,农村土地利用率降低,甚至还造成大量土地空置,农业增长的基础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农业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减少;绝大部分外流的劳动力均为青壮年劳动力,在受教育程度、精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留守的老人、儿童和妇女,致使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管理理念等难以流入这些地区,再加上有关部门资金、技术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现代高新技术农业产业难以形成,农村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特别是留守人员的经济地位日益下降,加剧村民的不平衡感。不断下降的经济地位使村民无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因此缺乏重要经济基础的保障。农村空心化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加剧了村民的不平衡感。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农民收入增长难的问题会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会让村民对日益弱化的经济地位和农村经济状况感到困窘和无助,催生了村民的不平衡感和被剥削感,不利于村民妥协、互惠、包容等公共精神的形成。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强化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加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使农村空心化问题进一步恶化,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同时,农村空心化还会造成农村内部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很多人认为,外出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所在家庭的收入,改善收入差距。但上述的事实告诉我们,外出农民工无法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他们还会加剧农村内部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二)农村空心化弱化了了村民在基层政权权力结构中的地位,降低了政治效能感。在空心化过程中,大量农村精英,特别是一些了解农村实际、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农村人才也随之流失。基层政权组织缺乏足够的民主竞争对手和较高素质的候选人,村民可挑选的余地狭窄。这势必直接影响村民对民主选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热情,也因此降低了基层政权结构的质量和组织效能,不利于村民产生对基层政权的认同和服从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农村大量权利主体流失,降低了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致使基层民主建设的权利主体严重流失。这些村民长期在外,无法深入地了解农村实际,难以形成“积极公民”,无法有效地参与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日益减少和孤立的留守村民个体难以实现民主建设的目标,这必然直接影响了基层民主的效能,基层政权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也受到破坏。同时,随着权利主体的流失,基层政权也因此丧失了良好的制约和监督基础,基层权力突破制度约束的机会大大增加,族权政治腐败、贿选等扭曲的政治现象时有发生。这势必会影响村民对基层自治组织的信赖和对基层权力体系的认同,加剧了留守村民的不信任感和权力的弱化感,侵蚀了村民政治权利主体意识的形成基础,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

(三)农村空心化降低了村民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加剧了村民政治冷漠感。公民是社会文化的承载体,是最主要的社会文化基础,公民中的青壮年是该基础的轴心,是现代文明观念主要承载者,也是推动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变迁的中坚力量。然而,空心化带来了大量农村青壮年的流失,掏空了民主的社会文化基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员外流,不利于现代文明观念的确立。外出人员多为青壮年,受教育程度较高,其主动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明显高于留守人员,外来的先进文明的理念也较容易在这些人中树立,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技能高于留守人员。受知识水平、信息获得能力与途径、时间、精力等条件限制,留守人员学习能力和意愿不可能很高,现代文明的理念和民主参与技能不容易被留守人员获得。因此,在空心化的农村中,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变迁渠道狭窄、变迁速度慢,村民的政治观念易受传统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如人治思想、被动参与、顺从文化等,村民的民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不易提高,影响村民民主参与的效能,加剧了村民的政治冷漠。大量青壮年、受教育程度较高人员的外流,不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公民的民主参与能力和意愿受知识水平、时间、精力和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留守人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善生产、提高收入上,受知识水平、时间、精力和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村民的民主参与意愿必然受损,无力关心日益弱化的权利主体地位,面对现有的基层民主建设的运行模式和框架也显得力不从心,精力有限,信心不足。因而,村民难以在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得到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和训练,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必然受损,影响村民民主参与的效能,加剧了村民的政治冷漠。

四、对策: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强化民主意识和参与技能

(一)引入优秀人才,优化权力结构,提高政治效能 民主意识的高低与村级权力组织的政治效能密切相关。村民政治效能感的增强、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与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分不开,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民主自治的两个重要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是训练村民参与能力,提高村民参与热情,克服权力疏远感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在这个意义上,优化基层组织的权力结构,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是提高村民参与热情,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空心化的影响下,农村中大量较高素质人员、农村精英流失,农村权力组织丧失自我更新的力量,基层政权的权力基础脆弱,基层组织权力结构的质量下降,组织功能不断弱化,甚至瘫痪。基层组织在引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和农村建设发展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针对这一问题,除了继续优化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同时,还可以拓宽人才引入的渠道,引入高素质人才,更新基层组织的力量,激发基层权力结构的活力。例如推广选拔青年大学生或高素质的人才到农村基层组织任职的经验,把大批的优秀人才引入当前农村,提高基层政权组织的政治效能,改变村民对民主参与的冷漠态度。同时,还应该健全一套可持久的基层人才流动机制和成长体制,保证高素质人才愿进入基层农村,在基层组织中能成长和发展,实现基层组织人才不断更新和发展,从而提高基层政权组织的效能,激发基层政权组织的活力,提高村民民主参与效能和民主意识。

(二)创新民主机制,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培育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基层组织政治效能关乎村民民主意识的培育和参与能力的训练。当前背景下,创新基层组织的民主运转方式,特别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运转方式,是提高基层组织活力、激发政治效能的重要着力点。创新基层组织的民主运转机制,首先应当大力进行各种制度的创新,这些制度包括:参与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建设,优化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运转方式和环境,使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让基层组织和个人在制度中培养制度理性和现代文明理念,从而培育村民积极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提高村民的参与能力。在创新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创新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运转方式,保障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可以尝试基层支部的党员发展让村民直推、支委选举,甚至支部书记的选举让村民直推直选。从逻辑上看,支部和基层自治组织是村级权力的中枢,是政治效能感产生的关键所在。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农村大政方针的设计者,是该村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也是村民向心力所在,基层组织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所在村的发展命运和村民收益的增长。基层党员就是所在村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更是实现广大农村民众根本利益的先进代表。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农村发展得好不好,农民是否得到实惠。基层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是否起到引领作用,所在村庄的村民最能直接感受到,在这个意义上,支部的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理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实现党员发展的直推,基层支部委员的直推直选,让民众挑选先进分子进入党组织,挑选优秀党员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可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效能,也可以扩大民众的参与面,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的权力基础更加坚实,基层党组织就具有更好地向心力和凝聚力,也能更好地实现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基层自治组织一样,是提高村民民主意识、政治参与的关键平台,也是克服权力疏远感,培养和训练村民参与能力的关键载体。让基层民众参与支部的建设,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参与意识。因此,通过基层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民主运转机制的创新,让村民直接参与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监督,可以有效地激发基层权力组织的效能,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更好地保障基层权力组织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实现村民对村级各类事务的参与和管理,从而达到村民民主意识的培育和民主能力的训练,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

五、结语

《空心树》阅读答案 篇6

铺展(铺开)(收拢)

2、(1)诚恳地劝告。

(2)本文指认为自己很美丽而感到喜欢。

3、因为老柳树总是谦逊地低着头,外表不气派,所以年轻的柳树瞧不起它。这说明年轻的柳树只注意外表,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价值在哪儿。

4、因为年轻的柳树老是仰着脸,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表上,所以变成了空心树。

空心化 篇7

两会召开前夕,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谈论两会经济热点时指出, 近几年, 中国经济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阻碍。

他说, 这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受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严重融资难、用工荒和高成本的生存困境;二是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 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将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资本投向非实体经济领域;三是垄断行业投资无门, 竞争性行业过度竞争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 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四是随着企业精英大量移民或外迁, 大量实体经济的发展要素流失;五是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 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急躁心态。

面对产业“空心化”的威胁, 辜胜阻提出几点建议, 包括努力减少投机暴利, 限制投机暴富, 挤压“炒”经济的空间;通过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支持企业创新的制度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不想创新”、“不敢创新”和“不会创新”问题, 扶持企业转型升级, 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等。辜胜阻强调, 巩固实体经济基础是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关键。

警惕实体经济“空心化” 篇8

最近几年,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浙江温州,2010年有2000多家企业注销营业执照,其中半数为制造业及关联企业。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出现萎缩,制鞋业2003年有一定规模的达4000多家企业,如今降到3000家左右;紧固件行业,几年时间也消失了1000多家企业;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5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几十家了。

温州民间资本丰富,但大多游离于实业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实体企业也出现“离制造业”倾向。有一项调查材料显示,“低压电器之都”柳市镇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利润不再投资本地产业,而是用于开发房地产;有些老板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拿信贷资金去炒房、炒地皮。类似情况,在浙江和全国各地都存在。我国实体经济的增长近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15.7%,2011年增速为13.9%,2012年增速降至10%,2013年的增速也不容乐观。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显示,民营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速下降超过18个百分点。

产生实体经济“空心化”、资本脱“实”向“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税负重,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实体经济的利润越来越少,经营越来越困难,部分行业发生大面积亏损,一些企业不得不减产、停产甚至倒闭。与此同时,房地产业、金融业利润丰厚。温州一家拥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苦干精算,一年利润100多万元,而老板的妻子在上海买了10套房子,8年后获利3000万元。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3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2012年中国最大的5家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营业收入占500强企业收入总额的6.2%,利润却占35.6%。与之相对,267家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占500强企业收入总额的41.1%,而利润仅占20.2%,不及5家银行的57%。此次入围2013年服务业500强有39个行业,39家银行进入500强名单,占所有企业数量的7.8%,而银行利润占500强利润的67.5%。换句话说,服务业500强中,银行业以不到一成的企业数量贡献了近七成利润。银行业的利润高达23.6%,而制造业500强平均利润率仅为2.23%。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与银行业的利润差距如此之大,民间借贷、“地下金融”的利率更是惊人。

前几年,温州民间借贷月息2分是低的,一般都在3分到4分,一月内的短期民间借贷利润甚至达8分、1角,这就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一些企业、银行的资金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民间借贷,“用钱生钱”的游戏风生水起,极大腐蚀了实业精神,使实体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要在减轻税负上做好文章,这是重振实体经济的“治本”之举。减税的方式应多样灵活,对微型、小型和成长型企业进行异质税收,实业企业与非实业企业有所区别。减税措施也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取消类似税种、直接减税、降低税率、缩短折旧时间等,只要对中小企业成长有利,都可以拿来一用。另外,某些隐形税赋,各种拿得上台面和拿不出台面的审批费用,也让中小企业叫苦不迭,国家应加强力度铲除各类不合理隐形税赋,实现中国税收的透明化。除了减轻企业税负,政府还应在完善市场交易环境方面采取多种举措来降低企业交易费用。比如加强政府各部门在经济发展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协调性,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各类项目直接或间接的政府规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市场交易风险,规范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上一篇:慈善进校园发言稿下一篇:职业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