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s版(精选6篇)
自然之道s版 篇1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3《自然之道》说课稿(操作版)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23《自然之道》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 。我代表二小团队说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幻灯片1张)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幻灯片1张)一、说教材。课文《自然之道》主要讲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在加拉巴哥岛上救了一只幼龟“侦察兵”,却使得一群幼龟受害的故事,使学生能从文中领悟自然之道,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做事。
(幻灯片1张)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本单位训练重点及本课编排意图,我们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的思想感情,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懂得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通过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幻灯片1张)三、说教法、学法
件什么事,并懂得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
自然之道。
(幻灯片1张)四、说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激趣导学。
2.复习提问。
3.学生根据学案“学习导航一”的要求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用“ ”画出“我”的同伴说的话,用“ ”画出向导说的`话,并想想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有什么体会?在旁边作批注。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复习提问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学习导航一”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幻灯片1张)二、合作学习(学案“学习导航二”)
小组内交流:“我”的同伴和向导说了什么话?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根据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人人发言,集思广益,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探究整理,进一步梳理知识,重在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相关联的知识达到准确识记和理解。】
(幻灯片1张)三、教师讲导 (一)抓住人物语言感悟
1.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
得想想办法啊!”
2.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3.“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4.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重点找准表现人物感情变化的语言描写进行引路,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梳理人物的内心感受,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此环节中,运用问题引导进行导学,围绕学习目标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理解知识的台阶。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的解答,能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幻灯片1张)(二)情景引读促感悟
1.当向导捧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时,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当无遮无拦的沙滩上,成百上千的幼龟引来许多食肉鸟时,我们自责不已: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当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时,我们懊悔万分: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深悟,使学生在读中内化课文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加深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幻灯片1张)(三)总结表达方法
【叙事说理】
【设计意图: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要我们把每篇课文当作例子来教,教会学生说话、写文章。】
(幻灯片1张)四、精练强化
1.写中深化“道”(学案“学习导航三”)
如果那群太平洋绿龟会说话,它们会对我们人类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
2.说中深化“道”(学案“学习导航四”)
在生活中,你是否见到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跟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节课,我们适当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幻灯片1张)五、说板书设计:
23 自然之道
“我”和同伴 向导
K要救 ↑ 不能救L
(叙事) 幼龟“侦察兵”
↓
不该救
(说理) 自作聪明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
(幻灯片1张)六、说教学反思
【我代表二小团队进行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幻灯片1张)
自然之道s版 篇2
师: (板书:卧游) 你们知道“卧游”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吗?
生: (纷纷回答) 游泳?睡觉?……
师:我来告诉大家, 卧游指的是读书。古人认为, 读书是一种最省钱的旅游方式。在书中畅游, 即使只是坐在家里, 也能看遍世界。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 在书中畅游, 才是最快乐的事情。今天, 我要带领大家经历一次奇异的旅行。真正地卧在地上, 感受一次特别的经历。我曾经有一次躺在地上旅行的经历。那次, 我去山区游玩, 发现那里生长的草都很茂盛, 比我们小区里的草坪要高很多。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草, 都是经过修剪的, 而野外的草都长得自由自在。 (师在黑板上画图:一个人躺在地上, 周围长满草) 我躺在草丛里, 再看那些草时, 因为视角变成了仰视, 它们变得更高大了, 棵棵都像大树一样粗壮。在草的根部, 还密集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小虫子。我侧过头, 发现许多虫子在草茎上奔忙;我抬起头, 望着上方, 看到蝴蝶在头上飞舞。这些景物, 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这些小虫子就在我的眼前, 爬过去, 飞过来, 我躺草地里, 静静地观赏了四五个钟头。
生:太有趣了, 可我们也不能经常去山区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只不过你们没有留心观察。你们瞧, 我们教室窗外的这棵大树, 是什么时候开始枯萎的, 你们知道吗?
生: (争论) 秋天!冬天!
师:不必争论了, 我已经把一切都记在了我的日记本里。那是初冬时节的一个星期四, 第一场雪飘落的时候, 树上的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雪停之后, 它们就枯黄了。第二天, 气温降低, 树上的叶子就落了不少。只要你们善于观察, 生活中的景色都会让你感到惊喜。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 题目是《草虫的村落》, 作者的经历竟然与我在草丛中的“卧游”惊人的相似。读着这篇课文, 我总觉得这篇文章应该由我来写, 怎么被他抢先了呢?看来, 美好的大自然可以打动每一颗心。现在, 请大家朗读课文, 走进“草虫的村落”。
第一课时:浅尝, 通读全文理解爱
师:先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分成三大段, 用双斜线在每大段的末尾标示出来。 (学生为文章分段, 师指导)
师:请A同学来说一下, 你是怎么分段的?
生:第一自然段到第二自然段是一段, 从第三自然段到倒数第二个自然段是一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分成一段。
师:为什么要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分成一段呢?第二自然段就已经开始写作者的所见了, 你想一想, 是不是应该把第二自然段和下面的自然段分在一起呀?还有, 后面的分段也有问题。倒数第二个自然段是继续在写作者的所见吗?
生:不是, 他已经回到了现实。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 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句话说明作者已经从神奇的旅行中回到了现实。
师:现在, 你知道该怎么分段了吧?
生:第一自然段是一段, 第二自然段到倒数第三自然段分成一段, 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一段。
师:这次你分对了。给文章分段,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 把握主要内容。每到应该分段的地方, 情节的发展都有明显的变化。比如这篇文章, 主要写的是我被草虫的村落陶醉了, 陶醉得已经忘记了自己, 可是到最后呢?“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时候, 我又从草虫的村落返回了人间。这种首尾呼应的结构安排, 正是给我们分段提示的地方。作者先概括介绍自己的目光跟随着爬行的小虫, 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然后详写在草虫的村落里的所见所闻, 最后, 红鸠鸟的歌声才把他唤醒, 他还要拉着读者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中去散散步。透过这些内容, 你们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吗?
生:通过写作者的所见所闻, 表达了作者对花草树木和小昆虫的热爱。
师:作者热爱的仅仅是树木和昆虫吗?他在文中写道:“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这句简单的话, 单独一个自然段, 后面还加了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呀?
生:还有很多景物, 作者都没来得及写,
师:是呀, 田野的广阔和静谧, 虫鸟的鸣叫和活动, 这些都是作者热爱的事物。你们说, 作者热爱的是什么呢?
生:是大自然, 他热爱大自然!
师:谁能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
生:这篇课文通过写“我”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 发现了小虫子的快乐天地这件事,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师:真好, 你巧妙地摘录文中的句子, 概括主要内容, 与思想感情紧密相连, 简洁而又准确。
第二课时:细品, 字里行间寻找爱
师: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表达的都是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可是, 作者到底是怎样表达热爱之情的呢?在阅读一篇文章时, 只有真正走入文章的字里行间, 才能感受到作者所感受的一切。下面, 请同学们在《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中找一找, 哪句话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请你解释一下, 通过那句话, 你是怎样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下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认真思考。 (生默读课文、思考, 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第二自然段, 最后一句话。“我真想跟它们寒暄几句, 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这句话说明作者特别想要跟小虫子说话, 他为无法说小虫子的语言感到遗憾。
师:你找到的这个句子很好, 可是并没有解释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你只是为我们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 从这个词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虫子的态度是特别关爱的。你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寒暄!
师:你找的词是正确的。寒暄这个词的意思是问寒问暖, 通常指两个朋友之间的问候, 而且说的都是些闲聊的话。你说一说, 为什么通过这个词, 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喜爱小虫子的。
生:作者把小虫子当成是自己的老朋友, 想要和小虫子说些家常话, 所以表现出作者十分喜欢小虫子, 热爱自然。
师:这一次, 你解释得不错。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在第五自然段, 有这样一句话, “优美的音韵, 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如果作者的心情烦躁, 如果作者不喜欢虫鸣, 也不喜欢大自然的景色, 他就不会感觉到这个声音很美了。作者把声音比喻成泉水, 说明这个声音在作者听来, 是特别美妙的。
师:说得真好。你知道这句话中的关键字是哪个字吗?
生:是灵泉的“灵”字吧?
师:对呀!可是, 你刚才只是把它理解成了泉水, 泉水与灵泉绝不是一个档次的。灵泉是灵验的泉水, 喝了它, 就会祛除百病, 永葆青春。在作者的心中, 虫鸣声是那样的神圣, 有个词儿叫“天籁之音”, 就是形容这种感觉的。C同学, 你认为哪句话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生:在文章的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如果作者不喜欢自然, 不喜欢这个地方, 就不会想再去了。他去过一次后, 还想邀请朋友去, 说明他对这个地方十分喜爱。
师:你解释得很好, 能让人想去散步的地方, 一定是美丽的, 让人向往的。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 (思考) 好像没有了。
师:我认为这篇文章里的每一句话都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每一句话?太夸张了!
师:一点也不夸张。给你们一个机会, 你们可以向我提问, 你们认为哪句话不能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看我怎样给出爱的答案。
生:太好了!老师, 倒数第三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这句话怎样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呀?
师:一句话单独成一段, 通常是这句话非常重要。单独分成一段, 才显得突出。这句话说明作者见到的景物很多, 要是一个一个说出来, 就不是一篇文章能交代明白的了。作者见到的事说也说不完, 他的爱无止境。
生:老师这样一解释, 我确实感觉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让我也联想到这片草丛中其它有趣的事情。
师:哈哈, 这说明你确实融入到作者的文章中去了。还有哪位同学需要提问呢?
生:第四自然段, 有一个字“看”, 这与作者热爱大自然有关系吗?
师:你注意了吗, “看”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单独的一个字, 后面还加了感叹号, 这样的字你可不能小瞧啊。这个单独的停顿, 表现出作者的惊喜。蜥蜴本来是吃小昆虫的, 但作者却见到了它和小昆虫成了朋友, 背着小昆虫走亲戚。这时的作者, 内心一定充满了爱。这样的场景是温馨的, 怎么能说作者对大自然没有爱呢?
生: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写红鸠鸟的鸣叫声把作者唤回来, 这句话怎么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师:作者走进草虫的村落, 忘记了时间, 完全沉浸在快乐的天地里。当夕阳西下时, 才被鸟鸣声拉回到现实的世界, 这说明作者已经陶醉在一片美丽的景色中了, 这个时候的作者, 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作者在欣赏这一切时, 仿佛走进另一片天地。你们说, 这句是不是也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呀?
生:开头这句话呢?“今天, 我又躺在田野里”。
师:我把这句话改动一下, 你们看意思有什么不同。“今天, 我来到田野里。”我把“又躺在”改成了“来到”。
生:原文中的“又”, 说明作者经常来这里, “躺”说明作者与田野非常亲近, 这都是在表现爱。如果改成“来到田野里”, 就变成了没有什么感情的平淡叙述了。
师:不用老师回答, 你已经把一切都说明白啦!
生: (连连点头) 的确是每一句话都能反映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师:只要你们认真去读文章, 认真去分析文章中的话, 一定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即使是坐在家中读书, 也一样可以得到最大的快乐。希望今天的这堂课, 能让同学们记住这次特别的旅行——卧游。下课!
备课笔记
美文与美食
学生作文里的一个比喻句, 让我难忘。他写道:“张老师讲的课, 像特级厨师为我们做出的美味可口的饭菜, 令人着迷。”用特级厨师来比喻一位好老师, 新颖而又准确。如果每位老师, 都有能力把课本里的知识变成美味可口的饭菜, 让学生百吃不厌, 那真是教育的大幸。
可是, 课本里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太多了, 老师没工夫添油加醋、熘炒烹炸, 于是, 课堂上更多的是生硬的灌输。
生硬的灌输发生在语文课堂上, 实在不应该。因为那一篇篇课文已经是制作美食的上好原料, 人们把它们称作美文。美文不是专指文辞优美的文章, 美乃好也, 美文泛指一切好文章。怎样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美好, 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这个发现美好的过程, 就是烹制美食、享用美食的过程。过程是最美好的, 而不是结果, 因为当我们享受美好的过程时, 不必多虑, 一定有美好的结果等着你。
自然之道s版 篇3
一、课前交流
1. 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若没条件制作课件,可出示一些图文资料),让学生陶醉其中。展示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造成的不同结果,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引入,解题:同学们,大自然神奇美丽、充满生机。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板书课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自然规律。)大自然的规律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这就是我们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义,整体感知
(一)出示小黑板上的自读要求。
1. 轻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音节,多念几遍,把生字念会了,再往下念。
2. 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应该积累的四字词语(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这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
3.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默读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自主思考:海龟是怎样遇难的?小组内相互交流。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三)检查自读情况。
1. 教师对易出错的字形、字音:“穴”、“吁”、“伫”、“肴”进行指导。
2. 学生汇报海龟遇难的经过,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补充、指导。
三、精读课文第1~5段,交流阅读体会
1. 教师给学生介绍资料:加拉巴哥岛。
2. 抽一名学生范读第1、第2段,其余思考:“我们”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幼龟要进入大海所面临的危险是什么?
3. 学生交流汇报。(要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幼龟生存所面临的危机:它们除了容易被食肉鸟吃掉外,还有就是它们与成年海龟体重的悬殊-不及1%。)
4. 过渡:那天“我们”上岛的时候,快到黄昏了。“我们”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我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齐读第3段。(学生齐读。)
5.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欲出又止”、“踯躅不前”、“突兀”、“企图”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 面对这惊险的一幕,“我们”是什么态度?向导是什么态度?你认为谁的态度是正确的?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7. 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们”“紧张”、“焦急”、“不能见死不救”和向导“见惯不惊”、“若无其事”、“极不情愿”的不同表情态度及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
8. 分角色读“我们”和向导的话(第4段),齐读第5段。
四、精读课文第6~12段,体会文章情感,获得思想启迪
1. 引读第6段:向导抱走幼龟不久-(生读:“成群的幼龟……愚不可及的蠢事。”)
2. 针对第7段的内容组织讨论: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对于作者的分析,你有疑问吗?(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分析原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能对作者的分析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产生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3. 指导朗读,可分组读第6~8段,齐读第9段。要指导学生读出震惊的语气。
4. 过渡:为了弥补“我们”的错误,“我们”是怎样做的?
5. 自读第10段,边读边想象沙滩上惊心动魄的场面:“我们”拼命地救幼龟,数十只食肉鸟争先恐后地抢食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幼龟,幼龟也在拼命地往海里爬。想一想应该怎样读。抽生读,评价后再读。
6.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滩上的寂然静止和“我们”心情的不平静。大家都在反思自己关爱小动物的善举怎么会造成这样的恶果,都不说话,终于,向导忍不住了,发出了他的悲叹。齐读向导发出的悲叹。
7. 如果你们就是作者和旅行的同伴,听到向导发出的悲叹,你们会想些什么?请说说吧。
8. 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作聪明”、“走向反面”,并联系上文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救下第一只出巢的幼龟是没有遵循自然规律的自作聪明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与“我们”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大多数幼龟葬身鸟腹。这段话是作者从这件事中总结的教训,它告诉我们:人类虽然是自然界中最聪明的生灵,但人类做事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仅从人类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不遵循客观规律,即使是好心,也会带来恶果。背诵这两句话,记住教训。
五、延伸与拓展
1.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因为好心而办的傻事,教师相机指导。
2. 教师介绍资料:动物的相生相克。
3. 师生交流从电视栏目“人与自然”、“动物寻奇”、“探索与发现”看到的一些内容。(如果学生不太了解,教师要推荐学生多看这些电视栏目或相关的书籍。)
自然之道s版 篇4
设计理念:
自然之道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深入浅出的揭示了这一哲理。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基于以上观点,在本文的教学上,我尝试运用“读、点、演、说”的策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同学们,老师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身上。那天放学,他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他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他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他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他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他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他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理性思维的能力;故事导入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为下一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点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已初步具有,通过自读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对课文的探究欲望,自主的利用合作等途径去解决文中遇到的疑难之处,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于课文的独特理解和体验。通过点读和交流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经验互补,生成对课文的新的理解和体验。)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个情景。
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设计意图:通过“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主问题可以将学生对全文主要内容的理解穿起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在此基础上加入分角色表演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反复表达来深化学生对于重点词语所含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变化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我们揭示的哲理。)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理解,为第二课时的进行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
(设计意图:本文生字较多,一节课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全部记住和理解,因此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加深记忆。)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zhēnchóuchúxūxūyáo
()察()不前气喘()佳()
2、比一比,再组词。(注意分辨它们的字形。)
穴()伫()率()
家()停()摔()
第二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7、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可以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和变化,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而想像写作这一环节可以更好的展示学生对于课文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句子体会词语情感环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词语理解、运用素养,加深对课文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大意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强化记忆。)
三、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小组交流感受。
四、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五、板书:
自然之道
人
遵循违背
自然之道
保护↘↙伤害
海龟
当堂检测
1、读课文回答。
(1)课文中“我们”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其结果呢?
(2)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归帆
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地驶回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舱的战利品。
但这只是在岸上看到的远处的景象,等到这些船只快靠码头,船老大准备向岸上抛缆绳的时候,情形便不一样了。
有的船上喜笑颜开,热火朝天,小伙子们打闹着,嬉笑着,隔着水同岸上的人大声地打招呼,问村里今天能有些什么事,广播有些什么重要新闻,也故意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这样的船,不用问,就能断定今天的成绩很好,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说不定还网住了几条少见的大鱼。有的船,几乎是垂头丧气,悄悄地溜回来的。船老大一面不停地抽着旱烟,一面望着水面沉思,平时爱打闹的小伙子,像泄了气的皮球,闷声不响地蹲在甲板上,岸上的人同他们打招呼,有的不搭理,有的只好苦笑着嚷了一句:“嗨!今天倒霉,别说了!”这样的船总是由于某种原因,今天没有完成任务。虽说渔家的生产并不在乎一天的得失,但是没有完成自己定的指标,人们总不会有好的情绪。对集体,对生产的责任感,在纠缠着、冲击着他们。
沉沉夜暮笼罩着每个鱼家的笑语和沉思,无论是哪条船上的人们,都休息了,积畜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既使暂时泄了气,在明天早晨出海的时候,也一定会抖擞精神,重新鼓起劲儿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粗的字,再解释词语。
喜笑颜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出文末一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把改正过来的字依次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归帆”的景象的?从文章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明天的信念”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记:
9自然之道 篇5
主备人:章春霞备课时间:2013年3月8日
修改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字词。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教学难点: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
3.齐读课题,思考提问: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大自然中的规律)
二、自读课文,读顺读懂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时表扬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2.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故事是作者亲身经历,他对自己所参与的事用一个字形容是“蠢事”。指导书写“蠢”字。你知道“蠢事”的意思吗?(生字本抄写两个字)
2.填空:()的蠢事。
(1)指导书写“愚”字。
(2)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
(3)为什么他这么说呢?让我们仔细来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按课文填空,了解故事内容。
四、学习文本,认识太平洋绿龟
1.我们旅游的目的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这里的幼龟指的是——太平洋绿龟。指导书写“幼“字。(生字本抄写两个字)
2.太平洋绿龟到底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3.出示内容,指导朗读。随文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1.完成生字抄写。
2.完成相关练习:《作业本》第20页第1题。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大自然的规律 救 我们————太平洋绿龟 害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
主备人:章春霞备课时间:2013年3月8日
修改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重点词语,深入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
3.通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自然之道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本课词语,完成《作业本》第20页第2、3题。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自然之道》,看看作者到底是从怎样的事件中有了深刻的感悟。
二、学习课文,感悟“道”
1.到了岛上,我们看到了怎样一幕呢?(完成《作业本》第5题第(3)小题)随文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
2.对比了解我们的“好心”。
(1)面对此情此景,我们的心情如何?向导又是怎样的呢?
(2)理解向导话的意思。
(3)想一想向导为什么“极不情愿”。(完成《作业本》第21页第5题第(4)小题)
3.深入理解“愚不可及的蠢事”。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这件蠢事是怎样的?
①出示学生齐读: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②结果怎样?我们又是怎么补救的?
A观察图片,展开想象,说一说这些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B 我们又是怎么补救的?
a读话,圈出动词。
b指导朗读,关注有变化的词语,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C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4.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会平安入海吗?
5.想象说话:看到自己所做引起的后果,我们的心情怎样?会想什么?
6.故事读完了,让我们一起想一想:从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想给人类什么忠告?
7.小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三、走出文本,内化“道”
1.你能列举你学过的或知道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吗?
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2.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3.推荐阅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人
遵循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企业发展应取自然之道 篇6
要让老百姓感觉到幸福,有很多的层面,但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层面无非是衣、食、住、行上让老百姓感觉幸福。要打造百姓的幸福,需要政府的力量是无可争议的,但企业的力量也决不可忽视。打造百姓的幸福生活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怎样做到这点,需要企业家更多的反思。
有人将未来企业的比拼定位在企业文化上,虽然现在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落在了后面,在文化建设中,但却占有优势,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也是最能得到我们理解的文化。假如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快速渗透到企业内部,成为一家企业的核心文化,那么,这家企业必将是一家成功的企业。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有物,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同时,传统文化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济世良方。原德州仪器公司亚洲区副总裁尹建维就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人本文化、人本哲学,是拯救全世界的一剂良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在谈生命,谈人性,包含着深刻的管理思想,绝对可以应用在企业管理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主流。但我认为,老子思想也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老子在分析研究了宇宙各种事项的矛盾,找出人、地、天、道之间的联系后,提出了“道法自然”之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美国,老子思想影响更无所不在。小到企业的管理,大到国家的治理,都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力。里根总统曾在提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中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说明他的治国方略;《纽约时报》也曾刊载了一篇题为《老子忠告克林顿》的文章,其中老子经典语句约占篇幅的三分之一。
其实,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已经被作为现代商业原则的理论基础,并已在西方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当中国的企业界加快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时,西方的企业家们也加吸纳中国的传统精华,并成为中国企业所学习的楷模,这个问题很值得中国管理者思考。
当整个世界都面临生态失衡、生存环境恶化时,老子回归自然、无为处世的思想,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导和行为指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整个地球面对的是气候变暖、污染等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企业在发展中将环保视为成本,走过一条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或许是很重要的原因。这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目前,中国在战略层面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企业似乎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何让中国企业突破困境,走上发展的道路?或许,循民间渠道潜移默化并无所不在的老子思想将成为改变整个人类发展方式的最有力武器。而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之道的力量。
地震、洪水、海啸、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将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高度,足以看出国家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的态度。如今,低碳与环保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讲,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型发展,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也让更多的人与企业从发展的角度关注低碳与环保。
【自然之道s版】推荐阅读:
语文s版自然之道11-23
9自然之道完美版07-20
10、自然之道08-29
自然之道教案06-08
9 自然之道 导学案06-07
9自然之道教案10-28
《自然之道》教后反思11-08
四年级自然之道评课10-25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难点突破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