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自然之道教案(精选9篇)
9自然之道教案 篇1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学重点:学习字词、粗知文章大意。教学过程: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
2、从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新授:
1、出示句子:“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提问: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为什么说小海龟“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
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
向导怎么做?
向导当时是怎样的态度?
(“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
向导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向导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2、自由朗读课文5、6自然段,画出表现“我们”心情的词语。
比较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提问:我们“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默读课文5、6段,并进行想象:
(1)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时它们可能会想什么?
(2)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
3、指名朗读文章第7自然段,提问:为了弥补过失,“我们”做了什么?
4、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这里为什么要用“悲叹”?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三、回归课题,引发话题,小结全文: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会是什么样的?(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出示幻灯片进行配乐想象:
(1)假如你是葬身食肉鸟之腹的一只小幼龟......(2)假如你是一只吃得饱饱的海鸥......(3)假如你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的同伴......(设计意图:本文讲述了一个因为违反自然之道而酿成的惨剧,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经历了这个惨烈的过程,心情是相当沉重的,在这里安排配乐想象,是想帮助学生深入感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做一个顺应自然规律的人。哀婉的音乐将学生再次带回到了课文中,时刻提醒他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板书设计:
“我们”:焦急、愤怒——震惊、悔恨
——顺应自然之道 向导: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悲叹
《9.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2
备课者:金群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幼、滩、侦、嘲、啄、企”6个生字,正确认读“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块一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引入: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一起学习第9课《自然之道》。(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理解课题,“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的规律)
3.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大家就赶快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和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词语,组内认读,指名认读 抽读课文
出示词语: 旅游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明媚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踌躇不前
饱餐一顿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解决问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问题:①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要去哪里?目的是什么?
②课文写了哪些动物?(幼龟和食肉鸟)结合图片认读:嘲鸫、鲣鸟、海鸥
③人和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我和同伴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回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
板块二
一、学习2、3自然段,体会情势危急
1.(出示幼龟图片)这就是作者此行要观察的“太平洋绿龟”。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2自然段)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百分之一”、“争先恐后”、“稍不留神”、“美食”等词语体会幼龟的弱小,以及回大海的危险)3.因为回大海的途中充满危险,所以幼龟才会格外谨慎,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A.“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表演动作)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小幼龟的“出”是为了什么?“止”又是为什么? 面对如此紧张、揪心的一幕,假如你在现场,善良的孩子们,你准备怎么做?
板块三
主问题:我们的反应与向导的反应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的词句。1.海滩上的一行人也看到了这紧张的一幕,可是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我们的反应与向导的反应分别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我们:紧张、焦急、呼喊;
向导: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
2.相对于我们的紧张、焦急,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A.什么是“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B.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要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冷淡。C.向导为什么会这样说?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也用向导的话点明了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3.诚然,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弱肉强食,但孩子们当我们真真切切地目睹这紧张、扣人心弦的场面时,我们还是忍不住要去救小绿龟的,毕竟这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啊,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答道(引读)“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面对如此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甚至冷漠无情的向导,我们想对他发出怎样的呼喊?(不能见死不救)
4.是啊,在大家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中,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极不情愿:因为他知道这样做不是帮助海龟,而是害了海龟。但是他迫于游客的要求很无奈,不得不去做。
颓丧:拟人化,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嘲鸫很失望)5.这只小龟得救了,嘲鸫也飞走了,可是事情是不是到此结束了呢?他们这样做的后果又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看。
板块四
指导“幼、滩、侦、嘲、啄、企”
(“幼”要和“幻”区分开;“啄”不要少写一点)
板书:
9.自然之道
我们
紧张、焦急、呼喊
向导
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愚、蠢、返、拦、鸥、帽、吁、彻”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想象等方式体验情境,领悟文章内涵。3.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4.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板块一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之道》第一课时,知道“我和同伴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回了大海。”我们救了这只幼龟,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作者是怎么评价这件事的呢?(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2.理解“愚不可及”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愚不可及:形容人极端愚蠢。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板块二
一、精读课文,体会“自然之道”
1.为什么说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主问题)
默读第5-8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①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②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③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④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⑤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2.创设情境,体验情况的惨烈
引:是啊,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多么惨烈的一幕啊!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大家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当时情景。看,一
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下面让我们来展开想象,选出其中一种情况写一写,看谁写的具体形象。一只幼龟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便向前爬着,边想回头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还没有张开口,就—— 一只幼龟正低着头奋力地向前爬着,忽然听见同伴一声惨叫,它还没有回过神来,就—— 一只幼龟刚刚把脑袋伸出巢穴,想追赶同伴,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经过奋力地爬行,终于到达了海边,它激动地想:“我终于可以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严重的后果?(游客们对自然规律的无知认识)
4.小结: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多么令人心痛啊!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换位思考,感悟“自然之道”
1.面对我们自己犯下的过错,大家是如何补救的?他们当时心里会想什么?
(出示: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偿吧。)
2.理解向导的话。
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悲叹”比“感叹”表现的感情更强烈,更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3.辩论会: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海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他这样做对,游客们一再坚持要救海龟,向导想借事实来告诉大家道理。反方:他这样做不对,事实的代价是残酷的,救了一只害了一群。)
板块三
拓展延伸
1.这个对你有什么启示?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是体现自然之道的呢?
(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3.怎样才能使自然与人和谐共存?
(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板块四
1.指导生字:愚、蠢、返、拦、鸥、帽、吁、彻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
9.自然之道
救一只
我们
害一群
9自然之道教案 篇3
备课人:文峰小学
郭润英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紧抓“道”字,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课件出示大自然奇妙的画面)
3、板书并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出示图片)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4、初读交流: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在文中的哪几小节?(3—5小节)
2、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3、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要演好第四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
4、有了我们的帮助,那只幼龟顺利地到了大海。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齐读: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师引读:我们很快明白:------生接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比较句子(课件出示):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2、交流(课件出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1)从哪些词中看出我们确实干了蠢事? 侦查、争先恐后、结伴而出、错误信息(2)指导朗读(课件出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1)从哪些具体词中体会到?(2)指导朗读
(3)想象:食肉鸟是如何“饱餐一顿”的?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给出一些词语:争先恐后、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结队而出、侦查、响彻云霄)
师:用上老师给出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写一写。
3、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事先知道吗?向导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预设:
我们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句子二:“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什么!”
句子三: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向导知道的。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4、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5、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划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三、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并说说“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谁能来更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教案 篇4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回顾整体
1、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2、(出示一段内容)选择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二、品味语言,感悟“蠢事”。
1、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请同学们在课文找到含这个词的句子。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名读。
2、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5段,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3交流 生:......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你觉得自己愚蠢在哪里?
(2)朗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生。。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你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2)老师采访向导:请问,你当时为什么这样若无其事呢?可为什么你又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扔向大海呢?
师: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生:......出示: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生:(自由读,齐读)在书旁边写写批注,再交流。
过度: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大家来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
三、明白后果,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七八自然段。
老师: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生:......2、引读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引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
生:(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
师: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师: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继续读文)
师: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3、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师: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这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再读课文,发挥想象。
1、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出示)向导心里难受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生:......2、指导朗读
师:原本无奈的向导现在多了一份悲伤。读出他无限的悲叹: 生:(读)
五、回归整体,提升文本
1、师: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现在我们在回过头来,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请学生谈谈人们在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师: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生:......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生:
3、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遵循 人 违背
保护↘↙伤害
自然之道教案 篇5
1、认识文中的生字,理解“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欲出又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质疑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
(简单的导入,开篇的质疑,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这些词语的发音。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与理解情况。
出示:企图 情愿 蠢事 补救 侦察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见死不救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格式:
指名说,然后总结:“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幼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而解释词语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对课文中的词语置之不理,这是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差、词语积累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深入研读,体会文意
激发兴趣:
我们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格岛,就是为了观察幼龟怎样入海,怎么会伤害那么多幼龟呢?
(一)、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默读课文3段,把描写幼龟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幼龟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想一想: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2、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学生齐声读句子。
指一位学生到前面来学着幼龟做做这个动作。
老师和那个学生谈话: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假如你遇见食肉鸟会怎样做?外面没有食肉鸟你会怎样做?你真是个称职的小侦察兵,同伴们非常相信你。
同学们,根据小幼龟的表演和课文中的描写,你觉着那一个词语用得更好,好在哪里?
师:可就在幼龟踌躇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他拉到沙滩上去。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和向导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呢?
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画一画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指名说我们态度是:板书:紧张、焦急
请读一读有关的句子。再指导读,怎么才能读出紧张焦急的感情?
向导的态度是怎样的?板书:若无其事、极不情愿
请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板书 我们 紧 张 焦 急
向导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指导朗读:(2)若无其事是什么样?该怎样读?
4.教师采访学生:你就是向导,请问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可能出现的回答:(1)向导没有同情心;(2)向导了解幼龟的生活习性,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杀身之祸,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不得不做。(3)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4)也许他更喜欢鸟类,他希望饥饿了的嘲鸫有口饭吃;(5)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给其他人一个教训。
再出示句子:他极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龟,向海边走去。
你从极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
(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但是看到同伴们着急,心里过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小海龟放进了大海。)
指导读: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那只小海龟得救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课文里却写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段落。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及有价值的讨论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了保证。)
(二)学习课文6-8段。
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说,注意表达的顺序。
1、说到侦察兵时。
2、教师出示句子: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小幼龟从巢穴里鱼贯而出――
3、从这些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幼龟的多,都争着向外爬)
4、怎么读?
5、老师问学生: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龟,你来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要争先恐后的爬出来?
(我们派出去的侦查兵没有回来,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回巢穴中的。)
这说明了向导抱走了小海龟是给了后面的小海龟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这个错误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龟提前出了巢穴,接着又导致了什么后果呢?
学生接着谈一谈。
老师: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来展开想象,选出其中一种情况写一写,看谁写的具体形象。
1.引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一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一只幼龟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便向前爬着,边想回头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还没有张开口,就――
一只幼龟正低着头奋力地向前爬着,忽然听见同伴一声惨叫,它还没有回过神来,就――
一只幼龟刚刚把脑袋伸出巢穴,想追赶同伴,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经过奋力地爬行,终于到达了海边,它激动地想:“我终于可以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
老师:我们亲眼目睹了这样凄惨的场景,感到了震惊,急忙学着向导的做法在海滩上营救着小海龟,累得气喘吁吁,但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对小幼龟的弥补也是谨小慎微的。所以――
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1)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老师:食肉鸟们因为吃了无数的小幼龟而高兴地叫着,但是活下来的小海龟这时候会怎样想?它们会对我们说什么呢?
采访学生:你会说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侦察兵,你在大海里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是不是应该为我们就了你而感到高兴呢?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我们好心却做了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没有得到幼龟们的感谢,所以――
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滩上。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伤心
(2)比较句子,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板书:悲伤
根本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再次读这个句子,感受向导的悲伤之情。指读、齐读。
(展开想象,读写结合;句式对比,体会用意。达到了写作训练与加深阅读理解双赢的目的。)
师小结:看来向导既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让饥饿的食肉鸟有口饭吃,他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危险,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当然,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
2.谈感悟、谈启示。
同学们,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可能出现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做决定或指挥;人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有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3、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好,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板书:遵循)
布置作业: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就是人们破坏了自然规律,发生的后果总是事与愿违,都是有哪些呢?我们课下调查一下,下节课交流。
(采用联系对比等方法,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板书设计
我们 紧 张 焦 急 伤心
自然之道
9自然之道教案 篇6
【全文】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忆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安排词语练读)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自然之道》,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猜测后教师说句子,学生仿造,如:要下雨了,蚂蚁搬家,这是自然之道。春天来了,小草发芽,这也是自然之道。师提问:究竟什么叫“自然之道”呢?学生猜测后教师点题:“道”指规律。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提两点要求:
① 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②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词语课件,检查新词后,问:
这里面哪些词语是描写幼龟的?你能找出它们所在的句子吗?(欲前又止、踌躇不前;“突然,一只幼龟把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三、深入学习课文
1、由刚才的句子入手开始第3自然段的学习。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通过抓重点词语分析出幼龟的警惕。)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探、欲前又止、踌躇不前得知幼龟很警惕。同时范写难写字“啄”,学生在课本就近位置写两遍。)
2、学习第4段
师:可见,幼龟的处境非常危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看看“我”和同伴们以及向导是怎么做的吧。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第4段。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你能把表示他们各自心里状态的词语画出来吗?(“我”和同伴们:紧张、焦急;向导: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我们和向导态度鲜明的对比)师:什么叫“若无其事”?
师:小泡泡中有这么个问题:“向导为什么这么说呢?”生在此尝试解释,教师不做展开。
师:我们换个问题来问:在这里应该怎么读呢?
(单读向导说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再把同伴和向导说的3句话单列出来,找学生分角色读此句,读出同伴的焦急和向导的冷淡。之后再分角色把第四段前3句话读一读。
师:同伴们这么一喊,向导又是怎么做的呢?哪个词最能体现向导的态度?(极不情愿)再读此句。
3、学习第5段
师:向导问什么这么说,又为什么不情愿救小海龟呢?找生读第5段,其余同学思考这个问题,并用铅笔画出相关句子。
生答:“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
师:现在谁再来说说:向导为什么那样说呢?他口中所说的“自然之道”具体是指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学习第6、7段
师过渡:违背了这个“自然之道”将有什么后果呢?在幼龟侦察兵的带领下,成群的幼龟被引出巢穴后怎么样了?(出示图片)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你看到的情景。
师:他们是怎么救幼龟的?快速读读第7段,把他们救幼龟的动作找出来。找出动词后,师用语言渲染幼龟多么可怜,把这一段读出感觉来。
5、学习第8段
① 出示句子:“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
小练笔: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这时,我和同伴们心想:。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这时,向导心想:。
让生选择其一来写一写,再找生来读一读他写的。
② 找生说一说:
出示句子: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生说:如果不是我们(„„违背自然之道),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四、总结
9自然之道教案 篇7
本周合作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倾听。
学校:泸溪县合水中心小学 学习引导:彭丽霞 学习小主人:六(4)班
课型: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总课时数:1 备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重点)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一、预习检测(3分钟)
金钥匙:2人小组检测;书空易写错的字,认读字词,说课文大意,交流对课题的理解或质疑。
1、初读课文,我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有:。
难读的字词有。
感知到课文大意。
2、我对题目的思考是:
抓重点词句填写
二、自学探究(5分钟)
1、完成表格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
项目 详情
去加拉巴哥岛的目的 观察幼龟怎样离巢进入大海
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们救了一只幼龟导致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受到食肉鸟的伤害。
结果怎样 我们虽然做了补救,但是幼龟还是一部分被食肉鸟吃了。
明白道理 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
2、“争先恐后”一词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次,
其中第一次是指,第二次指。
小组因我而精彩
三、合作交流(5分钟)
金钥匙:“我”和七个同伴及向导的前后情感变化怎样?
1、每组4号先交流,其余3人认真倾听,随时补充或纠正;
2、见解相同举手通过,有争议时由组长组织全组成员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3、记录员运用速记法整理和记录本组学习成果。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四、展示提升(10--15分钟)
1、展形象: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
2、展内容:讲解清晰,重点突出,组间补充。
五、课堂检测:(3分钟)
1、对照“学习目标”自我反思,完成的在目标后面选择星级,奖励自己。
2、本课学习我做到了倾听(),思考(),交流(),合作(),展示(),汲取()。
3、本节课我对自己的表现评价是(优秀,良好,一般),我在()方面表现还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读了课文,我有收获哦!
六、“我的视角”
自然之道 篇8
江西九江 董玉刚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自然之道》,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作业及板书等几个板块来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讲述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文中讲了‚我‛和几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一行九人,结队到一个小岛旅游,偶然发现一只幼龟出巢入海,马上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时,‚我‛和同伴不顾向导劝阻,执意要求向导出手相救。正当我们为此善举而得意之时,却发生了让我们极为震惊的一幕:扮演侦察兵角色的幼龟安全后,后面成群的幼龟因此获取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纷纷出巢,结果导致大量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食。于是众人深为懊悔自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与生活规律,人类如果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往往就会好心办坏事,这便是自然之道。
(二)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
认写生字词,积累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丰富见闻学识。
3、情感态度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任意违背。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多媒体直观法、质疑问难法,引导学生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学生思维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解题、初读
多媒体播放关于克隆绵羊‚多利‛的画面及克隆的相关知识,因为此文的题目较抽象,所以新课开始,我先以‚克隆‛为话题来引入,克隆应当是精确地复制植物或动物,绵羊可以克隆复制,那么人可以克隆复制吗?后予以否定。
再指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父母自然的创造,而克隆人违背了自然规律,会带来太多严重的缺陷和后果,以此引出课题‚自然之道‛,道即道理、自然规律之义(以‚克隆‛这个新鲜而不太熟悉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对题目的理解)。
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来说明自然之道理,分段读文,纠正字音,概括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探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鱼贯而出‛、‚若无其事‛、‚愚不可及‛等字词的音义。
(二)激趣悟‚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演真实再现场景,更好激发学生思考,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受伤害,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先布臵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分角色来演3、4、5三个自然段的场景。
1、分析第三自然段:一人朗读,一人扮‚幼龟‛,一人扮‚嘲鸫‛,其他同学找出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表演后点评,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
2、分析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4段中表示‚我和同伴‛以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然后自由朗读,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并揣摩此时人物的不同心理。后分角色朗读,再指名表演,向‚向导‛表演者发问:‚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潜台词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此句的意思,结果是向导极不情愿地施救了,嘲鸫‚颓丧‛至极。
3、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之作用,特意提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其异同:a、我们干了一件蠢事!b、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比较,联系课文,学生便不难明确:我们的确是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其后果是怎样的呢?多媒体展示二幅图画,一幅侦察兵小海龟面临危险;第二幅:几十只幼龟惨遭大屠杀(直观地对比展示,让学生内心产生极大的触动,于是更能意识到违背自然规律后果之严重,也更能体会文中人物此时的心情)。并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幼龟顷刻丧命,食肉鸟们饱餐一顿,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再比较句子,让学生表情朗读‚天啊!‛‚看我们做了什么‛、并体会‚低着头‛、‚悲叹‛等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此时因自认为好心的一个举动却给小龟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后悔自责,愧疚及悲哀等心理)。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反映出人物的心理。
4、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龟,否则违背初衷必然会适得其反。
(三)‚道‛入人心,读写结合1、此时此刻,如果我们也在海滩上,亲身经历了这一幕,我们除了也会悲叹,还会思考些什么呢?请把你的思考写下来。
我走在沙滩上,回想起刚才的一幕,心想: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根据学生的思考、想象、发言,稍加点评)。
2、全课小结,拓展延伸,你们:这些思考正是本文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在他的原文中这样写道:鲁莽相助,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3、适当拓展延伸,让道深入人心。
大自然有其一定规律:比如动物的迁徙不能挽留,老虎只能是肉食动物,而野牛不会改变吃草的本性。湖海之鱼不能在鱼缸中存活等等,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说作业:
还能再举几例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所做的蠢事吗?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进一步关注此类现象,加深对人类此种蠢事的认识。
五、说板书
遵循→→保护 自然之道 小龟 违背→→伤害
↓
尊重自然,遵循规律
《自然之道》详案 篇9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
请大家齐读课题。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二、检查预习:
(一)读词语: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
们读一读,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1、出示第一组:巢穴
侦察
嘲鸫
企图
用尖嘴啄
欲出又止
踌躇不前
① 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一生读)②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齐读)
2、出示第二组: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① 一生读词语。这些词是描写谁的? ②一起读。
3、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一生读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4、出示第四组:补救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二)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1、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作者、七个同伴、向导、幼龟和食肉鸟)
2、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和向导在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大家很后悔。)
三、自主合作学习:
(一)三至五自然段:
1、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用课文的词语说就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
2、自读3、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来这只龟是侦察龟? “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幼龟的“出”是为了什么?“止”呢?
这样一只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幼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也引起了朝鸫的注意。(课件出示: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紧紧地揪住了你的心?指导读。
诚然,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弱肉强食,但孩子们,当我们真真切切目睹这紧张、扣人心弦的场面时,(引读)“突然……把它拉到沙滩上来。”这毕竟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啊,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答道,(引读)“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面对如此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向导,我们想对他发出怎样的呼喊?
3、当看到朝鸫要吃掉幼龟,我和同伴心情如何?(读)向导的态度如何?
向导所说的生:读“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是啊,幼龟这样危险,难怪我们会着急,谁再读读。学生读。
师:嘲鸫很凶猛,连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龟的头,多危急啊!谁再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们当然非常担心了,一起读!(齐读)
师:我们这么着急,向导却若无其事?“若无其事”什么意思?
生:“若无其事”就是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向导为什么这么说?
面对如此紧张,揪心的一幕,假如你就在现场,善良的孩子,你准备怎么做?
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什么是“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要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4、我们不知道这是一只侦察龟,却武断地让向导去救他,向导若无其事没有取得我们的信任,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生:因为向导知道鸟啄龟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坏自然界的规律。
师:是啊,食肉鸟啄幼龟,这是自然规律,向导心里有数,所以若无其事,谁想读读? 师: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样的情景,让大家极为震惊?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出示一幅没有很多龟和鸟的图画)看,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海滩,在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幅图上还应该有些什么?结合你画的句子谈谈。
生:应该有许多的食肉鸟。
师:是啊,许多的食肉鸟让我们极为震惊。还应该有什么?
生:有许多幼龟。
师:从哪个词看出有很多幼龟。
生:鱼贯而出、成群的。
师: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幼龟很多啊?
生:成百上千、结对而出、争先恐后„„
师:同学们,看(出示带有很多幼龟的画面)!这么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争着、抢着爬向大海的幼龟会想些什么呢?
生:大家快离开巢穴奔向大海吧!
生: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
„„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一个“争先恐后”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幼龟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们的,是许多的食肉鸟。接下来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拿出笔把想象写下来,最好能用上你积累的四字词语。
生练写。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
生:可怜的幼龟不知所措,在无遮无拦的沙滩上无处可躲,它们在食肉鸟地追杀下,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师:是啊,一个不知所措,让我们看到了小幼龟们是那样的无助!
生:食肉鸟立刻扑过来,扑向小幼龟,小幼龟立刻四处逃散,却无处可逃,只能眼睁睁地被食肉鸟啄食。
师:多么惨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学们,这一幕原本是不该发生的,可是现在却是这样,谁来读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幼龟的美好愿望,就因为我们全都破灭了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幼龟入海原本有他们自己的办法,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回想我们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刚才做了那么蠢的事,很愧疚。
师:后悔不已啊。生:我们再也不会干扰自然界的事了!因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应该再破坏这些规律了!
师:是啊,我们要尊重自然!
生:早知道幼龟会这样惨,当初就不应该不听向导的话!我们对幼龟的了解太少了!
师:自责啊!作为向导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不应该救那只幼龟,不应该听游客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我们应该遵循规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不会好心办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要告诉我们的。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对自然感兴趣的问题,课后可以进行拓展性学习。(师出示作业)
生:作业1,读关于自然的课外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生:作业2,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体会用词的准确。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在这节课上学到的理解“探”和“若无其事”的方法。
生:作业3,带着对自然现象、大自然的动物感兴趣的问题,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
师:老师也送给大家一本书,刚才对大自然现象感兴趣的是谁啊?这本书就放在你这里吧,课后带着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吧!
5、在大家苦苦哀求之下,左右为难的向导只好“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见到嘴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停顿)
(二)1、当我们看到接下来的场面时,(小龟是怎样鱼贯而出的),我们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a、自由读5、6、7、8段,震惊、悔恨。
b、想象一下沙滩上的场面,描述一下。
师:“若”的意思没解释出来。
生:什么事也没有。
师:这就理解准确了,再读读这句话,想想说不定你就能读懂他若无其事的原因了。生读。
6、现在我们就是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3、4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
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读课文再谈感受。
生:(读文)“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谈感受、理解词语、感情朗读)
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向导看到了嘲鸫啄乌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还说这是自然之道,没有什么,我们还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导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2、我们是很蠢,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3、向导说这番话,其实自己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这样的冷淡、这样若无其事的。我们却不明白。
4、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我们竟然不相信,还责怪向导,向导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1)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2)体会向导的悲叹
(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四、达标练习:
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好!给你们5分钟写,待会儿交流。
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课下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也可以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板书设计: 我们
9、自然之道救一只
害一群
愚不可及
学习3、4自然段,体会情势危急、学习5---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读5---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出示: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6)理性升华
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讨论什么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就是对自然的尊重。很多法律其实就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尊重。
四、达标练习: 感悟中心。
1、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9自然之道教案】推荐阅读:
自然之道教案06-08
9 自然之道 导学案06-07
课文自然之道的教案设计07-24
9自然之道完美版07-20
10、自然之道08-29
敬畏自然 教案08-10
《四季自然角》教案09-06
自然科学教案11-02
《自然之道》教后反思11-08
自然之道s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