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前,幸福在后

2024-08-22

爱在前,幸福在后(精选7篇)

爱在前,幸福在后 篇1

爱在前,幸福在后

如果说幸福是一张纸,那么国家的优良政策就是一支充满爱意的笔;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生活,那么丰富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个充满爱的社会;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心灵感觉,那么给了我们这样感觉的就是爱。

恍惚间,一切都已辗在岁月的车轮下,但是我还是依旧回首望着那辗过的痕迹。因为那是岁月给予我的一笔财富。

年少的我,住在低矮的平房,摇晃着我的小脑袋等待着那颗颗葡萄的成熟,好想一口吞下整个架子的葡萄。微风习习的傍晚,披着我辘辘的头发,站在门口,一眼望去的是尘土飞扬的的马路,远处“滴滴······”的声音传来,我赶紧跑回家中,免得让一片尘飞打在我的身上。是的,那个岁月里,尽管一天洒水车跑好几趟,可是依旧按捺不住尘上那毛躁的性格,那在想,什么时候能修修路就好了!于是转眼间,我又迎来了铺天盖地的石子、沙子、混凝土、沥青等一大堆东西,沙车一趟趟的往这儿运,在修路期间,我依稀记得被挖了长坑的马路虾铺了许多石子。不知从哪里引进了一条小溪,在石子上快乐的流淌,傍晚,我和母亲走在这些石头,走着走着,看到有阿姨们在小溪里洗菜。那段岁月是充实的,过去的生活,真得如梦幻一般的惬意。不久一条长长宽宽的柏油马路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了,而这条柏油路一伴我就是十多个春秋啊!忆起这一幕幕时,耳朵又想起了那些阿姨们常说的话:“国家的政策好啊,以后不用天天打扫大厅了!”

也不只是什么时候,我一脚一脚的走在房屋的地基上,走到钢筋处,脚一抬,跨过去。熬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于是住进了舒适的栈屋,一座座的平房、草屋就这样陆续的消失在我的眼前了!而村民们各各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这是党的爱,在使我们微笑!

是你高中了,学费的高额加重父母的负担,可是接踵而至的助学金又让我们喜笑颜开,国家无时无刻不再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关心着困难学生们教育问题。于是我们正常的去上学!快乐的过着每一天!专心的听着每一堂课,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存在一种信念:国家爱我们,我们也要爱国家,我们要努力的报效祖国,让祖国微笑,让祖国幸福!

近年来,很多农村都开始了新农村建设,而在这样一个充满快乐曲的时段,我背上我的书包踏上国家的征程。而在这样一个风清天高的夜晚,月亮是那么的明,晚风是那样的清爽,我独自一人走在黄灿的路灯下,马路的周围已经铺上了一块块石砖!绿化带建起了,可爱的香樟树在这样一个季节里奋力的抽芽、生长!充满天空!走着走着,走到乡政府了,看着那五六层的高楼上写着“执政为民”几个鲜红的霓虹灯字,看着一个个楼房上安装的空调。看着满街的超市、杂货店,我小声的说了一句话“生在中国真幸福!”

是啊,真幸福,我们不用再为衣食担忧,因为我们已经走进小康。我们不用再为住房担忧,因为开发商一个个接踵而至,我们不用再为高昂的医疗费用担忧,因为有医疗保险,我们不用再担心天灾人祸的大病,至少有整个社会的关爱。

爱在前,幸福在后,如今是我我们,感受着国家对我们的爱。感受着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爱,感受着父母、朋友对我们的爱。于是我们很幸福!但是,朋友,当我们沉溺在这样的幸福中时,不要忘记下一代的幸福也由我们的爱而生。建设幸福中国,即广播我们爱的种子,在春日里发芽,在幸福里开花!现在就去做吧

骄傲在前,幸福在后 篇2

“常回家看看”被立法并正式生效那天,我像往常一样,下班后先回爸妈家吃饭。那天晚饭的话题当然也跟着这件事。爸妈的意见倒是相当开明,妈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大,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是时间精力不允许。”爸则说:“这事儿强求不来。你说,就算回来了,可是相处得不愉快,不是找不自在吗?再说,人老了,跟这社会脱节了,也就无趣了。谁愿意跟一个无趣而且有可能越来越古怪的老人在一起?”我说:“这事儿在咱家不用讨论,第一呢,咱们住在一个城市,不管我结不结婚,我都打算住在离你们不超过五站地的地方,而且自己家不设厨房。第二呢,咱家的代沟问题一直被解决得很好,其乐融融。所以,这套法律在咱家派不上什么用场。”

那顿饭,一家三口吃得很快乐。

晚饭后,爸妈心情好,坚持要送我回出租屋,权当散步。天色尚早,我也就没拒绝。爸妈家的楼下就是公交车站,可是,爸爸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地铁都开了快一年了,我和你妈还没坐过。”我笑了:“那今天就带你们坐回地铁吧。”

到了地铁站,看着爸妈对着售票机有几分敬畏的表情,我才明白,地铁开了快一年了,他们还没有坐过。不是舍不得比公交贵的那几块钱,而是压根儿不会操作这全自动化的售票机,更怕迷路。

我哑然失笑,笑他们的要面子,然后帮他们买了票,划卡进站。爸爸学得快,照着我的样子也进来了,可是,妈妈的刷卡机却一直在叫,我刚想折回身去笑她一下,但她脸上那几分无助与难为情一下子让我的心狠狠酸了一下。她看着眼前尖叫的机器和紧闭的栅门,又看看我和爸爸,几乎快哭出来了。我飞速冲了过去,小声对她说:“把卡放在圆圈的地方门就会开了。”

老妈终于进来了,脸上的表情也由不安转为兴奋,开心地对我说:“你看我笨的,这么简单的事,都弄不明白。”

那天,我带着爸妈在地铁里转了将近三个小时,告诉他们如何买票,怎么出站,如何换乘。说实话,让他们弄懂那些已经标注得很清楚的路线图并非易事。在青年大街的换乘站,我先带着他们走了换乘和出站路线,然后给他们出题:“换二号线,去往黎明广场怎么走?去往中街方向又怎么走?”三个人一遍遍地演练着,直到他们准确无误地弄懂换乘的路线。他们脸上那认真而紧张的表情令我感到一阵阵惭愧。他们老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令他们那么不安,可是,我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等送我到家,他们却很坚决地表示不要我送他们回去,因为要活学活用地玩转地铁。妈妈说:“到家就给你打电话。”然后乐呵呵地走了。

而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转身离开,而是远远地跟着他们,远远地看着他俩买票,跟着他们进站,并跟着他们一起坐错方向。一站路后,他们终于发现方向错了,又下了车,换了方向。令我感到开心的是,在青年大街的换乘,他们换得很顺利。目送爸妈出了地铁站后,我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儿子,我们出地铁口了,马上到家,放心吧。”

“你们真棒。”说完这句话,我迅速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忽然感觉声音有些哽咽。这句话,是他们曾经经常对我说的一句。声犹在耳,他们却老了。然后,我决定不让他们被这个时代落下,我要带着他们,跟上这个世界的节奏。

【他们学得吃力,我教得恼火】

几天后,我把爸妈手头的老人手机换成两部智能手机。老爸还好,对新手机持接受的态度,而老妈,好不容易教会她如何触屏之后,她按一个固定电话竟用了半个小时,不是按错了键,就是错销了号码,她的耐心终于用完,彻底耍熊:“儿子,这手机我用不了,你退了吧。”我态度坚决:“现在人家都用这种手机,它不仅能打电话,还能购物、听音乐、发微博,啥都能干。不会用咱得学啊!不学就跟这个时代有代沟了,你懂不懂?”

妈懂是懂了,可是,她学得那个费劲,中途多次求我放过她。我一看这也不是办法,于是,拿着新手机对着她一顿狂拍,一顿狂录,然后,把拍的照片和录的视频放给她看,并让她挑满意的,准备发到网上去。这下她的兴致提高了许多,问我:“那是不是以后我可以自己给自己拍照片了?”我说:“那当然,你还可以走哪儿拍哪儿,什么你做的菜、市里的肉价、叫不上来名的花。”老妈越听眼睛越亮:“那你赶紧教我吧。”

那天起,每天晚上,我回到家里除了吃饭,就是教他们如何用手机。每一次,都是和风细雨地开始,然后暴风骤雨地结束。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摔门而去,对他们说:“我就不该给你们整什么智能手机,纯属花钱找罪受。”好多次,我真的觉得教他们用手机实在是一个错误,他们学得吃力,我教得恼火,觉得他们可能真的不可能学会了。

可是,每当我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他们就会给我点儿柳暗花明。

又是一个不欢而散的晚上,我都快崩溃了,开始教他们发微信,没教会,然后想找点成就感,考考他们如何拍照片和上传照片,结果,憋了一脑门子汗,最后他们也没想起来。我开门就走了,一点面子都没留给他们。没承想我妈对着我的背影喊:“儿子,妈就不送你了。就你现在这样,我再在你眼前晃悠,怕你都能对我动手。”

我当时就气乐了,但理智告诉我,不能回去,回去还得被气个半死。结果那天我刚到家,就收到一张照片和一条短信,照片是老爸老妈的合影,各自伸着经典的剪刀手,从嘴型来看一定喊的“茄子”。短信里说:“儿子,消消气,明天继续回来给我们扫盲。”我一个电话打过去,老妈兴奋地说:“想起来了,你一走,我俩一冷静就想起来了。打那几个字挺费劲的,差不多用了半个小时。你爸说,再打慢点,你就得半夜才能收到了。”

电话那头儿,老妈笑得十分开怀,我更是乐不可支,同时也为自己教学方法的简单粗暴小小地自责了一下下。

【骄傲在前,幸福在后】

终于,老爸老妈学会了用手机发微博微信、拍照片、听音乐。晚上遛弯,两人的耳朵里都塞着耳机,边走边听音乐,那样子,要多时尚就有多时尚。你能想象,偶尔带他们出去吃一顿饭,菜上来了,两个老人先动的不是筷子,而是迅速地从兜里掏出手机,对着桌子一顿猛拍的样子吗?虽然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可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这般行动时,我和我的食客小伙伴们的确都惊呆了……

最令我感到震惊的,还是去年8月中旬沈阳的那场暴雨来临时他俩的作为。两人没有窝在家里看雨,而是带着手机就上街了,边拍边用他们的微博直播灾情:“青年公园地下通道已经灌水,大家不要再通行;青年大街沿线的公交已经停运,地铁还在通行,大家可以选择地铁出行……”其中被转载最高的一张照片是这样的:三个人坐在公交站点的栏杆上,脚下一片汪洋,他们同时望向公交车可能会来的方向,而这时,公交已经停运了。老妈的图片说明是“我等的船还不来”……

那天,沈阳的很多群里都转发了老妈的这张照片和图片说明。可是谁能想到,这张照片来源于一个65岁老人的现场报道呢?

晚上,我下班后雨已经停了,乘地铁回家,一进家门,差点儿被巨大的姜味给撂倒,再一看,两人正咕嘟咕嘟地喝姜汁可乐呢。看着喝得满头大汗的二老,我狠狠地表扬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但也提出了严正的警告:“这样的天气,下次一定要记得个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年纪都不小了,别没事乱发少年狂。”

结果,两人同时不高兴了,质问我:“你说谁老啦?!”老妈更狠:“你再敢说我老,我就上微博把你从小到大的糗事都晒出去,让你打一辈子光棍儿。”

我做求饶状:“妈,我打光棍事小,影响您抱孙子事大。要三思啊。”于是,一家笑作一团。我在想,如此欢乐家庭,想不常回家看看都难。

那天,回到我自己的出租屋,我在临睡前微信老妈:“人老咱不怕,就怕老人拿着微博微信看天下。”

她很快便回复了:“亲,移动改变生活,网络令我返老还童。发自己的微博,让有些人羡慕嫉妒恨去吧。”

老了老了,他们就这样成了时尚的潮爸辣妈,我的内心,骄傲在前,幸福在后。

爱在前,幸福在后 篇3

(1)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2)“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恩格斯曾这样说。

(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许多科学名著都写得既有文采,又好懂。

以上引文,是被独立使用的,引号内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号标示的是引号内引文句子的结束,因此应当放在引号之内。也就是说,这个句号是独立成句的引文的.句号。

第二种情况,引文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例如:

(1)格斯曾经深刻地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2)这些情况生动地表明,缺乏文采的文章,的确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3)上面的事例再一次告诉我们,“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设计在前 成事在后 篇4

首先,英语教学设计必然要牵涉两个重要的东西,即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英语教学设计就是根據教学对象(学生)和教学内容(教材教辅等)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按照科学原理有序、优化地安排,以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比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即以前学了多少,学得怎样,还应该去了解一下初中老师和初中英语的教材,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设计以前就要认真地调查和了解,同时做好随时变化的准备。教师必须对所有的要素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评估,以便找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使教学能够一开始就顺利地进行。

其次,要明确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也就是说,教学的目的地是哪里(目标),用什么方法或方式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方法),怎样才能知道到达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评价)。第一个问题是目标的制定。第二个问题是学生英语基础的分析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的挑选(如幻灯、多媒体课件等)。第三个问题是教学效果评估与监控。其中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归宿和灵魂。所以,如何确定合适的、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比如,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英语的语音基础打得怎样,句型掌握了多少,学生是否已经有一定的英语语感和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然后再通读一下高一新英语教材,看一看衔接有没有问题,如果有,怎样解决。

再次,英语教学设计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实际上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的采用、教学的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定要做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统筹兼顾地对系统进行整体优化。二是程序性原则。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而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三是可行性原则。英语教学设计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所作的规划。这种规划要成为现实,至少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要符合主观条件。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自身的条件(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自身英语综合能力、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语法认识和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等);客观条件还要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诸因素。二要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当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教学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为英语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英语教师,往往对知识性的东西很重视,即掌握了没有,教懂了没有。但是对学生真正掌握了没有,心里没底,没有信心。我们知道,要达到某一个目的,在它被明确以后,中间的过程就很重要。而教学设计,恰恰是达到这一目的所要求教师自己通过提前的科学周密的谋划、规划,深思熟虑而制定的一个达到这个目的的中间环节的路线图。

英语教学设计还要应用一些教学理论,使自己的工作有前瞻性和理论性。目前,教学设计观的理论有“结构—定向”设计观(北师大冯忠良),“知识分类定向”设计观(华东师大邵瑞珍、皮连生等),“目标定向”设计观(借鉴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我们在进行相关的英语教学设计时,应该参考这些理论,及时地去体会并运用这些理论,以便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英语教学设计来。

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其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和时代性。不要忘了,我们所用的教材,体现了教育性的原则。英语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一门外语,一门工具,一种以后生存的能力,更是在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人生观教育、感恩教育,让他们成为理想社会幸福生活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所以,无论是教材或是教辅都要遵守这些原则。教师要在自己吸收的基础之上再给学生教学,注意删减,千万不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在目标设计中体现满堂灌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教学设计的最大受益者。

参考文献:

陈序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火把在前,笛声在后 篇5

夕阳沉下去了。为什么是“沉”,不是“落”?为什么每次我都要这样悲伤地描写落日?想想,任何伟大的生命都有休息的时候。剩下的是夜路,那又何妨?

如果你恐惧夜路,那么肯定是你没有见识过夜路的美。我指的不是城市里的灯红酒绿,而是城市之外,没有路灯但是有月光和星星的夜路,还有风,还有暗夜里涌动的花香,还有争分夺秒,不舍昼夜恋爱着的鸟儿。

儿时,我趴在母亲后背上,脸像烧红的火炭,炙烤着母亲不敢停歇,一路小跑着奔向30里以外的小镇。那里有医院,有信得过的医生。母亲气喘吁吁,却不停地逗着我说话:“帮妈数数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

“我数不过来,好多好多。”

“地上的每一个人就是天上的每一颗星,你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妈妈。”

“找到啦!在那里。”我指着一颗划過的流星,兴奋地喊着。

“怎么会是那颗流星呢?”

“因为它也在跑啊,就像妈妈这样,在跑啊。”

小鼹鼠不停地打着洞,它想掩埋月亮。像掩埋一枚坚果一样,留着过冬。可是它发现,自己是徒劳的,月亮怎么埋也埋不起来。干脆,就看一会儿它啊。

它仰躺到了地上,让柔软的肚皮对着月亮一起一伏,月亮还真是美啊!

对月亮,它既爱又恨,爱月亮的清辉照着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恨月亮把自己暴露给了它的天敌,使自己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可是要欣赏美丽的月亮,不冒点险怎么能行呢?

它爱恨交织的心啊,随着风,一跳一跳,像不熄的烛焰。

我就像那只小鼹鼠。没有月光的夜晚,请不要逼迫我写作。即便写了,也是没有灵魂的砖块,砌不出金字塔,砌不出古楼兰的神秘城堡。

我的文字,只属于有月光的夜晚。这是我与文字的秘密之约。

我的文字,永远只在有月光的夜路上奔驰。

我抬头,看见月亮正在抄小路回家,急匆匆地,只是为了给我暖一暖被褥。让我的梦,不至于忍受风寒。

如果,仍然找不到那条通向亲切和爱的路,我将越来越害怕黑夜——如果走近的人,总在欢笑之后留下伤害,总在承诺之后开始背叛,在我所不能了解的复杂里,总堵塞着诡异的无奈。我是多么害怕天黑啊!多么害怕那些我不了解的冰,它幽黑无形地在我的身边,悄悄堆积成重重的城……

夜路,你会看到乌鸦吧,比夜更黑的乌鸦,因为有雪,才把它们显露了出来。

乌鸦一生都在做一件事:诅咒。它诅咒其他鸟的翅膀都变成黑色,同时希望自己的翅膀变成彩色。

它脱不下黑袍,除非雪,给予他们伪装。

可是它们的伪装太过短暂,因为它们无法平静,总想着去亮一亮它们的歌喉。

可是,夜路上的乌鸦,依然让我感动,我打它们身旁经过,掌心有月亮的影子,发梢有风的味道。

星星也铺满我的头顶,那是一整个童年的糖果,甜了我们的眼睛。

祖父是在一个夜里走的,走得很安详,祖母没有哭泣,安静地给祖父穿着上路的衣服,一边穿着一边不忘嘱托:夜路黑,你慢着点儿走啊。我在心里给她编织的台词是:走吧,亲爱!勇敢一些,去跟天上的群星相认。

陈丹青的导师木心阐述过令他心仪的一段夜路之旅:有人在夜里送他回家,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那是何等美妙的夜路。

什么是最浪漫的心,这应该算是吧!

人生总有几段美妙的夜路,你捉了几只萤虫,够了几克拉星星?

(图/廖新生 编辑/杨逸)

母亲在前父亲在后 篇6

这窗口,成了老两口生死诀别的十里长亭。

母亲去世的消息是在两天以后才敢告诉父亲的。

父亲这年已经87岁了。除了砣大身沉,走路不太灵便之外,没有什么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当然,这也只是泛泛一说,哪能真没病呢?

望九之人了,有几个不是成天以药当饭这么顶着。这些病其实都还不算什么。要紧的是,父亲的精神方面呈现出越来越糟糕的迹象,这几年尤其变得不可理喻,浑不讲理。

起先家人都以为这是“老糊涂”了,没当回事。后来我开始留意各种报刊和网上的资料,分析证实:父亲患了“老年痴呆症”,而且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阶段。

母亲从长达几年的失眠、强哭强闹,到去世前两周的水米不进,昏昏欲睡,整个人一下子塌陷下去。对于老伴儿的这种变化,日夜守在她身边的父亲竟浑然不觉,依然故我地自说自话。

当时,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找来社区医院的大夫简单看了看,建议我们还是到大医院照完CT。

要搞清楚病因,就要依靠设备,依靠CT。社区医院没有。

看来无论如何也得带母亲上医院了。

一旁的父亲却不以为然。

“不去,不许去医院!”他坚持说母亲没病。其实他内心是怕老伴儿此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在他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里,就是死也不能死在医院。

就在大家背母亲下楼的时候,父亲叫嚷着冲出房门。他一路拄着拐棍磕磕绊绊追了下来,竟一口气追到楼下。

以他平时的气力,偶尔由我搀扶着下这四层楼,至少也要一刻钟。这次他竟一个人跌跌撞撞地一口气跑下来,紧跟在我们后面。他是调动了身体里的全部潜能。

“回来!不许上医院!把你妈弄回来!”父亲趿拉着鞋,边追边骂:“王八蛋操的你们!回来!”“老伴儿啊!”谩骂声渐渐变成了哭喊声,响彻整个楼道。

我和二姐把母亲往车里塞,极费劲。母亲在我们手里几乎被攒成一团。

车子就停在楼下的草坪上,从父亲房间的窗口望下去,正好可以望见。自从父亲的腿脚不允许他下楼以后,这扇窗口就成了他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的瞭望台。我上班走了,他从窗口看着,我下班回来,他还是看着。久违的亲戚朋友来了,保姆又出去买菜了还没回来,都瞒不过他。他由此洞悉全家人的作息行止,他也借此传递他的孤独和渴望……

没想到居然有一天,这窗口竟会成为老两口生死诀别的十里长亭……

车子驶出小区,驶出父亲的视野。

爱在前,幸福在后 篇7

稍微上点岁数的观众,不会忘记赵本山1982年的第一个出镜小品《摔三弦》,正是因为那部戏而“一摔成名”,考入铁岭县剧团,接着便是那段在1987年著名的送茅台事件,以及连续三年因未过审而从央视打道回府。后来成了春晚千年老二,他毕恭毕敬地存活在另一位笑星、赵丽蓉老师的身后。当时很多人都说,只要赵丽蓉老师还能演,春晚上小品王就不是他赵本山的,在舞台前后,尤其是人情关系载满的曲艺圈里,讲求这种资格与辈分。

此等经历,对一位连自己生日都不知为何时的东北农民而言,显然太过惨烈。很难说这是否会影响他时至今日的处世之道,或许他也曾希望范伟能像当年他对姜昆那样看待自己,毕竟他对后者的再造之恩,也绝不小于姜昆领路人的分量。而眼看着性格外圆内方的范伟在自己的作品中,脱胎换骨,却要挣脱开自己的势力另辟战场时,赵本山难免心生寂寥。于是眼见着当年这位自己一手提拔的表演天才,因《看车人的七月》拿下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殊荣时,赵本山心酸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他再是影帝,我也是‘影弟’他哥哥”。

上一篇: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下一篇: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实习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