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评价设计

2024-10-20

荷叶母亲教学评价设计(通用9篇)

荷叶母亲教学评价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教学难点

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学构想

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穿,以“悟”延伸。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

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

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

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师:冰心,大家熟悉吗?

生(介绍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师补充: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课外已经对作者做了全面了解。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自然美。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学生批注)读冰心的的文章,犹如欣赏晴朗的夜空中晶莹透亮的星星,简单清澈,让人心醉,而后在胸中留下一些美好的情思,余韵悠长。

2、范读课文。

师:《荷叶 母亲》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她是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形式和内容,又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做好三件事:①勾画出本课生疏的字词。②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③标示出自然段的序号。

3、积累生字难词。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生字词?查一下工具书,对照注解,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学习理解):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瑞:吉祥的。菡萏(hàndàn):荷花,本文应该指含苞待放的荷花。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欹(qī):倾斜。荫蔽:遮蔽。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适意:舒适。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遮拦:zhē遮挡,阻挡。

4、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听老师美美地朗读了一遍,大家想不想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全文。(生读课文。)

师:读完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究竟是重在写荷叶,还是母亲?(母亲)表达了什么感情?(对母爱的赞美。)

三、研读赏析,品味母爱

1、品味重点语段,品味情感。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师:作者是怎样由“荷叶”想到“母亲”的,找到作者心灵受到很大触动的句子,或者说,找到“过渡句”。(“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师:作者为什么而感动?(因为荷叶保护红莲。)

师:荷叶是在什么情况下护红莲的?(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师:荷叶是怎样护红莲的?(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师:作者怎样描写荷叶的?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慢慢”“倾侧”“覆盖”„„。)

师:我们品读语段,就要学会抓住那些具有感染力的词语,饱含感情的语句,或从修辞等角度去赏析。谁来读一下这句话,读出轻重。(学生朗读此句,读出轻重的处理。)师:作者看到这一幕,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继而“深深的受了感动”。师:作者被谁感动?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它?(荷叶 “勇敢慈怜”。)

师:“勇敢慈怜”的意思是勇敢、慈祥、怜爱、怜惜,它常常用来形容人还是物?(人)形容哪一类人?(母亲)

师:梳理一下,在看红莲被荷叶保护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师小结过渡: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感到烦闷;白莲凋谢,红莲亭亭,害怕红莲也遭受白莲的命运,不适意;红莲被雨打的左右敧斜,无法可想;红莲被荷叶保护,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受了感动。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此时,作者刚好依偎在母亲身边,于是作者由“荷叶保护红莲”联想到什么?(母亲爱子女)

文章写到这里,你觉得作者应该情不自禁的高声赞美谁了?(母亲)师:课文在哪一段赞颂母亲的?(最后一段。)师:一起来朗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读冰心的文章要有水一样的柔情,要用温婉的语调,要读出对母亲的依恋。读快了是读不出味道来的。(范读后学生再读。)

师:谁能对这段话进行赏析?(两个修辞,一种是比喻,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还把人生中的挫折比作心中的雨点。最后一句是反问,语调也非常好。)

师:嗯,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赏析文章,就应该从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再加上四个字,直抒胸臆。你们看,母亲啊——这是呼告(旁批)。还有——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人称变化了,直接抒情。

师:“心中的雨点”指什么?(生活中的困难,磨难。)

师:对了,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能不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心中的雨点”?(运动场上的泪水,成绩考砸后的忧伤,同学之间的摩擦„„)

师:“荫蔽”是什么意思?(母亲对我们的呵护,帮助,鼓励,支持„„)师:当心中“雨点”来临的时候,我们的母亲就给我们呵护,帮助,鼓励,支持。你能谈谈母亲都给过你怎样的“荫蔽”吗?

(生讲述:雨中的守候;一杯温温的牛奶;发烧时额头温柔的手„„)

2、品味文章写作的妙处。

①文章最后一段话其实是全文的文眼,全文的主题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你能不能用“语文术语”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文章的主旨段、画龙点睛、升华情感、篇末点题、卒章显志。)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作者通过写荷叶护红莲,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抒发对母爱的赞美。老师再介绍一个术语:这种借托某种事物抒发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就叫做“托物抒情”。如果借托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志向,则叫做“托物言志”,如小学学过的课文《落花生》。

另外,作者把荷叶比作母亲,把红莲比作我,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思考一下: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文章的前面,有没有铺垫?(祖父的话:“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对了,前面的“借花喻三姊妹”为后文的“荷叶喻母亲,红莲喻我”做下了铺垫,形成完美的“前后照应”。

四、感情朗读,颂扬母爱。

师:这篇文章文辞兼美,情意浓浓。让我们感受到:母爱就是那口渴时候的一杯清茶,是夏日的一丝凉风,是冬日的一束暖阳。如此的美文,大家想不想和着音乐,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再来激情朗读一下。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最感人得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母爱的味道。并试着背诵课文6——9自然段。

(播放背景音乐《母亲》,学生诵读课文,抽生朗读并点评)

五、拓展延伸,抒写母爱

师:大自然中的荷叶在风雨中呵护红莲的情形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生活中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也许母爱并不惊天动地,歌唱家阎维文在《母亲》中唱到:“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无论是一次回眸,还是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情郁于中,发之于外。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妙笔,模仿本文借助某一种具体的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如:母亲啊,你是____,我是____。四人为一组,比比看谁想像最丰富,写的最好最美。学生讨论,抒写,展示。

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地方? 母亲啊,你是雨露,我是禾苗,除了你,谁能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大地,我是种子,除了你,谁能让我茁壮成长?)

师:大家写得都很好,再认真修改一下,就成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的母亲,她肯定会乐开花的。因为老师我也是一位母亲,我正在付出母爱,同时,我也是一个女儿,我还在享受着浓浓的母爱。

六、课堂小结,珍藏母爱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冰心的《荷叶 母亲》,晶莹璀璨,耐人寻味。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谢谢!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其实,一声“谢谢”远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让我们将“母爱”珍藏心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帮母亲洗洗脚,刷刷碗,拖拖地,再陪母亲散散步,说说话,聊聊天,以我们的寸草心,略报三春晖吧!最后,让我们一起表达我们的祝愿:祝我们的母亲,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

2、认真修改课堂练笔,写成一首小诗送给母亲。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板书:

荷叶

母亲

冰心

荷叶

红莲

对母爱的赞颂 母亲

子女

(托物抒情

借物喻人)

荷叶母亲教学评价设计 篇2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用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清丽的语言, 体验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 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散文诗思想感情, 把握散文诗借景写人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 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 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影像资料、MP3歌曲、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课前交流

师 (面带微笑) :问问大家, 当我们生病时, 是谁忙前忙后细心照顾我们?

生:妈妈。

师:当寒流袭来, 是谁唠唠叨叨催我们添衣?

生:妈妈。

师:突然一场风雨袭来, 放学时的校门口, 拥挤的人流中, 焦急等待你的出现的又是谁的身影?

生:妈妈。

师:生活中, 总会有些小磕磕绊绊, 甚至风风雨雨, 但有一个人永远会和我们一起面对, 那是母亲。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歌曲, 学生静静地倾听。

师:听了这首歌, 你有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1:我想念妈妈。

生2:我认为母亲太伟大。

生3: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师:是啊!母爱无私伟大, 歌唱家用歌声来赞美母爱, 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冰心奶奶又是怎样用语言来传递这浓浓母爱呢?下面, 让我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散文诗。 (板书课题 (《荷叶母亲》) (投影出示课文插图, 打出课题)

师:同学们, 将你们知道的关于冰心奶奶的资料, 来介绍一下, 让我们资源共享。 (大家纷纷举手)

生1:原名谢婉莹,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儿童文学家。

生2: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师:刚才两个同学真棒!养成预习好习惯。 (热烈的掌声)

我们通过大屏幕来看看吧!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而母爱, 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出示幻灯片展示冰心画像)

师:同学们针对散文诗, 你们认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讨论)

生1:它是散文诗, 具有诗的特点, 应多读。

师:这位同学真厉害, 善于观察和思考, 除了读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课文的语言很美, 还应品析。

师:我们班上的同学很爱思考, 综合你们的点子, 本文采用如下方式学习 (在黑板上出示学法指导:读———问———品———悟)

(二) 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步读, 朗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扫清语音上的障碍, 能读准字音, 用准确的普通话朗读, 朗诵时还要读出节奏, 情感, 以及把握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先尝试运用朗读技巧自由朗读, 并请找出生字并注音。

(生小声自由朗读, 教师巡视检查, 投影重点字词)

姊妹zǐmèi菡萏hàndàn攲斜qīxié

荫蔽yīn bì徘徊páihuái并蒂bìng dì

师:下面请大家先说说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读出来了, 好像是母爱。

生: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师:你从课文哪些文字得出这一观点的?

生:最后一自然段得知。

师:用声音怎样才能将这种感情完美的表达出来呢?下面, 让我们来听读课文, 并注意体会语调, 语速及感情的变化, 看谁听得最专心。

(生聚精会神地听, 边听边做批注)

师:同学们听得很专注, 而且我还注意到同学们及时把朗读时节奏, 速度, 语调的变化作好批注。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谈谈朗读时节奏, 速度, 语调应怎样注意?

生:语调柔和、舒缓, 语速不快不慢。

生:要饱含深情。

师:刚才, 听了名家的朗读, 我发现同学们都被陶醉在其中, 那你们想不想模仿她美美地读呢?

生:想!

师:好!下面, 让我们带着美的情怀, 用舒缓的语调, 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选一段文字单独来为大家展示一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男生: (配乐) 朗读。 (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 你们觉得他读时, 好在哪些方面?

生:他不仅把节奏把握得比较好, 而且很有感情。

师:点评很好, 哪位女生敢向他挑战?

女生: (配乐) 朗读。 (更加热烈的掌声)

师:掌声更加热烈, 你们觉得她的朗读好在什么地方?

生:她读的时候不但注重节奏的变化, 而且我觉得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完全与作者的心灵相融, 情感更加投入、细腻。 (热烈的掌声)

师:看来同学不但对朗读技巧把握得很好, 而且点评也很精彩。那么现在,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书写母爱, 抒发对母亲的深情的?

(三) 仔细品味, 深情体验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互相协作、交流解决, 一会儿, 我们在全班进行展示。

投影出示问题:

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 解题。“荷叶”与“母亲”之间有什么关联?试用一个词将两者联系起来, 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本文描写的重点是红莲, 为什么还要描写白莲, 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作者看到红莲在绿叶间亭亭开放, 不是应该惊喜吗?为何还是“不适意”、“徘徊”?

问题四:作者“不适意”, “徘徊”甚至“不敢下阶去, 也无法可想”, 又是什么让她“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学生分组讨论, 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学习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 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 已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 下面来分组进行展示。

小组代表1:文章的标题是《荷叶母亲》, 我觉得可以在两者之间加“是”, 或者加“如同”。我根据课文第6-7自然段内容, 觉得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 (板书:荷叶是母亲)

小组代表2:我也觉得这两段文字中的“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这几个词表现出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

教师总结: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下, 安全成长着, 就像一个稚嫩的孩童躲在母亲温暖的怀抱。如果没有荷叶的荫庇, 红莲会怎样呢?

小组代表3:像白莲一样。白莲在风雨的一夜打击下凋谢了, 很悲惨!

小组代表4:我觉得作者是借白莲的悲惨来衬托红莲在荷叶母亲的保护下的幸运。

小组代表5:我认为作者不适意的原因是替红莲担心, 怕它会像白莲一样被风雨摧残。

小组代表6:我也认为是这样, 因为文中写道:“那朵红莲, 被那繁密的雨点, 打得左右攲斜。”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 那么我们能否回到文章的开头部分, 看看课文还写了一件什么事, 有什么作用?

小组代表7:写和祖父在园里赏莲, 祖父说开三蒂莲的时候, 家里生了三姐妹, 红莲就是“我”, 作者把红莲当做自己, 所以不适意, 甚至不敢下阶去。 (学生纷纷点头)

(板书:红莲是“我”)

师:这位同学想得很深入, 理解到位, 那又是什么让作者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呢?

小组代表8:是母亲, 文中说:“对屋里母亲唤着, 我连忙走过去, 坐在母亲旁边”。

小组代表9:我认为是看到风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画面。

师: (引导) 其实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对, 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答案。作者借景写人, 托荷赞母。文中将“我”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 将母亲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 进而歌颂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四) 拓展延伸, 体验情美

师:通过刚才的品析我们已经被荷叶母亲的伟大所感动, 现实生活中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 请听一则真实的故事 (出示幻灯片《三袋米的故事》)

师:当今物欲横流, 母爱的博大、温馨是何等的可贵。或许, 在我们的生活中, 并不曾发生过如此感人的事情, 但母爱却无时无刻不洋溢在你的身边, 同学们, 你们感受到了吗?也学习我们这篇课文, 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好吗?

生1:母亲是伞, 人生路上, 替我遮风挡雨, 一路伴我前行!

生2:母亲是温暖的摇篮, 摇啊摇, 把我摇进甜美的梦乡。

生3:母亲是参天的大树, 我是茂密的树叶间欢快歌唱的小鸟。

……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3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用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清丽的语言,体验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散文诗思想感情,把握散文诗借景写人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影像资料、MP3歌曲、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交流

师(面带微笑):问问大家,当我们生病时,是谁忙前忙后细心照顾我们?

生:妈妈。

师:当寒流袭来,是谁唠唠叨叨催我们添衣?

生:妈妈。

师:突然一场风雨袭来,放学时的校门口,拥挤的人流中,焦急等待你的出现的又是谁的身影?

生:妈妈。

师:生活中,总会有些小磕磕绊绊,甚至风风雨雨,但有一个人永远会和我们一起面对,那是母亲。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歌曲,学生静静地倾听。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1:我想念妈妈。

生2:我认为母亲太伟大。

生3: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师:是啊!母爱无私伟大,歌唱家用歌声来赞美母爱,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冰心奶奶又是怎样用语言来传递这浓浓母爱呢?下面,让我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散文诗。(板书课题(《荷叶母亲》)(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打出课题)

师:同学们,将你们知道的关于冰心奶奶的资料,来介绍一下,让我们资源共享。(大家纷纷举手)

生1: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生2: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师:刚才两个同学真棒!养成预习好习惯。(热烈的掌声)

我们通过大屏幕来看看吧!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出示幻灯片展示冰心画像)

师:同学们针对散文诗,你们认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学生讨论)

生1:它是散文诗,具有诗的特点,应多读。

师:这位同学真厉害,善于观察和思考,除了读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课文的语言很美,还应品析。

师:我们班上的同学很爱思考,综合你们的点子,本文采用如下方式学习(在黑板上出示学法指导:读——问——品——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步读,朗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扫清语音上的障碍,能读准字音,用准确的普通话朗读,朗诵时还要读出节奏,情感,以及把握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先尝试运用朗读技巧自由朗读,并请找出生字并注音。

(生小声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检查,投影重点字词)

姊妹zǐ mèi 菡萏hàndàn 攲斜qī xié

荫蔽yīn bì 徘徊páihuái 并蒂bìng dì

师:下面请大家先说说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读出来了,好像是母爱。

生: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师:你从课文哪些文字得出这一观点的?

生:最后一自然段得知。

师:用声音怎样才能将这种感情完美的表达出来呢?下面,让我们来听读课文,并注意体会语调,语速及感情的变化,看谁听得最专心。

(生聚精会神地听,边听边做批注)

师:同学们听得很专注,而且我还注意到同学们及时把朗读时节奏,速度,语调的变化作好批注。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谈谈朗读时节奏,速度,语调应怎样注意?

生:语调柔和、舒缓,语速不快不慢。

生:要饱含深情。

师:刚才,听了名家的朗读,我发现同学们都被陶醉在其中,那你们想不想模仿她美美地读呢?

生:想!

师:好!下面,让我们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选一段文字单独来为大家展示一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男生:(配乐)朗读。(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你们觉得他读时,好在哪些方面?

生:他不仅把节奏把握得比较好,而且很有感情。

师:点评很好,哪位女生敢向他挑战?

女生:(配乐)朗读。(更加热烈的掌声)

师:掌声更加热烈,你们觉得她的朗读好在什么地方?

生:她读的时候不但注重节奏的变化,而且我觉得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完全与作者的心灵相融,情感更加投入、细腻。(热烈的掌声)

师:看来同学不但对朗读技巧把握得很好,而且点评也很精彩。那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书写母爱,抒发对母亲的深情的?

(三)仔细品味,深情体验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互相协作、交流解决,一会儿,我们在全班进行展示。

投影出示问题:

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解题。“荷叶”与“母亲”之间有什么关联?试用一个词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本文描写的重点是红莲,为什么还要描写白莲,有什么作用?

问题三:作者看到红莲在绿叶间亭亭开放,不是应该惊喜吗?为何还是“不适意”、“徘徊”?

问题四:作者“不适意”,“徘徊”甚至“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又是什么让她“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已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下面来分组进行展示。

小组代表1:文章的标题是《荷叶母亲》,我觉得可以在两者之间加“是”,或者加“如同”。我根据课文第6-7自然段内容,觉得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板书:荷叶是母亲)

小组代表2:我也觉得这两段文字中的“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这几个词表现出荷叶就像母亲一样保护红莲。

教师总结: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下,安全成长着,就像一个稚嫩的孩童躲在母亲温暖的怀抱。如果没有荷叶的荫庇,红莲会怎样呢?

小组代表3:像白莲一样。白莲在风雨的一夜打击下凋谢了,很悲惨!

小组代表4:我觉得作者是借白莲的悲惨来衬托红莲在荷叶母亲的保护下的幸运。

小组代表5:我认为作者不适意的原因是替红莲担心,怕它会像白莲一样被风雨摧残。

小组代表6:我也认为是这样,因为文中写道:“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回到文章的开头部分,看看课文还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

小组代表7:写和祖父在园里赏莲,祖父说开三蒂莲的时候,家里生了三姐妹,红莲就是“我”,作者把红莲当做自己,所以不适意,甚至不敢下阶去。(学生纷纷点头)

(板书:红莲是“我”)

师:这位同学想得很深入,理解到位,那又是什么让作者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呢?

小组代表8:是母亲,文中说:“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小组代表9:我认为是看到风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画面。

师:(引导)其实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对,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答案。作者借景写人,托荷赞母。文中将“我”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将母亲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进而歌颂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四)拓展延伸,体验情美

师:通过刚才的品析我们已经被荷叶母亲的伟大所感动,现实生活中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请听一则真实的故事(出示幻灯片《三袋米的故事》)

师:当今物欲横流,母爱的博大、温馨是何等的可贵。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曾发生过如此感人的事情,但母爱却无时无刻不洋溢在你的身边,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也学习我们这篇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好吗?

生1:母亲是伞,人生路上,替我遮风挡雨,一路伴我前行!

生2:母亲是温暖的摇篮,摇啊摇,把我摇进甜美的梦乡。

生3:母亲是参天的大树,我是茂密的树叶间欢快歌唱的小鸟。

……

师: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今天,同学们都用笔深情记录下了对母亲的爱,课堂上时间有限,让我们回家以后,面对母亲,深情地把我们心中的话对母亲说说好吗?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4

《荷叶 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亲情为主题,写出了亲情的丰富与多样。鲁迅先生的《风筝》洋溢着浓浓的手足同胞之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描述了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散步》勾勒了一个和美的家庭;《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爱的光辉,是难得的幸福与欢乐(正如红莲);远离或失去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深切,自己是何等孤单与无助(如同白莲)。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去跟作者、跟母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去分享与珍惜真挚美好的亲情。

在教学中,先由听歌引起学生共鸣——母爱,引出课文,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作者、听读课文、欣赏诗画、聆听音乐等,融入学生朗读、师生探讨交流、小组合作、师生练笔等形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把听、说、读、练、思、赏、搜等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借此提高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学情分析

有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们相当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关爱,在享受的同时而忽视了父母付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

我面对的是一群正需要用感情去感化的农村孩子,他们对语文的整体感知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因此,要上好这节课,教师就要做好引导,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文中去,不能为学课文而学课文,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借助赏析文章,理解文章主题,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难点:1、赏析文章,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2、学习借景写人、托物寄情的写法。

荷叶母亲教学评价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赏析文中优美的句子,掌握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母爱,学会感动。

教学重点: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两个场景导入。(2分钟)

1、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我只知道那是九月份的某个晚上,这一天我值班。下了晚自修后,我来到女生宿舍三楼查寝。走廊上,一位母亲向生活指导老师借了吹风机,慌忙唤了女儿过去,就站在那个饮水机旁,吹风机的声音隆隆响起,那位母亲慢慢抚摸着女儿柔顺的长发,直到熄灯还不舍得离去。

2、九月正是甲型流感风行之时,因此,桐乡市各所学校都不准闲杂人等进入校区。我们学校自然也是如此,于是,每日下班回家之时总能看见许多的家长在门口张望,期盼着自己孩子的身影。一日,我像往常一样上班,门口依旧有一大堆的家长,趁着门卫不注意,一位母亲健步如飞,逃脱了门卫的“魔掌”,直往宿舍的方向飞奔去。

教师小结: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能看出什么?——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心与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荷叶母亲》。

一、听读课文,做回评委(7分钟)

1、正字正音:并蒂(dì)花瑞菡萏(hàndàn)敧(qī)斜慈怜荫蔽(yīn)

2、学生评价朗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3、教师点评朗读。

二、齐读课文,寻找感动(4分钟)

问题1:文中的我感动于哪一个画面?(具体一些)主要是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明确:一片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集中在6—7自然段。

问题2:读一读,为这一幅画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明确:【设想:荷叶遮、盖莲图】,荷叶护莲图。

四.研究探讨,深入课文

探讨(一):(6分钟)

1、荷叶护莲图,说说用“护”字的好处。

明确:体现了荷叶勇敢慈怜。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叶人格化,与题目照应,将荷叶与母亲联系起来,体现了浓浓的母爱。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谈谈对“勇敢慈怜”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现结合文本区理解勇敢慈怜体现在那些方面;结合生活谈谈他们对自己母亲的观察和理解,把课堂内容延伸向课外。(结合那条地震中的短信)

探讨(二):(6分钟)

1、荷叶的“勇敢慈怜”让我的心情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早上起来是浓阴的天)——仍不适意——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被深深的感动了

2、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解释一下)那么冰心写风雨写荷叶的目的是什么?

3、最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深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赏析此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荷叶

借物喻人母爱无边

我——红莲借景抒情心中的雨点——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

五.拓展延伸(8分钟)

冰心通过借物抒情来进行写作的作品还有许多,接下来我们就欣赏她的一首诗歌。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母亲)

2、作者借助(纸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面,可以委婉地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小结:借物抒情是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上,这样,情感就有了个载体,可以使文章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要能负载人的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尝试一下?

六、吐露心声(5分钟)

1、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六内容总结与情感总结(2分钟)

母亲,一个温暖的名字;

温暖了你的手,你的脚,还有你的心。

母亲,一个坚强的名字;

她柔弱的背可以背起你,也可以扛得起高楼大厦。

母亲,一个爱的名字;

爱里有笑容,有哭泣,有辛酸,有喜悦……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你

——她爱的孩子!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篇6

——《荷叶 母亲》教学反思

刚刚执教完冰心的《荷叶 母亲》一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冰心用心铸就的爱的颂歌,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对于这样一篇美文,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春风化雨,让作品潜移默化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了我这堂课一直追求的目标。下面是我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郁于中,才能发之于外。作为执教者,心中有情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为此,我深入钻研文本,潜心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沉情感,让自己先被作者打动,然后再去感染学生。所以,我反复地朗读课文,仔细地品析课文,深入体会“荷叶护莲”这一诗化意象里所蕴含的冰心的感恩之心。其次,我拜读了冰心的《繁星》里关于母爱的颂歌所有的诗作,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并多方探究冰心写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让自己的教学既紧扣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力争做到教学的高屋建瓴。

反思二: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制定教学流程,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语文学科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课,空洞说教往往让学生心生反感,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为此,我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走近名家”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爱的哲学”;“赏文入境”让学生开始进入作品的情感氛围;“品文知心”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通过对文本的诵读和品味,让作者的情感力量自然而然地沁入学生的内心;“心有所悟”让学生从作品里走出来,走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手写我心”则是在学生充分酝酿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文本诗化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此教学流程既遵循了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也严格遵循了课程育德必须紧扣学科实际,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育德的要求,让学生“读——品——悟——写”,在全面完成学科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收到了双赢的效果。

反思三:为了要让爱的种子能够播撒在学生的心中,我还注重了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资源,结合学生感受深刻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最近学校德育处开展了一次“孩子,你知道父母的付出有多少?”的德育主题活动,许多家长都给学校做了反馈,对学生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我有意识地利用了这一素材,让学生在现实的感召下体会父母为自己的爱与付出,学生受到的心灵震动很大,不少学生是满含泪光地写作,哽咽抽泣地诵读,让我也深受感动,忍不住潸然泪下。

反思四: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前提下接受情感的熏陶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本味,体现语文教学的精髓,才有可能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依然应该是而且必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文本和生活中培育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方面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德方面的巨大作用,争取教学的最大成功。

荷叶母亲教学评价设计 篇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组课文以夏天的美景和夏天里的趣事为题材。本课教学设计, 以读为主线, 积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思考, 合作探究, 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 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

教学目标:

1.会认“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 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流程:

一、观赏荷景, 激趣导学

1.温柔的春姑娘刚刚离开, 热情的夏姐姐又笑盈盈地向我们走来了。夏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2.夏天里的美景可真多,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塘去寻找夏天吧!

(播放课件:“夏日荷塘美景”)

3.谁能在画面上找到夏天呢?小池塘里到处都是荷叶, 谁能夸夸它的样子呢? (“圆圆的”“绿绿的”……)

4.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 。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 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说夏景, 赏荷叶, 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走进文本, 整体感知

过渡:这么多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引来了许多小伙伴, 它们究竟是谁?它们为什么喜欢荷叶呢?

1.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 再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在此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 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

2.检查初读效果。

(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以开火车的形式拼读生字, 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识记生字宝宝的方法。

(2) 检查朗读情况。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3) 相互交流:通过读课文, 你知道有谁喜欢荷叶?他们是怎样和荷叶一起玩耍的?请你用“荷叶是______是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整体感知文本, 初步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的欢乐。)

三、品读荷语, 感受景美

过渡:这么多的小伙伴, 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呢?喜欢谁就把描写它的那一段课文反复读一读, 边读边用心体会, 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批注在词句旁边。

(学生读书、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

1.小水珠。

(1) 指名读第2自然段, 说一说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2) 理解“摇篮”。小朋友, 你们睡过摇篮吗?谁能说说睡在摇篮里的感受? (摇晃、舒服、凉爽等。)

(3) 你瞧, 调皮的“小水珠”正舒服地躺在荷叶上眨着小眼睛好奇地四处瞧呢! (课件出示小水珠动画) 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 想好了就轻轻地告诉你身边的同学。

(4) “小水珠”的样子可真逗, 谁愿意扮演小水珠, 用喜爱、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呢? (指名读———评价———齐读。)

2.小蜻蜓。

(1) 谁喜欢写“小蜻蜓”的这一自然段, 给大家读读。

(2) 理解“停机坪”。同学们见过停机坪吗? (课件出示停机坪与蜻蜓落在荷叶上的对比图) 想想, 小蜻蜓为什么要把荷叶当做它的停机坪呢?

(3) 小蜻蜓和荷叶玩得多开心呀!谁来边模仿蜻蜓的样子, 边读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赛读———表演读。)

3.小青蛙。

(1) 指名读。

(2) 你觉得小青蛙可爱吗?为什么?

(3) 是啊, 多么可爱的小青蛙啊!你看, 它把荷叶当作歌台 (出示课件) , 听, 他在唱什么?

(4) 小青蛙唱得多开心啊!咱们来比一比, 看谁读得最开心? (合作读———男女生挑战读。)

4.小鱼儿。

(1) 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看课件, 想一想:小鱼儿为什么要把荷叶当做凉伞? (读后师生交流。)

(2) 小鱼儿在荷叶下乘凉时心情如何呢?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指导学生对“捧”、“笑嘻嘻”等进行换词对比, 体会小鱼儿的开心。)

(3) 原来小鱼儿在荷叶下玩耍是这么舒服, 这么开心。你们能读出开心、快乐的心情吗?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教学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 抓住“摇篮”“停机坪”“笑嘻嘻”等关键词,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坚持以读为主, 在读中感悟语言内涵, 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切实感受荷叶给小动物们带来的欢乐。)

四、个性化朗读, 感悟荷情

过渡:小朋友们, 你们读得真好, 让老师感受到这绿绿的荷叶不仅是摇篮、是停机坪、是歌台、是凉伞, 而且是夏天里一首美妙、清凉的小诗, 就让我们一起和这些可爱的小伙伴尽情玩耍吧!

1.美读课文。请大家美美地读课文, 加深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并试着把课文背一背。

2.引读课文。下面老师想看看你们能不能记住这些内容。我读课文每一段的第一句, 你们往下接。 (反复多次, 有利于背诵。)

3.表演读。这么美的诗, 如果能边读边表演那该多好啊!现在, 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配上动作和表情分组练习朗读, 读得不好的地方, 互帮互纠。 (分组练习读———汇报表演读———全班配乐表演读。)

(设计意图:多读、深读是感悟文本的好方法。这一教学环节, 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反复品味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从而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

五、拓展文本, 赞美荷花

1.荷叶这么美, 一定还有更多的小伙伴也被吸引过来了, 请你想一想: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参加, 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师生交流。)

2.荷叶是夏日里一首清凉的小诗, 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凉爽;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 谱写了一首优美的夏日乐章。同学们, 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荷叶, 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吧。 (1) 荷叶不仅具有外在美, 还有许多内在美, 请你利用课余时间, 搜寻描写荷叶的相关资料读一读; (2) 深入生活, 观察荷塘, 画一画你心中的“荷景图”; (3) 模仿课文的写法, 试着写一写赞美荷叶的小诗。

荷叶母亲教学评价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伞、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一个时节的特点(春天、秋天、冬天)展开想象,模仿诗歌的形式仿写小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

2. 拓宽文本,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感而发,仿照句子说话,仿照课文写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入境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听了小朋友们热情洋溢的朗读,有一位热情的朋友也情不自禁地弹奏起奇妙的音乐想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请大家闭上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谁来了?

课件播放(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青蛙、知了的叫声)

指名交流(夏天)

[利用夏日情境图,加以各种音响效果,让学生在夏天特有的美妙声中,迅速产生对夏天的无限遐想,激发对夏天美妙世界的探索欲。]

3.就在这轰隆隆的雷声中、哗啦啦的雨声中、小青蛙小知了的呼唤声中,夏姐姐身穿五彩的衣裳来到了我们课堂里,她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夏日大礼,(出示词语)谁来读?

第一组:大大的透明的 清凌凌的 眨眼的 弯弯的 小小的 指名读第一组,试着读出他们的样子

第二组:大大的荷叶透明的雨滴清凌凌的小河

眨眼的星星弯弯的新月小小的荷塘指名读第二组词组,一边朗读一边加上自己的想象

第三组:小鱼嬉戏

蝴蝶穿梭

蝈蝈歌唱

小组读,读出动物们的欢快,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夏日的美丽和欢乐!齐读第二、三组词。

4.多美的画面呀!把我们大家都深深地吸引住了,夏姐姐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她热情地问(引背)“想变点儿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谁来也热情地问一问?指名读,齐读。

[ 三组词语的层层铺设,让孩子对词语本身以及由词到词组的升华有了非常清晰的朗读体会过程,这样的过渡,不仅让孩子们对韵文中出现的夏天的美丽事物有了特点的把握,更为他们的说话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读韵文

过渡:想变点什么?诗中的小作者想变点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诗中的二、三两小节。师提出读书要求:在朗读的时候,尽情地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我。

1.生自由朗读

2.交流:想变点儿什么?

(1)我想变透明的雨滴

a.(课件出示雨滴图)怎样的雨滴呀?它们在做什么?

瞧,(亮亮的、闪闪的……)(悠闲地躺在绿叶上)

b.小雨滴小雨滴,你睡在绿叶上感觉怎么样?(读出你的舒服)

小雨滴小雨滴,大热天的,你睡在这张凉凉的大床上,感觉怎么样? (读出你的凉爽)(读出你的悠闲自在)……

c.让我们一起变成那钻石般闪亮的小雨滴,在舒适的绿床上美美地睡一觉吧(齐读)

(课件出示)师过渡:小雨滴,快醒醒!前面有条清凌凌的小河,此时你想成什么?

(2)我想变一条小鱼

a.演一演:谁也想变小鱼?一起摆动小尾巴,快乐地游起来!我们在江南的小河里游啊游,游到东,游到西,多自在呀!

b.小鱼小鱼,你在水里玩些什么游戏啊?(吐泡泡、捉迷藏……)你为什么游得这么快乐呀?引出“清凌凌”指名读词语河水真清呀,一眼能看到底,这就叫“清澈见底”

c.谁想在这清凌的小河里享受一下清凉的感觉?指名读(一条、两条……)

d.多幸福的小鱼,让我们在这清凌凌的小河里痛痛快快地游一游吧!

引读:我想变一条……

(课件出示)师过渡:夏天迷人的事物真多呀!咦,多美丽的花丛呀!小朋友,你想变什么呢?

(3)我想变一只蝴蝶/蝈蝈

a.指名说(我想变一只蝴蝶)

b.小蝴蝶小蝴蝶,你在忙什么呀?(我正在展翅飞舞呢)还有谁想变小蝴蝶?坐在位置上的小朋友就当回美丽的花儿吧,露出你甜甜的微笑!小蝴蝶,展开翅膀在花丛中飞起来吧!

生表演师配音:瞧你多忙碌呀,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上闻一闻,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瞧一瞧,不停地在花丛间飞来飞去,这就是在花丛中“穿梭”

出示词语:穿梭指导读词

c.树上的蝈蝈呀,看到蝴蝶优美的舞姿真想为她高歌一曲,谁想变成爱唱歌的蝈蝈?指名读句

d.为小蝴蝶唱首什么歌呢?指名唱(一生唱,大家鼓掌)

多么幸福的生活,唱得真动听,你从蝈蝈的歌声里听出了什么(快乐、高兴……)

e.分角色朗读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它们喜悦的心情吧!想当蝴蝶的小朋友读蝴蝶的句子,想当蝈蝈的小朋友读蝈蝈的句子。

[在一句亲切的问话“你想变点什么?”的引领下,放手让孩子们去发现、放声让他们去朗读,不仅带来轻松愉悦的氛围,更加深了孩子们对雨滴、小鱼、蝴蝶、蝈蝈的认识和喜爱之情,在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熟读成诵的飞跃。]

(4)谁把这两段优美的文字都记住了?

a.自由背诵:加上自己的动作背一背,背不出的可以看屏幕。

b.练习课间操:让我们来练个课间操怎么样? 不过大家要合作一下,老师每说一句话,你们就把这句话的最后三个字响亮地重复一下,并且加上动作。

想变雨点落下来(落下来),落在绿叶上睡一觉(睡一觉); 想变小鱼游啊游(游啊游),游入小河找朋友(找朋友);想变蝴蝶(飞呀飞),飞入花丛我来追(我来追);想变蝈蝈(唱首歌),唱出我们的新生活(新生活)。

[在课堂上安排一个课中操,是对前面部分诗歌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嘴,与老师互动,这样为课堂中的心理紧张和学习疲劳卸下了包袱。]

3.呀,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夏天的夜晚,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就像无数小眼睛,弯弯的新月像一只金色的小船,等着我们去乘坐。

a.引读:我想变弯弯的新月 ,我想变眨眼的星星。

b.充分发挥想象,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去干什么呢?把你想象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c.拓展说话

夏天来了,草地上、树林里、天空中到处是迷人的景色,你想变成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夏天来了,我想变成的。

[通过和夏日一系列事物的接触,孩子们仿佛已经置身于夏天的怀抱中,这时进行一个说话练习,既给了孩子们遐想的空间,又是对文本的有机补充,使课堂变得更富生机。]

4.最后,我来到了荷塘边,看到了满塘的荷叶。

a.引读:我真想()

指名读,想变大荷叶的心情多么急切呀!

b.我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自由读

c.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碧绿的、像一柄大伞……)

出示句子:荷叶像一柄绿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指名读句——师评价(安安静静地,多么端庄典雅!)——再指名读——师评价(不是“竖着”,也不是“撑着”,而是“举着”, 宛若一位美丽的仙子!多美的画面!)

d. 多么美丽的荷叶呀!她不光美丽,还给伙伴带来了许多欢乐呢!伙伴们多么喜欢我这大伞一样的荷叶呀!

(引读)小鱼来了……

瞧,热坏了的小鱼们在阴凉的荷叶下,时而游到东,时而游到西,吐着泡泡,转着圈圈,多自在呀!真像《忆江南》所说的,引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引读)雨点来了……

听,调皮的雨点在荷叶上跳动,叮叮当当作响,多像在为小鱼们弹奏一首欢快的乐曲啊!

e. 想想,荷叶还会给哪些伙伴带来欢乐呢?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同桌练一练)

来了,在荷叶。(指名说)

[小池塘的热闹只是藏在小小的省略号中,并没有用文字和声音表现出来,文本的空缺给孩子们提供了填补的好机会。富有童趣的孩子们会把天真烂漫的想法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池塘里真热闹!(板书:带给大家快乐)

5.荷叶这么美,为伙伴们带来这么多欢乐

再次齐读课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6.夏天真是一位魔术师,把我们的世界打扮得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美妙无比!让我们轻轻捧起书本,再来回味这首优美的诗歌 (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过渡:让我们记住这带给我们无穷欢乐的绿伞般的荷叶,让我们记住这个“伞”字

1.教学“伞”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伞”字有什么特点?指名交流

师归纳成歌谣:“伞是一个象形字,人字头是伞面,点撇捺是伞架,悬针竖是伞柄。”

(2)师范写,生边读歌谣边书空笔画

(3)生口头组词

(4)生描红

2.教学“柄”

(1)出示填空:一( )伞,我们可以怎么说?一把伞、一顶伞、一柄伞。

(2)分析字形:柄 (左右结构木字旁)师简介:古代的伞柄用木头制作的,所以“柄”是木字旁

(3)师范写,生书空笔画

(4)生描红

[抓住“伞”字象形字的特点,用儿歌记忆,琅琅上口,富有趣味,又抓住了字的书写要点,一举多得。抓住“柄”的读音和偏旁特点,并和“伞”字有效结合起来,轻松理解字的含义。]

四、仿写小诗

选择一个时节作为范例 (课件出示春天的画面)小朋友们,现在正是百花盛开的春天,山坡上、池塘里、树林间、田野里……处处洋溢着春色,我们能否也来学着小诗人写写春天,你想变点儿什么呢?

(1)同桌说说:我想变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师出示:

春天来了,

春天是位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地问我:“想变点儿什么?”

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后,我

(2)仿写,师巡视。

(3)交流小诗。

[根据具体的情境安排仿写,是对语言文字的训练的一个集中体现,意在让孩子体味本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写话兴趣,为今后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篇9

教学过程中,得失兼有,下面做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在讲授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以读带思,用朗读声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朗读中,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在反复对文章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中,体味文章的情感,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文章的美,体会语文的美,在讲课的过程中,配和柔和动人的音乐。如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在讲述汶川大地震时候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牺牲自己的故事的同时,配以舒缓感人的音乐。学生听读文章的时候,也有背景音乐的伴奏,使学生在音律和文字美中,迅速进入文章。在本课结尾学生做练笔的时候,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升华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此外,在本节课的讲述中,我试着改变语文教学中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等传统教学模式。在适当的时候,把作者介绍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得学习作者不只为了单纯的机械记忆,而将文学常识的讲述变为进一步推动学生兴趣,加深课文理解的一个环节。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寄情于景的写法,并且通过阅读题目巩固着一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二、不足之处:

以上对课堂的一些可取之处进行了分析,但本节课也着实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在准备阶段过于急躁,一心所想的是自己想要的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的教学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文本重点,在组里老师的帮助下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了修改,才使得最后的教学较成功。

其次,在授课时与学生的交流及配合欠妥,对于学生的回答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不能迅速的做以反映,并加以引导。这也说明了我的应变组织能力有待提高,相信这一点会随着课堂经验的提高而改善。自己通过这次的公开课,以后也会注意这方面的锻炼。

三、创新和改进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未来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更加注重情感和美景的融合。如果能把这样一篇优美的小文变成学生能够借鉴模仿的范文,更有价值,若能够多举例类似的文章,更能让学生顿悟。如史铁生的《合欢树》。

四、总结:

上一篇:请告诉我你很幸福下一篇: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