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2024-10-26

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精选8篇)

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1

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围场镇中学 毕艳会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我们实施高效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其精神,整章建制,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塑造一个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发展,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全体教师中达到了共识。

二、我校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2“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老师每天都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研究制订了教师、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4、“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5、“开放课堂”,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两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6、“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高效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最高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在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课堂节奏不够紧凑,经常出现当堂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5、陈旧的教辅资料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养成了依赖教辅的习惯。这几年教学辅助材料应有尽有,从教材分析到习题讲解,教师基本上不用自己动手,使用起来很方便,导致许多老师懒于自己开发和编制教辅资料。而现有的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又不多,大多教辅资料是旧教材的翻版。教师若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对教辅资料的内容重新进行精选和二次加工,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常常出现课时紧张的现象。我校在教辅资料的选用和自主研发方面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年来,我们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2

1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学的前提必须是了解教学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而这一理念与中国“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成长规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进行教育,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具体地讲,不同智力因素、不同英语基础、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方法、关注度、教学进度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象——我们的学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初中阶段在开展英语教学前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英语学习,其英语水平会因地区、师资和个人等原因出现较大差异,初中英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英语起点水平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2 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化,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催化剂。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首先,要保证英语课堂生动活泼。教师应在情景创设、话题牵引、课堂活动等具体操作环节上入手,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其次,开展正面教育,既要强调英语学习在升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又要强调英语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再次,潜移默化,以身示范。教师自身应该表现出对英语的热爱,如经常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思想“英语是如此有趣”、“原汁原味的英语短文很感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太cool了”等等。

3 精心备课,精讲多练

精品课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好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和目的。英语课堂的设计应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力求在真实情景中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具体地讲,第一,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处处围绕英语课程总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保证每个教学环节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第二,遵循现代教育理念,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实体验、真实交际。第三,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四,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话题和情境,保证学生参与到听说读写各个教学环节中,并充分练习。例如,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图片或身边环境进行真实的描述,学生参与练习才会印象深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第五,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全面透彻地了解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汲取有益的内容环节,结合实际创设教学环节及情境,做到教学内容和环节为教学目的服务。第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4 策略调控,培养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应具备较高的调控能力,其中最重要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较为有效的方法如:幽默法、表扬法等。幽默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发出朗朗笑声的课堂,学生的情绪一定是高涨的;表扬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另一有效途径,而表扬的方式也要因时间、地点、气氛、情境、对象的不同而灵活有效地变化,可以是郑重其事的,也可以是无意流露的。教师可以利用口头操练,创设情境,让学生之间相互肯定。如教学形容词最高级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例句:Who is the most careful student in our class?学生操练这一句型时,自然会提到班级里认真的同学,这种来自同伴的真诚的表扬,对学生是很好的激励。同时,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做到会听课、会思考、会发言,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3

【摘要】“高效课堂下‘微经典阅读与写作训练实验教程探究与实践”课题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阅读经典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该课题记叙文部分学生通过初次写作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微经典阅读后进行片段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的二次写作的情况进行探索,形成较为成功的“阅读提升写作”经验。

【关键词】微经典;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经完成了《“微经典”导读》的编辑以及《高一作文训练教程》的编写,按照课题预设,本学期前半期进行了记叙文训练,包括记人与记事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写作训练都是按照“摸底写作——问题诊断——‘微经典阅读——写作指导——片段训练——二次提高写作”的顺序来进行的,现将“记人”部分写作训练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底写作

先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引导和微经典的阅读经验的情况下进行写作,题目如下: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人。他们或幽默风趣,或踏实勤奋,或珍视友情……他们或是你的亲人,或是你的师长、同学、朋友,或者只是短暂闯进你人生的路人甲……但是,总有些人,他的外貌言语,或是举手投足,曾让你的人生之路铺满阳光,甚至把你的记忆装点得五彩斑斓……请选取你认识的一个人,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符合写人记叙文的特点,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出现的问题

1.文体不明:议论文、抒情散文、记一件小事、青春派小说,名人传记……

2.无结构意识:结构意识淡薄,表现为段落太长,一逗到底,结构散乱。尤其开头,无关紧要的话太多,开篇就是一大堆关于环境、议论、抒情的话(首段或是题记);

3.对象选择不当:对象选择不合适,明星、科学家、不熟悉的人、小说里的主人公;

4.描写切入点不当:写人作文用第三人称会更加客观、容易,很多同学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这样容易使文章走向单纯抒情;

5.塑造人物手段单一:人物外貌描写太大众化,没有特点;缺乏全面的语言、心理、动作等的描写;大多数只有事件的罗列,没有对性格的提炼,更像在记事;

6.挑选事例不典型或不能证明其性格:带着逛逛校园、一起吃个早餐排个队就“生命不可或缺”;父母送伞、老师送宵夜、送医院等老套事件;开篇说“严格”,事例却是“关爱”等;

7.总体语言很平庸:朴实得不像是作文,有的同学方言化严重:头天、不会理钱、她背后到医院……低俗化语言也大有人在,如2B青年、屌丝、逗比等;

8.其他问题:残卷现象严重,甚至漏写标题,文面涂抹修改的现象严重(态度能力都有问题,文面差的扣了三分)

三、阅读经典(见《“微经典”导读》)

组织学生阅读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老舍的《我的母亲》,杨绛的《老王》以及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等名篇。

(一)从《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学习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第三段这样写道:“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这是梁任公先生的出场,作者是用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梁任公的潇洒自信与沉着睿智。第四段的开场白运用典型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写出了梁任公的风趣幽默与自信自负。第七段中的动作描写——“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梁任公的博闻强记与学识渊博。第八段写梁任公的表演式演讲时,更是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方法写出了梁任公演讲时的自由洒脱、生动有趣与真情投入。由此可见,作者的确是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生动逼真地刻画了梁任公这一主人公的形象。

(二)从《老王》中学习通过典型的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三送”事件(送冰、送人、送香油和鸡蛋)刻画了老王作为劳动人民热心助人、忠厚善良的品质。也学习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平通的“不幸者”的命运,可以窥见当时的时代背景,写我们一家人与老王的交往,可以看出作者对良知、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三)从《阿长与〈山海经〉》学到了以下方法

1.善抓细节。写人物最怕把人物的鲜明性格淹没在一般性的叙述之中,俗话说,于细微处见精神。为了表现长妈妈爱啰嗦,爱说闲话,作者写她“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为了表现长妈妈的粗鲁和不拘小节,作者写她“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2.详略得当。写人的散文既忌琐碎,又忌粗疏。鲁迅在写长妈妈时就既有简笔,又有繁笔。1—12段写“厌”长妈妈时,略写了她的啰嗦和对“我”的管制,而详写了她的睡相;写“烦”长妈妈时略写了长妈妈所教的生活中的一般“道理”,而详写了过年的“规矩”;13—29段写“敬”长妈妈时,虽两件事都用了繁笔,但第二件“《山海经》事件”写得更为详尽。由于详略得当,文章就显得错落有致,人物也显得血肉丰满。3.欲扬先抑。这是本文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啰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由于前面“抑”得太多了,后面的“扬”就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

四、片段训练(见《教程》)

在精读了经典以后,我们又组织了学生进行了分块训练: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正侧结合描写等。每一块都是先有方法指导和示例,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如外貌描写:先有“方法点拨”,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然后是示例:

微经典片段1: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抓着黛玉的眉眼,面容,身姿,眼神来写,不但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也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

微经典片段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穿着体现读书人身份,但是青白脸色,皱纹夹着伤痕,乱蓬蓬的胡子又可看出他是个落魄穷酸的书生)

微经典片段3: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抓住主要的特征来写,并且还和以前做了比较,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让学生“牛刀小试”:请抓住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写100字左右的文字 :

示例: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五、二次写作

通过教师的讲评,学生知道了自己第一次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微经典”篇目,有知识获得的情况下在进行有针对性的片段练习,最后进行二次写作,题目如下: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他(她)的个性和优缺点,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人的闪光点或是让人思索的东西。请选取一个你认识或熟悉的人,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符合写人记叙文的特点,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还是要求写人,让学生在学习了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进行了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来进行二次写作,以达到整体水平提升的效果。

六、情况反馈

得分情况,以高一(17)(18)班为例,17班总人数有55人,有27位学生分数提高,进步最大的是黎展同学,提高了13分;18班有54人,有36人分数提高,进步最大的是汪世修同学,提高了9分。

本次作文是在上次讲评之后对上次作文的改正和巩固练习,因而大部分同学都避免了上次作文中出现的一些明显问题,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如:

1.大多数同学会对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心理进行着力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的不多),描写更细腻生动。优秀例文如《隔壁老王》,通过细腻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空巢老人深切的孤独,形神兼备。

2.只有少数学生文体不清,大多数学生能分清写人记叙文的重点在刻画人物形象而不是叙事。(侧重记一件事或者抒情的文章明显减少了,但是也还有)

3.标题和开头有明显进步。标题能点明写作对象、简洁明了,有的还包括了人物的特点或者对人物的情感,很少有学生写议论、抒情的标题。开头大多简洁明了,不重议论抒情,不绕山绕水。开头直接入题,大段议论或抒情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也少有绕弯子的情况。标题和开头就能体现人物的特点,如《“鬼才”先生》《难忘笑面虎》《最熟悉的陌生人》《最佳挚友》《班上的“黑乌鸦”》《小胖子》《花一样的姑娘》《田埂上的舞者》。

4.能抓住人物的鲜明特征来表现,如“她很认真”“她很善良”“她很开朗”(出自《母亲》);“他很严厉”“他很慈祥”(出自《老谭》);“她是个很诚实的人” “她是个很善良的人”“她是个很幽默的人”《“大妈”传记》。有的文章还将特点表现得很有文采,很生动形象,如:优秀例文《我的好姑娘》:“她像一只小精灵”“她是一个辣妹子”“她是一朵小白莲”。层次清晰、内容充实,刻画到位。

5.有同学学习了名篇《老王》的谋篇布局,通过三怕事件:怕女生,怕鬼,怕黑来刻画同学的胆小,呼应题目“胆小鬼”。

6.描写好的片段。

(1)小时候,父亲总是把我扛在脖子上,让我看得更高更远,我注意到的,是路边的风景;长大后,父亲拉着我的手,诉说着年轻时的往事,让我充满欢乐;后来啊,父亲是用眼神嘱托着对我的担心,害怕我受到一点儿委屈,我关注的是他那稀稀落落的头发;而现在,变成了我不断叮嘱他,要多休息,那时,我注意到了他并不灵活的脖颈,注意到了他宽厚又粗糙的大手,注意到了饱含深情的双眸边的皱纹,注意到了再也藏不住的白发。岁月啊,你慢慢些走吧,别把父亲甩在后头。

(2)父亲的手显得很粗大,但是编竹子是如此的熟练,丝毫没有输给母亲那双织布的手。我这才发现父亲总是穿着前年母亲给他买的短袖,现在已经很旧了,上面还烂了几个洞露出黝黑的皮肤。

(3)那夜,他醉酒。我又因为一些小事与他争辩了几句,他的情绪便如瓶中满溢的水,一下子爆发。他斜倚在床头,木讷地看着我,看着四周,似乎在寻找丢失了什么。他蠕动着嘴唇,似乎要说什么,最后却什么也没有说。而他那略显苍白的面庞上,泪水一串串淌落,一如他手中杯里的水,一滴滴滚落,划出一道道透明的轨迹,接着,“嗒”的一声落到地上,不知砸在了谁的心里。

(4)其实老花本身并不是一个严厉的人,他很幽默,但有时又十分古板。他的双鬓斑白,但永远充满活力。他拥有一对大耳朵,长有耳垂,再加上他胖胖的身体和常常挂在脸上的微笑,活脱脱一个弥勒佛。他爱笑,像个老顽童一样,要是他不开心,满脸都是阴云,他从不隐藏自己的情绪,正因如此,今天我格外不安,因为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满。

(5)他竟如此的瘦弱和单薄,犹如一根筷子般弱不禁风,流年在他脸上留下了痕,岁月抹白了他的双鬓,在他的手上,刻下了道道“年轮”,深陷眼眶的两枚浑浊的眼珠,干燥着的脸庞混着他喑哑的音调,还有他浑身简陋附带黄泥的穿着。感觉年龄并不太大的人竟会如此沧桑。

(6)他五官端正,鼻梁凸起,也算得上是眉目清秀,他头顶平平的,每时每刻都有着一张十分严肃的面孔,走路时挺着个大肚子。别看他肚子大,可也是满腹经纶,学识渊博。虽然他表面上显得严肃,但是他骨子里却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师。——《我记忆中的语文老师》

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单一,不够立体,全面。写老师要么是管教严厉,要么是关爱学生,要么是幽默风趣,写学生要么乐观开朗,要么乐于助人,要么异常文静,要么异常调皮,只有一面,显得单一不真实。甚至有的为了突出人物某个性格特点,描写过于夸张,有失真的感觉。

2.所写事件不够典型或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如老师上课,老师看学生上晚自习,妈妈做早餐,爸爸洗衣服,同学安慰我,同学与我相伴学习,这些都是作文老师、父母、同学应该或者常常出现的行为,不能体现一个特别的形象,加上写的同学又多,所以这样的文章并不突出。

3.语言不够精准凝练,往往干瘪平实,生动的不多。

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生活圈子不大,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写作的体验也不多,这也提醒了我们,学习经典是在形式上和方法上的学习,真正能写出好文章最主要的是学生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活情感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注重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情感,否则学生有了“炊具”,没有“食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七、关于课题

针对学生第一次作文中最主要的问题——文体不清,不能提炼人物形象特点,不懂得运用方法对人物进行刻画,没有谋篇布局等,我们精心选择了《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老王》《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等微经典,进行了批注式导读,学生通过精读,学习到了“以小见大”“在事件中凸显人物形象”“正侧面结合”“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法”等记人的常见手法,在获得阅读体验以后又依照《高一作文训练教程》的指导进行了片段式训练,然后进行二次写作,得到了全面的写作体验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从写作情况反馈来看,学生们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组课题预设目标——“微经典”阅读提高写作的目的初见成效。

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 篇4

一、“小组合作”形式大于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教师的教学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展示的机会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并且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等等这些问题,此类种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如何让讨论更深入,而不流于“合作探究”的形式呢?这是此课题的深度研究与重中之重。

二、课堂热闹,讨论交流实效性不理想

在互学群学展示阶段,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讨论十分热闹,可深入其中,会发现有的讨论根本与老师要求无关,但都是拿着自己的导学案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有的并未参与讨论,自己干自己的,还有趁乱说闲话的,效果不理想,老师不太好掌握。怎样调动每个学生,使其全面参与,并保持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持久呢?

三、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真正落实

课改的关键是知识问题化,用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导学,出发点是好的,不过,课堂上的问题不仅要老师设计的,还应该有学生生成的。反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落到实处。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学生不加班加点就难以完成。高效课堂把课堂名曰还给了学生,但课堂上,学生只是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合作探究,很少有学生问题的生成。所谓的高效,只不过是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的“效率”,而非是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而非是尊重课堂目标的基础上达成最佳教学效果。

四、学习能力差异大,两级分化日趋严重

优秀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这种课堂模式下,他们会越来越优秀,可欠缺学习能力的学生,惰性强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就会越来越差,一旦形成严重两级分化,会给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五、预习不到位,会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在学校没有专门时间留给学生预习,放学以后,家长不重视,差学生不主动,预习任务难以落实,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学习进展缓慢,达不到预期效果。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是高效课堂的保证,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多样的教学形式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在高效课堂实施中,我们不仅有困惑,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如: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连贯,为此浪费了很多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把回答问题的模式、方法告诉学生,并进行训练。告诉学生汇报顺序,教育学生事先小组内商量好发言顺序,做到发言有序、不争抢,节约时间。汇报原则是针对一个问题,第一发言人先说,然后其他同学相继补充。如果其他组同学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可以直接起立发言,说完后就坐下。老师免去“你说”“她说”“坐下”等课堂套话,课堂时间教给学生,老师尽量不插话,不打断思路,不重复答案,不组织发言顺序。待发言完毕后,老师再去质疑、点评。我们还应该告诉学生,并不断训练学生回答问题的模式。比如:“我们小组汇报的是第几个问题”“我们认为是这样的”“我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句段中找到的”“这一自然段的重点短与语句是,”,“我们组的解析是”,一段时间后,课堂就顺了,任务就能当堂完成了。

组织小组讨论时,有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老师在同学们没养成习惯之前必须下到每个小组内帮助发言人组织发言、分配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发言人要像小老师一样组织本组同学学习,告诉发言人怎么组织学习、归纳总结,安排发言顺序。要求其他同学要积极思考,快速向发言人汇报学习结果。经过一段训练后,每个同学都知道该干什么了,怎么发言了,就没有学习死角了。

划分小组后,必须抓纪律,培养集体荣誉感。针对班级实情分组,每个小组内有纪律组长,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同时教师还要想一些评比办法、鼓励和制约机制,教师要在课堂最后对本节课小组纪律和回答问题情况做总结,可以设计班级管理量化细则,量化细则可从组织发言次数、课堂纪律、作业完成等方面设计。重视课堂生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开展以来,因为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了,一批能力强的学生思维有深度、高度,所以我们的课堂效率有保证了。我们再不能照本宣科,为完成课堂板书而生拉硬拽学生,必须重视课堂生成,对于有价值的问题不能灭掉或简单处理掉,特别是阅读写作课,要多问为什么,可能就是这一个声音,给了同学们一次提醒,给了你一次课堂精彩。过去的课堂经常是三两个学生跟着老师走,现在划分小组后,会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同学发言,即便没有发言,小组讨论时也有他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更应该对高效课堂有信心。

六、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调控与引导。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

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有哪些 篇5

一.课前展示目标、课堂紧扣目标、课后紧扣目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清楚学什么,怎么学得最好,老师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虽然这种模式对于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实施方法,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较以前都有很大提高。

二.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们学校的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构建高校课堂活动的实践,老师们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实施时其他老师都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积累经验改进不足,可以这样说构建高校课堂的活动的过程就是我校教师转变观念、迎接挑战、提高专业技能、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学习氛围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习负担减轻。高效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其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最终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们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源都来自于农村,必然有很多客观因素存在,家庭对学生学习要求不高,所以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通过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很大提高。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篇6

龚家湾小学周翠英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展高效课堂活动,并给全体教师提出了实施意见。经过学习相关材料,我们知道了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为此,试着去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组员的鼓掌和老师的表扬,老师们欣喜的发现学生的眼中有了所期盼的东西——成功的喜悦感。自此,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变得主动了,回答积极了,作业认真了,成绩也明显的进步了。

三、遵循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四、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

高效课堂改革之我见 篇7

一、课改中的收获

在课改过程中, 我们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 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 还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 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空间, 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在课改课堂上, 我们放下了师道尊严, 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 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室变成了“学”堂, 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上了学习数学, 善于提出问题, 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 丰富了语言, 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 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在课改过程中, 我们为数学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 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获得必要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半年的课改, 学生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我们的愿望也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 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还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更需加强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 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了要求, 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 (这是我们农村小学的难点问题, 特别是留守儿童, 这种配合显得非常微弱) , 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 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

2.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 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 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 思维能力强的学生, 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 久而久之两极分化的现象出现。

3.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但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较少, 以致产生学生算得慢, 容易错, 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

4.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 跨度大, 超出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时又少, 学生难掌握。

5.教学班规模大,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教学活动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 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是值得我们商榷的问题。

高效课堂改革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环境;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01-01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得格外重要。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师生双方遵循语文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 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尽量减少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因素的花费,并取得最显著的的教学效果, 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已刻不容缓了。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呢?作为梅花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研究,学生在欢快的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其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这就说明一个融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这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增,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更乐意接受课堂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的快乐。然而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源于精心的教学设计。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并且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多媒体演绎生活中的场景、语文活动现场、图文并茂的情境等等各种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促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还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生动故事教学。小学生大都喜欢故事,他们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甚至真的相信世界上有孙悟空,天上有好几个太阳。特别是童话故事中包含很多神奇的事情,有着大量神秘的人物,每一个童话故事都比价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先从童话故事入手,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他们主动阅读。例如,在教学掩耳盗铃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故事讲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再适时渗透知识点和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课文宗旨,提高教学质量。然后教师再导入新课学习,必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视预习良好习惯的培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大有益处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语文课前预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起点。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不但可以缩短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会进一步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认识了预习的重要性之后,下面就是提出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我把预习课文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多读,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更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果

不容否认,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固定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人员按好、中、差均衡搭配,安排一名负责、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共同学习小组合作要求,即组员必须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交流,人人参与,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他人发言做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被激活了,个个积极参与,个个兴致盎然,轻松地学会了老师传授的方法。除此之外,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有:朗读擂台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开火车、猜谜语、做游戏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着眼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上一篇:读《虎妈战歌》有感下一篇: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