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预习作业总结(共14篇)
高效课堂预习作业总结 篇1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121高效课堂预习作业总结
2014年6月
我们学校进行121模式课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有好多细节,我认为最基本的细节就是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小组合作才能顺利开展。
1、设计学生的预习作业要目标明确。不仅设计具体的知识技能,还应对“过程、情感、经验”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预习要求不同。如: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在游戏中进行预习,注重预习兴趣和预习习惯的养成;中高年级注重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2、设计学生的预习作业要内容具体。每课时都要给学生“预习提示”,如:你将要学到什么知识?在预习中你了解到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等。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从低到高地培养预习能力和习惯。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的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
3、设计学生的预习作业要逐层推进。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设计预习作业要注意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如四年级“加法交换律”预习设计,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a、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b、你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能举例表示吗?c、你会运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数学问题吗?学生根据问题提示逐层深入,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
在预习初期,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
1、读。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读中感悟,数学教学中其实也离不开读书。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数学内容,了解本节课将要学到的数学知识,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教材提出的数学问题。概念性的知识还可以画出重点的概念、公式、结论。
2、思。学生在读过教材后,思考教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和以前学过的旧知有何联系。如:在学过“加法交换律”后,回想这个知识点在以前的学习中是否出现过,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有何用途。从而将凌乱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串成一条有顺序的知识链。
3、练。学生预习过后,初步了解和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简单的练习不但可以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还可以清楚自己在本节知识中的困惑和不会做的题目,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然于心。
4、问。学生在“读、思、练”后,清楚了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来处理,使得教学内容无死角。
课前预习就像是数学教学的探路灯,数学的课改之路必须从课前预习开始做起,做好。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点燃我们的课改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然而在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着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得辛苦,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限,学生的艺术素质不高等问题。从中得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
一、.引导环节——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参与意识
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以良好心理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探求中。
1、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第一、充分利用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当教师走进教室的刹那,老师的神态、动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当教师走进课室,无论在此前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都要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以微笑、轻松的姿态走进教室,首先从形象上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可,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实践也已经证明,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也许会让已经上了
几节课而有些厌倦和疲惫的学生重新振奋起来,带动师生的双边互动关系;第二,变教为导,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变教为导,意在把思考的权利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调动和驾驭课堂上。调动和驾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调动学生和驾驭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向,应该是师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中得到知识的提升,即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获得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样,通过对问题的共享和对话,才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获得相互的信任和尊重,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
2、创设情趣课堂导入:艺术课本身就受到学生的喜爱,作为艺术课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导入方式,一下就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多媒体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影片;做小游戏;猜谜语;展示新颖美观的艺术作品„„这不仅迎合了小学生求新、求美、求乐、求奇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二、.发展环节——开放教学课堂,引领自主探究
1、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学会学习,以提高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不仅是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尽力做到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动脑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实施开放式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时代的要求,学科教育
功能的要求,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所谓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是一堂课突出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学习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置疑的权利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尊重,求知欲望得到不断的激发和强有力的保护,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得到客观、公正、公平的全面评价。
3、进行合作互助学习: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教师放手不管,更不是让学生任意活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合理有效的参与到各种艺术活动中来。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在大集体中的个体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的方式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组长在整个团队中的组织、带头作用。各个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都能为团体尽自己的力量。
三.评价环节——综合进行评价,充分展示自我
1、注重艺术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点评在学生作业阶段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他们无法对自己的艺术水平正确定位,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及长处,就无法提高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有效的、精彩的、生动活泼的点评对学生个性的发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自评、互评、小组评议、教师点评„„个别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凑在孩子们耳边的,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在巡视过程中乘着学生学习的兴致进行自评,可发挥其主体作用,深化创造过程;互评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小组评议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而教师点评则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创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和激励的评价,是保护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
要方法。
2、提供才能展示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才能展示的平台,不仅能够发现学生更多的闪光点,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而且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孩子创设表演、展示的空间。比如请学生上台演唱、表演、示范绘画等,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孩子们的自信会与日俱增,他们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3、拓展环节——内外相辅相成,强化艺术能力
拓展环节要解决的是学科教学因教材内容局限、时间局限,而无法当时与生活、社会相联系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活动大多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更广,形式也更自由些。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其“开放性”与“创新性”,我们将教学拓展的内容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学习内容相辅相成,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综合和迁移的能力。
只有紧紧抓住每个教学环节,扎根于课堂,挖掘出美术教学丰富的教学内涵,贴近学生,课堂的高效性才能得以实现。转贴于
高效课堂预习作业总结 篇2
(一) 学生不重视预习作业
许多学生认为预习是没有意义的, 浪费时间, 很多内容老师上课都会讲, 作为学生只要等老师讲了以后, 自己去记去背就没问题了, 不必要再花时间去预习。
(二) 教师对预习不够重视, 对预习缺乏设计
首先, 部分教师并没有把预习当作一项常规作业, 而是临时布置, 就算布置也是缺乏设计的, 这就导致了预习方式的单一、枯燥, 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次, 对于学生的预习, 教师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检测方式。往往预习只是口头上要求, 并没有对预习进行检查、落实。许多学生也就往往应付了事。另外, 许多教师依然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握不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度, 上课总是怕学生遗漏了知识点, 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也乐得偷懒, 不用思考就能得到现成的答案, 何乐而不为?久而久之也使学生养成了不预习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养成了不预习的习惯, 将不利于其自主学习, 限制了其自我发展。
因此, 面对这种情况,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布置预习, 并且注重关注预习的有效性。
二、预习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预习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
预习的针对性即是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师教学是为了实现其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 预习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布置预习作业应以教学目标为标准才能达到效果, 实现其有效性。另外, 有针对性的预习设计也会促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具有目的性。
(二) 预习的设计需要有层次性
学生各不相同, 教师布置预习作业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进行设计, 而不能脱离学生。对于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 应该侧重基础知识部分的预习, 避免因为基础薄弱而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而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 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更应该侧重在对文章较深层次的理解, 让预习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 提高他们对预习工作的兴趣, 更好的实现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三) 预习设计要注重评价和检测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检测方法, 这就会使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监督而对预习工作应付了事, 不但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反而使程度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三、按照三维目标大致可以把预习分为三个层次
(一) 基础层次——初读文本
这部分预习要求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对文章有初步的解读。对于现代文来说, 这个层次的预习是较为容易的。但对于文言文来说, 这个层次的预习是较难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授文言文时, 大部分教师都会交代学生要去预习, 例如要求学生课前翻译全文。很大程度上, 这种预习方式是有效的, 不管学生是认真的自己去翻译了, 还是不够认真, 仅仅是到参考书上将翻译抄了一遍。文言文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疏通字词, 掌握关键字词的意思及相关语法内容。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去翻译, 了解文意, 那么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讲了半天, 一些程度较差的同学还在云里雾里。当然, 为了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在布置预习上可以对预习内容进行设计, 根据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为细致的预习作业布置。例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下发学案, 帮助学生预习。对于一篇陌生的文言文, 即使学生翻译了也并不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重要的。教师若在课前将重要字词、重要语法内容作为学案布置下去。可使预习更加有针对性, 避免学生走马观花, 盲目预习。
再如, 在《声声慢》的教学中, 一些较为基础的层次预习也可以通过学案来促进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例如对于诗歌中“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的理解。教师可设计学案, 让学生课前搜集带有这些意象的诗句, 并分析这些意向所蕴含的情感意义。通过学案的形式上交作业可以使学生预习有针对性, 直接解决了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内容。
(二) 中级层次——深入思考、注重方法
这部分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 对文本内容进行相应的思考, 质疑问难, 掌握文本学习的方法。在这部分中, 教师的预习设计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而应该通过预习作业, 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让学生根据预习作业能够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质疑, 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 可按组分配人物,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相关细节描写中去揣摩分析人物性格, 并可从《红楼梦》其他章回中找出相应的故事情节来进一步验证自己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这是一个较为开放的题目。这部分预习作业除了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外, 也可以在课堂上抽出一部分时间,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质疑、讨论。最后, 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我学习及合作讨论后的结果。这就是学生自我学习、提出质疑、合作探究的一个过程。这样的预习更好地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语文预习作业设计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三) 高级层次——体会情感, 树立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 除了应该实现其工具性外, 更应该注重的是它的人文性。情感是思维的载体, 只有激活了学生的情感, 才能活跃课堂氛围, 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只有完成了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才算是真正上好这堂课。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预习能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让学生体会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忧伤, 体会琵琶女身世飘零的痛苦, 这有很多种方法。但诵读诗歌是实现这一情感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在布置学生在课前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预习, 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著名的教育家钱梦龙先生也提出了语文讲课的基本式:自读——教读——练习。教师只有重视预习设计, 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新课程中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
摘要:新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但是, 大多数高中语文老师将改革的目光和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 而忽视了对语文教学中预习的设计。古语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在高中语文中, 预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先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预习作业的设置, 预习的有效性所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策略。
多元预习作业让课堂更高效 篇3
【关键词】多元预习 作业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91-0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遇到这样的情况:上新课前,很多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导致其在课堂上学习被动,与整个教学进程脱节。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叶圣陶先生曾大力提倡课前预习,他说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有“成功的快感”,有“比量短长的思索”,有“追求理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价值的。可见,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习惯,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学生应充分地做好课前的预习作业,以更快地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
一、扫清字词障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环节,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预习应该是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的自主学习过程,这与新课标的要求完全契合。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授课时总会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往往要求学生能正确读生字词。这样的环节能积极参与的是少数人,除了被点到名的学生外,其他大部分学生的态度往往是消极的。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在布置预习题时,教师应要求所有的学生不但要找出生字词并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还要指出在字音字形方面自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鲜活的实用例子,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展示出来。这样的预习作业给了学生展现能力的平台,让所有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会大大激发他们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夸美纽斯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中的缺失或薄弱环节,进而养成弥补这部分知识漏洞的意识和习惯,也为无障碍地听课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前先预习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课堂上再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学以致用,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就会增强。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节省了教学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查找课外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在扫清字词障碍以后,教师一般会通过课件展示作家作品的简介,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可现实是,教师的充分准备与学生的兴趣寥寥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在预习作业的布置里增加新的内容和要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查找资料,上课时在展示字词后进一步介绍作家作品知识。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择取要点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预习要提出更高要求:规定对每一个作家作品的介绍不要超过一分钟,要学生挑选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在前一个学生讲完后,其他学生还可以进行重点知识的补充。如此,教师既可以借这样的环节检查和评定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让他们享受到通过展示预习成果而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使他们今后能更积极更有效地去预习。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能锻炼学生搜集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良好习惯,更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这样长期的训练,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三、交流各种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在引导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笔者认为,根据生情和学情,采用分层次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驱动力,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在用传统方法教授新课时,很多文体知识的传授都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方式进行。学生已经习惯于将这些知识点落在纸上,没有更多的“化人有为我有”的理解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预习要求:学习说明文和议论文时,先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各种知识点并做成课件进行展示。为了巩固成果,要求学生对照讲解的知识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来验证。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笔者要求他们指出同学课件展示中的问题即可。
根据生情和学情,采用分层次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也给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的因素。学生在课堂上听说结合,口头表达能力、搜集整理能力、分析思辨能力乃至自信心都得到了提高。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旨在“相机诱导”。最值得教师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能够使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提出质疑问题,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育的重要思想。上面的第三环节其实已经涉及了这个层面。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平台,用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相互评价交流等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会边读书边思考。学生的求知欲很旺盛,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疑惑,会有不懂的内容,而学生不懂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要深入有效地学习,提高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就必须首先弄懂这些预习时还不理解的内容。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导,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布置每一课的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预习收获,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主题等多方面来谈。在预学中学生不仅要有收获有体会,还要写下在预习中生发出来的疑问,带着思考进课堂。借助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提高预习效率,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而不是将预习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学生预习时有了这些疑惑,听课时的目的性就会更强,更容易全神贯注,课堂效率提高了,听课效果必然会更好。
心理学理论表明,预习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了更加有利的心理状态。教育学的理论也启示我们,学生预习中生成了问题,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学习,是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表征。预习中能掌握的知识,正因为有了自己主动获取的过程,学生的印象自然会更深刻。预习中没能掌握的知识,经过了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学生获得知识会更加顺畅。因此,预习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
由旧课程体系下课堂教学的完全预设向新课标背景下动态生成的转变,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现疑问、解决疑问的能力,才能促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面对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有效地进行分类整合,选取重点问题形成讨论的核心。课堂上及时捕捉学生的质疑,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准备来到课堂,通过课堂探究再让学生带着更高的期望与疑问走出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预设的教案,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让课堂成为高效学习的舞台。
总之,预习是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的先决条件之一,它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极大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也会极大增强。
【基金项目】江苏省扬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学科作业多元化的研究”
高效课堂预习作业总结 篇4
《预习,轻叩高效课堂的大门》这篇文章,我反复地读了好几遍,从中学到了很多预习方面的知识。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预习可以使课堂达到高效,即:课前预习,指导预习的方向;课前检查,强化预习习惯的养成;课中交流,习得学习的方法;课后修改,提升预习的效果。这四个方面,把预习的全过程以及达到的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 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是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如果我们能从预习入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相信必能叩开高效课堂的大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以前在课堂上,我也会和学生交流他们课前预习的情况,但是交流的内容有点零碎,活像一盘散沙似的,没有明确交流的重点、交流的线索,从而导致学生不着边际的泛泛而谈。当读到文章中“课中交流,习得学习的方法”这一内容时,我才恍然大悟。在课堂交流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当学生出现争议、困惑时,教师应能适时、适当的起到指点迷津、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交流中,我们教师还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预习才能真正有实效,从而才能达到高效课堂,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在预习的反复训练中得到提升。
比如:在理解词语意思这个环节中,作者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归纳出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苦涩、光滑、龇牙咧嘴);换词法(感触——感受、著名——有名);分解组合法(整治——整顿治理);想象画面法(热火朝天——劳动场面达到热烈、高涨的地步。)这几种方法非常实用,我想如果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就能灵活自如地理解及运用词语了。
理解了词语,还要求理解句子,这是文章阅读的重点。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里总会有几个句子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是学生理解积累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由此我想到,在去年教学《孔子游春》公开课上,我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这个包含三种修辞手法的效果时,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体会哪儿写得最美,还要说明美的理由。学生刚开始就读出了两种修辞,而对于隐藏的比喻没有看出来,于是我适时地出示了一句话:“温暖的太阳(像)母亲明亮的眸子”。学生恍然大悟。于是顺理成章,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表述:这句话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我想,只有给学生思考的方向,给他们铺路搭桥,就是那些学习能力相对差的学生,也能在之后的学习中,慢慢地摸索,也会不断的充实,内化为比较独特、丰富见解的。想想刚开始让学生找重点句分析,谈体会,谈感受的时候,很多学生理解了却不懂得如何表达,词不达意;还有的显得很罗嗦,抓不住要点。现在看来,学生的确是进步了,慢慢地向高效课堂迈进了。
初三语文预习作业 篇5
同学们,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暑假,老师特地为你们设计了如下的语文学习活动,就由此开始我们的暑假语文学习之旅吧„„
一、与经典同行,与大师有约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世界、宇宙。或许翻开每一页的书卷,闻着书香,与大师进行对话,我们的心灵会得到一次次的升华和净化,老师为同学们推荐了以下的书目和杂志,希望能伴随着同学们快乐地度过暑假的每一天。请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推荐的书目:
《水浒传》《傅雷家书》是初三教材推荐的,必须读完,要求读全本原著,记住故事情节,记住主要人物,记住主要章节;各写一篇读后感,每篇不少于600字;写读书笔记16篇(每周两篇,每篇不少于300字)。推荐的杂志:
《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读者》、《意林》 等。
二、感悟生活,我手写我心
写作使我们的生活更美丽。请同学们在暑假里完成以下几篇作文。1.写两篇读书心得;2.写两篇作文:
a、以“我与面对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在文章中用上古诗和名句用来入题或点题)
b、以“那天,阳光好暖”为题,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在文章中用上古诗和名句用来入题或点题)
三、提前预习初三的新教材
同学们,今年暑假是你们不能轻易放松的假日。聪明的你要抓住机遇,在别人放松的时候抢占先机。抢先一步便是心理上的战胜;先学先知是学习上的策略;复习和预习永远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暑假后,我们将迎来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预习一下初三的教材,为新学期的学习奠定基础。(要求写在预习作业
本上)
1、预习现代文第一单元的诗歌,要求:
a、掌握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b、本单元的文学常识(如作家、作品)c、基础知识(如字词等)d、能熟读成诵
2、预习第六单元文言文,要求:
a、掌握每课的作者,文章的出处b、能熟读每课
c、能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d、总结本单元的通假字、一词
多义字
高一寒假语文预习作业 篇6
A.辟谣/鞭辟入里 恫吓/杀鸡吓猴 参劾/参透机关
B.躯壳/甲壳动物 划价/划一不二 档次/安步当车
C.果脯/惊魂甫定 翘楚/翘首而望 剽悍/骠勇善战
D.提挈/锲而不舍 阆苑/琳琅满目 洗濯/擢发难数
1.B(A.p,h/xi,cān;B.qio,hu,d C.fǔ,qio,piāo/piD.qi,lng/lng,zhu)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日本内阁府近日发布一项灾区重建的重要方案,打算用35年时间彻底处理灾区的所有废墟和海啸所产生的垃圾。
B.欧盟13日宣布,对宝洁和联合利华处以总额近3.2亿欧元的罚款,以惩处这两家日用消费品巨头操控家用洗衣粉。
C.奥巴马称,他将力图以控制国内开支、节省国防预算、减少过度医疗保障开支和改革税收制度的方式降低赤字水平。
D.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警告菲律宾公民切勿到中国旅游或出差,携带任何违禁药品,否则将可能遭受严重惩罚。
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篇7
一、预习的分类
(一) 课前预习———指上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二) 阶段预习———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 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章或几章的新课内容自学一遍。
(三) 学期预习———指开学前, 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学习内容, 这时往往需要浏览整本书的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这种预习立式要了解要学习的新知识体系, 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来进行。这种预习一般利用节假日进行。
二、预习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
(一) 是要任务明确。
预习总的任务是先感知教材, 初步处理加工, 为新课的顺利学习扫清障碍。具体任务, 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情况有: (1) 巩固复习旧知, 了解新知, 对查不清、理解不透的知识要记下来。 (2) 初步理解新课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走了多远? (3) 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 (4) 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 不会做可以再预习, 也可记下来, 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二) 是要读、、思、练相结合。
读, 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 然后用笔勾画出书上重要的内容, 需要查的就查, 需要想的就想, 需要记的就记。思, 指看的时候要想, 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练, 指读与思的过程中要动手实践, 做练习题。预习以后, 还要合上书本, 总结一下。
(三) 是要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 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 就多预习一些时间, 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要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 又将新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 其他科目翻翻即可。某些学科, 也可以利用星期天, 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 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三、预习的原则
一般的来讲, 学生的预习, 不宜过多, 不要过细, 否则会有适得其反。因为, 预习过多过细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拼命讲课, 学生却觉得“我都学过了”, 没有听课兴趣, 养成不认真听课的习惯。低年级小学生的功课并非难到不预习不能理解的程度, 与其一直往前预习, 不如把学过的内容多复习, 确实弄清楚, 并加深理解, 彻底记住。初中生则不然, 初中生学习的知识相对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只凭上课一点时间很难全部理解, 更何况,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人的注意力是不可能长时间集中, 随着上课时间的加长, 人的疲劳感会不断加重, 上课“溜号”的现象必然会出现, 所以, 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分配课堂注意力。要实现这一点, 我们就必须开展好预习。
预习要防止过粗的偏向。有的学生在预习时, 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 浅尝辄止。既找不到学习的重点难点, 又无法科学地分配自己的课堂注意, 达不到预习的效果, 白白浪费时间。
为此, 我对学生预习提出的要求是:课前预习, 明确要理;通读教材, 明辨难易;易者自明, 难者详察;课上探寻, 课下必清。
课前预习, 明确要理, 这是预习的第一步, “课前”规定了预习的时机, 这个时间预习既有明确的目的性, 又有紧迫性, 因而有利于提高预习效率。人都是有个性的, 不到关键的时候, 总难全力以赴。而课前预习选择的就是这个关键的时机, 便于集中注意力, 距上课的时间也较短, 预习所形成的短时记忆, 能够在课上得到及时的再现和巩固, 便于形成永久记忆。
明确要理指的是:要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更是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加强。
明确要理不仅是预习的内容, 而且是预习的目的。我们之所以要预习, 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理, 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实现的主要知识目标, 因此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读教材, 明辨难易, 是就预习的方法而言的。通读教材, 就是要以教材为线, 了解知识的脉络,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法, 了解哪些是易于掌握的, 哪些是一看就懂的, 哪些是难点, 是通过自身努力及检阅资料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对那些简单的问题, 应通过自身的努力, 查阅各种资料, 将其解决, 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 久而久之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那些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这便是课上学习的重点, 也是学习的难点, 是课堂上要全力以赴学习的东西。
课后必清, 是一种学习态度, 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说是一种学习态度, 就是要形成一种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 真正做到: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不放过一个知识难点, 不放过一个知识错误, 不留知识“欠账”, 真正做到课课清, 日日清, 这也是洋思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 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 预习 作用 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对课程的理解水平、提高自学能力、提高预习课文的目标性,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方式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性感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解决疑问,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等。
1、语文课堂预习的重要作用
预习在语文课堂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够方便进入课程,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进行教学,但是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讲课进度,在对旧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会产生遗忘等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在头脑中产生知识序列,预习能够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水平。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新课文框架进行掌握,了解重点,明确自身的弱项,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连接,减少在听课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针对性,使课堂的注意力不断提高。第三,学生通过预习,能够迅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判断,了解哪些内容课本上有,哪些内容是教师结合课本进行补充的,针对自身不了解的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记笔记,了解重点,有较多时间进行思考,在学习小组中,针对预习过程中的心得,進行交流。第四,预习能够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学生自己了解课文,通过阅读、思考、判断和检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等习惯,最终形成自学能力。
2、语文课堂预习的有效方法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针对自身水平,建立预习目标,减少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障碍,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初中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进行指导,使其通过多种方式掌握信息资源,提高对资料的占有水平,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预习方式进行指导。预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使用教材,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和故事,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安排学生大量阅读,使学生能够准确分析人物特征,使用新视角了解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自主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测,加深对主题的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进行预习,教师结合课题向学生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应该了解相关背景,通过工具书对新词和生字进行了解,明确字和词语的用法、意思、字音,提高自学水平。
第二,提高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教师通过指导,提高预习的效果,针对自我约束水平较差的学生,应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监督、互相交流,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学生对查找的知识进行记录,同时,记下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针对课文主旨进行批注,通过上述方式,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自身观点,实现思维和思维的碰撞,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使用通顺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寻求新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主体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反馈,及时关注学生的预习水平,激发学生的预习动力,表扬积极预习的学生,创造乐于预习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的预习水平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调整,实时调整教学环节,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在课堂中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三,通过预习能够培养学习习惯。初中生通过预习能够提高自身对知识归纳整理的水平,了解重点,掌握课堂讨论的主动权,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灵活使用新知识,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实现教学任务。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对预习的重要性产生足够认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将预习过程和整个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师在上课之前布置预习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预习对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刚开始要求学生预习的时候,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方式,因此,应该明确预习范围,首先阅读自然段,之后阅读一篇课文,通过基础性预习,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教师应该结合教学资源,提高预习效率,将预习的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针对提纲的内容,了解文章重点,提高师生互动水平。
第四,教师重视对预习的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通读,明确基本内容,加深对语境的体会,在遇到生词的时候,应该首先结合语境,对词义进行猜测。在学生预习之后,及时进行评价,使用随堂抽查、检查笔记和读课文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将预习的整个过程总结为五个过程。第一个过程:读,通过辅导书的帮助,对课文通读,结合注释,学习课本中的练习题部分,对课文和单元有全面的印象。第二个过程:查,查询工具书,学生通过查询的过程,了解课文每一句话的含义。第三个过程:思考,学生对练习题思考,对句子、段落和文章含义进行归纳。第四个过程,批注,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标记,提高听课效果。第五个过程:记笔记,将和文章相关的人物按照姓名、出生时间、地点、评价和成就等进行归纳。
3、结束语
总之,语文预习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使价值感、情感、思维水平和表达水平等得到提高,最终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所有感悟,体会到成功的感受,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预习不仅仅是学习的准备过程,更是对直接经验的收集和整理,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扩大知识面,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雅.让高年级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浅谈高年级语文学习中预习环节[J].教师TEACHER,2008,10(11):112—121.
[2]刘海清.课前预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文科教学探索,2008,12(11):116—125.
一年级语文预习作业要求 篇9
说明:每一篇课文后都有生字表,生字表有两种,上面的是要认得字,下面田字格里是要写的字。要认得字如果没在田字格中出现,请先不要让孩子写!
预习步骤: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熟练,每篇课文至少读五遍。(如果没有读熟,上课会跟不上;不认识的字家长请不要代替,可鼓励请拼音宝宝帮忙,自主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要认得字。
3、把要认得字读熟,还可以想想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上课时和同学们交流。
4、提出你在预习中想到的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预习作业 篇10
二、D(因为A项中“胡髭”的“髭”应读“zī”,“粗劣”的“劣”应读“liè”,错了两处;B项中“粗糙”的“糙”应读“cāo”,“甲胄”的“胄”应读“zhòu”,也错了两处;C项中“无垠”的“垠”应读“yín”,错了一处,只有D项全对)
三、黝 膛 绺 凹 岖 鄙 滞 锢
四、粗制烂造 蒙眛阴沉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无可制疑 暗然失色
改正:滥 昧 危 惶 置 黯
五、1.束缚,限制。
2.气概,风度。
3.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4.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六、1.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2.(1)A (2)B (3)A (4)B
预习让政治课堂更高效 篇11
一、预习的必要性及误区
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效率。预习在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预习既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会使自学能力明显增强,使学习主动、高效。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事半功倍。预习也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课堂效率就降低了,久而久之,学生对政治学科也没了兴趣。但是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不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须养成预习的习惯,否则上课吃力,抓不住重点,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岂不是得不偿失。
此外,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预习不等同于提前学习,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高效率听课作好铺垫,因此不必耗费大量精力时间彻底搞清一切,很多学生在试图养成预习习惯的开始往往出现此类情况,以至不堪重负很快放弃。二是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听讲,万不可因为预习过后对课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就洋洋得意、松心懈怠,否则与舍本逐末无二。
二、有效预习的策略
自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一直面临着一个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的预习变得有效,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针对学生往往忽视预习这一环节,课前根本没预习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认为,要想让预习落到实处并真正发挥作用,可以尝试把预习的时间安排在课堂上。这从政治课程的实际来讲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由于政治课一框内容较少并相对简单。具体操作如下:
1.明确预习任务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不是看看书而已,还要考虑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吗?”“新学的知识和之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可能大部分老师都这样说过:“同学们,下堂课我们将学习××内容,请同学们预习一下。”其实,这样的预习布置是无效的。因为预习的任务是模糊的,所以预习的过程是不可监控的,预习的效果也是不可测量的。有效的预习应该要有明确的任务,即学生们看教材内容时应带着哪几个问题利用几分钟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完成,而这几个问题的设置要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好了。在此需特别注意,教师只需安排预习的具体时间及设置具体的问题,而寻找答案的任务可以选择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的方法由学生完成。这一举措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观察学生表现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在课内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准备,并逐渐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
3.预习效果评价
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不一定知道学生的预习效果,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得很认真,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对预习失去了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一定要有检查有评价,为了能够调动学生认真预习,保证预习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利用好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搭建平台,教师不要急着去说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试着说,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即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只在学生疑难处讲解,避免无效教学,提高预习质量及课堂教学效率。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充分重视预习,合理利用预习,使预习成为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高效英语课堂课前预习优化策略 篇12
一、巧设预习的任务,调动学生预习的兴趣
大量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一切学习活动的动力所在,当然课前预习活动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布置一些英语课前预习任务,并保证任务的设计既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这一课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Have you got any friend in the new school?When thinking of your friend,what impressed you most?”利用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与兴趣,进而展开对文本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勤查字典
一门语言的学习,其关键就在于对其词汇的学习。因此,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要想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首先需帮助其积累足够的英语词汇。因此,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可适当要求学生对文本中不熟悉的词汇进行标注,并在查阅相关词典时,也要注意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所表达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需结合整个句子去查。如对于“out of question”这个词汇,其在词典中解释为“表肯定语气,表对事情‘毫无疑问’的意思”。而文本中在“question”前面是多了一个“the”的,若是学生不认真,就会将两者混淆。实际上,“out of the question”这个词汇所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与之前正好相反的,表达的是“强烈的否定语气,即‘完全不可能’”。因此,学生在课前预习翻阅词典的时候,需仔细看清每一个词汇,并注意相关词汇的扩展意义,体会到有些词在前面若是加上了定冠词“the”,其意思相应地也是会有变化的,从而避免出错。
三、引导学生做好预习笔记
课前预习时,学生必然会遇到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以及不理解的新知识。因此,对于旧知识,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其系统记录下来,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便于后期的复习;而对于新知识, 学生也需将其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实践中提出,从而实现有目的的学习。
初一下册数学课本预习作业答案 篇13
2.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平行;相交;平行
7.平行;这两直线互相平行
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9.平行
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1.命题;题设;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
12.平移;相同;平行且相等;
13.6cm ,8cm ,10cm,4.8cm.
14.平行;平行;垂直
15. 28°;118°;59°
16. OD⊥OE;理由略
17.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8.⑴∵∠1=∠2,又∵∠2=∠3(对顶角相等),
∴∠1=∠3∴a∥b(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⑵∵a∥b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对顶角相等)
∴∠1=∠2.
19.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MFQ;FQ;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0. 96°,12°. 21.
22. ∠A=∠F.∵∠1=∠DGF(对顶角相等)又∠1=∠2
∴∠DGF=∠2
∴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BA=∠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D
∴∠DBA=∠D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第六课散步预习作业和答案 篇14
一、1.(1)2o(2)l0n(3)sh4 2.(造句略。提示:句子要造得完整,营造出具体语言环境来)3.(1)密(2)拆(3)竟(4)决
二、4.地点 人物5.第②与第③段之间。6.“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7.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8.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爱惜小孙子。尊老爱幼的品质。9.2o cu# tu$ zh! 10.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不堪一击:承受不了打击。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和机会极易失去。11.两个,第一个是“我”。第二个是: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12.也不赞成。13.对求学的苦孩子:“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对断然离去的游子:“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14.“抓紧”。最后一段。15.①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②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三、(略)
【高效课堂预习作业总结】推荐阅读:
有效预习促进高效课堂论文07-06
高效课堂(数学)学生预习步骤09-25
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论文08-08
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总结07-29
教师高效课堂培训总结08-08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课题总结08-26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个人总结06-09
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总结06-16
秋季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总结07-25
“131”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