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2024-08-08

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论文(精选8篇)

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篇1

自主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科教学.培养小学生能够独立承担责任,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 发展的主体,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当前教育形式下, 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 学生学先于教, 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进入新知识的教学, 从哪儿入手, 教在什么起点上;学生基本学情如何, 他们需要什么等等, 往往是落实为学而教的基础.而抓好课前预习, 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什么是预习呢?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 具体而言, 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预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 以排除障碍, 了解重、难点, 拉近与新知的距离, 从而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小学英语每周课时量不多, 一周仅三节课, 这就决定了其课堂容量大、密度高的特点.因此, 让学生学会预习, 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有益的.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其实有很多老师也已经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也开始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存在着对英语预习的认识偏差, 譬如怀疑学生的预习能力, 认为学生根本不会自己去预习, 也就从不布置预习作业;还有一种就是“笼统型”的布置预习作业, 至于怎样去预习新课, 教师没有给予任何指导方法, 预习作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由于英语并非母语, 学生的英语预习往往无的放矢, 他们不知道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 而且小学生预习态度不端正、预习能力差、预习方法简单, 缺乏教师的指导, 这些也都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确定了如下研究目标:

三、四年级学生:

(1) 学生能够按教师的要求主动去预习.

(2) 能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自觉解决预习中的简单问题.

(3)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觉得学习很轻松, 愉快, 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4) 从预习开始逐步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方式.

五、六年级学生:

(1) 通过预习, 使他们能自主解决学习中的一般问题.

(2) 通过预习, 提高自己质疑能力, 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 课外查找资料, 并能有效筛选, 在预习中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4) 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 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充分表现自主学习的过程呢?

一、创设良好环境,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可以凭借自身的这种巨大资源, 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因此, 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进行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预习意识.我们要求教师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性教育, 通过说服教育、榜样示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 通过教育是学生明白“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 争取了主动, 学习便更容易取胜.”的道理, 不断产生学习内驱力.

2.建立学生的预习档案,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要求教师把本学期本册书中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编印成册, 建立预习成长档案, 同时要求教师记录学生每次预习的情况, 如, 是否预习?预习态度如何?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怎样?家长是否检查了预习作业?等等, 做好个案分析, 从而获得学生预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3.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预习情感.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我们总会碰到不愿预习、预习态度不好的学生, 学生不愿完成预习作业也许是因为他对学习不感兴趣, 也许是因为他不能凭借个人力量完成预习任务, 但不管怎样, 教师都应该以积极的情感, 正面的肯定去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我们心中应始终有这样的观念:教育是一个充满爱的教育, “亲其师, 信其道”.自主学习与教育更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 这就是个人的尊严感和自信心, 多鼓励学生, 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 轻松愉快地进行预习.在平时教学中, 我经常会利用课前2分钟去表扬预习有进步和预习情况好的学生, 我也特意将一些学习自觉性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和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结对子, 让他们帮助困难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二、科学指导, 促进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年龄小, 在预习上原本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英语又是一门外语学科, 这就更增加了预习的难度.因此, 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对每一个预习环节都要作方法及要求的细致讲解: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

1.规范常规性预习步骤, 明确预习任务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虽然内容不是千篇一律, 但方法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模式或者预习的步骤, 让他们根据步骤进行预习的行动, 如, 对话和语篇部分预习我们一般是这样做的,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 其教材内容侧重于词汇和简单的对话, 在课前预习时我们提出三步预习法的步骤:a.划出生词 (了解本节课的新授词、句, 学习时能有的放矢) ;b.听磁带跟读, 模仿发音 (是学生大致了解新授词句的发音) ;c.在图片的提示和结合旧知识的情况下猜测新知的含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 其教材内容以阅读为主, 我们提出了六步预习法, 即在中年级的三个步骤基础上, 再增加三个步骤, 即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借助工具, 尝试理解;发现疑难, 尝试解决.

2.合理设计预习单, 细化方法指导

在教授对话或语篇时, 我们一般会先设计一个预习单, 内容如下. (1) 预习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2) 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涉及到的新的语法知识或是典型的风俗人情进行适当点拨.如学习一般现在时我们就会将一般现在时的语法概念在预习提示中做说明, 在学习一些西方节日时除了教师给予介绍, 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适当补充. (3) 预习要求:即预习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小学英语明确提出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的要求, 因此预习要求中我们首先设计的是听录音, 跟读磁带的任务, 然后再加上适当写的训练. (4) 预习疑问:即自己在自学过程中还有那些问题未能解决, 或是自己不理解的, 让学生将不会的内容写在预习单上, 使教师的教和学生个人的学更有的放矢. (5) 预习检查:主要设置了家长检查签字的内容, 调动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预习活动中来, 提高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和预习质量. (6) 预习感受:一篇对话或是语篇预习下来, 学生一定会有感受, 或是自信与满足, 或是疑虑满腹, 或是一头雾水, 我们也通过预习单的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如:

6B Unit2 More exercise. (PartA) 预习单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

3.有效结合课内、外预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温故而知, 传统的预习一般安排在课前, 现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就是要求学生学习新知识前预习.但在新课改实践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中, 越来越多的教师热衷于课内预习.在上学期举行的丹徒区英语骨干教师展示课暨高年级专题研讨活动中我校的殷瑞琴老师教授了6B Unit7《A letter to a penfriend》, 在Free talk中师生谈论Do you have any hobbies?What do you need?等问题是预习要求中的一部分任务, 在预习单中有所体现, 它既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回顾, 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可以说是课前预习, 在进入语篇学习时教师问道“Who is Peter?What does Liu Tao want to do?”以及语篇中涉及的主要问题:What are Liu Tao’s mother’s questions?What is Liu Tao going to tell Peter?等问题可以说都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内自学的指导.

三、加强预习检查, 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光布置任务, 没有严格的控制和检测, 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同学来说, 特别是习惯尚未养成的绝大多数同学, 预习只能是徒劳.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 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有两种:一是教师对学生预习单的批改;二是在课堂中教师对预习单内容的反馈.我们采用最多的是在课堂中对预习内容的反馈, 我们不应该把预习单的检查当成是练习的讲授, 这样既浪费时间, 而且单调、机械的作业讲评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校的殷瑞琴老师教授的6B Unit7《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中,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词句比较简单, 因此预习要求中我们主要安排了中英文匹配和回答问题这两大块, 词汇匹配中涉及的大多数词汇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以往所学知识独立地解决, 回答问题部分也是对以往知识的复现,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设计了Show time的课内检查环节, 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扫除词组障碍, 从而节约更多的时间进行语篇梳理.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 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 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课堂中我们注意及时将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 通过课堂提问、检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同时我们也打算设置预习加分制, 对于预习完成较好, 课堂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加分激励, 星级评定, 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促使学生的预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当然, 由于我们的研究专题尚处于初步的尝试阶段, 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预习单的设置仅停留在对词句的检查反馈上, 没有考虑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等, 致使学生对预习工作兴趣不浓厚, 对于预习的反馈主要还沿袭陈旧的课堂提问, 作业批改的方式, 对学生预习能力估计不准, 致使预习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不够准确等等,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研究, 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体, 让预习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篇2

三种常见的预习方式: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学期预习。课前预习不难理解,阶段预习可以分章节,提前把后面的一章或多章内容提前预习。学期预习主要指之寒、暑假提前把下学期的新知识提前预习。今天重点介绍一下课前预习的正确方法。

1、预习并不需要时间过长

要知道每天我们要听课、复习、做作业、做题,真正剩下来的时间并不多,预习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只要把要学习的新内容了解一下它的框架,知道难点在哪就足够了。

课前预习只需要把课本通读一遍,记得所有地方都要看到,同时要边看边思考,自己能不能看懂,有没有疑问,如果有,一定要记下来。

2、预习要和复习相结合

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般新课程都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有联系,如果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自己回忆不出来或者出现生疏,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复习一下,加深一下印象,再次巩固一下,减少知识上的漏洞。

3、做出标记

可以把预习发现的重点、难点、不懂点,标记到课本或预习本上,作为上课听讲的重点。带着问题去听课,就把被动式的听课变成了主动式的听讲。其实课堂的学习,主要就是解决自己心目中的疑惑,这样听课才不容易走神,不然漫无目的地去听课,很容易走神,听课效果也极差。

实现高效课堂需从课前预习开始 篇3

关键词 预习方法 教师指导 形成能力

有人说“高效课堂”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一句话就是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我则认为“高效课堂”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高效课堂”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上课前需要预习,如果预习了,上课时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快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可见,学生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学生预习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如何在教学之前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到有效、高效教学呢?十几年来笔者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研究中得到一些粗浅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讨论。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常常会留预习的作业,但是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学生往往模棱两可,甚至不知道预习什么,这样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长此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日渐底下,将对学习失去信心,制定预习案,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按学段制定预习案。受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各年段所掌握的知识能力也不同。所以不同学段有其不同的预习案。

学段预习案

第一学段1.圈画生字,认识生字。

2.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第二学段1.圈画生字,认识生字并组词。

2.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用“?”标出疑难处,便于探讨解决。

4.画出好词佳句,便于品味积累,试写批注。

第三学段1.圈画生字,认识生字并组词。

2.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概括主要内容。

3.用“?”标出疑难处,自行解决,如难度很大预留商讨。

4.画出好词佳句,品味积累,写批注。

5.了解背景,整理资料。

6.提出自己的见解,尝试解决课后题。

预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到难,由扶到放,低年级易于操作,高年级预习比较繁杂。下面以第三学段阅读课为例,具体呈现预习案:这种预习操作起来较为细致,通过充分朗读、搜集资料、思考分析来完成。

一是充分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语文能力也是学习方法。课文一定要读,而且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读:初读,认识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三读,通过细致地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及课后习题,并对重点词、句、段作批注。

二是搜集资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学生知之甚少,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初步掌握。课上可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三是思考分析。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课后练习题进行阅读,课文中如果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如果没有的适当作批注,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极大地促进了自学能力的提高,达到有效预习,为实现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差异,还会有许多种方法,教师要灵活运用,求新求异。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预习不要全面铺开。

2.要根据学习计划可提供的实际时间来进行预习。

3.对自己擅长的学科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预习案的实施,中间会有许多的小插曲——预习不到位,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课前需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一方面可以监督学生的预习,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以便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篇4

一、巧设预习任务, 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兴趣。”可见,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 英语课前预习也不例外。因此, 教师布置英语课前预习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要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 又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如在教授NSE11 Book 11 Module 7 Unit 1 Pandas love bamboo前, 我就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Pandas eat for twelve hours a day.Why?”这一问题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有的马上猜测说是因为熊猫太胖, 有的说是因为竹子太硬, 熊猫吃起来很费劲。这时我进一步提出我的预习要求:请大家上网查找有关熊猫的资料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资料 (身体颜色、喜欢的食物、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等) , 为课堂“用英语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这一任务做好准备。

二、鼓励合作预习, 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 在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障碍, 为了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提高预习的效率, 我鼓励学生合作预习。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 可借助家长的力量, 采用亲子预习的方式。教师可布置家长和学生一起听读课文、做手工、表演英语歌曲和韵律诗以及亲子角色扮演等。如在教授NSE Book 1 Module 1 Unit 1 Hello前, 我就布置学生和家长利用家中的小公仔进行角色扮演做自我介绍, 有的说:“Hello, I’m Xi Yangyang.”有的说:“Hello, I’m Kitty.”在家长的帮助下, 一年级小朋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自我介绍”的预习任务。到了中高年级,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教师可鼓励学生逐渐减少对家长的依赖, 采用“一帮一”的“伙伴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在“一帮一”和“互助合作”的预习活动中, “小老师”为学困生答疑解惑, 进一步梳理和巩固知识, 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三、指导预习方法, 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要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就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习方法。

1. 听一听, 读一读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 因此在课前预习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读词”“读句”“读课文”。在日常的预习作业中, 我都会布置学生听音跟读单词和课文, 并用录音软件制作成录音文件, 以“班级+姓名+课题”的方式命名, 然后上传到班级QQ群。新授内容学完后, 教师随机抽取几位孩子的录音播放给学生听, 让大家比一比, 谁模仿得最像。有时, 我也会在课堂上教授完新的知识点后, 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们以“开火车”的形式, 每人读课文的一句话, 现场进行反馈。每位学生读完后, 教师马上点击光盘中相应的句子进行对比, 看看学生模仿得像不像, 选出每课的模仿之星。长此以往, 学生们都爱模仿, 乐于模仿, 在语音语调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2. 查一查, 晒一晒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 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 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 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 在这一方面的积累较少, 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报刊、书籍等查阅相关资料, 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授NSE Book 10 Book 6 Unit 1 We’ll see lots of stones时, 我就布置学生查找关于“Stonehenge”的相关内容, 通过浏览大量的图片, 学生很快就能直观地感受课文关于“Stonehenge”的描述:It’s a very old place.The stones are very big.They are in a circle.Some stones are on top of others.Why did people build this?It’s a mystery.我还鼓励学生资源共享, 把自己找到的资料、图片发到QQ群上晒一晒, 和同学一起分享。

3. 找一找, 画一画

学生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 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预习的重难点, 并作相应的记号。首先, 学生们应该找出本课的新词和本课的重点句画出来, 明确新课要听讲的重点内容, 同时给新词、句标上中文意思, 以便语篇的理解和阅读。其次, 外研版英语教材每模块Unit 1的Activity One都是“Listen, point and find…”要求学生找出本课的重点语法或语言点, 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应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画出来。再次是学生在阅读课文时, 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和句, 我让学生在预习时画出来, 明确本课要听讲的难点, 争取顺利解决问题。最后是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有用的短语和词组, 用彩色的记号笔画出来, 并抄写在英语的采蜜本中。指导学生做好日常词汇和短语的积累, 为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4. 练一练, 说一说

预习是学生家庭作业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新课前都会布置学生“预习Module××Unit××”, 但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往往让孩子在预习时无从下手, 大多数学生都是听录音跟读几遍, 走走过场, 草草了事。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小学生, 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 指导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预习。例如, NSE Book 10 Module 1Unit 1 What did she have for lunch?课前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练习, 让学生依据题目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

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我在批阅学生预习作业时, 都会给较好的作业盖上刻有“Good!”“Super!”“Cool!”等词的小印章, 学生课后可以凭借小印章到科代表处换取相应分值的点卡。此外, 我还选择一些优秀的预习作业粘贴在我校的“博雅园地”, 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平台。我也常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 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在听音、跟读课文时, 对于模仿得很像的学生我都会说“You did a very good job!”并奖励学生一些小贴纸以换取点卡, 学生的点卡积累到一定的量, 就可以和老师兑换奖品。教师的不断鼓励与表扬, 促使学生预习的热情日益高涨, 动力越来越足, 为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提供有效的精神保障。

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篇5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传授新知识之前,首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来了解新知识,领会其内涵,形成初步印象,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理解,找出疑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也是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英语预习的原则

1.归类分析“去粗取精”。

教师可通过集体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学生从大量书面材料中参考有关资料,或搜集所需要的与新课有关的有价值的资料,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去伪存真,分析整理出有用的东西。为进一步提高预习质量,可以组织同学各抒己见、献计献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有价值的预习方法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2.探索性原则。

即学生用预习方法相互交流,主动得获取知识,应用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参考资料、查阅字典等来诠释内容,激发预习兴趣,探索本身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巧妙设疑,尽量关键简单,做到抛砖引玉。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要多加赞美。不能直接评判正误,而应充分尊重和欣赏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寻求答案,发现问题共同分析,共同补充,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从语音起步,指导学生运用字母的发音规则和拼读规则试读单词,要求尽量正确。

鼓励学生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留意猜测的依据。学会从课文理解其使用的语言环境,可以借助字典和其他工具书,把生词的拼写、读音、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笔记本上;对于课文,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用笔圈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课时用心听讲。

试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初步翻译,不会的地方做上标记。通过课前预习,初步扫除下一步学习中的语言障碍。

课后练习不会时可以照着书本填空,找出不会的空白地方,等老师上课讲到疑问处时,特别留意,将疑问各个击破。

预习过程中要做好预习笔记。做好预习笔记应做到以下四点:①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很快就会生疏,每一次重复出现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②摘抄典型句型,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③注意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以便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④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补充和延伸。

在预习形式上,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创造性地预习,克服学习困难较大等弊端。合作交流时组员可以各抒己见,大胆进行交流和讨论,某些较易难点一定能有所突破。对于难度较大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合作研讨,必要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和线索,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预习时教师要注意检查与监督。有些学生“等、靠、要”等“懒汉”依赖思想严重,学习缺乏自主性和毅力,他们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学习热情就会降低,预习时敷衍了事现象就会出现。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和督促检查,及时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多抽出一点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作出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展开组间合作竞争,进行组间互查、监督,相互启发,相互回答疑难问题。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和信心。

关注学生预习打造高效课堂 篇6

一、预习的具体方法

通过多年的探索, 我摸索出一套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 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 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要求, 在自主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 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学习新课之前, 要求学生通读课文两到三遍, 达到读通读顺, 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包括文章的体裁、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等。

(二) 自学生字新词, 搜集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等

我在指导低中年级的学生自学生字时, 往往要求他们把重点放在查字的音、形上, 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了解词语本义的同时, 还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学生在课前对生字新词的预习较为充分, 老师在课堂中就可以直接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而不必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生字词的教学, 这样一来就可以集中精力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教学, 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这一课, 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此故事的发展是建立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之上的, 正是由于蔺相如在上述两个事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职位一天一天比廉颇高, 才导致廉颇的不满。如果学生对这两个事件不了解, 就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以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 对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三) 思考课后习题及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后, 让学生对书后的问题先作初步的思考。对一些内容较深、篇幅较长的课文, 可出一些预习题给学生, 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难点, 为理解课文作铺垫。譬如:在学习《爱之链》一课之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 (1)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 (2) 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 (3) 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 (4) 文章赞扬了什么?又告诉了人们什么? (5) 本文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

(四) 从文中发现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时, 还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 这篇课文在文字、语句、内容、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 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于这些问题, 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 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每一个学生都应准备一个预习的本子, 用来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和摘抄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或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以及尚需解决的问题等) 。

另外, 对于小学生来说, 为了保证预习效果, 预习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开始指导预习, 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预习题, 并认真检查落实, 长此以往, 坚持不懈, 学生的预习能力就一定会有提高, 待学生真正掌握预习方法并养成预习的习惯后, 那时他们在家中也就会主动预习了。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每一个班的学生都存在着差异, 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 在预习时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的做法是:首先在分学习组时按优秀的和后进的相互搭配, 在预习过程中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 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和督促基础差的同学, 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其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优先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让他们有成就感, 从而树立自信, 并且在他们回答的问题中发现他们的知识缺陷, 并及时给予弥补, 让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最后是鼓励。往往学习后进的学生胆子特别小, 他们怕出错误不敢发言, 只要他们能写一个字, 一个词, 能开口讲话, 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只有通过多鼓励学生发言, 老师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 然后才能抓住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三、预习效果的测评

检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班干部检查学生预习时在书上或预习本上做的笔记, 一方面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检测。我每堂课都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预习展示, 展示的形式有学生自主汇报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文的朗读, 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等口头形式, 也有到黑板上板书和老师根据课文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的一些测试题等书面形式。通过预习展示这一环节, 教师对学生的两种情况能做到心中有数:一种是学情, 知道了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 哪些还需要进一步理解;一种是学生, 就是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的预习情况好, 跑在了前面, 哪些学生没有预习或效果不好, 需要在上课时多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老师心中有数了, 在上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篇7

一、生动有趣的故事,让课堂从有趣开始

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执教“循环小数”的时候,课前有一段与学生的谈话。

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讲两遍之后) 你们也可以讲吗?

生:可以,从前有座山……(重复讲了6遍)。

师:你们准备讲到什么时候?

生:讲不完。

师:为什么讲不完?

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

师:讲得很好,他用到了一个词“不断重复”(教师板书:不断重复)

师:如果一直让你们讲下去,你们说的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是无限的。

师:讲的为什么那么整齐呢?

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有顺序地说着四句话“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然后不断地重复。

师:一直先讲……,再讲……,没有人说了第一句后说第三句,这样子“依次”讲的。(教师板书:依次)

师: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几句话一样,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

生(众):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

黄爱华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很快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无限”、“依次”、“不断地重复”等与循环小数有关的关键词,而且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学生自然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对循环小数的学习。

二、激烈有趣的比赛,让课堂从快乐开始

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一位教师在上课时是这样设计课前谈话的: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谁先数到20谁就赢。规则是每次最多可以数3个数。谁愿意和老师比一比?

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老师找1名男同学和自己比,结果这名同学输了。

师:还有谁想玩?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老师找了1名女同学和自己比,结果这名同学赢了。

师:还谁来?

所有的学生都呼喊着站起来举手准备比赛,老师找了一名男同学比赛,老师赢了。

师:你们想不想赢啊?

生:想!!!

师:要想赢,需要讲究策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

在游戏比赛中,由于师生双方均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没有尊卑、主从之分,而谈话的方式又不拘一格,所以教师的一问一答、一言一行,往往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了解了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后,更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亲切感,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三、与众不同的姓名, 让课堂从好奇开始

很多特级教师的名字比较特殊,正好被“开发”为课前谈话的内容,在让全体学生感到好奇的同时,也很好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有这样一段课前谈话:

师:知道华罗庚吗?

生:知道。

师:他是有名的数学家。知道华佗吗?

生:知道。

师:他是有名的医学家。知道华应龙吗?

生:不知道。

师:哈哈,他就是我!……

华应龙老师语言风趣幽默、思维敏捷,课前谈话独特新颖。学生学的兴趣盎然,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人佩服。独特的教学风格引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课堂不怕出错却因差错而精彩,精彩的课堂教学从好奇开始。

四、巧妙益智的抢答, 让课堂从思考开始

特级教师钱守旺执教“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课前谈话给学生出了几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

1、什么物体越热越高?

2、小明的妈妈有3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请问老三叫什么?

3、冰变成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4、两对父子去买帽子,为什么只买了三顶帽子?

5、小刚在沙滩上走过,为什么他身后看不见脚印?……

有效预习,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篇8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预习可以先从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做起,发现自己理解上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和体验走进课堂,展开思维的交锋碰撞,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预习才会有好的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树立预习意识,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降低预习的难度,以读和感知为主,不同的年级,制订不同的预习目标,细化预习内容,教师多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好处,学生和老师有了相同的理念与认同,才能促进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教会学生如何预习,预习的基本步骤。让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感知课文的语音语境。阅读读什么呢?读课文内容、课文的重点、课文的难点、课文的练习等,这些都在阅读的范畴。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多听、多读、多说、多写,还要提前预习课文中设计的听的活动和写的活动。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四到”:口到、眼到、心到、收到。要求了解本单元听、说、读、写的要求,通读各篇课文,了解更多的中外文化。具体到预习每篇课文时,图片提示及课后练习均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有利于日后对英语学习。

三、要教学生利用好工具书,扫清字词等阅读障碍,过好语音关

要求从头至尾听录音几遍,跟读课文,然后再通读全文,一篇文章里,或多或少总有些不认识的单词、不会解释的单词、不好理解的语句,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借助图片提示,或查查英汉字典,自己弄懂它的意思。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Have a good time!”这样一个句子,如果没有深入地阅读课文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可通过工具书去理解它的原义及引申义,阅读时结合上下语境进行理解,再不能理解的话,上课时就应有所侧重地听老师讲解分析。

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语法知识是否真懂了,听、说、读、写等能力能否训练到位等等。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带着一定感情色彩,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画出来。可以在课文中自己理解到简单的语法知识的用法,或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容易心领神会。

五、让学生通过分析、揣摩、联想,理解全文,学习做读书笔记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要做好笔记。比如,预习Lets learn部分,理解词义并识记重点词汇及短语;Lets talk部分,可先听听力,感知语境,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归纳感悟,还可以在书上标注新词、重难点等,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Lets read部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注不懂、不会的语句、难点、做好笔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质疑,老师要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做到了这几点,听课的时候,自然会比较容易理清老师讲课的思路,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并且能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听课、提问,而求得及时解决。

通过预习,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这樣学生必然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预习真正感受到成功,学生就会乐于自学,课堂效率自然就能大大提高了。

上一篇:星级酒店竞争力下一篇:野生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