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

2024-09-25

“131”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精选8篇)

“131”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 篇1

“131”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

西梁泉小学 2018.3

为了认真贯彻县局关于高校课堂改革的精神,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有效地形成师生互动,以达到师生双向交流,我校也根据实际开展了“131”高效课堂教学活动,“1”是第一步,课前导入5分钟。“3”是课堂分三步,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交流10分钟,展示点拨10分钟。后一个“1”是最后一步,当堂检测5分钟。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校也对高效课堂做了研讨安排,并进行了相关实践。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仅是课后的工作,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最后我校实施“高效课堂”的成效和不足:

通过这段时间实验以后,我校的学生课堂有了明显改变。课堂参与面广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特别是以前那些沉默寡言的思想散漫的学生,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了。但在实验当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小组评价机制问题、课堂时间把握问题、各种课型的如何实施问题等等,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逐步解决的。

“131”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 篇2

一、拘泥于教材内容, 忽视学生水平

新教材理念新, 内容丰富, 知识面广, 尤其是北师大版的英语新教材, 代表着教改的思路和方向。教师授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考虑教学内容的取舍, 对于课堂活动的设计, 更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如Communication Workshop这一环节, 兼容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又侧重于说和写的能力培养, 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很好素材。但有些单元的话题对于中小城市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中小城市的中学往往是寄宿制学校, 学生课外查找信息的渠道很有限, 时间也不容许, 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材环节来安排课堂活动, 当然是事半功倍。以模块3 Unit7 The sea为例。本单元Communication Workshop以a report about Underwater World为起点, 先让学生了解所给文章的结构 (match the four paragraphs with the headings) , 然后开展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一个话题, 讨论本地的风景名胜, 列出它的good points和bad points, 然后小组汇报, 最后成文。最后环节是

“Example:We think the Olympic Park is a great place to go because it not only has fantastic stadiums for Olympic Games but also has many beautiful gardens”.

这一环节设计所适用的仅是发达城市及沿海城市的学生, 对于中小城市的孩子而言, 海底世界是电视上的图片, 风景名胜也主要限于书本和影视上的了解, 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讨论了。教师以这样的话题来设计课堂活动, 当然调动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只追求视觉效果, 没有实际内容

这样的活动常会出现在公开展示课上, 即所谓“三乱”:桌子乱拉, 学生乱动, 双手乱举。为了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 教师会不分课型, 不分内容, 统统设计课堂活动。更有甚者, 语法课上, 在巩固训练部分, 教师在学生做题之初就设计小组活动。学生还没有经过独立思考, 又让学生讨论什么呢?这不纯粹成了应景之作了吗?有些问题, 不具有可讨论性, 即所谓的伪问题。如:Do you know London?Which country does it belong to?And do you want to travel there?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不仅没有课堂讨论的价值, 甚至连单独回答都没必要。

三、活动形式单一, 不考虑实际课型

用一个模式来套所有的课型, 就好比穿一双鞋参加所有的场合。教无定法才是最佳教法, 课堂活动也没有固定模式。课前学生报告, 课堂上学生单个回答, 学生齐答, 同桌合作, 前后四人或六人合作, 小组竞赛合作, 男女生竞赛, 师生角色互换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动口、动笔、板书等都是很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作文课上, 学生在黑板上的板演更能让教师发现问题 (书面的排版或单词拼写) , 比起口头的活动来, 效果更好。

四、形式上的共同参与, 实质上是“贵族”培养

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性格各异, 认知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活动中, 主动表现的往往是英语口语好, 底子厚, 性格开朗的同学。在课堂活动汇报环节, 教师往往会说“volunteers?”, 鼓励同学们主动回答问题。英语不太好的同学, 比较羞怯的同学, 只能当观众或听众, 长期下去, 对他们的学习及性格发展必然会起消极的作用。

殊途同归, 不同的教法指向的是同一教学目的。在设计课堂活动时, 教师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 以学生知识水平为起点。

课堂活动实质上是改变教师“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习兴趣, 当然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互帮互助的能力等, 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

2. 要考虑本节课课型。

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 课型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每一种课型都有适合该课型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往往会是某两种课型的糅合, 如新授课和练习课结合, 复习课与讲评课合二为一。在新授课、练习课上学生合作学习就比较有效, 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讲评课上, 教师还是主要“演员”。

3. 活动前, 让学生清楚该活动目的, 注重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131”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总结 篇3

一、强化感知法

强化感知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第一次接触某个汉字时,要想方设法将汉字的呈现方式生动化、情趣化、刺激化,使学生对第一次感知的汉字留下深刻而强烈的“第一印象”,建立清晰而牢固的“神经联系”。如在朗读故事时,让学生能够“耳听字、手指字、眼看字、嘴读字”。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达到识字的目的。许多儿童学前认了不少字,就是在听读故事熟练后,多次一字不漏地自己用手指着读、划着词语划读认识汉字的。比如,教学“猪、鸟、竹、羊”等象形字时,可以出示这些汉字所表示的事物挂图,这些象形字的演变过程,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

二、复现巩固法

复现巩固法是根据“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遗忘规律,在第一次“强化识记”集中识字后,引导学生分散复习,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断地“复现巩固,温故知新”,达到在大量阅读中随文轻松识字的目的。比如学“亿、欢、旗、庆、洁”等字,可以变换不同的语境让学生识字。单个字、一字组多词、带有生字的句子、段落中反反复复再现生字。生字呈现的方式如下:

1.快来读读这些生字吧!亿、欢、旗、庆、洁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试试吧!

亿万、欢乐、红旗、欢庆、洁白、旗帜、清洁

3.这些句子真好,快来读读吧!

(1)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2)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3)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4.请读读这段话:枫林里火红的旗帜,蓝天上洁白的鸽子与十三亿人们欢庆祖国的生日。

5.你能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吗?

每一环节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可以把每天学习的生字、生词录入电脑中,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在电子白板上滚动复现。还可以小组交流读自制生字卡片,最有效的是引导学生大量读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反复与生字见面。

三、金字塔学习法

金字塔学习法是每天把学习的生字念一遍,不认识的念两遍、三遍,用笔画出,第二天再复习一遍前一天不认识的字;一周、一月集中自己难认的字,再认一遍,再次筛选不认识的字,用笔标出,难认的字重复的遍数多,不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少。

四、生活化识字法

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识字生活化,学生会倍感亲切、有趣。在识字课上,有许多生字孩子在生活中都比较熟悉,在学习时不必逐个讲解,而是可以先问学生,这一课的生字你已经掌握了哪些?你是怎么学会的?老师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拓展了儿童施展才能的领域。我本着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识字,相互认同学姓名识字,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篇4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我们学校按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开展了高效课堂推进活动,到目前为止,这次活动基本上结束了,我们学校对照活动评估细则,对学校本次活动的开展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打分,明确了方向,发现了不足,现将本次活动做以总结。

一、教研基本条件:

在这一方面,我校认真严格按照活动计划组织实施,学校对三个教研组的相关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也定期召开例会,确定了奖惩制度,学校骨干教师带头做好教研工作。经费上也根据需求进行审批投入。

二、教学研究活动:

学校在开学伊始就按照各个教研组的安排,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听公开课,还在办公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本学期我们学校的老师也积极参加了优质课评选活动,同时组织教师开展了高效课堂专题研讨。教师的教案上也如实的书写了教学反思,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学质量分析:

在教学方面,学校每月组织一次考试,统一监考,统一阅卷,试后还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成绩分析会,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成绩。

四、教学课题研究:

学校在去年申报了题为《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课题,并且被定为省级课题,本学期我们学校课题小组也发表了相关论文,本课题将会在明年四月份结题。

五、高考中考备考研究:

六、课堂教学研究:

学校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作为重点主抓项目,无论是在学校工作计划中,还是在平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都抓得紧,管的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校教务处也进行每月的定期检查。学校评价方式也逐步向多样化发展。

七、教学研究成果:

本学校我们学校有几位教师的论文得以发表,其中一篇为国家级,一篇为省级。

八、教研档案建设:

学校收集了近几年来次考试的试题,并计划逐步建立较为简单的试题库。学校还对每次考试都进行分析,并对重点科目书写分析报告。

总的来说,学校的教研工作还在逐步完善和进步,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全体教师长期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相信在我们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无私奉献下,在将来我们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东兴小学

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5

——梁元金

根据学校的安排,从5月8日至10日的这几天,在教导处和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顺利完成了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几天来,参赛的选手和各位评委、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听课老师都非常辛苦。所以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说声:辛苦啦!

参加竞赛活动有来自我校区各学校的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18位青年教师。总共上了18节课,即8节语文课和10节数学课。在竞赛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每位教师都能根据竞赛方案做了精心准备,都用上了新的手段,即导学案,上课时虽然各位参赛选手驾驭课堂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出了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试图让他们自主去讨论和发现。这正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可以说,通过这次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下面我将本次比赛中发现的优缺点概括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的优点

1、扎实践行新理念。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都能注重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即使没有充分做到也是试图往这个方向发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追问,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很多教师能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始终体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良好态势。

2、注重探索新教法。从参赛课堂看出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教改,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法、学法。首先表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受教材的束缚,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的导学意识普遍较强。

3、时刻关注学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课堂上教师注重唤醒学生的激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善于倾听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4、导学案得到普遍应用。参赛教师都结合实际设计了导学案,实用性强。

5、各位老师都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的课件各有所长,非常的直观形象,真正起到了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6、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教学过程表现为“蜻蜓点水”式教学,也就人们常说的“见子打子”。

2、部分教师无效提问和多余讲解太多。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文本和已有知识,通过思考、判断,并组织语言回答。低层次的无效问题不必多问。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还有,跟课堂内容无关的知识也没有必要过多讲解,以免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3、评价、激励不当。教师要时时关注学情,倾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对发言有独到见解的、确实有创意的同学应当给予正面激励评价;对表达不到位或者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做到有效点拨。不能让“很好”“真棒”等溢美之词满天飞,而对朗读不到位、回答不明确甚至错误的理解不置可否。评价不当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发展不利,对其他同学也会成为误导。

4、部分教师课件使用不当。出现幻灯片反反复复的打开更换,有的提前打开,有的用到了还没有找到,有的需要马上打开了但是距离电脑还很远……

5、部分教师写字笔顺笔画不规范。如:“鸟”字的点最后写,“再”字里面的横写成倒数的第二笔……

6、部分参赛的教师以及带队领导在活动期间纪律涣散,具体表现为听课随意迟到和缺席

三、教学建议

第一,要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参赛课堂呈现出了很好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教师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并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修正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态势、过程、评价等一切内在方面,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听课时发现,不少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细化、优化不够。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加大知识储备,拓宽知识广度,提高执教水平。

通过竞赛活动,不但体验到良好的教研氛围,而且发现了一批很有潜力的教学新秀,充分体现出竞赛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引领功能。亲临参赛课堂听课的老师将以此为契机,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进步,为建设高效课堂做出积极的努力。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6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总结

根据“毛都站镇中学教师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方案”,我校从9月16日开始举行了实验课题研讨课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包校长等校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在教导处的精心策划下,承蒙各位教研组长的认真组织,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使这次活动圆满地落下来帷幕。结合课题研究方案和2012研究计划,备课组教师围绕每节“研讨课”进行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现对本学期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本次研讨课的特点

1、领导亲自参与,认真听评每一节课。

包校长开学初提出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时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于是大胆改革,结合课题研究工作,取消了汇报课,变成研讨课。以教研组为单位,领导分工参与其中进行了备课、听课、评课活动。

2、作课教师勇挑重担,在磨砺中提升自己

本次研讨课,共有10为教师参与讲课,这些教师勇于承担研讨课的重担。在讲课过程中更是大放异彩,给我们展示了讲课的技巧,方法和驾于课堂的能力。

3、其他教师认真听课,积极研讨。

在组内备课试讲阶段,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都能主动调课,加本组教师的试讲活动,课后针对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认真的提出合理建议,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在研讨课展示过程中,每位老师能认真听课,积极思索。评课时,大家不分彼此,各抒己见,不仅能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还能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本次研讨课的亮点

这次研讨课,我们一方面是以集体备课来促使教师关注“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从而在切磋、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总之,通过这次以课题研究探索为主的研讨课,我觉得有两大优点。

1、教学理念的变化。在这次高效课堂研讨课中我们的作课教师都能根据本校学情设计出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以上好常态课为标杆,避免走形式,浮华的高效课堂。例如小黑板代替了拖沓冗长的幻灯片,当堂检测分担了课下作业多的压力,课堂上能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决,例如赵利民、邹继柱、董凤燕、包宇峰、包殿云等几位老师使用了小黑板出示问题或练习收到较好的效果。包景峰老师出示问题让学生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徐艳芳老师引导学生互相出题强化了重点,分解了难点。这些老师的课无形中与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象润物细无声般的得到了渗透。

2、教学模式的变化。

这次的高效课堂研讨课,以抓好“三习”(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教学模式为目标,引领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例如,马池玉老师的化学课,他能根据化学课半文半理的特点从布置预习、课堂精讲解、课下及时巩固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冷玉华老师的政治课课前的复习提问全面、具体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同时也表现出教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刘英来老师的语文课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乐于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问题的存在。

1、教学内容设计过难、过多。知识的过渡与衔接不好,没能将知识织成网、穿成线、分成类,基本技能练习没有目的性,基本方法缺乏指导性,基本思想渗透不到位,基本活动经验缺乏示范、模仿和提升。

2、教法学法的设置要注重有效性。千法万法都是一个目的,让学生学知识长智慧,所以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缺乏预见性,有的离学生太远,有的太难,有的不够严密容易答偏。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本次高效课堂研讨课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自学过程完成的不好。有的老师没有布置或只是随便说一句预习下一节内容,学生也很迷惑拿起书来随意翻翻,就算应付了事,没有任何时效性。

总之,这次研讨课凝结着全体教师的智慧、汗水,更为课题的下一步研究做好了铺垫,尤其是十位作课教师更是功不可没。在这里再一次表示感谢。希望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和课题研究中深挖教材、精读课标、合理设计教法学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和我校的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贡献力量。

开展活动,创设英语高效课堂 篇7

针对上述问题,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我决定从活动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Listen and point”和“Listen and say”是每一单元的英语教学内容最主要的两项活动,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课文的彩图设计卡通化,每幅彩图都吸引着学生。教学时不忙着听,首先让学生看一遍插图,了解文意。然后指着每幅图,同桌互相说说图上的内容,可用英语说,也可用汉语说。这样可通过同桌互助清除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障碍,同时给学生说的机会和情境。听第一遍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指着图中的句子、猜意思,锻炼判断力。听第二遍时要求学生逐句跟读,模仿发音,语调,并说出句意。听第三遍时,要通过跟读,记住句子读音。

当学生能够独立表达句子时,我就给学生说的机会和时间,同桌说、小组内说、班内说,循序渐进,从看着课本说,到离开课本说。根据课文内容,可用第一人称表演,也可用第三人称讲故事。学生们配上动作和表情,会说得有声有色,手舞足蹈。教师在静静的观察中,也会得到许多启示,正所谓是“教学相长”。

二、“Point,ask and answer”这一类活动往往先让同桌二人合作完成,再在四人小组内进行,组长负责掌握汇报情况。这样,可以使学得慢的差一点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从而在小组活动时有信心、有成就感,不挫伤积极性。

三、“Act it out”这项活动很灵活,可以表演课文或课文以外的内容。如果容易的,学生直接表演就行了。难一点、复杂一点的,教师可以先跟基础好的学生做示范,帮助那些差一点的学生,不给他们心理上的负担。

四、“Listen and say,then chant”和“listen and say,then sing”这两项活动学生非常喜欢,每当学会了一首歌谣或一首歌曲,他们都会在课下不停地说唱,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满足。英语歌曲、歌谣不仅语言材料地道、真实,而且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学生易学易记。小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歌曲、歌谣自然习得英语的音韵、语法、词汇和词义,并且有助于形成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教材中的歌曲、歌谣都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使歌词的难度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学唱时先让学生听录音中“说”的部分,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如果有新单词,教师可适当指导,多听两遍录音。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歌谣或歌词,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互帮互学。然后听录音学“唱”,可以反复多次。最后跟着“音乐”部分表演唱。如学习“Poit to the door”,学生都主动指向身边的物品、兴趣盎然地演唱。有的歌谣、歌曲拍手唱。学会的歌谣、歌曲可成为后面课堂热身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成功。

五、“Game”这项活动可以说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了。教学中发现,哪怕一种最简单的游戏,如说数伸手指、说颜色指物品等,学生们都兴致盎然。游戏种类很多,如捉迷藏、听听做做(simon says)、找朋友、摘苹果、给字母排座位等。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枯燥的教授单词,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得不感兴趣;如果把单词做成彩色的卡片,贴在苹果树上,进行摘苹果的游戏,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字母教学难点之一是字母顺序记不住,把字母制成卡片、选出3-5个字母做排座位游戏就显得容易、有趣多了。字母的大小写不容易记住,就让学生做肢体表演游戏,学生兴致高、记得牢。听听做做游戏是会经常进行的,它对于提高学生听力很有帮助。如练习指令性句子“Stand up.”、“Sit down.”时,教师说、换一名学生说,其他学生做,做错的淘汰。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只有当发指令者说了Simon says学生才执行这个命令,如果不说Simon says,则不执行。学生听得用心、做的认真,效果当然不错了。

六、“Match”这项活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孩子们都有不服输、争强好胜的心,所以开展竞赛活动很有效。它的用法很灵活,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竞赛的形式多样,可以个人赛、小组赛,也可以行与行之间赛,要依据时间和内容而定。如学习了“What’t your name?”、“Hou old are you?”之后,我采用每行对话接龙的方法比赛,看哪一行的学生先完成就是优胜。分角色表演赛可以小组间进行,读、背课文可以同桌赛。比赛原则是省时、有效、面广。优胜者可以获得表扬或贴图奖励,让每个学生的参与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活动贯穿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整个课堂是愉快的、自主的、合作的,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听、说、读的能力逐渐提高,语音、语感都比较强。就是其他学科的差生学英语的劲头都十足,项项活动不甘落后。我班的学生在课堂外遇到,都习惯用英语打招呼。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平时说英语就如同说汉语一样的自然。

追寻高效率的课堂活动 篇8

然而学习材料是否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活动的设计能否考虑学生的需求,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教师对于活动过程的引导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要让数学课堂学习活动高质高效,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案例一:“认识面积”

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充分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以后,老师出示了宽度一样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上面这两个图形(图形略),比一比这两个图形面积谁大?谁小?

生:长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当图形的大小相差较大时,用眼观察就能知道谁大谁小,这就是用观察法比较图形的大小。(板书:观察法)

师:如果两个图形的大小很接近,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么?课桌上有个白色信封,信封里有两个图形,还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工具,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好。(4人小组合作讨论后全班汇报。)

生:一号图形面积大,二号图形面积小。

生:我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发现一号图形的面积大。

师:注意他用了一个什么词?(重叠)要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可以将两个图形重叠后进行比较。(板书:重叠法)

生:我将两个图形放在方格纸上面,一号图形是24格,二号图形是20格,一号图形大。

师:我们可以借助方格纸,将方格纸放在两个图形上,只要数出各有几格就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样的方法叫做数方格法。(板书:数方格法)信封中那张白色长条纸有没有派到用场?

生:我先把纸条摆在一号图形上,一号图形有这样的六条。再摆在二号图形上,二号图形只有同样的五条。所以一号图形的面积大。

师:借助同一物体去量一量也是比较面积大小的好方法。

上述教学片段,老师在设计比较活动时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比较宽是一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选择用眼观察,在得出观察法以后,教师提供了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图形和多种工具,学生利用不同工具探索出了重叠、量一量、比一比等不同的比较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探究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但学生的思维却是浅层次的,教师提供两个固定的图形和若干比较的工具,学生不需要任何选择,只要将提供的工具一个一个用上,就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至于什么情况下用重叠法,什么情况下用数方格法,比较这两个图形有没有必要用数方格的方法,由于教例中教师选择的学习材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在学生知道面积有大有小后,教师出示四张卡片(长方形图形),让学生从桌子上任意选两张卡片比较大小。(教师不提供多种工具)这四张卡片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其中两张红色的一样大,白色的比红色的面积大但宽相等;蓝色和白色的面积以及长和宽都不相等,不能直接比较。对于比较白色和红色卡片的面积大小,学生通过探索很容易用直接看、重叠或测量等方法比较出两种卡片的大小。对于白色和蓝色卡片,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冲突,靠眼睛观察不能比较,又不能重叠,没有其他工具可借助,旧有的经验不能解决问题,在强烈的思维冲突下,学生自发产生了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以及量周长比较或者重叠后比较余下的部分等。因为将几类图形混合在一起,学生可以自由地、有选择地比较,而且提供的工具不是非常充分,这也能促使学生跳出这些工具之外,另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更大。

二、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二:

在学生认识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这三个要素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图形旋转。

师:其实,不仅时针、风车、台秤的指针可以旋转,图形也可以旋转,我们来研究图形是怎样旋转的。

(1)师:(点击出示三角形顺时针旋转)三角形ABC是怎样旋转的?

(生答: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方格纸上自己选一个点做A点,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并比划比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会旋转到哪儿?

(2)师:现在不用三角尺操作,你能将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后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么?我们来试一试。

(3)师:(点击出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三角形ABC是怎样旋转的?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在老师发给你的方格纸上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度,并比划比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会旋转到哪儿?不用三角尺操作,你能将三角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后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么?我们来试一试。

(4)出示带有长方形的方格纸。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以及绕D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5)出示带有长方形的方格纸,让学生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后的小旗图。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停留于现有发展区的教学会束缚学生的发展,而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工夫。首先,教师要摸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学生现有发展区的,可以考虑安排学生独立活动;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同伴互助或者教师帮助才能掌握。总之,设计的活动应着眼于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上面的活动效果如何呢?从教师巡视后的急躁情绪中,我们知道学生做的情况不理想。因为这位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区,对于学生来说,活动的难度过大。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离开实物就不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了。因此,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应多设几个台阶,首先帮助学生领会“绕A点旋转90度”的意思,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如,下面的线段绕它的哪一个端点各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又如,把线段绕A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线段到了什么位置?绕B点旋转呢?在旋转前,首先引导学生把三角尺放在方格纸上,两条直角边分别对齐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直角顶点对齐方格纸的交点,同时在方格纸上沿三角尺的边画出它的图形,便于和旋转后的三角尺进行比较,接着在学生旋转以后引导学生分别看两条直角边原来在哪里,现在在哪里,是不是都顺时针旋转了90度,整个三角尺是不是也旋转了90度。帮助学生判断一个图形朝着哪个方向旋转了多少度,看连接旋转中心的两条边是如何变化的。在教学逆时针旋转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两条直角边会分别旋转到哪里,并用手比画出来。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不是旋转三角尺,而是在方格纸上旋转三角形,应该怎样画图。受前面判断图形怎样旋转的启发,在画图时也巧妙地先确定连接旋转中心的两条直角边。这样,活动跨度不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或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使活动卓有成效。

三、学习活动的展开离不开教师有价值的引导

案例三: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先利用“数学魔盒”这一情境,展现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设计猜年龄的情境,使学生明白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

师: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猜年龄的游戏,我需要一名小助手,我和小助手沟通一下。(老师和学生小卢沟通以后,学生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母:b)

师:这是谁的年龄?

生:可以是老师的年龄,也可以是学生的年龄。

师:如果b表示小卢的年龄,那么b+20表示谁的年龄?这个数可以是什么数?

生:b+20表示老师的年龄,可以是任何数。

师:可以是500吗?

师:在不同的情况下,字母表示数的范围是有一定限制的。

师:如果老师的年龄用b表示,那小卢同学的年龄怎么表示呢?

生:可以用b+20表示。

教师没有作声,示意这个学生坐下,然后又请了几个学生回答,一个学生说出了用b-20就是小卢的年龄。

……

让我们来审视上面的教学片段,教师用一部分学生的正确答案掩盖了部分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偏差不予引导,导致那些思维出现偏差的同学虽然知道了正确答案,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答案,知识的漏洞越来越深。为何出现教师引导的缺失呢?主要是受教师渴望课堂上求顺、求美心理的影响,对于突然出现的状况,总是希望通过一些学生的正确答案,求得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的处置方式,势必带来课堂教学的低效。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中出现的认知错误进行剖析,学生必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错误,促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为何有些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显得低效呢?归根结底是缺少教师有价值的引领。学生受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认识上难免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教师精当的点拨和引导。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不透,瞻前顾后,缺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调控的意识和能力。有些教师虽然有引导,但是引导仅停留在表面上,学生思维没有得到拓展和提高。有些教师陶醉于学生的求异拓展,导致课堂学习活动偏离教学目标。教师的引领活动是浅层次甚至是低效的,当然如果引导得过多过细,却又有“越俎代庖”之嫌。所以,这就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引而有方,引而有致,才能引出智慧,引出精彩。这离不开教师深厚的积淀,只有教师在课前仔细研究教材,摸清摸透学生的认知情况,对教学有一个很好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不露声色、胸有成竹地调控大局,当学生徘徊和迷茫时加以引导,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给予点拨,在学生思想肯綮处予以启发提升,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作者单位

江苏省通州市金沙小学

上一篇:幼儿消防演练方案下一篇:影片铁人观影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