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通用12篇)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篇1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护理学专业创立于1994年,是山东省同类院校中最早建立的高等护理学专业,1996年通过了省教委对新上护理学专业的评估,1998年通过了对新上本科护理学专业的评审,1999年建立护理系并招收护理本科生,2005年被批准为护理学硕士授权点,2006年1月护理系更名为护理学院。现已有10届本专科毕业生共1189名,历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现有在校生共772人。2003年潍坊医学院被批准为山东省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独立本科阶段)唯一主考单位,在短短4年时间内,为山东省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了1万余名护理本科学生。受山东省卫生厅委托举办了6期近2000名临床护理管理骨干培训任务。13年来,护理学专业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不断壮大自己,学科设置日趋完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专科、本科、研究生为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设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护理学专业实验室和4个教研室(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与教育、内儿科护理、外妇科护理学教研室)。
为保持我院护理学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坚持护理教育新理念,本着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建设要求,以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以健全体制做保障,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积极性,力争在“十一五”末将护理学专业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管理教学机构健全、课程设置合理、师资队伍较为充足、实验实习条件更为完善、特色鲜明的专业,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主要目标
总目标:在巩固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品牌专业建设的要求,以现代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建设 1
为支撑,利用3-5年的时间,把护理学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
(一)人才培养
树立全面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与、全方位目标管理和全程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求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护理实践能力,注重整体护理理念,体现社区心身疾病预防”为原则,力求做到素质教育全程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护理人才,学生就业率达到100%,考研率达到30%-40%。
(二)办学规模
本着压缩专科、扩大本科招生的原则,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招收5年制的护理本科生约100人,专科生100人,招收硕士研究生4~6名,并根据英语成绩及学生志愿成立1个英语方向班,人数50~60人左右,使护理专业增加到普通护理和英语护理两个方向。同时,建成山东省护理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承担起全省的护理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并全面承担起全省高等护理教学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的考务和培训工作。
(三)师资队伍
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和稳定力度,增加数量、调整结构,使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配置更加合理,素质不断提高。重点加强师资薄弱学科的引进和培养,每年引进3—5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培养或引进1-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使40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20%。
(四)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除部分非主干课程使用自编教材外,主干课程全部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十一五”期间购买或自编一定数量的中英双语护理教材。
2、教学设施建设:按现代护理学实验室标准配置,学校在新校区建立护理学专业实验室和模拟病房。在现有实验室设备基础上,每年购置30-50万元的仪器设备,为实验和实践教学提供条件。
3、实习基地建设:在巩固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通过严格评审再在南方和北方地区开辟3-6所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制订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教学管理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在校、院二级管理的模式下,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六)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引进、培养和选拔3-4名水平高、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承担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攻关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30篇。成立1-2个研究室,确立3-5个研究方向。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建立教学研究与教学活动互动机制,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和检验教学研究成果,使教学研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
(七)双语教学
根据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比例,力争使10%~20%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如外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把双语教学发展为护理学院的特色,适应与国外合作的需求。
(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力争国家级精品课程达到1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2门,院级精品课程达到4~5门。加大选修课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加大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的课程的数量,双语教学开出率达到5%左右。
四、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积极加快管理机构、教学机构的完善,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在管理手段现代化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以保障管理工作的快捷、高效。根据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动态和方向,把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分层次、有重点地大力开展师生人生观、价值观及护理观的教育,科学、客观分析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维护护士和护生的合法权益,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为建设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政策上扶持,尽快使师资队伍上层次
1、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针对目前护理学专业师资学历层次较低现状,根据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主动吸收、挖掘人才,特别加大引进外语水平较高的师资,力争“十一五”末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及层次有一个大的改善。加快现有师资的培养与提高,制定切实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培养,使其尽快胜任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2、重点扶持,优先培养,造就护理学专业教学和学术骨干。鉴于护理学专业人才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上把重点培养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在教学上压担子,科研上优先扶持,尽快培养3~5名优秀学术骨干。对青年教师,通过新老教师一对一传、帮、带的方法,加大其培养力度,同时,激励青年教师学习英语的热情,使其能胜任双语教学。
(三)加大教学基础条件投入,强化重点基础设施及教材建设
为实现护理专业高层次、高标准发展的目标,今后一个时期要在积极争取学校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实验室、实习基地及教材建设,确保护理实验室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加强形体实验室、康复实验室的建设。
(四)建立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新型管理模式,多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学生管理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素质成为学生自身要求与追求的目标。
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课堂上注意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统一;课外有计划邀请护理老专家通过作报告、开座谈会等形式,巩固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随时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
心理上的不适,帮助学生作好未来职业选择。
3、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强化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增强其沟通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五)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以适应护理工作发展趋势、密切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为目标,加快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设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公共和人文素养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即将其主干课程定为伦理学、护理学和心理学。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护理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在专业知识中,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老年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在能力方面,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护理学院
2006年12月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潍坊医学院2006级英语、管理、护理、医学4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共213人。其中英语专业55人, 管理专业45人, 护理专业48人, 临床医学专业65人;男生67人, 女生146人。年龄在19~23岁之间。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地, 以山东省为主 (95%) [11]。
1.2 方法
1.2.1 视力检测与判断
入学时进行第一次视力检测, 入学1 a后进行第二次视力检测和问卷调查, 2 a后又进行了视力检测和问卷调查。视力检测均由潍坊医学院校医院的2名专业人员负责。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均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 表面照度500 lx, 以5分记录视力。若裸眼远视力低于5.0而近视力正常, 则戴镜测矫正视力;矫正视力不能达到5.0则查眼底, 以排除眼底疾患。对近视力低下、远视力正常者, 或远近视力都低下者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进一步确定视力低下的类型, 并由专人逐一记录视力值和近视者所配带眼镜的度数 (此度数采用全自动电脑焦度仪检测) 。视力判断均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视力等级评定, 凡裸眼近视力≥5.0、远视力≥5.0为正常视力;凡裸眼远、近视力任意1项<5.0为视力低下, 并划分为轻度低视力 (4.8~ 4.9) 、中度低视力 (4.6~4.7) 、重度低视力 (≤ 4.5) [2]。近视程度的分类均根据2002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眼科学》和徐广第 (修订版) 《眼科屈光学》的标准执行: (1) 轻度近视为>-3.00 D; (2) 中度近视为-3.00 D~-6.00 D; (3) 高度近视为<-6.00 D[7,8,9,10,11,12]。
1.2.2 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个别访谈等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并进行了预试使其完善。问卷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和一些可能与视力相关的因素。对影响因素的回答采用Likert 5点量表, 分别为“很经常”、“经常”、“一般”、“不经常”、“很不经常”;“很强”、“强”、“适中”、“弱”、“很弱”等;正向题目计分方式为5分、4分、3分、2分、1分, 反向题目正好相反[11]。本问卷内容与第2次问卷内容基本一致, 只增加了1项做眼保健操, 共19项。视力检测完成后,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组织调查对象匿名自行填写问卷, 当场收卷密封。
1.2.3 资料分析
数据录入前对录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视力检测、问卷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 11.5进行分析, 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7], 对教室采光照明质量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视力情况
在第3次视力检测中, 视力正常者占5.87%, 视力低下者占94.13%。 视力低下中, 单纯近视占75.2%, 单纯远视占0.4%, 近视散光占21.3% , 远视散光占3.1%, 有眼部疾病者2人, 占1.0%。轻度低视力中, 裸右占5.7%, 裸左占5.8%;中度低视力中, 裸右占19.1%, 裸左占20.1%;重度低视力中, 裸右占75.2%, 裸左占74.1%。轻度近视中, 右眼占29.2%, 左眼占29.3%;中度近视中, 右眼占59.4%, 左眼占59.8%;高度近视中, 右眼占11.4%, 左眼占10.9%。
2.2 不同专业、性别、城乡及各年龄组之间视力的关系
表1显示, 英语专业、医学专业学生的左、右裸眼平均视力均高于管理专业 (P值均<0.05) 。表2表明, 男生的左、右裸眼平均视力高于女生 (P值均<0.05) 。城乡及各年龄组之间大学生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3 视力的影响因素
以右、左裸眼视力为因变量, 问卷中19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 进行进行多变量回归,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回归分析:y (右眼) = 0.349x9+0.269 x5+0.168x10-0.13518-0.125x1;y (左眼) = 0.346x9+0.264x5+0.166x10-0.136x18-0.129x1 。模型回归显示, 右眼相关系数R为0.952, 决定系数R2为0.906, 校正决定系数为0.901, 标准误差为0.097;左眼相关系数R为0.961, 决定系数R2为0.924, 校正决定系数为0.916, 标准误差为0.098, 表明求得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很好。见表3。
光线强弱、视力低下者佩戴眼镜情况、做眼保健操、偏食、每天平均使用电脑时间对大学生裸眼视力均有显著影响, 但影响强度是不同的, 依次为光线的强弱、佩戴眼镜情况、做眼保健操、偏食、使用电脑时间。而平均玩游戏时间、平均看电视时间 (在校) 、平均睡眠时间、平均户外活动时间 (但不包括体育锻炼) 、平均体育锻炼时间、课后平均看书、写作业的时间、躺着看书、在太阳底下看书、吃饭时看书、走路时看书、乘车时看书、吃零食、个人体质、个人性格因素均未进入回归方程。
2.4 新老校区教室照明质量及3次视力检测结果比较
通过第2次问卷调查发现, 光线强弱对视力健康影响最大, 于是对研究对象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的采光照明质量进行了测定。新老校区研究对象所在教室全部装有人工照明, 来补偿天然光线的不足。新校区教室的照明光源采用的是细管径的T5荧光灯, 三管嵌入式格栅灯 (3×28 W, 电子整流器) ;老校区教室的照明光源采用的是粗管径的36 W的T8直管荧光灯 (电感镇流器) , 三管筒式以横向的形式悬挂在顶棚上。见表4。
表5显示, 左、右裸眼平均视力第2次 (入学1 a后) 、第3次 (入学2 a后) 调查明显低于第1次 (入学时) (P<0.01) , 第3次与第2次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英语专业、医学专业的学生左、右裸眼平均视力第2次低于第1次 (P值均<0.05) , 第3次明显低于第1次 (P<0.01) , 第3次与第2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理专业的学生左、右裸眼平均视力第2次低于第1次 (P值均<0.05) , 第3次明显低于第2次和第1次 (P<0.01) ;护理专业的学生左、右裸眼平均视力第2次、第3次明显低于第1次 (P值均<0.01) , 第3次与第2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显示, 潍坊医学院学生视力低下率随学年增长而上升, 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第一学年全部在老校区, 第二学年除管理专业外全部在新校区, 而新校区教室各项采光照明技术指标都比老校区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视力低下中单纯近视、远视所占比例稍有降低, 近视散光、远视散光所占比例稍有升高;有眼部疾病者所占比例上升;轻度低视力、中度低视力所占比例稍有降低, 重度低视力所占比例稍有升高;轻度近视、中度近视所占比例稍有降低, 高度近视占比例稍有升高,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学习压力加大而用眼过多有关。
研究表明, 英语专业、医学专业学生的左、右裸眼平均视力均高于管理专业, 可能是由于英语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学生都在新校区, 而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在老校区, 而新校区各项采光照明指标都优于老校区所致。男生的左、右裸眼平均视力高于女生, 一方面可能与女生户外活动及体育运动较男生少有关, 户外、操场广阔的视野对视力有好处;另一方面是女生普遍比较喜欢看各种言情小说, 甚至点蜡烛看书到深夜, 长时间的用眼应该也是导致视力不良的原因之一。所以建议女生加强体育锻炼, 劳逸结合。城乡和各年龄组之间视力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视力低下的现象在城乡和各年龄组都普遍存在。这可能是由于城乡及各年龄组大学生无论是进入大学前还是大学期间学习负担过重、时间过长、作业过多等因素造成的[11]。
本次研究视力主要影响因素与笔者第2次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只是增加了“做眼保健操”1项, 这可能是由于通过眼保健操的穴位按摩, 能有效消除眼睛疲劳, 加强眼部营养, 增进血液循环, 能起到预防近视和防止近视程度加深的作用[8]。第2次的研究发现, 父母年轻时的视力情况对子女视力无影响, 本次研究得到同样的结果。关于其他影响因素的解释见参考文献[11]。
左、右裸眼平均视力第2次 (入学1 a后) 、第3次调查 (入学2 a后) 明显低于第1次 (入学时) (P值均<0.01) ;第3次与第2次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第一学年全部在老校区, 第二学年除管理专业外全部在新校区。老校区学生处在较差的阅读光源下 (荧光灯具、电感镇流器、 灯光频闪、照度低、均匀度低、存在眩光) , 使被照物体的对比度下降, 人眼的分辨能力降低, 并且墙壁反射系数、采光系数、玻地面积比等技术指标也低于规定标准, 屏幕反射系数大于规定标准。长时间在这种灯光和环境下阅读较易造成视疲劳, 眼睛疲劳持续一定的时期将造成近视的发生与发展[13]。新校区教室采用了荧光灯具 (电子镇流器) , 并且以格栅灯形式, 教室照度高、无频闪、照度均匀、无眩光、显色性好,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阅读环境, 减轻了视疲劳, 降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据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提高、改善教室照明质量[13], 视力低下者要经常佩戴眼镜, 在每天上、下午的2节课后播放眼保健操音乐, 统一规定或劝告学生坚持做眼保健操;确保每天1 h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注意平衡膳食, 多吃新鲜蔬菜和明目的食物, 采取科学的烹调方式, 保证学生的营养供给;尽量减少每天不必要的使用计算机时间, 使用计算机时宜多眨眼, 并每经1 h工作后让眼休息1次, 注意不要在黑暗中操作计算机, 以达到预防近视和防止视力低下程度加深的目的[8]。
摘要:目的 了解潍坊医学院2006级不同专业大学生入学2a后视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视力低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院2006级213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主要为视力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视力检测正常者占5.87%, 视力低下者占94.13%。光线强弱、视力低下者佩戴眼镜情况、做眼保健操、偏食、使用计算机时间是影响视力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 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质量对视力健康影响最大, 其次为佩戴眼镜情况、做眼保健操、偏食、使用计算机时间。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篇3
关键词:寝室文化;医院文化;寝室文化建设策略
一、问题提出
高职学院学生的学习模式及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决定了高校学生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是高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以寝室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与氛围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精神文化是寝室文化的核心。为发挥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我院护理专业在将医院的文化引入寝室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能适应医院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了如下探索。
二、医院文化的引入
引入医院的文化精髓如医院的管理模式,诚信理念,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慎独意识等对进行学生教育管理。要求每位同学具有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奉献意识,关爱意识,同学间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关爱,有事相互沟通,互帮互助。
首先是结合医院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用医院优秀文化、先进价值理念、严格职业操守熏陶和影响学生。
其次,结合护理专业的职业要求,挖掘医院文化内涵,突出道德主题,用高尚师德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三是对医院文化精华进行深入挖掘,并具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职场氛围,增强学生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使医院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入学即入职”的理念。
三、医院文化引入寝室文化建设策略
(一)引入医院的管理模式,培养责任意识
根据医院的管理模式,让每位同学进行角色转换,寝室的室长则模拟护士长,履行相应的职责,每日自行对寝室进行规范检查,督促大家整改。辅导员和班长分别担模拟护理部主任及助理的职责,加强对班级寝室的督查管理;每个同学都是自己床位的责任护士,首先搞好自己床位的整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引入医院文化精髓,促进寝室文化建设
1.在寝室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寝室模拟成医院病区进行管理,将每间学生寝室视为一个病房,每个同学都是自己床位的责任护士,每个人又都是这个“病房”的责任护士,视其他同学为自己管理的“病人”,在各方面关心、关爱、帮助、照顾其他同学,把所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寝室管理之中,把南丁格尔精神落实到自己对寝室管理的行动上,最终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关爱,相互沟通,互帮互助。集体的事情人人关心、一人有困难大家互助的良性循环局面。
2.在寝室管理中培养团队精神:一个寝室就是一个科室,要有团结协助的精神。通过每周开展一次寝室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比如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我以寝室为团队,每个团队每月负责一次班会活动的策划、主持、摄像、总结以及宣传报道,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每期开展一次寝室文化活动的比赛,每个寝室以PPT的形式总结寝室文化活动情况,培养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3.在寝室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慎独意识:护理工作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集治疗、预防、伦理及道德相渗透的综合性服务工作,与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护士的职业道德必须以高尚为准绳,以自律为基础,因为护士通常是在无人监督下单独进行着各项护理工作,能否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自律信念,靠自己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慎独”意识是体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每一名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都必须具备这种优秀品质。“慎独”意识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和自身的持久性坚持,这种品格的培养要从护生进校开始培养,在实习中进一步加强,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充实。我院护理专业学生进校开始,将寝室模拟成医院病区进行管理,辅导员(护理部主任)、实行班长(护理部主任助理)、室长(护士长)负责制,每位学生就是责任护士,要求每位学生用以法律法规、院规院纪、护士的道德情操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一日三省吾身”的态度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律,防微杜渐,自觉地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修正自己身上那些与高尚道德情操格格不入的“小节”,从细节中培养自己成为高素质的人。要求每位同学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是否做到“慎独”并加以剖析;班长、室长检查寝室成员行为规范和记录情况,辅导员检查班长、室长的情况。
(三)邀请医院专家到学校讲座,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早期接触、适应医院环境,我们请医院专家、护士长为同学们做了《医患沟通与护理纠纷防范》、《临床护士的职业素养及服务规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实习护士》等专题讲座,请已经被医院录用的毕业生回校与在校同学共同分享了她的实习经验。
(四)利用假期到医院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为了使学生对医院文化有更深入全面认识,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见习,了解医院要求的护士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四、结语
我校开展医院文化进寝室近两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明显提高,平时在教室里看书学习的学生增多,考试违纪率明显下降;其次是学生遵守纪律意识增强,平时旷课、请事假人数明显减少;班级团队意识增强,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增多。总之,通过医院文化进寝室活动,学生各方面素质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俞立峰,赵文博.高职安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观察,2012(3).
[2]曹秀军,胡雪,夏志欢.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1,9.
[3]吴声荣, 钟小青.浅谈护理人员慎独精神的培养 [J].吉林医学,2005, 26:539-540.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篇4
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探索专业教育模式,突出医学特色是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应探讨的主要问题.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建设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教师的`跨学科专业素质.
作 者:阴山燕 YIN Shan-yan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文理部,天津,300193刊 名:医学教育探索 ISTIC英文刊名: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年,卷(期):6(9)分类号:G642.0关键词:医学院校 心理学 专业建设
潍坊科技学院简介 篇5
学院秉承“修身、博学、求索、笃行”的校训,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魂,创新发展,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实施“内涵发展,特色提升,制度管理,和谐校园”的治校方略,弘扬“创业敬业、求是求新”的学院精神,建设“让认真成为品质”的校风,“责任高于一切”的教风,“勤学苦练”的学风,积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学院启动了百名博士、千名硕士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打造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授为名誉院长和特聘教授。学院现有教职工15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16人,特聘教授141人,外籍教师33人。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改革核心地位不动摇,视教学质量为学院的生命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院形成了以农学为龙头,工学为主体,经管、艺术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软件技术专业、园艺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有2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校企共建专业,5门省级精品课程。专科毕业生参加升本科考试,考取人数连续八年全省第一;首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30%;参加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连续五年获得团体一等奖;2011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
赛获山东省特等奖;参加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大学生乙组武术比赛获金牌12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第八届全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参加第三届山东省科技外语大赛获英语专业组比赛二等奖,并获优秀人才培养奖;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荣获女子乙组全省冠军;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山东赛区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学院把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作为长远发展战略,构筑起了联通全省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网络平台。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以及“订单”教育,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学习、实训、就业的“零距离”衔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毕业生以其扎实的基础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意识和优秀的工作作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建设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校园内大树参天,绿茵铺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学院现有10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院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中国女排四强邀请赛、全国国际标准舞大赛、全国武术学校武术套路比赛、中美女排对抗赛、山东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和山东省体育舞蹈公开赛等重大赛事。
学院坚持科研兴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了生命科学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所、生态与植保研究所、作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水产养殖研究所、海洋精细化工研发中心、计算机软件研发中心、汽车工程研究所、生物化妆品研究所、农圣文化研究所等15个科研机构。设施园艺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2012年,成功创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成为全国第一所针对国家“蓝色经济”战略建立的地方综合性科研机构。学院在生物组培、病虫害防治、海洋化工、软件研发、化妆品研制等方
面开展了30多项应用研究。选育的“鲁硕红”蔷薇新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金陵十二钗”获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12项专利,研制的“美高斯麦”牌三大系列化妆品畅销市场,研发的“降压降糖蜂胶胶囊”投入批量生产,地下害虫高效灭杀机进入实质性测试。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环保厅等科研课题128项,其中有资项目12项,获地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1项,获国家专利33项,出版著作教材175部,发表论文1869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2篇。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印度联合成立了“中印计算机软件学院”、“山东中印环球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潍坊科技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与日本东京大学联合成立了“中日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化妆品研究所;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了应用韩语专业专科教育项目,联合成立了“中韩留学生学院”;与东欧10所友好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举行了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年会,2012年同期举办了山东高校博士服务蓝黄战略研讨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有荷兰、美国、印度、韩国、英国、日本和乌克兰等国外教119人来学院任教,其中1人获国家友谊奖,2人获山东省齐鲁友谊奖,3人获山东省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派出留学生600余人,接收外国留学生100多名。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学院建设的软件园占地812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集软件研发、技术支撑、商务服务、人才培养、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也是学院师生科研、实践、创业基地。投资1千多万元建设了软件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动漫集群渲染平台、软件与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目前,已有印度格特维公司、清华阳光、北京恩源中国蔬菜调度呼叫中心、佛山迟达电热公司、山东蓝狐动漫公司等85家企业入驻,从业人员1600多人,年产值达5亿元,离岸外包业务已打入美国、日本、韩国、捷克等国家市场。软件园正在形成软件研发、服务外包、动漫、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五大品牌产业。
软件园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山东省公共服务平台和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被团中央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学院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牵头组建了山东省软件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与省教育厅联合成立了山东教育软件研发推广中心,每年完成各类成人教育和培训3万多人次。
2010年8月,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鲁昕先后莅临学院视察指导工作。鲁昕副部长考察时讲到,潍坊科技学院建设软件园,专业办产业,产业建园区,丰富了办学内容、办学形式和办学内涵。这是个很好的校企合作的平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
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和山东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篇6
关键词:护理毕业生 社区护士 就业意向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已成为社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吸引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社区护理人才也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外的社区护理定位较高,社区护士的学历普遍为本科和硕士以上,而我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护士学历水平较低,主要由正在从业的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远不能达到卫生改革对人才的需求。怎样就高级护理学生毕业后能面向社会基层下的去、留得住和用的上。笔者通过对本校的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进行有关选择社区护士岗位就业意向的调查。以探讨我校护理专业各层次毕业生对社区护士工作的认识和就业意愿以及在日常的教学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现讨论如下。
采用問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我校护理专业2013届毕业生本科122人、专科112人作为调查对象,共234人,其中男16人,女218人。调查内容为“知道什么是社区护士吗?、是否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你认为现如今的社区护理工作如何?、你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工资多少?、何种情况下愿意从事社区护士工作?”。结果有96.1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达98.36%,专科毕业生达93.75% )学生认为工资水平提高可以考虑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以及迫于就业压力也会暂时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社区护士工作有其特殊性,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加以强化社区护士的培养。
1、增设社区护理专业,提高护士学历层次是解决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的长远之计。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现状是社区护理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与经济是否发达、社会观念、政府支持度等有关以外,还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社区护理教育并没有为社区护理的开展作好相应的铺垫工作目前的医护比为1:0.78,提示社会对社区护士的需求量较大。近几年一些高校开始培养社区护理研究生,但将来主要从事社区护理研究、教育和管理工作,因而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因此,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护理教育布局,适当限制中专层次的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大专和本科护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并尽快构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2、在培养社区护士与临床护士时在知识结构和运用能力方面要加以区别,社区服务对象年龄跨度大,疾病种类多种多样,且以慢性病为主,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所以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掌握全科护理知识,而且要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在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3、建立实用型课程体系,突出社区护理工作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教育部提出护理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重视与社区护理相关课程的设置,建立“医院一社区”联合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逐渐掌握个体及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护理及其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的增长点。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很少,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比例则较高。在美国,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而我国目前社区护士主要由临床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且学历较低,难以通过短期的培训达到社区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特殊性和综合性的知识结构,社区护理工作落后,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求。而对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表明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比例仅为3.85% ,这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区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是个严峻考验。提高社区护士的待遇,包括工资的提高和社会的认同度的提高,这也是实际工作中社区护理难以吸引高层次的护理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性方面也注意政策引导,认识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社区护理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卫生宣教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要一方面注意政策引导,使护理工作受到关注和敬重,也鼓励和促使有志之士献身于社区护理事业;另一方面,加强社区护士自身的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地发挥护理作用,让社区群众接受更好的服务。还要注意解决实际存在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等问题。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江茜,段华庆.高校校园文化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J].决策与信息.
[2]段华庆,江茜.试论辅导员对护理毕业生情商的培养[J].中国商界.
[3]陈贤梓,何金爱.社区护理需求与社区护士培养方向的分析[J].现代护理 .
潍坊医学院学生会全体例会讲话稿 篇7
同学们,潍坊医学院学生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潍医校园里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组织,校党委、校团委对学生会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怀。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密切相关,同时,校学生会承担着各项校园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因此,在座的各位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我谨代表学生会对于各位长期以来对校团委及主席团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正因为校学生会这种强大的影响力,每年都会有许多优秀的同学报名参加竞选咱们校学生会。咱们校学生会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各位同学,前期经过一系列公开、公正、透明的面试选拔,咱们校学生会从11级同学中吸纳了200余名新成员,在此我谨代表校学生会向各位新成员表示祝贺,希望各位新成员尽快熟悉咱们学生会的工作,进一步增强对学生会这一集体、这一组织的认同性,积极参加各种锻炼。学生会是一个大课堂,每年都会培养出很多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得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干部,得到了社会和学校各行政单位的认可。在此,我希望各位新成员在一年之后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而这种提升需要你们积极主动的接受各种锻炼。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对于咱们学生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我想跟大家谈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生干部的会议如何开
我们学生会作为一个组织,通过会议传达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是非常普遍的。目前我们学生会各部门会议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大家坐到一起讨论问题,但效率不高,一个会议开一晚上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对于会议的主持者,在会议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会议氛围过于娱乐化,真正用于布置工作、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的时间寥寥无几。我们每周部长以上例会,每个部长或者代表都去开会,但与会者回去到了自己的部室,开自己部室例会的时候,有很多东西并没有传达给部室的其他成员,都被与会者自己“贪污”了。我们的部长以上例会每次都讲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对
1于一个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后面我还会进一步展开来说,思想建设这么重要,而我们的部长、副部长回去之后恰恰是把这部分的会议精神给忽略了,而我们的同学们也恰恰对这部分内容不感兴趣,比如说现在,有多少同学在下面画画,玩手机?这个思想建设,我们学生会每年都抓,但效率一直上不去的原因就在于此。理论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希望在我们以后的会议中我们同学们能做到以下几点: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会议解决的是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太多就成了座谈会,会议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的过程,思想上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2、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咱们的会议要对本部门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计划,各工作板块都应进行涉及。
3、营造氛围,务实求效。会议要营造氛围,让与会人员经过一次会议之后思想上有提高,业务水平有提升,工作思路日趋完善,进一步加强对部室、学生会的认同性,总之,一次会议之后部室成员们一定要有所收获。
二、学生干部作风问题
1、学生干部要不断锻炼自我,理智应对各种问题,做到生气时不做,愤怒时不想,发火时不说,三思而后行,快成长、快成熟。
2、学生干部要虚怀如谷,像成熟的麦穗学习,做有档次的人。我们全体学生干部要有微笑服务意识,微笑是学生干部的第一面孔,做到门要好进,脸要好看,话要好听,事要好办。
三、工作纪律问题
学生干部要努力学习,不断学习,主动创新地开展工作,尽心尽力培养后备干部,与同伴分工协作,查漏补缺,快速成长回报父母长辈,承担“责任”,切实遵守我们学生会的章程和规定,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学生干部,严格要求自己。
四、奉献问题
学生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超额完成自己的任务,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他非。遇到任何事都要做到:急事慢慢说,小事幽默说,别人的事不乱说,不知道的事不胡说,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多听少说,处事冷
静理智。
我们进入学生会完成的不仅仅是某个部室的常规任务,更多的是团委、主席团临时指派的任务,有的同学这个观念没有摆正,我们学生会的章程明确写道学生会各部室的职能有一条就是承办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所以希望各位同学一定要端正思想态度,我们来就是服务同学的,不是来享受,不是来耍公子、小姐脾气的,如果你觉得你自己很娇贵,那么我觉得学生会不适合你。
五、学生会文化与精神
一个国家有国家的文化,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学生会这样一个组织也不例外。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提过学生会文化和学生会精神这两个概念,现在我们正式提出来。我们学生会是有历史的,有文化内涵的,我们应该将其提炼出来。我觉得我们学生会文化是高雅的、积极地、向上的,是一种领导文化、执行文化、合作文化,学生会文化的形成根基在于部室,每个部室同样应该形成自己的文化,而各部室文化的形成在于在坐各位的努力,个人的水平决定一个组织的整体水平。我认为有档次有水平的学生会分三流:三流学生会搞活动,二流学生会搞维权,一流学生会搞思想引领,我们校学生会的目标是创建一流学生会,这个目标警示着我们依然要努力,我们要在广泛代表广大同学们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但绝不能以活动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水平,提高广大同学对我们学生会这一组织的认可,发扬我们的学生会文化,真正成为一流学生会,成为一个引领潮流的学生会。
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强大的精神支撑,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可能只局限于表面,殊不知我们学生会是有精神的。通俗一点讲,我们学生会没有任何的福利,没有工资,有的只是对个人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就这样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同学坚持到最后?即使再忙再苦再难依然长期坚持工作在一线,像我们各部室的部长们,他们在学生会工作了三年,能力、素质上的提高那是显而易见的,现在,他们面临学习、见习、实习、考研的压
力,他们依然留在,这个组织里面,依然保持着负责的工作态度,切实开展我们学生会的各项活动。为什么?因为我们学生会的精神,因为我们学生会坚持不懈、负责到底、越挫越勇、敢于担当的精神,这只是我们学生会工作的冰山一角,但却值得各位去学习。学生会的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在2007年新校区建成之后,我们学校两地办学,学生会的工作出现了较大的困难,而那时我们校学生会的成员们克服各种困难,形成了“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统筹兼顾”的工作精神;在本科教学评估时期我们学生会形成了“创先争优、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评建精神;在校庆60周年庆祝活动中,我们以校学生会为主体,展开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上岗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得到学校各部门、广大校友的认可,形成了“热情奔放、奉献友爱、高度负责、甘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
我们学生会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些都是我们学生会的瑰宝,而平时我们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希望下一步各位分管主席、部长要深入挖掘部室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以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来团结各位同学,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只有这样,我们校学生会才会更加团结,执行力才会更加强大,影响力才能得到提高。
最后,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今天的例会中能够学到此次会议的精髓,而不是浪费自己和我们的时间单纯地听我们说教,同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坚持一定的原则,做好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份内之事,真正凝聚在校学生会这个集体中,一起打造我们潍坊医学院一流学生会。
董瑞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篇8
职能、宗旨简介
(一)部门职能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学术科研能力。
2、1)负责(校内、外)各类创新科技竞赛、创业大赛等活动的组织、策划、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2)负责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计划的制定及具体实践;
3)负责社区内各类群众性健身活动。
3、负责潍坊学院体育学院“挑战杯”及“SRTP” 科技创新竞赛和各类创业大赛的策划、作品申报、初步评审等。
4、协助学院完成学风建设的工作,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
(二)工作宗旨:
1、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指导思想,结合时代赋予的创新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意识,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2、1)服务学生,为学生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术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2)服务老师,为老师提供学术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宣传等工作。
3、1)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跃学生的生活,提供具有特色的科技活动和创业实践理论和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
3)活跃学术科技氛围,以“创新能力培训,创新思维培养”为主题,点面结合开展一系列有关科技的活动在院内形成一定的反响,营造浓厚的学术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篇9
摘 要: 文章为探讨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72名成都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及其对专业建设的看法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受访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8%,65.3%的有过工作变动,收入普遍偏低,就业最多的领域是企业(43.1%)和教育培训及公益事业(20.8%),受访毕业生中有77.6%的认为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对自己有帮助,并对专业的实践体系、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应用心理学 就业状况 教育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对心理学的关注和认可程度逐渐提高,社会对于心理学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适应社会需求,2001年国家卫生部要求三级甲等医院必须设有临床心理科,同年医学院校中的首批应用心理学专业随之建立[1]。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开设,为实现心理学与医学的交融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何发挥医学院校的优势,构建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培养模式仍是各大医学院校不断探索的问题。
目前,在医学院校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初衷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才,但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不符合执业医师资格报考条件[2],对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部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就业形势严峻,2015年教育部更是将应用心理学专业列为“红牌专业”,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改革应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入手。本研究对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成都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05级至2010级的6届本科毕业生抽取72人,男性20人,女性52人,对其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当前工作状况、工作变动情况、对专业学习的看法、对专业建设的建议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受访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状况
接受访谈的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为95.8%,65.3%的毕业生自参加工作后有工作变动,毕业生的收入情况见表1。
(二)受访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受访毕业生就业最多的是企业(43.1%)和教育培训及公益事业(20.8%)。在接受访谈的毕业生中有44.44%表示自己进入了期望从事的行业,他们期望从事的具体行业见表2。
(三)受访毕业生的实习意愿
受访毕业生最期望的实习基地是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企业和医院,见表3。
(四)毕业生对专业学习的看法
受访毕业生中有77.6%的认为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对自己有帮助,主要表现在:加深自我认识,学会思考人生;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可以更好地自我调控;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把握他人心理;学会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对目前工作有帮助(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教育、销售、心理咨询与治疗等)。5.6%的毕业生认为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五)毕业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看法
受访毕业生对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体系、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体制等问题均提出意见和建议。
50%的受访毕业生对实践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出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实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同时增加专业实践机会,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多参与一些与时俱进的科研课题;拓展实践领域,如医疗、教育、航空、整容咨询、HR、狱警、青少年问题中心等;在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方面进行深入培训。
22.2%受访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提出意见:医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既学医学课程又学心理学课程,但感觉内容太庞杂,什么都学,结果什么没学好,课程设置应该有更强的针对性。
20.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体制有待改进:主要集中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获得的是理学学位,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和心理治疗师,大大限制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2.5%的受访者对培养目标提出建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外的知识,多提供相关专业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其他社会组织的相关讲座;尽早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三、讨论
(一)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生存现状
就本次访谈结果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1.经济收入偏低
《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一项针对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484元(本科为6155元,高职高专为4812元)[3],而在本次受访的毕业生中月薪5000元以上的不足10%,在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受访者普遍报告目前收入情况并不理想。
2.专业对口率低
就本次访谈结果来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尚可,但多数受访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关系不大,只有少数毕业生在医院、学校或者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从事心理咨询或教学工作,还有一些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其他大部分毕业生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销售、行政、文秘等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的工作,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能进入期望从事的行业。
究其原因,尽管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医学背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四年制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只能授予理学学位,该专业毕业生不具备报考临床执业医师的资格,即使进入医院也大多只能从事行政管理和文秘的工作,只有极少数能够对口从事心理辅助工作;而在医院以外的用人单位眼中,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并没有特殊的优势。此外,由于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起步晚,普及程度不高,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才需求有限,致使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一展所长,同时获取满意回报,使很多毕业生选择转行。
在本次访谈中,笔者注意到一些可喜的现象,如本专业毕业生开始逐渐进入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域(如公益组织、社工机构等)就职,他们的工作可能是带领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对有生理或心理残障的群体进行康复训练等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日后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同时还能为在校学生提供众多的实践机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二)课程设置的调整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时间都不长,办学经验不足,缺乏成熟的参考模式[4]。几乎所有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都由医学和心理学两个部分构成,而这两个学科课程繁多,学生难以在4年时间内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并实习,因此,在专业培养上对课程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形成“基础医学+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培养模式[5],这使得该专业毕业生感觉医学和心理学都学了,但都只学了皮毛,使之与其他非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竞争心理学相关工作岗位时反而存在不足。
(三)实践体系的调整
访谈中超过半数的毕业生提到,应该进一步增加实践课程,不仅是学时的增加,实践领域和内容也应该予以拓展。
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于学校提供的医院、学校、少管所,以及学生自己联系的企业、社工组织等。从表3中可以看出,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才是最希望进入的实习机构,然而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成熟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具备培养大量实习生的实力、且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寥寥可数,导致本专业能够如愿进入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的实习生数量极少。虽然医院能够为实习生提供一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学习机会,但更多的实习医院仍沿用与医学实习生相同的“转科”模式,并未因专业的不同而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生做出不同的实习安排,但这种实习模式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职业训练。
目前,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与销售等方向。随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在校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也越来越明确,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如,人力资源管理、青少年问题处理、犯罪心理研究、整容咨询、社工工作等),可以是学校统一组织的,亦可以是学生凭个人能力获得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拓展实践领域,又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更深入的实践。
(四)培养目标的调整
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需要,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科学思维和实践技能,在医疗、教育、行政、企业、事业、社区等单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不难看出,该培养目标是基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本次访谈结果显示若根据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看,目前的专业教育距实现该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然而,作为大学,不仅是一个培养职业素养的地方,更应是一个促进和引导个人成长的殿堂,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着眼于职业发展,更要突出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塑造更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展现人文关怀,这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的特殊之处。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固然是评判专业成败的硬指标,应是目前专业教育努力的方向,然而对于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时常自省的习惯等目标不应该被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轻视或遗忘。从访谈结果来看,大部分受访毕业生都承认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对其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专业学习对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即使在非对口的工作中)有积极的意义。这样的结果,对教育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建议与对策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使实践教学真正达到效果。
第二,合理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有针对性地建立和丰富见习和实习基地。
第三,合理设置医学与心理学课程安排,并利用医学院校的医学优势,突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发掘与专业对口的职业,拓宽就业思路。
第四,丰富和深化现有培养目标,重视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特殊积极作用。
第五,合理调整教育体制,力求学制与专业特色匹配。
参考文献:
[1]黄车白,傅振荣,毕晔,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的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38-39.
[2]百度百科.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JldWEu-2-VN5RLE41Ivz0 UZPyc N0S8w6KUXQD0mRZfKkvyNPE_IJ_wqJ2YMQx5h24kTEubUADqYJn6t8YxfZq.
[3]随心.大学毕业生收入排行出炉:平均月薪3773元[DB/OL].http://news.mydrivers.com/1/434/434199.htm.
[4]谢静涛.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的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44-45.
[5]郑亚楠,方必基.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调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229-230.
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426)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篇10
根据《教育委员会文件通知》:经学校研究决定,针对2018年考生推出专用复习材料,该复习材料作为考试的依据,考试从该材料中随机抽题。请考生高度重视,该材料由学校单独发行。对订购该材料的考生单独登记备案并优先填表注册。学校决定各专业印刷50套,办理邮购业务的考生比较多,当天安排邮寄。各报考院校要认真贯彻执行该材料,保障考试顺利进行。
选拔优秀专科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学习的相关规定,现将选拔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专升本”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责 “专升本”工作由学校“专升本” 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各相关学院成立“专升本”工作小组,由党政领导和相关年级负责人3-5人组成。学校“专升本”领导小组负责“专升本”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升本”工作的原则、政策和办法;研究“专升本”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审定“专升本”的报考名单; 组织“专升本”综合考试工作。学院“专升本”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专升本”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学生平时成绩的统计及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排名;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完成“专升本”综合考试报名;完成各项汇总材料并上报。
二、“专升本”选拔条件和指标根据文件规定,本次“专升本”选拔对象为普通类专科学生。选拔的优秀专科生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未受到任何处分。2.无重考、重修记录。3.身心健康。4.平时(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和综合素质好。
三、“专升本” 选拔工作程序 1.各学院要先完成可升本专业班级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排名,从而确定选拔学生范围。2.符合上述“专升本”选拔条件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专升本”综合考试,并提交书面申请,提交考试学院。3.各相关学院将考试报名汇总表交“专升本”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4.“专升本”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提示。5.教务处统一组织本次“专升本”考试,按照考试科目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6.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四、“专升本”录取工作以“专升本”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录取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考试成绩将在录取前公示7天。录取过程中,如果有排名在录取名额内的考生自愿放弃“升本”,排名在录取名额外的学生可按照排名顺序依次递补“升本”。
潍坊职业学院怎么样?就业前景 篇11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明德尚学、强能善技”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构建了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为重点、农为特色、经管结合、兼顾文科、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架构;启动了“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实施了“搭建平台、分层教学、分流培养”的教学模式;推行了“双证书”制度;形成了“四位一体”、“三三三”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院首批顺利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教育部的抽查。
学院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农业部、教育部、省科技厅、教育厅及市科技局下达的科研课题176项,其中56项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主参编著作79部、教材216本,编辑出版了学术刊物《潍坊高等职业教育》,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864篇,获奖论文81篇。
高职学院网络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 篇1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据此,各高职院校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重构工作。但在实际教学及兄弟院校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技术专业的教材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短板之一。
(一)传统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需要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二)近年新编教材有很大突破,但仍存在种种不足
自2008年以来,各大出版社纷纷组织了网络技术方面的企业一线专家与教师展开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撰写工作。此类教材大部分都采用了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方式进行编撰。在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知识点的项目化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突破。与传统教材相比,新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网络专业教材更适合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二、目前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依托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不足
通过对我省高职学校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中发现,无论是普通院校还是示范院校,都基本采用了分段式培养模式:即将职业能力分为初中高不同级别分解到教学过程中。通常在第1-2学期学习初级职业能力或专业基础知识,然后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职业能力的深入学习,第5学期进行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或职业拓展技能的培养。分段式培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它遵循了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
分段式培养模式的缺点同样十分明显,某一种职业核心技能从无到有的培养过程,往往贯穿3-4个学期,当中间隔2-3个假期。缺点之一在于学生进入第4、5学期时才接触职业核心技能,在此之前会出现诸如网络专业的学生不会网络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缺点之二在于时间上的跨度往往导致学生在进入后一阶段学习过程时,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最终除少数学生外,多数学生在毕业时无法完整掌握职业核心技能。
依托存在不足的人才培养体系所编撰的网络专业教材,自然也无法胜任培养学生的重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多,真实再现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少
按照普适性的网络技术专业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通常情况下被概括为“建网、用网、管网”三大职业技能模块。教材的编撰通常情况下也以培养其中的某项职业技能为目标进行实施。但构建该职业技能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配套的软硬件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有差异,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有差异。
以“建网”职业能力构建为例,大多数教材构建了类似“制定网络组建规划、网络设备选型、物理连接网络、逻辑连通网络、配置与使用交换机、配置与使用路由器、构建域模式的网络环境、分配与管理网络中的资源、配置网络应用服务器、网络接入Internet”等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境包括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由学习性任务和工作性任务组成。
通过虚拟某类网络应用需求,为学生构建不同学习情景所编撰的教材,相对传统教材里学科体系式的教材更加容易为学生接受。但该类方式存在的最大缺点是:教材撰写者所虚拟的网络应用需求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涵盖某些职业技能知识点的导出,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存在差异。
(三)教材的前瞻性有所欠缺
部分教材在编撰过程中,为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过于强调职业技能,教材通篇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而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认知培养部分。矫枉过正的后果是深层次的学习遇到阻碍,学生被培养成了简单的技能型人才而失去了在专业领域里继续提升的能力。
其次,高校网络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总是难以跟上实际的网络发展步伐,导致部分编撰者对于专业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缺乏认知、对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技能及软硬件设备缺乏了解。以“网络管理技能模块”为例,目前网络管理中最普遍采用的网络分析等相关知识在目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相关介绍,从而造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与实际脱节。
(四)教材的整体规划有所欠缺
除部分规划系列教材外,大多数教材的编撰者所编写都是单体教材。教材内容(技能模块、知识点)所涉及的前置知识及后续拓展缺乏统一规划。
通过当当、卓越等在线书店以“网络组建”为关键字查询,可以看到大多数的教材内容都过于宽泛。大多属于一本书包打天下,力图在单体教材里对所有技能点面面俱到以致蜻蜓点水,广而不深。同时也出现在使用过程中,教材内的部分内容因为与其它课程重叠或者不适宜学校实际人才培养方案而被授课教师舍弃等情况,造成资源浪费。
三、教材编写方式的思考
(一)采用联手企业的方式编写教材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编制前提是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了解接受本专业学生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只有与网络领域知名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消化和吸收引进知名网络培训机构的职业培训课程,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才能开发出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教材,为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联手网络领域知名企业的另外的一个优势是可以合作建立互补机制,运用企业资源进行课程实践方面的练习。学生可以获得到真实的企业工作锻炼机会,企业也可利用学生的人力资源及专业技能完成初级的网络组建及技术支持等工作,减少人力成本支出。
(二)采用多校协同的方式编写教材
以地区为单位,区域内的教育权威部门成立系列教材编撰委员会,结合本区域内设置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的企业实际需求,多校合作横向协同所编撰的教材,才有利于教材的实用性与大众性。而系列教材的规划设计,能有效解决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问题及避免教材之间的内容重叠。
(三)采用分段测评的方式编写教材
任何一本单体教材,在教材的开头应给出完整的前置知识要求,及相应的测评试卷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储备是否足够完成本教材知识的学习。在教材的每个项目(模块)后也设置阶段测试,在教材的结尾加入完整的学习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复习及评测。
(四)以公开课视频的方式制作教材配套资源
有部分观点认为“公开课因为表演成分太重,而且表演的是许多人集体"磨出来"的教学设计,而不是教师自己真实的教学状况;所以失去了对于日常教学的指导和示范意义,沦为显示教师虚假教学能力的公开作秀机制,以及控制教师名利供求关系的交易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开课的功能和特点是客观的,也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
当公开课视频的制作者抛弃了作秀的目的后,在公开课的磨课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煎熬"、"磕磕碰碰"和"争议",就都成为成为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反过来可以对教材的后续修订工作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公开课视频也能用于构建课堂外的在线自主学习系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篇后语
目前,我省大部分高职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基本上都集中在网络组建与网站建设两大方向。如果能群策群力,集合大多数学院专业教师的力量,修订现行的人才培养建设方案,联合企业进行体系化的教材建设,才能够真正编写出符合实际需求、高质量的专业教材。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潍坊职业学院07-07
潍坊农业科技学院专升本06-01
潍坊学院大学生活毕业感言09-27
Lvrhqw中国共产党潍坊医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关于代表资格07-04
潍坊学院学生会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09-10
医学护理专业11-14
医学护理专业简历08-19
医学专校教学护理专业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