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筝产业链研究(精选4篇)
潍坊风筝产业链研究 篇1
摘要:海洋产业相比其他产业而言作为一个复合性产业群, 基于产业基础、资源的区域性等特点, 海洋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 区域“蓝色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主导产业的发展。本文在海洋化工产业集聚的重要性和海洋产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潍坊市发展海洋产业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和政府支持政策等, 提出发展海洋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对发展区域海洋产业提出相应的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绩效区域,海洋主导产业,产业政策
一、研究背景
2009年4月, 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蓝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培育海洋伏势产业,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正式获批则标志着东半岛成为我国第一个“蓝色经济”特色的区域板块,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也是我国走上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之下, 发展海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 保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一个新模式。
1.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主导产业的更替会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演变。从纵向来看, 阶段的演化中加快了不同产业的非均衡发展, 从横向来看, 则是导致区域的非均衡发展。因而发展海洋产业, 建立从供给和需求方面、企业行为等多个角度选择区域海洋主导产业的评价体系, 对丰富和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
2.有利于客观地认识各地市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和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发展的不同特色产业。山东省海岸线广阔, 地理位置优越, 气候宜人, 发展海洋产业的区优势相当明显, 且沿海各地市海洋产业的发展各具特点。研究山东沿海城市海洋产业发展状况, 可以确立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 避免各海洋产业发展的无序竞争、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海洋产业。海洋是矿物、能源和实物等多种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的源泉, 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紧张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海洋产业介绍
第一, 海洋产业基本概念。海洋产业是指通过海洋资源及其空间而形成的开发、利用等各种生产服务活动。海洋产业具有涉海性这一独特的特点, 是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 其加工对象为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群体, 海洋产业包括多个经济部门, 并一直在不断扩大;发展区域海洋产业首要的是发挥区域资源的优势, 由于资源的异质性导致要根据不同区域海洋产业的特性不同, 发展不同的产业、由此导致的其产生的产业结构和制定的产业政策等也各不相同。
第二、海洋产业分类。借用三次产业分类法, 可以将海洋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三种类型。
三、主导产业选择
1.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产业结构系统中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和行业前景的产业, 并且对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作为引领产业结构系统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 应具有明显的特征:
(1) 作为主导产业应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和或旁侧效应。主导产业应该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才能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引导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能否成为主导产业的关键在于一个产业是否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
(2) 主导产业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结构需要需求总量的扩张, 为满足结构总量扩张的需求就需要主导产业有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的能力。
(3) 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一方面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从而能创造出高生产率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主导产业的支持。
2.潍坊海洋产业发展状况。
潍坊市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滨海平原储有58亿m3地下卤水, 含盐、溴素丰富, 并且潍坊已建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洋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规模效应明显, 卤水制盐投资少, 生产成本低, 经济效益好, 并且可显著降低成本:潍坊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溴素、原盐、纯碱等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其中溴素产量占全国溴素总产量的80%以上, 原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 而山东海化集团作为纯碱生产企业的佼佼者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纯碱生产厂商。
潍坊海洋产业贡献率分析: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数量与资源消耗之比, 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计算公式:贡献率 (%) = 贡献量 (产出量, 所得量) / 投入量 (消耗量, 占用量) ×100%。
因而可以利用产业贡献率, 用来测度某个产业发展状况, 以及该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旁侧效应大小。有上式得知产业贡献率越大, 表明该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效用、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 反之则越小。经测算得知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97%, 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为7.92%, 而滨海旅游业、船舶业和海洋化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
近几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 潍坊的优势突出表现在海洋化工业、盐业和生物医药业, 并且潍坊市海洋化工业的规模经济明显, 生产技术成熟和科技研发能力较强、市场需求稳定, 发展化工业、医药业和盐业作为海洋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当之无愧。
四、建议
第一, 促进海洋产业聚集, 打造海洋产业聚集区。
第二, 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第三, 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应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提高信息综合服务能力, 注重产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张金珍.潍坊海洋产业绩效评估及主导产业选择研究.2014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2]潍坊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潍坊市卤水资源开发和海洋化工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
[3]任建兰, 张淑敏, 周鹏.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潍坊风筝的形制特性解析 篇2
中国有三大风筝流派———北京风筝、天津风筝、潍坊风筝, 其中又属潍坊风筝最具特色。潍坊又称鸢都, 制作风筝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被誉为现代的世界风筝之都。诞生于此的风筝技艺精湛、造型优美, 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2006 年潍坊风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 与潍坊风筝在我国风筝发展史及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符的是, 目前, 对其的关注和研究还十分有限, 而对于潍坊风筝形制特性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只是在一些关于风筝及其工艺的综合性研究 (论著) 中略有论及。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以潍坊风筝为研究对象, 从结构和造型两方面入手, 综合运用图像分析、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 着重探究其形制特性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语言与造物智慧, 以期对潍坊风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1 潍坊风筝的结构特征
1.1 结构与造物
自古以来, 在造物过程中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件器物都离不开造型, 都是通过造型来完成抒情达意的目的, 而完成这一目的则必须依靠一定的结构表现为媒介, 同样, 风筝艺术的审美与造型艺术也离不开结构。结构是一件器物存在的基本状态, 其本身的形式美感以及所要实现的价值都要依附于器物的基本结构来呈现。
1.2 潍坊风筝的结构
风筝的形式美依附于轮廓结构, 潍坊风筝的种类较多,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轧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串式风筝、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板式风筝、立式风筝。
1串式风筝。把几只甚至更多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依次连接在一根或多根线上, 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代表, 分为头、身、尾三个部分, 以身为主, 身体由若干只圆片形的风筝组成。2硬翅风筝。潍坊风筝中比较传统的类型, 样式较多, 内容丰富。硬翅风筝的翅膀骨架通常是用上下两根竹条制作而成, 两侧边缘高, 中间凹, 形成通风道, 翅的端部向后倾, 使风从两翅的端部逸出。其硬翅结构是固定的, 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材的不同而变化。典型的硬翅风筝代表:沙燕风筝、脸谱风筝、水浒108 将等。3软翅风筝。此类风筝的两个翅膀的骨架各由一根主翅条构成, 翅的下端是软边, 没有主翅条可依附。骨架结构有单层、双层和多层三种。这类风筝表现的主题丰富, 种类多, 范围广, 题材多为禽鸟和昆虫类。制作时尽量与再现原物, 造型生动, 立体感强, 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4板式风筝。平板式的风筝。风筝主体为平面, 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 四周扎以竹条支撑, 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一般尾部会加上一条长尾巴或穂子, 方便放飞时维持平衡, 调整角度。5立式风筝。也称桶形风筝, 有抽象和具象两种类型, 骨架多采用折叠式结构, 由单个或数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等。
2 潍坊风筝的造型特征
2.1 潍坊风筝的造型手法
从造型的形式美感和艺术呈现的角度来看, 潍坊风筝的造型手法可分为突出特征、夸张变形及简化概括三种。
1突出特征, 即借助于自然界中已有的自然形象, 突出某一代表性特征并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而产生的造型。是一种对已有事物形象的再现, 追求对事物原型的写实模仿。这类特征的风筝主要强化其形状与结构, 赋予韵律美。2夸张变形, 即强调事物显著特征或优美部分, 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其进行加工再创造, 强化动态的神情。如凤凰风筝造型, 改变其原型的比例, 夸大了美丽的尾部, 以增添更浓厚的吉祥、喜庆的气氛。3简化概括, 即对原型进行很大程度的取舍和再创造, 提炼出它们显著的特征, 保留其精华部分, 简化繁琐的部分。设计时要求风筝造型的整体性与单一性有机结合, 让观者既能感受风筝的完整性又能让人浮想联翩, 引起观者的共鸣。
2.2 潍坊风筝的造型原则
1再现与表现。艺术中所谓的“再现”, 就是模仿自然、效法自然, 将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人物真实、完整的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逼真和写实。但这种艺术的再现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反映, 而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将其所认识的现实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 并运用物质媒介体现出来。我们常见的蝴蝶风筝、金鱼风筝就是艺术家们对大自然客观事物的再现, 但并不是简单的模仿, 而是对事物原型的创造性再现。例如蝴蝶风筝造型, 在再现蝴蝶形象本身的同时, 又加以取舍和再创造, 营造出一个生动、可爱的艺术形象。所谓表现, 即重在表现的艺术, 强调表现艺术家自我感受及主观情感, 认为艺术不是机械的表达生活的现实, 而是表达精神世界。一般是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潍坊风筝艺人以丰富的表现力, 将抽象的龙头形象和具象的蜈蚣身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成为风筝界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代表。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与创新, 是传统艺术的再升华。
2对称与稳定。对称的形态设计会让人在视觉与心理上产生完美、宁静、和谐之感。对称又称“均齐”, 在统一中求变化。对称的图形给人以单纯、简洁的美感, 以及静态的安定感。以潍坊的龙头蜈蚣风筝为例, 以一条中心线为轴的左右对称, 蜈蚣身躯每节竹片的对称、每节竹片左右的对称、两侧的羽毛重量及软硬度的对称, 给人一种秩序、稳定、庄重与威严的美感。稳定, 强调的是线、色、形、体各元素组合稳固关系, 以及视觉元素之间的轻重关系。从视觉稳定和技术稳定的角度来看, 在龙头蜈蚣风筝设计中, 结构和造型的稳定感给人以轻松、安详的美感, 这属视觉稳定;为保证庞大的身躯的平稳, 龙头与躯干间连接了多条连线, 这就属于技术稳定。
3比例与尺度。所谓比例, 是指对象各部分之间, 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以及各部分与细部之间的比较关系。所谓尺度, 是对象的整体或局部与人的生理或人所习见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是在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有尺度感的事物, 具有合理、和谐、协调的特点。潍坊风筝在其演进的历史进程中, 通过艺人一次次的制作体验, 逐渐形成了合理、恰当的比例与尺度关系, 被大众所认可并被继承下来。例如龙头蜈蚣风筝的长短和大小, 是由其腰节节数、节距、直径来决定的。制作小型龙头蜈蚣风筝, 节片的直径应控制在10-15cm, 40 节以上。节片选用竹条粗细为1.5*1.5mm, 横担或腿的长度为节片直径的4倍, 粗为2mm, 两端可稍微细……潍坊风筝艺人对这些数据的精准把握, 成就了龙头蜈蚣风筝和谐、、恰当的比例与尺度, 给人以肯定、、和谐的秩序美感。
3 经典案例解析———龙头蜈蚣风筝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潍坊风筝世界里, 最引人瞩目的要数潍坊风筝的传统代表作———龙头蜈蚣风筝 (如图1) 。1986 年, 杨同科为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制作了一只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龙头蜈蚣风筝, 从头到尾长达350m。需要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和两辆北京吉普车的牵引才能放飞, 受到了现场20 余万国内外观众的喝彩。潍坊龙头蜈蚣风筝从此蜚声海内外。长久以来, 它以其独特的题材、生动的造型、精巧的工艺、鲜明的民间色彩, 突出反映着潍坊风筝的地域文化特色。龙头蜈蚣风筝是串式风筝的经典代表, 创造性的将抽象的龙头形象和具象的蜈蚣身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形式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形制特征如下:
1立体性。首先是龙头造型的独特性, 龙头蜈蚣风筝采用立体龙头, 口方须短, 头部形象集中, 既把龙的矫健、豪迈表现的淋漓尽致, 又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活力、亲切可爱的艺术形象。造型立体感强, 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2复杂性。精巧的扎制工艺是构成龙头蜈蚣风筝生动艺术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头蜈蚣风筝结构复杂, 通常要用一百多根竹条, 分别扎制龙头的骨架以及眼、鼻、耳须、角等, 然后巧妙地排列组合, 形成龙头的整体形象。即使是眉毛、额间的红痣等细节也都用细竹条勾勒刻画。3表现性。潍坊的能工巧匠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追求, 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将龙头和蜈蚣的躯体和谐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无论是造型还是结构无不表现着潍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对潍坊风筝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4 结语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潍坊风筝, 是富有地域特征的造型艺术,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对潍坊风筝的结构类型进行系统的划分, 对其造型手法及原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和解读, 以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传承及发展潍坊风筝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 只有不断的满足时代主流审美观念的需求, 才能焕发新活力。潍坊风筝要进一步的发展, 不能故步自封, 满足于现状, 而应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 敢于和善于把新材料、新题材、新科技运用于风筝创作之中, 使潍坊风筝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要:潍坊是中国最重要的风筝产地之一。战国时期风筝的雏形已经形成, 唐宋时期潍坊风筝普遍流行, 至明清时期潍坊风筝已达到鼎盛。潍坊风筝作为风筝界的领军者, 凭其精湛的扎制技术、浑朴的造型、饱满的构图等独特的艺术特性蜚声海内外。任何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整统一, 结构与造型是一件器物存在的基本形式与载体, 对于风筝而言亦是如此。本文以潍坊风筝为研究对象, 综合运用图像分析、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 从结构和造型两个方面来探寻其形制特征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语言与造物智慧。
关键词:风筝,结构,造型,形制
参考文献
[1]孙立荣.潍坊风筝[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8.
[2]董季群.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M].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9.
[3]白庚胜.中国民间风筝技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10.
[4]罗军.传统风筝的彩绘艺术[J].中国美术教育, 2004 (3) .
潍坊风筝产业链研究 篇3
1984年4月1日至10日, 潍坊市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风筝邀请赛, 制定了我国首部风筝比赛规程, 并首创了“一种形式、三个结合”———以放风筝旅游的形式, 同经济、体育、文化结合, 发展了潍坊的国际旅游和外向型经济, 达到了“以旅游为突破口, 广交朋友, 宣传潍坊, 推动潍坊对外开放”的目的。至第25届风筝会, 新增加了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首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交易会、第28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与开幕式、迎2009新人新作邮展与文展会、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论坛、百名浙商潍坊行等活动。据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公室介绍, 近几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招商力度都很大, 每届签定的合同额都在数十亿元。
风筝会在潍坊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仅促进了潍坊经济的发展, 而且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如今的潍坊市区, 道路宽阔, 城市整洁, 白浪河、张面河、虞河似三条玉带穿城而过。该市已被评为“世界风筝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品牌特色城市”。
一、以传统体育项目“放风筝”承载城市特色形象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内容丰富, 源远流长。中国有近千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其数量和形式堪称世界之最。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山东鲁山, “斫木为鹞, 三年而成, 飞一日而败”。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 (约公元前300年左右) 。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 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进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问世后, 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 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汉朝以后, 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 在制作风筝时, 逐渐以纸代木, 称为“纸鸢”。明清时期, 潍坊 (古称潍县) 的风筝达到极盛。清朝诗人郑板桥在主政潍县期间拟诗《怀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 好将蝴蝶斗春归。”潍坊风筝扎工精美, 画工别致, 造型新颖, 构图合理。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 博采京津画技之长, 色彩鲜明, 善以夸张的手法, 突出主题。
1.“风筝”以其娱乐健身性, 点缀着城市的“适宜人居”功能。
放风筝, 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史书《续博物志》亦有“放风筝, 张口仰视, 可以泄热”之说。放飞者极目蓝天, 还可消除眼肌疲劳, 调节和改善视力, 预防近视和弱视。近年来, 国内外有些医院和疗养院采用“风筝疗法”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小儿智力不全等症, 也收到了神奇的疗效。此外, 人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 还可以愉悦心情、净化心灵、修身养性, 从身体活动中得到直接情感满足。除了自身参与外, 欣赏观看精彩的风筝放飞表演, 也可以丰富生活、以筝会友。自由的风筝, 常年飘扬在潍坊城市水岸各个小区的上空, 温馨和谐, 是适宜人居的一道亮丽风景。
2.“风筝”以其传承性, 扩展着城市的文化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如同一个容量巨大的容器, 蕴藏着大量极为重要的文化内容, 其所传承的文化信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与风筝健身运动和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代表的风筝节会, 已经成为约定化的新民俗。同时, 把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 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风筝上, 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极具中国乡土文化特色的一种祈吉的风筝文化, 扩张着潍坊城市的特色文化功能。
3. 风筝”以其艺术欣赏性, 放大着城市的美学韵味。
中国传统风筝的扎、糊、绘三艺, 体现了物质、意识、形式、技巧的和谐统一, 体现了造型与绘画的完美结合, 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极富浪漫色彩且充满浓郁民族文化底蕴的风筝艺术之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风筝的美首先体现在它的绘画美上。以潍坊风筝为例, 从整体上讲, 无论是题材还是绘画技巧, 潍坊风筝都受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影响, 所以有“放在天上是风筝, 贴在墙上是年画”的说法。潍坊风筝重在神似, 不求形似, 把握整体, 舍弃细节, 着力于夸张、变形, 而非自然物象的再现, 体现的是艺术上的韵味美。在潍坊, 风筝艺人或风筝爱好者们都喜欢将风筝挂于居室或宾馆客房, 人们在风筝旁生活, 在放飞美的韵味里梦想城市的未来———“未来不是梦”。
4.“风筝”以其经济价值, 拉动着城市的旅游功能。
风筝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商品, 或者说是作为体育用品的风筝产业经济;二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通过节会而创造的风筝文化旅游经济。我国商品化风筝的出现大约是在宋代。到了清代, 风筝的商品化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 许多地方的风筝生产逐渐形成了规模, 并有风筝铺、专门的风筝市场出现。清代时北京的琉璃厂是当时规模最大的风筝市场。潍县人裴星川曾有《竹枝词》描写了民国时期潍县城外白浪河沙滩的风筝市场:“风筝摊市倚城墙, 几处游人选购忙。花样翻新招主顾, 双双蝴蝶燕成行。”
如今, 潍坊国际风筝会是当代众多新生节日的代表之一, 对潍坊的风筝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仅以潍坊风筝的重要产地之一杨家埠为例, 其村内风筝业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除了风筝产业外, 潍坊风筝的经济功能还在于通过国际风筝会使风筝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资本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风筝牵线, 文化搭台, 经贸唱戏”的发展思路, 使风筝文化的经济价值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其中, 旅游业、餐饮业、招商引资是最为直观的, 而风筝、国际风筝会所带来的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形象的改善则更为潍坊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强大的“旅游文化”, 创造了联动的经济效益。
二、“风筝”是使城市名扬四海的传播符号
符号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原材料, 一切传播活动都离不开符号。任何物品想要被人把握比如被人消费, 就必须首先成为符号, 只有符号化的东西, 如成为广告的描绘对象, 得到媒介的传播, 才可能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分为口语和文字两种。非语言符号又可分为听觉符号、触觉符号和视觉符号几种。风筝作为一种视觉符号, 在传播“国际风筝都”潍坊城市品牌的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风筝”具有生动的直观形象。
由于视觉符号本身具有直观性、形象性, 直接通过眼睛去观看, 通过感觉器官去感知看到的信息, 使得传播更为有效。潍坊除了拥有形态各异的风筝之外, 还抽象出了最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形态, 成功设计了潍坊国际风筝会会徽 (图略) 。这一图案已经成为了潍坊的城市标志, 随处可见———公交车站、照明设施、火车站、邮政信封等, 很好地浓缩和体现了“世界风筝都”的特色。
2.“风筝”可满足大众的接受心理。
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影像化的信息都符合大众接受心理。“读图时代”的今天, 视觉文化传播现象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经验证明, 人类感知世界的首要方式是观看, 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大约有80%以上来自视觉。大众文化越来越依赖于视觉符号的传播, 人们繁忙的生活, 紧张的工作不愿意再去解读文本文字, 更偏爱于视觉符号。风筝, 这一简单的视觉符号, 作为城市品牌, 更容易为大众接受和喜爱。
3.“风筝”引人“同构联想”, 将五洲人民联谊。
同一个视觉符号或不同视觉符号所构成的图像所表达的内容, 或是符号本身的表层意义, 或是视觉符号所蕴藏的深层意义, 即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如鸽子的深层意义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鸽子, 它象征着和平。在跨文化传播中, 受众对视觉符号通过“同构联想”或“联想链”来理解传播的信息。这样, 风筝, 就有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理论基础。“世界风筝都”潍坊, 更是把五大洲的朋友用风筝的银线, 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潍坊风筝产业链研究 篇4
1风筝雏形的出现
潍坊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春秋时期,潍坊大部分分属齐、鲁两国。关于风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但是大体上是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风筝的雏形——木鸢。据《鸿书》记载“公输班制木莺以窥宋城”;相传楚汉相争之时,韩信做木鸢载人唱楚国歌曲用以瓦解敌军军心;《事物纪原》中记载韩信和陈豨谋反之时利用木鸢丈量未央宫的远近;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制作的木鸢飞去宋国军营刺探情报等。这些史料都是关于风筝最早的记载,虽然无从考证谁是木鸢的发明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潍坊地区就已经出现了风筝的雏形,并且此时的“风筝”都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当时木鸢虽然已经出现,但由于没有实际的功用,需求极少,再加上制作方式的落后,因此只是凤毛麟角式的出现,但它们为后来纸鸢的出现和繁荣提供了雏形。
2风筝在传统社会的发展普及
封建社会时期,尤其是随着唐宋时期造纸术的改进和普及,风筝制作改由纸糊,制作成本降低,制作工序大大简化,使得风筝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取而代之的是它的娱乐和象征功能。风筝之所以能够在潍坊地区扎根、开花、结果,这与潍坊地区的适合风筝成长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这种环境既指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包括人文心理环境。
2.1自然地理环境的土壤
曾在潍县任县令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怀潍县》一诗中,形象地描绘了潍坊一带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1]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潍坊,风筝运动已经十分盛行,这说明当地的自然条件是非常适合风筝的放飞。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以平原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这种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风筝的放飞。
2.2社会心理环境的土壤
2.2.1人神沟通
民间关于风筝起源的说法是与巫术有关。李在泉把风筝的原始形态分成两大类:一为“木鸢”;一为“图谶”风筝。区别于军事功能的实用性,民众从图谶风筝中得到的将不会是实际的应用价值-如同木鸢那样,相反,人们从中得到的是精神的满足与心灵的安慰[2]。
古代社会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人们常常把一些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或心理现象归咎于“神、鬼”之类的一种虚拟对象的意志,认为它们具有无穷的力量,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或灾难。 中国民间信仰“因我需要”而拜神的功利性、随意性特征,使得风箏诞生符合人神沟通的巫术观念的需要[3]。人们希望通过一种可以飞行的工具接近神灵,向其传递自己的愿望,望神遍施恩惠,造福人间。因此,可以放飞到空中的风筝便被赋予了与天神沟通的使命。
2.2.2放“晦气”,放“郁气”
和平年代的风筝其军事意味逐渐变淡,取而代之的是它的象征功能。潍坊地区自古有“放郁”的传统习俗,清明时节,人们踏青郊外,放飞风筝,一边寄托对故去亲人的哀思,一边放飞漫长隆冬带来的压抑和对来年收获的希冀。在中国古代,由于很多现象没有科学的解释,民间便会意了很多用以心理安慰的手段方法[4]。
某人有病灾,便将其姓名写于纸鸢上,待风筝飞到空中,剪断系绳,预示着其带着病灾随风飞走,人们的病灾便消除,即所谓的 “放病根、放晦气”。新春伊始,春风浩荡,把风筝放走,意味着放走旧年的灾祸疾病和鬼缠晦气,表达了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这在一些地方志、文学作品、诗歌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古典名著 《红楼梦》中有对用风筝放晦气的描述,紫鹃捡了一个大蝴蝶风筝, 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黛玉不忍将手中的风筝放走,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5]。 另外,别人掉落的风筝也不能捡拾,人们很忌讳风筝落在自家庭院,捡拾后会赶紧丢掉,因为这样会沾上别人的晦气。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在遇到灾难或不幸之事时,借助风筝来消灾避祸,达到某种心理上的宽慰,揭示了人们对待灾难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
3现代风筝运动的发展
3.1潍坊国际风筝会对风筝发展的影响
建国后潍坊风筝的发展渐渐步入正轨,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办,潍坊风筝迎来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1984年4月1日,山东省旅游局和潍坊市人民政府在潍坊市体育场联合举办了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春季举行,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潍坊不失时机地申请成功了“风筝之都”的称号,建立了风筝广场、风筝博物馆、AAAA级景区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并且国家还发行了风筝邮票,使风筝真正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不仅宣传和带动了风筝的制造、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激发了人们参与风筝运动的热情。
3.2杨家埠年画对风筝题材的丰富作用
提到潍坊风筝就不得不说杨家埠,杨家埠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也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杨家埠年画具有线条简练、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构图饱满、想象丰富、寓意深刻的特点,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明末时,风筝艺人就已经开始把年画与风筝融为一体,杨家埠的工匠艺人将木板年画的绘图工艺、色彩搭配运用在风筝的制作上,丰富了风筝的题材,使得其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于是就有了“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之说。
千百年来,无论是风筝的造型、色彩搭配还是选材制作都在不断地丰富完善。杨家埠的艺人把各种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宗教信仰、自己的想法抑或是对现实生活的歌颂或讽刺等都与风筝有机融合在一起,来表达他们的不同情感。它来源于生活又表现人们的生活,承载着人们的各种情感飞向蓝天。从造型上潍坊风筝可以分为板式风筝、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不同的外观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和象征意义。例如,龙头蜈蚣风筝便是串式风筝的代表作,中国人将龙视为神兽,它象征着权势、高贵与尊严,可以为人们驱灾纳福,民间又有蜈蚣是龙的子孙的说法。因此,人们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取龙头为首,以蜈蚣作腰节,将两者巧妙结合在一起, 体现出人们对于古老图腾龙的崇拜之情。风筝的题材可以分为装饰类、写实类、烘托类和寓意类,以吉祥图案内容居多,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鱼和余谐音,鱼类造型的风筝象征着年年有余;鸳鸯象征着爱情和婚姻的幸福美满;牡丹代表富贵典雅;仙鹤代表福寿南山等。“八仙过海、嫦娥奔月、鲤鱼跳龙门、哪吒闹海、二龙戏珠、鹊桥相会”等是典型的神话传说题材。另外,还有许多形象不同的风筝,如鸟形风筝、虫形风筝、水族风筝、人物风筝)、字形风筝、器物风筝、变形和几何图形风筝等。这些象形类的风筝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热爱。
3.3人们参与动机的转变
此时的人们认识到风筝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的巨大价值,参与动机已经从最初的迷信色彩的“沟通神灵、放郁气”转变为休闲娱乐健身的需要。现在,“放病根、放晦气”的观念虽然淡化了,但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它又以新的方式和人们互动。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业、家庭、婚姻、疾病等一系列的压力。这种压力的长期累积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来释放这种压力。而风筝运动是一种户外性的、休闲性的运动,风筝的放飞场地一般都是广场、郊外、海边等环境优美的场所。 尤其是在春天,草长莺飞、莺歌燕舞、春风拂面、万物勃发之际,更能使人体验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使人忘记烦恼、增强自信。当放飞者全神贯注地放风筝时,大脑高度集中,心无杂念,心中的种种忧愁自然也会消散于万里晴空中。因此放飞活动便成为他们释放压力、增加生活乐趣的渠道。
除了休闲娱乐,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风筝运动的健身效果。放风筝时,双眼极目蓝天,远眺风筝千姿百态的飞行姿态,可以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对改善视力、预防近视有良好的效果。牵拉引线可以锻炼肌肉的力量,但要放飞至空中并平稳飞行,还要手、腕、 肘、臂、腰、腿、足等人体各个关节部位的协调用力,因此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度以及身体协调性。此外,风筝运动还有医疗作用,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风筝运动的医疗作用并用来治疗疾病。《续博物志》上有“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 的记述。冬天久居室内,造成气血积郁、内热较大,此时可以通过放飞风筝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近年来,国外有些医院、疗养院,还采用“风筝疗法”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小儿智力不全等病症,并且收到了神奇的功效。
4结语
【潍坊风筝产业链研究】推荐阅读:
潍坊风筝08-22
潍坊的风筝广场小学作文09-13
潍坊职业学院07-07
潍坊室内设计11-18
潍坊之行 学习感悟05-22
潍坊历史复习提纲06-15
赴潍坊学习感悟07-02
潍坊初中地理会考07-28
潍坊高级技校刘军事迹09-28
潍坊市高新区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