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会议签到表

2024-10-22

内审会议签到表(精选5篇)

内审会议签到表 篇1

关键词:EAC量表系统,会计文化,建设,模式

一、会计文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启了对会计文化的研究。1986年8月,美国会计学会在纽约举行了以“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第71次年会,同年,施赖德教授主办了关于会计文化的研究会。1987年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1990年亚太地区会计学术交流会上都将其列为专题进行探讨。而我国会计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关注会计文化的问题,于1990年开始引进国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且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总体理论突出在会计文化的概念、基本要素、文化特征、功能、目标模型和建设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说,相对于西方来说,我国在会计文化方面的探索仍然是不足的,但反过来而言,我们在这一领域的进步空间还是巨大的。

(二)研究意义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这个组织所蕴含的内容正在不断地扩充,“精神”层面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作为宣传、传承企业核心经营理念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自身一笔强大的、无形的财富。美国著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研究领域专家约翰·科特及其研究小组历时11年,就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如表1)。

而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文化的功能及作用同样具有不可忽视性。按照如今会计界比较认同的看法,会计文化的基本功能包括指导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增值功能这4个方面。

探究企业会计文化,不仅可以增加对企业文化更深层次、更细致的了解,从而为提高企业绩效做好理论上的铺垫,而且还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企业会计文化基本功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方面都对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另外,从理论层面而言,通过将“企业(组织)文化”和“企业会计文化”二则优势的结合,并且尽可能地减少、消除其各自的缺点,开发出一种可以对企业会计文化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的新型模型,不仅有望弥补我国会计领域在这方面的空缺,而且可以拓宽我国企业会计文化研究的方向。

二、我国会计文化研究文献回顾

(一)关于会计文化概念的研究

关于会计文化的概念、定义,我国会计学者通常将其区分为广义的会计文化和狭义的会计文化。多数学者将会计文化定义为广义的会计文化。其观点主要有:会计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下,从长期中外会计实践中创造、形成的,为会计人员所共同享有的,具有引导、凝聚、激励、约束会计群体、体现民族特色,从而增进会计活力,推进会计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的总和;会计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及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会计文化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会计文化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

(二)关于会计文化特征的研究

毛伯林(1977)将会计文化的特征归纳为:习得性、适应性、强制性、差异性、融合性及整合性。其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民族性和国际性等特征。刘开瑞(2001)对会计文化特征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总结并指出我国现代会计文化特征主要有:广泛的社会性、鲜明的政策性和时代性、多维性、个性与共性并存性、主体性及团队协作性等六大特征。

(三)关于会计文化目标模式和会计文化建设的研究

陈兴述(2012)认为中国会计文化的目标模式应是:以我国传统会计文化为根基,以时代精神和现代会计价值观念为核心,兼容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外来文化之精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会计现代化要求的开放性会计文化体系。多数学者将这种客观标准直接应用于对如何建设会计文化的论述中。

三、会计文化建设现状

(一)容易受传统儒家思想过度影响

对研究会计文化而言,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及“和为贵”观点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因此,受此思想影响下,财务人员在接触违规甚至是违法行为时,表现出了儒家思想下的容忍和接纳的症状。而这种类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与会计相关的职业道德是相违背的。这往往会直接导致一些财务上的严重问题,如财务信息失真,舞弊造假等等,久而久之则形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道德现象,此外,由于儒家思想的君臣夫子观念而形成的等级思维,也会直接影响到既定的会计法律法规的实践,使得法制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人为替代了法治,导致规范的法制社会出现倒退,其后果将无法估量。

(二)与会计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鉴于当前环境和条件,在会计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涉及到会计文化建设中的法治建设还要许多有待完善与补充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企业在遵守和执行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上不到位,特别是针对常见的会计舞弊,报表造假等等问题和现象与之配套的惩治力度不够。虽然我国《会计法》当中对具体的违法行为及法律后果有了清晰的界定,但往往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而言,规范化的流程和强制性要求很难与之匹配到位,以致出现了管理层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而对财务行为过多进行干预,无形中令财务程序与规定流于形式,其独立自主权也受到较大的影响;二是在会计监管上,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较少,缺少一定的协调性,造成会计监督工作效率低下。

(三)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会计行业属于历史悠久和具传统特色的行业,相对其他行业其发展已较为成熟,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此成熟行业上可归属不同层次,一类为“会计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具备会计准入资格,能承担基本财务或会计工作的人员,而另一类则是“会计人才”,不仅能熟练掌握各项会计技能,更具备综合化和国际化的会计视野,能承担财务以外的规划、预算和管理工作。前者无论是人员数量上还是市场需求上基本已饱和,甚至有供过于求的趋势,而后者在会计市场上则严重短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四)企业管理层对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

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会计文化是很难脱离企业特定的文化环境讨论的,由此可知企业的文化环境在会计文化发展上起到的作用不仅是正向的影响,而且有反向的制约。但现实状况却是,企业的管理层,包括不少大型国企,跨国企业的管理团队会花费较多的资源打造具有浓厚管理风格的特色企业文化,而本应属于企业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文化却没有得到水平相当的资源配置,更有甚者,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被直接无视和忽略。不以会计文化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会计,是无法真正发挥到会计的职能和作用的,更难以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在实际的企业建设中无法得到管理层的重视,最终只能作为一个记账部分而存在。

四、“EAC量表系统”测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一)“EAC量表系统”测评模型构建基础

实际上,在笔者探究的“企业会计文化”中所提及的“企业”是具有一定特指范围的,即在中国大陆内的企业,但这并不表示不考虑西方学者在企业会计文化以及与文化相关领域的模型,相反,在构建新模型前,笔者借鉴了西方企业文化的量表和模型,即“Denison企业文化测量量表”模型。“Denison企业文化测量量表”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诊断工具,它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著名教授丹尼尔.丹尼森,在经过对1500多家样本公司的研究后总结而成。以“信仰与建设”作为分析系统的中央,Denison认为理想的企业文化包括适应性、使命、参与性和一致性四个方面。其中,适应性涉及“组织学习”“顾客至上”和“创造变革”,使命的三个子维度为“愿景”“目标”和“授权战略导向与意图”,参与性涉及“授权”“团队合作”和“能力发展”,一致性的三个子维度为“核心价值观”“配合”和“合作与配合”。

然而,“Denison企业文化测量量表”模型在实际运用和操作中存在一个弊端,就是维度过多、项目过细。虽然细分有利于对企业会计文化进行更加全面的剖析,但在过于复杂的细分不仅有可能使项目的概念有重叠之处,也不利于普通企业运用这些模型对其企业会计文化进行调查研究。经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用于对企业会计文化进行测评的模型可以更加简便,而且在简便性的同时又可以确保一定的准确性。要想达到上述的效果,就要认真思考何如选取文化维度以及每个维度中的子项目。

根据会计文化的“三要素论”,笔者选择了“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作为“会计人员量表模型”的文化维度。而在“非会计人员模型”中,则参照了“Denison企业文化测量量表”中的相关维度,最终总结为四大部分:精神文明意识、制度意识、人本意识和物质保障意识。实际上,认真观察可以发现,这两个量表模型中的文化维度存在着一个对应关系,即“会计物质文化”对应着“物质保障意识”,“会计制度文化”对应着“制度意识”,而“会计精神文化”则是对应着“精神文明意识”。正是由于这种对应关系,所以在选择文化维度的子项目时,个别项目的设计上会有意无意地相互靠近,即有些项目看起来非常相似甚至还有的是一样的。

(二)目标公司选取及简介

K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3.5亿元,是国有独资企业,受国资委领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经营范围包括开展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储备开发,融资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国有旅游资产,从事房地产、旅游文化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业务,以及旅游交通运输投资经营及宣传广告等业务等。笔者选取的目标研究企业M国际会议会展有限公司是K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政府会议、党政机关考察、企业培训交流、大型礼仪庆典、商业演出等策划组织服务机构,及会展场地、设备租赁为一体的高水准会议会展服务企业,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兴企业,拥有年轻而富有经验的精英团队,擅长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全程专业化服务,其主要的服务项目为仪式承办、会务承办、庆典承办、节目承办和酒店服务等。

(三)“EAC量表系统”测评模型的实际应用及结果统计

笔者设计的“EAC量表系统”测评模型(“Enterprise Accounting Cultural Scale System”Valuation Model)包含两大部分,即“企业会计文化量测评量表”和“企业会计文化测评分析系统”。而“企业会计文化量测评量表”又分为“会计人员版”和“非会计人员版”,“企业会计文化测评分析系统”也分为A、B两部分。在之前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量表模型以及为其建立的调查问卷只会涉及企业中的会计部门,即只有会计人员会参加相关的调查和研究。而笔者认为。企业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保证这个系统正常运行,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不同部门的宝贵意见、看法。因此,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专门将在日常工作中与会计部门有密切交际的部门也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希望得到他们对会计部门以及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宝贵建议和意见。

为了更好地应用量表模型对企业会计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笔者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并且以调查反馈回来的信息构建了一套独创性的企业会计文化量表测评分析系统。这个测评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对应“非会计人员调查问卷”和“会计人员调查问卷”,实际上,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调查回来的数据进行一个汇总、加工和分析。表2中最左边的项目1-14和表3中最左边的项目1-9就是模型中所列示的、文化维度下的不同子项目,而测评系统最上面的、以“卷”字开头的数字(如“卷1”)就是指不同的人做的调查问卷。而系统内的1-5的数字就是调查回来的数据,即对每一个项目的评分。

将每一个人的评分结果进行汇总,就得到了合计数。考虑到或许在企业工作年限越长,对企业的各方面的理解就会更深,也更加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笔者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给予了不同的权重,具体的计算过程注释里举例说明。接着根据加权后的每个人的评分的结果算出表2、表3两个表的表内加权平均数。最后,对于企业会计文化,无论是认识、理解、领悟还是真正的建设上,会计部门以及会计人员的重要性占据更大的部分,充分考虑其他各个部分的意见、看法说明了这个调查、测评具有广泛性,广泛性之后则更应该有重点,所以将表3的评分赋予60%的权重、表2的评分赋予40%的权重。这样,在结合了两个表的基础上,一个完整的测评系统才算真正成立,对一个企业的会计文化调查也才算真正结束。

M在企业会计文化的测评中最后的得分是(91.78*0.6+91.17*0.4)/(0.6+0.4)=91.54。这个分数是相当高的,因为笔者之前在调查若干省份抽样企业会计文化状况时,同样做了一个类似的测评系统,被调查的企业最终整体的得分只有70.5分。M得分如此高,是否说明它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方面做得很好呢?事实并非如此,从财务专业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M在会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会计物质文化方面。整体办公室环境不错,相关设施的配备也足够日常工作的需要,该企业采用金蝶KIS专业版,并且用金万维异速联客户端将集团和各子公司的财务系统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财务数据的共享和集团对子公司的控制。但是,在会计资料的保存方面却有很大的漏洞,部分原始资料存在破损,甚至遗失现象。

(2)会计制度文化方面。制度上的缺陷是M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最大的不足,事实上,M本身没有专属于本身的财务制度,现阶段用的财务制度是K投资集团的版本。而K投资集团在制度建设上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其财务制度也并不完善。制度上的缺失导致了相关人员的制度意识淡薄、权力和责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等现象,这些负面影响对企业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3)会计精神文化方面。据调查发现,M财务部里的会计人员整体学历程度不高,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合计不到20%,两者兼有者更是屈指可数。此外,财务人员对每年的继续教育培训不够重视,培训期间还存在消极学习甚至打瞌睡的现象。

(四)“EAC量表系统”测评模型应用局限

尽管M在会计文化的建设上存在上述问题,但通过“EAC量表系统”测评模型取得的数据却并非绝对准确,究其原因,局限性有以下方面:设计的模型以及相关的问卷,虽然较简洁、易操作,但同时也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在文化维度的选择和子项目的归纳上虽然笔者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模型,但还是不能排除这个过程存在着主观色彩,这也造成了模型构造上的瑕疵;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虽然已经表明了该问卷的用途是用作理论研究,但还是有部分人误以为是集团要进行的摸底调查,担心因此影响本身的工作或考核,不敢据实打分,这有可能导致统计数据的失真。

五、结论

会计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建设需要长期的过程,想要在短期内就达到高水平是难以实现的。利用笔者设计的“EAC量表系统”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企业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与执行,以促进企业在这方面的不断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文化建设中,理论和现实总有距离,不可能有一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完美模型。企业所面临的状况并不是几个文化维度、几个评分就能解决的,本文构建的模型只考虑到了“企业内部”这一个方面的维度,而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所涉及的不可能仅仅是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总的来说,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更应该综合企业内外部各种影响,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多方面的作用,从而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找出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来进行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才是正确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兴述:《会计文化研究相关问题探讨》,《财会月刊》2012年第7期。

[2]毛伯林:《关于会计文化研究的几个方面》,《四川会计》1997年第8期。

[3]刘开瑞:《中国现代会计的文化特征》,《广西会计》2001年第9期。

[4]田家华、张光进、姜炜:《Denison企业文化量表的有效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第2期。

儿子的“学习签到表” 篇2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儿子没有合理利用好时间,才导致每晚都在忙,如果把时间优化,就可以减轻作业的负担。这天,我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同事在签到表上签字,之所以在上面签字,就是避免重复性的工作。我突发奇想,给儿子制定一张“学习签到表”,说不定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呢!

说干就干,我在办公室里做了张表格,上面分门别类地列出什么时候做什么作业,签上开始和完成的时间,重点是结果反馈,以便检查学习中的不足。

回到家,我把“学习签到表”给儿子看,小家伙撇了撇嘴,这个管用吗?我试着开导他:“你每晚要看动画片,然后做作业,有时语文还没有做完,你又做数学,这样没有规律的学习,自然会浪费时间的。”儿子见我一脸严肃,有些不耐烦地说:“好吧,就听你的。”虽然有些勉强,但看到儿子能够接受,我心里自然高兴。

虽然儿子口头上同意,但他并没有执行,还是像以前一样,时间消耗了,学习效率却不高。正好,那天儿子的作业特别多,我就让他试试“学习签到表”,说:“如果‘学习签到表’效果好的话,就继续,如果不好,再放弃。”儿子将信将疑地用手机定好时间,做完每科作业后签上字。要是在平时,他至少到凌晨才能休息,可那天还没有到11点就完成了。

见效果不错,儿子便按“学习签到表”执行。开始做语文作业时,他签上时间,做完后再签上时间,最后他还在结果反馈栏中写道:语文阅读理解需要重点加强。做数学和英语作业时,儿子也像做语文作业一样签字,如果没有遇到问题,便在结果反馈栏中写“否”。一晚上下来,儿子比平时减少了不少的作业时间,而且出现的问题也记在反馈栏上,以便重点学习。

从此,儿子养成了学习签字的习惯。有一次,儿子得了重感冒,但他还是坚持做完作业,在结果反馈栏上这样写道:今天身体不舒服,作业有些马虎,下次一定注意!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五一”小长假,我们决定在近郊旅游,出发时儿子嚷嚷着要带作业,我没有同意,想让他好好放松几天。那几天,儿子虽然没有做作业,但还是在表上写道:在景点旅游时,学到几个地名英语单词,以后要好好观察,把时间利用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儿子的成绩提升许多,也腾出了多余的时间出去散步锻炼,儿子的脸色红润了,精神也好了很多。

车辆安全检测站内审检查表 篇3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4管理要求 4.1组织 4.1.1 查:1.独立法人地位:

1)机构设置的文件或营业执照; 2)法人登记证明; 3)是否有独立帐户。2. 非独立法人单位查:

1)母体法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和法人登记证; 2)本机构设置的文件;

3)母体法人单位的公正性声明和授权声明; 4)本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命文件;

5)是否有独立帐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编委的设置文件。

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明。有独立账号。

不属于非独立法人单位。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不适用

4.1.2 查:1要有固定场所,地址、用房面积;

2要配备符合申请项目检测能力要求的所有仪器设备,提供仪器设备一览表和项目配置表。3.若有可移动设施,应列出。有固定场所。经检查符合。

有,已列出。符合 符合 符合 4.1.3 1在手册中对机构场所的覆盖说明;

2要有机构实验室平面布置图(最好有平面布置图); 有说明。

有平面布置图。符合 符合

4.1.4 要列出机构人员一览表,表中要说明从事的岗位,其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管理人员。已列出。符合 4.1.5 查:1.公正性声明;

2.员工行为规范或准则。

以上两个文件是否对评审准则中规定的公正性行为作出要求。

3.通过各种信息收集,评价员工是否有违反公正性规定的行为,管理层对违反公正性规定的行为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公正性声明。已经作出要求。

经查没有发现违反现象。符合 符合符合 4.1.6 查:1.是否制定了《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2.通过各种信息收集,评价是否有泄密行为,如有是否采取了措施。已制定。

无泄密行为。符合 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4.1组织

4.1.7 查: 1.手册中是否有组织机构图,关系是否明确。

2.非独立法人单位,还要有在法人单位中所处的位置图。有组织机构图,关系已明确。

不适合。符合

不适用

4.1.8 查: 1.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是否有任命文件; 2. 独立法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是否有其上级单位的任命文件;

3.若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有变更,是否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备案确认。经查有任命文件。

有任命文件。

无变更。

符合 符合符合4.1.9 查:1.是否制定了各部门职责和各岗位职责,职责应清楚,不能有交叉不清的职责; 2.是否编制了职能分配表,分配表中的职能分配是否合理,与职责描述是否有矛盾? 3.对关键岗位是否规定了代理人制度,代理人是否明确? 经查符合。

经查符合。

已经做出规定,代理人明确。符合 符合 符合4.1.10 查:1.是否有监督员聘任文件?

2.监督员的条件是否能满足准则的要求? 有监督员聘任文件。满足。

符合 符合4.1.11 查:1.是否有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任命文件;

2.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力是否有明确规定?规定是否合理 有任命文件。

有明确规定,规定合理。符合符合4.1.12(仅适用于授权实验室)

查:1.手册中对政府指令性任务的完成是否规定了相应的措施?

2.以往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是否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抽查前一两年政府指令性任务的完成情况)不适用。

不适用

4.2管理体系 4.2管理体系

查:1.质量手册的内容是否覆盖了评审准则的全部要求?是否适应组织的自身实际运作? 2.查程序文件目录,准则中规定的应制定的程序文件是否已制定? 已覆盖覆盖了评审准则的全部要求,适应组织的自身实际运作。

全部制定。符合

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4.2管理体系

查:3.查作业指导文件目录,对具体的技术操作和仪器设备操作是否制订了必须的指导文件?

1.需要记录的各类活动,是否制订了记录表式,表式设计是否合理? 2.抽查管理人员1~2名,检测人员3~8名,提问考核体系文件的精神是否宣贯至有关人员?精神是否被理解? 已经制订。

有记录表式,表式设计合理。

经过抽查提问有个别人对体系文件精神没有理解到位。符合 符合不符合

4.3文件控制

查:1.是否编制了〈文件控制程序〉

2.是否有受控文件清单?抽查3~5份外来技术标准,是否列入受控清单; 3.文件发放是否有记录?从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处分别抽查3~5个文件,核对是否有记录; 4.从自编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中分别抽查3~5个,检查是否有编制、审核、批准人签名,文件是否有唯一性编号、受控识别、版号标识; 5.从文件受控清单中抽查3~5个技术类文件,查相关文件使用人员是否能方便获取该文件; 3.若文件有修订,查修订过程是否受控。

4.若体系规定允许有电子版文件,查是否有对电子版文件的受控规定,实际运作是否按规定执行。

注:现场检查应关注作废文件是否及时收回。已编制。

有受控文件清单。有发放记录,经过抽查有发放记录。

经过抽查全部符合。

抽查了5个技术类文件可以方便获取。

受控。

没有电子版文件。

符合符合 符合符合 符合

不适用

4.4检测分包

查:1.是否有分包活动;

2.如果有,是否制定了〈分包活动控制程序〉;

3.项目是否分包给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并有能力的分包方。4.是否将分包安排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是否得到客户的同意? 5.分包政策是否符合准则规定的原则? 无分包。不适用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4.4检测分包

6.抽1~3份记录查: 1)对所使用的分包方是否进行了评价;

2)评价记录是否完整;

3)选择的分包方是否具备能力。无分包。不适用

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查:1.是否制定了〈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控制程序〉;

2.与检测质量有关的采购物品是否有验收记录;

3.投入使用的采购物品是否经验收合格; 已经制定。

有验收记录。

已经验收合格。

符合 符合 符合

查:1影响检测质量的物品采购是否有采购申请文件,文件内容是否包含了有关的技术信息;

2.抽1~3份采购申请文件,查是否经审批。有采购文件,技术信息。

经查已经过审批。符合 符合

查:1.对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是否进行评价;

2.抽查是否保存这些评价的记录和获批准的供应商名单。已经过评价。

已经保存过记录。符合符合

4.6合同评审

查:1.是否制定了〈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

2.程序的内容是否涵盖了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

经过检查已经涵盖了标准要求。

符合符合

查:1.合同信息是否充分;

2.是否有合同评审的记录(简易合同以受理人员签字确认即认为符合要求)。

抽查3~5份业务受理单,充分。

经抽查符合要求。

符合 符合

抽5份合同的实施情况,查:

1.是否有偏离合同的情况;

2.如果有,则是否通知了客户并经确认。

抽5份合同查:1.是否有工作开始后修改合同的情况; 2.如果有,是否重新进行合同评审;

3.合同修改内容是否通知到所有受影响的人员? 无偏离合同的情况。

无修改合同的情况。

符合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4.7申诉和投诉

查:1.是否制定了《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

2.若有申投诉,是否保存了相应的记录;

3.抽查1-3份申投诉记录,查是否有申投诉事实、分析处理、答复投诉人等记录;

4.涉及到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或存在深层次原因的,是否采取了纠正或预防措施。已经制定。

无申设诉。符合

符合

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查:1.在手册、程序文件中是否识别了不符合工作发现的时机;

2.发现不符合工作后,是否进行了原因分析;

3.针对所分析的原因,是否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4.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是否进行有效性验证。已经识别。

暂时没发现不符合工作。符合

符合 4.9记录

查:1.是否建立了《记录管理制度》;

2.制度对记录管理的要求是否明确、可操作; 已建立。

已经明确,可操作。

符合

查:1.结合其他要素的检查,确认各项质量活动和检测活动,是否按体系文件的规定作了记录;

2.记录的借阅是否做到了保密性;

3.对电子信息的储存是否有安全的措施。已经按体系文件的规定作了记录。

已做到保密性。

有安全措施。符合

符合

符合查:1.对各类记录的保存是否规定了期限;

2.各类记录是否有效的予以保存;

3.在各要素检查中,对规定应有记录的抽查3-5份记录,查:

1)各项记录的信息是否确保原始性、充分性、可追溯性和再现性;

2)记录的更改是否规范

规定了期限。

已经保存。

经过抽查,各项记录信息符合。

经过抽查发现更改规范。

符合符合 符合符合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4.10内部审核

查:1.是否制定了《内审管理程序》;

2.是否制订了内审计划;

3.内审活动的实施是否有: 1)内审计划,计划内容完整性; 2)内审检查记录;

3)发现的不符合是否开出不符合报告,是否采取了纠正、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4)是否编制了内审报告,内审报告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发放。4.内审员是否经过培训并有资格证; 5.内审员是否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6.内审活动记录是否有效保存。

7.每内审活动是否都能覆盖所有部门和准则的全部要求。

已制定。有计划。

内容完整。

有检查记录。

已经开出不符合报告。采取了纠正、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是。

有资格证。

独立。

已保存。

已覆盖所有部门和准则的全部要求。

符合 符合

符合符合 符合 符合符合 符合符合符合 符合

4.11管理评审

查:1.是否制定了《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是否制订管理评审计划;

3.管理评审活动是否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是否参加了管理评审活动;

4.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是否充分,议题是否明确,管理评审对输入信息是否充分的讨论;

已制定。

已制定。是。

是。

符合符合 符合符合查: 5.管理评审最终是否形成了改进的决议,决议是否有落实的计划;

6.是否编制了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对体系的运行是否作出了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评价。

7.管理评审活动的记录是否完整存档保留。

是。

是。

已存档保留。

符合符合 符合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 技术要求 5.1人员 5.1.1 查:1.提供人员一览表(要求有明确的从事岗位,聘用性质);

2.根据人员一览表,对合同制人员要求提供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据;

3.对合同制人员和关键技术支持人员的工作活动是否有监督安排?应提供监督安排的计划和监督实施的记录。本站人员均为正式人员。符合 5.1.2 机动车安检机构的人员应具有相应机动车技术检验业务知识,其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报告授权签字人、检验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等检验技术人员应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其登录员、引车员、外观检查员、底盘检查员、设备维护人员、网络维护人员应能通过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的验证。

实验室专业在岗持证检验人员数量应不少于8人。

抽查5~10份人员技术档案进行检查。可以满足任职的要求。

经过检查符合要求。符合符合 5.1.3 查:1.是否制定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2是否制订了培训计划?培训活动是否按计划得到实施;

3..对培训的效果是否有评价。

4.培训活动的记录是否得到有效的保存。已制定。是。

有评价。已保存。

符合符合符合 符合

5.1.4

查:1.是否有在培员工?若有,对在培员工从事的活动,是否安排了适当的监督;

2.监督活动的记录是否有效保存。无在培员工。符合 5.1.5 查:1.是否对每位员工独立建立了人员技术档案?

2.档案的内容是否反映了人员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等基本信息。是。

是。符合符合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1.6 查:1通过人员技术档案,查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是否具有工程师职称;

2.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是否有变更,若有是否报原发证机构备案确认。是。

有变更,正在上报。符合符合

5.1.7(仅适用于依法设置和授权的机构)

查:授权签字人是否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并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三年以上。不适用。不适用

5.2设施和环境条件 5.2.1 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1)有相应的停车场地、路试检验的设备设施,进、出停车场地标志标线明显,出入口视线良好,不影响公共交通.2)检验厂房宽敞、明亮、防雨,通风照明设备完好,消防安全设备齐全,检测线布置合理,便于流水作业。3)检测场地的长度、宽度、高度应满足检测车型的检测工作需要,并符合建筑标准的要求。各检测工位应有足够的检测面积,各工位在检测时应不产生相互影响。

4)检测线出入口应设引车道和必要的交通标志;检测线上应有工位标志、检测流程指示信号,应有防止非检测人员误入检测工作区的安全防护装置及标识等。

5)检测车间通道地面的纵向、横向坡度应小于1‰。在汽车制动检验台前后相应距离内,地面附着系数应不低于0.7。满足要求。

符合 5.2.2 查:1.对于环境条件要求(如温度、湿度等)较高的,是否采取连续监控的措施。2.监控是否有记录。抽查有监控记录要求的检测原始记录3~5份。3.对于有现场检测活动的项目,在现场检测时,是否对环境条件给予同样的关注。抽查现场检测的原始记录3~5份。是。

有监控记录。

符合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2.3 查:1.是否制定了包含安全作业管理的程序文件;

2.对有安全隐患的因素(化学危险品、毒品、机械安全、带电操作等)是否按要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对于发生有人身安全事故时是否有相应的应急措施。是。有控制措施。

有。符合符合符合 5.2.4

查:1.是否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2.对环境有污染的三废排放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识别,并有规定的排放措施。

3.对于发生超规定排放时,是否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抽查相关的三废处理记录。是。

没有三废排放。

符合 符合 5.2.5 查:1.是否识别了检测活动有相互干扰的项目?

2.对于有相互干扰的项目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隔离措施。

通过实验室的环境布局进行检查。是。

是。

通过。符合

符合符合 5.2.6 查:1.对检测质量有影响或涉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区域是否设置了有效的警示标志;

2.观察现场检测人员的操作,是否按规定执行。是。

是。符合符合

5.3检测方法

5.3.1 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方法应依据《GB21861-2008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对营运汽车综合性能检验机构,检验方法应依据《GB18565-2001营运汽车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公安交管部门、交通监管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应结合执行。是。

选用方法正确。

已经编制了细化的指导书。

符合符合

符合 5.3.2 查:1.对方法是否能正确使用作过评价,如环境要求、设备的配置、操作人员的能力等;

2.方法若有变更,是否进行了重新评价确认;

3.在用的方法是否是最新有效的版本。

抽查5~10在用技术标准。是。

无变更。符合 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3.3

查:1.要求检测人员提供与其检测活动相关的作业指导书,检查: 1)是否能方便地获得;

2)是否被受控,如列入受控清单,有受控识别等; 3)是否经过批准; 4)是否是最新版本。

是。是。

是。是。符合符合 符合符合 符合 5.3.4 查:如果有使用国际标准,是否仅用于特定的委托检测。无国际标准。符合 5.3.5

查:1.如果有使用自行编制的非标检测方法作为资质认定依据的,是否规定仅限于特定的委托检测;

2.对自行编制的非标检测方法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实施。

抽查3~5份自行编制的非标检测方 法进行检查。

无自行编制的非标检测方法。

符合 5.3.6 查:1.偏离检测方法时,对偏离的合理性是否有评价;

2.偏离是否经相关委托方的同意;

3.这种偏离是否以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

抽查3~5份偏离的记录进行检查。无偏离检测方法。符合 5.3.7 查:1.是否制定了数据处理与保护的程序;

2.对利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报告、储存时,是否有确保数据完整性、安全性、保密性的措施,实际工作中是否严格执行。

抽查这样的设备进行确认。是。

是。符合

符合

5.4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1)拥有申报所承担的检测车辆类型和项目所需的侧滑、灯光、轴重、制动、排放、噪声、速度等必要的能够满足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设备及其校准设备。符合配置要求。

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4.1 2)申请特殊检验资质认定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特殊检验相适应的必要设备和条件。

3)对于不适应移动式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要求的简易检测装置,不能作为有效配置设备。

4)对于满足国认实(2007)74号文第六条要求使用移动检测设备的机构,评审时可以按照《GA/T123-1996移动式机动车安全检测站条件》进行考核立项。

符合 符合 符合 5.4.2 查:1.通过现场观察和仪器设备检查,查对不合格设备是否进行了识别?2.对已发现的不合格仪器设备是否加以明显的标识,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3.不合格仪器设备经修复后是否经过检定/校准并证明符合要求后才投入使用;4.不合格仪器设备发现后,是否对发现之前所进行的检测结果有影响进行检查,对有影响的检测结果是否进行追溯。没有发现不合格设备。

符合 5.4.3 :查:1.是否有使用租借用设备;

2.所租借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是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

3.所租借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按本组织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主要要索取有效的溯源证书并能证明满足要求、相应的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无租借用设备。符合 5.4.4 查:1.对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是否授权了专门的人员;

2.相关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要求等技术资料是否使操作人员能方便获得。抽查3~5台仪器设备的授权情况。

已授权专门人员进行主要设备操作。符合 5.4.5 查:1.是否对每台仪器设备建立了各自的档案;

2.档案的内容是否完整。对每个部门抽查3~5台仪器设备的档案。是。

完整。

经过抽查全部符合。符合符合 符合 5.4.6 查:1.仪器设备是否都有状态标识;2.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是否正确、完整,3.状态标识是否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得到。有状态标识。正确 是。符合 符合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4.7 查:对于借用给人家的本组织仪器设备,取回后是否对其功能和测量特性的有效性进行检查。无借用。符合 5.4.8 查:1.是否识别了需要做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

2.对需要做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是否制订核查计划和核查方法,并按计划和核查方法执行;

3.期间核查的记录是否予以保存,核查结果是否被利用;

抽查每个部门的期间核查记录1~3份。是。

已经制订核查计划和核查方法,并按计划和核查方法执行。

已经保存、利用。

抽查了2份核查记录,结果符合。符合符合 符合

符合 5.4.9 查:1.对自检和外部溯源获得的检定/校准证书是否进行分析确认,其结果是否被有效利用。

抽查3~5份校准证书的结果应用情况。是。

抽查了5份校准证书,结果符合。符合

符合 5.4.10 计算机检测系统要求

1)机动车安检机构计算机联网检测系统应当具有车辆登录、规定检测项目、参数的自动检测、自动判定、参数修正(标定)、检测结果数据的自动传输,以及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报告的自动生成、检测数据自动存档、查询、生成统计报表等功能。2)计算机联网检测系统配置的计算机等硬件和操作系统等软件,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可以任意篡改或自动生成某些特定车型检测数据的检测软件。

3)计算机联网检测系统应当建立适用的检测车型数据库和适用的检测标准项目、参数限值数据库,符合行业管理的要求,应当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联网。暂时不能和技术监督部门联网的,应采取相应措施。

4)计算机联网检测控制系统应当设置检测标准、系统参数等数据修改的访问权限,防止随意更改检验报告。

5)从事营运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机构有关计算机系统管理要求参照上述规定办理。

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4.10

6)为了便于公安交管部门和质检部门对检测站开展的检测业务的监督管理,各检测站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开放数据库内容,具体的数据存储格式应符合主管部门规定的检测线联网系统数据库规范。

符合 5.5 量值溯源

5.5.1 查:1.设备是否经过型式认定,并经检定合格,在有限期内;

2.程序对测量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是否作出了确认的总体原则要求;

3.是否绘制了量值溯源图。经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

确认了总体原则要求。

绘制了量值溯源图。符合 符合符合 5.5.2 查:1是否存在无法溯源的测量设备,对于这样的测量设备是否有识别;

2.对无法溯源的测量设备是否制订了其他验证的计划和措施;

3.是否按验证措施实施了验证计划,并保留了相应的记录。

抽查3~5份验证活动记录。没有无法溯源的测量设备。符合 5.5.3 查:1.对于需要进行量值溯源的设备是否编制了溯源计划(查测量设备与周检计划表核对);

2.列入溯源计划表的设备是否按计划进行溯源。

每个部门抽查3~5台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核对。编制了溯源计划。

是。

抽查了5台测量仪器设备,全部合格。符合 符合符合 5.5.4 查:1.是否有自行检定/校准的项目;

2.若有自行检定/校准的项目是否对参考标准编制了溯源计划;

3.抽查参考标准是否按计划实施有效溯源,并保存了溯源的证据;

4.是否保证参考标准仅用于检定/校准?如果挪作他用是否对其计量特性的完好性进行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有自行检定/校准的项目。编制了溯源计划。

按计划实施有效溯源,并保存了溯源的证据。是。符合 符合符合 5.5.5 查:1.检测活动是否有使用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若有是否使用了有证标准物质;

2.如果采用了无证参考物质,是否对其进行了验证,并保留验证的记录。

抽查3~5种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检查上述要求是否满足。

符合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5.6 查:1.对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是否制订了核查计划;

2.需要核查的是否编制了核查方法,并按核查方法进行核查;

3.是否保存了核查记录。

从核查计划中抽查3~5种标准物质(参考标准)进行检查。是。

编制了核查方法。

是。

经过抽查全部合格。符合符合符合 符合 5.5.7 查:1.是否制定了《标准物质管理程序》?程序内容是否对标准物质的使用、储存、安全处置等作出管理规定;

2.对标准物质的管理是否按程序的要求执行。抽查3~5种标准物质检查使用管理情况。

是。

抽查了5种标准物质,全部合格。

符合 符合 5.6 抽样和样品处置

5.6.1 查:1.检测工作中是否有抽样活动;

2.若有抽样活动是否制定了《抽样和样品管理程序》; 没有抽样活动。符合 5.6.2 查:1.涉及抽样活动的,是否制订了相应的抽样方案(如果已有相关的抽样规范,可直接使用而不需要再制订。);

2.抽样方案在使用前是否经审批确认,并按文件控制要求进行管理。

对有抽样活动的检测工作抽取1~3份记录进行检查。没有抽样活动。符合 5.6.3 查:1.抽查1~3份抽样记录,检查抽样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包括抽样位置的说明、其他异常情况的说明等信息;

2.抽样人员是否两名以上,抽样人员在抽样记录上是否有签名,被抽样单位是否有确认人签名。

没有抽样活动。符合 5.6.4 查:1.在抽样时客户对抽样方案是否有偏离的要求;

2.若有这种偏离的要求在抽样记录中是否对偏离的信息予以详细记录;

3.这种偏离如果影响到其他方,是否将偏离的信息通知了相关方。没有抽样活动。符合 5.6.5 查:1.样品在接受过程中是否填写了受理单;2.样品受理单中对样品特性是否有描述,信息是否充分;3.如果接受的样品与任务书或委托的要求有偏离,是否予以详细的说明。没有抽样活动。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6.6 查:1.是否建立了规定的样品标识系统;

2.样品接受中是否按规定对样品予以标识。没有抽样活动。符合 5.6.7 查:1.对样品有特殊保存要求的,是否有必要的设施或设备;

2.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是否采取了相应措施确保环境条件满足要求;

3.对接受的样品是否建立了台帐,样品在流转过程中是否有记录。

从样品台帐中抽取3~5个样品,对上述要求进行检查。没有抽样活动。符合 5.7 结果质量控制

5.7.1 查:1.是否制定了检测质量控制程序;

2.是否编制的质量控制计划; 制定了检测质量控制程序。是。符合 5.7.2 查:1.是否按质量控制计划实施了质量控制活动;

2.对每项质量控制活动的实施是否制订了实施方案;

3.每项质量控制活动的实施是否按实施方案的要求执行;

4.对质量控制的数据是否有分析利用;

5.当质量控制数据有超出预期的要求时,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6.当质量控制数据的趋势有朝着不利的方向时,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是。

是。

是。

是。

采取了纠正措施。

有预防措施。

符合符合符合符合 符合符合 5.8 结果报告

5.8.1 1.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和/或校准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2.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3.机动车技术检验报告应使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发出的每一份检检验报告应留存文本备份(纸质文本或电子文本)。制定了结果报告管理程序。是。符合 5.8.2 查:1.每个部门抽查3~5份检测报告,检查报告的信息是否完整、充分(具体见准则5.8.2条要求);

抽查了5份检测报告,检查报告的信息完整、充分。符合 条款号

检 查 内 容

录 检查结论 5.8.3 查:1.如果检测活动有偏离常规的情况,是否对这种情况在报告中有说明;

结合5.8.2条一并检查。无偏离。符合 5.8.4 查:1.对于涉及到抽样工作的检测活动,是否在报告中对抽样的信息予以描述(具体需描述的信息见准则5.8.4条)。无抽样工作检测活动。符合 5.8.6

查:1.是否有以电话、电传或其他电子方式传递检测结果;

2.如果有,则对这种传递报告结果的方式是否有确保信息完整、安全的措施;

3.对于这样的信息传递是否做好了发送人、发送日期、对方接受人等相应的记录。无。不适用 5.8.7 查:1.是否有报告修改的情况;

2.若有是否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实施对报告的修改。无。不适用

以下空白

内审检查表

内审员:

内审末次会议记录 篇4

内审末次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2011年6月2日

17:00—17:30 会议地点:工厂会议室

参加人员: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的所有部门中层以上干部,全体内审员 会议主持: 总经理: 徐弘(管理者代表)

记录:吴金炎 内审组组长: 吴金炎

内审组成员:刘树武

周磊磊

眭锁金

徐国华

王复昌

卢陈玺

会议记录:

一.内审组长主持会议,进一步明确本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目的。

这是公司自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转版运行的第一次内审,其目的对本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审核,以确认是否符合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运行是否持续有效,对发现的问题参否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坚持持续改进,是否符合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条件。是否具备迎接外审认证的条件。

本次审核经过各部门同事协作、配合.一天的内审工作从中感到我们找回了一样关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东西――执行力。最高管理者专注的焦点,以身作则。尤其是总经理在执行上“严于律己”亲力亲为,很好的处理了内审实施的制定与执行力的关系。

内审员向受审核部门经理说明审核观察结果。从审核过程来看,在审核中发现2项不合格项,2项均为一般不合格项,不合格项分别发生在技质部、、市场部。

内审组将全数开出相关<<纠正措施报告>>给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应于2011年6月20日前在《纠正措施单》上回复纠正及预防措施,并将《纠正措施单》返回给内审组。于6月26日前完成所采取的纠正及预防措施,内审组针对回复的纠正措施再作一次查核,以确保缺失已改善,并在《纠正措施单》上签名结案。因6月底外审,请所有内审员跟进,在外审前结案所有的纠正措施。做好迎接外审的一切准备。

记录:

(签字)

会议主持者审阅 :

本次会议记录

共2页

第1页

(签

字)ZG-8.1.2上海天地海设计印刷有限公司会议记录用纸

内审末次会议记录

二.领导讲话:

首先,很感谢大家今天一整天辛苦的审核工作,各个部门也都非常积极的配合了此次审核。这次内审的方式采用的是内审员提问和交谈、查阅文件、观察和检查工作现场、验收和收集证据等方式进行审核。这次检查我们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式,因此,审核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审核发现问题的多少和受审核部门的成绩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不符合项多,并不表示部门的工作做得不好,相反,没有不符合项或不符合项少,也不能说明部门的工作就做得十全十美。发现问题的部门并不一定就是责任部门,所以不要害怕发现问题,关键是找出产生问题的真正根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此次内审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两点要求:

1、平时的工作中,各部门经理要带头认真学习程序文件,掌握流程,带动下属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对照文件查操作,找出实行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并按文件要求改进。我们的产品是推向市场,推向顾客,而不是推向领导。

2、如何整改的看法:内审不是目的,是手段,要正视发现的问题,会后各部门要对查出的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完善,尽量减少生产中的失误,保证质量。为迎接外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从审核的结果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基本有效,能达到满足顾客要求的目的,已具备正式申请认证的条件。但也应当看到由于体系运行时间较短,大家对标准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因此发现有8项不合格项,和其它不足之处。要求责任部门对涉及的不合格项按标准要求认真对待,按要求时间限期纠正。希望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把质量管理工作搞的更好,以不断满足顾客的要求。三.内审组长:

今天的内审工作结束,谢谢大家。

记录:

(签字)

会议主持者审阅:

本次会议记录

共2页

第2页

浅谈医院内审工作 篇5

对于内审工作而言, 其不仅是一个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还是企业进行自我约束与限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院这种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服务医疗事业, 更要注重发展其自身的内审工作。

(一) 医院合法工作的必要性

对于任何一个医院而言, 如若没有一个合理的内审工作, 势必会影响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行, 而医院没有一个良好的、完善的内审工作, 就会使得政府不能更为合理的限制其发展, 不能使广大群众得到应有的保护, 使得政府不能对医院顺利颁发其应有的行医执照, 使得医院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因此, 内审工作的开展是保障医院合法运行的必然条件之一。

(二) 医院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对于医院的内审工作而言, 其实是一个医院正常发展以及医院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外在条件之一。由于现今医院的经济模式以及其自身的经营状况决定了其管理内容的繁杂性与内容的多样性, 这就使得医院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以及控制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其顺利运行。

(三) 内审工作是提高医院经营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内审工作做好了, 不仅可以有效地发现医院内部存在的问题, 还能更好地提高医院自身的经营水平以及提高其经济效益, 为医院的资金流动以及投入提供有效地参考依据。

二、医院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医院的领导者对医院内审工作认识不到位, 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该问题的发生是由于医院领导者的主观偏见, 对医院内审工作认识不足, 使得医院内审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诸多困难。某些领导对医院自身的管理工作与控制情况了解不够, 使得医院的有些岗位出现严重的漏洞以及管理不当的情况, 再加上有些医院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更使得这种现象雪上加霜, 内审工作难以开展, 无法顺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医院内审工作的监督、控制体系仍不够健全

该现象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变, 使得医院内审工作的体系出现新漏洞, 而这些新漏洞会严重制约医院管理工作与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降低了医院工作的经济效益, 甚至导致医院的内审工作出现无法可依与无章可循的现象发生, 使得其内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三) 医院内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现今医院内审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限, 使得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条件下, 直接影响的就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制约了内审职能的正常发挥。

(四) 医院内审工作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仍存在技术与应用相互脱节的现象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 部分医院的内审工作方法与技术仍存在相对落后的现象。这些医院的内部审计方法与技术会经常性的出现与现实工作机制以及规章制度相冲突的现象,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院的内审工作出现了问题, 不仅不能更好的发挥其内审工作的作用, 甚至会出现阻碍医院发展的情况。

三、加强我国医院内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 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 加大我国医院内部审计的运营力度

对于医院的内审工作而言, 这是良好的控制与监督医院运行的一种优秀的方式方法。因此, 国家政府与医院要最大限度建立一个完善的独立的内审管理机构, 不断增强医院的管理与监督手段,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另外, 政府还要最大程度的构建医院的监督、监测部门, 保障医院的内审工作不会出现问题, 来达到不断实现医院发展的目的。

(二) 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医院内审工作体系制度的构建

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使得医院内审工作的管理人员可以更为自由的行使其本身的职责;另外, 医院还要加强对其工作体系的构建, 让其行使职责的时候, 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保证医院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医院要加强内审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内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不断加强对内审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提高其内审工作的工作质量, 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工作队伍。只有高质量的内审工作, 才能在本质上体现出内审工作的效率, 为医院取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 医院的领导者还要最大程度地在医院实施赏罚分明的奖赏制度, 让医院的每个内审人员都深深意识到自身的利益与自己的工作成绩是成正比例的。

(四) 改善医院内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不断拓宽其发展的范围

医院要大力改善其内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在本质上做到与时俱进;另外,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医院的内审工作要尽量做到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聂儒昌.浅谈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J].航天工业管理, 2005, (9) .

上一篇:出版专业基础思考题下一篇: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