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2024-07-15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共8篇)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篇1

“我要做个美丽女孩”

--八年级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咨询师简介:王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案例摘要: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因不满意心脏手术后胸口留有疤痕,担心变丑和别人议论而抑郁、焦虑。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4岁,八年级学生,身高153 厘米,独生女。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家族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史,亦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本县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能歌善舞。入学后,学习成绩优秀,并担任班干部,同学关系融洽。父亲英俊挺拔、性格沉稳、宽容、有耐心;母亲身材丰满、精明强干,是一名国家干部,性格较急,好指挥,有时说话不太注意方式。张某小时侯长相、身材随父亲,常被周围人夸长得漂亮。从4岁时起开始学习舞蹈和游泳。小学二年级时被选入县儿童合唱团,并到外地去演出。平时在课余和假期里坚持练习舞蹈和游泳。自从去年一次体检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半年前的寒假做完手术。手术后胸口正中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刀疤,非常显眼,也非常难看,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整形美容医院做了一次瘢痕去除手术,但效果不甚理想,胸口仍有一道明显的瘢痕,只不过比先前的稍微小了一些。从此,她心情很低落,有自卑感,再也不去游泳了,上个月甚至退出了校游泳队,也没有心情学习舞蹈了。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的是衬衫和长裤,而不是裙子。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在发现先天性心脏病之前未患过严重躯体 疾病。手术后修养了三个月,体重明显增加。近来由于手术瘢痕问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仍担任班干部,对音乐、舞蹈、体育等文体课兴趣明显降低。同学之间关系尚好, 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和父母关系尚融洽,有时埋怨父母为何非要给她做手术。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焦虑,自卑感很强,伴夜间恶梦,易醒一个多月。

求助者主动要求父亲陪伴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最近一个多月来越来越觉得自己手术后变丑了,胸口的瘢痕像一条红色的大肉虫子一样在自己身上爬,而且感觉瘢痕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由此感觉非常烦恼和焦虑。晚上经常做恶梦, 好像有什么东西压在胸口一样,容易醒。早晨醒后感觉头晕脑胀,易疲劳,精神不容易集中。日常学习和生活能够正常应付, 但自觉效率有所下降。自己认为起因是去游泳时,发现很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看她胸口上露在泳衣外的一段瘢痕,敏感的她感到非常难堪和自卑!加上瘢痕去除术后效果不理想,胸口的瘢痕成了她心头永远的痛,想到以后这个瘢痕将伴随她一生,经常心中长叹老天为 何对我如此不公平?迫切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由父亲陪伴,身材偏胖,发育正常;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皮肤白皙。梳着运动头,着衬衫长裤。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心神不定,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条理清楚,回答切题,语调适中,定向准确。情绪波动大,有时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2.父亲的反映

这孩子最近不爱说笑了,老躲着人走。和母亲关系冷淡,母亲一说话马上走开,避免和母亲对话。现在脾气很怪,动不动就发脾气,不吃饭。爱看电视,以前最爱看舞蹈节目,现在只要有舞蹈一定会换台。学习很用功,早晨很早起床,但是效率下降,经常走神。总爱穿高领T恤或衬衫长裤,以前爱穿的裙子都收起来了。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身体手术后瘢痕不满意,害怕他人看见自己这个缺陷这个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来源: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 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因先天性心脏病行开胸手术治疗,术后胸口留有瘢痕,又因瘢痕体质致瘢痕较为明显,本属术后常见现象。但是由于青春期的女孩自我意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上,再加上手术前形象较好,术后由于瘢痕影响形象,前后反差较大,产生焦虑情绪。

2.社会性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因瘢痕问题放弃游泳,退出校游泳队,连带放弃学习舞蹈。

(2)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父亲宽容,但忙于工作,缺乏沟通;母亲虚荣心强,缺乏理解,对求助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如被同学背后议论,很少和老师沟通。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要获得周围人每一个人的认同,尤其是母亲的喜欢和赞赏。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的不足或缺陷。

(2)被烦恼、焦虑、自卑情绪所困忧,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人际关系上采用回避方式,减少与人的交往,即使是与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也缺乏交流,变得孤独,加速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4)个性特征:争强好胜,苛求完美。敏感、多疑、易受外界影响,虚荣心理强。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

缓解烦恼、抑郁、焦虑的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助者正确认识到术后瘢痕不可避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瘢痕的隆起会逐渐变平,颜色也会逐渐变淡,以至于变得不那么明显。其次,使求助者合理看待周围人对自己胸口瘢痕的评价,促进求助者与周围人的正常人际交往。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

1.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该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认知行为疗法

此疗法具有以下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使求助者学会把他们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了解到认知对求助者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使求助者学会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商定咨询时间、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预计进行6-7次咨询。每次费用200元/咨询时。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

1.第1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指导她作相关的心理测验EPQ、SCL-90、SDS、SAS,做出评估和诊断,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第2 次咨询:

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 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3-5次咨询)

1.第3 次咨询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幼儿园、小学时代被周围亲人长辈、邻里朋友夸赞 “漂亮” 和自己参加文体活动时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很重要,自己很在意这种评价。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求助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 “我胸口的瘢痕太难看了,不能去游泳池游泳了,也不能去练习舞蹈了,因为周围人会异样地看我、议论我”。列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 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求助者回去以后完成三道家庭作业。一是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让她从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中挑选几个有代表的人物做一次小调查,让他们把对自己的印象写下来,要求在50 个字以上。三是去医院询问一些有经验的医生,自己胸口的瘢痕会不会一直象现在这样?如有可能,去访问一些手术后时间比较长的人,看看他们现在的瘢痕情况。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

2.第4 次咨询:

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围人对她的印象很好,大多对她的品行、学习成绩等方面评价高,喜欢和她交往,在体象印象方面周围人写了很多这样的内容: “清秀”“健美”、“身材匀称”、“漂亮”、“可爱”、“气质好”等。求助者对实际验证的这个结果感到高兴,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她发现大家并没有嫌弃讨厌她的意思。此外,通过去医院咨询医生和访问手术后时间比较长的人,得到的答复也很让她满意,发现事情不象自己想像的那么夸张和糟糕。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继 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并建议下次咨询邀请母亲同来。

3.第5次咨询:

在咨询师指导下,求助者和母亲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求助者向母亲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如果我真变胖,变丑了,您还喜欢我么?如果我放弃了游泳和舞蹈,真的会让您失望吗?”得到母亲真诚的肯定回答后求助者落下了喜悦的泪珠。“那您为什么那样说我?”母亲动情的回答:“我从小要强,你外婆也总是对我要求的非常严格,我和你爸爸现在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的教养方式对你的影响,我们会尽力改变我的不合理信念,多和你交流。原谅妈妈,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求助者发自内心的愉快的笑了。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第6-7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

1.第6 次咨询:

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求助者的沟通技巧予以指导,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 健康水平。

2.第7 次咨询:求助者反映与同学交往轻松些了,能坚持去上体育课。重新加入了校游泳队,并重新开始学习舞蹈。认识到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对自我的认识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来情绪好多了。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抑郁、烦恼、焦燥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与母亲关系明显改善。与同学打交道或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再觉得尴尬。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三)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总分129 分,总分下降了20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 标准分36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 标准分42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篇2

陈某,女,24岁,家中独生子女,父母均为普通职工,大专毕业生。

2. 求助者自述

个人陈述:主要是情绪不好。回忆两个月前,经人介绍认识一位正在读研究生的男性,对方愿意和自己建立恋爱关系,但考虑到自己只是个专科学历,有自卑感,十分犹豫不敢继续发展。后悔当初不努力,造成现在的被动。内心着急,又不知从何处下手,心烦意乱,只好上网打发日子。近一个月来,上床迟迟不能入睡,入睡后多梦、易醒,导致情绪很不好、做事也老是走神。

3. 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来访者仪容及衣装服饰均正常,通过对其父母的交流,了解到来访者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听话、性格内向。高中转学后,性情大变,常回家说同学有车接送、有电脑、有手机,要求父母买给她,父母无法满足其要求时就哭闹不去上学,学习成绩下降。高考不理想,本来父母想让她重新再考,她自己不想学习,就上了专科。在大专上学期间,很少与同学交往,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上网聊天上。

4. 评估与诊断

4.1 心理评估

针对求助者的情况咨询师对其进行了心理健康的测试,应用的是SCL一90(心理症状量表),测试结果如下:

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39,标准分46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46,标准分58分。提示有轻度焦虑。

4.2 鉴别诊断

该来访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易怒、易激惹、自卑、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睡眠障碍。对该来访者的评估是:一般心理问题,评估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来访者虽然是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从社会功能来看,来访者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5. 病因分析

5.1 生物原因

该来访者经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5.2 社会原因

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考学失败、男朋友分手。

5.3 心理原因

5.3.1 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无法与同学攀比就自卑,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就被人看不起。

5.3.2 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哭闹、不上学,没考上理想大学就不好好学习,不知道怎样努力改变。

5.3.3 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5.3.4 人际关系上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

5.3.5 个性特征:性格较内向,争强好胜。

6.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气氛下,咨询师与来访者商定了双方认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主要涉及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咨询方法、双方责权、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6.1 咨询目标

6.1.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焦虑情绪,消除睡眠障碍,习得良好的行为模式,克服自卑心理,处理好恋爱关系。

6.1.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构建合理认知结构,增强其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6.2 咨询理论与技术

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是面对研究生男友,担心自己不够优秀配不上,从而焦虑不安,难以抉择是否应该与其继续交往。其原因是其有这样的错误信念:我一直是个失败者,自己能力低没有考上理想的院校,不够优秀因而导致与前男友分手。来访者思维清晰,求助愿望较为强烈,年龄较轻,易于改变不良认知。合理情绪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辅之以放松训练和空椅子技术,缓解其焦虑情绪,解决其内心冲突,改善其精神面貌。

6.3 双方权利和义务

6.3.1 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遵守咨询行业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6.3.2 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明确说明,并且转介给其他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7. 咨询过程

此次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六次咨询,第一阶段是诊断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此阶段主要通过第一次咨询来完成。

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认知,消除焦虑情绪,重树对自我的信心,勇于面对恋爱问题。此阶段主要是通过第二、三、四、五次咨询完成。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来访者一起寻找其不合理认知,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与不合理认知进行辩论;与来访者共同探讨有效的应对方式,改善行为方式,勇于与同学朋友交往,引导来访者积极地应对与男朋友的恋爱问题。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来访者能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阶段是通过第六次咨询完成的,鼓励建议来访者将ABC理论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自我成长。

8. 咨询效果评估

8.1 来访者评价

来访者感觉终于找回了自己,睡眠困难、焦虑情绪已经远去,自己变得自信起来,觉得内心很充实、生活很有意义。

8.2 咨询师评价

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达到了预期目标,消除了陈某的焦虑情绪,解决了睡眠问题,改变了原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与研究生男友的恋爱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着手复习打算参加下一年的函授本科考试。

摘要:本案例是来访者因为恋爱中的趋避冲突而引起的焦虑、失眠等一般性心理问题, 其根源是不合理信念和自卑心理。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并辅以放松训练和空椅子技术。经过六次咨询, 来访者的焦虑和自卑心理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趋避式冲突,空椅子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篇3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情感问题 ;认知治疗

―、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郑某,女性,24岁,汉族,在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一哥哥。自小身体健康,没有重大疾病。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关系良好,由于比哥哥小七岁,家人都随着来访者的性子。形成一种只顾自己的性格。来访者和家人关系并不是很融洽。上学时朋友不多,比较喜欢独处。工作后,就更没有朋友了。

(三)来访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

精神状态:伤感,情绪低落,失落,总觉得生活学习没意思,经常哭泣。自我价值感降低。

身体状况:身体状况不佳,经常失眠,头痛,胃胀,食欲下降,但身体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社会功能:工作能勉强应付,与人交往的兴趣降低。

(四)心理测量结果:

SCL-90:总分115分(分界值为160分),躯体化1.00,抑郁2.46,焦虑2.40,强迫1. 6 (求助者有抑郁问题);

SDS:48分(分界值为53分);

SAS:40分(分界值为50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

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人交往的兴趣下降,感到孤独空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对自己很失望,没心情,感觉未来生活一片黑暗。

(二)个人陈述:我在某某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工作。有一次单位抽调计生人员下村,大概是三月份,我认识了现在的男友(他是街道管区书记,三十岁,离异,有一个五六岁的女儿跟他前妻。),他和我不在一处工作,他长得不错,又关心人,做事周全,我依赖他。想留在他那里工作,而他也想将我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我是七月份调到他那里的。十月份我们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我告诉家人,父母均不反对。但一进入十二月,男友就说快放寒假了,要接女儿回来过寒假。我开始烦闷,焦虑,坚决反对。威胁男友说如果让我见,我就打她。我让你家鸡犬不宁。但男友还是让他女儿来了。我无法接受,哭啊哭啊。哭掉一卷纸。我狠心放下这段感情却又难以割舍,内心极其矛盾冲突,情绪低落。对工作感到厌倦。一个多月来,没有和男友联系。经常失眠,头痛,胃胀.食欲下降。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身材高挑,匀称,面容娇好,扎着马尾辫。语言沉稳,气质不凡。但眉头紧锁,目光茫然,神情抑郁,长吁短叹。对人有礼貌,说话有条理。

朋友陈述:她各方面条件还可以,人长得也不错,又有能力,为人较真诚。最近段时间,发现好像心情不太好,不爱和大家说话,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母亲陈述:她从小就非常好强,什么都随着她。家里什么活儿也不让他干。我和她爸爸哥哥都惯着她。

四、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抑郁、焦虑、睡眠障碍。

(二)、对该求助者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进行判断,该求助者知情意三者协调,有很好的自知力,主动就医求助,无精神病的感知觉和思维的异常症状,排除精神病,属于非精神病性的心理紊乱的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病程不长,没有造成很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排除抑郁神经症。有焦虑的现实情况,排除焦虑神经症。没有易激惹的症状,并没有感觉想控制或控制不了的情况,因而排除神经衰弱。

按照许又新的神经症的诊断依裾,来访者患病不到三个月1分,自己可以主动摆脱1分,能正常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1分,总分为3分,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自我认知良好,因此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在一个月左右,半年以下。来访者的痛苦情绪持续1个多月。

3、反映强烈。来访者常常感到孤独、空虚,生活没有意义,感到前途渺茫,自我价值感低。

4、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对学习感到厌倦,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下降, 与人交往的兴趣下降。

5、情绪内容泛化。来访者的情绪低落泛化,对生活感到厭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来访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心理冲突的性质判别,来访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排除神经症的可能。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具有道德性质;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联系,涉及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如果心理冲突限于常形,充其量只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来访者的心理冲突时由于放不下过去的感情而造成的,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具有道德性质。

3、身体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4、从测验结果来看,来访者躯体化、抑郁情绪明显。主要症状是,心情低落,失望、兴趣下降,自我评价低。

(四)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①父母对女儿过于溺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妈妈很少管;②男友的女儿就要来了,不想接受与自己一起分享男友的感情。

(2)心理原因:①从小养成较内向,要强的个性。②行为模式上,较多顾自己,不考虑他人感受。

五、双方协商制定咨询方案

(一)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与来访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变情绪低落状态,主动与外界沟通。打开自己的心胸,包容别人,关心别人,关注别人的感受。重新树立自信心,转变不合理认知,提高认知水平。

(2)长期目标及终极目标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关爱家人,增强杜会功能。促进人格成长,促使潜能发挥。

(二)咨询选用的方法与原理

1,支持疗法--通过创设真诚、尊重、温暖的氛围,运用通情达理、解释、安慰、鼓励、指导等技术,给予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支持,使其尽情地渲泄痛苦、抑郁情绪,使一个月以来的压抑心情得到放松。这种疗法不用去分析求治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帮助求治者去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 2,合理情绪疗法--运用艾利斯的ABC理论,找出来访者头脑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针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促使来访者产生合理的认知、情绪,并建立新的有效行为。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三)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向咨洵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存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力向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3)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3)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而的内容;

(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四)咨询时间和费用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5次。收费标准:每次60元。

六、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

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心理帮助阶段:首先,帮助来访者进行放松训练:其次,帮助求助者分析问题,让其了解和识别不合理信念并对行为负责,从而努力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并加以运用。

结束与巩固阶段:将来访者在咨询中建立的合理信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咨询)

1,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收集来访者的症状及其原因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2,方法: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具体化等技术让其尽情倾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确立适当的咨询目标,制定可行的咨询方案。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木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协助来访者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同时了解来访者的成长经历。

(3)了解来访者为什么要进行咨询,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陈述自己的问题出在里,对咨询的期望是什么。

(4)发现来访者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

(5)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咨询方案。(6)安排日程。

第二阶段〈1次):支持与领悟。

1、使来访者尽情地倾诉心中的烦恼,渲泄不良情绪,咨询师通过倾听,以言语和非言 语的形式表达理解、共情、支持。

2、使用解释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达到认知领悟,明确自已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这一阶段的咨询,来访者一吐为快,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初步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固然是由负性生活事件引起,但与自身的人格和认知因索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自己过于自私。因此,自己应负责任。既然选择了当前男友,就意味着选择了其女儿。

第三阶段(2次):帮助与改变。通过前几次的咨询,我感到来访者有很多认知方式和观念是不合理的,在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让郑某认识到使自己难过痛苦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她对事件不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第一步:运用理论

1、解释ABC理论,并帮助來访者接受这一理论的观点。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她的情绪问题是由于她现在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2、与来访者共同找出其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无论我对别人好不好,别人都应该对我好”等。

3、辩论:咨询师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来访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使其认识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这信念。

4、布置认知家庭作业,鼓励来访者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来访者有很强的领悟力,并能积极配合咨询师,认真完成家庭作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访者逐渐消除了一些不合理信念,建立起积极的合理的信念,并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心中常有踏实而温暖的感觉。现摘取咨询过程的一段,如下:

来访者:我妈妈什么也不管我,什么也不让我干。

咨询师:相对于你哥哥,妈妈更疼哪一个?

来访者:我哥哥比我大七岁,妈妈当然疼我了!连哥哥也不敢怎么样。

咨询师:你嫂子呢?

来访者:她更不敢了,我根本不理她!

咨询师:她是你嫂子,你也不理吗?

来访者:当然不理了,我想理就理,不想理就不理他们。

咨询师:如果他们让你买东西给他们,你怎么样?

来访者:不可能,我才不会买给他们呢。

咨询师:如果爸爸妈妈让你买东西呢?

来访者:我就说你怎么又让我给您买东西?

咨询师:给侄子、侄女买过东西吗?

来访者:(摇头)没有。

咨询师:如果你结婚,我们都需要哥哥嫂子送的,你怎么处理?来访者:(思索)......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咨询师:你说呢?别人家的小姑是怎么做的呢?

来访者:嗯,我明白了,我以后也像别人一样关心家人。

咨询师:我们在包容关心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第二步:鼓励来访者包容别人,关心别人。关爱家人,悉心体贴家人。扩大交往,主动向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痛苦,寻求情感上的支持,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真情,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步:确立生活目标。敞开胸怀,拥抱家人,包括公公婆婆,拥抱男友的女儿。接纳生活给予的一切。这是帮助来访者走出情绪低落,真正进入健康状态的根本保证。

第四阶段(1次):结束与巩固。

1、总结收获.指出来访者在咨询中取得的成绩、进步,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2、回顾咨询要点,检查咨询目标实现的情况,进一步巩固咨询成果。

七、咨询效果评价

1、来访者自我评估:情绪变得开朗、乐观,头痛减轻,食欲、睡眠良好,只是偶尔失眠,对自己和其他事物有了重新认识,心态平和,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2、咨询师的评估:来访者进步很大,情绪低落明显好转;认知水平显著提高,由于惯性,偶尔还会出现不合理信念,但自己能意识到,并自觉地进行辩论;社会功能增强, 能主动与人交往,并树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3、他人及朋友的评估:家人及朋友都觉得来访者变得比较开朗,跟来访者交流更加顺畅,关系也较之前更加融洽。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44分,躯体化0.08,抑郁1.0,焦虑0.6,强迫0.8; SDS:总粗分35分;

SAS:总粗分28分。

半年后追踪反馈的结果,来访者情绪稳定;人际关系良好,和家人相处较好;和男友已经结婚,能够接纳公公婆婆,女儿只是偶尔见。每天记日记反思自已;能够更加成熟的对待家人。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年版,笫1版,笫15-17頁、第135- 146页.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篇4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作者:王济发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1期

摘 要:本文是一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一名因人际交往障碍欲退学学生的个案。咨询中,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指导来访者学习一些交往的技巧和进行一些提高自信心训练,成功体验多了,她在和人交往中变得更加自信,逐渐喜欢与人交往。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 报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252-01来访者的一般情况

张某,女性,17岁,汉族,初中文化水平,中专一年级在读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无精神疾病史。2 来访者的背景材料

(1)即往史:该生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父母家族也均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史:张某足月顺产,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中派行老大

下面有个7岁的弟弟。该生自小学到中学,成绩都不是太好,自小害怕与人交往,自认为个头低,长相也不好看,感觉老师和家人都不喜欢她,本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在学校没有什么朋友。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自述:我是学校2010级新生,入学后,总觉得跟宿舍和班里的同学没法沟通,感到很孤单,平时吃饭总是一个人,看着别人三五成群的很羡慕。后来发展到不想见人,不想去上课,经常在宿舍睡觉,饿了就随便吃点东西。开学两个月来几乎没有出过宿舍。由于经常不到班,班里也有意见。班主任找我谈了好几次话,我也想改变自己,但不知道怎样改,很苦恼,最后想退学回家。班主任觉得我入学成绩还可以,退学有点可惜,就带我来做咨询,试试能否打消我退学的念头。4 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求助者在学校生活协调人际关系过程中,有如下几个原因所产生了一系列的心里问题:

(1)认知偏差: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正确的认知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意志,而错误的认知则导致消极的情感和不良行为。通过谈话,让来访者正确看待自己的孤独问题。事实上,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曾有过孤独感,孤独是人存在的感受标志,适当的孤独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通过谈话,从认知上消除她对孤独的疑虑。

(2)个性缺陷: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基本保证,相反,不良的性格不但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人的成长与进步,也会危害到身心健康,从而导致心理疾病。求助者的性格过分的内向、个性的自我封闭、抑郁、过分依赖家人的心态,对人际关系都有着较大的消极作用。

(3)能力欠缺: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也是影响来访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成长环境和个性方面的原因,求助者十分欠缺人际交往的能力,平时她不爱说话,也很少与人来往,经常独来独往,不善于为人处事,更欠缺这方面的锻炼。尽管有时她也希望和同学交往改善关系,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自卑感和恐惧心理。

综合以上: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人际交往障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方案

5.1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促使来访者调整认知观念,学习与训练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来访者因人际关系紧张引发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长期目标:协助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帮助其完善自己的个性,克服不良个性特征的制约,培养求助者养成独立自理的能力,最终养成求助者健康的心理,使其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5.2 主要咨询方法

通过与来访者的协商,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交往障碍上,该求助者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等因素使她较难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她内心是十分渴望获得友谊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但是求助者的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调整能力差,所以形成不正确的认识、观念,这样她很难适应新的人际交往和学校环境较为复杂的关系,从而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以上陈述的内容可以证明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惯而形成的,所以应采用操作性、时效性、目标性较强的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5.3向咨询者说明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5.4 咨询次数与咨询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六次。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心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首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技巧对求助者表达理解,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然后通过摄入性会谈和观察,收集了来访者的心理学信息,并形成了初步诊断。

(2)心理帮助阶段:和来访者分析人际交往的意义,对个体心理情绪的影响,调整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对自己的不合理认知进行思索,引导来访者学会做出合理、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同时向来访者布置一些能提高其交往自信心和技巧的家庭作业。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与来访者探讨人际交往的意义和自己的人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力。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己的评价:经过咨询,我感觉轻松多了,我重新回到了班集体,渐渐地与同学的交往增多了,不再感觉孤独了,觉得自己也不自卑了,有了自信和主见。老师对我评价也挺好,我的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2)来访者室友评价:来访者改变很大,和以前相比,她现在与同学有说有笑的,整个人都开朗、乐观了很多,和大多数同学们的关系处的比较和睦。

(3)SCL—90测验复查结果:焦虑、抑郁指数基本恢复正常。

(4)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发现咨询效果已达到目标,来访者的交流态度和状态都非常好,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不良心理症状已经消失。

参考文献

入党谈话的一般问题 篇5

1、入党动机,你为什么要申请入党呢?思想觉悟如何以及如何在思想和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的? 努力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崇高理想和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入党是我们有志青年的一种政治追求。这种追求的思想起点就是入党动机,只有起点的方向正确,我们追求最后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在追求入党的结果上,我们要实现两个目标:这就是我们不仅要实现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在思想上入党。追求入党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一种过程,就是一种境界。这种进步,体现在你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上,也体现在你的思想、纪律、作风之中;这种过程,贯穿于你的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成长进步之中;这种境界,来自于你对党的正确认识,来自于你对党的组织忠诚,来自于你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因此,青年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必须端正入党动机,要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接受组织的考验。

2、对党的认识和基础知识的了解;入党有什么好处?

入党是一个人的政治信仰,不应该为了“利益”而入党(用党组织的话讲叫“入党动机不纯”),要说有什么“利益”、“好处”,这个利益也只能是党和人民的利益。既然要入党,首先最基本的要有奉献(而不是索取)精神,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不是要从入党中得到什么好处。

客观地讲:每个人都想好,好的政治前途,好的职位,好的工作,好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入党本身就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表现(但是要端正思想),入党以后,你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觉悟也会在党组织这个大熔炉中得到锻炼提高,进而提高你的政治地位和工作能力(某些方面党员的身份可能是你必须的),进而提高你的工作地位、经济地位……

3、对自己优缺点的评估,今后怎么办;

4、此次吸收你入党和未被吸收你怎么办。

5、你对党组织了解吗?

6、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7、你如何看待信仰这个问题? 我相信共产党会带领中国走向共同富裕。

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篇6

摘要: 本案例是针对求助者主诉因需要当众发言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紧张以及 入睡困难等情绪障碍,经过交谈了解及从严重程度标准来看,为一般心理 问题,通过心理咨询过程进行改善。可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让求助者从不合 理信念、绝对化思考和错误评价进行思考,让求助者认识到正是由于不合 理信念造成了其情绪问题,需努力改变绝对化的非理性信念。通过系统脱 敏法减轻或消除其紧张、害怕的当众发言症状,建立求助者自信,达到咨 询目标。

一、一般资料

张晓芸,女,1984 年生人,结婚五年,女儿现四岁留守老家内蒙赤峰。求助者为深圳某企业部门主管,但是对于其为之恐惧的当众演讲只有两个 月左右的时间了,她想想就觉得害怕,晚上开始失眠,不知道该怎么办? 希望能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求助者躯体上有颈椎疼痛疾病史。家族无 精神疾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为想到要当众演讲就开始紧张、害怕、失眠。

个人陈述:在一个月前我刚刚提升做了主管,我很努力的工作,希望得到 所有同事还有老板的认可,但是最近却有一件让我很纠结痛苦的事情,两 个月后公司要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在会议当天我必须要当着一百多个客 户讲报告,那太可怕了!半个月前我好不容易“逃过一劫”取消了演讲,可这次没办法再躲避了,我现在开始失眠,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情,就是 即将成为所有目光聚焦的焦点,老板肯定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提拔我?!而且我肯定会晕过去的,我要被当做笑话看了…… ……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记得有次因为我的作文写得很好,老师就要我当 着同学的面做一下背景分析讲解,我以为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应该是没有 问题了,但是站在那里时,看着同学们一双双眼睛开始将目光集中在我的 身上,这个时候的我却是如梗在喉,心在狂跳,头晕目眩,紧张得脑袋一 片空白甚至不能言语,双手也抖得厉害,感觉要晕倒了,反复练习的开场 白和发言稿突然消失,我什么也记不起来了,老师见状就让我回到了坐位 上,同学们都在嘲笑我,天哪,那种感觉真是太可怕了!我太局促、太紧张了,我发誓再也不当着众人的面发言了。可是这次是“在劫难逃”了,我该么办啊?您能帮帮我吗?

二、观察和他人反映

张女士看上去精神状态显得有些无奈,情绪焦虑而面色忧郁,眼神表 露出紧张和恐惧,心思细腻,语速较缓;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 确的求助意向。

四、评估与诊断

1、诊状: 根据求助者在初诊面谈中的实际表现,以及对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观察,求助者主要是被当前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所困扰而产生失眠、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障碍。

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⑴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 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学常,无幻觉、妄想等引导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⑵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 病程上的得分为 3 分,可以排除神经症的可能,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协商后,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消除紧张、焦虑状态,坦 然面对现状,敢于当众演讲。最终目标:完善求助者自知,增强对自我的良好感觉,消除求助者痛苦,学会疏导自己,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与求助者共同商讨达成一致的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系 统脱敏疗法;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害怕、焦虑、情绪紧张,不敢当 众演讲。其行为表现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学演讲时曾因中途怯场而被同学嘲 笑过,直到现在仍然比较害怕上台讲话。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⑴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⑵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以要求更换咨询师; ⑶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⑴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有义务如实向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 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 ⑵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划; ⑶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明特殊情况提 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⑴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 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

询关 系; ⑵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⑶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 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⑷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⑸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 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 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⑹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 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 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⑺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 1 次,每次 60 分钟,共四次 咨询收费:每次 100 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包括三个阶段:

1、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评估确立目标阶段(开始阶段)

2、选择技能与策略进行心理帮助阶段(中途阶段)

3、评估及终止咨询阶段(结束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划。了解 求助者既往史及发生的深刻事件,识别其错误的认知模式,并找寻改变的 意愿。确立咨询关系。

2、明确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即太过绝对化的要求如“如果我上去演讲,我肯 定会晕过去的,会失去老板的信任,会被同事笑话”等这类不良情绪,所 以你想逃却逃不掉,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当我们曾经受到某种伤害时,就会想办法去逃脱和躲避,所谓一朝被蛇蛟,十年怕进绳,所以现在这种 状态是一种自然、本能的反应。但是您要知道多数人不会因为看到你紧张 就会给你负面评价,您的老板也不会因为你紧张就否认您的工作业绩,而 且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轻易晕倒,您说对吗?所以,现在我们停止 逃避。当我们越是想逃避的时候,后面就会出现越紧张越害怕。我们现在 要把这些不合理的不良情绪体验要减低或者消除。您能配合我吗?嗯,好 的,我非常愿意配合,谢谢。

第二阶段:进入放松训练 自我松弛训练,让自己坐在一个比较舒服的坐位上,全身各部位处于 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坐位扶手上。想像自己处在一个令人轻 松的情境中,例如坐在湖边或者漫步在一片美丽的田野上,并有规律的深 呼吸,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让自己进入松弛状态。这个需要反 复练习,回去后要多试几次。

第三阶段:建立焦虑等级表、系统想象脱敏 学习了放松技巧后,将可能引起求助者害怕紧

张的各种场面,按轻重缓 急焦虑等级排列,并记录下来,建立焦虑等级表。按照列出的各种等级表,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当确实感到害怕或紧张时,应立即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每次放松后都要询问求助者有多少焦虑分 数。如果分数超过 25 分,就需要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到求助者如此想象不再感到紧张焦虑为止才算是一级脱敏。循序渐进,如此逐级而上,直到求助者对最高等级的刺激脱敏。

第四阶段:结束与巩固 指导学会用新的、合理的方式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内心想像积 极的结果,想象自己站在听众面前,发表一篇精彩讲话,你站在那里自得 其乐,传递着你认为需要与听众分享的重要信息,而听众也从你讲话中获 益良多。他们听得全神贯住,从你那里收益颇多。你觉得放松、自然、自 信。发言结束时,获得了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你觉得自己太伟大了,你很 享受发言的过程。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多当众讲话,抓住每一个上台演讲的机会,多经 历些后,自己的底气会增强。增强求助者自信心,巩固咨询效果,积极的 进行自我对话。如当害怕紧张时就问自己,怕什么?怕就是白担心,如果 害怕了就不用做报告了吗?如果害怕就能改变什么吗?“不,都不会,我 依然要站在这里讲报告,所以好吧,那没什么大不了,加油,我想我可以 做到。”多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能行。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张女士自述: “因为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晚上睡得很香”“刚上台时有一点儿慌,不 ; 过很快就调整好了” ; “同事说我太棒了,还说要向我请教怎么做到的” “老 ; 板对我说讲得不错,出乎意料之外”“我现在很有自信,真的谢谢您” 。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求助者有很积极的心态,自信心也增强,已经消除 了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在演讲时焦虑及恐惧感症状已不明显,基本达到 咨询预期。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一版。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技能),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 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一版。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篇7

王某, 男, 25岁, 汉族, 研究生。父母均为普通工人, 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从小性格比较内向, 父母管教很严格, 属于专制型的教养方式, 平时对他要求严格, 总是批评他哪里做得不好, 几乎没有表扬过他, 很少有情感上的交流和关心, 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很自卑。心理测验的结果表明, 求助者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上的总粗分为47分, 说明存在焦虑。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的结果显示, 求助者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临界分, 求助者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自信, 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 对日常事务不敢兴趣, 近期情绪比较低落, 对学习、生活的兴趣降低, 无精打采。抑郁自评量表 (SDS) 的总粗分为45分, 表明有轻微至轻度的抑郁。

个人史:王某是独生子, 出生后一直在与父母同住。父母平时工作忙, 所以放学后, 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家, 父母不允许他出去跟小伙伴玩耍, 也很少让同学来家里找他玩。因此, 他从小到大都感觉比较孤独, 个性比较孤僻, 在学校里经常独来独往, 没有什么朋友。平时没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习比较刻苦, 小学、初中、高中成绩都比较优异。考上研究生之后, 交了第一个女朋友, 两人关系一直很好, 直到一个月前, 两个人分手。分手后, 王某非常痛苦, 无心学习, 有一门课不及格, 需要重修, 而且面临着开题、做实验、写毕业论文以及就业找工作等问题, 感觉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会失败,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是一个失败的人, 对未来的生活感到绝望, 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烦恼、焦虑、睡眠不好, 食欲不振。

家族史:两系三代无脑器质性疾病史及精神病史。

精神检查:求助者穿着得体, 个头中等, 紧缩眉头, 面色凝重, 不苟言笑, 不敢直视咨询师的眼睛, 情绪低落, 声音低沉, 对咨询师的询问回答切题, 说话速度较慢, 对自己的问题描述清楚, 条理性强, 自知力良好, 有求助欲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

求助者自述一个月前和女朋友分手, 自己非常痛苦, 觉得分手都是自己的错, 以前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的快乐时光还是很多的, 自己不爱讲话, 女朋友对自己照顾很多, 可能是自己不太会照顾女朋友的心情和感受, 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情。有时候也会对女朋友控制得比较多, 对女朋友交异性朋友比较在意, 如果给女朋友打电话, 女朋友没有及时回复自己, 自己就会胡思乱想, 觉得女朋友可能要离开她了, 之后就会对女朋友发火、质问, 常常把女朋友弄哭。事情过后, 自己也会冷静下来, 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可是一旦再遇到类似的情况, 自己的情绪还是控制不住。现在他觉得自己的女朋友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 真的不应该那样对她, 可是想再挽回已经不可能了。自己也曾多次尝试再让女朋友回到自己身边来, 但是女朋友非常坚定地告诉自己, 不可能再和好如初了。

由于分手, 自己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 近一个月来, 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 睡眠不好, 几乎每天都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睡着, 而且睡眠很浅, 比较容易醒, 还常常做噩梦, 食欲不振, 一点都不想吃东西, 感觉几天不吃东西都不觉得饿, 学习成绩下降, 有一门课不及格, 需要重修。自己本来就没有多少朋友, 现在女朋友离开后, 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很孤单, 总是在想以前和女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同时又不断地责怪自己没有好好守护好她。现在看书看不进去, 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觉得分手后自己的人生一片暗淡, 完全失去生活的兴趣, 非常痛苦, 担心自己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 会影响到自己的开题和毕业论文, 为此前来咨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

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是由重大的现实刺激 (失恋) 引发的, 持续时间为一个月, 不良情绪没有泛化, 对学习和人际交往有一些影响, 但是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因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二) 鉴别诊断

(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无逻辑思维的混乱,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疾病性症状, 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 与严重心理问题进行鉴别:该求助者症状发生时间在一个月之内, 主要由重大的现实刺激引起, 症状没有泛化, 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可以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 与焦虑症进行鉴别:该求助者虽然也存在焦虑情绪, 但是有明确的焦虑对象, 焦虑的情绪没有泛化, 因此可排除焦虑症。

(4) 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也表现出情绪低落, 但没有自杀、兴趣缺乏、自罪、自责、绝望感、自我评价低等症状, 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四、制定咨询目标

(一) 具体目标

通过咨询发现并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 帮助其建立合理认识, 树立自信, 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 最终目标

能运用所学到的, 建设性的应对方法和认知模式调适心理状态, 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

(三) 长远目标

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 帮助他实现人格的成长。

五、制定咨询方案

(一) 咨询重点

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事件之所以会引发一个人的痛苦情绪和不良行为, 不仅仅是因为事件本身, 人对事件的认知、认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良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都可以从人对事件的认知看法中找到原因。只有改变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偏差, 重新建立新的认知, 并配合行为治疗给予调整, 原先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才会得到改善, 并重新建立适应性的行为。所以, 本案例中, 求助者之所以感到痛苦、情绪低落, 并伴有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 是因为求助者对失恋的看法有所偏差, 他坚定地认为分手都是自己造成的, 不能接受已经和女朋友分手的事实, 觉得恋爱失败, 自己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因此, 选择合理情绪疗法、放松疗法等综合性的方法对求助者进行咨询和治疗是比较合适的。

(二) 咨询设置

向求助者描述心理咨询的性质、方法、原理和步骤;咨询师和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和限度等。共同商定每次咨询的时间及其他注意的事项。最终确定咨询频率为每周一次, 每次一个小时。并说明针对本校学生, 不收取任何费用, 以消除其负担。

六、咨询过程及效果评估

(一) 咨询过程

1. 咨询初期:第1-2次, 主要是:

(1) 了解病史及基本资料, 包括求助者的成长史、性格特点、病史、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2) 建立心理治疗联盟:咨询师运用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热情、尊重等参与性会谈技巧, 缓解求助者的紧张情绪, 增强他对咨询师的信任度, 从而更好地配合心理咨询的实施, 建立心理治疗联盟。求助者详细叙述了病史、成长史以及相关信息, 并和咨询师共同商讨并制定了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

2. 咨询中期:第3-4次, 每周一次, 每次1个小时, 重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失恋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帮助求助者重建合理的认知, 重新建立自信。

(1) 合理情绪疗法。根据求助者存在的认知偏差, 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对求助者讲述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并让求助者找出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从而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某些信念和认知是不合理的。恋爱失败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一个失败的人, 因为恋爱只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不是全部。他之所以会如此认为, 原因在于他一直以来的自卑心理:他本来就对自己不自信, 此次恋情的失败又给了他一次严重的打击, 再加上后来的学习成绩下降, 让他的自信心再度受挫。经过几次论证, 求助者领悟到了:“其实我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并不是一无是处, 我从高中考上大学, 然后考上研究生, 说明我也不比别人差。我这次的恋情失败, 并不表明我在其他方面也是一个失败的人。”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自己列出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信念, 逐一进行分析, 并找出可以代替的合理信念。

(2) 放松训练。针对求助者睡眠不好的问题, 咨询师对其进行了放松训练。进行训练30分钟后, 求助者反映, 情绪放松多了。然后, 咨询师对他进行了放松技术的指导, 使他掌握了正确的放松方法。同时咨询师嘱咐求助者回家后坚持每日睡前进行放松训练, 每次15-20分钟, 体验放松的感觉,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求助者认为这种方法使他比较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精神也放松了许多。

3. 治疗末期:第5-6次, 每两周一次, 每次1个小时。

这个阶段, 咨询师主要的工作是强化求助者的正性行为, 继续巩固已有的疗效, 并做好结束的准备。求助者在最后一次称:“睡眠已有明显改善, 吃饭也有胃口了。整个人精神好多了, 不会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了, 能够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了。”

(二) 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6次咨询, 求助者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情绪稳定, 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SAS和SDS测试结果显示, 求助者的焦虑和抑郁分数下降至正常范围, SCL-90测试总粗分96, 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分明显下降, 说明求助者已达到所定的具体目标。三个月后电话随访, 求助者称自己现在已经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精神状态也很好, 睡眠和食欲都有所改善, 学习也能够集中注意力了, 顺利地完成了毕业前的相关事情, 并且顺利找到了工作。现在的他能够客观评价自己, 受到挫折也不会一味地否认自己了, 而且他开始积极的寻求人际关系, 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 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 和新的朋友相处不错, 这都给了他自信, 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 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同时, 他也能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 还需要进一步成长, 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客观和积极, 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消极和负面了。

七、小结

本案例是咨询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疗法帮助求助者走出失恋阴影的一个成功案例。在本案例的咨询过程中, 咨询师通过倾听、共情、理解、积极关注等技术收集了求助者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等基本资料, 并让求助者做了心理测试, 再加上咨询师的观察, 从而全面地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然后和求助者一起制定咨询目标、商定咨询方案, 最终确定了一个6次咨询的计划。在整个咨询过程中, 求助者曾经出现过沉默、阻抗等行为, 但是由于在咨询初期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 所以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通过6次的咨询, 求助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能够从失恋所带来的打击中走出来, 并学会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重新建立了自信。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08) .

“连接体问题”的一般解法 篇8

所谓连接体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物体。求解它们的运动规律及所受的外力和相互作用力,与单一物体的力学问题相比较要复杂得多;我们常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来研究。

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不必考虑系统的内力的影响,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隔离法: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此时系统的内力就有可能成为该研究对象的外力,在研究时应加以注意,然后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

求各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且一定是从要求作用力的那个作用面将物体进行隔离;如果连接体中各部分加速度不同,一般都是选用“隔离法”。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无论使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在于正确的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现举例如下:

例1如图1所示,人重600N,平板重400N,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人必须用多大的力拉住绳子?(滑轮和绳的质量及摩擦不计)



解析设定滑轮两边绳中的张力为F1,动滑轮两边绳中的张力为F2,板对人的支持力为FN。

解法1把定滑轮下方的各物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受力如图1-1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2F1=G人+G板=1000N。

所以F1=500N。

再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2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2F2=F1。

所以F2=250N。

解法2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3,由平衡条件得 :

F2+FN=G人。①

以板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5,由平衡条件得:

F1+F2=G板+F′N。②

又FN=F′N。③

F1=2F2。④

解①②③④可得F2=250N。

解法3选人和板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4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1+F2+F2=G人+G板。①

F1=2F2。②

由①②可解得F2=250N。

例2如图2所示,物体M与m紧靠着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现施一水平力F作用于M,M和m共同向上加速运动,求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两个物体具有共同的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所以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其受力如图2-1所示,建立图示坐标系,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m)gcosθ+Fsinθ。①

Fcosθ-F2-(M+m)gsinθ=(M+m)a。②

且F2=μF1。③ 

为求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把两物体隔离开,对m受力分析如图2-2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cosθ=0。④

FN-F′2-mgsinθ=ma。⑤

且F′2=μF′1。⑥

解①~⑥式可得:

FN=mF(cosθ-μsinθ)M+m。

例3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12,即此时加速度为a=12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解法1:(隔离法)

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

取小球m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摩擦力Ff,如图3-1,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f=ma。①

取木箱M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地面支持力FN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f′,如图3-2。

据物体平衡条件得:

FN-Ff′-Mg=0。②

且Ff=Ff′。③

由①②③式得FN=2M+m2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N′=FN=2M+m2g。

解法2:(整体法)

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mg+Mg)-FN=ma+M×0

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N=2M+m2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木箱对地面压力FN′=FN=2M+m2g。

(栏目编辑罗琬华)

上一篇:天地“粮”心初中作文下一篇:寒假的学生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