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电影

2024-09-11

体育电影(精选8篇)

体育电影 篇1

《从体育电影中感受体育》

1.前言

体育电影作为电影中的一类,在当今受到众多观众的拥趸,不但由于人们对于体育的热情以及体育所传达给人们的激情、鼓舞、团结,更包括了人们希望超越自我、达成梦想的诸多因素,所以体育电影从问世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既能反映最简单的运动形态,又能反映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将其运用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对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文献综述

3.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4.分析与讨论

4.1 前言

体育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时至今日仍众说纷纭。人类体育现象自身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研究体育现象角度的多样性,决定了揭示体育本质的复杂性和界定体育概念的多样性。体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需要有一个渠道加以展现,能够记录体育的发展或者是体育的发展创新过程,而体育电影正好承载了这一工作。从电影真实纪录片这个载体中,发现体育电影所叙述表达的体育。体育电影把体育文化教育和电影文化融为一体,把体育的精神力量和体育运动的美向广大观众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将体育电影应用到体育教育教学领域也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把体育电影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致,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4.2 电影中看体育

《卡特教练》《重振球风》——体育的教育力量

电影《卡特教练》是根据肯·卡特(Ken Carter)的真实故事改编的。肯 卡特(Kenneth Carter)通过篮球训练帮助孩子们努力成才。1997年卡特受聘为里士满中学男篮教练时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全权管理球队。影片《卡特教练》就是以其 1999年执教过程发生的停训事件为核心,表现卡特教练对“教体结合”的坚持和艰难践行。停训事件使卡特教练名声大震,引起全国媒体关注,并广泛报道。夺冠不是全部,育人成材才是最终目标。因为卡特教练是一名高中篮球队的教练,而且是一所毕业率只有50%,最多6%能上大学的学校,因此,卡特教练希望通过篮球能够扭转这一切,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体育回归教育,以体育为方式达到育人的效果。

《重振球风》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凯尔帕特里克少管所,关押着大家认为无药可救的青少年犯罪团伙成员、小偷、抢劫犯,甚至杀人凶手。西恩·波特作为这所青少年感化所的见习长官,整日都在考虑如何解救这群问题少年。在经过一番考虑后,西恩·波特决定组建一支橄榄球队。希望通过橄榄球这项综合了团结与对抗等多重拼搏内容在内的体育运动,来逐渐将这群少年拉到正途上来。充满汗水的训练,起初的挫败曾让他们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心中“不想再做失败者”的声音支撑着他们,团队的训练与比赛生活中,他们抛开了帮派之争,将队友视为家人,在一次次比赛中,他们学会了团结与珍惜,懂得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重拾自信,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这就是体育的教育力量,每一个人都没有放弃自己,为了荣耀在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这种荣耀其实就是一种灵魂深处的信仰与追求,这种追求催人奋斗。体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带给人们在体育中付出的苦累,收获的喜悦,产生的情谊,体现的精神,将人们的正能量激发出来,让人们在体育中体会人生,领悟人生。

《车神塞纳》《沙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体育中的民族力量

《车神塞纳》是于2011年拍摄的一部欧美记录影片,该影片从巴西传奇车手埃尔顿·赛纳初踏入美国赛车界讲起,多次在比赛中克服艰苦环境,取得冠军的辉煌业绩,忠实地记载了一代车神塞纳在一级方程式世界里传奇和精彩的人生。影片的主线是他的赛车生涯,从登上欧洲赛场,加入莲花,再转到迈凯轮。他的赛车的执着并没有掩盖他仁慈的一面,他非常关心这个世界。冲过终点时,他挥舞着巴西的国旗。他很喜欢孩子们,捐出大量个人财产,到他去世时一共捐出了20亿美金(这个秘密直到他去世之后才被世人知道),给巴西贫穷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未来。在当时混乱贫困的巴西,塞纳不仅仅是一名超级车手,他还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作为第一位巴西籍的世界冠军,他带给处于绝望边缘的巴西人民一个个最激动人心的瞬间,带给他们无限的希望。

我国1981年的影片《沙鸥》通过一个女排运动员的奋斗故事,歌颂了生命个体面对人生苦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折射出国家兴盛、民族自强的精神支柱,并将故事与那个年代女排为国争光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情结和时代特色,电影在女主人公沙鸥不断遭受打击的过程中,将体育比赛与改变“东亚病夫”的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民族尊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故事。他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赛,历经千辛万苦,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了奥运会的跑道上,他的身上生动地体现出不放弃、不屈服的民族精神,电影体现了体育电影的创作对于体育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深刻挖掘。这就是体育中的民族力量,一名伟大的运动员会成为民族英雄,一场体育赛事会成为鼓舞民族的时刻,通过体育所传达出的民族精神,激励人们为民族自强而奋起高歌,将体育比赛与民族精神紧密结合,伴随着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扬眉吐气,顽强拼搏,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光荣之路》《果岭之争》《姚明年》——体育的推动力量

《光荣之路》是迪斯尼公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运动励志片,故事发生在1965年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当时的美国社会面临着黑白种族冲突对立的状况。唐·哈金斯是一个年轻气盛的白人篮球教练,执教属于NCAA(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一支基础很差的西德州联队(Texas Western)。哈金斯是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人,且他的思想非常开明,并不以肤色区分天才。组织了一群非常有篮球天分的黑人学生作为西德州联队的核心,开始了他艰苦的光荣之路。每个人, 整个大环境都对种族问题极度敏感.最终哈金斯坚定的信心感染了球队里的每一个人,这支五名黑人先发的球队一路披荆斩棘,直指决赛,最后在马里兰大学著名的Cole Field House击败白人先发的肯塔基,获得了1966 NCAA篮球比赛总冠军。这场比赛结果不仅捍卫了黑人的尊严,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美国大学篮坛正式进入黑白共存的时代。

《果岭之争》富有天赋且努力尝试的奥密特终于在1913年国家公开赛中改变了英国球员独占鳌头的历史,年方20岁的他带着一位不及球袋高的10岁小球童缓步上场,将来自英国的高球世界冠军哈利?瓦顿挑战下马,这是一场震撼了高尔夫球界的绝世天才与冠军好手的超级比赛,勇气、热情与梦想实现,天赋、后天努力外加难得的机遇,一位执着的年轻人从此改写了公开赛的历史。球童弗朗西斯?奥密特的胜利破除了高尔夫是贵族运动的理念和迷思,促进它向平民化方向发展,1913年美国只有35万人打高尔夫球,而10年后增加到200万,参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平民化的趋势,加上欧洲大陆卷入了战争的纷争,高尔夫和其他文化被人弃之不顾,让这项运动在美国迅猛发展,出现了不少世界级的球星。

《姚明之年》是一部纪录片,详细记录了姚明首个NBA赛季的经历。从成为NBA状元秀,到最初表现糟糕,再到适应NBA后突然爆发,影片没有放过姚明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其间还穿插有巴克利预言落空亲吻驴屁股、“姚鲨对决”的台前幕后等花絮。与此同时,影片还反映了姚明在翻译科林·潘的帮助下努力学习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适应比赛和生活环境等。初到美国,一个不同的民族,一个完全异样的国度,各种挑战的集合体,各种冲击,各种机会,快节奏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交流方式,姚明出现在休斯顿的时候,在他身上肩负的已经不仅仅是篮球与商业了,更多的像外长杨洁箎所说的那样,他更多的是中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当他出现在美国的机场上时,好多的球迷,好多人的出现,国内众多双眼睛的集聚,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有时候美国的记者、摄像机带给他的闪光灯的压力要远远小于国内支持者的压力。当姚明第一次和湖人出现在季后赛的时候,整个美国,整个上海,整个中国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一个奇迹的诞生,终于,姚明不负众望,给了这个“大个子”称号,一个重重的回击。这就是体育对历史的推动力量,打破了种族歧视,等级制度等陈旧的封建观念,跨越了文化差异。在体育中,人们可以不在乎肤色,不在乎等级地位,这里有的是公平公开竞争向上的平台,与人人平等的运动员。体育不同于自然,它是由人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体育产生于实践,其前进和发展是由人的现实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所推动的。而相互的,体育的发展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带动了整个世界的联系与沟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4.3 总结

当你看完这一部部蕴含着体育本质、体育精神、体育力量的体育电影,那一幕幕激动人心震撼人心的瞬间,荡气回肠,使你回味无穷,仿佛在那充满魅力的体育世界里久久不能平静,久久不能自拔,只有无法言语的感动与赞叹,不由想向体育致敬。也许电影的渲染是一种夸张,但它只是确确实实地彰显了体育所包含的无穷魅力。它没有明白的说出体育是什么,它只是想方设法地让我们有机会从各个视角去体会、去感受体育,让我们对体育不言而喻。

体育电影就是这样作为一种柔性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依靠强行的灌输,而是在电影中构筑一种价值体系,使观众在消遣娱乐之余,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传递着一种催人奋进、鼓励立志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体育所蕴含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打破历史,塑造英雄,引导个人的人生,代表国家的荣誉,并且在未来,我们相信体育的力量还会无穷无尽的传承并进而发展下去。

体育电影 篇2

体育电影是电影史上体育与电影的一次完美结合,也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体育的一个华丽转身。“体育电影应该是以体育为主题或大背景的影片。”其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风靡世界,受到世人追捧,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不乏优秀影片深入人心,甚至有一些荣膺奥斯卡金人奖,登上世界影坛的顶峰。随着体育电影的发展,其在宣传体育运动、传播体育观念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并逐渐成为宣传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手段。

体育电影作为宣传体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大众的重视。1918年,第一任“人猿泰山”出现在荧幕使西方体育和电影从此结下不解之缘。而中国最早的体育电影也可以追溯到1918年的《东方六大学运动会》,但真正引起大家注意的确却是今天国人仍津津乐道的拍于30年代的默片《体育皇后》。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体育电影在各自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在不同的价值观念驱动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2 中外体育电影的发展

2.1 中国体育电影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的体育电影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默片时代就拍出了《体育皇后》,本片也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直到如今这部三十年代出品的由黎梨梨主演的无声电影依然魅力十足。而最有名的要数由谢晋编剧和导演,刘琼和秦怡主演的《女篮五号》,1957年它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举办的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1960年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它的成功使导演在几十年后又拍摄了它的姐妹作《女足九号》。同时,在中国体育电影题材上也涵盖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滑冰、田径、游泳等多个体育项目。例如《战斗年华》、《沙鸥》、《五虎将》、《女跳水队员》、《美人鱼》、《乳飞燕》、《加油—中国队》、《拳击手》、《棋王》等。随着世界体育和电影的迅速发展,体育电影也在飞速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体育题材的电影被大量挖掘,此时电影体现的价值取向已呈现多元化,人物也不再简单化,通过体育这一载体已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自我国第一部体育电影与观众见面以来,我国共拍摄体育电影几十部。建国前后可以说是我国体育电影发展的繁荣期,这时候的体育电影与民族复兴牢牢联系在一起,《女篮五号》、《水上春秋》、《冰上姐妹》等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激励着那一代人的拼搏精神。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逐渐确立,国人对金牌的渴求,这一时期,注重民族尊严、勇往直前的追寻国家与个人的光荣与梦想成为我国体育电影不变的宗旨。《加油中国队》、《一个女教练的自述》、《乳燕飞》、《京都球侠》等一批体现爱国主义的体育电影就是其最佳代表。同时,在挖掘主人公个人命运与体育精神的表现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上,也有一些影片开始做出一些尝试。如《沙鸥》、《棋王》等。进入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和保护,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体育电影应运而生,《精武门》、《黄飞鸿》、《霍元甲》等电影将中国武术推向了世界。

2.2 西方体育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西方体育电影相对来说发展的比较完善,作品也很多,许多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风行,大部分作品都来源于美国。拍摄于1976年的《洛奇》荣膺了197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3项金像奖,而其后的续集更使拳击运动深入人心,在捧红了大量演员的同时也极力宣扬了“只要肯努力就能当总统”的美国式梦想。同样的拳击电影1979年拍摄的《愤怒的公牛》于1980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奖。历史上最出名的田径类电影《火之战车》于1980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创作剧本、最佳服装、最佳音乐4项大奖。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2004年的《百万美元宝贝》于2005年也问鼎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4项大奖。这是在西方体育电影历史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但精品绝不仅仅是这些。

这些数量巨大的体育电影也几乎涵盖了体育运动的方方面面,但同时也有西方深受欢迎的诸如棒球、橄榄球、冰球、赛车等,如《百万金臂》、《她们自己的联合会》、《天赋》、《火爆群龙》、《大计划》、《极速竞赛》、《速度与激情》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拳击运动由于在西方无论在体制上还是技术上都发展的比较完善,其运动特点又符合外国人对激情与暴力的理解,所以关于拳击运动的作品在体育电影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百万美元宝贝》、《洛奇》、《愤怒的公牛》、《一代拳王》、《黑暗中的拳头》等等都是关于拳击的作品。同时,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的梦工厂,体育电影在它的打造下完成了自己奢华的蜕变,大制作、高投入,使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在世界范围内长盛不衰。

近些年,西方体育电影也开始面向青年群体和女性,催生了一系列张扬青春活力与浪漫色彩的电影。如《甜心辣舞》、《歌舞青春》、《女生向前翻》、《冰上皇后》与《爱情达阵》等等。

3 中西体育电影的差异

3.1 中西体育电影体现的价值观念不同

我们从中外体育电影对比中可以发现,在对自我价值取向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3.1.1 中国体育电影重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更看重比赛结果

纵观中国体育电影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近40多部体育电影中,几乎都是在描述队员们在团体中的表现,如关于篮球的《女篮五号》,足球的《加油中国队》、《女足九号》,排球的《沙鸥》等等。可以说,弘扬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尊严与祖国荣誉始终是其要表达的主题,所有影片几乎都将民族精神寓于体育比赛之中。影片的主人公毫无例外的拥有强烈的民族尊严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影片的结果都不约而同的再度宣扬的爱国主义理念和民族精神。例如,《女篮五号》、《水上春秋》就的主人公田镇华与华镇龙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者,而是民族的代表,是民族精神的守望者。在这些体育电影中体育已经化成民族精神,是挽回民族尊严的武器。

最近几年,虽然出现了一批如《女足9号》、《跆拳道》、《黑眼睛》等体育题材影片,试图更多的关注主人公自己对命运的把握和弘扬体育精神,但是由于在主题发掘和人物命运把握上存在的问题,这些影片并没有在观众中产生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有传统文化的影响,属于励志片类的体育题材影片在中国大多沿袭着“运动员经受挫折,经过顽强拼搏并最终战胜困难”的老套路。

另一方面,受举国体制的影响,长久以来将竞技比赛成绩看得很重的中国人,往往将体育单纯地理解为对冠军的追逐。所有影片无一例外的将获得冠军作为最终的结局,如果主人公无法夺冠,也会培养自己的孩子和队员成为冠军,从而圆自己的梦。在团队中战胜对手夺冠,站到世界体育顶峰,是中国体育电影永恒的价值追求。

3.1.2 西方体育电影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更看中比赛过程

与中国体育电影相比,西方体育电影则更看重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注重追逐理想实现的过程。影片大多重在描述主人公个人的励志情节,展示个人精神状态和成长过程,而很少和民族大义以及团体精神联系起来。这和西方体育文化更注重人自我价值的体现有绝对的关系。例如,《洛奇》系列中的第一部描述的就是典型的一无所有的人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美国式梦想,美国式梦想其中一个是主人公洛奇实现的,一个是他的扮演者史泰龙实现的,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足以成为体育电影的骄傲。

在西方体育电影中,主人公追求的都是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个人荣誉感是被放在第一位的。例如《百万金臂》中的棒球队员在自我思索中成长,《愤怒的公牛》中拉莫塔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极速竞赛》中赛车手自我拯救的过程,这些都与团体无关,与金牌无关,看重的更多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如《百万美元宝贝》就向人们展示了“对生命过程本身追求的意义远远大于对结果的追求”的感人道理,也是女主人公自己对命运的把握和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尽管最后女拳手选择了安乐死,这是结果很不完美,但是主人公奋斗的过程却是大众最受感染的。只要我们翻开外国体育电影集锦就可以发现其主题一般都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这一点。

由此可见,中国体育电影更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实现,注重团队精神,注重成绩或者金牌的价值,而外国体育电影则更多的关注个人本身,更看重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成长与收获。

3.2 中西体育电影的选材不同

3.2.1 中西体育电影的选材角度不同

随着体育的发展,体育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中西所处的环境各异,因此,中西体育所面对的体育社会问题各不相同。

西方体育电影正立足于其面临的各种体育社会问题之上,将西方体育中的宗教矛盾、种族冲突、性别歧视等问题毫无保留的在体育电影中得到体现,并最终表达体育运动战胜一切的可能,使我们体会到地地道道的奥林匹克精神—勇敢、顽强、拼搏向上、和平的精神。例如:曾获四项奥斯卡大奖的《火之战车》就是犹太人在种族偏见中通过体育而展开善意竞争,从而获得尊重的典型,而体育电影屏幕上有名的拳击手基本上都是黑人,他们通过拳击赢得尊严和社会地位。

相反,中国体育尽管也有各类社会问题的出现,但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等原因,中国体育电影总是很正面的描述体育竞技或者体育活动中的人或事,影片往往从主人公个人的伤病、心理、团队精神等方面展开故事,几乎从不涉及当前体育社会问题和各类敏感问题。

3.2.2 中西体育电影的选材内容不同

西方体育电影往往投观众所好,要么选取国内最受欢迎、最有震撼力、最普及的项目作为素材,如篮球、棒球、足球、橄榄球等项目,要么则选取最有观赏性、刺激性、极限性的项目作为素材,如赛车、拳击和极限运动等也常常被搬上大屏幕。这些大多数都是开展的比较好的职业化项目。

中国的体育电影的选择要么来源于奥运项目,如《神行太保》(自行车)、《乳飞燕》(体操)、《五虎将》(乒乓球)、《沙鸥》(排球)、《水上春秋》(游泳)等,要么来源于传统体育项目,弘扬中国武术文化的《霍元甲》、《少林寺》,凸显我国象棋文化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棋王》等。

3.3 中西体育电影产生的效应不同

3.3.1 中西体育电影彰显的明星效应不同

竞争是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之一,竞争也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因此,体育明星不仅受到了世人的尊重,更成为阳光、健康的代言人和大众的偶像。

西方体育电影充分利用了现役体育明星的效应和商业价值,让他们出演和自己角色相符的电影,如:有“万人迷”之称的贝克汉姆参演了《一球成名2》;“狼王”加内特出演《篮板》;“飞人”乔丹和尤因、巴特利联合客串《空中大灌篮》;舒马赫和齐达内联袂出演《阿斯特利与奥运会》等,这些体育明星的加盟,不仅给影片带来了巨大的票房收益,也最大限度的推广了社会体育项目,大大提高了各类社会体育运动的参与人数。

中国体育电影则少有优秀现役运动员加盟,这就使明星效应未能在体育电影中得到体现,体育电影因而也缺乏一定的影响力,也未能成为推广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3.3.2 中西体育电影的群体效应不同

西方电影总是在暴力、血腥中体现人的价值,体育电影也不例外,西方体育电影在21世纪之前,很少有面对青少年群体的电影。当时的体育电影总会或多或少的在交代剧情的过程中涉及暴力、血腥等场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西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一些少年在观看了如《灵与肉》、《洛奇》和《愤怒的公牛》等拳击题材的影片后,都争相效仿主人公的经历,加入地下拳场并希望和主人公一样出人头地,结果在身心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美国校园暴力和恐怖事件的升级,西方体育电影开始注重对青少年群体的引导,拍摄了大量反映青少年健康生活,体现青少年阳光向上的健康形象的影片,如《甜心辣舞》、《加油马歇尔》、《舞出我人生》等。

中国的体育电影一直是老少皆宜,因为总是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大部分体育电影都成为教育各个年龄段、各阶层人物的良好题材。尤其对中国的青少年而言,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从小就被树立起来的,因此中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远离了暴力和血腥。

4 中西体育电影产生差异的原因探析

4.1 政治及体育体制因素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宣传必须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体育电影作为体育宣传的手段之一,应该为人民服务。所以在体育电影的选材和主题上多倾向于有利于民族利益的,基本上从民族大义出发,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要走出国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体育是最好的切合点,体育电影是最有利于鼓舞国内民众的建设热情的手段,也是让世界瞩目的最好方式,更是民族复兴的标志。

其次,在对体育事业管理上,我国长期实施举国体制,这必然使我国的体育电影产业深受其影响。体育电影的价值追寻,其主旨都必然是用比赛成绩鼓舞人心,借体育提升我国国际影响,用体育电影教育影响年轻一代,将主人公的拼搏精神转化为前行动力,用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去感染大众建设祖国的热情,达到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而西方式的自由风气使得他们更加注重个人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化的体育管理体制和电影工业运作发展较为完善,可以使体育电影有一个更加自由、合理的发展空间,以更多的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奋斗历程,将有代表性的人生体验高度浓缩成一种个人价值体现和精神守望。同时中国没有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那种复杂和突出宗教矛盾和种族矛盾,所以不会在体育电影中涉及这方面的素材。

4.2 文化因素

在不同的发展历史和环境中,中西方长期受到不同的文化的熏陶,在中西方文化体系中,有着不同的理论来源和不同的精神追寻,这些不同的文化成为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同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中西体育电影不同的重要原因。

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受和谐思想和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的中国人做事强调整体性和团体性,更看重民族大义,集体精神,团结意识;而在自由、个性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下生活的西方人则更重视个体性,更加突出自我、注重自我的感受,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和个性自由。这些导致中西体育电影在价值宣扬上的不同。

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价值观相比,西方价值观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是宇宙的主宰”,人与自然界处于对立和斗争的状态。他们将自然界作为人的认识对象和改造对象,主张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重视人对自然的支配和抗争,在体育运动中强调勇敢、顽强、拼搏和向上的精神。带有刺激性的极限运动等项目因体现出人与自身能力、与对手和大自然的抗争,展示了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进取,超越现实和创造未来的搏击精神,而成为西方体育电影选材的新宠儿。

4.3 经济因素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体育电影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上世纪的体育电影印上了深深的烙印,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电影工业的发展。而国外大凡成功的体育电影都孕育在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电影工业起步早、发展快、有经验、有资金、有技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有更多的投入和完善的制造体系,从而打造出各种美轮美奂的体育影片。值得一提的还有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之国内要高,所以各项体育运动的商业化发展和职业化道路要比国内成熟,这不仅为体育电影的拍摄提供了众多的素材,也为体育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体育电影与西方体育电影有着显著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体育电影必将融入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体育电影要想走向世界,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必须向西方体育电影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摘要:自电影诞生以来,体育一直是其关注的题材。体育电影不仅是观赏性极强的影视作品,更是宣传体育、提高体育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载体。体育电影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它随着体育的发展在不断的充实与完善,并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西体育电影发展现状进行对比与分析,指出中西体育电影的差异所在,并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闲话体育电影 篇3

倪 骏

中央戏剧学院

电影电视系副教授 博士

举国引颈,盼望已久,奥运终于来了。7月4日,随着国产新片《梦之队》的激情上映,第四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展映活动落下帷幕。在一周的时间里,45部中外体育电影在京城10家影院上映,万余观众共享体育电影盛宴。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以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短跑运动员刘长春为原型,讲述了他几经变故、长途跋涉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故事,展现出体育健儿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买买提的2008》以新疆少数民族乡村孩子们为迎接奥运会组建足球队的故事为主线,描绘出在奥运精神的感召下村民们建设家乡的图景。《破冰》讲述黑龙江省一位基层体校教练含辛茹苦培养我国短道速滑人才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在明星背后默默奉献的体育教练。《加油,中国》聚焦1908年至2008年的百年历史,用珍贵历史资料引领观众重温了中华民族在奥运史上曾经赢得的光荣与梦想、经历的失败与挫折。《筑梦2008》历时七年拍摄,以体育明星刘翔、少年体操运动员、奥运特警、“鸟巢”拆迁居民和奥运主场馆建设五条故事脉络,全景式再现了中国申办、筹备奥运会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人民百年不变的奥运梦想和追求。

放眼世界影坛,体育题材的电影佳作层出不穷。日本的动漫片《灌篮高手》就不用说了,多少年轻观众为之倾倒和疯狂。拍摄于1981年的英国影片《火的战车》,根据上世纪20年代两名英国青年短跑选手,为参加1924年在巴黎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刻苦锻炼,终于取得冠军的真实故事编写而成。影片不仅纪念了英国田径运动员利德尔,还赢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多项殊荣。该片不仅是叙述体育和运动会的故事,而且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运动员在奋争中所面对的压力、偏见和接受荣誉时的心理。在好莱坞电影中,如《洛奇》、《冰上奇迹》、《愤怒的公牛》等体育题材电影,通过镜头展现的激烈拼搏和运动之美,也牢牢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总投资近亿美元的《一球成名》系列,是电影史上首部足球三部曲影片。该系列围绕出生在洛杉矶的墨西哥裔男孩迭戈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足球运动员而展开,加上贝克汉姆、齐达内、劳尔和纽卡斯尔联队队长阿兰·希勒等大腕在片中倾力出演,使该系列的前两部影片公映时引起各国球迷的强烈反响。而一举囊括了第7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四项大奖的美国体育题材影片《百万宝贝》,更是其中佳作。

体育题材的影片属于励志片类,《百万宝贝》也不例外。它向人们展示了“对生命本身追求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追求结果”的感人道理,对于片中最后选择安乐死的女拳击手,谁又能说她是个失败者呢?

在中国电影史上,体育题材影片早就有过“繁荣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孙瑜导演就成功拍摄了《体育皇后》。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题材影片《女篮五号》、《水上春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沙鸥》等,同样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这段时间的体育题材电影将体育比赛与民族精神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片中的主人公努力用体育比赛上的胜利来挽回解放前“羸弱中国”的民族尊严。振兴体育也成为民族复兴的代名词,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支撑他们的是强烈的民族尊严与情感。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开始挖掘主人公对体育精神与人生意义关系的探寻。如影片《棋王》就试图通过对主人公“棋呆子”痴迷于棋的性格刻画,表现出主人公“贫贱如乞却又心融万汇,行于浊世而又超然物外”的处世哲理。

体育励志电影 篇4

剧情简介:该片主要讲述的是出生在洛杉矶的墨西哥男孩迭戈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足球运动员。在自己的努力和球探的发掘下,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一份签约英超著名俱乐部纽卡斯尔联队的合同,从此要面对完全不同的欧洲联赛舞台…… >>你希望哪位体坛明星出演体育电影?

主演:库诺·贝克 大卫·贝克汉姆

关注理由:《一球成名》实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奋斗和成长的故事一名毫无背景却才华横溢的足球青年,一度因为生活的窘迫而无缘踢球,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偶然的一次机会被球探选中,在一场关键比赛中一战成名。而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是贝克汉姆、齐达内、劳尔和纽卡斯尔队长阿兰·希勒等大腕在片中倾力出演,使这部电影同时受到了球迷和影迷的追捧。

体育记录电影的发展调研论文 篇5

新世纪新形势,体育信息和体育理念的传播传遍了大江南北,包括各种各样的媒介,影视、报纸、网络,等等。体育纪录电影是这些传播媒介中非常独特的一种,通过用电影来记录体育,从而反映国家的体育、社会文化状况,反映该国的经济文化实力。

21世纪随着我国体育水平在世界体育水平的地位逐渐上升,我国的体育纪录电影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本文运用电影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现状,从体育传播与社会文化的角度提出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体育纪录电影建言献策,为体育精神的传播提供有力保证。

一、体育纪录电影

电影的雏形就是纪录片,通过真实生活、真实人物、真实事情的挖掘,通过艺术加工,搬上银幕,进一步引发人们的思考,这就是最早的纪录片。中国纪录电影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纪录片一词可以追溯到1926年,纪录电影大师格里尔逊评论弗拉哈迪的《梦阿拿》时引出“纪录片”这个概念。格里尔逊说《梦阿拿》正在记录着波利尼西亚青年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献价值。这是最早的从概念上提及纪录片,其实任何影像记录都起到了纪录片的作用。在纪录片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类型电影,包括故事片、科教片和动画片,等等。体育纪录电影也叫体育纪录片,为某项体育运动或某个体育明星或某个体育赛事而专门拍摄的电影。

二、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对于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格外关注,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早期我国体育电影研究者基本上都是研究外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特点以及外国体育电影对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启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急需用体育精神来鼓舞民众,我国的体育赛事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体育运动员的捷报频传,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也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不过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项目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与我国体育强项相关,像排球,素材比较单一。

到了90年代,我国的体育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这与这一时期的政治色彩比较吻合。我国开始走向全面经济生产时代,已经不再需要用体育来鼓舞人们的士气。进入21世纪,中国的体育纪录电影又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我国人民齐心协力要办出最好的东方体育盛会,我国要在全世界65亿人口中树立起最强大的经济和体育实力。由顾筠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奥运会筹备的体育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我国体育纪录电影推向了历史的最高点,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体育电影。获得了第26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的特别大奖和纪实纪录片单元最高奖。

电影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的娱乐性、艺术性和商品性是本质属性。体育纪录电影是众多电影门类中的`一种,体育电影也要回归电影的娱乐属性。电影艺术的综合门类包括音乐艺术、拍摄艺术、动画艺术、声音艺术和建筑艺术,等等,吸引众多艺术门类达到多元融合是电影的最终目的。体育纪录电影从选材到目标观众分析都要考虑娱乐性这个属性,仔细分析体育电影与娱乐的结合,将娱乐元素广泛应用于体育纪录电影。体育纪录电影将惊险的动作、离奇的故事、荒诞的情节和恶搞的场景掺杂在一起,增加电影的娱乐性。当然娱乐性的广泛使用过程中,不要忽视电影的最终目的———体育精神的弘扬,不能只强调观赏效果而弱化国家意志和国家形象。娱乐性还会体现在数字化技术的参与,许多新奇的娱乐元素的加入,使体育纪录电影变得更加丰富。

三、我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对策

(一)引导体育纪录电影上了一个台阶我国现阶段的体育纪录电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基本上都是公益组织为了某项体育赛事制作得非常简单的纪录电影,这些电影制作周期非常短,投入经费比较少,没有专门的电影公司运营,产生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应也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我们的体育电影观众并不缺乏,我国的电影观众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奥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都在中国举行,民众关注体育的情绪特别高涨。虽然最近有些体育纪录电影出现,但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体育纪录电影上个新的台阶,积极借鉴外国体育纪录电影的运营方式和制作方法,丰富我国体育电影理论。这种新的运营方式要大胆些,力度大些。要建立起专门的机构来引导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专门的风险基金来投资,从商业的角度挖掘体育纪录电影的价值。进一步挖掘体育的内在精神,用精神士气鼓舞民众,让全民爱运动,喜欢看体育纪录电影。

(二)丰富体育纪录电影的关注内容我国体育纪录电影一般都过多地关注我国体育强项,像20世纪的女排、女足,现在的女子跳水,或刘翔的跨栏,或姚明的篮球等,没有承担体育本身应该承担的社会现实作用。体育纪录电影的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是记录运动员的训练场景或社会生活细节,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我们应该丰富体育纪录电影的关注内容,选题上就要关注整体体育项目,不仅仅是竞技项目;群众项目或非参赛项目都要关注。电影内容要从单个运动员或单个运动项目的小环境转向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通过大环境下的社会折射个体的体育精神。

(三)增强体育纪录电影的竞技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让、谦虚,要求人们做事做人都要低调。这些传统文化都使中国体育纪录电影缺乏竞技性。体育比赛中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纪录电影中也是仅仅关注体育人的内心世界或体育精神的培养。我们应该增强体育纪录电影的竞技性,回归运动的本质,大大加强体育竞技的表现能力。电影创作者要将体育竞技的激烈感和速度感表现到体育纪录电影中去。通过竞技性表现体育项目,进一步展现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通过体育的运动美挖掘体育的内在美,通过体育运动员的表象进一步表现体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单万里.奥运与体育纪录片:七年磨一剑筑造五环梦———简评“新影”奥运纪录片《筑梦2008》[J].当代电影,2008(07).

[2]周鼎.新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历程[J].当代电影,2008(07).

[3]王珺,湛洋,齐晓芳.奥运官方电影知多少[J].电影文学,2008(13).

[4]鲍晓慧.关于我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01).

[5]蒋文雯.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史及未来发展方向[J].新闻爱好者,2009(11).

体育精神在电影中的艺术价值论文 篇6

[关键词]电影事业 体育电影 艺术价值 多角度

[摘 要]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体育电影作为其中一个别具风格的电影题材在当代电影艺术中亦开始渐渐展露出自身的艺术价值,当代体育电影也逐渐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像、大胆前卫的思想将体育的精神融入电影当中。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体育电影中所阐释的情怀与精神时刻在鞭策着当代民众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

一、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与特性

电影,作为一种声画艺术的综合体,以独特的影像语言向世人阐述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哲学理念。在当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生活逐渐走进了大众百姓的家中,而体育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不仅仅在于其创作手段的特殊性,更在于其绝对有着其他电影形式不可比拟的受众群体的广泛性。

体育作为人类互相沟通的第五种沟通方式,超出了语言和种族的阻碍,将世界人民以运动的形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对于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价值和地位。由此可见,体育电影不单单可以提供给观众刺激、生动的体育故事,其中所诠释的体育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民众。

纵观体育电影的发展历史,大多数体育电影中心主题多在于激励、鼓舞大众积极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和困境,题材也都是积极向上的。追根溯源,体育的诞生与成长几乎与人类的发展同步,体育文化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形式,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电影将体育史当做强国教材,通过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运动员不同的遭遇和命运,反映民族落后势必体育落后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意义。而体育电影除了一般电影所具有的娱乐、教育等特性之外,还是我们认识自身、改善自身的强大动力。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当中,其实体育电影很早就有了,纪录片最早可以推到一九一几年,那个时候商务印书馆都在。这个时候比如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是到日本去拍的,其实其他的还有很多。在早期电影当中体育只是作为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符号出现,这种文化符号或者是作为一种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尚。体育作为一个题材与电影艺术的融合,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所以那个时候体育实际上是一个很时尚的东西。体育电影是通过体育竞技比赛形式进而反映人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竞技形式不只是为了奖牌而进行体力和体能的较量,它具有教育性质。体育题材电影传播往往融情节与体育为一体,在影院的特殊环境下受众比较容易接受,尤其是将体育比赛融于电影故事情节的传播方式。这样的形式就使得观众通过体育题材电影解读正确的信仰、价值观、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体育电影在展现了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的是刻画运动员勇于克服种种艰辛困苦、付出辛勤的汗水去争取最后胜利的精神,从而达到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教育意义。体育电影对于青少年体育观念的培养和正确健康的价值体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二、体育电影的影像寓意

体育电影是将体育的内在精神与电影的影像艺术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形式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奋发向上的魅力融于电影当中,既将体育文化与精神高效地传播又使电影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当代体育运动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埋头苦练,而是通过技巧性的培养与刻苦的训练相结合,从而产生高效的体育表现。体育电影不仅能够充分地展现本国的体育文化,更是展现国民精神的最好形式,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情怀,是人类社会、思想价值观、社会风尚、行为规范的真实写照。

体育电影的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真实的体育故事,这样的题材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观众的内心世界,这类以真实生活改编而来的精彩故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对观众的教育与影响更加具有信服力。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飞速壮大,我国当代体育电影已然不只是具有单纯意义上的娱乐和消遣的作用,当代体育电影导演正在试图通过体育电影这类题材向世人展现更具艺术价值的影像作品。

在体育电影中往往以体育竞技的激烈和残酷性与体育人物的自强不息、奋勇拼搏以及高超的智慧相结合下的影像,生动地展现该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的影像寓意。体育电影以电影人物在训练中顽强拼搏、振兴民族的精神力量为电影的主要内在核心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民族精神。体育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用体育比赛的胜利改变我国在世界人民心中“东亚病夫”的恶劣形象,而往往支撑影片中的主人公勇往直前的就是强烈民族尊严与情感。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在此期间曾遭受过巨大磨难的国家,而在民族自立的过程中,我国一直为赢得世界的尊重而做着不断努力。我们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个民族的自立与自强首先要建立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国民上,由于历史和体质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国民被日本侵略者冠以“东亚病夫”的恶名,而体育竞技被喻为国家间较量,所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体育素质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体育水平的高低和国家、民族的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改变世界人民对中国是体育弱国的意识成为我国许多体育电影表达的民族精神内涵,无论是哪一个时期、哪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体育电影都有着同样的希冀与愿望。由此一来,振兴体育就成为振兴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之一。

体育导演也多为带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忧患感、使命感的艺术家,他们导演的体育题材的影片中,这种情感有着强烈的体现。体育类影片在描写运动员成长的同时,穿插着各式各样的遭遇与历练,从而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社会之间关系。体育电影中的`每个小人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不断地追求卓越和尊严的生命实践的过程中,树立了奥运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宗旨,即与现代人文精神的结合,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正是以其融于自身个体血脉里的民族自觉,实现了一次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重在参与、虽败犹荣的精神辉煌之旅。在体育电影中演员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力”与“美”,是电影潜在蕴含的个人理想、宗教精神和民族意识,正是这样纯净的、力争上游的精神一次次地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在体育电影中,身体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运动主题,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展现身体力与美的结合之后作为一种感性意象的审美存在,它所展示的侧重点是通过观众感受相对静态的形式感,不同体育活动的身体物理张力的技艺倾向形成各具个性的视觉样式和景观结构。体育电影在展现运动员身体的技术动作的同时,还特别地大胆选择和丰富切换能造成超现实的穿越式感官享受,在比赛场景中以影像的独特艺术手法使得他们的身体能轻而易举地爆发出具备联想意义的高超技术动作,电影镜头的组接效果也可以清晰地表现他们灵活的自然肢体及其行动,在赛场富有煽动性质的音乐与音响交织的情景中唤起对英雄气质的崇敬和感叹,体育电影激动人心的生命魅力在酝酿良久的身体世界里激情而和谐地生成。

三、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前景

随着当代电影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我们不难想象我国体育电影的美好发展前景,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怎样做到外部条件与内在意蕴有机高效地组接在一起就是当代体育类电影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突破传统理念模式的束缚,发掘出一个适合当代体育电影应当享有的框架结构,以新兴的理念、杰出的技术手段把我国体育电影塑造成一个富有当代特性的艺术作品。

当代优秀的体育电影融入一个关于人性思考的主题,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之下,作品通过体育人物的一系列故事体现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不仅仅要注重研究社会主流心理,满足这种心理,表达这种愿望。而现在的体育电影创作者仅仅把体育电影简单地理解为“励志”。“励志”纵然是体育电影的重要的主题,但绝对不是惟一的主题,好的体育电影必然要跳出励志主题向更深层面开拓。体育电影的主人公也应该通过体育竞技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梦想和超越。

体育电影是反映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社会生活的故事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必须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较多紧张、精彩的体育比赛场面。对于体育来说,竞技结果不是终极追求;对于体育电影来说,竞技本身也不是终极表现对象。“体育电影表面是力与美,内核是梦想,而情感或者说情趣是贯穿其中的。好的影片,就应该多给人以价值启示和精神鼓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意识只会令这个民族停步不前,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动力所在。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炼,是一种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尤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体,电影创新更是需要一种全方位立体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各项文化事业不断创新改革的过程当中,我国体育电影迫切需要一个创新改革的突破点,在汲取传统体育电影的优点之后,结合适应当代社会的新鲜元素,为体育电影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结 语

体育电影是一种综合视听艺术体系,其核心是体育精神和艺术创造性的完美结合,其目的是满足人对精神世界的审美需要,提升人对现实的粗糙认知,实现精神世界的体验需求。透过电影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人心的起伏变化、生活时尚的流转变迁,所以解构电影发展的脉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探寻艺术的社会变化折射。中国体育电影经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与其他艺术形态一样也经历了从萌芽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这期间,中国体育电影顽强地挺立在世界影坛上,并且用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世界电影添加了奇光异彩。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体育类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从体育发展的角度抑或是社会政治环境的变革,它都从侧面立体化的角度客观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探讨意义。

但是,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我国体育事业在当今世界体坛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就,但是我国的体育电影应有一个真正的飞跃与创新才能与当代社会发展的脚步相适应。不得不说的是同中国日渐成熟的体育事业相比,我国的体育电影确实相对来说有些滞后,所以振兴我国体育电影事业迫在眉睫,一个世界级的体育强国需要有震动世界影坛的体育电影来诠释我国优秀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 郭怡,于浩飞.论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03).

[2] 吕磺,等.试论中国体育电影中“被看”的女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02).

体育电影 篇7

一、对奥运电影历史和经典的分析

关于奥运会电影,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以“奥运会”为主体的电影, 另一种说法是奥运会官方拍摄的电影。在奥运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不乏经典之作。德国有关奥运会的电影《奥林匹克》中, 体现了奥运会的历史性和美学价值。在这部电影中,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法, 极致的展现了电影的美学价值。日本拍摄的《东京奥运会》是诗意的象征, 影片中关于奥运会赛事的拍摄, 侧重于人物情绪的抒发和表达。影片中, 导演将参赛者对成功渴望和观众在雨中观看的热情结合在一起, 使得两种力量焕发出无尽的生命力。西班牙拍摄的《巴塞罗那奥运会》, 主要体现了电影的美学价值, 将西班牙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奥运的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拍摄的《永恒之火》, 拍摄的范围辽阔, 遍布了全球五大洲十个国家和地区, 该电影挖掘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素材, 实现了电影艺术和体育的完美结合, 并在蒙特利尔电影节中获得了特等大奖。除此以外, 还有美国的《光荣的16天》《百万宝贝》, 法国的《王中王》, 加拿大的《奔跑》等, 都是电影艺术和体育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二、对奥运电影体育文化特色的分析

(一) 民族特色文化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负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形态。在拍摄奥运电影的过程中, 拍摄者把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奥运精神相结合, 通过民族服饰、建筑、动画片头以及民族影响风格等因素, 把本民族的文化直观的展示在观众面前。奥运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主要讲述了奥运选手刘长春的故事, 反映出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梦想, 也记录了中国和奥运会的历史渊源。

(二) 时代文化特色

奥运电影是时代体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奥运电影作为一种时代型的影片, 可以反映出奥运会不同的时代风采, 记录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服饰以及建筑风格, 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对奥运精神的认识和意识形态。奥运电影《东京的奥运会》, 是日本战后复兴时拍摄的, 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经济蓬勃、井然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该部奥运电影也被公认为是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粉饰太平的见证。

(三) 文化性和艺术性的体现

奥运电影中主要讲述的是运动员和各项体育赛事, 拍摄的都是真切的运动场面。在拍摄的过程中, 要把运动员急速运动的过程和体育运动中精彩的、扣人心弦而又一闪而过的生动画面捕捉下来, 反映出运动员的矫健、速度以及力量。因此, 奥运电影相对一般的电影来说, 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这是其他类型的电影无法比拟的。奥运电影《马拉松》中, 以马拉松比赛为全片的线索, 在拍摄的过程中, 细腻地捕捉了运动员运动美感以及丰富的表情变化。

三、奥运电影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播

在奥运电影中, 蕴涵了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是人们对积极、文明和健康生活方式和生命的追求, 深刻反映了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乌云》讲述了一个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拳击手, 克服了个人在文化传统上的挑战, 努力争取参加美国奥运拳击代表队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梦之队》讲述的是一大群来自山里的孩子, 他们身残志坚, 在韩建设老师的带领下, 不畏困难、一心向上, 通过自己不断的坚持和努力, 最终赢得了整队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参观资格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 拍摄者从不同的角度, 把各种感人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把奥运会的精神和现实生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诠释了奥运会团结、和平、友谊和进取的精神。同时, 把奥运会和电影结合在一起, 以奥运相关事迹为电影的题材, 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电影从不同的艺术角度诠释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从侧面反映了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诠释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远”和重在参与的精神。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奥运和电影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并且奥运电影已经成为了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电影借助强大的媒体, 在推动了奥运文化的传播, 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 也促进了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

摘要:奥运会中充满了激情和向上的力量, 奥运会和电影的结合, 让电影成了奥运精神传播的载体, 也是文化艺术和体育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对一些经典奥运电影的分析, 指出电影中的体育文化特色和体育精神传播。

关键词:奥运电影,体育文化特色,精神传播

参考文献

[1]韩芳.浅谈奥运电影中体育文化特色的表现[J].电影文学, 2013, 20:27-28.

[2]史友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D].河南大学, 2013.

体育电影 篇8

一、电影概述

电影《转山》曾获得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该片即没有好莱坞大片的奢华场景,也不具备法国电影中浪漫艺术的气息,更没有商业电影中众星云集的场面,它是质朴简单的,质朴到上映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但它绝对是一部真实,可以撩拨人心弦的作品,从原著、编剧、导演、演员乃至拍摄的整个过程,梦想和不屈的力量充斥着每个细节。

电影主人公书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台湾年轻人,平日生活中的他在社会、家庭、甚至朋友间都是平凡到不被大家关注的人。哥哥的忽然离世让他不知所措,在收拾遗物中,不小心闯入了哥哥的内心世界,想替哥哥完成夙愿。一个从未接受过训练的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决定独自从云南出发,途中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山区,近2000公里,一路进入拉萨。途中他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从初到云南时被所谓的“老乡”蒙骗;再到骑行同伴晓川哥意外坠崖,悲痛欲绝;自己食物中毒昏迷不醒……在经历这一切后,他从怯懦寡言到后来可以和藏民同食一块糟粑。在种种不幸遭遇面前,年轻人依旧执着地选择前行,从未放弃。最后,他凭借各种内在与外在的激励,终于战胜了自己,超越身体极限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哥哥的夙愿。影片围绕滇藏线这条骑行者心目中的神圣之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骑行中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故事。

二、电影中传播的体育精神

(一)坚定不移的人物性格

电影中呈献给观众的骑行道路十分艰险,在类似这样的路途中,很多驴友都希望在沿途得到一点来自陌生人鼓励的话语,例如旅游团友们擦肩而过时随风飞扬的“加油”,或是越野车驶过时竖起的大拇指心里暗自的赞叹“牛逼”,亦或是当地淳朴村民端上一碗热腾腾酥油茶后留下的祝福“扎西德勒”。然而影片中的台湾新驴友书豪和昆明老驴友晓川貌似都不需要这些心灵鸡汤,他们自身有着一股强大的内心力量,对晓川来说是一番虔诚祈祷后决意回家开冰激凌店心愿;对书豪而言就是完成哥哥的遗愿,走哥哥未完成的路。这种坚定不移的人物个性如同每一个运动员,无论前方道路多么困难,无论到达目标有多么艰辛,都会坚定不移地为心底的梦想奋发拼搏。电影最后当书豪收到晓川哥从珠峰大本营寄回的明信片时,他知道晓川哥死里逃生后又_次出发了,晓川执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让人敬畏。即使有人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遍体鳞伤,也会将梦想永远地系在身上,直至生命的尽头。

(二)永不气馁的信念

脚踏车作为整部影片中不可或缺的道具,一路上与主人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也变得格外多舛。在经历了一系列意外后,变得面目全非,但这并没有让主人公心生退却,反而越挫越勇,不气馁的信念始终伴随着整个旅途。即使在命悬一线时,书豪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凭借自己的信念,再苦再难也要完成骑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脚踏车在骑行前后发生的变化也映射了主人公前后的变化,上路前白净书生气十足的书豪在完成骑行后也变得满脸沧桑。在刚上路时,主人公穿着橘红色艳丽的衣服,骑着崭新的脚踏车冲劲十足。而完成骑行之后,虽外表千疮百孔,衣服破烂不堪,但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才是骑行真正的意义所在。这如同在职业生涯中的竞技运动员,每次成绩的提升都是对自我的一次突破,没有永不言弃的信念便无法完成一次次自我的超越。在路上的书豪就好比在赛场中的运动员,为前方目标奋力前进,困难无论有多大,只要心中长存信念,纵然翻山越岭也会抵达终点。

(三)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

《转山》中主人公所选择的滇藏线骑行十分艰险,但路途中不乏有志趣相投入结伴而行。影片中偶遇的晓川哥就是一位资深驴友,经验丰富且为人热情。主人公能完成整个骑行,晓川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晓川哥,就没有次骑行的胜利。无论是从技术上、生存技能上、还是精神上,晓川哥都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书豪,晓川哥的意外坠崖让这个台湾年轻人瞬间成长,明白前方更艰辛的路还是要自己走。这种协作精神就如一个运动团队,主人公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运动员,而晓川哥则扮演了教练的角色,悉心教导、耐心指导,最终顺利地送他独自走上“赛道”。而沿途善良的藏族同胞就像团队里的队医、友善的队友,每次遇到困难,他们都伸出援手相助,为他“保驾护航”。

三、意義

(一)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树立榜样效应

体育元素电影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本身所蕴含的教化功能是客观的。纵观国内外,优秀的体育元素电影无一例外表达的都是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电影中主人公大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而赢得最后的胜利,树立榜样效应。体育精神是体育的灵魂和支柱,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并指导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动力的源泉,是一种精神资源。

(二)传播更多运动知识

体育元素电影是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生活故事片,其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事态走向等都与体育活动息息相关,影片中通常包含许多精彩的体育运动画面。通过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法,使观众可以更形象地、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各种体育项目并从中获取一些体育知识、了解相关技术,这种方式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达到推广某项运动的目的。

结语

上一篇:LPG管道输送及其经济论证方法下一篇:消防工作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