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2024-07-25

文化教育工作总结(通用8篇)

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1

教育局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保障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指引下,教育系统紧紧围绕“五五三一”战略,以科学的质量观、清醒的政策观、警觉的安全观和奋进的工作观为统揽,齐心协力,务实创新,开拓奋进,教育教学、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教育综合水平位居沧州一流、全省前列。

一、教育教学有了新突破

一是中高考成绩再攀新高。在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2015年我市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在全市考生较去年减少近200人的情况下,一本上线324人,较2014年增加50人;一二本上线796人,上线率高达39.2%,实现了“五连升“,全市共有113名学生被985、211院校录取。黄骅中学在XX市省级师范高中学校综合排名位列第一;李昀熠同学以692分的成绩,摘得沧州理科状元的桂冠,继2012年以来,我市考生再次折桂沧州高考;刘书婷以632分位列沧州县市文科第一名。新世纪中学特色教育再见成效,一二本上线31人,涵盖文理科及体育、美术、音乐、播音等专业,杨林同学以专业全国第四的成绩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今年中考全沧州实施网上统一阅卷,我市黄中录取基准线高于其他县市普遍在40分左右,高出个别县市151分,高出XX县80分,重点校的成绩堪比沧州名校,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源支撑。

二是“课改”工作在全国渐成影响。课堂教学改革一年来得到深入推进。7月份,我市与中国新教育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课改节”,全国各地的400名专家、校长、老师与我市100余名干部教师与会,我市有40名教师获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受邀出席活动,并高度评价了黄骅教育与课改工作的实际成效。本届课改节在我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场课改的饕餮盛宴,也搭建了我市教育与外交流沟通的平台,对于促进我市教育发展,推介阳光、美丽黄骅在全国范围的美誉度具有积极意义。同时,XX市教育局深入推进“课改”工作,创建“课改基地校”“名师工作室”等在课改方面的先进做法、先进经验被《中国教师报》、新浪网等教育媒体和综合媒体报道推介,产生广泛影响。教育局长再次受邀参加全国教育局长峰会,我市获评“全国教育区域创新成果奖”,成为河北省唯一获奖单位。

三是素质教育有效推进。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含金量”。一年来,全市各学段教育在狠抓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成功举办了以“文明·动力”的主题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小学生英语才艺展示比赛、“大手拉小手”共庆六

一、师生书画展等一系列涵盖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教育的活动,极大地提升了青少年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全国第二十二届“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书演讲中,我市选手勇夺桂冠;在XX市第十二届大中学生体育节上,全市代表队、黄骅中学代表队分获县市组、高中组第一名,连续三年包揽冠军;在XX市武术精品拳种评比中,齐家务乡李村小学的通臂拳荣获一等奖;在XX市中小学国防知识竞赛中,第四中学以总成绩第一名获得了一等奖;河北省中小学生汉字拼写大赛”沧州赛区选拔赛复赛中,我市八支代表队均取得优异战绩,其中黄骅三中获初中城市组一等奖,黄骅中学、骅西小学、实验小学分获高中组和小学城市组二等奖,另四支队伍获三等奖。四是成职业教育成绩斐然。市职教中心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并获中央有关部门关注。今年该校共招生1290人,招生数量继续遥居沧州第一,在校生规模已达4000人;模具、物流、汽车制造等10余个专业毕业被北汽股份株洲生产基地、北齿有限公司、荣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各大公司企业争相录用,供不应求,就业率达100%。同时,电大、高教中心均立足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面向社会人群开办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其中,电大与中国石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各大院校合作办学,学员达800人;高教中心网络教育、函授教育学员达500人。五是学前教育蓬勃发展。通过小学增设以及闲置校舍改扩建和新建幼儿园,城乡幼儿在全市规范化幼儿园的入园率达到了99%,远远高于国家及河北省2020年幼儿入园率75%的标准。同时,“学前教育小学化”今年在我市得到有效解决。一年来,通过专项督查、下乡视导、对口帮扶、观摩学习、交流研讨,使全市幼儿园增强了“去小学化”的意识,具备了“去小学化”的能力。市直优质园、镇中心园的引领示范,省民办幼儿园体育教育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家雄教授、中国儿童体能教育研究会陈冬华教授的专题讲座,也积极推进了全市城乡幼儿园的健康发展讲座。

六是特殊教育持续完善。市特教学校按照“以人为本、全纳教育、个别教学、医教结合”的办学思路,坚持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创建,高质量提升,全力为学生打造特殊家园。健全完善了“24小时学生管理责任制”,利用国旗下讲话、品德课、班队会以及传统节日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团结互助等教育;开展了“学雷锋”、“爱护公物”、“节约水电”等专题教育、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地震、火灾等安全逃生演练;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疏导、青春期教育;建立学农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残障儿童既受到良好教育,养成好习惯,又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排除了障碍、健全了人格。

二、项目推进有了新进展

一是在城区,围绕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需求,积极推进了近20项建设项目。目前,投资4000万元,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1190平方米,6规制能容纳1800名学生就读的新城小学投入使用,对今后缓解城区小学学位不足、提升城市面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第五中学,主楼装修施工完成,实验楼、礼堂、2#、3#教学楼均已完成主体验收,进入装修施工;五中体育馆、体育场正在设计。职教大厦、成教楼、幼教楼、餐厅、礼堂、教职工及学生宿舍正进行装修施工,实训楼进行二次结构施工,体育馆进行主体施工。第三幼儿园,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春蕾幼儿园,a、b区一层框架施工,g区一层框架完成。第三中学扩建,装修已完工,正准备进行竣工验收。学院路小学、实验小学扩建项目均已进行装修施工。二中改建、四中扩建、沈庄小学改扩建、智美迁建、六中新建等6个项目,经市长组织现场论证,已形成初步方案,等待上常务会讨论确定。二是在乡镇,围绕乡镇驻地的“十个一”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教育部门为主新建了三虎庄、苗庄子、大浪白、九女河和齐家务乡韩村小学等5处农村学校,支持了常郭、羊三木、周青庄、赵家堡4处幼儿园的新建和改建;为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新建10处周转宿舍项目。目前,已全部竣工;三虎庄小学、后韩小学均已交付使用,学生搬进新楼;大浪白小学、苗庄子小学竣工并准备验收;九女河小学教学楼主体施工已完成。

三、队伍建设有了新变化

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坚持将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一年来,通过开展“争做四有教师,潜心立德树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及师德标兵评选、师德考核、师德缺失惩戒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楷模、立师德、正师风的热潮,涌现出救助走失青年的学院路小学教师陶家庆,拾金不昧的四中教师袁振起、渤海路小学教师徐邑、孙村教师张秀芬,常郭镇为患病女生捐款的教师群体,“感动黄骅”特教群体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期间,电视台“德润黄骅”栏目制作专题片4部,《黄骅报》《沧州日报》进行专题报道20余篇。今年教师节期间,市政府投资30万元对我市100名教师进行奖励,并分别授予“学科专家”“乡村名师”“十佳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全市广大教师备受鼓舞,极大地增强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是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年内公开招聘高素质年轻教师125人,积极争取高校见习及顶岗实习人员30人,进一步充实和优化了我市教师队伍;完成191名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材料审核及信息上报工作,继续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准入门槛,进而提升了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同时,积极组织全市教师认真参加远程教育,全体教研人员深入各乡校扎实开展“订单”教研指导,并努力创造教师学习深造机会,搭建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平台。年内组织教研人员及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比赛等活动近百次,100余人获省市级奖励。

四、和谐教育有了新局面

一是安全稳定扎实有效。全年制发学校安全工作专件38个,召开全市性专题会议8次,群发安全警告微信80条,并联合交管、城管、食药监、司法、宣传等部门开展交通安全、校园周边治理、食堂闻声检查及各类安全宣教活动等20余次,排查整改全市危险基础设施161处。年内第一轮等级评定学校顺利通过验收,第二轮申报学校a级21所、b级41所顺利通过评审。针对教育系统人数多、涉及面广,信访工作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多发性和严峻性的特点,制定了《稳控暂用人员应急预案》,建立“信访重点人员信息库”,立足于早防范、早处理、早报告,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一年来,共接访89次,其中,电话访57次、人访20批次、信访12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起,一大批隐患问题、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二是助学帮困工作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帮扶贫困学生主力军作用,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中职助学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贫困学生救助机制,扩大了帮扶救助面和帮付救助力度。目前,已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等共计143万元,受益贫困生达1439人。同时,一年来,教育系统“博爱一日捐”“职工互助一日捐”、“爱心工程”共计捐款50余万元,大力支持了社会公益事业。另外,教育局会同工会、民政、计生、宣传等有关单位,通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拓宽救助渠道,通过“陈长贵助学基金”“博爱助学基金”“寒门学子基金”“困难职工救助”等开展专项救助活动。累计发放救助金40余万元,圆了300名孩子的求学梦,救助困难职工20人。

三是机关形象日益提升。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引领、服务、创新、提质的机关工作主旋律,全力加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政型、团结型“五型”机关建设,机关学习、车辆使用、公务接待、考勤值班、机关卫生等各项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一年来,“道德讲堂”定时开班、“品国学、颂经典”蔚然成风,“零障碍”全程服务窗口正常运转,“反四风”深入人心,在全系统树立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按上级要求,投资20余万元对楼体外墙进行重新施工、添置了楼厅电子屏、楼道展牌、院内绿植,展现出崭新、靓丽的机关形象。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充分利用好教育局网站、《教育简报》、及外界媒体的同时,积极开辟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机关工作交流群等加强对教育政策、重大改革发展成果、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弘扬教育系统正能量。期间,“高考”“项目建设”等信息报道获潘书记等市领导点赞表扬,好人好事、队伍建设等大量教育内容被“阳光黄骅”转发宣传,振奋了全系统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也进一步树立了黄骅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健康形象。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努力开创黄骅教育的新时代,全力为建设美丽黄骅盛世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2

一、思想认识

这一学期里,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 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严格要求自己, 鞭策自己, 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好的形象。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组织活动, 如积极认真参与校庆节目训练、每周一学校会议、周三教研组会议。一学期来, 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 配合领导和同事们的各项学校工作。兢兢业业, 严于律己, 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 在校领导的关怀下,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 克服缺点, 发挥优点, 能取得更好的进步。下学期眨眼功夫便将来临, 我将更加努力工作, 勤学苦练, 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各种教学工作考验的高中语文教师。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方面, 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 新教师担任高中两个年级的课程, 因跨课头而备课量较大, 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 我坚持经常阅读《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 时常抽时间听老教师优秀课, 还经常在网上找一些优秀教案、课件加以学习体会, 从中汲取别人的长处, 领悟其中好的教学艺术。平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 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做教学反思, 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要求学生, 并尊重学生, 发扬教学民主, 使学生学有所得, 不断提高,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 也基本顺利完成本学期教育教学任务, 在此过程中高一教学做到以下教学反思:

三、要注重语言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 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练就一张铁嘴”, 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作为一名教师, 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如果在课堂上或别的场合不能够准确而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 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去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教学效果也可能很差。俗话说, “茶壶里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 正是对那些知识渊博而表达能力差的教师的描绘。

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实现其教育教学任务的, 教师不仅要能自如地运用语言, 更应追求语言的艺术性。知识是前提, 而表达是关键。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曼妙、细腻、唯美;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 深邃、练达、智慧。讲课者切忌平淡无味, 拖泥带水, 废话连篇, 颠三倒四, 逻辑混乱, 言之无物, 词不达意。课堂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点是:鲜明的思想性, 严密的科学性, 思维的启发性, 言辞的逻辑性, 表达的规范性, 感人的形象性, 入情的节奏性。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几种转变:由命令式转变为商讨式、由评判式转变成建议鼓励式、由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由统一的语言转变为开放的语言、由单一的评价转变为评价的多元化, 使得我们的教学语言更符合新课程标准, 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姿势、表情、手势这三种非语言手段的最佳搭配与组合, 能表达出用语言所无法表达出的意思, 强化课堂教学语言效果。

1. 姿态。

教师讲课时的行为举止、动作姿势要端正潇洒、稳重大方、从容不迫。讲述时可适当走动, 但走动时步子要轻, 要受控于情而表现出情。

2. 表情。

表情是课堂上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 最有魅力的教具。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能提高语言感染力, 使语言顿生光彩。

3. 手势。

人的手是能说话的, 据学者们研究, 手势与表情结合, 可传导信息的40%。在教学中, 手势行为的积极作用也很明显。教师在讲课中运用富有艺术修养的手势, 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但手势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在一句话结束时, 或需要着重强调的关键词处辅以恰当手势, 以增强感染力。

“语言不是蜜, 但可以粘住学生。”当然,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体现在很多方面, 远非以上所述。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十分重视课堂语言表达, 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 不断地加以锤炼和完善, 形成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教学风格, 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够走向高效和成功。

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3

带着问题导向去学习。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根据我们日常工作和理论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党章党规中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认真查找不足,明确学习方向,确保学习教育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对于“两学一做”要重点解决的具体问题,中央印发的学习教育方案用“五个着力”作了归纳。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这些问题还是一个总体概括,接下来还需要虚怀若谷,敞开大门虚心倾听群众意见。只有汲取群众的良好建议,才能清除发展“路障”,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只有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才能够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血有肉”,开展得轰轰烈烈、充满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见,问题就是我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动员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我们自身或党组织存在的问题,让党员“自身硬”、让党组织强起来。一直以来,无论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还是少数干部“老百姓给脸不要脸”等悖谬言论,都伤害了基层群众的利益和感情,为人们所深恶痛绝。因此,必须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通过聚焦问题查、对照问题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一开始就落在问题上、扎在现实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只有始终坚持善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凝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带着整改的态度去学习。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学习教育中走在前面、深学一层,以党章党规为镜,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解决自身问题,层层立标杆、作示范;普通党员干部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毫不松懈纠正“四风”,认真整改落实,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和利益。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开展过许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地党组织在这方面都有许多的经验和成绩。因此,这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习惯性地认为又来了一场“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自然免不了一些惯性思维和做法,如分阶段、按步骤、造声势、求“特色”等。殊不知,中央明确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突出的是正常教育,要求的是抓在平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注重的是党员的学习和实践,是广大党员在新时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我党一项长期严肃的政治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每名党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全身心投入学习教育之中,不断砥砺品行,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成长成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追求的是“严”、是“实”,要求的是“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成效的体现并不仅在于有多少创新举措、特色做法,台账资料有多“厚实”、宣传展板有多精彩,而更在于参与学习教育的每个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多少,党性原则增强了几分,政治纪律和规矩遵守得怎样,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具体体现在每个党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

带着推动工作的目的去学习。以学习教育推动实际工作,以实际工作牵引学习教育,真正做到两不误、两落实、两促进。中央学习教育方案中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党工作大局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要按照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强化问题导向,把“两学一做”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两学一做”的实际成效推动工作中各类问题的解决,以问题解决的实际成果,检验“两学一做”的实际成效。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立足自身岗位,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推动问题得到解决。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一手抓“两学一做”、一手抓履职尽责任务的完成,一手抓思想认识的提高、一手抓能力水平的提升。要在履职尽责中立好党员的标杆,在克难攻坚中体现党员的作为,在为民服务中树立党员的形象。“学”得深不深、“悟”得透不透、“做”得好不好,最终要在推动全局工作、实现富民的实践中得到体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学习教育推动实际工作、以实际工作牵引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4

一、活动进展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强化信用社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推动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的纵深开展,保证我县农村信用社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确保全县信用社学习内容同步进行,联社对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及时间进行了统一安排,并将学习时间安排表、学习笔记和学习教材及时发放到每一个员工,为员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搞好“三个统一”。

为使全县员工在学习阶段步调一致,联社活动办公室统一印制了学习笔记本,统一了学习时间,统一了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量化到每一天,实现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的统一。

二、落实“四项”措施。

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联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任组长,主任、监事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机关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动员会,制定了《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基层信用社,同时要求基层社成立相应组织,明确社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抓好基层社学习,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各部门的职能,结合工作实际,对100个风险点进行及时分解,逐项落实责任人,达到每一个风险点有人监督,有人负责,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范机制。三是强化管理,合规经营。牢固树立“合规操作是岗位工作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增强全员合规管理、合规经营意识,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树立 “合规创造价值”和“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四是加强督导,确保实效。联社督导组将对各信用社学习阶段活动进展情况进行逐社督导、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与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相结合:为切实提高全员业务环境,增强合规意识,提高合规水平,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优质服务实施方案》,对员工的业务操作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力求对一线人员实现格式化管理,对各岗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标准化要求,要求员工限期内必须达到上岗标准。二是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相结合,贯彻落实银监会和省联社关于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要求,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人员,推动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三是与提高制度执行力相结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真正使全体员工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四是与推动精细化管理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地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及省联社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全员业务素质,进而推动信用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五是采取单位集中学习与科室(柜组)组织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要求员工个人记学习笔记不得少于3万字,提高每位员工对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突出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质量,推动合规文化教育向纵深开展。

四、达到“三个”效果。

教育局学校文化工作总结 篇5

教育科

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局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我们多次进行调度和督导的一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市不少学校抓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识、做好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取得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效果

(一)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1、建章立制。出台《学校文化建设参考标准》,从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对各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明确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此外,完善十星级评价中“文化特色星”评价标准。使学校文化建设制度体系日趋完备。

2、加强指导。上半年,教育科下乡指导文化建设工作26次,涉及学校58所。召开文化建设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并邀请三小张书民校长和部分对文化建设工作认识较高的校长对**小学等11所学校进行了专家指导,审定学校理念体系,就学校的环境建设和社团活动等方面出谋划策,共同研讨。

3、活动引领。一是5月份组织“名校展示暨校文化建设拉练观摩活动”。260余名领导、校长参加此次活动。活动中,参展的10所名校(园)在准备的过程中办学水平又到了提高,参加观摩的校长们也收获颇丰。很多先进的思想、管理方法等到推广,认识水平也有的明显提升。如**小的校 园五条线、**小学的环境建设思路、家校沟通、**初中的精细管理等等。在这些名校之外,还有一批学校如:****小学等,校园环境优美、管理特色明显、活动丰富多彩、师生精神面貌蓬勃向上,有望脱颖而出,成为我市新一批亮点学校。二是结合十星级学校创建活动,利用一周的时间分四个组对全市92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星进行了验收和复查。截至目前,共有75所学校获评此星。并以此为依据,做好“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评选工作。三是组织部分校长到邢台参加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年会,邀请**市长在**书院为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二)整体推进,突出亮点,学校文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一年来,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教育科有序推进,全市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校长们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各学校纷纷确立文化建设主题,以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相当一部分学校已经实现了从有到优、到独具特色、成为亮点。

1、理念指引,核心特色初具雏形。学校理念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价值追求、育人特色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又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所在。目前,我市各个学校都有了明确的办学理念体系。包括核心理念、文化主题、三风一训、师生誓词、校歌等。**初中的“全人格文化”、**小学的“全人教育”、**中学“人本文化”就是紧扣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而提出,**小的“和谐文化”、**小学的“我能行教育”等作为自己的核心特色理念,既立足现实,又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中学的“幸福 文化”、**小的“爱育君子”都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小学的“孝德文化”、**初级中学的“儒雅文化”特色鲜明、品位高雅。**中学、**小学、**小学等,都是在深刻挖掘地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凝练出内涵丰富,符合时代要求的核心理念;**小学、**中学、**小学等,将已有办学经验和对教育的感悟,升华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特征的核心理念。**小在“**文化”教育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通过向广大教师征集、论证,又对原有理念体系进行了完善。**学校中学部组织领导教师到**中学参观学习,组织教师开展文化论坛,深挖内涵,并借力长城文化研究知名人士,打造“长城文化”。**镇中以”**文化”为主题,以“感受、传承、创新、发展”为一至四楼主题,完成了四层楼道的文化布臵及校本教材。

**中心校整体推动辖区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所辖**小学的“汉字养正”、团新庄小学的“诚信教育”、**小学“篮球文化”**小学“礼文化”等均依托该中心校“名家文化”,建立了完整的理念体系。全镇一盘棋,思想清晰,育人目标明确,效果初显。**中心校以**中学为中心带动周边三所小学以本地名人**为文化主题,区域打造 “秀峰文化”。编写了校本教材《弘扬秀峰精神 争做秀峰少年》,师生同学秀峰事迹,传承秀峰精神。

2、夯实基础,校园育人功能逐步增强。各单位把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摆在重中之重,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给师生营造一个舒适良好的环境。基于农村学校数量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实际,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思想,**中学以“创建和谐校园,奠基美好人生”为 核心理念,注重校园细节设计,先后投资五万余元,打造主题文化鲜明、富有本校特色的走廊文化和教室文化。**中心校为**小学、**小学先后投资四万余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沙河驿中心校投资数十万元对从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对镇中学校文化进行全面的升级。

在我市的中小学里,诗词歌赋、名人格言随处可见,在走廊和教室的橱窗前,学生个性宣言及老师教学风采相得益彰,交通安全教育警示牌和交通安全知识示意图设臵在最醒目的位臵,草坪、过道则巧加点缀,文明标语、温馨提示成了别致的装饰。营造了“时时名人引导,处处文化熏陶”的文化氛围。**中心校的每个学校的校门口都树立文化石,在显要的位臵摆放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标识,并编写校歌,创编校园文化自编操,在全镇中小学中推行学生上放学路队制度;**小学楼道文化以“润爱无声、育爱于情、携爱而行”为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并践行学校的文化理念,激发自豪感。同时,他们还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既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提高了学生对“爱的文化”的理解;一实小的每个班级既有班级特色展示,也把”教师三诺”悬挂于墙壁;**小学利用网络设备把废旧音响和学校铃声系统巧妙链接,让孩子们在课间享受着优美音乐的熏陶;

3、打造亮点,特色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文化建设要在创建特色中推进。只有通过有形的活动,才能逐步深入人心,进而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此,必须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并使之形成常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市目前已步入特色学校建设的发展 阶段。如:**小学“乒乓球”、**小学“快乐足球”、**小学“街舞社团”、**中心校的“科技教育”等,都是不断深化体育、艺术、科技创新教育,丰富学校文化的内容;**小学的“孝德文化”、**镇小的“伏羲教育”、**小的弟子规进校园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把美德教育落实到课程与教学及师生活动中。在5月22日**阁开阁仪式上,**小的合唱《黄帝颂》和**镇小的武术表演受到了开阁活动组委会的充分肯定,**市黄帝文化研究会专门给教育局发来感谢信。

在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成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砺炼羽翼的舞台。**初中、**小的毕业典礼给孩子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母校印记;**中心校篮球联赛模仿国家正规赛制,每所小学年比赛场次达到20场以上,为篮球运动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等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小以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基点,开设了如轮滑、古筝、萤火虫话剧团、丑小鸭文学社等64个学生社团,负责人有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学期末,学校对社团的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和验收;**完小把花样跳绳、四年级以上学生是否能够完整的吹奏唢呐作为期末评选三好学生的必备条件之一;**回民小学等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音、美教师,他们安排相关具备特长能力的教师,保证社团的正常开展。

4、整合课程,核心理念落地生根。只有以主题文化校本课程为载体,才能让文化理念落地生根。**的“溯本课程体系”、**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和诗行校本课程为学校文化的落地生根和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中学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开展的系列探索和实践,将礼仪规范贯穿于学生一 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该校还针对部分女生现阶段心理不够成熟等问题成立了女子淑德社团,培养女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的“快乐家乡游学课程”,既体现了“生活即学习”的教育观又使学生通过积极能动的参与和体验,丰富对家乡的认识与热爱。不少学校还以文明礼仪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为重点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小学利用每周三的下午最后两节课开展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增长了技能;**小学以“文冠文化”为核心,每月确定一个主题,设臵师生冠军评比台,随时展示实施快乐教育过程中的冠军教师和学生;**小立足“快乐”校园文化,结合十星少年标准,探索开展了“集齐十星证卡,争做快乐少年”的过程性评价;**小落实每日家长、学生、同组三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小采用评选“雏鹰”系列优秀学生,开设“雏鹰银行”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在礼仪规范、卫生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管理的自觉性。**小开展了“浓情四月”主题活动,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主题阅读展示活动。

5、因地制宜,家乡文化走进校园。**中学、**镇中积极挖掘**故里、**胜地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亮点,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小学、**小学传承民间艺术文化,推行唢呐进课堂;**小学成立皮影社团;**小学推行“纸艺青铜”;**小邀请民间艺人教授学生“京东大鼓”;**镇小带领孩子参观“古工艺造纸”;**小把“毛猴制作”引入课堂,有效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以偏概全现象。一是认为亮点 就等于特色。在部分校长的认识中存在一种错觉,认为组织了几个兴趣小组、举办了几次活动、拿了几个大奖,特色建设就上去了,学校就是特色学校了。其实不然,少部分学生参与的活动亮点不能代表学校整体特色建设水平。我们提倡的特色应该是建立在全员发动、全体参与、全面提升基础上的特色,是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和认同,普遍参与和实施的特色。不能把力量只集中在对部分学生的特色教育上,相反,学校特色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认可的学校愿景,表现为师生日常的、基本的、普遍的行为。否则,特色只能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特长,不是学校的特色,更不可能成为学校的灵魂。二是认为文化建设只是环境投入。部分学校理念体系健全,环境建设也在步步推进,但环境建设、活动开展、师生行为精神却不能很好的与理念相呼应。农村学校数量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既要树立“花小钱办大事”的思想,又要重点在治理校园环境、开展活动、加强“三风”建设上下功夫、求突破。

(二)行动上步伐缓慢,缺乏资金保障。一些学校学习机会少,观念陈旧,加之缺乏指引,工作起来思路不够清晰;还有一小部分学校文化简单粗糙、教育观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单位认为学校文化建设见效慢,因此在资金投入和工作部署上容易忽视、推拖。有的镇乡和学校与先进单位相比差距明显,但舍不得进行必要的投入,文化建设步伐缓慢。

三、下步打算

1、增加投入。建议局里统一安排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纳入预算,按照均衡发展的要求,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 提供财力支持,分步创优、整体推进我市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2、加强培训。坚持专家引领,邀请专家进行专项培训。带领部分校长、老师到学校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和学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

3、典型带动。搞好首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示范校”和“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评选、挂牌工作。以期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为我市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蓝本,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并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中涌现出来的文化建设、特色办学典型学校进行宣传。

4、课程推动。以开发主题文化性校本教材为抓手,深化课程改革,督促各校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推动文化理念落地。

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6

麻江县龙山中学位于龙山乡龙山村,龙山乡地处麻江县城东南部,居住苗、瑶、汉、畲、仫佬、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62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3%。龙山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民间活动。龙山中学建校后,一边搞好教学常规,另一方面,不断探索这些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教育。

近年来,龙山中学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收集和整理,终于实现民族民间文化和体育进课堂的愿望。现将我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和体育进课堂的教育工作作一个小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制定规划,成立机构

坐落在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龙山中学,为了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利用这些优秀民族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校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把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省、州各级部门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龙山中学成立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语文组负责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由体育教师负责高脚竟速训练,进一步搞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开展工作

1.由学校语文教研组负责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主要是负责民族民间文化教材《龙山情韵》的编写、教学等工作。2007年底,语文教研组开始对龙山乡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主要围绕龙山乡历史建筑遗迹、民族风情、人物事迹、瑶族特色枫香染(民族手工工艺)、苗族芦笙堂、民族民间艺术、民族语言、苗拳、高跷(高脚竞速)等十多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进行收集、整理。经过近两年的走访、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多方收集、《龙山情韵》(初稿)终于在2009年4月完成投入课堂教学使用。

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在保证国家教育部门规定课程和课时安排的基础上,龙山中学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每周安排1课时,由语文教师负责乡土教材《龙山情

韵》授课,经过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都说“虽然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不知道有那么多东西自己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很多。

2.由体育教师负责民间体育高脚竞速的训练。在民间普遍有高跷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首先,学校购买了100对高跷,把高脚竞速训练作为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内容,让这一民间体育真正走进校园,另外,组建校高脚竞速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强化训练,提高高脚竞速水平和技能。

二、取得成绩

经过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进入课堂,并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训练和开展教学,一方面,经过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将本土优秀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还实现对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直接、有效方式。另一方面,经过训练后,民间体育技能得到提高和加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龙山中学学生冯有梅在麻江县“中国人寿杯”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100米高脚竞速第二名、黔东南州中学生运动会100米高脚竞速第一名的好成绩,为龙山中学、为麻江县争得了荣誉。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一)存在问题

1.龙山中学引进的这两项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体育),都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开展起来容易,但要提高就比较困难。《龙山情韵》虽然走进了课堂,但还不完善,当中所收集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只是凤毛麟角,还有很多收集工作要做,尤其有的民间艺术和历史遗迹缺乏科学保护,受损较严重,有的甚至在逐渐消失,另外,要将这些民族民间文化加以研究,探索其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其文化育人功效,这些都需要大量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2.民间体育高脚竞速引进课堂,并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但训练场地还不规整,设施奇缺,不能开展大规模普及,需要进一步改进设施和训练的经费。

(二)今后打算

1.在开展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基础上,继续收集、整理更多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完善《龙山情韵》的内容,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在经费上的支持,完善高脚竞速训练场地和设施,在硬件上提供条件。

2.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管理,在现有条件下,发挥资源最大优势,同时,对所引进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包括民间体育)进行科学研究,寻找规律,挖掘其真正内涵,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便改进方法,促进民族民间文化教学和训练的发展。

总之,龙山中学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既丰富学校教学内容、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环境,又是对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通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麻江县龙山中学

文化统战与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 篇7

一文化统战的内涵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 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 意思是耕作土地, 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据专家考证, “文化”及其所指在中国语言文化系统中古已有之。“文”的本意, 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 故曰文。“化”, 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礼记·中庸》载: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文”与“化”并联使用, 最早见诸于战国末年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文的研究采用的是“文化”的狭义概念。

2文化统战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文化有民族性, 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的灵魂。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和体认, 并由此产生深层心理沉淀。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 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 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是文化认同的依据。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往往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的基础, 而在社会各阶层最广泛地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是文化统战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观的提出始于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文章有“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的言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同时期, 文化统战被赋予了不同的所指。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统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基于文化和统一战线的含义和所指, 文化统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 通过追求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达成理解和接受;其二, 以具体的文化教育宣传熏陶为交流媒介, 实现社会各阶层最广泛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统一战线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 人的思想的深层次内核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 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因此, 文化统战工作是一个能触及到思想深处的统战工作手段。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执政的策略和工具, 统一战线应该符合社会化的发展规律。文化统战根植于“以人为本”的统战理念, 统战工作要以人为本, “人”是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以往实际的统战工作中, 许多人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实践这一点, 片面强调统战工作的工具性。统战工作的社会化, 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成员的利益需求、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文化水平的差异性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由注重声势向讲求实效拓展, 由片面灌输向整体渗透拓展, 由单一教育向多元协商拓展, 提高统战工作的整体效力。[1]文化统战符合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并有着深刻的内涵。高等院校的文化统战工作需要从社会化中寻找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二作为文化统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统战工作

高等院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 拥有大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干部, 具有人文荟萃的优势。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 并通过他们团结社会上的各种力量, 对于实现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统战工作由于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工作的特点而成为文化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高校统战工作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特点

首先, 高校的基本社会职能是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在这三个基本社会职能中都包含了文化传播的内涵。教书育人是高校最基本的功能, 因为有了学校传播知识而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下去,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其传播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使命更为鲜明;高校的科研创新工作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工作, 无论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科研创新, 都具有文化层面上的创新内涵;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渠道, 高校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高校的一部分文化传播的功能, 并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基于高校的这些文化功能, 高校的统战工作作为高校党委工作的重要方面, 其文化统战的特点就极为鲜明。

其次, 高校是社会人文名望所聚, 各个学科领域的领袖人物中相当部分是党外人士, 他们各领风骚, 成为所处时代的榜样。从中国近现代举办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以来, 享有盛誉的一代代思想先驱、文学巨匠、史学大家、经济学者和管理大师等治学大家, 开创了一代代的治学风尚, 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在近现代史的文化发展过程中, 这些各领风骚的时代领军人物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成为了其所处时代的领军人物。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而仍在当今不断焕发出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高校中历代的治学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演绎功不可没。当前高校中拥有数量众多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 在他们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 也使高校统战工作通过他们延伸至他们所能影响的领域, 成为高校文化统战内容的延伸。

第三, 高校的文化辐射力覆盖社会各领域。高校的各个学科专业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文理科各科诸如文、史、哲、法、数、理、化、农、医、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 都与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相衔接, 使得高校的文化传播辐射力覆盖了社会各领域。因此, 高校的统战工作的文化辐射力也同样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影响力也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2高校统战工作应承担起文化统战的使命

高校的高等教育和人文荟萃的特点, 客观上使高校统战

72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2

工作拥有文化统战的优势。通过高校的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社会受众产生文化认同感, 并由此产生深层的文化心理积淀, 使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统战在无形中深入人心。通过文化认同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 这是高校统战工作在文化统战层面上的内容。因此, 高校统战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统战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任务,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开展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 切实把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深入人心, 在文化的层面上开展统战工作, 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开拓进取, 不辱使命,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三充分发挥高校统战资源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工作

当前, 高校的人才集聚功能越来越明显, 党外人士越来越多, 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资源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创新文化统战的方法和途径,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1发挥高校人文荟萃优势, 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正确方向

高校统一战线中人才济济, 高级知识分子比较集中, 统战对象中有各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代表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少数民族以及归国留学人员等, 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和多学科集群的优势。在高校文化统战工作中, 应发挥高校人文荟萃的优势, 在党委和统战部门的领导下, 汇聚统一战线的力量,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传承理念的专家学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把握学校文化教育和社会文化生产的主导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占领社会文化市场, 从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能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通过高校统一战线卓有成效的工作, 最广泛地汇聚高校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 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2正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 外来强势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更使各民族国家的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中国也不例外。表现在高校中就是多元文化的倾向较为普遍, 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恶搞我国传统文化的“搞怪文化”产品, 如《大话西游》、《Q版三国》等, 既歪曲了中国早已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常识, 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民众对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认同, 并造成青少年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此外, 还存在境外宗教势力的恶意渗透、文化虚无主义———否定和虚化国家主流文化的倾向, 以及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某些借文化交流之名行文化侵略之实的行径等等, 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校作为文化领域的主战场和青年成长的摇篮, 直面这一情形和采取应对措施责无旁贷, 这也是高校文化统战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做好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工作, 从文化统战的角度看, 就是要正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抵御文化歪曲和恶意渗透的防火墙, 以对社会民族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好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3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拓展港澳台侨文化统战工作

中华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凝聚中华儿女的内在动力是基于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文化统战就是要使统战对象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在当前, 由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深层性和复杂性, 要实现港澳的人心回归和台湾的统一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依靠我们长期、细致地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 使港澳台侨同胞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共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 从而实现“中国人”身份的自我认同。实现了文化认同, 进而有助于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在此基础上的政治认同就有了坚实基础, 维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 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就有了根本保障。[2]从香港和澳门两地当前的政治生态来看, 单纯通过经济手段已不能全面适应它们内部实际情况的发展和维护“一国两制”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们可以从文化统战中寻找智慧和方法, 培育港澳台侨新生代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中来自港澳台侨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高校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这些都是开展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唤起港澳台侨新生代的民族认同感。虽然港澳台侨学生成长经历不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根, 即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禀赋。来大陆读书的港澳台侨学生更能深刻地领会中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内涵, 也更能与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产生共鸣, 从而产生文化认同, 为进一步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终实现政治认同。

4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文化统战是政治学的范畴, 是一种政治手段, 但高等院校在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时候, 应尽量增加“文化”的成份,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通过“文化”的内容来感召和影响统战对象, 使统战对象在春风化雨的文化感召力的引领下, 从精神的层面产生认同感, 从而实现文化统战的目标。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我们可以从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和灵感。能够在世界上存在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或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锤炼和融汇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热烈、久远和深厚的情感和精神归宿, 是一种对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 培育出了中华民族国而忘家、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和伦理价值观念, 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 升华为爱国意识, 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所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这是高校统一战线开展文化统战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5利用区域文化的同根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的国际空间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历经世代而传承至今的, 是中华民族华夏大地各区域文化的集大成者, 分布各地的各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同根的关系, 是同根同源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高校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是主力军, 我们可以通过各地的区域文化同根优势, 拓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统战国际空间。如, 广东的岭南文化就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 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 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 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 都反映出岭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一格和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其中粤语 (又称为广东话) 在中国广东、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或地区, 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被广泛使用, 可以说岭南文化在广东与香港澳门等地是处于文化同根的状态。我们可以利用区域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感, 充分调动岭南文化的积极因素, 发展岭南文化的优秀成分, 形成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扩大岭南文化统战在国外的影响空间, 拓展文化统战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及北美等地的影响力, 在岭南文化所能影响的区域和人群中产生影响力和凝聚力, 为港澳的稳定繁荣贡献力量, 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文化统战应有的贡献。

总之,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优秀的中华历代文化经典, 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而具有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文化驱动力。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统战工作,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力量, 强化文化统战中的“文化”意识, 增强文化统战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从而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娥.关于统一战线社会化的理性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 2007 (4) :75.

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德育  红色文化  教育资源  教育工作

祖国大地幅员辽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服务。在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有着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成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有效载体。为此,我们利用我镇优秀的文化资源,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镇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他们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

一、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份《纲要》实际上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的要求。

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必须传承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汲取文化精髓,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作为白驹中学的一名教师,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份责任的重大,为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树立资源意识,巧妙利用我镇优秀的红色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挖掘地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白驹就蕴藏着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座落在白驹镇以北2公里处,于1986年6月建成。1940年7月,新四军奉命渡江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与挥师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于当年10月10日在白驹狮子口两军胜利会师,创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85年,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名,并有陈毅元帅的两军会师诗碑。在会师纪念碑对面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里有埋葬着众多的革命前辈,烈士,老红军,老八路。这些丰厚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是党的宝贵精神财,是极好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借助红色文化,构建特色德育模式

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往往以口头说教为主,这样的德育教育,容易走形式主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要使学校德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对原有的德育模式进行创新,要借助当地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构建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特色的德育模式。白驹中学就巧妙运用了白驹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

1.研究性地参观学习红色文化基地,创新德育模式

白驹中学在每学期初,都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课程,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在设计参观方法上,首先,确定主题参观。这种参观,就是把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旅游完全结合在一起。其次,参观要设计好程序。对于某些参观时间极短的活动,我校都会做好参观前相应的前提工作,力争在参观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意义。再次,开展课题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以红色文化基地丰厚的内涵作为学生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更适于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的探究意识。课题小组式的研究性参观学习只是先行探索尝试,然后,向全班、全校推广,对这种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宣传,学生们的心理排斥较小,也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培育阳光少年,提高德育实效

德育工作重在良好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中去亲身体验是我校取得德育实效的重要经验。多年来,我校依托丰富的社区德育资源,开展了大量思想积极、主题鲜明、形式活泼、参与性强的德育实践活动。

每学期的安全法制教育月,在白驹派出所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了参观展览、高楼逃生、紧急疏散、家庭灭火等消防演习,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求生能力。在法制副校长的协助下,经常邀请司法部门同志讲法律常识,进行法律常识竞赛,学校进行法制教育活动,学生快乐轻松的活动中学法、懂法。

3.发挥主渠道作用,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

白驹的红色经典文化曾经激励了中国几代人,其深厚的哲学、人生以及智慧价值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永不过时的好教材,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科目中,充分挖掘这些蕴藏在社区、民间的德育资源,通过走访、了解、调查,构建符合学校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体系,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自调查了解、互助合作、走访慰问中,更多地了解家乡历史,真切感受革命传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使爱校、爱乡、爱国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结语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的选择。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巧妙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拓宽教育渠道,既避免思想道德教育口头说教的不足,又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教育形式上实现了直观化和具体化,使学生获得了体验学习的乐趣,思想道德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感谢有您工会赞歌下一篇:会计基本情况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