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共9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1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定向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根据教育部(原国家教委)(88)教研字026号关于发布《高等学校招收定向培养研究生暂行规定》的通知,经双方协商由乙方于2018年为甲方定向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生姓名: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招生录取工作
招生工作由乙方负责,按国家教育部当年录取基本要求及我校录取标准录取。正式录取前甲、乙双方签订定向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下称定向生)协议书(一式三份),甲方于2018年6月21日前将协议书三份寄给乙方,乙方收到协议书后才发给录取通知书。定向生学费标准及缴纳程序按乙方规定执行。
二、定向生的管理
1、定向生入校后必须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2、定向生的户口、人事档案、工资等关系均不转至乙方,党、团组织关系可转至乙方。
3、定向生入学三个月内由乙方进行政治、业务、健康复查,复查合格方可注册取得学籍;政治和业务复查不合格者退回甲方。健康复查不合格者按以下办法处理:
① 经本人申请,甲乙双方同意,可以保留学籍一年,一年内不能恢复健康,则取消学籍退回甲方。② 经本人申请,甲方不同意保留学籍的,退回甲方。
4、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受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行政处分,由乙方作出决定后通知甲方;受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或其他原因被取消学籍者,由乙方做出决定后甲方负责安排。
5、定向生中途要求退学需经甲方同意,乙方批准。
6、定向生毕业或结业后,甲方负责接收,乙方负责办理就业手续。
7、定向生毕业后如不回原单位,须经甲方同意,另行分配问题按国家教育部及辽宁省教育厅规定办理。
三、定向生的培养
1、学制: 全日制教育博士为4年,非全日制教育博士为5年。
定向生如延迟毕业,甲方需向乙方缴纳教育补偿费,具体数额另协商。
2、学位论文的选题若为甲方的课题,由甲乙双方通过具体协商,确定甲方提供课题经费的数额,签订课题合同。
四、定向生的待遇
根据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88)教研字026号文件规定,定向生,学习期间工资关系不转到乙方,享受原工资及福利待遇。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定向生本人各保存壹份,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单位公章)
乙方: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生本人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签字):
2018年
月
日
2018年
月
日
2018年
月
日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2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由研究生处直接管理, 研究生处管理科指导其开展日常工作。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是学校唯一的研究生社团组织, 活跃于研究生的各类活动中。研究生会是学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 更是管理部门与广大研究生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因此得到了研究生处的高度重视, 其规模不断扩大。
以近三年的规模为例:2012年,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下设5部门, 成员人数为18人;2013年增加至6部门, 人数为26人;2014年增加至9部门, 人数达32人。当前,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下设办公室、文艺部、体育部、学术部、外联部、宣传部、编辑部、“雷锋”爱心小组、就业助理团。研究生活动偏重学术性, 因此学术部和编辑部的研究生成员较多, 其他部门人数相对较少。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女性成员较多, 符合师范类学校的特点。2014年研究生会共有男生6名, 26名女生, 失衡的男女比例也为个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些许不便。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致力于打造品牌文化活动, 每学年活动按品牌文化月开展, 如每年3~4月, 为研究生就业服务季系列活动;每年4~5月, 为校园文化节;每年9~10月, 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11~12月, 为学术论坛月。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围绕着每季度活动的主题, 开展系列活动, 同时坚持办自己的电子杂志, 每季度出版一期电子杂志, 将研究生培养管理相关信息及研究生相关大事记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呈现, 每期设立一个主题, 主题围绕研究生培养管理热点问题, 目前已在研究生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有一套较完毕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 日常工作总体运行顺畅。
二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运行现状及特点
当前,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以我校研究生发展特点为基础, 结合研究生处工作需要, 开展相关工作。日常工作主要以开展相关活动为主, 活动重心为学术类、就业服务、文体类。
学术类活动运行特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学术类活动数量逐年攀升。2012年, 学术类活动全年共计16场, 2013年增至25场, 2014年学术类活动突破40余场。其次, 学术讲座形式多样。从传统的学术讲座到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学术竞赛、模拟课堂大赛等多种活动的举办, 多角度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再次, 学术活动的层次不断提高。研究生会开展的学术类活动从邀请校内专家讲座, 逐步发展到邀请自治区内专家, 2014年, 研究生会邀请了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专家, 涉及的领域更宽广。
就业类活动运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强调实践性。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就业活动偏重实践类, 每年定期召开模拟面试大赛、简历设计大赛, 从实践的角度, 强调学生的自我挑战与自我完善。其次, 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相关就业服务。如发布就业信息、组织各专业的招聘会, 帮助撰写就业质量报告等。
文体类活动举办中, 偏重体育, 文艺类活动收效甚微, 甚至一年举办的文艺类相关活动不超过4场。体育类活动主要举办了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及运动会的方阵与运动员的训练。因研究生较本科生群体有所差异, 对文艺性活动的偏爱程度较本科生略有下降, 如何平衡文体活动比例, 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工作以开展活动为主, 但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意识较弱, 这也为研究生会工作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本人经过三年时间对研究生会工作的观察, 发现当前我校研究生会运行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运行机制单一, 工作思路狭窄
目前,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运行主要以开展活动为主, 大部分成员对研究生会工作定位明确, 但是定位思路较狭窄。他们普遍认为:研究生会工作中心是为广大研究生服务, 但具体工作思路却停留在开展相关活动上。工作重心在于如何通过大量的活动开展,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未能结合研究生群体活动的特点, 提升研究生会工作的内涵。对研究生会与学生会工作的区别无深刻认识, 甚至认为研究生会工作就是学生会工作。因思路较狭窄, 在工作开展中, 只注重活动开展的数量, 却弱化了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的纽带作用, 弱化了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 使研究生会工作的开展未能达到预想效果。个别院系的院级研究生会工作停滞, 或个别学院未有院级研究生会, 这就为校研究生会活动的宣传带来不便, 甚至出现校级研究生会和院级研究生会工作脱节的现状。
2. 创新意识不足, 外联工作滞后
研究生会运行中, 大部分的活动形式和主题由研究生处工作人员确定, 研会成员主动思考意识较弱。对于活动的创新意识不足。如学术类活动, 思路大多停留在举办何种讲座, 但如何增加讲座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如何开展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思考较少, 因此活动形式的细节考虑相对单一。研究生会成员的主动创新意识较弱, 因创新意识不足, 工作思路只局限于校内, 对如何加强新疆高校地区研究生会的外联活动、高校间相互借鉴、共同开展活动的意识不足。2013年, 研究生处曾试图推动新疆高校研究生会的联盟工作, 与乌鲁木齐地区各高校的研究生会一起参加植树活动, 但随后这项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研究生会主动思考、主动外联的工作意识相对不足, 工作运行机制缺少活力。
3. 能动性不强, 协作意识有待加强
当前,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工作开展的主动性不强, 部分成员的主动性仍有待加强。为加强研究生会的整体竞争力和工作意识, 学校将参与研究生会的工作加入我校评选研究生奖学金的加分体系中。在试行期间, 确实提高了学生对研究生会工作的关注, 学生对研究生会工作加强了监督,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奖励机制的加入, 在人员选拔中, 因个别学生功利性较强, 加入研究生会的目的性较强, 在实际工作中成员之间的团结性和协作意识出现新的问题。个别学生无私奉献精神开始弱化, 如何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四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管理的新思路
针对当前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存在的系列问题, 要因地制宜, 根据我校研究生会的现状及我校研究生的特点, 采取相关措施, 加强管理, 提高成员的能动意识, 使研究生会更好地为广大研究生服务。
1. 改变考核机制, 做到奖罚分明
当前,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的考核机制以“奖励”为主, 通过加分制, 对参加会议、参加活动、策划活动等多方面采取加分考核制度, 获得成绩较高的成员在年末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评定中优先考虑。但在“惩”的环节投入力度不够。目前, 对于活动不积极的学生或者排名靠后的学生, 没有推行良性的退出机制, 或未有其他惩罚措施。奖罚分明才能促进一个组织的良性循环, 因此, 必须要思考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的惩罚条例, 并严格执行, 在奖励的同时平衡惩罚机制, 做到奖罚分明。
2. 通过专业培训拓宽思路,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当前部分研究生会成员工作思路较狭窄,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会干部培训。从研究生会工作的定位、工作思路的角度出发, 明确研究生会干部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向。笔者认为, 研究生会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 学生活动层次必须有所提高。同时, 要通过培训, 明确研究生会的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活动的开展, 要做好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 搭建学生与学校的纽带与桥梁, 当好传声筒, 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反馈到研究生处, 方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诉求, 同时将研究生处的重点工作及时告知各学院, 更好地为广大研究生服务。
3. 尽快建立完备的院级研究生会
当前, 院级研究生会未完备建立, 甚至个别学院未有院级研究生会。经过调查, 即使存在院级研究生会的组织, 其功能发挥不明显。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研究生会的深远发展, 也不利于校级研究生会对各项工作的上传下达。应尽快建立院级研究生会, 同时作为校研究生会的重要助手, 双管齐下, 全方位提高研究生会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当前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新思考[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2 (1)
[2]郑园.对于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学园, 2012 (17)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3
关键词:闽台;高校;重彩画;教学方法;观念
0 引言
本文笔者将以自身学习经历,将两所学校重彩画方面的课程做一个对比,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三下学期工笔重彩画课程与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二年级书画材料学课程进行对比研究。笔者在学习期间,发现两校在教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从研究中得知,两校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引申出材料使用的异同、追求的画面效果不同,表明了大陆与台湾的艺术态度与观念存在差异。
1 大陆与台湾学校在重彩画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差别大
1.1 大陆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彩画课程安排的内容是壁画临摹。临摹这一观念来源于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传移模写”。然而,为何要选择临摹壁画呢?这则是中央美术学院叶浅予教授在60年代提出的“三位一体”中的观点。“三位一体”分别是临摹、写生、创作,[1]首当其冲就是临摹,这一点与传统六法相结合。福建师范大学也不例外,选择的是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进行临摹。在重彩画课程临摹的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上多次强调的是一种绘画技术,如壁画在制作时应注意勾线填色,线条与画面结合需要营造斑驳的感觉,形与形之间的分割以及形象的塑造,都是墨线起着关键作用。除此之外,色彩的运用以及壁画与其他画种的各自特点更好鉴别,最重要的是能进一步了解古代宗教文化对绘画的影响,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现代重彩画。[2]
1.2 台湾学校:台湾艺术大学
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院的书画艺术学系,在教学内容上则是让学生自行选择喜好的内容来绘制。教学方法更是与大陆大相径庭。重彩画对于台湾来说,是一个不到百年历史的画种,因此在课程的开始时老师会对这门课做非常详细的介绍。首先,讲授重彩画中最重要的构成——矿物质颜料。台湾从事重彩画教学的老师大多都从日本留学归来。日本从唐代就承袭了中国的传统重彩画,从唐代之后,日本开始自行研究并发展。台湾在受过日本殖民后,教予的内容自然是日本气息更重。在台湾艺术大学的第一节重彩画课,老师将所有矿物质颜料全部展现出来,如于非闇在《中国画颜色研究》一书中讲到的朱砂、赤铁矿产出赭石、赤铜矿产石青以及绿松石、白垩、蛤粉,还有罕见的玛瑙、珊瑚、琥珀等。[3]这些矿物质颜料知识的普及,为学生之后的艺术创作做铺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课程中使用的材料异同
在重彩画这一课程中,两校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同样使用了颜料与胶,并且都是以矿物质颜料为主,这一原因无非是重彩画必须使用这两种材料。然而,在挑选材料或材料的使用中才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地方。材料的选择包括纸张、颜色、胶液等,本文选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矿物质颜料与胶的使用两点来研究。
2.1 矿物质颜料
重彩画之所以称之为此名,正是因为“重彩”二字是指其所使用的颜料,重彩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岩彩画,即是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色彩,是我们使用的矿物质颜料,也就是国画中俗称的石色。蒋采萍曾在《工笔重彩画与传统颜料》中讲述过,“没有矿物质颜料,就没有重彩画。反之,重彩画如果不使用矿石颜料,也就不足以成为重彩画”。[4]
颜料的使用这一方面最能直接体现两岸不同的绘画观念与艺术态度的差异。重彩画中最重要的即是颜料,对于颜料,我们却缺乏严谨性。相比之下,台湾为何在课堂中如此重视颜料的介绍也就一目了然。一开始,大陆对于矿物质颜料方面的重视度不够,蒋采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1998年开始自行研制高温结晶颜料,在使用矿石颜料的同时,研制更多可替代的产品,这是需要所有画家或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2.2 胶的使用
胶在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在作画中说到,三矾九染,其中的“矾”常与胶一同使用。想让绘画色彩鲜艳明快、历久不变,除了上文说到的选择颜料,就非胶矾莫属了。尽管是不溶于水的原料,但是同样可以利用胶矾固着在画面上。上文矿物质颜料就是属于无胶的半成品材料,在使用时必须调胶才可使用。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完成一幅好作品,必须先拥有好工具。对于材料使用这一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两校或两地区更多体现出的是在传统认知上有所不同。大陆虽然临摹古代壁画,看似向传统学习,却缺乏对于传统材料的延续。而胶彩画作为日据时期之后才再次受日本影响产生的新物种,虽无悠远的传统历史,但是二者根源是相同的。因此,更加体现大陆偏重画面上的技术,而台湾侧重整体技术。
3 结语
3.1 两地艺术态度与观念之间的优劣
大陆尊重传统,在重彩画发展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仍以史为鉴,启蒙学生从古人学起,拥有了扎实的传统根基,再从中演变发展,正是所谓的“借古开今”。台湾则是缺少了文化的沉淀,直接以西式思想先入为主,学习日本绘画方式并融合西方绘画。虽说日本从唐代开始将中国的传统技法传承,但根源上也同属于中国。日本老画家中村不折就曾在其著作《中国绘画史》中提及,日本绘画的母体来自于中国绘画,如果不懂中国绘画,还执意研究日本绘画,这是相当无理的要求。[5]但是长期发展下来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方式,再加上台湾的美术发展受日据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才促使了台湾胶彩画以当今所呈现的形势发展。
大陆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不能停留于画面上的技术,材料的来源与使用同样属于传统,需要我们代代相传。相比之下,台湾侧重整体技术,即对材料的延续和发展情有独钟,却缺乏了绘画上传统意识,传统意识在绘画中是不可摒弃的。
3.2 重彩画未来的发展空间
重彩画在两岸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一次的崛起在当今中國画坛唤醒了一些新的观念。强化色彩、讲究媒材、推崇技法、重视制作这几点作为中国画坛的一道指路灯。正如季羡林所指出:“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文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6]
二者之间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但不能说完全保留优点舍弃缺点。两校在之后的学习中,应该相互取长补短,既要注重传统,也要开放眼界。否则,传统被窄化,而开放可能带来深度的缺失。
参考文献:
[1]蒋采萍.关与中国画教学体系的思考[J].艺术沙龙,2009:30.
[2]林宜耕.工笔人物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9.
[3]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3-12.
[4]蒋采萍.工笔重彩画与传统颜料[J].美术,1993:37.
[5]中村不折.中国绘画史[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4
一、指导思想
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重点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坚持以国家合格评估与学校诊断式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通过评估对学校学位授权点进行全面检查与剖析,立足于发现问题,促进整改,有利于特色发展,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时,对自评估中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提出预警,并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科自身发展情况,为学校进行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二、评估范围
本评估方案中的学位授权点是指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的可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
1.2008年以前(含2008年)获得授权的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
2.2011年以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为基础增列的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3.2011年—2012年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对应调整的学术学位授权点。
三、评估内容
自我评估是对我校学位授权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从目标定位、研究方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真实、准确地考察学位授权点的目标达成度。
四、评估组织
(一)评估工作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评估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等;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评估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杨振斌 李元元
副组长:陈 岗 韩晓峰 蔡 莉 张向东 吴振武 杜 莉 成 员:赵丁选 田文晶 康永刚 杨 洲 魏鹤影 张宗弢
孙长智 沈维立 董德明 霍志刚 胡 亮 刘 鹤
钟 新 张广翠 闫国生 方东红
2.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评估工作材料的准备及组织落实,同一学位授权点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生培养单位招收培养研究生的,由约定的牵头单位负责该学位授权点的评估材料组织,相关培养单位要给与积极配合。
3.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评估各阶段上报材料的审核。4.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各学位授权点评估结果,对存在问题的学位授权点提出处理建议。
(二)评估工作组织形式
1.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工作每6年为一轮,每一轮评估的前5年为自我评估阶段,最后1年为国家随机抽查阶段。
2.根据学校现有学位授权点的数量、水平、层次及类型,分期分批开展学位授权点的评估工作。
3.评估工作按照最高学位层次的原则进行。有一级学科授权的按一级学科组织材料进行评估,无一级学科授权的按二级学科组织材料进行评估;同时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组织材料进行评估。
五、评估方式
1.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分为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查两种方式进行,以学校自我评估为主。
2.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以聘请外单位同行专家现场评估的方式进行,评估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评估专家一般应是本学科领域学术水平较高且与学位授权同层次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专家应包括行业专家。
3.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事先与评估专家进行充分沟通,向专家说明本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评估目的、评估方式、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等,听取专家对评估工作安排的意见。
4.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按照《吉林大学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认真组织自我评估材料,撰写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将评估材料提前发送给评估专家,并根据评估专家意见,补充完善评估材料。
5.评估专家到校进行现场评估,通过听取总体汇报、与师生和
管理人员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专家组经过充分讨论,提出诊断式评议意见。
6.第二阶段的随机抽检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的随机抽评比例一般不低于20%。
六、评估程序
1.学校制定《吉林大学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2.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组织各学位授权点准备自我评估材料,经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在学校指定的信息平台进行公示。
3.学校建立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校外同行专家库,从中聘请专家对学位授权点进行评议。
4.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组织各学科撰写《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报告》,由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审查,并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5.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同行专家评议意见和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情况,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果。
6.学校根据各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结果,并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做出限期整改、调整或撤销学位授权点的决定。
7.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各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结果和《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报告》,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开。
8.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学校自我评估的基础上,从学校决定继
续保留授权的学位授权点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位授权点进行评估。
七、结果处理
1.对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撤销学位授权。2.对评估结果为“合格”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严重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不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或不符合我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的学位授权点,限期整改或撤销学位授权。
3.对未参加合格评估的学位授权点,视为自动放弃学位授权。4.撤销和放弃授权的学位授权点,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学位授权,其在学研究生可按原渠道完成学位授予。
八、进度安排
为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学校学科现状,分期分批,合理安排评估进程。
九、其他
1.评估材料和专家评议意见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归档保存,以备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随时调取。
2.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3.本实施方案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5
一、培养目标
1.本专业旨在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专业人才。
2.他们不仅具有药剂学领域的坚实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而且具有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在走向社会时,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独立组织药剂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课题,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
3.毕业研究生应掌握1-2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英语专业书籍和文献、能够用英文撰写研究论文、能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
1.缓控释给药 2.靶向给药 3.新型制剂研究
三、招生方案
主要从药学、生物学、医学、化学领域内招收学生,也从数、理、化和工程学科中适量招收有志从事药剂学研究的学生,报考硕士生需具有学士学位,不接受大专毕业生报考本专业硕士生。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3年。
硕士生进校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论文的选题及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同时进行有关学位课程的学习。学位课程考核未通过者,以研究生班毕业,不授予硕士学位。
五、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分)课程设置 英语(4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在此三门中任选一门。)(1分)
B类:
分子生物学进展(3分)现代生物学进展(3分)
C类:
生命科学中的新技术(3分)分子免疫学(2分)
生理科学与药理学研究进展(3分)植物成分分析(3分)
D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分)药物输送(2分)细胞操作技术(2分)生化分析及实验(5分)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2分)酶抑制剂研究进展(3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三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 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剂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考核小组综合打分。
七、学位论文
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对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技术应用有一定的意义,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应能体现作者在药剂学及相关领域里,已具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已具备组织承担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产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论文级成的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在答辩关需请两位在本学科造诣较深的,并发表有学术论文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硕士论文需所有论文评审人一致通过,写出评意见后,方可组织答辩。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和具体操作按“南京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南京有哪些大学研究生院 篇6
2、南京林业大学:有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授权领域9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授权领域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分布在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
3、南京师范大学:有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成立研究生院。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著名苔藓专家陈邦杰教授招收了我校历史上第1名研究生。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研究 篇7
1、初入大学的迷惘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 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 非常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 但往往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 当他们与大学里面的新同学接触时, 总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由于有老朋友的存在, 常常会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 因此他们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 从而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
2、适应不了环境的变迁
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 绝大多数年龄在十九岁左右, 很少有单独外出旅行的经验, 所以入学旅程中一般由父母或亲戚陪同。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的增大, 由家长专程护新生送上大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有的学生甚至有数位亲友陪同。相比之下, 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出不起太多的路费或是希望锻炼独立处事能力的学生, 反而上了人生有益的一课。由于环境的变化, 多数新生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独立思考和处理, 因而感到思想上难以适应。进入大学后, 很多同学会深感自己的“无知与无能”, 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跨越了普通知识学习阶段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习阶段。
3、适应不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生活上, 多数新生过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 生活上的事情绝大多数由父母包办打理, 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上大学后, 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的悉心照料, 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 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从离不开父母的家庭生活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学生活, 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一种真正的生活独立性的训练。
4、适应不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从课程来讲, 大学一般课程多, 内容多而深, 概括性强, 相比中学接触的描述性的知识, 理解就较为困难, 而且要求揭示问题本质甚至尚无明确结论的东西, 要求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此外, 中学教学讲究45分钟堂堂清, 期中有复习, 期末还有总复习, 一步一步都有教师领着走, 习惯了老师的灌输和安排。进入大学后, 一些新生沿用高中或者高职时期的方式去学习, 导致上课抓不住重点, 记不住笔记。
而且, 进入大学, 平时练习作业是否自己独立完成全靠自觉, 教师很难干预;复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 考试不及格必须进行重修, 而且不及格科目达到几门, 则在毕业时失去学位。中学由于有平时练习、单元检测, 所以期末考试学生较易适应, 其次是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仍可继续跟班学, 可以在学习新课的同时补上所落下的旧课。
面对新生进入大学后怎么样适应大学生活本人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1、尽快适应学校的环境
(1) 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入校后一安排好行李, 应该到校园的各处熟悉情况, 例如, 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 食堂什么时候开饭, 如何购买电, 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等, 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这样, 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更顺利、更节省时间。
(2) 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是熟悉校园环境的一个最快捷的方法, 另外, 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最后, 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工作, 也能帮助你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3) 必须适应人际环境、语言环境以及校园外的社会环境。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 大学的新生必须做到接受现实、面对现实、以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面对可能出现的困扰, 还可以采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措施。
2、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 学会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 学会自己料理床铺, 收拾房间, 学会自己洗衣服, 缝补衣服, 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其次, 要学会理财。在生活中, 哪些开支是必须的, 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 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 要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 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此外, 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再次,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3、适应校园的学习气氛、调整好大学的学习方法
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大学生在这种竞争的环境里, 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观念:在大学里, 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标, 人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更要明白, 在这里, 竞争是潜在的、全方位的。进入大学后,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因此, 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 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尽早做好思想准备, 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 少走弯路, 减少心理压力, 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大学新生大学生活适应性问题研究 篇8
【摘 要】基于L高校274份大学新生大学生活适应性问卷调查,对其大学生活适应性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对大学生学校认知情况、自我认知情况、个人发展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构建诉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新生家庭经济压力大,潜在心理隐患明显;家庭经济压力大,个人消费行为亟待引导和教育;对学校的整体认知良好,但具体到对学校自身、专业、师资队伍、校园环境的认知还亟待改善;对自我身体素质、大学学习、自我性格和能力、大学微型社会关系的认知整体一般;大学生个人发展意识较浓厚,有着较强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构建诉求,但同时面临着个人行动不足的困境。
【关键词】大学 新生 生活适应性 调研数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16-04
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在生活、学习、心理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容易出现各种适应不良现象。落实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既是新生顺利适应大学新环境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已受到众多高校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基于L高校274名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对其大学生活适应性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从微观透视宏观,通过抽取样本人群的定量剖析和质性评价,窥视新生的大学生活适应性状况,分析其适应不良的表现,尝试提出提升其大学生活适应能力及适应性的基本对策与路径。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4份(N=274),回收274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本研究设计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样本人群家庭基本人口特征及消费状况、对学校的整体认知情况、自我认知情况、个人发展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构建诉求四部分,并基于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一、样本人群家庭基本人口特征及消费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样本人群(N=274)家庭基本人口特征及消费状况如下:
(一)家庭基本人口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入学前的户口类型:43.4%为城市户口、56.6%为农村户口,农村居民家庭适龄青年入学人口数较多;家中兄弟姐妹人数:26.3%为独生子、29.9%为2人、17.9%为3人、14.2%为4人、11.7%为5人及以上,73.7%的家庭子女人数为2人或2人以上,家庭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这也是家庭经济致贫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家庭未就业人口数或失业人口数越多,家庭面临的经济负担就越大。兄弟姐妹中就学、就业、购置新房、婚姻缔结等现实问题,使很多家庭陷入困境,经济较为窘迫。而在兄弟姐妹中排位状况调查中发现:排第一占56.9%、第二占25.9%、第三占12.8%、第四及以上占4.4%,这意味着对大部分家庭而言,经济负担和压力还将长期延续。对父母双亲状况的调查发现:“家庭完整”占78.5%、“父母离异”占9.1%、“单亲家庭”占8.4%、“父母双无”占4%。21.5%的家庭因婚姻破碎离异、因病因灾自然亡故等各种原因而呈现出不完整的状态,同时意味着这一部分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为未来重点关注和照顾的对象,应该从生活上、心理上给予适度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
(二)样本消费状况及自我消费评价
基于家庭基本人口特征的调查,基本已经落实了超过半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潜在可能性。而通过样本群体消费状况的调查更是落定了这一现实。调查发现,在新生的学费来源中:59.9%来自家庭收入、5.5%来自亲戚朋友、6.2%来自暑期打工、25.5%来自各个方面、2.9%无着落。40.1%的学生家庭难以支撑学生的学费,这也为学生的自卑、无助、不公平感等心理问题埋下了隐患,甚至成为隐忧,成为新生大学生生活适应的重要困境。在新生家庭月生活费供给中:300元以下占14.2%、300-500元占24.8%、500-700元占31.0%、700元以上占29.9%,70.1%的家庭月消费供给不足700元。面对目前社会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货币贬值已成为不争的事实,700元/月的生活费除满足基本饮食问题外,无法有效解决学生服饰消费、交通通信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医疗保健消费等方面的生活用度。因此,学生的消费经济诉求及社会参与、社会认同诉求难以通过消费行为实现,甚至常常遭受打击。在校学习费用承担能力的调查显示:“没问题”的占17.9%、“基本可以”的占31.4%、“比较困难”的占38.3%、“无力承担”的占12.4%。50.7%的学生在校学习费用呈现出难以负担的状态,甚至其中很多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维系。
在针对自我消费评价的调查中发现:“花钱太多,该好好计划一下”占71.2%、“无所谓”占5.1%、“只要高兴就好,不在乎钱”占3.3%、“没必要计划,只要心中有数”占20.4%。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清晰明确的消费规划和计划,消费行为中的攀比意识、从众意识、享乐意识盛行,消费价值观亟待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对学校的整体认知情况
(一)对学校的认知情况
针对选择L高校的最终原因的调查发现:“听说就业好”占37.2%、“对学校感兴趣”占29.9%、“被调剂来的”占10.2%、“家长选的”占18.6%、“随便选的”占4%。67.1%的学生是基于对未来发展前途、就业问题及对学校本身的热爱的考量,最终做出的深谋远虑的选择。但仍有33.1%的人是因为调剂、家长志愿、随机巧合等进行的选择,其行为缺乏个人情感和个人意识,非常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无奈、迷茫或困惑所作出的违背内心意愿的盲从妥协,不符合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因此也成为新生学校认知和接受程度的重大羁绊。在对L高校印象的调查中:“学风淳朴,文化底蕴浓厚,是一所非常理想的学校”占48.9%、“一般,跟其他学校相比没有突出特色”占29.9%、“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占21.2%。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无明显特色或认为学校并不符合自己内心的择校意愿。这其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学校调剂、专业调剂等与内心预期有着强烈落差,导致对学校兴趣和热情不足。
(二)对专业的认知情况
在专业选择上,选择现专业的原因:“对此专业感兴趣”占33.6%、“不知道,随便选的”占15.0%、“家长选择的”占14.2%、“被调剂的”占37.2%。这说明样本群体中只有1/3的人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根据自已的想法和意愿进行的遵从内心的选择,其他人均为家长志愿或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在专业的满意度方面,“很满意”占18.2%、“比较满意”占40.5%、“不确定”占27.4%、不满意占13.9%。41.3%的人对目前所学专业并没有明显的热情和志趣,这也成为未来教师专业教育和学生专业学习面临的重要困境,师生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及学生专业兴趣培养成为后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课题。在对专业专业前景的认识方面,“较清楚”占51.8%、“不太清楚”占31.0%、“没什么认识”占17.2%。有接近半数的人对专业前景表现出迷茫困惑和手足无措,这也预示着专业认知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学校学生培养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对师资队伍的认知情况
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充当着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重要角色。在对学院辅导员的看法的调查中:“认真负责,关心同学”占39.8%、“比较尽责”占55.8%、“未能做到本职工作”占4.4%。辅导员作为服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念引导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力去关怀和爱护学生,秉承师者“身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训,构建积极互通互动的师生关系,了解和掌握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和诉求,寻找现实可行的需求实现路径。在对任课教师看法的调查中:“授课形式多样,亲近学生”占37.6%、“老师讲课有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占34.7%、“授课内容过多,晦涩难懂”占20.1%、“老师讲课没有激情,课堂气氛不活跃”占7.7%。大学学习具有专业性、高深性、自主性、探究性、超越原学习情境等基本特点,它与中学期间的通识学习和通识教育存在着本质区别,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同学可以凭借良好的基础和智商进行快速的环境适应和专业学习;反之,仍有部分同学因学习环境及方式的转变,陷入困顿和迷茫,发展成为学困生。在学习大学课程时觉得:“学习非常轻松,掌握的很好”占16.8%、“基本能听懂,但学习有些吃力”占42%、“不太能跟上学习进度,吸收理解困难”占35.4%、“反正听不懂,干脆不听”占5.8%。很多学生缺乏攻坚克难的奋斗意识和自律能力,加上中学教师“大学就是天堂”思想的错误引导,堕落腐化的理念从入学开始便已萌生。作为专科学生,专业和技术成长是增强自身竞争优势,进行有效社会竞争的不二法门,大学生涯规划也成为大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必不可少的课题。
(四)对校园环境的认知
在对大学生活中最难适应的项目的调查中:“与陌生人交往”占12.8%、“独自打理自身的一切”占25.2%、“学习方法的转变”占27.0%、“陌生城市的生活环境”占35%。可见,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自理能力、学习方法、生活环境等方面均存在部分适应不良的情况,面对新的环境,他们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饮食作为生存的基础,也是大学新生大学生生活适应的重要部分。在对学校学生食堂的看法的调查中:“饭菜品种多样,质量好,口味适宜”占25.5%、“价格适宜,经济实惠”占24.8%、“饭菜不太可口,质量有待提高”占49.6%。可见,有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饭菜并不能满足其挑剔的味觉,食堂的菜目种类、菜品口味还亟待丰富,菜品质量和价格还亟待调整。纪律作为学习的重要保障,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学校纪律评价:“纪律非常好”占33.2%、“纪律比较好”占56.6%、“纪律不太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占10.2%。
三、自我认知情况
(一)对自我身体素质的认知
在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很好”占43.4%、“良好”占40.1%、“普通”占13.1%、“较差”占2.9%、“很差”占0.4%。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新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仅有少部分身体素质较差。在针对是否有吸烟行为的调查中:“有,每天必吸”占15.7%、“有,偶尔吸”占28.1%、“从不吸烟”占56.2%。吸烟有害身体健康,是重要的健康杀手,是肺结核、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及呼吸道传染疾病形成的重要诱因,大学生健康生活行为成为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版块。
(二)对大学学习的认知
大学作为连接大学生从中学生步入社会竞争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在对大学学习和生活是否有目标:“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占36.1%、“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占38.3%、“还在考虑当中”占20.8%、“没考虑,走一步算一步”占4.7%。这说明有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缺乏清晰而长远的规划,目标意识淡薄。在将如何对待大学学习的调查中:“刻苦,功夫花在平时”占44.5%、“靠良好的基础和智商”占31.0%、“也许考前突击一下即可”占16.1%、“走一步,看一步”占8.4%。对于自己的前途:“感到充满希望”占52.9%、“没怎么想过,走一步算一步”占18.2%、“感到很困扰,不知该怎样努力”占25.2%、“我感到很迷茫,不管我怎么努力也没用”占3.6%。这更印证了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目标规划、缺乏奋斗动力的事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对自我性格和能力认知
对于自己的了解情况:“很了解自己的能力、个性和特点”的占47.8%、“有时候感到了解自己,有时候感到不了解自己”占40.9%、“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将来能做些什么事情”占11.3%。可见,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特点和性格色彩,甚至不能做出基本的、客观的自我评价。在“你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多选)”的调查中:“外倾开朗,善于交际的”占65.7%、“内向,不善言谈的”占29.6%、“冷漠的”占14.6%、“易生烦恼的”占29.9%、“情绪稳定的”占40.9%、“有恒心,负责任的”占42%、“冒险敢为的”占18.2%。个案分析显示,部分学生陷入二元分裂式的性格,既外倾开朗、善于交际,又内向羞涩、不善言谈,这可能有赖于熟人社会的建立,与慢热型的性格有着直接关系。针对“现在在大学里的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调查显示:“自信而充满活力”占46.0%、“对学习和未来充满迷茫”占37.6%、“得过且过”占16.4%。在对自身是否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中:“有”占44.5%、“有,但不一定能坚持”占44.5%、“没有”占10.9%。部分学生悲观厌世,行事得过且过,混日子心理严重,同时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行为夸张放纵,思想天马行空。
(四)对大学微型社会关系的认知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蕴藏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已成为个人构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重要场所。个人各种资本资源掌握的多寡程度影响着未来的职业发展的质量,是个人潜在的、隐形的财富。在应如何处理学生间的关系的调查中:“多交朋友,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占74.8%、“喜欢独来独往,很少跟同学打交道”占8%、“顺其自然”占17.2%。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构建社会关系,搭建自我发展的平台。在如何看待大学生谈恋爱问题的调查中:“比较向往,希望能在大学里收获一份美好的爱情”占31.4%、“随缘”占61.3%、“不赞成,浪费时间,影响毕业”占7.3%。可见,接近1/3的学生希望在大学体验甜蜜的爱情,至此,恋爱中的道德、恋爱中的自我保护等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恋爱价值观的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点。在针对“你生活中感觉最苦恼的问题(多选)”的调查中:“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占47.1%、“集体中缺少温暖,同学中没有友谊”占20.1%、“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占24.5%、“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占58.0%、“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占39.4%。可见,良性竞争、学习方式、集体关怀、就业前途、家庭经济问题是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重要问题,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钻研的问题,其解决的好坏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影响到学校的存亡和发展。
四、个人发展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构建诉求
(一)个人发展认知
个人成长和发展面临着重要的外部环境,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你认为哪方面的信息对你比较重要”的调查中:“学校及院系相关政策”占18.6%、“专业学习方法”占40.1%、“就业信息”占33.9%、“加入党组织方面的相关信息”占3.3%、“时事新闻”占4.0%。可见,新生更关注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等关键问题。在平时课余时间安排中:“看书学习”占24.5%、“社团活动”占23.0%、“宅在宿舍”占20.4%、“和朋友出去玩”占10.2%、“发展自己的喜好”占16.8%、“运动锻炼”占5.1%。有约1/4的学生专注于专业学习,有约1/4的学生专注于社团活动,但仍有很多学生选择宅在宿舍睡觉、游戏,过着虚度光阴、漫无目的的生活。关于未来大学生活准备:“一心一意学好专业课”占28.1%、“多阅读一些书籍,不断提高自我涵养”占32.8%、“尽量参加学校的学生会等部门工作,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占30.7%、“打工和参加社会实践,为将来找工作做准备”占6.6%、“得过且过,走一步算一步”占1.8%。由此可见,尽管目前的懵懂无为与良好预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但这也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新改变人、塑造人的现实可能性。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严于律己、脚踏实地去谋事、去创业成为未来工作的要点。
(二)人力资本构建诉求
人力资本构建是个人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针对“你想要在大学培养自己哪方面的能力”的调查中:“组织能力”占33.6%、“适应能力”占15.0%、“人际交往能力”占28.8%、“学习能力”占6.6%、“协调能力”占7.3%、“独立思考能力”占8.8%。由此可见,大学生已有较为明确的人力资本构建诉求,且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社会参与进行获取。在针对“你希望举办哪些知识讲座(多选)”的调查中:“为人与处事”占69.3%、“生活技能”占47.8%、“礼貌礼仪”占42.3%、“专业知识”占58.4%。可见,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社会知识,学生都饶有兴趣,向积极进行学习。在“你希望学校多举办什么活动”的调查中:“球类比赛”占49.6%、“歌唱舞蹈大赛”占38.7%、“相声小品比赛”占22.3%、“各种晚会”占59.9%、“文化名人报告会”占26.3%、辩论赛占21.9%、演讲比赛占15.3%、“征文比赛”占8%。可见,体育比赛、文娱活动是大学生喜闻乐见,有着较高意愿的参与形式。在“你认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多选)”调查中:“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占82.1%、“多开丰富多彩的科技、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选修课”占47.8%、“参加勤工助学”占35%、“承担一定社会工作”占30.7%、“不断学习,自我塑造”占38.3%、“参加校内社团活动”占28.8%。可见,大学生都会选择认为合适自身发展的途径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塑造。人力资本作为个人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在面对人力资本增值上常常面临如下困境:(下转第37页)(上接第18页)较高的发展预期与现实的颓败无为、较高的发展预期与低效能的作为、较低的发展预期与现实的盲目自大等。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构建人力资本成为大学生大学生活适应性,甚至是关联其未来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命题,有着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三)社会资本构建诉求
社会资本主要是指与大学生个体相分离,却能被大学生个体所使用的处于大学生个体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际关系构建能力,积极利用血缘、亲缘和地缘优势,拓展社会关系。在针对“遇到问题时,想要得到谁的帮助”的调查中:“同学或舍友”占58%、“辅导员”占7.7%、“任课老师”占6.9%、“学长学姐”占6.6%、“父母家人”占8.4%、“不找任何人,自己解决”占12.4%。可见,样本群体主要依靠各种学缘关系建立的同学情谊或朋友情谊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这种关系具有更多的平等性和助人自助的性质。因此,也更牢靠,自然深受大学生信赖。
五、调查的基本结论
大学新生的大学生活适应性问题,是大学生适应新环境所必须经历的问题,也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其适应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身健康成长、职业发展,甚至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存亡、改革及发展。通过本次调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第一,三分之一的新生家庭经济压力大,潜在心理隐患明显;第二,家庭经济压力大,个人消费行为亟待引导和教育;第三,对学校的整体认知良好,但具体到对学校自身、专业、师资队伍、校园环境的认知还亟待改善;第四,对自我身体素质、大学学习、自我性格和能力、大学微型社会关系的认知整体一般;第五,大学生个人发展意识较浓厚,有着较强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构建诉求,但同时存在着个人行动不足的困境。这些都需要引起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教育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黄娜.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3
[2]吴俊.“场域—惯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实践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 刚(1988— ),男,陕西华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学院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教育实践;万 贺(1990—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学院教师,管理学与语言学双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现代化。
大学研究生院年终工作总结 篇9
2011年是实施湖南大学“十一五”建设与发展纲要的第三个年头。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依靠各学院、各职能部处的大力支持,研究生院紧密围绕学校目标,进一步落实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学科建设与学位工作
组织了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历史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学科参加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和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对于找准学科的优势和差距,推动学科自主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步建立了博士生导师库,分析了近三年新增博士生导师学术状况,全面总结了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博士生导师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加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博士论文的双盲评阅制度和答辩材料的形式审核制度,严格执行硕士论文抽查制度,强化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障了学位授予质量。
二、研究生培养工作
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新增博士生导师25名,新增硕士生导师75人,形成了一支与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相匹配、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完成了新一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职业型科学硕士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了学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
健全完善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保障体系,增加了257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统一排课,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处理了两起教学事故,实行了网上排课、制定培养计划和选课等系统化管理,进一步促进了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全面推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变了旧的研究生分类,施行了完全学分制,健全完善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资助制和新型的研究生奖学助学,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覆盖75%博士生和70%的硕士生,优秀博士生在学期间获得的最高奖学助学金可达10万元。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媒体的热烈反响,在省内几家大报的重要版面或头版头条、经视卫视台的黄金时段均有报道,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和新浪网等纷纷刊载了专题新闻。
三、研究生招生工作
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制度,健全与完善了我校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形成研究生招生报名、初试、复试和录取各个关键环节的程序保障,促进了我校招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招生工作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标准化保密室、考场和考点的规范化建设,建设了高标准的研究生考试保密室,配置了先进的保密技术防范设施,为保障研究生入学考试安全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
加大了推免生复试权重,革新了特殊人才选拔机制,开辟了校内跨学科、跨学院交流的通道,促进了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的创新。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创新的基本做法在今年《教育部简报》第79期专题刊载,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并向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
四、综合管理工作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开展了新一轮研究生院管理岗位的聘任工作,对部门结构和岗位职责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院管理职能,优化了管理队伍的结构。
制定了学校研究生秘书工作标准,初步形成了研究生培养基层单位管理干部的工作规范,促进了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编制了研究生院工作计划、半年工作计划,并将各项计划和工作内容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保障了研究生院工作的整体性和执行力。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推荐阅读:
福建师范大学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06-19
【福建师范大学专业】福建师范大学招生网站-福建师范大学分数线07-16
福建师范大学09-18
福建师范大学素质拓展05-28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06-17
福建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08-15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论》2017年秋季作业10-20
福建旅游价值提升研究08-21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