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简介

2024-10-01

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简介(共12篇)

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简介 篇1

大塘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简介

为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大塘村党总支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投资近30万元,于2010年1月份正式建起了江塘乡乃至太湖县首个村级为民服务代理中心,中心的基本情况为:

中心设有为群众办理代收电费、水费、电话费、手机费等缴费业务,并接受计生、公安证件、邮件收发、代收发包裹、新农合、农业保险、农技咨询、群众接访室、扶贫合作社等政府为民服务项目的办理,方便群众办事。经过近一年多来的各项为民工作的开展,村级服务大厅加强了代理员、代办员队伍建设;也加大了对代理员、代办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的培训,提高了代理员、代办员全面为民服务素质。群众接访室、农技咨询室坚持24小时值班制,实行来访登记、有效解决老百姓诉求。

为民服务中心的正式运作,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一年多来,中心共发放互助资金143笔计53万元,为群众代办各种证件159人次,方便了周边的毕岭、东升等村的1360户农户缴费,也实现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零距离服务,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好评。

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简介 篇2

1 注重管理保障, 促进机制创新

近年来, 昌吉州各县市人民政府以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把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为此, 专门成立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制定出台了《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服务目标管理考核标准》, 并明确了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 同时加以量化, 下发到各乡镇和村级单位。在执行中, 注重分类指导、适时监督, 不断完善创新机制, 鼓励创新实践, 构建创新体系, 不仅形成了社会的联动, 而且促进了参与文化共建的合力形成。其次, 为确保“考核标准”的落实, 各县市还明确地把其纳入到各乡镇、村年终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使这项工作既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又成为了一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更从制度上保障了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再次, 在职能发挥方面, 实施有效管理。村文化站、文化室在履行服务和经营性职能的同时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管好基层文化市场。对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的民间艺术团体, 县市文化部门审核把关。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对乡镇网吧、电子游戏室、图书销售点、棋牌室等发挥监督作用, 促使其依法统一管理, 有秩序集中经营, 遏制了黄、赌、毒现象。

2 注重硬件投入, 促进设施完善

村级文化室设施的健全完善, 不仅是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而且也是彰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 昌吉州各县市不断加大投入, 改善村级文化室基础设施, 扩大活动场地, 增添活动器材, 并把这项内容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中体规划之中, 达到同步设计、施工、购置、使用之目标。

一是已先后完成了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70个行政村篮球场、501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新建工作。二是自2007年以来, 积极争取自治区新闻出版东风工程项目资金, 每年向全州各行政村免费投送党报党刊及各类出版物价值都在300万元以上。三是加强“一场四馆一院”建设, 2010年正式启动建设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木垒县文博中心、吉木萨尔县文体中心、北庭西大寺遗址博物馆展厅以及呼图壁县博物馆、阜康市瑶池园建成投入使用。并陆续建成昌吉恐龙博物馆、体育馆、奇台体育馆、呼图壁县文体中心、玛纳斯县文博中心等项目。四是抢抓“春雨工程”机遇, 积极争取跑遍行政村 (社区) 文化室建设项目, 有望在2014—2015年在全州590余个行政村、110余个社区新建面积200~400平方米的文化室。文化室的修建工作虽然计划在2015年完成, 但昌吉州各县市根据本地实际, 依据“农家书屋”、“东风工程”, 结合福建援建项目, 在修建村委会的基础上, 在功能上将会议室和文化室资源共享。据统计, 至2011年年底, 昌吉州590余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室, 建室率达100%;其中40%的村委会建起了高标准的村级文化室, 基本实现了“五个有”:即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有门类较为齐全、数量较为丰富的图书;有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器材;有有线或调频广播;有桌椅齐全的办公设备等, 基本上能达到供农民群众学习、活动、娱乐的硬件需求。

3 注重队伍建设, 促进发展壮大

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 农民也是文化创造、文化接受的主体, 他们具有满足自己文化需求的能力和创造文化价值的能力。因此, 激发和引导农民的文化自觉, 不仅要当做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 也是新农村村级文化建设的强力支撑。这更说明,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是十分关键的。近年来, 昌吉州各县市一是创新机制, 培育新型文化队伍。在公招“村官”中, 择优招聘, 将入选的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有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充实到村委会班子中, 并配好村级文化协管员, 平时注重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 有目的地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文化单位跟班学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 大力培植本村业余文化队伍, 并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储备相应的文化人才, 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抓好村级业余文化队伍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农民组织各种文化队伍, 各乡镇、村组因地制宜地落实好“五支队伍”建设, 即社火秧歌队、戏曲演唱队、歌舞表演队、乒乓球篮球队、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队。在县市、乡镇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 村级业余文化组织和文化专业户纷纷建立起来, 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针对这一形势, 上级文化部门及时对具有长期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的村给予相应的命名挂牌和鼓励支持;对具有一定文化专长的农户, 如戏曲演唱、器乐演奏、剪纸刺绣、木雕石刻、书法绘画等均分别命名为“小康文化户”、“文化中心户”、“文化专业户”等。实践证明, 各村的农民群众最了解自己的文化需求, 让他们在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唱主角和自主创建文化组织、文化户, 这不但解决了文化需求问题, 而且能充分发挥他们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 更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幸福感。另外, 在村级文化队伍建设上, 还注重了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差别的搭配和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群众参加, 做到文化队伍以老带新, 全民参与, 从而保证村级文化队伍生命力的延续, 促进文化队伍的发展壮大。

4 注重典型引路, 促进整体发展

富裕的物质生活不能代替健康的文化生活, 没有文化小康相配套的小康经济, 只能是脆弱的经济。当前, 为民服务的内涵不仅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 同时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 昌吉州各县市在推进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 重点扶持和培植了一批经济基础好、文化底蕴厚的村作典型示范, 并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即与创建州、县、乡级文明村相结合;与创建“五好”文化阵地相结合;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相结合。与 “农牧民健身工程”建设相结合, 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推广体育文化, 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 也得到文化的提高;与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相结合, 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影活动, 应多播放适合农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农村市场。这样一来, 不仅能为村级文化建设增添亮点, 而且还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树立了标杆和形象。通过典型辐射带动, 一些村有了学习的榜样和发展的方向, 很快地扭转了落后的局面, 并陆续跨入了乡镇、县市、乃至州级文化体育示范村的先进行列。

5 注重活动普及, 促进实效产生

村级文化建设的硬件硬起来之后,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也显现出来。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以各类活动为载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得到了普及和健康发展, 并产生了可观的实际效果。如在农闲时间或节庆时日开展的自娱自乐型的戏曲、歌舞、曲艺等文艺表演活动, 村民们已逐渐从单纯的欣赏者向积极的参与者转变。通过这样的演出活动, 不仅使他们的在身心上得到了愉悦, 而且增进了群众之间的感情交流, 营造出了稳定和谐的新农村环境。再如村级文化室中的图书阅读、各类知识讲座和远程教育等活动, 让村民们真正开阔了视野, 增加了知识, 提高了素质, 得到了实惠。在充分发掘利用民间文化资源方面, 以 “一村一品”为载体, 全州广泛组织开展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民间特色的文化活动。昌吉州是多民族聚居之地, 各地农村都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民间绝活艺人, 由于多种原因, 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笔者认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工作, 解决传人问题, 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 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去。遵循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的方针, 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 借鉴“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的先进经验, 积极开展“百村特色文化”竞赛, 变农村文化活动由政府主办为群众联办, 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木垒县的阿依特斯盛会、阜康市的西王母蟠桃会、昌吉市打造的花儿之乡等都是在充分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后开展的民俗文化活动, 很受欢迎, 使濒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逐步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

总之, 近年来, 在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 昌吉州各县市除了采取以上做法之外, 还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地开展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 初步形成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较好地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简介 篇3

关键词: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国家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投入,各地基层文化建设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文化活动场地扩大了,文化设施更新了,农民文化娱乐中心开办了,村级图书室也建起来了。就南康市而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站有23个,村级文化娱乐中心156个,村级图书室或阅览室122个。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文化设施的建成基本满足了广大村民的业余生活需求,也促进了农民综合素养的提高。顺应改革大潮的新形势,各地农村也显现出一派新气象。当然,与过去落后、愚昧、无知的旧农村相比,我们是进步了许多。可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万象更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有的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已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块,文化建设的改善应成为当务之急的事。

1 现有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差异明显

由于地方部门及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一,在资金投入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出现差异,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也截然不同。笔者所在的南康市,近十年来地方经济发展迅速,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较快,力度较大,整体情况较好。像邻近赣州市区的潭口镇、龙岭镇,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活跃,人民生活相对富有,乡镇与村级领导也重视文化建设,农民文化活动开展频繁且效益明显。潭口镇文化中心站被评为了全国先进,该镇建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8个,图书阅览室25个,每年举办大小农民文化娱乐活动达百余次,如春节中国象棋擂台赛、每月广场“玉潭欢歌”文艺演出、正月鲤鱼灯彩表演等已远近闻名。文化活动的丰富开为地方经济发展做了有力的支撑。而相对偏远的地方如浮石乡、朱坊乡、隆木乡等,几个像样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都难以找出,一年下来几乎没有群文活动。

2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向多元化发展

在大多数人眼中,建设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非就是设几个文化服务点、建几个图书阅览室、放几场免费的露天电影等。应该说,过去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较低,因为那时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何谈文化娱乐与享受。但是现今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闲情逸致来追求文化享受,已有的文化设施已然极不够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然成了当前的一大课题。

2.1 应争取各级部门和领导重视,确保资金投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行政村落,少说有上千人,为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应该在村级文化设施中配备有中心文化活动站、图书室(藏书量3000册以上,能不断更新)、报刊阅览室、科学文化知识讲堂等,有相应的文化工作者(或外聘),能经常性与其他村落开展文化交流。目前许多农村,上述设施不够完全,也有许多地方文化设备未能及时更新,所以跟不上时代步伐。

2.2 应建立起村级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确保村级文化活动有序和连续进行,实现文化效益。现有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并且相关文化活动开展越来越少。虽然有地方经济低迷的影响,但人为因素造成文化活动的蔽塞也较明显。文化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自我表现和享受,所以人的主观因素占据文化活动开展的大方面。如果能够固有文化活动场所、固有文化工作人员、固有文化活动内容,那么,村级文化建设便能上一新的台阶。

2.3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村级文化工作队伍,保障村级文化活动开展有条不紊。在农村,一般来说退休教师、村干部、老党员影响力、号召力较强,而且有文化,有工作热情,也有工作责任感。可以说,他们是较为得力的人选。要将这些人用起来,调动他们参与村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 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做到“四要”

一要思想认识统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发展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积极作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把文化建设列入年度工作的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分工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机制。

二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街道)和村级文化建设的比例;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农民以个人或合伙、股份投资等形式来发展文化产业,鼓励企业或招商引资创办文化产业。当然,广大农民群众也要不断发挥主体主导作用,在文化主管部门整合人才、配备资金、设计载体、搭建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和发展新的文化事业,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持续发展。

三要培养文艺骨干队伍。农村文化活跃,队伍建设是关键,针对农村文艺骨干人员少的实际,要加强对现有文艺队伍的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同时要向农村不断输送文艺专业人才,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开展自主培训等活动。此外要下大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民间文化新秀,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简介 篇4

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简介

为全面提升吉林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我市将省级文物单位“吉林机器局”的保护修缮与文化载体建设相结合,投资2000万元建设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吉林机器局”是为抵御沙俄入侵,由清吉林将军铭安奏请清庭所建的军工厂,1882年动工,1883年秋投入生产,主要生产抬枪、骑、雷管、水雷、开花炮等,并培养机械制造、测量专业人才,为巩固边防做出了重大贡献。

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在原“吉林机器局”院内改建,占地2.2万平方米,改建面积2620平方米,新建面积23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中心分为三个展厅,在陈设“吉林机器局”130年沧桑历史的同时,承担文化艺术“展览、拍卖、创作、研究、培训”功能,通过发掘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不断丰富文化产业业态,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于2011年4月开工建设,2011年7月1日前将竣工交付使用。通过三年的努力,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将打造成吉林市特色文化品牌,成为省内一流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基地。

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简介 篇5

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来自国外的订单源源不断,具有中国文化古韵特色、内涵的手工业,更是有超前的发展,精致廉价的中国工艺饰品,深受世界朋友的欢迎。

自中国加入WTO后本企业多次参加国际展会,该产品以时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极高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色彩、高雅的文化内涵,深受东南亚及西方人的青睐,不断赢得大批海外出口订单。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本企业决定将部分产品外发加工,并采用国际上是流行的“分流式管理”分散加工。特面向社会寻求有实力、讲信誉和具有廉价劳动力的单位、家庭或个人加工合作。联办分厂、降低成本、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公司全体员工本着“精益求精、一诺千金”的宗旨与您一起成就辉煌。

北京艺欣博雅国际贸易中心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国税局、地税局的批准注册成立,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北京,是具有自营货物和技术进出口权,集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股份制合作企业,经过多年的艰辛创业,艺欣博雅公司在以独具匠心的经营方式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和经营口碑!公司以广州为中心并辐射东南亚及非洲布局与经营,各项经营业绩指标均已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争创同行之首,开拓广阔的事业领域,把公司建设成为科学化运营、现代化管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统一且与时代共同进步发展的优秀企业!

我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来自国外的订单源源不断,具有中国文化古韵特色和内涵的手工业更是有超前的发展,精致廉价的中国工艺饰品,深受世界朋友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在生产成本不断的增加下,为降低成本,克服北京“三高”(消费高、工资高、厂房租金高)的问题,公司董事会借鉴诸多品牌企业及国内外发达国家的外发加工模式和市场管理经验,综合利用国内的优势,进行资源互补,采取分散投入、统一管理的方式,将公司部分易生产加工、易掌握操作流程的工艺产品外发加工,我们愿同有实力、讲信誉和具有廉价劳动力的单位、个人合作,联办分厂(政府、监狱优先),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公司将秉承认真、求实、发展的态度服务好每一个客户,并不断追求卓越。在未来的合作中,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共同创造崭新的价值!互惠互利、共创双赢!

企业文化模式概况:

● 以精英团队塑造企业文化● 以企业文化培养优秀员工

● 以优秀员工永续名牌经营● 以管理精品推进产业发展

● 以产业发展追求企业效益● 以企业效益凝聚优秀人才

“艺欣博雅”是我们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不断的检讨,终于总结出的我们赖以成功的经验,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兴衰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表层的物质

文化是司容司貌,浅层的行为文化是生产经营,中层的制度文化是组织规章,深层的精神文化是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

艺欣博雅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艺欣博雅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艺欣博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出亚洲,艺欣博雅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艺欣博雅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艺欣博雅的目标是把中国造带向全球,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艺欣博雅的发展与艺欣博雅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艺欣博雅员工将在实现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艺欣博雅文化”是我们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不断的检讨,终于总结出的我们赖以成功的经验,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兴衰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表层的物质文化是厂容厂貌,浅层的行为文化是生产经营,中层的制度文化是组织规章,深层的精神文化是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艺欣博雅文化”不只探讨事业成功的规律,也探讨人生的道理。“艺欣博雅文化”不只总结了我们的工作,同时也检讨我们的人生,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所以“艺欣博雅文化”不只是我们的处事原则,同时也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

艺欣博雅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精神。学习“艺欣博雅文化”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处事”能力,同时也能增长我们“待人”的本领。“处事待人”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帮助我们的事业,同时也能丰富我们的人生。学习艺欣博雅文化,有利于我们做好相互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我们在工作中快乐的成长,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艺欣博雅精神:无私奉献 追求卓越

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

企业文化模式概况:

●以精英团队塑造企业文化 ●以企业文化培养优秀员工

●以优秀员工永续名牌经营 ●以管理精品推进产业发展

●以产业发展追求企业效益 ●以企业效益凝聚优秀人才

艺欣博雅企业精神的创新之路,就是艺欣博雅的品牌之路。但无论怎样调整,艺欣博雅人都自始至终胸怀着一个崇高的指向:创世界顶级品牌!

第一个十年,创业,创出中国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国际化企业;

第三个十年,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宣言

我们永远以一颗热情、年轻、善良的心并肩同行,我们的团队有着共同的远景与目标、信仰与追求,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共同渴望使我们彼此关爱、相互激励,共同成长。诚信、求实、敬业、奉献,我们的信念永远不变。我们在这个家园中,接受企业文化的滋润与重塑,它给予我们新的观念、新的理想,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我们都将与它一起茁壮成长。

1、我们遵循生命的自然法则,永远拒绝自卑、狭隘,永远充满活力,充满自信,因为我们坚信胸怀开阔与积极进取将使我们青春长驻,我们抗拒因放弃理想、放弃热情而使灵魂老化。

2、我们将事业视为人生的支柱,我们尊重劳动的成果,摒弃惰性与享乐主义,我们永远以工作为乐,以敬业为傲,因为我们坚信劳动与进取才是获得幸福与财富的唯一途径。

3、我们接受新事物、创造新事物,反对机械单调的克隆,我们相信智慧与青春、灵感与个性是事业创新的源泉,我们拒绝平庸,我们创造时尚与潮流,始终保持独有的魅力。

4、我们追求长远目标,信奉源远流长的投资理念,我们鄙视违背价值观的欺瞒承诺与投机行为,永远拒绝短期利益,因为我们确信,利欲熏心与急功近利将摧残我们事业成功的根基,将我们引向失败。

5、我们永远坚持分享的原则,杜绝以自我为中心的贪欲主义及违背劳动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永远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价值观念。

6、我们团结友爱,激励共进,我们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但更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因为我们明白:大海的波澜壮阔正是源于无数水滴微小力量的融合汇聚。

7、我们视企业为家园,视经销商与员工为“伙伴”,将伙伴的成长与收获视为我们的责任与骄傲:我们真诚相待,风雨与共,我们将建立完善、卓越的福利体制与美好的理想家园视为荣誉与目标,因为我们永远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

8、我们提倡自律,更重视管理,我们深信个人的能力只有在科学有效的协调管理下,才能取长补短,使团队获得非凡的整体力量。

9、我们坚信平等,推崇互助,反对贵贱与雇佣的陈旧观念,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同创与共享,才能带来团队与事业的茁壮与兴旺。

10、我们渴望掌声与鲜花,我们需要舞台与灯光,但我们更敬重默默奉献自我的幕后英雄,因为我们懂得,无论身兼何职,只要全力以赴便应获得赞美与回报。

11、我们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永远尊重与热爱我们的顾客,并将他们视为朋友与手足,用一颗感恩的心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因为顾客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支柱与源泉。

12、我们视品质为生存的基础,我们追求与创造高品质的生活:我们营造优越舒适的硬件环境,更注重补充与提升精神的养分,我们用自已的行为,点点滴滴向社会传播文明。

推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篇6

着力“三个市场”协调发展,提升区域化党建对全国化发展保障力。根据集团保持上海城市建设主力军地位、深耕“1+5+X”外埠重点区域和提升海外市场对集团品牌贡献率的目标定位,党委在坚持多年来“支部建在项目”、重大工程设立党建指导员和特大型项目组建联合党委等基础上,着力不断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区域市场和重要发展领域的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并重点组织外埠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研,先后走访了华南、中原、都江堰、京津翼和长三角地区的重点区域公司,在总结区域党组织架构、党员管理模式、组织活动形式、主要工作载体等方面取得基本成效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区域党建组织资源的集聚度不够、党员教育管理的聚焦力不够、活动方式和工作载体协同性不够、党建联建与区域化融合性不够和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区域化党的基层组织模式、拓展区域化党建有效工作路径等具体对策与措施。集团党委积极探索外埠区域化党建工作多种实现形式,重点排列并加快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区域市场完善区域党建组织模式,相继在广州、南京和南昌组建地区联合党委,同时,探索和深化在港珠澳大桥澳门旅检大楼和温州瓯江口PPP项目等特大型项目的联合党委建制。外埠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推进,加快了地域党建联建和属地化进程,也有效地加强了总承包企业牵头协调、设计咨询单位专业先导、各产业链队伍联动协同效应。去年底,国内市场新签合同额首次站在千亿平台。在江西南昌初步形成上海建工产业联动生态圈,持续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并进一步呈现向紧密型、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着力“五大事业群”产业联动,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对全产业链协同支撑力。去年春节刚过,集团着手为下半年将要召开的集团人才工作会议做准备,并组织开展一系列课题调研,通过专题调研、数据分析、交流研讨,形成集团“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专项报告,报告在分析目标实施的基本情况、总结人才工作“四大机制”、“五大工程”建设基本成效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在队伍总量把控、高端人才与紧缺专业人才结构优化、队伍能力素质建设的意见建议,以及涉及干部择优选聘、全国化人才队伍建设、薪酬激励体系建设等主要对策。同时,还配套形成进一步推进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实施人才培养SCG-E计划、加快全国化员工队伍建设、区域公司核心员工中长期激励和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等五个制度文件。集团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着力围绕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建材工业和城市投资发展等各大事业群的转型升级,着力厚植战略资源、集聚行业英才和进一步打造建工人才高地,健全市场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员工成长成才环境。会议还强调要打造“五支队伍”的目标任务,明确要打造一支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领导人才队伍,打造一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队伍,打造一支服务“五大事业群”的专业人才队伍,打造一支精通党群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和打造一支践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作用。

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简介 篇7

笔者在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针对近年来木垒县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专门做了调研,对其 “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作以下分析。

1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 1村级文化室数量不少,但设施利用率不高

全县60个行政村,虽然采取共建、资源整合等形式达到了100%的修建率,但其中80%的村级文化室是与党员活动室、村办公场所、“文化专业户”结合在一起,致使文化活动室的面积和开放时间明显不足。

1. 2村级文化室的队伍建设不稳

木垒13个乡镇文化站虽有编制12人,但近20年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专干不专,文化专干往往身兼数职。而对没有编制的农村文化室来说,更是不容乐观。目前负责村级文化室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由村干部、离退休人员、教师和社会志愿者担任,既无职称又无报酬,全凭着对文化工作的一份喜爱和一腔热情来从事文化管理工作。

1. 3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但还不够贴近群众

木垒县人群居住分散,村落之间相距甚远,村文化室举办的文化活动大多是为了配合国庆、元旦等庆祝活动或者是为某个阶段性的工作而举行,对普通农民的吸引力不大。而广大农民喜欢的如新疆曲子、阿肯弹唱等活动,目前仍局限在自娱自乐班社,而这些班社往往都有排外性, 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辐射力不强。而每年开展的 “三下乡活动”也由于木垒乡镇基本在偏远山区的地理条件的限制,考虑到路途方便等多种因素,只到乡镇、集市或交通较为方便的村演出,造成这些地方本来文化生活就比较丰富的群众视觉麻木,而偏远村落群众看不到演出的现象。

2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2. 1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

村文化活动室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是农民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木垒县在文化基础设施 “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文化室的建设纳入其中。尚未修建村文化活动室的,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村办公场所,通过对村公共设施和闲置校舍等的整合, 2015年完成150 ~ 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的新建任务, 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2. 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2. 2. 1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就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政组织,促进文化管理的行政化

( 1) 目前本县13个乡镇场都有一名党政领导分管文化工作,但在管理职能上不够明确,管理也不够到位。因此在农村两委中应有一名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将文化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议程,使文化管理工作纵向到底,还要依靠工、青、妇、业余班社等基层组织的支持,使文化管理工作横向到边。

( 2) 依靠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队伍建设涉及队伍建立、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等,需要一定的人、财、物作保障。村级文化队伍建设应以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为契机,争取各级文化部门不但在人员培训上予以支持, 更要在工作中督促指导,使村文化室的文化管理、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 3) 要规划和针对农村文化队伍根据不同岗位选取相应人才,目前木垒县部分乡( 镇) 场采取发挥新招收的 “村官”的特长,将有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充实到村委会班子中分管文化工作,并配好村级文化协管员, 平时注重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从组织到活动开展较以往有很大的改观,值得推广。

2. 2. 2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专业的文化队伍,促进基层文化管理的专业化

( 1) 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首先要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应以农民为主,自发为主,文化干部起外在的促进作用,以指导、引导为主,切不可越俎代庖。

( 2) 加强对农村业余自乐班社的辅导,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用,依靠业务行家力量,使他们逐步提高艺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并不断地为他们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使其逐步规范化。

( 3) 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在农村培养本土文艺人才,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文艺队伍。同时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辅导当地的业余文艺骨干,努力形成 “一个人带领一群人,一群人影响全县人”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

2. 3培育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 1) 文化品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凝聚人气、愉悦群众的作用。要继续发挥好 “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 “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目前, 木垒县春夏之计每周平均观众达到2000多人次,每个乡镇在广场上都有自己的专场,每个专场都是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优秀节目组成,这不但给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参与和表现的舞台,也极大地提升了城镇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

( 2) 原生态的传统民间文化,是任何文化不能替代的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因此积极挖掘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传统精华既能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也能提升农民的自信心。这就要发挥村文化室、文化户的作用,发挥民间艺人的特长,形成 “一乡一品”、 “一村一景”的格局。木垒县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新疆曲子) 在西吉尔镇屯庄子村和照壁山乡平顶山村等汉民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以新疆曲子为主的自乐活动; 东城镇的沈家沟村和博斯坦乡的博斯坦村维吾尔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传承塔合麦西热甫为主的形式。而且这两项活动也成为木垒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名片,有很大的影响力。

3结论

总的来说发展村级文化建设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既是农民愿望又是时代发展需求,要根据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社会要求和群众需求联系在一起,把农民有需求以及政府能够创造条件有机结合做实做好。

摘要:村级文化建设是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针对新疆昌吉州所属的木垒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于村级文化建设的设想 篇8

一是政府要担负起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将村级文化建设列入政府议程设置之中,加大对村级文化项目的投入。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都进行了相应的财政补贴,并通过乡镇及村自筹资金的方式,逐步构建覆盖农村、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客观地说,尽管各级政府对文化投入力度已极大提高,但经费仍十分有限,如何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能、合理配置基层文化资源与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是进行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覆盖率与利用率的问题一直很突出,有限的经费往往采用“雨露均沾”的方式下拨,在各村全面铺开。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急需投入的村庄因经费问题无法上规模、上档次,满足不了村民的文化需求,而另一些村则资源闲置、无人过问,导致一些设施接近报废的边缘。所以笔者认为不能片面强调覆盖率,而应在考虑具体需求的基础上做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先做大做强一些样板,再通过样板影响、辐射周边,真正解决农民文化需求问题。

二是村一级组织要转变观念,开源节流。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全省集体经济富裕的村庄并不多,绝大多数村的集体收入仅仅来源于承包山塘水库所得,而所谓的集体经济富裕村很多也不是真栽了摇钱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这些收入用于支付一个村的办公经费或是支付村民的福利就已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相形之下文化支出这种似乎只是烘托气氛的东西,由于缺乏来自上面的考核与来自村民福利的压力,所以往往被排除在议程设置之外。

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发动机和指挥棒的作用。先进的村级文化建设可以为一个村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增强向心力;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凝聚力;提供智力支持,开发创造力,因此村级文化建设对各项建设的运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村干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采用多种办法筹集资金,为村级文化建设创造条件。要充分重视人们在解决温饱奔小康进程中求知、求新、求乐的要求,积极引导,把人们的时间、精力与金钱等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活跃村级文化,丰富村民的精神家园。

三是要丰富村级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村级文化更活跃。第一,针对农民求知愿望强烈、求知需求多元性的特点,在农村开办“乡村大课堂”,把高质量的历史文化、科技知识、子女教育、健康卫生知识和经商之道等讲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助农民共奔小康;第二,随着网络文化在农村的兴起,文化娱乐受到农民青睐,针对农民求新、求乐的要求,办好村级网络之家、健身之家等活动室,使村级文化设施逐步吸引青壮年人的参与,一改过去仅有老年人与妇女参加的局面;第三,充分利用农村的节庆活动与传统民间文艺,深入挖掘、大力弘扬农村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

农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淀,这些民间文化十分适合农民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与农民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民间文化活动的大力开展,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吸引人、融合人、凝聚人与塑造人的目的。

四是要因地制宜,走精品路线。要搞好村级文化建设,应依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脱离现实搞指标化,而是根据各村的特点设立适合本村的文化活动,不能盲目跟风,造成资源的浪费。

同时要尽量培养和挖掘本村的文化亮点与特色,做到各个村庄都拥有自己的“主打产品”。

总之,村级文化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才能使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村级文化员半年总结 篇9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乡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使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为乡村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现代文明的全面融人和发展,热切呼唤从乡村文化建设切人,探寻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在整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也因考量指标的影响而忽视乡村文化的建设,有的地方甚至只字不提乡村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联系。我认为,没有文化全面渗透、全面支撑的城乡一体化是片面的、蹩脚的一体化。不能从思想文化上关心农民的精神需求,关注农民知识文化素质的提高,关切农民的文化承传与创造,是难以从农民的心性发展上表达社会的文化关怀和文化责任的。一方面,社会文化成果享有的不平等,必然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造成乡村新的知识贫困、科技贫困、智力贫困;另一方面,乡村所蕴含的巨大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将会被忽略而失去文化魅力。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是集中在城市(城市是现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而是体现在乡村。现代城市加速扩张的危机日益明显,“城市病”日趋严重,向自然回归、远离都市、重返乡村,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速发展乡村文化不仅是解决城乡矛盾的路径之一,而且是保证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致泯灭的战略举措。

文化产业在乡村的发展和壮大,是富有超前战略意识的举措。中国乡村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从总体上审视,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承载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乡村文化,显示出无比诱人的文化韵味。它与现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强烈反差和对比。这正是乡村文化吸引城市市民和异地游人的地方。如果我们在地域性、个别性、差别化方面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予以优化配置,就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出独特文化品牌。

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是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的现实命题。我们应把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只要破题了,实践的回答无疑将会激动人心,成效显著,前途光明。

但是,半年来,我级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阵地建设、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都需要经费投入,虽然向省财政争取了一部分专项资金补助,但由于我县财政配套有限,造成资金压力较大。

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制度 篇10

第一章 工作职责

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职责是承担辖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承办区、镇劳动就业机构交办的有关劳动就业工作任务,业务上受劳动就业部门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工作职责包括:

一、劳动政策、法规宣传和咨询:宣传国家和省、市劳动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并提供咨询服务。

二、就业与失业登记工作:协助镇(街道)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开展辖区内劳动力的就业失业登记,建立劳动力动态管理台帐,并定期进行调查,做好辖区内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有关统计监测工作。

三、就业服务:收集辖区内的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信息,为辖区内城乡劳动力提供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协助劳动就业服务部门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

四、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协助劳动就业服务部门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援助政策;协助各类就业人员、各类用人单位申领各种就业补贴;协助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对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五、完成镇(街道)劳动就业机构交办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第二章 服务规范

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要以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为己任,坚持人本服务宗旨,努力规范服务行为,具体要求是:

一、工作人员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工作场所卫生干净。

二、做到接待群众热心、解答问题耐心、办事处事细心、帮助群众诚心、提供援助贴心、服务充满爱心。

第三章 人员管理

一、人员配备

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简介 篇11

【关键词】规范管理;村级财务;新农村建设

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十二五提出了规划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以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全方面的建设。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财产合理使用、农村发展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因此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1.1经济意义

经济基础是人们生活的保障,农村财务管理的资金与财产源于广大农民,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服务于广大的农民,推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保障,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农民增收,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状况,缩小城村差距,实现农民富裕的基础管理。

1.2政治意义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不仅是在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与利益,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它涉及财务管理的操作规范、法律法规、监督体系等,而且关系到党风廉政的建设。同时还能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意识,引导农民依法实行民主权利,真正实现民主管理。

1.3社会意义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村级财务管理涉及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农民的利益,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可以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的思想问题

部分基层干部和财务人员没有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原则,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人民发展的影响。有些人在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更有人凭借权利以公谋私,贪污腐败。个别人员受利己主义支配做假账、存小金库、公款私用。

2.2财务收支无管控

村级财务缺少强有力的监控体系与监督人员,监管工作不能认真落实,只是流于程序。基层财务混乱无法管控,有的农村对资金的收支没有计划,随进随入、随用随支、财务收支随意性大。虽然有部分地区已经实行预算管理,但是由于基层工作对预算技术掌握不熟练,预算数据不准确,无法真正起到预算管控的目的。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不能接受来自其他渠道和社会其他方面的监督。

2.3村级财务处理不规范

由于工作人员工作水平与工作作风等问题不按照制度要求设置会计账目,致使账实不符、往来帐不清晰,财产不明。审批报销手续流于形式,无人对账目工作与资金使用方向真正负责,出现了侵占、挪用、浪费,集体资产的现象。

2.4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由于村级财务人员大多为村务指定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只能做简单的账务记录和处理,不能及时发现经济使用中的问题,更不能掌握预算或计划等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村财务工作缺少专业性和持续性。

3.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3.1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健全管理体制

为充分发挥农村财务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作用,首先应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与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通过体制、制度、规章等形式将人的操作行为规范化,使管理有章可循。从财务资金往来、账目记录、现金管理、审批流程、资金使用方向、资金计划、预算管理内容、监督管理方法、奖惩制度、报帐审核制度、村级财会人员考核制度等全方面的对村级财会进行制度规范,使每一个级别,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操作流程。同时还要改变原有基层干部“说了算”的支配方式,全面推行“村帐镇管”、“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项目化管理。为了使农村财务工作可持续的进行,应建立稳定的农村财会队伍,履行《农村财务会计选聘用制度》。

3.2认真落实抓好监督,避免形式化管理

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制需要有人认真的落实,按照规章制度去做,不仅要执行工作而且必须执行到位,做到真实、及时、彻底、规范,避免制度和管理措施流行于形式。认真落实抓好监督工作,对票据不合理,费用使用超标、支配不合理、账实不符、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进行严厉的查处,从监督体制管理上,维护财务经济纪律的严肃性。

3.3提高思想觉悟、规范职业道德

为了提高财会人员以及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应该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认清自己的位置,承担起社会责任,培养实务的工作作风,从人民的利益与农村发展的全局出发,提高道德素养、遵纪守法,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真正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3.4注意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培养

为了将村级财务工作做好做精,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真正的起到财产优化使用的目的,应通过岗位培训、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业务讲座等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3.5实现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管理民主,大力全面的实现财务公开,设立农村账务公开栏、统一制定公布的内容和格式,使更多的农村群众参与到监督管理工作中来,加强民主管理,合理保护农民权益。

【参考文献】

[1]胡亚莉,方珍.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服务新农村建设[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2).

[2]蒋艳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规范村级财务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2).

[3]陈华.浅谈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与建设和谐新农村[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

小议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篇12

一、加强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载体和衡量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 村级群众文化队伍担负着向本村农民提供更多更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产品以及服务, 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有基本文化权益。

1、加强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是搞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迫切需要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主体是基层群文干部, 包括乡镇和村级的群文队伍。乡镇文化站的群文干部毕竟人力有限, 对各村的情况掌握很难准确, 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报表不够详实, 群众文化活动单调, 非遗保护工作难开展等。所以迫切需要一支素养高的村级群众文化队伍来担负起村级群众文化工作的重任, 因地置宜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并且长期抓牢抓实。

2、加强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是农村群众的普遍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 农村的健身广场, 文化器材等一应俱全, 随之而来就是谁来玩, 怎么玩的问题。日常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人, 广场舞的组织协调需要人, 节日大型活动更需要人。比如农村的广场舞大妈, 文化素质低, 不懂现代科技, 却对村里的义务领舞者奉若神明, 象小学生对老师一样尊崇, 足以见得群众迫切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他们服务。所以加强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是广大群众的呼声, 是农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普遍需求, 更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保障。

二、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 各级政府在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成绩, 但更多的是关注了乡镇一级的队伍建设, 忽略或弱化了村级队伍建设, 致使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表现在:

1、群众文化管理干部严重缺乏

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不够, 导致村级群文干部严重缺乏。上级比较重视的工作, 均设有村级专干、如合疗专干、计生专干、社保专干等, 并定期给他们兑现报酬;相反普遍认为是“虚事”的群众文化工作自然就不设专干。不受重视, 没有待遇成为群文干部缺乏的重要原因。以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办为例, 所辖的52个村中, 几乎没有一个专职文化管理干部, 都是村干部临时兼职。由此导致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很难开展, 象比较热门的广场舞, 全镇只有3 个村是由村里的妇女干部义务教授, 其它村都是群众自发组织。无论是村干部义务服务, 还是群众自娱自乐, 都因为缺乏规范的组织管理, 大都虎头蛇尾, 无疾而终, 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2、文化专业人才稀少

舞蹈、曲艺、书画等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由于没有专业文化人才的辅导, 不能很好地满足乡村的文化需求,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大都是网络学习, 民间自学等方式, 缺乏专业指导, 所以大多成不了气候。如西王, 南八元, 小新等村, 广场初建时各种活动热闹非凡, 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 但因为缺乏专业人才指导, 村级群众文化活动缺乏生命力, 不能满足群众求新求美的文化需求, 逐渐削减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使昔日热闹的广场又恢复了冷清。

3、经费投入少

长期以来, 农村基层经费大都投入在能很快见成绩的工作上, 即使是文化专项经费, 也都被用在硬件设施上, 或者临时性大型活动, 很难用到队伍建设上。滦镇各村的广场场地, 器材等实现了100% 全覆盖, 而能充分利用的村却不到20%,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后期队伍建设的经费跟不上。

由于经费紧张, 无法聘请文化专家作指导, 难以开展各种培训辅导, 影响了乡村文化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加强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建议

1、高度重视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村级群众文化队伍的充实和稳定, 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村级文化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使村级群众文化干部“开展工作有待遇, 组织活动有经费”;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全身心投入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另一方面引导支持村级三委会自筹资金发展各种文艺小团队, 对在各级比赛中表现优秀的村给予物质奖励。

2、加强村级群众文化干部的管理

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文化工作者, 这支队伍素质如何, 对村级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农村社会合谐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通过定期的学习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 并形成考核制度, 对上接受文化站考核, 对下接受村三委会管理监督, 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3、积极发展村级文化志愿者

把发展文化志愿者纳入村规民约, 使那些热心群众文化事业, 并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回乡干部教师, 文体爱好者等被吸收到村级群众文化队伍里来, 充分发挥其特长, 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 在各村组建广场舞、秧歌队、合唱团、戏曲、书画协会等群众性社团, 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4、充分利用资源, 培养专业人才

文化站和村定期进行交流工作, 选派村里有特长的人到上级培训学习;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 驻村第一书记等下派干部的积极性和优势, 为本村群众进行进行辅导教授。尤其要通过农村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比赛从中发现人才, 并将他们充实到村级群众文化队伍中来, 以便更好地开展村级群众文化活动。

摘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仅靠乡镇文化站有限的群文干部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加强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让其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使每一个群众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好处。

关键词: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俞彬.对群众文化的一点思考[J].文学教育, 2010 (10) .

[2]范宁宁.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J].教育探索理论界, 2010 (10) .

[3]涂云龙.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观察和建议[J].神州, 2011 (14) .

[4]路选萍.新时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1 (08) .

上一篇:中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雾霾下一篇:高校学生表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