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实录

2025-01-20

课外阅读教学实录(共11篇)

课外阅读教学实录 篇1

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童话,多么美好的世界》

《童话,美好的世界》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1.通过一段时间的童话阅读情况汇报,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童话的方法。

2.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3.挖掘童话内涵,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态看生活。

教学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引出话题:

1.首先,让我们来看大屏幕上的一段话,看看你能读懂它的意思吗? 幻灯片出示:

如果有人5 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指名有感情朗读大屏幕上的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读懂这段话说的意思了吗? 生1:我感受到了童话的重要。

生2:我们要仔细阅读童话,了解通话,品读童话。生3:这段话是说人的一生中离不开安徒生。

生4: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同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安徒生„„ 生5:老师,我来补充一下,是需要安徒生的童话。

师:是啊,所以有人说,童话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它既可以营养两三岁的孩童,又可以营养七八十岁的老翁。因为几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伴着童话故事一路成长起来的。这学期,我们已经补充了不少童话的营养,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填充却不去思考消化,再好的营养也只会白白流失。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童话的世界。把童话的营养充分吸收,让它能真正滋养我们的身心。(板书题目:童话 世界)

师: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从小到大,你都读过哪些童话? 生1:我读过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师: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些

生2:我读过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灰姑娘„„

生3:我读过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皇帝的新装、茶壶、小意达的花„„ 生4:我读过《丑小鸭》、《白雪公主》、《夜莺》、《茶壶》 „„

师:都是外国的,中国的呢?

生1:郑渊洁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生2:《宝葫芦的故事》、《神笔马良》 „„

过渡:老师注意到咱班同学在谈起童话的时候眼睛都在发亮,看来大家对童话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大家想过么?是童话世界中的什么吸引了你?

生1:美好的画面。生2:人物的形象。生3:其中的道理。

生4:精彩的故事。生5:丰富的想象。如《会飞的箱子》中的飞箱,可以从这个国家飞到那个国家很神奇„„

二、从美好的人物、美好的画面和美好的结局等几个方面体会童话世界之美

过渡:原来童话是用那么多的美在帮我们编织着一个世界,那是一个有着美丽的人物、美妙的画面、美味的结局组成的多么美好的世界啊!(补充板书:童话,多么美好的世界)

(一)美好的人物

过渡:孩子们,这个充满善良纯真,处处美如仙境的世界实在太令人向往了,童话作家究竟是如何把这个美好的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呢?让我们离这美好的世界再近一些,先去感受一下那些美好的人物(板书:人物)

1:由表及里的美:

过渡:谁先来说说你的童话世界中,那个最美的人?

生1:小人鱼。因为她在自己就要变成泡沫时,也没有杀死王子。师:小人鱼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所以很美。谁知道她长什么样?

生:她的皮肤既光滑又柔嫩,像玫瑰花瓣;眼睛像蔚蓝的湖水。师:还有吗?

生2:白雪公主。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头发像乌木一样黑。

师出示图,这就是铭刻在全世界几代人心中的白雪公主,你还记得童话中怎么描述她的美吗? 师出示《白雪公主》片段:

师:让我们也把这永恒的美丽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引读1,男女生2)“王后的小女儿渐渐长大了,小姑娘长得水灵灵的,真是人见人爱,美丽动人:“她的皮肤真的就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樱桃一样的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

师:童话中还有这么美丽的人吗? 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过渡:孩子们,老师还知道一个人也长得很美,可是你们怎么没有提到她——白雪公主中的王后,王后也长得很美啊? 片段:王后的内心、语言描写。生谈:略

小结:哦,原来对于美好而言,能美得由表及里固然是好,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人物的心灵是否善良与美好啊。(小结写作方法:所以,如果以后我们有机会写童话的话,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了,给予你童话世界中的主人公一颗美好的心,这样它的美才是纯粹的。)

问:既然王后不美为什么童话中还要有这样的人存在?

(小结写作方法:以丑衬美美更美,这种对比的方法也可以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使你要表达的情感更强烈。)童话给了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能看懂真正的美,用这双慧眼再去找寻,你发现了那些原来被你忽略的美好人物了吗? 生1:《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生2:《丑小鸭》中的丑小鸭。3.外表不美,内心美

师:安徒生是怎么写它的?丑小鸭:(又大又丑,大得怕人)丑小鸭那么丑,可是我们仍然喜欢它,为什么? 生1:它受了许多曲折。

生2:别人说她时,她默默承受,因为她心中有对美好的向往。

小结:不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始终对幸福怀有不懈的追求,这样的小鸭长得再丑我们还是喜欢,这可是它经历千难万苦才获得的幸福啊!让我们和它一起幸福着它的幸福吧!学生有感情读:

片段《丑小鸭》: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他扇动翅膀,伸直细长的颈项,从内心里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生1:其实它并不丑只是与别人不一样因为他毕竟是天鹅。现实中也有另类的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他们也很美。师: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美。丑小鸭的故事也是安徒生真实生活的写照,正是有了象丑小鸭一样的坚韧,他才最终成为童话世界中最美丽的白天鹅。安徒生和他的丑小鸭都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榜样。孩子们,老师多希望大家在身处逆境时也能有他们一样的勇气,记住安徒生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会掉下去,你就永远不会掉下去”。

人物小结:现在让我们好好的看一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可爱的人物,我们从惊叹他们的外表美到赞叹他们的心灵美,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童话作家用了什么神奇的魔法,竟然让我们一下子看到了人物的心灵之美?生答:语言、动作、心理。(你写的时候也可用上这样的方法)

(二)美好的画面

过渡:这些美好的人让童话世界的美好变得更加清晰了,那么就让我们走得再近些,置身于那美丽的乡村、海底、森森、古堡、宫殿„„把童话世界中的美好的画面也铭记在心中吧。(板书:画面)

谁先来说说你心中那幅最美的画?(你读过的童话中有这样美妙的画面吗?)生1:丑小鸭在湖面上低头发现自己是天鹅时的画面。生2:海的女儿中描写海王宫殿一段。大屏出示:

片段(1)《海的女儿》: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国为每一颗蚌壳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

片段(2)《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我想你一定到乡下去过吧?你一定看到过一个老农舍。屋顶是草扎的,上面零乱地长了许多青苔和小植物。屋脊上有一个颧鸟窠,因为我们没有颧鸟是不成的。墙儿都有些倾斜,窗子也都很低,而且只有一扇窗子是可以开的。面包炉从墙上凸出来,像一个胖胖的小肚皮。有一株接骨木树斜斜地靠着围篱。这儿有一株结结疤疤的柳树,树下有一个小水池,池里有一只母鸡和一群小鸭。是的,还有一只看家犬。它对什么来客都要叫几声。

片段(3)《拇指姑娘》:他们来到了温暖的国度。那儿的太阳比在我们这里照得光耀多了,天似乎也是加倍地高。田沟里,篱笆上,都生满了最美丽的绿葡萄和蓝葡萄。树林里处处悬挂着柠檬和橙子。空气里飘着桃金娘和麝香的香气;许多非常可爱的小孩子在路上跑来跑去,跟一些颜色鲜艳的大蝴蝶儿一块儿嬉戏。可是燕子越飞越远,而风景也越来越美丽。在一个碧蓝色的湖旁有一丛最可爱的绿树,它们里面有一幢白得放亮的、大理石砌成的、古代的宫殿。葡萄藤围着许多高大的圆柱丛生着。它们的顶上有许多燕子窠。其中有一个窠就是现在带着拇指姑娘飞行的这只燕子的住所。

片段(4)《丑小鸭》: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这是它从妈妈那儿学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丽的.生有感情读。

过渡:读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生1:这样的画面给我们美的享受。

生2:如果我们能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地方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儿啊!

生3:我觉得,我们刚刚谈到过的那些美好的人就是应该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的。生4: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5:人物的心情与景物之间是互相映衬的。

画面小结:孩子们,你发现了吗?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边读边想,这样文字就变成了画面,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反过来,我们写童话的时候,也可以先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想象的文字就会象溪水一样涓涓流出了。你还可以想象自己就在那美妙的画面中,这样,所有的景物就都可以帮助你来表达感情了。)

(三)美好的结局 1.美好的结局:

过渡:童话世界中那美丽的人,那如诗的画,让我们徜徉期间,留连忘返,然而童话让我如此喜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跟着我们喜爱的主人公历经风雨之后,我们总能读到一句话,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童话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问:你读到过这样幸福的句子吗?

生:白雪公主、野天鹅、青蛙王子„„王子和公主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此,他们快乐的生活了一百年„„ 问:你发现了吗?在童话中什么样的人才会收获一个美好的结局? 生答。美好的人都有美好的结局!2.不够美好的结局

问:是不是所有故事中善良的任都有美好的结局?

生;不是。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 片段(1)《卖火柴的小女孩》:

不过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这个小姑娘却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发出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的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火柴——其中有一扎差不多都烧光了。

“她想把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问:孩子们,当那么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时候,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啊,尽管她的记忆定格在了和奶奶一起的幸福时刻,但是,我们多么希望她„„生1:希望她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幸福生活。

生2:希望她在天堂中生活或幸福。

小结:孩子们,体会到了吗?当美丽和善良被毁灭的时候,我们是那么伤心和难过,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是那么强烈的渴望善良和美好会收获幸福!所以,感谢童话作家以另一种方式在告诉我们:美好、幸福、快乐是多么重要!

小结结局:无论何种方式的结局都在让我们学会爱,让我们学会心怀美好,如果你实在不愿让这些可爱的人物受伤,就在你以后写童话的时候送给小女孩一段幸福的生活吧。(板书:结局)

三、总结

1.小结三个方面:孩子们,在童话世界的美好之中走了一遭,让我们知道了,读懂一篇童话,不光是读懂童话的寄寓,更要从童话的人物、画面、结局、想象等方面去欣赏它的美。

2.写法总结:我们要写出一篇好的童话呢? 生:要构思、友人物、想象画面、故事要有结局。师:还要先想好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过渡:相信在这节课上,童话的营养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那么美好的童话对你的人生有哪些启示呢? 生1:要善良才会得到幸福。

生2:要坚定。如《锡兵》中有一句“我永远师一个坚定的锡兵。”

全课小结:童话作家通过大胆的想象呈现给我们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老师希望大家能用一辈子的热情去喜欢童话,去读童话,因为童话不光好看,更重要的是它送给我们一份美好的人生启迪。把这个美好的世界放在你心里,你就是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一个心怀美好的人。生活看到你都会笑,会把所有的幸福和幸运都降临在你身上,因为安徒生爷爷老早就告诉我们一个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读懂的密秘,他说:孩子们,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课外阅读教学实录 篇2

个性化阅读是时代的呼唤。那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呢?不少专家、学者和教师提出了必须立足文本的观点。笔者则认为,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立足文本的同时, 不可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抓好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广阔的阅读视野的基础上的。目前的语文教学中, 因为应试教育的桎梏, 教师常常特别强调对课本上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读精讲, 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非常狭窄, 更加可悲的是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这种短视的功利主义阅读也与现代语文的教学特点极不一致。当今,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报刊和因特网上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 然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缺陷就是信息量太少, 一堂课的教学仅仅围绕着课文转, 很少能够跳出课本, 超越课本。

实践证明, 要进行个性化阅读, 必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做到博览和精读有机结合。不但要指导学生对重点篇章仔细阅读、揣摩、体味, 更需要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 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鼓励学生多读书, 勤于做读书笔记, 上网阅读信息, 并从中获取精神养料。为了提升阅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教师还要提高教学的课程意识, 摆脱课堂和课本的束缚, 特别要注重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教师应尽量多翻阅一些资料, 及时恰当地补充新信息, 勇于跳出课本, 从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 使学生能充分阅读。

二、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措施

1. 激发兴趣, 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教师要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时可以采用“四步四方法”。

第一步为“设置悬念法”, 即每天在课前利用五分钟的时间, 给学生讲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设置悬念。如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上演“空城计”, 学生听到精彩处, 急于要知道结果, 我却设置悬念, 不告诉学生, 而是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看书, 下节课告诉老师结果。无形中学生中了教师的“圈套”, 主动去找书看, 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故事情节, 慢慢对读名著产生了兴趣。

第二步为“扩展阅读法”, 即分阶段、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由阅读节选向阅读原著, 或由阅读课文向阅读相关篇目扩展。例如, 学了鲁迅的《风筝》, 可以让学生读他的《朝花夕拾》;学了泰戈尔的《金色花》, 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新月集》《飞鸟集》;学了冰心的《纸船》, 可以推荐学生读《繁星·春水》;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骆驼祥子》等。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可以“不求甚解”, 随着年龄和知识阅历的增长, 到了适当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它对学生人文素养、生活情趣、思想品德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步为“情境设置法”。在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后, 采用情境设置法, 通过请学生上讲台讲精彩故事、评文学人物、演精彩片段等方式, 再创情境, 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例如, 在读完《唐雎不辱使命》这个故事后, 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 分角色扮演唐雎和秦王, 从情境表演中让学生感受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情境设置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第四步为“合作探究法”, 在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的同时, 注意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读书心得、分析人物形象、赏析精彩片段等,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创新, 用喜欢的方式展示阅读成果。我惊喜地发现有的小组用读书笔记来展示成果, 有的小组用读书卡片, 还有的小组用读书手抄报。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 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完成了一本本内容丰富的读书笔记, 制作出了一张张精美的读书手抄报作品, 设计了一张张富有个性的读书卡片, 甚至有的小组设计了期刊来展示本小组的阅读成果, 学生们由衷地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 将阅读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陶冶学生情操

现在市场上书籍良莠不齐, 一些书籍充斥着暴力、色情、凶杀等思想, 教师要定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给学生, 既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 又帮助他们把握好阅读的方向, 使他们免受不良书籍的影响。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 根据他们的年龄、兴趣、爱好来推荐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初一学生可推荐《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等, 初二学生可推荐《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初三学生可推荐《名人传》《水浒传》《简·爱》《三国演义》等, 这些作品适合不同学段的学生阅读, 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起重要的作用。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歌颂母爱、童心、自然, 能净化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童心的纯洁、自然的美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坚强不屈的意志、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可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乐观积极, 不向困难言败;《简·爱》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 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 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汲取的不仅是知识的养料, 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力量。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只有把这股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 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保持一种鲜活灵动的状态, 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 提高阅读的效率,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3. 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新课程教学法中明确指出,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 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从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猜读、探究性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自主阅读, 以阅读为纽带, 把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提倡合作探究性阅读, 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在每个星期的阅读课上, 我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每月阅读一本好书, 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评论, 对学生进行仿写创作训练, 让学生从仿写开始, 逐渐过渡到创新写作。将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长期坚持, 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只要学会挖掘、利用好文学作品, 就不愁心中没有一汪清澈的泉眼, 手下的妙笔自能生花。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 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 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些,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为实现语文教学神圣的终极目标———培养一个文化人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广杰.个性化阅读旨在引导深度阅读[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 2010 (1) .

课外阅读教学实录 篇3

2014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安娜之死》选自经典名篇《安娜·卡列尼娜》,读过原著的同学在答题时要得心应手许多,而平时不注重课外阅读的同学容易无从下手。另外江苏高考附加题中名著阅读题更是对学生提出了阅读经典的要求,在阅读作品时融入自己的理解。而很多同学对于课外阅读没有兴趣,在文本的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对于如何激起学生课外文本自主阅读的兴趣、拓展视野,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笔者进行了自主阅读策略的探索。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激发其自主阅读的愿望

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不加选择地占有阅读材料,不加甄别地吸收,成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一大特点。从调查中发现,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流行的卡通读物、时尚读物,有成人化的故事书,有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中学生杂志等等,但他们涉猎最少的偏偏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类作品,艺术、美学等则少之又少。分析这些纷繁芜杂的阅读材料,我们发现,学生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但限于对阅读概念的理解和资料占有的局限,他们的阅读呈现出无选择性和无目的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这一心理和现状进行准确的分析,肯定其合理的求知需求,指出其阅读行为的混乱和无目标性,对其阅读行为进行规范。

怎样激发自主阅读的欲望呢?我的做法是以教学文本为出发点,以刺激学生的成功感和心理愉悦为兴奋点,引导学生接触有效信息,扩展阅读面,积累必要的知识。在这个操作实践中,课堂的示范引导是主要内容。

比如讲解写景抒情散文时,我设定的学习思路是这样的,以“联想、想象”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培养人文意识。以《荷塘月色》为例,我们的课外阅读目标如下:1.阅读现当代其他作家描写“荷”“莲花”“月亮”“月色”的作品,体裁不限,体会其表达的情感与本文有何不同。2.阅读朱自清先生其他写景文字,试比较与本文在抒情方面的不同。3.阅读朱自清先生不同时期的散文,体会其表达的感情。课堂学习中,我们抓住“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由心生”这一解读要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朱自清的文章进行对照,让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理解,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同样,在小说、戏剧、古文的学习中,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特征确定精当的学习目标,开发教材对阅读趣味的开启引导功能,使学生趋向“课外是课内的补充,更是课内的深化和扩展”的阅读观念,对优化学生的课外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趣味,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很有帮助。

二、确定阅读的目的,帮助形成自我阅读的自觉需求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手段之一。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求知,要自发自主的去阅读。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总结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通病,予以正确的引导;一是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鼓励其阅读个性的展示。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读书笔记交流等手段发现,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有这样一些特征;偏好情节性较强的小说,吐露同龄人心声表达成长的烦恼的散文,语言幽默调侃表达夸张的文字,和及时反映时尚的资料。如何改变学生中这种普遍的缺陷,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阅读需求的关键。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两个重要措施:

1.阅读的意义在于个体体验的精神愉悦。

要获得阅读的快感,得到自我阅读的愉悦,仅仅满足于新信息的获取是不够的。如在讲解小说单元时,我们设定了“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性格典型,就是一个精神世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提供的人物向外扩展,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目标进行课外阅读。

如鲁迅的《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农村妇女形象。我提供了两篇现代文《乌米》《哑巴与春天》,让学生将祥林嫂和乌米、老哑巴进行比较阅读。另外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精读一篇课外小说,写读书笔记,重点探索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进行交流。学生们阅读的作品跨越的时间很长,类别也很多。如有个学生阅读了《呼啸山庄》,她认为《呼啸山庄》看似阴森恐怖,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因为门第差别美好的感情不能实现,导致了心灵和情感的扭曲,粗暴残忍的报复,实际是下层人民对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道德和文明的控诉,和鲁迅的创作思想有相通之处。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阅读虽然没有丰厚的生活阅历为基础,但他们的阅读体验只要建立在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之上,同样能进入作家所创设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阅读的快感。

2.倡导“精品阅读”意识,提升阅读品位。

如何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其阅读品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课外阅读至多只是学生完成规定任务,并不能由兴趣向自觉阅读转化。让学生在自我的比较中得出优劣之分,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提升境界,是一条可行之路。

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有三个难度,其一是对经典的理解存在着矛盾心理,他们一方面畏惧经典的尊崇而不敢接近,一方面又因畏惧而生抗拒;其二是阅读量大,耗时多;其三是外国作品的阅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做法:

如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反而倾向时尚(如武侠、魔幻、无厘头等)。我以此为切入口,设计了“精品与时尚对话”活动,让学生从人物性格内涵、小说主题深度、作品启示能力等诸方面比较《三国演义》和《笑傲江湖》,采用辩论的形式,很多同学都感受经典的魅力。江苏高考附加题中要求的经典名篇《红楼梦》,回目多,人物多,耗时多。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采取了“合作完成,聚点成面”的方法,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别选择“金陵十二钗”之一进行阅读,最后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三、提升阅读境界,形成自我阅读的自觉需要

抓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而是为了提升其自觉学习的主动意识。

阅读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如“为了提高自己”“读过以后有自己的心得”“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道”。也有对阅读作出自我回答的,如“读书是一个净化自己的过程”,“翻开书,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只有精神也许是不够的,没有精神那一定是不够的”。他们的解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只是表达的方式和内容有形式的差异而已。而这都源自他们的阅读过程和自身体验的变迁。因此,我们进行了又一目标的设置,提出“读而思,思而有得”的阅读目标。所谓思,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内容有自己的思考,所谓得,就是所思对自己有所补充,让自己有所得。阅读的终极关怀,应该是让阅读者在知识积淀、精神充实的前提下,明了“自我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逐步积淀属于自我阅读个性和精神个性的精神产品,并形成自己的阅读品质。

作为获取知识和精神体验的必要途径,课外阅读这一空间的占领对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自我境界的提升是一种必要的行为,教师的得当指引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参与必须讲究方法策略。把阅读的控制权交给学生时,教师要注意协调的是:(1)提供足够的时间;(2)允许学生自由地阅读、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独特见解;(3)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求真向善。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标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平时的课文文本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课外阅读,去读好书,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提升文化品位。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篇4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人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

新课标把重视学生质疑放在了改进阅读教学的首位,正确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也是对前人经验的科学运用,为我们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之路。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学生如果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维,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读是用眼睛来听”。

叶圣陶老人早告诉我们听过之后就该思考。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此,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还向名师“援疑质量”。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提高阅读质量,我们语文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征文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课外阅读教学小结范文 篇5

开学初,在年级组老师的商量下,各班都购买了师生共读的一本书,之后各班换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优秀读物。我们班买的是《时代广场的蟋蟀》。下面小结如下。

1.阅读和梳理

利用早上、中午、回家的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由于这是外国的图书,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在周二的校语课上,我和学生先对这本书里的人物关系进行梳理。

2.摘录和运用

引导学生摘录好词好句。说实话,学生对于什么是好词好句还不明白,所以我让他们至少找一些四字词语,再选用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写话。摘录好句时,学生部分青红皂白,抄一句就是了。为此,我让他们对自己摘录的句子进行品析,谢谢这句话好在哪里,说明了什么,或者让你明白了什么?如此一来,学生摘录时也慎重了不少。

3.读写交流

写读后感的时候,很多学生就是简单的内容概括,并没有因此而联系到自己,失去了读文的意义。所以我先进行交流,进行概括,把写读后感的方向先让他们把握好。

4.制作小报

课外阅读教学计划 篇6

细水长流,汇成大海。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孩子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通过读书,让他们亲近文学,走进书籍,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孩子爱读书,我们才有未来;老师爱读书,教育才得心应手。读书是学生无悔的成长方式,是教师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我们设计这次班级读书活动,是要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打造书香班级。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与修养。

2、激励老师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用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完美自我。

3、努力建设“书香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师生共同体验阅读的快乐,努力创建“学习型班级”。

三、活动主题

阅读,快乐,成长。

四、必读书目

《童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五、活动对象

超化镇中心小学五(3)班师生。

六、活动口号

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

七、阅读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获得自主阅读的快乐。让书伴随孩子们成长。

2、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一般读书方法,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通过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阅读能力,欣赏能力。

4、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阅读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应有所加强,一为眼到、心到、手到;二为不懂就问,善于思考;三为要与“说话”、“作文”紧密结合;四为持之以恒。

八、实施措施

1、记住班级读书口号“走进教室就看书”,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走进教室就看书。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事情做完就看书。”

2、以身作则,从老师自身做起,每次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

拓展课外阅读,实现有效教学 篇7

一、丰富生话积累, 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作文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千文一面, 人云亦云, 满口书生气, 篇篇夫子言, 成为新时期的“八股”。许多教师抱怨学生没有生活, 缺乏真情实感。面对此种情况, 我们要求学生加强生活积累, 做生活的有心人。

1. 丰富校园生活, 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校园生活枯燥无味, 为了实现校园安全指标, 我们把学生拘束在三尺斗室之中, 不许喧嚷, 不许疯闹, 不许做身体对抗剧烈的游戏, 结果是越束越死, 把学生变成了听话的木偶, 使学生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动辄得咎, 严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 我们更新教学观念, 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成为校园的主人, 成为自主生活的主人。

课堂上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入意识, 认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通过小组活动、多元化的交流,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在相互的交流中实现知识的提升。

课外,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情有所系, 心有所动, 情有所感, 身有所为。元旦、“五四”青年节、教师节、中秋, 我们组织了师生同乐会, 师生各展才艺, 尽其所能, 其乐融融。征集课间十分钟游戏;开展校园集体舞比赛;春日我们寻找春天, 秋天我们采摘硕果;植树劳动, 运动会, 让学生有事可写。

2. 写日记, 积累生活素材。

我们原本无法回避生活, 所以抱怨学生没有生活是毫无理由的, 关键原因是学生从不留心身边的生活, 缺乏敏锐的视觉, 缺乏生活的感悟, 缺乏生活的积累, 让生活在熟视无睹中销声匿迹。为了积累素材,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写日记。时时留心身边的生活, 在日常的琐事中寻找作文的素材。开始, 大多数学生将日记写成了流水账, 觉得天天如此, 没有趣味, 没有意思。我们鼓励学生坚持, 定期品读, 在品读中, 体会记忆再现的乐趣, 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乐趣。我们还鼓励学生写回忆录, 将生活中的精彩再现出来;写随笔, 将生活中的花束珍藏起来;写科幻小品, 将思想的火花定格收藏;写瞬时的感悟, 将心灵的闪光留存在纸面上。从校园的一草一木写起, 从家乡的一草一木写起, 从师生的一言一行写起, 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写起。将作文的标题细化, 如《宿舍门前》、《放学时的校门口》、《成绩发下来的时候》、《我为校园的小树感伤》、《谁弄脏了我的鞋面》等。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 渐渐的, 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了。

二、拓展课外阅读, 构建书香家庭、书香家园

为了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我们鼓励学生多读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思考习惯的养成, 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取决于非必修阅读, 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 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准备必修课上, 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 由此产生许许多多不必要的灾难。”由此看来, 拓展课外阅读是十分必要的。书本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我们是农村中学, 学生家庭大多不富裕。据调查:一个班级三十八名学生, 家有书籍十册以上的, 只有两人;五册以上的, 只有六人;有的甚至一本没有。而且品种单一, 读过后即束之高阁, 不再问津, 造成很大的浪费。为此, 我们把这些书籍集中到班级, 组建班级书柜, 开放校图书室、阅览室。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 学生自筹一部分资金, 购买图书。为稳妥起见, 我们召开了家长会, 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一学期下来, 班有藏书两百多册, 全校十二个教学班, 横向交流共有图书三千多册, 人均每学期读书量突破二十册,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 不仅学生收获了知识, 而且家长节约了资金。

“书非借不能读也”。为了鼓励学生阅读, 我们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指导学生书写读书笔记, 举行读书笔记展览, 对优秀的笔记在全校交流, 期末装订成册, 发到社区、家庭, 让家长、朋友与我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还与镇文化站取得联系, 采取有偿借阅的办法, 拓宽学生借阅的渠道, 建立书香社区。为鼓励学生阅读, 我们每学期举行两次百科知识竞赛, 激发学生读书的情趣, 期末将阅读的成果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据统计, 一学期读书最多的学生竟然达到三十二册, 计八十多万字, 读得最少的也有五本之多, 有的后进生还通过读书找回了学习的信心, 重新鼓起了学习的勇气, 班级“作文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三、成立校园文学社, 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平台

读与写是紧密相连的, 只读不写就无法将自己的立场观点表达出来, 只写不读写作就缺少新鲜的血液。为了把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们创办了校园文学社, 办起了校刊———《晨风》, 每班设立两名记者, 深入家庭、社区采访, 汲取生活素材, 开设名著欣赏、说长道短栏目, 使学生在自主和谐的交流中获得提升。

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窗边的小豆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2011版新颁《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曹文轩先生也曾说过“老师的责任,就是将好书推荐给孩子,教他们怎样辨别图书,怎样培养一种优质的阅读姿态。”由此可见,我们老师必须发现并向孩子推荐好书,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1]那么如何进行导读课教学?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一节导读课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适时指导阅读方法。

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导读

导读课的最主要目标应该是“教给学生读懂整本书的方法,激发兴趣引发阅读期待”。如果在导读课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书本的基本内容,甚至部分精华,而且也大致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么,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剩下多少呢?他们又有几分兴趣想去读懂这本书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要呈现太多的结果,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样,学生对书本的阅读兴致会更高些,从而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引导孩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变“要我读”为 “我要读”。[2]首先,我出示巴学园的图片加相应背景音乐,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巴学园,让孩子感知这所学校的奇特,从而导入要推荐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其次,我巧妙创设情境,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本书第2个故事中的三个精彩片段,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这三个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学生不仅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还从中认识了一个淘气、顽皮、好奇、好动的小豆豆。这一人物形象使学生既感亲切又十分同情,再出示长大后的黑柳彻子图片、引导学生看封底,了解长大后的小豆豆即作者的卓越成就,联系小时候的小豆豆的形象,强烈的对比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此时,他们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小豆豆,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为什么成年后会有如此惊人的变化,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呢?这样就让学生非常想了解小豆豆的成长历程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和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的阅读期待也为后面的精读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我又通过让学生看目录导读,激发阅读热情,一个个标题,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在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我选择一个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激发阅读欲望。让学生了解小豆豆由于好奇心而干出了许多让人发笑的事以及面对小豆豆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时小林校长的做法,从而感受小林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巴学园的向往;最后,通过介绍,向学生推荐小豆豆系列丛书,让导读更深一步,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从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入手导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3]小学生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篇篇导,本本导,部部导,即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导读”一词中的“导”就是导方向、导途径、导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同类作品。因而在导读课中,我们要渗透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的介绍,读书习惯的养成。

(一)教会学生怎样从封面、目录、书脊、封底了解一本书

例如我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先观察书的封面,了解书的作者,再看封底,封底上往往会有一些对一本书的评论或作者的一些介绍等内容,这本书就是对作者黑柳彻子的一些介绍,接着再引导看书的目录,了解了故事内容,从而让学生明白从封面、封底、目录中能得到不少信息,以后拿到一本新书,可以通过看封面、封底、目录对一本书做初步的了解。

(二)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

在导读课中,教师也不应忘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及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等的渗透和读书习惯的培养。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中,我带学生去细读了书中一个小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并从中引领学生通过说读书感悟、赏故事语言、品故事人物三方面来阅读故事,在精读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读书方法,在赏析人物、认识小林校长时,我则采用自由读,然后让学生勾画重点词句来品读的方法,感受校长的与众不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点亮儿童课外阅读的路上,我们永远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我们应该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让学生“悦读”起来,从我们开始,从我们的孩子开始,我们也将共同前行在阅读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发挥“课外阅读”的教学作用 篇9

摘要:设置课外阅读栏目以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为目的。本文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实例明确了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作用,探讨了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使用技巧。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作用与方法

随着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教科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设了一种以卡片形式出现的小栏目――课外阅读栏目,这些内容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近年来,我市中考生物试题中对课外阅读栏目的知识已有涉及,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多数弃而不用或流于形式。那么怎样利用这部分内容,营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说明:

一、重视“课外阅读”设置的作用

1、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科书的每一节都有五大系统组成,即目标系统、图文系统、活动系统、评价系统和拓展系统,其中课外阅读是拓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统计,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上的“课外阅读”有48个,其分类和数量如下: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课外阅读”统计表:

这部分内容是对教科书内容的铺垫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过去的生物教学由于偏向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中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育在教学中体现不够。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而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1]。如:“科学、技术、社会”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科学家的教学”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物的意义;“生物学与文学、艺术”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生物与文学艺术的联系,渗透人文精神。

3、培养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流利而有思考地阅读。”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栏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养成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课内活动积累知识,还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例如,学生对“无土栽培”的阅读,能使他们认识到植物细胞的全面性,激发他们去寻找更多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促使他们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4、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阅读材料”大量介绍了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意识。例如,“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发现的头盖骨化石丢失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在人类进化中占据的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使用技巧

1、加强与课堂教学的巧妙结合。如何将部分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生物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融入了新课的教学中。例如,在“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的设计中,我采取让学生阅读“营养师”这则材料作为新课导入。学生发现营养师是学过医学和营养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对不同需要的人如何设计合理的食谱,那可是营养师的功劳。于是,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急于了解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营养,这样学习新知识轻松自然。又如,学习了“血液”一节的知识,学生急于了解人体血细胞的知识,因而我指导他们阅读“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帮助他们疏理知识点,如骨髓、干细胞的分化、脐带血等内容,促使他们了解我国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生物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通俗易懂,是我们引入新课的好材料。它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结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改、概括、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学会思考、质疑,提高学习能力[3]。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状况适时指导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提出阅读提纲、组织学生讨论、解答阅读中的疑问。例如,学习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后,指导学生阅读“第七类营养――膳食纤维”,有利于学生纠正日常生活中的偏食习惯,从而合理膳食,全面营养,促进身心健康。

3、举办课前3分钟“演讲”。课前3分钟是语文课多年来许多教师采取的一种方法,我适时迁移到了生物课堂中,效果较好。例如,在进入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学习中,课前布置,按学期初班内安排的演讲人,在朗读“寄予植物的情怀”的基础上,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植物。学生置身于文学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生物学与文学艺术的联系,不仅渗透了人文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机会。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课属于“小学科”,历来不受重视,学生课下完成阅读的主动性很差。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课堂教材研究所,八年级(下)教师教学图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2]莫燕芳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生物学教学,2009(5)20-21。

课外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课外阅读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看课外书时就需要自己独立地去揣摩、理解、分析文章的思想。读课外书的过程也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久而久之,你的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所以,我认为,课外阅读能帮助我们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课外阅读不仅要读,而且要多读。知识从来就是相通的,书看得多了,知识才会被拓宽,成为一个博学之士。盆水无以行舟,寸土不能植物。触类旁通,兼收并蓄,才能有重大突破。凡看过《红楼梦》的人,谁不夸奖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谁又能忘记曹雪芹的博学多才?书中涉及到风土人情,园林艺术、音乐服饰、医药烹饪、诗词戏剧等各方面的知识,曹雪芹都有很深的造诣。若不是曹雪芹勤学善记,就不会有《红楼梦》问世了吧!马克思更是博览群书的好榜样。为了写《资本论》,这位伟人在大英博物馆刻苦读书达25年之久,精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技术、实用经济、统计学、农业化学、地质学等方面的著作。鲁迅先生说得好:“读书必须如蜜蜂那样,采

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真乃真知灼见。

讲到这里,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既然课外阅读对我们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不少老师和家长要反对呢?他们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子女或学生沉溺于武打、言情之类小说,浪费了时间,分散了精力,导致成绩下降,能不加以制止吗?这种制止无疑是正确的。当然,他们也有不当的一面,那就是把问题绝对化了。为了防止成绩下降,连有益的课外读物也不准看,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会抑制我们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万万要不得的啊!

当然,课外读物也有优劣之别。从监狱高墙内传出的许多青少年忏悔录中,谈及犯罪根源时,很多人归罪于自己看了太多的黄色书刊,而现实中,很多英雄模范在谈及他们的成功时,说到他们的高尚品德和聪明才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得益于好书的滋养。事实也是如此,一本黄色书刊能使许多青少年走向堕落,而一册《雷锋日记》却使千万个“赖宁”成长起来。由此观之,课外阅读中要善于选择好书,确是至关重要的。

刍议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篇11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2.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蕴含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作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3.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讀物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团。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4.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就说过:“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5.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小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6.组织交流,反馈教学

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时事新闻、班集体建设等环节,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纷呈的知识信息世界,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和生活之中,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

上一篇:新当选的支部书记讲话下一篇:我的员工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