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主观理解性阅读题》教学设计(通用2篇)
《课外文言文主观理解性阅读题》教学设计 篇1
《课外文言文主观理解性阅读题》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课外文言文阅读赋分从严。文段较为复杂,难度比课本选文更大,目的是拉开档次。纵观历年的中考卷,可以发现,课外文言文的考察还是建立在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其内容有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人物传记、著名典籍中的精彩片段等,我们只要能将课内文言文中积累的知识进行迁移,粗略疏通文段大意,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结合具体阅读提问,理解问题真实意图,对照文段本身实际,采用正确全面解答文句,最终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也就顺理成章了。
引导学生从历年中考卷的课外文言文主观性阅读题的分析题干、寻找文段中相关题干的原句、联系上下文查找、得出正确答案,这种引导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客服了学生对课外文言文艰深难涩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规律,增强了学生对文言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的学习信心,解开他们对课外文言文的畏难心结,从而爱上课外文言文。
二、教材分析:
课外文言文主观性阅读是胸襟中考能力考核中的重要内容,所占分值大约在5、6分左右,学生对于陌生的文言文阅读普遍具有畏难情绪,由于缺乏常规训练,未能掌握解题思路而造成不必要失分。如何进行课堂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重要的问题解决好了,在此项考核中少失分甚至拿满分都是有可能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从课堂内来,从实践中来,从总结和反思中来,这可以让我们的复习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更有效果。
三、学情分析:
在面对主观性阅读题,解决内容理解类题型的时候,学生往往忽略从文本中找答案,往往凭空臆想,答案思路单一,不能做到分点多角度地进行回答。这些都是学生已读通文本却无谓失分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到使学生解答课外文言文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把课外文言文的内容基本看懂。只有在课堂上进行解题思路以及技巧归纳的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所以在学法上培养学生在自主归纳和小组探究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专门的练习,规范答题思路与习惯性作业,达到答题全面,准确,从而降低失分率。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以中考题为例,引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逐步自主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一步,熟悉提问内容(即读题);第二步,理解题型特点(即审题);第三步,寻找答题思路(即解题);第四步,全面组织答案(即答题);第五步,归纳答题方法(即结题)。
2、培养学生巩固和运用探究成果的能力:通过课外文言文主观性阅读题的相关专题训练,让学生反复使用自主探究得出的解题方法,巩固学习成果。
3.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题”、“审题”,点拨学生“解题”、“答题”。
2、教学难点:归纳整理答题方法和总结答题规律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点拨学生探究疑难,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的方法,自己归纳解题的规律,自己加强成果的巩固,增长自己的才干,增强学习课外文言文的信心,真正提升学习的能力。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资料准备:搜集2006年至2013年广东省中考试卷附加题之主观性阅读部分,思考它的考查内容和分值比例及分值安排的变化趋势。
2、教师的教学准备:消减学生对课外文言文主观性阅读理解题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探究疑难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八、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每一份语文试卷都安排了一条小尾巴,它悄悄地跟在作文大庭院的后面,占据着一个小小的角落。也曾因位置的不起眼被同学们忽略过,也曾因难度的出名被同学们挑战过,但是,要想让它完全臣服于你的足下,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就是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我们语文试卷里通常称作“附加题”。
附加题虽为试卷的附加成分,如果你能够拿分,也一样等值计入试卷总分,为你的试卷加分。虽然它有一定难度,也并非无懈可击,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注意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很多时候稍加思索,借用一下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特点,把它们迁移到附加题的解答中,难题也能步步攻克,疑惑亦可迎刃而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附加题中主观理解性阅读题的解答方法。(展示教学目标)
(二)课前作业检查及思考: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课前作业,仔细思考2006年至2013年的附加题,考察有哪些类型的题目呢?(同学们自己归纳出以下考察结果:分值增至10分,理解阅读分重。)
2006年6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4分;
2007年10分:释词2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2分、人物评价4分; 2008年10分:释词2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2分、人物评价4分; 2009年10分:释词2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3分、人物评价3分; 2010年10分:释词2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4分、人物评价2分; 2011年10分:释词2分、译句3分、内容理解2分、故事寓理3分; 2012年10分:释词2分、译句3分、内容理解2分、联系思考3分; 2013年10分:释词2分、译句3分、相关成语及启示2分、内容理解3分。
大家总结一下,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看看有何规律可循?(小组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共同点:释词(2分)和内容理解(2-4分)为近年必考项目,断句(2分)或译句(3分)选考其一。
不同点:断句和译句只考其一,联系实际谈感悟的考题(2-4分)方式灵活,有的考查人物评价,有的联系相关成语,有的联系实际思考,有的考给人的启示,有的考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考试中,释词可以根据平时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借用课文中出现过的相同的字词或同类型的释词方法来解决。字词积累也可以帮助断句和译句。所以释词和断句、译句完全可以依据文言文积累来解决。那么,近年必考题型之一的内容理解类和灵活多变的联想感悟类主观题该如何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寻内容理解和实际感悟这类主观理解性阅读题的解答规律,研究出一个思路明确又步骤鲜明、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法。
(三)示例解题,探究内容理解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1、以2006年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为例,我们主要从结合主题联系实际的角度来分析题型特点和思考方向。
第一步:先读一遍题目:“(2)有人曾诬告郭进通敌,郭进为什么还为他“请赏以官”?太祖开始不答应,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4分)”
第二步:分析题干层次:第一层,为什么为他“请官”?第二层,太祖开始不答应,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
第三步:联系题干关键词,在原文中划出相关语句:“请赏一官”。..第四步: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与题干有关的关键词,“诬告、通敌、赎死、诱降”。第五步:联系关键词,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1)有人“诬告”郭进“通敌”。(2)太祖“缚其人予进”“自”“处”。(3)郭进以“取”敌“城”、“寨”“赎”“死”“请”“官”。(4)“其人诱其一城来降”。(5)郭进“送之于朝,请赏以官”。
第六步:对照问题,了解题型特点:于人物传记的故事情节中阐明道理——清者自清,忠臣不二。第七步:以文中相关内容答题,找准答案:其人诱敌降城,所以为他请官。温故以上解题思路,明确分析解题的每一步骤,概括出解题方法:找题干,划关键。上下文,串一串。现成的,就照搬。断续的,连成线。审准题,对应看,真无语,自己编。
2、类似地,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步骤解答本题的第二问。
同学们自主探究,按部就班,步步明细,清晰解答,加强理解做题思路,记忆解题方法。
请一位同学讲解自己的做第二问的方法。如下:(1)阅读题目、分析题干: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2)划出文中与题干有关的关键句:“太祖于是赏以一官”。
(3)联系上下文: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4)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太祖不使郭进失信于人。
大家共同归纳题型特点: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内容,考查故事情节的理解。总结解题方法:明细思路,简化步骤,方便实用,轻松好记。
找题干,划关键。上下文,串一串。现成的,就照搬。断续的,连成线。审准题,对应看,真无语,自己编。
(四)小组合作,尝试探究人物评价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1、以2007年广东省中考相关题目为例,学生尝试练习解题。题目:“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学生独自完成第3题,巩固已学的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方法。”
(由学生宣布思路步骤和答案要点如下:找题干——什么事、进谏;划关键——“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上下文——“群臣莫敢谏”“香子止”。答案基本完成:王为大室,群臣不满。)
2、小组合作探究第4题的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方法。题型定性:总体来看,这是一道根据内容,评价人物的题。如何评价人物呢?同学们可以自行尝试一下。
首先,找题干——文段内容、香居和齐宣王、怎样的人? 划关键——“王为大室”、香居问谏;上下文,串一串——群臣莫敢谏者,香居敢谏(勇敢劝谏),何谏之晚也,寡人不肖(认错改错,证明劝谏有效,反证香居善谏)
各小组交流小组学习心得,归纳总结如下: 题型:人物评价类。
思路:评价谁,依何事。对准人,定好位。语准言,全面美。
3、人物评价题型练习:以2008年内容理解题、2009年情节理解和人物评价题、2010年情节理解和人物评价题作为基础训练习题,巩固对人物评价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理解。
2008年题目: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2009年题目:“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3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10年题目:“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1)盗贼:_______(2)于成龙:_______”
(五)自主探究,寻求人生哲理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1、生活哲理类:自主探究2011年广东省中考卷附加题《言黙戒》主观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题目:“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1)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附加题的主观理解阅读部分,并写出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步骤。
(2)小组交流,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提出自己觉得难以把握的部分,共同探究疑难。
(3)全班同学交流小组内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明确归纳如下:
题型变化:既非内容理解题,又非人物评价题,是什么题型呢?——分析题目关键词“故事”“道理”,归类为人生哲理类题型。
答题思路和方法:将故事内容上升到人生哲理层面,找出文中相关人生哲理的重要语句作答。
2、类似地,学生自主探究2012年广东省中考卷附加题《程氏爱鸟》的主观阅读理解题解题思路和步骤。
题目:“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归纳疑难如下:
思路:找题干——“引发思考”应该思考什么?划关键——依据是引文的句子“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思考的方向:人与蛇鼠比较更凶恶,因为人以恶毒的态度伤害动物。
正面回答的答案就是“人不能伤害动物,应该与其他动物和谐共处,爱护动物,保护生态。”
3、类似地,学生自主探究2013年广东省中考卷附加题的主观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题目:“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归纳疑难如下:考查相关成语积累,成语的人生启示,成语故事与历史故事的道理关联。可见,语文知识的考查越来越灵活,所以,我们日常学习要丰富积累,考场做题要活学活用。
题型更加灵活多变,对策万变不离其宗:找题干,划关键,上下文,答对点。分析细,答全面。
(六)回顾反思,归纳小结。
思考以下问题,同学们自由讨论。
1、常见选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常见选文主题有何特点?
3、提问内容主要是什么?
4、如何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归纳小结如下:
1、文段内容:以人物传记、名篇精段、成语典故或寓言故事等内容为主。
2、文段主题:以体现人物个性品质、人生智慧哲理等主题多见。
3、阅读理解性主观题型:内容理解题常有,思考启示时出,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对答紧扣。
4、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A、内容理解题:找题干,划关键。上下文,串一串。现成的,来照搬。断续的,连成线。审准题,对应看,真无语,自己编。
B、人物评价题:评价谁,依何事。对准人,定好位。语准言,全面美。
C、人生感悟题:选事例,洗情节。审细节,出事理。联生活,想人生。大道理,小事情。小中大,要看清。
(七)课外作业。
《课外文言文主观理解性阅读题》教学设计 篇2
游雁荡记 清·方苞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人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①日:盍记之?余日: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②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③,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痞壁藿④然而人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⑤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
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⑦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 ①鲍甥孔巡:鲍孔巡,方苞外甥,方苞一妹嫁鲍氏,孔巡即其子。 ②荒陬(zou邹),荒凉偏远之地。陬:角落,引伸为偏远的地方。 ③幽寻句:深入探寻山水(寄情山水)以打发日子。 ④疳(wei戳伟):疮。壁(ju6掘)然:惊心。 ⑤鸠工:集聚工匠。鸠:聚集。标揭:标榜扬名。 ⑥冥:脆隐灭。 ⑦一:完全
22.(2分)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______月。金陵之摄山中的金陵是指现在的_______(地名)。
23.(2分)对兹山不可记也的理由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雁荡山实大且多应着眼于它整体的内在精神。 B.求其形似容易,绘其神似太难。
C.作者无心花费笔墨描景状物。 D.抓住特点将游山的乐趣引向哲理探索。
24.(2分)对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一句的理解最恰当一项是 ( )
A.雁荡山就这样才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啊。
B.雁荡山因为这样才能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啊。
C.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D.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拒绝愚僧俗士的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25.(4分)作者欣赏雁荡山的两点,一是雁荡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是这一特点符合作者_______________的心境。(用文中词句回答)
26.(3分)从文中看作者游雁荡山悟出的道理是:(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2 八(月)或秋天的第二个(月) 南京 23 B 24 C 25 完其太古之容色 严恭静正 26 欲使自己不受侮辱,就要远离受侮辱的环境;与成就别人,首先要成就自己,使自己有很高的品德。
[参考译文]: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课外文言文主观理解性阅读题》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王勃传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7-29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06-05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05-16
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10-21
名校状元题─—中考总复习 课外文言文09-15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吴山图记07-04
初中文言文名句理解性默写题11-13
出师表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带答案)07-03
课外文言文11-09
四年级课外文言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