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一课外文言文

2024-08-12

2024初一课外文言文(通用7篇)

2024初一课外文言文 篇1

一、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鼷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二、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神:灵性。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2)盘外无余肴()(3)亦缘其性真素()(4)勿以我受任方州()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C.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加点词。

(1)前后类如此()(2)是时()(3)往往以多相夸()3.翻译。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揠()归()谓()益()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②平生于书(对于)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老妪)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略 三 日攘一鸡

一、解释加点字:

1、(这)(做法)

2、已(停止)

翻译下面句子(4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四)薛谭学讴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2. 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愚人食盐》1.(1)给(2)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七、《处之不易》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

八、《邴原少孤》1.C.2.略3.言之有理即可

九、《东坡诗文》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2)这(3)夸耀(炫耀)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

十、《六一居士传》

1、多次

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拔 归家,回家,对„„说 益处,好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文言文 篇2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

② 惟欲清净

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二)古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

(三)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

②事决乃退()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五)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

济:

③有顷,益怠

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六)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举茂才

举:

以此遗之

遗: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无知者。

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

(七)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分)

(八)义 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21.(1)已经

(2)离开

(3)快速

(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

(9)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新课

标第 一 网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10)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选自《太平广记》)

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2)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2分)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20.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1)

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 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犭婴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

B.犭婴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

D.犭婴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13.这则文章的寓意。

(12)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22.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3)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乃把晖臂曰(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语文课外文言文 篇3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2.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1.【解析】在平时多积累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判断,推测其在句中的正确用法,加以辨析。D项“盗”不是强盗,应理解为小偷。【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答案】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回答本题,一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二要回答出人物的品格。【答案】⑴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⑵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附:译文——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二)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1.解释加点的词。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2.翻译句子。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二)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积累与运用。考查点均在课文中出现过,要学会用课内所学解决课外的问题。“延”,《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是邀请的意思;“宜”,是适宜的意思,至今仍在沿用,如“因地制宜”。【答案】邀请 适宜

2.【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翻译。翻译时要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抓住关键词“使”的用法,一词多义,在句中第一和第三个意为派遣,第二个和第四个意为出使。注意做到句意通畅。【答案】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的国君。

3.【解析】本题为开放型题目。要结合文段和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以及读过的其他关于“士”的故事如“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等,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发现“士”的共同品格,都把国家使命看得高于一切,勇敢无畏,大义凛然。【答案】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附:译文——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 之,果然窃吾履。”递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8.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友人来过()②逾年而事暴()..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10.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三)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积累。对于课外文言文,要善于活用课内所学,以已知应对未知,答案:①访,探望 ②暴露,显露

9.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会运用课内所学翻译,注意重点字“固”、“果然”、“窃”的解释,补充缺少的成分。答案: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要有自己的感悟。答案: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②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笑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④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也!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

【注释】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用什么方法。③移时:不多时。④ 仆:倒下。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 数息()②子之术()..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甚矣,农之惰也!

10.谈谈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2分)

(四)8.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要会利用课内所学解决课外文言文中遇到的问题。答案:①呼吸 ②方法、手段

9.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这是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和《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相同。答题时要按照正确语序翻译。答案: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要体会主旨,才能言之达意。

答案:欲速则不达,做事不能只讲究速度,应遵循相应的规律和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分)

陈叔达①,字子聪。尝赐食于御前,得葡萄,执而不食。高祖②问其故,对曰:“臣母患口干,求之不能致,欲归以遗母。”高祖喟然③流涕曰:“卿有母可遗乎!”未几,丁母忧④。叔达先有疾,太宗⑤虑其危殆,遣使禁绝吊宾。

注释:①唐朝人。②唐高祖李渊。③喟然:感叹的样子。④丁母忧:母亲死。⑤太宗:指李世民。

8.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执而不食()②求之不能致()..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太宗虑其危殆,遣使禁绝吊宾。

10.请依据选文内容评价高祖其人?(2分)

(五)8.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这两个词在《马说》“执策而临之”和《送东阳马生序》“无从致书以观”中都曾有涉及,要活学活用。答案:①拿着

②得到

9.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虑”、“危殆”、“遣”、“吊”“等的解释。答案:太宗担心他支撑不住,派遣使者禁止人们去吊丧。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从文章叙述的事件中概括人物特征。

课外文言文考题 篇4

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22~26题。(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5、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2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分)

①孙权:②益州:

【答案】

22、A(2分。“诣”,拜访)

23、D(2分。A依次表顺接、反接;B依次为助词、代词;C依次为“于是”、“凭借”)

24、①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4分。每小题2分。第①题“枉驾”“顾”各0.5分,句意1分;第②题“已”“安”各0.5分,句意1分)

25、B(2分。先论述“必要性”,再论述“可能性”)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篇5

广东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日:“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子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校改)

【注】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接连地;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_______

(2)钺贩盐市中_______

(3)而己有饥色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_______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武汉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日:“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日:“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日:“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日:“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日:“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

B.臣,鄙民也鄙:浅陋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对下面加点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长沙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6分)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⑦汤镬⑧,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⑨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⑩,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的兵器。⑧汤镬:古代的大锅。⑨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⑩衿:衣襟。⑾ 决:通“诀”。

背景资料: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B.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D.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南京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模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诗选》)

[注]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0):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尝闻/谢紫微言

B.向使/善工模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____;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的内容相呼应。(2分)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

游大林寺序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附近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中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华()

(2)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这几个地方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前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涉及的实词较多,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断句题在广东省试题、江苏南京市试题、江西省试题中都有体现。断句是否准确,取决于考生是否理解句子意思,这种题考查考生对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河北省试题中的第5题“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湖南长沙市试题中的第4题?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比较典型的概括文意类试题。

广东省试题中的第3题“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江苏南京市试题中的第4题“‘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

课外文言文练习(共) 篇6

1、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1. B 2.B

2、项籍者,下相人也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 梁以此奇籍 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园正教育考试研究中心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破釜沉舟等。

3、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 ②而亡之()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A查点 B计算 C 列举 2.翻译下列句子。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3.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1.略 2.ABC 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4、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1)有人(2)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园正教育考试研究中心

5、今者臣来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①大行:远行。②方:正。

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这个句子。(2分)答:

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

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

1.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行走呢? 2.马良、用多、御者善 南辕北辙 3.行动和目的相反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2)方敢示人()(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参考答案:

15.(1)放置,放下(2)给„„看,让„„看(3)洗,洗涤(4)离开 16.C 17.(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

18.“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少;也可能是第一枝。更体现“早”

园正教育考试研究中心 的特点。

19.甲:作诗要反复修改。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0~14题。(16分)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

④色:神色⑤ 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举茂才()(2)故人知君()

(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4)虽不受鱼()1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闻其贤而辟之 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B.君不知故人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C.当之郡 必有下人之色

D.明于人之为己者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13.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14.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10.(l)推举,选拔(2)了解(3)全(4)即使11.A 12.(l)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字来送给杨震。(2)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

13.示例:因为杨震为官清廉,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如包拯等。

14.示例:从他们的拒不受贿的言行,感受到他们廉洁自律的思想品德。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道。(或不要只贪图眼前利益而迷失方向等。)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

园正教育考试研究中心

“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A 3.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4.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1)(2)(3)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参考答案: 13.(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14.(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

15.(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

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②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

园正教育考试研究中心

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③焉。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 闻者无不匿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别:另立户头的意思。②曲意左袒:有意袒护。③稽籍:查看户籍。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盖恐其复叛也 盖: ② 后讼者辄冒称盗户 辄: ③适官署多狐 适 : ④而怨家则力攻其伪劣 力: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邑宰别之为“盗户”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而先以盗之真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反复相苦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D.宰有女为所惑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9.请将文中划线的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

10.作者巧用曲笔,用“狐”事妙接“盗户”事,深具讽意,既体现了志怪的特点,又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找出。(2分)

参考答案:7.①因为②就,总是③适逢④竭力 8.A 9.(术士)用符(把狐狸)捉进瓶中,将要用为烧(它)。10.“我盗户也!”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ùn):逃走。④噬(shì):咬。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liàng):跳跃。⑧(hǎ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译文: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参考答案:

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

园正教育考试研究中心

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13.“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1分)

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

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分)

参考答案:13.多次(1分)

14.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15.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梁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少提一剑去乡里位极将相()()

15.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16.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 篇7

虞师、晋师灭夏阳

(《春秋》记载:)虞师、晋师灭夏阳。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君何不以屈产之乘 乘:乘坐

B.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所以:……的原因

C.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 币:钱财

D.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马齿:马的年龄

1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虞会被晋国灭掉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②为主乎灭夏阳也

③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④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⑤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⑥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⑦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③⑥⑦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贪图眼前的小利,不顾以后的大患,这就是虞国所以很快被晋国灭亡的原因。

B.文章对荀息的献计与分析写得具体生动,缜密周到,而写宫之奇的劝谏和虞公的.态度就为荀息的分析做了极好的印证,最后以荀息的诙谐作结,更显示了他成竹在胸和老谋深算。

C.虞、虢都是小国,虞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君不要上当。虞君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被晋国灭掉。

D.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各自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清而婉,就是清通而含蓄,本文语言简练,含蓄地说明了君王要有中等以上智慧的道理。

18、翻译下列句子。

⑴良将劲弩守要害之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9、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7处)

上一篇:2008学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工厂安全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