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共9篇)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 篇1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中学初一198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本次期末测评的成绩还不错。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细致批改学生的作业,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语,使学生作业不仅仅巩固所学知识,更成为了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朋好友。
3、积极参加历史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老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 1
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6、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具。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7、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2014年2月18日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 篇2
回顾上学期历史教研组的工作,全组成员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教研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和坚决执行学校、教科室工作计划中对本科组工作的要求,并制定了本学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
二、教研活动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做到不缺席,认真总结每一阶段的教学状况。
统一进度,统一调整,分层次安排完成了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听课、评课、以及课外活动。三、整体上安排好一轮听课、二轮听课、同堂异构课、一课一研活动的开展;
四、配合学科指导组和一轮调研组顺利完成对高三年级的教学调研与反馈,为高三年级历史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献计献策。
五、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今年新分配至高一的年轻教师,安排好帮扶教师,尽快站稳定中讲台;
六、市级课题成功结题,材料已上报市教研室。
七、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与青史杯历史剧本大赛均获得可喜成绩;
八、初高中衔接教材反馈问题已收集完毕,已组织好相关教师修订;
九、继续开展特色历史习题课教学,优化历史习题课典型课例框架。
十、2018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我组教师获得市优课三节,省优课三节。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 篇3
初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约7000年前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如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A.半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这位“人文始祖”是()A.尧
B.舜
C.禹
D.黄帝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予其予.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反映的是下列哪种制度()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5.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商、东周(春秋、战国)
B.商、春秋 C.周、战国
D.东周、战国
初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7页
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7.春秋五霸的首位霸主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秦穆公
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A.司母戊鼎
B.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10.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由李冰主持建造 ②修建于西周时期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公元前475年,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A.公元前4世纪早期
B.公元前4世纪晚期 C.公元前5世纪早期
D.公元前5世纪晚期
12.下列关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叙述错误的是()
A.出土于殷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D.这种文字被大量刻在商朝的青铜器上
初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8页
13.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4.我国曾经发行了一张邮票,里面的“主角”可让你体会到我国古老乐器迷人的魅 力。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
A.铜壶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编钟
1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 列选项中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相对应排列组合是()
A.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16.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出法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17.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 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 B.
C.
D.
18.秦始皇设置的中央官职中,具有监察权力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丞相
D.郡守
19.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如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 一“秦权”,他上面文字的文体是()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0.秦朝长城起止地点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C.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D.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初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7页
初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8页„„ „„„„„„„„„„„„„„„„„„„„„„线„„„„„„„封„„„„„„„„密„„„„„„„„„„„„„„„„„„„„„„„
„ „„ „„„ „„ „„ „„ „„„座号„„ „„ „„ „„„ 线„„„考场 „„ 封„„„ „ „„ „„ 密„„„姓名„ „„ „„ „„„ „„ „„ „„ 班级„„„„„„„„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北京人已经会使用,还会保存火种;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2.半坡居民已开始种植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
3.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分别是 和,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5.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 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了一种新体诗歌,他的代表作是。
6.孔子的弟子整理的《
》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里,他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1.读图和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6分)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哪一项政治制度?(2分)
初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7页
(2)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2分)
(4)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1分)
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20分)
请回答:
(1)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战国七雄的名称。(7分)
(2)“孝公用此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史记•李斯列传》 ①“孝公用此法”中,此法指的是什么变法?(1分)
初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8页
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③这次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1分)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1分)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1分)
初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7页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1分)
(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1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1分)
4.材料分析(16分)
材料一:此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但秦朝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仅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灭亡了。请回答:
(1)李白诗中的“秦王”叫什么名字?“扫六合”在什么时间?(2分)
(2)建立秦朝后,他为了巩固统一的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3)秦朝疆域辽阔,请列举出清朝疆域四至。(4分)
2016-2017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8页
„„ „„„„„„„„„„„„„„„„„„„„„„线„„„„„„„封„„„„„„„„密„„„„„„„„„„„„„„„„„„„„„„„
初一历史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5:ADDCA
6~10:CCAAC
11~15:CDCDD
16~20:CBBBA
二、填空题
1.天然火、人工取火2.粟、水稻3.桀、纣4.城濮大战、长平之战5.屈原《离骚》6.《论语》《道德经》
三、材料解析题
1.(1)西周 分封制(2)巩固周朝统治
(3)亲属和功臣
(4)诸侯
2.(1)
(2).①商鞅变法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③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l)墨家学派(2)儒家学派;仁(3)焚书坑儒
(4)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意思相近也可得分)
4.(1)嬴政(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
(2)①政治上,建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④思想上,焚书坑儒⑤军事上,北修长城,南筑灵渠(3)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东到东海,西到陇西。
初一历史试题(共8页)第7页
初一下学期学年工作总结 篇4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结合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开展的几项工作
1.完善班级制度建设。学期初(2月末)组织班主任探讨新学期需要教育学生的内容,明确目标,确定方向,制定完善《一日常规》《小组建设》《学生成长档案》制度。通过奖惩制度激励和要求学生的言行,使班级内的学习等活动有章有序,学年各项活动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
2.常规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完善更新。在学校内班级是最小的成员集体,但所有工作都围绕班级展开,要想使学生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就需要常抓不懈。卫生清扫提档升级。初一学业内容较少,所以承担卫生任务较多,本学期学校成为全国艺术类学校,来校交流的教育领导、专家、教师也多,就需要卫生达到示范的意义。基于以上两点卫生清扫两面抓:一是班主任勤指导勤观察,开始班主任每天都要到分担区检查,提出要求,提醒死角,指导干活流程,分派任务等,使学生能够形成合理的分工和职责;二是多鼓励多实践,对干活有进步的学生积极评价,对有问题的学生指导改进。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卫生基本上达到了国家级水平。严格管理秩序保障。按照“查摆问题——预防教育——协调解决——观察教育”这一流程开展。每双周学年教师汇总问题,针对问题安排教育主题和方式,对突发事件正确引导解决,对有问题倾向的学生建立档案,及时教育。一学期下来,偶尔有小问题发生,但没有给学校
舔过麻烦。目标对接,行之有效。针对本届学苗稍差,初期对班级学生分段设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教师分派任务;对四小科强调重要性,调动科任、家长、组长多方面力量巩固强化,分别召开学年工作会议、家长会、组长培训会等。在本学期进行的3次联考中,成绩稳定有提高。
3.课改道路上积极践行。学年教师本学期多数是刚刚实践应用我校课堂模式全面、深化授课。开学初利用15天的时间进行教师的指导和要求,结合上学期梳理出的问题,重新进行班级的小组划分和职能的健全,力争使每一个小组成员均能有事情可做,有权利的发挥,有义务的承担,提高了小组同学间的凝聚力。开展实践培训活动,让组长和组员不断磨合,教师引导,逐步提高课堂的效率,学生学习有热情,课堂上积极表现,课堂气氛融洽,成绩有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本学期学年教师变化较多,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不够理想。
2.“目标导航,双主高效”的课堂模式,部分教师应用不够灵活,照本宣科,效率低下。
3.教师开展工作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工作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下学期工作思路
根据本学期的计划,各项工作均开展;核定各项完成度,还有欠缺。结合我校的发展形势,下学期按照“一个中心,四项原则”的工作思路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 篇5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死而立其弟;”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监察制度
2、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3、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姓氏为主B.以封地(国)为主
C.以居住地为主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4、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周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陈兵示威,并“问鼎(周王权力的象征—引者注)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周朝的政治形势是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王权强大,分封制确立
C.诸侯国内乱,相互兼并D.王权衰弱,分封制破坏
5、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
6、下列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7、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B、郡县制的确立C、“七国之乱”D、三省制的确立
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0、“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
1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2、《元史 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 1
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大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征收赋税B、监察官吏C、行政管理D、笔录政事
13、明太祖朱无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
大调整是
A、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枢密院
14、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
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5、“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参政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出现在A.伯利克里时期B.克利斯提尼时期C.梭伦统治时期D.亚历山大时期
16、古代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发源地。为了维护民主,雅典人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陶片),如果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会被放逐。下面对陶片放逐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是保护新生民主政治的武器 ②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③难免会出现个人操纵的痕迹 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维护了公民的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7、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
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1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20、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建设都是为了
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
21、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来旅游的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民法大全》D.公民法
22、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认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下列由古希腊创立,至今仍被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政治原则是
A、共和政体B、普选权C、少数服从多数D、直接民主
23、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
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关于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实际上是统而不治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内阁如果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24、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25、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C.“它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
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
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
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
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四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
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五(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
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须灭私循
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六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
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
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6、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看出,该制度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圣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6分)
(4)根据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
(5)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
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就采取罢工的形
式。他们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
制任何公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它还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还规定了
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
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
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缔结约大权。
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
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舰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
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
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材料四“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
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并概括说明“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的原因。(5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2分)所反映的政体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国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4分)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3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2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 篇6
吴云英
一学期即将过去,忙碌过后终于可以坐下细数这一学期的收获来的经验。这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5)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为了做好学校交给我的教学任务,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备课组的老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一. 个人发展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知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运用的知识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其中要如何转换以及运用就要靠自己不断的学习来弥补。所谓教学工作,就是教与学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从去年暑期开始,我就积极参加由学校和教委组织的各种培训。闲时在家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而在学期开始之后,除了听课,与同备课组老师共同备课外。平时遇到教学工作上的难点疑点,我也会虚心向她们请教。同时,我也多次参加由市教研室组织的备课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向外校的优秀英语教师学习。而在省优质课展示会上更是获益非浅。这让我明白,做为一位英语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那她就应该是外向型的,处于不断学习当中的。
二. 教学工作
平山中学处于城郊结合部。有相当多一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英语基础差,刚进来的时候,别说口语,连二十六个字母都背不全。而又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学过三年英语,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如此大的差距应该如何调整呢?刚开始的时候我讲得太深,没有顾及到这方面情况。在经过单元考的反馈后,我明白由于我没有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了直接影响。于是我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掉转政策。首先照顾面积广泛的中下层面学生。为了引起这些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我做到每节课都充分备课,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同时我又在实践中学习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对于那些成绩暂时比较差的学生,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抽中午时间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让他们赶上班级教学进度。而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运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接触课外题目,让他们自觉地对自己加以提高。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这个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行老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 篇7
(一)部
期
中
总
结
本学期,我们初一年级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处室的大力指导及支持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年级组发展为本的情感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在全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顺利的开展了各项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全级教师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在稳定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初步实现了开学初制定的的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坚持“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调整,在调整中进步”的原则,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促使年级组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同心协力、和谐相处
初一(1)部有12位教师,平时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如一,教师之间互相配合,诚心实意地交流思想,寻求共识。年级组是学校的一个基层团体,为确保整个年级正常、高效运转。我们利用多种渠道、不同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协调组内的工作及具体的落实措施,时常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和年级组会议,在平等协商的气氛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组内形成和谐、愉快、合作的工作作风。
师德是基础,抓好师德促工作。组内积极创设和营造学习气氛,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交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仍然以 “守时、尽心、优质、敬终”的八字方针作为年级组工作中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全组教师团结一致,问题及时提,漏洞人人补,活动勤参与。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团结协助、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良好氛围,使整个年级组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常规管理抓落实、求突破,特色工作抓创新、求成效,系列活动搭平台、展风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参与性。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群体作用,课任教师密切配合,协同管理,及时分析班级动态,指出各班所存在的问题,共同协商处理学生中最棘手的事情。
组内值周教师根据学校值周组的要求,做到认真检查,有责任性的做好值周工作,并且指导学生干部自主参与年级组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做到每日及时通报、周一总结反馈,促使各班学生向规范的方向发展。半学期来,因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年级组管理服务的理念,我部每位值周教师的工作都得到了学校值周组的肯定与好评。
二、以德为首,齐抓共管。
教育以德为首。德育工作是搞好其它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年级组的老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创建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级风、班风。开学初,我们就确定了本学期年级组工作的重点仍然从狠抓学生在校行为规范教育做起,以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此带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
1、开好一个头。依据政教处本学期工作的安排,本学期开学初各班再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民乐三中常规教育读本”的部分内容,以巩固上学期常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各班以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三自”意识,在以管理约束为特征的行为规范养成活动中,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组织学生参加了由学校政教处组织的两次法制讲座,从近年来我县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禁毒教育志愿者的报告,告诫学生法律是人生的保护神,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教育意义深远,使学生感触颇深。
3、开展“责任心”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活动,重温校训、班训、重新制定体现班级特点的班级公约,让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增强自我约束力。
4、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倡导全员参与,任课老师也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一些不良因素遏止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注重做好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及预防工作,特别是部分问题学生的工作。
5、加大奖励面,促使学生的学习及常规行为方面有新的转变和进一步提高。依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年级组工作的性质,本学期我们年级组在原有设立优秀学生及十项单项标兵的基础上,又新设了三项标兵。本次期中总结大会上,我级有190多名学生受到年级组的表彰奖励,这一活动已成为我级的一个特色。
三、提高效率,把好质量
一学期半来,以班主任和各备课组长为核心,认真研究,精心策化,周密部署每项工作,备课组之间思想上一致,心灵上沟通,使年级组的每一位教师都非常支持年级组的管理工作,使我们的想法、安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每个备课组又以备课组长为核心,通力协作,落实到位,全体教师精诚团结,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确保初一学生成绩整体上台阶。
1、加强个人备课及集体备课的力度。本学期,我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发言讨论,确定最好的教学方法。在集体备课时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研究透彻,良好地保证了上课的高效。
2、强调作业批改的质量,从期中作业的检查情况来看,每位教师做到了精批细改,及时反馈,有的放矢。作业及时、有效地批改,有利地推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反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迁移,使课堂教学得以良性循环。
3、注重了与课堂教学相关活动的开展与考查、辅导。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内教师利用课间甚至休息时间强化了对优生的个别提高性指导和后进生的补习辅导。实现了能力的迁移、延伸,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均得到公正、及时的评价,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在特长生培养方面,我组立足长远,本学期分部设立特长班,将级内前60名学生集中进行辅导,利用每周三次阅读课的时间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特长课。
4、全组教师都能集中精力,在抓好学生学习的同时,积极地倡导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期中考试结束后大家都能静下心来认真总结,找出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从不回避现实,增强了各任课教师间的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组内每一位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反思与想对策,调整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与新的教学目标。
四、家校联系,共同促进
充分发挥家长开放日和家长会的活动功能。各班仅仅依靠各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还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的学生由于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或是在学校中的表现不能尽如人意,往往不愿意与家长汇报,或是不能真诚的与家长沟通,所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和家长会,一方面使学生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情况,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家长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各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促使家长进一步关心学校,支持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加了相互信任感,因此,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各班适时的分层召开家长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工作反思:
整体上,我们各方面工作都在逐渐走上正轨,处于一个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诸多问题。
教师方面存在问题:
1、在班级管理上,还有个别班级暗藏着较多不稳定的因素,暴露出不少问题。各班都有一些学生平时做与学习无关之事,违规违纪,尤其是校外活动较为频繁。
2、有个别教师的教学管理不是很到位,方法欠佳,效果不明显。
3、对学困生的帮教,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指导,从本次期中考试成绩来看,各班后进生的比例有所增加,后进生的整体成绩较低。
4、班主任工作整体来看,跟德勤、看的紧、到位及时,但成效不好,尤其是助长了学生的被动与依赖。特别是班级管理工作还缺乏一些理性的思考,班级管理工作停留在浅层次,缺乏必需的学习与创新。
5、个别教师平时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协调不一,只顾及眼下利益,不能很好的考虑长远,给学生在单科学习中增加过重的负担,同时给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带来严重的不利。
学生方面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一旦教室内没有老师,便缺乏自制,相互吵闹;本该学习的时间不能很好的利用,有了空余的时间也不知用来学习,平时积累不足,学习成绩较低。
2、从课堂听课情况来看,有些学生不能真诚的与科任教师相互配合,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或是不动脑筋,主动性差,尤其缺乏合作探究精神。
3、住校生整体成绩较差,从本次考试结果的统计来看,全级前100名中住校生少而又少,400名之后的住校生面积较大。
4、学生之中相互攀比,吃零食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住校生,比吃比喝,胡买乱花,不仅给家长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5、从本次期中考试的试卷答卷情况来看,我级学生书写情况整体不好,上学期一个学期钢笔字的练习并没有起到一定的成效。
6、本学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上学期相比而言也有了退步之势,特别是楼内吵闹、上下楼梯时相互拉扯,楼道内相互推搡、滑步的现象屡见不鲜。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 篇8
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肖育琼
审题:杨复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A.分封制、郡县制 B.宗法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 2、2006 年6月5日开幕的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和完善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主要是指其()
① 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②扩大了选拔官吏的来源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加强了思想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3、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4、“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听秘书朗读完后,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是指()
A.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
5、奥巴马和奥朗德是当今美国和法国总统。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D.是国家元 1 首
6、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A.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仲甫 D.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7、查士丁尼安皇帝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A.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B.是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 C.注重调解贸易以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8、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9、“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0、下列四幅电影宣传画集中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应是()
11、为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36周年,某高三历史班同学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②巴黎公社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 ③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④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右 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倍受关注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主要是()
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
13、《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1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15、《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16、2008年以来,非洲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现象备受国际关注,有人开始对索马里的历史产生兴趣,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最有可能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迪亚士 D.麦哲伦 17、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 4.25亿,1700年为7.1亿,1800年突破9亿。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 ②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 ③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④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
A.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对右图中1959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B.完成了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因为风调雨顺,所以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 D.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
20.1644年,约翰・弥尔顿(英)在《论出版自由》中说:“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翩……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 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A.大贵族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尖锐 B.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尖锐 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议会权力斗争激烈 21.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22.李大钊曾经说:“岂惟法人,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周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全世界政治文明之源头是法兰西民族创造的文明 B.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为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奠定基础 C.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与法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法国频繁的革命而受阻
23.《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由此可见()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 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进行孤军奋战 24.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德当时政体相同 B.“乡勇”指国民自卫军 C.作者对原因记述准确 D.记述有一定参考价值
25.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 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10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数众多的来宾并不是以真正的使节资格到中国来的。他们来是为了赚钱,带来礼物并希望皇帝赏赐。为了不失伟大君王的尊严,这些赏赐远远超过他所收到的礼物的价值。他们把收到的钱用来购置中国商品,然后拿到他们本国出卖,获取大利。而且他们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的开支就都公款报销。看来中国人想照顾这些使节,或者不如说这些商人,其惟一目的就是要控制邻国,因此他们向皇上进贡什么样的礼物倒似乎是无所谓的。……然而这些蛮夷从老远带来这样一些琐细的东西却使国家为他们路 上的开支花费了一大笔钱。好像中国人重视的倒不是这些自称使节的低下地位,而是炫耀他们君主的伟大。
——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 材料二:窃为夷情之强悍,萌于嘉庆年间,迨江宁换约,鸱张弥甚,至本年入京城,要挟狂悖,夷祸之烈之极矣。……自换约以后,该夷……纷纷南驶,而所请尚执条约为据。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 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惟有隐消其鸷戾之气,而未遽张以挞伐之威。倘天心悔祸,贱匪渐平,则……必能有所补救。若就目前之计,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而隐示羁縻,数年间即系偶有要求,尚不遽为大害。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情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1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处理外交事务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外交策略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期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政治斗争。世界各种政治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材料二: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多极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和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江泽民《共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材料三:温家宝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解决13亿人的问题,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走了一些弯路,失去了一些机遇。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发展自己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因素和世界多极化的主要障碍。(4分)(2)材料二表明,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的格局是怎么样的?(2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多极化问题?(4分)(4)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原因是什么?(2分)“和平崛起”对亚洲和整个会带来什么影响?(2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分别为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驾长、舁夫、篦头、修脚、修养、倡家、小唱、优人、杂剧、响马贼。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一时期社会流动节奏之快是空前绝后的。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在传统贵族因为自然原因人数减少时,都铎国王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限的任命贵族,使贵族人数总量基本不变。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明代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指出,晚明社会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流动特点的主要区别。(6分)根据材料,指出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2分)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 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2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2分)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1分)为什么?(2分)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1分)为什么?(2分)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2、B;
3、B;
4、D;
5、C;
6、D;
7、D;
8、A;
9、A;
10、B;
11、C;
12、A;
13、C;
14、C;
15、B;
16、A;
17、B;
18、B;
19、D;20、B;
21、A;
22、B;
23、C:
24、D;
2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10分,共50分。
26、(12分)(1)特征:以贡赐贸易为手段;控制邻国、宣扬国威为目的;不计经济效益;不承认外国的平等地位。(4分)
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发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天朝上国和文化中心主义思想影响;自然经济造成的封闭心态。(4分)
(2)变化:信守条约,与列强合作;施以羁縻防范之策,维持“和好”局面;成立专门外交机构,处理外交关系。(2分)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暴露中国发展滞后;太平天国起义,国内矛盾尖锐;《北京条约》签订,英法联军撤退,交还首都。(2分)
27、(14分)(1)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因素;(2分)世界多极化的主要障碍是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2分)(2)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2分)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分)(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体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世界多极化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2分)(4)内因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外因是具有较好的国际环境。(2分)维护地区稳定,“在不给现有秩序带来冲击的前提下,实现增长和发展,并使所有邻国受益”。(2分)
28、(14分)(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政府的控制放松;朝廷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6分)
(2)晚明: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转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英国:新兴的工商业阶级晋升贵族,担任国家官职;(6分)影响: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具有民主色彩思想的产生.(2分)
29、(10分)(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2分)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1分)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2分)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 篇9
“科研治校、科研兴校、科研兴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导思想,由于学校领导的科研意识浓,学校的科研工作正逐步朝更科学,更有效的方面发展,并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深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在不断增强、提高,全校的教师、科研水平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将本学期开展的科研工作进行一个小结。
一、以校为本,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行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基本的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由“知识型”转向“学者”。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用和制作课件,能够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为此,我们下大力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教导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我们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本学期参加省、市级教学教研活动的教师达200人次,同时积极承接柳州市、柳北区的各种教育教研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如2003年4月初,我校应柳北区教育局的要求,迎来了常州市的代表团的友好往来交流活动,由黎益、钟玉、鄢玲分别上了不同特色的课。黎益老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钟玉老师则上了一节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课,令人耳目一新;鄢玲上了一节网络型的科学课,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海洋动物和植物,这样一来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其授课艺术,使教师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教师由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优化了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计算机已经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一个重要工具,每间办公室配置一台计算机,计算机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师的办公环境,而宽带网的接入则为老师们开辟了更为宽广的天地。为了宣传学校的特色,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本学期参加了柳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校园网的评比活动,在本次参加的网站评比活动中,由于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极少,于是学校科研处首先进行青年教师的“校校通”平台的培训工作,首先青年教师协助班主任建立班级主页,然后建立教师个人网上家园,使得学校的网站建设顺利进行,为此还引发教师的“建网”热、“建站”热。
3.加强校本培训,将教师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是否能高速发展,因此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校本培训,成为了科研处的工作重点之一。根据我校的实际,在校领导的支持鼓励下,科研处制定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使教师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实效化。同时加大了教师校级培训的工作力度,将各级各类培训做到有计划、有检测,同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充分利用每月两次的业务学习时间,根据学校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理论进行专题讲座;另外聘请专家到校进行教学,本学期就请了柳北区教研室的孙校长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讲座;并联合柳州师范学校的老师进行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工作。
(2)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本学期将教师撰写课后反思的形式改成了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老师们通过记录自己在某课某段的成功与不足,及时反思与评析,提高自身的素质。
(3)提倡教师之间的互助,共同发展。每次实验课后的评课,每月一次的案例交流活动上,都能听到老师们针对某个问题谈得热火朝天,正是有了这样的研究氛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二、抓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工作。
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这已在教育管理者心中达成共识。教育变革需要教育科研,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动和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
本学期我们继续进行国家级课题“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自治区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的课题研究外,2003年4月获得自治区“十五”B类课题——“小学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另外在校内要求每个教研组有课题,每个科研课题都能做到有科研申报表、有计划、有总结,有过程记录。每个教研组都有科研实验课题计划、目标,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做到全校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实验,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教师人人参与教科研,在“教中研,研中教”,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过程管理中,加强教研群体管理,实现“研究过程一体化”,学校形成以科研组为切入点,以教研组为中心,以教导处为中心辐射和指导的三级教研网络。在学科管理上做到“研究过程一体化”,即每位教师选定一个课题,采用一种现代化教改方法,备好一课优秀教案,上好一节汇报课,写出一篇教科研论文。通过“研究过程一体化”的系统管理,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教研深度,有力地推动学校教研教改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在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中,广大教师注重了案例的收集及分析,注重了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使教师自身素质得以提高。
自去年九月开始,我校在城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与柳师联合开发了“小学双语教学的实证研究”课题。该课题主要研究在一年级除开设英语课外,还在数学、音乐、美术、自然课实施英语浸泡式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经过一年的尝试研究,双语班的学生除能完成正常的一年级的学习任务外,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课的期末检测成绩高于平行班。在本学期的家长会上,学生用英语表演了课本剧、歌曲、朗诵等节目。这一阶段的成果展示,得到了柳州市教育局领导、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下学期学校将继续参与此项实验。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一历史总结】推荐阅读: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化学总结10-24
学年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11-02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2-03
14-15学年上学期社团工作总结08-27
200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工作总结08-03
2010—2011学年上学期班级工作总结11-25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英语期末试卷参考答案09-02
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