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工作总结(通用8篇)
林改工作总结 篇1
加大林改宣传力度加强林改培训工作
4月26日,召开了全镇林改工作宣传培训会,镇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表明了镇党委、镇政府对林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参加会议的人还有镇政府全体干部,村上的书记、主任、文书,各社社长以及林业员。
林改工作从2010年1月开始到2011年6月,历时1年6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全镇123540亩林改面积,其中纯林2805亩、混交林625.5亩、疏林地75亩、灌木林11418亩、宜林地108607.5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镇长在会议上强调各村必须加强领导,制定林改宣传方案、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海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林改工作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和方案,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让广大林农认识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迟改不如早改,早改不如现改,有效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为林权制度改革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分管林业工作的副镇长对林改工作做了重要安排,要求各村要认真学习林改政策,熟悉林改程序,掌握指导林改工作的主动权。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包村干部及业务技术人员、群众中的林改骨干,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认真进行政策培训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林改工作政策水平,增强组织林改、指导林改、服务林改的工作能力。镇上抽调一定数量熟悉农林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经过严格培训后帮助村社指导林改工作。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终会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
林改工作总结 篇2
1.1 合作能力低, 市场竞争力不高
一些农民合作社仅在当地发展较好, 带动其它周边合作社或者农户的能力不强。据对山西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抽样调查统计, 在21个合作社中, 平均每个合作社有固定资产2万元, 合作社人数85人。合作社要在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对内必须能为会员解决会员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系列社会化服务问题, 帮助农户创立自己的品牌, 这就需要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1.2 法律地位模糊
目前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在登记过程中, 不少地方的工商部门允许合作社以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合伙制等形式登记, 按照一般企业来管理, 加重了合作社的税费负担。若合作社注册为社团法人, 就无法开展经营业务, 只能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由于合作社法人资格不明, 法定地位不确定, 合作社就不可能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更谈不上合作社的发展问题。
1.3 缺少好的带头人
在一些地区, 合作社带头人由于个人修养、文化水平等问题, 在涉及收入分配等经济利益时, 表现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等负面影响;有的带头人缺乏战略眼光, 在合作社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的选择方面缺乏未雨绸缪的意识。因此, 缺少带头人, 尤其是缺少好的带头人是影响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社管理的对策建议
2.1 农业部门作为主管部门, 要全面对合作社进行服务、监督和管理
林业专业合作社在工商管理部门设立、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后, 应当限期持有关手续到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农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明确专门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农经站、林业工作站在服务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要制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要做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试点示范、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等工作, 指导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搞好规范化建设。
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与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税务、金融、人事等部门的协调力度, 对国家扶持合作社发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内部组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收集合作社会计、统计报告, 了解相关情况;对合作社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对相关资料进行备案。加强财务审计监督, 财度, 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试行) 》, 指导合作社根据自身实际,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 做到有章理事, 依规办事, 保护每个成员的利益。
2.2 各级工商管理部门除了对合作社合法注册之外, 还要对其进行定期监测
工商管理部门在确认林业专业合作社条件时要对包括注册登记证书、章程、管理制度、社员名册、股金设置、财务报表、盈余分配、荣誉和认证证书等复印材料和近1年来运行情况书面总结等材料进行认真审核, 要确保申报材料客观、真实。对各级林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 定期监测, 优保劣汰, 各级林业专业合作社认定后每年监测1次, 各专业合作社于次年年初将年度总结书面报告工商部门和省林业厅。经监测合格的林业专业合作社, 继续享受有关政策扶持, 对监测不合格的取消其林业专业合作社称号, 不再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出现下列情况的, 取消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资格:在申报和监测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舞弊行为的;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而破产或被兼并或其它原因清算解散的;经营中违反国家政策, 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不按规定要求提供报表监测材料, 拒绝参加监测的。
2.3 林业部门要加大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尤其是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并定期对林业专业合作社人员进行培训
林业部门要加大对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及成功典型、经验做法的宣传力度, 引导农民创办和加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和良好工作氛围。各级政府要组建专门的宣传力量:一是要建立特色网页, 扩大宣传范围, 增强宣传时效, 保障社会公众对林业政策的知情权。二是采取电视、电台、报刊等各种媒体手段对各级合作社进行宣传, 对必要的、常用的金融知识和林业知识要派专人入户宣传, 让合作社获取更多政策、科技、管理经验及市场供求信息。三是以广告的形式将虚假新闻或虚假信息及时公布给林业投资者, 防止出现误导广大林业投资者尤其是农民的行为。
林业部门要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帮助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掌握好政策和经营管理技术, 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 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设立林业专业合作做社扶持资金, 并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 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林业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负责人、财务人员等进行相关管理、财务知识的培训, 尤其要联合镇农技站、林业站等业务单位,
摘要:本文结合山西省林业专业合作社管理的实践, 对现阶段林业专业合作社管理的特点作了分析, 并提出今后规范管理的对策建议。
林改工作总结 篇3
摘要:针对双辽市集体林改确权发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集体林改;发证过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6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机遇和途径,是增强林业竞争能力的支撑和手段,也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和保障。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工作,是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关系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保障林农依法享有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行政职责,是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和常态化工作。
1 集体林改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农民对新证的认识不到位。虽然政府部门下发了前期手写林权证证本到规定日期一律作废的文件,但有些老百姓拿着八几年或九几年颁发的老式林权证不愿换新式林权证。
二是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和权属争议等问题。这次发证涉及到个人、村、组、乡(镇)之间林地的权属界线问题,界线不清和存在一定的权属纠纷问题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妥善处理后方可确权发证,否则会引起上访事件和社会矛盾等不稳定因素。
三是需要足够的经费才能确保完成集体林改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这次发证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需要大笔的经费用于完成此项工作,没有足够的经费是无法按时保质完成这项工作的。
四是农户之间的林地转让频繁。有的农户换新林权证是为了下一步转让,林权证发放之后,几天又涉及到重新调查签字,为林权证更名,使得这项工作成了循环往复的一项复杂工作。
五是基层力量薄弱。近几年来,没有年轻力量充实到基层林业站中,导致现有的工作人员不能熟练使用现在的电脑系统化办公软件,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雇佣年轻人手的情况。但由于外部人员对林业业务不熟练,所以工作难度很大。
六是基层农户外出务工的比较多,给外业调查的求真求实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地块的四至或申请人签字不全,使得存档材料不完备,不能发放林权证。
2 林权证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是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市长任副组长,林业局领导及业务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林业局设立办公室,在各乡(镇街)成立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带队,亲自抓,负总责,成立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办公室,下设成员,规范管理。
二是认真做好确权发证的宣传动员工作。深入农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林权及承包经营现状,为农民耐心讲解林改的重大意义,使农民真正懂得林改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林改坚持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原则,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符合林业发展规律。通过电视、报纸、在农村张贴标语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确权发证。
三是解决确权中出现的权属争议问题。要依照《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依法处理,乡(镇街)内部的争议,尽量由其政府自行解决,疑难或乡(镇街)之间的争议,由市林业部门解决。对于复杂疑难的权属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做好林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工作,以免引起新的权属纠纷。
四是加大对林改确权发证的资金投入。林改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综合性改革。现地勘查量大,内业归档材料多,所以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是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向省里学习,向周边市县的兄弟单位学习成功或实用的经验。然后对基层林业站参加林改确权发证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使其掌握政策,明确要求,胜任工作,为做好下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编写与确权发证相关的文件;每周对各基层林业站的工作进行调度,要求基层林业站拿出一个村做试点,将申请材料按打证要求准备齐全,强调相关权利人签字处必须是本人签字,本次发证要求真、求实、求质。在填好申请材料的基础上,将空间数据与申请材料一一对应,按培训要求填写规范。
六是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严禁违规操作。要确保发放的每一个林权证都是铁证。
3 结语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登记发证是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和关键,林权证是农民今后经营、使用和流转森林、林地的唯一法律凭证,要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林改工作总结 篇4
6月27日,国家林业局林改司巡视员杨百瑾,在林业厅林改处处长郝永富、赤峰市林业局副局长张书理、敖汉旗政府副旗长张希生的陪同下,对敖汉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萨力巴32连山山地综合治理工程、新惠林场高效节水经济林建设工程、萨力巴更新造林工程、马头山林场樟子松造林基地和四家子沟道造林工程。杨百瑾巡视员对敖汉旗造林工程给予了很高评价,称赞敖汉的很多造林工程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如大青山、马鞍山、黄羊洼、马场梁等造林治沙工程的规模与质量,堪称人间奇迹。
2010年林改工作总结 篇5
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308.8万亩,其中规划林业保护用地面积786.6万亩(集体林667.4万亩,国有林地119.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0.1%。列入本次改革的林地面积530.2万
亩,涉及105987个小班,覆盖全县26个乡镇、306个行政村。明晰产权面积530.2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100%,明晰产权面积公示率达到100%,发(换)证申请登记面积530.2万亩,发(换)证申请率100%;改革后,产生100亩以上经营大户1450个,1000亩以上经营大户190个,个人承包1728户,联户经营2879个。
一、全力做好林权证核换发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审核录入。由村提供林权证申请表、勘查表、合同、股权章程以及原林权证副本等相关材料,林改办根据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录入。二是实行发证前公示。为防止出现发证错误,录入后,我们将录入结果以村为单位再次进行30天公示,对出现的错误再次进行更正,确实无异议后发放林权证。林权证坚持以小班为单位发证,证上附小班图,明确四至界线,拐点全部标注gps坐标,确保证地相符。对于一个小班多户的情况,采取权利人签订协议,推举代表的形式,发放一证,共同持有。
二、加强档案管理。
按照省、市林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县林改档案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档案管理体系,并对文件、资源、合同、林权、综合类文件进行分类管理,林权档案的系统化管理,有助于今后林地、林木依法流转工作的开展,做到有据可查,环环相扣。
三、加大林权争议纠纷解决力度。
截止目前,我单位共接待各类林权上访事件30余起,150余人次,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引导、加强协商、妥善解决林权争议和矛盾,特别是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逐起解决承包合同及林地纠纷案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中,确保社会稳定。
四、努力做好林业宣传工作
积极配合宣传办做好林业宣传工作,今年我单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宣传,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在《中国林业》、《中国农业科技》发表论文2篇,在《河北林业》、《河北林业科技》等刊物发表文章5篇,为林业局网站提供信息10篇。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近期林改工作通报 篇6
进展情况的通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10】118号)及《喀什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办法》的精神,7月4日至7月22日,地区林业局派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督查组,对全区12个县(市)、28个乡(镇)、85个行政村、2个县林业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督查组通过采取听、看、查和现场询问等形式进行了督促检查。从督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县(市)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开展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个别县不能充分重视此项工作从而影响到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进展。现将有关督导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林改的基本情况
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工作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2012年1月在叶城县开展林改培训,全区12个县(市)的林改工作就此开始。到目前为止成立地级林改机构1个、县级林改机构11个、乡镇林改机构126个,地区林改培训人数360余人,县级林改培训人数12.18万余人,已确权林地面积12.89万亩,发放林权证1800本。
二、林改的措施及成效
我区开展林改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督促检查的情况来看,采取的措施是扎实到位的,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层层落实。林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程序要求严,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没有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进,是不可能成功的。为此,我区12个县(市)委、县(市)政府和林业部门始终把林改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布局,各县(市)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工作,县级、乡级、村级林改领导小组组长全部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林业部门督促指导、村组两级具体操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改革的有序推进。
(二)尊重民意,依靠群众。林改工作中农民即是林改的受益者,更是林改的主人。充分依靠群众是我区在林改中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也是改革之所以成功的一大法宝。为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林改工作,一方面注重抓好宣传发动。各县(市)通过电视、广播、悬挂横幅和编印资料等方式,对林改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另一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为了在林改过程中充分体现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和合法权益,我区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在林改工作中,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
意愿,结合各乡镇、村及村民小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林改实施方案,为我区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林改队伍培训。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在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安排下,地区林改办先后举办了3次地区级林改培训班,培训人数达360余人次,各县(市)培训人员有12.18万余人次。
三、全区12个县(市)林改工作完成情况
1、喀什市 还没有对经济林进行林改,从佰什克热木乡15村的督查结果来看,各阶段工作做的比较细,规范,已完成摸底调查及第一榜、第二榜公示工作。但也有以下的问题:一是前期档案不齐全,二是林改工作除了佰什克热木乡外,其余乡没有开展。
2、疏勒县 还没有对经济林进行林改,检查了洋达曼乡4村,罕南力克乡5村的林改工作,疏勒县除了2个试点村以外其余乡镇行政村没有开展任何实际性林改工作。正在进行摸底调查,前期准备工作档案不齐全,没成立乡领导小组,没有制定乡实施方案。
3、疏附县 检查了塔什米勒克乡3村、5村、7村,铁力木乡4村、5村、8村的林改工作进展情况。全县7个乡镇,74个村已经完成摸底调查,正在进行第一榜、第二榜公示,存在的问题、摸底调查表格填写不规范,接界人没有按指印、实施方案没盖章,没有各阶段的验收单及有关政府对各乡镇
林改实施方案的批复以及影像材料不齐全等问题。
4、英吉沙县 对龙铺乡2村、3村、8村,乔丽番乡1村、4村、7村进行检查。英吉沙县对防护林和经济林同时在这两个乡进行了林改,全部已完成摸底调查工作,计划这几天在其他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检查过程中发现了林改工作进展速度慢、摸底调查表格填写不规范、档案不齐全、没有宣传相关法律政策、影像材料不齐全,没成立村工作组,没有各个阶段工作验收单,乡实施方案的批示等问题。
5、岳普湖县 检查了铁力木乡1村,3村,9村,巴依阿瓦提乡3村,5村,6村的林改工作进展情况。全县有85个村进行林改,56个村已完成摸底调查,已在20个村完成经济林摸底调查。防护林已确权面积为3994亩,经济林8737亩。存在以下问题:前期准备工作档案没有做好,影像材料不齐全,进展速度比较慢,没有各阶段的林改机构的验收单,各乡镇的实施方案没有通过政府的批复就开展摸底调查等。
6、伽师县 到目前为止没有开展任何有关林改的实际性工作。
7、莎车县 还没有对经济林进行林改,对艾勒西湖镇4村、7村、8村,10村,喀群乡3村、9村、10村,亚克力克乡5村、7村,8村,吾达力克乡9村、14村、23村,荒地乡2村,4村,7村,东巴格乡8村、10村的林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莎车县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林改工作,全县464个行政村已摸底调查完的村有306个。检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前期档案不规范,影像材料不齐全,摸底调查表格有调查因子涂改现象和接界人没有按指印,没有谈话记录本,全县的进度速度不均衡,各乡镇实施方案没有经县政府批复,没有各阶段的验收单,实施方案以及工作组,领导小组成立文件没盖章子等。
8、泽普县 检查了古力巴格乡4村、7村、11村,依玛乡2村、4村,14村,泽普乡4村、7村、10村的林改工作进展情况。全县133个行政村,在81个村完成了摸底调查,已进入第一榜、第二榜公示阶段。县林业局用林改专项资金给各乡镇林业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硬件设备。检查中发现以下问题:全县的林改工作的进展速度不均衡,经县林改办反映情况得知有些乡镇政府对林改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参与林改工作人员经常被抽调其他工作使得工作进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前期档案材料准备不齐全,影像材料不齐全,摸底调查表格填写不规范,没有村委会选举的签到花名册,公示的第一榜、第二榜里有些因子填写不正确,没有各阶段的验收单及对实施方案的政府批复等。
9、叶城县 检查了县林改办的县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然后检查了恰瓦克乡2村、3村、13村,依勒克齐乡2村、7村、11村,夏合甫乡3村、5村、14村的林改工作进展情况。县林改档案做的比较规范,宣传材料,影像资料做的很齐全,各个阶段工作验收很细,但乡实施方案没有上级批示。全县的林改速度比较均衡,全县19个乡(镇)都已进
入第二榜公示阶段,县林业局用林改专项资金给各乡镇林业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档案柜等硬件设备。在检查中发现以下问题:个别乡、村档案里没有有关工作组的文件,实施方案没有经政府批复,摸底调查表没按接界人指印,公示榜有几个项目没填写(小班号,GPS)以及没盖章等。
10、麦盖提县 检查了县级林改档案,档案比较规范,影像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齐全,但乡实施方案没有批文,没有各个阶段工作的验收单。督查组到吐曼塔勒乡1村、6村,14村,尕孜库勒乡3村、5村、13村,央塔克乡3村、4村、14村阿格特勒乡1村,3村,4村检查了林改工作进展情况。从三个乡林改工作的检查结果来看,全县的林改工作进度基本均衡,各阶段工作做得比较细,比较规范。据县林改办汇报,县林业局积极利用林改资金给各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档案柜、档案盒等硬件设备,全县涉及林改的村共128个村,已开展林改工作的村有127个,第三榜已全部公示完毕,已发放林权证1800本,合计面积1412.2亩,涉及宗地2449户。在检查中发现以下问题:没有各阶段工作的的验收单,村实施方案没盖章,接界人没有按指印,申请表以及第一,第二公示榜填写有误等。
11、巴楚县 检查了多来提巴格乡3村、7村、13村,阿拉根乡2村、8村,11村,琼库恰克乡5村、9村、21村的林改工作进展情况。在检查中了解到,全县各乡镇均已完成
第二榜公示,县林业局积极利用林改资金给全县184个行政村配备了档案柜。在检查中发现没有各阶段工作的验收单,乡镇实施方案没有政府批复,实施方案,公示榜,工作组,领导小组成立文件没盖章,前期准备阶段的和公示榜的影像材料不齐全,摸底调查表接界人没按指印等问题。
12、塔什库尔干县 在检查中了解到,塔什库尔干县7个乡23个村摸底调查工作已结束,已公示第二榜。
四、林改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个别县、乡政府不够重视林改工作,如伽师县还没召开动员大会和宣传,没有组织实施实际性工作。疏勒县工作进度慢,只召开了村动员大会但没开始摸底调查,喀什市只在一个村进行林改。
2、全区的林改工作进度不均衡,从目前情况来看麦盖提县已发放林权证1800本、位列前茅。叶城县、巴楚县其次。疏附县、岳普湖县进展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岳普湖县同时进行防护林和经济林摸底调查。泽普县,莎车县的工作进度比较缓慢。
3、档案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乡实施方案没有上一级政府的批文,没有每个阶段工作的自查报告和核查报告,调查摸底表填写不规范,申请表填写有误、接界人没有按手印,影像资料不齐全,村实施方案通过村委会进行表决的证明材料不够明晰等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1、喀什地区林改能否按期完成事关全疆乃至全国的林改进度,要求各县(市)加大工作力度,务必于11月底前完成主体改革任务。
2、继续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严格规范程序,使中央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3、继续加强学习,收集资料,吸收和应用其它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区林改工作。
喀什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林改工作总结 篇7
一、深化广西“林改”配套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 配套改革是“林改”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改”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包括勘界确权发证等主体改革, 也包括林权流转管理制度、林业资源交易制度、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森林保险制度、林业投融资制度、林业生产经营体制、社会服务体系等配套改革任务。“林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果仅止步于“确权发证”, 忽视经营机制的完善、要素市场的培育、林木处置权和收益权的落实, 那么发放林权证也就失去其现实意义, 难以调动群众耕山育林的积极性。在“林改”中, 必须“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 加强流转管理, 依法规范流转”、“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 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加大林业信贷投放, 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完善林业信贷担保方式, 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1]
(二) 深化配套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林改”作用
应该说, 主体改革只是明晰了产权, “确权发证”只是“林改”工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 还必须采取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改革管理等办法, 保障群众林地经营权、林木处置权和收益权落到实处[2] (P85-86) 。只有完成配套改革, 才能真正让林农在“林改”中得到更大实惠, 实现“林改”的最终目标。
配套改革是主体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目的是为了消除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 调动广大农民、林农生产经营积极性, 充分发挥集体林业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具体而言, 通过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推进林权抵押贷款, 广大林农可以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 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 可以将林权拿到市场上交易, 实现林业资源资产化。广大林农获得林地的使用、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 为发展林业经济、尤其是发展林下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三) 深化配套改革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广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林木生长速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 是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管束植物有8354种, 居全国第三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884种, 是全国野生动物较多的省区之一, 是我国南方极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我国第三大河流——珠江的主流 (西江) 在广西, 广西担负着珠江水源涵养林的防护重任。广西是我国八个石漠化严重的省区之一, 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性脆弱, 综合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在传统集体林权制度框架内,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经过第一阶段“林改”, 集体林权确定给农户后, 林农成了山林主人, 农民护林、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要我造林、要我护林管林”变为“我要造林、我要护林管林”。我们应当从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提升林木 (森林) 产品综合效益、改善林业生产环境、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通盘考虑, 及时出台实施各项配套改革措施, 进一步激发和利用广大农民、林农爱林造林护林热情, 为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绿色广西”、“生态广西”, 实现广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广西“林改”配套改革的着力点分析
(一) 进一步提高对“林改”配套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弘扬广西“林改精神”、保持广西“林改”速度, 促进配套改革顺利推进
广西“林改”起步比较晚, 但是目标明确、领导重视、措施到位、群众热情高, “林改”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从主体改革到配套改革十分迅速。广西“林改”成效显著, 从后进省区跻身先进省区行列, 被称为全国林改的“后起之秀”、质量标兵和一面旗帜。自从“林改”配套改革以来, 广西先后完成先行试点和扩大试点任务, 现在正向其他县 (市、区) 全面推进。在深化“林改”配套改革工作过程中,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克服和消除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群众对配套改革的消极心理和畏难情绪, 进一步提高对“林改”配套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弘扬“后来居上、奋勇当先”等广西“林改精神”, 保持广西“林改”速度, 促进配套改革按计划如期推进。
(二) 按照“林改”整体性要求, 完善配套改革的政策体系
广西自2010年6月启动“林改”配套改革以来, 先后出台实施《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试行) 》、《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公益林管理办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关于建设林业强区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政策措施, 有力推进广西“林改”配套改革。当前, 针对主体“林改”基本完成后随之出现的林权交易、林业投融资、林权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民营造林、“托管造林”、林区 (林木) 分类管护、林业生产经营技术指导、森林 (病、虫、火等) 自然灾害防护等方面的问题, 广西深化“林改”配套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应当是着重深化林权评估、林权流转体制、林权交易平台、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林业投融资体制、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森林资源保护体系等相关配套改革[3] (P69-70) 。不断完善各级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林权交易中心;创造条件, 建立各地市和全区林权交易中心;出台实施林业经济专业合作组织规章制度;完善民营林业发展的规章制度;消除“林改”后的管理盲区, 不断完善配套改革的政策体系。如“托管造林”问题, 由于主管部门缺乏法律依据, 林业部门只能把好“发证关”, 而对于“托管造林”中产生的经济纠纷、非法集资、合同欺诈等问题束手无策[4] (P45-48) 。在国家出台统一指导意见之前, 广西应当先行出台民营林业、“托管造林”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以消除“林改”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
(三) 加强配套改革措施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一, 生态林、公益林、防护林模范经营管理的奖励应当制度化。一方面, 林业的生态效益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是一种难以计价的公共物品, 难以通过市场获得回报;另一方面, 森林资源培育的周期长, 占用大量的经营资金, 又面临来自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多重风险, 林业产业竞争力相对低下。因此, 各级政府应承担为公众付费的责任, 通过公共财政对生态林、公益林、防护林模范经营管理予以奖励, 并形成制度化。例如, 建立公益林补偿基金的自然增长机制、森林旅游业经营管理奖励基金和生态林、公益林、防护林管护单位、管护人员公共保险制度等。
第二, 商品林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补贴应当制度化。商品林是广西林业资源的主体, 是广大林农增收致富的源泉, 也是“林改”配套改革的主要管理和服务对象。给予商品林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一定的补贴, 对降低林业生产成本, 保证森林资源再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提高商品林经营主体的收益水平, 增强持续经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 (P62-64) 。“林改”启动以来, 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造林绿化工作, 通过采取现金或实物资产等直接方式和降低育林基金的征收比例、减免林业及林产品税费负担、信贷贴息补贴等间接方式, 对商品林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予以补贴, 促进了广西营造林事业快速发展。2012年广西营造林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人工林面积第一, 速丰林面积第一, 桉树面积第一, 经济林面积第一, 木材采伐限额第一, 木材产量第一, 全自治区活立木蓄积量达6.3亿立方米, 比2007年的5.1亿立方米增加23.5%, 居全国第七位;木材产量达2100万立方米, 占全国木材产量的四分之一, 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6]。今后对商品林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补贴应当逐步提高并形成制度。
第三, 防灾减灾和林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应当制度化。“林改”使单个林农成为山林的经营主体, 他们对森林火灾、病虫灾害等危害范围广、威胁性大的问题难以应对。各级政府应发挥灾害防范的主导作用, 加大对防止和消除灾害隐患的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并形成制度, 将林区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法纳入发展规划, 并在资金上给予保证。
第四,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应做到管理规范化、政策优惠制度化。对林业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 依法设立、依法管理, 强化服务、合作互利”等原则, 做到管理规范化实行“三免三补三优先”政策, 即免收登记注册费、免收增值税、免收印花税, 实行林木种苗补助、贷款贴息补助、森林保险补助, 采伐指标优先安排、科技推广项目优先安排、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优先享受等[4] (P47) , 使政策优惠制度化, 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林改”后广西森林防火工作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一) “林改”对广西森林防火工作的不利影响
“林改”后, 集体林地、林木承包到户, “单家独22户经营”为主的格局由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 短期内促进广西林业发展的效果比较明显。但这种格局如果长期延续下去, 可能对广西林业经营水平和林业生产力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特别是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更加明显。
第一, “林改”加大了森林火灾隐患。广西林区多属传统的农村山区。长期以来, 广大农民有野外用火、特别是野外生产性用火的习惯, 但是群众森林防火意识不强, 没有野外生产性规范用火的意识。非林区群众对野外违章作业引起火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甚至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不良心理。“林改”后, 林地、林木承包到户, 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人员增多, 林地内人员活动频繁, 加大了森林火灾隐患。此外, 广大农村土葬、定期扫墓、祭祀 (祭奠) 等习惯, 尤其是在清明、重阳等时节野外扫墓的传统习惯由来已久, 群众祭祀 (祭拜) 、扫墓活动极其分散, 防范火种进山、防范森林火灾的难度非常大, 加上“五一”、“十一”等旅游旺季进山游客的不良用火习惯, 森林火灾隐患增多, 森林防火形势更加严峻。
第二, “林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广西原有森林防火体制。广西原有森林防火工作体制为“自治区-地、市-县 (区、市) -乡、镇-村屯”四级防火责任制, 政府主导、地方 (部门、基层) 负责, 纵向管理特征突出。纵向与区域森林防火责任——即自治区垂直管理的国有林场与各地市管理的集体林地防火责任以及林区森林旅游景区防火责任之间的关系有待加强;森林防火“一盘棋”的观念, 森林防火体制机制的统一性、规范性有待提高。“林改”后, 集体林权的使用权、经营权与防火责任存在脱节现象。部分林业生产经营者只讲“林改”带来的好处和利益, 不讲或少讲防火责任, 特别是集体防火、协同作战观念逐步消失, 森林防火形势更为严峻。路况不好的偏远山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 后果十分严重。如何有效地防治森林火灾、减小灾害损失等问题有待于认真思考[7] (P242-244) 。
第三, “林改”降低了失火 (放火) 成本, “依法治林”难度加大。广西许多山区农村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 又不属国有林区, 部分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比较淡薄, 大家都没有认识到放火、失火必须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林改”后, 对人为山林火灾, 群众没有向上报告 (或及时上报) 的意识, 认为除非能够抓住放火贼, 否则报与不报一个样, 所以主要靠自发扑救或林业生产经营者组织扑救, 扑救效率低不说, 还降低了“放火”成本、纵容了纵火犯罪嫌疑人;如果是村民自己不慎失火, 一般是私下协商解决, 失火者能够承认、愿意作出一定的赔偿算是好的结果, 否则“谁家的山林被烧, 谁就自认倒霉”, 或者“山林烧了, 过几年就会长出来”。部分地方专业干部“依法治林”观念不够强, 甚至森林火灾事件实际上并没有立案, 所以不能称为森林火灾案件, 最后不了了之。失火、放火等行为“违法成本”太低、“依法治林”意识不强, 严重影响森林防火工作。
(二) “林改”后广西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 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森林防火工作的基础是群众, 重点在基层和农村。据调查, “林改”后的森林火情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因此, 要不断通过宣传教育, 向群众宣传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意义, 广泛宣传、普及科学防火、安全扑火常识, 使“护林防火, 人人有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宣传森林火灾典型案例, 使林区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牢固树立“林区大事, 防火第一”的思想。同时, 要对各种森林防火宣传设施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 防火关键区域、地段要设置永久性森林防火宣传警示牌, 张贴防火宣传标语, 营造浓厚防火氛围, 全面提高群众防火意识。
第二, 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一要建立健全以“三线”责任制为主体, 纵向延伸到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林农户主, 横向覆盖各支持保障部门的责任机制, 在“四个责任人”制度的前提下, 进一步明确乡镇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民小组长、林农户主的森林防火工作职责。二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积极引导农民自愿成立民间护林“防盗、防火、防病虫害”组织, 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 逐步形成生态公益林以政府为主、商品林以业主为主的群防群治森林防火联防体系, 有效解决林权到户后一家一户防火力量单薄、扑火风险高的问题。三要建立政府负责、村级有组织、经营者合作、全民有责的管理体制, 促进全社会共同防火。
第三, 完善森林防火保障机制。一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经营者投资投劳、社会支持赞助, 能够满足基本需求、长效稳定、多方融资的投入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二要加强火灾隐情监管机制。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野外用火监管机制, 切实加强监管力度。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 做到“见烟就查、违规必罚、失火严惩”;另一方面, 要建立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能力人员的监管制度, 落实监护人的职责, 小孩失火, 家长负责, 聋哑、痴呆及精神病人失火, 监护人负责[8] (P57) 。三要尽快引入森林保险机制, 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林农的损失, 减少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支出。比如, 通过林业部门与保险机构配合, 由业主出资参与森林保险, 一旦有意外, 则由保险机构负责理赔[9] (P36) 。四要创新防火培训和扑救机制。“林改”后, 大部分“私有林”连为一体,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 群众没有扑火专业技能和装备, 增加了扑火人员伤亡的隐患。各级森林防火业务部门要以村为单位, 帮助林农组建扑火应急队伍, 为其配备必要的扑火机具;建立森林防火培训机制, 使群众对如何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怎样使用扑火机具、实施计划烧除、开挖森林防火隔离带、扑火安全自救等基本常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 定期不定期对群众进行防扑火技能培训和演练, 切实增强广大群众防范和扑救森林火灾的实际操作能力, 使其能够科学、安全、高效地防控森林火灾, 有效避免扑火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不断提高防扑火灾能力和扑救效果。
摘要:配套改革是广西“林改”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配套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林改”作用,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广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 应当充分认识深化“林改”配套改革的重要性, 保持广西"林改精神"和“林改”速度, 按照“林改”整体性要求, 不断完善配套改革的政策体系, 加强配套改革措施的制度化、规范化, 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 增强群众防火意识, 不断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和森林防火保障机制。
关键词:“林改”,配套改革,深化改革,广西,林业经济发展,森林防火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2]谭元彩.对永胜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 2009, (4) .
[3]吕月良, 施季森, 张志才, 戴福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福建省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4]严玖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情况及政策建议———福建、江西、贵州、湖南四省调研报告[J].中国财政, 2012, (7) .
[5]赵颖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 2010, (8) 上.
[6]吴小康, 张雷.2008年以来广西营造林事业创造七项全国第一[EB/OL].新华网广西频道2013-01-28.
[7]尹良国.德江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6) .
[8]李烨.探索森林防火机制促进林业持续发展[J].云南林业, 2008, 29 (3) .
推进集体林改 实现兴林富民 篇8
伴随着北京春节过后的一场瑞雪,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三次会议的脚步也日益临近。每年的这个时刻,在舞动着春天气息的暖风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汇集到北京,一起共商国是。
在“两会”召开前夕,本刊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请他们谈了对绿色的认知和建议,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欣欣向荣的绿色世界。我们相信通过代表委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一个令人幸福的绿色中国必将到来!
春节过后的北京阳光明媚,到处充满着春天即将来临的温暖。伴随着春天一起来到北京的还有每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它们在气候和精神层面构成了中国的“春天”。2009年召开了中央林业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过去的一年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如何?在新的一年里,国家林业局又将有什么新的举措?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在“两会”召开前夕采访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绿色中国:去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林业改革发展。请问,目前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情况如何?
贾治邦: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和亿万农民群众的改革热情。目前,全国确权到户的林地面积15.1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59.4%,其中已发证面积11.4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44.6%。
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行动快、认识高、力度大、措施实。有28个省份已经召开省委或全省林业工作会议,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级党政一把手更加重视林业,更加关注林改,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林业、五大班子搞林改的良好局面。各省区市把加快林业改革发展作为生态立省、生态兴省的主要依托,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各地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文件。江苏省森林覆盖率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河北省、湖南省将森林覆盖率净增量列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山西、河南、甘肃、重庆、陕西等省市将林改纳入了区县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广东、福建、江苏、湖北、北京等省市决定将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每年15-60元。湖南省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中央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围绕林改开展工作,提供服务。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与我局联合印发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财政部启动了中幼林抚育和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完善了林业贷款中中央财政贴息政策,降低了育林基金征收比例,并决定从2010年起将对属于集体林的国家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亩每年5元提高到10元。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明确了林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优惠政策。工商部门大力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并允许跨地区、跨所有制、跨林业经营。统计部门建立了林改情况统计报表制度,档案部门加强了林改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这些政策含金量之高、扶持力度之大,在林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对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改加强分类指导。在西北地区,召开了北方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针对林业特点与南方不同的实际,提出了有利于保护生态的改革思路和办法。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遵循了“积极稳妥,确保稳定”原则,做到了宣传政策更加透彻、发扬民主更加充分、工作程序更加细致,呈现出少数民族衷心拥护林改、积极投身林改、林改促进和谐的生动景象。国家林业局派出了31个工作组赴各地进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和林改调研,出台了有关集体林采伐管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等文件,引导各地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林权交易平台建设。广大林改工作人员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宣讲政策,指导方案制订,解答疑难问题,调处林权纠纷,强化了对农民的生产服务和技术指导。
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衷心拥护林改,积极参与林改。农村基层干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把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交给农民,公开、公平、公正搞林改,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广大林改工作人员不辞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费尽千言万语,深入宣讲政策、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制订方案、调处林权纠纷、进行现场勘界,强化对农民的生产服务和技术指导。农民群众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自主决定方案,自主确权勘界,自主调处纠纷,确保了林改顺利稳妥推进。
绿色中国:通过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集体林区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呢?
贾治邦:从全国情况看,虽然林改在全国铺开的时间不算长,但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集体林区造林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民群众得到巨大实惠,农村经济社会得到明显发展,农民群众欢迎满意,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一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资源得到更有效保护。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山林成为农民的宝贵资产。由于农民对林木拥有了经营权、处置权,原来的集体林由“我们的”变成了“我的”,一下子就使蕴藏在农民群众中的巨大能量得到集中释放,展现出家家户户齐动员、热火朝天干林业的景象,造林面积大幅增加。2009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8827万亩,同比增长23.3%。河南省造林面积达715万亩,江西省560万亩,山西省345万亩,均创历史新高。广大农民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林改开展较早的福建省、江西省,5年内森林蓄积量每公顷分别增加6.9立方米和6.8立方米。林改后,不但没有出现过去担心的乱砍滥伐情况,反而出现了全家护林、合作护林、精心护林的可喜现象。农民群众每天进山经营巡护,有的还搭上了护林棚晚上守护,有的装上了电子眼24小时监控。他们由衷地说:“山还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这山不再没人管,我是永久的护林员。”农民自发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护林防火合作组织,一旦发生火灾一呼百应,迅速扑救,改变了过去“干部打火、群众观火”的状况。据统计,2009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起数和受灾面积比2008年分别下降38.4%和18.4%,受理森林案件数量下降23.1%。
二是农民的财产、就业岗位和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我国集体林地面积有27.37亿亩,森林蓄积量有45.74亿立方米,价值数十万亿元。实行林改,将这些资源分到农户经营,等于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一下子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宝贵财产,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陕西省宁陕县有集体林306万亩,蓄积量943万立方米,林改后全县每户分得林地186亩,蓄积量558立方米,户均资产达50多万元。农民通过精心经营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收入显著增加。据对19个省区市林改县的不完全统计,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明显高于非林改县。浙江省安吉县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343元,其中林业收入6500元,为总收入的6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其中仅红枣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8000多元。甘肃省合水县农民胡振东2009年上半年在林下放养生态肉鸡4万多只,现在产出已达到120多万元。同时,林改还有力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已确权到户的林地,就为农民提供了3600万个就业岗位。仅湖南、江西两省分别有120.5万、113万农民工返乡务林,呈现出“城里下岗、山上创业”,“一户承包、全家就业”的可喜局面。一些省区通过对林地收取一定的使用费,拓展了村集体收入来源,村集体财力明显增强,开始有能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林改后集体收入每年近80万元,不仅投资修了水泥路,为每户建了沼气池,还建立了农村医疗和养老制度,按月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村民参加合作医疗每人补助20元,上养老保险每人补助50%。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398户居民全部住上了小洋楼,有效拉动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消费。一些农民说,国际金融危机这么严重,我们还能安居乐业,收入还能增加,林改功不可没。
三是资金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农村流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尽管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林业投入,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还远远不能满足林业发展需求。而随着林改的深入推进,林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社会资金开始迅速流向林业。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部门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林业贷款授信额度达到1050亿元。近年来,浙江、山东省投入林业的资金均达到600多亿元。福建省仅南平市近年来社会林业投资就达到83亿元,其中民间资金占到80亿元。目前,全国林权抵押贷款额达到132亿元,森林保险民间1.77亿亩、保额820亿元,建立林业合作组织3.6万个、林权交易平台480个,为森林配需、育种育苗、森林旅游、经济林果、竹藤花卉等一批支柱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全国林业产业总值达到1.58万亿元,同比增长9.8%。福建、浙江、广东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以上,江苏达到1136亿元,山东、湖南、江西、四川、广西都达到800亿元以上,辽宁、河南、吉林等省超过了600亿元。
四是妥善调处了大量林权纠纷,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长期以来集体林区遗留的大量的林地纠纷,由于林改明晰了产权而得到彻底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严格踏查勘界,认真排查纠纷,已解决各类山林纠纷57万多起,调处率为83.8%,有效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陕西省太白县林业局(国有林场)自1965年建局以来,国有林和集体林一直混在一起没有明晰产权,几十年来,林业局与当地农民为采伐抚育等问题不断发生矛盾甚至发生打架流血事件,近10任局长一直没有办法解决。开展林改试点以来,本着“省上让县上、县上让集体、集体让农民”的原则,很顺利地将集体林产权落实到了农户,群众高兴地说:“是林改解决了我们40多年的心头病。”贵州省汇川区是2003年成立的新区,人口来源不一,林地权属混乱,常为争林权而发生群体性流血事件。林改中,他们按照“两走两不走”(走群众认可、走民间调解,不走行政诉讼、不走司法程序),“三到场”(政策宣传到现场、勘界确权到现场、纠纷调处到现场),“四不出”(户与户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镇、镇与镇纠纷不出区)的纠纷调解要求,调解2103起纠纷,调解率达到95%,再也没有出现过放火烧山、乱砍滥伐、打架斗殴事件。改革后农民专注于山林经营,农民忙于学科技、搞经营、跑市场,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减少,许多“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一些“上访村”变成了“稳定村”。吉林省林改以来,没有发生一起涉林上访事件,百姓自发地为政府送锦旗、送横匾。
五是农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基层政权得到巩固。在推进林改进程中,广大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民群众之中,生活在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群众一起参与林改、投身林改,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但进一步熟悉了民情,与群众加深了感情,还增强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和执政为民的意识,赢得了群众信任,得到了群众拥护,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00多万基层干部参与了林改确权,有1000多万基层骨干参与了林权纠纷处理。同时,由于林改,基层乡镇、林业部门逐步理顺了管理体制,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服务水平,显著增强了执政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基层政权。
绿色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将如何巩固和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贾治邦:目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体情况良好,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未完成林改的地方,大多是生态脆弱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林改推进难度更大。二是勘界确权、档案管理、纠纷处理等各项工作要求高、任务十分繁重,且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但因普遍缺乏经费,这些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三是建立健全配套政策的要求十分迫切,但协调落实起来难度很大。下一步,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必须继续坚持“五级书记抓林改”,扎实抓好主体改革,不断深化配套改革,确保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改革目标。
一要切实明晰产权,全面放活经营。给予农民平等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是这场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坚持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承包到户为主,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真正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凡适宜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都要把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也要通过均股、均利等方式明晰产权。明晰产权后,要全面放活经营,只要不改变林地用途,不损害林地,种什么、开发什么、经营什么,都要由农民自主决定。各级政府可以提出要求,加强引导,但是要确保农民对林地的自主经营权,真正把林地经营放开搞活。
二要加强政策扶持,巩固改革成果。把林地承包经营权交给农民后,要继续完善强林惠林政策体系,从金融、保险和财政上加大支持力度,让农民方便、放心地经营林业。这样才能巩固扩大改革成果,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林业的公共财政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权流转制度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认真落实《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坚决制止和取消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尽快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彻底解决“收费养人”问题。落实林木良种补贴政策,开展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试点,完善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三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和培育林业产业,是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的主要途径,也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如果不发展产业,农民虽然拿到了林地,但难以得到较高效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就会大打折扣。2009年11月初,我们在江苏省邳州市召开了全国林业产业大会,明确提出要认真实施《林业产业振兴规划》,大力发展木材加工、森林旅游、油茶等木本粮油、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木浆造纸、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产化工、沙产业等十大林业支柱产业,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林业产业强国,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四要加强科技指导,增强发展动力。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关键在政策,希望在科技。要坚持科技兴林的方针,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强化科技推广示范,帮助农民选好树种,掌握丰产栽培技术,一个县形成1-2个主导产业。新疆自治区若羌县进入盛产期的红枣亩均效益都在万元以上,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已超过1万元,其中红枣收入超过8000元,一些农户靠种植红枣成了10万元户,有的已成为百万富翁。二是组织技术攻关,突破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同时积极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技术,让农民尽快依靠科技兴林致富。
五要强化综合服务,提升林业效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发展呈现出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森林资源资本化、服务对象分散化的新情况。各级林业部门要尽快转变职能,着力强化服务。要加强政策服务,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使农民获得更方便、更直接、更优质的行政服务。要加强市场服务和信息服务,为农民进入市场、销售产品提供畅通渠道。
【林改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村林改工作总结报告07-01
鄂尔多斯市林改办2013年上半年林改总结05-31
林改06-12
腾冲集体林改调研报告06-12
在全县林改调度会上的讲话10-21
工作工作工作阅读答案07-08
工作总结工作展望05-12
年终工作工作总结08-01
工作交接工作总结09-07
工作总结工作态度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