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8篇)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省, 地上文物遗存十分丰富, 古建筑遍布全省各地, 素有“中国古建筑宝库”之称。宋金时期以前的地上文物古建筑占到了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2%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1 个, 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木构建筑占到55% , 分布在全省99 个县、市、区。全国目前仅存的6 座唐代木结构标本性建筑,山西就占了4 座。其分别为位于运城市芮城县的五龙庙, 长治市平顺县的天台庵, 忻州市五台县的南禅寺、佛光寺。其中唐代建筑南禅寺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距今已有1 210多年的历史。为认真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保护好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 2004 年3 月至7 月, 根据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通知》的要求,山西省公安、消防、文物、宗教、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山西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按照“政府领导, 齐抓共管, 专群结合, 群防群治”的整体工作思路, 大胆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 全面优化了古建筑消防安全环境。此次专项治理总的特点是: 政府领导有力, 部门配合默契, 治理重点突出, 治理措施得力, 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 使全省古建筑消防安全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同时,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笔者就此进行了认真总结, 以便和各位同仁探讨。
1、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历史遗留、经济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部分文物古建筑产权不清, 消防安全责任不明, 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困难。一些古建筑长期被当地单位或群众占用, 作为粮仓、教室或办公场所使用, 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火灾隐患长期存在。如, 某县级市 人民政府长期占用该地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用作办公场所, 虽然消防、文物部门多次报告政府请求搬迁, 但由于资金困难, 一直没有得到落实。
(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地普遍加大了对文物古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火灾隐患和问题。一些当地居民为依靠旅游资源增加收入, 在部分文物古建筑周围的建控区内或者保护范围内私搭乱建房屋, 开设饭店、商铺, 造成防火间距严重不足, 消防通道不畅。
(3)山西文物古迹繁多, 文物古建筑消防保卫任务十分繁重。但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等原因, 消防资金投入的缺口较大, 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文物古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都比较薄弱;有些文物古建筑单位附近根本没有公安或专职消防队, 即使已经建队的, 也由于当地财政困难, 消防器材装备落后, 数量严重不足。例如,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的应县木塔, 是闻名世界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最大的纯木制结构佛塔。多年来, 诸多火灾隐患严重威胁着这座千年宝塔的“生命”安全。目前, 应县县城内没有一支能担负灭火任务的公安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离木塔最近的怀仁县消防队距应县县城36 公里, 一旦木塔发生火灾, 远远不能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
(4)许多古建筑地处偏远山区, 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控漏管现象。部分地区文物主管部门机构不健全, 人员、经费短缺。一些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物古建筑产权所有者和旅游经营者对于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消防安全的资金投入上互相推诿扯皮, 致使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条件得不到改善, 单位的消防设施配置不足, 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5)没有适合当前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形势的法律、法规。就目前情况来看, 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依据
张华东: 山西省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5 年第2 期 的专门法规主要是1984 年文化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实施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其制定依据主要是当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消防监督条例》。目前,《消防监督条例》已经停止执行,《文物保护法》也已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 年10 月28 日修订。由于历史的局限,《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在消防安全责任的设定, 管辖适用范围的确立, 文物古建筑消防给水、灭火设施、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防器材配置的针对性等几个方面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对策 311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 全面加强对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消防法》第三条规定: 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在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中, 各级人民政府充分发挥领导职能, 普遍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专项治理领导机构, 多次下发通知, 召开专门会议, 政府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队深入古建筑单位或场所进行检查, 为专项治理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保证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笔者建议由各级政府成立一个长期的古建筑消防管理工作领导机构, 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根据全省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状况, 进一步认真研究古建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适时开展古建筑专项治理活动, 采取有效措施, 全面加大对古建筑消防工作的监管力度;另外, 各级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要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 积极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共同做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 以落实责任制来带动古建筑消防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312 深化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推广先进经验, 为进一步做好古建筑消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山西全省各地在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中, 精心组织,迅速行动, 措施得力, 效果显著, 出现了一大批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先进经验。为积极促进古建筑消防工作向纵深发展, 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同时做好对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借鉴工作, 山西省应充分发挥文物大省的优势, 深入挖掘专项治理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特色鲜明的经验和做法, 以点带面, 在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广, 为深化专项治理, 进一步做好古建筑消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13 加强法制建设, 切实提高文物古建筑依法治火的能力如前所述, 由于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 1984 年由文化部、公安部联合颁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和一些现行消防法规和技术规范的有关条款, 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目前, 还没有一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的法律法规, 不能有效指导和规范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的修订工作, 根据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特点和当前工作形势,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专门性法规, 为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法律保障。314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大力提升古建筑消防保卫能力(1)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督促各级政府按照当地古建筑消防用水量的实际需要, 完善市政消防给水管网, 增加市政消火栓数量。特别是在市政消防给水管网达不到的区域, 要修建消防水池或建立临时取水点, 满足消防用水量的需要。
(2)按照国家现行规范和古建筑道路、水源和扑救特点, 配齐配足特种消防车辆、灭火器材等消防装备,充分做好火灾扑救的准备工作。
(3)在重要的古建筑群建立全方位消防监控系统。有条件的要在重点保护单位和重点部位设置无线感烟探头和无线手动报警器, 对建筑实施24 小时全方位监控, 以利于及早发现火灾, 合理调度和部署力量, 迅速扑灭火灾。
(4)充分做好群防群治工作, 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距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旅游区和古建筑群, 按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 并为其配备必要的微型消防车、机动泵及水带、水枪等装备, 负责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巡逻和初起火灾的扑救。
(5)督促有关部门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和“谁主管, 谁负责”、“谁受益, 谁投资”的原则, 落实增建古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和消除古建筑火灾隐患所需的资金,逐步在重要的古建筑内设置自动报警和固定灭火设备, 努力提高古建筑抗御火灾的能力。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一、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现有的问题
(一) 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宿舍建筑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高校现有的学生宿舍仍然还有一大部分是上个世纪60 到70年代修建的相对比较老式学生的宿舍, 那时宿舍多为砖混结构, 由于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线路老化比较严重,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生宿舍的家电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比如笔记本电脑, 台灯, 手机等电器的增多, 先前的电线负荷率已经远远不能承受, 消防安全远远低于现在的要求, 而且多层建筑通常只配置一个楼梯, 没有配备安全防火门, 安全通道少, 按照现在的消防要求, 这是属于典型的不合格建筑。对于这种宿舍, 学校明知存在着安全隐患, 但是受学校财力的限制, 和保证学校正常运行, 不得不继续使用这些老式建筑的宿舍。
2. 施工方面不严格问题
由于施工之时监管不够严格, 消防安全在实施过程中通常是没有做到规范化, 透明化, 这样就导致很多消防措施没有切实的做到位, 违反了施工时消防安全的本意, 导致日后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例如, 宿舍内的应急灯、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等标识是紧急情况下, 自救和逃生的重要标志, 可以帮助大家沿正确的路线迅速逃离险境。
3. 学校对学生宿舍消防安全意识不强问题
不少高校都没有把学生的宿舍消防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而是处于松散的、粗放式管理的状态, 并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学校消防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很大一部分高校都是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也没有意识地将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之中。
(二) 高校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 并没有把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内容放到学生们的日常课程之中, 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就差, 学生从来没有系统了解和掌握防火常识和知识, 自我防范意识差, 普遍缺乏现场灭火和安全自救知识。学生在宿舍根本就毫无安全防范意识, 例如, 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的用电器, 在宿舍里面使用电磁炉进行打火锅, 用大功率电水煲进行热水;在宿舍里面躺在床上吸烟, 把点燃蚊香靠近蚊帐等, 这些都是非常容易引起火灾。
二、改善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对策
(一) 应该增加在消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
学校每年应将消防工作经费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之中, 划拨专项资金, 用来保障学生宿舍消防设备、设施的更新以及维护, 切实保障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能够规避到最小化, 从而保障校园消防安全机制正常有序运行。
(二)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学校只有把消防安全真正地放到首位, 制定确实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落到实际之中, 才能把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做好, 才能切实地保证到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保障性, 真正地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 学校应加大消防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聘请具有专业消防安全知识的人来行职, 重视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 科学制定学校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安全工作规划, 明确防火安全责任人, 把消防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雷打不动的制度,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学生宿舍存在的火灾隐患。而且要进行定期宿舍发生火灾演练, 潜移默化的提醒广大学生要时刻意识到消防安全问题。
(三) 学校安排辅导员定期检查宿舍
学校则可以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宿舍是否有大功率电器的存在并且没收,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宣传活动, 学校多邀请专职人员在学校举行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传授学生在火灾紧急之中如何最好的保护自己。树立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要广泛发动宣传, 把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向广大师生员工讲清楚, 维护学校及师生利益, 确保社会稳定。
(四) 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确保在学生宿舍走道配置消防安全指示标志, 确保使用指示灯数的量和在每个楼梯口安装。学校的管理人员聘请到接受过消防安全专业意识的人来行职, 确保在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能够将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降到最小。
(五) 要重视消防安全的软件建设
消防安全软件建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可靠性强的特点, 对减少学校学生宿舍火灾的发生同样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结言
学生宿舍是广大在校学生的第二个家园, 维护学生的家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主题的相关活动, 切实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这不仅能真正的确保在校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是学校的重要责任。因此, 我们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采用科学的消防防范制度, 才能高效的保护学生在宿舍的安全, 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张志强.高等学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研究——以S大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 2015.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地;消防安全问题;监督检查
1.建筑工程工地容易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工地的存在周期大多为1~2年,一旦工程完工,人员、设备全部拆除,施工单位出于对工地用地限制、临时建筑使用时间较短、工人流动性强、管理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等因素的考虑,建设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场地、器材设施,尽可能的减少工地安全保障性投资,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火灾隐患。
1.1工地规划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疏散通道不畅。工地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办公室、宿舍、厨房、仓库等建(构)筑物之间和可燃材料垛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道,仅有的通道也常常被水泥、钢筋、木材、易燃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占用,极易造成火势蔓延,阻碍消防扑救,扩大火灾损失。
1.2住宿、办公、厨房、仓库等临时建(构)筑物多采用木板或泡沫夹芯彩钢板等板式材料搭建,此类板材本身耐火极限低,大多数耐火极限仅为0.6h,极易被烟囱飞火和烘烤等高温源引燃,一旦发生火灾,由于该类型板材火灾蔓延速度快,建筑物将在极短时间内失去整体强度而坍塌,且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被困和营救人员造成极大威胁。
1.3工地可燃材料和化学危险品种类多、储量大。各项工程建设普遍需要大量的油毡、木材、油漆、墙面保温和塑料制品等易燃建筑材料,以及氧气、乙炔、汽油、柴油等危险化学品。上述物品在工地的使用、储存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未分类存放、超量存放等现象,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的条件下私建、乱建沥青储罐,架锅熬沥青等火灾隐患更是比比皆是,再加上吸烟、违规明火作业,引起火灾事故在所难免。
1.4电气线路纵横交错,乱拉乱接现象严重。各种电气设备的广泛使用,客观要求工地架设大量电线,但随着施工部位和用电设施的不断变更和增加,工人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不断变大,用电负荷达到超过额定负荷时,便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加上线路敷设不规范,电气线路安全受到严重的人为威胁。众多火灾事故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电气线路跑电、漏电、过负荷、短路导致电火花引燃物品,是引起火灾事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1.5临时用火多和违规动火现象严重。目前工程结构日益复杂,离不开电、气焊割以及沥青灶、烘炉,电炉及喷灯等临时用火,特别到了北方的冬季,施工现场还要增设锅炉、火炉等生产生活用火设施,但是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忽视配备防火性消防器材的重要性,由此引燃各种可燃材料造成的火灾更是不胜枚举。
1.6施工现场消防器材短缺。施工单位最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降低甚至拒绝在施工现场消防方面投资,灭火器等基础消防器材严重不足,即便是配备了器材,施工单位为防止灭火器丢失、损坏,不是锁起来就是加以固定,致使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使用灭火器材。为节省开支,工地普遍没有设置消火栓,设置的临时水源和水池,其水量、水压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消防部队扑救火灾时面临无水可用的尴尬局面。
1.7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为追求工程进度,在结构和设备安装两个阶段普遍存在大量油漆、电焊交叉作业,极易引发火灾,同时熬制沥青、电焊、切割等重点工种工人违章操作,违规施工点燃可燃材料,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因素。
1.8施工现场人员消防知识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施工单位强调的只是施工速度、质量,对消防安全强调少、培训少、管理少,且大多施工人员素质较低,自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发生火灾,自防自救能力差。
1.9建筑施工工地人员流动性大,交叉作业,管理混乱,消防意识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人员常处于分散流动状态,特别是到施工中后期,结构和设备安装施工人员交叉作业,设备调试和室内装修工种交叉作业,特别是在大型建筑工程中,由于工程量巨大,往往由几家公司同时承建,若建筑工地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统一指挥,由于施工工地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火灾事故将比比皆是。
2.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对策
2.1加强对施工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
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除在签订承包、转包合同时另有规定外,均由施工单位负责(公安部61号令)。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并要对分包单位形成制约机制,严禁只抓工程质量、进度,不抓消防安全,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对分包单位消防工作开展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形成由建设、施工、项目部分级管理,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管理模式,督促其成立各级消防安全组织,积极开展日常防火巡查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巡视检查,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形成从经理、部门、班组、人员至上而下的管理网络,确保每个环节不失控漏管,从而把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真正落到实处。公安消防部门、住建及安监等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违章行为,按消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关条款处理。
2.2加强对施工现场规划与布置的监督管理
建设单位在报审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的同时,督促其将施工人员宿舍设置方案报消防部门备案。对于未经消防部门同意,私搭乱建施工人员宿舍,造成火灾致使人员伤亡的,应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督促施工单位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实际,充分考虑防火间距、耐火等级、疏散通道、灭火器材、电路敷设以及临时住房板材等消防安全因素,结合施工现场水源、占地面积和地理特点,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并将施工方法和技术中有关消防安全的要求一并考虑进去,必要时可帮助施工单位把好临时建筑物所用材料和耐火等级关,合理划分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办公区、生活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区域布置在施工现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侧风向,同时预留宽、高不小于4m的消防车道,由专业电工负责科学规划、架设配电装置和电线,确保防水、防漏电。
2.3加强对建章立制和规范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要求工地负责人要切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用火、用电、施工和可燃易燃材料管理制度,完善日常巡查、检查程序和灭火、疏散要求,把消防安全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奖惩并进,进一步强化专兼职防火检查、巡查、义务消防队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用制度管理人、教育人、规范人。
2.4加强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强化岗前培训
施工单位要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定期开展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施工单位大多数施工人员是临时召集来农民工,进出流动性大,没有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防火灭火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偏低,当地公安消防及安监、劳动部门要协助施工单位做好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制作应急疏散预案,定期演练。
2.5加强对重点工种和危险部位的监督检查
要将加强对可燃易燃材料、化学危险品等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作为工地防火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深刻认识到此类场所动态管理和火灾不可预知的特点,督促各责任人熟练掌握领料、搬运、施工到收尾、清理、入库程序中危险环节安全的各项措施。
2.6加强对工地各类消防器材、设施配备情况的监督检查
要在施工现场重点防火部位的明显位置配备符合要求的灭火器材并设明显标志,施工现场的消防器材和设施不得埋压、圈占或挪作他用,定期维保,确保完整好用;采取设消防水池等措施保障施工现场的消防水源,消防水源与生产、生活共用的,应设置保障消防用水量的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有加压设备的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加压设备应保证充实水柱与建筑高度一致,盖过起火点的高度。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安装,应和主体施工同步进行,每一层系统安装完毕都应进行水枪试射,检验水枪有效射程,大型建筑工地还应设置必要的消防通讯、报警装置。
2.7加强对建设、施工等单位之间消防安全移交工作的监督
随着建设工程的竣工和投入使用,建设工地消防安全责任人也随之发生变更。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要认真做好各相关单位之间消防安全工作的衔接,督促施工单位及时与建设单位办理消防保卫移交手续,明确消防保卫范围和时间,以保证消防保卫工作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实施手册,2009,5.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第三产业公众聚集场所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一些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者,只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消防安全管理,导致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频频发生。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社会的不安定。因此,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就显的尤为重要和突出。关键词 人员密集场所 消防安全 问题 对策
我国每年发生的数万起火灾中,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占有相当的比重,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由于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以后损失太过惨重,社会影响极坏,所以防止和控制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是现在消防工作的重要目标和迫切任务。如2000年12月25日发生在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火灾是由一层违章电焊引起。大火就从地下二层一直向上烧,由于消防部门的全力扑救,火势蔓延得到控制,大火只烧到地上一层,然而,却有309人死亡在四楼舞厅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商场的消防疏散设施存在严重隐患:其一是商场的4个安全出口中只有一个敞开,其余三个全部被铁栅栏锁死,大量的恐慌人员同时涌向仅只有的一个出口,很快就将出口堵死,结果困在舞厅内的人都被烟气熏死;其二是舞厅内没有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停电后大厅内一片漆黑,也影响人员疏散。又如1993年2月14日发生的河北唐山市林西百货大楼大火,火灾也是违章电焊引起,当楼内的人们发觉后,急忙逃生,但大多数人跑到楼内的疏散通道时,这时大火已完全将疏散通道、楼梯、出口完全封死,就再也无法前进,调查发现,火灾之所以迅速蔓延到疏散通道,是因为商场的疏散通道上也采用了大量可然材料装修。更令人惊讶和奇怪的是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这起火灾的着火面积仅95平方米,属于典型“小”火灾,但却导致25人死亡,事后查明该网吧仅只有的一个出口被全封闭式防盗门封堵,所有窗户都安装了防盗护栏,致使网吧内的人“跑没地方跑,跳楼也没地方跳!”。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发生的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近100起火灾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起火场所都存在消防安全问题。
1.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
人员密集场所多为公共集聚娱乐场所,人员集聚数量多、密集度大,线路敷设复杂、用电荷载大,可燃物数量多,室内设计装修有着特殊的规范。在发生火灾时,消防安全设施应起到引导和帮助人们逃离火场的作用。
2.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场所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
大多数人员密集场所沿街设置或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尤其是不少较小规模的场所没有经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往往导致建筑布局不合理、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疏散设施不符合要求、自动报警和喷水等消防系统欠缺等难以整改的先天性火灾隐患,经营条件与消防安全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2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场所业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消防安全,置国家消防法律法规于不顾,防火意识淡薄。这些场所除了平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消防经费投入,在经营过程中还常常出现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被占用、堵塞,安全出口上锁,灭火器材被遮挡或挪用等等,甚至由于经营上暂时的需要,擅自拆除、停用自动消防设施,严重妨害消防安全,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形同虚设。2.3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严重欠缺
场所经营业主自身安全素质不高,单位员工基本消防安全知识欠缺,单位内未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这些单位往往在配备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等固定消防设施后,由于欠缺必要的消防专业知识,未落实专人管理,固定消防设施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保养,损坏老化现象严重,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正常发挥作用。2.4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违章用火用电现象多发 人员密集场所由于顾客流动量大、电气设备多、可燃物品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规定的现象屡次发生。有些体育场馆因大型活动需要,临时乱拉、乱接电气线路,过负荷用电,违规操作,极易引起电气火灾。另外,部分场所内部管理混乱,用火随意,违规使用可燃易燃化学物品,酿成火灾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2.5部分原先经过消防审核和验收的人员密集场所擅自进行改、扩建,形成新的火灾隐患
这些人员密集场所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同意,擅自进行经营场所的改、扩建,并在建设过程中,有的擅自采用大量可燃材料进行美观装修,降低了建筑整体耐火等级;有的违规取消防火隔断,或进行防火分隔不合理,妨碍了正常的消防安全疏散;有的改变了原先电气线路设置,破坏了保护措施,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势迅速蔓延,致使火灾损失扩大。
3.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的治理对策
通过对当前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和导致火灾发生主要原因分析,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防火设计的审核验收工作
对凡未经审核验收合格的建筑一律不得投入使用,对审核验收严格把关,从源头上防止建筑出现“先天性”消防安全疏散设施隐患;禁止在易燃、可燃场所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必要时应做阻燃处理方可。3.2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的日常抽查检查力度
对消防部门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的单位,实施严格仔细的监督检查,并针对人员密集场所营业的特点,适时组织开展巡查行动,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场所营业期间疏散通道、出口畅通。3.3加大消防执法力度,督促隐患整改
对检查发现的隐患要责令有关单位根据要求严格落实整改,对未按要求整改的单位要依法实施严厉的处罚,该停产停业的责令停产停业,绝不能姑息迁就。3.4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一是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设施和器材日常管理维护。加强员工岗位和定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二是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消火栓等建筑消防设施和器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停用、挪用、遮挡、损坏、拆除、埋压圈占。
三是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气线路敷设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禁擅自接临时电线,违章使用明火照明和进行电焊、气焊操作。
四是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保持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广播系统应符合规定,严禁占用和堵塞疏散通道,锁闭和遮挡安全出口,有人住宿的场所安全出口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
五是人员密集场所严禁超员使用,应当制定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和扑救初起火灾。3.5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跟踪报道专项治理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拒不整改的单位及时曝光,督促整改。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可乐的方式方法,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各级政府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安全利益的一件实事来办,切实抓紧、抓好,并形成制度。3.6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整改隐患
一是建立火灾隐患整改责任机制,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和“谁负责、谁整改”的原则,对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明确整改期限、措施和责任,由其法人代表负全责。对逾期不整改的,依法处罚外,还要对负责人采取必要的济济制裁手段;对逾期不整改导致火灾的,要依法从重处罚。
二是要建立重大火灾隐患通报和公开机制,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通报相关行政许可部门,按照法律规定撤销有关许可手续。
三是要建立火灾隐患举报机制,通过公布电话、投诉信箱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群众举报制度,调动群众举报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积极性,鼓舞和引导全社会同消防违法行为作斗争,形成人人关注火灾隐患,人人协助查处火灾隐患的社会氛围。
四是要建立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机制,凡经有关机构和专家论证确认为重大火灾隐患的,当地政府均应进行挂牌督办,要与隐患单位签订责任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时限,实施跟踪督办直至彻底整改。对逾期不整改的,当地政府应采取断然措施,坚决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随着老城改造进度加快和房地产业的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群众住进了封闭式小区,承接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物业管理公司也日益增多,这些物业管理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民社区的消防安全形势。
一、存在问题
1、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物业管理公司没有统一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物业管理公司仅仅停留在看大门、搞清洁、维护治安上,不涉及消防安全管理,导致消防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困难。
2、物业管理公司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不规范。一是居民小区内私家车占用消防车道处处可见,对此,却只有少数小区在入口处设置路桩、栅栏;部分物业公司却以入住率不满60%为由,对夜间私家车占用消防车道不予管理,加之小区业主无序停车,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二是部分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地下室住人、私拉电线、使用明火的情况视而不见。
3、物业公司管理人员消防素质不达标。小区内的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没有达到100%持证上岗,物业管理公司员工没有全员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管理人员不会检查小区消防设施,高层居民住宅楼常常出现消防设施损坏、擅自停用、灭火器材缺乏保养等问题,而且物业管理人员扑救初起火灾、组织居民疏散的能力较弱。
二、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从统一行业规范、加强监管力度、开展星级评定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1、统一行业规范。制定符合地方实际需求的物业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将消防安全管理逐条细化,纳入星级评定范围。此外,还要建立消防值班、巡查、消防设施定期检查、保养等制度,明确消防岗位职责。
2、加强监管力度。消防部门要积极调动公安、居委会、房管部门等多股力量,加强对居民小区的消防安全检查,使物业管理公司充分认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做到消防安全管理与卫生、治安工作齐抓共进。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2006年8月9日 08:16 四川消防总队(查阅次数:244)
首页>>新闻中心>>防火研究>>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的颁布及实施,对确定消防工作职责、加强消防工作落实、强化消防监督管理、促进火灾隐患整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纵深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消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采用市场经济思维方式和指导原则对现行消防管理机制做出相应调整成为必然,因此,对新形势下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作必要的分析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监督体制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仍沿用“无所不能”的“大包大揽”式微观管理模式,这种监督机制、工作方法虽几经改革,但仍明显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体制的原因,一方面消防监督机构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职责范围外的事务性工作中去,不能从深深介入的微观消防监督领域中撤退出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监督职能不能得到有效体现,越俎代庖的现象突出;另一方面致使有的执法人员在思想上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临时工”观念,认为“消防”这碗饭吃得饱、吃不老,工作中有时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得过且过,平时自觉深入专研本职业务较少,进取心不强,以致对消防专业知识、法律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有些执法人员不能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而是凭老经验和主观意志办事。
(二)监督执法的法律依据存在较大缺陷。
应该说,以《消防法》为主的消防法规体系日趋完善,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立法的“空白点”,一些必须与《消防法》配套的规章有待制定。对于消防行政处置程序、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消防设施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消防设施检测维护等问题,目前只有地方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作为执法的依据,因此在实际消防工作中遇到许多具体问题:如《消防法》第8条规定了城市人民政府在消防规划方面的责任,但没有规定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的相应法律责任,造成部分地区的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不落实;第10条对建设行政部门发施工许可证只有禁止性规定,而对其违规发放施工许可证的行为却无对应的法律责任规定,造成部分工程未经消防审核或审核不合格,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仍发给施工许可证,给新建项目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再如消防法规对许多违反《消防法》的行为的责任追究所设置的前置条件不太妥当,这种规定只从形式上满足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行政处罚原则,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不利于整改火灾隐患,容易造成理解法律条文上的偏差,致使违反法律程序现象的发生。
(三)一些审批权的废止,将给管理工作留下真空,出现失控漏管现象。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加强消防工作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起有效的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消防事业的新路子。但我国加入WTO后,为了与世界接轨,在短时期废止了部分行政审批制度,而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停止在原有的管理之中,受到旧模式束缚,很难从计划经济中解脱出来,也就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出现单位自身不管,消防部门也不管的局面,形成失控漏管。过去,人们都认为消防工作是属于消防部门的事,靠行政审批对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但现在取消了行政审批,个别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成了真空管,无人管理。同时,消防监督机构重审批、轻管理、以审代管、管理不到位的观念意识依然存在。如建筑工程的消防监督管理,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立项、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装修设计、装修施工,施工中管理直至工程验收,都要经过层层级级的消防审批,事实上消防部门已经直
接全面参与了企业基本建设和日常管理活动,承担了不应承担的管理责任。由于人们的习惯及种种原因,很难一下子从审批中转变过来,必将导致管理不到位,导致管而不严,管而不实,管而不力。
(四)企业内部消防管理机制弱化。
当前,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经营运行机制。但是,一些企业把过去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消防管理机制,错误地看成是限制企业生产发展的桎梏。一些原来建立防火安全委员会或防火领导小组的企业,随着企业领导更换而解散,一些企业消防保卫机构被撤销或合并,又逢消防行政制度改革,有的经营者把消防工作与生产经营割裂开来,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实,舍不得消防投资,削弱了企业内部的消防安全工作,使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五)消防工作监督难,消防执法更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趋向多元化,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复杂,加大了防火、灭火工作的难度。一是管理范围越来越大,出现个体、私营、股份制、中外合资、合作和独资等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二是企业经营方式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使原来单一的由国家经营转为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经营方式,增加了消防管理的复杂性;三是各类商品市场趋向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各类超级市场、大型商场、公司商业网点明显增多,新建开发区、城镇新区、住宅小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乡镇企业、街道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成倍增加。在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初,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责任不清或不到位,无疑增加了消防监督管理的难度,如有的建筑屋多次转包,先后多家经营,一把大火烧光之后,无法落实责任。在消防执法监督中,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四川省消防条例》已明确了处罚的条件,处罚数额等,但自实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处罚难以执行。在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各种形势日趋复杂,如管理工作跟不上去,消防工作的局面将混乱起来,监督不到位,管理偏弱,执法难的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此外,消防法制还未与国际接轨,还在不健全,不完善,这必将给执法工作带来障碍。
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对策
(一)进行消防监督体制改革,转换消防监督机构职能。
根据公安部61号令的精神,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机关,应承担起内部消防安全工作,公安消防机构对各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样性检查,这开创了消防执法检查工作“单位隐患自查、责任自负、火险自除”的新局面,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以贯彻落实61号令为契机,加强消防监督体制改革,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社会职能人员培训指导工作,使其真正胜任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公安消防机构将社会消防培训任务排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社会消防培训学校(中心),组织过硬的师资力量,将防火业务、检查程序及方法、火险隐患处置办法等知识教给社会职能人员,确保单位内部消防安全工作顺利正常开展。
2、走督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路线,在强化督查及政府督办力度的同时,启动开展社会监督体系。强化社会整体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营造“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调动社会力量共同与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行为作斗争,从而提高社会整体消防防御能力,这也是宏观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3、加强“阳光作业”,增加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透明度。“阳光作业”的主旨并非只是公告一个办事种类、办事程序、办事期限,还应体现在办理的过程,减少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知情权,让当事人了解办理过程中的一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例如,火调过程应让当事人了解工作过程及过程中所取得的证据与获得的相关信息,是如何认定火灾原因的,关键数据是多少及其得出程序等,对一些重大问题应举办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等。
4、将不属于政府职能范畴的事务剥离到社会中去,真正实现角色转换,将执法人员真正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放开手脚,在宏观控制、微观督导与政策技术咨询之余,有更多时间用于业务研究,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可以形象地说是公安消防机构的一次“还权运动”,在这个行
动中,防火安全检查权已将交给社会,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也已经交给职能部门,消防工程专业验收有些地方也已经交给了相关专业中介机构,确保了消防执法的公正性,但目前缺乏的是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体制尚未健全,尚未理顺。工程施工中还存在执法检查代替专业监理行为,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制等应属于中介部门职能的尚未有效分离。同为工程审核与验收,建设部门采取中介审批与政府备案制,消防设计的执法也应逐渐向中介审批及其资质认定与执法监察备案相结合的方式转换,以利于执法工作的发展。
(二)制订适合当前国际通行规则并符合国情的法律法规,修改当前已运行的法律法规中不适应当前形势的条款,使其更具操作性。
一是要逐步形成以《消防法》为龙头,行政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与地方性法规,实体性规定与程序性规定相结合的消防法规体系。为此要抓紧制定、完善、修改相应的法规、规章。目前亟待制定消防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规范消防行政处罚的各个环节;制定全国统一的消防工程施工、检测和维修保养企业的资质管理规定和工程竣工验收标准,规范检测和维修保养的标准和制度,切实保证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质量;制定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消防保险、消防中介服务等规定,推动消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二是在制定、修改和补充有关法规、规范时,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实际情况,既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也要考虑历史遗留问题,既要保证法规、规范的时效、严肃性,也要做到法规、规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当然,法律、法规不可能包容所有情况,也正是因为如此,对那些不能预见的问题,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留存余地,让执法人员去尝试、去创造,为充实有关法规提供素材。
(三)改革消防机构的行政审批制度,改进和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
要按照“适应社会、服务大众、加强管理、国际接轨”的原则,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现行的消防行政审批事项,要进行全面检查与清理,对一些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和不符合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审批项目应坚决予以取缔。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审批权限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机制,明确审批范围与职责,规范审批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严格落实消防工作审批责任制和重大事项集体审批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消防事项,采取委托中介机构辅助的审批措施,以提高消防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积极开展网上审查、审批等更为便利、快捷的工作模式,增加透明度。同时,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消防执法人员要勤于分析总结,摸索出合理科学的管理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寻找出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手段和途径。
(四)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快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1、狠抓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应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评估体系,明确、细化和规范具体责任,将单位消防管理制度纳入日常管理和经营制度之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做到“责任自负、隐患自除、风险自担”,最终建成“政府统一领导,消防依法监督,群众积极参与,各单位自主负责消防安全”的社会化消防安全机制。
2、大力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工作。过去一些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去的社会职能,转由依托城市社区来承担,但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自我管理水平并未得到及时发展。为此,大力强化社区消防组织、消防设施、消防教育、防火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社区消防网络管理、消防保障和服务体系,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3、借助社会特殊力量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在消防工作中,可以引入保险行业对消防安全的本能关注这一积极因素,使之为我所用,为我服务,建立安全和效益互动机制。可以设想:一个单位如果不整改火灾隐患,不落实消防制度,保险公司则拒绝承保,即使承保,也应将保险金额提高到如同航天发射市场般的水平;对于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拒不整改而发生的火灾,保险公司拒绝赔付。保险业的强力介入,将发挥较大的建设性作用,有利于推动广大企事业单位尽快树立自主安全意识。
(五)强化知识和法律的再教育,提高消防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当前,随着消防监管方式变化,消防重点单位急剧增多,涉及消防安全的新产品新技术大量出现,对消防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尽快提高消防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克服消防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这一制约消防事业发展的瓶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和加强:
1、狠抓消防执法人员的知识再教育。入世后,消防的知识含量更大,法律规范更严,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必须重视培育新型的有知识、懂法律的消防管理人才,目前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不少人员虽然也具备了较高学历和专业知识,但由于长时间内很少得到继续教育,知识老化问题相当突出,也比较普遍。为此,要将提高消防部队全体干部的文化知识和法律素质,狠抓干部的知识再教育,特别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作为入世挑战,保障消防工作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应当建立消防执法人员定期集中培训制度,在全国现有的数所消防院校开设消防短中期培训班,对消防人员进行业务轮训,使在职脱产教育能够学以致用。消防院校应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整合专业及课程设置,甚至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采用外语授课或利用远程教学手段,使学历教育成为“加油站”和“中转站”,而不是学习终点站,提高和巩固消防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3、积极推动换岗轮岗交流。防火、灭火业务工作的紧密相关性,决定了防火、灭火人员皆须掌握大量带共性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轮岗和交流任职,有利于从机制上促进防火灭火人员知识结构的快速优化,加快培养消防全才通才进程。长期坚持下去,将极大促进各级消防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消防事业发展。
(审核人:田国勇)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随着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建筑工程的外在组合形式愈趋多样化, 综合性的多层、高层建筑正逐渐取代功能单一的单层建筑, 满足了业主多方面使用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 建筑结构的复杂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筑消防设施的核心作用是限制火灾蔓延范围, 为及时发现和扑救火灾及人员疏散创造条件。因此, 确保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 对于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损失是极为重要的。当前, 在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质量通病, 导致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发挥防火灭火的作用。因此, 积极处理好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质量通病, 能够显著改善建筑消防设施的防火灭火功能, 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
1 建筑消防设施安装存在的质量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消防设施, 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从建筑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的流程环节来看, 当前常用的建筑消防设施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通病。
1.1 消防给水系统管网
管网试压分试漏检修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起压状态下进行, 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 有些施工单位只对消防给水管网进行试漏试验, 而未进行强度试验, 或试验压力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这就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
1.2 室内消火栓系统
有些室内消火栓安装不符合要求, 暗敷在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未设置过梁, 受荷载作用下箱体变形, 导致箱门开启不灵;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 而且用气焊割孔, 导致安装后栓口出水方向不能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呈90°角, 或者与周围距离过小, 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或者使水带形成弯折而影响出水量。
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管道材质和管径不符合要求, 影响了喷水灭火系统性能的正常动作。部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未按GB 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 有的钢管壁厚薄不均匀, 部分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的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75 mm或是<15 mm。一些自动喷水系统局部应用直径≥100 mm的管道未分段采用法兰或丝槽式连接件 (卡箍) 连接, 而是大量地进行焊接, 且未对焊接处进行二次镀锌处理。
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有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功能简单, 在报警控制柜上只分成几个区域, 没有单个探测器显示。一旦发生报警, 只能派人到报警的区域逐个查看, 如果遇到房间锁门等问题, 会延长确定火灾地点的时间。此外, 火灾探测器易受到外界因素 (如南方潮湿天气) 干扰误报火警, 这给火灾的防范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 导致消防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
建筑消防设施安装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内容, 建筑行业对此部分的操作流程作出了明确规定, 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图纸设计的要求完成施工。但由于在以下几个环节上把关不严, 容易造成消防工程质量通病。
2.1 施工环节
建筑行业的大部分工程项目是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 若建设单位所选择的施工单位资质不符或施工经验不足, 容易导致消防设施在安装作业过程中留下安全隐患;个别施工单位片面追求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 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 例如选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 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达不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这些问题都会降低消防设施的防火灭火功能。
2.2 监督执法环节
消防监督执法是保障建筑消防设施施工有序进行的必备措施, 只有加强消防监督管理, 消防设施的安装操作才能更加规范。2009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开始实施, 对建设工程施行备案抽查制度, 但有部分建设工程未列入抽查范围, 致使消防监管环节上存在盲点。
2.3 建设单位方面
工程项目投资巨大, 中小型建筑工程耗资几百万元, 大型工程投资高达千万元或过亿元。由于成本投资与工程收益是密切相关的, 减少施工资金的投入可提高产出收益水平, 有个别建设单位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 盲目地降低工程的资金投入, 例如私自改动建筑消防技术的施工标准, 对建筑内部的消防结构做简化处理, 从市场上采购价廉、质量无保障的消防设备等, 给建筑物造成了巨大的火灾隐患。
3 完善消防设施抗灾性能的措施
消防设施质量通病的防治, 不仅依赖于施工单位的规范操作, 更要依据相应的消防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从多个方面防范建筑消防设施质量通病的发生。当前我国已对多部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 更符合当前的建筑防火要求,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也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明确的消防要求和相关的法律责任。因此, 作为施工单位, 在消防设施现场作业期间, 应坚持质量标准与安全系数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1 改革作业制度
“安全作业”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指导思想, 综合提升广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可以规范、约束其在现场施工中的行为。推广安全责任制度, 能够从细节上控制消防设施安装的质量, 使各项装置发挥出应有的使用价值。因此, 建设单位要制定安全作业文件, 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消防设施安装规范进行操作。要把安全责任制度贯穿于设计、施工、竣工、监理等各个环节。
3.2 完善消防机制
建立完整的消防机制辅助施工, 倡导消防设施安装方案的有效执行, 从管理机制方面指导现场作业, 可以避免质量通病造成的危害。消防机制所涉及的机构或单位应包括政府、部门和单位等多个部门, 共同协商后成立消防网络及安全体系, 形成信息通报制度。若施工单位现场作业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可由公安消防机构或建设部门及时审查处理, 以彻底杜绝消防设施的质量隐患。
3.3 引用安全技术
消防自动化是先进的安全技术, 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与应用必须坚持自动化改造, 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系数。自动化技术运用于消防设施主要表现在:自动喷水与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见图1) 、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等。先进的消防自动化系统提高了消防设施的安全性能, 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监控火灾的作业模式, 出现安全问题时可实时进行自动化处理。
3.4 执行验收规范
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的最后阶段, 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参与审查验收工作。考虑到防范消防设施质量通病的需要, 必须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范, 从质量、性能、技术等多个方面强化考评。在验收期间, 应重点检查消防系统各项设施的安装情况, 保证基础设施结构性能的稳定发挥。与消防系统相连接的电气系统也是检查的重点, 尤其是对线路运行状态的审查。
4 加强消防系统的质量管理
针对消防设施施工中存在的上述质量问题, 施工单位应根据消防系统的组成结构制定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方案, 进一步完善消防系统防火灭火的能力。以下列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区系统等方面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4.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基于先进的消防科技, 建筑内部的消防系统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改造。由于施工单位的作业条件所限, 自动报警装置的安装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报警系统安装的重点应包括以下内容:安装探头需分布在适当的位置, 探头与主机的连接要符合消防系统的结构特点, 以全面监测建筑内的火灾状况;选用高精密的电子感应仪, 对浓烟、高温等信息及时感应, 发生火灾时可立即通知管理人员。
4.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利用水源的扩散扑灭建筑内的火灾。水系统是喷洒灭火的主要消防结构, 其在安装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管道, 分布安装管道需考虑压力值大小, 以免因管内压力不稳定而影响水源的输送;二是喷头, 玻璃管通过感应高温自动爆破之后洒水灭火, 安装时应参照建筑内的空间格局增加喷头数量, 以完善消防系统的安全性能。
4.3 分区系统
防火分区系统分为竖向和水平两种。首先, 竖向防火分区需选用高性能材料结构, 常用耐火性能强的楼板、窗间墙作为分隔结构, 施工人员在选用材料时应控制材料的性能;其次, 水平防火区直接安装防火门、防火卷帘等, 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 增设冷却水幕后的防火性能更强。
5 结语
从质量的角度来讲, 消防设施是建筑物结构的组成部分, 它从局部上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水平;从安全的角度分析, 消防系统基础设施性能的强弱, 决定了建筑物使用期间的防火灭火能力。建筑消防设施的核心作用是限制火灾的蔓延范围, 为及时发现、扑救火灾及人员疏散创造条件。因此, 确保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 对于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损失是极为重要的。处理好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质量通病, 能够显著改善建筑消防设施的防火灭火功能, 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Boyce K E, Shields T J, Silcock G W H.Towar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Building Occupancies for Fire Safety Engineering:Capabilities of Disabled People Moving Horizontally and on an Incline[R], 1999.
[2]肖锋涛, 于铁铮.智能化楼宇的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36) :62-63.
[3]刘福存, 郭芳建, 张传永.消防产品企业立足“五高”占市场——新世纪我国消防产品企业的战略选择[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 (11) :81-82, 40.
[4]廖发明.厦门市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现状与维护管理浅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9 (8) :42-43.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建筑工地 消防安全问题 对策
现在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处处可见,一个个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给消防工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建筑工地火灾危险性较大,如果发生火灾,就会使我们辛勤建造起来的各种建、构筑物,甚至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付之一炬。
2009年2月9日晚21时许,北京市京广桥附近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北配楼建筑工地发生火灾。火灾系在施工现场燃放的礼花焰火落至工程主体建筑顶部,引燃可燃材料所致,目前其损失仍在核定中。
2009年4月6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在建工程发生火灾。经调查,火灾系深圳市瑞华建设公司工人在南外立面下沉平台进行焊接时,掉落焊渣引燃了外墙保温板,由于工人缺乏应变力,加上保温板外有铝质外幕墙,灭火器无法控制火势蔓延。
因此,对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问题不可掉以轻心,要切实重视和加强。
一、建筑工地主要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1、建筑工地易燃、可燃材料多。在建筑工地,到处可以看到易燃、可燃材料,如各种木料、油漆、油料、各种装饰材料、复合管材、焊接用的氢气瓶、乙炔等。特别是在建设用地日趋紧张,施工现场狭小的情况下,若不进行有效地控制,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成灾。
2、临时用火用电多,地点变化频繁且环境复杂。一方面,在建筑施工期间,离不开电、气焊等临时用火。特别是现代城市高层建筑档次高、设备多、技术复杂,施工现场通常布满大量的金属骨架、框架、支架、吊架以及各种管道、线管,而它们之间的连接一般都靠电焊施工。由于高层建筑中的框骨架施工和设备安装及工程装修中的电焊火花四处飞溅、散落,加上有的电焊施工时在一个部位施焊持续时间长,电焊火花很容易引燃施工现场的可燃物,从而酿成火灾。另一方面,施工现场机械和照明用电多,尤其是随着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施工现场用电量增大,临时电线更多,若乱拉乱接电线以及违章使用电器,极其容易引起火灾。
3、建筑工地人员混杂,流动性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大多数建筑工地的人员来自农村,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低,大部分没有经过消防知识培训,缺乏消防知识,安全意识差,不懂国家法律法规,技术单一,顾此失彼现象严重,这都是导致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4、易燃临时建筑多。建筑工地的工棚、仓库、宿舍、办公室等建筑,大部分是临时性的、耐火等级较低的建筑。而许多建筑工地由于场地限制,人员住宿、建材存放以及食堂集中在一起,无明显分隔,甚至一些工地存在“三合一”,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火烧连营。
5、高层建筑工地火灾的扑救受到建筑消防设施的制约。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消防设施尚未安装,或即便是安装也由于不配套无法正常投入使用。仅依赖地面设置的少量消火栓或消防车接力供水,很难即使将火灾遏制在初起阶段。如2007年11月29日,发生在南宁市滨湖路的中国人民银行建筑工地火灾,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施尚未安装,根本就无可用的固定消防设施。
6、高层建筑工地火灾的扑救受城市消防力量的影响。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但消防设施却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南宁市仅配备两辆云梯消防车,高度只能到达54米,根本不能满足火灾扑救的要求。我们的普通装备也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要求。2007年5月3日,建筑高度为234m的南宁市地王国际商会大厦发生火灾,由于南宁市尚未购置消防直升飞机,我们的云梯消防车也只能对其望尘莫及。而在2007年11月29日的南宁市滨湖路中国人民银行建筑工地火灾扑救中,因工地内无可用的固定消防设施,只能采用地面水带接力供水的方式来扑救。但由于水带的承压能力不足,火灾扑救现场有许多水带被压力打破,无法使用。
二、建筑工地火灾防火灭火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预防建筑工地火灾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多,往往几个单位一个工地施工,管理难度大,因而,必须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安全责任,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充分发挥各施工单位,各部门的作用,发动群众,做到人人防火,处处防火,时时防火,确保安全。
2、建立健全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教育人、规范人,是做好防火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把好用火用电关,是免除基建工地发生火灾事故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对电焊作业实行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凡未经动火审批和非电焊工一律不得从事电焊作业。在审批过程中,要做到四个坚持:要坚持对施工现场周围易燃可燃物进行必要的清理;要坚持现场监护;要坚持备有一定量的消防器材;要坚持电焊作业完毕后,对其周围部位进行安全检查,看是否留下火险隐患,以便及时消除,防止造成火灾事故。
3、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要对一些从事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工种,如电工、油漆工、焊工、锅炉工等进行必要的消防知识培训,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懂得本工种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和扑救措施,增强这些特殊工种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保证施工的安全。
4、建筑工地要坚持把好“三关”。在施工工程最紧张,火灾危险性最大的阶段,一定要坚持把好“三关”,即:一是把好明火操作关,监护人员要准备好灭火器具,同时严禁油漆、电焊等同时交叉作业;二是把好电气设备安装关,做到定人定设备;三是把好易燃材料管理关,设专人管理,控制好工地易燃可燃材料数量,防止堆积过多。
5、必须确保通道畅通。要在高层建筑工地内设置标明楼梯间和出入口的临时醒目标志,视情安装楼梯间和出入通道口的临时照明,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和障碍物,特别是那些可燃、易燃的更要坚持每天清扫,保证发生火灾时,现场施工人员和消防人员下行、上行畅通快捷。
6、做好建筑工地消防设施的配置工作。建筑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临时灭火设施,如临时室外消火栓系统、临时室内消火栓系统,以及移动灭火器材等。各个楼层和重点防火区域要配备齐全的灭火器材,可配置适当数量的临时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水桶、消防沙袋等。各种灭火器材一定要放置在明显和方便取用的位置。
7、进一步改善消防条件,全力发展城市消防基础设施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火灾日益突出,抢险救灾任务越来越繁重,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好马配好鞍”,良好的消防硬件设施是任何一个地区做好消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根基所在。面对城市化发展给消防安全带来的矛盾,政府必须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加大消防投入,提高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能力。
参考书目:
[1]《 防火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2] 惠中玉主编,《现代消防管理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3] 崔效敬主编,《现代消防管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07-25
试析建筑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1
山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及对策06-09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12-11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07-05
111山西古建筑实习报告10-04
分析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09-06
忻州建筑资质代办 山西建筑企业资质核准11-10
山西省省外建筑业企业入晋备案工作流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