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精选12篇)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篇1
引言
古代建筑我们通常都简称为古建筑, 是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 涵盖了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是我国非常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代表着我国的国家文明。我国的古建筑风格多样, 象征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是中华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所以,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 利在今世, 功在千秋。在所有对文物古建筑构成的危害之中, 造成损失最大的就是火灾。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共发生6起火灾, 一座城楼、一座牌楼和5间古建筑均被烧毁。 2002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共发生4起火灾, 过火面积高达1865平方米。最近几年文物古建筑更是频发火灾, 令人痛惜。所以, 目前我国文物古建筑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成为各级消防主管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1文物古建筑先训现存的安全隐患
1.1古建筑的耐火等级不高
我国古建筑所使用的主要材料都是木材, 结构支撑方面基本都是木质构架, 从火灾荷载情况来看, 与国家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的标准还相差较远, 火灾的危险性非常大, 耐火的级别比较低。古建筑中所使用的木材, 由于经历了若干年的干燥, 已经成为了彻彻底底的 “全干材”, 其中所含水分极少, 非常容易燃烧, 特别是有一些木材已经枯朽, 质地相当的疏松, 一旦遭遇干燥的季节, 一点火星就能引起火灾。古建筑中每一个木材构件, 都是非常好的火焰传播途径, 极易燃烧。古建筑一旦着火, 马上就会迅速蔓延, 就像被架空的干柴, 加上古建筑的屋顶都是非常严密的, 就会造成火灾发生时, 烟不能马上散发, 遇到屋顶的热, 马上就会使温度快速上升, 产生“轰燃”。古建筑的每一个构件的表面面积都很大, 木材多以拼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缝隙较多, 通风条件又非常好, 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了高山之顶,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会以最快的速度蔓延, 火势猛烈, 很快就会形成立体燃烧。
1.2防火间距小, 极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我国的古建筑基础多为种类多样的单体建筑, 由此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庭院。在庭院布局之中, 基本都是以“四合院”或者“廊院” 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布局形式在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上都比较缺乏, 只要其中一处出现起火的情况, 如果控制不够及时和有效, 就会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相连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形成大面积的燃烧, 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1.3消防设施匮乏, 火灾扑救难度大
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几乎都有古建筑的存在, 很多古建筑都距离城镇较远, 一般都是建在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这些古建筑的自防自救能力普遍较低, 缺乏经过专业训练的专职消防人员的防护, 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消防措施的配备和安装, 如果有火灾发生, 由于消防队基本都在城镇, 很难及时到达, 只能任火势蔓延, 直到烧尽为止。很多古建筑都没有消防水源, 一些比较高大的古建筑即使有水源也难以扑救, 而古建筑周围多是较为狭窄的道路, 有的还设有门槛和台阶, 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 这直接造成了火灾扑救工作的难以克服的困难。
1.4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不善, 问题较多
有的古建筑的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责任不清, 多数为了经济利益的追逐普遍对于消防安全的管理疏于研究。不少地方为了经济利益, 将古建筑投入现代化经济的使用, 利用古建筑进行旅馆、 饭店、招待所、工厂、仓库开设, 对于火源缺乏严格的管理, 乱拉乱接电线, 随意乱设线路开关。有的古建筑的周围由于开店数量较多, 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2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措施
对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 最主要的就是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结合各地古建筑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的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一定要做到组织落实要严格, 制度制定要严密, 措施设置要得法, 火灾施救要有效。具体的措施包括:
2.1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各地政府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教育培训, 还要定期开设消防安全培训班。教育和培训的重点主要针对古建筑的工作人员, 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灌输, 教授一些火灾预防的方法, 还有如何进行火情的处理, 提高相关人员的灭火技能。通过这些培训提高相关人士对于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 以增强预防火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2科学防消, 实行源头管控
借鉴有的古建筑的现代化消防安全措施, 进行摄像头安装, 以此来进行有效的火情监控, 在不影响原有文物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文物古建筑艺术风格的情况下, 在一些重点古建筑文物内部和珍贵文物陈列的重点位置, 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科学、合理地安装;在较为重要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文物古建筑内部, 要进行闭式自动或简易喷水灭火系统的安装, 容易出现火灾蔓延的地方应该进行水幕的安装, 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对文物古建筑进行动态监控。同时, 应增设防雷保护措施, 以免因雷击引发火灾。
2.3严格执行古建筑的安全用电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一些砖、石的结构之外, 一般不允许进行电灯和其他电气设备的安装。古建筑内部如果确实有照明灯具和电气设备的安装需要, 必须由本地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 安装和维护必须有专业的电工来进行, 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电气安装使用的技术规范和安装规程。
2.4狠抓宣传, 提升防救能力
文物主管部门、公安消防机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针对文物古建筑的具体情况, 在文物古建筑所在地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开展, 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深入商户和家庭, 重点是提醒他们对生产经营和用火用电安全的关注, 要最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广播或者是户外视频等有效的途径进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的宣传。还要张贴一些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和宣传广告, 主要位置可以选在消防通道、消火栓等消防设施上, 以及容易产生火灾的建筑物上。通过宣传进行消防“片警”、消防志愿者、消防义工的招募, 发动一切力量进行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预防, 同时还要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常识、火灾隐患查找和灭火疏散逃生演练的指导, 提倡全民参与, 不断提升全民的防救能力, 携手守护一方平安。
3结束语
我国的古代建筑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同时对于世界建筑行业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重要文化遗产。因此, 对于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物古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对于古建筑文物的消防安全的保护, 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使命, 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我们必须具备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精神, 认真将每一项工作做好, 坚决杜绝一切文物古建筑的火灾悲剧, 让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流芳百世。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 几千年来的文明源远流长, 最好的历史见证就是文物古建筑。俗话说:古建筑里的每一块砖都有历史的故事。文物古建筑是人类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 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最近几年, 一些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原因, 很多宝贵的古建筑都曾遭遇过火灾, 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因此, 通过古建筑火灾隐患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措施, 对于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发军.文物古建筑 (区域) 消防安全状况与管理对策分析[J].水上消防, 2014.
[2]张祥瑞.桂林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状况与防范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孙承华.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 2014.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篇2
引言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规定:高层建筑是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迅速崛起,高层建筑在给城市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分析目前高层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结合规范标准,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现状分析
一、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重视,思想麻痹大意,缺少现场监督与检查,对操作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教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务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等极易导致建筑工地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多,电气线路私拉乱扯现象较严重,用电设备线路老化。尤其在后期装饰阶段,随着施工承包队伍的增多,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电气火灾事故。如2009年2月5日上午9时许,武汉汉正街批发市场民房楼发生的火灾就是因为线路老化引起的。
三、由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民工的流动性较大,给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火灾隐患不易被及时发现。民工临时宿舍人员也较密集,个别再建工程间作宿舍和仓库,不注意用电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群死群伤事故。
四、施工现场缺少可靠的灭火器材,如干粉式灭火器设置不足或灭火器已失效。临时用水管线水压低、水量小,无法满足高层建筑消防要求。
五、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发生火灾后,消防车不畅通,无法靠近火场,阻碍了灭火行动。
针对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受季节、气候、人为、设施等因素的制约,这就造成了其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增加了消防管理的工作难度,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是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源头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机构及消防安全制度,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建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
2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1)施工现场动用明火作业、取暖的应严格落实有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由施工现场的消防主管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消防措施落实情况开具动火证后方可动用明火;
(2)动用明火地点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用火部位的周围无易燃、可燃物品,同时用火部位要准备好消防器材,备足消防水源;
(3)使用焊接的施工作业中应用石棉被或不燃物品接住火花,防止引燃可燃物品;
(4)动用明火作业后,负责人应对用火地点加强检查,确认无死灰复燃可能方可离开。
3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施工总平面布局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各种建、构筑物及临时设施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一般应有环形消防车道,尽端式道路应设回车场。消防车道的宽度、净高和路面承载力应能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这是在发生火灾事故后,确保将将火灾及时扑灭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
二、职工消防安全教育是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关键
1组织企业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增强全员的消防安全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2教育员工及时报警。火灾报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旦发生火灾,若不及时报警,自己又无法处置,后果往往不可收拾,同时应教育员工报告火警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以解决个别员工对报警的错误认识。
3进一步强化应付火灾的能力。火灾多为突发性事故,火灾发生后容易造成人心理上的恐惧,或应处置不当,错过了扑救初起火灾的最佳时机,小
火变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应此在平时应加强员工的基本消防技能培训,使员工们懂得消防基础知识。
三、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管理是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
1冬季施工中用的易燃易爆物品和压缩气体瓶,应设专用的仓库分类隔离存放。库房之间和建筑物防火间距应按防火规范严格执行。库房内通风,降温设备和电源、防爆设备必须灵活、可靠,电源开关要设在库房以外安全的地方。
2冬季施工中所用的帘布、草席等易燃保温用品存放要远离火源,并按照施工需要严格控制使用,专人负责调派,以降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载荷。
3施工现场、加工作业场所、材料堆置场所内刨花、木片、锯末等易燃物品应及时清除,并且在此类场所严禁动用明火作业。
4可燃保温材料不准堆放在电闸箱、电焊机、变压器及电动工具周围,以减少发生火灾的可能。
四、消防器材与设施管理是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保障
1施工现场设置专兼职消防员,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消防器材进行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完整有效;
2高层建筑施工需要施工用水池、水泵及输水立管,可以利用上述施工设施兼作消防设施。施工用水池可兼作消防水池;施工水泵可准备两台(一用一备)兼作消防水泵,应保证消防用水流量和一定的扬程;施工输水立管可兼作消防竖管,管径不应小于100毫米;高层建筑周围应设一定数量的室外临时消火栓,每个楼层应设室内临时消火栓、水带和水枪。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器材,对冬季施工现场的消防水源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以使其在发生火灾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结束语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要从人员、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为企业平稳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生产安全部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篇3
关键词:建筑工地 消防安全问题 对策
现在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处处可见,一个个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给消防工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建筑工地火灾危险性较大,如果发生火灾,就会使我们辛勤建造起来的各种建、构筑物,甚至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付之一炬。
2009年2月9日晚21时许,北京市京广桥附近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北配楼建筑工地发生火灾。火灾系在施工现场燃放的礼花焰火落至工程主体建筑顶部,引燃可燃材料所致,目前其损失仍在核定中。
2009年4月6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在建工程发生火灾。经调查,火灾系深圳市瑞华建设公司工人在南外立面下沉平台进行焊接时,掉落焊渣引燃了外墙保温板,由于工人缺乏应变力,加上保温板外有铝质外幕墙,灭火器无法控制火势蔓延。
因此,对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问题不可掉以轻心,要切实重视和加强。
一、建筑工地主要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1、建筑工地易燃、可燃材料多。在建筑工地,到处可以看到易燃、可燃材料,如各种木料、油漆、油料、各种装饰材料、复合管材、焊接用的氢气瓶、乙炔等。特别是在建设用地日趋紧张,施工现场狭小的情况下,若不进行有效地控制,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成灾。
2、临时用火用电多,地点变化频繁且环境复杂。一方面,在建筑施工期间,离不开电、气焊等临时用火。特别是现代城市高层建筑档次高、设备多、技术复杂,施工现场通常布满大量的金属骨架、框架、支架、吊架以及各种管道、线管,而它们之间的连接一般都靠电焊施工。由于高层建筑中的框骨架施工和设备安装及工程装修中的电焊火花四处飞溅、散落,加上有的电焊施工时在一个部位施焊持续时间长,电焊火花很容易引燃施工现场的可燃物,从而酿成火灾。另一方面,施工现场机械和照明用电多,尤其是随着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施工现场用电量增大,临时电线更多,若乱拉乱接电线以及违章使用电器,极其容易引起火灾。
3、建筑工地人员混杂,流动性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大多数建筑工地的人员来自农村,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低,大部分没有经过消防知识培训,缺乏消防知识,安全意识差,不懂国家法律法规,技术单一,顾此失彼现象严重,这都是导致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4、易燃临时建筑多。建筑工地的工棚、仓库、宿舍、办公室等建筑,大部分是临时性的、耐火等级较低的建筑。而许多建筑工地由于场地限制,人员住宿、建材存放以及食堂集中在一起,无明显分隔,甚至一些工地存在“三合一”,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火烧连营。
5、高层建筑工地火灾的扑救受到建筑消防设施的制约。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消防设施尚未安装,或即便是安装也由于不配套无法正常投入使用。仅依赖地面设置的少量消火栓或消防车接力供水,很难即使将火灾遏制在初起阶段。如2007年11月29日,发生在南宁市滨湖路的中国人民银行建筑工地火灾,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施尚未安装,根本就无可用的固定消防设施。
6、高层建筑工地火灾的扑救受城市消防力量的影响。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但消防设施却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南宁市仅配备两辆云梯消防车,高度只能到达54米,根本不能满足火灾扑救的要求。我们的普通装备也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要求。2007年5月3日,建筑高度为234m的南宁市地王国际商会大厦发生火灾,由于南宁市尚未购置消防直升飞机,我们的云梯消防车也只能对其望尘莫及。而在2007年11月29日的南宁市滨湖路中国人民银行建筑工地火灾扑救中,因工地内无可用的固定消防设施,只能采用地面水带接力供水的方式来扑救。但由于水带的承压能力不足,火灾扑救现场有许多水带被压力打破,无法使用。
二、建筑工地火灾防火灭火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预防建筑工地火灾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多,往往几个单位一个工地施工,管理难度大,因而,必须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安全责任,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充分发挥各施工单位,各部门的作用,发动群众,做到人人防火,处处防火,时时防火,确保安全。
2、建立健全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教育人、规范人,是做好防火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把好用火用电关,是免除基建工地发生火灾事故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对电焊作业实行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凡未经动火审批和非电焊工一律不得从事电焊作业。在审批过程中,要做到四个坚持:要坚持对施工现场周围易燃可燃物进行必要的清理;要坚持现场监护;要坚持备有一定量的消防器材;要坚持电焊作业完毕后,对其周围部位进行安全检查,看是否留下火险隐患,以便及时消除,防止造成火灾事故。
3、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要对一些从事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工种,如电工、油漆工、焊工、锅炉工等进行必要的消防知识培训,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懂得本工种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和扑救措施,增强这些特殊工种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保证施工的安全。
4、建筑工地要坚持把好“三关”。在施工工程最紧张,火灾危险性最大的阶段,一定要坚持把好“三关”,即:一是把好明火操作关,监护人员要准备好灭火器具,同时严禁油漆、电焊等同时交叉作业;二是把好电气设备安装关,做到定人定设备;三是把好易燃材料管理关,设专人管理,控制好工地易燃可燃材料数量,防止堆积过多。
5、必须确保通道畅通。要在高层建筑工地内设置标明楼梯间和出入口的临时醒目标志,视情安装楼梯间和出入通道口的临时照明,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和障碍物,特别是那些可燃、易燃的更要坚持每天清扫,保证发生火灾时,现场施工人员和消防人员下行、上行畅通快捷。
6、做好建筑工地消防设施的配置工作。建筑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临时灭火设施,如临时室外消火栓系统、临时室内消火栓系统,以及移动灭火器材等。各个楼层和重点防火区域要配备齐全的灭火器材,可配置适当数量的临时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水桶、消防沙袋等。各种灭火器材一定要放置在明显和方便取用的位置。
7、进一步改善消防条件,全力发展城市消防基础设施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火灾日益突出,抢险救灾任务越来越繁重,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好马配好鞍”,良好的消防硬件设施是任何一个地区做好消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根基所在。面对城市化发展给消防安全带来的矛盾,政府必须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加大消防投入,提高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能力。
参考书目:
[1]《 防火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2] 惠中玉主编,《现代消防管理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3] 崔效敬主编,《现代消防管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篇4
1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
1.1 使用、储存可燃物和易燃、可燃材料多, 火灾蔓延速度快
建筑工地工棚、仓库、食堂、宿舍等临时建筑结构简易, 大多数采用竹子、木材、油毡等可燃材料, 同时施工的脚手架、安全防护物也常用可燃材料制成, 并且施工现场大量存放和使用油漆、木材、油毡、塑料制品及装饰、装修材料等可燃易燃物品, 一旦接触明火等火源, 势必造成火灾迅速蔓延。
1.2 工人宿舍管理混乱, 火灾隐患大
工人宿舍大多是搭建的简易临时用房, 耐火等级低, 宿舍内人员密集, 衣物、被子等可燃物多, 而施工单位未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 吸烟、乱扔烟头、宿舍内乱拉电线、用电炉子做饭、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和室内无人而长时间进行手机电池充电、电瓶车充电等行为, 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1.3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条件较差
一些建筑工地随意堆放建筑材料, 堵塞了消防车道, 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外侧采用的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未及时拆除, 占用了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更有甚者, 未划分明火作业区, 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擅自在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以及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实施明火作业, 导致火灾发生的机率增大。
1.4 消防安全意识谈薄
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消防安全素质较差, 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部分施工负责人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未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不了解、不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 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1.5 消防设施不足
很多建筑工地都远离天然水源, 基本上都未设计临时消防用水, 在工地上除了配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 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在一些中、小型工地, 甚至连消防器材都没有, 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随处堆放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 建筑工地易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2.1 电气线路过负荷、短路和接触电阻过大引起可燃、易燃材料起火
主要是施工人员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 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过大, 电气线路线径与用电负荷不匹配, 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 电线接头处理不当而引发火灾。
2.2 电焊违章操作引发火灾
在建筑工地, 许多地方都需要电焊作业, 由于有的电工没有专门培训, 有的虽然经过培训, 但施工中缺乏严格管理, 违章作业现象比较普遍, 加之建筑工地平面管理混乱, 各种可燃物品满地都是, 遇到灼热电焊熔渣极易引起火灾。
2.3 火种管理不严引发火灾
工地上吸烟的工人相当普遍, 这些人的防火意识大多不强, 有的在危险气体场所吸烟, 而且燃着的烟蒂到处乱仍, 极易引起火灾事故。另外, 工地职工宿舍对蚊香、蜡烛等火种管理不善, 也是引起工地火灾的原因之一。
2.4 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食堂做饭时, 炉火从烟囱飞出落在可燃棚罩上引发火灾;做饭后炉火未处理好引发火灾;炉火烟囱长期烘烤可燃材料发生火灾。冬季工棚采暖, 火炉铁皮烟囱烤燃附近可燃材料发生火灾。
2.5 照明用电混乱引发火灾
施工现场尤其是夜间作业用电照明大多是临时性, 电线布置分散, 因此电源线敷设不规范, 随意性较大, 照明灯具的固定也不稳定, 离易燃可燃物较近, 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3 做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3.1 加大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
消防部门要严格按照《消防法》及相关规定, 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工作制度, 依法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各级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及建设部门, 应加大监督力度。对建筑工地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发现火灾隐患及违法行为, 要安装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3.2 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明确职责划分, 签订安全责任合同, 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 有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各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 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逐级落实好责任制。
3.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可燃物及建筑材料的管理
可燃物与明火点要保持一定的分隔距离, 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消防通道上;施工现场要按规定设置消防水源等临时消防给水系统,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3.4 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
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制度, 动火应设置在相对固定的安全区域, 焊接作业时要派监护人, 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严禁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动用明火, 动火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 确保没有问题后方可撤离。
3.5 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
施工单位要确定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电工正确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 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 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 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可燃物, 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3.6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
建设、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特殊岗位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 培训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 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要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经常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切实提高施工人员及时报警、扑灭初期火灾和自救逃生能力。
3.7 加强社会消防宣传教育
浅谈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篇5
摘要:古建筑是过去人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人们可以通过对古建筑的瞻仰来缅怀历史文化,古建筑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今有很多古建筑在保存方面岌岌可危,存在很多消防安全上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一、引言
对古建筑开启防火措施是很重要的,古建筑通常是由木材搭建而成,在很多古建筑中,使用木材的几率十分的大,平均每平方米都会使用一立方的木材,这些木材直接加大了失火事件产生的几率,假如发生了火灾,无法进行充分的散热,将会直接导致失火事件的产生,古建筑设置的起点一般都特别高,平时风吹日晒的几率十分的大,建筑材料中的木材早已风干,十分容易着火,此外,强大的风力也给失火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二.文物古建筑火情的危险性
我国受损的古建筑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火灾的影响,即使存留至今的古建筑,也有不少曾经历过火灾,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古建筑容易起火的原因。
1.负荷高,抗火级别低;对于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所用照明灯具不准靠近;配线的主线路宜采用地下电缆输入,配线方式一般以一座殿堂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回路,独立设置控制开关,并安装熔断器作为过载保护。古建筑的材料多数都是木头,火灾的负荷情况要远远高于我们国家目前的要求,危险性是十分高的,由于长时期存在空气中,已经处于风干的状态,水分的含量特别少,而且其中很多一部分木材并没有很好地质地,所以只要一碰到火源,就会直接导致火灾的产生。古建筑中的木质材料燃烧的可能性十分的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火焰,起火之后,整个房子就像密封一样,这直接导致了后期火势迅猛,烟雾全部聚集在屋子的上方,温度急剧升高,很多的古建筑都设置在山上,只要发生火灾,或是就会以迅猛的形式发展。
2.没有设置防火距离,进而容易引发连续烧的现象,在我们国家古建筑大部分是以单体的形式进行组合而成的一个大的庭院,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就是四合院,这种情况十分容易导致连续燃烧的情况产生,假如一个区域出现火源,会很容易蔓延到与之距离相近的其他建筑。
3.消防装置太少,救助困难。我们国家的古建筑十分的分散,大部分都处在郊区,这对发生火灾后的施救工作十分不利,而且极个别的建筑处在地理环境十分险峻的山林地带,即使有个别地理位置比较好,处在城市的周边,也因为窄小的门和很高的围墙而无法顺利的开展后期的施救工作,发生火灾的时候,除了会损害建筑,还会对建筑中保存的塑像和书籍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些书籍都是很重要的财富,一旦损毁将会直接导致文化的缺失。
4.古迹的管控和使用不合理,有一些古迹单位在权职分配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责任和义务并没有落实到个人,将注意力放在了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上所能带来的利益,而不是工作人员的管理等等。有些文物古建筑为了方便旅客,都会在周围设置旅馆,小店等等,这些店铺的接线板故障也会直接导致火灾的产生,此类人为的失误都是后期火灾产生的诱因。
三.文物古建筑防火措施
1.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古建筑单位在内部应该建立防火小组,在外部可以建立与之相对的防火组织,单位的最高领导是防火活动的最高负责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权利和职责应该落实到具体个人,让周围的单位和组织自行合作,协调相关的工作,以相关的规定为主,使消防措施逐步被完善,不断地进行业务上的训练,让灭火的能力大大得到提高,此外,以古建筑相关的管理规则为准则,建立相关的制度,使得最终的消防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将火灾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积极地开展火源管控活动
在古迹被保护的区域内,要对火源严加管理,坚决禁止在建筑的内部使用煤气管线。此外,对于古迹内的布局也要多加留心,一切都要遵循着防火的规定。对于游览区的吸烟现象要严加控制,对于香火香炉等等也要做好监管工作,安排专人进行值班检查,对于灰尘及时的清理,如果,有的宗教地点必须点灯,那必须对点灯的安全性做到保证,比如,可以在灯的外面用玻璃罩住,并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看管。
3.按安全技术规程设置电器照明设施
对于十分重要,具有研究意义的古建筑要进行设备上的管理,就比如在内部进行电气线路的安装,必须严格遵照消防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指令,应该采用铜芯绝缘线套金属管来进行电气线路的敷设,对于电线直接敷设在可燃构件应该明令禁止,严令禁止电水壶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
4.古建筑不准任何单位个人恣意占用作为他用
对于易燃,易爆的物品更应该定期排查,对于可燃物,在殿堂内应该专门安排房间进行安放,对于他的搬出工作进行搬移和催促,当因为特殊需要,古建筑要被用作拍摄的时候,需要向文物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汇报,得到允许后,方可进行。
5.防止雷击起火
重要的古建筑必须安装避雷线,避雷针等等避雷装备。主要安装的地方应该是比较容易受到雷击的部分。两根以上的引下线,并且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8m。二类防雷古建筑每根引下线应该控制10n以下的冲击接地电阻。三类防雷古建筑应该保证小于 30Ω的冲击电阻。确保它的安全性,在每年雷雨交加的季节进行维修。
6.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开辟消防通道
对于消防车无法到达的缺水的地区,应该主动设置消防水池,水量应该常年充足,保证水量超过3个小时,为了及时进行失火补救,还应该在古建筑旁配备便携的灭火器,其中非常重要的建筑,还可以进行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有条件的古建筑应视情开辟消防通道,便于消防部队及时到达火场,为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
四.结语
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要将消防相关的规划放到各项活动中并且要进行贯彻执行,目前规划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对于防火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相关机构也要尽快的设置管控措施,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和发展顺畅。
参考文献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篇6
关键词: 火灾原因 预防措施 监督管理 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各大城市中不断出现,消防安全管理已成为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事情,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在分析高层建筑工地火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预防火灾的安全管理对策。
1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原因
(1)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工地临时建筑较多,这些建筑大部分采用夹芯泡沫彩钢板材料、木材等可燃性材料搭设,另外在建高层建筑周围采用的脚手架安全网、竹笆、浇筑楼层所采用的模板和建筑装饰材料等建筑材料均为可燃、易燃材料,同时这些材料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若这些材料一旦着火,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和危害。
(2)施工组织总设计不周到,现场消防制度不健全
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施工总平面布局不够合理,消防通道和防火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未配备消防水池、水泵和水管,没有移动灭火器材或配置数量不够。
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人为地降低消防安全措施成本的投入;另外施工单位重视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忽视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3)施工人员的消防意识淡薄、消防管理混乱
施工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没有制定相应的灭火、疏散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演练;许多工地建筑电焊工、建筑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存在无证上岗现象,部分施工现场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进行电焊、气焊的工作人员无证上岗,操作时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甚至在火灾危险场地没有事先办理动用明火审批手续。
(4)建筑工地用电设备多且负荷大,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较多,不按规范进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线路超负荷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临时性用电多,安装极不规范,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绝缘层破损较厉害,并且离施工现场的易燃和可燃物较近,极易短路引起火灾。
2在建高层建筑预防火灾的措施
(1)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设施
施工组织是高层建筑施工总的组织性文件,它是对高层建筑设计总的部署。因此,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应有合理的消防、防火功能分区,建筑材料和临时建筑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的消防通道应能满足大型消防车通过的要求,并且保持畅通,同时在楼梯间、出入口设置醒目标志和应急照明,按规定设置消防水源和在工地附近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以及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2)按照防火方案,落实防火安全技术交底和防火安全检查制度
施工作业前,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应向作业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技术交底,加强防火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和宣传。防火安全技术交底的重点对象为在具有火灾危险场所作业的人员或实施具有火灾危险工序的人员。交底应针对具有火灾危险的具体作业场所或工序,向作业人员传授如何预防火灾、扑灭初起火灾、自救逃生等方面的知识、技能。
(3)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增强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施工单位应增强消防意识,保证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为此,施工单位项目部应该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员工的消防安全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熟悉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和扑救起初的火灾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育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具有相应的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共同落实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最大限度地预防建筑火灾,减少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危害。另外施工现场应建立消防安全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消防防火演练。
(4)依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动态消防检查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凡未经动火审批和为未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易燃易爆物品作业;在操作时应配备移动式灭火器和派专人看管,同时应将附近的易燃物清理干净,作业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施工现场,防止零星火源再次着火。
加強在建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禁止吸烟,在尚未竣工的高层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工人临时宿舍;施工现场除专责安全员每天进行安全巡视、检查外,施工项目经理应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
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间照明;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灯具,必须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压。
(5)建设各方应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监理除承担消防施工的质量监理责任外,还应负责对在建工地日常消防安全方面的监管责任。
总之,在建高层建筑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它不仅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安全部门的督促检查,还需要施工现场的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才能确保在建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HTH]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篇7
1 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问题
1.1 室外消防车道被占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每座高层建筑必须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并要求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 m, 并且4 m范围内上空不应有障碍物。《中国消防手册》中还提出要在高层建筑主要出入口一侧设置相应宽度的扑救场地。对高层建筑的室外环境要求如此严格, 是因为高层建筑层数多、体量大, 一旦发生火灾到场扑救的消防车通常在3辆以上, 需要有一定的通道和扑救场地开展救援工作。
处于市区繁华地段的高层公共建筑, 由于地处中心城区、使用功能又多为商业, 人流量较大。消防车道位置经常被临时停放的汽车、自行车和小商贩摆设的摊点所占用, 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及时靠近高层建筑主体进行扑救。等到清理好现场, 灭火最佳时间很可能被错过, 从而造成火灾蔓延。
1.2 消防设施老化
很多高层公共建筑的使用年限已在10 a以上, 消防设施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 (公安部1986年5月13日发) 规定:建筑物内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 防、排烟设备, 防火门、防火卷帘和消火栓等, 要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凡失灵损坏的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确保完好使用。《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A 587-2005) 中将消防设施的检查分为巡查、单项检查、联动检查三种。巡查为单位自查, 每周一次, 并填写《建筑消防设施巡查记录》;单项检查要求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检查或委托专业单位对各种消防设施进行单项检查, 每月至少一次, 并填写《建筑消防设施单项检查记录》;联动检查要求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检查或委托专业单位对建筑消防设施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进行综合检查、评定, 并填写《建筑消防设施联动检查记录》。设有自动消防系统的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 以及其他一类高层公共建筑等消防重点单位的年度检查记录, 应在每年的12月30日之前报当地消防机构备案。而目前大多数高层公共建筑的业主和使用单位对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均不够重视, 有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甚至不知道这两个规定, 单位的自检流于形式, 达不到检测的目的和效果, 致使很多使用多年的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设施存在隐患。高层建筑火灾主要的灭火手段就是依靠消防设施自救, 如果消防设施不能保证完好有效, 一旦着火不能及时报警、自救, 火灾就可能蔓延、扩大。
1.3 公用疏散通道变成私用通道
由于高层公共建筑层数多、面积大, 很多都是多家单位共同使用。高层建筑在设计、审核阶段往往无法确定将来具体的使用功能和具体的功能区分隔。有些疏散通道在设计、审核时是公用疏散通道, 而建筑投入使用后, 有的业主将在自己所使用区域内的通道变成私用通道, 导致原本有两个安全出口的区域变成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造成消防安全隐患。
1.4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责任心不强
领导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对火灾隐患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消防安全工作。有的单位由于经济原因对消防监督部门发出的隐患整改通知能拖则拖, 敷衍了事, 导致养患成灾;有的单位领导对防火工作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 认为防火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 对安全隐患不予重视。有的单位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出现误报的情况不能及时到现场调查、处置, 麻痹大意, 对经常误报
的设备不及时检修, 甚至关闭设备。
很多高层公共建筑由于使用功能复杂, 电气线路设计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 业主为了使用方便私拉电线, 而不采取保护措施, 甚至直接与可燃物接触, 造成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通过对近几年高层建筑火灾的调查统计发现, 由于电气线路原因造成的火灾占高层公共建筑火灾总起数的32.6%~40.4%。
1.5 消防管理制度无从落实
很多高层建筑建成后销售或承租给多家单位, 多产权、产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情况非常普遍, 造成使用单位各自为政, 消防管理无人牵头, 产权和使用单位不能履行自己的消防职责和维护建筑的消防安全。很多高层公共建筑采用物业管理解决这一问题, 但物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 管理不规范, 在单纯追求利益的思想驱使下, 物业部门对业主危及消防安全的行为监管不力, 不能认真落实消防管理制度, 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熟视无睹。
1.6 消防安全素质不高
很多高层公共建筑是综合楼, 使用功能复杂, 融宾馆、办公、商业、娱乐、餐饮等各种行业为一体, 多家单位共同使用, 建筑内人员成分复杂、流动性强, 消防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违章用火、违章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吸烟等原因造成的火灾经常发生。另外, 不能有效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很多人不知道消防安全基本常识、自救逃生常识, 火灾发生时不知如何扑救初起火灾, 不知如何逃生。
2 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2.1 制定高层公共建筑灭火预案
应根据每座高层公共建筑的特点, 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灭火救援预案, 并确保责任到人。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大的实际, 有条件的地区应确保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车道不被占用, 消防机构应本着消防社会化的原则, 会同派出所、街道、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进行检查和整顿;如确有实际困难, 也应制定火灾时能及时疏通、确保消防车辆通行的应急预案。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发展经济, 又能确保消防救援车辆畅通无阻。
2.2 加强对消防设施的监督管理
应对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设施完好情况进行普查, 对高层公共建筑内的消防安全负责人进行《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及《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的宣贯和培训。消防部队应提高服务意识, 帮助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单位制定、落实消防设施检测工作制度, 定期对各单位消防设施检测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供专业的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信息, 以方便单位进行消防设施检测。
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应加强对有消防安全隐患的非消防用电线路的检查。非消防用电线路虽然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及现行建筑消防设计规范中未明确规定, 但可能造成的消防隐患极大, 不容忽视。可以根据《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十条第四款“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2.3 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教育
针对有的单位领导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消防安全员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定期组织各单位消防负责人进行消防法律、法规的宣贯, 经常性地对其进行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教育, 加强谁主管、谁负责的意识教育, 使其明确忽视消防安全的危害及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的教育可以和常规消防安全培训相结合, 使消防安全负责人既能够了解本单位及其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和义务, 又能了解忽视消防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一旦发生火灾作为负责人应如何及时有效地组织报警和自救, 从而提高整体消防安全意识, 落实各种消防安全制度。
2.4 明确规范物业管理职责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第61号令) 规定“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 产权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 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由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应当遵守本规定, 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消防机构应主动向建筑产权所有者、使用者、物业管理等单位宣传、解释相关规定, 并明确规范其职责, 尤其要规范物业管理单位的职责和权利、义务, 使之对建筑的消防安全负起责任, 确保建筑的消防安全。
2.5 宣传和普及消防安全常识
消防机构应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手册等各种渠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火灾扑救及火场逃生自救知识, 加强社会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
3 结束语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篇8
1重庆高层建筑安全现状
1.1 基本情况
重庆市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高层建筑9 760栋, 其中一类高层建筑3 547栋, 二类高层建筑6 184栋, 工业建筑29栋, 另有4 261栋在建, 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8月31日, 重庆市尚有2 240栋高层建筑存在的8 584条火灾隐患尚未得到完全整改。
1.2 存在问题现状
1.2.1 存在大量烂尾楼
目前, 重庆市尚有140栋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 由此可以看出许多高层建筑在没有完全竣工时由于资金或其他因素影响就结束施工, 在消防管理等方面不具备使用条件, 但很多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 将“烂尾工程”投入使用, 由于“烂尾工程”消防设施未能安装到位, 消防管理更无从谈起, 消防安全一片空白, 存在先天性消防隐患。
1.2.2 多产权, 管理人不明确
很多高层建筑建成后开发商销售或承租给多家单位, 多产权或产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现象非常普遍, 造成使用单位各自为政,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人牵头, 产权和使用单位均不能很好地履行相应的消防安全职责, 致使消防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 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 消防设施缺少维修保养不能正常运行, 消防安全令人担忧。部分高层建筑聘用了物业管理, 但业主与物业管理单位在合同中未能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1.2.3 随意更改使用功能, 占用消防通道及扑救场地
高层建筑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和扑救场地。但大部分处于市区繁华地段的高层建筑, 由于地处中心城区、使用功能又多为商业或办公, 加之人流量较大, 开发商或承租商出于经济利益擅自改变原消防设计及使用功能, 将消防车道改为临时停放的汽车、自行车和小商贩摆设的摊点所占用, 或被上锁, 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及时靠近高层建筑主体进行扑救。还有许多业主购买房屋后改变了建筑功能, 将住宅改为办公、学校或旅馆, 致使建筑消防等级发生改变, 造成消防设施不配套。
1.2.4 管理制度不落实、无维护、整治经费、设施设备完好率不高
目前部分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无法正常运转, 形同虚设, 经调查, 全市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仅为22.3%,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没有确定物业管理单位, 消防设施无人进行维护、管理;二是高层建筑的业主和使用单位对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不够重视, 对建筑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 自动消防设施得不到正常的维护、保养, 有的建筑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设施自投入使用后, 竟然一次也没有全面检测维护过;三是各产权、租赁单位二次施工装修时导致对部分建筑消防设施损坏, 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单位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1) 业主及物管单位不重视消防工作投入, 责任制不落实。
业主及物管单位作为消防工作责任主体, 但并未认真履行相应职责, 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投入不够, 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 未落实专人值班, 未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维护, 导致大部分消防设施长期处于故障或瘫痪状态, 等到火灾发生时, 消防系统不能做到及时联动, 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2) 公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从业人员消防业务素质不高。
许多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由于年久失修, 整改资金需求量较大, 一般需要动用大修基金, 但把根据物管相关规定整治动用大修基金需2/3业主同意, 但许多业主认为消防工作与己无关, 或认为是政府的事情, 不同意动用大修基金, 导致整治资金无法落实。同时, 高层建筑管理者的消防安全素质、值班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等, 都是预防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关键因素。笔者曾经检查过多幢高层建筑, 发现大量存在消防水泵开关置于手动状态, 消防监控值班人员不在位、不熟悉业务的;楼道、楼梯、出入口摆放杂物等问题。
2.2 利益冲突, 随意改变消防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功能与其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是截然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 必须搞好其防火设计, 并做到同步施工, 同时投入使用。但由于业主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在进行建筑设计及施工阶段擅自对原有设计进行变更, 且没有将其向相应的消防机构申请审核, 导致各项消防技术措施得不到贯彻和落实, 等到工程竣工后, 才发现存在有不安全因素, 不符合防火要求。
2.3 “多产权”单位责任不落实, 无物管单位, 或有物管单位但履职不够
许多“多产权”的高层建筑各单位不履行职责, 各自为政, 无统一的物管单位, 致使管理职责不明确, 即使出现隐患也无人牵头落实整改资金对其进行整改。有的单位虽然成立了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 但与其他单位并没用形成合力, 职能解决一些单位内部问题, 建筑公用消防设施出现了隐患, 也无法进行整改;同时, 有物管单位的高层建筑由于在签订物管合同时, 未明确其消防管理职责, 履行的只是一些简单的收费、看管等职责, 其消防安全管理均为空谈。
3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问题的对策
(1) 逐步对烂尾楼进行再开发。
近几年, 一部分开发商对一些“烂尾楼”建筑进行再开发, 按照规范要求增设建筑消防设施, 实现“烂尾楼”建筑消防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一方面, 实现了资源再利用, 创造了经济价值;另一方面, 消除了火灾隐患, 改善了消防安全环境, 提升了社会整体防控火灾的能力。此类高层建筑均按规范要求增设了自动消防设施, 实现消防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2) 落实物管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建筑产权、经营使用、物业管理等单位要严格依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第61号令) “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 产权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 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由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应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规定, 以物业管理合同或消防安全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各自消防安全责任, 共同维护建筑的消防安全。尤其要明确物业管理单位的职责和权利、义务, 使之对建筑消防安全实施规范管理, 确保建筑的消防安全, 对一些无物管单位的建筑, 政府及职能部门需指导其成立业委会, 聘请物管公司, 落实责任。
(3) 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消防意识。
强化高层建筑消防管理人员和建筑内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提高其消防安全素质。首先要开展消防从业人员职业鉴定工作, 做到消防控制室管理人员、消防设施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其次要全面提高高层建筑内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由于高层建筑内工作人员成分复杂, 流动性强, 消防安全素质参差不齐, 因而要加大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的宣传力度, 通过授课、墙报、宣传标语、灭火演练、逃生演习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三是加强社区宣传, 提高业主消防安全意识。
(4) 加大监管力度, 提高违法经营成本。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案例分析 篇9
由于高昂的地价、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快速增长的经济对地标性建筑的需求,超高层建筑成为解决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空间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当前全球最高的10座摩天大楼中,中国占据了5座。除了828m的世界第一高楼在阿联酋的迪拜,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九高楼分别位于中国的台北、上海、香港、南京和广州。摩天大楼在解决特大城市群用地紧张的同时,也给城市公共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和难题,如:火灾等灾害防控、建筑结构及安全设计。2009年央视新址火灾之后,高层建筑防火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类似事故仍不断出现。2010年11月15日14时20分左右,上海静安区胶州路一幢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教师公寓楼脚手架突发大火,造成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2011年2月3日,总投资近30亿元的沈阳皇朝万鑫酒店发生严重火灾,导致高150m的B座公寓楼完全烧毁,火势一度延烧至219m高的A座顶层。这些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超高层建筑由于在竖向空间得到了有效延伸,使得建筑业主能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分区域和分功能布置。在广州塔中,全塔设置了观光球舱和塔顶速降座椅、室内观光大厅、旋转餐厅、旅游观景区和休闲区、游客大厅、旅游商场和停车场等多个功能区域。
正是因为超高层建筑功能分区的复杂,消防建审部门无法按照统一的建筑防火规范进行设计,而必须针对不同的功能分区采取性能化的设计方法。以笔者参与的某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性能化设计为例,该建筑塔楼总高440m,建筑层数为99层。建筑业主根据使用需求,为塔楼设计了以下功能区域。底层及平顶层为办公、酒店大堂;2~5层为核心筒;6~78层为办公区,拟建为甲级写字楼;81~97层为酒店区,拟建为白金五星级豪华酒店;15/16、31/32、47/48、63/64、79/80、98/99为机电/避难层。大楼酒店区中又包含了满足酒店需求的客房、餐厅、厨房、多功能厅、会议室等多类子功能区。需要在对酒店区内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明确的情况下,结合人员疏散分析论证不同功能区的消防安全性。
2 超高层建筑消防对策案例
2.1 电梯疏散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超高层建筑超高的高度和超大的建筑体量对人员疏散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合理的疏散策略是人员安全撤离危险环境的重要保障。对纽约世贸大厦的火灾统计表明:发生恐怖袭击和大火后,世贸大厦内部87%人员成功疏散逃生,在疏散成功的人员中,99%的人员所处位置低于撞击楼层。
早在1974年就有人考虑利用电梯加快疏散速度和疏散残疾人员,1992年美国的John H Klote等人对利用电梯疏散时人员的运动时间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提出了EEES电梯紧急疏散系统。2007年9月,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与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联合召开了“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电梯疏散国际研讨会”,并与上海市消防总队积极展开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此外,NIST于2008年4月举行了“Rethinking Egress”会议,主要讨论利用电梯进行疏散的优点和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
笔者参与的国内440m高某超高层建筑的性能化设计采用了分区域分阶段和电梯结合疏散的策略,即每一楼层发生火灾时,先疏散该楼层及相邻楼层的人员到避难层,人员疏散到避难层后继续疏散。如确定火势会影响到塔楼全体人员的安全,将结合穿梭电梯进行整体疏散。
笔者对采用电梯结合疏散楼梯疏散的人员运动情况进行了实体试验和计算模拟。结合实验数据和相关标准规范,采用STEPS行人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共设定了三个模拟场景。场景1:所有人员仅使用楼梯进行整体疏散。场景2:所有人员同时使用疏散楼梯和疏散电梯进行整体疏散。其中,通过软件模拟控制使用楼梯和电梯疏散的人,使得最终两种疏散人群的整体疏散时间相同。场景2为最理想的疏散场景。场景3:所有人员同时使用疏散楼梯和疏散电梯进行整体疏散。其中人员由软件随机选择楼梯或电梯进行疏散。场景3中,人员可随机选择通过楼梯或电梯进行疏散,所得到的疏散时间最接近真实情况。表1和图1为三种场景的疏散模拟。
通过表1和图1可以看出,仅用楼梯疏散时,在疏散开始90min后,塔楼中99%以上的人员已经成功疏散,再辅以穿梭电梯,疏散效率进一步提升,疏散时间缩短为76min,有效提高了塔楼疏散的安全性。
2.2 重力供水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就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超高层建筑来看,消防供水有多种形式,见表2所示。
以珠江新城西塔为例,其消防给水系统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塔楼总高度432 m,共103层。建筑室内消防水源来自主塔楼102层的高位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积为600m3,贮存室内各消防系统火灾延续时间内同时使用的消防用水量。地下四层设低位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150m3,用于水泵接合器供水及转输水泵抽水。在30层和66层均设置消防转输水箱和分区减压水箱,有效容积均为60m3。高位消防水池和各区的消防减压水箱分别设置两根DN200出水管与各区的消防给水管网连接,系统示意图见图2所示。
设计者根据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原则,选择了常高压与临时高压相结合、串联式重力供水的新型混合消防给水系统,将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全部消防用水置于屋顶的高位消防水池。对绝大多数楼层而言,相当于常高压给水系统,因此无需系统设置水泵,大大缩减了消防加压设备数量和泵房占地面积。同样,在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中也采用了重力消防供水的方法。笔者在调研中实地参观了广州塔第85层(438m高)设置的重力水箱,其常年总蓄水量达540t,水箱下面安装轨道,以便水箱可以滑动。作为重力供水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之处在于即便楼下发生火灾断电,这套设备也能正常运行,水塔里的水能依靠自身的重力抵达各消防水管。这套系统的供电线路接入特殊的电路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供电线路通电情况和温度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许多学者指出,高位水箱依靠重力实现供水,在系统方面更加安全可靠。这也正是超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的原因。
3 超高层建筑消防发展新方向
面对超高层建筑严峻的火灾形势,科技减灾是必由之路。国内外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均认为应采用整体消防安全理念,进行全面系统的消防安全设计。根据整体消防安全理念,建筑内火灾安全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达到:被动式建筑结构设计;主动式火灾防治关键技术与系统;消防安全管理,见图3所示。
在整体消防安全理念中,超高层建筑主动式火灾防治关键技术及系统又是抑制和减少灾害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发展针对超高层建筑火灾的新型灾情监测与应急扑救技术已成为消防部门的共识和当今国际公共安全技术前沿的研究热点。
(1)应发展节约水资源的新型分布式灭火技术与装备。能大大提高灭火效率,降低灭火水耗,提高水的利用率的超高层分布式灭火技术与装备应成为研究的重点。如A类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技术,能提高水的吸热比表面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冷却和窒息灭火效能的(超)细水雾灭火技术等。
(2)研究与发展以消防车、泵、炮等系统灭火装备为代表的大功率、高效能、多功能、轻型化的消防应急救援装备。
(3)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于一体的安全、高效、轻质的消防员火场个人防护装备与抢险救援装备、技术及理论的研究。
(4)带消防直升机、消防机器人、固定与移动式灭火模块等先进设备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立体化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侦察、信息传输等灭火技战术及配套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要解决超高层建筑消防扑救高度受限造成的难题,要继续改进现有消防车辆装备和系统,提升其灭火剂输送高度;更重要的是发展新型的消防飞行装备,从根本上突破高度的限制。如可将具有高可靠性自主飞行控制、适应城市复杂环境下定位与导航的无人旋翼飞行机器人融合先进的火情监测、应急决策与扑救技术,形成一体化的集成系统,用于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现场监测与扑救。
摘要:总结近年来发生的超高层建筑重大火灾,分析其存在的技术难题。结合参与的国内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与性能化论证项目,详细论述广州市等大城市在超高层建筑防火功能分区设定与性能化审核、电梯在人员疏散中的应用、超高层建筑的重力给水等方面的技术解决策略,并根据整体消防安全理念,提出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治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梯疏散,性能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廖光煊,况凯骞,姜蓬,等.某市B11-1/02地块超高层项目“二期塔楼”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报告[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2]S S Sunder.NIST response to the world trade center disasterFeder-al Building and fire Ssfety investigation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Disaster Part IV-Life Safety[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and Technology.U.S.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5.
[3]SONG Wenhua,WU Dong,ZHANG Yufu.Feasibility study on theevacuation through elevators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high-risebuilding fire[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8,18(9):67-72.
[4]广州市城乡建委,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指引[S],2010.
[5]李洋.超限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特点[J].给水排水,2010,36(1):69-72.
[6]LIANG Zhijun.Discussion on design of water supply system for firecontrol of guangzhou west tower[J].Guangzhou Architecture,2008,36(6):22-25.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篇10
1 东莞可园古建筑的特点及现状
东莞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 布局巧妙合理、小巧玲珑, 园中建筑、山池、花木等景物丰富。虽占地面积不大, 但布局紧凑, 虚实得体, 建筑压边摆布, 形成“连房广厦”的格局, 留出中间空地作庭园, 故视线开阔、畅朗, 有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可园古建筑的建筑材料以木材、砖瓦为主,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木材料耐火等级低, 火灾荷载大, 经过160多年的风干, 极易燃烧, 并且可园是“连房广厦”的格局, 建筑连片成群, 没有有效的防火分隔, 极易蔓延。古建筑引起火灾的因素很多, 就可园来说, 最有可能引起火灾的原因可能有三种, 第一是人为因素, 包括游客吸烟、燃放烟花、小孩玩火等;第二是雷击;第三是电气线路故障。可园建成已有160多年, 虽然至今为止没有发生过火灾, 但我们仍应防患于未然, 不能掉以轻心。
2 现有设备不足, 管理手段有待提高
在设备上我们配备了消火箱、灭火栓、手提式和推车式的灭火器等, 同时禁止在古建筑内用明火、设香炉、吸烟、拉明线、堆放木材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等, 但是设备配备仍略显不足。我们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 对古建筑内进行全面监控, 但是管理系统单一, 不能有效地进行防火。在管理方面, 我们建立了岗位防火责任制, 组织了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演习, 实行24小时值班制。但是检查和演习的数量有待增加, 质量有待提高, 且没有开展经常性联防活动。因此, 我们需在硬件和软件上加以提高和整治, 加强对可园的防火。
3 进一步完善消防设施和防火对策
由于古建筑所具体的特殊意义及价值特性, 在防火安全上具有截然不同的重要特性, 其火灾破坏性不论从时间、速度、程度上均大于现代建筑物。因此, 不是发生水灾后如何去扑救, 而是如何让它的火灾发生率降为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提高对古建筑的消防设计、规划、保护工作的重视。
3.1 完善设备设施, 从硬件上提升可园的消防安全度
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形象的前提下, 合理的在古建筑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装设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尤为重要。如何安装和设置火灾探测器, 应根据可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空间结构特点以及不同部位的火灾特性综合加以选择。可选用的探测器主要有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缆式线型室温探测器、线型光纤感温探测器等, 达到早探测早报警的目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火灾探测系统是新型的消防设施, 它安装方便, 无需电缆布线,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建筑物的破坏;可以在不介入人力的情况下实现对危险场所的监测;可以实现更精确的监测。这种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的有线监测系统布线复杂、造成建筑物破坏等弊端。如果条件允许, 这种新型的火灾探测系统是首选。
灭火设备方面可新增动力消防泵、喷水枪、水幕设备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在发生火灾时喷水, 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应用量最多、灭火成功率最高且造价低廉的灭火系统, 能够有效地避免因火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可园安装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保护历史遗产将起到重要作用。
装设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可以防患于未, 杜绝电气火灾的发生。当可园古建筑内的电气系统由于种种原因发生漏电现象, 在还没有发生火灾之前, 该系统能够根据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揣测器的设定值发出预警或漏电跳闸, 及时发现和消除电气火灾隐患, 真正做到建筑消防电气系统的安全与可靠。
3.2 安装防雷设施, 确保古建筑消防安全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第5.3.2和5.3.3条明确规定, 曾经遭遇雷击的地区和当古建筑附近有高大树木时, 应采取必要的防雷设施。可园邀山阁高17.5米, 接触点高, 前侧有高大的龙眼树, 极易引起雷电火灾。近几年, 可园邀山阁已两次遭遇雷击, 柱础、建筑墙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 邀山阁周围有大面积的可湖, 且外围存在着电缆等, 因此, 安装防雷设施迫在眉睫。
日常用的避雷设施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器等,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接闪器向大地泄放雷电流, 达到保护古建筑的目的。可园是“连房广厦”的格局, 可以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 将设计成网状的防雷装置铺排在古建筑顶部的瓦面上, 构成一个大型的金属网笼, 并饰以与屋顶相同的颜色。这样既可以直到防雷的作用, 又保持了古建筑完成的艺术造型, 是一种实用、美观、安全的防雷方式。在龙眼树树顶装避雷针, 沿树干敷设引下线, 下部埋设接地装置, 以防雷击。
在对可园安装防雷设施时, 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的要求, 由专业人士安装。在每年雷雨季节来临之前, 对设施进行全面检测维修, 保证完好有效。
3.3 利用高科技、新材料, 加强建筑的防火力度
可园的主体建筑均是木结构, 木材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 一旦发生火灾, 建筑物内散热差, 温度升高快, 容易引起轰燃而使火热失去控制。因此, 可采用防火涂料和阻燃液对古建筑的柱、梁、枋、檀、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表面涂层, 形成一层保护性的阻火膜, 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 阻滞火灾迅速蔓延, 进行防火保护。阻燃剂必须效力好、无毒无害、阻燃性持久、无腐蚀性、对木材的特性不产生不良影响, 处理后木结构的形貌特征不会发生改变。
可园的柱子均为红砂岩, 火灾会破坏红砂岩的强度, 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的坍塌。可采用厚型无机防火涂料或隧道防火涂料来保护它们, 以免火灾发生时结构强度的破坏而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坍塌。可园中的走廊、过道、墙板、楼间距等很难达到消防要求, 我们可以采用防火板材来提高耐火性能、增加防火分隔, 达到消防的目的。
3.4 加强人员管理, 增强防火安全意识
在消防管理方面, 领导要重视, 定期维护与检修消防设施、加强消防演习培训和联防、建立日常防火体制, 各部门密切配合, 增加防火安全意识, 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篇11
关键词:高层建筑;自救;消防监督;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展迅猛,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出现,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并且高度越高,其危害性会相应增大,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二、高层建筑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
(1)消火栓灭火系统。该系统在我国被作为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在每一个高层建筑中都设置。消火栓系統实施灭火需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消防队员,二者缺一不可。灭火时,赶到火场的消防员从墙上消火栓箱内取下水枪及水带,在距火焰约10m的范围内用水枪喷水灭火,以此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2)防火分区系统。防火分区系统的设置在我国几乎和消火栓系统一样普遍。它是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系统主要由防火墙、板、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防火阀等及相应的火灾探测装置构成。探测装置探测到火情后,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自动关闭,把火势封闭在局部空间内,阻止其蔓延,以有利于消防扑救。防火分区系统本身并不能灭火,必须有其他灭火系统配合才能把火灭掉。否则火势会把该区内可燃物燃尽,或破坏掉分隔物,向其他部分蔓延;(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固定灭火系统。国内外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现代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消防设施。
三、现阶段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图纸不全,消防审核困难
少数地方的建筑设计人员不重视建筑防火设计,有关设计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建筑消防设施设计不配套,加之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间紧,设计周期短,设计人员只图简便,而各专业设计人员不相互配合协商,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缺图、漏图以及设计图纸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极个别的建筑工程仅凭几张设计草图就进行施工。以上各种原因,导致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二)监督不力,源头关把不严
有的消防监督人员不严格按程序、规范等把好建审、施工检查、竣工验收关。例如有的消防监督人员未能及时地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审核意见,甚至对比较简单的诸如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室内消火栓安装位置等问题也提不出意见来,对缺乏主要的消防设施设计图的设计图纸,草率地下发同您设计的审核意见书;在施工检查中,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监督检查程序不熟悉,对被检查的场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对一些明显的问题查不出来;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产品、消防设施不熟悉,不会使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建筑消防监督的力度和作用。
(三)施工质量差,消防设施运行难
有些施工安装单位在工程投标中隐瞒工程量,采取低报价投标,造成工程总造价缺口过大,影响了工程质量;一些施工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规范不熟悉,甚至完全不解,不按规程、规范施工,造成安装的技术性错误。例如,没有将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管网最末端,虽然也能测试压力和水流量,但所测得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防排烟系统线路错接,造成排风阀送风,送风阀排风;应急照明灯亮度不够,疏散指示标志标识方向错误;消防水泵电机的连接线相序接错,致使水泵反转;防火卷帘无联动功能和应急操作装置,不能远程控制和应急操作;火灾事故广播不能在控制室强行切换、无选层功能等等。而有些施工安装部门为了索要欠款,竟人为造成消防设施故障,导致一些设施无法投入正常运行;有的消防工程公司无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承包到工程后临时招聘施工人员;一些工程同时分包给几个施工安装部门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造成消防设施从安装调试投入运行起,就无法稳定工作、不断维修的现象。
四、对策建议
随着高层建筑的档次和使用功能的提高,建筑防火也越来越复杂,对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重视施工安装质量,严格按规程、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消防设施的单位一定要取得经公安消防机构考核合格的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资质,并应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除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外,对施工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后方能允许持证上岗。在施工安装中从班组到施工工段都要配备施工安装质量检查人员,对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安装质量都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到位,逐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了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的监督,同时也为解决消防监督人员工作多、人员少的矛盾,建议实行消防设施施工安装
监理制度,开展消防设施安装的质量评定,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消防设施质量评定标准,建议出台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检验的评定标准,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严把设计质量关,实行消防设计资格证书制度。
参考文献:
[1]蒋永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03).
[2]蒋永琨,王世杰.高层建筑物防火设计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篇12
1 建筑物消防安全调查的基本情况
将调查范围按四周道路围成若干区域块(共划分33个区域块,并依次编号),然后对区域块逐一进行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调查。
衡阳市建筑物约2 277栋,调查了553栋商住楼和综合楼,占建筑物总数的24.3%,其中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建筑物25栋,占建筑物总数的1.1%,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建筑物 528栋,占总数的23.2%。
2 商住楼、综合楼消防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随意改变建筑使用性质
(1)住宅办公化。由于住宅的租售价格比写字楼和商业门面便宜很多,很多商住楼的部分居民住宅用房被改为办公用房。
(2)擅自将住宅底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加层或向周边扩展。
(3)擅自将商住楼的商业营业厅改作其他用途。
2.2 防火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调查的建筑物数量共553栋,每栋有4个防火间距,其总数为2 212个。防火间距小于或等于6 m的数量有1 068个,占防火间距总数的48.3%,其中小于或等于3 m的防火间距数量有629个,占防火间距总数的28.4%。所调查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个数有近1/2的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其中,区域3、8、32小于或等于6 m的防火建筑间距比例分别为65.9%、84.1%、59.4%,这些区域的商住楼或综合楼消防安全隐患很严重,由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开来。
2.3 缺少消防车道及扑救面
所调查的商住楼和综合楼缺少消防车道和扑救面的情况很普遍,基本概况如图1所示。
消防车道数目为0、1、2、3、4条的建筑物分别为11、142、194、133、72栋,占调查建筑物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25.7%、35.1%、24.1%、13%。在调查范围内,由图1可知,含有0~2条消防车道的建筑物共有347栋,占所调查总数比例为62.7%,缺少消防车道的问题比较严重。所调查的建筑物中消防扑救面数目为0、1、2、3、4个的建筑物分别为16、196、216、98、27栋,占调查建筑物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9%、35.4%、39.1%、17.7%、4.9%。含有0~1个消防扑救面的建筑物共212栋,占调查总数的38.3%,含有0~2个消防扑救面的建筑物共428栋,占调查总数的77.4%。
2.4 安全出口不符合规范要求
75%调查建筑物上部居民住宅都是一个单元一部疏散楼梯,且疏散楼梯净宽在0.9~1.0 m范围内的比例高达90%,不符合规范的单个楼梯1.1 m净宽要求。疏散楼梯绝大多数都是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很少设置封闭楼梯和防烟楼梯。
2.5 室外、室内消火栓设置较少且维护不善
各区域建筑物设置消火栓的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调查建筑物设有室外消火栓的比例为51.9%,临主要街道的商住楼、综合楼一般有属于市政管网的室外消火栓,但在小区内市政管网的消火栓和建筑物室内消火栓较少。区域1、2、4、5、7、8、14、15中建筑物设置室外消火栓的比例分别为0%、0%、0%、9.1%、0%、0%、6.7%、5.9%,严重缺乏室外消防水源。由图3可知,在区域4、5、8、12、14、15、16、17、18内的调查的建筑物设置室外、室内消火栓比例均低于20%,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缺少消防水源,对消防救援工作不利。
在调查中发现,大量商住楼、综合楼的楼梯间设置的室内消火栓已锈蚀,有些竖管被人为割断,消火栓箱被围堵,甚至被用来堆放煤及其他杂物。在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物内,由于历史原因,约50%的消防竖管管径和栓口直径过小,竖管直径为65 mm或50 mm, 栓口直径仅为50 mm,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竖管直径100 mm及栓口直径65 mm,而且由于自来水公司水管改道或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不善的原因,不少室外、室内消火栓无水。
2.6 灭火器、自动灭火系统及报警系统设置少
灭火器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设置的建筑物数量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很低,仅为调查总数的17.1%。由图3可以得知,有30个区域的建筑物设置有效灭火器的比例低于40%,其中区域2、5、7、8、10、11、12、17、18、19、21所调查的建筑物设置有效灭火器的比例约为0。除了少数建成时间较短的建筑物的上部居民住宅配备了灭火器,大部分建筑物的上部居民住宅没有配备灭火器或灭火器失效。
在一些大型的商场、娱乐等场所自动灭火和报警系统没有按规范要求设置,设置的建筑物数量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很低,仅为4.8%和5.2%。由图3可知,在区域2、4、5、6、7、8、9、10、11、12、14、17、19、20、32中调查的建筑物,设置自动灭火和报警系统的比例均为0。
2.7 其他问题
(1)建筑物上部居民住宅的外墙管线密集,设置排油烟管道,存在重大的消防隐患。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商住楼、综合楼上部住宅居民住宅的外墙面都有大量管线缠绕,尤其是在疏散楼梯出口处大量密集,这种现象的比例高达90%。底部有餐馆的商住楼的排油烟管道都设在建筑物非临街面即住户的安全出口面,大部分建筑物的管道沿着住宅楼梯出口一侧的外墙直通屋顶,管外壁及附近墙面有大量油垢覆盖,一遇明火即燃。
(2)住宅疏散楼梯间堆积大量易燃可燃杂物。这种现象在商住楼、综合楼的上部居民住宅的疏散楼梯间非常普遍,有些市民消防意识弱,堆积大量的煤、木质杂物,有的住户将煤炉就放在楼梯间,这样不但会使楼梯平台宽度大大缩短,疏散通道变窄,一旦发生火灾,疏散楼梯的这些易燃可燃物燃烧会严重威胁居民的安全疏散,而这些楼梯往往是整栋楼或一个单元唯一的疏散楼梯。
3 对策研究
由于历史的原因,旧城区商住楼、综合楼的消防安全问题严重,但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物完全按照国家规范来强制执行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加强人防的同时,应在技术上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意见来尽量改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状况。
3.1 加强源头控制
政府在旧城区改造时,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消防功能,在新、改、 扩建工程中,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知消防监督部门参与选址定点,充分考虑旧城区际情况,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所需要的设置,特别是要从严控制在旧城区设立公众聚集场所,从源头上减少火灾隐患。
3.2 拆除消防通道内的障碍物
在主要街道两侧的商住楼、综合楼中,存在着大型广告牌设置位置不当的问题,大型广告牌在建筑物之间的空隙设置的净空高度过小,阻碍了本来存在的消防车道。而在另一些建筑物的消防通道内常有居民私建的煤房或垃圾堆场,使消防车道受阻碍。针对存在的这些情况,应及时拆除大型广告牌、私建煤房、垃圾堆场等对消防车道有阻碍的东西,并规范大型广告牌的设置位置和净空高度。这样可以增加一部分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改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状况。
3.3 设置属于市政管网的消火栓
在调查的区域内,建筑物严重缺少消防水,尤其是不临路的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而设置属于市政管网的消火栓则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尤其在不临路的小区内多设置几个室外消火栓,使每一栋建筑物都在室外消防水源的使用范围内,可以极大地改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状况。加强对室内消火栓的维护也很重要,有不少建筑物内虽已经设置了消火栓,但因为维护不善、自来水管改道或物业管理公司的问题而使消火栓失去应有的作用,应对已设置的消火栓进行维护保养,使其能继续起作用,这样既达到改善建筑物内部消防安全状况的目的,又不需要太大的花费,比较容易做到。
3.4 增加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宽度
对建筑物底部的安全出口数量和净宽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建筑物,应在不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强制增加安全出口的数量或将安全出口拓宽,如果确实做不到,可以考虑提高要求,规定在本不需要安装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内强制安装,用其他方面的高性能弥补安全出口的不足。而建筑物上部居民住宅的疏散楼梯不满足规范的情况,则要求必须在建筑物合适的位置增加疏散楼梯或拓宽楼梯,并要求物业管理部门每个单元配备救生滑梯或缓降器,以备在紧急的情况下使用。
3.5 排油烟管道改道,集中设置管线
针对建筑物底部的餐馆的排油烟管道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情况,可以考虑修建专门的排油烟的室外地下通道,使排除的油烟等易燃物通过完全处于地面以下的全封闭的通道通向专门排放地,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油渍沿着管道布满建筑物外墙,有效地改善有油渍的外墙面遇到明火易燃的消防安全状况。
针对建筑物之间及自身外墙面管线缠绕的问题,可以由物业管理部门组织居民统一进行管线的集中设置,并对重要的管线使用难燃材料制作的套管保护,不但能改善消防安全状况,还可以美化建筑物外观。
4 结束语
目前,在各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整治下,火灾形势趋于平稳,但是从火灾发生区域看,旧城区仍然是火灾高发区域,加强对旧城区建筑消防安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调查衡阳市旧城区商住楼、综合楼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发现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扑救面、建设消防设施设置等方面问题。提出拆除消防通道内的障碍物、设置属于市政管网的消火栓、增加或拓宽疏散楼梯、修建专门的排油烟的室外地下通道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旧城区建筑,消防安全,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衡阳市城区建筑消防安全普查报告[R].衡阳: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2008.
[2]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推荐阅读: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30
古建筑消防对策05-18
古建筑消防安全12-21
古建筑群消防保护设计11-08
古建筑中的消防工程07-05
古建筑建构材料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09-01
古建筑06-10
砖石古建筑05-09
古建筑遗产05-19
洛阳古建筑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