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消防安全(精选12篇)
古建筑消防安全 篇1
引言
古代建筑我们通常都简称为古建筑, 是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 涵盖了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是我国非常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代表着我国的国家文明。我国的古建筑风格多样, 象征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是中华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所以,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 利在今世, 功在千秋。在所有对文物古建筑构成的危害之中, 造成损失最大的就是火灾。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共发生6起火灾, 一座城楼、一座牌楼和5间古建筑均被烧毁。 2002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共发生4起火灾, 过火面积高达1865平方米。最近几年文物古建筑更是频发火灾, 令人痛惜。所以, 目前我国文物古建筑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成为各级消防主管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1文物古建筑先训现存的安全隐患
1.1古建筑的耐火等级不高
我国古建筑所使用的主要材料都是木材, 结构支撑方面基本都是木质构架, 从火灾荷载情况来看, 与国家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的标准还相差较远, 火灾的危险性非常大, 耐火的级别比较低。古建筑中所使用的木材, 由于经历了若干年的干燥, 已经成为了彻彻底底的 “全干材”, 其中所含水分极少, 非常容易燃烧, 特别是有一些木材已经枯朽, 质地相当的疏松, 一旦遭遇干燥的季节, 一点火星就能引起火灾。古建筑中每一个木材构件, 都是非常好的火焰传播途径, 极易燃烧。古建筑一旦着火, 马上就会迅速蔓延, 就像被架空的干柴, 加上古建筑的屋顶都是非常严密的, 就会造成火灾发生时, 烟不能马上散发, 遇到屋顶的热, 马上就会使温度快速上升, 产生“轰燃”。古建筑的每一个构件的表面面积都很大, 木材多以拼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缝隙较多, 通风条件又非常好, 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了高山之顶,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会以最快的速度蔓延, 火势猛烈, 很快就会形成立体燃烧。
1.2防火间距小, 极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我国的古建筑基础多为种类多样的单体建筑, 由此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庭院。在庭院布局之中, 基本都是以“四合院”或者“廊院” 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布局形式在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上都比较缺乏, 只要其中一处出现起火的情况, 如果控制不够及时和有效, 就会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相连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形成大面积的燃烧, 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1.3消防设施匮乏, 火灾扑救难度大
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几乎都有古建筑的存在, 很多古建筑都距离城镇较远, 一般都是建在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这些古建筑的自防自救能力普遍较低, 缺乏经过专业训练的专职消防人员的防护, 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消防措施的配备和安装, 如果有火灾发生, 由于消防队基本都在城镇, 很难及时到达, 只能任火势蔓延, 直到烧尽为止。很多古建筑都没有消防水源, 一些比较高大的古建筑即使有水源也难以扑救, 而古建筑周围多是较为狭窄的道路, 有的还设有门槛和台阶, 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 这直接造成了火灾扑救工作的难以克服的困难。
1.4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不善, 问题较多
有的古建筑的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责任不清, 多数为了经济利益的追逐普遍对于消防安全的管理疏于研究。不少地方为了经济利益, 将古建筑投入现代化经济的使用, 利用古建筑进行旅馆、 饭店、招待所、工厂、仓库开设, 对于火源缺乏严格的管理, 乱拉乱接电线, 随意乱设线路开关。有的古建筑的周围由于开店数量较多, 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2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措施
对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 最主要的就是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结合各地古建筑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的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一定要做到组织落实要严格, 制度制定要严密, 措施设置要得法, 火灾施救要有效。具体的措施包括:
2.1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各地政府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教育培训, 还要定期开设消防安全培训班。教育和培训的重点主要针对古建筑的工作人员, 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灌输, 教授一些火灾预防的方法, 还有如何进行火情的处理, 提高相关人员的灭火技能。通过这些培训提高相关人士对于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 以增强预防火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2科学防消, 实行源头管控
借鉴有的古建筑的现代化消防安全措施, 进行摄像头安装, 以此来进行有效的火情监控, 在不影响原有文物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文物古建筑艺术风格的情况下, 在一些重点古建筑文物内部和珍贵文物陈列的重点位置, 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科学、合理地安装;在较为重要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文物古建筑内部, 要进行闭式自动或简易喷水灭火系统的安装, 容易出现火灾蔓延的地方应该进行水幕的安装, 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对文物古建筑进行动态监控。同时, 应增设防雷保护措施, 以免因雷击引发火灾。
2.3严格执行古建筑的安全用电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一些砖、石的结构之外, 一般不允许进行电灯和其他电气设备的安装。古建筑内部如果确实有照明灯具和电气设备的安装需要, 必须由本地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 安装和维护必须有专业的电工来进行, 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电气安装使用的技术规范和安装规程。
2.4狠抓宣传, 提升防救能力
文物主管部门、公安消防机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针对文物古建筑的具体情况, 在文物古建筑所在地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开展, 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深入商户和家庭, 重点是提醒他们对生产经营和用火用电安全的关注, 要最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广播或者是户外视频等有效的途径进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的宣传。还要张贴一些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和宣传广告, 主要位置可以选在消防通道、消火栓等消防设施上, 以及容易产生火灾的建筑物上。通过宣传进行消防“片警”、消防志愿者、消防义工的招募, 发动一切力量进行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预防, 同时还要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常识、火灾隐患查找和灭火疏散逃生演练的指导, 提倡全民参与, 不断提升全民的防救能力, 携手守护一方平安。
3结束语
我国的古代建筑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同时对于世界建筑行业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重要文化遗产。因此, 对于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物古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对于古建筑文物的消防安全的保护, 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使命, 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我们必须具备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精神, 认真将每一项工作做好, 坚决杜绝一切文物古建筑的火灾悲剧, 让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流芳百世。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 几千年来的文明源远流长, 最好的历史见证就是文物古建筑。俗话说:古建筑里的每一块砖都有历史的故事。文物古建筑是人类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 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最近几年, 一些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原因, 很多宝贵的古建筑都曾遭遇过火灾, 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因此, 通过古建筑火灾隐患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措施, 对于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发军.文物古建筑 (区域) 消防安全状况与管理对策分析[J].水上消防, 2014.
[2]张祥瑞.桂林市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状况与防范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孙承华.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 2014.
古建筑消防安全 篇2
古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不仅遗留下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痕迹,也同时预示着人类未来发展进步的方向。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是全民共同的责任。
在古建筑的各项保护工作中,防火保护毋庸置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古建筑物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及价值特性,与现代建筑物相比,在防火安全保护工作上有截然不同的重要特性。例如,古建筑是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产,发生火灾后,具有不可再生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提高对古建筑消防设计、规划、保护工作的重视。
古建筑的地理及环境安全特性
古建筑及古建筑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气候等因素,如地形、地貌、洪水、雷击、水源等,由于历史背景及长期变迁等原因,与现代建筑物的相关条件截然不同,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崎岖坎坷,消防水源缺乏,消防车辆难以通行。即使座落在城区的古建筑,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大都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如太原的崇善寺与周围的民用建筑只有一墙之隔,防火间距不足,对古建筑构成了严重威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从防火安全的先天及后天条件上看,古建筑的整体消防安全可靠度均已大幅降低。又因其“客观的存在”,使得改变、改造其结构、增设消防安全设施相对困难。如何既不破坏古建筑物原貌,又能真正
达到其防火安全的指标;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加强对古建筑物的防火保护,应是深入研讨、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建筑结构、材料安全特性
文物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以山西为例,该省18118处文物建筑中砖木结构的就有9000余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文物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有119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就有93处。无论是归属于何种形式的古建筑物,其结构及使用材料均已年久老化,斑驳陈旧。因此发生火灾后,在确保人员疏散、结构完整等安全目标外,还要尽量维护其特有的价值,其难度是相当大的。虽然,古建筑物在火灾发生几率上平均小于现代建筑物,但其火灾破坏性不论从时间、速度、程度上均远大于现代建筑物。
2003年1月19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平方米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文庙发生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再加上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因此对古建筑物老化、陈旧的因素,在设计、规划、保护中要予以充分考虑。
社会变迁及经济发展等因素,使得古建筑物丧失其原有的时代定位,由现代人来规划设计其防火措施,在达到的目的与目标上均已不同。特别是在整体效益上,要对有关经济效益性、社会安全性以及文明价值性予以有机统一。如何从传承过去、保障现代、发展未来中找到平衡,真正做到全面性防火安全保护就必须要具有现实和前瞻性的思维和意识。
古建筑与现代文明结合的特性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现代文明与科学技术如何应用和体现在古代建筑的防火安全保障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古建筑物的深度内涵上寻求突破,找出症结,解决问题。
1、古建筑防火工作的新理念
由于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防火措施截然不同,要达成整体防火安全的效益,在理念上就必需有新的认识,才能有新的作为,提升整体安全性。借鉴国际上古建筑保护的方法以及笔者多年努力从事古建筑保护的经验,顺应未来的防火保护发展潮流和趋势,归纳提出以下的理念:
(1)主观与现实的矛盾性及历史必然性
古建筑在客观存在的特性及意义上,有理想的一面,也有现实的一面。主观上我们期望“万无一失”,而客观原因使得技术、材料等在现代仍达不到实际的需求,但在人类永无止境的文明及科技发展上,应该肯定理想和现实终将达到必然的统一。
(2)科学的发展思路及世代传承的客观性
古人留下的建筑代代相传,在我们这一代也应传下去,同时应给子孙后代留出更加安全的空间,但不一定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应为后人运用更好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打好基础,同时我们必需提高对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规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三度时空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体思维去研究、分析和实施古建筑的整体保护。
(3)根据古建筑的特性考虑延长其寿命
古建筑也是有生命力和寿命特性的,在整体价值体现上应该是以“古”、“老”来定义。由此,在具体防火安全上应先做好“延年益寿”,再争取做到“返老还童”,未来再在“长生不老”上下工夫。
(4)同步保护与积极开展不同专业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对古建筑防火保护应该以“能做的先做,能行的先行”予以积极推动,同时必须实行全方位、全方面的合作。特别是不同专业领域的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整体安全的效益。例如在消防规划的编制上,应组织城建、消防、文物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古建筑的特殊性和历史性,进行反复的论证,确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古建筑防火工作的几点对策及措施
现代防火新的理念与技术日新月异,如何确实深入了解其有效的价值并应用于古建筑防火体系是相当重要的环节,现代科学技术及产品除能在现代建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外,还可以解决古建筑遗留的疑难问题。
(1)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安全度评估技术
虽然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发生火灾的条件及几率不同,现代建筑是以大范围、高密度并不断发展为特点,古代建筑则是以重点突出、高度分散而存在,但都可以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用性能化分析的方法对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安全度进行分析和模拟演示,找出隐患所在,确定采取的有效措施,并作为设计规划的基础,为防火安全改造工程提供量化的依据。
(2)古建筑引用现代防火分区的划分概念
现代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是防火安全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也是防止火灾蔓延以及人员疏散的安全保证,是保证结构安全的枢纽。因此,对古建筑也可以根据容易起火的部位为依据,按照实际的距离大小来划分空间,形成“物理分隔”的纵深防御,再以此空间的间隔,规划设置各项防火措施及设备,达到防火安全目的。
(3)移动式和固定式灭火设备的配置
利用古建筑防火分区的概念,对于警戒区内灭火设备的配置,即可采用“移动式规划概念”来规划设置,用轻便移动式的灭火设备,依事先规划的关键路径,进行机动支援。另外,再结合警戒区、缓冲区的设立,固定式的灭火设备以及古建筑既有的防火保护设备,形成整体的配置效益,达成由外至内的全方位的防御。
(4)加大对多发致灾因素的防范力度
从古建筑最易引发的火灾原因分析,以雷击和人为纵火频率最高,因此,必须加大对于这方面的重点防范。以北京的紫禁城为例,自建成以来发生的较大火灾中,主要起火原因是雷击。近几年我国也发生多起因雷击引起的古建筑火灾事故,如2004年发生的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火灾等。由于放火原因引起的古建筑火灾事故也不乏其例,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建筑尧庙广运殿因犯罪分子放火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运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
因此,对古建筑必须设置有效的避雷设施。古建筑内的可燃饰物等易燃材料要采取必要的阻燃措施。重点古建筑要落实责任制,加强值班巡逻。
(5)根据古建筑的实际,分阶段实施防火措施
古建筑的特性决定了其防火保护是相当具有挑战性及复杂性的工作,必须从各项专业技术的整合来分阶段的实施防火措施,以达到其整体的防火效能。因此,哪些是必须做到的,哪些是能做到的,哪些是技术上做不到而可从行政管理上做到的,都应予以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根据存在火灾隐患的客观性和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依资源条件,按优先顺序积极予以办理。例如山西省在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中,结合山西的实际,对不同的古建筑分别采取不同的防火保护措施,并通过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政府领导、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6)妥善运用古建筑既有的防火资源
古建筑在防火安全上也有程度不同的考虑及设置,无论在防火墙、灭火设施、雷击防范上或其原设计的安全设置上均有特殊的考虑。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其设计精髓与内涵,结合现代先进的防火观念充分加以运用。
(7)应用高科技、新材料,提升古建筑消防安全度
成熟的高科技技术与产品,可在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上,解决遗留的疑难隐患,特别是以数值量化的模式,更准确的设计规划,提升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可靠度。因此,先进火灾风险评估技术以及性能化设计与分析,可积极应用于古建筑的防火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古建筑物是全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是全民的责任。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现代科学防火对策来积极面对当前古建筑物防火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政府领导、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基本要求,确保古建筑物的消
刍议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多产权建筑 消防安全管理
1 多产权建筑常见的火灾隐患
1.1 变更使用性质,无法满足消防设计标准。建筑使用性质的不同,对其的消防设计标准要求也是不同的,现在一些综合楼或商住楼竣工后,存在着随意变更使用性质的行为,导致相应的安全设施都不能满足相关规定,原本验收合格的建筑又产生新的火灾隐患。
1.2 破坏建筑结构,擅自占用安全疏散设施。各独立经营的单位从自身的用途和安全出发,将属于自己区域的安全出口锁闭、占用、封堵;有的出租或出售的建筑内,使用者在疏散通道上设置实体墙与其他用户分隔,致使一个单位只剩一部疏散楼梯,降低了建筑安全系数,增加了建筑火灾荷载。
1.3 消防设施欠缺,整体运行维护情况薄弱。很多的公共消防设施无人管理、无人维护,比如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水泵等,还有一些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防火门等被严重损坏,致使消防设施的使用功能遭到破坏。
1.4 人员层次复杂,消防安全素质普遍不高。多产权建筑人员多而复杂,一些承租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重效益,轻安全。一些经营单位片面强调商业气氛,不讲究市场经济秩序和大局利益,无视监督执法部门禁令,违法违章占道经营、私拉乱接电气设备、常闭式防火门常开、拆除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等行为屡禁不止。
2 多产权建筑火灾隐患产生缘由
2.1 单位主体消防责任不明确。多产权建筑产权复杂,缺少法定的责任主体。有些多产权建筑虽然聘请物业公司或交由业主委员会统一管理,但物业管理单位和业主委员会对消防安全工作多采取不想问、不想管的态度,尤其是在火灾隐患整改经费的落实上,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人员互相推诿,根本无法解决。
2.2 “四个能力”建设落实不到位。多产权建筑“四个能力”建设难以真正落实,存在工作走形式的情况,如单位防火检查、巡查落实不到,消防工作档案资料不齐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未开展培训,员工未掌握疏散逃生知识、熟知逃生路线、不具备疏散人员逃生的能力。
2.3 隐患难整改,执法难度大。此类建筑涉及利益主体多,执法人员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仅确认消防违法行为人,下发法律文书就需做大量工作。有的甚至难以理清相互关系,效果不明显,只管交纳物业管理费,对消防设施维护及火灾隐患整改不闻不问,物业单位或强调缺乏管理资金,或强调业主没有委托负责消防设施管理,火灾隐患与他们无关。
3 多产权建筑消防管理的一些建議
3.1 明确法律权利义务。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筑物的其中一个附属设备就是建筑消防设施,业主有权利共有和共同管理,并且不能为了不履行义务而放弃权利。所以,可以明确多产权建筑的多方法律关系:第一,如果多产权建筑是由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若没有交付使用,由建设单位负责公共消防安全工作。若已经交付使用,专有、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应该由产权人负责;如果该建筑实行物业管理,应该由物业负责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工作;如果该建筑没有实行物业管理,最好成立消防安全组织,由各产权主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第二,多产权建筑实行委托管理的,产权人和受委托管理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消防安全工作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或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公共消防安全工作的,应当自建筑交付使用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第三,多产权建筑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所需的维修、更新、改造及整改火灾隐患的经费,由产权人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由产权人按照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确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承包、承租或受委托经营多产权建筑时,应当要求产权人提供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合格、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
3.2 提高消防监督质量。一要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素质。在对消防监督人员进行消防技术规范学习的同时,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作风教育,切实提高消防监督人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二要改进消防监督方法。在建筑设计的方案评审阶段,要及早介入杜绝隐患,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系数。对于多产权建筑的消防管辖,应该本着同级管理的办法,实行统一管辖避免盲区。三是多产权建筑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那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产权分割不清和很难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多产权建筑,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后,要分清主次难易,逐步消除隐患,但关键应该解决好三个方面问题:确保疏散设施与内外消防水系统可靠,严格控制火灾荷载,坚决杜绝“三合一”现象。
3.3 全面实施火灾公众责任险。火灾公众责任险是一种具有很强社会管理功能的险种,它对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紧密。为了防范于未然,对于多产权建筑的经营者或者业主来说,参加火灾公众责任险是分散和转移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火灾责任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吴与光.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之我见[J].中华建设,2011(07).
[3]李雅魏.浅谈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的管理对策[J].2011(12).
古建筑消防安全 篇4
古建筑一般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和公共建筑, 它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的特点, 是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因此, 必须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其中消防安全是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
1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
1.1 古建筑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特性分析
古建筑是历史遗留建筑, 其建筑位置受当时的建筑理念影响, 一般位置较为偏僻、远离市区, 如大多数的庙宇建在崇山峻岭之间, 道路崎岖且位置分散, 例如山西省的五台山建筑群。也有少数古建筑虽处于市区中心, 但是不排除周边被民用、商用建筑包围, 如山西的崇善寺与周边建筑间距狭小, 若有火情, 不易于消防扑救。可见, 扑救火灾及时与否, 受到周边坏境因素的制约。
从地理位置、环境因素角度分析, 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护, 应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特性, 就具体建筑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消防安全方案及消防技术。
1.2 古建筑主体材料、布局筑构特性分析
古建筑所用建筑材料多为石、砖、木等, 我国古建筑的木质材料平均用量高达1 m3/m2, 还有的是纯木材料, 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等。以山西为例, 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古建筑119个, 其中木及砖木材料的建筑就有93个。木质材料的耐火性能较差, 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在构筑方面, 大屋顶在中国古建筑中尤为典型, 屋顶要占到建筑整个立面的33%, 而且大屋顶是由梁、檩条、椽条、斗拱、望板、挂瓦条等一系列木构件组成。木构技术一方面显示了古建筑的精湛技艺, 而另一方面, 无疑如同构筑了一个巨大的篝火架, 如遇火灾, 火势极难控制。如2003年, 武当山古建筑遇真宫遇火灾, 3间正殿和2间厢房瞬间遭到毁灭性破坏, 损失无法估量。
古建筑在布局上也有其特点, 往往是单体建筑孤零独立, 而群体建筑外部设计多采用四周围合, 内部设计则突出主建筑, 附属屋舍两边对称, 院院相连, 形成封闭性的格局。一旦遇有火情, 若失去及时控制的机会, 则会发生火烧连营的情况。
因此, 有针对性地研究古建筑的主体材料和布局筑构的特性, 是古建筑消防安全区别于其他建筑的重要内容。
1.3 古建筑时空背景、保护开发特性分析
古建筑由于建筑时间较长, 其材料已经不同程度地老化, 结构发生改变, 较现代建筑而言, 火灾的破坏性会非常大。
古建筑历经岁月变迁, 时过物存, 当时的功用多数已经发生了变化, 如北京故宫当时是皇帝处理国事的地点及生活处所, 而今则是日均接纳上万游客的游览景点。再如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 过去是富户人家的生活居所, 现在则是民居博物馆及旅游去处。古建筑在时空变化背景下, 其用途、功能也在改变。且不论古建筑在始建之初, 就未能做到防火的长久大计, 即使能做到, 也难以适应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因此,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要在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下, 根据其功能转移的实际, 应融入现代科技, 将新型材料、技术用于古建筑的保护。根据古建筑的承载能力, 做到量力、适度, 避免过度开发。尤其是在开发过程中对于消防安全技术的采用, 既要满足当下的现实需要, 更要符合具体古建筑的特殊品性。
2 古建筑火灾危害的分析
古建筑不仅材料的抗火能力差, 群体组合也降低了其抗火能力, 尤其是群体古建筑, 防火分区设计理念淡薄, 即使有一般也十分简单, 防火间隔设置或者没有, 或者效果差。这样的建筑格局因其布局上的封闭性、屋舍间的连体性、建筑材料的易燃性以及构架叠加的助燃性, 导致火灾发生时的速燃性、轰然性, 往往是顷刻之间荡然无存, 火灾的危害程度极大。一般情况下, 发现火情的有效控制时间仅为15 min, 错过这段宝贵的时间, 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 古建筑的消防设施与装备普遍匮乏, 新技术的使用参差不齐, 尤其是位置偏远的建筑群落, 尚无法保证充分的消防用水及道路畅通, 预警信息管理滞后, 在扑救方案措施和救灾反应速度等方面, 还存在着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现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防火设计比较列于表1。
3 古建筑火灾防治技术
3.1 火险评估
综合古建筑位置、结构等现状, 在对其火灾隐患、危害程度、疏散路线等进行相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火灾风险评估。评估内容侧重于对特定古建筑的地理位置、布局筑构、功能性质、火情隐患以及人员、文物和消防设施分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借助危险等级分析法实现古建筑危险度分类, 加大对火灾风险高部位的重点防治处理, 制备应急预案, 备齐应急装备。
3.2 阻燃处理
在古建筑原有的防火分区、框架结构和建筑材料无法改变的前提下, 防火技术的主要方向是采用清洁高效的阻燃手段进行控制管理, 尽量实现从源头上遏制火灾。如在木结构表面涂刷高效防火涂料, 形成表面防火保护膜,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木材的耐火极限。再如对古建筑帘、帐等内部纤维织物进行防火处理, 使用磷酸铵、硼酸等防火液浸泡、喷洒, 或采取阻燃材料进行替换。
3.3 火灾探测
考虑到古建筑中寺庙较多, 寺庙大殿中油灯、蜡烛等烟火较多, 无法采用烟雾感应、火焰探测等方法进行处理, 且古建筑中内部结构复杂、遮挡严重, 无法借助图像型探测手段进行处理, 若采用单一的探测手段, 无法满足对古建筑火灾的初期预警, 目前较为可靠的是采取图像探测与空气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将空气采样与监控系统结合设计, 可以减轻对古建筑原貌的影响, 并且节约成本, 同时能够实现对早期火灾火情的快速响应。
采用空气采样技术必须实现对以下两个方面的有效控制:一是对古建筑中前期空气成分、颗粒粉尘分布的研究分析;二是在火灾发生条件下, 可燃物燃烧时的成分及其变化和特点的数据统计。
3.4 灭火技术
自动喷淋装置是现阶段应用范围广、成本低的自动灭火装置。一般情况下, 需要在古建筑中设计相应的自动喷水系统, 但是该系统的水渍危害较严重。因此, 对于消防水匮乏、文物无法承受水渍危害的古建筑不宜采用该系统进行火灾防治。
气体灭火系统如三氟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为主的灭火系统。该系统对古建筑的结构具有一定要求, 维护成本较高, 且洁净卤代烃灭火剂会在灭火过程中产生酸性气体, 这些因素影响和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
细水雾灭火系统是实现气象冷却、隔氧控制, 与水喷淋灭火相比耗水量低, 水渍危害小, 管网简洁, 破坏较小, 而且比气体灭火系统更为有效, 是目前较为合理的灭火系统。
消防作业一方面是保证人身安全, 另一方面是要避免建筑文物的损害。因此, 采用何种灭火技术应根据古建筑的实际需要, 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选取相应的灭火方式, 实现不同灭火体系与具体古建筑的匹配。
4 结语
古建筑是人类特有的宝贵遗产, 为了避免历史文物遭受永久性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 必须加强防火保护, 从技术上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和火灾防治技术的优化。
摘要: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 对其进行保护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威胁古建筑的最大安全隐患是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 往往使古建筑损失惨重, 甚至荡然无存。分析了古建筑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 主体材料、布局筑构, 以及时空背景和保护开发的消防安全特性, 对火灾危害进行了分析, 对古建筑火灾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安全,火灾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马万学.古建筑消防安全分析评估及防火对策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5 (6) :12-16.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自查报告 篇5
为深刻吸取12月17日荔湾区站前路建筑工地违规用电引发宿舍火灾事故教训,确保春节前全区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形势稳定,根据区政府的工作部署,20xx年1月6日上午由街道办事处李嘉斌主任带队,联合区安监局、派出所、街道综治办、出租屋、安监中队对辖内位于广州市北较场路五号的广州市第一幼儿园文体综合楼工程工地进行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检查。
在检查中,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检查组在听取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负责人关于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的基础上,详细地查看了单位消防工作。对工地内的消防通道、灭火设备、照明设施、工地厨房等情况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工地杂物存在乱堆放现象,工地安全指示牌存在破损不清晰等情况。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检查组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防安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专业的意见和整改建议。
本次检查对该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提高了工地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确保了春节前全区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形势稳定。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建筑工地火灾发生率不断攀升,据统计,在建筑火灾中,建筑工地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笔者就目前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做好日益严峻的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现状
1、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许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没有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没有订立消防安全责任合同,员工消防意识较差,缺乏基本的消防常识。
2、没有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组织机构。大部分单位没有制订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没有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消防安全教育及宣传,制度落实不力。
3、临时建筑物多,并且耐火等级低。建筑工地工棚、仓库、食堂、宿舍等临时建筑大多采用竹子、木材、油毡、塑料等可燃材料,这些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低,同时施工的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也常用可燃材料制成,施工现场存放和使用大量油毡、木材、油漆、塑料制品及装饰、装修材料等可燃易燃物品临时堆垛。
4、火源管理不善,无防火安全措施。由于施工现场做饭、熬沥青、违章使用电炉子、烘烤取暖等需要使用明火及电焊作业,易产生飞火引发火灾。
5、电源管理不善,电线乱拉,用电器乱接,电气线路超负荷,易引发电器火灾。
6、施工现场消防器材设备设施配置不符合要求,甚至许多工地未配备消防器材设备设施。
7、消防通道堵塞现象严重存在。有些施工现场虽然设置了临时消防通道,但通道内堆满了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通行。
8、建筑可燃材料乱堆乱放,混存混放容易引发火灾。
9、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交叉作业,管理混乱,消防意识差。建筑工程一般都要经历基础、结构、设备安装调试和装修四个阶段。因此,各工种人员常处于分散流动状态,特别是到施工中后期,结构和设备安装施工人员交叉作业,设备调试和室内装修工种交叉作业。如遇到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由于工程量大,往往由几家公司同时承建,若建筑工地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统一指挥、调度生产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10、施工人员违章操作,违规施工,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因素。
二、建筑工地易引发火灾的原因
1、电气线路过负荷、短路和接触电阻过大引起可燃、易燃材料起火。主要是施工人员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过大,电气线路线径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电线接头处理不当而引发火灾。
2、电焊违章操作。在建筑工地,许多地方都需要电焊作业,由于大多数电工没有专门培训,有的虽然经过培训,但施工中缺乏严格管理,违章作业现象相当普遍,加之建筑工地平面管理混乱,各种可
燃物品满地都是,这些可燃物品遇到灼热电焊熔渣即易引起火灾。
3、火种管理不严。工地上吸烟的同志相当普遍,这些人的防火意识大多不强,有的在危险气体场所吸烟,有的在可燃物品堆场吸烟,而且燃着的烟蒂到处乱仍,这些火种一旦遇到可燃物,极易引起火灾事故。另外,工地职工宿舍对蚊香、蜡烛等火种管理不善,也是引起工地火灾的原因之一。
4、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包括食堂做饭时,炉火从烟囱飞出落在可燃棚罩上引发火灾;做饭后炉火未处理好引发火灾;炉火烟囱长期烘烤可燃材料发生火灾。冬季工棚采暖,火炉铁皮烟囱烤燃附近可燃材料发生火灾。
5、照明用电混乱。施工现场尤其是夜间作业用电照明大多是临时性,电线布置分散,因此电源线敷设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照明灯具的固定也不稳定,离易燃可燃物较近,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6、可燃、易燃物多。由于施工现场存放和使用大量油毡、木材、油漆、塑料制品及其装饰装修材料,遇明火及电焊火花极易引起燃烧。
三、做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针对建筑工地存在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隐患特点,为确保建筑工地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做好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
1、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双方要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有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
2、施工单位要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定期开展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因施工单位大多数员工是农民工凑合起来的,有时是临时召集来的,进出流动性大,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防火灭火自救知识,当地公安消防及安监、劳动部门要协助施工单位做好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3、建立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规范人、教育人,是做好防火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把好用火用电关,是免除基建工地发生火灾事故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对电焊作业、油漆熬制等危险作业实行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凡未经动火审批和非专业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易燃易爆物品作业。
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应禁止吸烟,一旦发现有吸烟者,必须从严处理。并且在建的建筑物房间不准设置员工宿舍,施工单位除对施工现场配备安全员每天进行检查外,施工负责人应不定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督促;
5、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可燃物及建筑材料的管理。可燃物与明火点要保持一定的分隔距离,尤其是对生石灰用量大,而其火灾危险性又很容易被忽视,应设立单独库房分类存放。对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消防通道上。为防止火灾发生,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设施,并定期对消防器材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6、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及安监等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违章行为,应当场或责令限期改正,经复查后仍未改正的火灾隐患,对施工单位及其负责人,按消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关条款处理。
7、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生产生活用火的消防安全管理。如冬季工程养护及人员取暖使用火炉时,应保证火炉及铁制烟囱与可燃物有效保持足够间距等问题。
8、施工单位应使用具有资质证书的特殊工种人员如电工、电焊工、气焊工等,严禁无证上岗,并应经常对该类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随着消防工作社会化的不断加强,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消防意识不断提高,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增强,建筑施工工地火灾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自查报告2
根据xx办[20xx]号文件和政府建管部门的相关指示精神,项目部xx月xx日下午召开了项目部安全会议,现场负责人佚名组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及班组主要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自查,自查内容如下:
一、现场设备使用情况:
我方现在的大型机械设备有2台qtz63塔吊及其他中小型设备进行检查,建筑起重机械(塔吊)的备案、安装告知和检测合格报告、使用登记手续齐全,均符合起重设备管理相关要求,主要设备操作人员均持有特种操作证。
二、脚手架工程情况
目前,2#楼南立面为落地脚手架,其它三面为悬挑脚手架,搭设高度为5。4米,已对二楼施工进行了有效的防护,检查中发现悬挑首层的硬质封闭滞后,且个别位置立杆离结构边大于300mm。另外对现场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检查,发现2#楼2层结构的支撑体系,部分位置扫地杆稀缺,现场要求班组人员当天组织人员按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完成整改。
三、办公场所、集体宿舍消防情况
对于现场仓库的氧气乙炔作安全警示,使用和摆放达到安全距离,灭火器材数量基本配足,现场木材堆放处已设置灭火器,消防器材专人进行负责管理,集体宿舍内检查未发现大功率电器,消防通道、
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明确畅通。
此次检查后,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加强了起重设备和安全防护的检查,对查出的违规行为,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下步工作中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增强自身的安全责任感,真正落实好安全生产。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自查报告3
根据xx办[20xx]号文件和政府建管部门的相关指示精神,项目部xx月xx日下午召开了项目部安全会议,现场负责人佚名组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及班组主要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自查,自查内容如下:
一、现场设备使用情况:
我方现在的大型机械设备有2台qtz63塔吊及其他中小型设备进行检查,建筑起重机械(塔吊)的备案、安装告知和检测合格报告、使用登记手续齐全,均符合起重设备管理相关要求,主要设备操作人员均持有特种操作证。
二、脚手架工程情况
目前,楼南立面为落地脚手架,其它三面为悬挑脚手架,搭设高度为5.4米,已对二楼施工进行了有效的防护,检查中发现悬挑首层的硬质封闭滞后,且个别位置立杆离结构边大于300mm。另外对现场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检查,发现2#楼2层结构的支撑体系,部分位置扫地杆稀缺,现场要求班组人员当天组织人员按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完成整改。
三、办公场所、集体宿舍消防情况
对于现场仓库的氧气乙炔作安全警示,使用和摆放达到安全距离,灭火器材数量基本配足,现场木材堆放处已设置灭火器,消防器材专人进行负责管理,集体宿舍内检查未发现大功率电器,消防通道、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明确畅通。
此次检查后,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加强了起重设备和安全防护的检查,对查出的违规行为,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下步工作中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增强自身的安全责任感,真正落实好安全生产。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自查报告4
1。建立工地防火领导小组,完善工地防火安全管理网络公司已建立工地防火领导小组并完善工地防火安全管理网络
2。落实总分包各方责任制,签订消防安全协议公司落实了总分包各方责任制,签订了消防安全协议
3。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防火安全、消防水源、器材等)公司已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4。建立消防事故应急预案,并演练公司已建立消防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了演练
5。加强特种作业管理(特别是电工、焊工、危险品仓库保管员等)公司特种施工人员均持证上岗
6。施工人员消防教育及工地义务消防队训练公司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消防教育并成立了工地义务消防队训练
施工现场防火安全工作
1。重点部位防火监控的划分和责任明确
公司已对工程重点部位防火监控进行了划分并明确了责任
2。动火作业管理情况
公司要求施工中动火作业必须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3。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及设施、器材
施工现场消防通道畅通、消防水源及设施、器材配备齐全
4。密目网使用情况
施工现场已经采取密目网防护措施
5。易燃易爆作业管理
工地落实专业人员对易燃易爆作业进行管理
6。现场电器安全
现场配备专业人员对电器进行检查、维护生活区防火安全工作
1、宿舍防火
公司在员工宿舍区范围配备了满足防火需要的灭火器
2、宿舍用电
公司对宿舍用电有严格的管理并定期检查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自查报告5
近期,我市建筑工地连续发生三起临时轻型钢结构装配式活动用房火灾事故,虽未导致人员伤亡,但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为汲取火灾事故的教训,加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高度重视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紧急通知》(成建委发【20xx】714号)和《关于转发省住建厅关于立即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消防“回头查、回头看”行动的通知的通知》(成建委发【20xx】 12号)文件精神,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机构、人员和责任。公司要定期组织专项检查,项目部要落实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防火安全责任制,安全工程师要每周带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安全员要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跟踪消除,确保消防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二、严格标准强化消防安全
(一)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的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将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层面、每个人员。严格把好产品采购关,必须使用符合阻燃要求目式达到20xx目的密目式安全网。对动用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实行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设动火监护人,实行现场监护。实行明火作业时,必须避开易燃易爆物品和装置,操作完毕后腰认真清理现场,防止产生暗火。严禁在明火作业范围内同时从事油漆等易产生挥发性气体的作业;使用易挥发性材料时,应随时封闭其容器,擦拭后的棉纱等物品应集中存放并远离热源。严禁在施工现场内吸烟。严禁在运行的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切割和焊接。对各种用途的临时用房、仓库、贮罐、堆料等要合理布局,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通道、防护间距。安全通道应保持畅通,标志醒目。
(二)加强活动用房搭设管理。
活动用房的设计、制作、安装、拆卸和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程》(JGJ/T188—20xx)的要求执行,且符合《成都市建筑施工现场临时轻型钢结构装配式活动用房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活动用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防火要求:
1、活动用房场地周边应设置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米,配置消防水源。
2、活动用房距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等危险源的距离不小于16米,食堂用房与宿舍用房应分开设置。
3、对于两层的活动用房,当每层的建筑面积大于200平方米时,应至少设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当每层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且第一层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时,可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活动用房栋与栋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米。
4、活动用房搭设不宜超过两层,其耐火等级达到四级要求,超过两层时,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执行。
5、活动用房墙板和门等装饰材料应满足防火要求。
6、活动用房每100平方米至少配备两具灭火级别不低于3A的灭火器,厨房等用火场所应适当增加。
7、活动用房电气线路安装,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一是所有用电线路应穿阻燃管明敷;二是灯具要与板墙保持安全距离,电线穿过彩钢夹芯板墙板,必须套瓷管或其它不燃的塑管;三是配电线路宜安装智能限电器,应将照明回路与插座回路分开,插座回路应设置漏电保护器。三层或单栋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活动用房必须安装智能限电器。
(三)加强活动用房使用管理。
活动用房安装完毕后,正式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并提供活动用房出厂合格证、安装竣工验收表、活动用房产品防火检验报告等验收资料。使用过程中,要加强人员教育,落实下列防火措施:
1、活动用房内禁止使用电饭煲、电炉、电热杯、电棒等电热器具。
2、活动用房内严禁电线乱拉乱接。
3、严禁在手机充电区域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活动板房不能用作危险品仓库、配电房。
三、加强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施工单位要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施工现场“三级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用火、用电、用气常识,使从业人员了解消防要求,增强消防意识,掌握消防知识,手机版遵守消防规定,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积极开展群防群治,营造“了解消防、关注消防、参与消防”的社会氛围,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四、强化监管,排查火灾隐患
决定在我市建筑工地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活动,活动时间为20xx年4月至5月,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在建工地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要立即组织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重点对消防设备设施的设置、施工现场易燃物的管理、活动用房防火管理、临时施工用电安全、作业人员作业是否符合操作规程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排除,确保检查不留死角和漏洞。
各区(市)县建设局、市安监站、市质监站应加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一是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开展建筑工地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活动;二是要把好开工条件审查关,在开工条件审查时要对活动用房的相关设计、安装、验收、移交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三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要督促施工现场全面排查和消除火灾隐患,发现火灾隐患必须当场督促改正,对整改不力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同时按照《成都市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对因材料阻燃达不到要求而发生火灾的活动用房厂家进行公示。
古建筑消防安全 篇6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种居住建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同样我们面临着居住建筑的消防安全前景不容乐观的问题,全国各地居住小区火灾频发,给民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居住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居住建筑存在的消防隐患和薄弱之处,分析了居住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并对如何治理这些问题提供应对策略。
【关键词】居住建筑;消防安全;治理;隐患
0.引言
城市居民小区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有一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疏忽防范、人为纵火、漏电起火等,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建筑的规划缺陷导致的。许多小区的楼间距狭窄,更缺乏消防车通道。小区内过度地追求建筑面积最大化,将公共区域面积压缩,而许多小区的消防通道楼梯狭窄,发生火灾时极易引发拥挤造成人员伤亡。如何加强居住建筑的消防安全成为城市发展和扩张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居住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城市小区的居住建筑的价格在不断攀升,这是因为城市的地价越来越高。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最大化追求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其价值。同样,很多地方的规划部门未能严格按照消防要求规划居住建筑小区的公共区域,特别是压缩了消防通道。
经济在不断发展,建筑业越来越高,在我国很多城市,很多建筑的底下基层被办公写字楼、商场、娱乐场所占据,其上层数作为居住使用。但这种设置存在的问题是,底下基层人口密度大,易燃物多,消防通道数量不够,且不易于人员疏散。特别是当今的中国,各种标志性的高层建筑竞相涌现,如果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很大的消防困难。加上中国民众普遍消防意识和技能都不强,发生火灾的时候都会损失惨重。2012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面对火灾的时候自救意识和知识都十分缺乏。
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督,许多装修公司对居住建筑的装修材质的统一规定更是熟视无睹。装修工程的消防审核验收也缺乏现场的严格执行,大量的小区居住建筑往往是象征性地送检装修材质样品。消防安全现状堪忧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当前中国的物业管理并不规范,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给公安机关的消防安全检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往往实施一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加上小区物业管理的消防意识、消防演练、消防经验都不严重不足。所以,一发生火灾,很多物业管理公司都不是第一时间自救,而是求助于消防部门,往往给救灾造成被动。
2.居住建筑的火灾特点
居住建筑小区人口密集,发生火灾的因素很多,防灾能力弱,这些都给扑救火灾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2.1火灾突发因素多,起火成灾几率大
十年前中国的居住建筑层数并不多,地价上涨后,层数不断增加。许多建筑开发商为了使建筑更加美观,设计建筑的结构也是复杂多样。许多安装在居住建筑内的管道都是易燃管道。而且中国的家庭喜欢皮质、布质等家具,木地板也是当今中国家庭的普遍选择。加之中国的居住建筑管道都是竖向的,一旦起火,很容易给火灾蔓延提供有利条件。
2.2家庭救火能力差,逃生困难
通常在电视新闻中报导的居住小区建筑火灾都是由小火引发,瞬间就形成大火。逃生人员一方面期望扑灭小型火灾,一方面又因为要疏散老弱人员丧失了最佳救灾时间。中国的家庭喜欢安装防盗窗,这也成为发生火灾时自困原因之一。
2.3救灾技能和消防设施的制约,使扑救难度增加
不同于山火等火灾,居住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多方面的顾虑。一是必须先救人;二是到达起火地点容易因为城区交通堵塞等原因贻误时机。民众自救意识不强,消防设备等不完备也都给扑救带来很大的难度。
3.居住建筑消防安全的治理策略
要减少火灾的发生,我们面对的困难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损失惨重,给社会、给家庭都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要加强居住建筑的消防安全,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加强一点巡逻,加强一点教育就能收到效果的,必须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减少火灾发生。
3.1必须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的责任到人
消防不仅仅是消防部门工作,也不仅仅是物业公司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每栋楼,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要树立消防安全的责任,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要设立明确的小区和楼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和责任人员,要将定期巡查和检查相结合,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消防安全的隐患排查。物业公司要配备专门的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对其加强消防技能培训和实时消防演练的考核,要严格奖惩,追究责任与严肃处理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
3.2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引导
作为消防的主管部门,公安局、消防大队等直接负责部门必须加强火灾演习,掌握熟练的就在技能,在缺乏有利条件下学会如何救灾。同时,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加强对民众的疏导,合理布置疏散区域,引导民众逃生。
3.3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民众的防灾知识普及和培训
各级教育部门和机构必须加强对民众的消防知识普及,定期在社区、商场、公共区域全方面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特别是学校,要投入必要的时间用于教授学生防范火灾和发生火灾时自救的知识。小区也要积极组织群众定期学习防火知识,尽量减少火灾发生率。
3.4民众要提升自己的消防安全意识
各个小区的群众要加强对防范火灾,珍惜生命等意识的培养。针对小区建筑开发商配备的消防器材和设施不合格等问题一定要用于维护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利益。每个家庭在用电用火的时候必须养成时刻提醒自己防范火灾的习惯,比如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断电关气,特别是停电的夜晚要熄灭蜡烛等照明用具。
4.小结
居住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很明显,科学地做好日常防范工作,小区和楼栋制定防灾预案,同时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和防火技能,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灾的损失。总之,小区居住建筑防火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是一项必须由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工作,只有头上长悬“火灾猛于虎”这把利剑,加强宣传、教育、监督和防范,消防才能慢慢融入国人的意识中,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巍.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及其评估技术的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杨兴祖.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策略[J].科技信息,2010(20).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析 篇7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类建筑高度也逐渐提升。尽管高层建筑在某种概念上体现了城市化加快, 然而, 建筑高度越来越高, 其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极为堪忧。建筑物越高, 突发火情时, 就会越会降低人们的逃生系数。正因为此, 如何进一步有效地保证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已然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 亟待解决。
二、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众所周知, 在城市中, 高层建筑是人口与物质相对集中的区域, 特别易发、突发火灾事故, 其火灾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1. 火灾蔓延速度快。
一般意义上来说, 高层建筑影响火灾蔓延的原因较多, 自身存在烟囱效应, 加之各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并道, 如若防火分隔不到位, 火情可以从门窗等进行水平蔓延。
2. 人员疏散问题多。
通常来说, 高层建筑常常人流密集, 且楼层多而高, 垂直线相对较长。因而, 一旦发生火时, 火灾引发的烟雾四散迅速, 人员通过楼梯间等方式逃往安全区域所用的时间较长。
3. 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火灾一般要首先运用内部的消防设施来进行扑救。我国目前消防车供水能力与举高高度十分有限, 8-9层火灾尚可满足救援需要, 当火灾高度超过11层后, 消防部队无法保持正常的灭火状态。
三、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1. 责任不明。
整体来说, 高层建筑一般为商、住两用合用型建筑, 尤其是在居民住宅上, 责任主体并不明确。开发商只建设、不管理, 建筑业主主体意识淡薄, 房产部门只管物业公司, 物业公司缺乏管理经验、能力, 更缺乏维护保养资金。
2. 水平不高。
各产权者、使用者只重视金钱利益, 严重忽视消防安全。然而, 部分高层建筑的管理单位物业公司在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上严重不到位, 消防管理人员及装备没有配备齐全, 消防问题日积月累, 恶性循环。
3. 监督缺位。
高层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后, 管理衔接不到位, 信息缺失造成失控漏管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区的消防部门在日常监督上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督执法措施, 造成高层建筑管理单位“侥幸”心情过重。
4. 意识淡薄。
高层建筑的商用人员和住宅居民缺乏消防意识, 自救与逃生方面的能力较差。因此, 一旦发生火灾, 致使他们无法正确有效的逃生, 极易出现混乱、踩踏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
5. 五是配备缺失。
现阶段, 我国消防装备针对高层建筑来说较为落后, 致使一旦发生火灾, 从外部扑救收效甚微。登高消防车数量、高度有限, 并不能有效适应应急火灾扑救的需要。
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1. 建立高层建筑管理机制。
各地政府牵头, 公安、房管、消防等部门联合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在政策上占领高地。与此同时, 各地派出所要与社居委广泛发动群众共同监督所在物业公司。此外, 有条件可以实行委托第三方对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体系评价和指导帮扶。
2. 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物业公司要确定责任人, 负责统筹维护区域内的消防安全。建立健全各项消防档案, 研究和制定相关预案, 适时开展救援与逃生演练。要定期检查区域内的消防设施, 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有效, 并及时查找和整改各类或者隐患。
3. 打造监督管控管理局面。
各地消防部门要把高层建筑, 特别是住宅类作为行业监管的重中之重, 采取一般性检查和专项整治强化对高层建筑的管理力度。同时, 坚持“谁主管, 谁负责”督导物业公司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 健全组织架构, 并对其工作人员特别是保安进行培训。
4.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高层建筑人员相对流动, 且消防各方面的知识匮乏。基于此, 要从狠抓高层建筑人员的消防素质, 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以近年来高层火灾案例和相关违法行为原素材,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5. 探索消防特种装备建设。
各地消防部门要从实际出发, 多请示、汇报, 提请各级党委、政府研究解决高层建筑火灾所需增加特种车辆装备配备议题。坚持把特种装备数量和高度要与辖区高层建筑发展情况相适应, 采取多样化策略优化装备结构, 强化技术水准。
综上, 要从建立管理机制、强化管理体系、打造管控局面、加强消防宣传、探索装备建设上下功夫, 才能使得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得以固本强基, 才能进一步保障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田松:《浅析高层建筑消防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2期
[2]王晋:《南京市高层建筑消防存在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年4期
[3]张武林:《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J], 《管理学家》, 2013年6期
[4]王小红:《关于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年3期
[5]庄赞平:《高层建筑消防施工控制及措施分析》[J], 《城市建筑》, 2014年17期
[6]徐帅:《中小城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护措施》[J], 《中国电子商务》, 2012年7期
[7]张武林:《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年20期
[8]袁昕:《新形势下高层建筑的消防监督管理》[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1期
[9]张雳:《消防灭火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分析》[J], 《速读 (中旬) 》, 2015年7期
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探析 篇8
1.1 火势蔓延的速度快
高层住宅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烟囱效应, 比如火灾在五层发生, 就像上海“11·15”特大火灾, 那么很快就要蔓延到十层、十五层, 甚至更高, 因为楼梯间的上下都是贯通的, 垃圾道、电梯, 包括管井、电井, 可能进行的封堵分割并不是很彻底, 容易造成烟囱效应。
1.2 疏散难度大
高层建筑层数多, 垂直疏散距离长, 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实验表明, 在一座50层的建筑内通过楼梯将人员全部疏散完毕用时2小时11分;而与此同时, 火灾中烟气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速度为3~4米/秒, 是人员疏散速度的100多倍。而原本用来阻挡烟气的防火门常处于开启状态, 导致大量浓烟进入走道, 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
1.3 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火灾由于其建筑的特殊性、给扑救行动带来了诸多困难, 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与影响十分巨大, 高层建筑灭火也被普遍认为是世界性的消防难题, 也是人们不遗余力共同研究和努力攻克的主要课题。发生火灾时, 如不借助消防电梯, 一般消防队员全副武装徒步跑上6~7层, 其体力已消耗极大。另外, 建筑消防登高救援场地占用现象严重。
1.4 水系统管网复杂
高层住宅社区的消防供水分室外和室内两个系统。由于楼位较多, 室外环网较大, 设置阀门较多, 市政供水压力无法全部满足部分小区用水需求。室内系统火灾一旦发生, 能否在第一时间控制火情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有的物业为了节省成本不供水, 消防栓形同虚设。
1.5 用电设备及电气线路负荷密度高
一般电线的最高工作温度为65度, 当线路过负荷时, 电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 会使电线的绝缘层加速老化甚至变质以致引起短路着火事故。而造成电气线路发生过负荷的主要原因有:设计或选择导线截面不当, 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在线路中接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 超过了电气线路的负载能力等。因此, 广大群众要对电气线路经常检查、维修, 防止在插板上连接过多电气设备, 防止过载。
2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问题的现状
2.1 目前建筑物的保安、消防控制室,
往往临时招聘一些流动性很强的务工人员, 他们很多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素质、操作水平很差。需要花费用培养一批会操作、会管理的人, 保持稳定。有的高层建筑管理的另一隐患是领导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这种淡薄表现在单一使用主体的建筑物上要好一些, 若是两家以上单位共租一座高层建筑时问题就出来了, 建筑使用上各自为政, 造成安全门封闭, 疏散楼梯堵死, 消防问题互相推诿, 拖而不决。
2.2 有好多建筑商、投资者, 规避消
防安全投资, 或者尽量降低这方面的投入和成本。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只重经营不重安全的短期行为, 是目前我们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的情况下, 一部分人的思想不成熟所决定的。
2.3 困扰消防工作的另一大难题便是人
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单位没有意识到消防主体责任, 消防意识比较淡薄;高层楼宇的消防系统存在故障, 为了图方便, 居民将常闭式防火门任意打开, 便于堆放杂物;按照规定, 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不能少于两个, 通道、楼梯、安全出口应该保持畅通, 通道至出口应该装有灯光疏散标志等, 但这些并未引起部分社会单位的足够重视。
3 建议
3.1 面对难题, 多举措应对
高层建筑防火面临的问题很多, 要做大量的预防工作, 针对高层建筑防火, 消防部门准备了相关的火灾扑救预案和防火措施, 从技术、装备和管理上严防高层建筑物火灾的发生。同时我们也要求各高层建筑产权单位必须制订内部消防自救应急预案;高层建筑内各所驻单位制定各自的防火防灾规则, 把防火责任落实到各驻楼单位。
3.2 加强人员培训, 重视演练先进设备
对高层建筑在编保安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加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培训立足于单位现有设施, 通过给保安人员讲解大量高层建筑火灾案例, 就如何利用大楼自身的消防设施进行火灾扑救、人员疏散等为重点进行授课。在增强人们消防意识的同时, 也要努力改进提升消防装备能力, 配置更多的适应高层建筑消防的器材, 同时加强消防官兵训练, 以实现在面对高层建筑火灾时能够及时出击、胜利完成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任务,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3.3 多方式全面检查, 消除隐患
检查的重点分四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高层建筑, 重点检查人员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的完好状态等。第二个方面检查我们高层建筑, 居民住宅楼也是一个重点。重点检查物业管理方面是不是管理到位, 加强检查巡查, 包括我们建筑消防设施保养有没有到位。还有一个检查的重点, 多产权的公共建筑。由多家使用的高层建筑, 这方面火灾隐患也是比较突出, 从我们前几年管理的状态说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多家使用容易占用公共的疏散走道, 往往建筑消防设施无人问津。多家管理, 大家都不问, 消防方面没有人管理, 消防设施基本不到位, 这也是重点, 也是要作为一个检查的重点。
3.4 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市民物业都有责
我国消防法没有对物业公司在消防管理方面的具体责任义务做出规定。《消防法》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只规定了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施必须时刻处于可使用状态。因为人力有限不可能一一检查小区消防设备, 所以日常的消防维护只能靠物业自觉。随着城市高楼的“增高”, 高层消防安全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 还要靠市民和物业共同努力, 维护消防安全。
3.5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预防意识教育
社区街道和派出所等监管部门应要求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认真做好有关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专题宣传会议、小区广播、张贴宣传画、散发消防知识传单等方式, 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到社区每个人, 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3.6 安全管理主要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安全主要应该有两个大的方向, 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主要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于高层建筑以及一些超高层建筑, 目前的相关行业规范已经不完全适用, 从一开始的设计, 以及最后的验收都应该根据性能化安全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检查。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决定了发生消防安全事故时, 建筑内部的人员只能立足于自救, 所以我认为对于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应该重点进行检查, 包括报警和控制系统以及灭火器之类的消防物品, 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正常启动。
总的来说现行的一些法规已经不适用, 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做到以人为本, 毕竟人是最重要的。
摘要:忽视消防安全的问题在高层住宅里十分普遍, 惨剧背后引起的不仅仅是巨额索赔纷争, 还有诸多现实思考。谁来负责众多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 消防设施的日常运行如何保障。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探析
参考文献
[1]苏才英.浅议当代高层住宅火灾隐患及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S1期
[2]叶鑫.浅析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及措施[J].石河子科技, 2011年02期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浅析 篇9
(1) 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前开发的建筑, 由于各方面原因, 部分高层民用建筑历史欠账较多。诸如消防车道、防火间距、楼梯间形式等不符合现行规范问题较为广泛, 存在较大的隐患。
(2) 违反消防安全制度的情形较多。高层民用建筑用电、用气、用火量大, 而内部设施一般达不到防火要求, 临时布线过多、过乱。电焊、电工等特种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有的是无证上岗, 施工时操作不规范, 甚至是违规操作。
(3) 边使用边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高层民用建筑由于使用年限较长, 长时间使用中, 单位内部擅自就进行了装修和改造, 施工现场用电量大, 但由于用电是临时性的, 导致安装极不规范, 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尤其上海“11·15”火灾就是住宅楼在使用过程进行外保温系统改造引发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4) 消防系统完好率低。消防系统是高层民用建筑的“神经”和“心脏”。但由于种种原因, 存在诸多问题, 如有的消防系统切换不正常, 有的探头故障多、误报多, 有的应急事故灯不会亮或亮度不够, 有的电梯无迫降, 广播系统缺少元件, 不能正常广播等。一些高层民用建筑楼内消防水源不足, 也无消防枪、水龙带等。
(5) 消防安全意识不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任意压缩消防投入, 对消防人员特别是消防值班人员不落实, 人员没有经过消防培训、素质低, 消防系统缺乏维护保养, 物品乱堆放, 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2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展迅猛, 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出现, 城市中大型综合体、高层民用建筑和超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 高层民用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 并且高度越高, 其危害性会相应增大, 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其火灾特点主要是:
(1) 火势猛烈, 火灾蔓延速度极快。高层民用建筑装修采用的可燃材料较多, 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 火灾荷载较大, 已发生火灾或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加之高层民用建筑的竖向井道多, 如电梯井、楼梯井、通风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等, 它们都是火灾蔓延的通路, 形成“烟囱效应”;加上这些竖井的抽风作用,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蔓延迅速, 楼层越高, 抽风越强, 火势越猛。据测定, 初期的火灾, 烟气水平扩散速度约为0.31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 水平扩散速度为0.5~0.8m/s, 而竖向扩散速度高达3~4m/s, 例如, 美国希尔顿饭店8层起火, 火灾蔓延到30层的顶部, 仅用了20分钟, 浓烟翻滚直上, 高出楼顶达150m。
(2) 火灾扑救工作复杂。高层民用建筑内居住的人员多而杂、楼层高、垂直疏散距离长, 而高层民用建筑唯一的疏散设施只有楼梯。因此, 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 在慌乱中还难免发生摔死、摔伤、跳楼等惨剧。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立足于“自救”, 其灭火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 灭火设施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 但现场人员却对灭火设备不会使用或无力使用, 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 登上高楼, 不仅消耗体力, 还可能与消防中心、水泵房等联系不便、配合困难, 楼高风大、火势猛, 消防队员在高热、浓烟下操作, 比一般火场难度大得多。目前国产登高消防车辆尚不能满足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的需要, 不能将人员及时疏散到室外。
(3) 人员疏散困难。高层民用建筑层数多, 垂直疏散距离长, 疏散到室外地面所需的时间也相应增长。由于高层民用建筑人员众多, 不少公共活动场所的人员相对集中, 使火灾时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建筑发生火灾后, 常因通信联络失控, 往往下层发生火灾, 上层仍然未知有其事。尤其是在高层酒店中, 人员众多, 人地生疏, 给安全疏散增大了困难, 更易导致惨重事故。
(4)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首先是登高困难, 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 若不借助消防电梯, 一般的消防队员徒步跑上6、7层, 其体力已消耗很大, 而由于因经济等因素, 消防电梯的设置终究有限。高层建筑数量底数太大, 而且超高层或接近100m的高层建筑数量众多, 完全依赖登高消防车实施外部施救难度太大, 也不符合实际要求。
其次是用水量大, 供水困难。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 冷却和控制火灾蔓延扩大的用水量是相当大的, 从国内外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实例来看,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实际用水量需要每秒上百升至几百升。目前, 扑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消火栓系统的供水量约为每秒几十升, 因此, 只好借助消防队向高楼供水, 但由于受水带耐压强度和消防车供水高度的影响, 常因供水不上而贻误灭火战机。
3 现阶段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设计图纸不全, 消防审核困难
少数地 (州、市) 县的建筑设计人员不重视建筑防火设计, 有关设计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 建筑消防设施设计不配套, 加之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间紧, 设计周期短, 设计人员只图简便, 而各专业设计人员不相互配合协商, 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缺图、漏图以及设计图纸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等现象屡见不鲜, 甚至极个别的建筑工程仅凭几张设计草图就进行施工。以上各种原因, 导致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例如, 建筑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消防通道严重不足, 内部防火分区过大, 安全疏散楼梯不足, 缺乏室内外消防水源等。
(2) 监督不力, 源头把关不严
有的消防监督人员不严格按程序、规范等把好建审、施工检查、竣工验收流程。例如有的消防监督人员未能及时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 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审核意见, 甚至对比较简单的诸如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室内消火栓安装位置等问题也提不出意见来, 对缺乏主要的消防设施设计图的设计图纸, 草率地下发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在施工检查中, 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监督检查程序不熟悉, 对被检查的场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对一些明显的问题查不出来;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产品、消防设施不熟悉, 不会使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建筑消防监督的力度和作用。
(3) 施工质量差, 消防设施运行难
有些施工安装单位在工程投标中隐瞒工程量, 采取低报价投标, 造成工程总造价缺口过大, 影响了工程质量;一些施工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规范不熟悉, 甚至完全不了解, 不按规程、规范施工, 造成安装的技术性错误。例如, 没有将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管网最末端, 虽然也能测试压力和水流量, 但所测得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防排烟系统线路错接, 造成排风阀送风, 送风阀排风;应急照明灯亮度不够, 疏散指示标志标识方向错误;消防水泵电机的连接线相序接错, 致使水泵反转;防火卷帘无联动功能和应急操作装置, 不能远程控制和应急操作;火灾事故广播不能在控制室强行切换、无选层功能等。而有些施工安装部门为了索要欠款, 竟人为造成消防设施故障, 导致一些设施无法投入正常运行;有的消防工程公司无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 承包到工程后临时招聘施工人员;一些工程同时分包给几个施工安装部门, 当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 造成消防设施从安装调试投入运行起, 就无法稳定工作, 出现不断维修的现象。
4 建议
(1) 重视施工质量, 实行施工人员上岗证制度
随着高层民用建筑的档次和使用功能的提高, 建筑防火也越来越复杂, 对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重视施工安装质量, 严格按程序、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消防设施的单位一定要取得经公安消防机构考核合格的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资质, 并应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 除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外, 对施工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 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后方能允许上岗。施工安装中从班组到施工工段都要配备施工安装质量检查人员, 对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安装质量都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到位, 逐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了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 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的监督, 同时, 也为解决消防监督人员工作多、人员少的矛盾, 建议实行消防设施施工安装监理制度, 开展消防设施安装的质量评定, 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消防设施质量评定标准, 建议出台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检验的评定标准, 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2) 严把设计质量关, 实行消防设计资格证书制度
为保证高层民用建筑自身具有火灾消防能力和减少火灾损害的能力, 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及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设计规范, 不得随意降低防火设计标准, 特别是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应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 必须有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方面的消防专编。设计单位应当建立消防设计责任制, 并应有取得消防设计资格证书的技术总负责人对消防设计图纸进行审定。参与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人员, 从事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的人员应参加国家统一的消防设计资质考试, 根据所取得的考试资格专业和人数, 划分设计单位消防设计资质等级, 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方能设计相应类别的高层民用建筑。凡没有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 一律不得从事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设计管理部门应对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进行定期复查, 对设计单位防火设计质量和防火设计审批情况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动态管理, 并作为单位设计资格审查和建筑评优等项工作的依据, 从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加强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管理。为此, 要尽快实施《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管理办法》和《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资格分级标准》。
5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防控对策
(1) 把好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源头关”。高层民用建筑中设施繁多、装饰装修工程量大、可燃物分布广。在建前一定要对其消防设计进行细致的审查, 把好源头关, 而且对其装修材料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减少其火灾荷载。
(2) 在建高层中要充分利用内部可用水源。在建高层民用建筑由于施工用水需要, 大多在内部铺设纵向的临时供水管道, 在每一层有一个出水口, 用塑料管相连, 虽然管径细、压力低、流量小, 但是在供水困难的在建高层民用建筑火灾中, 扑救小面积的初期火灾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3) 重点部位的防火分隔。高层民用建筑中边营业边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 要确保其消防安全, 必须与其他部位隔开, 搭建临时的防火墙, 确保其施工期间的消防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4) 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使用。高层民用建筑火灾主要在于自防自救, 自动消防设施的完好使用在整个高层民用建筑火灾扑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自动消防设施一般都由专业人员和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维护和保养。在经济条件容许的情况下, 单位应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 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单位, 应由单位指派专人进行学习, 并取得与施工人员同等的证书, 对单位内部进行维护和保养。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篇10
1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
1.1 使用、储存可燃物和易燃、可燃材料多, 火灾蔓延速度快
建筑工地工棚、仓库、食堂、宿舍等临时建筑结构简易, 大多数采用竹子、木材、油毡等可燃材料, 同时施工的脚手架、安全防护物也常用可燃材料制成, 并且施工现场大量存放和使用油漆、木材、油毡、塑料制品及装饰、装修材料等可燃易燃物品, 一旦接触明火等火源, 势必造成火灾迅速蔓延。
1.2 工人宿舍管理混乱, 火灾隐患大
工人宿舍大多是搭建的简易临时用房, 耐火等级低, 宿舍内人员密集, 衣物、被子等可燃物多, 而施工单位未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 吸烟、乱扔烟头、宿舍内乱拉电线、用电炉子做饭、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和室内无人而长时间进行手机电池充电、电瓶车充电等行为, 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1.3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条件较差
一些建筑工地随意堆放建筑材料, 堵塞了消防车道, 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外侧采用的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未及时拆除, 占用了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更有甚者, 未划分明火作业区, 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擅自在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以及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实施明火作业, 导致火灾发生的机率增大。
1.4 消防安全意识谈薄
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消防安全素质较差, 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部分施工负责人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未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不了解、不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 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1.5 消防设施不足
很多建筑工地都远离天然水源, 基本上都未设计临时消防用水, 在工地上除了配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 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在一些中、小型工地, 甚至连消防器材都没有, 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随处堆放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 建筑工地易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2.1 电气线路过负荷、短路和接触电阻过大引起可燃、易燃材料起火
主要是施工人员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 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过大, 电气线路线径与用电负荷不匹配, 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 电线接头处理不当而引发火灾。
2.2 电焊违章操作引发火灾
在建筑工地, 许多地方都需要电焊作业, 由于有的电工没有专门培训, 有的虽然经过培训, 但施工中缺乏严格管理, 违章作业现象比较普遍, 加之建筑工地平面管理混乱, 各种可燃物品满地都是, 遇到灼热电焊熔渣极易引起火灾。
2.3 火种管理不严引发火灾
工地上吸烟的工人相当普遍, 这些人的防火意识大多不强, 有的在危险气体场所吸烟, 而且燃着的烟蒂到处乱仍, 极易引起火灾事故。另外, 工地职工宿舍对蚊香、蜡烛等火种管理不善, 也是引起工地火灾的原因之一。
2.4 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食堂做饭时, 炉火从烟囱飞出落在可燃棚罩上引发火灾;做饭后炉火未处理好引发火灾;炉火烟囱长期烘烤可燃材料发生火灾。冬季工棚采暖, 火炉铁皮烟囱烤燃附近可燃材料发生火灾。
2.5 照明用电混乱引发火灾
施工现场尤其是夜间作业用电照明大多是临时性, 电线布置分散, 因此电源线敷设不规范, 随意性较大, 照明灯具的固定也不稳定, 离易燃可燃物较近, 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3 做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3.1 加大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
消防部门要严格按照《消防法》及相关规定, 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工作制度, 依法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各级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及建设部门, 应加大监督力度。对建筑工地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发现火灾隐患及违法行为, 要安装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3.2 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明确职责划分, 签订安全责任合同, 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 有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各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 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逐级落实好责任制。
3.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可燃物及建筑材料的管理
可燃物与明火点要保持一定的分隔距离, 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消防通道上;施工现场要按规定设置消防水源等临时消防给水系统,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3.4 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
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制度, 动火应设置在相对固定的安全区域, 焊接作业时要派监护人, 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严禁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动用明火, 动火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 确保没有问题后方可撤离。
3.5 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
施工单位要确定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电工正确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 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 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 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可燃物, 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3.6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
建设、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特殊岗位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 培训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 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要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经常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切实提高施工人员及时报警、扑灭初期火灾和自救逃生能力。
3.7 加强社会消防宣传教育
试论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建筑安全;工程管理;消防安全
一、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上升期,但在该时期建筑火灾发生数大幅度提高,火灾情况严重。建筑火灾突出的特点是群死群伤数目大,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火灾今年猛增,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火灾所造成的国家经济损失十分惨重,火灾的复杂性和扑救难度日益增加。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条文的出台,使建筑工程消防安全工作逐渐走向正规。以地方标准作补充的消防技术规范体系作支持,消防验收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在改革过程中仍有问题产生,笔者新时期的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要以法律条文为指导,强化管理工作,加强火灾防抗能力,为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插上一把保护锁。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必须了解火灾现场人员的逃生情况与心理。一旦发生火灾时,人员容易出现混乱。在疏散过程中,惧怕心理导致人群向明亮的路线疏散,增加了疏散的困难度。因此,要使建筑的功能分区合理,交通路线舒畅,人员安全疏散方便迅速,做好消防安全措施的设计工作。
建筑的消防安全情况不仅反映了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对建筑工程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应从建筑的特点出发,处理好建筑功能与消防安全的关系。由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及相关措施与人类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工作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电线乱拉乱接。此类情况主要表现为:在施工前期,相关设计人员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判断施工过程中的合理走电位置,不能在图纸上合理标注出电路,从而造成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宿舍内乱拉电线,违章接入大功率电器,又不遵守安全使用规定,易引发火灾。另外电气安装不遵守操作规范,电力管理不到位也是造成电路引发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人员疏散困难。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脚手架如果不能及时拆除,发生火灾时会影响人员疏散,阻碍消防人员的登高灭火,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由此可见,工程如果疏散逃生设施不健全,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将非常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给工程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中,单纯性的惩处罚款和监督难以满足需要,要重视利用各种方法激励员工的工作意愿,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建筑消防管理体制不仅缺乏有效的制约、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地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难以促进工程消防安全更好的落实到位。
(四)消防产品技术落后。我国目前建筑消防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加之我国现行消防规范不能与时俱进,难以和瞬息万变的商品市场接轨,造成我国的消防产品技术与先进国家、地区在相关领域内严重落后,不能顺利接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很远。
(五)消防设施布置错乱。建筑施工图设计时,消防设施未合理调整进行实际的装修和使用,排烟设计不合理或无排烟设施,设施安排不便于管理和使用。肆意减少消防设施的投入,随意改变空间布局与房屋具体用途,造成火灾安全隐患。
三、实现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借鉴国外管理新模式。国外的消防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消防管理理论和方法,要注重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和借鉴,结合国内消防管理的现状加以创新,创造属于中国的特色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新模式。
(二)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施工工地的人员流动性较大,针对这种职业的特点,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应根据施工进度随时进行,确保施工人员得到切实的安全培训。管理人员要起到督促监督作用,合理利用奖惩机制敦促人员安全意识提高。
(三)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事消防管理工作人员大多岗位轮换频繁,并且专业技术欠缺,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检查项目难以胜任。管理人员往往对建筑项目的进程缺乏了解,仅凭图纸进行,难以发现工程实际问题。加强人员职业技能,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相关部门鼓励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外消防先进管理技术进行组织学习,引进先进的方法,设计思想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使我国消防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行业水平逐年上升。
(四)落实安全责任制度。要定期召集管理人员开展消防安全管理会议,与施工单位保持协作关系,加强验收环节管控力度,提高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实施责任划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订立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施工单位要制定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防火管理责任制度。安全专人负责现场的安全检查,各工作人员负起责任,严防火灾发生。
(五)加强防火检查排除隐患。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一旦发现施工现场存在违法行为,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重点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存在隐患的进程要及时的制止,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整改。施工现场必须每天进行防火检查,保证施工现场和建筑工程消防安全。
(六)采用激励措施协助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消防管理中,要设置有物质性、精神性和竞争性的激励机制,在强化精神激励,调动管理人员努力向上的同时,推动企业内部良性竞争,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工程消防安全进一步提升。
(七)设计考虑实际使用因素。设计者要充分掌握国家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消防技术标准,并能全面掌握建筑防火材料、构件的性能,尽可能保证施工与设计的统一。设计应考虑人的行为习惯,从安全角度出发,尽量简洁而明显,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疏散人群。安全出口的分布应结合经常使用和行走的路线,不宜穿越仓库、厨房等区域。
(八)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往往堆积大量易燃、可燃材料,材料随意堆放现象严重,施工作业中不严格遵守操作规定,极易引发爆炸等伤亡事故。笔者建议应对易燃、可燃材料进行登记处理,施工时应随用随领。加强对员工的生活用火管理,要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同时要加强对临时用电管理,严禁乱接乱拉电线,避免电气火灾。
(九)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技术安全技术规范》等是目前有关工程的消防安全的相关法律。虽然这些法律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与监督管理标准,但不够完善,并未明确规定施工现场职责的细化以及进行职责监督的频次等。要敦促立法单位尽快完善法律条文,切实保护建筑工程消防安全。
四、结束语
高大空间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探讨 篇12
1 工程简介
某大型综合商业广场总规划面积7×104m2, 总建筑面积约2×105m2, 共分为3层, 建筑总高度约15m。广场由购物中心综合楼和商业裙房组成, 耐火等级为1级。包括室内步行街、主力店、电玩、影楼、酒楼等功能建筑。室内步行街成横向“L”型, 方向为从东侧至西南侧, 将整个建筑划为两个部分 (如图1所示) , 步行街两侧为餐饮店、小商铺和精品店等。其消防设计按照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建规”) 进行。该建筑属于一类高大空间建筑, 耐火等级为一级, 商业场所内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疏散系统、自动水喷淋系统、疏散路线指示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等。
2 防火分区的划分
整个商业广场的防火分区原则上按照“建规”的要求进行划分。但由于存在一个贯穿一、二层的步行街, 而步行街又作为主要的疏散路线, 因此, 划分防火分区、进行中庭防火分隔时, 为了保证人员能够快速、高效、无障碍地疏散, 不得在中庭回廊上设置分隔设施, 以免疏散路径不畅导致人员伤亡。所以, 应将贯穿两层建筑的步行街作为一个防火分区来进行划分。同时, 将步行街两侧的百货商店、次主力店、小店铺等用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分隔。具体地, 除了步行街之外, 其他功能区的防火分区划分如图2所示。二、三层的防火分区划分与一层类似。
3 防排烟设计
3.1 室内步行街防排烟设计
室内步行街为两层的通高空间, 首层的通道比较宽, 两侧是商业店铺, 二层为通高空间, 局部连接在一起。首层高度为6m, 二层为5m。步行街宽度约为11~15m, 长度约为260m, 一层步行街面积约为5 470m2, 二层面积约为8 135m2。按照GB 50045-95 (2005年)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 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又规定:“净空高度超过6m的房间可不考虑防烟分区的划分”。可以看出, 步行街面积已经远远大于“高规”的规定。因此, 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式, 利用FDS软件模拟步行街的排烟情况, 用以提出安全合理、真实可行的最优设计方案。
根据相关文献以及实际情况, 以可燃物的理化性质为基础, 将步行街火灾类型定为t2快速火, 火灾增长系数为0.047kW/s2。步行街内设置有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水喷淋系统,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情, 假设火源功率为1.5 MW, 考虑1.2倍的安全系数, 保守估计火源功率为1.8 MW。具体的火源位置在东侧圆形中庭内。
选用美国《烟气控制系统指南》和国际标准ISO TC92《消防安全工程-烟气层高度计算公式》中的计算公式计算, 可得体积产烟量为28.3m3/s, 即10.2×104m3/h, 考虑1.2倍的安全系数, 最终得到的所需机械排烟量为11.8×104m3/h。
选用FDS软件进行模拟, 共设计了三种防烟分区的划分, 即:划分为1个防烟分区 (设计1) 、2个防烟分区 (设计2) 、3个防烟分区 (设计3) 。设计2和设计3的具体方式如图3所示。
当步行街划分为2个防烟分区时, 每个分区的排烟量取11.8×104m3/h, 总排烟量为23.6×104m3/h。划分为3个时, 总排烟量为35.4×104m3/h。
由于篇幅有限, 在此不将具体的模拟过程展现出来, 在判断区域是否安全的4个物理量 (CO体积分数、CO2体积分数、温度、能见度) 中, 也仅以最容易达到危险状态的能见度来进行总结。
在模拟过程中, 烟气到达顶部之后迅速下降, 设计1中能见度下降很快, 在500s左右时, 很多位置尤其是起火点周围的能见度已经下降到10m以下, 排烟系统仅能保证步行街500s的安全疏散时间;设计2中, 在1 000s左右时, 起火点周围区域能见度下降到10m以下, 且没有火源一侧的防烟分区能见度一直在10m以上;设计3中, 在1 800s内, 能见度一直在安全范围内。
通过分析可知, 设计1不符合要求, 设计2和3排烟能力强, 尤其是设计3可大大增加步行街的安全性。但鉴于经济、美观等方面的原因, 采用设计2即可满足要求。即将步行街划分为2个防烟分区, 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不小于23.6×104m3/h, 该步行街体积约为7.35×104m3, 换气次数为4次/h, 与“高规”第8.4.2条之规定相符。
确定各防烟分区后, 对中庭采取特别的烟气控制策略, 以降低店铺或中庭内发生火灾时烟气蔓延可能造成的危害, 使中庭区域可以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使用, 保证室内步行街具有较高的消防安全水平。该室内步行街的特点主要是其建筑物为体量较大的零售店铺集合体, 为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 烟气控制策略的主要思路是:将发生火灾处的烟气控制在其对应的防烟分区内, 尽量减小对非着火区域的影响。在制定烟控策略时, 设置店铺、回廊、中庭三级排烟, 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在发生火灾的区域, 将火灾烟气控制在该区域内, 采取排烟设施将火灾烟气排出建筑物;防止烟气从一个区域蔓延到另一个区域内, 主要通过防烟分隔措施和对应的排烟系统设计来实现。
3.2 特殊位置的排烟设计
整个商业广场均布置有自动灭火系统, 根据实际情况, 有一些特殊部位不需要专门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比如, 电影院的放映夹层, 顶棚的高度比较高、火灾载荷比较低、流通人员比较少, 即使发生火灾, 烟气会首先到达顶棚, 然后在顶棚积聚, 短时间内不易下降到对人员产生威胁的高度。在商业广场中, 所有的空调、新风和送排风系统水平方向上均按照防火分区独立设置, 可以利用空调系统来清除灾后剩余烟气。这种在灾后排烟的系统, 被称作“冷烟清除系统”。
4 人员疏散方案
该大型综合商业广场由于其使用功能和建筑构造的特殊性, 其平面布置上设有室内步行街、百货商场等业态。使建筑具有商业业态多样、建筑形式复杂等特点, 其存在以下疏散难点:室内步行街部分的商业由于采取小商铺形式, 人员疏散时不能直接进入疏散楼梯, 而需通过步行街回廊进行疏散;部分疏散楼梯不能直通室外;电影院设置于3层, 有3个影厅的厅室面积超过400m2。
4.1 步行街疏散策略
通常情况下, 完成疏散的标志是人员离开着火建筑, 到达室外安全区域。但对于高大空间建筑, 由于建筑层数高、面积大, 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易到达最终的安全区域。因此, 引入亚安全区概念。亚安全区是指没有固定的可燃物, 火灾发生时, 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保证本区域人员安全的高大空间室内区域。
在此商业广场中, 室内步行街的主要功能是人员流通, 火灾载荷也较少, 更重要的是它与商业中心的各个主要出口相连接。因此, 可以将步行街定义为“亚安全区”。店铺发生火灾后人员的疏散路径如下所示:
首层人员的疏散:店铺→室内步行街→室外 (如图4所示) 。
二层人员疏散:店铺→疏散楼梯间→室内步行街→室外。
该大型商业广场首层共设计了7个直通室外的疏散出口, 均匀分布在步行街的各个方向, 足以保证疏散到步行街的人员安全地逃生。
4.2 电影院疏散策略
该广场的电影院设置在3层, 防火分区面积满足规范的要求, 但其中有三个影厅的面积超过了400m2, 即图5所示的B、C、G三个影厅。
由于电影院属于人员密集场所, 为了增加电影院的安全性, 使得发生火灾时人员可以顺利疏散, 其消防设计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 还需要增加其他设施, 如将每个影厅作为独立的消防单元, 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墙、不低于1.5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影厅的顶棚装修材料采用A级材料, 地面、墙面材料、窗帘和帷幕至少为B1级;将每个影厅作为一个独立的防烟分区, 并按建筑面积90m3/ (m2·h) 和换气次数不小于13次的最大值确定排烟量, 补风系统按照排烟量的50%设计。
由于影厅大厅面积较大, 可以将其作为人员集散空间, 为了防止由于人员密度太大而造成堵塞现象, 可以将人员先行疏散至集散空间, 然后分别疏散至安全区域。
该电影院的C、D、E、F、G、H影厅距离疏散楼梯的最远点在30m以内。所以, 其人员疏散路径为:座椅→观众厅走道→观众厅内门→疏散楼梯间→室内步行街→室外。
而A、B、R、J四个影厅距离人员集散空间 (影厅大厅) 距离较近, 可以先行疏散至此, 其疏散路径为:座椅→观众厅走道→观众厅内门→影厅大厅→疏散楼梯间→室内步行街→室外。
5 结论
高大空间火灾具有探测难度大、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选取了一个工程应用实例, 详细分析了高大空间防火分区的划分、防排烟设计和人员疏散策略。实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希望可以通过此文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欧阳玉如, 曹滨.民用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6 (3) :47-49.
[2]杜红.建筑中庭排烟系统设计探讨[J].暖通空调, 2009, 39 (10) :112-115.
[3]陈霄.中庭烟气控制系统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3.
[4]张培红, 陈宝智, 刘丽珍.大型公共建筑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研究规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11 (2) :22-26.
[5]李倩, 刘庭全.某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11) :1155-1158.
【古建筑消防安全】推荐阅读:
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07-05
山西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30
古建筑消防对策05-18
古建筑群消防保护设计11-08
古建筑中的消防工程07-05
古建筑06-10
砖石古建筑05-09
古建筑遗产05-19
洛阳古建筑08-06
浙西古建筑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