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2024-06-04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共13篇)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篇1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路,有很多种,无论是城市的柏油大道,还是乡村的林间小道,路,在我们的脚下,引领我们向前。可是,我总也忘不了在我成长道路上,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照顾,老师同学的帮助和鼓励。

在生活道路上,我从呀呀学语、走路蹒跚、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婴儿,成长为一个懂事、上进的大女孩,我要感谢这么多年来精心细致照顾我生活的爸爸妈妈。在学习的道路上,是尊敬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我长大了,进步了。

成长,酸,甜,苦,辣。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受伤,都使成长的岁月在我的一生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短暂的时光如同瞬间即逝的飞鸟,那个懵懂的女孩已长成大姑娘,一只雏鸟也已成为展翅的雄鹰。处事也成熟了许多,冷静了许多,因此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乐趣。但是在成长的轨道中,难免会跌倒受伤。向来考试都在90以上的我,有一次因为发挥失误,从以往的98、99降落到87,那时,脸上火辣辣的,觉得挺丢脸的,考了这么一个“光荣”的分数。

回到家,我真的很想把试卷藏起来,不让爸爸妈妈看见。但,做人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所以,我还是把卷子拿给了爸爸和妈妈看。妈妈接过卷子,我本以为爸爸要破口大骂,可妈妈竟然没有发火,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女儿,我想你此时一定很害怕我说你,但,你是个诚实的好孩子,下次一定要努力,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我点了点头,脸上有些惭愧之色。我下定决心,不会再考这么差了!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着跌倒、磕磕碰碰、爬起和获胜。这七彩的心情装点着我10年的成长岁月,伴我一起走过了这10年的成长道路,历经了风风雨雨,又见到了道道彩虹,陪着我一起走向永远„„

李思萱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篇2

我今天可能会讲一些对立的词儿吧。我记得上一次我跟同学们沟通的时候, 就讲过在中学和大学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好的思维方式。只有当你拥有一个好的思维方式时, 面对将来漫长的人生、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时代, 你才可以不断地去应对。没有好的思维方式, 我不认为你得到了好的教育, 所以反过来倒推, 一个好的教育也应该是有助于人们培养一个好的思维方式的。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应试教育或者素质教育的问题, 而是教育是为什么。我认为,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为未来培养中国人。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未来的国人。如果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去设想教育的话, 我们现在的教育框架, 包括有很多的内容, 都有调整的必要。过去这么多年里头, 我们对“才”的培养太重了, 对“人”的培养太弱了。所以这两者一结合起来, 当你的教育、一个国家的教育的出发点建立在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坦白地讲, 过去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头, 如果说作为一个大哥哥或者作为一个叔叔, 我思考最多的是中国人, 因为我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发现社会中的很多的问题。

我们在说政府的问题, 在说法律运行的问题, 在说法律监管的问题, 在说很多很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很重要, 我们要改变, 我们要监督, 但是另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回避着———我们自己足够好吗?所以, 去年到今年, 我一直在内心里重复八个字, 叫“一边反抗, 一边自责”。最近我常说一句话:“你什么样, 中国就什么样。”难道不是吗?你们会发现, 现在中国最怪异的一个现象, 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抱怨别人, 但是从来不反省自己。我们在攻击别人的时候, 用着比你厌恶的人更让你厌恶的方式在攻击别人, 你没有比别人好多少啊, 比如网上巴萨、皇马的球迷干起来了, 结果巴萨的球迷在骂皇马的球迷没素质, 皇马的球迷在骂巴萨的球迷没素质。然后你冷眼从旁边一看, 这两拨儿都没好到哪儿去, 都在用你讨厌的方式在互相攻击对方。社会生活也如此, 中国的启蒙、中国人的启蒙刚刚开始就被中断了。因为五四运动刚刚拉开大幕, 因为外乱内战, 启蒙史都没有进行下去。

比如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我们聊天, 我提出一个观点, 有好几个人认同。我说中国的音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合作, 都是自己独奏, 或者面对天地, 只要有一个人能懂, 就叫知音了, 琴瑟和谐和睦已经当成最高的境界, 不对话, 不合作。这里有没有一些让我们担心的东西?现在的中国要不要改变?西方的音乐是从最开始独奏, 到弦乐四重奏, 到海顿的时候完善了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 使音乐重要的特点, 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得以发展。西方音乐上来强调的就是合作和谐, 不同的声音共同发声, 形成一个和谐的声音, 但是中国的音乐是只面对自己和天地, 所以足球踢不好我们天天在骂, 我们有没有想到, 我们是不是也是那足球分子中踢不好的一分子呢?那你就要自己悄悄地去改变, 就像说我刚才一来, 我不认识南开中学教工队的任何一个成员, 但我做的是一来就跑了一圈, 把身体一热就赶紧跑到球队去跟每一个人击掌, 你要迅速地融入一个团队, 这是一个集体。中国人从来不缺个性, 好多人有误解, 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国度, 因为你看现在的校服穿得都是一样的。错!中国是最拥有个性传统的一个国度, 恰恰在合作等很多方面有问题。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我在过去的一两年里, 思考更多的就是一方面反抗, 包括政府的问题、法律的问题, 等等, 可是另一方面, 没有自责跟上的话, 反抗没有意义。如果不自责, 仅仅反抗, 只不过是变换一种形式, 糟糕还会重来。我们都是人民的一分子, 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由一个老百姓变成公民, 是我过去两年中思考的最多的事情,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 可能我们今天有几个话题可以聊。第一, 好人和坏人;第二, 有用和没用;第三, 输和赢。

第一, 好人和坏人。

为什么要首先讲好人和坏人?这是在中国人的逻辑结构里最错误的一个, 它影响了我们很久, 起到无数坏的作用。谁是好人, 谁是坏人?大部分人都如你我一样, 我们的骨子里头有好有坏, 但问题是, 看周围的环境, 是把我们的好释放出来了, 还是把我们的坏释放出来。我们不能再拿绝对的眼光说:“哎, 这个人是坏人, 我从此就不跟他交往。”你要真跟他交往了, 你会发现他的很多的优点。说这个人是好人, 我跟他交往, 他会有很多的缺点。恋爱的时候都是把对方看成好人的, 婚姻能长久是把对方当成好人, 但是你还能接受他的所有的缺点。每一个人在家庭中, 他的不好的一面都会释放出来, 接受他才可以和睦相处, 这个需要你对你脑子的逻辑里对人的判断发生重要的改变。

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现在有很多人说, 中国现在道德差劲, 然后人性堕落, 中国现在处在道德最糟糕的时候。我想告诉各位中国人, 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人性不比一百年前差, 也不比一百年后好, 人性的变化是很微弱、很慢的。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时代发展这么快, 科技这么快速前进, 可是我们依然需要17、18、19世纪的音乐安慰我们。我就这个问题, 曾经问过一位哲学家这是为什么。他回答:“小白, 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因此, 目前不在于我们的人性突然变坏了, 而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欲望, 还有法律的运行, 激活了人性中原本拥有的恶, 它被释放出来了。

不要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讨论道德问题, 它没有意义。为什么?请问, 老人跌倒了没人扶, 扶了讹你就是道德问题吗?各位同学恐怕都跟媒体或者网上的很多人一样, 把它归咎到道德问题上。我想告诉你:不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现在马路上, 两个车追尾, 两个司机一下来, 乐着, “哎呀, 您怎么开的车呀, 真逗。”递了根烟, 烟点上, 然后把话一聊, 没事儿了。但是要倒推二十年, 下来就打。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赔钱、索赔和谁承担责任是由打架的胜负决定的, 而现在由于每一辆汽车必须上强制险, 制度决定了人们下车不用打架了。所以每一个人、中国人两车撞完之后呈现出的是很高的道德水准, 下来哥儿俩互相递根儿烟聊会儿天, 留个名片然后把保险号一抄完事儿, 因为制度的进步决定了我们可以把人性中善的那一面释放出来, 恶的一面就抑制住了。

为什么没人敢扶老年人?为什么扶了他会讹你?那我就反问你一个问题, 如果现在中国的养老保险覆盖到了每一个人, 请问老年人会讹你吗?一生都是在我们的概念中是好人的老人, 为什么跌倒了之后突然就谁扶他就讹谁了呢?因为在那一瞬间, 老人想到, 坏了, 我的腿抬不起来了, 折了, 我这一动手术得两万, 我这孩子哪掏得起这么多钱啊。老人又是从保护孩子的立场上, 做了一辈子好人的老人恶的那一面在这一瞬间可怜地释放出来了, 讹了, 谁扶他, 他讹谁, 这不是道德问题, 这是社会改革还没有到位的问题。

你们可能会问, 那你为什么要讲好人和坏人, 要改变我们的观点?非常重要。这就是到下一步社会的运行, 包括我们一个小的团队, 我们一个宿舍, 当你知道人不是以好人和坏人区分, 每一个人都有好、有不好的一面, 你要做的事情就是, 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 让它好的那一面绽放出来。你们有没有发现, 有的时候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就随地吐痰, 可是你一回到南开校园就不会了, 这是环境改变你。

周围也是这样啊。你有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是坏人, 我从不跟他打交道。错!有一句话我现在始终信奉, 如果你把对方当成朋友, 他最后可能就真的是朋友;如果你把对方当成敌人, 他最后一定是敌人。因为, 你把他当成朋友的时候, 对他的眼神和态度都是像朋友一样的眼神和态度, 他就会回馈你, 人会用自己心中的善激活别人心中的善。而你把他当成了敌人, 你的眼光中都是距离、是冷漠, 他也会回应你。因此, 当我们要改变好人和坏人的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之后,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人群、社会、人性, 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 这种二元对立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糟糕的东西。我们过去, 在你们这一代还好得多, 我们那一代小的时候看电影都不用爸爸妈妈告诉我, 上来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因为好人一定长得很好看, 坏人一定长得很烂套。所以葛优他爸爸 (葛存壮) 都是演坏人的, 葛优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现在经常演好人。因为那个时候好人就是要仪表堂堂。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一定, 有很多可能, 长得不那么好人的人很好人, 要不然中国也就不会有“道貌岸然”这个词了, 对吗?其实中国的老祖宗是明白这些道理的。但是长期以来, 尤其在革命的字眼笼罩下更是, 只要不是朋友就是敌人。错!生活中, 好人很少, 坏人很少, 所有的人都是好中有坏, 坏中有好, 看我们激活他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简单对或者错。对中有错, 错中有对。就跟黑和白也不一定是最多的, 灰色可能是最多的。就跟生命, 最幸福的事很少, 最痛苦的事很少, 主体部分是平淡。这就是我们逻辑和思维方式开始改变的一个基础。你不再用二元结构去看待问题。这个老师我不喜欢, 试着找找你喜欢他的那部分, 肯定有的。这个人我很喜欢, 那他有一天露出了你不喜欢的那部分, 你还能不能继续喜欢他?这个改变从今天开始, 我希望它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更重要的, 改变你周围的太多人的人生。

第二, 有用和没用。

现在的中国问题很大, 就是所有的人都在做有用的事儿。什么叫有用的事儿?跟钱、跟权、跟名有关的事儿都有用, 在上学的时候只要跟分有关的东西都有用, 跟分无关的事儿就没用, 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被扭曲的, 我们的人也就是这样被扭曲的。是谁说的, 人生中最伟大的很多事情乍一开始没用了。谁能告诉我, 霍金研究的那玩意儿有什么用?它换不来钱吧?中国人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奖?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得诺贝尔奖?我说等到我们所有的人都不觉得诺贝尔奖很重要的时候, 诺贝尔奖会稀里哗啦地不停地来。因为你把诺贝尔奖得奖本身都当成特有用的追求在追求了, 一定来不了。中国此刻怎么可能会得诺贝尔奖呢?每一个科学家都在干那些非常有用的事情, 没几个科学家在干没用的事情, 只有当科学家在干没用的事儿了, 离诺贝尔奖才近了。

包括文学创作, 诗有什么用吗?可是诗没用吗?去年春节前, 我去浙江的富阳, 原来叫富春, 著名的《富春山居图》, 就是在富阳那块儿诞生的。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逻辑是这样的。八九百年前, 一个七十岁的老画家黄公望, 如同现在一样被一个城市边缘化了, 就在离城市很远的山里寂寞地画这幅画, 一画七年, 画成《富春山居图》。画完之后他也觉得很无用, 就把这幅画送给一个叫无用师的, 我搞不清楚他为什么叫无用师, 但就是无用这两个字。你能够想到他在当时送这幅画的时候也觉得很无用, 以至于后来这幅画差点儿完蛋。但是一个有趣的逻辑就是, 千百年的时间过去了, 这个城市中一代又一代有用的人烟消云散留不下任何痕迹, 随着岁月全过去了, 但当初那幅无用的《富春山居图》却愈发地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 而奇妙的是千百年后的今天, 这幅画对这个城市太有用了, 已经开始为这个城市招商引资, 创知名度, 等等。

我们怎么看待千百年前有用的事情今天没用了, 而千百年前没用的事情今天有用了?对于同学们来说也同样如此, 一生做功利之时, 也要带有一些无功利之心吧。往往在做无用事情的时候, 使有用的境界大幅度提升, 而总做有用的事情的时候, 便陷在一个很狭窄的逻辑圈子里头越做越小。我在陪我的儿子一起玩, 来成长, 我经常会鼓励他做很多无用的事情。踢球, 他每天中午都在踢球;写东西, 写乱七八糟的东西, 起码写过一百多部长篇小说的开头部分, 但我也觉得蛮好玩儿, 可能中国只有我这么一个父亲在这个五一的时候陪着他看了一部摇滚电影, 叫《迷墙》。现在同学们应该不太会知道,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摇滚电影, 在这里头充满着创意, 而且它开创了MTV, 1982年拍摄的这部电影开创了MTV的先河。他看完也懵了, 你说这玩意儿有用吗?从他的教育来说没用, 但是我会看到他的境界在成长, 他对事情的很多思考与过去是不一样的, 我们最重要的不是需要一个人成长吗?

你比如说就像写作文, 我们有的时候会听到老师说, 不要看闲书, 何书为闲呢?只看课本的话, 会不会写成很好的作文?包括我们在考试, 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 在高考前的时候, 我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时间安排?我这是以一个老师或一个客座老师的身份在思考。我们是让一个孩子一天八小时都在学习效果好, 还是七加一或是六加二, 或者一周七天嵌进去一段无用的时光反过来会让他有用地为高考准备的那些时间里变得更高效, 然后让他境界更高?我们应该怎样复习, 是让他陷在那个课本里复习, 还是偶尔用另外的事情启发他再回来的时候, 那件事他已经可以俯瞰着我们的历史课本、地理课本或者数学课本?过去花五个小时才能达到的效果或许现在三个小时就可以。

我们是不是要思考这件事情, 起码现在生活中要思考?人类的伟大前行, 往往是我们的很多先贤在做无用之事的时候创造出来的。人类的历史往往是在做无用的事情推动过来的。请告诉我, 爱迪生在最初发明灯泡和录音机的时候, 有用吗?我就问你这一件事情就知道, 他一定没用, 因为没有任何人能知道他的方向将奔哪儿去, 没有这种思维。录音机, 我们今天都知道录音机是怎么回事儿了, 但是爱迪生最初干这件事情的时候, 别人会认为他在干一件没用的事儿, 完全没用。杜甫写诗的时候会有用吗?没用, 换不来钱的。更何况我们说李白写的诗, 如果他活在当代, 一半儿都写不出来, 因为名山大川那门票他买不起。

那么, 南开中学的同学是要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而不是停留在“我要把有用的事情做好”。不对, 要用做很多无用事情的时候, 使自己提升的境界反过来做有用的事情的时候达到全新的境界。因为今年我在新闻出版行业做图书推广大使, 我一直在劝当代的中国人, 多读一点无用的书, 现在的中国人太无趣了, 一去书店你看看, 书店最黄金的位置摆的是什么?各种考试的书、教辅的书、健康的书, 什么律师财会, 等等方面的书。无用的书都边边角角, 这个民族伟大不了, 只读有用的书, 只做有用的事情的民族伟大不了。

我回头去看南开的老毕业生。这几年, 华人世界最伟大的一部作品, 是重庆南开的老校友齐邦媛写的一部《巨流河》。她中间用很多笔墨在写南开, 但是她是在动荡岁月里。在动荡岁月里历来有一种争论, 是立即去做有用的事还是继续做无用的事?很多的热血青年去做有用的事情, 应该, 比如钱伟长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 无锡有两大家, 一个是钱家, 以钱穆为代表, 还有一个以荣毅仁为代表, 是经商的。钱伟长在文科方面很牛, 理科考试很烂, 进了清华。日本鬼子打过来了, 钱伟长说无以救国, 我要学物理, 我要造坦克。一代中国人就是这样, 在特殊的情况下要去做有用的事儿。但是当时的蒋介石还有当时的国民党和管教育的人, 一方面看到很多热血青年去做有用的事情, 另一方面牢牢地捍卫着一点, 要让很多人继续留在仿佛无用的中国文化的血脉当中。

我们民族不死, 文化不死, 所以在战乱中大家知道多少人牺牲生命, 保护着像齐邦媛这样的南开校友们在继续学着英美文学, 继续学着中国哲学, 继续学着炮声隆隆之中显得无用的东西。但是回头看看, 如果没有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愿意停留在无用世界里, 我们的血脉在哪儿?当战争胜利之后, 我们拿什么一下子重新红光满面?文化总是在某些特殊的时代里显得那么没用, 但它是骨子里的东西。现在理科男很受欢迎, 对吗?可是任何一个国家一定要有历史的逻辑, 这里不涉及文科或者理科之间的争议, 我觉得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是理科活得更好, 文科混得好像没那么多好, 对吧?所以, 有用和无用, 将来在自己开启你的人生的时候, 在安排你的时间的时候, 也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很好的搭配。我觉得是比例问题, 现在作为学生, 大部分时间要做看似有用的事情。学习、分儿、考试、高考, 等等, 没问题, 但是要留出一定的比例, 成为它的催化剂。

我从来不认为八是最大的数字, 也许七加一大于八, 大家能明白我这个逻辑吧。比如说你们的学习是八小时学习。如果八小时都学习, 不一定会比七加一更好。这一在干什么?或者是体育锻炼, 或者是散步, 或者是什么。你看我每天在做节目的时候, 我有很多的时间是在做有用的事, 我去准备, 等等。我每天晚上九点半直播, 八点多准备完了之后, 我就沿着我们台的一个地方走路, 走五十分钟。很无用吗?空了。但是往往我这个节目最善良的东西, 都是在我不考虑节目的时候跳出来了。我的节目几乎大多是在我不是专准备它, 而是在我散步这五十分钟的时候成熟和鲜活起来的, 所以看似无用的时光, 提升了我有用的境界。做学生, 成长, 人生都如此, 所以这是第二个逻辑, 可能也需要去改变。

第三, 输和赢。

这个话题对于年轻人来说, 每天在面对, 对吗?但是这里有很多好玩儿的东西, 是不是不断地赢就好啊?不一定。是不是不断地输就一定不好啊?不一定。最痛苦的是末尾的人吗?不一定。人家说最痛苦的是亚军。这里头有很多好玩儿的东西。你比如说, 仅以皇马巴萨举例,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很怪异的现象, 不断地赢, 就一定有一个大缺点在等着你。只要输一场就下地狱。巴萨, 过去四五年时间里头灭皇马成了习惯了。但是这次国家德比, 1比2输了, 就像下了地狱一样。但是总输却有一个优点, 只要赢一场就上天堂了, 对吗?人生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不也如此吗?领先的同学, 学习一直排在很前的人, 我觉得要经常不觉得赢是一种习惯, 可能有的时候要问问自己, 跟自己聊天, 我在这方面赢的时候会失去一些什么?我是不是要去补充一些?而不断地学习、成绩好像不是很好的同学, 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你不断地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也拥有机会, 你的进步空间要比排第一的人大多了。

我跟我的儿子聊天的时候经常跟他说, 你要敢考第一我就跟你急。但是我由于先有的这句话, 我的第二句话就管用了:你要是出了前十名是不是也太丢人了?所以我经常跟他说, 你要是考第一我罚你款, 结果这小子真争气, 从来没考过第一。但是也几乎没出过前十名。这次期中考试又是第六, 上个期末是第五, 为什么?我希望他一直处在一种向前有动力, 然后向后又有压力, 这样的一种活跃的学习状态当中。有的时候在我看来, 起伏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为什么喜欢男孩儿踢球呢?只有踢球的时候, 你才能补充很多的养分。比如说适应输, 然后追求赢, 然后和一个团队一起输和赢。你再牛, 如果不能带动其他的人牛起来你也会输;你再弱, 如果你能成为团队中一个有效的环节你也可能赢。这都是在我们现实生活、在学习或者在其他地方中不多的。

输和赢应该如何去理解?大家千万别理解成, 我考第一的从此就故意去考第二, 故意考第二不太容易, 我只是说第一很棒, 但在第一的时候, 要用这种逻辑去思考我可能会失去一些什么, 会丢失一些什么, 而且会有一种更豁达的心理。当你不在乎这个第一的时候, 你可能反而更在第一上待得很久, 所以这就涉及输和赢的一个逻辑, 什么人会赢呢?不怕输的人才会赢。我在现实生活中, 包括我自己, 都是如此。就像踢球, 也是这样。我是踢前锋的, 只要我射门的时候思考, 球一定不进, 我踢了这么多年球我很清楚的, 好的前锋不思考, 你没有思考的时间, 他全部演化成是一种习惯、下意识, 一思考我要打左脚, 那个时候后卫已经放铲过来了, 都是直觉, 但是更因为直觉, 也就不会瞻前顾后, 因为你不怕球不进, 球往往进了, 只要你说这个球我一定要进, 准不进。学习考试都是如此。每次考试的时候说我一定要考好, 不一定, 你是不是把你的过程进行得很好?

因为我经常跟体育界人士打交道, 发现了一个特点, 体育界能够不断得冠军的人, 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前几天我跟李永波有一个对话, 我特别向他请教:有没有一种特别的冠军气质?就是总能够得冠军的, 有没有一些相同的东西?李永波说有。他说, 第一个是个性, 总能得冠军的, 像林丹这一批人一定是极其有个性的一群人, 甚至有时候你跟他说了, 他表面上说好, 其实他骨子里在转, 他一定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印证你说的是对的, 他才会执行, 如果觉得不对, 他会用自己的方法。第二个是对胜利永远有渴望, 邓亚萍为什么能成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最牛的一个?每一场比赛她都要赢, 她对于胜利的渴望是永无止境的, 就像曼联的主教练弗格森一样, 二十年的英超, 他拿了十二次英超冠军, 就这样他还不满足, 永无止境。我们很多人赢了一两次, 考试考得好了一两次, 就觉得可以了, 就可以躺下了, 优秀的冠军气质是, 所有赢完的转身就扔掉, 下一次。第三个很重要, 往往不断得冠军的人, 他会沉浸在一种状态中, 从来不会去想输。总患得患失想输的人赢不了, 那么对于同学们来说, 你的成长, 也是如此啊。

所以, 能不能经常锤炼自己更好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走向未来的社会当中的时候, 心理状态如果优秀了, 你就会非常优秀。比如说国外有一个调查报告显示, 叫第十名现象。说在一个班级里头, 将来在社会上混得最好的、最出彩的一批人往往是在班级里排名第十名左右的人。这不是要求第一名往后靠, 你现在在你的学校里第一名, 可能到了清华、北大你又成第十名了。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但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思考。因为可能在第十名左右的人, 他可能是更活泛, 更开放, 更像是对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感到好奇。这就是今天我想讲给各位的最后一个词:永远好奇。

比如说, 同学们可以问问自己, 你已经多久对一些事情不好奇了, 你是不是还保有一种好奇, 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说, 我发现, 身边最优秀的一批人, 因为我看着他们成长, 五年或者十年之后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与好奇的保有是紧密相关的。也有很多的人原来很优秀, 慢慢归于平淡, 混到人堆儿里看不出来了, 就是因为他很快就失去了一种好奇之心, 对很多新鲜事情的好奇之心。比如我妈过去从来不做菜, 自打退休之后, 来带我儿子, 现在我妈菜做得好极了。为什么?原来她是做老师的, 她做老师的时候就是全自治区的优秀老师, 现在在做菜方面依然体现着她的好奇之心。一个优秀的老师, 一定天然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种好奇, 现在玩儿iPad溜着呢, 然后每天电视上教了什么新菜她就要琢磨, 你就看她一天都处在一种活泛的状态。七十四五岁了, 现在随处溜达, 而且显得很年轻。我特别怕现在很多的孩子父母岁数一大了, “您歇着吧”, 他一定老得很快, 要让他保有这种好奇之心。

同学们也是如此, 在你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 留两三个空间继续好奇, 继续爱好, 人必须有自己的爱好, 人必须保有对很多事情的好奇。我发现成大事者必好奇。回到咱们刚才说的这个无用, 人家说三个苹果改变一个世界, 一个是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的苹果, 第二个是砸了牛顿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苹果, 第三个是乔布斯的苹果。伊甸园的苹果咱不谈了, 但是后两个苹果大家琢磨没琢磨出来, 现在的中国人是无法创造出来的。我总是说现在的中国人在忙“有用的事儿”, 牛顿的事儿肯定在中国发生不了。因为没有几个中国人能闲得躺到苹果树下去, 躺不到苹果树下就不能被苹果砸了, 现在的中国人如果一旦被苹果砸了, 要不就是把它吃了, 要不就是把顶上的苹果都打下来给卖了, 不会由苹果直接引申到好奇:它为什么会砸我呢?人类历史的改变难道不都是由好奇推动的吗?你还继续有没有这好奇之心呢?牛顿被苹果砸了, 疼, 忘了, 忽然就开始好奇, 哟, 怎么回事儿?万有引力出来了。乔布斯研制苹果到了一种魔怔的好奇地步, 比如说有很多的细节, 他已经不是在研究产品, 而是觉得有一个世界、有一个他能打造的新的世界。这个东西, 最后他真给打造出来了, 比如它里头的一些声音、音频等等, 它会按照自己的心跳去对应, 他觉得只有大致跟人的心跳差不多的时候才会舒服。这都超出了一般工程师, 所以乔布斯是一个工程师诗人。

好奇是一个桥梁, 杨振宁当面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 物理研究到尽头是哲学, 哲学研究到尽头是宗教, 宗教研究到尽头是什么咱们另说, 但这里是互通的, 所以给自己留一点好奇之心, 哪怕在高三、在高二学习压力很重的时候, 保有好奇都可以让你的学习变得不一样。我在上高三的时候, 我们的学习开心得不得了。这就是环境的影响。我们这个班由于互相用好的东西改变, 最后我们让高三的复习过程充满了好奇。我们每天一下课就互相考, 考的净是谁能考出最偏门儿的东西。我们是学文科的, 比如有人经常考书底下的注释, 那是高考绝对不会考的, 但是哥儿几个、姐儿几个都互相考这些东西, 所以在看的时候就充满了好奇, 从“要我看”变成了“我要看”。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篇3

在二年级下学期,由于我睡觉打呼噜严重,妈妈要我去儿童医院割掉扁桃体。一听说要住院,我就哭了,说什么也不去。爸爸、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只好放弃手术。一天晚上,我们出去散步,妈妈叫我看宣传墙上的科普知识,其中有一则写着:“扁桃体是无形的杀手”,文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到很可怕:“扁桃体能让患者在睡眠中窒息而死。”看了这个我才同意去住院。 进手术室之前,我非常害怕,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不用怕,这只是个小手术,你是勇敢的孩子,一定能度过难关。”手术很顺利,在我出院前一天,一位医生跟我说:“你妈妈在家里想你都想哭了。”我听了以后不太相信,我想她都没哭,她怎么就能想我想哭呢?

回到家里,我看到妈妈博客里写着一篇文章叫《为谁泪流成河》。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在我住院的那段时间里,妈妈因为我是第一次住院,又非常担心我的手术,所以她就哭了。看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妈妈是这么爱我,其实她比我还紧张,却不停地鼓励我战胜困难,所以在我心里非常感谢妈妈,因为是妈妈的爱驱走了病痛的阴影,还给我一个呼吸通畅的睡眠。

后来一天,妈妈问我:“开始你为什么不想动手术?”我说:“就因为害怕做手术,但是割了扁桃体后,我感觉更舒服了。”妈妈笑着说:“那妈妈是不是帮了你一个大忙?”我听了使劲地点了点头。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篇4

07年8月21日,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生日,可是,不凑巧,今天还要补小提琴课,本来心情已经很差了,可它又来了个雪上加霜,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那天爸爸出差了,妈妈在姥姥家住,只有姐姐管我,可那天姐姐也补课,9点才可以回家,这时我看了表,已经晚上7点半了。

正愁没人给我送伞时,我似乎听见妈妈在叫我:“思思!”“妈妈!你不是在姥姥家吗?怎么回来了?”我一边问,眼泪不听话地流下来。“我听姐姐给我说你没带伞,我坐出租车赶回来了,来吧,我们回家!”妈妈回答。“但这划不来,大不了我跑回家!”“不行!”妈妈打断了我的话:“发烧了怎么办?走,回家吧!”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周记 篇5

之前的我真的是年幼无知,以为什么事都可以那么轻松,甚至一笑而过,知道那一天,我才知道我错了,错的那么的离谱......

小c班级里很少生气,但我知道,这次是真的把他惹火了,他二话不说,把我的书如仙女散花般,一本接着一本往窗口飞出去,我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却阻止不了,我哭了,因为害怕又因为知道我错了,我后悔了......

老师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找了我谈话:“从六年级开始,你就一直跟男生纠缠不清,这是你身为班干部应该做的吗?为什么我没听到过其他班干部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因为你还不够懂事,现在已经九年级了,马上就要考高中了,你还有时间去弄出来这样的事情。或许在你眼里你是“随手”的,但在他的心中不是这样想的。发生这件的事的根本原因在于你,不然小b为什么不去掀其他女生的衣服,偏来掀你的,所以你好好想想,再写个检讨给我”

是啊,是因为我的不懂事,因为我的不自觉,更因为我的控制能力不好。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我落泪了,我悔悟了,我检讨了,我知道我是真的错了......

老师在我最茫然和无知的时候帮我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似蚕,似蜡炬,只为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多添一丝光明,减少一份黑暗。

屋外的月光透过树的缝隙,洒下一地碎金;老师通过辛勤劳作,哺育着万千茵茵学子。今天是9月10日,是教师节,我虽然没有送贺卡或者是礼物,但我会以我今后的努力与成绩作为老师最欣慰的礼物!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作文 篇6

帮助过我的人很多,有老师、同学、朋友和一些叔叔、阿姨,但对我帮助最大的当然要数我的妈妈。

我一生下来体重很轻,还不爱吃饭,营养不良,所以会经常因缺钙而喊腿疼。一天半夜,我梦见一只怪兽正在咬我的腿,疼得我哭了起来。妈妈听见了,就急忙来到我的床边把我叫醒,原来我的腿又疼了!于是,妈妈坐在床边,把我的腿放在她的腿上,用那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揉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轻柔,充满了怜爱,让我渐渐进入了梦乡。不知过了多久,我朦朦胧胧睁开眼睛,看见妈妈仍然抱着我的腿在给我按摩。朦胧的灯光下,妈妈的黑眼圈好像更明显了,看着妈妈这么疲惫,我忍住困倦对妈妈说:“妈妈,你还没睡呀?”妈妈笑着对我说:“宝贝,你怎么醒了?接着睡吧,妈妈不困。”边说边给我盖被子。在妈妈的爱抚下,我又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就这样妈妈的爱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妈妈的爱是伟大的,这种爱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懂得生活中要有一颗爱的心,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在学校里,当我看见有的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去关心,提供帮助。比如有的同学忘记带文具时,我会主动地把自己的文具借给同学用。而我自己也因此得到同学们的尊重。我们的世界是充满爱的世界。在这,我要向妈妈说一声:“我爱您!”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篇7

一、班级岗位, 定位于个体生命中的自我成长

1.职责分工, 重定位

首先, 团队构建并不意味着仅仅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而是要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承担自己的角色, 并在角色职责下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彰显自己的价值。如此, “伙伴德育”的组织雏形, 才能逐渐彰显。

例如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前, 班级要求团队小组设计六一游乐会的游戏。小组成员要将设计、规则、布置、组织、实施工作承包到底。为了促进活动更好地展开, 教师并没有放纵式地让学生自行解决, 而是引导学生在小组成员中进行合理的划分:有的学生负责收集网络资源, 有的学生负责设计游戏宣传海报, 有的学生负责利用课余时间讲述本小组游戏的活动方法, 有的学生从网络或超市购置游戏需要的材料和奖品。而在六一当天, 小组成员更是全员出动, 有序地组织了全班学生的游艺活动, 甚至迎来了其他班级学生的积极参与。

他们没有争论、没有推诿。因为他们已经将整个活动每一个细节的内容都合理地进行了职责分工, 彼此之间形成了一条有效的合作通道,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正是由于分工的准确定位, 让每个学生都在这样的互动中展现了自己, 贡献了自己, 促进了自身生命的成长。

2.相互团结, 重协作

有了合理的分工, 并不意味着每个成员就只需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伙伴德育”的团队建设一旦演变为这样的模式, 与实际意义上的“单兵作战”已经相差无几。事实上, 即便再细致的分工, 都无法真正满足实践活动的需要。

例如在今年的植树节活动中, ““伙伴德育”的团队小组在之前也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分工。但在活动中, 一位成员小手受伤, 影响了小组植树的进程。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就以团队组织为基础, 引导学生首先要关心成员的伤势, 在确保无大碍的情况下, 再要求小组成员自己对角色重新进行划分。

正是因为这种组内同伴之间的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同伴之间的凝聚力更强了。这种源自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 比教师千万遍的说理教育更富有教育效果。

3.小组比拼, 重竞争

争强好胜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内在的感知活力, 更能促进、增强学生内在的心理意识。

例如为了更好地推进班级精细化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了常规管理擂台赛的活动。教师将常规管理规划为常规纪律、两操情况、课堂学习、文明行为等诸多方面,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这种活动的开展, 不仅有效地激活了每个学生自身的认知, 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习惯。更主要的是, 小组单位下的合作, 让学生在做好自己的同时, 也将关注力聚焦在其他成员上。比如第三小组有一位行为习惯较为后进的学生, 本小组的学生就在竞争过程处处给予其帮助, 有的善意提醒, 有的行为帮扶, 有效地促进了“伙伴德育”小组每个成员的共同进步。

4.相互勉励, 重激发

团队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之间并不矛盾。作为团队成员中的优秀者, 可以在自身成长的同时给予同伴更多的帮助, 可以在同伴目标不明时指出努力的方向, 可以是消极怠工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勉励激发, 让其重新树立对活动参与的信心。而在进行勉励帮助的同时, 小组其他成员之间也自然增长了对小组合作、共同成长的意识, 形成共融共生的相互成长。

例如有一次班级开展“发现身边文明人”活动, 教师要求学生以“同伴合作”的方式发现校园中的文明行为、文明现象, 但某一小组中却有一名成员由于前两天的一次小车祸, 双脚走路并不方便。面对这个活动, 这名同学怕影响同伴合作的成绩, 萌生了退出活动的想法。在得知这一情况后, 小组成员并没有直接向老师汇报, 而是真诚地劝慰这名同学, 告诉该生成绩并不重要, 重在参与。在成员的劝慰下, 该生勉强同意参加活动, 并专门负责文字的撰写, 同样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案例中, 该生不仅仅意识到团队合作就该以集体的方式介入, 缺少任何一个成员, 即便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同时也告诉自己, 当自己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时, 绝不该自暴自弃, 而要以别的方式为小组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校级岗位, 定位于集体发展中的自我成长

1.体验岗位光荣, 重责任意识

学校德育阵地可谓众多, 很多阵地都需要小助手的协调支持,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职能。很多学生对能够被选中进入红领巾值日岗感到非常自豪, 但遗憾的是这种自豪劲头常常只是昙花一现。有一个名叫小敏的同学就直接抱怨不想参加了。说到底, 这是责任意识的淡薄。笔者一时无法入手。

学校晚放学, 常常会造成校园门口的堵塞。学校就安排红领巾值日岗帮助值班老师, 确保学校放学时的正常秩序。但有一次, 由于值日岗学生外出活动, 放学就出现了一定的混乱。第二天, 笔者及时调出了当日放学时校门口的视频录像, 让小敏观看。无须教师的讲授, 她就意识到自己以往值岗工作所起到的作用。现在每每看到, 放学时校园门口有条不紊的秩序, 小敏脸上都会洋溢出幸福而自豪的笑容。

在这一案例中, 教师就是通过其他伙伴及时到岗形成的巨大落差, 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下感受到明显的差距, 从而明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提升了他们的责任感。

2.岗位角色互换, 重体谅宽容

校级活动的岗位来自于不同班级下的优秀学生, 这就给参与其中的学生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往、互动的渠道。但他们缺乏相应的了解, 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构建之初常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障碍。作为班主任教师, 万不可认为这是他们在学校层面的工作, 就与自己无关。学生在学校层面的工作出现的障碍, 对学生生命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不可掉以轻心。

例如本班中有一名学生与其他班一名学生对五、六年级进行常规监督工作, 一个人负责巡查监督, 而另一个人统计公示。一次, 我班学生不停地在我面前抱怨另一个人的工作轻松, 他整天来回奔走忙得不亦乐乎, 而他只要动动笔头就了事了。此时, 教师充分意识到这是对该生进行“伙伴德育”的契机, 就引导这两名学生互换岗位。果然一周之后, 该生来汇报:“老师, 他的工作也不轻松呢!笑脸、哭脸、平脸一张一张的, 稍不留意就少掉, 还要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册, 还要统计总数, 也不容易啊!”

正是这种基于岗位互换下的角色体验, 让原本充满芥蒂的两个学生意识到对方工作的艰辛, 给之后的相互合作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

3.观察其他组合, 重协调反思

走出班级, 走进学校, 意味着学生就走进了更高的平台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正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而更高的平台就在于学生可以见识到其他优秀学生的表现。有了这样的资源, 教师要避免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学生要通过对其他伙伴的观察, 取长补短, 更好地成长。

例如, 一次学校为了迎接即将进入一年级学习的幼儿园大班的学生, 要求每班级挑选两名学生进行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两名同学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 笔者并没有批评他们, 也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自己存在的问题, 更没有直接给予方法的指导, 而是引导学生站到其他班级的学生旁观察, 从而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明晰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就充分利用了“伙伴德育”中其他伙伴的存在价值, 以其他同伴的行为为榜样, 为学生的行为对照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标准, 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

在体校班主任成长道路上的探索 篇8

通过反思,在这个学期开学初,我便做了一些班级管理上的新的尝试。

第一,岗位责任制的实施。遵循“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班干部”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并将岗位的职责进行细化。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许多岗位的名称也进行了包装,比如说环保局局长、教育局局长、法官等等,学生喜欢这样的“官”,觉得像大人一样了,所以干起了就会更积极、更负责。

第二,实行小组负责、合作竞争的形式。将班级划分为四个小组,每组4人,学生自由组合,但尽量遵循以下原则:强弱互助原则、男女搭配原则、动静搭配原则,使每个四人小组中的人各方面都比较均匀。每个小组都有自己起的名字,不仅组内竞争,组组之间也形成学习、纪律等的竞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班务小组承包制,并进行公开竞争,在小组与小组的竞争中,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互相提醒、互相激励,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高竞争意识,激发学生进取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与习惯。我一般一周评选一次“模范小组”,对这些小组进行适当奖励。

第三,实行“个人量化考核”制度。这个说到底就是扣分制度,具体分为学习、纪律、卫生、作业、其他共五大项内容,一学期保底分为100分,按照相应条款进行加减分,违反课堂纪律扣分、卫生不认真扣分等等,各别情况由大家讨论处理。这个分数是直接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的,每个进来的老师、同学都能马上看到,因此学生很关注自己的得分,提高了学生自律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供了保障。

第四,拿起表扬的武器。做班主任的第一年,我很少表扬我的学生,因为我对他们的期望很高,然而他们一次一次让我觉得失望。所以即使有时候他们有了一些进步,我也觉得是应该的,不值得表扬。但是,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懂了这个道理,这个学期我经常表扬学生,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比如昨天没有全部完成作业而今天认真完成了、比如昨天拖拖拉拉做值日而今天自觉留下来打扫卫生,我都予以表扬,而不再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表扬的方式也力求出新,当众宣布、出榜张贴、发表扬信、向家长报喜、通过其他同学间接表扬等等。这些小小的举措,能增强学生整体向上的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就能逐渐形成。

除了以上这些新的管理手段,我也保持了前些年总结的一些好的管理措施,如:

(1)深入学生、走进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走到学生中去,与个别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从而取得他们的信任。

(2)经常与家长联系。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

(3)用周记的形式与学生悄悄话。这个方式可以让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学之间的矛盾,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好人好事等等,也有的同学给班级管理提了很好的建议如:班级座位的调换方式,值日生的安排方式等等,有的同学对老师的讲课提了意见,对一些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给予了提示等等!周记成为我收集班级工作全面信息的一个重要窗。

(4)经常用班歌和班训激励。精神和意识的力量超过具体的管教和纪律。很多时候,空洞的说教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我去年发动学生自己创作班歌歌词,这在增强学生凝聚力和号召力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现在还是经常和学生一同喊班训、唱班歌。

实行了以上管理手段,我不再为班级上的卫生、纪律等这些日常事务所烦恼,与以前事事我操心地管理方法相比,轻松了许多,在管理学生的效果上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学生变得更愿意配合我。作为一名年轻的体校班主任,经验的缺乏仍是我工作中的弱点。比如遇事时我还缺乏足够的沉着与冷静,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也不够灵活,在处理问题时还有一些急躁,对于学生的部分心理,还不能更好的掌握,关心、爱护学生还不能够全面到位。在管理方面,还欠缺更加科学、民主等等。但在那份责任的推动下,我会解决各种矛盾,坚定自己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熊华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版

在我成长道路上作文 篇9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

有些人的成长的道路上是快乐的,有人是艰辛的,有人是困难的,有人是伤心的,而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是酸,甜,苦,乐的。

先跟大家说一说我的酸吧。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家里玩,我们俩一直在打闹,妹妹不小心把最爱的花瓶打碎了,当妈妈问我们俩时,我说是妹妹打碎花瓶的,可是妹妹略施小计,就把妈妈骗了过去,妈妈还把我臭骂了一你顿,我心里委屈极了。

再说一说我的甜吧。去2年级暑假时,放了3个月,我回到了老家,天天和外婆一起种菜,有一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让外婆教我种芋儿吧,我问外婆可以让我学习种芋儿吗,外婆开始不同意,但是通过这件事可以让我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便爽快的答应我了。我和外婆走在田埂上,慢慢的来到我家的田,外婆让我先把土挖出一点来,挖一个小圆洞,挖好了,外婆让我把芋儿苗放在土里,然后将土一点一点的盖上,再把芋儿苗露一点出来,还要把土填满,再用手轻轻的拍,将土固定起来。过了1个月,芋儿苗长高了长壮了。外婆将芋儿挖了起来,还给我做了芋儿烧鸡,我体会到了甜。

然后再说苦吧,快期末考试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紧张了起来,我也不例外,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许多的作文书,给我出了许多的题,让我作答,家庭作业也逐渐多了起来,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所有同学段都不敢马虎,都希望考试考得好一些,为4年级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交给爸爸妈妈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说了乐吧,六一时,姐姐带我去了国色天香玩了,我们玩了许多的娱乐设施,比如说:过山车,大摆锤,旋转飞椅,激流勇进,让我们不亦乐乎,回到家,妈妈还带我们去吃了肯德基,那一天我们过的可快乐了!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作文400字 篇10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主任边老师举行了一次“护蛋”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认养一个蛋宝宝,我每天都为我的小蛋宝宝暄暄洗澡,哄她睡觉,喂它吃东西,它比人类宝宝省事多了,人类宝宝会哭、会闹,可鸡蛋宝宝就整天安安静静的躺在窝里,不吵不闹。虽然它不会饿、不会渴、不会哭,我还是幻想着它是人类宝宝,按时喂饭……但是,我也有马虎的时候,我也有忘记身负重大责任的时候。

一次,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妈妈说:“开饭了!”我就自顾自的吃饭去了,当已经快吃完时,突然发现自己身上少了点东西,说身上少了点东西因为我和蛋宝宝亲切地像融为一体。我想起来了!我一拍脑袋,扔下筷子,就把蛋宝宝抱来,放在我面前说:“对不起,我忘记给你吃饭了,能原谅我吗?”宝宝似乎说:“没关系。”在之后的几天里,我没有再犯过第二次错误。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作文800字 篇11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周,曾祖母便来我家玩了,对这件事我不赞成也不反对。而我今天却无意间冒犯了曾祖母。上午外婆要出去办事,让我陪着曾祖母在家里,我满口答应。等外婆一出门,我便坐到电脑桌前玩起了游戏。

过了一会儿,曾祖母走过来问我:“萱萱,你外婆去哪儿了?”

“不知道,可能去地里干活去了吧!”我头也不回的回答。

曾祖母又问:“那她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不知道。”我不耐烦地对曾祖母吼道。

因为曾祖母的打扰,使我分心输掉了游戏,一时心情很有些不高兴,当即对祖母大声说道:“你现在出去坐坐吧,不要再来打扰我了,你在外面好好的为什么要进来,出去吧。”曾祖母听了,弯着腰,步履蹒跚的走了出去。看着曾祖母弯驼的背影,我心里也有了些懊恼。

中午外婆回来了,我迎了出去,刚到客厅便看见了曾祖母在收拾东西。外婆急忙上前问到:“妈,你收拾东西干什么嘛?”

“我要回家去了。”

“在这里好好的,你干嘛要走啊?”

“萱萱不喜欢我,我还是回我家好了。”

听到这番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很后悔,我知道,是刚才的行为伤了曾祖母的心了。外婆把我带进了房间,问我怎么回事,我老老实实的把刚才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外婆,外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萱萱,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曾祖母年纪这么大了,还大老远的来看你,不容易啊,你却伤了她的心,你是一个晚辈,不能不尊敬长辈。你知道错了吗,去给曾祖母道歉吧。”

听了外婆的话,我的心里直泛酸,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候曾祖母身体还算硬朗,她总爱抱我,给我买糖吃,把最好喝的牛奶留给我……

想到这里,我眼睛一红,冲了出去把曾祖母抱住,哭着向她道歉,希望曾祖母能留下来。曾祖母把她那皱巴巴的手轻轻放在我的脸上,替我擦干眼泪:“没关系,只要你知道错了,改了就是好孩子!”我紧紧的拉着曾祖母的手,扶着她去散步,曾祖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初二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作文 篇12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可我的心里却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前几天的`考试中,像我这样的尖子生,本应该考很好的成绩,却因为审题不认真而考了一个不好的成绩。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能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脸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气和旁人的嘲笑声。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这一天回家的路好像变短了许多;我发现小花小草不再对我打招呼;我发现太阳公公不再对我微笑……回到家,妈妈看到了我愁眉苦脸的样子,过来问我:“我的宝贝,怎么了?是不是谁欺负你了?”我拿出了考卷,递给妈妈看。我早就料到会有一场“暴风雨”来袭,可没想到,妈妈没有教训我,竟安慰我:“一次考不好,并不代表你以后也考不好。不要因为分数不理想,就丧失了你的信心。只要你好好学习、复习,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妈妈的话仿佛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于是,我振作了起来,好好学习、复习。果然,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妈妈得知我取得好成绩,高兴地说:“真棒!但是你不要骄傲哦,得保持状态。”“要不是您的教诲,我怎么可能又重新站起来呢?谢谢您,妈妈!”我兴奋地说。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篇13

在我三岁时,妈妈送我去了市里的一所较好的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我听老师的话,爱回答问题,还喜欢帮助小朋友,老师每天都表扬我,我生活的很愉快。

在我六岁那年,开始了我的音乐生活——拉小提琴,刚开始学的那段时间,因为好奇,所以每天晚上我都要拉上一个小时,每当星期五下午放学,我都要去爱乐琴行学小提琴,教小提琴的老师总是让我拉一些学过的曲子给他听,说是复习旧知识。每次我拉琴时,老师总会挑出一些毛病来批评我(我那时就是这样认为的),不是说我托琴的姿势不正确,就是批评我的节拍太快。我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很不高兴,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严厉的批评呢。渐渐地,我拉琴的积极性就不像以前那么高了,而且觉得拉小提琴单调无味。于是,我对妈妈说:“我不想学小提琴了,老师总是批评我,真没意思。”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以前听到的表扬太多了,生活不能只有鲜花和掌声,有点挫折是正常的。这只是你成长道路上的一点小挫折,你就想退缩吗?以后的路还很长,看你怎么去面对。”我觉得妈妈的话很有道理,我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况且,老师批评我是为了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我又重新拾起小提琴,每天坚持刻苦练习,改正老师给我提出的不足之处,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拿到了小提琴三级证书。

上一篇:淄角镇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申报材料下一篇:卫庄镇前峪村召开民主生活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