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共9篇)
如何落实宪法宣誓制度 篇1
浅谈如何实施好向宪法宣誓制度
自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宪法宣誓制度,特别是2016年1月1日决定和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通过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监察委员会会议、“两院”院务会以及干部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对决定和办法等进行学习和讲座,并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各省、市、县(区)人大按照决定和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相继建立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式就职向宪法宣誓制度,从宣誓对象和组织、顺序和方式、仪式的举行和职责分工等四个方面明晰了工作要求,并从软件、硬件等方面作了认真细致的工作准备和安排。通过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和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使宪法宣誓活动依法、规范、有序进行;通过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强化了宪法意识,弘扬了宪法精神,树立了宪法权威,增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标志着宪法宣誓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从目前各级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总体情况看,一是学习宣传还不到位,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的“一府一委两院”及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对决定和办法及其规定内容、适应范围、程序要求等还不了解;对宪法宣誓制度实施不重视,认为宪法宣誓是“可有可无的程序安排”“走过场”“多此一举”;有的单位负责人认为上级部门没有统一具体规范要求,向宪法宣誓仅仅是个仪式,出现工作空白“无大碍”“情有可原”;乡镇人大不组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甚至人大和政府领导干部不向宪法宣誓的情况比较普遍,认为不必“小题大作”。一些地方的“一府一委两院”及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对决定和办法已明确授权制定有关操作办法和工作细则的规定还不理解、没把握,存在“等、靠、要”的被动思想。特别是对本机关由党委下文任命的行政职务人员,监委会人员,由谁组织、如何组织宪法宣誓感到困惑,消极观望。二是组织实施还不够严密和规范。其一,存在随意扩大或缩小宪法宣誓人员适应范围的问题。本应法定的监察委员会成员向宪法宣誓相关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和要求;有的地方将新任命的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甚至将所有新任命的法官、检察官均安排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进行宪法宣誓,还有一些地方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非法定对象纳入向宪法宣誓的范围;而不少地方的“一府两院”和绝大多数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没有组织开展宪法宣誓工作,还有“真空地带”。其二,存在将实施宪法宣誓制度与进行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混为一谈的现象。不少地方的“两院”对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法官、检察官没有及时组织宪法宣誓,也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工作细则,有的将开展宪法纪念日活动取代了被任命法官、检察官就职时的宪法宣誓仪式。其三,组织向宪法进行宣誓把关要求不严。应当承认,目前,在一些地方,组织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人员向宪法宣誓活动开展的并不是很好。有的事先不准备,会中不安排,致使选举或任命的人员无法向宪法进行宣誓;有的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把向宪法宣誓视为儿戏,想宣誓就宣誓,不想宣誓就不宣誓;还有一些地方人大错误地认为,新任职人员向宪法宣誓仅仅是程序,走过场而已,对人大和政府主要领导把关要求不严,甚至拿原则搞交易,人为请托照顾或私相授受、允许另任新职不向宪法宣誓,搞所谓的“法外开恩”的潜规则。这些行为和做法,与建立向宪法宣誓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极不不符,实质上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三是监督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贯彻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整体情况看,省市县比乡镇实施规范,人大比“一府一委两院”实施到位,“一府一委两院”本级比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实施稍好,工作存在不平衡、不全面、不落实和不细致的问题。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实施情况不太关心、也不了解,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调研、指导和解决,对依法保证决定和办法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还缺乏具体有效的监督措施,顾此失彼,力不从心。
客观地讲,国家建立向宪法宣誓制度、颁布实施决定和办法时间并不长,各方面还有一个适应和对接过程,因而出现不理解、不到位和不平衡的情况,遇到实施层面、操作细节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在所难免。
当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府一委两院”及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最关键的还是全面实施宪法宣誓。首先应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宪法意识,加大决定和办法学习宣传力度,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规定内涵、适应范围、程序要求和操作细节,确保实施工作准确、规范、细致、有效。其次是明确法定宣誓主体和范围。从全国人大立法规定的向宪法宣誓的主体资格和适用范围看,主要针对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监察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产生,依法应纳入向宪法宣誓的主体资格和适用范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委部门不是由人大选举或任命产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属于依法宣誓的对象,因而不能人为纳入宣誓范畴。再次严格操作规范。各级人大要把组织选举和任命人员就任新职公开向宪法进行宣誓作为法定程序和能不能遵守宪法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任用干部、进行人事任免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坚持“凡任必宣”,凡经人大选举和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各类国家机关人员,无论是在人大权力机关,还是政府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不管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身兼几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必须依照法定程序举行向宪法宣誓仪式。要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绝不允许“法外开恩”,不向宪法宣誓不能颁发当选证和任命证书;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故意逃避或拒绝向宪法进行宣誓的任命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免去任命职务,以确保宪法宣誓,不留死角,不显“真空”,不漏一人。其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加大对“一府一委两院”
特别是乡镇一级实施决定和办法的监督检查力度,掌握情况,指导研判,主动作为,确保决定和办法的各项规定和具体要求落到细处、要处和实处,既不走样也不走形,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既不盲目也不混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其五要重视完善创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其工作机构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推介成功做法和经验,强化对操作办法和工作细节的思考研究和完善创新。如监誓人的确定、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职能部门任命人员的宣誓规范、宣誓人秩序和批次的明确,以及任命与宣誓之间的时间间隔等问题,都还需要建立健全和实践完善。同时,决定和办法本身也有一个适应工作实际、接受实践检验、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宪法宣誓制度实施者、实践者还须共同努力,重视总结提高与创新发展,为贯彻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全面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落实宪法宣誓制度 篇2
宪法宣誓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别的制度, 其理论渊源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 宗教信仰 (1)
宗教在西方政治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政治和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欧洲国家的常态。在中世纪的欧洲, 由于法律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宣誓更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西方法律制度自古以来就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后西方国家制度中政教分离, 以神学思想为基础的古代宣誓制度开始了由道德约束向法律约束的转变, 也为现代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历史依据。
(二) 契约论思想
契约论的观点认为, 个体将自己的人身与权力全交到一个共同体之中, 受共同体的管理, 这种管理基础是基于公众的信托而存在。根据卢梭社会契约的观点, 作为拥有国家权力的领导者在行使权力之前, 需要对民众表态, 而这种表态就是宣誓。宪法宣誓誓词犹如一份契约, 宣誓者公开宣誓, 便于将其法定职责昭然于世。
(三) 三权分立思想
三权分立要求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的分离, 相互制衡。为实现权力制衡, 就要求权力的行使透明、被监督, 在形式上也就是权力主体对自身所享有权力的公开化。这也是宣誓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所呈现的便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宣誓时受到立法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因此国家公职人员要宣誓受到宪法的约束, 所做的每项职务行为都要有宪法依据, 其违宪的行为更应受到宪法的监督与惩治。
二、宪法宣誓制度的内容
近代以来, 在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首次确认了国家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宣誓效忠宪法的制度以后, 这一制度被许多国家的宪法所沿袭下来, 成为各国宪法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宪法宣誓制度已经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其内容大多有以下几点。
第一, 宣誓的主体。受到各国国情的限制, 各国规定的宪法条文有着很大的出入, 法定的宣誓主体有着巨大的差距, 如美国宪法中规定, 除了总统当选后必须宣誓以外, 国会参议员与众议员、各州议员以及国家和各州所有行政和司法官员, 都应当宣誓拥护宪法。但就全球而言, 宣誓者都有共同点, 一般来说, 都是担任国家重要职务的公职人员, 对于我国来说就是由人大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需要向宪法宣誓。
第二, 宣誓的内容。不管是联邦共和制国家, 还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遵守宪法在各国的宣誓制度中都成为了主要内容。比如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誓言“愿以忠诚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 并尽最大的能力去维护、遵守、保卫合众国的宪法。”以及比利时王国宪法第80条规定, “国王就职的誓词为:我愿遵守宪法和国家的法律,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由此可见, 尽管各国政治体制有着千差万别, 但是宪法宣誓制度的核心内容依旧是遵守宪法。
第三, 宣誓的程序。宪法宣誓的程序在各国的的细节性规范中不尽相同, 在宣誓的场所上, 按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来说, 一般都规定在议会举行宣誓仪式。但在宣誓的对象方面, 世界各国就有了显著的差异。韩国总统向国民宣誓、希腊总统向议会宣誓, 甚至伊朗这种有浓烈宗教色彩的国家可以向古兰经宣誓。尽管多数国家的宪法没有详细规定宪法宣誓制度的程序, 但在实践中均有一套较为完备的操作流程。以美国为例, 新任总统通常在国会山举行宣誓典礼, 宣誓仪式一般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 总统手按圣经进行宣誓。
三、我国实施宪法宣誓的必要性
(一) 法治建设与依宪治国的需要
2012年12月,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治国, 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 关键是依宪执政。”近几年, 中央曾多次强调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更是对宪法作为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基石地位的肯定。宪法宣誓是对现行宪法的忠诚, 是对其众法之首的扛鼎地位的肯定, 也是强化官员民众宪法意识的重要措施。
(二) 宪法实施的具体体现
宪法作为最高上位法, 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与地位。但现实中不尊重宪法、挑战宪法权威的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失去了敬畏的态度, “用得着的时候就拿起来, 视若武器”, “用不着的时候就扔掉它, 视若草芥”。这是宪法的悲哀, 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正如韩大元教授所说:公务员, 特别是一些高级干部的宪法理论脆弱, 宪法意识淡薄, 在关系国家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利益问题上, 缺乏宪法自信, 导致宪法权威受损, 社会上不按照宪法办事的现象大量存在。 (2) 宪法地位的动摇犹如腐败一样, 会成为国家治理的重大阻碍, 长此以往, 国将不国。尊重和敬畏宪法本应当成为一种习惯, 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需要宪法宣誓制度为其添油助力。
四、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虽然中国并未有着像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信仰, 也是到了近现代才开始接触契约论和三权分立思想。我国对宪法宣誓制度也有探索。
虽然新中国建立后出台的四次宪法没有明文规定宪法宣誓制度, 但回顾历程, 近些年来国家主席当选时的讲话中都曾提出要遵守宪法, 恪尽职守。比如, 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被选举为国家主席后, 讲话开篇就说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 恪尽职守, 夙夜在公, 为民服务, 为国尽力,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在公开场合向全国各族人民做出表态, 已经具有了宪法宣誓的庄严性和郑重性。我国的一些宪法性法律已经开始直接用了宣誓制度。在香港与澳门行政区《基本法》中, 都明确规定了宣誓制度。
五、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实施保障 (3)
任何制度的实施都有赖于其他制度和措施的保障, 宪法宣誓制度作为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需要得到来自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社会大众各层面的配合与支持。具体来说, 为了保障宪法宣誓制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制定和完善宪法宣誓的相关法律和地方性法规
国外宪法宣誓制度多数规定在宪法之中, 但是考虑到我国国情, 目前直接在宪法中写入相关制度不太现实, 因此首先可以由全国人大制定专门的《宣誓法》, 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宪法宣誓的内容、程序、方式等方面加以确定;或者是修改已有的《国务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法律, 将宪法宣誓制度在一些特殊职务上进行试点, 等到试点成功, 条件成熟时, 再将宪法宣誓制度写进宪法。
(二) 明确和落实违反宪法宣誓制度的法律责任
任何法律制度都有赖于实施, 否则法律便会成为一纸空文。若仅有宪法宣誓制度, 而没有任何追责措施, 则往往会流于形式。为了更好的落实宪法宣誓制度, 应该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对于不履行宣誓承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依法予以免职, 将宣誓作为履职的必要条件, 是保障宪法宣誓实施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 应当建立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长效监督机制, 一旦其违反宣誓保障的行为, 则予以重处罚;也应当开放宪法宣誓环节, 让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受到群众的监督。
(三) 普及宪法知识、维护宪法尊严
宪法作为根本大法, 应当被全社会所了解。宪法虽然多数规定了国家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 貌似与大众的生活联系较少, 但是其本质上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保障人权的法律。因此宪法应当走入寻常百姓家, 让宪法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起来, 只有这样, 宪法的尊严才得以维护, 也利于社会大众增强对宪法宣誓制度的理解和支持, 更有效的监督宪法宣誓的实施。
注释
11 韩永周, 朱战芳.浅析宪法宣誓制度[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院报, 2004 (11) .
22 韩大元.树立宪法权威[J].建设法治中国, 2014.
浅议宪法宣誓制度 篇3
关键词: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宣告着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正式确立了起来。
宪法宣誓制度起源于1919年的德国,当时的《魏玛宪法》首先确立了这一制度并逐渐传承了下来。时至今日,世界上有将近一百个拥有成文宪法的国家要求公职人员在就职前向宪法宣誓。
2014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拟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培养领导干部对宪法的忠诚。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如个别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问题,信仰缺失,增长方式粗放,发展不平衡、不科学等。宪法宣誓制度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却对解决当前很多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宪法宣誓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了我国宪法,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提出了“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这些都为宪法宣誓制度的立法提供了条件。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宣誓这种形式,使宪法权威得到保障,推动宪法的贯彻实施。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最根本就是依宪治国。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和关键,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宪法宣誓制度正是依宪治国的必然要求。宪法宣誓制度虽然是一种形式,但是这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追求依宪治国内容和实质的一项必要的形式,是对法治严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保障。作为公职人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法治是维护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需要,是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治国过程,是人民代表大会任命的公职人员必须具备的履职能力。经过宣誓,公职人员没有任何理由规避承担的责任,是向不作为、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说不。经过宪法宣誓程序的领导干部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将再没有以不懂法等理由试图逃避党纪国法制裁的机会。
其次,宪法宣誓制度本质上是向人民宣誓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当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本质上就是向人民宣誓,是公职人员对权利来源的清醒认识。习总书记强调,“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究其根本,全体公职人员的权利既不是来自于领导的任命,也不是取决于同事的推举,更不是决定于自己的积极。只有通过人民的授权,才可以赋予公职人员权利,行使权利;如果人民没有授权,我们终将失去权利。向宪法宣誓,意味着向人民庄严宣誓:捍卫人民的利益,秉承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有助于消除目前存在的政府信任危机,将公职人员与群众融合在一起,形成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同时也是依法行使人民赋予权利的铿锵誓言。
第三,宪法宣誓制度是强化对权利的敬畏
公职人员手中掌握着权利,用得好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得不好就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心存对权利的敬畏,才能将手中的权利切实用于为人民服务上。被任命者拥有权力后,宪法宣誓制度可以通过看得见的仪式,表示其会如何对待责任和职权,培养被任命者对法律的敬畏,强化被任命者对自己的约束。同时宣誓本身也代表了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和良心上的约束,宣誓人也会因为想到表过态、宣过誓而提醒自己应该履行自己的誓言。通过宪法宣誓制度,强化公职人员对手中权利的敬畏,才能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要求、廉洁用权。否则,就可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迷失自我,丧失原则,坠入无底的深渊。事实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利必然滋生腐败,没有边界的权利必然导致滥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切实做到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才能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全面贯彻依法治国,自觉用程序规范权利、约束权利,做到令行禁止,向宪法宣誓就是在为官之初在心中埋下一颗敬畏权利和严守法律的种子,最终长成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参天大树。
第四,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养成全面法律氛围
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对于一个国家全面崇尚法治、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有着重要的影响。历史证明,官员的行为喜好对于社会氛围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效果。自古以来,官员清正廉洁,社会状态会保持昂扬向上,奋发图强;官员昏庸腐败,社会状态会持续萎靡不振,压抑颓败。公职人员能否守法,不仅关乎着他们自身的政治品质、个人修养,更对整个社会风尚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公职人员对法律的态度,与人民是否具有法治精神和捍卫法律的习性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公职人员自身法律素养的养成、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对自己身边的人乃至整个社会起到了模范作用;同时,人民群众在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的活动中,不仅对自己进行了法治教育,依法捍卫其自身权益,也承担着监督公职人员公权公用的职责。向宪法宣誓,对于公职人员带头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将起到推动作用,进而向整个社会、全体人民辐射,使法制精神、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促进形成全面的法律氛围。
第五,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建立全民法治信仰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追求呈现多元化态势。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重要体现,宪法赋予了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发展,需要在个人的个性之上拥有国家的、民族的共性。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新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就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共性。支撑我们全进的,不仅是这些宏伟目标,还需要对宪法的信仰、对法律的敬畏。发展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科学、有序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的总体规划,更需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这就要求我们所有人建立对法律的敬畏,核心就在于对宪法的信仰。公职人员是国家秩序的管理者和人民群众的服务者,这样的一个群体通过宪法宣誓制度确立了对宪法的信仰,必将促进全民对宪法的信仰和法律的敬畏。人们遇到问题将会首先想到依靠法律的途径,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一个现代国家为了维持国家秩序,基本都需要制定一部宪法,但是宪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尽相同。关键在于在有宪可依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真正做到执宪必严。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必须依靠依宪治国和依宪行政,才能保证其权威性,促使国家前进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宪法宣誓制度是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决心的缩影和具体措施,必将推动国家法制化进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战略。(作者单位:北京市公安局)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向宪法宣誓坐实法治责任,2014.10.30.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规范 篇4
原标题:任进: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规范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下称《决定》),并自2016年 1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而做出的宪法相关决定。
一、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宣誓效忠宪法,这是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制度安排。
2014年 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以153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表决通过了该《决定》。
据统计,在193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明确对宪法宣誓制度做出相关规定的有177个,未规定该制度的国家有16个。[1]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和程序,各国做法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有关人员开始履行职务之前或就职时举行宣誓。如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做如下的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56条规定,联邦总统就职时,在联邦议院议员和联邦参议院议员面前,做如下宣誓:“我宣誓,我将为德国人民奉献我的力量,增进其利益,为其消除损害,维护和捍卫基本法和联邦法律,认真履行义务,公正对待每个人,原上帝保佑!”
我国宪法虽然没有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但在实践中存在宣誓效忠宪法的做法。例如,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发表就职演讲:“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地方层面和部门层面也出现许多任职或宪法宣誓的尝试和实践。
(二)宪法宣誓制度的主要内容
《决定》明确了宪法宣誓的主体范围、誓词、形式、场所和其他要求。
1.宪法宣誓的主体。具体有以下四类国家工作人员:一是由全国人大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二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或决定任命的;三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四是由地方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
2.宣誓誓词。宣誓誓词为70个字,即:“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3.宣誓组织、形式等事项。对上述四类国家工作人员,《决定》规定宣誓仪式分别由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任命机关组织,对地方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组织宪法宣誓,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参照本《决定》制定具体组织办法。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集体宣誓的形式。
(三)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
1.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在《决定》草案起草过程中,大家认为,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不仅是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各级“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宪法宣誓制度的适用范围,不仅应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应把各级“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纳入进来,这也符合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但鉴于《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不仅包括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还包括党的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机关的工作人员,这些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性质、承担任务,特别是履行职责等方面有显著差别,全部纳入或者部分纳入适用人员范围都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目前以暂不将全部公务员纳入为宜。[2]但就目前范围看,已经涵盖了公务员中的大多数国家工作人员。
2.誓词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宣誓人员虽然在级别、种类、工作任务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在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履行宪法职责的要求上是相同的,誓词应当一致。而且,统一、规范的誓词也有利于保证宣誓的严肃性。《决定》草案的誓词共65个字,最终采纳的誓词共70个字,“拥护宪法”改为“忠于宪法”,“忠于宪法”放在誓词的第一位,修改之后的誓词内容语言精练、语义明确且富于感染力。另外,由《决定》统一规定誓词,能够避免以前各地方和各部门誓词设置过度多样的弊端。
3.宣誓仪式统一性和灵活性。在宣誓仪式及其组织方面,《决定》一方面设置了统一的基本要求,除统一的誓词外,还包括对宣誓人的姿势要求和宣誓场所的环境要求,宣誓人应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宣誓场所应当庄重、严肃,悬挂国旗或者国徽。另一方面,由于宪法宣誓制度的适用对象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国家工作人员,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因此《决定》根据不同对象对宣誓活动组织工作设计了不同的规定,体现了从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兼顾各方,同时又便于操作的原则。《决定》也规定了宣誓既可以采取单独宣誓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集体宣誓的形式。并且,针对宣誓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事项,《决定》规定负责组织宣誓仪式的机关,可以在遵守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对宣誓的具体事项做出规定。
二、建立统一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和功能
总书记在《关于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指出了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的意义:“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一)彰显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宪法宣誓不仅是一种仪式和象征意义,更是一种承认宪法的重要性、最高性和根本性的必要机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彰显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树立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依法治国关键是依宪治国的价值观。
(二)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行使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权力的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依宪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国家立法、执法、司法等活动,也主要通过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来实现。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权力来自于人民、宪法规范和制约权力的理念,这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对履行职务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认知。
(三)激励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责任和使命感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实施和保证实施的最高行为准则,国家工作人员更应模范遵守。实施宪法宣誓制度,让国家工作人员在庄严的场合宣誓效忠宪法,将促其由衷产生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并将对宪法这个“最高法则”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更好地恪守宪法原则,履行宪法使命。
(四)有利于保障宪法的实施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落实宪法规定,使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和对重大事项的决定等,符合宪法精神;有利于政府工作人员坚持依宪施政,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共同推进,法治政府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也有利于国家司法工作人员坚持独立公正司法,在司法案件中使人民群众感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升各级国家机关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水平。
(五)向全社会昭示宪法至上的理念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3]通过庄严的场合进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不仅对国家工作人员产生一种责任的约束,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价值观的引导。公众从宪法宣誓仪式上,看到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郑重承诺和国家捍卫宪法尊严的努力,这有助于引导形成崇尚宪法、尊重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
(六)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国际意义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虽然各国宪法的制度设计本身存在一定差别,但在通过宪法宣誓制度促进宪法实施方面却存在基本共识。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将有助于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作为法治国家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够凸显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之下所建立的宪法宣誓制度的特色。
三、宪法宣誓制度的实施和进一步规范
(一)宪法宣誓制度的实施
宪法宣誓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决定》自2016年 1月1日起施行以来,各级国家机关认真落实和组织实施有关规定,对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和加强宪法实施,产生了良好影响。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八次委员长会议2015年 12月14日审议通过《关于宪法宣誓的组织办法》,规定对全国人大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的宪法宣誓仪式,由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组织;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的宪法宣誓仪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组织。还规定了宪法宣誓的誓词、组织、议事等相关事项。
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员见证了2016年1月1日《决定》施行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依法进行的宪法宣誓。
根据《决定》,2016年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9月18日,国务院在中南海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2016年以来国务院任命的38个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的55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
国务院的职权主要源自宪法。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重在国务院及其机构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思维和宪法使命感。国务院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和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对地方各级政府也起了表率作用。
为进一步明确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宪法宣誓仪式的具体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根据《决定》,结合近年组织开展法官宣誓情况,在借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宪法宣誓的组织办法》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宪法宣誓的组织办法》,2016年4月11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决定》,各省级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各自的宪法宣誓的具体组织办法。如2015年9月25日,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办法》。2016年 1月 15日举行的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上,新当选的福建省省长于伟国,成为全国首个面向宪法宣誓就职的省长。
(二)宪法宣誓制度的规范化和进一步完善
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政务官在任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在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绝大多数都明确做出相关规定。一些国家还单独立法对公职人员宣誓制度做出规定。我国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决定》,但它还是一个有关宪法问题的决定,还没有入宪,也不是一个正式和严格意义上的宪法相关法。今后,应在此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其他国家做法,在修改宪法时,规定“国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宣誓的有关问题由法律做出规定”,并制定专门的《宪法宣誓法》,对宪法宣誓的适用范围、誓词、组织、基本规程、宣誓仪式、场所等做出规范。
关于宪法宣誓制度的完善,一是关于宪法宣誓制度的适用范围。在多数西方国家,仅要求政务官实行宪法宣誓。我国目前要求任职时进行宪法宣誓的国家工作人员,既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选任制公务员,也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委任制公务员。对此,一种意见认为,目前的宣誓人员的范围过大,建议只限于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还应当进一步扩大宣誓人员范围。但众所周知,我国公务员与西方国家公务员范围不同,不同机关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性质、承担任务特别是履行职责等方面虽有差别,但在执行和遵守宪法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应逐步将全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都纳入宪法宣誓制度的适用范围。
二是关于宪法宣誓的组织和基本规程、宣誓仪式场所、宣誓人着装等问题。从各国规定看,基于不同的国家政体制度,由谁组织、向谁宣誓也不尽相同。如根据《挪威王国宪法》的规定,达到成年年龄的国王或临时执行人执政时,应立即向挪威议会宣誓,如议会正值闭会期间,国王应将书面宣誓交内阁,并在此后举行的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庄严重复宣誓;也有的国家需要在法院或法官面前进行宣誓,如美国总统宣誓、印度总统宣誓就职时,通常由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总统就职大典的见证人。
针对宣誓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事项,应授权负责组织宣誓仪式的机关,在遵守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对宣誓的具体事项做出规定。如,宣誓人着装的问题,目前没有在《决定》中规定,但可在有关机关具体组织办法中,要求“着装整洁、得体”。又如,对于宪法宣誓规范法器的发布,主流媒体以及部分学者认为有助于促进宪法宣誓仪式的规范化,但也有学者提出疑问。[4]
三是关于宪法宣誓与其他制度衔接等问题。《决定》弘扬宪法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规范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宪法性文件,为国家工作人员确立了一个依宪治国、依宪施政的高标准。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不断激发各级国家工作人员全面实施宪法的努力。
各级国家工作人员如何通过宪法宣誓,真正对宪法怀有敬畏之心,模范遵守宪法,带头依宪依法办事,而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还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这一制度还要与保障宪法实施的其他制度结合起来,例如,如何推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宪施政、如何在司法中提高全面贯彻落实宪法的水平,都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宪法宣誓制度本身也需不断进行完善。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邓静秋.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与功能[N].法制日报,2014-11-26.
[2]韩晓武.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说明——2015年6月24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N].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5(4).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0.
宪法宣誓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根据上级机关文件要求,我校通过开展国家宪法法制宣传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法制精神,提高全校师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二、活动主题
向宪法宣誓。
三、活动时间安排:
从8月31日开始
四、宣传要点
大力开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
五、活动安排
本次宣传日活动期间,学校将结合实际、围绕主题,认真开展好下列各项活动:
1、营造一个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
2、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或主题演讲活动。各班级充分利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召开一次“向宪法宣誓”的主题班会,对学生开展《宪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教育。
3、全校师生每天要参加“向宪法宣誓”活动。周一在国旗下宣誓,周二至周五在第一节课前宣誓。
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4、请我校法制副校长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全校教职工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制定好本校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好法制宣传活动。
2、多方联系,共同配合。校长室及早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争取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开展好此次活动。同时,要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此项活动,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宣传合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3、突出主题,注重实效。紧紧围绕““向宪法宣誓”活动主题,突出宣传重点,注重实际效果,防止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各班级要坚持法制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教材里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各老师要联系实际,创新形式。要结合本校实际,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喜闻乐见,深受教育;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师生向宪法宣誓词 篇6
全体教职工肃立、敬礼:
我庄重宣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依法履职,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宪法权威,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廉洁奉公,教书育人,自学接受人民监督,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民教师。
宣誓人:胡集镇中学全体教师
学生向宪法宣誓词
全体同学肃立、敬礼:
我面对庄严的国旗宣誓: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决心忠于宪法和法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坚守社会正义,维护-法律尊严,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做一名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如何落实宪法宣誓制度 篇7
誓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号召所有少先队员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结合宪法宣誓活动,通过庄严的仪式增强履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活动时间
2018.4.4上午
三、活动地点
xx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四、参加人员三、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相关人员安排
xx
六、行走路线
上午在校整队集中,出校门沿吴洲路一直往南(一出大门靠右前行),经丁字路口左拐继续往东,过江州路口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广场仪式结束后,统一进入纪念馆内参观,然后原路返回学校。
七、活动准备
队员佩戴好红领巾、队干标志,有班服的穿班服,大队干带好大队旗,各中队带好中队旗。
八、祭扫活动流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向烈士先烈敬献花圈。
3、向革命烈士致哀。
4、少先队队员献词。
5、主持人带领宣誓。
6、校长带领全体人员进行宪法集中宣誓。
7、参观纪念馆。
九、班主任活动前的教育
1、安全教育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行走过程中紧跟队伍,不掉队、不喧哗、不拥挤,遇到问题及时跟班主任联系,等待过程中要原地休息,不得擅自离开队伍,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2、文明教育
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服从路口管理人员的管理。祭扫过程中,保持肃静,严禁嬉皮笑脸、大声喧哗,注意语言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
十、其它注意事项
1、严禁带零食、饮料、水。
2、班主任务必提前做好相关安全、纪律教育。
3、不参加祭扫的学生需家长写好请假条,同时班主任电话联系确定。
4、每班安排1-2名学生轮流举中队旗,参观纪念馆时摆放在指定位置,教育学生注意旗杆使用的安全。
如何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 篇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方案要求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落实好支部大会
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召开一次,全体党员参加,必要时上级党组织可派人参加,通常称为支部大会。开好支部大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会前准备。支委会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和本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确定支部大会的议题。议题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支部书记会前要对讨论的议题考虑出初步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尔后,把会议的内容、目的、时间和要求,提前通知全体党员做好准备工作。必要时请上级党组织派人参加者。会前准备工作是开好支部大会的基础,以往一些单位没有很好地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先进性教育活动时确实重视起来了,效果非常的好。
2、认真开好会议。由支部书记主持会议,组织委员清点到会人数,向大会报告应到党员数、实到党员数、缺席人数及原因,说明到会人数是否符合规定,并负责会议记录。根据支部大会议题内容的要求,必要时到会有表决权党员人数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才能开会和形成决议。开会时,主持人要引导大家围绕中心议题充分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努力做到人人发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力求把议题议深议透,并形成统一的意见。
3、形成会议决议。必须形成会议决议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主持人应适时集中多数者的意见,提请大会表决,组织委员统计并记录表决结果。表决结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为通过,并形成决议。同时,应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对经过充分讨论仍然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如无紧急情况,可暂缓作出决议,留待下次会议继续讨论;必要时也可报请上级党组织决定。形成会议决议后,要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会议要求落实好决议内容。
二、如何落实好支委会
支委会是党支部议事决策的基本途经,是实行集体领导的主要形式。支委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临时召开支委会讨论研究问题和作出有关决策。开好支委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会前准备,确定支委会议题。研究确定讨论议题时。支部书记、副书记应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根据《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规定的议题范围、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和实际工作要求,确定支委会议题。议题确定后,要出“安民告示”,通常应由书记及时告知各位委员,以便大家提前准备。
2、落实会议内容,民主集中地开好支委会。一是要充分发扬民主。正副书记要有民主作风,开会时要主动启发引导其他委员围绕会议内容发表意见,不能一言堂、主观武断;每位委员都要有全局观念和积极负责的思想,自觉维护集体领导。二是要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问题时,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遇有重大分歧意见时,除紧急问题必须迅速决定外,不要匆忙作决议,可留待下次会议继续讨论。三是要一事一议。为提高议事时效,会上应避免临时动议。
3、形成支委会决议,抓好工作落实。支委会讨论决定问题,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结果以超过应到会委员的半数赞成为通过。支委会决议一经形成,必须坚决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或向上级党组织提出,但在党支部或上级党组织未改变决定前,行动上不得有任何反对的表示,也不能向外泄露支委会讨论的情况。支部书记对落实支委会决议要提出具体要求,由党政负责人和有关委员按职责分别组织实施。正副书记要主动检查、及时了解掌握贯彻执行情况,督促决议的落实。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团支部等群团组织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决议的执行变成全体人员的自觉行动。
三、开好党小组会
党小组会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开一次,工作需要时也可提前召开或增加开会次数。每次会议,要围绕党支部近期的中心工作,结合小组实际,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党小组长按党支部布臵的会议议题、开法和注意事项,结合实际加以考虑、并将会期、议题等提前通知本组的党员,做好会前准备。会议结束前,小组长要适时归纳小结,形成结论,做出的决定应经多数党员同意。经过讨论,意见还不一致的问题,可进一步酝酿,力求思想统一;一时难以统一的,如实向党支部报告。
四、坚持党课制度,落实党课教育
党课是进行党员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党课制度是基层党组织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保证党员教育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践经验告诉我,讲好党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要备课,准备要充分。课前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在熟悉课题内容、掌握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归纳提炼,写出详细的讲课提纲或讲义,有条件的可制作光盘(电教片)。要突出重点、抓准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做到胸有成竹,言之有物。努力回答党员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最关心的问题,解开他们的思想扣子,做到有的放矢、讲其所需、解其所惑。只有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抓准问题,才能内容集中,说理透彻,打下烙印,便于记忆,切实做到每上一次党课,弄清一两个基本观点,使大家提高一次认识、接受一次教育。
2、内容要新意,讲课要艺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内容在不断发展,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接受新观点、更新观念、更新讲授的方式方法。课题有新意,内容要求新。老课题,要老课新讲,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党员思想新的变化,充实新的内容,讲出新的味道。讲课中涉及到的事例要真实、生动、典型、贴切,能抓住人心、说明问题。讲课的感染力要强、要有逻辑性,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强授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要善于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来说明问题,以丰富讲课的内容,拓宽讲课的路子,提高讲课的质量。
3、安排要周密,处置要灵活。要合理布局讲课的内容,不能前紧后松,也不能前松后紧;讲授的观点要前后呼应、承上启下、条理分明、全文贯通,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给予回答,后面讲到的问题,应是前面问题引申的结果;每一课的时限要适宜,时间太短难以解决问题,时间太长可能反而会影响到效果,基层党支部组织的党课一般应控制在一到两个小时为宜。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灵活处臵。
五、联系实际,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
组织好“三会一课”是基本的常识问题,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如何联系好实际,还必须不断学习总结、创新方式方法,抓住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工作重点,把握人员的思想动态,将“三会一课”有效地与本单位中心工作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1、要结合当前的政治形势。如近年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学习教育,既是“三会”的重要议题,又是党课的主要选材,要把这些活动与“三会一课”结合起来落实,效果会更好。又如,目前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和工资政策调整、中国加入WTO组织后带来的新发展等实际情况,必然带来一些需要弄懂和解决的新问题,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党员队伍中也必然出现新思想等,这些实际情况都是“三会一课”内容的最佳依据。
2、要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如年初经济指标和工作目标任务的下达,重要工作的开展,重大运动(事件)的来临,上级重要工作的部署等时机,都是加强党员教育的好时机,也是“三会”议题内容之一。
3、要结合当前的思想实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也带来一些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在一个单位人事调整、人员工作变换等时机,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思想的波动,这时的“三会一课”就应该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内容之一,使“三会一课”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有效地结合实际落实好“三会一课”,解决好思想问题,促进实际工作的开展。
如何落实制度的几点意见 篇9
制度的推行切忌匆忙上马执行,要做到“渠成水才到”的方式,否则,制度的推行工作肯定是“虎头蛇尾”或根本无法上马。所以经过认真思考,我草拟几点意见供管理层参考。
一、制度的制定工作:
1.高层管理者要充分愉快参与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整个过程,让大家了解公司对这次制度的重视程度。及时负责的解决执行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帮助大家更好的执行。做到力威立信。(董事长没有真正重视过制度,有太多的仁慈和宽容、人性化,可能因为是工厂还没到切实需要重视制度的时刻吧?)
2.制度的制定要让大家一起参与,而不是一言堂。
3.制度要符合“合法、合理、公平”的原则。合法就是“人人自益”;合理就是“符合整个组织和部门管理的需要”,公平就是“制度设立的最终管理目标是人!在公平(执行者与被执行者)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执行者的情感需要。
4.规定的制度是否符合实际的情况,制定制度的人不能仔细研究和调查,脱离现实,那么执行制度人就会有抵触心理,甚至不会执行,何谈落实?实事求是就是这个道理嘛。
5.制定的制度是不是不针对每一个人的,如果制定的制度只是约束某一些人,还有一些人有特权,可以不受约束,制度的平等性缺失,会引起执行者的不平衡心理,自然也就不会主动的去落实。有一句俗话说的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呵呵,就能很好的说明这点呀。
6.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一个好的制度可能不被大家所理解,还需要制定者进行动员,让大家都明白你定这个制度的原因是什么,按照这个制度执行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大家只有从心里认可了,自然就会欣悦诚服的去落实。
前期宣传和学习工作:
1.制度制定后需经过管理层审批和发布。
2.加大制度的宣传贯彻力度。公司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包括早会、培训、宣传栏、演讲、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出制度的重要性和公司的执行力度。
3.强化制度的学习培训。先让各部门主管组织本部门人员培训,然后出试卷分几次书面考试,让大家熟悉制度。
4.落实制度与《员工守则》宣传贯彻及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由人事总务课和各部门共同制定和宣传企业文化制度,通过培训、熟记和多次书面考核公司的企业文化。
正式开始执行工作:
5.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在制度发布后,公司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指定一名高层管理层负责贯彻执行,肯花时间,突出领导带头作用,成立检查小组,在初期要利用每周、每月一次开会检查、检讨制度的执行情况。逐步养成习惯,让制度慢慢走上常化和正规。中后期指定一名中层管理助理负责检查小组工作,高层管理层从旁监督执行。
6.执行制度养成上行下效的功夫。领导层要充分重视任何违反制度的苗头,做好垂范作用。
背景:
【如何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推荐阅读:
如何落实担当责任05-26
如何抓好工作落实08-21
如何贯彻落实上级指示06-02
如何落实上级文件精神08-10
如何贯彻落实新党章09-13
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10-05
工作票措施如何落实08-18
浅谈如何抓好工作落实09-21
如何落实社区党建“三有四化”07-31
党员干部如何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工作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