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所谓1+1的思维定式论文
不存在所谓1+1的思维定式论文 篇1
在经济学家网站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张建平先生的文章,其中不乏批判传统经济学的力作。最近他提示我看他的“流理论”的网文(“Fluid theory and Macroeconomics”,经济学家网站,2005/06/28)([1]),这次我比较仔细地看了,而且我还比较认真地看了他的其他有关网文,还看了陈垂培先生的对比文章:“原始的经济学:质疑2+2的思维定式”(经济学家网站,2005/07/20)。看完以后的基本印象,觉得还是陈垂培先生的对比文章讲得有道理,条理也比较清楚。下面讲几条我的具体意见。
1. 不存在所谓“1+1”的思维定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开始就给商品下了定义,即用于交换的物品或者劳动产品称为商品。所以,一说到商品,人们就知道这种物品肯定不是生产者自己使用的,而是通过交换给别人使用的。我国有商品粮生产基地,种粮农民都知道商品粮是交换给别人吃的,留给自己吃的粮食不叫商品粮,虽然这些粮食都是从同一块地里打下来的。既然是交换物品,那肯定至少要有两个人、各拿一种属于自己的物品进行交换。两个人拿相同的东西,交换不交换一样,等于没有交换;一个人拿两样物品,左手换到右手,也没有意义。讲到商品一词,就等于联系到交换,联系到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某种关系,政治经济学就是通过物的关系来看人的关系。“2+2”模型不是什么今人的创新。张建平先生把自己的“理论”说成是“2+2”,别人 “几乎都是从1+1出发的,……,经济学理论上不应该存在‘商品的价格’这种措辞”,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煞有介事。对“1+1”喋喋不休地进行批判,就好像一位好斗的骑士在跟风车作战那样滑稽可笑。
2.《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属于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体系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坚持理性人假设,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继承并坚持存量、流量概念,差不多也就是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所不同的在于:流行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理性人是这个样子的,《终结》认为那个样子才是理性人,如此而已;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本来就有存量、流量概念,《终结》厌不够,又增添了“流变”、“流有量”、“流存量”等等。《终结》打算用一套外部理论(例如流水系统循环理论)来解释经济现象,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来适应他的“流理论”,而不是从经济社会实际中抽象出经济理论,这通常是主观经济学的习惯方法,也是流行的西方经济学的祖传积习。题外的例子,如有人用物理学中的能量、熵、(虚)质量来解决商品价值理论问题等等。经济活动中本来就有一系列现成的概念,诸如国民收入、销售收入、可支配收入、工资、利润、税收、GDP、GNP等等,只要把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交代清楚大家也就明白了,《终结》外加什么“流有量”、“流存量”,纯粹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不要说别人搞不清楚,恐怕连张先生自己也不一定搞得清。下面举些例子,大家看看《终结》自己搞清楚了没有?
张建平先生说:“流入即域的货币收入,而流出即域的货币支出,这样储蓄就是一种‘净收入’概念。对于居民域来说,和储蓄对应的是厂商的‘利润’,而非厂商的收入。”([1])你说这句话谁看得懂。居民储蓄等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这部分剩余收入存在银行,要说“净收入”,那应该等于零。储蓄与“利润”对应更加不可思议。有一类经济学家把劳动力称为人力资本,劳动者也就成为人力资本家,老板的货币称为货币资本,老板自然被称为货币资本家,大家都是资本家,大家得到应该得到的利润。如果您对这些高论不理解,现在张先生向您“证明”:劳动者的储蓄就是劳动者的利润,老板的储蓄就是老板的利润,确实大家得到了利润。你们看,《终结》和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何其相似乃尔。
张先生又说:“如果资本存量是可以测度的,那么利润可以基于资本存量的变化而定义,即利润π=⊿K,而不是投资I=⊿K。”([1])这能不能得出《终结》与流行的宏观经济学不同呢?不能!相反,倒可以得到《终结》=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怎么证明这一点?这不难。我证明给您看:《终结》说储蓄=利润,西方宏观经济学说储蓄=投资,把这两式和上面两式联立,根据《终结》可以得到储蓄=利润=利润π=⊿K,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可以得到储蓄=投资=投资I=⊿K,所以,通过“储蓄”这个环节,说明利润π=⊿K,和投资I=⊿K两式其实是一致的。流行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用的是“流循环理论”,《终结》用的也是“流循环理论”,要说某一方错了,大概是逻辑推理有问题,否则肯定是一路货。
3.《终结》揭示的经济“规律”有选择性,不具有普遍性
这一点不是我对《终结》的评价,而是《终结》作者张建平先生自己的评价,张先生说:“世界上真正的守财奴、为敛财而敛财的人是极少数,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人,不在经济学考虑的理性人行列里。”这说明张先生的经济学只考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人,“极少数”非理性人,例如照章纳税、追求适度利润的经济人,他没有考虑,他的“理论”不是普遍适用的,对“极少数”人不适用。“极少数”是多少?百分之一、二、三?以前听说过阶级敌人占百分之一、二、三,那是“极少数”,八亿人,百分之一也有八百万。承认《终结》解释不了“极少数”人的经济活动规律,这是作者歉虚的表现。
一句话,《终结》所论述的一套“理论”太古怪,基本上是些主观心理“规律”,对经济建设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看他的文章,纯粹是浪费时间。
【不存在所谓1+1的思维定式论文】推荐阅读: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07-09
所谓硬化性血管瘤论文06-07
所谓的友情四年级作文05-18
以所谓生活为题的作文06-14
所谓的工作总结一11-21
所谓的朋友小学生日记11-03
所谓的友情作文1000字六年级07-06
你所谓的下辈子相遇散文07-07
【优教通,同步备课】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教案:第1章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参考教案06-05
所谓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