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美丽的大自然

2024-05-30

第四课美丽的大自然(共2篇)

第四课美丽的大自然 篇1

第四课: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1.能用快和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加入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2.以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能模仿教科书插图动作,边唱边表演,并背唱歌曲。

3.懂得“童声、男声、女声”的含义,能准确听辨出不同人声的音色,并随歌曲《吉祥三宝》中出现的童声进行模唱

4、能用双响筒表现《我是人民小骑兵》马蹄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力度变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伴奏。教学重点: 1.能用快和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加入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2.以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能模仿教科书插图动作,边唱边表演,并背唱歌曲。教学难点 : 3.能用双响筒表现《我是人民小骑兵》马蹄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力度变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教学方法:听唱法、谈话法、引导法、模唱法、游戏法。

计划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安排:

一、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马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内蒙古大草原)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你想参加吗?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骑马: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新授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欣赏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师: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热闹又动人,这里的人民热情善良又勇敢,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好吗?(好)我们就为他们献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

生:欣赏歌曲,观赏老师的舞蹈。

2、熟悉歌词。

师:请大家看看歌词中有没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还想再听吗? 生:想

师:不过这次老师是有要求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脚、拍肩等都可以,请欣赏!(播放歌曲)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身体来搬走。

4、跟钢琴直接唱歌词,教师伴奏。

师:在唱的时候,你认为那一句最难唱呢?(引导学生自己找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点)

师:谁来当小老师,帮他唱好这一句?(指名两名学生上台教唱,老师在一边点拨)

5、师生对唱一遍。(教师伴奏)

6、直接跟钢琴完整的唱歌词,教师伴奏,穿插歌曲的处理。

师:刚才大家唱得不错,请说说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唱呢?是唱得强一些还是 弱一些?生:讨论问题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现歌曲。(教师伴奏,学生唱)

7、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创编动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师:大家已经会唱歌词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给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 生:想。

8、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生:乐器。(自选乐器并试着演奏。)

最后师生一起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放歌曲录音)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唱歌、舞蹈,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很想记住你们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请大家再次为我和台下的老师们表演唱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安排: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编创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在本堂课我继续用蒙古族的舞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整个故事的情节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教学安排: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著名的布达拉宫,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你们知道那是哪里了吗?(多媒体出示西藏风光和一段西藏舞蹈)。

2、师导言:西藏的人民能歌善舞又非常热情好客。我们今天就去西藏的一个城市日喀则看看,你们想去吗?(想)。可是我们刚才看到西藏人个个都会跳舞呀,要是她们要我们也来一个,怎么办呀。现在我们就来学一点,去了不要出丑呀。巩固藏族舞动作。

3、导言:学好了这些动作,就可以出发了,老师还给大家请了一位小导游,(课件出示)小‘卓玛’,请她带我们去她家乡看看。老师和全班和小朋友都坐汽车去,好吗。学习节奏并创编:课件出示节奏 XX X XXX 嘟嘟嘟嘟嘟嘟(用小动物的叫声感受)你的家在哪里? 就在日喀则呀

再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乡创编更多的歌词,(就在杏林花园。)即巩固了节奏的,老师边问边做一个舞蹈动作,学生跟着律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练习了藏族舞蹈动作。教师按节奏提问,学生按节奏创编。

师:日喀则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因为日喀则是一句西藏语,就是美丽的庄园的意思,大家看是不是很美呀?(课件出示日喀则风光和日喀则市区新貌)师旁白。

二、寓教于乐:

1、师:日喀则到了,西藏人民唱着歌跳着舞欢迎我们的到来呢。(课件出示)。原来这里正在过望果节。小卓玛和姐妹们也穿着漂亮的服装在狂欢呢。我们也赶紧学唱一首歌去凑凑热闹吧。

2、初听:感受歌曲是几拍子。用动作表示。

3、复听:用一个简单的藏族舞动作律动。师示范。

4、和老师接龙唱。唱时站立,不唱时坐下。

5、开火车唱,请一个小组当火车头。

6、导言:小朋友真棒,火车开得真不错。可是小卓玛要听你一个人唱,你敢唱吗?(敢!)边唱边打拍子。完整演唱

7、加入打节奏:

师:我们用拍手和拍肩来伴奏。先用弹舌音来模仿。模仿对了就请你用拍肩来为歌曲伴奏,好吗?生弹舌,师唱。再请一组来唱。师:请同学看清楚老师如何用拍肩伴奏。正确的小朋友请你接着打下去为歌曲加入新的伴奏。

8、学跳两个西藏舞蹈的动作。

9、学藏语:师边献哈达边用藏语说“扎西德勒”,引起学生注意。并学习几句藏语。(你好吗?则让几?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10、音乐游戏:献哈达。

一组学生上来表演,全体同学唱歌。结束时把“哈达”献给唱得最好的同学。

三、创造表现,民族团结教育:

师:我们去西藏日喀则旅游一趟,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到了什么呢?生讨论回答(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他们的服饰特点,还有他们舞步。西藏小朋友很可爱,我要请他们来我家玩。)

师:西藏的小朋友这么热情,这么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如果他们来我们这里玩,我们会怎样做?出示多媒体,师:看他们坐得多端正,因为老师要带他们到我们的小学来玩了,看他们多高兴呀。让我们的小朋友先来唱唱我们的学校吧。

教学反思:利用一些藏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于藏族和藏族的音乐文化有想进一步了解的想法,献哈达的环节也让学生很有兴趣。

第4课时

教学安排:

一、表演《吉祥三宝》

一、导入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同学们,这是唱的哪里的风景呢?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查找蒙古族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和音乐等文化,你们找到了吗?请你们把自己查找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吧。

a)生活环

b)服饰

c)那达慕(舞蹈、摔交)d)乐器 e)音乐

从刚才我们了解的知识中,你觉得蒙古族的音乐与他们的生活和其他文化有什么联系吗?(舞蹈、马头琴、长调)播放《吉祥三宝》

二、介绍相关文化

1、这首歌曲的名字是《吉祥三宝》。上次在网络上说特别喜欢《吉祥三宝》的同学,你们收集了有关《吉祥三宝》的资料了吗?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手段:展示从网络上搜索到的资料,在电脑上边演示边讲解

2、教师系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

三、听赏

1、听内容好听的歌,我们要再听,边听边想,歌曲中有几个人对话?第一段是谁问谁答?第二段是谁问谁答?第三段呢?仔细听。(读第一段歌词)师读爸爸用低沉的音色生读孩子

师小结:爸爸告诉孩子: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彼此为对方让位,原来他们这三个宝贝是吉祥的一家。吉祥的一家需要彼此理解、彼此支持。那第二段是谁问谁答呢?(读第二段歌词)男生问女生答 妈妈告诉孩子什么呢? 师:

第三段还是孩子问,回答的谁?(爸爸妈妈一起)

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在心里读,并想一想,“我们三个”为什么也是吉祥三宝?(因为我们家人也象天上三宝和植物三宝一样关爱着彼此、达到和谐)

2、听音色

说得好,歌曲中有一个地方特别能听出这种和谐,你们听,哪个是爸爸的声音,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孩子的?

出示这个乐句的乐谱,学生根据听到的、感受到的选择。之后学唱每个声部曲谱、歌词各一次,合一次。

四、表现

1、跟唱熟悉歌词一遍

2、纠正学生演唱时出现的词曲错位现象。

3、自由组合选角色模仿带表情地演唱

4、分角色表演唱 选出几位同学当孩子男生唱爸爸女生唱妈妈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合作来演唱《吉祥三宝》,愿每一个家庭都和谐、吉祥、温馨、幸福!可别忘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哦。

教学反思:

第四课美丽的大自然 篇2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内陆山区,距海320 km。地跨东经116°35'~116°59',北纬26°31'~27°01',全境东西宽54 km,南北长61 km,土地总面积1 736.8 km2,省道秀里线和富下线贯穿县城。西与江西省广昌、南丰、黎川三县交界,南接福建省宁化、明溪县,东邻泰宁县,东北与邵武市接壤。由于建宁境内群山横亘、峻岭逶迤、谷深林密、河道交错、交通不畅、通信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几十年来一直是困扰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成为制约建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建宁发展缓慢。20世纪90年代前,建宁县交通状况较差,除两条省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以外,其余县、乡、村以下除小部分路段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大部分公路路况差、抵御灾害能力弱,经常是晴通雨阻。

近年来,建宁县着力深化“四城”(闽江正源第一城、闽赣省际物流城、三明新兴工业城、生态休闲旅游城)战略,打造“五区四地”(加快建设海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海西新型工业新兴区、加快建设海西闽赣交流合作区、加快建设海西特色旅游精品区、加快建设海西生态文明先行区;加快建设海西特种薄型纸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海西非金属矿建材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海西生物能源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海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跨越崛起。

2 项目背景

2015年,福建省政府推进实施新一轮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这批待整治的村庄主要分布于建宁县的进出口干道上,是重要的城市风貌展示节点。以其发展定位为出发点,本次项目旨在依托现状依山面田的资源禀赋,在保留自然、古朴、生态的乡村特色基础上,促进村庄风貌整治水平的提升。作为具有示范效应的村庄整治改造项目,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场地修复美化设计,还是一个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的、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空间集合体。

3 设计构思

现有村庄格局基本依山就势面田而建,状似随机但有机,尺度宜人,保留下的传统民宅以砖木结构为主,灰砖青瓦、极具韵味。然而部分建筑已十分破旧,亟待修缮。建宁县盛产果树、制种、莲子、烟叶等经济作物。生活在这里的人,既得了山的倚仗,又有水田的滋养。然而,随着城市化大潮的扩散,先进的城市文明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乡村生活,农村的建设不可抗拒地与原先优良的传统风貌产生割裂。建宁县村庄环境如图1所示。

根据建宁县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的村庄环境,我们的设计理念是顺应村落自然肌理,强化自然山体与已建村庄风貌的协调与过渡,通过打造自然田园风光带、生态山林,形成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村庄环境空间。同时,通过对现有传统民宅的保留与对新建民宅风貌的统一把控,通过对村庄内部景观环境的塑造与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村落环境。

建设目标首先是要恢复村庄的生命力,为村民创造一个生活舒适、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活乐园;再者,依托金铙山风景区的资源优势带动村庄发展,强势打造黄花梨、建莲等农产品品牌,结合村庄建设,形成集种植、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链,抓住建宁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机遇。针对以上目标,提出四点构思,如图2所示。

4 环境营造、重拾旧忆

大树下的石条凳、房前的古井、屋后的梨花树……这些关乎衣食住行的乡村生活场景,点点滴滴,是原乡记忆联想的发源地。在乡土自然回归的情感呼唤下,我们将这些感知融入了建筑整治和环境营造之中:建筑的修饰上,所有的构件尽可能使用原乡老料,破损的屋瓦,采集当地的老青瓦补足;老墙面交由当地工匠清洗加固,并将很多有趣的老材料进行艺术化的组合;对于大量的新建和扩建建筑,应进行风格上的统一修饰,私搭乱建的则一律拆除。环境营造上,不增加过多的赘饰,就地取材,裸土路面以本地毛石或卵石硬化;自然地势形成的陡坎或砌毛石挡墙,或以绿化美化之;休息坐凳、花架等设施也尽量选用乡土材料,统一风格。

1)村口节点。村庄入口标志,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标识设计,它应传达出一种纯朴却又内涵清晰的感受。走到这里,人们便会被它吸引,并不自觉地慢下脚步,沿着斑驳的石路往村里深入探究。如圳头镇铺前村,我们采用石笼填置本地石块作为标志性小品增加村庄识别性,对裸土路面进行硬化,保留现有水田,并对周边绿化环境进行修复提升。同时,增加枫香、红枫、桂花、樱花、月季等具有季相变化的乡土树种。如图3所示。

2)公共空间。正如传统意义上的集市,总能形成村镇中最热闹的地方,汇集熙攘的人群。项目中的村庄建筑群落中多有闲置的空地、荒草地,在这些区域设置休息平台、葡萄花架,将其打造成为村内重要的公共交流空间,如此,乡民与游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简单真实的邻里关系。由于村庄依山而建,民宅之间的空地通常会呈现台地式地貌,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场地现有肌理,设计台地式广场,依次设置休息平台、健身广场与休息廊架,同时与不同地势的民居取得良好的交通衔接。台地两侧则依势保留农田景观,表达出一种“蔬菜即是景观”的设计理念。见图4。

3)宅旁路侧景观。在建筑外部形态已经被限定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保留村内的古井、池塘、原生树木,以最大程度保持村庄自然形态为原则,对其周边环境的提升。同时,我们通过对路缘石、矮挡墙、花池、花架等景观元素进行整合细化,形成了由室内经灰空间廊架再到室外的一套完整序列,用一种贯通又具过渡的手法,将田园景观引入建筑空间的内部。

4)建筑景观。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的乡村新建建筑是按农民自己的想法自搭自建,并在色彩、材质上五花八门,与周围的乡村环境极不协调。而对于传统风貌建筑,我们则以保留清洗为主,着重整治其外环境,部分构件有损坏的,则在保持建筑风貌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修缮。确保了建筑整体景观效果在尽量继承传统地方民居特色和风格的同时,塑造质朴、亲切的景观氛围。建筑立面的基调主要是白色屋脊线、小青瓦、灰砖墙、原木构件及局部白墙,整体造型讲究朴素大方,见图5。

5 结语

在这样一种大的山水资源、田园环境、村落聚落背景下,针对环境进行景观设计与创造,逐渐去改变、还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让其与城市进行双向互动,城市人也能够去了解现有村落的文化与特质,最后呈现出一种既有自发资源,又有统筹规划的全新意义上的景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新农村也在快节奏地建设。本文通过建宁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实例,提出对村庄改造行之有效的策略。

上一篇:跑团聚会方案下一篇:假如我是他教案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