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的德性观微探论文

2024-10-22

马基雅维利的德性观微探论文(精选3篇)

马基雅维利的德性观微探论文 篇1

摘要: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政治学家,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创始人之一。马基雅维利对现实世界的德性进行了适当的区分,悄悄上演了一场道德革命,前所未有地将政治置于道德之上,试图改变传统政治评价中道德的过分僭越。也正是由于这个,他被后世冠以“非道德主义”的称号。

关键词:德性;道德德行;非道德主义;人性观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公元1469-1527年),是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历来是备受争议的著作之一。同样的,马基雅维利的德性观,历来也是学界争论较多的地方。马基雅维利主张道德应该与政治分离开来,政治的合理性不应该由世俗世界的个人道德标准加以评价,对现实道德的认识开启了马基雅维利政治哲学的篇章。也正是由于这种主张,马基雅维利被冠以“非道德主义”的称谓。然而,非道德并非不道德,放弃道德或者是否认道德,而是将道德的干预排除于政治活动之外,赋予政治哲学一种全新的非道德主义的风格。

一、人性世界的非道德性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现实世界中,处处体现了人性是恶的,他这样说道:“关于人类一般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当你对他们有好处的时候,他们足整个属于你的;

正如我前面说的,当需要还很遥远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为你流血,奉献自己的财产,性命和自己的子女,可是到了这种需要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叛你了。”“人们对自己父亲的死的忘记比遗产的丧失还要快。”“人们心中的贪欲如此顽强,无论他们的地位升到多么高也摆脱不了;自然把人造成想得到一切而又无法做到;这样,欲望总足大于获得的能力。于是他们对自己获得的总觉得不够,结果对自己不满意。因为有些人想要得到更多一些,而另外一些人害怕失去他们现有的东西,随之便是敌对和战争。”以上论断充分说明了马基雅维利的人性恶观点。人性恶是马基雅维利德性观的前提,正是因为现实世界中人性充满了恶与纷争,马基雅维利才确立了他的非道德主义的德性观。

二、公共德性与私人德性的划分

由于人性是恶的,个人德性运用在公共政治领域中有可能引致毁灭性后果。那怎样才能将道德与政治划分开来呢?不同于中国的韩非子直接将道德加以否认,马基雅维利将道德分为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在古典政治哲学中,私人生活与政治生活中的善于恶是并行不悖的,我们都知道政治生活是有别于私人生活的,一个好人未必是一个好的政治家。然而在传统道德评价中,却每每加以混淆。基于此,马基雅维利将德性分为公共德性与私人德性,公共德性强调的是一种公共善,出于国家目的与国家理性,马基雅维利认为统治者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国家目的。由此马基雅维利为恶在公共德性中留出了空间。如果一个人为了国家利益,公共目的而做出恶行,这个人仍然具有公共美德。对于统治者或政治家而言尤其如此。“为了使臣民团结与忠诚,他应当不介意背负残忍之恶名”,“为了维护国家,他必须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离人道、违反神道”。可见在马基雅维利那里,公共善可以由恶得以实现。两种道德德性的划分并不是意味着马基雅维利强调公共德性而简单的否认私人德性。他同样认为私人德性在其应该存在的范围有重要作用,比如改造人的心灵,养成良好的品质等等。公共德性与私人德性的划分凸显了马基雅维利德性观的内涵与实质,为其政治思想提供了理论根基。

三、马基雅维利德性观的意义

马基雅维利提出了现在政治哲学中道德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将传统的基督教中所提倡的道德,转化成世俗化的,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道德。马基雅维利把道德加以现实化、世俗化,使之脱离了理想性的古典道德和超越性的基督教道德。后世的霍布斯,孟德斯鸠等都是在马基雅维利的基础上,对道德进行深入分析,自觉从现实出发构建现实所需要的道德。透视马基雅维利的德性观,可见他的确发动了一场道德观念的变革。在古典政治哲学中,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是关注自身灵魂的完善与超越,是自我与上帝的沟通。这样的德性是自给自足的,是以自身的灵魂净化为目的的,不需要对外寻求价值的实现。

从这样的私人道德推导出来的国家公共德性,也是带有强烈的私人道德色彩,比如要求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需要具有个人美德,国家行为的目的与手段要符合道德等等,这样的政治是道德性的政治。而马基雅维利做的就是打破了这种传统政治道德观,通过对现实人性的认识,将道德分为公德与私德,个人可以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而以国家目的和集体利益为前提的行为却用公德来衡量。这样,马基雅维利就打破了古典政治哲学中道德与政治同构的传统,改变了两者的关系。不是政治符合道德,而是将道德分成司职与不同领域的公德与私德,而这种对道德的分解一定程度上就是让道德去符合政治。马基雅维利的德性观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从这样的非道德德性论出发,就能为君主的恶性开脱,君主为了共和国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放弃道德。这样马基雅维利就使得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合理性与合法性。从马基雅维利开始到霍布斯,孟德斯鸠,亚当斯密,这种从现实世界的人性出发,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影响深远。西方政治哲学正是从马基雅维利这里开始,开启了现代政治哲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斯金纳,马基雅维里[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5.[3]阿尔都寒.哲学与政治[M].吉林:人民出版杜,2003.

马基雅维利的德性观微探论文 篇2

一、马基雅维利的权术理论

统治权术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法律思想的重要内用之一。对于这个问题,他讲得最多,也最能激发人们的深思。马基雅维利讲统治权术时,是从“人性恶”出发的。他说:“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按马基雅维利的逻辑,既然“人性恶”,那么,君主如果处处表现自己的善,就非遭到毁灭不可。这就决定了“一个君主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说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实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

《君主论》是他写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小洛伦佐公爵的。他的目的,是教给当权者如何巩固其统治,并进而统一意大利。他相信,有一种国家的艺术,是专门属于君主的艺术,它和医师的技艺很相似。医生的技艺包括诊断、治疗、预后三个部分,其中诊断最为重要;国家事务中最重要的,也是预先觉察潜伏中的祸患,迅速加以挽救。在依靠军队和法律的基础上,君主必须施展一定的政治权术。在君主采用什么政治权术的问题上,马基雅维利极力主张确定政治权术的基本原则依然是:目的检验手段之正确,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管手段是善的还是恶的,不管是巧取的还是豪夺的。政治只问利害、成败,而不问是非、善恶。因此,君主可以采取一切卑劣的手段,凡是阻碍其目的实现的人都应该立即予以镇压。

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君主行为完美正直、言而有信,那么,这种君主是值得称颂的。但是经验表明,所有干大事、成大业的君主,对信义都非常轻视,但正是这种背信弃义的君主才能征服信守诺言的君主。一旦因遵守自己的诺言而要损害自己的利益时,君主就应随时抛弃自己的诺言。在他看来,一个君主不仅不必具备各种美德,而且如果真正地具备各种美德并永远遵行的话,那对君主来说是十分有害的。然而,马基雅维利又提出君主必须在表面上装成具备这些美德,要做到在人们看来是仁慈的、忠实的、合乎人情的、虔诚的和正直的。君主要善于伪装,真真假假。不要为说假话而羞愧,也不要为做错事而内疚。君主不应当希望人们爱他,而应希望人们怕他;因为“爱”的主动性在他人,而“怕”的主动性在自己。

君主必须懂得如何运用人性和兽性。凡是聪明的君主,都应该同时效法狐狸和狮子,因为狐狸狡猾有余,而不能抵御豺狼;狮子凶猛有余,而不能避免落入陷阱。君主学会同时扮演狮子和狐狸两种角色,就是既要凶猛,又要狡猾,也就是善于采取暴力和欺骗相结合的方法。

马基雅维利还谈到君主应当经常做弱小邻邦的保护者,但不要增加他们的力量。应当抑制大的邻国,而且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容忍一个强大的外国得势。一个君主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就应当专心致力于战争而不应当想其他的问题,否则他便会失去他的国土。

在当时意大利政治分裂、社会动乱的情况下,传统的道德准则和宗教神学规范已经弱化甚至失去作用,而资产阶级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而且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也找不到一个强大的、足以能够统一意大利的君主。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狡猾。他之所以强调统治的权术,主张手段为实现目的服务,一切都是为了早日结束国家的内耗外侮,使之统一和强大,内中表现出了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但是,马基雅维利的权术观正如他的国家观与政体观一样,是一种非常现实、极其功利的思维方法。他贬低和取消对政治行为的道德评价,以彻底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政治行为,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玷污。如此渲染政治行为中的阴暗面,容易使人们对政治产生误解乃至望而生畏,其社会作用是消极的。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为以后的统治者们提供了策略。他死后20多年,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德·美第奇嫁到法国,成为亨利二世的皇后,她在当地如法炮制,采取了许多残暴和欺骗的手段。这种暴戾诡诈的统治,激起法国人民的愤懑,并转而指责马基雅维利的那些主意。从这时起,以“目的说明手段正当”的政治无道德论,便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并作为统治者粉饰自身政治行为的一种理论流传开来。几百年来,不少反动、卑劣的政客一直把马基雅维利主义当作他们争夺权力、压迫敌手和人民的行为准则。背信弃义、崇拜武力、虚假伪善、不择手段等等,成了一些政客玩弄政治的典型手法。当然,也要看到,从一开始,马基雅维利主义所奉行的权术思想就遭到向往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及广大人民的谴责和反对。

二、马基雅维利权术思想的实质

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生产在封建社会内部不断壮大,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主义的政治统治、经济限制和思想禁锢,严重的阻碍其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以宣扬人文主义为内容的文艺复兴运动。《君主论》便是这次文艺复兴运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部作品。可以说,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权术思想正是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赤裸裸的表现。

马基雅维利一再强调,君主在运用统治权术时,他所依靠的基本原则是:“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并且将受到每一个人的赞扬。”简言之,“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运用政治手腕的方法和范围尽可不同,但目的是同一的,即新君的安定,国家的巩固。凡能达到这一目的就行,不必考虑有何评论。国家只应问什么是有效或有害的,而不应当问什么事正当或不正当的。正义、道德、宗教、正当和法律统统要为权利服务,否则就没有丝毫价值。总而言之,马基雅维利要将政治和其他一切东西剥离开来,让政治只为政治。而这实际上也和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由特定背景影响形成的对“政治”的定义有关。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正在逐步摆脱宗教的禁锢,整个社会在呼唤人性的解放,倡导人性的价值,但是同时,人文主义的泛滥也导致了社会物欲横流,极端利己主义的恶性膨胀。马基雅维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将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带入到自己对政治的定义中,让“政治”成为为达统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行事方式。尽管历史上对马基雅维利及其政治法律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共和主义者、爱国主义者、罗马教廷的敌人以及对政治学所作出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英]Andrew Heywood.Politics[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刘训练.马基雅维利与古典共和主义[J].政治学研究,2011(8).

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篇3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君主制 政治思想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1469—1527年)是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马基雅维利从基本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研究社会政治问题。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他认为人本性自私,人的本性即是追求私利、名誉与财富,其国家学说便以此性恶论为基础而建立。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来防止人类无休止的斗争,通过建立秩序来约束邪恶。他创造了自己的一套统治权术思想,其政治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一、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出生于弗洛伦萨一个共和背景深厚的世家。他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但父亲依然让他接受古典教育和人文主义训练。马基雅维利1498年开始在弗洛伦萨共和国任职长达14年。期间他致力于共和国的军事与外交,作为外交使节进行过20次外交旅行。这些经历使他以旁观者清的眼光,看清了意大利政治的弊端,加之他长期在高层圈子活动,看遍了自负之辈勾心斗角、玩弄权术的嘴脸。这些都为他创作《君主论》奠定了基础。

《君主论》作为他的代表作,完整地阐述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主权术论。其理论基础是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和伪善的,因此驾驭人类就需要运用强有力的手段。他把但丁的统一思想与军权思想付诸实践,为君主提供了各种施行办法。《君主论》中他描绘的理想的君主形象是:君主应具有强大的实力,全力以赴做好当下的事情。君主应学会做恶人,令人生畏而非令人爱戴。只有这样,君主才能真正一呼百应、令行禁止。其次,他认为君主应摆脱传统的善恶观念,树立自己绝对的威信。提出“主不能信其民,民亦不敢亲其主”。君主们为了达到国家统一、实现其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地施展权术。正如他告诫君主们的“在辨认陷阱时,您应当是狐狸;在吓唬饿狼时,您应该是狮子”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归根到底是力量问题。《君主论》中他探讨了两大主题,即军队与人。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他对军事格外重视,认为它是君主进行统治的主要手段。他认为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是“完备的法律和精良的军队”,而且精良的军队比各种法律更为重要。《君主论》中强权政治理论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大力批判君权神授,认为教会是意大利分裂的根源。他主张国家与教会相分离,主张由国家来管理人们的信仰。他认为,作为统治的手段,必须放弃共和制实行君主专制,只有实现了君主制,才能结束意大利当时的分裂状态而实现统一。

二、马基雅维利的政体思想

政体是人们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的政体不过是现实生活中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用的方式。古往今来的所有国家和政权,不外乎君主国和共和国。马基雅维利把暴力的君主制作为实现意大利安定统一的统治形式,但他心中理想的国家形式又是权力制衡的共和制。其政体的理论在西方影响深远。他力求从理性和经验中而非神学中得出国家的自然规律。他在批判地继承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政体的道德涵义和组成方式等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政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政体作为一种统治方式,政治的本质就是现实生活中政治权力分配和运用的方式。其二是作为“国家理由”上的政体,国家的目的决定政体的性质,国家的利益是首要的,但选择的政体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国家的根本利益。

马基雅维利对于不同的君主政体有不同的态度。他反对和嘲讽具有神学背景的君主制政体,倾向于那些市民君主国和由强权创造并由强权维持的新政治实体。他认为这种全新的君主国才能带领意大利走向统一,进而建立强大的民族国家。在其政体思想中,基本特征就是君主具有绝对的、至高的权力,君主的权力凭其个人的才干和利用各种有利环境获取。获取和维持权力与国家统治的基础是法律和军队。重视法律的作用,但法律必须以武力为后盾。他把军队划分为雇佣军和市民军队,主张国家应该建立起一支由自由市民组成的军队。认为君主除了统帅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目标和其他思想。

三、马基雅维利的君主制权术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就是统治者的统治技巧,也就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策略。他认为,当一个国家在创立之初或危急时刻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君主来统治和引导,以便建立或恢复国家秩序。如果人生来就是自私的,那么就只有通过国家和法律的暴力才是凝聚社会的唯一力量。道德上的义务最终还是由法律和政府来决定的,即道德应服从法律和政府的决定,那么作为法律和政府主宰的君主更应高于法律高于道德。马基雅维利以此为依据,提出的君主权术思想主要包括:

1.凡是有利于政治统治和权力巩固的事,君主都是可行的,不应受到道德规范的束缚,应完全以时效性为原则。2.君主要重视法律和军队的作用。制定法律来保持国家的井然有序。世界上有法律和武力两种斗争方法,但前者时有不足,要培养良好的军队来弥补。3.君主应使人民畏惧,不应使人民憎恨。理想的君主是让人民爱戴和畏惧的。但如果必选其一,他认为受人畏惧更安全。人性是自私的,有时会忘恩负义,畏惧是由惩罚来维系的,君主不必介意偶尔的残酷,有时只有残酷才能获得国家的安定和团结。4.君主要懂得如何运用人性和兽性。聪明的君主应该像一个狐狸和狮子的混合体,既要学会欺骗又要充满暴力,才能保持威严并使人民畏惧。5.君主要做弱小邻国邻邦的保护者,但不能增加他们的力量,抑制比较强大的邻邦,巩固自己的实力,不能使邻国得势,又要适时保护弱小邻国。6.必须保护人民的私人财产,因为占有人们的财产会使人民憎恨。

四、马基雅维利主义思想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以《君主论》为代表的思想围绕着为实现意大利的统一这一最高目标,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潮流和时代特征。马克思指出,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是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之前,政治思想领域中流行用道德来解释政治。因此马基雅维利揭开了政治思想史上新的一页。他作为一位现实的政治家,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和富强,在统治方法和手段上把暴君当作必要时也可供效法的榜样,把统一的希望寄托于霸主,反映了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对于马基雅维利的生平及其整个政治理念有一个全面了解,就会认识到对他的指责是片面的。马基雅维利处在各个诸侯与国君使用计谋和诈术来拼命扩展自己利益的环境,人民大众被他们反复而轻易操控的一个时代。共和派人士一次次地努力建立共和政体,却一次次的在强权的打压之下失败。马基雅维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依赖强有力的君主权力来统一祖国,是他认为唯一现实的选择。因此,强权的君主制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他的思想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无疑是进步的,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从时效上来看,马基雅维利时代的意大利,君主专制制度是结束割据、解除内忧外患的一剂良药。

马基雅维利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政治理论,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学领域中,他通过对历史事实进行敏锐而客观的观察,首次将政治与道德、政治与宗教区分开来。他将国家建立在人性“性恶”和人的自身基本行为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成为现实主义政治思想的先驱,推动了西方政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花.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J].新西部,2010(24).

[2]周三华.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J].法治与社会,2009(9)(下).

[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陆海发.马基雅维利政体思想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3).

作者简介:

靳芳菲(1989——)女,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外政治制度研究。

上一篇:2024圣诞节祝福短信下一篇:市场拓展项目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