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2024-05-12

5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共9篇)

5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1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图

轻拆除及剔凿所带来的扬尘。拆除及剔凿物作为建筑垃圾装袋运输,避免移撒和扬尘。

三、场地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1、目的

减少施工活动对场地及周边区域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

2、影响因素

土地的占用、裸露土壤流失、含油材料和化学材料、污水。

3、基本要求

减少土地用量;对裸露土进行处理防止土壤流失;对含油材料和化学材料库进行特殊处理,防止含油材料和化学材料污染土壤;禁止污水直接排放或渗入地下,防止污水污染土壤。

4、具体措施

施工临设场地首先考虑利用劣地、废地或已被污染的土地,合理布置现场减少土地占用量。在含油或危险化学品存放处应有严格的隔水层处理。含油或危险化学品废物堆放区采用内铺防水卷材的密封金属桶对含油或危险化学品的垃圾进行回收,防止土壤污染。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产生,在现场混凝土泵、门口设置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在办公区、生活区、现场水池设置隔油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污水排放时,污水需达到排放标准,排放到指定的市政污水管道。

四、大气环境影响和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目的

减少施工各环节对室外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2、影响因素

车辆的行走、车辆、机械的燃油废气,施工作业面尘土,粉状材料的存放,建筑材料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各类满足施工人员生活需要的设备的废气排放。

3、基本要求

对裸露土地进行覆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的降尘;建立密封的粉状材料库;尽量选用用电的施工机械设备;现场车辆废气排放需达到北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4、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控制:

进场后首先设立围挡,封闭施工现场,防止扬尘影响场外环境。然后对现场进行规划,硬化施工道路,布置临设,对于没有利用的土地,采取铺设嵌草水泥砖和种植绿色植物。杜绝土壤裸露的情况。每日对场内进行清扫。场内门口设冲洗设备,运输车辆进场时,对轮胎进行淋水,防止车辆造成扬尘。场内易扬尘颗粒建筑材料(如预拌砂浆等)密闭存放。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空气质量监测仪,监

测施工现场空气质量。

装修期间采用预拌砂浆,现场不设置砂石堆场。隔墙板安装时先进行清理,防止安装时产生大量灰尘。室内地面垫层施工时加强地面的养护防止地面起砂形成扬尘。墙体喷涂时尽量一次到位,尽量减少打磨。墙面打磨时采用吸尘器对粉尘进行收集防止粉尘扩散。每日地面清扫时需先进行洒水。使室内不出现扬尘情况。

(2)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

现场全部采用用电机械,杜绝燃油机械产生的废气。工人饮用水采用电热水器,食堂使用液化气灶和电蒸箱。

所有进出现场的运输车辆都要与责任单位签署环保协议,所有车辆必须为排放达标车辆,不达标的车辆禁止进入现场。项目经理部派专人定期检查车辆手续,必要时监督车辆验证。

装修期间所用建材均需达到《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的要求,杜绝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五、光污染防治措施

1、目的

减少施工场地对周围区域的光污染。

2、影响因素 照明灯、电焊。

3、基本要求

对强光进行遮挡和调整角度的方法,使施工所发出的强光不影响场外人们的正常生活。

4、相关措施

施工工作面设置的碘钨灯照射方向始终朝向工地内侧。工作面设置挡光彩条布或者密目网遮挡,防止夜间施工灯光溢出施工场地范围以外,对周围学院宿舍造成影响。

六、水资源保护措施

1、目的

节约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减少雨水向市政管线的排放。

2、影响因素 施工用水、雨水。

3、基本要求

加强现场水管理,设专人每日检查水龙头,杜绝冒水、滴水、漏水现象。收集雨水、地下降水在施工中使用,减少市政用水量。施工临时卫生间采用环保型免冲

洗卫生间。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用水量,和循环使用水资源。

4、处理措施(1)水源的节约:

每日派专人负责检查现场和生活区的水龙头,避免杜绝冒水、滴水、漏水现象的出现。禁止采用水冲的方法清理现场道路。生活区、施工现场的水龙头全部采用节水龙头。

(2)加强现场水资源的利用:

施工冲洗用水采用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回收重复使用。对于含油污水采用隔油池、三级沉淀池,然后排入市政管线。

现场办公区屋顶做排水天沟,统一将雨水收集到入口处的专用三级沉淀池。雨水收集后用作办公区盆栽植物的灌溉。

现场大门口设置冲洗设备,车辆冲洗用水排入门口的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循环使用。

5、应急预案

如果遇突然大风天气、装卸过程粉料包装突然大量破裂,造成大量粉尘排放或土方施工时突然出现瞬时大风的紧急情况,实施本预案。

对于突然裂开的粉料包首先判断是否对人体有直接伤害。如果对人体有直接伤害,人员需带防毒面具,如过为无毒物质应该带口罩。发生情况后立即组织现场人员,采用三级沉淀池和蓄水池中的水进行降尘。用现场三级沉淀池和蓄水池的水进行现场降尘,防止粉尘扩散。

如发生水管打压事故、水管爆裂、等情况,造成大量污水排放,执行本措施。组织施工人员立即将泄漏水源进行封堵,减少水资源浪费,楼外迅速将污水引向三级沉淀池进行处理;楼内污水集中到消防竖井,再用潜污泵排到三级沉淀池。

布置施工道路,临水、临电管线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于施工附料工人需每日根据工程量限额领料,减少浪费。合理布置施工道路,减少硬化面积,降低完工后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装修期间计算材料量准确,施工时加强对材料和成品的保护,降低材料损耗量。

二、材料选择

1、目的

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不危及人的健康。

2、影响因素

混凝土、各类室内装修材料

3、基本要求

保证材料的无毒无害,不影响人员的健康和整个自然环境

4、具体措施

所有总包自行采购施工用材料,我公司都采用公开招标形式进行采购,使用对人体无害的绿色材料,要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不允许进场。

三、资源再利用

1、目的

提高资源再利用率,节约材料与资源。

2、影响因素

施工中各类固废物、办公区的固废物、生活区的固废物

3、基本要求

对可回收的资源,做到有效的处理,使资源得到回收利用。

4、具体措施

充分利用现场的临时建筑和各类临时设施,不足的再另行增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有:土、渣土、散落的砂浆、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金属、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因此,施工垃圾分类时就是要将其中可再生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重新用于生产。对于生活垃圾中的泔水提供给饲养企业。办公垃圾中的纸张提应按正常的渠道处理,最终进行再生。

四、垃圾的处理

1、施工现场的办公区、施工生活区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按施工现场有关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规定进行收集、储存、处置,对回收的废弃物要分类存放处置,防止有毒有害和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影响。严格施工废物回收制度。每月计算施工废物回收率[回收率计算公式β=100%×废弃物实际回收利

用量(t)/废弃物量(t)],总结回收效果,分析原因,纠正回收措施,提高回收利用率。

2、施工垃圾回收站(地面应作防渗处理)分为施工废木料回收区,钢筋废料回收区,不可回收垃圾回收区(主要收集土、渣土、散落的砂浆、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混凝土碎块、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区(主要收集含油废料、装修施工用化学废料等)。在办公区设一个办公垃圾回收站,分为可回收垃圾(主要收集废旧纸张、一次性纸杯、可降解饭盒),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收集剩饭、泡过的茶叶等),有毒有害垃圾(主要收集废旧灯泡、墨盒、电池等)。在现场水池边设一个剩菜、剩饭回收桶,专门收集施工人员就餐时所剩的剩菜剩饭。在生活区设一个垃圾回收站,回收站分为食堂垃圾回收区(主要收集食品加工废料和剩饭),一般生活垃圾回收区(收集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区(主要收集废旧电池、灯泡)。

3、对有毒有害,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固体废弃物,如废干电池、废日光灯管、废胶片等,要设分类收集箱,集中收集存放,分类管理。派专人负责回收,要交有资质的处理商进行处置。密封收集,外加编织袋加固,防止有毒有害物体、气体的排放。对废石棉及其制品,应用塑料袋收集到一定数量后,作4m以下的深埋处理。

4、对含油、含漆废弃物,如:油棉丝、油手套、不能使用的油、漆工作服、鞋、帽等,或在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油刷、漆刷、油滚等应集中存放并设专用垃圾箱,要有专人、部门负责联系热力锅炉燃烧处理。

5、渣土:在施工中的渣土、建筑废料要集中堆放,不得扬洒。堆放点的渣土、建筑废料要有遮盖,不得乱丢乱倒,处置时应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到指定的垃圾场进行填埋处理,运输中应遮盖严密,防止遗洒,以防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6、生活垃圾(不含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办公区、生活区、食堂、宿舍的生活垃圾应设置垃圾堆放点,存放点要求有围堵,并及时清运,防止蚊、蝇和腐烂发臭的气体挥发。要有专人打扫,保持存放点周边的环境卫生。对食堂的泔水应集中收集,联系附近的养猪户用作饲料。

7、在施工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别设专人每日对垃圾清扫和回收。施工中作业面产生的垃圾由施工人员自行清走,做到“人走面清”。

五、垃圾的消纳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装袋运输下楼,集中存放。施工现场垃圾做到每日一清,垃圾运输避开限行时间。选择有消纳资质的承包商,并与其签定《废弃物清运环境保护协议书》,必须采用密封型垃圾运输车辆,密封垃圾运输至规定的消纳场。

5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2

1 美国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保护区的国家, 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1个现代意义的保护区——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如今, 美国已建立起完整的保护区体系, 除了人们熟知的国家公园系统 (National Park System) , 还包括野生动物庇护所系统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 、国家森林系统 (National Forest System) 、国家荒原保护系统 (National Wilderness Preservation System) 等[6,7,8] (表1) 。

除上述保护区系统外, 美国的保护区体系还包括以保护、恢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目的美国海洋保护区体系 (Marine Protected Areas) ;保护风景、游憩、地质、生物、历史、文化和其他有价值的河流的国家原野与风景河流系统 (National Wild and Scenic River System) ;保护国家风景、历史及游憩步道的国家步道系统 (National Trails System) 等。这些系统共同构成了个完整的美国保护体系。

2 加拿大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加拿大于1911年建立了保护区的专门管理机构领土公园分部 (Dominion Parks Branch) , 即现在的公园管理处 (Parks Canada Agency)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保护区管理机构, 其保护区体系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9]。加拿大主要的保护区类型包括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s) 、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National Wildlife Areas) 和国家候鸟禁猎区 (Migratory Bird Sanctuaries) 、国家海洋保护区 (National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s) 等[10] (表2) 。

3 俄罗斯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俄罗斯的保护区按管理形式的不同分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禁猎区等多种类型[11,12] (表3) 。

4 日本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日本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主要包括由《自然公园法》建立起的自然公园体系;由《自然环境保全法》建立起的自然环境保全区体系;林野厅以国有林为对象所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环境厅以野生生物及其生境为对象建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特殊野生动物保护区[13,14,15,16] (表4) 。

5 英国及澳大利亚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是联邦制国家,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 各州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各有专门的保护区管理机构, 故保护区命名和分类也较为复杂。据统计, 目前英国保护区的种类有36种之多[17]。澳大利亚陆地保护区的类别已有50多种。在管理措施上不同类型保护区的差异也很大。如在英国, 特殊科研价值保护区 (Sites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SSSI) 是按其最好的动植物和地理地质资源而划定的一类保护区, 该类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在英国的保护区中也是最高的, 该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商业活动和旅游开发, 其核心区仅允许科学研究人员进入;在国家自然保护区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NNR) 内只允许采用传统方式发展农牧业, 禁止大型现代化机械, 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都要依法报批, 以进行严格的控制;而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s) 主要是以提供人们休闲游憩为主要目的, 管理措施也较为宽松, 区域内约有25万人居住, 大部分土地私有, 公园的管理由公园管理处、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共同实施, 经费共同承担[18]。在澳大利亚, 联邦政府的保护区管理机构是环境、水、遗产和艺术部下设的澳大利亚公园局 (Parks Australia) , 主要的职责是制定国家自然保护的有关原则, 对外代表国家签订相关的国际协定, 履行国际义务[19], 事实上真正由澳大利亚公园局管理的保护区只有21个联邦保护区。

6 结语

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成立至今, 世界自然保护运动开展已有140年的历史, 保护区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再是单一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公共资源, 保护区发挥着资源供应、旅游休闲、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保护、调节地区气候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20]。

从上述几个世界代表性国家的保护区类型的划分中可以看出, 各国对保护区的分类主要是从保护对象和管理措施的差异这2个方面进行考虑的。即使是相同的保护对象, 管理措施的差异也会划分为不同的保护区。例如, 在加拿大, 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候鸟禁猎区都是保护侯鸟栖息地的, 但禁猎区只在候鸟出现期提供保护, 而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则是常年的[10]。日本的野生动物保护地也分为野生动物保护地和特殊野生动物保护地2种, 前者在保护区范围内的一切野生动物都会受到严格保护, 而后者在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同时, 在批准的情况下允许进行砍伐竹子、树木等资源利用的行为[16]。

从上述几个世界主要国家的保护区类型的划分中还可以看出, IUCN的保护区分类体系虽然是目前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国际组织统计保护区时采用的分类系统, 但各国在进行保护区类型划分的过程中, 也结合了本国的实际, 并非生搬硬套。

探讨关于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篇3

【关键词】湿地;保护;恢复

黑龙江省也在2003年8月1日发布了《湿地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林业部门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业务主管单位,使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的依赖程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湿地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因此必须加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以适应新形势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

1.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近些年来,人类的经济活动,直接导致森林消失、湿地锐减、生态系统岛屿化、破碎化现象,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抵御干扰能力下降,脆弱性增大;同时由于沿江湿地破碎为农田等人造景观,导致过渡地区边缘效应增强,其他生物物种侵入生态系统,使其结构改变,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失调。湿地本身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独特的生态系统,其消长变化,与生态环境平衡、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下大力气保护好湿地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因此,通过建设,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湿地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对于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需要

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53种,其中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8种,占黑龙江省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的44.44%,如紫貂、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头鹤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45种,占黑龙江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61.64%,如黑熊、马鹿、雪兔、大天鹅、白枕鹤、白琵鹭、鸳鸯等。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52种,占黑龙江省列入CITES动物总数的72.22%,通过保护和恢复,可以有效改善野生动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减少人为经济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和对资源的破坏,为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创造有利的环境,从而使该区具备丰富的野生物种多样性,成为生物资源保护的“基因库”。

3.遵循科学发展观,满足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可逆转,即使经过治理和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为了眼前和局部利益而使湿地遭到破坏,会遭到自然界的残酷报复而受到巨大损失,这种报复甚至殃及子孙后代。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避免这样的后果继续发生,必须尽早尽快行动,保護和恢复有限的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森林湿地调节气候、蓄洪排涝、降解污染的功能,使湿地资源达到永续利用,与人类长期共存,和谐发展。

4.充分发掘科研潜力和推广科普教育的需要

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物种库和基因库。从科学研究角度讲,目前对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许多功能、价值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还难以评价。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资源,有利于我们未来的研究和利用,一旦具备条件有新的资源被发现,它们所创造的财富和效益是目前难以估计的。为此,早日着手保护,将对未来发展产生影响,保护好今天的天然湿地资源也就是保护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

5.维护边境安宁,保证国土安全的需要

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东南部北坡,其北部和东北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是我国边境地区。建设好本保护区,不仅对保护小兴安岭森林和湿地、充分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维持周边地区及小兴安岭整体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持生物资源及促进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保护黑龙江生态环境、保证界江水质,维护边境安宁,从而保证国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办公楼800m2、宣教馆400m2,并配备相应的宣教设备。

平阳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实施后,它不仅对小兴安岭森林和湿地保护、充分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维持周边地区及小兴安岭整体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持生物资源及促进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场所,提供科研、生态保护教育、教学基地,提高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为国际湿地保护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物质基础,为今后全省乃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小兴安岭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平阳河自然保护区不仅仅需要国家和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林业部门的身体力行,真正从一定高度上来践行保护平阳河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

[1]蔡守秋.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环境法律的生态化[J].中州学刊,2008(02).

[2]彭福扬,徐勇,刘红玉.把生态化追求纳入国家创新战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1).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4

一、环境保护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具体体现,也是施工现场管理达标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保管理目标和要求:

目标:积极按照上级部门的奋斗目标作出自己的具体措施。做到刮风不扬尘,噪音不超标,污水沉淀再排放,垃圾封闭及时清运。

要求:噪音不超标、夜里不超过55

分贝,白天不超过70

分贝(土方),70

分贝(结构),60

分贝(装修);污水二次沉淀再排入市政管线;垃圾分类封闭堆放,及时清运刮风无尘。管线;垃圾分类封闭堆放,及时清运刮风无尘。

1、整个施工现场形象设计、场容、场貌整洁、美观。达到“宜昌市文明安全样板工地”标准。

2、施工场区划分现场文明施工责任区,并设立标志牌,指定区域负责制、实行月检查、月评比。

3、对工人进行现场教育,要求工人举止文明,施工队伍之间结合作,施工管理人员对工人应平等尊重。

4、施工现场经常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经常进行考核检查,并做好记录。

5、组织安排

5.1、认真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理解、宣传、贯彻环保方针,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意识。全员动手,尽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资源,改善环境,促进环保工作的持续发展。

5.2

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层层把关,自始至终狠抓落实。

1)由项目经理负责环保监督,经常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应求过得硬,不只求过得去的要求来恒量落实环保工作。

2)生产经理负责对现场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检测,安排人员及时处理对环保有害的不利因素,从而确保现场环保正常化。

3)材料员负责现场的油料、油漆等化学用品的验收、保管和发放,负责将环境行为要求通报给送货方。负责固体废弃物的分检、回收、清运工作。

4)机械员组织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维修,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控制。

(二)现场环境保护和防治

一)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1、楼层清理施工垃圾时采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地面垃圾清运时,应适量洒水减少扬尘,地面垃圾清运时,应适当洒水减少扬尘。

2、施工现场全部采用砼硬化,减少道路扬尘。

3、高温或空气干燥时,指定专人洒水降尘。

二)

防止水污染措施

1、搅拌机废水排放控制: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2、油漆油料库的防渗漏控制:油漆油料库内严禁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渗漏污染水库。

3、禁止将有毒有害的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三)

减少扰民和降低噪音措施。

1、工程开工前到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并提出防治噪声污染的技术资料。对排放噪声的设备如砼搅拌机、振动棒、提升机、电锯、模板安拆等所排放噪声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限值标准。

2、夜间需连续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时,须提前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将规定的夜间作业时间公告附近居民。高考考试期间禁止从事浇筑砼等产生严重噪声污染的作业。

3、合理安排施工项目,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施工人员不得大声喧哗和撞击其它物件,减少人为的噪声扰民现象。

4、现场布局:木工房采用空心焦碴砌块砌墙,墙上不留窗户。

5、运输材料尽量安排白天,减少夜间运输机械噪音。

6、对参施人员实行教育,夜间不要大声喧哗,施工时轻拿轻放,严禁敲打物体。

7、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特殊情况,采取一定的封档措施,减少扰民。

8、如遇特殊情况,提前贴出安民告示,以得相邻单位及附近居民的谅解和支持。

二、施工现场消防保卫措施

(一)建立健全消防保卫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消防保卫管理体系,设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有效的消防预案,对义务消防人员组织定期的教育和培训,熟练掌握防火、灭火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二)施工现场的消防道路要畅通,建立严格的用火用电及易燃易爆物品和管理制度,加强夜间值班和巡逻,排除火灾隐患。

(三)施工现场的消火栓要有明显标志

施工现场的消火栓要有明显标志,并配备足够的消防用具。

(四)要加强各队工人的管理

要加强各队工人的管理,掌握人员底数,签定治安消防协议,非施工人员不得住在施工现场,特殊情况要经保卫部门负责人批准。

(五)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

料场、库房的设置要符合治安消防要求,经常检查料具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

(六)建立保卫防火工作档案

现场要设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每月对职工进行一次治安、防火教育,每季度开一次治保会,培训一次义务消防队,定期组织保卫防火工作检查,建立保卫防火工作档案。

(七)加强操作证的管理

电工、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焊切割作业要有操作证和用火证。动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用具,用火证当日有效,动火地点变换应重新办理用火证手续。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八)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5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5

保护所在地的环境是承包人的义务,更是责任,为确保环境得到保护,承包人在施工时建立对大气、噪声、水质的监测及减缓措施的实施保护计划。我公司承诺:该工程在任何时候都热情接受工程师或业主的环保人员及政府机构的环保人员的检查、监督,环境保护的任何具体问题确保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并由承包人制定作业计划报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一、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公司拟建立完善的工地环保管理机构。专设环保员,隶属于综合科管理,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环境保护教育,使之在实际施工中能够自律,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做到规范作业,文明施工。

环保管理机构框图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环境保护工作,项目总工、环保员具体制定相应的环保责任制,各施工队长执行项目经理部制定的环保措施,同时将现场的环保信息和数据反馈给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加强与当地环保监测部门的联系,听取其环保意见并积极协作,把环保工作做到让业主满意,让社会满意。

(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确定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和对应的环保法规及其他要求。

2、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施工阶段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找出影响环境的重大因素,并制定可行的环保工作方案,向甲方报审。在施工过程中,若因工程内容、环境要求发生变化,则要相应调整环保方案,并重新报审。

3、根据环保工作方案和施工内容,制定本工程的环保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培训,每月对相关人员的有关环境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后的成绩作为相关人员业绩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

4、施工现场设环保负责人,负责日常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环保负责人组织每周对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环保周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整改,重大问题报告项目经理。环保周报定期在现场公告栏发布,并开展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劳动竞赛,建立奖罚制度,用经济手段推动施工期环境管理的深入开展。

5、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污染事故,应视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后消除污染影响,同时向业主如实汇报。

6、建立施工环境档案,将环保日常管理工作的自查记录和各管理部门的检查、审核记录一并归档,工程完工后作为竣工环境审核的资料移交给甲方。

7、在工地门口设置公众投诉信箱,并公布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投诉要及时处理并在三天内给予答复。

8、积极配合业主环境审核组在现场进行审核,并提交相关资料和证明文件。对审核中提出的不符合项及时做出整改计划,内容包括纠正措施、方案、负责人、完成时间、要达到的环境标准等。整改计划经审核组审查批准后实施,对整改计划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做好记录。

9、工程完成规定的时限内清理好场地,恢复损坏的实施和绿化,并对环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资料整理,向有关单位申请环保工作完工审定,并按审定意见整改直至合格。

(三、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施工阶段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环境污染,我们将组织好环保体系,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环境保护。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工作,并成立督导队定期进行检查。同时聘请义务监督员,内外联合,有效化解施工与环境的矛盾,促进文明施工。

现场成立现场环境文明施工及环保小组,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文明施工小分队由专职安全员带队,负责全线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

文明施工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制度落实,项目经理部每月一次文明施工检查,将文明施工管理列入生产活动议事日程当中,做到长抓不懈。

干燥季节施工便道,要定时撒水,减少粉尘污染。

1、施工噪声控制措施: 所有进场施工的机械在机场前进行检修,检修合格后方可进场,严禁机械带病工作。能配置消音器的机械全部安装消音器。发电机采用封闭式隔离。教育施工人员不准喧哗吵闹,违者严厉处罚。

对噪音较大的工序安排在昼间施工,并在工地四周临界处按要求设置噪音监控点,定期进行噪音测试。对参加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减少人为施工噪音出现,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音不扰民的自觉意识。

对需要现场加工的各类材料应在专门设立专用的降噪隔音施工用房(木工房、块料面层的切割内进行操作,2、施工震动控制措施: 混凝土浇筑时注意振捣器避免碰撞模板及钢筋。

3、固体废弃物: 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在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各类垃圾要及时清扫,清运,不得随意倾倒。保证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砂浆和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运。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4、生态环境保护

避免在工地区域内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严禁我公司职工在工地外破坏树木花草。工地范围内用铭牌告示。

开挖施工中如发现文物,或有纪念意义的物体等,应立即予以临时保护,并请示业主。

5、场地清理

本工程施工结束后,在规定的期限和业主、监理规定的清理内容,拆除除业主规定不能拆除得所有临时设施,并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得施工废弃物,工程完工后,及时按监理人批准得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完成环境恢复。

6、考古和历史文物

在现场发掘的所有化石、有价值的古物和对地质、考古有历史意义(或价值的其它遗迹或物品,均为政府的绝对财产。一旦发现上述文物,我公司将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内部雇员或其它人员移动或损坏任何上述物品,并立即通知文物管理部门。

7、安全生产与健康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要求提供有安全保障和有益于健康的生产条件。砂、石料的堆放、混凝土的拌和,水泥、钢材以及其它材料的装运均应防止这些作业对工人的生命、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有施工工作的实施严格遵从中国现行 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保健和劳保福利的法规和规定。施工时,加强建筑施工规则的宣传、教育,使职工全面熟悉并完全遵守建筑施工规则。

8、事故和火灾预防

工地现场树立足够的安全标志。按最新的建筑施工安全和事故预防规则和规定,保护机械、设备并清除所有的隐患。工地设有应有的各种防火措施,配备高效的灭火装置。

9、保护道路、管线、电线、电缆、光缆的措施

1、爱护已施工完毕的道路,不上大型机械或履带式机械撵压

2、原有管线或施工完毕的管线设立明显标志,放在车辆通过的地方,采取屏障保护措施

3、对于地下管线(电缆、光缆等,向有关部门索取相关资料,施工时设立明显标志,派专人负责看护;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保护道路、电线、电缆等保护的安全意识教育

10、防止大气污染

对施工现场地形整理完毕后,暂时不能绿化的裸露地面要用遮荫网加以覆盖。施工现场道路由专人实行洒水防尘措施,确保无扬尘。

施工弃土运到指定弃土场堆放,运土车辆装载不过满,车厢顶部土拍实遮盖,以免沿途遗洒,污染路面。

运土与装卸完毕后,由专人负责将车轮清洗干净,清净后车辆方可上路,清洗点设在现场出口处。

建筑垃圾集中堆放清理,严禁焚烧。

水泥、砂等易扬尘的材料,安排在库房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采取防扬尘措施。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论文 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森林资源能够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也能够有效缓解环境问题。但是森林资源的再生周期较长,如若毁坏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

1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5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7

近年来, 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科研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吉林农业大学不断加大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管理的新思路, 通过将知识产权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实现知识产权全过程贯通管理;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机制, 提升知识产权质量,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成果产权化和市场化, 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推动创新成果价值实现;提升了专家知识产权意识, 强化科技源头创新和科学规范管理, 重视加强与县市区 (企业) 沟通合作, 加速成果推广与转化, 推动了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一、完善机构建设, 制定管理办法, 强化科研成果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指导高等学校依据法律法规, 基于学校基础状况和发展战略制定知识产权目标并予以实施, 旨在引导高等学校建立可与其他管理要求有效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帮助学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目标。为有效开展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吉林农业大学早在1985年就已设立科技奖励、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岗位, 专人负责学校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工作, 并严格对照《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 以建立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为主线, 以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统筹优化高校创新资源、增强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 不断完善我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着力厘清、破解制约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发展的机制障碍, 全面提升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全面实施树立标杆, 力争形成知识产权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的新型管理体制。

吉林农业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由最高管理层、学科专家、管理和运营机构代表等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 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 主要负责拟定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适应的目标;审核知识产权相关规定、工作规划并监督执行;协调知识产权管理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知识产权重大事务决策方案;审核知识产权重大资产处置方案。吉林农业大学还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运营机构, 专门负责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在科技管理处综合科, 主要负责知识产权日常管理, 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文件的拟订和组织实施, 建立知识产权绩效评价体系, 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等。

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设在科技管理处社会服务科, 主要负责建立知识产权资产统计、分析体系;建立知识产权资产评价体系;成立资产运营公司, 提出重大知识产权资产处置方案, 知识产权运营的日常工作。

吉林农业大学先后修订出台了《吉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规定》等管理办法, 用制度统筹形成建立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有效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不断提高学校创造、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力度, 增强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意识

(一) 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保护条例, 已经组织50余名专职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培训班的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考取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既懂知识产权法规又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骨干队伍。

(二) 注重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近几年, 针对部分科技人员知识产权知识匮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状, 吉林农业大学先后邀请到知识产权专家和知名专利代理人来校, 就“专利申报与知识产权保护”“如何从研究课题选择可申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应注意的问题”等, 举办了多场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或报告会、专题座谈、案例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学院 (单位) 科研分管领导、科研秘书、相关项目的科研人员参加讲座或报告会,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我校的专利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 使全校科教人员不仅了解知识产权工作, 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 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学校科研骨干、科研管理队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观念逐步渗透到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 注重完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在校科技处网页上, 友情链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 公布了专利申请流程;并开展服务提供查询相关领域专利申请情况, 为专利申请提供参考资料。另外, 全校科教人员可到学校图书馆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专利采集、检索、分析等, 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研人员在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技术引进过程中, 学校要求查新首先要查专利数据库, 否则原则上不予受理。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等过程, 做到心中有数, 为项目的申报奠定基础, 同时规避技术引进过程中出现专利纠纷的可能性, 逐步培养科研人员利用专利信息的习惯。通过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 使立项研究内容及引进技术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 学校在同各类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的过程中, 注重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状态检索的工具, 避免了在技术交易中使用失效或无效的知识产权, 保护了学校和合作方的利益, 维护了发明创造者的权益。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促进吉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和科学建设, 鼓励科技人员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积极争取高层次的研究项目, 提高吉林农业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 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吉林农业大学先后出台了《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后补助条例》《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条例》《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等科研奖励管理办法, 对科研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吉林农业大学奖励发明专利8000/项、实用新型专利2000/项、外观设计专利1000/项、动物新品种30000/个、动物配套系6000/套、大田作物新品种6000/个、其他经济作物新品种4000/个。同时, 吉林农业大学也对专著、论文、行业标准等进行奖励。近两年, 共投入科研奖励940余万元, 奖励教师千余人次, 共计奖励科研成果1700余项, 不仅调动了广大科教人员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而且还促进了我校的技术创新活动健康发展,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一) 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探索出面向“三农”, 以示范区、专家大院等为载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之路。探索技术研究和现有成果的集成配套转化模式, 以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走进产业园区、推动产学研模式的创新、推广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为重点, 几年来, 共承担各类项目千余项, 建设科技示范区、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新农村建设帮扶点总计54个;选派科技专家赴企业帮扶300余人次, 组织科教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8000余人次, 培训地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200余万人次, 5个作物新品种、1个动物新品系得到成功转让, 单个成果转让金额达到240万元;累计技术增收90亿元。“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二) 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探索崭新的科研合作模式

逐步向社会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 推动技术创新, 推进并完善重大横向科研成果的培育转化机制。按照“项目启动、互惠互利”原则,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 与相关县 (市、区、企业) 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与35个市县区 (企业) 签订了共建协议, 通过与企业、社会的合作来提高专利技术转化运用能力;如与安图县签订长期共建协议, 定期开展校企科技成果转换对接大会, 双方围绕主要中草药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实质性合作。同时, 率先建立了院级董事会办学体制, 按照开放式办学的思路, 注重与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展争产学研用联合办学, 推广自主创新技术, 谋求社会、企业、学校的全面共赢,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辽宁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十一五”来, 学校两个学院累计与董事单位开展横向联合科研项目近百项, 专家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转让新技术近百项, 为企业增收数亿元。

几年来, 吉林农业大学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和一系列规范化知识产权的政策。2016年, 吉林农业大学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项, 实用新型专利34项, 外观专利1项, 软件著作权16项, 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在新形势下, 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专利工作还存在着与科研项目开展、与技术创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对专利的重视程度还停留在数量大于质量的阶段, 特别是对专利的产业化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重视不够;在促进专利审查与技术创新的沟通交流和有效对接以及开展相关的专利工作交流活动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 学校将积极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以及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 制定和利用专利战略, 抢占技术与市场竞争制高点, 积极组织申请国际专利。

参考文献

[1]沈国金.高校建立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机构的必要性[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04) .

[2]李晓秋, 宋宗宇, 李虹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07) .

[3]戴志明, 李名家, 杨俊.浅析我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07) .

[4]孙卫, 肖红, 原长弘.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 2006 (03) .

[5]叶友华.知识产权保护与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3) .

[6]焦连志, 牛贵宏.高校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制约瓶颈与对策[J].兰州学刊, 2005 (06) .

[7]丁道勤.慎用“自主知识产权”[J].电子知识产权, 2005 (06) .

[8]程宏.论标准与自主知识产权[J].大众标准化, 2005 (05) .

[9]苏燕羽, 张军凌.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J].知识产权, 2005 (03) .

5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特点;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07-02

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是一种反事故自动化的综合装置,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起到很好的维护作用,在电力企业近些年来显著发展下逐渐成为新兴的实用性学科。在科技的带动下,继电保护技术开始想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电力系统的保护作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保护作用上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优势,在具体的应用保护中,还需要有高效的管理措施作支撑。

1 继电保护的特点分析

1.1 操作简单灵活

继电保护在计算机技术的引用下,在人机界面方面越来越好,对电力系统的维护和调试工作也更加便捷快速,这样就缩短了电力系统中故障问题的解决和维修的时间,提高了检修的效率,而且在以往运行经验的积累基础上,也可以实现在现场通过相关软件方法来对继电保护的特性和结构进行改变。

1.2 优化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

继电保护正确率较高的一个表现就是,在得到常规保护不容易获得的特性时,其很强的记忆力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故障的分量保护,因此,可以采取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来实现。

1.3 易提高可靠性

这一特点主要是体现在数字元件方面,数字元件的特性和性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温度的变化、电源的波动以及使用时间而受到影响,而且它的自检和巡检能力也非常好,能够采用软件对主要元件、部位的工况以及软件自身进行及时的检测。

1.4 远方监控

继电保护装置的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远方监控的功能,它所具有的串行通信功能可以和继电保护监控系统的通信联络相结合,对不在一个控制区域的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

1.5 有很大的功能扩充空间

它可以给其他相关辅助功能的实现提供很大的空间,为其顺利实现创造很多的条件。例如:故障的录波和波形的分析等,它可以很便利的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的测距等辅助功能。

2 当前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现状

2.1 继电装置设备的陈旧

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设备方面,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导致在装置上出现了设备的陈旧、质量低下,使设备的运行功能和效率大大折损,对于继电保护中整定配合、功能配置等方面的要求远远达不到,造成很多的装置保护作用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影响装置对继电保护整体运行的保护。

2.2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对于继电保护的管理制度,虽然很多的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在实际的执行时,工作人员往往会忽略对制度的遵守,大都是按照经验来开展工作。继电保护中有一些继电器回路不正常,没有相应的接线,其保护作用的装置的跳闸矩阵控制所显示的数据信息与现场实际的试验结果不相符,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管理人员只是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传达,并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没有进行规范化的引导,这给事后的咨询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另外,继电保护档案对于二次设备的建档工作没有及时的更新,使得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错、漏、假的现象,正是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才造成了这些问题。

2.3 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很多的电力企业中,对于继电保护方面的工作人员安排往往只是为了体制上的需要,而对于任职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并没有很全面的把握,很多的工作人员在技术水平与岗位的要求相差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继电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另外,管理人员的对于培训制度的制定也不是很合理,任职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造成面对继电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解决,影响到继电保护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措施的优化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运行现状来看,在继电保护方面的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这对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很不利的,因此,需要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根据实际的状况进一步的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和完善。

3.1 健全继电保护的管理制度

要重视对继电保护工作中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和完善,把内部结构中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力进行明确,对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负责部门进行制度上的严格约束,深化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制定严格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有奖有惩,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3.2 加大设备更新上的投入力度

电力部门要对电力设备特别是继电保护装置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更新,把性能降低、老化的设备及时的更新,不断的完善设备,确保各个电力回路都有较为充足的整定时间进行保护,做到检校工作的全面不遗漏。此外,还要加大在财政支出上继电保护装置设备的投入,做好基础性的支持工作。

3.3 做好事前预防措施

工作人员对于继电保护工作中故障问题的处理,要对相应的故障信息有全面的把握,可以对潜在的问题风险有很好的事前预防机制,可以在问题的产生初期进行有效的解决。对于事故的处理,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审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存在的漏洞进行弥补完善,确保此类事故以后不会再出现。对于较难处理的问题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分析,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流探讨后制定出高效合理的应对措施,而对不易于处理的问题要有专业人员及时处理。

3.4 继电保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管理人员是电力企业进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继电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针对当前我国的继电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水平欠缺的现状,电力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加强其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提高对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工作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的认知,促进其业务素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力度,根据自身状况,及时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继电保护工作队伍,从而推动继电保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新形势下的电力企业发展模式中,由于电力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很大的压力,在工作出现问题在所难免,特别是在继电保护方面,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优势,对于其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与时俱进,保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对策,不断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完善,使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工作,更具有效率,从而推动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宋斌.刍议继电保护的特点及事故产生原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2] 许伟.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分析[J].机电信息,2014,(9).

[3] 张伟刚,吕菊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分析[J].机电信息,2013,(6).

第5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篇9

本工程中标后将针对本工程特点,为满足业主需要进行详细质量策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采用合理的、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严格执行监理程序,以确保热力工程质量达到高标准。

我单位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工程质量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及ISO9001质量体系的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各项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且可追溯。5.1引用文件

单位《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承包合同、相关规范、标准和施工图纸等有关支持性文件等。5.2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本工程招标文件要求质量标准为合格,本单位确定本工程质量达到以下目标:

5.2.1竣工验收达到合格等级;

5.2.2合同范围内的全部工程的所有使用功能符合设计图纸和业主要求; 5.2.3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5.3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及运作 5.3.1主要施工过程划分及组织机构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总工程师直接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进行信息化施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5.3.2项目信息化管理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业主对本工程提出的要求,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采取项目信息管理,按照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信息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使工程的质量处于控制之中。5.3.2.1项目质量信息管理

项目信息管理应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为预测未来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水平。项目经理部应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信息结构,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

项目经理部应及时收集信息,并将信息准确、完整的传递给使用单位和人员。项目信息应包括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表格、图纸、文字、音像资料等。

项目经理部应配备信息管理员,项目信息管理员必须经有资质的培训单位培训。

项目经理部应负责收集、整理、管理本项目范围内的信息。实行总分包的项目,项目分包人应负责分包范围的信息收集整理,承包人负责各分包人的全部信息。

项目信息收集应随工程的进展进行,保证真实、准确,按照项目信息管理的要求及时整理,经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5.3.2.2项目信息管理工作是项目部在本工程中一种重要工作,项目经理要负全责,项目总工具体落实此项工作,确保本工程的顺利实施。5.3.3控制施工过程的准则

项目部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同时提供产品符合规定的证据。

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员,参加项目经理部组织的施工图纸及有关文件的学习,参加设计交底;参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明确本工程所执行的质量标准、检验和试验项目、检验和试验的频率和方法。

检验和试验分为: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三个阶段。

进货检验和试验按照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管理。

过程检验和试验按照项目经理部质量计划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未经检验、试验(例外转序除外)和检定不合格的工序(分项工程)不得转入下道工序(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检验包括工序(分项)、部位(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隐蔽工程检验等。

最终检验和试验在施工过程全部完成后进行,发现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项目部将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自控体系图中的管理程序来执行。

5.3.4项目部体系文件框架及规定的清单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满足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实际操作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确定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5.3.4.1质量手册。

5.3.4.2程序文件:以及GB/TI9001-2000标准,编制9个程序文件。5.3.4.3支持性文件:包括管理办法、技术文件、项目文件(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合同、图纸、洽商文件等)和与质量有关的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

5.3.4.4操作性文件: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单等。文件控制方法采用“目录清单”的方式,设置有效文件编号。执行我单位《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与业主文件。5.3.5对质量记录的规定

执行单位的《记录控制程序》并组织实施。有关产品质量的记录包括: 5.3.5.1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记录; 5.3.5.2进货检验记录; 5.3.5.3过程检验记录;

5.3.5.4测量、监控装置检定校准记录; 5.3.5.5紧急(例外)放行记录; 5.3.5.6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 5.3.5.7最终产品检验记录; 5.3.5.8产品服务激励; 5.3.5.9其他必要记录。

通过对记录的收集、整理、标识、贮存、检索和保护,为工程质量复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同时为实现可追溯性和制定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提供证据。

质量记录应保持清晰,由纪录人注明该记录的类别、名称、时间、地点等标识。

项目部管理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及时收集、分类、登记、标识,并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变质;需归档的按年度或按项目向单位档案室或其分部归档,归档的质量记录按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管理。对记录进行编目、编号,以方便检索和查阅。

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按程序文件或工程项目的有关规定和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确定。

来自供方的记录也作为本单位记录的组成部分。5.3.6文件资料管理的控制

5.3.6.1项目部由总工程师负责设一名专职资料员对产品质量有关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档。

5.3.6.2收集文件和资料的主要内容。

1)工程处各部门制定和转发的管理性文件。

2)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地区、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方面的技术性文件。

3)业主、监理发放的所有文件。

4)由项目经理部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的工程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5.3.6.3文件存档要分类登记、如有作废的文件应及时撤出,需继续留用的,加盖“作废存档”标识以备存查。5.3.7施工工艺过程控制

5.3.7.1参与投标与合同评审,充分理解顾客要求;

5.3.7.2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方案,落实工程预算; 5.3.7.3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5.3.7.4检查施工设备的适用性;

5.3.7.5组织好施工作业队伍,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5.3.7.6进行施工材料的进场检验和试验; 5.3.7.7对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验,特别是做好隐蔽工程和关键工程的检验;

5.3.7.8对施工中出现的不合格采取措施,并实施检查; 5.3.7.9认真做好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变更洽商; 5.3.7.10定期召开内部、外部协调会,沟通信息; 5.3.7.11组织施工验收。

1)坚持“过程精品”控制,特殊部位、特殊交底,实施“目标考核”,严格奖惩。

2)严格做到“三级交底”,并组织施工生产。3)严格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专检、交接检。

自检:一道工序结束后,由班组质量员按质量标准对本班组的质量进行检查,填写工序自检单,如发现问题整改后再进行检验。

专检:项目部由具有上岗资质的专职质量员对各道工序按《设计文件》、《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同时对工序质量的好坏予以评价。

交接检:由施工技术人员组织本道工序及下道工序作业班长和专职质量员参加检查和验收。

4)严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用工序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每道工序完成后由班组进行自检,然后由施工员组织交接检,合格后由质检员填写质量记录,并报请建立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或分项、分部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工序。

5)严把材料进货关,未经检验、试验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6)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以工序施工过程为质量控制点,监控每个部位、每道工序、每项工艺,使施工的全过程均在质量监控之下。7)执行项目经理与作业队负责人质量负责制度,做到谁施工,谁负责工程质量。

8)严格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质量合格后转入下一道工序。5.3.5 施工过程管理的改进控制

施工过程管理的改进控制包括持续改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5.3.5.1持续改进

项目部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5.3.5.2纠正和预防措施

项目部根据单位《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与否能够措施控制程序》实施。针对不合格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一般不合格由项目部技质部制定纠正措施,由项目部总工负责审批。

对重大的不合格由项目经理上报监理单位、业主和单位,由单位科技管理部授权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全权负责,项目经理部会同监理单位、业主,三方共同制定纠正措施,由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批。

纠正措施的传递由项目部技术设计部、质量控制部负责,项目部工程计划部负责纠正措施的实施,项目部技术设计部、质量控制部负责追踪验证。

项目经理部负责收集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根据本项目确定的各种资料统计工具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预防措施。5.3.9不合格品控制

不合格品控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确保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项目部具体负责对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标识、记录、隔离,防止不合格品的使用、安装和交付。

对不合格品实行分级评审。轻微不合格品由项目部组织评审;一般不合格品由工程处组织评审;严重不合格品由计划部组织评审,必要时单位领导组织评审。

不合格品评审记录由组织评审的部门保存并上报备案。

不合格品的处置由项目部根据评审结果组织实施返工处理,以达到规定的要求;不合格品返修或返工后,必须重新检验和试验,并形成相应的检验记录和试验报告。

业主同意不经返修让步接收或同意返修后让步接收,项目部应记录让步及不合格品返修情况,并妥善保存。5.3.10实施过程策划

单位实行项目管理,根据工程项目特点,由项目处推荐项目经理人选,单位任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工程处的协调下组建项目经理部,聘任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单位各部门及工程处为项目实施提供专业支持(事前专业咨询、事中专业服务、事后专业评价),以项目为中心开展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包括:(1)前期工作;(2)开工准备;

(3)施工过程管理:工程专业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合同的变更、洽商管理、进度管理、产品标识管理、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环境管理、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特殊过程的控制;

(4)产品防护;(5)与业主的沟通;(6)竣工交验

(7)工程的保修及回访。

5.3.11材料、机械设备、劳务及试验等采购过程控制

根据合同或业主要求,确定本工程项目主要采购物资。5.3.11.1材料采购过程控制

项目部依据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按照单位《材料管理办法》对所需材料进行采购和管理。项目部依据单位《产品监视和测量管理办法》对采购的材料进行进货检验和试验,对进场材料的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3.11.2设备采购过程控制

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机械设备需求计划,并根据单位《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对进场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单位物资部和工程处物资部门定期对进场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机械不准进场。5.3.11.3劳务采购过程控制

项目部提出的劳务用工计划,汇总本工程劳务用工计划,报单位人事部,人事部按照单位《劳务分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评价选择劳务分包队伍,在合格劳务队伍名册内组织劳务分包招标。项目部负责劳务分包队伍进场验证、入场教育和日常管理控制。工程处负责劳务队伍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项目部对劳务队伍验证主要是看提供人员数量、技术工种持证要求是否满足工程需要和合同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5.3.12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项目部按照单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对工程物资、半成品、成品进行标识管理,工程处负责监督和检查。

使用标识是为防止产品或其状态的混淆和误用。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对原材料、外构件、试样、设备等及项目管理文件采取适宜的方法做好标识。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用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唯一性标识要在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

为确保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识别产品及其监视和测量状态,对不同产品的标识做如下规定:

5.3.12.1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包括:待检、检验合格、待处理、不合格等四种状态;

5.3.12.2以工序质量记录、质量检验单、试验记录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半成品标识;

5.3.12.3以产品批号、规格、标牌、出厂合格证、检验试验记录作为物资标识。5.3.13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过程控制

项目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执行单位科技管理部制定的《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计量员负责本项目的所有计量设备的管理,包括登记分台帐、维护、标识、检查保管等,并将情况随时记录在分台帐上,对需要进行周期鉴定的计量器具按鉴定计划安排及时报送有资质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

明确对计量设备的标识方法,保证进入现场计量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在使用、搬运时必须保证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基准状态下发生变化,保证检测精度和准确性。

设备使用人员需要掌握设备的使用规定和维护保养规定,当发现检测设备发生偏差时。要即使更换检测设备并追溯或重新检测过去的检测成果。5.3.14物资采购的控制

控制目的及采购方法:保证提供合格的工程物资,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采取招标的形式择优采购。5.3.14.1采购工作程序

1)工程处材料部负责钢材、木材、水泥、地方材料等原材料、结构预制件及其它物资的采购并运输进场。

2)项目部可采购工程急需的低耗品类物资,但需经单位材料部的批准、并与材料部办理有关手续。

3)对不同的物资材料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本工程要对砼构件及钢结构加工过程的控制时间、控制方法和内容提出要求,写进采购合同中。全部内容要形成质量记录并存档。5.3.14.2采购资料的形成

1)采购资料是保证准确定购物资的文件,它包括采购产品的招标文件、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等。

2)采购资料填报内容

a.工程名称、使用单位、填报日期

b.材料品名、规格、数量、计量单位、供货日期。

c.采用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及验收方法,特殊物资或特殊工艺的物资应附相关图纸。

d.采购物资申请人及材料部、项目部主管的审批签认。5.3.14.3采购的物资产品进场与验收

1)物资验收:采购的物资或产品进场或者入库要填写进场或入库单,并提供产品合格证。材料管理人员要核实数量、规格后验证保管。

2)验收和试验:采购的物资或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按招标文件要求的材料、构配件标准执行。本工程使用的构件执行准入证制度,构件入场后,及时进行外观、内在质量检查,不合格退回生产厂家。5.3.15检验和试验

5.3.15.1目的:通过检验和试验,提供的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并保证不合格品不使用、不交付,满足顾客要求。

5.3.15.2开工前在编写项目质量计划中应明确本工程所涉及的检验和试验项目,执行标准、检查频率和方法。

5.3.15.3检验和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

1)进货检验和试验,按照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实施。

2)材料入库后,项目部材料员按《物资采购控制程序》验证,通知并协助专职质检员完成物资的检验和试验。

3)质检员接到通知后,取样送试验室或现场进行检验或试验。保存原材料检验、试验报告等原始资料,并建立《工程材料检验、试验台帐》。

4)对砼强度、钢材力学性能、无损检测等试验项目、委托具有资质的试验室完成。5)对无法追溯和无法采取补救措施的物资材料、用于隐蔽工程的物资、不准执行紧急放行。

6)如果在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执行ISO9000《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3.15.4过程检验和试验

1)过程检验包括:分项(工序)、分部(部位)、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隐蔽工程和检验等,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项目,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过程质量检验实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交接检。

3)本工程是监理制的项目应在完成自检、专检的基础上,依据监理程序办理交验认可后再实施交接检。

4)隐蔽工程项目在内部检验合格后,提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然后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5)过程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执行ISO9000《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5.3.15.5最终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在施工过程全部完成后进行。

1)确认所有进货、过程检验和试验均已完成,且已满足规定要求。2)所有工程竣工验收资料齐全、审批手续完备。3)工程的文件和资料已按照规定整理成册。4)发现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5.3.16纠正预防措施

5.3.16.1如出现一般的不合格品由项目部技术员制定纠正措施,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实施。对重大的不合格品由工程处技术部、质量部制定纠正措施,工程处总工程师审批。项目部负责纠正措施的实施,质检人员追踪验证。5.3.16.2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收集顾客意见,对潜在的不合格因素作出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5.3.16.3认真执行隐检、预检制度,对施工中关键参数如方向、高程、结构尺寸、结构强度严格把关复检。确保万无一失。5.3.17质量教育和培训

5.3.17.1通过教育培训提高项目部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施工企业的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5.3.17.2由工程技术组培训以下岗位人员:施工员、质检员、试验员、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计量统计员。

5.3.17.3由劳务部负责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电工、焊工、架子工、起重工、及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特种工种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5.3.17.4培训内容、培训人员、考核记录由劳人部备案存档。5.3.18工程服务控制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回顾与整理教案下一篇:集团公司召开干部大会选拔推选山西焦煤子公司行政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