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2024-06-11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共8篇)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1

第四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我方作为施工承包企业充分认识自身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营造绿色建筑、环保建筑、人文建筑,追求社区、人居和施工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建筑企业施工环境管理做出典范。现场安全施工工作领导小组将时刻与业主及项目建设有关总包单位指定的安全文明施工总监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将根据业主方或项目建设总包单位的要求对现场工作予以改进。

一、现场管理制度

为确保优质、安全、顺利地完成本工程,我公司制订、完善了如下技术、管理制度:

1、技术责任制度;

2、图纸会审制度;

3、技术交底制度;

4、技术复核制度;

5、设计变更程序制度;

6、合同管理制度;

7、成本管理制度;

8、ISO9001质量体系保证制度;

9、项目经理、副经理工作权限、责任制度;

10、现场总工工作权限、责任制度;

11、工程师责任制度;

12、现场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1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14、采购、材料验收制度;

15、仓储管理制度;

16、工程隐蔽验收、中间验收制度;

17、工程验收制度;

18、工程后期工作制度;

19、各施工班组责任制

二、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建立

认真贯彻建设部“甲方负责,施工单位实施,地方政府监督”的文明施工原则,坚决遵守合同条款中坚持文明施工的规定,全面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建设,设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工程全过程的文明施工,设专职安全员(HSE部)管理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文明施工领导小组机构设置见下图:

三、文明施工实施方案

1、坚决贯彻落实甲方对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文明施工列入项目部经济承包合同的考核指标,结合安全文明工地建设一同“包”、“保”、检查考核。

2、施工现场安排布局合理,标志清楚,材料定位堆放,车辆进出有序,不随意停放,生活设施清洁文明,规范作业行为。

3、做好现场管理工作,科学组织施工,特别是在多个施工单位交叉施工,现场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协调,减少干扰,文明施工。

4、施工作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施工中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严把质量关。认真执行规范、标准,以一流产品和劳动态度,树立文明施工形象。

5、施工现场只能堆放必需的材料,并堆放整齐。施工结束后及时清扫、整理,将剩余材料、器材等撤离现场,并将废料及垃圾运至指定地点。

6、营造文明施工环境,做好宣传标语工作,提倡和鼓励职工积极向上,遵章守纪,塑造文明施工企业形象。

7、主动与泰州市相关政府部门联系沟通,以文明之师形象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

8、甲方发出工程移交证书后,即从已签发的那部分工地上将所有有关的我项目部设备、多余的材料、垃圾及各种临时工程清除、移走,并使这部分工程及工地保持清洁。

9、现场施工,全体施工管理、作业人员身佩胸卡,头戴安全帽,统一着装。服装规定为深蓝色。体现施工队伍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协调性。

10、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劳保用品(如防护手套、工作服、安全帽等)进行施工。

11、严格门卫值班保卫制度,防止物料失窃和非施工人员擅自进入,工作人员凭工作卡出入。

12、施工开展前,整章建制,开展对职工文明施工教育。

13、建环保工程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物做为人类居住、办公、生产的必要设施,人们在对其质量、功能的要求逐步提高的前提下,对建筑物自身的环保状况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建筑材料市场的不规范和建筑工程市场的激烈竞争,个别企业为片面追求效益而使用了质量低劣不符合环保要求材料,给用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甚至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为此做为施工承包企业,在注重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同时,必须注重建筑物自身的环保问题。

14、工程环保目标(1)不使用环保超标材料。

(2)工程各项环境检测指标优于国家及泰州市有关规定。

15、工程环保管理组织与职责

(1)建立工程环保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主管材料员及各专业人员参加组建工程环保领导小组。(2)主要职责

项目经理:组织制定工程环保标,建立工程环保领导小组和组织体系,监督指导工程环保目标的实施过程。

项目总工:负责根据设计图纸、环保目标、功能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工程部:环保工程方案的实施和主管部门。物资部:环保方案实施的协助部门。

16、建造环保工程的主要措施

(1)教育与培训能否严格使用绿色环保建材,建造环保工程,首先是意识问题,为此我们将首先对员工进行环保意识和目标教育,确保在工程的实施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环保方案要求。(2)确定环保目标,编制环保方案 在工程环保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项目总工具体负责方案的编制。编制的主要内容: ①领导机构 ②环保目标 ③方案和措施 ④检查与指导 ⑤效果评价(3)主要做法 从材料计划做起 在编制材料计划时,对使用材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出具体要求。严把进货关和验收点

物资供应部门在材料进场前,要对生产厂家或材料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并报项目经理审批。货物进场后,项目总工要组织专业工程师、质量工程师进行验收,从证件查起,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必要时,进行放射性检测。对符要求的材料贴上环保标志。(4)严把使用关

对证件不齐或未经验收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在工程上。对没有环保标志的材料、材料员不得发放,施工人员不得使用,否则,返工重做,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5)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和控制

把工程环保质量与质量指标、安全指标、工期指标等共同做为有关人员的考核指标,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设专人进行监督检查。

四、现场环保管理措施

1、环境管理的意义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本工程更要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具体体现,也是施工现场管理达标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必须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2、环境管理目标

(1)噪音排放达标:风管制作施工,昼间<70dB,夜间<55dB(2)防大气污梁达标:施工现场扬尘、生活用锅炉烟尘的排放符合要求(扬尘达到国家二级排放规定,烟尘排放浓度<400mg/Nm3。)(3)生活及生产污水达标:污水排放符合《泰州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4)防止光污染: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5)施工垃圾分类处理,尽量回收利用。

(6)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环境管理因素分析

根据本工程的实施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管理因素主要有:噪音排放、粉尘排放、烟尘排放、施工垃圾排放、夜间照明污染。

4、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及其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4)《泰州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6)其他地方标准及公司有关规定。

5、环境管理组织与职责(1)职责

公司主管经理:主管公司的环境管理工作。

主管部门:负责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监督、管理工作。

项目部:负责环境管理制度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项目经理:对项目部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工作总负责。

执行经理:具体负责项目部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的落实工作。

项目总工:负责根据项目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

工程部:项目经理部实施环境管理的主管部门。综合办公室:项目经理部实施环境管理的协助部门。

6、环境管理的实施方案及措施

(1)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措施:

①施工现场防扬尘措施

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散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前,要适量洒水减少扬尘。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的施工道路规划和设置,尽量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路而及其余场地地面要硬化。闲置场地要绿化。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2)施工现场的水污染防止措施

①油漆油料库的防漏控制。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②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3)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的各项措施

①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②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报工地所在的区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

③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 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或远离住院区、生活区的部位,减少因施工现场的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封闭材料采用专用隔音材料,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④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4)其它污染的控制措施

项目经理部要制定水、电、办公用品(纸张)的节约措施,通过减少浪费,节约能源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7、不符合项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对项目安全文明施工大检查中 发现的环境管理的不符合项,由主管部门(工程部)开出不符合报告,项目技术部门根据不符合项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交专业工程师负责落实实施,工程部负责跟踪检查,技术部门对实施结果要加以确认。

8、记录

(1)对环境管理过程进行培训、检查、审核等所有工作都应进行记录。

(2)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可追溯性。

(3)环境记录要专人保存和管理,在规定期限内不得销毁。

9、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1)项目经理部要做好环境管理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公司搞好有关的监督检查工作。

(2)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时改进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使以后的工作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3)项目经理部要做好项目环境管理的自查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开列不符合项,并组织整改。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2

1 美国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保护区的国家, 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1个现代意义的保护区——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如今, 美国已建立起完整的保护区体系, 除了人们熟知的国家公园系统 (National Park System) , 还包括野生动物庇护所系统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 、国家森林系统 (National Forest System) 、国家荒原保护系统 (National Wilderness Preservation System) 等[6,7,8] (表1) 。

除上述保护区系统外, 美国的保护区体系还包括以保护、恢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目的美国海洋保护区体系 (Marine Protected Areas) ;保护风景、游憩、地质、生物、历史、文化和其他有价值的河流的国家原野与风景河流系统 (National Wild and Scenic River System) ;保护国家风景、历史及游憩步道的国家步道系统 (National Trails System) 等。这些系统共同构成了个完整的美国保护体系。

2 加拿大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加拿大于1911年建立了保护区的专门管理机构领土公园分部 (Dominion Parks Branch) , 即现在的公园管理处 (Parks Canada Agency)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保护区管理机构, 其保护区体系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9]。加拿大主要的保护区类型包括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s) 、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National Wildlife Areas) 和国家候鸟禁猎区 (Migratory Bird Sanctuaries) 、国家海洋保护区 (National Marine Conservation Areas) 等[10] (表2) 。

3 俄罗斯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俄罗斯的保护区按管理形式的不同分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禁猎区等多种类型[11,12] (表3) 。

4 日本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日本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主要包括由《自然公园法》建立起的自然公园体系;由《自然环境保全法》建立起的自然环境保全区体系;林野厅以国有林为对象所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环境厅以野生生物及其生境为对象建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特殊野生动物保护区[13,14,15,16] (表4) 。

5 英国及澳大利亚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是联邦制国家,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 各州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各有专门的保护区管理机构, 故保护区命名和分类也较为复杂。据统计, 目前英国保护区的种类有36种之多[17]。澳大利亚陆地保护区的类别已有50多种。在管理措施上不同类型保护区的差异也很大。如在英国, 特殊科研价值保护区 (Sites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SSSI) 是按其最好的动植物和地理地质资源而划定的一类保护区, 该类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在英国的保护区中也是最高的, 该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商业活动和旅游开发, 其核心区仅允许科学研究人员进入;在国家自然保护区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NNR) 内只允许采用传统方式发展农牧业, 禁止大型现代化机械, 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都要依法报批, 以进行严格的控制;而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s) 主要是以提供人们休闲游憩为主要目的, 管理措施也较为宽松, 区域内约有25万人居住, 大部分土地私有, 公园的管理由公园管理处、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共同实施, 经费共同承担[18]。在澳大利亚, 联邦政府的保护区管理机构是环境、水、遗产和艺术部下设的澳大利亚公园局 (Parks Australia) , 主要的职责是制定国家自然保护的有关原则, 对外代表国家签订相关的国际协定, 履行国际义务[19], 事实上真正由澳大利亚公园局管理的保护区只有21个联邦保护区。

6 结语

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成立至今, 世界自然保护运动开展已有140年的历史, 保护区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再是单一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种公共资源, 保护区发挥着资源供应、旅游休闲、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保护、调节地区气候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20]。

从上述几个世界代表性国家的保护区类型的划分中可以看出, 各国对保护区的分类主要是从保护对象和管理措施的差异这2个方面进行考虑的。即使是相同的保护对象, 管理措施的差异也会划分为不同的保护区。例如, 在加拿大, 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候鸟禁猎区都是保护侯鸟栖息地的, 但禁猎区只在候鸟出现期提供保护, 而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则是常年的[10]。日本的野生动物保护地也分为野生动物保护地和特殊野生动物保护地2种, 前者在保护区范围内的一切野生动物都会受到严格保护, 而后者在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同时, 在批准的情况下允许进行砍伐竹子、树木等资源利用的行为[16]。

从上述几个世界主要国家的保护区类型的划分中还可以看出, IUCN的保护区分类体系虽然是目前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国际组织统计保护区时采用的分类系统, 但各国在进行保护区类型划分的过程中, 也结合了本国的实际, 并非生搬硬套。

探讨关于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篇3

【关键词】湿地;保护;恢复

黑龙江省也在2003年8月1日发布了《湿地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林业部门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业务主管单位,使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的依赖程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湿地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因此必须加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以适应新形势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

1.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近些年来,人类的经济活动,直接导致森林消失、湿地锐减、生态系统岛屿化、破碎化现象,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抵御干扰能力下降,脆弱性增大;同时由于沿江湿地破碎为农田等人造景观,导致过渡地区边缘效应增强,其他生物物种侵入生态系统,使其结构改变,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失调。湿地本身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独特的生态系统,其消长变化,与生态环境平衡、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下大力气保护好湿地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因此,通过建设,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湿地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对于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需要

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53种,其中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8种,占黑龙江省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的44.44%,如紫貂、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头鹤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45种,占黑龙江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61.64%,如黑熊、马鹿、雪兔、大天鹅、白枕鹤、白琵鹭、鸳鸯等。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52种,占黑龙江省列入CITES动物总数的72.22%,通过保护和恢复,可以有效改善野生动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减少人为经济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和对资源的破坏,为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创造有利的环境,从而使该区具备丰富的野生物种多样性,成为生物资源保护的“基因库”。

3.遵循科学发展观,满足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可逆转,即使经过治理和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为了眼前和局部利益而使湿地遭到破坏,会遭到自然界的残酷报复而受到巨大损失,这种报复甚至殃及子孙后代。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避免这样的后果继续发生,必须尽早尽快行动,保護和恢复有限的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森林湿地调节气候、蓄洪排涝、降解污染的功能,使湿地资源达到永续利用,与人类长期共存,和谐发展。

4.充分发掘科研潜力和推广科普教育的需要

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物种库和基因库。从科学研究角度讲,目前对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许多功能、价值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还难以评价。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资源,有利于我们未来的研究和利用,一旦具备条件有新的资源被发现,它们所创造的财富和效益是目前难以估计的。为此,早日着手保护,将对未来发展产生影响,保护好今天的天然湿地资源也就是保护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

5.维护边境安宁,保证国土安全的需要

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东南部北坡,其北部和东北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是我国边境地区。建设好本保护区,不仅对保护小兴安岭森林和湿地、充分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维持周边地区及小兴安岭整体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持生物资源及促进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保护黑龙江生态环境、保证界江水质,维护边境安宁,从而保证国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办公楼800m2、宣教馆400m2,并配备相应的宣教设备。

平阳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实施后,它不仅对小兴安岭森林和湿地保护、充分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维持周边地区及小兴安岭整体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持生物资源及促进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场所,提供科研、生态保护教育、教学基地,提高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为国际湿地保护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物质基础,为今后全省乃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小兴安岭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平阳河自然保护区不仅仅需要国家和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林业部门的身体力行,真正从一定高度上来践行保护平阳河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

[1]蔡守秋.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环境法律的生态化[J].中州学刊,2008(02).

[2]彭福扬,徐勇,刘红玉.把生态化追求纳入国家创新战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1).

5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4

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落实工地环境保护措施,重点控制对大气污染、对水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管理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去实现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MS18000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1、绿色施工前期策划

1.1 制定绿色施工环境管理方针 1.1.1 环境方针

坚持人文精神,营造绿色建筑和施工环境的不断改善。1.1.2 环境方针的阐述

1)坚持人文精神。即遵循以人为本组织施工;利用人类关于环保的基本能力,建立有效运行的环境管理体系。

2)营造绿色建筑。即施工过程具有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特征;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具有环保型特征。

3)追求人居和施工环境的不断改善。即环境管理全过程的环境行为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使建筑用户、施工人员共同受益。1.2 制定工程环境管理体系

总部宏观控制,项目经理主要领导,工程师、中间控制,日常监督、协管,专业责任工程师检查和监控实施过程,形成一个从项目经理部到各作业班组的环境管理网络。1.3 环境管理体系岗位责任制 1.3.1 公司总部

1)公司内部资源调配以及社会协力资源协调。2)工程资金保障。1.3.2 专家顾问小组

1)绿色施工技术指导及参与决策意见。2)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核。3)重要的深化设计图纸的审核。1.3.3 工程指挥部

1)绿色施工重大问题决策。2)工程资金运用决策。

在工程项目运行前,对本工程的有关绿色施工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进行绿色施工成本测算;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设置绿色施工的专项资金,启用该资金时,须提供使用说明,包括使用时间、部位、用途层,经绿色施工监察员、商务经理和项目经理审批后启用,确保专款专用,并做好台帐,定期检查。1.4 绿色施工的阶段策划

充分利用现场土地、现有临建设施,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OHSAS18000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布置施工作业区和办公生活区的配套设施、设备。对照环境因素制定粉尘排放,噪声排放,化学危险品泄露,固体废弃物堆放,火灾、爆炸的发生,有毒有害(如混凝土抗冻剂掺入氨)气味的排放,水电消耗,办公用纸消耗等具体措施,并据此编制相关绿色环保方案。以一流的现场管理,一流的环保技术方案,开创绿色施工新篇章。

做好施工现场的路面硬化、场区内绿化、给排水设施和用电设施的布控工作。

2、绿色施工具体措施

根据工程的性质和现场实际情况,公司确定了“绿色施工知识培训”、“环境管理”等六大纲要,所有措施围绕纲要制定与执行。2.1 绿色施工知识培训

大力宣传“绿色施工”的教育力度,增强全员“绿色施工”的意识,提高全员综合素质,使每个施工者和管理者从自我做起,自觉爱护施工现场的一草一绿,节约用水、用电、用纸,不乱扔废弃物,保持现场环境整洁,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基础。

2.1.1 对本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在自身环保意识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意识,使其明确环保对本工程的重要性和深层次的意义。因为只有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和管理能力达到了要求,才能管理好现场的环保施工。2.1.2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

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写绿色施工作业指导书和环保教育计划。项目副经理负责绿色施工作业指导书的培训,负责环保教育的培训,公司总部定期检查、考核培训效果,建立奖罚制,责任到人。其中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操作人员(如油漆工、抹灰工、木工、电工、防水工、瓦工等)除通过作业指导书指导外,还要通过现场实地演习的方式考核,并做详细记录。2.1.3 加强对分包施工队伍的培训

项目经理对施工队伍进行专业作业指导、环保等综合培训,经培训不合格的施工队不许上岗施工。项目经理定期检查、考核培训结果,建立奖罚制,责任到人。2.2 环境影响 2.2.1 大气环境影响

1)施工现场扬尘管理

a、场内易扬尘颗粒建筑材料(如袋装水泥等)密闭存放。散状颗粒物材料(如砂子等)进场后临时用密目网或苫布进行覆盖,控制此类一次进场量,边用边进,减少散发面积,用完后清扫干净。

b、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洒水降尘,水来源的一方面是收集雨水,一方面是抽取降水贮水池内的水。若洒水不能满足施工现场降尘的需求外,还可采用化学固尘剂替代洒水固尘。这种透明流体固尘剂无色、无毒、无污染,加水稀释后喷洒在施工现场,保湿时间可达一个月。该剂在北京市已应用在市政保洁工程。

c、防火涂料喷涂等粉尘散布较多的工序施工时,周围立面用苫布或者密目网加阻燃草帘被、彩条布的夹芯被封闭,落地料同时回收利用,防止粉尘的扩散污染。刷油漆时注意环境污染,作好通风处理,涂刷时,管道及设备下面应有覆盖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d、切割、钻孔的防尘措施:无齿锯切割时在锯的正前方设置遮挡锯末火花的三面式挡板,使锯末在内部沉积后回收。钻孔用水钻进行,在下方设置疏水槽将浆水引至容器内沉淀后处理。

e、施工现场要进行洒水防尘,木工操作面要及时清理木屑、锯末,并要求木工棚和作业面保持清洁。

f、施工现场设立多个垃圾站,垃圾站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分类存放。施工时及时分拣、回收、清运现场垃圾,按照批准路线和时间由专业公司运输消纳。楼层内的施工垃圾每日采用塔吊吊运清理。2.2 噪声影响

2.2.1 所有车辆进入现场后禁止鸣笛,以减少噪音。

2.2.2 低噪音机械设备的选用:塔吊选用国内先进的多级变挡式塔吊,运行噪音较小。

2.2.3 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所有施工阶段的噪声控制在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0)限值内。

3、能源利用与管理 3.1 节约能耗

3.1.1 工程开工后,我公司会对现场用电量、用水量、用油量建立消耗台帐,指定责任人,按“能源计量网络图”,每月一次填写台帐,每季度考核一次节能效果,奖罚挂钩,并通过公司OA网络进行全公司各项目评比竞赛。3.1.2 现场办公室采用敞开的办公格局,以自然通风、自然光照明为主,缩短空调机使用时间。室内照明采用新型节能荧光灯。3.1.3 现场安装水表、电表,随时了解用水、用电情况。经常检测现场供水阀门,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对浪费能源的责任人实行奖罚制度,并公告处理结果。

3.1.4 现场实行无纸化办公。利用公司OA信息系统,网络报送公司总部各类文件,网络审批施工方案电子文档,网络查询科技数据库等等。必须使用的纸张也要两面使用,并分类堆放注明。

4、材料与资源 4.1 材料节约

工地实行限额领料。施工用的下脚料随时回收,分类存放,再利用。每月由项目物资部计算材料消耗量、节约率报表公司,公司总部突击核查材料使用情况,奖罚到人。4.2 材料选择

4.2.1 所有施工用辅助材料均采用对人体无害的绿色材料,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不允许进场。4.2.2 绿色材料的采购管理

1)所有进场材料一律通过招标采购

对于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总包自行采购的所有材料,我公司都采用公开招标形式进行采购。在质量、价格、绿色环保等方面保证材质一流,所有装修阶段使用的材料,均须提供国家绿色环保材料证明书。对于中标产品与供货产品质量有差异的生产厂商,一经发现,全部退货,并在公司材料供货商数据库内留下备案,永不合作。

2)考察供应商生产厂家

对于大宗材料,我公司将组织由业主、设计、监理、总包四方考察小组,对材料设备供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最终选择性价比最优的厂家为工程供货。

充分利用现场已有的临建用房、循环道路、临水、临电,不足的部分 4.4 场地文明

4.4.1建筑物外立面悬挂规范的企业标识物。

4.4.2 场布置“九牌二图”,即现场组织机构图、现场总平面图、弱电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表、安全生产制度、消防保卫制度、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成品保护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文明场容与料具管理、生活卫生管理制度。所有标识字体清楚,工整美观。

4.4.3 现场设时间倒计时警示牌,并在每日工作进度牌上注明工程进度提示。

5、环境管理体系的纠正措施、运行记录、审核 5.1 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行为的纠正措施

5.1.1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分类由项目工程部开出不符合项报告,技术部根据不符合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交有关单位实施。5.1.2 工程部负责跟踪检查,将检查结果报告技术部,技术部对实施结果加以确认。

5.1.3 对自身无法解决的不符合项,工程部上报公司项目管理部,由公司项目管理部召集相关领导召开环境问题研讨会,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5.2 项目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记录

环境管理记录的汇总部门为项目行政部,各有关部门要做好主管要素的记录工作,及时提供客观的记录证据。记录要真实、清晰、完整、准确。有专人负责归档管理,并将环境管理记录登记在记录台帐上,便于管理和查询。

5.3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5.3.1 项目经理部积极配合公司作好内审和外审工作,及时改正内、外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5

第一节、安全生产措施

一、原则

1、坚持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

2、坚持生产与安全必须同步实施的原则;

3、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

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安全生产、保障健康、群策群力、争创双优。

三、目标

1、本工程有关活动在安全的方式下进行,将施工中的伤害或损坏的风险减至最小程度:不发生人身重伤及以上的工伤事故;不发生1人重伤及以上的交通安全事故;不发生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人民币以上);不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不发生传染病流行(无甲型传染病、其他常见传染病未形成多人同时患病;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生活、生产、垃圾及造成环境污染); 不发生治安保卫事件(构成刑事拘留以上的事件、盗窃直接损失超过1万元人民币);不发生因人为失误造成的重大设施、设备等财产损失(直接损失一次5万元人民币);

2、控制指标:杜绝死亡事故,事故频率控制在3‰以下,并对以下事故、事件进行控制并按相关程序进行统计、报告。

四、工程安全生产体系

本标段工程施工中,我单位将成立工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本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主持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并安排一名项目副经理担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负责日常的安全施工生产。工地施工安全组织框图将在项目部内体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部主任和施工队负责人组成,安全生产部配备施工安全监察员,负责本项目工程的安全隐患检察,督促整改。

五、施工安全组织机构

1、建立工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亲自主持安全领导小组的工作,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由项目部领导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配备不少于3人的施工安全监察员,负责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检察,督促整改。

2、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制订和执行安全监督计划,并定期报告监督的情况,跟踪纠正行动的落实。审批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完善各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主持事故的调查,提出对责任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六、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工程施工中,我单位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从领导到施工工人层层落实,分工负责,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落到实处。

1、项目经理

对整个标段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组织建立本工程的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安全管理细则,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组织定期安全检查,督促下级主管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项目总工程师

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和安全技术标准,对本工程施工中一切技术问题负安全责任。将安全措施渗透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并检查执行情况。组织安全技术攻关活动,从技术方面提出安全保障措施。

3、安全人员

积极贯彻和宣传上级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制定安全工作计划,进行方针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协助领导组织安全活动,制订或修订安全制度。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参加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会审,参加生产会,掌握信息,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深入现场分析研究安全动态,提出改正意见,制止违章作业。及时填报安全报表,参加伤亡事故调查,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4、施工员(工长)

对所领导的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负责。领导所属班组搞好安全生产,组织班组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对所管辖范围的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负责,对整改指令书组织落实改进,并有权拒绝上级不科学、不安全、不文明的生产指令。

5、生产班组长

认真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有关安全生产指示,根据本组人员的技术、体力、思想等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做好安全交底,对本组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负责。组织本组人员学习安全规程、制度,经常检查所管人员及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及时汇报。

七、安全管理措施

1、项目经理是本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在布置、计划、组织检查、总结工作时,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2、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管理网络,专职安全员负责工程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工段设兼职安全员,并赋予他们进行安全管理、指导、检查、监督、制止违章、在危险时刻采取紧急措施、组织考核安全工作等责任与权力。专职安全员持证上岗,在现场均配戴工作标志。

3、开工前针对工程实际编制可行的安全措施计划,并限期实施。

4、没有安全保障措施的项目,不准开工。直到订出安全保障措施为止。

5、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讨论决定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检查总结一周的安全的工作,落实整改措施。

6、完善并执行安全规程,其中包括: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用电制度;防火安全制度;特殊工作安全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

7、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落实安全指标,严格执行与经济挂钩奖惩制度,坚决实施安全否决权制度。

8、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法的规定,配齐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绳、防护面具等。

八、现场施工安全要求

1、施工过程安全

(1)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统一穿着工作服、劳保鞋、配戴安全帽,特殊工种人员要配戴专门的防护用品,如电焊工要配戴面罩和目镜。

(2)施工现场和各种施工设施、管道线路等,要符合防洪、防火、防砸、防风以及工业卫生等安全要求。

(3)施工现场存放的设备、材料,应做到场地安全可靠,摆放整齐,通道畅通。

(4)场内施工要做到符合行车要求,对于频繁交叉路口,派专人指挥,危险地段要挂“危险”或“禁止通行”标志牌,夜间设红灯示警。(5)施工运输道路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机械和人员安全通过。

(6)施工区内的地下电缆和供、排水管道必须事先查明走向,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处理妥当,才破土动工。

(7)土方开挖自上而下进行,未经安全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严禁采取自下而上的开挖方法。

(8)设计边坡开挖前,做好开挖线外的危石清理、削坡、加固和排水等工作

(9)严禁在开挖边坡顶、坡脚等不安全的地区逗留和休息。施工现场的井口等危险处,应有安全设施或明显标志。

(10)全体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并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生产中坚守岗位,严禁酒后上岗。

(11)搬运材料和使用工具时,必须时刻注意自已和周围及上下方面人员的安全;上下传送器材或工具时,禁止抛掷。

(12)遇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高空起重作业。

(13)不得在架空电力线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暂时设施和堆放物。

(14)不能保证与架空电力线间安全操作距离时,应采取增设绝缘屏障、遮拦等防护隔离,并悬挂醒目警示标志。

(15)电工、焊工、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及各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2、施工过程安全记录

现场安全记录的内容有:安全会议、安全检查情况、事故及其处理、安全教育、安全知识考试等施工过程安全记录,由安全员负责。

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

一、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施工弃碴场的利用和堆放;

2、施工场地开挖的边坡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水道污染的防治措施;

4、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废气、废水和废油的治理措施;

5、施工区和生活区的卫生设施以及粪便、垃圾的治理措施;

6、完工后的场地清理。

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为确保环境得到保护,切实把本工程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特成立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三、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设置施工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项目经理和施工现场管理代表人姓名、开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号等。

2、所有施工管理人员服装整齐,主要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佩带证明身份的证件。

3、建立文明施工负责制,划分区域,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保持现场清洁整齐。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办公、生活用房、仓库、料场以及照明、动力线路,要按施工组织设计的平面布置来进行施工。

4、现场材料集中堆放整齐,并做出标记。不侵占道路,并做好安全防护隔离。

5、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按平面图固定点存放,遵守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机身周围的环境清洁。

6、定期搞好场内外卫生,保持场地整洁,道路畅通。使排污水系统正常运行,及时清除建筑垃圾。

7、施工中应充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绿色植被。应及时对裸露的地基、边坡、开挖出来的沙、土以及水泥等建筑材料予以保护,防止风刮扬尘,雨水冲刷。

8、按规定设立标准食堂、医务室、浴室及厕所,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职工宿舍整洁。生活区配备一定量的灭火器,定期组织检查活动。

9、遵守山林防火规定。

10、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使每个员工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一、生产、生活、施工区的环境保护 工程施工时应特别重视施工区的安全、卫生、粉尘、废水、污染物等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标准、规范,并接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监督,切实把施工期中建设项目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与主体工程紧密结合,必须把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二、生活区的废物、废水、脏水的处理

每排新建临时房屋后设排水沟,集中流入排放地点。

在生活区定点放置垃圾桶,落实门前“三包”环境保洁责任制。

三、生产区的废物、废水、脏水的处理

生产区内的废物、料要集中堆放,弃至指定地点。

经常使用的场内施工道路要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在材料搬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的材料应加以处理,严禁随地堆放。

3、施工区的废物、废水、脏水的处理

在施工区内设置连续、畅通的排水系统,沟池成网,集中流入沉淀过滤池,进行沉淀、过滤处理,合理组织排放,不得直接将基坑内的废水、集水直接抽排入河,以免污染河水。施工区内对所有燃料、油和颜料等可能污染环境的材料应保持在合适的容器中,并放在指定地点以免意外泄露。施工区内的废物要集中堆放,弃至指定地点填埋,不得随意堆弃。

4、施工环境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条例、法规和规章以及监理制定的其它规定和规则。

切实落实门前“三包”环境保洁责任制。

生活区和生产区要求平整。保护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并将其运至批准的地点掩埋或焚烧处理。

四、噪声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标准》有关噪声的要求、规定执行。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和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声。

2、机械设备均应适时维修,降低噪声。

3、施工场地的动力机械设备合理分布,应尽量避免集中在一个地方运行。有较高噪音的施工工作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五、减少粉尘措施

1、控制工程施工粉尘和有毒气体,保障工人的劳动卫生条件。

2、经常使用的场内施工道路要定期洒水。在材料搬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的材料应加以适当处理。

六、场地清理和施工

1、避免施工片区内现场临时道路、坡道或其它障碍引起洪水对植被的可能破坏。

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与措施论文 篇6

摘要:随着国家对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强,在海洋环境监测档案方面的管理要求也与日俱增,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以及实现共享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的管理与共享运用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档案

一、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探讨

在新的发展时代下,海洋环境监测作为海洋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各方面的发展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少国家都将海洋环境监测管理放在重点发展的位置上,与之相对应的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其重要性也更加突显,为此,这一章节首先对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入手,将这一方面予以明确,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1.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海洋环境监测,简单说是准确、及时和全面掌握海洋环境各项要素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支撑。合理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的发展,都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因而国家不断加强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的工作力度。作为海洋环境监测任务完成后存在的唯一依据,海洋环境监测档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档案中记录了每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并且每次工作的开展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有效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最直接的数据、资料依据,从而促使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发展。

2.有利于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还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新的发展时代下带来新的发展因素,海洋环境监测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本身作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落实这一方面的工作,是符合时代发展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从而促进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得到顺利开展。第二,档案是历史的见证,通过管理活动的开展将档案予以有效管理,能够如实的反映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作用,因此,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也能够延续档案这方面的作用,在发挥承上启下效果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二、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合理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行业整体的发展而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的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海洋环境监测档案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为此,这一章节围绕在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制度海洋环境监测档案作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完成之后的唯一依据,为了获得一份合格的档案,仅仅依靠规范档案整理方面的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质量控制。要想落实海洋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质量保证,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比如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查询、报表填写的符合性、电子文档的定期检查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海洋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质量控制方面是有所忽视的,并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加强,从而影响了海洋环境监测的档案管理力度。除此之外,由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具有复杂性这一特点,因而在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具有内容繁多、工序繁琐等特点,但是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对应的制度来发挥保障作用,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水平低,纸质档案无法实现共享随着科技发展的影响,21世纪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很多事物的发展都建立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置身于这一时代下的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为了获得进一步发展,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工作。目前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太低,尽管海洋环境监测档案已经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但是这两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方面,电子档案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表现在防火墙防范措施不健全、网络入侵检测防御能力不强、对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接受程度较慢、客户端多且类型各异等,这些不安全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子档案的安全程度;另一方面,纸质档案无法实现共享,同时很容易受到环境、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良好保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3.认识存在偏差,工作人员能力不强要想有效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必然离不开相应的工作人员,然而,参与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正是因为如此,导致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效果不如人意。在工作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只要做好对档案的查询、存储和管理工作就可以,忽视了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由于档案人员在观念上存在的偏差,从而影响了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存在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在新的发展时代之下,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此才能胜任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

三、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研究

在明确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由于海洋环境监测档案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这一章节希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能够为实际的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1.灵活采用措施,加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管理在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中,根据存储的介质来分类,可以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要想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水平,就需要分别做好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首先,海洋环境监测的电子档案是在数字设备中形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中的一种形式。以光盘为载体的海洋环境监测档案为例,要想提高档案管理质量,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对于存档的光盘,在归档前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核查内容是否完整与真实,同时检查光盘表面是否存在划痕,以此来确保存档光盘的质量。第二,电子存储介质,比如像光盘很容易遭到破坏,为了保障电子档案能够长期使用,需要对电子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包括电子文件的可读性、内容的完整性、表面清洁性等内容。第三,大力加强防火墙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设,以及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电子档案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在新的发展时代下,对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专业能力、知识水平、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了能够做好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促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达到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在对外的人才招聘环节,对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招聘时,要提高准入门槛,从多方面来考察应聘人才,比如接受教育程度、信息技术水平、文化素质、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等。争取在招聘环节就选入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人才,从而为做好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第二,从内部的人员管理入手,由于现代社会处于互联网发展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因此作为海洋环境监测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若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锻炼能力,就很快会被社会所淘汰。为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除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加强学习之外,海洋环境监测相关部门还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优秀经验借鉴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时代发展,在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四、结束语

海洋环境监测档案作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海洋环境监测档案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雪.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海域使用论证制度的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

[2]朱柏洋.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科技风,(23).

[3]王刚.海洋环境风险的特性及形成机理:基于扎根理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04)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7

近年来, 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科研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吉林农业大学不断加大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管理的新思路, 通过将知识产权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实现知识产权全过程贯通管理;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机制, 提升知识产权质量,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成果产权化和市场化, 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推动创新成果价值实现;提升了专家知识产权意识, 强化科技源头创新和科学规范管理, 重视加强与县市区 (企业) 沟通合作, 加速成果推广与转化, 推动了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一、完善机构建设, 制定管理办法, 强化科研成果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指导高等学校依据法律法规, 基于学校基础状况和发展战略制定知识产权目标并予以实施, 旨在引导高等学校建立可与其他管理要求有效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帮助学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目标。为有效开展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吉林农业大学早在1985年就已设立科技奖励、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岗位, 专人负责学校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工作, 并严格对照《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 以建立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为主线, 以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统筹优化高校创新资源、增强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 不断完善我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着力厘清、破解制约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发展的机制障碍, 全面提升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全面实施树立标杆, 力争形成知识产权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的新型管理体制。

吉林农业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由最高管理层、学科专家、管理和运营机构代表等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 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 主要负责拟定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适应的目标;审核知识产权相关规定、工作规划并监督执行;协调知识产权管理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知识产权重大事务决策方案;审核知识产权重大资产处置方案。吉林农业大学还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运营机构, 专门负责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在科技管理处综合科, 主要负责知识产权日常管理, 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文件的拟订和组织实施, 建立知识产权绩效评价体系, 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等。

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设在科技管理处社会服务科, 主要负责建立知识产权资产统计、分析体系;建立知识产权资产评价体系;成立资产运营公司, 提出重大知识产权资产处置方案, 知识产权运营的日常工作。

吉林农业大学先后修订出台了《吉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规定》等管理办法, 用制度统筹形成建立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有效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不断提高学校创造、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力度, 增强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意识

(一) 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保护条例, 已经组织50余名专职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培训班的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考取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既懂知识产权法规又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骨干队伍。

(二) 注重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近几年, 针对部分科技人员知识产权知识匮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状, 吉林农业大学先后邀请到知识产权专家和知名专利代理人来校, 就“专利申报与知识产权保护”“如何从研究课题选择可申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应注意的问题”等, 举办了多场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或报告会、专题座谈、案例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学院 (单位) 科研分管领导、科研秘书、相关项目的科研人员参加讲座或报告会,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我校的专利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 使全校科教人员不仅了解知识产权工作, 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 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学校科研骨干、科研管理队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观念逐步渗透到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 注重完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在校科技处网页上, 友情链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 公布了专利申请流程;并开展服务提供查询相关领域专利申请情况, 为专利申请提供参考资料。另外, 全校科教人员可到学校图书馆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专利采集、检索、分析等, 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研人员在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技术引进过程中, 学校要求查新首先要查专利数据库, 否则原则上不予受理。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等过程, 做到心中有数, 为项目的申报奠定基础, 同时规避技术引进过程中出现专利纠纷的可能性, 逐步培养科研人员利用专利信息的习惯。通过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 使立项研究内容及引进技术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 学校在同各类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的过程中, 注重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状态检索的工具, 避免了在技术交易中使用失效或无效的知识产权, 保护了学校和合作方的利益, 维护了发明创造者的权益。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促进吉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和科学建设, 鼓励科技人员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积极争取高层次的研究项目, 提高吉林农业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 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吉林农业大学先后出台了《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后补助条例》《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条例》《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等科研奖励管理办法, 对科研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吉林农业大学奖励发明专利8000/项、实用新型专利2000/项、外观设计专利1000/项、动物新品种30000/个、动物配套系6000/套、大田作物新品种6000/个、其他经济作物新品种4000/个。同时, 吉林农业大学也对专著、论文、行业标准等进行奖励。近两年, 共投入科研奖励940余万元, 奖励教师千余人次, 共计奖励科研成果1700余项, 不仅调动了广大科教人员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而且还促进了我校的技术创新活动健康发展,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一) 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探索出面向“三农”, 以示范区、专家大院等为载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之路。探索技术研究和现有成果的集成配套转化模式, 以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走进产业园区、推动产学研模式的创新、推广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为重点, 几年来, 共承担各类项目千余项, 建设科技示范区、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新农村建设帮扶点总计54个;选派科技专家赴企业帮扶300余人次, 组织科教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8000余人次, 培训地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200余万人次, 5个作物新品种、1个动物新品系得到成功转让, 单个成果转让金额达到240万元;累计技术增收90亿元。“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二) 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探索崭新的科研合作模式

逐步向社会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 推动技术创新, 推进并完善重大横向科研成果的培育转化机制。按照“项目启动、互惠互利”原则,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 与相关县 (市、区、企业) 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与35个市县区 (企业) 签订了共建协议, 通过与企业、社会的合作来提高专利技术转化运用能力;如与安图县签订长期共建协议, 定期开展校企科技成果转换对接大会, 双方围绕主要中草药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实质性合作。同时, 率先建立了院级董事会办学体制, 按照开放式办学的思路, 注重与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展争产学研用联合办学, 推广自主创新技术, 谋求社会、企业、学校的全面共赢,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辽宁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十一五”来, 学校两个学院累计与董事单位开展横向联合科研项目近百项, 专家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转让新技术近百项, 为企业增收数亿元。

几年来, 吉林农业大学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和一系列规范化知识产权的政策。2016年, 吉林农业大学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项, 实用新型专利34项, 外观专利1项, 软件著作权16项, 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在新形势下, 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专利工作还存在着与科研项目开展、与技术创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对专利的重视程度还停留在数量大于质量的阶段, 特别是对专利的产业化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重视不够;在促进专利审查与技术创新的沟通交流和有效对接以及开展相关的专利工作交流活动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 学校将积极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以及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 制定和利用专利战略, 抢占技术与市场竞争制高点, 积极组织申请国际专利。

参考文献

[1]沈国金.高校建立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机构的必要性[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04) .

[2]李晓秋, 宋宗宇, 李虹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07) .

[3]戴志明, 李名家, 杨俊.浅析我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07) .

[4]孙卫, 肖红, 原长弘.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 2006 (03) .

[5]叶友华.知识产权保护与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3) .

[6]焦连志, 牛贵宏.高校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制约瓶颈与对策[J].兰州学刊, 2005 (06) .

[7]丁道勤.慎用“自主知识产权”[J].电子知识产权, 2005 (06) .

[8]程宏.论标准与自主知识产权[J].大众标准化, 2005 (05) .

[9]苏燕羽, 张军凌.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J].知识产权, 2005 (03) .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特点;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07-02

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是一种反事故自动化的综合装置,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起到很好的维护作用,在电力企业近些年来显著发展下逐渐成为新兴的实用性学科。在科技的带动下,继电保护技术开始想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电力系统的保护作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保护作用上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优势,在具体的应用保护中,还需要有高效的管理措施作支撑。

1 继电保护的特点分析

1.1 操作简单灵活

继电保护在计算机技术的引用下,在人机界面方面越来越好,对电力系统的维护和调试工作也更加便捷快速,这样就缩短了电力系统中故障问题的解决和维修的时间,提高了检修的效率,而且在以往运行经验的积累基础上,也可以实现在现场通过相关软件方法来对继电保护的特性和结构进行改变。

1.2 优化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

继电保护正确率较高的一个表现就是,在得到常规保护不容易获得的特性时,其很强的记忆力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故障的分量保护,因此,可以采取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来实现。

1.3 易提高可靠性

这一特点主要是体现在数字元件方面,数字元件的特性和性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温度的变化、电源的波动以及使用时间而受到影响,而且它的自检和巡检能力也非常好,能够采用软件对主要元件、部位的工况以及软件自身进行及时的检测。

1.4 远方监控

继电保护装置的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远方监控的功能,它所具有的串行通信功能可以和继电保护监控系统的通信联络相结合,对不在一个控制区域的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

1.5 有很大的功能扩充空间

它可以给其他相关辅助功能的实现提供很大的空间,为其顺利实现创造很多的条件。例如:故障的录波和波形的分析等,它可以很便利的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的测距等辅助功能。

2 当前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现状

2.1 继电装置设备的陈旧

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设备方面,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导致在装置上出现了设备的陈旧、质量低下,使设备的运行功能和效率大大折损,对于继电保护中整定配合、功能配置等方面的要求远远达不到,造成很多的装置保护作用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影响装置对继电保护整体运行的保护。

2.2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对于继电保护的管理制度,虽然很多的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在实际的执行时,工作人员往往会忽略对制度的遵守,大都是按照经验来开展工作。继电保护中有一些继电器回路不正常,没有相应的接线,其保护作用的装置的跳闸矩阵控制所显示的数据信息与现场实际的试验结果不相符,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管理人员只是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传达,并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没有进行规范化的引导,这给事后的咨询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另外,继电保护档案对于二次设备的建档工作没有及时的更新,使得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错、漏、假的现象,正是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才造成了这些问题。

2.3 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很多的电力企业中,对于继电保护方面的工作人员安排往往只是为了体制上的需要,而对于任职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并没有很全面的把握,很多的工作人员在技术水平与岗位的要求相差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继电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另外,管理人员的对于培训制度的制定也不是很合理,任职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造成面对继电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解决,影响到继电保护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措施的优化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运行现状来看,在继电保护方面的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这对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很不利的,因此,需要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根据实际的状况进一步的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和完善。

3.1 健全继电保护的管理制度

要重视对继电保护工作中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和完善,把内部结构中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力进行明确,对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负责部门进行制度上的严格约束,深化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制定严格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有奖有惩,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3.2 加大设备更新上的投入力度

电力部门要对电力设备特别是继电保护装置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更新,把性能降低、老化的设备及时的更新,不断的完善设备,确保各个电力回路都有较为充足的整定时间进行保护,做到检校工作的全面不遗漏。此外,还要加大在财政支出上继电保护装置设备的投入,做好基础性的支持工作。

3.3 做好事前预防措施

工作人员对于继电保护工作中故障问题的处理,要对相应的故障信息有全面的把握,可以对潜在的问题风险有很好的事前预防机制,可以在问题的产生初期进行有效的解决。对于事故的处理,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审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存在的漏洞进行弥补完善,确保此类事故以后不会再出现。对于较难处理的问题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分析,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流探讨后制定出高效合理的应对措施,而对不易于处理的问题要有专业人员及时处理。

3.4 继电保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管理人员是电力企业进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继电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针对当前我国的继电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水平欠缺的现状,电力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加强其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提高对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工作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的认知,促进其业务素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力度,根据自身状况,及时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继电保护工作队伍,从而推动继电保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新形势下的电力企业发展模式中,由于电力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很大的压力,在工作出现问题在所难免,特别是在继电保护方面,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优势,对于其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与时俱进,保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对策,不断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完善,使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工作,更具有效率,从而推动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宋斌.刍议继电保护的特点及事故产生原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2] 许伟.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分析[J].机电信息,2014,(9).

[3] 张伟刚,吕菊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分析[J].机电信息,2013,(6).

上一篇:八语文答案名师下一篇:传世愚人节活动宠物宝宝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