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共10篇)
论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篇1
发展的自由与自由的发展--论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发展特性
市场经济时代作为人的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人的自由意志得到空前伸张.但是人的自由性在市场经济时期仍然是有历史局限性的,这表现为从人身依赖关系转化为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人的自由形式表现为物的形式,人的自由本性受到物性的制约与羁绊.今天我们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展应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在新的社会关系指引下的有自己特色的人的.发展理念.
作 者:蒋学杰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32刊 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8(1)分类号:A81关键词:物化 社会关系 人的发展 自由劳动
论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篇2
在采矿权转让时, 国家有时也以特殊的民事主体身份出现。这一情形将在我国采矿权市场交易的初期大量出现, 原因是过去我国矿业投资者一直只有一个——国家[1]。在市场经济时代, 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 更多的是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 采矿权的二级市场 (流通市场) 是国有矿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 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市场主体构成了采矿权流转的主体要素。
采矿权作为“用益权”法律概念的产生, 就是在浓厚的独占性背景下诞生的。从“德国民法典第905条关于土地的所有权扩展至地上地下无限制的空间的规定清楚看出, 矿藏附属于土地, 土地使用权人挖掘地下的矿藏, 是其行使所有权的一种方式, ……矿藏是否开采任由土地使用权人处理。土地所有权人也可以把采矿权依民法出让限制物权的作法出让给他人。”[2]222
一、采矿权抵押的可行性与用益物权的发展紧密相关
“采矿权”最早出现于我国1986年《民法通则》中第81条第2款规定, 它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采矿权的主体和财产属性。同年同月通过的《矿产资源法》规定:采矿权不得买卖、出租, 不得用作抵押。1996年修订后的《矿产资源法》改变了“采矿权不得买卖、出租, 不得用作抵押”的规定, 以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为核心, 确立了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的法律制度。我国在这一时期对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改革还体现在:
1990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1994年颁布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建立了相对适应于我国市场经济初期发展需要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为其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年修改的《森林法》确立了森林、林木有偿使用的法律制度;2002年修订后的《草原法》确立了草原使用权, 并规定了通过合同约定形成的草原承包权, 包括草原产品的处分权。
这表明采矿权、土地使用权、林权、草原使用权与承包权等具有共同的特点:均是从他人 (国家) 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一项独立财产权。财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是随着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所有制出现两权分离的情况下, 会有这样一种财产关系, 这就是:人们对经济物品没有所有权;但是却拥有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程度的支配权、收益权、处置权, 可简称为实际占有权[3]。与其他用益物权相比, 世界各国矿业法或民法皆明确矿业权适用不动产法律规范, 这缘于行使采矿权直接表现为矿产开采, 它必须投入大量资金, 前期净支出的投资依赖于后期矿山商业化开采后的矿石现金流来收回。故采矿权人若非自有资金十分充足, 必然要涉及到融资。融资是实现矿业企业发展战略的第一个实质性步骤。其成功与否, 可能决定着投资的成败。资金市场的发展对矿业筹资起着积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 矿业开发主要利用投资者自有资金, 包括企业自身的利润积累和股本资金, 很少利用债务资金。在开采技术迅速提高和资源需求的极度扩张中, 开发仅依靠自有资金已不现实, 如何针对矿山开发不同阶段的经营特点, 合理利用各种筹集手段和筹资方式, 以最小代价筹集所需要的资金, 成为首要的融资问题。矿山企业除固定资产外, 其核心资产通常就是矿业权, 因此, 采矿权的财产属性还体现在它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上。西方矿业资本市场上, 探矿权、采矿权都是融资的重要金融工具[4]。
采矿权抵押正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 从对资源的禁锢向资源的竞争性开发改革中确立的。基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考虑, 世界主要国家都建立了矿业权抵押制度, 对于这种资源性财产权的抵押, 有学者论述道:“抵押人一方面得就不动产设定抵押权, 以获取融资;一方面仍保有抵押物之用益价值, 以使物尽其用, 促进抵押物之用益, 进而提高偿还担保债务之能力。”[5]采矿权抵押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资本融通要求, 我国《物权法》正式确立采矿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后, 在上市公司利用采矿权抵押融资、商业银行采矿权抵押贷款、信托计划项下的采矿权抵押担保融资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 对促进我国资源开发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 财产法的目的在于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及充分利用。财产法的一个主要功能便是创造、保护以及促进这种交易结构。……实际上在任何制度下, ‘利用’是财产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从实质意义上考察, 所有权的归属意义也不单纯为归属本身, 而在于对物的使用, 即‘因利用而归属’。失去利用的终极目的, 归属便无任何意义, 而归属只是财产利用在历史阶段中的特殊表现。”[6]
此外, 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草原承包权抵押[6]。一方面,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增强, 人们更加重视对财产的利用, 包括对自己财产的利用和对他人财产的利用。对他人财产的利用促进了用益物权的发达, 以至于时至今日, 用益物权已经取得了优越于所有权的地位[7]。
二、采矿权抵押的特殊性分析
(一) 采矿权抵押是一种期待资产抵押
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 矿产资源开发的成功与否, 与前期勘探的成功与否存在密切的关系, 如若勘探的劳动成本和资金投入过大, 而矿产资源的质量 (储量与工业品位) 不能得以足够保证, 加之交通、地理位置的限制, 矿产资源的开发必将得不偿失。矿产蕴藏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矿业权的财产价值的不确定性, 也决定了采矿权抵押有着区别于一般财产或财产权抵押的本质特征。
一般而言, 作为抵押的担保物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特定性, 不特定的财产不能成为物权的标的, 自然也不能成为抵押权的标的;二是需具有价值和可转让性, 不具有交换价值或者虽具有价值但不可让与的财产, 无法实现其价值, 也就不能成为担保物权的标的;三是经使用、收益不会损毁其价值的财产, 若经使用、收益就会损毁其价值, 也就无法保障抵押权人的利益;四是可依占有以外的方式予以公示的财产, 因为抵押权不能以占有为公示方式[8]。于矿业权而言, 探矿权是一个在法律指定地质区域内发现矿产、探明矿产储量与品位、形成工业性开采矿产之勘探成果的权利。对于矿产储量与品位均不确定的毛地或空白区, 即便在法律上取得了探矿权, 其权利对应的基础资产是不确定的, 探矿的结果可能是地址区域根本不存在商业化开采的矿产资源。故有的国家对无已被证实的地质报告支持的探矿权, 禁止抵押。我国台湾地区“矿业法”第14条即规定:矿业权除继承、让与、抵押、信托及强制执行外, 不得为权利之标的。前项矿业权之抵押, 以采矿权为限。但我国目前的法律尚未明确禁止探矿权抵押。
其次, 对于获得地质勘探成果和现代矿业科技证实的采矿权, 其对应的基础实物资产则还有待采矿权人进一步投资进行开采、运输和销售, 利润方能产生。故有学者论述道, “资源性资产评估对象是使用权无形资产及其所依托的实物资源性资产。资源性资产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包括资源性资产调查成果、资源性资产经营权 (如矿业权、土地使用权) 、生态效益资产 (如森林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 以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性资产、生物多样性和基因保存等专有技术无形资产。…当矿业权发生租赁、抵押行为时, ‘两证’成为独立的评估对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探矿权和采矿权评估必须依托矿产资源实物资产。”[9]
当采矿权在法律上形成时, 其基础实物资产还尚未或部分尚未转化为可任意加工、处置的商品。这使采矿权抵押区别于传统抵押:它实质上是一种以期待资产进行的抵押, 这种抵押针对的实物资产在办理抵押登记时, 其数量、工业品位还具有相当的不特定性。而传统民法一般认为, 抵押物应当是现实存在的具有交换价值的物。于采矿权而言, 这是种以未来资产作为债权清偿保障的抵押。“期待权不是纯粹的物权, 但具有物权的作用” (Westermann, §5III3c, s132;§4, 1, S12241)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称期待权为与完整权利“类似的权利”、“一个所有权的预备阶段” (Baur/St ürner, Sachenrecht, C1H1Beck, Aufl117, 1999, S17551) 。期待权“与所有权相比并非异质, 而是同质之缩型” (BGHZ20, 88, 991) 。
王利明教授指出, 在我国, 许多物权都以行政审批为其设立的前置程序, 所以, 是否经过行政审批不是能否作为物权存在的理由。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权利能否通过登记而成为一种长期稳定的财产权利, 能否具备物权的效力。实际上, 这些权利经过行政机关批准而设立后, 经过登记和公示, 是可以成为一类物权的[8]。因此, 采矿权可以作为权利抵押的标的物。权利物权之所以能够成立, 其原因在于“某些权利如股东权、著作权等, 他们除自身原本的价值外, 也能带来收益, 这些权利的此种性质是他们成为限制物权的客体的客观条件”[2]384,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所有权权能的应有之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物权法》[10]。除在建工程抵押、在建船舶、飞行器的抵押与采矿权抵押外, 我国《物权法》还确立了另一种实质上以期待资产进行的抵押:浮动抵押。这些抵押的共同特点是:融资债务人均对未来资产享有所有权上的期待权。
(二) 采矿权抵押期限的特殊性与经济价值的递减特殊性
我国《担保法》第52条关于“抵押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 债权消灭的, 抵押权也消灭”的规定, 是对抵押权效力存续期限的法律指引。《物权法》改变了既往抵押权的行权诉讼时效, 其第202条要求: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现存的一个特殊问题是, 我国一直尚无法律明确对抵押期限的长短作出限制性规定, 《担保法》与《物权法》均未将抵押期限规定为抵押合同的必备条款, 故对于我国传统的抵押物权, 除债权得到清偿等情况、及依照《物权法》第202条延续抵押权的诉讼时效外, 不应当受到行权期限的限制。对此, 有理论界人士指出:“我国《担保法》对抵押期限没有规定, 法律已影响了经济生活与司法实践。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约定抵押期间的现象, 我国立法应有所反映。”[11]
一个值得注意的法律问题是, 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故矿山的有效开采期 (生产期) 是有限的, 它决定了采矿权抵押的担保期限也是有限的, 即通常限制在采矿权有效期内;采矿权的抵押期限应当不大于矿山的有效开采期, 否则采矿权项下产出的矿产品对债权的保障在矿山生产后期将大打折扣。在运用采矿权抵押方式时, 必须考虑到上述因素, 合理确定抵押期限。我国正在进行修订讨论的《矿产资源法》应当根据《物权法》、《担保法》制定出适宜于采矿权流转的法律规则, 尤其是确定采矿权抵押期限的法定规则。对矿山生产后期的采矿权, 新法应当设立赋予抵押权人对后期采矿权的评估启动程序, 建立补充担保制度, 应抵押权人的要求, 采矿权人应就后期评估的采矿权价值与尚未清偿之债权总值的差额, 提供补充担保。否则, 债权人在接受单一的采矿权抵押担保时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采矿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是建立在他人所有权基础上的, 用益物权本身就是有期权利, 否则无异于剥夺了所有权人的所有权, 因此认识到采矿权的有期性和采矿权经济价值的递减性, 将为建立、完善采矿权抵押的特殊法律规则提供重要的指导, 采矿权抵押的这两大特性是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不敢轻易接受采矿权抵押贷款的重要根源, 即便接受了采矿权抵押贷款, 银行也通常提前对采矿权给予较大幅度的抵押率折扣, 不利于真实地体现抵押物的市场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业的发展。
(三) 采矿权抵押的行权特殊性
债务人逾期未能清偿债权, 就面临抵押权人行权的问题。《物权法》颁布前有学者强调:“在抵押权行使的结果方面,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各自的利益基本上是彼增此消, 协商一致的机会很少, 所以, 没有必要如此强调协商方式。”[12]但诉讼与强制执行无疑将增加司法成本和当事人涉诉负担, 故《物权法》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法律执行效率考虑, 在第195条规定了协商清偿不成后由法院直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制度。这对于绝大多数抵押物的处置无疑是具有巨大积极意义的, 债权人的诉讼、执行成本都大大节省。那么, 采矿权抵押权的行权是否也可适用法院直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呢?
一般物权是财产权, 主要是物权人为自己利益而可为的法律上之力, 原则上可以自由处分, 可为继承上的标的, 可被强制执行, 故为私权。与此不同, 矿业权虽然亦为财产权, 但因其往往事关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战略利益, 故在取得、转让、行使等诸多方面被课以种种公法上的义务, 法律对矿业权设置了不少监督规定, 因而矿业权又具有公权性, 是具有公权性质的私权[13]。事实上, 在郑州市中院作出最终决定后不久, 国土资厅函[2009]694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国土资源部门协助执行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有关问题的复函》就指出:
对于人民法院有关将探矿权采矿权直接判给债权人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协助执行的问题, 因涉及到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变更中的受让人的资质审查以及原矿业权人的法定义务履行、矿业权价款处置、矿业权抵押以及转让中法定要件的签署等诸多问题, 未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审查, 人民法院不能直接拍卖矿业权或者直接将矿业权判决、裁定给他人。
从上述现实案例可以看出, 采矿权抵押的行权具有行政审查介入的特点。这种介入是《矿产资源法》的法定要求, 具有不可排除、不可否定性。针对这个前沿化的问题, 有研究人员也特别表达了与作者相同的观点:由于采矿权涉及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采矿权人、矿产地群众等多方当事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对其取得、行使和转让设置了诸多限制性规定。此外, 由于采矿权的专业性较强, 只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才有能力进行审查, 因此, 采矿权转让必须经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审批。法院拍卖采矿权时应原则上遵循这些规定[14]。同时, 采矿权属变动也必须经国土部门的登记方能产生物权效力。
此外, 《拍卖法》第33条要求:“法律、行政法规对拍卖标的的买卖条件有规定的, 竞买人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15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买受人的资质或者条件有特殊规定的, 竞买人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或者条件”, 这些亦都是采矿权抵押权人行权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则, 因此, 相对于在建工程、航空器、船舶、草原承包权、林权等产业准入相对宽松的行业而言, 采矿权抵押的行权尽显其特殊性。所以, “在采矿权强制拍卖过程中, 法院处于主导地位。但是,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竞买人、债权人的条件有事先审查的权力。在某些情形下, 采矿权人不完全具备转让条件, 法院也可以拍卖, 但竞买人必须具备采矿权人的条件。”[14]
论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篇3
【关键词】中国小提琴 民族特性 小提琴音乐的创作
小提琴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自从小提琴在中国萌芽后,许多音乐家用小提琴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有色彩、表现中国传统的特色内容和特殊音乐结构等方面的探索。正是这种探索,产生了小提琴音乐特色中所没有的浓厚的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特色,这些特色既体现在作曲技术上,也体现在小提琴演奏技术上,它推动了小提琴创作技术与演奏特色技术的发展。
一、中国小提琴发展历程
西洋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小提琴已经进入宫廷,但传入民间只有一百年左右。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兴起,人们对外国音乐发生兴趣。从1920年代开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如1923年克来斯勒多次来华举行独奏音乐会,节目有贝多芬《克莱才尔奏鸣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后来又有蒂博、戈尔德贝格等陆续来华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并随之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创立了音乐专科;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如:马思聪,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
自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才逐步重视音乐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以前许多优秀的年轻人,都是在国内被挖掘培养,之后前往欧洲北美国家深造,继而声名享誉国际。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别在众多的国际大赛中获奖,胡坤即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林耀基教授,并获得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五名好成绩。请欣赏他1999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由陈刚根据苗族口笛独奏编曲。著名的年轻小提琴家吕思清7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17岁获帕格尼尼大赛头名,被称为“东方帕格尼尼”,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之一。
中国在小提琴制造上,近年享有国际声誉。广州乐器厂陈锦农所制红棉牌小提琴,1980年获美国第4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金奖”。北京提琴厂戴宏祥所制小提琴,获1983年于联邦德国卡塞尔市举行的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音质金奖”。
二、中国小提琴的民族特色的音乐创作
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西方的小提琴音乐创作热烈奔放,极富表现力,体现西方生活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他们为使中国音乐的传统与现代小提琴作曲技巧完美结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精神的中国小提琴乐曲,如《梁祝》、《月光》、《思乡曲》等著名的小提琴乐曲。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民族音乐语言创造与积累下来的,是具有中华民族特定音乐形态特征、审美情趣和思维的本土音乐。在民族音乐的音乐创作方面最突出代表就是马思聪先生,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1923年和1931年两度赴法国学习音乐,主修小提琴与作曲。学成归国后,一直从事音乐创作、演出和教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文革”期间他受到迫害,于1967年到美国定居。马思聪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西音乐艺术的融合,以精湛的西洋音乐技巧,出色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与文化底蕴。马思聪是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开拓者,他以卓越的演奏与创作,使源自西方的小提琴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一部分,并在中国广为传播。马思聪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之一,他促进了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为中国培养出一批蜚声世界乐坛的人才。他十分重视采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主张作曲家要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他说:“中国土地广阔,民谣极其丰富,我觉得新中国音乐的产生,必然来自直接吸收的中国民谣。”他还特别强调:“中国人作曲,应具有中国民族风格,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作曲家不是对民间音乐或民歌的照搬,而是以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运用中国的民族音乐语言和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技法进行的艺术创作。著名音乐家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利用小提琴的温柔、热烈、歌唱性的特点,演绎出中西艺术结合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它就像一颗种子,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开出了绚丽的花朵。《梁祝》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力而且传播到海外得到西方音乐爱好者的喜欢。
三、保持民族特性是小提琴音乐创作的源泉
民族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我国有56个民族,具有丰富的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融合也日益加速,音乐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民族特性的小提琴音乐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运用小提琴这件西洋乐器较好地表现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创作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小提琴音乐,从而丰富了世界的小提琴曲库。与个人风格以及地域风格相比,民族风格的差异更多体现在律制、调式、音阶、“音乐惯用语”、特定节奏型及音乐整体结构等方面。
通过小提琴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作曲家向世界推介了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作品,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中国传统器乐的小提琴改编曲创造了新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为小提琴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小提琴音乐风格的改革与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西方的传统各乐派和现代派的各种创作方式,应与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从而走出一片广阔的创作新天地。在当今世界,人们都已经认识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性和传承窘迫性,“拯救民族传统音乐、挖掘民族传统艺术、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普遍共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总结
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篇4
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在中国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因素在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挑战,能否实现产业的转型以及经济的进一步持续稳定地发展,是决定中国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槛,顺利跻身成为世界高收入国家之列的重要保证。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在3月19日刊登的一篇《中国的下一个挑战》文章就暗示了中国已陷入“中等国家收入陷阱”。
文章称,中国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旧战略已经过时。据近期商务部网站发布的《国别贸易报告》显示,2013年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位列出口前三位,共占总出口产品的50.6%,而诸如纺织品,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仅占1%左右,德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与美国也相似,而反观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出口比重居然高达50%以上,中国的劳动性密集产业是占据了中国劳动力人口多这个优势,也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国在科技方面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难以与其他国家媲美。所以中国当下目标应是解决这个难题,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文章同时也指出,突然显现的住房泡沫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最大的威胁。这个住房泡沫,大家都应该深有感触。开发商疯狂购买土地大量建房囤房,同时把房价哄抬,房价曾经一度不受控制。人民手头没有能足够买房的钱,于是人们纷纷向银行借款,房贷收益也成为了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若国家进行市场干预控制房价增长,则会给银行和国家财政带来损失,可是若不控制,形式也将越演越烈,终将带来后患。期待中国政府能想出一条妙计化解这个危机。
论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篇5
论经济可持续发展律蕴涵的新发展观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又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这个发展战略需要得到新的`哲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持.
作 者:李刚 作者单位:南昌陆军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0 刊 名: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ND FUJ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2 “”(2) 分类号:B026:F08 关键词:经济 可持续发展 新发展观试论我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略 篇6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循环经济的兴起,也必然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内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阐述了推动我国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动力因素,并分析了国外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成功经验,着重阐明了企业需要调整其行为以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 者:李秋斌 LI Qiu-bin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1018 刊 名:闽江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JI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7(1) 分类号:F270.7 关键词:循环经济 企业运营 理念 动力
论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7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 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我国在1992年召开会议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之后, 国务院又根据我国发展情况制定了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表了《中国21世纪, 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有效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紧张的问题, 提高自然资源, 促进生态抗压力, 保持经济的增长。使我国成为民主、和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首要工作是针对以煤为主原料型经济的劳动密集型工业, 高投入低收益经济状况, 行业污染严重, 以及企业对水资源的滥用等产业结构问题必须彻底调整, 跳出以采煤为主原料型经济的旧框框, 大力发展由原料型经济向科技主导型经济转变, 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科教事业落后人才短缺问题;资金不足问题, 实现高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山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 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山西的产业结构是以高污染企业为主, 造成河流全被污染, 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式, 同时, 因高耗水工业的发展使得水资源面临枯竭, 严重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 这样的产业结构得不到改造的话, 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 山西经济必须彻底调整产业结构,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1. 工矿企业必须切实实行“清洁生产”。
山西地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对设备陈旧落后的企业以及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的企业给予关闭, 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改造, 增加最新处理设备, 达到国家标准0排放, 无污染。
2. 在全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
对转走的企业留下的空地进行人工造林, 对严重污染的地区实行大片改造, 尤其是道路两边和河流沿岸都种上一排的树, 按20-100米左右的宽度进行营造, 让所有的村庄、工厂、学校到处绿树成荫。使得山西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改造, 实现绿化。
(二)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山西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方, 有效解决缺水问题给山西人民的生活带来方便。修建地下水库, 收集降水量, 把洪水引进地下水库, 形成天然的大型地下水库。在农业方面, 利用喷灌滴灌技术, 可以节约用水, 有利农作物生长。另外, 有效开展废水处理措施, 使废水回收成为水资源再利用, 也能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三) 解决科教事业落后人才短缺问题
科技有效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力。而山西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则是山西的科教事业相对落后, 导致人才缺乏。在这方面, 山西应对科教事业加大投资, 整改高校, 把低水平和专业学校合并到一起, 为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提高人才的科教水平。
(四) 资金紧缺
经济的发展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投入, 山西本身就收入低, 有些企业没有目标的盲目投资, 甚至一些领导花费上亿元建设享乐用的宾馆, 这些腐败工程影响资金收入。为了资金不必要的浪费, 应该选好前景好的项目进行投资, 应加强环境与绿化管理, 改善生态环境。
四、推动旅游业是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是世界三大产业之一, 同时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来源。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 山西的文物古迹景点极多, 山西有大量的古寺庙、壁画、石窟等, 山西还有五岳之首恒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等丰富的自然景观。都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 但旅游收入却不乐观, 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山西政府忽视旅游业, 没有将旅游业列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 没有加大投资量, 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没有得到及时的改善。
应当扭转这种局面, 利用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加大山西旅游业投入力度, 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区和景点, 扩大规模,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利用“黄金周”假日, 促进旅游的发展,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培育、完善经济市场体系
完善经济市场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国的人力资本中, 山西的人力资本开发利用最低, 人力资本的配置机制不完善, 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配置的作用。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体系, 首先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时的市场运作, 提高山西政府对人力资本的使用率。
由于人力资本在投资总量中不足和人力资本投资增长低于物质资本投资增长, 导致在人力资本方面, 山西没有加大投资力度。山西教育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教育投资不到位, 阻碍山西的教育发展, 人力资本无法实行。山西地区有些人目光短浅, 只注意短期效益的回报率, 忽略了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长久效益。
人力资本是推进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山西政府应该根据人力资本的现状实施战略, 这也是促进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完善市场体系为基础, 提高市场的吸引力, 从而扩大市场总量规模, 加强市场管理。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 扩大煤炭、钢材等商品市场规模, 提高商品市场的辐射力。在城市和城镇之间建立水果、蔬菜、牲畜等销售市场以及服装和生活用品等消费品市场, 方便人们的生活。加强市场中的机构建设, 构建完整的市场体系。
浅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途径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由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转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一些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一、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随着发展观念的改变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的投入,农业发展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也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1.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虽然是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很多年了,但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问题还是存在,这对于我国的农业资源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其中人均耕地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更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
而资源过度开发以及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很严重,并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掠夺性的开采和自然灾害,我国的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土地损耗、水土流失、水污染、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
2.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观念落后
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但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只依靠传统农业模式和人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农业家庭收入不高,加上陈旧的观念,农村人口受教育的机会有限,这对生产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制约,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经营模式进行改进。而我国的现实国情和面临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巨大压力要求我们必须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部分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则无法具备这样的觉悟和意识。
3.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技术装备落后
随着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进展,但农业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农业技术装备的落后也制约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虽然我国的农业规模庞大,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与农业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农业科技人员的有效利用的不足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新技术等无法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而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不高,造成农业生产依靠传统劳动力的比例较大,农业技术装备落后也带来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影响。
二、如何更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现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还要加强,要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从而缓解人口增长与资源有限的矛盾,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其次,还要提高国民素质,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从而树立先进的农业生产观念,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支持。
2.保护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资源与生态资源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而生态的可持续性也是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建立健全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依法保护农业资源、治理生态环境。要保护耕地与草地资源、水资源,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草原退化,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现象,增加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法制观念。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態环境的有效治理,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大农业投入,依靠科学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农业循环经济更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达到资源持续利用与高经济效益的有效融合。所以政府要强化职能,推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政策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财政部门鼓励农业贷款投资,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技术支持。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在农业生产中,依靠节能高效型农业技术、再生利用技术等先进科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再加上之前的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我国所带来的自然资源的损耗与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负面影响,所以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发展观、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依靠科技发展,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玉婕:探讨中国农业经济环境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 经营管理者.2011(02).
论网络展会发展对策 篇9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1.网络展会的内涵、功能及特点……………………………………………………3
1.1网络展会的内涵………………………………………………………………………3 1.2网络展会的基本功能…………………………………………………………………3 1.3网络展会的特点………………………………………………………………………4 2.发展网络会展对会展行业发展的重要性…………………………………………4
2.1网络会展将丰富各地信息港的有价值信息…………………………………………4 2.2网络会展可以吸引大量企业主动上网并进行信息的撮合和交易…………………5 2.3网络会展是扭转行业、企业网络应用观念的有效手段……………………………5 2.4网络会展成为会展业应对突发危机的最佳选择……………………………………5 2.5网络会展对传统展会带来的促进作用………………………………………………5
3.网络会展的优劣势分析………………………………………………………………………6
3.1网络展会的优势………………………………………………………………………6 3.2网络展会的劣势………………………………………………………………………9 4.网络会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9 4.1网络会展的安全威胁………………………………………………………………10 4.2网络会展的安全对策………………………………………………………………10 5.结论与展望…………………………………………………………………………12 参考文献………………………………………………………………………………………………12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步入了“全球经济的网络时代”。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撑,以知识经济、信息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形式,其核心内容是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核心技术是IT技术和网络技术。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第二空间,构成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网络技术正渗透于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和对外交流、联系的方式、途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世界会展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会展业必须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本文就网络会展的特点,优势,面临的问题已经相应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会展;网络会展;会展发展趋势;重要性;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网络展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网络展会的内涵、功能及特点
1.1网络展会的内涵
什么是网络展会?网上展会即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举行展览会。网上展会突破现场展会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展会”。网上展览是对实物展览会的虚拟,展览的组织、展出及展览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电子化,组展者、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交流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很大程度上,网上展览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1.2网络展会的基本功能
网络会展与传统实体会展不同,它不仅要能提供推介、教育功能,更主要是为参观者提供直观、交互的导览和展示功能,能为参观者提供实体会展所不能享受到的良好的互动体验,以及为参展者提供增值服务。其基本功能至少应包括:
推介功能:充分利用网络无空间、无时限的优势,为实体会展的宣传推介、门票销售以及会展主题、理念的传播发挥强大促进作用。而且,参展者本身可以通过网络向其广大受众展示其形象和传播其参展理念,甚至直接通过网络向观众中的潜在客户提供产品推荐服务。网络会展可以成为参展企业知识营销与网络营销的重要工具。
导览功能:观众可通过网络对展会园区、参展者和展馆进行直观、生动、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的了解展会园区周边地区相关服务设施、交通、气候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安排行程,为观众提供及时、便捷服务。网络会展的导览功能能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增强观众对会展举办的满意度,促进会展目标实现。
教育功能:通过浏览、多媒体展陈、交互等手段,传播、介绍有关会展主题、知识和理念及各参展方的社会、科技、历史、文化以及展项和活动,提供相关背景和图像信息,弥补语言、文化、时空等差异,对实体会展作有益的补充和延伸。更重要的是,网络会展大大扩大了实体会展的时空覆盖范围,使得更多观众能接收组织者和参展者的知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识。
展示功能:通过互联网与三维技术的融合,将会展园区和展馆的重点内容直观、逼真地呈现在网络展台上,打造一个能同时进行网络体验和实时互动的平台,实现现场和网络联动,增强会展内容传播的覆盖面、渲染力和影响力。而且,网络平台将使得参展方可以更方便地展示一些由于不容易搬动而无法参加实体展览的大型产品,也能迅速地进行网络展品的更新与替换。
1.3网络展会的特点
网上会展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举行的会议或展览会。网上会展是对传统的电子化、数字化。其特点有:
1)网上会展降低了会展的成本,网上会展以电子交流代替了传统的物流,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网上会展突破了实体会展对空间和时间的要求,摆脱了时空的局限性,扩展了会展经济的空间,因此被称为“永不落幕的会展”。
总的来说:网上会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受众广、无时空局限等优势。同时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通过网络展会平台发布会展信息,通过网络在线调查,网上会展的平台同时也是展商营销的平台,展商和客户可以通过聊天室、在线咨询、常见问题问答等途径进行沟通,有些展商还提供信息跟踪、信息定制等都是网络会展所具有的特点。
2.发展网络会展对会展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网络会展可以丰富各地信息港的有价值信息,吸引大量企业主动上网并进行信息的撮合和交易,提升电信运营商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1网络会展将丰富各地信息港的有价值信息
网络会展最大的特点是依托在各地运营机构和合作伙伴的信息平台或者企业上网站点来展示。网络会展中的展会、展商、展品等所有信息都经过组委会、电信运营商的严格审核,以保证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企业放心地选择展会、展商和展品。网络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会展信息的真实和有价值信息也增强了参与站点的信息价值性,增强这些站点在本地或本行业品牌影响力。
2.2网络会展可以吸引大量企业主动上网并进行信息的撮合和交易
网络会展在一段时间里的高速集中的宣传和造势,不仅促使实地参展的企业同时参加网交会,亦带动大量因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外地企业参加网络展。使得网络会展线上线下都被企业关注,吸引企业上 网进行产品供求信息的交换甚至进行商品交易。
2.3网络会展是扭转行业、企业网络应用观念的有效手段
网络经济在网络泡沫消退后步入了务实阶段,扭转企业的网络观念将是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一步。网络会展并不提倡上网能够解决企业的一切问题,而是主攻企业的供求信息的关注度,让企业能够得到真实有效的产品信息,并通过互联共享机制,让企业发布的信息最广泛的为人所知,让企业感觉到网络所能带来的实际利益,才能扭转企业的互联网应用观念,引导企业深入到网络经济之中。
2.4网络会展成为会展业应对突发危机的最佳选择
会展组织者以展会为媒体,为展商与贸易商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客观上是以集群与时空结合的方式,为行为主体间创造交流的环境。在突发危机发生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受到了挑战。“网络会展”以其高效、灵敏的特点,表现出特殊的应用价值,实现了人们之间在不接触的情况下,照常经济交往与贸易活动,有效阻断了传统展览密集人群,集合传染源的途径。在SARS期间,以“非接触经济”形态出现的“网络会展”高效运转,发挥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会展业应对突发危机的最佳选择。在此次广交会上,有487位参展商、339位客商参与了网上洽谈,并达成不少成交意向。因此这种网络会展的形式成为传统实物会展的重要补充,同时在出现危机事件时作为传统实物会展的替身,降低了危机带来的损失,提高会展顺利举办的概率。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网络展会来降低因突发事件影响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应对措施。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2.5网络会展对传统展会带来的促进作用:
更广泛:接受来自互联网任意位置的访问,吸引更多观众。更节省:参展成本低,参展花费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更高效:参展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与客户沟通上,同时在线收集、管理客户数据信息更为方便,参展效率大幅提高。
更环保:不需要现实建材以及纸质宣传品,节约能源并且绿色环保,无形中也为参展商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强大:比传统网络展会的互动性更好,可操作性更突出,现场感更强。
3.网络会展的优劣势分析
3.1网络展会的优势 3.1.1展览的市场覆盖优势
传统展览本身具有集中性和实物性,因此需要在某段时间、某地集中举行,这也决定了其巾场覆盖的有限性。但网络展览可以突破这此限制: 1)展期长
网络展览可以实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展览模式,使参展、观展及交流时间不受限制,真正实现了展览会的“永不落幕”,并且不需要支付额外的展览费用,人人增加了展览巾场覆盖时间。2)地域广
网络展览使异地参展、观展、组展都成为可能,突破了实物展览巾场的地理位置分割局限,从空间上扩人了展览的影响而,能为参展商和参观者创造更多商机,同时也为主办者展位营销提供了更广阔的巾场空间。3)易于开辟新市场
传统展会的参观者通常只有专业人士和一定区域观众,而网络展览不但能吸引那此因无法参加传统展会而错失合作机会的目标客户,还可能吸引其他网络用户,从而增加贸易机会,为参展商开辟新市场。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4)促进全球性贸易
网络展览的参展商和参观者可以覆盖全球,既避免了繁琐的出入境手续,又可以很好地解决商务合作的时差问题,为商家提供了从事全球性贸易的可能,也使展览项日、组织机构的对外宣传能够而向全世界进行,展览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成为现实。
3.1.2展览的成本控制优势
1)信息搜寻成本
网络展览突破了时空限制,为交易双方获取信息提供了极佳手段,参与网络展览的各方只需支付较少的网络通信费用和管理费用,就可以获得来自各地的展品、展商或需求信息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2)展馆租赁成本
传统展览的举办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来支持,租赁展馆通常是其中最大的成本支出而网络展览无需租赁实地展馆,人人降低了举办网络展览的成本而各参展商参与网络展览所需支付的展位费也远远低于传统展览的展位费。3)人力资源成本
传统的展览过程各个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跟进,而利用与互联网进行网络展览,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实现订货、结算和送货的自动化管理,减少工作人员数量,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4)宣传展示成本
网络展览中,展品与展商的各种宣传展不信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可以极低成本发送并能随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人人减轻对实物宣传展不设施的依赖从而能够节省大量的展位装演、宣传品印刷等费用,降低了宣传展不成本。5)差旅成本
网络展览依托互联网技术,突破了地域限制,使参展和观展商都能足不出户参加展览,省去了参加传统实物展览所必须支付的人笔差旅费和,从而更一步降低了参加展览的成本。6)通讯成本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在网络展览中,整个商贸磋商过程可以在网络系统的支持下完成,而因特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通适,其全球性的特点使其通讯价格相对电话、传真等更为低廉,节省了买卖双方的通讯开支。
3.1.3展览的高效率优势
1)布展高效率
网络展览的展览信息都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信息制作、处理简便,免去了刘一实地展馆、展台布置的大量工作,能够减少纷繁的体力劳动的重复,人人提高了布展环节的工作效率。2)信息发布高效率
网络展览的数字化信息特点使展览卞办方、参展商能够将会展信息简便、及时地向外界发布,互联网传播的迅捷性和即时性保障了这种高效率而网络技术的“刷新”更换功能能保证信息发布的同步性,一曰信息有所变动,网络展览能十分便捷地刘一信息进行修改或更换,这是实物展览常用的纸质信息载体所无法做到的 3)信息查询高效率
网络展览为广大参展商和参观者提供了功能强人的信息查询系统,可以方便浏览者迅速找到自己的日标展品、展商信息,浏览者只要键入日标信息的关键字系统就可以迅速为其进行匹配查找并反馈查询结果信息甚至比参加传统展览从门口走到日标展位用时更短,更为快捷高效 4)磋商互动高效率
网络展览开设的网上交互功能,能使参展双方跨越地域界限,利用各种通讯软件进行即时磋商,还可以留这与回复方式应刘一时差问题,让访问者提交反馈建议表单,使展览商能够对各种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处理,并能及时对业务变化作出反应,为展览活动中的磋商互动环节提供一个科学化发展的平台,使整个交易快捷方便。5)支付高效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网上支付手段随着网上支付安全、银行技术平台的不统一等问题得到解决,网上支付成为了简便快捷、降低成本的良好选择网络展览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通常建立了完善的网上支付平台,买卖双方可以借助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在因特网上直接完成支付过程,从而缩短交易时间加快资金周转。
3.1.4展览的增值服务优势
网络展览能提供功能丰富的增值服务,如电子通行证获取;网络会议平台提供;参观者省份、地区分析;展位浏览人数及停留时间统计;展位设计模板提供等许多增值服务能够实现传统展览所不具备的功能,体现了现代科技在展览业中的应用。
以参观者情况调查为例:传统展览中,参观者进馆后就属于失控状态,无法准确知适每个参观者动向,更不能量化统计其行为,这使得参展商无法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准确地调整自己的行动,达不到最优的参展效果目前比较常用的方式是雇佣调查公司进行现场抽样调查分析,但这样不仅费用较高而且易产生较人误差而网络展览则不同,通过超文本链接方式,将无限丰富的信息加以分类贮存和发布,每个链接的点击次数,每个页而的停留时间均可以得到有效统计,展览效果一目了然还可以利用在线调查或者电子询问调查表等方式,不仅可以省去人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在线生成网络展览情况调研的分析报告,趋势分析图表和综合调查报告,有助于组织者和参展商及时调整展览行为,降低失误率,从而提高展览效果也便于对展览效果进行评估
3.2网络展会的劣势
相对于实体会展,网络会展也有着天然的劣势,而且是通过技术手段几乎无法弥补的,主要体现在:
1)网络会展无法满足观众与实物摸触和面对面交流的需求,无法让展购双方交流商品信息和了解市场趋势,也不利于他们联络感情和增强互信无法给展购双方提供足够的安全可信度,为双方带来更大的风险;
2)受某些行业限制,如大量个性化强、附加智能高的商品,如轻工类、纺织服装类等,重视的是独特的外观设计、整体的视觉效果或特有的手感,对这些商品而言,看样成交更是必不可少的;
3)虽然网络会展可以为参展者与观众节约成本,但同时要求的高技术网络建造费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用和维护成本也是比较昂贵的;
4)网络会展不能为举办会展的城市带来技术、资本、人才溢出效应,而对于会展举办方而言,这是比较重要的激励因素。
4、网络会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会展网站的网络与Internet相连,构成开放性网络,也就必然存在着安全问题。网络的安全性及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得很多企业不敢涉足的隐忧。但即使是面对面的交易活动,照样有信誉失衡或被人欺诈的风险。尽管电子商务、网络虚拟空间尚有诸多的不完善,但这些问题都是技术性的,通过技术保密,以及多渠道地了解对方的信用信息,也完全可以避免不该发生的失误。必须剖析网络会展的安全需求,寻求网络会展的安全对策。
4.1网络会展的安全威胁
网络会展的实施依赖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全球性、开放性、扩散性、共享性和动态性等特性,它在存储、处理、使用和传输上存在严重脆弱性,易于受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数据被干扰、遗漏、丢失,甚至被人为泄露、篡改、窃取、冒充、滥用和破坏,从而受到多种安全威胁。
会展网站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来源于其社会环境的威胁、技术坏境的脆弱和物理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环境指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和人员。技术环境指会展网站信息系统的技术因素,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网络结构、局域网、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安全人员管理和技术安全管理等物理自然环境是指来自物理基础支持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变化。1)社会环境的威胁
社会环境的威胁方主体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竞争对手组织,具体攻击手段主要有:内部窃密和破坏、非法访问、删改、伪造、重演、抵赖、中断与催毁等。2)技术环境的脆弱性
技术环境的脆弱性来源于会展信息系统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网络设备的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协议软件的安全性、系统安全监视乏力、对病毒和黑客侵袭的抵抗不足、应用服务的安全性等。3)物理自然环境恶化
物理自然环境恶化是指网络会展信息系统物理基础的支持能力下降或消失,包括电力供应不足或中断、电压波动、静电或强磁场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等。
4.2网络会展的安全对策
会展网站信息网络安全防范包含以下内容:访问控制、识别和鉴别、完整性控制、防火墙系统、密码技术、审计和恢复、计算机病毒防护、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和抗抵赖协议等等。1)访问控制
对用户访问会展网站信息系统的权限或能力的限制,包括限制进入物理区域(出入控制)和限制使用会展网站信息系统资源(存取控制)。2)识别和鉴别
针对攻击,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安全系统至少应提供识别与鉴别机制。识别指分配给每个用户一个ID来代表用户和进程。鉴别是系统根据用户的私有信息来确定用户的真实性,防止欺骗。识别的方法如PID、UID。鉴别最常用的简单方法如口令机制,利用生物技术,根据人的指纹、视网膜等生物信息来提高鉴别强度。现在经常使用的还有数字签名的鉴别方法。3)完整性控制
必须采取数据完整性控制技术来识别会展网络信息有效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信息是否被篡改,根据数据完整性控制范围的不同,可采用两类技术,即报文认证和通信完整性控制。4)防火墙系统
会展信息网络中的防火墙能够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界攻击。防火墙的技术核心是防火墙控制网路传输的技术,如链路级网关、应用层网关、状态监控包封过滤。5)密码技术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密码算法是一些公式、法则或程序,算法中的可变参数是密钥。密码算法相对稳定,视为常量,而密钥是变量。现代密码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切秘密寓于密钥之中”。6)审计和恢复
审计是指对用户和程序使用会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审查,以保证会展网站信息系统的安全,帮助查清事故原因。恢复是指当会展网站信息系统受到损害时,将系统恢复到可接受状态的安全机制,如建立备份系统等。7)计算机病毒防护
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毒三种技术。反病毒技术的实施对象包括文件型病毒、引导型病毒和网络病毒。网络反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频繁地进行扫描和检测,设置功能强大的反病毒防火墙,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8)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是指从系统设计、实现和使用等各个阶段都遵循一套完整的安全策略。包括存储器寻址保护、访问控制、认证机制。9)数据库系统安全
网络会展电子商务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需求应包括:物理完整性,政务信息数据能够免于遭受物理破坏(如火灾、水灾、电压波动、掉电等);逻辑完整性,能够保持会展信息数据库的结构完整,比如对某字段的修改不至于影响其他字段;元素完整性,包含在每个元素中的数据是准确的;可用性,指用户通常情况下,可访问会展信息数据库和所有授权访问的数据;用户认证,保证每个用户能够被正确地识别,免遭非法用户的入侵;可审计性,能够追踪到谁访问过会展网站信息数据库。
5.结论与展望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和对外交流、联系的方式、途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最大的优势是将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 一方面以电子流代替了物流, 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 组织者、参加者和观众通过网络系统联系起来, 各主体间的沟通呈现立时互动的特点, 并摆脱时间和空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间的限制, 弥补了传统展览会在时间、地点上的局限, 有助于企业开辟面向全球市场的渠道, 拓展目标市场 为会展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发展会展经济的同时, 也应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给展览业带来的新契机, 实现实物展览和网上展览交易之间的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论网络时代大学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网络化 大学教育 影响
[作者简介]黄育兰(1971- ),女,江西宜丰人,江西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研究。(江西宜春 3360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179-02
一、网络化对大学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时代。“地球上每一个人将随时随地都可以同另一个人自由地联系。这个简单的事实将使整个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大学教育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也将发生剧烈变革。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由于网络化的推波助澜而变得更加突出。
追溯大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基本梳理出这么一条相互依存发展的线索,即大学因社会需求而产生,又因社会需求而被不断地改造。它在不断调适并适应社会不同需求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和影响手段作用于社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历史上的每次重大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广泛应用而带来的社会转型,大学作为知识、科学与技术传播、创造和服务的特殊机构,不仅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直接创造者和推广者,而且自身也在不断变革之中。从时间跨度上看,它由传统大学、近代大学演变为现代大学,进而发展为当代大学,经历了不同时代和社会变迁,经受了各个集团、各种流派、各方利益错综复杂的思想交锋、观念碰撞,以及道路选择,甚至脱胎换骨的改造。从高等教育发展史看,当社会和历史对大学的存在形式发出一种挑战时,尽管向来以学术自由和自治而自傲的大学决不会为世俗化而轻易放弃什么,但它在做出某种郑重承诺时,却有可能经历了一种痛苦但又是必须的理性抉择。不管当今的大学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未来的技术世界中,大学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技术的全面挑战,它势必要再一次做出抉择,并以一种与社会相呼应的全新的形式出现。网络时代大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网络时代未来大学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都带来了大学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使人们对大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和深刻。同时这些变革总的来说都是源自大学本身的一种不断生长和丰富的变化,它们似乎没有质的方面的显著区别,只有在发展演变阶段上的量的差异。但是,当20世纪末的信息革命将其网络的触角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延伸时,我们所预见的未来大学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正像网络必将深刻影响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的各个层面一样。网络时代的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趋向:
(一)大学的地域性消失,代之为“核心地带”与“外围地带”
以往的大学很多是以所在城市命名的,大学的发展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映生辉,构成独特的大学城文化现象。但能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将改变这种状况,它可能形成两种趋势:一是由某种学科组成的虚拟课程成为全球学习者的课程,这一课程的制作将由来自几个大学的最好的教授、专家、设计人员来完成。他们的制作基地和教学论坛交流密集处就成为“核心地带”。这一“核心地带”可能是一种松散联盟的形式,可以在某个大学校园内,也可以不在大学校园内。二是如果把这种类型称为一个教学单元的话,谁拥有这样的单元数量多,谁就将成为主导全球学科和教研交流与服务的中枢站。可以认为,谁先拥有这样的中枢站,谁将是未来大学的雏形。这种情形意味着未来大学不再具有当代大学地域上的“中心”意义,它将在教育、科研网络的支配下进行全球的战略性重组。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当今最知名的大学如果依然按照传统模式和理念办学,未来就很有可能成为“外围地带”。
(二)大学的高深性趋弱,代之为世俗化与多样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大学类型的分化,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和社区大学的普及,高等教育世俗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将使大学与社会成员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学不再以智商和精尖划界,上大学也不仅只为学习一门技艺或学习专门知识,它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权利,学习过程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乐趣或“成为利用闲暇的最高目的”。当网络化将这种潜在的权利和乐趣变为现实时,对更多的社会成员来说,大学原有的以学习高深学问为核心的单一价值取向就将逐步退居其次。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出现和人们闲暇生活的質量需求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精神追求和知识享受,更加重视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质量问题,更加重视在现实世界中寻求和创造一个更加适合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为此,未来大学的理念将发生重大改变,它将重新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在新的层次上为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和个性多样化的自由发展提供服务。这将是未来大学角色和目的与当代大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三)大学的综合性丧失,代之为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
大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清晰表明,20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不断涌现,出现了各分支学科不断融合和渗透的趋势,由单科性学院过渡为综合性大学的趋势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一大特征。但是,这一特征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在教育领域的开发而不断减弱。未来大学为满足社会成员终身教育的多种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所承担的功能将不断泛化,逐步向多样和分散化发展,即由原来少数单元所承担的功能改由多个子单元去承担,这些子单元之间的学科综合将主要依赖网络和新型集合系统的协调,并且呈现出一种高度分化的状态。这些子单元可能将以跨校际、省际、国际的形式存在,这将导致大学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上的重大突破。此外,未来大学的高度分化使得大学之间的学术观念和思想交流更加迅速、开放,同时也使得教学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知识的更新、融合和传授工作。这将意味着大学未来的组织结构需要一个充满个性活力,使大学与大学、大学与社会、大学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协调、融洽,并成为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学术集合体。
(四)大学校园淡出,但大学精神依存
大学已经存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生命力之久就在于大学特有的两个品质:一是“它提出了一种毫不动摇的忠诚于探索精神的宗教”,二是“始终致力于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不断建立和维持平衡”。面临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大学从它的社会角色、功能、目的和组织形式到教学模式等都将发生重大变革,有的变革将会超出现在人们的想象。
网络化将使大学更趋向世俗化,它将更贴近社会,服务于社会,但它可能会在迎合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失去方向。因此,大学在不断世俗化的趋势中要找回它赖以长存、永葆魅力的生命点,这就是大学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学的神圣就在于它具有追求完美理想的使命,保护真、善、美的权利,共享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以及享有尊严的批判精神,这是大学的灵魂。因此,未来大学的学术自治和自由的保持,将是大学胜任社会赋予其多种角色和责任的“过滤器”。
当大学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共和国”时,由于网络化,人们在瞬间便可以领略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件,人们可以同时观赏到一种文化现象,特别是当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世界语和世界文化渗透到地球村的所有居民时,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将被淹没在一种单一世界语的通俗文化之中。未来大学的责任就在于当它自身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学者共同体”时,它将清醒地意识到大学在继承、发展、丰富、创新多元文化方面对维系这个原本就丰富多彩世界的平衡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萧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祝智庭.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技术哲学观的透视[A].丁钢.创新:新世纪教育使命[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陈学飞.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论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推荐阅读:
论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07-01
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11-16
论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市场机制08-18
试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伦理问题11-22
论我国财政的创新与发展的经济学论文07-12
经济发展阶段论07-06
论制度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07-21
浅论伦理道德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09-02
浅论乡村旅游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管理论文10-15
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