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采访(共15篇)
创业采访 篇1
光睿仓储语音导航仪的“孵化之旅”
作者:杨舒麟 张楠 刘洋 来源: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2013年4月11日下午3点,职通社记者在在重庆大学生涯与求职图书室采访了光睿仓储语音导航仪的负责人王辉兵,来自2009级的经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光睿仓储语音导航仪是一种通过语音输入,在终端设备准确定位货品信息并显示查找路线,优化工人选货流程的设备。通过这种设备可以提高选货效率并节省时间成本,增加物流仓储企业的利润。当问到项目灵感的来源时,王辉兵表示他们团队的项目灵感来自逛超市的生活经历,团队成员希望设计一种设备,可以帮助顾客以最快的方式找到需要的商品。
创业初期,组建团队是王辉兵最关心的事情,他说良好的团队合作、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创业成功的基础保障。然后,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项目经验是创业项目发展的实力保障。王辉兵说,寻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发挥各自所长,这样便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
创业的过程肯定是充满艰难险阻的。王辉兵的团队也曾经历过来自内部外部的双重压力。团队工作过程中,队友间因为分工不合理产生误会;产品研发过程中,技术能力不足,资金不到位导致项目推动阻力大。尽管有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王辉兵的团队始终没有放弃创业梦想,他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协调内部分工,攻克技术难关,筹集项目资金。终于,创业项目逐渐步入正轨,初见成果。
王辉兵自豪的说,他们团队的项目已经做出成果,现在正在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希望能将他们的产品推出市场。这次创业经历不仅帮助团队实现了梦想,也帮助所有队员成长,他们都从创业中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坚持,毅力和耐心等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最后,王辉兵给正准备创业的同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一是创业时间点很重要,大
二、大三比较合适;二是组建团队要科学,成员性格要相合,学历层次要有梯度;三是团队合作,成员间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四是目标清晰,科学规划。
创业采访 篇2
中职创业园:小老板的孵化器
10月15日下午,媒体采访团首站来到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进入校园,媒体记者们很快就被该校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所感染,纷纷被极富特色的实验实训中心以及“创意生活园”所吸引。从烹饪实训室到“创意小食府”、“校园冰食站”;从人物形象实训室到“时尚设计人物形象室”;从玉雕实训室到“博雅工艺礼品公司”……“你们学校真有意思,什么都有!”“办得有档次!”“这样的创意生活园以前在其他学校还真没看过呢!”中央电视台记者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的过程中不停地称赞着。
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主任续梅和江苏省教育厅职社处处长马斌每到一处也都会留下赞美之词,并提出了指导意见。他们惊叹烹饪专业学生在广场上表演的蒙眼切菜,马处长表示这是第一次看见有学生表演这样的技艺,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进行技能展示。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主任续梅与甘肃班、春蕾班的学生亲切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创意生活园”,马处长向续主任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该校“创意生活园”的建设情况,包括从设想的提出到具体实施,从试点营业到扩大规模的过程。续主任不厌其烦地和每一位“创业小老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业经历和经营情况,尤其对部分全国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提出的“金牌选手提供金牌服务”口号表示认可。马处长对“创业小老板”们提出的“同学同创、同创同学”理念表示肯定,并且表示,每一次来到扬州商务,都能发现新亮点、新内容。中央电视台记者韩春认为,职业学校的创业园真正地成为小老板的孵化器。
大学校培养小老板
小老板成就大事业
2009年10月16日,中央、省新闻单位职业教育采访团来到地处经济开发区内的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进行了实地采访,该校是一所新办校,2005年以来总投资达3.5亿元,目前注册学生已超过1万人。常熟职教中心地处经济开发区内,学校的创办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今已成为开发区对外招商引资的人才资源名片。
学校打出了“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的创业旗号。该校认为,学生创业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在激发了学生创业激情以后有没有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作为一所职业学校,理所当然地应该使校园成为学生创业的园地。特别是该校有上万人的师生员工,校园经济就是一个较大的市场。为此学校成立了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逐步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并决定开发三个创业园。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生活创业园,正在建设一个文化创业园,还在规划建设一个科技创业园。
生活创业园是以学校师生生活需求为背景,提供服务师生生活需要的市场,是为师生服务搭建的一个创新型创业基地。旨在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市场、发现资源、结交朋友、锻炼自我,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友。
来自徐州农村的杨绪龙同学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孵化区里从贷款3000元起家,如今实现了年收入三万多元的不斐业绩,从小商小贩发展成为省级代理商。杨绪龙告诉记者们,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收获了理念和思路,他说,“学校为他们这批孩子的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这里是一所培育现代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在考察生活创业园时,续梅主任谈到:“江苏省是职业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的典型地区,媒体记者们亲自到学校来看一看,实地采访学校的校长、老师和学生,会有一些实际的感受,也希望他们通过报道把整个江苏的经验推广出去,带动全国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发展。”
对于职校生创业,续梅很有感触地谈了她的看法:“学生创业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要大力提倡,无论大学生还是中职生,他们毕业后都要走向工作岗位,除了自己找工作和单位来招聘这种双向选择之外,更重要的还要有自己创业的意识、创业的实践和经验。刚看了学校的生活创业园,学生们结合所学专业,即使和专业没关系,但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这些都非常好。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拥有创业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于他们将来毕业走上社会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工人日报记者于忠宁说道:“当今社会,知识与技能结合的复式人才最受用人单位青睐,而对于我国大多数工人来说,有技能却缺乏知识基础,大学生理论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却是软肋。”而常熟市的职教培养模式的目标,正是培养这种复式人才,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4S店是每位汽修专业学生的创业梦想
10月17日,在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尹山湖校区汽车实训中心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们又一次被苏州职教创新的教育模式所打动,来自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袁波记者认为,苏州的职业教育真正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这些毕业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一定会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学校帮助他们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作了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记者们看到,在2万多平方米的实训中心里,配备了汽车检测与维修需要的所有车间,拥有丰田、北京现代等30多辆教学车辆,目前,这里是江苏省内最好的汽训基地。一汽大众4S店开进了学校,这引起了记者们极大的兴趣,当他们看见学生在修理技师的带领下为汽车进行保养和维修时,大家认为这是实现学校和市场无缝对接所作的有益尝试。据该校校长杨建良介绍,学校每个专业差不多都有一二十家合作企业,校企之间紧密合作,为学生和企业发展都增添了动力。马斌处长说:“将来,我们学校要把汽车实训地基中心建成全省,乃至于全国最大的汽车实训基地,围绕汽车服务业提供系统的服务,与更多的汽车厂家合作在这里建设更多的4S店,让我们的4S店孵化出更多的小老板。”
国家教育部新闻办主任续梅在两天走访中深有感慨,她说:“这次12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的20多位记者来苏采访收获很大,江苏的职教不仅是全国职教的领头羊,也代表了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江苏的职教经验值得好好总结和研究推广。”
三天的行程,来自中央新闻单位的十余位媒体记者谁也没有说累,江苏职教发展所呈现出的多重亮点和满园芬芳的势头让他们倍感鼓舞和振奋,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江苏经验带回去,向全国展示和推广。
创业者采访稿 篇3
在《享说》讲坛,庞升东回溯了自己的创业史,全盘托出他创业累积的经验。做过中国黄页的业务员、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设立网上交友社区51.com。在他看来,生活中不是缺少机遇,而是缺少发现机遇的眼睛,创业亦是如此。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对产品的感觉,对互联网趋势的嗅觉还可以。“大健康和金融两个领域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创业最大的两块市场。”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在分享创业干货之余,自称是业余歌手的庞升东清唱了一曲Beyong乐队的《海阔太空》。他笑称,自己将是唯一一个在《享说》讲坛上唱歌的嘉宾。
以下是庞升东《享说》分享的三条核心总结:
今天分享的三个核心,创业十四年最值得总结的三点经验,如何让我们创业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第一,清醒地认识自己。其实认识自己很难。 五六年前,很多人都想创造一家十亿美金的市值公司,说起来我创造了一家一百亿美金的市值公司,但是总结的过程当中我真的有这么牛吗?好像也不是。尽可能客观的去认识自己,去总结自己。但是我不管多么客观的认识自己,肯定是拔高自己的,这是肯定的。每一个人都会高估自己,尤其是创业者。
第二,经常有人说,到底是战略能力重要?还是执行能力重要?我的答案就是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
怎么让自己的战略感更强呢?
第一还要是增加独立思考的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你自己的吸收能力会更强。你要有好的战略感,第一要素是需要安静地思考,要琢磨。
第二信息占有量。尽量去了解更多比较准确的数据,不要道听途说。这是有利于你理解现状,做出正确的决定。
第三跟牛人交流。多和牛人在一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个社会,也有助于他的很多观点可以直接借鉴。
第四,就是多看书或者是看视频。其实愿意看视频的人非常少,我上一次碰到优米网的人,王利芬的创业项目。一千元可以看里面很多优质的内容,史玉柱也讲了好几个小时。几乎所有知名的企业家,王健林、马云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个网站的收入并不高,首先让我感觉愿意学习的人,愿意看这种严肃内容的人并不多。同时还有一个数据,优米网的活跃度很低,它的付费用户活跃度非常的低。所以肯学习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只要你肯学习,那么你就已经领先绝大多数人了。
第三就是组织能力,就是实打实的企业经营的东西。如果让我来理解组织能力,我愿意用两个关键词。第一凶悍,第二精细。
创业永远避免不了竞利战。狭路相逢谁会胜出?当然是勇猛的人。情绪化的人创业成功概率会高。
创业采访 篇4
7月12日下午4时许,中国矿业大学“寻梦计划”暑期创业实践团一行四人小分队在雨中来到河海大学。实践团将在此处进行第六站的实践调查。
在经过前期的调查和寻找后,实践团成员在校园内与同学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并采访了几位大学期间进行创业的同学,了解了他们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未来的规划以及创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并仔细倾听记录了他们对于打算创业的同学们的.一些建议。
采访作文500字 难忘的采访 篇5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广场,老师先对我们进行了一番讲话,并每人发了两个标签,让被采访的人的人填写一下,并告诉我们,我们这一次的专题是“感恩节”。分好小组之后我们便出发了,这时的同学们早已是激动不已,甭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组员经过商量后决定由我来担任组长这一个重责。马上,我们便开始寻找人了。
我看见了一个青年人,像是在校大学生,我想:青年人一定对感恩节很了解,于是,我们便迎了上去,先是由我来打头阵:“大哥哥,你好,我是小主人报新闻学校的小记者刘亚奇,我能采访您一下吗?”那位哥哥说:“可以。”“您对感恩节了解吗?”“了解。”我想:我果然没猜错。又问:“您对感恩节来源了解吗?”他像个学者似得推推眼镜,说:“感恩节来源于美国,是清教徒感恩印第安人的节日,当年……”我的天纳,哪位大哥哥讲了三四分钟。完后我们又让他填了他的祝福。我们终于大功告成的采访完了第一个人。
采访赵宝刚 篇6
采访赵宝刚之前,我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采访他,因为关于赵宝刚的有关情况,在未采访之前我已经都知道了。因赵宝刚曾做客央视的一个大型访谈栏目。做客这个栏目,等于是在全国人民面前来了一次“彻底交待”、大亮相、大揭密。有时我在想,央视这样的节目是否有些“欺行霸市”或“行业垄断”之嫌,它那里一做,一个大腕的半生经历几乎在一夜之间倾倒无遗,广为人知,别的媒体还有做的必要吗?当然,想是这样想,事还得做。
与赵宝刚通过电话,相约在他的工作室。
我如约前往,这是在位于北京繁华的国贸大厦旁的一栋写字楼上,出现在我眼前的是并列的两块招牌,一块是鑫宝源影视公司,一块是赵宝刚导演工作室。进去后公司的一位小姐热情地接待了我,便迅即与赵导通了电话,并告知我赵导马上就到。
于是我便坐在沙发上喝茶看报等赵导。不一会,赵导满面春风地进来了,后面还跟进了一位先生。看来赵导的确很忙,一进门他们两人就坐在门口的桌上开始研究起装修方案来。看到我,赵导忙说马上就来,我便说不急。待他们研究完后,赵导端了茶杯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与我攀谈起来,在座的还有央视一位主持生活类栏目的靓妹。其实早在赵导未进来之前,她就已先来了,我只觉有些面熟,却想不起名字,因是赵导的客人,也就不便多问。待赵导落坐后,我倒真不知道该问他什么?问经历吧,我已知道,他原是北钢的一名炼钢工人;问作品吧,读者比我都清楚;问婚恋吧,夫人就在对面办公室,而且恋爱经过也已在央视曝过光了。我想那就问现在做甚?赵导说他最近没有拍片,一直在物色剧本,为下部戏在做准备。话既至此,还觉欠点什么?我便又问:在你所有的作品中,你自己最喜欢哪部?赵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得到这个回答后,我又突然觉得,这话还有必要问吗?央视节目中赵导不是都回答过了吗?咳!看来采访也只好到此了。
于是我提议为赵导拍几张照片,他欣然同意。到底是做过演员的人,一站在镜头前就来精神,镜头感特强。
拍完后,便坐下来聊些其他,那位女主持人说北京青年报登了赵导客串小角色的消息。我一看,题为“大导演不嫌角色小,赵宝刚加盟青春剧”,文中说前阵子赵导在《黑冰》中客串了一个刚露脸就被人抹了脖子的酒店经理,这几天他又出现在青春偶像剧《非你不可》片场,与自己的得意门生陈坤出演对手戏。在这部戏中赵导演的是一个酒吧老板。赵导说前几年曾在冯小刚的《情殇》中客串过一角色,有记者问冯小刚为什么用赵宝刚,冯说“赵宝刚便宜,他不会跟我砍价,给多少,给不给都行。”
我便问做导演后现在再来演戏有何感想,赵导说:“词不能多,多了就记不住,再则我现在一拿上台词,满脑子想的是这场戏该如何拍,已很难全身心进入演员的状态中了。”
“现在看来是做不了演员了,过去是想做演员做不了才做了导演,就象你想做画家却做了主编一样。”
后来,我问他与这家影视公司的关系,赵导说:“影视公司是夫人丁芯开的,跟我基本上没太大关系,有时他们也让我把把关,做个参谋什么的,主要业务还是由他们具体运作。”
其实,从我的内心来讲,对赵导是挺佩服的,一个炼钢工人能有如此大的造化,能不令人佩服吗?
赵宝刚说他近期主要是休整、酝酿,为下一部戏做些准备、铺垫,然而赵导的下一部戏到底是什么呢?他没有说,我也没有问。我想留下一点悬疑也许更好,让我们一同期待,期待赵宝刚将在今年的某个时候,带给我们一个惊喜,带给我们一段被感动的日子。
赵宝刚个人资料:
出生日期:1955年7月7日北京人
1972年——1984北京钢厂工人
1984年至今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
主要作品:
1991年担任电视剧《渴望》导播(50集)
1992年开始独立执导《编辑部的故事》(25集)
1993年导演《皇城根》(20集)
1994年导演《过把瘾》(8集)
1995年导演《东边日出西边雨》(20集)
1996年导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20集)
1997年导演《无雪的冬天》(21集)
1998年导演《永不瞑目》(27集)
2000年导演《像雾像雨又像风》(30集)
赵宝刚导演作品获奖情况
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1991年拍攝)
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特别奖;
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奖;
首届北京“春燕杯”优秀电视连续剧奖。
25集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1992年拍摄)
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飞天奖”二等奖;
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奖;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第一届优秀喜剧片奖。
8集电视连续剧《过把瘾》(1994年拍摄)
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飞天奖”中篇连续剧三等奖;
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连续剧奖;
“春燕杯”优秀电视剧奖。
20集电视连续剧《东边日出西边雨》(1995年拍摄)
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佳作奖;
“春燕杯”优秀电视连续剧奖。
27集电视连续剧《永不瞑目》(1998年拍摄)
大学军训采访系主任采访稿 篇7
新的起点新的开始,余老师向我们指出了大一新生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军训。在余老师主要负责的学生出操出勤、寝室卫生、教室、学生日常情况等方面,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当我们谈到新生的表现时,余老师对新生的表现非常肯定。虽然开始才没几天,但是由于这几天天气变化比较大,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冒,但是都能坚持继续训练。学生们的精神和执著是十分宝贵的。虽然他们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这一个新的环境。
创业采访 篇8
流程:开头→大学生活→国外工作收获→目前工作状态→对当今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看法与建议→结尾
开头: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在这段采访进程中,由于我后期需要整理采访稿,可能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录音,请问老师介意吗?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体谅这是我第一次单独进行人物访谈活动。
PART 1:大学生活
Q1:首先我想请问老师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什么专业?
Q2:请问您认为在大学期间什么对您现在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学到的知识、参加的社团活动、甚至于某个人对您说过的话。
Q3:请问当时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吗?
Q4:那老师您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过迷茫吗?
Q5:如果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相冲突,您会怎么做?
PART 2:国外工作收获
Q1:在大学毕业前,您就选择出国了吗?——是:当时有怎么样的计划?
——否:是突然决定的?有过困难吗?如何克服?
Q2:请问老师是在去德国前就已经掌握了德语的基本知识,还是出国后才学习的? Q3:在国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PART 3:目前工作状态
Q1:请问是什么因素驱使你回国并且选择在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教师? Q2:当时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
Q3:当老师会不会经常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也就是说自己会不会也要定期学习进修? Q4: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需要做些什么?满意现在的工作状态吗?
Q5:请问老师现在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怎么样的期待?会选择坚持在华南农业大学当老师还是愿意再去接触别的职业?
PART 4:对当今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看法
Q1:我们都知道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都会有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像我们大一新生要如何在毕业前获取工作经验?或者什么样的工作经验能够使我们在求职时更受青睐? Q2:请问你支持“找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与“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而适当改变性格”这两种观点中哪一种?
Q3:请问您认为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后天培养吗?
Q4:请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或者工作能力对工作的成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Q5:在访谈的最后,我想请问根据您对我们华农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了解,您认为我们在大学期间还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们能够有益于我们今后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采访变色羊 篇9
罗记者倒不客气:“高县长,我前几天收到一封信,说在贵县的羊嘴洼村有个杨老汉,养了一只有特异功能的羊,那只羊会变色,一天之内能变好几种颜色。我想前去采访,不知高县长能否安排一下?”高县长对羊嘴洼村非常熟悉。因为前几年他在招商局当局长时,就大力招商,在羊嘴洼村周围建了好几个厂子,而且由于招商有功,他被提拔为县长。于是高县长就说:“没问题,我陪你去。”
高县长带着几个人,一起陪着罗记者开车前往羊嘴洼村,半上午工夫就到了。在村长的陪同下,来到杨老汉的家。村长喊道:“杨老头,省城的大记者来采访你的羊呢,快把你的羊牵出来。”杨老汉让大家在院子里等一会儿,转身进了后院的羊圈。几分钟后,杨老汉牵出一头大公羊来。只见此羊长得高壮凶猛,煞是威风,头上两只弯角,更显气势不凡。罗记者架着照相机,对着羊猛拍一气。
村长说:“杨老头,快让你的羊亮出本事,让领导们看看!”杨老汉牵着公羊,说:“各位领导,我这羊会变色,只是不能在家里变,它现在是白色,我只要牵着它出去走一圈,它就会变出不同的颜色。请各位领导稍等。”说完,杨老汉牵着公羊往村东头去了,罗记者在后面紧紧跟着。十几分钟后,等杨老汉牵着羊回来时,那羊果真变成了黑色。杨老汉又把羊牵到村北头,等回来后,那羊又变成了红色。杨老汉说:“不仅如此,这羊还能变绿呢!”然后又把羊往村西头牵去。那羊真的成了一只绿羊。罗记者一边拍照一边称奇。
高县长更是惊异不已:“哎呀!我长这么大,真是开了眼界了。让罗记者宣传宣传,又是咱县的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啊!杨老汉,你这羊是咋养的?”杨老汉说:“县长,这羊会变色,还得感谢您啊!”高县长不解地看看那羊,问道:“这羊会变色,与我有什么关系?”只听杨老汉答道:“高县长,您在俺们村周围招来了几个项目,建了几个厂子,可是这些厂子冒黄烟,飘红尘,吐绿水,把俺们的村庄都给污染了。俺多次上访,都被县里给挡了回来。于是,俺就想出了这么个点子,让小孙子给省城的记者写了一封信,说俺家养了只会变色的羊,让记者拐着弯下来采访。俺活不了几年了,可是俺还有后代子孙呢!”
电视新闻采访提纲 篇10
采访目的1.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形势的认识
2.了解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分析
3.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规划
4.了解大学生对以后工作生活的态度
5.对大学生的就业规划做一个总结
6.为大学生今后的工作提针对性的建议
采访要求
1.主题明确
2.言简意赅
3.用词适当
采访步骤
1.采访在学的大学生
2.采访一些公司对应聘人员的要求
3.采访相关专业人士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 采访方法
1.随机采访一些在校的大学生
2.专访公司领导对应聘人员的要求
3.专访相关专业人士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 采访时间
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采访对象
1.在校的大学生
2.公司领导
3.相关专业人士
采访问题
一. 采访在学的大学生
1.请问你在大学里学的是什么专业
2.你认为你现在所学的专业是一个前景良好的专业吗
3.你知道与你专业对口的一些职业与公司吗
4.你清楚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式吗
5.你对未来的就业有什么规划吗
6.你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态度
二. 采访公司领导
1.请问贵公司能够给自己的员工什么样的待遇
2.请问你们公司目前缺少哪方面的人才
3.你们公司对应聘人员有什么样的要求
三.采访相关专业人士
1.请问您对于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
2.当前社会缺少哪方面的人才
3.您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什么看法
4.您觉得学校以后应该偏向培养哪方面的人才
人大代表采访 篇11
陈荣斌说,莲峰镇要主动围绕县里打好城市建设战役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省党代会提出的“和谐征迁”的要求,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妥善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和合法权益,确保城市公园、西城文教片区、旅游服务中心、莲花花园等重点城建项目的征迁和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下一阶段,莲峰镇要坚持“产业支撑”,持续“工业立镇”,注重发展生态环保产业,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根雕产业,持续提升旅游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莲峰镇党委、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八省党代会精神落实到推进莲峰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充分调动全镇上下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打好、打赢城市发展攻坚战,圆满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
做好征迁工作,是做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镇党委政府将视征迁工作为重中之首,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和谐征迁工作法”,牢固树立抓征迁就抢机遇,抓征迁就是抓项目,抓征迁就是拓平台,抓征迁就是抓干部队伍建设的理念,集全镇之力打好征迁战,为建设一个新莲峰打好基础。
采访人生的行者 篇12
萧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记者,也是一位著名的京派作家。根植在萧乾身上的文学素质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他的新闻写作。他在恪守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下,熟练地运用文学技巧,写出可以和现实主义小说相媲美的报道,也因此,他写的新闻特写引人入胜,文采斐然,可读性很强。
萧乾就如何增强作品的文学性上曾说过:“我特别喜欢契诃夫,他从不把笔下的人物当作自己的代言人,也不使用‘画外音’。尽管特写在艺术上低于散文,它也应通过形象来表达观点和思想。”深受契诃夫的影响,萧乾在新闻写作的形象和生动上,格外下了一番功夫,这使他的新闻特写更显充实和饱满。如《大明湖畔啼哭声》中描写的难民群像:“无力地踩着小脚丫,‘冷呀,冷呀’地嚎啕着”的孩子们;穿着一件施舍来的肥大衣裳而引人嫉妒的小女孩;“争着一片破军毯”的年近八十的老太婆等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血肉筑成的滇缅路》这一特写在报道筑路工程这一新闻事实的同时,塑造了筑路者悲惨壮烈的形象。在文章的第一部分“罗汉们”中,萧乾用文字展现了创造奇迹的罗汉群像:“973公里的汽车路,370座桥梁,140万立方尺的石砌工程,近2500万民工的抢筑”。这些数字说明,滇缅路这条“大后方”通向世界的唯一的国防公路是用2500万民工的血肉之躯筑成的。
对于新闻特写,萧乾有独到的理解:写特写应该尽量用描写代替叙述,用动作代替形容词,我认为这样就容易使写的东西更为形象化。《由伦敦到法兰克福》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几个玩童戴了美军钢盔,一边啃着黑面包,一边在玩着捉迷藏。红唇披发的女郎,挽着美兵的臂,嚼着口香糖,闲荡走过。堆了残瓦如山的街巷里,正有大汉挥斧砍着木材,多少能干主妇,提篮携袋,等待着买砍成的燃料。面包铺外照例排满了人。‘战犯监禁所’是用铁丝网围起。一辆囚车正停下来,路人赶快围集起来,好奇地观看笼中关的是何许人。”
萧乾的新闻作品善于从重大题材中择取典型事件,从细部着手进行描写,往往能够做到知微见著。如在《流民图》中对一位老妇人的细节描写,突出反映了灾民的悲苦命运:她闭着眼,抖着,嘴里念着:“我七八十岁的老太婆,受这个罪”,领到黑馍馍放到她怀里时,她用枯柴般的手牢牢抓着,死命地向嘴里塞,胸脯的瘦骨即刻起了痉。她恨不得一口全都吞下去。旁边那个妇人劝她慢些,她赶紧勒紧前襟,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以为是要抢她的那份。
萧乾的那些“二战”新闻作品虽是以“二战”为题材,但都不以对政治的观察和分析见长,往往是从细节描写入手,来反映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活宝们在受难》就描写了这样一个场面:“在英国这场空战中,兽类的机智也打破了纪录。撒雷地方一家人正吃晚餐时,狗忽然狂吠了起来。顷刻警报也响了,但它仍然吠,两小时后,一颗炸弹把那座房子炸掉一半。猫们一闻警报,也即刻往地窖里逃。据说有些狼犬,甚而能辨别敌机还是英机。”通过他捕捉到的那些看似微小、生活化的人物个体和细节,让读者知道战争中发生了什么,战后发生了什么,以及战争中人们的命运。
萧乾的新闻特写较多运用了素描、白描手法,无论是写人写景,寥寥数笔,就能使各种形象跃然纸上。如《流民图》中的灾民群像,由年岁不同、情态各异的人物素描组成:有“蓬头削肩”、跪在地上叩头的“绝户老妈”,有抓着松软无乳奶头的“大头瘦脸婴儿”,有仰头只是“天哪,天哪”叹息着的“80岁的老翁”。作者刻画人物形象时,完全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形象地表现了灾民们饥苦的生活境地。他写景有时师法自然,有时介入个人感情,使客观景物很好地为主题服务。作者在写战后法兰克福的破败景象时,对德国人民遭受到战争摧残表现出极大同情:“出了绿林旅馆便是市中心的广场。对面峨特式的教堂塔顶已斜了下来,喷泉旁的俾斯麦铜像依然挺立在残石上,拱围着他的和平女神和雄狮却已倒塌在地上了。几个顽童戴了美国钢盔,一边啃着黑面包,一边在玩着捉迷藏。”
萧乾善于将富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和浓烈的战争气氛,一起涂抹在时代的调色板上,刻绘出真实感人的画面。《大明湖畔啼哭声》一文最后的描写,让读者在看到灾民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幸后,也感到心情十分沉重:“我托着一颗沉重的心,踱出收容所的门槛,也许母亲们又撒开了堵在孩子嘴上的手。一片‘冷啊,冷啊’的啼哭声由我后面紧紧地追来。秋风吹得蒲叶呼呼地响,湖面似飘着一片愁苦的灰云。”《由香港到宝安》描述了岭东人民高昂的斗志:“所有山岗的绿叶下,都踞伏着我们的军队,机关枪口直冲着敌人可能登陆的沙滩……全县壮丁随时准备为保乡土而战。”在这里,萧乾巧妙地运用景物描写,使其对渲染气氛、突出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萧乾的新闻特写还以机智、幽默、富于想象的风格,给人轻松自然、行云流水般的美感,既强化了文章的个性色彩,又起到发人深思的效果。如《妇女在战争中》一文写道:“谁料到希特勒的闪电战突然到来,炸弹落在屋顶、澡房,甚至婴儿室内。倘若孩子们预先晓得来到的是这么个世界,他们还肯从母腹中爬出来吗?”这里以一种荒唐的虚拟和假设,凸显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矛盾交响曲》有这样的句子:“这是什么时代?这是英雄的时代。一座平民住宅眼看倒下来。十个壮汉用胳膊硬托住了三层楼,让救护队在瓦砾中抱扶老少。一个戏班子巡行了二千五百英里为军队作义务表演,回程汽车周围落着炸弹,演员们在车里洗着脸上的油粉。空袭既制止不了生育,产婆也戴起钢盔。第一批就是两万顶。”萧乾以轻松明快的笔调,白描人物、说理论事,在娓娓清谈中表现出深刻的主旨。
萧乾很好地把作家的创作才华和文学的表现手段,植入新闻作品的写作中,使其没有成为明日黄花式的“易碎品”,相反能穿越时空,具有恒久流传的生命力。
萧乾的新闻观
萧乾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采访和写作经验,形成了自己对记者工作的独特看法。这些采写经验和新闻理念,对于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依然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
在萧乾看来,一个优秀的记者一定要深入采访第一线,及时报道新闻事件,“新闻工作是第一线工作,头天晚上写的稿子,第二天早上就会变成铅字,所以一点大意不得。”萧乾又赞成记者要“圆滑”点,他总结说:作一个记者,如果你很愣,就是说,不会随机应变,那你就无法得到你所要得到的东西。萧乾强调记者要了解人、熟悉人,要注意谈话对象,能同任何人都谈得来。“新闻应新与真并重。新,需要机警,真则需要良心和胆识。想平安无事,最好不当记者。”这是萧乾1998年1月9日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教学实践园地《新视野》创刊而亲笔书写的赠言。萧老如此告诫即将踏上新闻工作的青年学生,而他本人在采访中总是不辞辛苦地奔赴在新闻发生第一线。
萧乾强调“新闻写什么,怎样写,关键在于心里有没有民众”。 作为一名在苦难中成长的记者,萧乾的写作笔法与其他采访记者不一样,他的笔端总是流露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感情,让读者体悟到他对劳苦大众的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这也使他的新闻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又包含着人文主义关怀;既有新闻敏感性,也有忧国忧民的深思。萧乾在他的回忆录中多次提到,他在国外写的通讯特写,大多是针对国内的。在国外的7年,他的心没有一天离开过祖国。正是这种深沉而强烈的民族感情,促使他在国外碰到好的,恨不得立刻把它介绍给国内读者,碰见不好的,也总希望国内得以幸免。
萧乾提倡记者应处处留心,细致观察。他本人对于新闻采写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常常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方面,抓住别人忽略的重要题材。萧乾敏锐的观察力还得益于他的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书期间,由于课不多,他常旁听别的教师的授课。他特别选了著名政治家拉斯基的课,这为他以后回国为《大公报》撰写大量深刻、敏锐的国际新闻评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萧乾不赞同新闻报道盲目追求新闻热点,而是要以客观的写作姿态对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予以深切考察。这一点深受他的老师斯诺的影响,他最擅长的特写正遵循了这一点。在他的特写中,我们很少看到宏大的战争场景,多是战争中的妇女、巡视员,甚至是小动物在二战下的命运等。比如《活宝们在受难》、《妇人在战争中》、《疏散与失学》等特写,他在报道二战中英国人民的处境时,从日常生活的事件、场景中择取了大量的材料,从多个维度表现当地民众的生存状况及精神面貌,反映了战争给群众生活带来的灾难,不但有着较高的新闻价值和思想性,而且形式生动、引人入胜。
作为老一代新闻记者,萧乾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新闻作品和新闻理念,更多的是他对新闻工作的满腔热情和执著精神。他身为记者从未后悔过:“倘若阎王爷要我登记下辈子干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要求还当新闻记者。我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新闻工作不但能使我们接触广泛的天地,每个特长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在所有的文字工作中间,新闻工作是最能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它要比写小说,诗歌更站在第一线上。”他一生在钟爱的新闻事业中所进行或者说所完成的,正是让人难以想像的一次人生采访大旅行。
新闻采访 篇13
没有人愿意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一生,我们希望自己成为博学的教授,伟大的科学家,知名的企业家或者政治精英……我们渴望在社会的高度认可中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渴望成功。但成功并不像祝词所讲的那样“心想事成”。一个人的成功需要知识,需要勤奋,需要机遇,而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需要诚信的品质。因为一个人很难靠孤军奋斗获得成功。事实上,获得他人的帮助、支持和理解,是成功路上的必然经历。而具备诚信品质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这一意义上说,诚信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诚信能为成功积累人格力量。“诚”是指诚实,“信”是指守信,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诚实正直,言而有信。诚是信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诚信于心,才有言行一致。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把诚信作为美德加以推崇,诚实守信的人总能优先赢得别人的赞赏或认可。因此,诚信能为个体在社会中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诚信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一个诚信的人首先是一个诚实待己的人,一个敢于面对自我真实面目的人。这样的人能全面客观的审视自我,既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贬低。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的情况了然于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只有那些全面把握自己优点和缺点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自我成功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既不会因为他人的赞誉或阿谀奉承忘乎所以,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或自己的一次失败就气馁。这样的人往往会在别人惊奇的目光中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这就是诚信所具有的特殊人格力量。拥有诚信品质的人总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事实,总能达到别人达不到的成功。可见,具备了诚信的品质,就能把成功握在手中。我们不必去崇拜别人的成功,也不用去畏惧自己的失败,只要学会真诚,我们就能最大程度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诚信能使你在与人交往中,展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孔子一贯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遵守诚信的原则。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生在世,总要与别人交往,那么就不可避免地有一个取信于人的问题。要取信于人,就要真心诚意,表里如一,毫无矫揉造作地待人处事。那种“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人生哲学,只能拉大与别人的心理距离,难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守信是人格确立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得以继续的前提。没有人愿意与不讲信用的人交往,只要欺骗别人一次,就永远失去厂别人的信任,更谈不上别人对你的重用。当别人知道你不可靠时,你的机会就消失殆尽。客户不会喜欢与一个经常行骗的人做生意;领导不放心把一项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人;朋友也不愿意与一个虚伪的人合作。尽管你有满腔成功的热望和满腹的才华,若失去了别人的信赖,你就再也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可见,诚信最明智,老实人不吃亏.青年人若要成功,就该把创造信誉作为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不断地向别人证明你是一个可靠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人们只有相信了你,才会去相信你的观点、思想或产品。一个人拥有了诚信,就会赢得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合作者和更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一个企业拥有了诚信,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步为营,节节胜利。
诚信能为成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虽然诚信的品质是个体获得成功的有力条件,但个体的成功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支持。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社会其实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诚信构成的。我们之所以可以安然地享用种种生活设施和生活用品,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遵守诚信的原则。走进一家从未走进过的陌生餐馆,就可以放心地享用美味,因为你相信餐馆是讲信誉的;到一家医院去看病,你会毫不犹豫地同意一个陌生的护士把一种不认识的液体输入你的体内,因为你相信医生、护士是诚实的,他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治好你的病;和朋友约好几点钟见面,你可能会坐下来看看书,悠闲地等他,因为你相信他肯定会来;你很放心地把钱借给个急需用钱的朋友,因为你相信他真的需要帮助,相信他会如期归还……只要细想,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诚信的空气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诚信带给我们的好处。
不讲诚信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遗憾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许多人却不明白。社会转型时期,在新的制度和规范尚未确守的情况下,一些人不惜抛弃了遵守几千年的诚信原则,为了眼前的利益,挖空心思以假乱真,人家招聘高学历的人才,他就拿出假文凭;人家需要写作能力强的,他就说自己是业余作家;人家需要高科技的产品,哪怕仅有一个手工作坊,他也会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一个人不讲信用损害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信誉,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机制,使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到头来,不仅自己再也无法得到他人诚信的回报,还人为的加大了自己成功的成本。因为没有安全感,每个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防止被欺骗。结果人人都生活在紧张和压抑之中,生活的幸福感大大降低。同时,信用被破坏,社会就不能很好的发展,经济不能正常的增长,个人也难以顺利的达到成功。
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14
马航MH370离奇坠南印度洋真相须查清
北京时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坠机。马航同一天告知该航班乘客的家属,飞机上没有生还者。马来西亚方面是在澳大利亚、中国先后在南印度洋发现疑似飞机残片的情况下,做出上述宣布的。
这一悲痛消息令人难以接受。目前中国科考船“雪龙”号已在前往疑似出事海域的路上。马航MH370失联牵动全球密集关注十几天,在得知该客机中途折返后,人们曾燃起客机并未坠海、而是被劫持的一线希望。环球时报的社评指出:“事情显然并未到此结束。客机为什么飞向没有着陆点的南印度洋,在那架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关键性问题至今没得到回答。而这一切是必须完全搞清楚的,为了告慰那些逝去的无辜者和他们的家属,也为了今后进出马来西亚乘客的安全”。马政府自从MH370失联后,所发布的信息往往否定、否定在否定,要不然就是相互矛盾、吞吞吐吐。此次马国总理发布的飞机落入印度洋的结论,给人的感觉明显是缺少证据。本应飞往中国的客机莫名其妙掉头飞向南太平洋,而且几乎明摆着飞到那里去坠毁,这超出人们对空难的全部了解和想象。这上面有154名中国人,我们有权力要求马来西亚政府还原事情发生的真相,并将它们全盘公布于大众。这起空难是机上人员造成的,还是有外力的参与造成,我们需要知道。希望马来西亚政府克服“国家安全”或政治等其他顾虑,不隐瞒任何相关信息。当前没有什么事情比围绕MH370空难的重重疑团更能损害马来西亚的信誉。马方应组织力量尽早确定飞机的准确坠毁位置,并打捞飞机残骸,找到黑匣子,确认飞机失事的原因,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失事客机上的中国人属最多,但是在调查展开以后,中国社会已少有人朝事故是针对中国的阴谋方向联想。我们国家一直将马来西亚看成友好国家,我们现在要求得到真相,这一点也不过分。这是我们失去154名同胞情况下的基本权利和应得到的尊重。同时,希望我国政府以及有突出情报能力的国家一起协助、督促马来西亚方面整理信息,将事件的善后工作最大限度的透明化。这是一起罕见并且离奇的空难,但它决不该作为一个谜团走进世界空难史,它应该变成清晰的事故原因和历史教训被载入史册。
记者采访要“三会” 篇15
会谈。即交谈,采访实际上就是交谈,是通过与采访对象交谈达到调查研究、熟悉情况的目的。这种交谈应该是娓娓道来。交谈时要善于边思考、边分析,及时抓住最有意义的问题通过双方真切、深入的交谈,了解问题的本质,捕捉谈话中闪光的地方。写和谈是记者的两个关口,有的记者注重写,忽视锻炼交谈的本领,采访方式简单,不会调动采访对象的激情。交谈的要领在于,记者要学会和采访对象交朋友、交心,有了这种本领,采访时的交流就会像是老朋友间的交流和探讨,被采访者无话不说,愿意把问题谈透。采访有如采矿,而据实而谈、亲切交流、深入探讨式的交流,是开掘或采得丰富新闻矿产品的必要途径,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必经途径。有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文章才会写好,写生动。
会问。会问对记者来说是一种艺术。采访中提问的方式、语气甚至前后次序,都可能影响到采访的成功与否,影响到采访所得材料的详略、多少。要问好,问出有用的材料,其前提就是要事先做好采访准备工作。采访前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与采访对象相关的背景资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去,必要时要草拟提纲。问的时候为了便于对方答复,在开头和中间要考虑提问方式,是正面、侧面还是反面,是引导、启发,还是直截了当。一般来说,从侧面提问容易得到材料,要善于连续地问,步步深入地问,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这样利于多积累素材,写起来好去粗取精,游刃有余。采访提问要分寸恰当,切忌无准备地、笼统地、空洞地问。当然,要使自己的提问有水平,关键还要自己多积累知识。因此,对于记者来说,多学知识十分重要,知识多了,学问多了,就能问得其所,问中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