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共10篇)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 篇1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
配合公司三证合一管理体系顺利通过认证
关键词:计量、质量
完善计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财、物和管理要求等综合性内容的输入过程,同时也是公司检定结果的准确可靠及顾客满意等内容的输出过程。公司在今年发布的《集团有限公司质量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以来,结合公司三证合一体系的工作,对企业内产品实现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使产品质量更加满足了顾客的要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过程控制管理,规范了产品生产与管理过程各项行为;通过对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产品生产和管理所有过程行为均严格以文件为办事依据,强调执行力,使各项工作要求明确无误,并注重提高办事效率;通过自我完善计质量管理体系,来提高计质量监督(管)工作的有效性,确保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效益。同时确保了公司的经营质量,内部管理绩效得以稳定提高;全面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
按照三证合一的管理要求进行了持续改进和完善,这是公司全面迈入了法制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良性运行轨道,使全员素质得到提高,质量管理机制得到加强,工作形象得到提升,保证了检测、计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
有了领导重视,才能确定工作的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赋予相关职能处部室的权利和资源,进行组织和实施。只有领导认识清了,重视程度够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能起到“火车头”的作用。推动和带领广大职工全员参与,维持建设和改进、发展管理体系,职工才能在制度的规范下,履行职责,不断按文件化的体系要求去工作,逐渐形成良好的体系运行习惯,自觉纳入到体系的管理中去。在业务和质量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有问题找文件,不找领导,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人为性,切实走上法制管理的轨道。
二、全体职工学习领会体系文件的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
体系能否真正切实有效地运行,履行岗位职责是关键。我们要求每个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及与自己有关的工作过程和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并对全体职工进行宣贯,处部室负责人组织部门人员集中学习,个人在学习
过程中实践,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管理管理体系中找准和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断进行工作过程中的磨合,把体系的要求真正落实到位。
三、全方位加大对职工进行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的力度
加强了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工作观。培养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思想,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五个特别”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去积极工作;加强了职工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密切联系本职工作,采取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进行集中培训,单位内处部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适应了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加大了管理体系的宣贯和学习力度,在学习中用,在工作中学,真正要达到融会贯通、自觉履行的程度;加强了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服务理念。
四、加强管理体系的运行监督和完善机制
要确保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必须要加强组织机构和监督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认真作好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切实作出实事求是地评价和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体系在动态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只有充分做好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下,管理体系才“活”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达到规范行为和促进工作的目的。
五、充分运用局域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2007年已经逐渐建立起计量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全面适应了公司的计量管理,对公司的检定设备实行“A、B、C”类管理。内容包括送检管理、设备管理、计量标准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等。实现了从送检公司计量器具登记→收集检验报告→做好档案管理进行存档→发送已检计量器具给各二级单位;实现了计量标准、设备和送检器具的网上受控管理;2006年,公司完成了对150静态电子轨道衡的改造,并于12月份通过国家轨道衡上海铁路分局的检定发证后正式运行的。150吨轨道衡负责着全公司的计量称重的工作,从原料的入场到产成品的出厂都息息相关的。150吨轨道衡的建立和完善为公司三证合一的工作通过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实际工作流程相结合,促进了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提高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2007年来,公司加强对软件、硬件两方面加大体系运行的投入和发展,尤其是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后,使体系运行更加规范、有效、科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完善计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公司的各项指标都有明显的进步,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 篇2
关键词:会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会计服务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会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策略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因此,会计管理工作受到企业的普遍关注。各企业积极探索会计管理的科学方法,完善会计管理体制,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研究我国会计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完善会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法律协调。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需要与法律相协调,但是,现阶段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缺乏与法律体系的协调。一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核算主题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国家颁布的《预算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都将每个政事单位视为独立的核算主体,缺乏对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规定,我国法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会计集中核算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二是法律责任的主体问题。在会计实施集中核算之后,很多企业负责人认为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已经发生转移,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责任人,导致会计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
完善的会计管理机构设置是会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前提。但是在具体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大多数地方经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财政部门既负责管理财政收入,又负责财政的预算和支出,同时,还负责会计工作中的记账,导致会计工作具有多重身份。另外,部分企业缺乏独立的会计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会计机构,但是会计机构内部分工不明确,机构管理存在很多缺陷。例如:一些企业在会计人员管理上采用“任人唯亲”的管理方法,忽视了会计人员的能力,缺乏公平性,导致企业会计部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较低,无法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三)会计工作不完善。
一是会计集中核算缺乏明确的范围和对象。我国企业单位性质分为与国家机关类似的单位与独立的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类似的单位能够代替政府执行政府的职能,对于这类单位,应将其视为国家机关,纳入集中核算的范围之中。而其他独立的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政府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确定管理范围和管理对象;二是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对工作人员的控制和监督。在会计管理的日常工作中,部分管理者会对管理工作进行干扰,利用职权之便进行职。
二、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体制的影响。
经济体制与会计管理体制紧密相连,经济体制对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一是会计管理工作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中的所有制结构、经济主题以及经济利益等决定了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模式。二是会计管理工作要符合当前的经济体制,例如,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国家居于主体地位,统一掌握我国各经济领域的会计管理体系。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工作在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积极重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企业充分的会计管理权力,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
(二)法律体制的影响。
法律体制对我国会计管理工作具有较大影响,为我国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支持。一是我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法律规定,为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法律对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关的处罚措施。这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拥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会计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利于会计管理人员具体了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自觉按照工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政治环境的影响。
政治环境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会计管理体制体现国家政治的管理方式,和国家主要利益集团的要求。政治政策及政治动态都会对会计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据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及角色决定。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完全控制会计管理工作,并且会计管理工作具有统一的标准。随着我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政府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约束较小,企业居于会计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会计管理工作的标准依据企业具体发展状况而定,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
三、完善会计管理体制的对策
(一)合理设置会计管理机构。
会计管理机构一般分为两种管理模式,第一种是企业借鉴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和管理经验,设立独立的会计管理机构。第二种会计管理机构依靠财政系统的支持而采取的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第二种管理模式较为科学,能够节约管理成本,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并且,由于我国的会计市场发展历史较短,缺乏丰富的会计管理经验,设立独立的会计管理部门十分必要。在设立独立会计管理部门的同时,要完善会计管理机构的横向设置,加强会计管理工作与民营会计服务机构的合作,使两者在工作中相互补充,相互合作,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要提高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管理知识、会计知识及经济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使用计算机。会计管理工作人员还要精通外语,积极了解国际会计管理工作的行业特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另外,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认真对待工作。二是会计管理工作人员要了解国内外的相关业务,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此,会计管理人员要具备创新思维与全球观念,积极了解国内及国际的相关会计管理准则及会计管理法律法规,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强化经济预测与行业判断能力,适应国际化的经济发展趋势。
(三)探索科学合理的会计服务制。
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完善会计工作体制的首选。会计师事务所能够使会计管理工作摆脱行政方干预,保持业务执行的独立性,增强会计服务的公正性。会计师事务所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用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国家规定的会计证书和会计技术职称,加强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以签订协议的方式实现合作共赢。会计职责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这样,优秀、守信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获得企业的信任,实现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双赢。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模式能够充分发掘会计师的潜能,激发会计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另外,会计师事务所能够为企业提供与经济决策相关的会计行业信息,更多地参与企业内部的管理与经营工作,加强对企业经营现状的分析,从而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四、结语
会计管理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财务管理和运营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体制,会计管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完善的会计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树金.关于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考[J].会计师,2014,23
[2]郭向荣.关于现代会计管理体制新思路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
浅谈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完善 篇3
【关键词】会计管理体制 创新 改革
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是区域范围内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符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社会经济环境,并介入到社会活动当中完成的对社会活动本身的具有系统性的制度与机制建设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会计规范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首先,会计管理制度从范畴上讲主要是属于一个国家或者是区域范畴内的,结合自身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上的一种选择。其次,不同会计管理机制当中主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干预、干涉或者是控制会计活动。最后,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同时应当具有动态性特征,换言之,其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产生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一、当前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都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改革当中有关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标准内容,也就是对企业在今后未来一段时间当中的发展方向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可是,这个而过程中因为传统与创新性体制之间的磨合与转型,新的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并不完善。为此,造成了社会经济生活当中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会计核算则是财务管理的根本,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机会成本,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美国安然公司的丑闻,到中国银广夏的暴露,以及郑百文的重组,无不说明,会计信息的失真给会计工作的教训是沉重的,要彻底扭转国有企业“厂长成本”,“经理利润”和“59岁现象”,进一步防止这些现象的滋生蔓延,使企业完全以独立的法人资格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对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进行改革。
二、会计管理制度完善主要措施
(一)加强监督与执法
在进行会计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应当首加强对会计制度方面的建设力度。将会计管理工作调整到法制建设轨道当中来。会计行为应当具有合法性特征,且其行为更加应当以相关制度作为基础。为此,在我国社会经济范围当中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真正意义上使得会计违法行为能够有法可依。
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确保政府的主体性地位,确立政府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管理型地位。令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都能够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前进。形成企业或者是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令其能够与社会监督与国家监督之间形成有机整体。单位内部还应当尽可能的倾听大众观点,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内容,确保会计管理人员能够能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这个过程中,应担更进一步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性质的监督管理功能。
再者,还应当对会计规范管理机制内容进行改革,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政府间接管理能力。我国到目前为止主要采用的是集中程度较高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采用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综合快速发展。近些年,我国在这个方面已经开始进行了调整,并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近战,但是因为会计管理规范等仍然不能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此,需要形成较为系统性的建设内容。最终未实现会计人员以及企业行为上的监督提供帮助。
(二)优化董事会机制建设
董事会属于是企业当中一个起到连接性作用的环节。形成内外之间和平共处、平等有效的董事会制度十分重要,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
(三)薪酬委员会制度的优化
企业当中一项受到关注度最高的内容就是薪酬,在企业当中形成较为合理的薪酬绩效评估系统以及薪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企业完成激励任务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中薪酬会员会可以成为董事会当中的一个专门性的常设部门,主要共走就是对企业当中的人员绩效评估与薪酬支付进行评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宣传教育
会计准则或者是企业当中的制度建设,都应当始终处在一种变化的过程中。为此,相关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也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企业当中应当定期或者是不定期进行教育学习。企业当中的管理层也应当进行会计知识内容的学习,令管理能够成为具有科学性的工作。
(五)完善财务总监相关制度
首先,应当明确财务总监的相关工作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资质的重要性意义。
其次,对财务总监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控制,降低因为人为性因素造成的失误,这将会为企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并形成奖惩机制,约束从业者的个人行为。
最后,还应当始终坚持学习,做到与时俱进。财务总监还应当在工作当中不断积累与学习,这是提升与更新自身的重要性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企业当中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机制体制性调整,需要首先形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政治等的综合发展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型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民间会计的重要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会计管理机制的切实调整。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言考,李秀春,韩晓娟.《构建现代会计管理体制的新思路》.《商业经济》,2013,(9).
[2]李玉环.《论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运行机构的重构》.《会计研究》,2011,(2).
[3]文艳.《关于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思考》.《山东财会》,2012,(8).
[4]杨萍.《关于完善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思考》.《商业文化》,2008,(5).
完善服务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篇4
提高服务质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靠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来获得积累,优质服务工作对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这次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开展抽查、明查暗访、探讨研究等形式,对服务制度建设、服务环境建设、服务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调研,认真查找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以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一、优质服务工作存在不足和问题:
1、个别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尤其各基层窗口,总觉得对农民客户使用“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等接待文明用语没必要,致使个别单位窗口接待用语不规范。
2、制度建设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制度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监督检查形式单一,整改情况跟踪不到位。
3、业扩报装流程还存在漏洞,长期滞留的流程没有进行跟进,与客户沟通、联系不够,以致于存在长期滞留流程没有继续推进。
4、用电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局内开展的宣传比较多,基层供电营业所宣传活动相对较少。
5、职工学习培训形式受局限。专业技能培训比较系统,但职工更缺乏的是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受传统观念和电力垄断行业体质的影响,职工的社会优越感,“电老虎”的思想潜意识的存在。其次,由于受地域限制、习惯性思维等导致服务观念不强。
二是管理水平和方法因素。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缺乏实际调研,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到位,服务人员的执行力不够,相关部门跟踪检查力度还欠缺。有的查出问题后,整改情况跟踪不到位。
三是服务人员队伍问题。由于受入局的途径等原因影响,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进取心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1、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考核监督。
根据《大连供电公司优质服务工作管理办法》,深入开展调研活动,重新修订《优质服务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使服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服务单位的日常管理、窗口建设、承诺兑现、停电信息管理、供电方案答复、装表接电时限管理等都纳入服务考核范围。责任部门要经常性的开展专项检查、明察暗访、抽查等,不定期的进行考核,提出整改建议,跟踪整改情况,形成闭环管理。
2、加强职工培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礼仪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学习、礼仪培训等,规范窗口人员行为。95598呼叫中心可针对值班员对一些生产设备不是很了解与生产部门相关专业联系,采有幻灯演示进行培训,增强培训效果。也可组织基层相关人员到局内大厅以及先进窗口进行学习,统一服务标准。
3、开展业扩报装清理,规范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业扩报装管理,规范工作流程,重新修订《普兰店供电分公司、普兰店农电局报装接电管理办法》,对业扩报装工作中各环节的管理及时限要求应明确的规定,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效率及质量。组织相关人员对直供、趸售长期以来报装滞留业扩流程进行清理。客服中心要跟踪调查,逐步落实。各相关单位要跟踪管理,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杜绝超期现象发生。
4、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供电服务环境。
要通过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组织青春光明行街头宣传、电力设施保护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安全用电、用电常识、节约用电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供电服务环境,拉近与客户间的距离。各基层供电营业所可利用集市宣传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要落实走访客户制度,定期对大客户、政府相关部门等进行走访,沟通信息,汇报工作,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加强停电信息管理,改变原来停电信息范围,把农村地区的停电信息管理也纳入统一发布管理,规范的停电信息发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 篇5
——杨柳井乡初级中学校后勤管理纪实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后勤保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杨柳井乡初级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800余人,教职工107人,专任教师105人。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后勤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坚持以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学校发展的内涵,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强化食堂管理,努力创建师生满意食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2年4月,省教育督导团领导在对该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时,对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从上至下形成合力
(一)建立领导小组
2011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对食堂、宿舍进行科学化管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总务主任、安全专干、德育主任、食堂管理教师、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管理领导小组,重点抓食堂、宿舍规范化的管理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层层落实责任。
(二)食堂、宿舍工作重中之重
民以食为天,食以卫为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学校食堂、宿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有1000余名师生在学校食堂就餐,食堂服务质量的好坏,宿舍安全、整洁、舒适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活质量、健康质量,直接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为此,我校高度重视食堂、宿舍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卫生第一、健康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强有力的监督,为全校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二、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食堂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1年7月建成了1006平方米的师生食堂,食堂按照要求配置了操作台、粗加工间、蒸饭间、有库房、学生营养办公室和更衣室,配有标准的淘菜池、浸泡池、水产肉类池、洗手消毒池、拖把池等。为了让学生在学校能够吃得饱、吃得好,我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食堂管理理念,紧紧围绕学生健康成长,严把 “五道关”。一是严把人员上岗关。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达到提高食堂管理水平的目的。实行例
会学习制度。每周坚持组织后勤人员了解有关政策法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餐饮业卫生工作条例》、《寄宿制学校管理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科学配餐的专业书籍。学校制定有《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后勤人员岗位职责》、《后勤人员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后勤人员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等制度。实行定期研究制度。每周坚持开好 4 个会,即校务会、教师例会、后勤人员会、学生代表会,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学校分别与食堂管理教师、采购员、验收员、操作工、锅炉工,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后勤人员的福利待遇与目标考核挂钩;为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在每学年的评先表模中,学校专门给后勤组分配一名先进模范指标。二是严把食品购入关。为了保证食品新鲜,食堂物资购进有专人负责,每天做好登记,时刻掌握库存量,做到不积压、不浪费。学校不定时抽查,严禁三无、过期、变质食品流入食堂。学校设有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配有专用冷藏、洗涤消毒的设施设备。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三是严把加工制作关。坚持按程序、按要求加工食品,实行科学合理配餐。对加工工具和食物实行严格出渣、洗涤、消毒、清洗四个步骤。要求操作人员在接触加工好的食品之前必须洗手消毒;工作中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笑谈、吸烟、吐痰。为了确保食堂饭菜的质量和数量,学校领导班子和老师轮流到食堂值周。防疾病流行传染,坚持每餐餐具专人操作,采用药物消毒,并做好餐具的保洁工作,防止交叉污染。定期做好灭蝇、灭蚊、灭蟑螂、灭鼠的工作,切断传染源,保证师生健康。四是严把经营理念关。坚持“服好务,不盈利”的经营理念。学校每周编制一日四餐主副食谱,采购员按食谱的需要采购粮油、蔬菜,大批量的物资集体按月一次采购到位,零星物资实行限量采购。食堂伙食帐每月结算一次,核算后再由校长审查,最后向全体师生公布。每餐一种主食,两种配菜,荤素搭配。五是严把监督关。为了加大对食堂食品卫生监督力度,成立了管理机构,组建了学生营养办公室,负责食堂日常管理工作,检查、监督、试尝、留样、填表和食堂档案。设立了师生意见薄,不定期在师生中进行对食堂工作测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定期请防疫部门对食堂进行检查指导。形成了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对学校食堂管理全方位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寝室管理,为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舒适的环境
寝室是寄宿制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管理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就代表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
(一)建章立制,强化工作责任。为了加大寝室管理力度,强化管理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学校制定了《寝室管理制度》、《寝室公约》、《寝室卫生检查评分标准》、《文明寝室评比标准》等一系列寝室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学校与家长签订了《安全协议书》,使家长明确了自身责任,并积极与学校配合共同抓好学生安全工作。对教职员工,学校实行目标管理,分别与班主任、宿管老师签订了《住宿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强化班主任、宿管教师的工作职责。注重寝室规范管理,以清爽、整洁为目标,要求被子叠得有棱有角,被子、毛巾、牙缸摆放的位置、形状、方向一致。
(二)抓好常规,确保学生安全。坚持寝室管理 “三查”、“三报告”、“三登记”制度。“三查”,即宿舍管理员普查、查夜教师必查、领导督查;“三报告”,即室长向宿舍管理员和班主任报告、宿舍管理员向班主任和学校报告、班主任向学校报告;“三登记”,即住宿生外出登记、“三查”情况登记、卫生检查登记。宿管员坚持 24 小时值班,负责开关寝室门,清点住宿学生人数,督促寝室内务整理,督查学生就餐纪律,排解纠纷,处理突发事件。实行“五制”,即领导督查制、查夜教师必查制、宿管员坐阵制、室长负责制、学生举报制,提高安全管理实效。同时,学校还配备了宿舍区护栏、灭火器、消防栓等安全设施。通过狠抓常规管理,学校连续 7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三)关爱学生,营造仁义氛围。寝室是住宿生的第二个家。学校坚持人性化管理,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爱心温暖每一名学生,感动每一位学生家长。学校为住校学生免费提供开水,保证学生随时都有开水喝,有热水用。学校就像家长一样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对生病的学生,立即联系家人,并及时将学生送往医院就诊;就餐时间,既维持秩序,又检查每位学生是否都吃饭了,为了丰富住宿生的文化生活,校团委组织周末不回家的学生观看录像和参加体育锻炼。
试论公司会计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 篇6
试论公司会计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
作者:刘海燕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开放使得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来满足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它们正阻碍着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就其中的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所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薪酬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96-0前言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作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薪酬管理应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标。我国薪酬管理制度的问题现状
2.1 政府没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国有企业虽然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是仍有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非国有制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2.2 薪酬制度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即人们所熟悉的垂直分布薪酬等级阶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许多企业中,传统的薪酬等级设计都是建立在官僚等级基础之上的。这种官僚化的薪酬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一脉相承,是与人在组织中的行政职位等级相匹配的。在我国一些企业中推崇所谓“一岗一薪”制,其实质也是完全根据岗位本身的价值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待遇,而不考虑不同的员工在同样的岗位上存在的实际绩效差异。
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新佳广告公司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却存在种种问题。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资标准只是由公司领导根据等同于学校企业同业水平的市场基准制定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办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致收入。企业加强薪酬管理的对策
3.1 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企业本身可以完全解决的,首先需要外部有良好的环境。国家要继续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摒除附着在企业上的政治、社会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给与企业在用人、薪酬管理方面的完全自主权,这样企业才能根据市场竞争状况与市场薪酬水平自主决定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
3.2 打破平均主义,科学规划薪酬制度体系
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虽然很小,但是他们却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的成就感、事业感、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是推动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动力,但较丰厚的薪金报酬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的工资可以采取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内容的选择及具体的分等定级,其构成如下: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学历工资十绩效工资+福利。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给与适当的薪酬激励,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制。
3.3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
一个薪酬系统在其制定之初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执行过程中会逐渐反映出不够科学合理的一面。另外,即使薪酬系统在制定之初是比较合理的,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这些情况都是需要企业对薪酬系统加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薪酬的重新调查和员工的薪酬座谈会等形式来了解薪酬系统的合理性,如果存在不科学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调整优化。
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但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员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员工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能在调换岗位和引入新技术方面带来较大的灵活性,当员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更高一级工作时,他们所获的报酬顺理成章也会提高。此外,基于绩效的薪资制度还改变了管理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已
有能力将成为新的着重点。这种薪酬制度最大的好处是能传递信息使员工关注自身的发展。该制度用来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有效。运用该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优秀的专业人才安心本职工作,而不致去谋求报酬虽高但不擅长的管理岗位,从而企业也降低了失去优秀技术专家接受不良管理者的风险。
3.4 促进福利政策设计的人本化
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的如火如荼诸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划、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此外,我国企业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设计并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缺乏灵活性。
企业要留住人才,不仅要提供给员工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优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政策应该是公司整体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福利项目包括优厚的资金、法定福利、衣食住房补贴、完备的员工培训、补充性养老保险、有薪假期、特殊福利、员工俱乐部活动等。企业还可以借鉴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的“弹性福利计划”,由员工在企业规定的时间和金额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自己的福利项目组合,满足员工对福利灵活机动的要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结语
企业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曾一度被忽视。本文通过探讨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的观点和看法,目的想对企业薪酬管理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并能为推动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 篇7
杨孟华人资0701081007032
5论文摘要:培训质量是培训的核心问题。从培训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探讨提高培训工作质量的新途径:合理制定培训方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加强主渠道建设,创新实施环节的基本要素,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创新;培训质量;培训投资;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才能、知识和创造力已代替金融资本成为新的稀有资源。现代企业正面临市场瞬息万变、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现状,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因此,必须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作用,围绕“人”来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其原来的纯教育意义,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一、培训的概念及其意义
培训是根据某些人或某一阶段的工作需要,通过结合书面的讲解或其他的沟通方式,对这些员工进行教育,以达到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理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期影响他们的行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团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的行为活动。现代企业培训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培训是一种投资
给员工股权、福利,增加沟通、培训和成长的机会,这种趋势表明当今企业不仅是雇佣劳动者的组织,而且是激励劳动者,使其劳动价值得以真正体现的场所。企业要和员工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必须对员工进行更大的培训投入。培训是一项能获得更大产出的投资,并且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据美国教育机构统计,企业对培训投入1 美元,产出可达3 美元。培训还是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不断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那种把企业培训视为消耗、负担,只注重对物的投入而忽视对人的投入,将使企业员工观念陈旧,素质下降。
(二)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提高员工素质是搞好企业的关键,员工的素质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品格、精神、观念、气质、性格和体魄等要素。提高员工的素质既要靠员工的自觉学习,又要靠企业的培训。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必须是强制性的和制度性的。综观国外一些著名企业,都十分重视对员工实施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建有一座经营开发的研究所,公司每年向研究所拨款10 亿美元,每年在此受训的员工多达1 万人;在美国百强排行榜上列84 位的剑桥工艺公司,它的成功在于把资金重点投入到员工队伍建设上。该公司将销售收入中的7%投入到员工培训,每名员工的年培训费用为1 万美元;我国江淮汽车公司销售收入连续9 年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其拥有一个每周40 小时工作外加4 小时培训的“40+4”制度,即每周六上午,全公司3700 多名员工进入各自的学习场所,参加统一的学习培训。这样的培训,给企业带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成为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坚实基础。
(三)培训有助于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
被公认为21 世纪管理经典的《第五项修炼》一书,把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核心思想是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世界,必须借助个人的自我完善和集体学习才能找到一条出路。美国《财富》杂志曾发出忠告: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学习型组织。1999 年世界管理大会上,与会专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学习型组织完善企业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培训质量的对策和建议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员工和企业素质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形式就是需要开展有效的培训,让从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提高的能力陪伴企业的员工,使其在任何时候、任何
年龄阶段都可以进行自我“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创新思想,始终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二、目前我国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要搞好企业培训,必须对现有的培训体系和培训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培训效率低、职工满意度低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国有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对培训的投资严重不足
根据部分国有企业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国有企业在加强对职工的人力资本投入;20%左右的国有企业教育培训经费年人均10-30元;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费,年人均10 元以下;其他的国有企业多属于亏损企业,已停止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且其中尚有能力进行培训的企业,绝大多数已放弃或准备放弃对职工的岗后或中长期的培训。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呈大幅度减少的趋势。
(二)国有企业的培训力度不够,管理技术人员
资本含量低与外方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培训力度远远不够,管理与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含量比较低,已跟不上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以某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为例,中高层管理人员中,69%是本科学历,24%是大专学历,而这其中大部分的文凭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的;80%的人没有受过正规的管理教育。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不甚了解,其中大多数不懂外语、计算机,对统计、市场调查预测技术、财务管理技术不熟悉。
(三)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不严谨,浪费严重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现状一方面是培训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却是浪费严重,培训效益和效率低下。大部分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粗放,根本没有严谨的需求分析,也没有反馈,培训内容不切实际,盲目赶时髦,没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培训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
三、完善企业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培训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国有企业要想搞好企业培训,真正使企业培训的作用发挥出来,必须从完善企业培训体系和提高企业培训质量两个方面着手,来确保企业培训的有效执行。
(一)建立良好的员工培训体系
获得管理者支持。获得管理者实际有效的支持,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尽管支持的程度会因具体的培训项目有所不同,但这是一个基本要求,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得不到管理者的支持,培训所需的必要资源如经费、时间、场地等就无法得到保障,也就谈不上培训效果以及培训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一个真正重视培训和人才培养的管理者,会把培训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都是优秀的企业,如海尔集团能有今天的辉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集团公司内部有一套完整的员工培训机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给员工提出更高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使企业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自始至终地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保证培训经费到位,关注培训的效果。
将培训纳入企业的管理,建立企业培训系统。职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应该把职工在职培训纳入管理系统。培训的目的是使职工获得工作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及端正工作态度,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开发职工潜能,从而改善其工作表现。培训部负责企业的培训规划及组织管理,但在现实的培训活动中,我们常看到一些企业培训系统是残缺不全的,很多企业都是采取“哪里出了问题就针对哪里培训”的方式,往往使企业陷入处处被动的局面,这种零散或没有系统性的培训必然达不到培训的最佳效果和目的。一些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或多或少也持有“培训无用”的想法,对培训失去信心,于是对培训采取敷衍了事或消极对待的态度。无效的培训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同时也使职工失去对培训的信心,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加剧人们对培训的误解,甚至从根本上否定培训的作用,于是企业培训陷入培训无用———误解培训———消极对待———错误培训———培训无用的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我们各级管理者自身做起,端正对培训的理解,使职工积极对待培训,实施正确的培训,即建立企业培训系统,使企业培训系统化地进行和推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重视人才的培养及培训效果。对于企业来说,我们既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更不能忽视基层工人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发展企业科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后劲的中坚力量。因此,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在企业职工培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基层工人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企业技术进步和知识化生产的演进,对一般工人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他们的培训越来越成为企业职工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基层工人培训的内容应以技能培训为主,工人培训要在提高其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在技能训练和培养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尤其是要通过培训,提高工人把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岗位技艺。过去的企业工人培训形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技师带弟子,现在的工人培训形式应该提倡多种多样,既要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形式,又要开发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包括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短期应急培训以及高级工培训等,发挥各种培训形式各自的优势,以满足关键岗位和短缺工种对人才的需求,强化一线工人的岗位技能,把培训与岗位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培训解决实际岗位问题的作用。
将科学的培训理念纳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很多发达国家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悟到,企业教育培训投入产出系数最大。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在21 世纪这个创新迭出的资讯时代,企业为了不被淘汰必须变成“学习型的组织”。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培训体系,首先要从更新观念和建立正确的培训理念入手,这是建立培训体系的思想基础。
将培训作为一种长线投资,加强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力度。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培训费的投入上,75%的外企每年的培训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1%-5%,其中内部培训每人每年1600 多元,外部培训3300 多元。许多事实证明,这些企业的投资是值得的,这些企业不但能从培训中获得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增值,而且,外企提供的大量培训资金和培训机会也成为企业吸引人才、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必须加强对培训的投资,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
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制订企业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是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施行培训计划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来说,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必须包括三个环节:组织需求分析;岗位(工作)需求分析;员工个人需求分析。制定全面周详的职工培训计划是完成培训目标,实现培训预期效果的关键。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培训计划必须服从于企业生产、服务和发展的战略需要,任何培训计划和方案都不能脱离整个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其二,企业提供的培训计划必须能协调企业组织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兼顾企业集体利益和职工个人的利益;其三,培训计划必须注重短期培训、中期培训、长期培训之间应形成互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之间要相互协调;其四,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其五,培训计划要建立在对企业人才资源现状统计分析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以便为培训实施的效果提供测量评估的依据;其六,在培训计划中作出培训项目的成本预算,提供必要的成本控制和费用节约方案。
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总结。员工培训的评估标准可参考四项标准:学员的反映,即培训对象对整个培训计划和过程的意见或看法;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态度、认识等;行为标准,即员工在培训后的行为变化,主要是指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成果,即培训对企业和工作环境等产生什么影响,包括员工满意度是否提高、士气是否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否提高、浪费是否减少、销售额是否上升、利润是否增加等。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标准后,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有效的培训评估方法和手段,才能最终达到评估的效果。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建立适当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企业的培训激励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将培训本身作为企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给员工“充电”的机会,会使他们感觉企业对自己的发展是很重视的,而且企业在培训机会的分配上,必须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人获得应有的培训机会。对企业人才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培训有三种形式:到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读取硕士或博士学位;到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大型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或管理实习;与国内外大型企业或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新项目或产品,在实践中获得培训和提高。另一方面,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的激励。
(二)提高企业的培训质量,必须开展有效的企业培训
首先端正对培训的认识。企业应把培训提升职业培训到人本管理和资源再造的高度来认识,弄清培训在现时代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意义。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无论怎么强调培训的作用都不算过分。企业领导应把培训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它作为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克服培训“可有可无”或“与己无关”的思想,并把培训列入企业的计划和资金预算,提高培训投资在企业预算中的比例,加大培训的力度、频度,使培训工作正常化、经常化。
加强对培训的管理。企业首先应建立培训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策略性,紧紧围绕完成企业的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提高企业的业绩来组织和开展培训,把培训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要加强对培训的领导、激励和控制,及时反馈培训信息,评估培训效果,改进培训质量,真正实现培训的作用。
建立科学的培训系统。
一是遵循培训的程序。
二是选择合适的培训主体。企业培训者可为企业专职培训师、企业主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外聘教师。企业内部培训者是企业培训主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要发挥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作用。作为培训主体,培训者要掌握培训的方法特点及具备培训的知识能力,因此培训者也要接受培训。在目前企业自身培训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企业可借用外部的培训力量,与各种专业、正规的培训机构合作。
三是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指需要培训的人,没有需要不必培训。它包括企业的从最高层到最低层的所有员工,而不能仅限于少数主管人员或准备提拔的人,应把所有那些合乎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的范围。尤其是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首先应接受培训,一方面为员工培训树立榜样,另一方面高级主管是所有下级的培训者。
四是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适当与否是培训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作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工作和个人分析。组织分析就是要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企业将来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分析就是确认某一岗位的工作行为与期望的行为标准的差距;个人分析就是找出某一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要求的技能水平的缺口。培训就是要填补缺口,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培训的内容体系从总体上来看可分知识、技能和态度培训,不同的员工、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阶段,培训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培训的种类也不尽相同。
五是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企业培训的方法要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成人学习有三个鲜明的特点:成人是通过干而学的;成人是通过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比较来学习的;成人学习带有鲜明的实用性。因此培训的内容应具体、真实,与学员有关,并凸显学习的目标。在培训方法上,除讲授外,要更多采用学员的自身参与、亲身体验、实用训练和行动学习等方法,注重引导、启发和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是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企业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组织上可分为正式培训和非正式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可分为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在工作关系上可分为离岗培训和在岗培训;在培训地点上可分为企业内培训和企业外培训等。具体采取什么形式,应根据培训的任务、内容及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定。西方学者认为,企业培训的环境氛围应以轻松活泼为宜。
七是引入先进的培训媒介。现代企业培训的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黑板、粉笔外,像录音录像、投影片、幻灯片、活动挂图、电脑系统、培训软件等先进技术越来越被企业在培训中采用。先进的培训媒介一方面可提高培训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企业培训的效果。
建立企业文化强化学习氛围。首先企业培训的内容要受到企业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制约,同时培训本身也是建立和实现企业文化的过程。培训要注重对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的引导,使之切合企业文化的恃性,并促进员工认同和宣扬企业的文化。缺少企业文化支撑的培训是没有方向的培训,违背企业
文化规范的培训是误入歧途的培训,有效的培训必须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前提。
参考文献:
[1]马志间,石凤侠.国企留住人才完善培训体系[J].中国培训,2003 年第3 期,第24 页
[2]王强,胡汉辉.管理创新十讲———学习型组织团队读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年9 月
[3]周忠兴.管理即培训———兼论企业有效培训是管理过程的最好体现[J].销售与市场,1999 年第3 期,第27 页
[4]刘琴,徐拥军.企业如何规避员工培训的风险[J].中国培训,2003 年第3 期
[5]夏良康.论企业有效培训[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年第1 期,责任编辑刘扬军
[6]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陆智能.建人才标准,促扩张发展—快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之道.HR经理人,2008,(4)
[8]吴忠权.构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 篇8
工装管理规定
工作期间着装管理规定
一、管理目的
为提升公司整体形象,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定本规定,希望全体员工共同遵守。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益华地产、销售公司、物业公司等益华地产的下属子公司。
三、员工着装要求
1、员工在上班时间必须穿工装,着装包括上衣外套(夏天除外)、衬衣、领带(或方巾)以及西裤。本规定中的着装均指着全套工装,混搭着装的认定为未着工装。
2、全体员工工作时间要着装整齐、仪容仪表要求整洁、大方、得体。
3、男员工着装要求:夏天可以不着西装外套,其他时间必须作西装、穿衬衣,系领带,衬衣不得挽起袖口。不得穿皮鞋以外的其它鞋类,衬衣领、袖口不能有污迹;施工人员、技术员现场施工作业期间可以穿深色鞋,现场工作导致工装污损的,当日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更换和事后清洗。确保次日工作时间内穿戴整洁干净。
4、员工穿制服时必须佩戴工号牌,工号牌应佩戴在左胸上方,工装如有口袋需将工号牌戴在口袋外侧右上端,工号牌顶端应与口袋边缘线对齐;工号牌不得佩戴到工装兜内;不得佩戴在西装外翻领上;一线左胸上方佩戴领花的员工可将工号牌佩戴在右胸上方;工号牌佩戴须自行检查,不得歪扭。
5、着工装时,应搭配与工装颜色、款式得当的袜子和黑色皮鞋(女员工皮鞋鞋跟高度不得超过6CM)鞋面应保持清洁光亮,无破损并符合工作要求;在工作场所不得赤脚、不得穿拖鞋、凉鞋等。
6着西装时不能只扣一个扣子,夏季工装着上衣时,男员工衬衣下摆应扎于腰带内,女员工不宜化浓妆,佩戴过多的首饰,男员工应勤理发、勤剃胡须。
7.着工装时,上衣外兜不得放多余物品,特别是衬衣外兜不得放物品,以保持良好的着装效果。
贵州益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工装管理规定
8、公司全体员工严禁穿工装进入娱乐场所、参加娱乐性质的聚会派对。更不得着工装参与涉黄涉赌的违法犯罪活动,否则一经发现从重处罚直至辞退。
9、员工在参加体力劳动时,未配发工程装的可暂时不穿工装,或由综合部临时发予备用工程装。
10、工装应经常换洗,不得出现掉扣、错扣、脱线等现象。
11、公司重大集会、特殊活动必须严格着工装,有特殊要求的由综合部根据情况另行规定并事前通知各部门。
12、工服要注意保持清洁,做到无污渍、油渍、墨迹等各类不洁的痕迹。清洗后应作定期的熨烫,保持工服的平整;
13、根据气候的变化,工装在每年5月1日和每年10月1日进行夏冬装更换,若因气候变化需要调整的,综合部根据具体气候情况提前统一通知。
14、在公司未专门配发冬天工装之前,冬天经常外出办事的员工,可以在工装外穿深蓝色、黑色长大衣或者羽绒服。但是羽绒服的颜色不得过于鲜亮,款式以庄重整齐为标准。回到公司后立即更换。
15、着装标准:春秋季节着西服上衣、西裤、长袖衬衣、系领带(女员工系方巾),夏季着短袖衬衣、西裤、系领带,冬季着大衣,西裤、长袖衬衣,系领带(女员工系方巾)。
四、工作服配制说明
1、西装一套、长袖衬衣一件,领带一条(方巾一条)。短袖衬衣一件(待购)、冬季大衣一件(待购)。
2、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工装配制(具体着装规定由物业公司行文)
保安:保安制服1套,衬衫两件,领带一条,帽子一个
保洁:冬季工作服一套,夏季工作服两套
厨师:厨师服1套,帽子两个
绿化环保人员:绿化背心一件
3、工程部施工员工装配制
施工员:冬季工程装一套,夏季工程装两套。工程装在上衣后背印有“益华地产”四个字
贵州益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工装管理规定
五、发放制度
1、办理正式入职手续的员工,可领取临时工装一套;办理转正手续后的员工,可领取正式工装一套。
2、益华房开公司、销售公司员工工装由综合部进行管理发放;物业公司员工工装由物业公司自行管理发放。
3、工装使用年限统一为两年。
六、工服的更换、折旧和回收管理
1、员工工服由个人妥善保管。如发现丢失、被盗,要立即报告综合部,及时办理补领手续,同时按照工服折旧规定予以赔偿。
2、工服在使用期限内,确因工装使用时间过长导致严重破损,影响着装效果、整体形象的,其个人可以提出申请要补做工服,由所在部门出具证明,写明事情经过,部门经理签字报公司领导批准后重新定制或更换,费用由公司承担;
3、非工作原因损坏工服造成提前报废的,员工须按工服折旧规定予以赔偿,并由综合部统一补做制服或更换工服。
4、员工离职时,员工须将工号牌交还,同时对所领用的工装按以下相关规定收取一定费用(从离职当月工资内扣除):
1)工作未满三个月离职者,收取工装成本的100%费用;
2)工作三个月以上未满六个月离职者,收取工装成本的80%费用; 3)工作六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离职者,收取工装成本的50%费用; 4)工作满十二个月以上离职者,不收取任何费用;
七、工服监督检查及处罚措施
1、综合部负责工装配发、管理、着装规范抽查、着装折旧核算、回收管理等相关工作。
2、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本规定、督促全部门人员遵守本规定。
3、工作时间未按本规定着工装或者混搭着装的,一次罚款50元,扣绩效分3分。
4、工作时间未佩戴工号牌、未系领带或未系方巾者,一次罚款20元,扣绩效分2分。
5、在一个月内本部门员工违反本规定累计超过5人次的,该部门负责人 3 贵州益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工装管理规定
罚款100元,扣绩效分5分。
6、罚款直接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7、员工上班时间的着装情况是个人的考评内容之一,对不按规定使用及维护工装的,将在考评记录中备注。着装不合格者经指正后仍不改正者的,将予以警告、训诫、待岗学习直至取消上岗资格的处分。
8、主管级以上员工有指导与监督员工规范穿戴工作服的责任。
9、参加公司全体大会、正式培训、大型对外接待会、开盘等展销活动等特殊场合不按照本规定着装的,按本规定处罚标准的二到五倍处罚。综合部另行下发有着装要求的除外。
10、赤脚、穿拖鞋、凉鞋、高跟鞋(鞋跟6CM以上)到公司的,根据情节处以100至500元罚款,赤脚、穿拖鞋、凉鞋、高跟鞋参加公司重要对外活动的,视影响程度,另行处罚直至辞退。
八、遵守事项
1、上班时间必须统一着公司配发的工装及佩戴工号牌;
2、员工对配发的工装、工号牌有保管、修补的责任;
3、员工不得擅自改变工装的式样;
4、员工不得擅自转借工作服;
5、以公司名义外出会客或办事,应当穿公司配发的工装;
6、工装应保持整洁,如有污损,员工应自行进行清洗或修补;
九、附则
1、本规定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2、本规定最终解释权归属益华房开综合部。
贵州益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 篇9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岗位设置明确化。对所有岗位进行职责整合,明确岗位流程,完善管理岗位的流程,建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能上能下”的员工升降机制,从员工的培训、就职、考评、调动、淘汰等环节着手,强化岗位管理,以及精简、效能的原则,明晰岗位职责,量化岗位标准,细化岗位描述,确定岗位职数,明确各级各类岗位的管理权限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在职位描述、职位评估的基础上,制订科学、规范的各类人员竞聘办法,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积极稳妥地实施员工重新竞争上岗,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以下职位实行内部竞聘和外部招聘相结合,优秀代办员工可以竞争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以下职位。剔除“南郭先生”,使广大员工爱岗爱职。
2、薪酬平衡体系化。为有效发挥收入分配在经营管理中的激励作用,从分配制度改革入手,实行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和员工实际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向岗位工资制转化,调整内部岗位等级和薪酬标准,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逐步推行简单劳动的收入社会化,脱离“同工不同酬”的现状,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积极性、内具公平外具竞争力的薪酬新体系,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为基础,依据公司现行职位的评估结果,合理拉开收入分配的差距,充分体现职位的市场价值和员工的劳动贡献。在薪酬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重点向绩效较强的关键岗位和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优秀员工倾斜。在一些责任 界限分明、劳动技能要求不高、市场有提供能力的外延业务领域积极推行第三方公司外包政策。规范第三方公司外包用工的基础上,实行第三方公司外包用工的同考核、同奖惩,逐步实现第三方公司外包用工的同工同酬。在人员和岗位的重组中,使员工与岗位更好的融合,保持人岗相宜、岗易薪变,切实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归属感。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 篇10
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工程管理与房地产系
蒋新江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神,建立健全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结合我工程管理与房地产系在教学评估工作中的成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构建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深刻认识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命线。建立科学、长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我院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促进我院更好地服务于“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系教学工作以人才培养计划为重要指导性文件,明确各课程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底线,实施教学工作。
2.进一步明确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依据,以切实加强我院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科学制定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以高职高专院校为基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积极参与的开放、多元、全面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包括:在微观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充分发挥我院及各系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科学化和常态化的高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完善对院系、专业、课程和主讲教师等方面的教学评估制度;在宏观质量体系建设上,充分发挥我院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并配合政府职能,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数据平台和质量年报制度,积极发挥教务处、督导办、校外用人单位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建设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专家队伍,完善分类指导、分类评估机制以及信息共享与反馈机制,从而促进我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以分类评价为重点,大力加强宏观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实施校内分类评估。分类实施高职高专院校类型评估、学科专业特色评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和系内教学总体绩效评估。改进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立教育部门、专家学者、高校师生、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中介组织多方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分类评价机制,依据高校的不同类型、目标定位和办学要求,确立评估内容和标准,科学评估我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育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各项工作。根据类别设立相应的评估周期和考核办法,根据分类设立专项评价尺度,不断发展和规范分类办学指导办法。
2.建设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基本状态数据库。以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完善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内容。
3.积极推进我院教育教学专项评估。除按教育部要求正常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外,还要贯彻分类指导原则,有计划地开展院系、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专项评估活动。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制定专项评估指标体系,确定科学的评估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根据我院各系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专项评估试点范围,遴选试点系、试点专业;加强专项评估结果的研究分析,确保专项评估活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试行基础课程、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制度。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等量大、面广的公共课程是大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后续学习质量的基本保证,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源头”;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结果”。要组织专家、院管理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有关基础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和保障机制等相关工作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抽检制度。
5.构建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系统。对毕业生的质量跟踪与分析是全面准确地了解毕业生质量,收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身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反馈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从而为我院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创新提供较为详实而完善的参考意见。我们要完善学校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网络平台,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从道德品质、工作态度、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定期发布毕业生培养质量反馈分析报告,指导高校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6.开展社会机构参与教育教学评估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用人单位等社会机构参与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并将其作为社会参与我院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重要试验田。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我院建立社会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其建设成果面向全省高校进行推广;在开展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时,注重来自行业企业专家的选拔和使用;在由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评估中,尝试采取由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第三方社会机构合作的评估方式。
7.成立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成立由我院院长、行业企业专家及校内外教育专家组成的全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其在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引领和带动我院增强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加强教育评估专家队伍建设。评估专家是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决定评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强评估专家库建设,强化评估专家资格审核环节,健全评估专家信息档案;要优化评估专家队伍结构,积极引入教育部评估专家、境外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充实专家队伍,增强整体实力;要健全评估专家工作制度,奖勤罚懒,实施动态管理;要做好专家培训工作,通过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现场考察、主题交流等多种形式,对评估专家进行统一组织的学习提高和专业化的培训活动。我院已经顺利通过了教学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也看到了专家团的表现,可以将其进行用以教学工作。
三、以质量监控常态化为重点,加强微观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大力加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我院应树立并弘扬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与价值体系的高等教育人才观、质量观、价值观,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形成正确的质量价值观,培育积极进取的教育质量文化,担当起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主体角色的重要任务。
2.健全我院、各系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我院、各系应根据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设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专门管理机构,积极完善学校领导、教学督导、院系、专业及学生等各层级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形成多层次、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格局。
3.制定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标准是开展质量监控工作的基本依据。我院及各系应积极制定并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以及有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师工作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从而规范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工作在教学评估中都体现出非常重大的意义。4.促进我院、系教学质量评估常态化。我院及各系应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经常性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活动。要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教学管理的内部评估活动(评教、评学、评管)常态化;要定期开展对院系、专业、课程等的内部评估活动。
5.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是我院及各系重视教学工作、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应严格要求,切实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及时了解教学状况,倾听师生意见,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定期公布院系领导干部听课情况,并将听课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6.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实施教学督导制度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我院及各系要高度重视学校和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的建设,充实专兼职教学督导队伍,加强培训学习环节,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要以教学督导为主体,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环节质量监测和教学信息反馈活动,进一步发挥教学督导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这里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监督,不说随便的监督,而是要在了解专业、课程性质的前提下的监督,没有了解专业、课程性质,就没有发言权。
7.实施教学检查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是确保我院各系教学工作按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有序实施的重要保证。要结合教学运行情况,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教学检查;要采取学校检查和院系自查相结合、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教学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做好教学检查信息记录和结果总结分析,完善教学事故处理办法,不断规范教学行为。
8.建设质量保障信息化平台。我院应结合校园网络建设,尽快建成体现先进高等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质量管理理念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信息化平台,并将其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学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信息渠道不畅、反馈调控滞后等质量保障常见问题,进一步提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
四、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1.切实加大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学院可以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院各系教学评估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我院需设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建设专项经费,确保建设成效。
2.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我院可定期派出专家组,赴各高校学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每年召开一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建设经验,交流建设成果,表彰先进典型。
工程管理与房地产系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推荐阅读:
关于完善公司系统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思考08-02
完善证券公司风控指标体系总体思路08-23
完善公司治理12-07
公司治理的完善08-22
公司法构造完善思考05-18
《公司法》完善之我见论文05-29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08-28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心得体会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