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2024-10-09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精选8篇)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篇1

谋求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

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在市委读书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

盛全生

(2009年12月2日下午1:30,会议中心底层会议室,送审稿)

同志们:

为了更好地谋划和推进下一步工作特别是抓好2010年工作,进一步认清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走势、趋势,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感情、激情转化为一种具体行动,使思路理得更清、重点把握得更好、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和鼓舞下做好平湖的工作,在已有基础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我们在前段时间(连续三天的)市领导集中调研明年工作思路座谈会、市委常委工作交流会和书记办公会议的基础上,召开这次市委读书会。

在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并向10000美元迈进、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的这样一个新阶段,从平湖实际出发,在已有基础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既要认真总结回顾平湖自己的成功经验,也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有效做法。为此,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习考察。昨天,我们组织市几套班子全体领导、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级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入学习考察了江苏吴江、武进两地在保增促调、城市建设、港口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举措(我们学习先进,不是简单地去跟他们比较几个数字,最根本的,是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解放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作风、干劲,学习他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大手笔、大城市、大平台、大产业、大体制、大发展)。第二阶段就是今天的会议。看一看、听一听人家的,再想一想、议一议自己的。

上午开始,今年市级领导调研的8个重点课题的负责同志交流了调研成果,7个重点课题的调研成果作了书面交流.这些课题选得准、选得好,都事关平湖下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关键,而且研究得深,调研成果的质量高。比如,何大利主任牵头调研的《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找准了我们市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找准了方向。做好服务业发展的文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平湖实践科学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平湖发展的希望所在。又比如,石云良副市长牵头调研的《推进独山港区大物流、大产业、大平台建设》,同样是平湖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上次在“3+2”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交流会上讲过,21世纪是海洋世纪,省委省政府正在争取把“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嘉兴市委市政府近几年也在大力推进滨海开发,而我们平湖可以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滨海城市,我们不仅有537平方公里的内陆腹地,我们还有1086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27公里的海岸线,有建深水良港的优越条件,特别是独山港区已经具备产业承载能力,如何用好这些优越的条件、优质的资源,推进大物流、大产业、大平台建设,确实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其他课题也都调研得很认真,有深度、有质量,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就不一一点评了),有关市领导和镇街道、部门的负责同志畅谈了课题调研的启示、学习考察的体会,谈得都很好。

下面,我根据11月17日市委常委工作交流会、11月l8日书记办公会议精神,结合大家前期调研和这两天看、听、议的情况,围绕“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讲几点意见。

一、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中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作为我们平湖来讲,即将过去的2009年,是值得总结的一年,也是经受考验的一年,同时也是值得深思的一年。这一年,全市上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保增长、抓投入“两大任务”和项目推进年、企业服务年“两年”活动,以及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民营经济“富民工程”“两大工程”的要求,合心合力、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排难而上,基本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明显下滑的趋势,经济发展呈现企稳向好的势头。1-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4.9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比上半年回升0.9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19025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人8976元,分别增长6.5%和5.7%,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7.9%和7.1%。1—10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9.7亿元、地方财政收人1 8.7亿元,分别增长9.5%和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05.6亿元,同比下降1.8%,增幅比1-9月又回升0.2个百分点,增幅列嘉兴第二,10月当月实现产值56.04亿元、同比增长0.1%,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5.31亿元、利润28.21亿元,分别增长26.6%和45.8%,增幅分别比1-9月提高4.2和9.7个百分点,10月当月利税6.69亿元、增长58.3%,利润4.84亿元、增长122.5%,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呈现不少亮点,主要有六个方面(时间关系,我不详细展开,具体总结留在市委全委会上报告,这里点一下题:

1、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坚持标本兼治、保增促调,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主攻工业,在稳定工业的基础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尤其是主动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省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把光机电、临港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作为主动力产业来培育,光机电产业被列入全省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示范区试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意见,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临港物流和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1-9月,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7亿元、增长13.5%,增幅列嘉兴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长较快,从去年同期的29.3%、去年年底的29%上升到目前的31.6%),真正体现“两个优先”。

2、有效投入在困难中着力推进。到目前为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性投资都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到10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 9.5亿元、同比增长10.2%,不含嘉兴港区,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65.1亿元、增长14.2%,增幅列嘉兴第二(投资这个指标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的生产性投入,就没有一定的产出;没有先进的生产性投人,就没有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3、招商引资在逆势中增强合力。尽管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实绩不是很理想(不含嘉兴港区,1-10月,全市合同外资11075万美元、同比下降41.1%,实到外资11 898万美元、下降21.7%,引进内资14.1亿元、增长10.8%),但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氛围是浓的、力度是大的、工作也是抓得紧的,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机构队伍、招商网络、引资渠道等方面,都已经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手头也有一大批项目在谈、在报。特别是面对招商引资的严峻形势,我们果断实施“百日招商、百亿签约、百项开工”“三百行动”,打了一个漂亮仗,西瓜灯文化节经贸签约共签订独资、合作项目66项,总投资超过166亿元,而且项目结构优、质量好、规模大,创了历史新高。

4、要素保障在创新中有效突破。金融保障成效显著,及时组织项目推介、银企签约(1月8日就组织银企签约,10家银行与123个项目单位签定了合作协议,授信总额达97.35亿元,计划新增贷款达到53.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42%和67.98%,再加上10家银行与市中小企业局签订的23.5亿元授信、计划新增贷款1 6.5亿元的协议,签约授信总额与计划新增贷款分别达到120.85亿元和70.32亿元,创了历史新高。到10月末,实际新增贷款77.77亿元,履约率为65.2%),村镇银行将于1 2月6日设立,新增了3家担保机构(4月28日成立平湖汇丰担保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贷款担保余额21 59万元;10月28日又成立平湖龙鑫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原平湖豪诚投资担保公司通过转型,成为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机构,已提供1010万元),企业债券发行有望成功,镇街道融资平台改造有序推进,1 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62.8亿元和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38.1%。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尤其是工业园区三年行动计划有了良好开端,平湖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独山港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镇街道工业园区、创业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工业园区共拆迁农户431户,新增开发面积3034亩,其中不含平湖经济开发区和独山港区,镇街道工业园区拆迁327户,新增开发面积2264亩,累计开发面积21 2 1 8亩)。

同时,节能减排、电力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城乡征迁等工作扎实开展,特别要表扬的是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取得新的成效(今年,我们对上争取这块工作做得很不错,如:财政局争取到2.4亿元,发改局争取到4012万元,交通局全年可争取到4000多万元、已到位2000万元,经贸局争取到1 276万元,另外服务业发展局、国土资源局、科技局等单位向上争取这块工作也做得不错。今年这方面之所以能取得比以往大的成效,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上挂起到了积极作用,上挂的干部也很努力,所以明年我们要继续做好干部上挂这项工作)。

5、社会建设在危机中得到加强。平安建设上,尽管今年处在特殊政治敏感时期,尽管处在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尽管出现了一些应急突发事件,但由于机制完善、各方负责、应对有方,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和谐,特别是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各镇、街道计划新增的1200个监控点建设任务实际施工11 67个、光缆布控1 039个点、提供使用593个点)、治安大巡防三支队伍建设(在市镇两级有608名专职巡防队员的基础上,又建立村级治安专业巡防队1 20支、有专兼职巡防队员1 21 7名,还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治安“大巡防”,今年以来中心城区包括当湖和钟埭街道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11.3%,路面偷盗两车案件下降25.2%,路面“两抢”案件下降64.5%)、严打整治斗争(组织开展打击整治“两抢”大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两抢”犯罪宣传日暨“两抢”案件“零发案”集中行动日等活动,1-10月,各类刑事案件破案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1个百分点)等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平湖再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民生改善上,尽管今年以来财政收入不是十分理想,但对民生实事的投入我们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所增长(全市前三季度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为10.06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4.38%、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大社保体系建设、弱势群体关爱、饮用水安全、生态环境优化、居住条件改善、城乡基础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都在全面推进,同时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施“6311”工程等工作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民生问题。创建工作上,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取得了明显成效,省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复评,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接受检查考核并得到专家组好评,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创建,创出了生机和活力,创出了作风,创出了凝聚力、战斗力,也创出了生产力。

6、工作作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各级干部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展“一对一”服务等途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工作干劲不断激发,理解力、执行力明显增强,四套班子领导在合力推进重点工作上作出了表率(包括每位领导挂钩解决1-2个信访疑难问题、合力抓好学习实践活动“63 11”工程和城市拆迁工作等),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更为浓厚,这是最可喜、最可贵的变化。

总体来看,这一年是新世纪以来平湖发展中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不仅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还面临一些领导千部违纪违法案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一年的实践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使我们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化了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认识,深化了对我市经济发展中一些突出问题的认识:

一是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国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平湖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很高,一旦国际市场有所波动,马上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发展,经济运行的风险太大(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市场需求不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总量中我们能够拿到的份额有限,而且现在国际市场外需严重萎缩、恢复缓慢、贸易保护磨擦不断并呈加剧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 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1 02亿美元),所以必须千方百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开拓市场,巩固扩大国际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平湖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

二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型升级。我们既要立足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着眼长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尤其要培育先进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共同推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创新是金。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围绕特色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和科技人才主力军作用,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四是环境建设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建设。我们不仅要用保增促调、转型升级来带动环境建设,更要以环境建设来带动保增促调、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要研究、要调整、要消除。今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刀的理念,深入实施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化和拓展“一对一”服务,加大企业减负和扶持力度,开展涉企科室满意度测评,加快城市形象提升,倡导生态立市、环境立市,为保增长、抓投入、调结构、促转型营造了良好氛围,这些做法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和深化下去,并不断拓展和完善)。

五是信心确实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有信心就有办法(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充分提振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使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银行等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形成了强大合力,重振了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终将散去,而坚定信心、应对危机的经验及其形成的强大合力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二、在把握形势、明确要求中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必须正确把握形势,明确工作要求,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1、要看到,当前我们正处在依然严峻的经济紧缩期,必须再接再厉、积极应对。我市经济运行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明显下滑、今年以来的低开平走之后,开始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原先表现较好的指标继续保持既有发展态势,原先大幅下挫的指标也逐步探底回稳。但是,影响我市经济回升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少。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继续(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矛盾和制度性根源还没有彻底解决,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过高、通胀预期加重、公共财政状况失控等负面因素在短期内无法缓解,美元持续贬值,—些国家开始加息,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巨额赤字),世界经济走势还不明朗。国内经济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尽管中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货币政策将会趋向谨慎,接下来我们的信贷、土地等要素指标将会更加趋向紧张。我市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外贸出口大幅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招商引资情况不太理想、民营经济“短腿”尚未拉长等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当前经济走势,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善于趋利避害,积极化危为机,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推动平湖经济健康发展。

2、要看到,当前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有所作为。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科学判断。尽管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依然紧缩,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意味着国际资本的重新布局和全球产业链的再次分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将有力吸引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有专家分析,目前是国际产业特别是临港重工业和相对低端的高新技术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高峰时期,而且在未来几年内基本转移到位),这对地处长三角核心区、与沪杭“同城”拥有立体交通、港口岸线等得天独厚优势的“金平湖”来说,是非常现实的重大机遇。同时,明年我们还将面临上海世博会、沪杭高铁开通等带来的新机遇(明年,喊了几年的土地二轮修编正式开始,头痛的事情可以得到一些缓解,这也是一种机遇)。机遇是一种资源,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错过了就会贻误发展。机遇又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们不仅要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机遇,还要以充分的准备去捕捉机遇,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3、要看到,当前我们正处在至关重要的加速转型期,必须顺时应势、转型升级。当前,平湖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这是一个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要顺时应势推动经济转型。经济转型,首先是产业调整。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是产业从小到大、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加工业到制造业转变的阶段,是一、二、三产单个产业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发展转变的阶段,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个优先发展”特征更加明显的阶段。大产业、重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必然要求大手笔、大平台、大体制(这是相互配套的),这就对我们的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推动经济转型,基本方向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个优先发展”,主要动力是光机电、临港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发展载体是平湖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九龙山度假区、中心城区“四大平台”和新市镇、镇街道工业园区、创业中心等大、中、小平台(我们一方面要以大平台来引进大产业、发展大企业,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本地民营经济、创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大中小平台整体推进来为本外地投资者提供投资创业发展空间)。要顺时应势推动社会转型(所谓社会转型,通常是指社会系统由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过渡的整体性变化,它以人口结构转换为核心,同时带动利益、观念或要素、机制\功能等各方面的变化,最终形成以开放、流动、集聚为空间特性的现代城市社会)。如果社会转型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转型不仅会缺乏活力和支撑,甚至已有的成果都有可能会付诸东流。对我们而言,当前推动社会转型,主要是要推动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其本质实际上是城市化问题(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也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竞争。城市化,是我们下—步发展的动力),包括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形象、加快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两新”工程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包括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分配、就业和社保、科教文卫、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建设。中国的城市化,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集中在特大城市,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吞啼哙问题。我们城市化的新空间、新增长点在统筹城乡,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等等。要顺时应势推动政府转型。经济转型必然要求社会同步转型,而推动社会转型的关键在于加快政府转型。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政府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任何时候都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面对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我们怎么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社会转型的时候怎么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怎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要求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无所不包的无限政府转变成一个有限的责任政府等等,都是政府转型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在学习先进、奋起直追中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我们始终重视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推动发展。无论是学习长兴、绍兴等省内城市的先进经验,还是学习上海临港新城、松江和江苏太仓等省外先进城市的独到做法,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这次赴江苏吴江、武进两地的学习考察又一次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在同样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GDP增长去年吴江达到18.9%、武进达到2 0.3%,他们的基数都已经在8 00亿左右,这是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两地近几年每年利用外资合同都已接近20亿美元、实到都在10亿美元左右(吴江、武进今年以来实到外资也都已接近7亿美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速度后面是精神、增幅后面是作风、发展后面是干劲。我们学习先进,不是简单地跟他们比个数字、争个高低,最根本的是要学习数字后面的精神、作风和干劲。

1、他们精神振。从吴江到武进,一路走来,感受到的是浓烈的发展氛围、振作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开发,还是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到处热气腾腾、热火朝天、热浪滚滚,真正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他们作风实。吴江响亮地提出“学习第一位,赶超前一位”,各个乡镇街道、各个部门单位、人人都有明确的学赶目标,个个都参与发展竞赛(吴江在开展工作竞赛中,公开排名点评,对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单位和干部给予严肃批评处理,真正体现千事导向、业绩导向,极大地强化了各级干部的责任心、执行力),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吴江人为了抓住台湾的明基电脑落户苏州开发区带来的16家配套企业投资机遇,由市领导带队连续10多次赴台湾招商引资,以诚意把1 6家配套企业中的近一半吸引到吴江)。武进“十一五”之初就提出“埋头苦干,三年再看”(这个口号本身就是一个实干的口号,体现了务实的作风。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决心、这种勇气、这种自信),在全面完成三年任务的基础上又提出“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各项工作在苦干实干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武进为了审批一个出口加工区,由市领导带队常驻北京,仅用8个月时间就拿到了常州作为一个地级市用了一年时间都没批下来的牌子)。

3、他们干劲足。一方面,他们以火手笔推进大发展,真正是大投入、大拆迁、大建设。武进从20 0 6年以来的三年投入超过1000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拆迂突破10 0 0万平方米(三年拆迁总面积1242.9万平方米),吴江对5个乡镇撤并形成汾湖经济开发区,提升了功能形象,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们以高速度推进快发展。武进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常州武进假日大酒店,2007年中立项、开工到今年建成投用,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我们现在造一个五星级酒店,最少三年,最多五年也拿不下来),现在288米高的动画环球中心、汽车城等一批现代化的商贸服务设施、专业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它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武进速度”。

学习先进,关键在于行动(看看激动,想想感动,回来不动,等于没用)。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这些先进城市为标杆,咬定目标、奋起直追,学习第一位、赶超前一位,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当前最重要的,是在抓实抓好今年最后一个月工作基础上,抓紧谋划和推进明年工作,争取2010年各项工作抓紧抓早抓主动。对2010年工作的总体设想是,围绕一条主线,开展“三年”活动,推进“十大工程”,强化一个保障(“1311”)。

(一)一条主线,就是保增促调、转型升级。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抓工作要抓重点工作。当前的重点工作,一个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个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然是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究的重点是“调结构、防通胀”,这是因为中央考虑到全国经济在企稳回升的同时,通胀预期也在增加(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政策性刺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四万亿的巨大投资计划出台后,紧接着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促成了今年全国的GDP上半年增长7.1%、第三季度增长8.9%的可观增速,估计第四季度可能会超过9%甚至达到1 0%,全年GDP增长将在8.3%到8.5%之间。但是,这个指标里面也潜伏着一些问题,包括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从今年各地的投资方向看,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显著超越了GDP增速,以及国际热钱再次涌人,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依然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也使通胀预期大大增加),结构调整总体进展不是很快。可以说,中央的调结构、防通胀,也是为了更好地保增长,保有质量的增长。对我们平湖而言,尽管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增速回升不是很快,有的主要经济指标甚至还没有实现“正增长”,我们今年的GDP增速甚至可能低于全国的增速,我们仍然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而且我们今年围绕保增长、抓投入“两大任务”保的是有质量的增长、抓的是有效益的投入,没有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我们仍然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平湖下一步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调结构作为研究的重点,是因为调结构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增长的份量和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我们平湖要想在已有基础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就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不畏难,在突出经济转型的同时,推进经济、社会、政府的全面转型。

(二)“三年’’活动,就是项目推进年、城市形象提升年、环境建设年。开展‘‘三年’’活动,既是今年工作的延续深化,又是保增促调、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1.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集中体现了经济转型的要求。有效投入是纲,纲举目张。无论是保增促调还是转型升级,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社会转型,特别是经济转型,都需要加大有效投入(增长要靠投人、后劲要靠投入、转型要靠投入。我们这次赴吴江、武进两地学习考察,他们这么好的发展态势,主要也是得益于一以贯之抓投入,武进三年投入1000亿,是多么大的一种气魄?他们的强劲投入,又靠一股子精神、作风、干劲来保证。我们平湖接下去要做大做强做优经济板块、要做高做亮做美城市,要改善民生,就一定要以这样的精神、作风、干劲来抓紧抓好有效投人,抓城市发展投人、抓生产性投入,我们明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突破200亿,工业生产性投资一定要冲刺100亿),有效投入最终要通过一个一个项目来实现。我们这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项目推进年活动是推进工作尤其是抓投入的有力有效抓手。

2.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社会转型的本质是城市化问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就是城市化(城市化,还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也是体现我们抓工作的“主动权”。把城市经营好、发展好,就能掌握更多的资源要素,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成长的关键期、城市价值的提升期。衡量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城市化(城市化率=年末城市人口/年末总人口X100%),二是三产占GDP比重。这两个指标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城市人口的大量集聚,也就不可能有服务业的大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率,我们现在大概在60%左右,全年的三产占GDP比重我们大概在30%,这表明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是不平衡的,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也反映出我们这座城市的业态发展和功能形象还有差距。确实,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这几年我们的城市形象尤其是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是有了很大提升的,但对照社会转型的要求还有差距(从平时市民的反映、外来投资者的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中基层群众提出来的意见建议看,我们这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3.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体现了政府转型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首先要加快政府转型。政府转型说到底 就是为经济社会转型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今年开展企业 服务年活动的实践已经证明,政府的作为主要在营造环境。我们要把企业服务年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下去,以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丰富的内涵来营造保增促调、转型升级的优质环境。(三)“十大工程”,就是①招商引资“一号工程”、②民营经济“富民工程”、③大企业培育工程、④(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程、⑤城市“楼宇工程”、⑥交通“畅通工程”、⑦新市镇新社区“两新”工程和⑧“效能工程”、⑨“民生工程”、⑩“平安工程”。这“十大工程”,是与一条主线、“三年”活动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我们将建立十个专项组加以推进。

1.“一号工程”、“富民工程”“两大工程”和大企业培育工程包含于项目推进年活动之中。转型升级,一靠增量、二靠存量,主要靠增量。存量的转型升级企业自己会推进,政府只要加强引导,增量要靠政府去推动。增量,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去招,另一方面要通过民间投资去投。我们要认真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积极引进有利于转型升级的优质项目、龙头企业,同时充分调动和激发民间资本的创业发展积极性,推动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优质发展。

2.(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程、城市“楼宇工程”、交通“畅通工程”、新市镇新社区“两新”工程包含于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之中。通过强化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尤其是推进一批城市楼宇特别是商务性、政务性高楼的建设、以接轨上海和疏港公路为重点的大交通网络的构建、统筹城乡的“两新”工程实施,以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来增强整个城市的承载力、文化的软实力、环境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努力让本地老百姓眼前一亮、外来投资者刮目相看。

3.“效能工程”、“民生工程”、“平安工程”包含于环境建设年活动之中。通过动真碰硬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的效能问题、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治安、安金生产等问题,把平湖打造成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两感两度”。

(四)一个保障,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尤其是要:

1.把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在干部管理上。“比山高的是树,比树高的是人,比人高的是精神”。在一切生产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党的干部是第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我们学习考察的吴江、武进两地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两地的各级领导班子奋发有为、坚强有力,各级领导干部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让能者上、庸者让、不称职者下,努力造就一支敢攻坚、能担当、善于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干部队伍,同时要培养和引进一大批高新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为平湖在“人本经济”时代的发展积聚最核心的竞争资源(所谓誓人本经济力,是指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以不断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的经济,在生产领域更加注重人自我潜能的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消费领域更加注重精神体验型、舒适型消费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消费,在分配领域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共享成果、各得其所。这实际上是相对于“物本经济刀而言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基本生存构成人的第一需要,发展“物本经济”也就几乎成了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本位”的生理需求,其身心一体的高级需求和全面需求逐步释放,致力发展见物更要见人的“人本经济”,也就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2.把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作为明年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口认真贯彻落实省、嘉兴市有关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城乡党组织共建、党内生活联动、人才双向流动、党员发展联培等工作,特别要制订实施强村计划,强班长、强经济、强管理(在经济、社会、政府转型中强村,在“两新”工程推进中强村,在镇街道工业园区建设中强村),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夯实基层基础,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3.把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巩固扩大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推进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继续深化和拓展“6311”工程实施。

同志们,无论是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还是这次的外出学习考察,都使我们深刻感受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提高效能。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主题。尽筻驯名徽也经常强调解放思想,而且金生还专出叁行§解放思想大讨论,但我们现在解放思想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必须进一步强调解放思想。面对新形势、抡抓新机遇,需要解放思想;化解新矛盾、克服新制约,需要解放思想;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更需要解放思想。我们要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增长方式、投入方式、创新方式,首先要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思想解放比政策扶持更重要,观念转变比资金支持更重要。解放思想是一种能力,我们要敢解放、能解放、会解放,在思想观念上脱胎换骨,在保增促调、转型升级中换脑子、变方法。

改进作风,是发展的保证。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决定前途,好风气决定大发展,坏风气肯定导致慢发展、不发展甚至发展的倒退。好的风气,首先体现在党风政风上,体现在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上,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金会要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下大气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提高效能,是时代的要求。这次学习考察,进一步使我们感受到,当前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度’’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低效率、慢节奏,就会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丧失机遇、拉大差距。要学赶先进、奋起直追、缩小差距,就必须提高效能,对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扭住不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创新方法、破解难题,一抓到底、快出成效。

同志们,11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谋划和推进2010年工作,相继召开市领导集中调研明年工作思路座谈会、市委常委工作交流会等会议,这两天又召开市委读书会专题研讨。应该说,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已经基本明确。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这样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抓紧细化、尽快分解、部署推进,争取明年工作“开门红”,为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平湖经济社会全面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篇2

早在西汉时期, 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一起抗击匈奴, 派张骞出使西域, 于是开辟了沟通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古往今来, 在这条路上, 一车车瓷器、布匹、丝绸运到了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 换回了西方的各类珍宝和金银细软。丝绸之路在元代进入了黄金时期, 从古长安直到伊斯坦布尔, 是世界上最长的通商之路, 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之路, 也是人类迁徙之路。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2013 年访问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时, 发表的一篇名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中提出中国同中亚各国应共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加强“五通”, 即加强政策沟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贸易畅通、加强货币流通、加强民心相通。 在2014 年出访欧洲时又重申了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性, 表达了中国的诚意和决心。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自21 世纪以来, “ 新丝绸之路” 使中国与中西亚各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起来。通过这个有着古老历史的经济之路, 中国与中西亚各国的食品、纺织品、药品、化工品、农产品及各类消费品的交流密切, 同时在许多领域开始了合作, 比如农业、沙漠治理、环境保护和太阳能的利用等。 重新激活这一条贸易通道, 对中国乃至中西亚、欧洲、非洲各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 一) 增强了我国同中西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中亚、西亚和位于亚欧交交界处的几十个国家。这个项目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繁荣、产能结构的优化, 也使得中国在国家上的地位和威望越来越高。 同时, 中国也成为了中亚国家重要的合作伙伴, 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比例日益加大, 成为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合作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国。

(二) 促进产业转移

中亚各国的特点是资源丰富、经济结构单一、技术落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等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负责原材料的出口, 国民经济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轻工业和重工业基础薄弱。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 中国在中亚国家投资了许多基础建设, 截止至2011 年底, 我国已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国、第一大棉花买家、第一大电信设备和土壤改良设备供应国。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日益增多, 截止2014 年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84 万美元, 中国有足够的资金为 “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经济支持。在未来, 随着道路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中国将与中亚各国有更加紧密的联系, 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

相对中亚来说, 欧洲的市场更加成熟。如果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大多数是基于能源开发利用, 那么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可以更多的着眼于高科技的领域。 作为制造业大国, 中国不仅局限于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更多的是对投资市场、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同时, 随着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日益增多 (截至2012 年年底已达到270 亿元) ,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 形成双赢的局面。

(三) 减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将国内过剩产能销售到国外

2015 年我国经济继续下行, 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 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7%, 增长速度下滑。 从产业方面分析,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是3.5%、6.1%和8.4%。 虽然经济还在持续增长, 但是仍然有下行的压力。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6 月贸易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1~6 月累计进出口总值减少了6.9%, 与日本、欧盟的贸易额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我国目前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 钢铁、煤炭、玻璃、水泥、电解铝、光伏、船舶、汽车、风电、纺织等行业是典型的代表。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 煤炭行业的亏损已高达80%以上。 大批库存滞销。 产能的过剩导致了钢铁业、船舶业、煤矿业不同程度的亏损, 许多企业濒临倒闭。 而中亚的许多国家基础建设薄弱, 哈萨克斯坦的航空和电力分配不均匀;巴基斯坦高速公路和过道运输压力大, 铁路和海运能力也比较薄弱, 在用电高峰时, 电力供应不足, 停电频繁。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激活利于中国与中亚欧洲各国的合作, 将中国过剩的产能销售至国外, 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 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预测, 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沿线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能源有一半使用人民币结算, 那么全球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结算份额会升到7.05%。 同时, 亚洲地区每年所需的地区改造资金不足, 亚洲银行2013 年全年仅提供210 亿美元, 远远低于所需的7300 亿美元, 若大量的人民币投入, 将会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三、 目前的问题与未来的挑战

(一) 我国的外部环境不稳定

建国以来外部环境一直不稳定, 与周边国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态度一直不够亲密友好, 虽然政治建交, 经济往来不断, 但是总是在合作中压制。 南海领域,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侵占我国大大小小的岛屿多达45 个, 而属于中国的仅有9 个, 岛屿的争夺实际是石油资源的争夺, 资源争夺的背后是大国之间的较量。同时我国同日本、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家存在领土纷争问题有待解决, 台湾也总是受美日的干扰而不能回归祖国。

(二) 国际竞争激烈

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受惠国, 俄罗斯首先受益的有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等城市, 但是新丝绸之路的激活会威胁到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经济利益, 该铁路公司的股东是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反对者, 近百年来, 西伯利亚大铁路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若重新激活丝绸之路, 会影响到该铁路的客运量, 导致非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地位下降。

在2011 年美国提出了 “新丝绸之路”计划, 意在将中亚、南亚、西亚联系起来, 建立一个贸易畅通、 经济往来的平台。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新丝绸之路” 计划是美国压制中国与俄罗斯的武器。丝绸之路自两千年前开发至今, 为中俄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在中西亚的地位。“新丝绸之路” 计划旨在从中国西部建立一条连接中西亚的道路, 从而削弱中国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 除此之外, 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也针对丝绸之路提出来不同的项目, 其本意却殊途同归, 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最大优势是平等的将各国利益放在首位, 实现各国利益最大化而不仅仅受惠中国。 但是, 由于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影响力非同凡响, 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影响到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实施。

(三) 来自国内的阻力

“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项目在国内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例如传达政策时一些地方领导或者实施单位对政策的理解不够全面, 仅仅关注于“道路联通”而忽略了其余 “四通”;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腐败现象, 中央的拨款不能完整的用于新丝路的建设中, 或是一些个体户、承包商被利益熏心, “豆腐渣工程” 影响经济贸易往来;同时我国新疆西藏还不是很安定, “疆独”“藏独” 分子煽风点火导致地方政府不配合, 人民群众不信任等问题。

四、总结与启示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经济水平还需大幅提高, 产业结构亟需优化, 启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通过与中亚欧洲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将国内的过剩产能销售至国外, 搭建自主平等贸易的平台, 将国内充足的外汇储备资金投资国际市场获得更多利益, 但是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策的执行度不高, 政策传达有偏差, 国内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来自大国的压力、国际的竞争等。

在项目的建设中, 第一要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内容、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正确的传达到执行机构, 确保从高层到基层领会到政策的精华, 加强监督管理, 防止公款挪用、贪污受贿和“豆腐渣工程”。第二, 积极开展与中亚欧洲各国的公路、铁路、航空、纺织、钢铁、冶金、通信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鼓励国内企业向外投资。 第三, 加强金融合作, 在货币交易中, 提倡本币交易, 提高人民币的使用率, 一方面可以节约流通的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第四,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 两千年的商业古道贯穿欧亚大陆, 历史文化悠久, 增加各国间文化的交流, 也是对人类智慧文明的碰撞, 价值观的交融。

摘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近几年来我国提出的一个建设亚欧地区经济往来平台的项目。丝绸之路的重新激活将给我国经济带来无限的生机, 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和风险。文章主要围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背景、意义、存在的问题和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展开的。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篇3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对外贸易 TPP协议

中图分类号:F1 文献标识码:A

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其中,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我国的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随后进入到中亚各国。陆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陆上丝绸之路摒弃了传统国家贸易所使用的空运与海运,而是选择了陆路运输的方式。无论是空运还是海运都有着各自无法弥补的缺点,空运虽然速度快,但是价格高昂,而海运价格便宜,速度却很慢。陆路运输的方式将会成为我国今后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其克服了海运与空运的缺点。

不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是极为困难的。在美国的主导下,已经有12个国家,包括美国、智利、秘鲁、墨西哥、越南、新加坡、新西兰、加拿大、马来西亚、文莱、澳大利亚、日本都加入到了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今后还有可能会多出7个国家加入到该协议中去。美国之所以主导12个国家加入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是为了确保其在亚太地区的根本利益,符合了美国近几年来“重返亚太”的战略思想,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亚洲各国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避免亚洲各国之间增强对外贸易的往来。另一方面,当亚洲的贸易往来频繁后,美国终于不能袖手旁观了,想要通过TPP协议彻底进入到亚洲最具有活力的贸易市场,成为亚太经济的领导者,打破亚洲经济整合发展的速度,并以此来削弱中国与日本在亚洲对外贸易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一旦海上丝绸之路建立后,势必与美国主导的TPP协议的目的相违背,海上丝绸之路的目的恰好是复兴亚洲经济的整合力度,促使亚洲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美国一定会为了挽救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与领导地位,而通过TPP协议来妨碍,甚至摧毁我国想要建立的海上丝绸之路。

2“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的益处

2.1实现各国之间资源的互补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旦建立成功后,将会大力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各自取长补短,实现能源与技术方面的资源互补,实现各国经济与技术的共同发展。不仅如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助于推进各国之间文化与习俗的交流,增强各国之间人民的友谊,为今后长远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树立起在亚洲强大的领导力量,推进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2人民币将会成为区域性的国际货币

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利形成后,我国应当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提升贸易逆差,大量地使用人民币来购买外国的能源,不仅能减轻我国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的压力,还能使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的国际货币,加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一改往常只用美元来进行贸易结算的境遇。

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难题

3.1地方政府的配合力度不够

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我国陕西,宁夏,甘肃以及新疆,当地政府都想借助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机遇来大力发展地方的基础建设,甚至还想建立起比天津与上海更大的自由贸易区,来招商引资,开放贸易市场。然而,实际上,陆上丝绸之路只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即通过陆路运输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空运与海运来完成对外贸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加强陆路运输,大力降低其运输成本,能使其运输速度快,而价格便宜,彻底取代价格高昂的空运与速度慢的海运,使我国对外贸易有更强的运输系统。

3.2贫穷的中亚地区

中亚地区主要是指“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些国家的经济落后,技術匮乏,其无法在整个亚洲区域性经济贸易往来中扮演起非常重要的角色。

3.3政治局面混乱的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了11个国家,分别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与新加坡。这些国家中除了新加坡是非常发达的国家外,其余的国家不但经济落后,而且其国内的政治局面非常不稳定,而且有的国家近几年来还和中国发生过不少冲突,想象和东南亚地区的11个国家顺利进行经济贸易的往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3.4美国的干扰

中国若想建立起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洲进行贸易的往来,在贸易运输的途中,必然会经过中亚五国。然而,中亚五国中有着美国的军事基地,有美国的政治干预与监察,而且部分中亚国家也是想和美国出好关系,所以,中亚五国也不一定完全愿意与中国共同合作来完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不仅如此,美国也想利用其在中亚五国的势力来完成与中国不一样的丝绸之路,美国想让中亚五国与东南亚11国直接发生贸易往来,排除中国的参与,打造出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亚洲丝绸之路模式。如果中国在完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较为顺利,美国很可能挑动起东海地带的军事冲突,激起我国周围国家之间的矛盾来阻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进行,而海上丝绸之路也面临着美国TPP协议的重大竞争,发展将会举步维艰。

参考文献

[1] 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 东北亚论坛. 2006(05).

[2] 李琪.“丝绸之路”的新使命:能源战略通道——我国西北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与安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篇4

摘 要:通过对和静县党的十八届3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不仅为和静县林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林业发展;影响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林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所涉及区域总人口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经济带的建设,对和静县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1 丝绸之路的建设为开拓林果产品销售市场带来机遇

截至2013年12月,和静县林果产业发展规模已扩大到6453.3hm2,林果年产量约1万t,其中红枣约6000t。随着进入盛果期红枣面积的增加,未来3~5a内,红枣产量将继续增加。而红枣的销售市场,从2005年起已进入买方市场,新疆红枣消费的主要市场依然在内地。受内地传统红枣产区产量稳定、而新疆红枣预期供应充沛等因素的影响,红枣市场的买方性质短期内难以改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开拓林果产品国际、国内销售市场带来了历史机遇。

1.2 丝绸之路的建设为和静县实现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了契机

虽然和静县多次出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牧民发展葡萄产业,但受经营成本较高、产品转化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截至今年10月,和静县葡萄保存面积仅为453.3hm2,年产量约为3400t。葡萄产业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被挖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将逐步扩大。丝绸之路的建设,不仅将打通新疆联系内地的通道,也将新疆与欧洲市场紧密联系。借助新疆葡萄酒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市场消费约20%的份额,和静县葡萄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产业结构可以顺势调整。

1.3 丝绸之路建设为生态旅游注入活力

随着自治区、自治州大通道建设的启动实施,以及和静县巴音布鲁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取得成功,快速便捷的交通和驰名中外的湿地旅游品牌都将为和静县生态旅游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林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主要工作任务

2.1 加强特色林果质量管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抓好基地提升。加快和静镇夏孜尕提生态林果基地、巴润哈尔莫敦镇小巴伦生态林果葡萄基地、哈尔莫敦镇莫呼查汗、乌郎尕孜生态林果基地为主的标准化基地建设。针对具备不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值效益的果园和农户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实施特色林果优质高效基地建设工程,重点抓好一批产量稳定、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的果品基地,建设133.3hm2葡萄、333.3hm2红枣、33.3hm2杏优质高效标准园,作为常规化生产的中坚力量和优质果品原料核心基地,辐射带动提升全县林果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水平。继续广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注册果园、生态健康果园等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和认定工作,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2 优化特色林果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壮大发展

结合《和静县二十万亩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开展葡萄栽培优良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管理、品牌战略研究等重点问题研究和科技项目攻关。结合即将启动的二轮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鼓励农民将低产田等外地用来种植葡萄,争取到“十二五”末,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333.3hm2。同时,积极引进优质葡萄酒类加工企业,依托焉耆盆地“乡都”、“芳香园”等品牌葡萄酒知名度,实现产品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人均收入。

2.3 加大对特色林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

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引导企业形成合力,建立统一品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动林果产品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拉长产业链,全面提高林果储藏保鲜和加工转化能力;培育6~10个林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充分发挥加强加林果强技术管理。

2.4 做好项目资金扶持、优惠政策落实等服务工作

聘请自治区、自治州专家教授,向全县果农、林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各乡镇分管林业的党政领导开展林业政策法规、科技知识、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理念等知识培训活动,提高人们对当前林业发展新形势的认识,明确方向和目标,抓落实、抓成效。

加强与上级林业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工程项目资金,使造林绿化、防沙治沙、二轮退耕还林工程、良种繁育等工程项目资金向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倾斜,扶持林果产业调整和发展。

储备、争取实施一批林果产品储藏、精深加工、产品转化、良种繁育等项目,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储备、争取实施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公园、生态公园、湿地保护等项目,推动巴音布鲁克湿地、巴伦台、克尔古提等重点林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

积极建议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林业发展,尤其是鼓励葡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发展葡萄产业的农户、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给予资金或生产资料、原料等实物扶持,并加大扶持力度;对从事林果产品精深加工的公司、企业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其壮大发展。

建议政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放活放宽个人经营性贷款条件,解决农牧民、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积极搭建林产品销售、推介平台,畅通产品销售渠道。以政府网站、领导微博、召开产品销售现场、组织参加国内、国际产品展销会等方式,以及利用援疆契机,加强与对口援疆县市产品交流、推介活动,减少中间环节,加快产品打入内地、甚至国际市场速度。

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篇5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而言,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

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虽然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种种挑战,但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也有着自己广阔的前景,在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一定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之所在。

四是充分考虑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自主实现节能减排,服务我们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

充分考虑对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变化经济博弈中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另外,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经济政策推动。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有的处于空白,有的亟待完善。下文从教育、经济、管理、技术、投入5个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低碳教育政策

第一,明确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政府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加大低碳教育的师资培训。第二,筹建专门的低碳博物馆。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技知识的场所,应将低碳博物馆的建立健全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填补我国博物馆的这一空白。

第三,设立全国低碳日或世界低碳日。全国性的主题日作为普及相关主题知识的重要载体,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低碳经济政策

第一,推行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由于主体交易市场尚不具备而进展缓慢。我国应积极筹建基于配额交易的碳交易所,完善碳交易所的相关法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权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工作。

第二,开征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碳税,也称碳税,是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征收的一种环境税。从长远来看,实施碳税是势在必行的。研究表明,近期在中国征收低税率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但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

第三,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各项行为活动,如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能源开采(包括煤炭开采和石油开采)、森林砍伐、草原的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土地开发等开征生态环境补偿费。根据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目的,可采用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等多种方式。

(三)低碳管理政策

第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制定《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加速《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快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比较科学的计量手段和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

第二,建立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低碳考核制度。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推行“低碳GDP”考核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将现行的GDP指标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退化的损失;三是将实施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纳入地方的经济核算体系和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

第三,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低碳标志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低碳认证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促进低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低碳意识。应积极推动低碳认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低碳标志标准,向企业宣传低碳标志的意义,鼓励企业进行认证。

第四,建立押金退款政策。建议先行在伐木特许权的所有者中实行押金退款制度。

(四)低碳技术政策

第一,完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推行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低碳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和持股经营政策,采取期权、期股等各种分配激励方式,以奖励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使他们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接轨。放宽低碳技术入股的比例限制,加大奖励力度,使低碳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技能、工作业绩以及经济效益紧密挂钩。

第二,实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政府“低碳”采购,是指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保护、激励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政府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建立一批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由这些机构承担低碳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若低碳技术开发应用成功,投资机构可从企业生产新产品所得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投资的回报。

(五)低碳投入政策

第一,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政府预算支出是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根本保证。要确保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稳定,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提供制度保证。

第二,完善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积极性的政策。引导市场力量自觉防范、减排、治理污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可采用下述措施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对企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企业投资于防污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对低碳经济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对低碳产业和有明显污染削减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做生态经济文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6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地处西部的民族山区县,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快构筑生态经济高地,实现民族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xxxx发展生态经济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xxxx地处川西南的小凉山区,全县总人口14.7万人,农业人口占75%;面积2400平方公里,有耕地30余万亩,其中25°以上坡耕地有18万亩,森林覆盖率64%。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xxxx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一,水电资源丰富。xxxx有大渡河及其支流等大小河流42条,且大都流经高山河谷,水流落差大,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不含大渡河),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达到50万千瓦。

其二,旅游资源独特。黑竹沟风景区以其原始性、神秘性令中外游客为之神往,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xxxx是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淳朴的民族风情。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遗产,必将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其三,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由于地处山区,畜牧业从来都是山区农民谋生的主业之一,多年来已形成了千家万户养殖业的传统;林业方面,自98年天然林停伐后,xxxx加强了天然林的管护和退耕还林工作,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4%,已初现青山绿水。

其四,立体气候明显,土地资源充足,农林产品类型多样,成片分布,适于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立体气候明显适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特别是适于对海拔高度比较依赖的作物如茶叶、野生竹笋、中药材等的生长;农林产品成片分布有利于基地建设,从而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其五,国家的政策措施对xxxx十分有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退耕还林还草和西电东送等政策正适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优势,为xxxx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做好生态经济文章,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回报的永续性,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发展生态经济,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可发展地方经济,相得益彰。可以说,做好生态经济文章,对于拥有生态优势但经济发展落后的边远民族地区意义重大,将成为民族地区应对wto挑战,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必须途径。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做优生态经济,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发生态能源,建设水电大县。

水电是清洁能源,没有任何污染,完全符合生态能源的产业政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xxxx境内地表径流总量21.9亿立方米,大渡河及其主要支流共42条,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达50万千瓦。目前,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已达22.5万千瓦。水电的开发,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以及西电东送具体政策的出台,需要xxxx更进一步加快发展。电力是xxxx经济发展的龙头,电力发展规模将直接影响电耗结合、以工促农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为此,xxxx将加快水电大县的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官料河流域电站梯级开发,加快在建的依乌、两河口、白杨河等电站的建设,启动并建成装机3.8万千瓦的巴溪电站、装机5万千瓦的玉林桥电站、装机7万千瓦的金岩和鹅颈项电站、装机2.2万千瓦的幸福电站等。随着水电站的快速建设,预计5年内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7万千瓦,使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以上。xxxx将真正成为乐山生态能源基地县,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生态农业,再造秀美山川。

生态农业因其绿色和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是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力争五年内使全县所有25°以上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让xxxx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景更美。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竹笋、茶叶、山葵、藤椒、中药材等具有xxxx特色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合理布局,形成规模。三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和壮大昌龙公司香辣酱厂、宜坪莲花山食品厂、台青公司等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做长做宽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让生态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四是大力打造绿色品牌。目前,xxxx已有莲花山泡菜、刘氏香辣酱等四个产品被评为省无公害农产品,还有三个产品即将取得认证证书。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抓好绿色食品品牌尤其是aa级品牌的申报认证,努力在粮油、果品、中药材等品类中争取更多的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志;要把已经获得的无公害食品发展好、利用好,发挥现有品牌优势,大力整合特色资源,实施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力争做大做强做优;要利用博览会、展销会、产品发布会和实施网上工程等多种形式,加大对xxxx名优特新产品的宣传推荐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要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绿色食品。

(三)狠抓生态畜牧业,建设牛羊大县。

xxxx由于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和悠久的生态养殖传统,牛羊猪鸡等畜产品均保持了其无污染的生态特质,具有典型的生态特征,在当前崇尚自然,追求绿色环保饮食结构的大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要在进一步发展千家万户养殖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牛羊品改,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积极推行规模养殖。在种草上,要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下种草,并适度调整土地成片种草。在生态养殖的前提下,要积极推进牛羊品种改良,实现改良品种与生态养殖的有机结合。五年内,全县优质牛存栏要达10万头以上,优质羊存栏35万只以上,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70%,基本建成牛羊大县。同时,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实现畜禽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力促生态旅游,打造旅游新品牌。

在生态旅游上,xxxx是闻名中外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雄伟秀丽的高山景观,神秘莫测的密林峡谷、怪异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古老典型的冰川遗迹、引人入胜的高山瀑布和森林雪景、多姿多彩的原始森林。这些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其博大、丰富的内涵,为xxxx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xxxx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开发的前提并贯穿始终,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有效保护。目前,乐山市已确定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框架,即把峨眉山—乐山大佛—xxxx黑竹沟黄金旅游线建成世界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乐山大佛乌尤景区、峨眉山景区、黑竹沟景区。xxxx旅游要把握这一大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黑竹沟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争取2004年下半年初步实现对外开放。要继续加强黑竹沟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力争年内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要大力争取国债资金投入,促进黑竹沟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的进程,为黑竹沟全面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与发达地区相比,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的认识不足,对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生态资源优势缺乏战略性的认识。因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增强竞争力的理念。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观,使发展生态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把政府发展生态经济的决策转化为各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动实践。只有这样,xxxx的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xxxx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注重产业互动,实现经济相融。

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进程中,要重视生态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实现产业互动,经济相融。工作中,生态能源要为生态农业服务,生态农业和生态畜牧业要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尤其是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打造农副产品品牌与打造旅游品牌相结合,把农产品做成旅游纪念品,旅游宣传中融入农产品的宣传。这样,产业之间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将加速生态经济的发展。

(三)创造良好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篇7

20世纪90年代, Grossman与Krueger ( 1994 ) 利用多国数据分析发现, 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型关系[1]。经济发展初期大量使用资源, 生态环境污染排放物不断增加, 环境开始恶化; 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 人们收入水平上升, 对生态环境的偏好就会增强, 随后人均污染排放物就会降低, 环境质量开始上升, 最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水平共同提高, 达到和谐状态。他们认为经济发展对环境改善主要有三种效应: 规模、技术与结构效应。后来学者将此曲线命名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简称EKC。

EKC的出现并没有深层次的理论框架作为其基础, 所以受到广泛的质疑。Selden ( 1995) 利用简化的生产模型, 在生产函数中加入污染要素, 最终在稳态的条件下得到结论, 认为EKC是不存在的, 即人均污染物的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存在倒“U”型的关系, 而是成“J”形状, 因此EKC并不稳定, 在不同的理论假设之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2]。Lopez ( 1994) 假定技术是内生的, 并假定生产对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即只有生产活动产生污染, 而消费对环境不产生负效用, 最后发现污染与收入之间的关系EKC是不稳定的, 而是依赖于消费者替代弹性的大小、家庭风险偏好系数的高低[3]。

本文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扩展, 运用动态方法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EKC是存在的, 即经济发展与环境最终能够共存; 同时使用数据验证中国政府的干预对环境总体状况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假定效用函数中包括自然环境要素, 如土地、空气、森林等; 生产函数包括两种生产要素, 一种是人造资本 ( 主要包括资金资本与人力资本等) , 另外一种是自然资本, 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最终使得经济持久性增长 ( 但也有学者采用污染排放与生产要素相互替代促进经济增长[4]) 。

假定一个经济体中所有人采用单个的个体进行代表, 因此消费的群体和生产所需劳动力供给是固定常数, 故下面所有变量都是人均变量。生产函数与效用函数都考虑自然环境变量E, 即自然环境水平的高低影响效用水平和生产规模。那么这个代表者的总效用水平就可以表示为:

其中UC> 0, UE> 0, UCC< 0, UEE< 0, UCE>0, ρ代表着消费者对于时间偏好的程度。C、E分别代表消费者消费的产品与自然环境水平, 产品包括人造商品系列的集合, 自然环境包括土地、水、空气、芳香等构成要素。

经济体代表者的生产函数为:

其中, fK> 0, fE> 0, fKK< 0, fEE< 0。

这个生产函数中, K、E分别代表人造资本与自然环境, 其中人造资本包括设备、人工、资金等, 自然环境包括能源、森林、空气等, 其水平能够影响生产规模[5]。同时假设自然环境水平随时间不断变化, 即E = E ( t) 。

假定生产产生污染, 消费不产生污染, 并且污染总量与生产规模成比例关系, 即污染总量是生产函数的线性函数:

其中γ > 0。

W代表污染的总量水平, γ代表生产排放污染比例, 这个比例可能会是任何非负数。尽管一个经济体产业结构的不同, 污染排放的规模W不同, γ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动。但本文为了分析方便, 假定γ在短期内是常数。

环境水平E是一个内生变量, 其边际变化 ( 每个时间点的变化) 等于环境改善量减去环境恶化量。环境变化取决于两个方面力量的对比: 一方面生产不断加重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经济体的代表者会去改善环境的质量。若假定经济体的代表者没有采取对环境改善有力的措施和办法, 那么自然环境就会随着生产所导致的污染逐渐恶化, 如:

那么, 当t→∞时, 自然环境E最终会崩溃, 即E ( t) →0。又因为式 ( 2) , 导致经济中生产活动停滞, 即f ( Ky, 0) = 0 , 经济最终崩溃。He andPatrick ( 2009) 、Klitgaard and Lisi ( 2011 ) 认为环境对经济的发展约束的案例早就出现过, 如20世界70年代的石油危机, 导致世界经济倒退, 充分体现了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6,7]。

假设该经济体的代表者会采取减排或者清污措施来提高环境质量。采取这些活动必然要动用人造资本, 设为KE。为了分析的方便, 假设自然环境质量的改善活动只依靠人造资本, 则有:

因此, 在一个时间点上, 净环境质量改善为, 表示在任意的时间点上, 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取决于对环境改善活动的投入产出I与生产活动导致污染程度W的对比情况。如果W > I , 那么, 环境质量随时间不断恶化; 若W < I , 那么, 说明环境改善效果非常明显, 环境质量随时间不断提升。

因为, 界定则用于自然环境改善的人造资本为:

Ω ( t)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变量, 其中 ( 1Ω ( t) ) 表示人造资本用于改善环境的比例, 故生产函数又可以表示为Y = f ( ΩΚ, E) , 环境改善活动表示为I = h ( 1 - Ω ( t) K) 。同时, 本文为了分析方便, 假定折旧率为0。则资本、环境水平的动态变化路径为:

( 7) 式是普通内生增长模型中资本的变化路径, ( 8) 式中前面一部分代表的是环境改善活动产生的效果, 第二部分是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效果, 因此 ( 8) 式表示的是环境水平随时间点的变化。这个代表者的最大化效用可以表示为:

根据Hamilton方程原理, 在现值的条件下, 上面最大化的问题等同于:

其中, a与b是联合状态变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当于K与E的影子价格。这个最大化问题成立的充要条件如下:

其中, 上面方程中UC、UE、fK与fE分别表示这个代表者的产品边际消费效用、环境的边际消费效用、人造资本的边际产出与环境资本的边际产出。式 ( 14) 表示产出在消费与积累的边际效果相等, 产出在这两部分之间分配是无差别的, 式 ( 16) 表示的是资本在生产部门产生的边际效果与从生产部门撤出资本用在环境改善上的边际效果相同, 说明人造资本的分配在两个部分之间是无差别的。式 ( 12) 、式 ( 13) 分别表示K、E的动态行为过程。

由式 ( 10) 可以得到:

假定效用函数形式为:

由式 ( 11) 、 ( 12) 、 ( 13) 、 ( 15) 、 ( 17) 与 ( 20) , 资本安排比例Ω的平衡增长路径:

最后, 为了分析的方便将生产函数设定为:

从这个生产函数当中可以看到, 这是典型的CD生产函数, 0 < χ < 1。

根据K与E的动态路径公式 ( 7) 、 ( 8) 、 ( 20) 、 ( 22) , 可以得出:

因为0 < χ < 1, 所以根据式 ( 24) 可以知道。根据式 ( 23) 、 ( 24) 方程性质, 将两个函数表现在一个E - K的平面图上, 如图1所示。

从图1的左图中可以看见, W点是当同时成立时的稳态点, 根据式 ( 23 ) 和 ( 24 ) 可以得到:

因此在图上就会存在这样一些点, 它们可能会最终回归到W点, 稳态时资本安排路径为:

假设经济体在开始发展时面临的人造资本为K0, 自然资本很高, 高于E0, 经济体处在M点处, 如果是按照路径7发展, 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 经济发展最终收敛到稳态点W。但在干预的情况下, 不遵从第7路径, 选择次优路径, 有两种类型可供选择。第一种类型是在第7条路径下 ( 在图上低于第7路径) 选择一条路径。这条路径与第7条路径相比, 要求将相对更高比例的人造资本投入到经济发展过程中, 于是环境水平下降更快, 基本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发展成果, 最终当这条路径跨越时到达第4区域, 于是环境水平继续恶化, 经济发展因为E的水平极低而开始停滞。因为环境恶化程度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 导致经济崩溃, 环境最终也不适宜人生存, 经济体覆灭。第二种类型是在第7条路径以上, 如必定存在第3条路径。初始也是因为自然资本较为丰富, 人造资本量较低, 因此将较多的人造资本投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但是这种投入的比例显然是低于第7条路径的。因为环境恶化的速度明显慢于第7条路径, 经济与环境演变沿着第3条路径最终触及这条曲线, 与该曲线相交与X点, 在X点。虽然环境水平不再恶化, 但是由于, 所以资本还在不断地累积, 经济继续不断增长, 于是沿着XTZ向前发展, 当超越X点时, 经济与环境达到第2区。在这个区间, 同时存在, 经济在不断增长, 资本不断积累, 于是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环境的改善过程中, 环境水平因此也在上升, 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的局面, 这就是EKC所描述的路径, 如图1中右边图 ( 根据第7路径画出的) 。

从图1中右图可以看到, X点即为转折点, 这时在人造资本的投入下, 环境恶化程度不再升高, 而是开始降低, 即环境质量开始回升, 而在此过程中, 经济一直都在持续的增长, 所以EKC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达到转折点之前, 环境恶化程度不能超过最大值 ( 生态阀值) 。超过最大值, 环境水平不可恢复, EKC就不会存在。

本文利用扩展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导出EKC的存在。EKC描述的经济与环境发展的路径不是最优化的路径, 相对于稳态对应的最优化路径 ( 如图中的路径2、4与7) , EKC表示的是一条次优的发展路径。对于政策安排一开始并没有达到最优, 即并不是按照所指导的路径, 用于发展经济的比例一直是低于这个比例的, 即在达到X点之前, 恒成立。

三、模型验证

( 一) 变量的选取与甄别

因为验证EKC路径是否存在, 在模型中必须包括两个基本的变量即环境变量和经济发展变量, 但由于环境恶化程度显然并不全部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所导致的, 模型还需考虑以下的变量:

1. 进出口因素。污染天堂假说 ( PHH ) 认为, 一般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比较高, 因此会提高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 因为要环境达标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或者建设相关的排放物处理设施, 造成公司的成本上升。所以, 很多公司迁移到那些发展中国家, 因为那些国家的环境标准一般较低, 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 能够提升其竞争力。同时, 根据国际分工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一般是能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占比较高, 因此可能产生的污染程度较高[8,9]。因国内的消费动力不足, 长久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外向特点比较明显, 而出口的大部分商品也都是资源密集型产品, 或者代工产品, 因此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 Aaron andMary, 2010; Claustre and Kelly, 2012) 。

2. 产业结构因素。EKC的出现是因为有三种效应的存在, 即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以及结构效应。其中, 结构效应指的是产业结构效应, 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因为人造资本的严重稀缺, 必然发展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步升高。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为主, 因此对环境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旦公民产生对生态与环境服务的偏好, 社会资本就开始进入环境改善活动, 产业结构因为新技术的产生也会升级, 那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逐步变成对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环境开始改善。因此, 产业结构, 特别是第二产业的产值对环境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应该成为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Grossmanand Krueger, 1991, 1994) 。

3. 政府环境管理因素。经济与环境发展并不必然出现和谐的局面, 即经济发展与环境不会自动收敛, 而是在政府的环境管理政策下, 采用公共财政投资等方式将一部分资本注入到环境改善活动或者治理污染活动。根据“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因为外部性问题的存在, 生产者不会主动参与到环境问题的处理当中, 故应通过政府的环境政策的法律效力, 强制其参与到环境的治理当中, 这对于环境的变化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 ( Susmita etal. , 2002) [10]。本文采用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标代表用于环境改善活动的人造资本投资, 验证这个指标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 从而证明EKC的产生是有充分条件的; 同时这个指标的效果还代表政府环境管理绩效的好坏。

4. 地理因素。尽管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但是也不能忽略非人力的因素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如气候中的温度对于环境污染物的分解、挥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 地形地势的高低对于环境污染物的扩散以及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 本文在设定模型时考虑到一些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 二) 指标的选取与模型设定

为探讨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具体关系, 设定模型为:

或者:

其中IE、FE、IVA、TEM分别为进出口总额、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工业增加值占比、温度, 代表国际贸易因素、政府管理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地理环境因素。c、u分别代表模型中的常数项和随机扰动项。

( 三) 数据说明与处理

本文采用2003 - 2011年全国31个省或地区的面板数据, 对货币化的数额采用对数化处理, 进而降低数量级, 这对于数据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IE选取的是各省、地区的进口与出口总额; FE选取的是每年各地区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总额, 这些投资基本上来自于财政资金, 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构成主体; IVA指的是工业增加值占总产出GDP的比重, 因为本文选取的是SO2与COD排放指标, 主要属于工业指标, 因此选取工业增加值比例代表产业结构因素对环境的影响;TEM代表的是温度, 取每个地区的省会或者中心城市的年平均温度值。

注: 本文采用的是 ADF - Fisher 检验程序, 从 PP Fisher 检验结果中也可以得到上面结果;***、**与*分别表示的是在 1% 、5% 与 10% 上面通过平稳性检验, 以下皆同; ( c, t, 0) 表示的是在 ADF - Fisher 检验中是否有截距项、时间趋势项、阶数, 因为数据从 2003 - 2011 年终取得, 因此检验时取时间趋势项。

( 四) 模型估计

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对模型中各个指标的数据平稳性进行检验以避免伪回归的出现, 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的检验结 果中可以 看到, Ln ( SO2) 、Ln ( GDP) 、Ln ( IE) 、Ln ( FE) 、IVA以及TEM都是零阶单整的, 说明这些指标在零阶时都是平稳的。

2. 协整检验。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以确定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检验结果见表2。因经过检验之后发现, 模型 ( 25) 是最优的, 各序列均通过了平稳性检验, 而且通过了零阶协整的检验, 因此继续本文模型的估计。

注: 序列包括 Ln ( SO2) 、Ln ( GDP) 、 ( Ln ( GDP) ) 2、Ln ( IE) 、Ln ( FE) 、IVA 以及 TEM 。

( 五)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1. 模型的进一步选择。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检验之后, 需要对模型进行选择。因为采用的是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 分为三种: 固定混合模型、固定变截距模型及固定变系数模型。

对于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 通常需要进行通过对其F检验, 即通过比 较与 Fα ( N - 1, NT - N-k) , 进而确定拟合更优的模型类别。其中, SSEr、SSEn分别表示约束性模型残差平方和、无约束性模型残差平方和 ( 固定混合模型以及固定变截距模型属于约束性模型, 固定变系数模型属于无约束性模型) , N代表个体数, T代表时间跨度, k代表解释变量个数, α代表显著性水平 ( 本文选定为1% ) 。当F > Fα ( N - 1, NT - N - k) 时, 否定约束性模型, 否则肯定约束性模型。

进行检验后发现F1= 10. 78 > F0. 05 ( 120, 124) , 则否定固定混合模型。F2= 8. 63 > F0. 05 ( 150, 124) , 则否定固定变截距模型。因此可以判定本面板模型应该选择的是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 各个地方差别较大,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系数和反应方程。

2. 模型结果分析。经过最终的检验确定, 本模型应该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 估计结果见表4。从模型的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到, 不同地区得到的结果与系数是不同的, 且差别非常大。环境污染排放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根据EKC的假设条件, 一旦c1< 0成立, 则环境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出一种倒“U”性关系。在本模型的估计当中大部分地方的系数都符合这个规定, 如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青海和新疆系数c1都是负值, 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发展路径非常乐观, 尽管其SO2的排放与政府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强, 但是污染物SO2的排放量在未来开始走低, 而经济的发展不需要得到限制, 是一种和谐状态。

四、结论及说明

通过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将全国各个地方SO2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政府财政污染治理投资、产业结构、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识别, 可以从中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 一) 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

产出增长率与SO2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共有9个地区的系数是负值, 其余皆为正数, 这说明虽然未来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达到稳定和谐的状态, 但在目前的情况下, 依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SO2排放规模较高。

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 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 SO2排放量基本上相对较高, 但SO2可能受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此会有个别的异常点出现, 如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地区, 经济发展与SO2显然不成比例, 正弹性关系并不显著。

数据来源: 《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

( 二) 国际贸易因素的影响不同

在估算的系数当中, 有16个地区的系数是负的估算系数说明国际贸易的影响可能是负面值, 说明国际贸易实际上是有助于SO2的降低而不是上升, 剩下的15个地区的值为正数, 这些地区的, 即当国际贸易规模较大时, 这些地区的SO2增长率也越大。以浙江为例, 国际贸易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 SO2的排放增长率就会上升1. 16个百分点。而广东的估计系数是 - 0. 00186,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确定广东近几年在引进外资和进出口方面诱使产业结构发生改变, 国际贸易的增长带来SO2排放的减少, 尽管系数非常小; 同时c1也是负值, 说明其经济发展也有利于SO2的排放量的减少, 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

( 三) 政府环境管理绩效低下

理论上, 如果政府财政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规模越高, 那么污染治理绩效就会越好, 将会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但测算结果显示, 除了吉林等17个地区之外, 另外14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绩效极为低下。以北京为例,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提升1% , SO2的排放量上升0. 05% , 说明其政府环境管理绩效值得注意。统计年鉴上的数字显示, 大部分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主要的投向是基础设施建设, 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污染的长期治理以及源头治理并无实质联系, 这是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整体绩效并不高的原因之一。

( 四) 产业结构的影响

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若产业结构的影响系数为负值, 说明工业比重的上升降低了SO2的排放,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其工业技术水平普遍较高, 证明了EKC的结构效应, 即技术的应用导致产业结构升级, 原来的产业结构被替代, 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大幅度降低; 反之, 工业比重的上升会导致SO2排放量的上升。从表4可以看到, 共有15个地区的系数为负值, 其他的16个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在内的地区皆为正数。

综上所述, 因为各个地区的环境、地理、资源分布情况非常不同, 因此估计系数差别非常大, 各个地方系数都不相同, 但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仍处在和谐状态中, 只是转折点还没有达到, 因此大多数地方仍处在经济发展较快、环境恶化的过程中, 处在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 而倒“U”型曲线的拐点何时到来、或者曲线的水平区域持续的时间长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共部门的介入 ( Susmita et al. , 2002) 。

总之, EKC不会自动出现, 只有在资本安排合理的情况下, 即公共部门不以经济增长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将一部分资本安排进入环境与生态改善过程中才可能出现。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 EKC描绘的虽然是一条经济增长的次优路径, 却是兼顾经济和环境状态的最优路径。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ere M., Krueger Alan 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NBER Working Paper (4634) .Feb.1994.

[2]Selden Thomas M.Neoclassical Growth, the J curve for Abatement, and the Invert U Curve for Pollu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5, 29 (2) :162-168.

[3]Ramon Lopez.The environment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the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 liberaliz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 2 (27) :163-184.

[4]Tahvonen, O.Kuuluvainen, J.Economic growth, pollution, and renewable resourc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3, 24 (2) :101-118.

[5]Mingfeng Hung, Daigee Shaw.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n Taiwan:A Simultaneity Model Analysis[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4.

[6]Jie He, Patrick Richard.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CO2 in Canda.Working Paper (09-13) .2009.

[7]Klitgaard Kent A., Lisi Krall.Ecological economics, degrowth,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J].Ecological Economics, 2012, 84 (12) :247-253.

[8]Aaron Kearsley, Mary Riddel.A futher inqury into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Ecological Economics, 2010, 4 (69) :905-919.

[9]Claustre Bajona, David L.Kelly.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pre-existing subsides: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2, 2 (64) :253-278.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篇8

新丝路上的“核心区”

《小康》:作为亚欧桥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在近期又让新疆成为关注的热土,如何评价“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黄卫:“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通过现代化的综合交通通道和信息网络通道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辐射东亚、中西南亚和欧洲以及北非区域,涵盖4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和战略性经济带,不仅地域辽阔,而且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极大,世界为之瞩目。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央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有助于形成我国同周边国家“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的合作新格局,对于新疆在未来的战略引导作用,意义更加深远。

《小康》:对于新疆在未来发展的引导作用,如何来理解?

黄卫:经济发展就不用说了,对开拓发展空间、增强资源能源话语权、调整产业结构乃至维护国防安全等方面都有提升。具体来说:一是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更快发展。构建横跨亚欧的经济带,将对当前世界经济版图产生重要影响,可以有效促进亚欧特别是中亚、南亚区域互动,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包括新疆在内的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互利共赢。二是有利于拓展新疆的发展空间。新疆分别与八国接壤,边境线总长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通过发展周边外交、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加强文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三是有利于增强在国际矿产资源市场上的话语权。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在部分矿产资源领域内的合作,打破少数国家对部分矿产资源的价格垄断。四是有利于加快新疆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交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五是有利于维护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与周边国家进行全面的安全合作,合力深化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确保国家战略安全。

《小康》:在这次两会上,我们看到国内多个省、自治区都在围绕“经济带”进行全方位的讨论和布局,地处“大通道”要塞的新疆如何定位自身在其中的位置?比较优势又在哪里?

黄卫: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经济带上的各省区,地理、经济、人文等情况差异很大,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自身定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

我们综合考虑亚欧大陆经济、贸易、交通、资源现状和发展战略格局变化趋势,以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和向西开放的通道建设情况,初步理解和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空间布局主要是北、中、南三条大通道,分别从我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三大经济圈出发,依托国内现有交通干线,自东向西贯穿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经新疆通向中西南亚和俄罗斯等地。

其中北通道起于“环渤海经济圈”,自京津唐地区经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额济纳,从伊吾进入新疆,再经北屯、吉木乃西出哈萨克斯坦至俄罗斯等国;中通道起于“长三角经济圈”,自上海沿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横穿我国中原、西北诸省区,由哈密进入新疆,再经乌鲁木齐、精河,分别从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出境直通中亚至欧洲;南通道起于“珠三角经济圈”,自广东广州经湖南长沙、重庆、四川成都、青海格尔木,由若羌进入新疆,再经和田、喀什,南下印度洋沿岸的瓜达尔港,是一条极具战略意义的新通道。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空间格局上,新疆是北、中、南三条大通道的交汇之地,又处于东西两大经济圈(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小康》:“天时、地利、人和”又作何理解?

黄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格局中,无论是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来看,还是从历史脉络、文化渊源来看,新疆都有着独特而客观的优势,这决定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交通枢纽、核心区域的战略地位。主要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地缘优势。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直接连通国内国际两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以及未来中巴铁路、中吉乌铁路的建成,“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通道和枢纽作用将更加突出。

二是资源优势。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及其他各类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相邻的中亚地区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而且多数是我国紧缺矿种或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矿种。

三是人文优势。新疆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经过长期的相融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且境内众多少数民族都是跨国界而居,民族相连、血缘相亲、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文化认同。

四是发展优势。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后发赶超优势凸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小康》:“概念”一词往往让人记得快,但是忘得也快。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执行层面如何把“概念”变为蓝图,再将蓝图转换为现实,自治区已经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黄卫:自去年中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我们组建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总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以中通道为主轴、北通道和南通道为两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加快沿線中心城市建设为依托、以中亚国家及周边国家为重点、以多边贸易和生产要素的优化为动力,积极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加快开放步伐,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深入推进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能源、经贸、金融、文化、科技、生态及旅游等相关领域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我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主导权提供有力支撑。

新疆要成为“三个中心”

《小康》:那么新疆打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黄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建设重点和产业布局,要按照“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和目标,根据新疆的资源禀赋、现实基础、发展特色、区位特点进行布局,并与“十二五”规划、“三基地一通道”建设规划、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努力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我国重要能源大通道,以及向西出口制造业基地、面向周边国家加工贸易基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小康》: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加工商贸基地依托新疆的地缘优势我们可以理解,那么在打造金融中心方面,地处西北腹地的新疆如何完成?

黄卫:我来具体解释一下我们新疆如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首先主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其次推进金融创新,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政策,使乌鲁木齐成为中亚区域人民币交易和结算中心;探索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实现政府资源、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股权投融资的多样化需求。

与此同时构建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完善证券和保险市场,提供基金、债券、股票、保险、金融租赁以及金融衍生品等服务。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优势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的有利条件,积极研究设立国家能源交易所,建设立足新疆、辐射中西亚、欧洲地区的能源资源交易平台。

《小康》:因为多民族、多国家地区的文化在此交融,如何体现新疆在“文化交流中心”中的重要作用?

黄卫: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深化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人民间的“民心相通”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新疆一体多元的文化优势,以文化、教育、科技、医疗、旅游等为重点,开展与周边国家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丝绸之路国际服装节、新丝路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开展与周边国际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项目,推动更多广播电视节目落地中亚国家等,加大中国文化的推介力度。

构建面向中亚国家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建立集科技、科研、环境监测、地震预测等多方面信息资源及数据产品为一体的网络。加强新疆高校与周边国家高校的合作,扩大孔子学院规模和影响。加快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和阿勒泰四个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充分依托口岸优势开展跨境旅游。

《小康》:从您的履历可以看出,在赴任新疆之前,主要是在江苏省、住建部和北京市等地区与重要部门从事领导工作。到新疆工作后,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黄卫: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5月召开,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全面部署,新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恰逢这个时候,组织安排我到新疆工作,我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到新疆上任。

当时一踏上新疆的大地,我就深深爱上了这块热土,有这么几点深刻的感受,一是深深体会到新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认识到新疆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区位及资源等优势;三是从新疆的现实和未来看,新疆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四是中央关于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部署是一项英明决策;五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与内地比,新疆在经济水平、民生改善、发展理念、管理体制、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迫切需要全国在经济和人才上的支持。

(连接)

大数据看新疆

2013年,新疆生产总值8510亿元,比2009年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1.5%,增速由2009年全国第30位跃升到2013年全国第7位;人均生产总值37847元,比2009年增长47.2%。实现工业增加值3200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增速居全国第7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8亿元,比2009年涨了近一倍半,增速居全國第1位。

上一篇:审计存货盘点计划下一篇:观潮1课时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