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规划项目

2024-08-16

丝绸之路规划项目(精选8篇)

丝绸之路规划项目 篇1

丝绸之路金融专项规划

(初稿纲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金融业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丝绸之路旅游开发必将涉及大量资金运营投入,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进行保障必不可少。为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服务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使旅游成为区域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并以此为中西部地区以旅游开发为契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工农业基地增长、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服务,制订丝绸之路旅游规划的金融保障体系专项规划。

一.金融体系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

1.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现代金融业的有效运行可以直接放大或制约经济发展中的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可以直接反映经济运行质量和投资效益,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经济安全、市场稳定的关键因素。在丝绸之路沿线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快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强化作为旅游接待的各项社会职能,必须建立发达、开放和高效稳健运行的金融体系予以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业支持。2.金融业促进旅游资源有效配置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资源都可以以一定的价值量来表现,因此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归根到底是资金和资本的配置,金融市场的发展便利了资本集中、转移和重组,便利了投资和国际贸易,促进资金融通和有效利用,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资金成本,进而使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

丝绸之路沿线的中西部地区聚集了众多顶级旅游资源,由于缺少资金无法开发成景区,建设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造成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制约地方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在推动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和当地群众收放增长的行动中,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更需要立足于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推金融创新思维,建立发达的旅游金融市场,发展资金、外汇、期货、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交易品种,利用完整金融体系,促进旅游项目开发,保障旅游经营目标顺利实现。3.金融服务必不可少

金融业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以及更具广度与深度的金融服务。资金、土地、劳动人是现代旅游业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也是制约和决定旅游经济发展和建设速度的瓶颈,无论是旅游项目建设,还是区域营销宣传、正常经营,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丝绸之路旅游规划目标是推动沿线旅游经济发展、推进传统落后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在体制改革层面创新,对现有资源所属体制以及产业进行改造,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重组,所有的改革与创新,无一例外需要金融业在资本总量上提供更大规模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更广泛、更深程度的金融服务,为此要求金融业有一套针对旅游产业的金融服务的技术体系。

二、现实基础与存在问题

丝绸之路沿线的金融体系,相对东部沿海地区依然较为落后,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也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运营行体系,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1.金融业全面发展

在上世纪中央推进西部大开发背景下,金融在中西地区获得了长足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金融业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各业并举,中、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

——银行业稳健发展,——保险业发展壮大,航空险等

——证券业规范运行,涉旅游的多家上市公司。——期货业全国领先,郑州期货交易所 ——信托业重新起步,旅游依托业起动

2.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构成的全国性分业监管体系迅速形成。丝路沿线各省市地区的金融业的分业监管体系也随之建立起来,并成立了金融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在加强组织保证的同时,金融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和细化。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事关金融业长远发展的基本法律和法规,使金融业的发展加快走上法制化轨道,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地方金融机构也根据所属地区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业务管理规定,加强了地区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监管工作和监管制度建设。地方金融监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金融市场秩序不断好转,促进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经核实加一些例证)

3.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国家实施了《商业银行法》,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加快。各地金融主管机构进一步在银行体制改革中确立了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标志的商业化目标,取消信贷规模管理方式,全面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各银行业机构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充实自有资本,合理调整存贷款比例结构,重视资产质量和风险防范,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积极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新增资产质量有所提高,经营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

为加快银行商业化进程,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降低潜在金融风险,国家设立的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了各省自治区的办事处,分别收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地方的不良资产,采取债转股、重组、置换、破产、出售等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提升。

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的推动下,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领域得到迅速拓展,银行业务从传统的存、贷、汇等单一领域发展到存、贷、汇、票据承兑、贴现、回购、大额可转让存单、国债交易以及资产托管等领域。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在柜台业务处理、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资金清算、金融信息搜集处理发布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金融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增加一些金融在旅游发过程,促进性实例。)4.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企业,除经营存贷款、外汇等市场外,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逐步发展起来。

证券市场获得迅速发展,西部企业大量上市筹措发资金。

保险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大类比较齐全、市场层次不断细化、运作日趋规范的市场体系。涉及旅游经营的保险不断推出,并在丝绸之路沿线广泛推销。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5.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在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中西部地区在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以下问题:

金融机构总部比较少,设立外资银行的国家比较单一,对外辐射功能有限;

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较高,资产质量较差,资产收益率低,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

地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不强,金融改革不到位;

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调;信用体系、担保体系建设滞后,企业逃废债问题比较突出,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金融产品还不丰富,金融对外交流较少,金融电子化程度不高,金融创新能力不强; 社会各界对金融的认识以及居民的金融意识有待提高等等,和东部沿海地区大中相比,金融业的软硬件建设均有较大差距。

三.发展优势与历史机遇

1.旅游经济增长促进金融业改革

受惠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近年来资源类商品价格,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繁荣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确立,金融业具备了更为广阔发展市场空间,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的进步,为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旅游开发与运营也受惠于金融体系改革成果。金融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规范经营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市场基础和体制基础,金融对旅游产业促进能力更强。

丝绸之路沿线旅游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资源不断的被开发利用,将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根据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五到十年,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将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旅游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将得到全面完善,经济活力将空前增强。在此过程中,旅游企业的融资行为逐步走向完全市场化,居民对金融性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将促进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市场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是消化历史和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资产包袱,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旅游促进社会消费形式变化,有助于形成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营体系,金融企业与政府、非金融企业等方面的关系,随着市场进行调整,促使金融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发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将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新的金融法律法规会陆续制定出台,已有的金融法律法规也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规章也将更趋健全;金融管理制度也会根据金融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有利于金融监管。金融体制的完善,为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旅游与金融相结合成为必然

 西部大开发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将使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中央西部的战略部署,西部成为投资热点,兴建了大批的国家重点项目,巨大的人流物流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旅游消费应动而生。

 区域经济增长

丝路沿线的金融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成为西北地区金融机构最密集、种类最齐全、开放度最高、功能最完善的城市。建设与旅游相联的金融体系,发展西部地区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促进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 国家政策支持

——国务院首次出台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推进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促使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的进一步活跃,为我市期货、证券业的发展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作用,扶强做大优势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国际趋势

——国际资本战略转移,将有更多资金进入中国。近年,随着欧美日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国际资本呈现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战略转移态势,将有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西部,寻找商机。

3.西部旅游发展促进金融投入增长

 旅游资源优势 丝路沿线拥有优质旅游资源,地域广阔。国际旅游的战略定位,必将有效地带动资金流汇集和资金中心的形成,进而带动金融业的跨跃发展。

 开放优势

丝路沿线的新疆、甘肃都有漫长的边境线,是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经济外向型发展,为旅游业、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 旅游的后发优势

金融基础、金融环境经逐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各业并举,中外资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通过压缩不良贷款、整顿金融秩序、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加大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等措施,已初步形成安全稳定、规范有序的金融环境。

四.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旅游服务为目标,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以金融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为重点,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不断完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各种功能,增强凝聚力、辐射力,形成以投融资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金融资本集散中心、金融活动交易调控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中介服务中心。 2.基本原则

 坚持金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并重,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金融业必须服务于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全力支持经济发展的合理需要。同时,建立起能满足人们各种合理需要、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 2.坚持市场化原则,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支持和配合驻蓉各金融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决定,不断改革金融运行中不适应市场竞争的方方面面,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促进金融市场的有序合理竞争。 坚持金融开放,树立国际竞争意识。充分认识当前金融国际化趋势及其发展特点,高度重视我国全方位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对金融业的影响和所面临的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强化危机意识,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到成都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竞争,支持鼓励组建中外合资金融机 构。

 坚持金融业人才发展战略,支持金融机构引进和培养适合金融中心建设需要的中高级人才,努力提高金融系统驾驭现代金融的能力。

 坚持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并举,确保金融业稳步健康发展。结合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创新,全面推动金融业的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同时,配合监管机构和各金融机构制定并完善金融安全框架体系和应急预案,不断化解金融风险,规范金融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3.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高效开放、服务优质、运行协调、与成都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高效开放:

──现代金融运行体制基本形成,金融机构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资本配置效率明显提高,金融业务基本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

──金融机构布局合理,资本实力明显增强,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育良好,竞争能力有较大提高;

──金融市场竞争充分,基本消除市场空白;

──金融市场基本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增多,经营品种广泛;

──以业务的国际化为先导,机构的国际化为基础,在实质性参与国际金融竞争方面迈出较大步伐。

服务优质:

──金融服务品种齐全,金融机构网点分布合理;服务品质优良,便捷高效;

──市场竞争规范有序;

──从业人员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

──金融创新能力大大增强,能够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运行协调:

──内控制度健全完善,监管有序有力,内控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风险能力有较大提高。五.发展布局

1.空间发展布局

建设西安与乌鲁木齐两个区域性的经济中心。

以西安传统金融商业区为基础,以乌鲁木齐新兴的金融商务区为未来发展空间,形成两大中心区域功能互补、各市区金融机构网点合理分布、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以丝路为轴线中心逐步向西北腹地和边远城镇地区拓展的基本格局。

西安传统金融商业区

汇集众多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历史自然形成的金融机构聚集区,是现有金融体系的中心,重点服务于丝路旅游经济发展。

乌鲁木齐新兴金融商务区

新开发建设新兴金融商务区,以外汇业为龙头,辅之以为金融业提供通讯、信息、商务、会议、酒店、公寓、休闲娱乐等商业服务配套设施等可提供24小时服务的金融生态环境和特殊优惠政策,可广泛吸引内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国际财团及其区域性总部,国际跨国公司资金结算中心、区域管理中心,全国性总公司管理总部、财务中心,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咨询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结算银行等组织的办事处入驻,成为现代金融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的载体。

新兴金融商务区将立足新疆、面向西北地区及东北亚地区,资金流量巨大、进出频繁、交易活跃的、新兴的、开放型的现代国际金融商务中心。

串点式的金融网络节点

景区景点金融网点合理分布,为企事业单位和旅游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按照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和便于金融风险防控的扁平化管理要求,合理调整金融机构下属经营机构布局,方便客户,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农村县域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以适应农村城镇化、产业化、现代化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根据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快培育、发展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2.行业发展格局

旅游产业开发离不开各种金融产品,丝绸之路规划必须建立完整的金融产品体系。建立扶助旅游开发与运营的区域政策性银行,筹建旅游发展基金,发行旅游信托,鼓 励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形成以“银行为龙头,基金和信托业为两翼,企业上市融资为引擎”,金融各业全面发展的金融发展格局。

金融分业规划设想

银行:建成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等构成的结构合理、竞争比较充分、运行高效、支持成都经济建设有力的银行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银行体系,设立和引进全国性银行机构,争取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增强金融对旅游发展地区的影响能力。

基金与信托:稳健发展信托、投资基金、金融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建设投融资中心。充分发挥信托、基金、金融公司等经营范围广,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开展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加金融市场的活力,拓宽融资渠道。

证券:稳步发展证券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拓展直接融资,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建成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种类齐全、各类证券机构发达的证券市场体系和有效的证券监管体系。其中债券和股票市场保持均衡发展,本地企业国内(外)上市直接融资渠道比较顺畅,地方资本市场建设有实质性进展,债券、股票种类多样化,国内债券融资和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有较大增长。

保险:建成由中资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并存的主体多元化、竞争差异化的开放有序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力争设立1—2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

中介体系:积极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服务中心。鼓励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综合设施和多功能配套生态环境,形成各类金融服务中介机构云集、功能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建成比较完备的金融中介体系,金融中介结构种类齐全,金融中介业务多元,监管有序有力。其中,金融会计、法律、评估、证券投资顾问咨询等高效发达,投资银行业务比较发达,风险投资中介、信用调查征集、资信评级等新兴金融中介业务迅速发展或基本发育成熟。

六.工作任务

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利用证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推动大中型旅游企业主板市场上市融资。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增发新股募集发展资金,对符合上市条件但有暂时困难的企业,帮助其解决困难,促其上市;对有 潜力、有市场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等方式,帮助其创造条件上市。

鼓励和扶持中小旅游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融资。尽快解决区域内的小企业长期存在的产权界限不清、智力和技术投入无法量化等历史遗留问题,界定产权,扫清上市障碍。同时,根据产权交易市场规则,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上市的扶持政策。

支持集团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要结合资产重组和引进外资,推动更多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大胆利用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资金。

积极发展地方债券市场。在债券市场放开后或国家政策允许时,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 完善和发展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一是结合国家和地方重点支持产业、行业和企业指导目录,加大对本市重点产业、企业及项目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二是加大对有盈利前景的旅游企业中长期信贷支持。随着风险投资机制的逐步建立,银行要开展与信用评级、知识产权评估、技术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合作,加大信贷投入。同时,建立一套适合旅游企业的贷款管理办法,为旅游企业提供理财、投资咨询等金融服务,保证其对贷款的合理使用,并充分利用旅游产业贷款担保机构的作用,分散风险。

三是在继续拓展和完善原有的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贷款种类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中长期贷款业务。随着个人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加强对家庭旅游开发进行小额贷款,开展个人财产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发无形资产抵押等新的信贷业务。

 充分调动和运用民间资金

要以开发性思路,推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一是通过对供水、道路、地方电力等优质企业股份化运作,吸引民间资金入股;二是积极探索小额信贷融资和发行中小企业发展信托基金等。

2.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组织体系  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主体

(1)大力发展现有地方金融企业。

一是帮助地方金融企业化解不良资产,参照现有模式,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地方金融企业形成的部分不良资产,降低风险,加快地方 金融企业发展;

二是支持地方金融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发行股票等方式充实自有资本,增强竞争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是支持地方金融企业与国内外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和协作;支持地方金融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四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其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对乡村旅游建设和农业观光旅游的贷款支持。

(2)建立新的地方金融企业。一是鼓励和支持各方力量创建与旅游产业投资有关的各类企业和机构;二是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

(3)继续引进和发展外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开放服务业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积极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运行机制和金融技术的外资金融机构。同时,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市创办中外合资或合作的金融企业,如中外合资、合作的银行、保险公司和中外合营的证券机构等。

 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会计、审计、律师、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

(2)根据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发展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规范的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逐步发展消费信贷担保机构,建立个人信用担保体系;继续完善和发展证券投资咨询、保险经纪、代理、专业理财服务等机构。

3.加快金融业制度和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品质

按照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逐步放宽行业进入限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鼓励和支持建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各类金融企业,鼓励股份制银行通过资本运作增强资本实力,扩大市场份额。

按照国际标准,改造银行业的会计制度、统计口径和管理规章、标准,逐步使银行业的会计制度、统计口径和内部管理与国际通行规则、模式和惯例接轨。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继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继续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杜绝行政对银行不必要的干预,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尽快建 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模式。

4.适应网络时代形势,加快金融业信息化建设

 加强金融系统之间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完善区域内的票据清算系统和配套设施,提高票据清算效率;其次,完善不同银行间的同城电子转帐系统,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加速资金周转;再次,探索建立异地电子联行交易,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资金清算的网络化打下基础。

 发展面对消费者的信息化、网络化服务

首先,加强金融市场信用卡类支付手段的网络化建设,争取建成各种信用卡共享通用的自动支付网络;其次,适应商人银行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和财务清算系统;再次,适应金融业务虚拟化趋势,发展金融电子商务,如开办网络银行,推广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等网络金融服务。

 建立和发展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信息化联系

为适应经济逐步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积极拓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电子化信息联系渠道,发展先进的实时金融信息交换系统、跨国金融业务网络化服务系统等。

5.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银行、保险及金融各业

加快改革,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建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资产质量优良、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扩大金融开放程度,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增加外资金融机构数量;积极推进商业银行、证券、信托对外合资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外汇结算市场、外汇交易市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适当区域开辟和建立金融自由区,试办离岸金融业务,允许外资银行及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通行的金融业务准则从事离岸金融业务,更好地发挥大连对外开放的优势;借助旅游经济开发,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探索保险创新发展的新路子,积极争取组建旅游财产保险公司和合资寿险公司,加快保险业发展。

七.阶段目标及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8—2012年)建设金融商务区

完善各类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综合经营与专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金融组织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

培育、发展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外汇调剂市场、债券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等,健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借助海内外资本市场,扩大企业上市融资和后续融资。

第二阶段(2013—2017年)

基本建成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各业全面发展、各类中外资金融机构聚集、服务功能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实现金融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大金融业总量,金融资产在2008年基础上翻两番;金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升到9%以上

基本形成充分开放、辐射力强、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外汇调剂市场、债券市场、证券交易市场功能完备,交易规模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

发展以能源为核心品种的工业品期货、期权体系,初步形成规模不断拓展、市场机制完善的商品期货交易中心。

建设安全、有序、诚信、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以上,不良资产率控制在国际警戒线标准10%以下,形成有效的金融监管、风险控制、信用征信及等级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2018—2022年)

金融商务区建成并形成功能,实现投资150亿,引进100家以上较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和跨公司资金管理总部,集中万名以上金融、商务专业人才,形成万亿以上资金管理、调度功能,使其成为立足旅游、面向产业、辐射西北地区的国际一流的现代金融商务区。

金融业保持持续增长,金融业总量不断扩大,旅游产业金融资产在2008年基础上翻三番。

金融机构体系完整,各类中外资金融机构聚集、服务功能完善,银行、保险、证券、期 货、信托等各业充分开放、全面发展。建立适应国际标准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层次、多类型、门类齐全、功能发达、内外互补、城乡结合、全面开放的金融组织体系,增强综合竞争力。

将西安乌鲁木齐建成旅游金融业中心,资金中心、外汇结算中心、外汇交易中心和离岸金融中心、投融资中心、金融服务中心。

到2022年末将我市建成西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八.配套措施

1.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金融业人才机制,大力提升人员素质

 招集人才

根据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金融人才需求导向目录,完善双高人才公开考试聘用制度,加强对金融类高级人才的聘用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除政府制定户口、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外,鼓励金融企业制定职位选择、报酬、个人生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进金融业急需的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精通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创新技术的高级人才。

 建立咨询机构

鼓励金融企业通过设立名誉董事、战略发展顾问、投资咨询顾问等方式建立与国外金融机构和知名国际金融专家的联系、沟通渠道;加强与国内金融研究部门、大专院校金融研究机构等的联系,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内外金融智力资源,为金融中心建设服务。

 加强培训

加强对金融企业员工的定期岗位培训,鼓励员工接受在职教育,督促员工不断进行观念和知识更新,尤其要重视培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鼓励金融企业定期选派人员到国外学习国际金融管理经验和金融技术等。2.健全社会信用信息征集体系

1.建立社会信用信息征集协调和工作机制,由政府出面组织财政、税务、工商、公安、社会保障、海关、银行、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等部门和企业,根据各自职能,各有侧重地收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统一协调和沟通后,形成全市社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2.鼓励发展独立的资信评估机构。在政府引导下,由金融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和行业自律组织等组建股份制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调查评估机构,按市场化原则经营,并完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予以规范。

3.整合现有的政府各部门和金融企业积累的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资料,逐步建立系统的 全社会共享的企业商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评级机制,完善个人信用信息调查征集系统,分层次、分阶段地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探索信用信息征集、使用、更新、隐私保护和预警等方面的运作机制。

3.深化金融业体制改革

 提高办事效率

增强服务意识,为中外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和法治环境。创造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方便现有金融机构,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在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同时,及时解决个别金融企业的特殊困难和合理要求,增加管理和服务弹性。

 维护地方金融秩序

不断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信用和企业的整体信誉,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

根据现代企业特点,对不同产权结构的金融企业实行不同的协调、监管办法。对国有商业银行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蓉机构、外资金融机构,要建立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制度,尽力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和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市属金融企业,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要减少行政干预,让其按市场规则运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给予相应的支持,鼓励其不断做大做强。

 金融扶助政策

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重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制定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及优先扶持企业和项目目录,研究出台相应资金导向政策和筹措计划,推动各类金融企业更有效地支持经济发展。4.加强金融监管,努力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

 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和政策协调

建立市政府与金融界的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为交流金融信息、及时解决问题和矛盾、防范潜在金融风险提供工作机制和预警机制。

 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从源头上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因素,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提高整体经济效益,降低潜在金融风险。

 加快制定鼓励风险投资的地方配套政策,并建立相应的地方监管协调系统 一是对风险投资机构给予扶持;二是完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三是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理顺风险投资的进退渠道;四是规范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配套市场环境;五是建立完善地方监管协调机制,防范风险。

丝绸之路规划项目 篇2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按照“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总体要求, 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的地缘优势, 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以哈尔滨为中心, 以大 (连) 哈 (尔滨) 佳 (木斯) 同 (江) 、绥满、哈黑、沿边铁路四条干线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贝阿铁路形成的“黑龙江通道”为依托, 建设联接亚欧的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 吸引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聚集, 发展境内外对俄产业园区, 打造跨境产业链, 构建发达的外向型产业体系, 构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级, 为我国扩大与俄欧、东北亚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作出重要贡献。

推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把握的五个原则。

一是准确定位、互利共赢。以中俄双方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利益互惠为基础, 紧紧围绕经济合作, 扩大利益汇合点, 立足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和后贝加尔地区, 面向东北亚, 重点发展同俄罗斯和欧盟的经贸合作关系, 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二是铁路为主、立体联通。以大哈佳同、绥满、哈黑和沿边铁路为支撑, 实现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贝阿铁路的互联互通, 构建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光缆于一体的国际经贸大通道。

三是以贸兴业、全面发展。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 吸引生产要素向经济带及周边地区聚集, 打造跨境产业链, 构建外向型经济体系, 带动经济、科技、人文等全方位交流合作, 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四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谋划、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作用, 加大投入, 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调动企业参与建设积极性, 遵循国际惯例和商业原则运作。

五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五大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统筹考虑、相互衔接、突出重点、先易后难, 分阶段确定目标, 分步骤推进实施。

二、战略布局

(一) 四个走向

向南到大连进入华东华南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向东经绥芬河到俄符拉迪沃斯托克与东北亚日韩朝三国对接;向西经满洲里到俄赤塔与亚欧大陆桥对接;向北经黑河、漠河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对接。

(二) 通道布局

以大哈佳同、绥满、哈黑和沿边铁路为主骨架, 以周边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光缆为辅助, 以相关车站、港口、机场为节点, 建设联接亚欧的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

1. 陆海联运通道。

起自我国广州、宁波、上海, 韩国釜山, 日本新潟等港口, 经海运至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东方港等港口, 经铁路至绥芬河, 再经绥满铁路至哈尔滨、满洲里, 从满洲里出境后至外贝加尔, 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 向西抵达波罗的海沿岸和汉堡、鹿特丹港。

2. 铁路通道。

绥满铁路过境通道:东西走向。东起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 途经绥满铁路, 经绥芬河、哈尔滨, 至满洲里出境后可达外贝加尔, 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 向西抵达波罗的海沿岸和汉堡、鹿特丹港。

东北港口至同江铁路大桥过境通道:南北走向。南起大连港等港口, 途经哈大铁路至哈尔滨, 再经哈佳铁路至同江, 从同江铁路大桥出境至比罗比詹, 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相连。

哈尔滨至黑河铁路过境通道:南北走向。哈尔滨—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

沿边铁路过境通道:东南—西北走向。老黑山—洛古河, 途径东宁、绥芬河、虎林、饶河、抚远、同江、名山、逊克、黑河、漠河等边境口岸, 出境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相连。

3. 公路通道。

以连接相关节点、产业园区和边境口岸的国省干线为主的公路网。

4. 水运通道。

以哈尔滨港和佳木斯港为枢纽, 黑河、抚远等口岸港口为节点, 建设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航道等重要水路运输通道及江海联运通道。

5. 航空通道。

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为枢纽, 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漠河、抚远等支线机场为节点的中俄、中欧、亚洲等航线。

6. 管线通道。

从漠河过境的中俄漠大石油运输管线;从黑河过境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运输管道。

7. 电网通道。

黑河中俄边界跨境国际输电线路;哈尔滨—唐山北电南送输电线路。

8. 光缆通道。

从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出发, 向东沿北冰洋大陆架穿白令海峡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 经绥芬河与哈尔滨主干光纤网相连的北极圈欧亚洲际光缆通信主干网, 争取在哈尔滨设立国际通信关口局。

(三) 产业布局 (一核四带一环一外)

依托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货运通道和主要交通干线, 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商贸重镇为节点, 以沿线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 依托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 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聚集区, 发展跨境产业链, 形成以“一核四带一环一外”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 境内产业布局。概括起来为:“一核、四带、一环”。

“一核”:哈尔滨都市圈。以哈尔滨为核心枢纽, 发展高新技术服务、国际物流、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会展、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 积极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医药、新能源、生物产业, 打造中俄经贸合作平台、合作企业总部、物流集散枢纽、加工制造基地、信息金融服务和文化科技交流中心, 建成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四带”:一是哈大齐 (满) 产业聚集带。以哈尔滨为龙头, 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 包含沿线肇东、安达等经济区域, 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利用俄油、气资源加工产业链, 形成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二是哈牡绥东产业聚集带。以牡丹江、绥芬河、东宁等城市为重要节点, 包含阿城、尚志、五常、海林、宁安等经济区域, 重点发展进口木材、宝玉石等资源加工、绿色产品、商贸物流、建材、机电、电子信息、旅游会展等产业, 提高进出口商品本地加工转化率, 建成物流集散中心、贸易投资服务平台、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产业带。三是哈佳双同产业聚集带。以佳木斯、双鸭山、同江等城市为重要节点, 包含宾县、方正、依兰、桦川、集贤、富锦等经济区域, 重点发展稀有金属原材料合作加工、钢铁与铝材为主的新材料和绿色产品等精深加工产业,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利用、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物流枢纽, 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新兴产业带。四是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以绥化、北安、黑河等城市为重要节点, 包含绥棱、海伦、五大连池、孙吴等经济区域, 重点发展原材料加工、绿色产品、轻工纺织、新型建材和商贸物流等产业, 建设黑河利用俄电力为能源的“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和利用俄油建设石油化工综合体, 打造外向型产业聚集区、对外商品集散地、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一环”:沿边环形产业聚集带。以漠河、塔河、呼玛、孙吴、逊克、嘉荫、萝北、绥滨、同江、抚远、饶河、虎林、密山等边境县镇为节点, 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 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整体协调、差异化发展的新的沿边开放经济带, 建设牡丹江 (鸡西) 、三江、兴安三大沿边开放区和黑瞎子岛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 形成全国提升沿边开放的先行区。

2. 境外产业布局。

概括起来为“一外”:境外产业园区。包括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外贝加尔边疆区、犹太自治州等与黑龙江省接壤州区, 以及弗拉基米尔州、车里雅宾斯克州、阿金斯克州等俄罗斯腹地州区, 以发展产品原材料市场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外内外”加工贸易方式, 省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内外内”模式为牵动, 培育林业、农业、石油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矿产采掘业6个跨境产业集群, 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衔接、境内外互动的跨境产业布局。

三、规划目标

(一) 近期目标

2014年至2015年做好“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与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的衔接。加快铁路和管道以及界河大桥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各类产业园区。开通苏州、广州、天津、营口、大连等地区经哈、满至俄、欧的集装箱固定班列;使内陆货物经绥芬河口岸、俄远东港口至俄、韩、北美 (中—外—外) 的陆海联运跨境运输和至我国南方港口 (中—外—中) 出境不出口的内贸货物陆海联运跨境运输常态化。到2015年, 全省对俄贸易额达到250亿美元;对俄境内外园区产值达到1500亿元。

(二) 中期目标

2016年至2020年将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成国内连接亚欧最便捷、最畅通的国际大通道。建成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 完成哈佳、哈牡铁路和中俄原油管道二期、天然气管道建设, 建成哈尔滨中俄航空航天产业园、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等一批境内外产业园区。到2020年, 全省对俄贸易额达到500亿美元;对俄境内外园区产值达到3000亿元。

(三) 远期目标

2021年至2025年全面建成面向俄罗斯、连接亚欧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光缆于一体的综合跨境运输网络, 形成经济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经济体系, 实现“一核四带一环一外”总体目标。到2025年, 全省对俄贸易额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对俄境内外园区产值达到新水平。

摘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推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黑龙江省要《“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到2025年, 全省对俄贸易额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对俄境内外园区产值达到新水平。

丝绸之路规划项目 篇3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特点

作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几个特点:一是合作共赢。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二是开放包容。把中方规划与各相关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布局有机结合,兼顾各方利益关切,扩大利益汇合点。三是积极务实。优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产业、能源、金融、人文、生态环境等方面合作,形成示范效应,逐步构建区域大合作格局。四是灵活高效。根据各国国情探索不同的合作模式,不刻意追求一致的制度安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这些理念,契合各国发展需求,顺应亚欧合作潮流,得到了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上合地区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处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在连接亚欧两大经济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加快推进,将极大地促进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之间互联互通、交通运输便利化、贸易投资一体化等领域合作,给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地区繁荣和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上合银联体的合作舞台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上合银联体深化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上合银联体自成立以来,在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支持重大项目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成员行已累计向本地区基础设施、产业、能源、民生等领域提供了数百亿美元贷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仍然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仅以铁路为例,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的铁路线路总长度将在1万公里左右,预计涉及总投资3000亿~5000亿人民币。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需要银联体各成员行之间加强金融合作,不断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作为银联体的成员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服务上合区域发展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2014年,开发银行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人民币,外汇贷款余额近3200亿美元,其中上合区域贷款余额440亿美元,是上合区域合作项目最多、贷款规模最大的中资金融机构。前不久,中国政府原则通过了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明确了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在重大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的功能和作用。中国政府对开发性金融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长远发展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与银联体成员行开展合作、共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信心和能力。

规划与支持

2015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延展铺开、做深做实的重要一年,中国将陆续与相关国家磋商并最终形成共识,在政府层面形成各方受益的建设方案,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双方发展战略的深度对接。银联体作为上合组织框架下最为重要的投融资合作机制,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发挥优势、积极作为。

第一 契合各方利益诉求,推动规划先行。目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正在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合作,参与经济带相关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各成员行应与本国主管部门加强沟通,积极介入本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规划工作,并研究制定相应的银联体融资规划,结合各国国情做好融资方案设计。

第二 充实银联体项目库,促进规划落地。在目前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规划中,大多数都是近年来各方已经达成意向或形成共识的,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作用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各成员行应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进展情况,根据本国发展需求,以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跨境产业园区、绿色经济、民生项目等为重点,对现有或计划中的合作项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银联体拟支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排出优先顺序,纳入银联体项目储备库。

第三 加大重点项目金融支持,提供持续动力。近年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按照“规划先行、项目落地、融资支持”的思路,通过贷款、银行授信、转贷、担保、本币贷款等多种形式,与成员行和本地区企业开展务实合作。去年11月份,我们参与设立了规模为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多边投融资平台。下一步,各成员行应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坚持双边与多边合作相结合、贷款与投资相结合、重大项目与民生项目相结合,以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合作方式满足项目资金需求,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投融资主力军。

第四 加强人员交流和经验分享,增进沟通了解。近年来,银联体在人员交流培训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4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组织上合国家政府部门和合作机构开展各类研讨交流活动1600多人次,“国家开发银行奖学金”已资助上合国家42名优秀青年在华留学深造。下一步,要继续加强银联体交流培训合作,互通有无、增进了解,为各成员行之间政策研讨、业务合作、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千年丝绸之路见证了我们的传统友谊,丝绸之路经济带寄托着我们的美好梦想。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愿与各方一道,开拓创新、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历史征程,为上合区域长期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多规合一规划打架的规避之路 篇4

皖北某市住建委主任最近很是烦恼:“我们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要求必须有植物园,从立项到选址,到现在施工图都做好了,开始准备招标,结果国土部门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不允许,项目只能中止,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决策》记者,他大倒苦水。

针对市县规划存在着数量过多、内容交叉重复、缺乏衔接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等问题,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抓住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提高政府的空间管控能力,推进市县多规融合与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随后,国家发改委、国土部、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始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在28个市县推行试点,探索多规合一的路径和经验。

事实上,推动多规合一的直接动力来自于中央,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因规划“打架”造成的空间无序开发、重复建设、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就已经受到中央高层的关注。

但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地方干部对多规合一还比较陌生,应该如何操作多规合一?多规合一的实现要突破什么?将会有哪些路径?

规划为何老“打架”?

多规合一来源于三规合一。“三规”分别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经规”)、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城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规”),这三个规划也是影响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规划。三规合一是将三规中的交集部分统一起来,落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以避免规划“打架”。

翻看《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相关法律条文,会发现“三规”之间的关系:城规、土规的编制都应当依据经规,城规还应注意与土规相衔接。可见,“三规”的层次关系依次为经规――土规――城规。但是,层次高的经规规划期限最短,一般为5年,有的会扩展到10年,土规的规划期限为15 年,而城规的规划期限却最长,一般为20年。比如说,现在各个地方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是5年规划,而很多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做到了2030年。

具体到一个地市或县区而言,规划编制的主体有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除了以上三规,还有环境保护规划、主题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等多种。在各类规划中,经规和城规是发展导向的,而土规和生态规划是以资源保护为目的,各自出发点的不同,也时常造成规划“打架”。

在所有规划中,土规最为严格。“一个县的城规市政府就可以批,但是土规必须要省政府批,乡镇的土规要市里批,而且这个数据库国土部还要备案,卫星能拍到,如果不符合数据库,就要拆除。”肥西县国土局副局长范熹颖告诉《决策》,“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国家有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另外刑法上也有规定,破坏耕地多少、破坏基本农田多少都要判刑的,土规的刚性是不能随意调整的。”

在实践中,各个规划相互冲突的现象极为常见。土规的耕地、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是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是不能突破的。而城规却是自下而上根据人口增长规模,测算得出建设用地的指标,于是城规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边界不断突破土规给定的指标与范围,而发改部门确立的项目又经常不在城规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采访中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当下的空间规划存在“重纵向控制,轻横向衔接”的问题,而这恰恰导致在同一横向维度上,不同规划管控的逻辑矛盾,造成城市空间管理的诸多问题。其中问题最突出的,是各个规划的交集部分――城市建设空间。

具体到操作层面来看,经规提出的发展目标最后要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上,而建设项目需要建设用地支持。土规的工作重点是规定各类土地的用途,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城规本身是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测算与空间布局,而环境总体规划则划定了生态保护区域,建设用地不可侵入。

由此可见,城市建设用地成为多规合一最需要统一的部分。其中,“冲突”最多的是城规和土规,这两规在建设用地布局上的差异,经常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以广州为例,根据相关部门对广州市“两规”建设用地布局对照分析发现,差异图斑有29.4万块,面积高达935平方公里。广州由于“两规”打架造成了248.26平方公里差异用地,因只符合一种规划而不能直接使用。按照广州2005-2012年年均建设用地增量28.57平方公里计算,此部分差异用地如果盘活可以用8到9年。

各类规划的相互矛盾,还导致生态保护区域经常被侵占。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各自都划定了生态用地,但面积有出入,边界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发改部门在建设项目选址时,也未注意避让生态用地,导致建设项目触及生态用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上种种都对城市急需保护的生态敏感用地造成一定程度破坏。

理想化的“合一”

与务实的“融合”

“虽然现在都在提三规合一,但我认为有两个门槛迈不过去,一个是部门利益,第二个从专业上迈不过去,不可能有一帮人什么都懂,人力上首先不可能,我们在专业上培养一个规划人才都要好多年。”皖北某县发改委主任对现阶段推行多规合一遭遇的瓶颈,作了细致分析。

安徽省较早开展多规合一的肥西县,也遭遇到“专业上迈步过去”的难题。肥西县规划局副局长高坤梅告诉《决策》:“肥西县规划局跟国内几个比较知名的规划设计院已经取得联系,想请他们来参加肥西的多规合一工作,但是他们擅长的是专项规划,对多规合一比较陌生,不知如何着手。”

同时,高坤梅表示,现在很多地方认为多规合一的最终目的,是把多个规划整合到一张总图上去,这既误解了多规合一的本质,也极为理想化。除了专业上不可能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张总图会“限制”地方的发展。

按照相关规定,这张法定总图要做到控地规划的深度,但实际工作中,控地规划的要求很严格,调整控规又是极难的事情。一旦控地全覆盖的话,又与发展相矛盾,所以很多地方没有做到全覆盖,这样一来,即使想搞一张总图也很困难。

“多规合一应该是一个规划协调工作,而非只做一种规划。事实上,多规合一真正要实现的应该是多规融合,是几项规划之间相互协调融合的过程。”高坤梅认为。

范熹颖也认为:“经规和城规是发展导向的,而土规和生态规划是以资源保护为目的,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合一的话会偏刚性,部分融合还是可行的,通俗一点讲,就是你让我、我让你。”

记者采访中发现,皖中某县国土部门的“刚柔并济术”为多规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首先来看“刚”的一面。“我们的指标是自上而下来的,上面定盘子定任务,盘子就是城镇发展规模,这个城市建设用地的总规模是不能突破的,但是城规是自下而上的,根据发展进行测算,上一级政府是编制到2030年,我们县一级还是编制到2020年,后面这十年肯定是不能统一的。”该县国土局局长告诉《决策》。

然而,该局长同时也表示,国土部门必须在耕地保护任务和支持地方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国家是要求我们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但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用地。现在我们是倒过来,先测算地方发展的需求,在保证基本农田保护、耕地保护和城镇扩展总规模这三个基本指标的前提下,满足地方发展的需求。在这三个指标都不突破的前提下,进行‘转移’和平衡。”

“总之一句话,经规是定目标,土规是给指标,城规是安坐标。多规融合就是协调、控制规划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土地利用计划的指标,并与城市规划的坐标进行统一,最终达到这样一个目的。”范熹颖对《决策》概括说。

一个县域的多规融合试验

多规合一目前提及比较多的是“三规”、“四规”合一,而在肥西县,却是“七规合一”,除了经规、土规、城规、生态规划之外,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征地拆迁规划,悉数纳入多规合一。

在国家四部委发布的试点名单中,肥西不是多规合一的试点县,却早于很多地方开始推动多规合一。肥西的经验是“先干起来”,虽然肥西县多规合一的正式文本尚未编制出来,很多部门已经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在推进工作了。肥西推进多规合一,缘起于一次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在2013年的肥西县城镇化会议上,肥西县委书记汤传信发现,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是因为各项规划不协调导致的。

“以项目建设为例,有些项目来了找不到地,结果相关部门让项目单位自己去找,找来地之后,相关部门围绕找来的地再做规划,实际上这是颠倒了。正常程序应该是先做好规划,然后项目属于哪个类别,就在哪个位置。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有的是重复建设,还有土地闲置问题。”肥西县建设局副局长孙平告诉《决策》。

还有一个是关于拆迁未安置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肥西县的征迁量很大,仅2014年就拆迁了200万平方米。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少系统思维和多规合一的指导,有些地拆了没用,有些拆迁户多年未安置。孙平说:“政府每个月要付很大一笔费用给未安置户,给政府的财力造成压力,县领导在开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到多规合一迫在眉睫。”

2014年,肥西县多规合一正式启动。据了解,规划、国土、发改、城建、环保等部门定期开会联动协调,谋划下一步整个建设计划的安排。项目梳理出来后,县主要领导都要听汇报,相关部门都到现场,项目落地遇到规划之间的矛盾,就当场协调,把后面可能的遗留问题一次性解决。

在肥西,重大项目布点规划、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已经结合得较好,相关部门每周都开一次碰头会,信息共享。高坤梅认为:“肥西县在实践中更多的是多规融合,而非合一,我们讲多规合一就是解决问题,而在多规融合的过程中,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不一定非要追求‘合一’这一终极目标。”

2014年,肥西县制定了征迁安置规划,拆迁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现在,拆迁之前要回答这些问题:这个拆迁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是否符合城镇规划、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没有项目,是否符合城镇化的需求。“这样一来,拆迁安置不再无序进行,极大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孙平告诉《决策》。

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多规合一给肥西县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红利。

丝绸之路规划项目 篇5

崔卫玉 富官庄镇初级中学

人生规划之走自主创业之路教案

崔卫玉

一导入:读生涯故事说说三位大学生各选择了怎样的创业之路,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⑴人生的罗盘永远指向光明的彼岸!⑵成功是一种本能,你必须坚信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二读图片,领略创业者的风采

⑴你了解图片中的人和事吗⑵你还知道哪些成功的创业者?

俞敏洪,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民盟成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大学学历。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哈尔滨、襄樊、太原、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八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业务涵盖教育研发、图书杂志出版、在线教育、教学软件开发、文书写作、留学咨询等多个领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于20.88美元。新东方董事长、持有公司31.18%股权(4400万股)的俞敏洪的资产一跃超过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古往今来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千百劳作,终有所成,这是何等的喜出望外,但又恰恰属于情理之中!在位于北京大学附近的百度总部里,人们只看到了上市成功后的李彦宏(英文名Robin),一个坐拥数十亿家产年轻帅气的成功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彦宏在美国工作最得意之时,毅然放弃外国公司丰厚待遇和期权,回国创立百度的心路历程。不能否定的是,李彦宏是一个一直都很成功、并且能不断否定自己的成功从而获得更大成功的人。2004年1月15日,李彦宏又当选了第二届“京城十三新锐”。4月,李彦宏当选第二届“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5月,李彦宏荣登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排名第156位。目前,google的股价已经超过三百美元。而中国搜索市场才刚刚起步,有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的搜索市场将有二十四亿美元的规模,海外投资人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中国有超过一亿的上网用户,但渗透率不到百分之十,所以未来的潜力十分巨大。

三怎样做好人生创业

(一)人生需要规划,人生应该规划,人生可以规划。有规划的人生充满光明,就如插上了翅膀,可以向着梦想的天堂飞去。人生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给别人打工,只会一辈子寄人篱下。更何况,在大学生日益贬值的今天,我们能找到一个怎么样的工作呢?创业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一个选择决定一条道路,一条道路到达一方土地,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形成一种命运。创业将改变我们的命运。人生的罗盘总是指向光明的彼岸,坚持当初我们纯真的梦想,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实现成功。

(二),自我分析。出生在偏远的乡村,自幼生活艰苦,也多于此,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多苦多难的生活,没有击垮我,反而有了更加健康,更加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经历多了,遇事也多一份沉着,多一份冷静。创业需要什么,不就是那种态度,那种精神吗?我相信,我的艰苦漫长的成长历程将是我以后创业之路上最大的财富。然而,不能不说,经济基础的薄弱是我致命的弱点,创业什么最重要?资本!当然还有人脉,当代,良好的人脉关系会使自己的付出事半功倍,崎岖坎坷的道路也会因为别人的帮助变成康庄大道。可,那也是我欠缺的。如此种种,注定我的创业之路不会平坦。残酷的竞争,必将比别人流更多的汗,更多的血。但是,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向往着明天。

(三),创业环境分析

我的创业与人生规划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也在突飞猛进,尤其中国的经济发展让人注目,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行业,网购,电视购物等等营业额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记录,同时,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WTO时代已经到来,地球越来越小,连接整个地球的纽带正是通信和物流,物流必将是一块大的蛋糕,等着我们去分享。目前,中国的物流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比较混乱,常常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是机遇也是挑战,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赶上了这趟列车,梦想的距离又小了一截。

(四),人生前景规划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还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尤其人才缺口较大,面对如此环境,规划如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好了第一步,才会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校园优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可与时间,要利用校园图书的优势,增加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见闻。同时,学校组织的活动会积极参加,提高,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协调工作的能力。为自己以后创业打下坚实的人脉关系。文化功底也不能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准确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拿下高学分,增加自己简历的厚度,同时,努力学习,相关等级证书争取在大学期间全部考到。有课余时间,还要外出兼职,不经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也带来一定收入,减轻家里负担,无意间也会提高自己的交流技巧。如何做好我的创业与人生规划,死板的文化知识,对创业不仅没有利好,可能还有坏处,所以,培养创新能力必不可少,关键在于多加留意行业动态,关注行业发展态势,做好相关准备适应社会生活。以后的创业路会少走很多弯路。不敢企及事半功倍的效果,至少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五),走自主创业之路

1、意义自主创业可以使创业者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发掘自身潜能,促进自我完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主创业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2、合作探究: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适合从事创业活动?哪些人不适合从事创业活动?看课本P72 ①小组讨论 ②畅所欲言 ③教师总结

3、创业大搜索:当前形势下,临沂沂水经济迅猛发展,所需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多,所存在的创业商机也是越来越多。请你用你的睿智的头脑,缜密的心思搜寻一下莱芜可供挖掘的有效行业有哪些?

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丝绸之路规划项目 篇6

一、引言

“十五”以来,我市茧丝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全省5个主产市之一,青阳县已成为全省15个主产县之一。茧丝绸产业的发展,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渠道,已被市政府列入全市农业的八大主导产业之一。为进一步促进我市茧丝绸行业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根据《 安徽省茧丝绸产业化发展规划 》和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 》(池发〔2003〕6号)要求,结合《 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和茧丝绸产业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二、我市茧丝绸行业发展现状

1、桑蚕茧生产初具规模。截止2002年,拥有桑园面积6.5万亩(其中:青阳5.3万亩、东至5000亩、贵池6000亩、石台1000亩),位居全省第三位;农村养蚕户4.1万户,年养蚕茧6.6万盒,年蚕茧产量2339吨,位居全省第六位;拥有蚕种场1家, 年产一代杂交蚕种12万盒,原种0.3万张;拥有缫丝企业7家,自动缫20组8000绪,丝织机540台;丝、丝织品的产量分别为465吨和650万米。

2、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青阳蚕种场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和实施技术改造等措施,生产的“九华山”牌蚕种合格率达10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于2002年11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名牌农产品。青阳县飞达制丝有限责任公司狠抓技改项目不放松,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现已拥有自动缫8组,年产200吨白厂丝的生产规模,该企业已命名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使我市养蚕、收烘、缫丝、丝织等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整个行业正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3、行业先进技术进一步普及。全市7家缫丝企业中, 5家全部淘汰了落后的立缫生产线,改为自动缫生产线。老桑园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已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改造桑园2000万亩;蚕种改良进一步优化升级,青阳蚕种场通过改造催青室,建设自动化催青、小蚕饲育温、湿度控制系统,完善防微体系,2002年该场饲养六对蚕品种,孵化齐、生长发育齐一,繁育出的蚕种合格率达100%,无毒率为25.14%,孵化率、杂交率、良卵率经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抽样检测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桑蚕品种质量标准。

4、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2001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4号)精神,对收购主体实行市场准入制度,适当放宽鲜茧收购渠道;加强市场调控,改进蚕茧价格管理方式;改革蚕种产销体制,加快培育优质蚕种;积极推行贸工农一体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有28家鲜茧收购经营单位获得鲜茧收购经营资格,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缫丝企业直接参与收购,积极推行农民乐于接受的“公司+工厂+农户”的经营模式。青阳飞达制丝有限责任公司签定合同订单的农户达3.2万户,缫丝企业的鲜茧收购量占总收购量的80%以上。依据资源、技术、管理、设施以及产业化发展等因素建立起来的鲜茧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已基本得到确立。

5、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我市已开始建立茧丝绸行业产业化发展运作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的运作模式,重点是在统一规划、政策制订、市场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有效地推动了种桑养蚕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提高了蚕茧收购单产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对稳定蚕茧收购秩序,发挥市场在茧丝绸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我市茧丝绸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茧丝绸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茧丝绸行业规模普遍较小,蚕茧生产仍为粗放式经营。主要表现在“三低一小”,即产量低、质量低、效益低、规模小。现有的1家蚕种场,年生产规模仅有12万盒,粗放式经营的格局未从根本上改变。二是丝绸工业深加工力量薄弱。丝绸企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较低,尤其在丝绸深加工以及桑蚕茧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力量薄弱,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适应生产高档真丝绸的剑杆、片梭织机尚处空白,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蚕丝新开发产品少,如蚕、桑和茧丝绸的综合利用研究和开发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资源的潜在增值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挖掘。四是毗邻地区蚕茧收购秩序监管难以到位。时有外地茧站抬高收购价格,争取茧源的恶意竞争现象。五是产业化发展难以向纵深推进。现有的茧丝绸经营管理体制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专业化、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产业链脱节、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缓慢,对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提高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四、我市茧丝绸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积极深化茧丝绸流通体制改革,调整茧丝绸产业结构;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步伐,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行业结构调整力度, 引导主产区带动非主产区发展,全面推进茧丝绸产业化经营,使之真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行为推进行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要素的整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政府推动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规划引导、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企业主体原则。突出企业作为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的主体,通过企业发展,实现产业化发展目标;切实加强龙头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以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茧丝绸产业基地建设,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4、“三改一加强”原则。通过改革,完善茧丝绸流通体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激活行业生产力;通过改组,合理配置存量资源,壮大企业规模;通过招商引资,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造,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潜力和后劲;通过加强管理,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

(三)发展目标

1、茧丝绸产量:2007年,全市桑园面积达10万亩,蚕种产量达15万盒/年,蚕茧产量达4515吨/年,厂丝产量达1065吨/年,丝织品产量达1050万米/年。

2、茧丝绸质量:优良蚕品种推广率达100%,鲜茧出丝率达14%以上,厂丝平均等级达3A+50以上。

3、技术推广:方格簇推广率达60%以上,小蚕共育推广率达60%以上,自动缫比例达到100%,无梭织机比例达到20%,全行业生产实现绿色环保无污染生态标准。

4、市场开拓:培育1—2个省内名牌产品,2—3个市级名牌产品。

5、经济和社会效益:茧丝绸行业销售收入1.5亿元, 实现利润954万元,带动农户

5.5万户。

(四)工作思路

1、培育一批产业基地。培育1个省级蚕茧基地和2—3个市级蚕茧基地,争取基地的蚕茧产量达到全市总产量80%以上。青阳县要按照省实施“123”工程的契机,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蚕茧生产,形成加工基地与原料生产相结合的茧丝绸产业带。按照“产品生产区域化、优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化专项、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资金,加快茧丝绸产业化基地建设,使基地桑园面积达到7.3万亩,其中优质高产桑园2万亩,人均三分桑,年产鲜茧达3500吨,上车率达90%,解舒率达60%,亩产达58公斤。贵池区的解放乡、墩上镇和东至县的张溪镇要积极发展蚕业合作组织,培育蚕茧

大户,着力发展优质高产桑园基地。

2、扶持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青阳县蚕种场、青阳县飞达制丝有限责任公司、青阳县三方缫丝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产品开发能力强、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茧丝绸企业的发展,通过资金倾斜、技术扶持、政策推动等途径,促进企业发展壮大;青阳县要培育1个自动缫生产规模7200绪、2个自动缫生产规模2000绪的骨干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以市级龙头企业飞达制丝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 以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企业群,推动全市茧丝绸行业向纵深发展。

3、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实施4户企业7项茧丝绸产业化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青阳县实施的重点项目为青阳蚕种场的基地建设项目、青阳县飞达制丝有限责任公司的制丝自动缫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青阳县茧丝绸产业化办公室的优质高产桑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力争在2006年底完成。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生产蚕种15万盒、白厂丝400吨规模。东至县要重点实施东至县张溪缫丝厂的新增4组自动缫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40万元。

4、开发一批名牌产品。青阳县要以省级名牌农产品“九华山”牌蚕种为基础,继续培育和发展其他丝绸名牌产品,扩大产品销售,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积极推动飞达制丝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发新产品,以新产品创立名牌产品,同时要做好登记和注册工作,以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不断扩大名牌的市场占有率;引导社会资金、技术、人才向名牌产品流动,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推动桑蚕茧丝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如丝素粉、全蚕粉、蚕粪、蚕蛹、桑条、桑树、桑叶等资源的加工增值,走一条多层次、多方位、多用途开发利用的路子,进一步提高养蚕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五、我市茧丝绸产业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茧丝绸产业化组织实施体系

本行业发展规划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政府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依据本行业发展规划,加强茧丝绸行业发展的规划管理。各县区政府都要建立健全茧丝绸产业化组织实施体系,明确工作部门,落实工作人员,认真分解落实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市县区茧丝绸主管部门要加大茧丝绸产业的扶持力度,研究制订支持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认真筛选项目,作好项目前期工作,主动跑部跑省,积极争取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资金和省级茧丝绸结构调整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工商、物价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

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规范茧丝绸生产、经营行为,建立有序、开放、规范的茧丝绸市场。

(二)继续深化茧丝绸流通体制改革

全市已取得鲜茧收购经营资格的28家收烘单位,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与桑园基地相匹配的收烘规模,规范收烘行为,维护良好的蚕茧收购秩序,未经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鲜茧收购业务;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缫丝生产企业、丝绸企业等经营单位收购鲜茧;规范毗邻地区蚕茧收购秩序,建立在政府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蚕茧价格机制;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建立蚕种生产、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实行蚕种生产和经营资格认定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茧丝绸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蚕种经营,促进蚕种资源优化配置。

(三)进一步调整优化行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青阳县要充分发挥主产县的优势,积极深化国有丝绸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机制转换,引导非国有经济参与国有丝绸企业改革,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经营机制。东至县要依托池州华颖丝绸公司和张溪缫丝厂的优势,在解放乡、墩上镇、张溪镇大力发展蚕桑养殖基地,加快培育和发展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的优势企业。两企业要于2005年底前淘汰落后的立缫生产线,引导优势企业跨区域发展,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等政策,促进加工基地与原料生产相结合的同时,逐步使蚕种生产向年制合格蚕种15万盒以上的蚕种场及茧丝绸产业化经营企业转移。

(四)加快茧丝绸行业技术进步步伐

各县区茧丝绸主管部门要抓好蚕农的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要大力推广科学化种桑养蚕,强化桑蚕品种优化,广泛推行小蚕共育、方格簇、省力化饲养等先进方法,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大幅度增加蚕农收入;要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引导缫丝企业加大念线丝和真丝针织品等茧丝绸新产品的开发;要向蚕丝纤维制品高档化、环保化以及食用、药用价值的方向发展,填补我市丝绸新产品的空白;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与联系,培育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积极研究国内国际市场,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促进丝绸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要组织企业瞄准行业发展方向, 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做到竣工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要运用贴息、服务等扶持方式,加大茧丝绸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力度。

(五)改进和完善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

丝绸之路规划项目 篇7

“如果没有最低分数线卡着,我们愿意接收所有的高中生,就是不管你考多少分,想来就能来。”山东一所高职院校招生办负责人说。山东省今年专科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为180分,而高考5科总分值是750分。按百分制来衡量,考生只要能考24分,就能上大学。

这种生源危机并非山东独有。根据各地招考部门陆续公布的数据,广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均出现了招生难现象。我们内蒙古也是如此,招生人数在逐年递减,招生压力在逐年增加。

面对这种情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当务之急是实现差异化竞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转型的过程会很痛苦,但不转就只有死路一条。可以说突围是我们必须要尽快考虑的事情。

各个学科要在院校发展整体考虑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自己学科的特色发展路线。就体育而言,个人认为早日开展职业体能训练课程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发展方向。我们作为呼市地区发展前景良好的高职院校,也应该将这一思路放进我们的发展规划考虑之中。

就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进入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一般在15岁到21岁之间,注重专业技能学习,是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学业的最大不同之处。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平时上课职业技能操作训练比较多,他们面临的升学压力不大,但却要较早的面临就业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对他们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体育教学。

当今世界,社会分工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都知道,这种分工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种大背景下,学生们可以选择的职业固然增多了,但面对的压力也自然增大了。据统计,当今社会的职业已达数千种,专业则数以万计。众所周知,任何职业的工作都离不开人良好的体能作基础,也离不开良好的职业体能作保障。可以说工作过程本身就是人体活动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有利于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职业体能的发展和提高。但职业工作本身并不是发展职业体能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劳动虽然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却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某一种具体的劳动都是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固定某种姿势动作,得到锻炼的主要是用力的那部分器官,其他器官则得不到有效锻炼,从而容易造成身体畸形发育。例如从事机械车床工作的同学,因较长时间用上体前倾、含胸、背部微拱的单一姿势站立操作,腰部与下肢活动较少,容易引起驼背、鸡胸、背柱侧弯等畸形变化。

因此,在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才能增强骨骼的负荷量。同时还应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加强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职业体能训练,安排一些交替与对称的动作,使身体全面发展,以矫正或预防身体的畸形发育。这样才能达到全面锻炼,避免职业病的目的。

举例来说,对于从事文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坐姿类职业的人员由于较长时间坐在室内,低头、含胸、颈前屈、眼部高度紧张,容易患上许多疾病,也可能产生精神压抑。对于此类专业的职业学生,我们体育教师要注意在体育课程中采取俯卧撑、爬楼梯、骑自行车健身等简易的体能训练方法,促使学生通过各种相应活动伸展脊柱、活动关节,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并将相应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形成体能锻炼的同时,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今后指导他们日常的工作做理论支撑。

对于将来要从事服务行业的同学来说,站立或行走是他们工作时采取的主要身体姿势。长时间的站立,很容易出现下肢肿胀、酸痛,甚至可能出现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对于这部分专业的学生,我们体育教师要采取引体向上、跳绳、健身跑等简易的体能训练方法。促使学生重视全身性的健身活动,以提高各机体功能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探索在体育教学中增加职业体能训练的内容,开展相关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相应的职业体能训练的理论知识,这不仅仅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更好的胜任工作,也能让他们不会因为职业的原因导致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为我们的招生工作带来良好的信誉。这本身就是一件多盈的事情。

摘要:高职院校招生压力逐年递增,高校转型势在必行,体育课程的探索改革也相应提上了议事日程。职业体能训练课程就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关键词:招生压力,突围,职业体能,转型

参考文献

[1]秦巍峰.浅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用身体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高考后如何规划赴美读本科之路 篇8

方案一 选择2014年下半年入学,入读美国的社区大学

社区大学招生时间相对比较灵活,而且大多数社区大学都与本州的综合类大学有转学协议,可通过社区大学“跳”入综合类大学。目前转学体制最完善的是加州和华盛顿州。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等位于加州的综合类大学每年都会从本州的社区学院接收大量的转学生。以南加州大学为例,其每年接收的转学生中,来自社区大学的学生就占到了59%。中国学生选择就读社区大学,主要是以社区大学为跳板。

以下三类学生比较适合选择这种方案

①工薪家庭的学生(因为社区大学每年的学费在8000美元左右,比其他大学低很多)。

②英语基础一般但自主学习能力还不错的学生。

③想进名校但在短期内又提供不了理想托福成绩和SAT成绩的学生。

方案二 选择2015年1月份入学,入读“桥梁课程”

“桥梁课程”即美国大学的预备课程,目前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中有部分大学开设了此类课程,其中包括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等。“桥梁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国际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大学的学习环境中。通常,课程时长为八个月、九个月或者12个月。学习“桥梁课程”期间,学生可以一边攻读语言课程,一边修读专业课程(即大一的学分课程),通常第一年可以修读20-30个学分不等。

英语基础不错,想去排名不错的学校,但是没有时间系统备考托福的学生比较适合选择这种方案。“桥梁课程”一般要求申请者的托福成绩在60+。根据笔者的经验,申请者如果高考英语成绩在120+,经过两个多月左右的准备,要获得60+的托福成绩并不难。

方案三 选择2015年1月份入学,直接申请入读美国的大一

美国的部分院校在春季(即1月份)会招生,比如排名全美第37位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University),还有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等。由于每年申请春季入学的学生相对秋季要少很多,所以春季的录取率比秋季录取率略高。刚参加完2014年高考的学生可以利用7、8、9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托福考试,在10月1日前向想要申请的美国大学递交申请材料。

以下三类学生比较适合选择这种方案:

①想省时间,尽快入读美国大学的学生。

②适合在纯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学生。2011年我曾经接触过一名学生,该生英语成绩不错,高考英语120+,但是不爱记单词。该生认为在国内学习英语浪费时间,于是就以双录取的情况申请了一所在美国排名70多的大学。三个月之后,该生获得了88分的托福成绩,很顺利就开始了大一专业课的学习。

③想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进入美国名校的学生。由于春季招生的学校相对于秋季要少很多,不少学生会根据目前自身条件选择一所自认为还不错,但并非自己理想院校的学校入读,一年之后再转学到更好的学校。

方案四 选择2015年8月份入学,直接申请入读美国的大一

选择此方案的学生可以好好利用高考后7~12月的时间来备战托福考试,若是英语基础好,还可以争取参加下半年的SAT考试。以下是一名选择此方案的学生的成功申请案例,可供有意向的同学参考。

学生姓名:G同学(女)

学生背景:北京普通高中实验班理科毕业生,2013年毕业,申请2014年8月入学

托福:101

SAT:1800+

GPA:85+,有几门70多分

申请专业:生物

录取院校: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录取分析:该学生的硬伤在于GPA不太突出,而且有一年空白期(即不是应届生申请),否则会拿到比以上更好的录取Offer。

方案五 选择先入读国内大学,一年之后申请转到美国的大学

与申请直接入读美国大学相比,转学对于SAT没有严格要求,学生通常只要在目前就读的学校修够一定学分(通常是30个学分或者以上,有些院校会有更高的要求)就可以申请。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转学的学分要求,就需要提供SAT成绩。正常情况下,国内学生一般读完大一,基本都能达到美国大学对于转学学分的要求。以下是一名选择此方案的学生的成功申请案例,可供有意向的同学参考。

学生姓名:F同学(男)

学生背景:首都经贸大学金融专业大一学生,2013年8月份申请

托福:98

GPA:85+

申请专业:经济学

录取院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 Campus)

另外,绝大部分美国大学不认可中国的高考成绩,但有那么几所美国大学还是可以接受国内高考成绩的,这些大学包括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和萨福克大学(SuffolkUniversity)。

不难看出,高考后若想去美国读本科,方案还是挺多的,关键是要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笔者相信有不少同学都是高考后才有了留学的想法,也许是高考发挥失常,也许是志愿填报的问题影响了最终录取结果,但是不管怎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7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高考中跌倒了,仍然可以借留学的机会站起来。

上一篇:2024 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结下一篇:我们班的学霸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