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国际研究一瞥

2024-07-20

丝绸之路国际研究一瞥(共3篇)

丝绸之路国际研究一瞥 篇1

目前,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已逐渐趋于完善性, 国际化因素的不断发展导致各国各类优秀教育资源之间逐渐流通, 为各国教育带来不同的机遇与挑战。现阶段,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高校教育的国际化之路虽已不断进行研究, 但其研究多现于表面研究, 因此对于高校国际化之路相关问题的深入性研究仍是我国各教育主体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

目前, 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内容而言, 国内外各学者对其概念研究及划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就单一国际化而论, 其内涵在所指的研究重点以及研究层次具有相对差异性, 但本质均具有相对统一性。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我国实际教育现状以及教育方向为基础进行内涵研究, 可知,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以本国为教育基础, 在跨地域、民族及文化的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从而达到文化交流以及教育发展完善性的重要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国际化其内容具有相对广泛性, 但综合而言, 主要包含高等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及资源共享等内容。

高等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是指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 需要具备一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意识, 以人类共同发展目标、教育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及国际化角度为发展基础, 加强国际交流, 参与国际事务, 解决国际性及地域性教育难题;培养目标的国际化主要是指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时, 应针对本国学生的具体发展思维, 对学生予以国际发展意识培养[1], 从而使学生在国际化教育中不断提升自身对于事务的理解能力, 掌握多元文化, 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扩宽视野, 加强国际竞争力;国际化资源共享主体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流动, 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下, 可通过各形式实现对教育资源的交流与沟通。

二、高校教育的国际化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一)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机遇

1.有利于高校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高校教育国际化可使高校及时的参与国外教育, 以国际教育资源为背景, 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逐渐加强高校自身的文化教育资源, 满足该校教育发展要求。教育资源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及物质资源等的优化。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参与教学及学习活动的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的优化及发展, 组织资源主要是指对高校现有的教育模式、教育结构等实现优化整合, 物质资源是指学校的各硬件设施及设备, 理念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性资源, 包含高校教育理念、教学思维等。高校教育国际化过程中, 可及时借鉴国外教育发展经验, 引进国外优秀教学资源, 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

2.有利于打通国内外教育交流市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在国际化舞台中逐渐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传统学科及优势学科对于国外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因此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更多国外的学生以及专家学者来华进入高等学府或组织研究我国优秀文化[2], 这便为我国带来一定的教育资源, 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 有利于文化教育深入发展。

3.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自我国加入WTO后, 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发生较大的改变, 我国各高校若要不断完善自身教育发展, 便需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完善性建立, 在满足教育市场发展的基础上, 满足我国高校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促进学生终身教育体系及教育观念的养成。

(二) 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1.教育管理体制差异阻碍高校国际化进程。高校教育国际化过程中, 教育体制改革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外发达国家教育注重高校的主体性及自主权力应用, 政校分离;而我国高校发展与政府之间的权力应用仍存在较大问题, 高校自主权力的应用如专业设置、招生分配等与政府具有密切相关性, 体现政府发展思维, 学术权力逐渐被弱化。

2.专业课程的设置差异。我国高校专业及其课程的设置与国际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性, 国外的课程多体现基础教育与专业应用教育的相互渗透与应用, 从而使学生在社会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可应用社会实践及时对相对复杂的课题实现高效解决;而我国高校在对专业以及其课程设置时, 过分重视对专业及课程的细化, 专业设置较多, 不利于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

3.师资团队面临的挑战。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使各高校之间的人力资源实现广泛交流、流动, 国外发达国家师资建设多以硬件设施及薪资待遇等措施吸引教师, 注重对教师自身能力的筛选及培养, 师资队伍竞争明显[3];而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 由于受多因素影响, 导致目前我国高校缺乏足够的资金及能力邀请国外优秀教育专家来校教学, 国际化水平较低, 人员流动较频繁。

4.思政教育挑战。随着高校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各高校与国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强且日渐频繁, 各高校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与学习的人员逐渐增多, 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各教师及学生受到国外思潮与文化的影响, 在此大的背景之下, 我国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三、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途径研究

(一) 明确国际化发展理念

我国各高校应注重对传统教育及发展理念的更新, 不断实现理念与国外教育观念接轨,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中仍存在资本主义文化渗透现象,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价值观, 因此各高校应注重对学生及其思政工作的教育, 抵制恶劣、消极的国外文化渗透, 接受国外优秀文化, 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此发展理念基础下, 我国各高校还应注重学生教学目标的确立, 培养学生国际发展教育观念及国际意识, 克服现有本地发展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国际交往水平, 尊重国外宗教文化及地域特色, 维护我国主体性及民族尊严, 掌握一定的国外资料, 了解其相关内容。

(二) 注重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市场的开放是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不断参与国际教学市场的准备性工作,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若要被国际市场所普遍接受便必须保证自身的教育水平及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及国际性, 可实现国际通用, 相对而言, 国外发达国家在全球教育中具有教育主体性, 在教育市场中通常占有主导地位, 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而言, 高等教育国际化较之国外发达国家处于一定的不利状态, 因此我国各高校若要在国际教育市场中逐渐扩大影响, 便必须提升自身教学质量, 为国际化发展提供基础。

(三) 注重人员的沟通与交流

对于教师而言, 我国各高校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维, 使高校教师可分批定期或不定期走出国门, 以进修、访学及任教等方式学习国外优秀教学理念, 掌握优秀教学资源, 在提升自身外语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理念及知识的更新,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的方式使国外各教授或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座, 实现文化交流;对于学生而言, 首先各高校应注重学生留学公费派遣工作的完善, 向学生宣传奖学金的金额及资助对象, 鼓励学生走出国门,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对学生公派留学政策的制定, 保证学生公派质量[4];其次学校还可加强校际合作, 建设多类型双学位及联合学位, 扩大留学生规模, 以报告会及资料宣传等形式在海外进行宣传, 吸引合作院校, 加强交流;最后学校还应重视对留学生管理体制的建立, 完善学生生活及学习所需建设制度, 促进学生交流合作顺利开展。

(四) 重视筹资渠道完善建立

高校资金的完善性对于高校国际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建设意义。学校资金筹集除可保证学校正常运营之外, 还可有效吸引人才, 防止人才流失, 吸引更多留学生, 学校在资金筹集过程中, 不应单依靠国家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 应以主动性争取国家及地方更多资金支持, 同时结合社会及企业等优势性资源, 以校企合作等方式拉动资金投入, 建设筹资渠道, 加强国际化建设。

(五) 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学资源

首先, 各高校在教学质量提升办学理念基础上, 积极选择国外优秀的合作办学主体, 采用国外优秀教学方法, 实施特色课堂教学, 引进国外教师实现双方授课;其次各高校还可实现境外办学, 积极与国外优秀学校合作, 建立自身的境外办学基地, 不断吸引国外学生入校学习, 提升我国教育教学竞争力, 促进教学国际化发展;除此之外, 各高校还可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优秀国际组织进行合作, 借助其优秀国际发展资源, 采取多边、区域等方式实现合作, 促进教学国际化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必然会导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众多发展机遇及发展挑战, 因此就目前我国各高校发展而言, 各校应抓住发展机遇, 积极应对挑战, 明确国际化发展理念, 注重教学质量提升, 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学资源, 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促进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建设。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国际化发展阶段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因此, 本文以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为研究基础, 对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系统分析, 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促进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机遇,挑战

参考文献

[1]贺俊.我国高校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董晓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 2010.

[3]张秋杰.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3.

[4]陈晨.我国重点农业高校研究生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丝绸之路国际研究一瞥 篇2

来源:中国文化报

11月26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暨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在福建泉州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福建省领导李书磊、李红、陈向先,以及多国驻华使节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第14届亚洲艺术节会旗交接仪式,泉州市将于明年承办第14届亚洲艺术节。

丁伟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文化合作的创新篇章。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以来,泉州以“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为主旨,携手日本横滨、韩国光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力推动了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让泉州源远流长的文化情怀在国际舞台上辐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相信通过举办此次艺术节及第14届亚洲艺术节,泉州将为繁荣亚洲文化艺术、推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作出更大贡献。

当晚,光州和横滨的艺术团为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献上了《亚洲之光》、《锦秋》等精彩的祝贺演出;由泉州市和福建省文艺团体带来的《蓝蓝泉州湾》专场文艺演出,以传统和现代相交融的方式,向观众充分展示了底蕴深厚、富于创新的泉州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由文化部、福建省政府主办,福建省文化厅和泉州市政府承办。本届艺术节将持续至12月5日,推出文艺演出、经贸展会、学术研讨和文化惠民等23项活动和多个民间文化活动,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将参与其中。

丝绸之路国际研究一瞥 篇3

国内展区面积约52 500平方米, 约占4.5个展馆。来自福建、广东、四川、浙江、山东、河北和辽宁等皮革、制鞋和箱包生产企业, 以及来自温州、桐乡、海宁、辛集、大营、惠东、东莞、狮岭、鹤山、武侯、壁山、高密、温岭等产业基地的制造商近700家展商参加展出。共分为皮革、生态皮革、合成革、皮革化工、机械、鞋材配饰、成品鞋、箱包服装八大展区。

国际展区面积约28 000平方米, 约占2.5个展馆。来自澳大利亚、孟加拉、巴西、埃及、埃塞俄比亚、法国、德国、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巴基斯坦、西班牙、台湾、泰国、土耳其、美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团, 近400家展商前来参展。其中, 印度尼西亚为今年首度组团参展, 巴西国际馆的面积今年也增加了10%。国际展区今年的主题国为土耳其, 其国家展团今年的参展面积较去年增加了25%。国际馆总展出面积同比增长了10%。来自乌拉圭和尼加拉瓜的企业首次出现在中国国际皮革展中。

本次展会展出的产品涉及皮革、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男女皮鞋、箱包、手袋、皮革服装、毛皮与裘皮服装、鞋材及配饰等整个皮革产业链的全部产品。

制革推陈出新引领时尚

“环保、诚信、品质、时尚”是今年展览的主题。今年参展的制革企业展示了他们老品种做出新意、新品种引领时尚的皮革品种。成都立申实业有限公司展示的猪皮服装革, 色彩鲜艳, 手感如绸缎般舒适, 粒面非常细致可与羊皮媲美;还有粗狂的牛仔色系, 不知情的还以为是牛仔布, 这些风格的品种一改猪皮低档次的形象。这样的皮革做成时装, 定会获得爱美人士的青睐。还有那精美的鳄鱼皮革, 不仅鳄鱼的花纹完美体现, 色泽亮丽, 而且克服了致命的部位差;天然本色奶牛皮毛一体皮革, 以及牛皮毛革相间皮革, 标志着牛皮制革技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皮化重在树形象拼服务

作为服务于制革的皮化企业, 展示自身的形象从不甘落后。今年进口一线皮化品牌普遍表示, 因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 销售额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他们绝不吝啬参展的花费, 在显著的位置, 拥有足够的展览面积, 琳琅满目, 始终保持大品牌的高大形象;二线进口品牌也踊跃参展, 冒出了不少新面孔;国产皮化企业市场情形正与之相反, 龙头企业大多还比较满意, 增长是肯定的, 只是增速的问题, 比较小的企业反而日子难过。参展的国产皮化企业增加的新面孔比消失的老面孔要多。四川德赛尔、亭江新材料、达威科技, 浙江兄弟、和平, 河南东阳化工等企业仍保持以往的大面积、大形象;还有不少企业今年还增加了展馆面积如四川绵阳银河集团、山东黎宁、重庆民丰、北京林强科技等均比去年展览面积大, 用银河集团销售分公司张来春总经理的话说:要来就要舍得投入, 树立好形象, 否则不如不来。

给前来参观、洽谈的客户赠送纪念品也是她们的一大特色, 可谓礼轻情意重!

感情投入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技术服务, 不少企业都搬来了服务东南西北的应用技术服务人员, 及时解答客户的问题、交流新产品新技术。

皮机产品大比武

今年展览的E7号馆仍是皮革机械设备集中区, 大型新型节能转鼓、烘干设备、熨平压花机器、真空干燥机械、摔软转鼓等高高地耸立着、不停地转着, 争相着引人关注, 俨然机械产品大比武。

上一篇:客户端开发下一篇:雷锋精神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