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2024-10-24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共12篇)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篇1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知识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学习内容及方法:(提示:标▲是重点掌握内容)

▲一、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推想、比较、总结,了解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区别。)

1、人体共有三道防线:和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而是对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而人体通过产生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起作用,因此叫做。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细胞,这种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免疫的新老概念的区别及功能)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自己”与“非己”成分,从而和进入人体内的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和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和。

2、免疫的主要功能是和。

三、计划免疫(联系自己打预防针的经历,理解计划免疫及意义。)

1、计划免疫的概念。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以达到抵抗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简称为计划免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使其在的情况下产生,获得免疫功能。

学习疑问:

1、免疫异常

2、博爱工程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本市某厂从事煤气作业而接触CO工人40名, 年龄25~55岁, 平均38.3岁, 作业工龄平均11.62年。对照组选择某公司工人 (不接触任何化学物质) 共38人, 年龄24~53岁, 平均36.82岁, 平均工龄18.83年。上述两组人员均无免疫性疫病史。

1.2 检测项目及方法

(1) 生产环境空气中CO含量测定 (用CO快速检测管) ; (2) 对观察及对照组人员抽静脉血1m L, 分离血清, 冰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 (采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免疫球蛋白测定试剂盒) ; (3) 对接触CO组工人中发现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者给予服用六味地黄丸 (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 , 每日2次, 每次3克, 连续服用一个月, 观察其免疫球蛋白的改变情况。

2 结果

(1) 生产环境空气中CO含量测定结果, 经我们多年定点 (10个点) 测定, 接触CO工人作业空气中CO平均含量为67.8mg/m3 (范围为20~200mg/m3) ,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26倍测点有8个超标, 达80%。

(2) 观察对象人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观察组工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均值为19.69g/人;而对照组工人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均值为15.49g/人;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而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及免疫球蛋白M含量无明显变化。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六味地黄丸对照观察组工人中血清免疫球蛋白Lg G含量降低者的治疗效果。本次服用六味地黄丸作为观察对象者有40人, 按要求他们每日服药两次, 每次3g, 连续服用一个月, 由于少数服药者未能按时服药, 只有28人合乎要求, 我们对这28人进行治疗前后对比, 结果发现服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 (Lg G) 含量明显提高, 平均增高值为24.3%;治疗前工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Lg G) 均值为10.98 g/人, 而服药后工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Lg G) 均值为15.10 g/人, 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2。

3 讨论

人体免疫系统作为外来毒物的靶器官, 对毒物的反应异常敏感, 我们对长期低水平接触职业性CO者, 可引起机体免疫抑制效应, 这与有关文献的观点相吻合, 本文涉及的实例均为职业性长期低水平接触CO的工人, 且在随访中多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不易痊愈的情况, 临床上表现为:鼻塞、打喷嚏、咽痒、咽痛、咳嗽等, 这与机体非特异性功能免疫低下, 抵抗外界有害 (下转P152) (上接P146) 因素入侵的能力下降有关。免疫球蛋白具有结合外来异物和排除或破坏外来异物 (效应) 两大功能, 免疫球蛋白降低会导致上述功能低下, 机体抵抗力低于正常人群, 本文表1数据显示, 观察组 (Lg G) 含量低于对照组, 可见接触CO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于正常人群。为了恢复他们的免疫功能, 给予服用六味地黄丸一个月, 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对提高职业性接触CO工人的免疫功能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 从现代中医学的理论来看, 患者血浆中c AMP/c GMP的比值下降,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各“虚症”的共性指标, 六味地黄丸组方为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具有滋补肾阴的功效。方中熟地:滋补肾阴, 填精益髓;山茱萸:补益肝肾, 涩精敛汗;山药:补脾阴而固精;丹皮:清泻肝火;茯苓:泽泻清热利尿, 泻火利湿;全方补中有泄, 有开有合, 补而不滞, 滋补肾阴尤为适宜, 其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疗效,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 建议职业接触CO工人给予定期口服六味地黄丸, 以提高这部分人的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北京卫生出版社, 1999.

[2]江泉观.基础毒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1.

[3]方圻.现代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运动营养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篇3

关键词:运动;营养;免疫功能

人体的免疫功能表现为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稳定,清除衰老、变性和死亡的细胞,监视体内突变细胞的产生并及时予以清除。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导致病理改变,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运动营养是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和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与恢复、运动性疾病等关系的科学。免疫是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和传染病,即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白血球、巨嗜细胞等)及免疫活性分子(如抗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索、肿瘤坏死因子等)组成,它们在机体抵抗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当机体抵抗多种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被诱导活化,通过产生抗体、淋巴因子等效应分子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效应而发挥功能。根据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不同,而分为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使机体维持一定的免疫能力。以及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的过程中。都需要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索、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索的参与。运动营养对于运动员来说,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有文献报道,运动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因为运动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杀伤能力发生变化,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将会导致CD4/CD8比值下降,以致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同时由于运动员的热量消耗大,易导致营养缺乏。而大量流行病学的证据和临床资料表明,营养缺乏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危险性。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而合理的营养能全面补偿运动员的消耗。增强运动员的免疫机能。因此,合理营养对于运动员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营养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各个方面。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增殖和特殊功能蛋白质(细胞因子、抗体和急性反应蛋白)的产生。这种反应的可能机制包括干扰体液的生成和抗体的分泌、改变细胞免疫和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抗体的形成和T细胞对丝裂原的增殖反应。营养缺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缺乏的时间、运动员的整体状态以及营养缺乏的严重性,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摄入过量的营养也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有害的影响。

一、糖对运动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在任何运动场合参与ATP合成。保持充足的糖的摄入对维持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葡萄糖是机体产生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重要原料。当葡萄糖和谷氨酰胺这两种底物以正常的生理含量放入培养基中,吞噬细胞利用葡萄糖的速度比利用谷氨酰胺大10倍。Hume等进一步研究了葡萄糖对维持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重要性,他们发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体外对con A引起的增殖反应依赖于生理范围以上的葡萄糖含量。

正常情况下,机体组织中皆有自由基代谢发生,当自由基产生过多(剧烈运动时)和/或机体清除能力降低时,会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广泛性损害,体内存在的可清除自由基,减轻其危害的物质主要是抗氧化酶,通过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保护机制使机体免遭自由基的损害。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它们通过各自的作用途径,维持着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而急性运动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自由基堆积。近期有学者提出运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强而产生较多的自由基,会导致肌纤维及线粒体膜等生物膜完整性丧失及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细胞代谢功能紊乱,细胞广泛性损害及病理变化,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产生疲劳。据实验表明,补充单纯果糖及葡萄糖-果糖混合液能改善骨骼肌利用02的能力和心血管系统供氧能力,担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减少乳酸堆积,从而维持内环境PH值稳定。陈吉棣教授(1990年)曾做实验表明,低聚糖饮料可使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可稳定血容量、血清胰岛素、血镁、血钾和血乳酸,增加运动做劝和延长运动时间。

二、脂肪对运动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饮食脂成分和含量也可通过改变细胞膜脂成分直接影响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功能。必需脂肪酸缺乏,可降低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1次和2次接触T细胞免疫依赖性抗原和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血清的相应抗体的水平。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变化可直接影响细胞膜磷脂组成,间接影响着免疫细胞的功能。一般来说,当膜磷脂中n一6PU-FA的比例升高时,通过增加花生四烯酸合成,提高胞内前列腺素水平,由于前列腺素可通过提高细胞内cAMP和cGMP水平,介导对机体的细胞免疫抑制。使T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降低。而n一3PUFA可以降低膜花生四烯酸水平,增高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水平,由于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这样n一3PUFA可取代膜上的花生四烯酸,同时还可以降低炎性细胞,把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从而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有资料表明,摄入或注射大量胆固醇而产生的高胆固醇血症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肥胖病患者的感染和与感染有关的疾病的死亡率均高。

三、蛋白质对运动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量营养免疫学的研究资料表明,体内的营养状况如蛋白质、氨基酸、糖、锌、铁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会影响免疫功能而影响运动竞技能力。也有资料表明,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T、B细胞以及吞噬细胞数量与功能低下,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上升。已有报道,蛋白质限制摄入的运动员,比如运动员减体重时,体重减少4%就可出现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下降。动物实验证明,大鼠如在低蛋白质饮食条件下运动,则往往会出现高皮质酮血症,继发免疫功能下降,动物处死时常见免疫器官萎缩。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蛋白质摄入不足,加之训练又加剧对蛋白质的需求,最终导致免疫系统能量不足,这是运动时蛋白质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功能的主要原因。有报道,运动大鼠膳食中适量控高蛋白质含量(20%~40%的蛋白质含量的膳食),8周训练结束后,大鼠的脾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血浆IL-1浓度均较运动对照组明显提高,由此进一步说明运动膳食中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运动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四、维生素对运动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维生素是人类的特殊营养物质,它不像三大营养物质那样为人体提供热量,也不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原料,而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人体对它的需要量甚微,但又不能缺乏,这类物质大多数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对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由于运动时体内物质代谢加强,使运动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运动员膳食中维生素供应不足,将导致人体免疫能力和运动能力下降。研究表明,维生素E、维生素B12、维生索c对机体正常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维生素E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和前列腺索(PGE)的功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一I和皮质醇的生物合成,促进体液、细胞免疫和细胞吞噬作用以及增高IL-I含量来增强机体的整体免疫机能。严重的维生素E缺乏将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和抗体的合成。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对免疫功能的作用与维生素E相似,也可协助维生素E(a一生育酚)抑制脂制过氧化作用。补充维生素C可以减弱运动引起的免疫抑制,降低运动员感染的危险性。膳食中增加维生素E、维生素C的摄入可明显减轻训练后的急性期反应。如外周血液中过度白细胞化,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等,间接促进运动后疲劳的消除。维生素A缺乏可能导致抗体生成减少。在补充维生素A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毒性反应加强,NK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增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

此外,B一胡萝卜素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与其抗氧化功能有关。机体代谢中不断产生单线态氧和过氧自由基,这些活性物质能破坏细胞膜的功能,并使DNA单链断裂,而8一萝卜素具有清除单线态氧和猝灭过氧自由基的作用,因而它可保护免疫细胞免受活性氧类的损害。然而,摄入大剂量的维生素对机体也会产生潜在性的损害作用。因为大多数维生素在机体内主要作为辅酶,如果这些酶系统饱和,维生素以游离形式存在就具有毒性作用。

运动免疫学在10年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推动了体育科学的进步。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免疫功能状态与运动、营养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能够认识运动营养和免疫的相互关系是很有价值的。许多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中普遍存在膳食不平衡的现象,这与膳食对于竞技运动的重要作用相矛盾,这种状况不仅影响效果和运动后的恢复,而且最终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而言,碳水化合物是理想的能源。碳水化合物摄入严重不足不仅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同时会影响其他物质的正常代谢。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对运动能力有害,运动膳食中存在的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现象是一个国际性问题。运动中脱水会引起血容量下降,增加心脏负担。一旦体液丢失达体重的2%~3%,此时运动能力受到损害,运动员应补充含矿物质、维生素和糖的水。维生素的缺乏会进一步加重运动能量供应的不足,维生素A对于力量性运动和机体免疫功能非常重要。因此,运动员的合理膳食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后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证运动员健康的机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仁敦.现代临床营养[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2]陈佩杰.运动免疫学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2,(6).

[3]Nieman Dc.The efects ofmoderate exercisetraining on natural killer cellers and acute upper respiratiorytractidections[J].1ilt JSportsMed,volll,NO.6,467-473,1990.

[4]Laurie Hofman-Goetz an Bcute klarin PnersonExercise an theimmune system:amnel ofthestress response,ImmunologyToday,1994,15:383-384.

[5]邵黎,朱小松等.小鼠耗竭性游及寒冷对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不同作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29).

[6]王香生,常翠青等.补充液体与恢复运动耐力的关系[J].中国运动医学,2002,(3).

[7]矫伟,朱吃松等.运动员剧烈运动后血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质的产生[J].中国应用生理学,1997,(4).

[8]刘向儒,黄国金,谭小军等.L一精氨酸对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运动能力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2002,(2).

[9]王琳,曹建民,甘运标等.L一精氨酸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对一次力竭性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1,(5).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篇4

【旧识回顾】

1、细胞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2、体液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新知导学】

1、列表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项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的细胞

产生效应的方式

相互关系

2、什么叫免疫接种?

3、免疫方式包括哪两种?

4、什么叫过敏反应?

5、AIDS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6、HIV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是如何复制的?

7、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反馈检测】

1、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 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2、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用HLA表示 B.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

怎样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 篇5

2、戒烟限酒。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会削减人体免疫功能,必须严格限制。

3、经常锻炼。现代人平时都在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业,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一定要注意经常锻炼身体。

人体结构与功能论文题库 篇6

肝脏及常见肝病

危志福 食品院

生物工程 生工112 18411205 武枫林 职称: 副教授

2012 年 12 月 15 日

题 姓 学 专

班学指导教师 肝及常见肝病

【摘要】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代谢器官和防御器官,也是胎儿的主要造血器官,人体新陈代谢的枢纽。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的胆汁。大部分的肝脏疾病都会有黄疸症状,这是由于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以就在体内累积。

【关键词】形态 结构 功能 肝病

【引言】肝脏是人体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了解肝脏以及生活中常见的肝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态结构

人的肝脏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喷门部,是人体最大的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

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

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自下腔静脉左缘至胆囊窝中点的正中裂将肝脏分为左半肝和右半肝。自脉切迹至肝左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的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内叶和左外叶,左段间裂将左外叶分为上下两段。肝右叶间裂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右段间裂又将右前叶、右后叶分别分成上下两段。

肝脏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门静脉和肝动脉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门(或称第一肝门)进入肝脏,以后就像树枝分叉样分布于腺泡内。由肝腺泡边缘肝小静脉(即中央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的肝静脉主干,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

肝的后面肝短静脉有至

少3~4条,多至 7~8条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称第三肝门。

(二).功能

一、代谢功能: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② 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 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④ 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⑤ 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腹水等。

(三).常见的肝病

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为主,按病因学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毒性肝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而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乙肝病毒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疾病,据统计全球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人数超过2.8亿,中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目前有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约3000万人,每年国内死于乙肝后肝硬化者有40万人。1.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2.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脂肪肝按病原分类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外和其他名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染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频率增加,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3.肝硬化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4.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健康。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多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东亚及环太平洋地区是肝癌高发地区,我国新发肝癌人数占全球人数一半以上。我国发病率高的原因在于我国乙肝患病人数多,丙型肝炎的发病率近年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肝癌多在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产生。

参考文献

1.高寿征等编,《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 人民卫生出版社,P162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7-170 3.黄志强 主译。希夫肝脏病学。第九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pp367-574 4.中华肝脏杂志2006年3月第14卷第3期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入选标准

参照赵辩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扁平疣诊断标准,皮损为米粒到绿豆大小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孤立散在,淡褐色或正常肤色,多发于暴露部位(面部、手背),可见同形反应,部分患者伴有微痒[6]。选择2012年3-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扁平疣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扁平疣组。所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4岁,平均(31.34±11.47)岁,病程1~178周,平均(29.94±20.29)周。仅累及面部者18例,面部与手背并发者12例;病情分型:相对稳定型6例,相对活跃型15例,反应型5例,消退型4例。同期选取与扁平疣组年龄相当的3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后,每例选取合适的病灶,刀片削取少量皮屑置于无菌EP管内,-80℃冰箱冷冻保存;同时在月经第2~3 d空腹抽取静脉血10 ml,离心后取血清保存在-20℃冰箱待检。正常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提取相应样本保存待测。

1.2疣体标本基因组DNA的抽提

采用Axy Prep基因组DNA小量制备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提取样本DNA,用于PCR扩增。

1.2.1 HPV引物设计及PCR反应HPV通用型引物1∶MY09/11,是一组针对嗜黏膜性HPV所设计的通用引物,用于扩增组织HPVL1片段的高保守区;HPV通用型引物2∶CP65/70,是针对EV型HPV所设计的通用引物;PC03/05用于扩增人β-珠蛋白基因,以验证DNA模板质量,并排除PCR反应体系中抑制因子的影响。反应采用50μl体系,采用的酶系统为Promega公司的GoT aq®Master Mixes,按说明书加水和引物及DNA模板量。PCR仪为Hema 480型基因扩增仪。每次PCR反应均设不加DNA模板的同体积水的空白阴性对照。扩增产物分别取5μl进行1.5%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判断结果并用凝胶成像系统照相。

1.2.2测序取凝胶成像系统上有阳性条带(大约450 bp)的PCR扩增产物送测序公司SAP纯化处理,进行正反向双向测序,人工校对测序图,对正反两向测序序列进行拼接后在Genebank的blast上比对,判定HPV型别。部分标本同时作两对通用引物MY09/11和CP65/70扩增,其产物同时正反向测序以分析测序结果的一致性。

1.2.3型特异性引物(TSP)PCR验证测序结果的特异性根据测序的结果所示的HPV型别,对标本DNA进行6对型特异性引物PCR,分别为TSP2、TSP4、TSP6、TSP11、TSP16、TSP18,以上型特异性引物引物序列和PCR产物大小及PCR反应条件见表1、表2、表3。上诉引物均参照文献设计,由南京凯基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7,8,9]。

1.3性激素水平的检测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按天津九鼎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125碘放射免疫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样本中血清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素的表达水平。

1.4外周血细胞免疫状态的检测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取外周血样本中的免疫活性细胞(CD4+、CD8+、Th17细胞)水平。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盒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201205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注:混合碱基M=A+C,R=A+G,W=A+T,Y=C+T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2.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感染HPV的基因分型

30例扁平疣患者标本HPV型别检测测序法的结果均为阳性,其中HPV2型感染14例,感染率最高(47%),其后依次为HPV3(12例,感染率40%)、HPV10(10例,感染率33%)、HPV1(9例,感染率30%),HPV7(3例,感染率10%),HPV4(2例,感染率7%)。部分患者混合感染,其中二重感染率为20.00%,三重感染率为23.33%。

2.2两组性激素水平测试结果

女性扁平疣患者及健康成年女性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测试结果比较,两组雌二醇、孕酮、睾酮、垂体泌乳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4+、CD8+、Th17细胞)

女性扁平疣患者外周血各T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扁平疣属于皮肤型HPV感染,虽然本病有自愈倾向,但主要发生于青少年的面部、手背及前臂等暴露部位,严重影响美观和身心健康,因此患者的治疗愿望十分迫切。从本文临床就诊情况看以年轻女性患者居多,这可能是女性追求美的积极性高于男性所致,然而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扁平疣的发病与性别有关。扁平疣HPV感染型别中,主要是2、3、4、10、28、41、65型[6]。近年Egawa等[10]发现了HPV126、Mitsuishi等[11]发现了HPV160型也可引起扁平疣。本研究中扁平疣患者感染的HPV型别以HPV2最为常见,与既往文献报道类似,但存在几种亚型合并感染,主要类型有1、2、3、4、7、10这几种类型,其中HPV2感染率最高(28%),其后依次为HPV3(24%)、HPV10(20%)、HPV1(18%),HPV7和HPV4的感染率较低,分别为6%和4%;二重感染率为20.00%,三重感染率为23.33%。目前普遍认为扁平疣的发生、发展和消退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尤其是细胞免疫,免疫力缺陷及疣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疣体几乎不能自然消退[12,13],这种多重感染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是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目前尚无研究。

随着对HPV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HPV感染与性激素受体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Shew等[14]研究发现,HPV感染的CA患者中,雌二醇、孕酮的激素水平越高,越易感染HPV,并呈依赖性表达;Patsner等[15]发现妊娠期妇女比非妊娠期妇女更易感染HPV,且病情发展迅速,其原因可能是激素调控增高了机体对HPV的易感性。De Villiers[16]、Delvenne等[17]进一步研究发现CA患者感染的HPV11、16、18亚型上有孕激素反应因子(PRE)和糖皮质激素反应因子(GRE),这两者是HPV基因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病毒基因的复制,在排卵周期中反复强化HPV表达,并在妊娠过程中进一步激化,如是高危型HPV还可加速受感染细胞的癌变。本研究中扁平疣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与CA有明显区别,是否与HPV型别有关,皮肤型HPV与黏膜型HPV在致病过程中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差异,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HPV通过破损的上皮细胞进入机体,潜伏于基底层细胞,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时候,进入角质形成细胞增殖,随着上皮细胞的分化而逐渐启动基因组的复制,导致细胞的持续性病变。临床上HPV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病变,大多数经过一定时期可以自行消退,但在部分患者中却可以长期存在,说明病毒感染在这些患者中并没有诱发有效的免疫反应,同时也显示HPV能够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Buck等[18]的研究发现细胞免疫缺陷的患者更易受HPV的感染,而没有发现体液免疫低下者疣的发生率增加,说明细胞免疫在控制HPV感染中起着主要作用。国内郭瑞珍等研究发现,反应期扁平疣患者产生的自身主动免疫反应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主要是CD8+亚群参与的细胞毒作用,对疣体细胞产生直接杀伤,使其溶解坏死而脱落[19]。本研究发现扁平疣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h17 T淋巴细胞亚群均较正常人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扁平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或抑制的情况,这也可能是扁平疣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的原因,与文献[20,21]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扁平疣患者虽然以女性为主,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性激素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A截然相反,这可能与HPV的型别有关,可能与皮肤型、黏膜型致病机制的差异有关,也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另一方面,细胞免疫功能在扁平疣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HPV感染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及个体异质性的相关性尚未明确,还需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检测扁平疣患者感染HPV的类型、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CD4~+、CD8~+、Th17细胞)及性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扁平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3-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扁平疣女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扁平疣组,同期选取与扁平疣组年龄相当的3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正常对照组。用PCR与RT-PCR方法检测扁平疣组患者病损表皮中HPV的类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素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的免疫活性细胞(CD4~+、CD8~+、Th17细胞)水平,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扁平疣患者HPV型别以HPV2最为常见,感染率为28%,其他依次为HPV3、HPV10、HPV1。两组间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扁平疣患者外周血CD4~+、CD8~+、Th17 T淋巴细胞亚群均较正常人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平疣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与正常成年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扁平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排斥异己维护人体的免疫力 篇8

健康人体内存在着一个完整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数以万计的免疫细胞组成,具有排斥异己、维护人体内环境平衡、保护人体免遭病原体侵袭的作用。一旦有病原体侵入人体,那么机体内的免疫细胞就会总动员。于是,人体内就发生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激烈战斗:先是巨噬细胞投入战斗,然后淋巴细胞闻讯赶到现场协助战斗。其中,T淋巴细胞释放出的淋巴因子,不但可以直接杀伤病原菌,而且还能召集、动员所有的巨噬细胞参与战斗。而B淋巴细胞、浆细胞也会分泌出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参与战斗,它不仅可以中和毒素,灭活病毒,还可杀灭细菌。更有意义的是,在杀伤细菌和病毒的过程中,T、B淋巴细胞都能产生一种记忆细胞,当以后再有这种致病微生物入侵时,机体马上就可以识别出来,并把它消灭。我们打预防针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人工的方法,将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毒性减低,并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产生免疫记忆,以后一旦发现有这类病原体入侵,机体就会动员免疫细胞,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星罗密布,形成一个周密的免疫网,一旦病原体入侵,就会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各种免疫细胞或因子就会招之即来,来之即战,直至把细菌或病毒等杀死、破坏,并清除出体外,从而使体内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睡眠质量

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免疫学家通过“自我睡眠”试验发现,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而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消灭。

乐观情绪

乐观的态度可以使人体维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很大,巨大的_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侵袭。

控制饮酒

每天饮低度白酒不要超过100毫升,黄酒不要超过250毫升,啤酒不要超过1瓶,因为酒精对人体的每一部分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即使喝葡萄酒可以降低胆固醇,也应该限制每天一杯,过量饮用会对血液与心脏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坏。

参加运动

专家进行的三项研究指出,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增加。运动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后散步就很适合。

减少噪音

噪音不仅伤害人们的听力,还会造成肌肉紧张、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和消化系统出现不适。这和受到惊吓或感到压力时身体的反应是一样的。人如果长期处于噪音之中会导致血压、胆固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不良变化。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发现,在嘈杂环境下工作的女性比在安静的办公室里上班的女性释放出更多的肾上腺素,更容易患心脏病。而汽车笛声、狗吠等让人感觉到无法控制的声响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因此,人们应该努力控制周围环境的声音,哪怕是戴上耳机,或者请餐馆的老板、健身房经理把音响的音量调低。

改善体内生态环境

第八章 人体的营养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合理膳食的原则,获得有关人体营养成学方面的知识。

2、通过“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习怎样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学习探究实验中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合理膳食的意义;评价自身营养状况的方法;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体验调查研究的过程;尝试设计营养结构较为合理的食膳。

2.难点

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和交流方式。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食图片。食物种类丰富,因为我们的选择不同,所以我们所得到的营养也各不相同,那么你想知道当今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如何吗?怎样才能使自己吃得更好,身体更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活动: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和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要做到合理膳食,首先要了解自身的营养状况,如何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呢?

交流 投影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活动 根据体重与标准指数两项指标的数值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目前的营养状况是否满意。要求学生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饮食结构和习惯上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好的建议。

小结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通过刚才同学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科学的饮食方法。科学的饮食方法概括为:“食物要多样,饥饿要适当,粗细要搭配,油脂要适量,甜食要少吃,食盐要限量,豆菜要增加,三餐要适当,膳食要平衡,防病增健康。

2.活动:自我高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多媒体展示 一份食谱:早餐:馒头、稀饭

中餐:米饭、白菜、土豆、酒 晚餐:米饭、萝卜、韭菜、酒

请同学们展示教师上节课后布置的任务-------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按次序将它贴在黑板上。

分组讨论

(1)老师提供的食谱是否合理?(2)哪个小组设计的食谱是合理呢?(3)你们小组设计的食谱存在哪些问题?(4)你认为较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什么?

多媒本展示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片。小结

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除了做到平衡膳食外,还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时调节自己的心态等。更好地学习,为以后成为祖国的参天大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的饮食才算是合理膳食,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练习(课件)

口腔卫生与保健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牙齿的结构。

2.了解引起牙周疾病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3.明白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很好地保护牙齿。

教学重点、难点:

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教具:挂图

教学内容和过程: 认识牙齿的结构

什么是虫牙(学名龋齿,也称虫蚀牙、蛀牙)?

龋齿(虫牙)是细菌与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和糖起作用,发酵产酸使牙齿表面脱钙、溶解、破坏而形成龋洞的结果。食物的种类对龋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软而粘、在口腔中滞留时间长的甜食易引发龋病。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蔬菜、瘦肉等对牙面有机械性摩擦和清洗作用,减少牙面菌斑的粘附,在某种程度上有阻抑龋齿发生的作用。

牙齿咬合面的点隙窝沟,两牙相接的邻接面,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重叠,义齿卡环接触处,接触不良的套冠边缘处,最容易集聚菌斑,不易清洁,也是龋齿好发部位。怎样预防龋齿?

1、每天至少彻底刷牙两次,最好是在早晨和睡前各一次。

2、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能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3、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把牙刷不易刷到的邻面牙菌斑清除干净。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奶糖、巧克力、甜点心和冰激凌等甜而粘的食物,少喝甜饮料,并尽量在正餐前后进食,吃完后一定要刷牙或漱口。

5、定期(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维护。

什么是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在我国,成年人发病率高达70%以上,是丧失咀嚼器官功能的主要原因。

牙周疾病的自我察觉

⑴近来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物时食物上有血迹,说明开始有牙龈炎。

⑵ 牙齿不松动,但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说明有牙龈炎。⑶ 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咬物无力、牙根暴露,说明已发展到牙周炎。这些症状若不能很好的治疗和控制,则会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直接影响咀嚼、发音和美观。

怎样预防牙周病?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用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有效地刷牙,提倡应用牙线去除牙间隙的菌斑。

2、定期作口腔保健检查。最好每半年一次。

3、定期进行洁治,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口腔洁治(俗称洗牙),保持健康的牙龈和稳固的牙齿,有效预防牙周炎。

4、合理饮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正确的刷牙方法

运动的人体育锻炼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尝试用扭扭棒表现人物的简单动态

体验大胆创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扭扭棒表现人物的简单动态难点:学习仔细观察动作造型,大胆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运动人物

活动准备:

1.前期收集、讨论过奥运会的各项运动项目

2.材料和工具:各色扭扭棒、剪刀

3.范例:用扭扭棒做成的跑步、跳绳、游泳等姿势

教学过程与指导:

一、聊一聊,知道一些奥运会的小知识

1.师: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正在进行,你认识这些火炬手吗?

2.重点提问:你知道他们是什么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吗?

3.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说说各种奥运运动项目。

小结:奥运会是每四年举办一次,今年的奥运会就在北京举办,我们国家的.许多运动员都在积极备战奥运。

二、观察范例初步了解奥运小人的制作方法

1.请幼儿观察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活动,哪些部位不能活动,初步了解关节的活动与动态表现之间的关系。

2.出示范例,请幼儿摆出和范例上一样的动作,并说说这是什么运动?

3.重点提问:如果你也能参加北京奥运会,你想参加那个运动项目?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

4.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各种运动的显著特征。

5.教师采纳几位幼儿的动作,当场用扭扭棒示范表现。

例如:跑步

制作步骤:

⑴先把一根扭扭棒对折,中间做成圆形代表人的头部

⑵再互相缠绕表示身体,余下的是双腿

⑶再用另一根扭扭棒从身体的下端往上缠绕至颈部,其余的是人的双手

⑷跑步的姿势是双手前后摆动,双腿跨步状。把扭扭棒人物的双手和双脚扭成跑步姿势就完成了。

三、幼儿自由设计运动的人

1.启发孩子当运动员,用扭扭棒设计各种运动姿势。

2.重点指导:鼓励幼儿互相做动作示范,仔细观察后设计。

四、展示作品

1.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模仿。

八大“恶魔”破坏人体免疫力 篇11

缺少友情

研究表明,社交生活越少,大脑里会有越多焦虑引起的化学物质,我们就越可能生病。研究表明,有6个以上朋友的人比更少朋友的人抗击感冒的能力强4倍。

对策:如果太忙不能打电话,就在晚上给朋友发一条手机短信吧。

睡眠不足

睡眠不佳与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以及抵抗病菌的杀手细胞减少有关。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发现,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人,血液中抵御流感的抗体比睡了7.5至8.5小时的人减少一半。

對策:尽量保证每晚8小时不间断睡眠。

悲观主义者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态度积极的学生比态度消极的学生体内有更多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反应能力的T细胞,以及更多天然杀手细胞。原因可能是乐观者更加关心自己,也可能是压力会对免疫系统造成破坏。

对策:性格很难改变,但是你可以尝试寻找各种理由,来让你对每天的生活心怀感激。

长期的压力

长期的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抗击疾病的能力显著下降,导致天然杀手细胞的减少,杀手T细胞活力降低,以及能增强免疫系统反应能力的巨噬细胞含量的减少。

对策:做一些减压活动,尽量让内心放松下来。

总是开车

研究人员发现开车的人在4个月内比步行的人患病几率高一倍。

对策: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让你的免疫系统运行得更好。

吸二手烟

每年由于吸二手烟,约有3000个不吸烟的美国人死于肺癌,有30万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

对策:远离吸烟者。

常吃抗生素

如果你一有感冒症状就吃抗生素,就会渐渐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并导致更加严重的感染。

对策:除非是医生开具的处方,否则不要将抗生素作为预防性药物使用。

缺乏幽默感

研究人员发现与大笑有关的情绪可以降低压力激素,增加某些免疫细胞并且激活其他的免疫细胞。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废物的排出 篇12

一、知识: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二、能力: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关注人体废物排出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教学难点:

1、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2、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要排出哪些废物?

生:人体每天要排出尿液、大便、汗水等废物。

师: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一下尿液都有什么特征?

(二)、学习新课:

1、讨论探究:尿液的形成

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公为1~1.5L。这是为什么?

生:4人一组阅读表11—1 讨论: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师:请个小组汇报所得的结果

师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回忆肾的结构与功能

生:讨论,回忆肾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图11—4说出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讨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师生交流: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

排泄(excrete)上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讨论: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

师生交流: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

学生归纳总结:尿液在肾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尿素、无机盐和水。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人就有尿意,应及时排尿。

师:讲解:二氧化碳通过肺排出体外时,还带走少量的水。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导管把汗液排到皮肤表面。汗液的主要成妥是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讨论: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有哪些?

师生交流: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是大肠和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课堂小结:尿液的形成和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 第二课时 )

2、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师:人体排出的尿液和粪便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不至于污染环境。

小组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

小组交流:人粪尿处理不当,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P74)

本节小结: 尿液的形成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本章小结:P76

1、各样的废物:尿液、汗液、粪便等,必须用及时地排出体外。

2、排出废物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排泄和排遗

3、、尿液和粪便等废物排到环境中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不至于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变废为宝。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2、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3、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

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4、人体废物 (1)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

排出的方式 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

过程。如人体排便

5、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肺和皮肤

6、人体排遗的主要器官:大肠和肛门

二、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1、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上一篇:学期总结范文成衣制作下一篇:四年级期末试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