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案(通用11篇)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案 篇1
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复习课教案和反思
十四中学 邓雪莉
教学目标:
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2.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本节课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媒体展示,引入复习课。二.复习要点: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多媒体展示。练习。)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多媒体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动画。)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多媒体展示。练习。)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三.以知识竞赛的形式练习。板书设计: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病原体
2.流行的基本环节
3.预防措施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免疫功能
3、计划免疫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动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时间没有安排好,以知识竞赛形式的练习,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案 篇2
1 猪主要传染病免疫程序
1.1 猪瘟
1.1.1 种公猪
每年春、秋季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接种一次。
1.1.2 种母猪
于产前30d免疫接种一次或春、秋两季各免疫接种一次。
1.1.3 仔猪
20日龄、70日龄各免疫接种一次或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一次, 接种后2h可哺乳。
1.1.4 后备种猪
产前一个月免疫接种一次, 选留做种用时立即免疫接种一次。
1.2 猪丹毒、猪肺疫
1.2.1 种猪
春秋季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1.2.2 仔猪
断奶后上网时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接种一次。70日龄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1.3 仔猪副伤寒
仔猪断奶后 (30~35日龄) 口服或注射一份仔猪副伤寒菌苗。
1.4 仔猪大肠杆菌病
妊娠母猪于产前40~42d和15~20d分别用大肠杆菌腹泻菌苗 (K88、K99、987P) 免疫接种一次。
1.5 仔猪红痢
妊娠母猪于产前30d和产前15d分别用红痢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1.6 细小病毒感染
1.6.1 种公、母猪
每年用猪细小病毒免疫接种一次。
1.6.2 后备公、母猪
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接种一次。
1.7 猪气喘病
1.7.1 种猪
成年猪每年用猪气喘病弱毒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胸腔内注射) 。
1.7.2 仔猪
7~15日龄免疫接种一次。
1.7.3 后备种猪
配种前在免疫接种一次。
1.8 猪乙型脑炎
种猪、后备母猪在蚊蝇季节到来之前 (4~5月份) 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免疫接种一次。
1.9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公、母猪:春、秋季各注射一次。仔猪70日龄注射一次。
2 寄生虫病控制程序
2.1 药物选择
应选择高效、安全、广谱的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和爱比菌素的各种制剂为首选。
2.2 常见蠕虫和外寄生虫的控制程序
《和复习》教案 篇3
1.培养学生养成及时已学过的内容、知识。
2.学会一个单元的知识,并知道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知识的前后衔接和联系。
教具、学具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知识点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课本P28。帮助他们有条理的所学知识。
二、练一练
1.P29第1、2题。
指导学生找出28的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以及既是6的倍数又是72的因数的数。
2.Ρ29第3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4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进行知识的简单。
小组讨论你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运用举例的方法,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罗列符合条件的数,然后逐步进行筛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并学会,实际问题为知识体系。
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让学生深刻的体会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关系。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3.第4题。
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些图形的面积
4.第5题。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用方程解答这道题。
5.第6、7、8、9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尽可能的独立完成课本上的题目,
先估计这些图形的面积,在量出数据进行计算。
让学生理解要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学生练习。
帮助学生建立图形大小观念。
建立等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与复习
免疫规划科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 篇4
工作情况汇报
一、重点传染病防治情况
(一)乙肝防控工作
截至10月底,全市共上报乙肝病例1643例,较去年同期下降11.48%(去年同期上报1856例)。针对我市乙肝高发态势,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1、重点人群乙肝项目
我们将职业暴露人群、存在经皮肤暴露血液风险的人群、存在性暴露感染风险的人群和慢性HBV感染者家庭内成员人群等四类人群列为乙肝防控重点人群,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截止2018年10月底全市重点人群第一轮摸底21880人,第一轮补种应种12838人,第一针实种12477人,第二针实种7955人,第三针实种0人,合计实种20432针次。其中,职业暴露人群摸底15606人,需接种8030人,已接种7792人,接种12786针次;美沙酮门诊治疗人员摸底10人,需接种8人,已接种8人,接种8针次;多性伴者摸底135人,需接种127人,已接种126人,接种199针次;传染病报告系统内感染者的家属摸底3916人,需接种2970人,已接种2880人,接种5045针次;其他检测途径发现的感染者的家 属摸底2213人,需接种1703,已接种1671人,接种2394针次。2、1988-1991年出生人群乙肝疫苗补充免疫项目 我们对1988-1991年出生人群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接种情况如下:
2.1 1988年出生人群全市第二轮摸底133367人,第二轮补种1针次应种173人,实种168人;补种2针次应种32人,实种1针26人,实种2针13人;补种3针次应种5288人,实种1针5009人,实种2针4409人,实种三针0人;合计实种9625针次。
2.2 1989年出生人群全市第二轮摸底13134人,第二轮补种1针次应种132人,实种127人;补种2针次应种27人,实种1针20人,实种2针7人;补种3针次应种4804人,实种1针4542人,实种2针3913人,实种3针0人;合计实种8609针次。
2.3 1990年出生人群全市第二轮摸底13283人,第二轮补种1针次应种109人,实种105人;补种2针次应种36人,实种1针30人,实种2针9人;补种3针次应种4791人,实种1针4570人,实种2针4012人,实种3针0人;合计实种8726针次。
2.4 1991年出生人群全市第二轮摸底12297人,第二轮补种1针次应种105人,实种100人;补种2针次应种
212 人,实种1针18人,实种2针6人;补种3针次应种4578人,实种1针4374人,实种2针3826人,实种3针0人;合计实种8324针次。
3、常规免疫工作
1-9月,全市共计为目标儿童常规接种乙肝疫苗88875,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7607剂次(及时26690剂次,及时率96.5%),第二剂次接种30878剂次,第三剂次接种30390剂次。接种率在95%以上。
(二)腮腺炎防治工作
截止10月底,全市腮腺炎网报病例253例,较去年同期105例上升140.95%。针对腮腺炎疫情高发态势,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常规疫苗接种和查漏补种:1-9月共接种麻腮风疫苗37016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9.85%。
2、加强二类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加强免疫:1-9月,全市共计接种含腮腺炎成分二类疫苗2808剂次。
3、加强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查漏补种:全市春秋两季开展两次查漏补种活动。
4、补充免疫:拟对初一新生开展一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补充免疫,摸底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等待省上专项疫苗下拨。
5、加强疫情及时有效处置:针对子洲、定边、神木、府谷等地今年腮腺炎疫情爆发情况,市县两级及时处置,启动应急措施,开展应急接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麻疹防控工作
截止10月底我市网报确诊病例1例。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均能对病例严格按照《陕西省麻疹监测方案》要求作出处置。针对麻疹防控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常规疫苗接种:1-9月全市含麻疹类疫苗共计接种69374剂次,报告接种率在95%以上。
2、加强查漏补种:我市今年于春、秋两季开展两次“榆林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3、加强报告病例处置:针对每一例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均按照暴发疫情处置。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免疫规划队伍尤其是县、乡两级专业防控机构存在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现象,人才引进缺乏政策支持,导致防治工作水平较低。
二是经费不足,近年来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时有高发,对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要求更高,应该逐渐增大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费的投入。
三是虽然近年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改善,但各级医院的现有条件限制了预检分诊、传染病科及隔离病区建设,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多无专职人员,以 兼任为主,极易引起传染病的院内交叉感染。
四是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缺少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不能对管理相对人起到处罚教育的作用。依法管理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政府行政支持。
三、建议及下一步打算
为确保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我们进一步确定了“三联、七化、两依托”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四项工作保障机制。
1、“三联、七化、两依托”。
三联,就是联合教育部门,把好国家免疫规划儿童预防接种入托、入学手续关,做好对各种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联合公安部门,适时提供辖区常住和流动儿童信息,协助摸排适龄儿童,共同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联合计生部门,适时提供辖区常住和流动儿童信息,协助摸排适龄儿童,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做好对各种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七化,就是舆论宣传多样化;网点布局密集化;充实队伍专业化;冷链运转规范化;接种管理信息化;巡查督导经常化;经费投入制度化。
两依托,就是依托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组实施传染 病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网底作用,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全覆盖和疫情的早发现;依托县区疾控机构进行培训、督导、考核,充分发挥县、区疾病控制中心的技术优势作用,确保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四项保障机制
一是目标考核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有单位,按照职责权限要求,从本部门、本县区、本单位实际出发,把以传染病防控为重点的公共卫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谨的考核系统和考核方案。
二是分工负责机制。各县区、各单位逐级落实任务,明确机关、单位、个人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投入、协调、监管等工作;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切实发挥好技术指导作用,做好计划、培训、督导、考核和项目资金分配,以及疫情监测、处置等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切实做好疫苗接种、病例处置、疫情报告等基础性工作。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5
六1班 李艳萍
学习目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前置作业:
1、一捆电线在直径为1米的圆筒上绕了30圈,这捆电线大约长多少米?
2、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为72cm,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通过一座2260.8m的大桥,需要几分钟?
3、公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坛,半径50m,李明每天早上做运动都绕着花坛跑3圈,她每天早晨跑多少米?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
4、学校有一个圆形花圃,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美化这个花圃每平方米需用30元,那么美化好这个花圃至少需要多少元?
5、一个圆形花坛,直径6米,在它周围有一条宽1米的环形鹅卵石 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你自己出一道体现本单元重点、难点的题并解决。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交流
课前先学我最棒
1、本学期你学习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2、本学期你学习了有关圆的哪些计算?
二、课堂检测:(课件出示)
1、填空题。
2、选择题。
3、判断题。
三、自主学习: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前置作业。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汇报。
请各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八、总结梳理: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和面积评研课教学反思
六1班
李艳萍
本节课,评研的重点是灵活运用圆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而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充分关注学生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
教学过程中运用圆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其解题步骤,正确率也让人满意。课堂上,我进行了一定的拓展,让学生自己出一道体现本单元重点、难点的题去解决。一部分学生有困难。显然,部分学生运用圆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通过这节评研课,我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的学生认知上的偏差,有的学生习惯上的误区,也有的学生其它方面的茫然。同学们这样那样的错误呈现出来,那必定是需要想对策去解决的。所以,我感觉今天评研课的价值已体现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改善 的问题了。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案 篇6
2011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传染病控制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乡的传染病控制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全面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实现了传染病控制的总体目标。现将2011年的传染病控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业务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
为了切实做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卫生院成立了以院长姬川为首的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防保股赵国建股长任办公室主任。协调传染病控制方面各种问题。同时58个行政村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传染病防治的工作责任。同时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乡级的各类业务培训。
(二)落实措施,切实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1、形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和季度通报制度
为加强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加强卫生院与村级的联系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卫生院把传染病控制纳入了绩效考核,细化分解各项考核指标,严格考核制度。同时每季度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并对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知识培训。
2、加强疫情报告管理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网络。卫生院把传染病防治网络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近几年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病网络,全乡传染病防治网络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要求,完善了传染病报告和监测网络,明确各疫情网络直报单位的责任人,使我乡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卫生院安排2名工作人员负责网络直报的卡片审核和上报工作,确保疫情报出后及时审核。同时公布直报电话5636451.(2)为发现和掌握急性传染病人就诊后未依法报告的数量、病种和其它信息,对医院内各科室及村级卫生所进行了传染病漏报调查。为加强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质量今年3-8月份卫生院对村级进行日常传染病防治督导共30余次,检查其消毒随访隔离情况等工作。在卫生院与村级卫生所的共同努力下,提高了手足口病追访的工作效率;手足口病控制得到保证.3、开展各类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卫生院高度重视手足口病、肺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对某些重点防制的病种进行定期、定点的监督,研究掌握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对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核实以及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每天安排专人对辖区内每一例手足口病疫情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并对每一起聚集性疫情进行流
调、随访.消毒.隔离等处理。对托幼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培训,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2)结核病防控工作。2011年共转诊肺结核疑似病人86例,共发现、治疗和管理涂阳肺结核病人27例。涂(-)病人 17 例。对目前登记肺结核病人进行了督导管理,共督导4次,访视病人12人次,电话督导人90余次,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
在今年3月24日第1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期间,卫生院组织全村58个行政村广泛开展“遏制结核,共享健康” 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接受现场咨询近600人次。村级出板报59处。广播宣传30次。
(3)落实疟疾防控措施。根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工作计划,加强疟疾病例的监测,提高疟疾暴点发现率及应急处置能力,规范病例侦察的程序与方法。
(三)规范程序,扎实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1、开展免疫规划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接种人员业务水平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文件的要求,卫生院对全村各预防接种单位的计划免疫进行了2011年全村预防接种单位人员的免疫规划工作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扩大免疫规划相关概念及政策,接种率监测、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常见问题,疫苗、注射器管理及冷链系统管理等。
2、加强接种率考核,促进辖区免疫规划工作发展态势
为确保安全、有效、科学地完成接种任务,全面推进乙肝疫苗等接
种工作,2011年2月开始卫生院对辖区内各儿童预防接种点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督查。通过督查,协调解决各接种点在计免工作中遇见的困难,及时发现并指出工作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督导意见和建议,确保计免工作扎实开展。通过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统计,我们在每次接种日前三天,把各村应种儿童信息发到各村级卫生室,通过村级免疫医生的及时通知,有效的提高了我乡的疫苗接种率。截至2011年底,我乡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98%的有卡介苗、乙肝、百白破、脊灰、麻疹。其余的疫苗接种率也全部达到90%以上。
(四)组织实施死因网络上报及肿瘤上报工作
实施死因网络上报工作。2011年上报死因513例。圆满完成死因任务。肿瘤上报工作也按照上级的要求如实完成.二、存在问题题:
1.计划免疫经费投入不足。根据上级要求,对基础疫苗实行免费接种。但至今未获得包括疫苗经费、交通经费、乡医补助等任何方面的拨款,由于上述工作经费难以解决,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明显减退,甚至出现刁难接种儿童家长、邻近单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运行。
2.计免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计划免疫人员配置不能适应计划免疫新形势的要求,人员较少,在工作中经常顾此失彼,达不到规范操作要求。3.村级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较差,工作中有些力不从心。
4.村级计划免疫人员老龄化。50岁以后占80%,最大的八十多岁有力不从心的情况。
5.最基层工作主要以挣钱为主,从事计划免疫工作工作量大,村级水平低,责任心不强,老龄化,造成计划免疫工作很难推进。
三、下一年工作打算
(一)完成传染病疫情监测汇总任务,及时上报疫情分析报告。建立一支高效、高素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做到对突发事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繁重的疾控工作任务。
(二)继续做好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核病,手足口病等工作。做到思想不松动,工作不滑坡。
(三)继续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监测;进一步落实手足口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加强乙脑、流脑等疾病疫情监测;突出抓好以霍乱为重点的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抓好预防门诊规范建设和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马楼卫生院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复习教案 篇7
【课题】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能力要求:A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直接证明的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间接证明的方法——反证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掌握三种证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重点与难点】
能应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一些简单的证明题。
一、知识回顾
1、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方法。其特点是由因导果
2、分析法:一般的,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推理过程中,使每一步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等)的方法。其特点是执果索因
3、反证法:其证明步骤是
(1)提出假设——假设命题的 结论不成立。
(2)推出矛盾——从 已知条件和事实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 矛盾的结果。
(3)得出结论——由 矛盾结果,断定 假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二、预习作业
1、比较大小:
2
2、下列表述:(1)综合法是执因导果法。(2)综合法是顺推法。(3)分析法是执因导果法。(4)分析法是间接证明法。(5)反证法是逆推法。正确的语句有 3个。
3、在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若x0,y0且xy2,则1y1x和中至少有一个xy
小于2”时,假设则1y1x和都不小于2xy4、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5,-2),(1,2),(10,3),则ABC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
5、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总成立的是
11bb1b(2)baaa
1112aba(3)ab(4)aba2bb(1)a
6、方程lnx-6+2x=0的解x0,则满足xx0的最大整数解是
三、例题
例
1、在数列an中,a12,an14an3n1,nN*.(1)证明数列ann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3)证明不等式
例
2、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a,b,c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求证:
sn14sn对任意nN*都成立。113 abbcabc
例
3、若a,b,c均为实数,且ax2y
证明: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23,by2z23,cz22x3,22变题:若下列三个方程:x4ax4a30,x(a1)xa0,2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四、学教小结
五、当堂反馈
1、“任何三角形的外角都至少有两个钝角”的否定应是多有一个钝角。
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2、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OHm(OAOBOC), 则实数m的值是
1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作业卷
1、函数yf(x)是R上的偶函数,周期为2,当2 22、若函数f(x)的图像可由函数ylg(1x)的图像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则 0 f(x)x3、在RtABC中,A90,AB=1,则0 b1(2)ab0a2b2 a ab(3)ab,cd,abcd0cd(1)ab0 4、给出下列命题: (4)ab0,cd0adb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d5、若a,b,c,d,x,y是正实数,且P的大小关系为abcd,Qaxcybd,则P、Qxy6、p2x41,q2x3x2,xR,则p和q得大小关系是pq7、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2,前n项的和为sn,sn1,sn,sn2成等差数列,则q的值为- 28、若ab0,求证:a 9、已知为a非零常数,f(xa)ab1f(x)(xR,f(x)1),试判断f(x)是否1f(x) 为周期函数,证明你的结论。 (0,1)(1a)b,(1b)c,(1c)a不能同时大于 物理复习课教案 《力和运动》 评论数/浏览数: 3 / 17 发表日期: -01-07 12:11:27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作一梳理。 〔复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要点内容 1.力的概念 同学们通过复习对本章知识都列出了一个框架,下面请同学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什么是力? 顾名思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那么,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需要相互接触吗? 能举例说明吗? 我们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呢? 那就是说,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施力物体本身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请举例。 那要看是针对哪个力而言。对于手拍桌子,施力的是手,受力的是桌子,而手觉得痛,施力的是桌子,受力的是手。由此可见,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于研究对象而言.不能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混淆不清. 投影学生设计的知识框架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有力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如,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地球与地球表面物体间的作用等。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受力物体. 例如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了向下的作用力,但人的手感到痛,这说明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对它的力的作用。 那么,是否同一个物体既可以说它是施力物体,又可以说它是受力物体呢? 学生间可以相互补充 通过举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对物体施加力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来描述的,其变化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① 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②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③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④物体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时发生变化. 完全正确,而且可以判断这物体就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把物体拉伸、压缩或弯曲.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是否只要出现上述一种情况,就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3.二力的合成 什么是合力? 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如何合成?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二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a.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则其合力大小为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合力方向跟这二个力的方向相同. b.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合力方向与大力的方向相同。 4.惯性 惯性指的是什么? 是的。因此,可理解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1、 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属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 2、 不论物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不管物体是否受力、以及受力的大小,物体都具有惯性这种性质。 3、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这里的运动运动状态不变,也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种情况吗? 学生交流举例。 关于惯性,我们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能进一步说说吗? 对惯性的理解是本章的难点之一,这里老师应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5.力和运动 演示二力平衡实验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哪些条件,我们则称之为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称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两个平衡力的合力为0。 此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与不受力时是一样的。但不能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 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如何? 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所归纳的规律. 演示伽利略斜面实验。 强调:惯性定律是实验基础上的理论推导结论,这种理性化思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 可见,力的作用不是产生运动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它的含义是:物体原来静止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平衡的条件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那两个平衡力的合力应该为0是吗?那是否可以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 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 3、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具体指的什么? 这是一个很多同学不太理解的问题,老师在这里应着重讲解,并举适当的例题。 6、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情况如何? 根据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 当重力>浮力或重力<浮力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物体必然运动,且由静止作加速运动,运动方向取决于合力的方向。因此,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下沉。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上浮。这点老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物体的最后状态怎样? 那刚才上面同学的回答是否有问题? 对,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可能悬浮或漂浮,但物体“浸没”时是不可能同时漂浮。 那悬浮与漂浮有什么区别? 因此,我们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分清问题的前提和条件,切不可死记结论或死搬公式。 对于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什么因素? 那我们如何来改变液体中物体运动状态? 能举例说明吗? 可见,不管物体处在液体中,还是在气体中,其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因此,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作用。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下沉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上浮 上浮的最后状态是漂浮,下沉的最后状态应是沉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应悬浮,不可能漂浮。 漂浮时物体静止,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浮力重力;悬浮时物体静止,浮力重力。但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不可能既可以漂浮又可以悬浮的。 取决于ρ物与ρ液的大小关系。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 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 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 例如,潜水艇在水中的上浮和下沉通过向水舱内排进水的方法改变重力的大小,来实现浮沉的。沉在水中的鸡蛋可以通过向水中加盐的方法,实现悬浮、漂浮。 这里学生的答案中有不恰当的地方,这是好多学生易错的问题。 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来解决问题。 评论区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评论数:3 页:1/1 张进 2011-01-16 16:11:40 不错,值得借鉴! 邹红妮 2011-01-09 00:59:37 课堂设计全面,重难点突出,值得学习。 陈能勇 2011-01-07 19:33:57 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值得学习。 复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 法则 王远明 2010年11月17日 复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 教学目标:(一)熟练地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二)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归纳整理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算式的意义。 15×1.5×3 15×0.3 15÷3 28×2.8×2 28×0.2 2.8÷2 25×2.5×5 2.5×0.5 2.5÷0.5 12×1.2×4 0.12×0.4 0.12÷0.4 2.思考: ①小数乘法的意义有几种情况,是按什么划分的?分别是什么? ②小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得出:小数乘法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按乘数是整数还是小数划分。当乘数是整数时,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当乘数是小数时,表示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素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比较归纳、整理: 看表思考: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讨论完成下表: (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说出下面各题的积中各有几位小数。 23×0.21.4×0.7 27.5×12.01.84×0.026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确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为什么?(小数乘法中,积中小数的位数是由因数的小数位数决定的。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因为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因数扩大了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多少倍。)(2)根据4×25=100,75×52=3900,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吗? ①0.4×2.5=(1);②0.075×0.52=(0.039)。提问: ①式中的因数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没有小数部分?②式中的因数共有五位小数,为什 2 么积中只有三位小数?(因为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是零,根据小数的性质被划掉。)(3)计算并验算: 67×75= 836×25= 125×24= 订正后回答: 0.67×7.5= 8.36×0.25= 0.125×2.4= 小结: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讨论得出: 相同点: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不同点:小数乘法,还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4)口算: 0.8×4= 4×0.8= 0.05×20= 20×0.05= 0.03×9= 9×0.03= 1.9×5= 5×1.9= 观察上面的算式:谁的积大于被乘数?谁的积小于被乘数?(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被乘数;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被乘数。)练习:在下题的○中填上>,<或=。 ①1.6×1.2○1.6; ②1.4×0○1.4; ③0.24×5○0.24; ④3.7×2.1○3.7; ⑤0×7○0; ⑥0×2.8○0。 上述规律对于⑤,⑥两题为什么不灵了?应该补充什么?(上述规律应该补充“被乘数不为零时”。)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计算并验算(P34:6): 1.89÷0.54= 7.1÷0.125= 0.51÷0.22= 计算后订正,提问: ①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扩大了几倍,被除数也扩大几倍。)②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数除法需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后面添上0再继续除。)(2)口算: 4.2÷0.6= 1.5÷5= 3.2÷0.8= 2÷4= 哪些算式的商大于被除数?哪些算式的商小于被除数?为什么?(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练习:在下面的○中填上>,<或=。 30÷0.6○30 1.8÷9○1.8 0÷0.2○0 3.6×4○3.6 27×0.3○27 0÷1.2○0 上述规律应该补充什么?(上述规律应该补充“被除数不为0时”。)(三)综合练习 1.口算: 39.78×1= 3.6÷3.6= 2.87×0= 1×0.56= 7.8÷1= 0÷2.87= “1”与“0”有什么特性? 2.计算并求近似值:P35:2。小结:怎样取积、差、和、商的近似值?(先算出积、差、和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时,要除到需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然后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3.作业:P35:1,3。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对整数和小数的乘除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通过填表的形式,学生明确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新知识同旧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通过练习,进一步完善了积与被乘数、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加强检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板书设计: 复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 整数乘法: 4×25=100 75×52=3900 小数乘法: 从容说课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 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 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言,因此A错.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与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B错.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用,如磁场的作用,所以C错.故应选D. 答案:D 例2: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 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 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 min内能飞行5 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 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 km/h=30 m/s;褐海燕的速度v3=5 km/min=83.3 m/s.v3>v1>v2. 答案:褐海燕 猎豹 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桶 桶 人(手)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 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为1小时、1分钟、1秒钟等.每个1小时、1分钟、1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每小时、每分钟通过的路程要相等,而且每秒钟、每十分之一秒钟等通过的路程都必须相等. 所以,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00 m,那么这个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并非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见得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只看某一种分隔法的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而且要看是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5: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 分析:此类问题应根据测量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3.568m的最后一位是0.008m,即0.8cm,所以估计值是0.8cm.而估计值以前的数值均为准确值,所以3.56 m即356 cm为准确值.从右起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单位就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这把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 cm.由于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因此,这个测量结果精确到1 cm 答案:356 cm 0.8 cm 1 cm 1 cm 例6:工人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铲子并不进入炉膛,而煤却能飞进炉膛,这是为什么? 分析:先确定以煤为研究对象.然后分析煤原来的运动状态,接着分析送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由于惯性,煤离开铲子后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飞进炉膛. 答案:工人用铲子向炉膛送煤时,铲子和煤都向前运动,当它们到达膛口前时,铲子停止了运动,而铲子上的煤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而离开铲子飞进炉膛. 例7: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了一条96 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 m的安全地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多种方法求解.导火索的燃烧和点火者的跑动具有等时性.此题有多种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已知:v1=0.8 cm/s v2=5 m/s s1=96 cm s2=500 m 解法一:比较运动时间(求t1=? t2=?)由v=s/t得t1=s1/v1=96 cm/O.8 cm/s=120s t2=s2/v2=500 m/5 mis=100 s 因为t1>t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比较需要导火索长度和实际导火索的长度(求s1′)由v=s/t得t1′=t2=s2/v2=500 m/5 m/s=100 s s1′=v1t1′=0.8 cm/s×100 s=80 cm. 因为s1′ 解决三:比较导火索燃烧过程中人跑过的路程与爆炸点到安全区的距离(求s2′)由v=s/t得t2′=t1=s1/v1=96 cm/0.8 cm/s=120 s s2′=v2t2′=5 m/s′120 s=600 m 因为s2′>s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四:比较刚好能保证人能跑到安全区的导火索燃烧速度与实际燃烧速度(求v1′)由v=s/t得t1′=t2=s2/v2=500 m/5 m/s=100 s v1′=s1/t1′=96 cm/100 s=0.96 cm/s 因为v1′>v1 所以人能跑到完全区. 解法五:比较保证爆炸时人刚到安全区所需的速度与人实际跑开的速度(求v2′)由v=s/t得t2′=t1=S1/V1=96 cm/0.8 cm/s=120 s V2′=S2/t2′=500 m/120 s=4.17 m/s 因为v2′ 例8:步行人的速度为v1=5 km/h,骑车人的速度为v2=15 km/h,若步行人先出发30 min,骑车人由同一出发点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这时距出发地多远? 分析:这是两个物体参加的、运动时间不同的运动,可将这两个运动转化为运动路程或运动的时间相同来分析. 已知:v1=5 km/h v2=15 km/h Δt=30 min=0.5 h 求:t s 解法一: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 s1=s2 v1(t+Δt)=v2t t=v1t5km/h0.5h==0.25h v1v2(155)km/h s=s2=v2t=15 km/h×0.25 h=3.75 km. 解法二: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 t1=t2 教学目标: 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进一步深化对两步算应用题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写出得数。 35-5X4=63-(35+14)=32-5-7= 19+3X9=45+8-39=8X9-38= 56+34-39=2X8+49=8X6+52= 二、判断题。 1.甲数是35,比乙数多8,乙数是43。 2.80减去7的4倍,差是52。() 3.第一个加数是15,第二个加数与它相同,两个加数的和是45() 三、填空。 (1)34加19的和是____________,再减去47得____________。 (2)6乘9的积是____________,再减去39得____________。 (3)89减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加25得____________。 (4)76减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减去19得____________。 四、列式计算。 1.6乘4的积,再加上35得多少? 2.81减32的差,再减23得多少? 3.68减41与19的和,差是多少? 4.78减6与8的积,所得的差是多少? 五、应用题。 1.校园里种了78棵树,其中有25棵松树,27棵柳树,剩下的是树。杨树有多少棵? 2.某市参加全省科技比赛的共80人,其中参加航模组的34人,参加船模组的.36人,其余的参加车模组。参加车模组的有多少人? 3.工人叔叔修一条长100米的路,每天修8米,修了3天,还剩多少米没修? 4.有16米布,做床单用去5米,做衣服用的米数和做床单用的同样多,还剩多少米布?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生物11-03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案05-20 秋季防传染病教案06-30 中班预防传染病教案07-25 防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10-09 传染病健康教育教案10-15 第9周:预防传染病教案10-12 春夏季传染病防控主题班会教案08-11 永安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07-24 中小学生秋季安全和传染病防治讲座观后感07-27物理复习课教案 《力和运动》 篇8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教案 篇9
运动和力复习总结示范教案 篇10
《第一单元和复习》教学教案设计 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