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2024-09-30

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共11篇)

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篇1

新街子收费站群策群力小事件解决大问题

从心系员工安全着想,切实解决员工工作中的小问题、小麻烦,新街子收费站以员工安全第一为出发点,站办人员群策群力,深入挖掘收费班组在面临较大车流量的同时所遇到的困难,着力解决所出现的实际问题。

近期,发现有员工在交接班通过收费站边道的排水沟水泥盖板时一不留心就会把脚卡在其中,为保证上岗人员的人身安全,站办人员究其问题原因,发现因为边道水泥墩盖板空隙较大,穿高跟鞋的女员一旦不注意工就会被卡住,严重者导致崴脚。新街子收费站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组织班组成员,根据排水沟盖板的宽度找到合适的踏板铺垫上去,放置经常踩踏的位置,让员工上下班时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新街子收费站小举措解决员工大问题,响应了勉县管理所保证员工安全第一的号召,为管理所心系员工安全、保证稳定收费打下夯实基础。

群力新区建设中工程问题的处理 篇2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技术支持,解决工程问题

1.工程概况

哈市群力新苑56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建设,是哈尔滨市政府2008年度在当年全市动迁解困14片棚户区改造中建设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小区建在群力新区西侧,在东起上江街,南沿工农大街,西至新城小区,北至群力第七大道所围合的区域。动迁工作于当年5月末完成,6月份该地块工程开工。为满足来年棚户区居民能够按时回迁入住,一、二、三期工程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开工,5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近70余栋住宅楼,当三期工程开工时,现场仅剩靠群力第七大道南侧的窄长地带,规划设计的二七栋多层住宅楼和七栋高层住宅将在此处建设。

2.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现场规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问题

摆在当时的问题,是先将现场6-8m的地基土回填后用强夯处理法做地基土处理,还是就现场地势实际情况,先施工场地北侧的地下二层人防工程,若先施工地下二层的人防工程,可减少6-8m的场地挖土土方量,但是待地下二层人防工程施工到±0.00m标高后,施工工期将进入到10月份,棚改回迁的二十七栋住宅楼将无法施工。为使棚改工作能够按期完成,决定将三期工程进行地基土回填施工,用强夯处理法将回填的地基土处理后,将二十七栋多层住宅基础施工完成,再开两侧的地下二层人防,此方案实施中需在新开的地下二层人防南侧做人工护壁挡土处理,实践证明,此项处理对整体工程建设来说是正确的选择。

2.2地下二层人防基础施工

地下车库所在位置是三期工程开工的最后位置,也是群力新苑棚改小区的最后一个开工的工程项目。该项目的二层车库为东西向长条形地下车库,车库南向外墙距棚户区改造的A37#,A38#,A45#,A46#,A43#,A44#楼水平距离不足6m,自然地面以下15m为地下车库基础承台。不得已,采用钢板护壁桩施工技术,将上述距地下车库最近的六栋楼外墙基础保护起来。在施工地下车库静压桩时,由于地下车库纵向外墙基础工作面小,在使用边桩器压桩,用送桩器引孔送桩等各种方法,在纵墙下的边桩仅不足十分之一的桩施工完成,剩余的外墙基础静压桩由于边桩器静压力不足而无法施工。如改用其它形式的桩,在地下车库整个桩基础工程已完成近80%以上的情况下改动困难,改后施工难度也同样困难。在反复研究静压桩工程技术,经强度核算后,采用静压桩与锤击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施工前,采取消声减震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已建工程,沿地下车库南向外墙以外,用间距为2m的双层遮挡吸音板做消声减震隔声防护,保护已新建成的六栋多层住宅楼不受危害,沿地下车库南向基础下挖2.50m深的纵向隔声沟,与施工工程桩的土体隔离,被锤击桩顶设100mm厚减震胶垫,桩体外包旧棉被,气锤机下铺设纵、横双层枕木,枕木下垫600mm厚草袋等隔声、减震措施,使锤击施工时,周边楼体不受震害,很艰难很谨慎地完成了这48根边桩的施工。

2.3按期回迁进户遇到的困难

早在七月份,在群力新苑棚改工程进行基础施工阶段,即开始对地下车库做开工准备工作,由于占地面积下为全面积地下车库,土方开挖量大,静压桩施工时经常遇到地下旧设备基础,乱石堆场的地下障碍物,加上边桩施工困难等,至10月6日才将最后一批桩施工完,如果地下二层车库在12月份施工不到自然地面,那么住在上述六栋楼的棚改居民将无法进户。为能按期完成这一艰巨的施工任务,早在8月份工程开始前,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向指挥部全体人员和所有参加建设的施工单位发出倡议:大干100天,保证质量、保棚改进户、保安全施工的口号,要求各单位主管领导亲自到现场挂帅,按指挥部制定的月、周、日工作计划进行施工,每天检查,逐一落实;②开展多方面的政治工作,现场设红旗和宣传标语,广播好人好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③深入各标段工人休息室,查看施工人员衣食住的保温保暖卫生工作,给所有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预拨工程款,催促各施工单位将越冬防寒棉衣,劳保用品(棉鞋、手套)等及时发放。④采取各单位干部值班制度,要求各工地要有专人负责工程組织。⑤要求各单位将下一工序预先安排,在进行基础挖土阶段,由于地下车库为“大开盖”形式,施工现场几乎没有场地,将所有钢筋在附近工地加工制作,一经具备条件,全力投入人力、物力、材料设备等昼夜施工。⑥每天在现场指导工程建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完成一系列领导与组织措施之后在进入10月末阶段,眼看基础承台才开始浇砼施工的情况,决定在地下车库施工方案上做出调整,地下车库横向为A、B、C、D、E轴四跨,纵向为1-28轴,E轴距六栋棚改楼水平距离不足6m,为保证棚改居民按期进户,又能够使地下车库整体结构刚度不受影响,在已进入冬季施工的条件下,各单位施工力量有限,在有限的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应采取水平平推的常规施工,而是采取阶梯施工的方法,即:在地下车库A轴只将承台连梁等施工完,在B-C轴施工至地下二层顶板完,在C-D轴和D-E轴西跨施工至地下车库±0.00m顶板完成,在顶板完成后,做好越冬维护和保温覆盖,在靠棚改单元门口处做成移动活动暖棚,将地下剪力墙侧向的保温、防水施工完,并用中砂暖填,在12月10日前将上述六栋楼的单元门和道路施工完成。

3.处理后的技术效果

通过上述问题的处理,解决了群力新苑三期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工程建设按期完成,使市政府当年动迁改造14片棚户区中回迁建设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得以按要求顺利完成,保证了政府对广大回迁居民按期回迁住上暖屋子的承诺得以落实。

4.结论

群力新苑棚改动迁住宅小区三期工程建设,是在一、二期工程相继开展后才开始建设的,工程建设中克服了施工无场地,现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期要求特别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现场工作遇到多重复杂困难等情况,用专业技术理论和综合专业知识,用技术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GB 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作者简介

群策群力 共谋发展(范文) 篇3

群策群力 共谋发展------中共***人民医院支部党员民主生活会的感想 2014年9月25日,根据**县第三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经报局党委审批,我院召开了支部党员民主生活会,支部书记***同志主持会议,局党委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首先***同志代表支部班子做了对照检查,各位班子成员依次做了个人对照检查,各位与会党员及列席人员对支部班子及成员提出了批评意见。意见内容涉及“四风”及科学发展观等诸多方面。有些党员指出卫生人才继续教育不足,人才梯队不合理,应从医院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科室设备老化的问题亟待解决,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抓好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由于新农合政策的深化,客观上推动了医院的发展,临床人员的配置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明晰各业务科室的工作分工和衔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临床上年轻同志顶撞病人的现象还是有发生,希望医院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等,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培养“一切为了病患,一切为了发展”的从业操守。(这一段要紧扣主题,怎么样共谋发展写的少了!!)最后***同志代表支部班子做了表态发言,承诺会后要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召开医院现状分析动员会,进行扎实整改,全体员工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把党的十八大的精神贯彻落实下去,共促医院建设,使医院的明天更加美好和辉煌。

群策群力共建幸福小区作文 篇4

建昌商业广场业主、居民们:

大家好!

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社区就像是我们的家。这个家要整洁、文明和温馨是大家一致的期待。我觉得美好的.家需要大家共同来营造,根据我和伙伴们对咱小区的调查,特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期待

大家一起来群策群力共建幸福小区。

1、安全意识排第一,煤气管道、用水、用电等设施及时维修,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2、环境卫生齐维护,各种垃圾请做到投放到垃圾容器里。

3、环境绿化齐保护,花草树木都有生命,我们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应该人人有责。

4、邻里和睦讲文明,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和和气气,提倡互帮互助的新风气。

5、齐动手,利用周末清楚卫生死角,刷除乱张贴的小广告,还大家一个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

・・・・・・・・・・

・・・・・・・・・倡议人:小区居民王晓萍

花园庄群策群力共建和谐乡村 篇5

花园庄村坐落在悠悠洹水畔,紧邻殷墟博物苑,是安阳市殷都区西郊乡最东部的辖属村。这里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向为专家考学、商家云集之地。全村1100余人,600余亩耕地,全村年人均收入3500元。

多年来,花园庄村党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宗旨,不断探索乡村建设新途径,把一个起点低、条件差的平民乡村,打造成了如今这“行事顺、人气和、易安居、事业兴”的和谐乡村。

2003年,花庄园党支部被省、市评为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五星村”。2004年又被评为省、市、区、乡“五好”党支部。

封闭管理,打造平安家园

花园庄新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出发,借鉴社区管理经验,摸索出一套既符合农村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农村全封闭式管理模式。提出“一个中心,四个强化”,即以“创建和谐新村,构筑平安家园”为中心,强化门卫管理,强化夜间巡逻,强化五户联防,强化监督检查。

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以来,花园庄保持了村民治安稳定,杜绝了偷盗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促进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

寓教于乐,丰富业余生活

经济发展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村两委投资20余万元修建了文化大院和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各项活动设施。村民自发成立了秧歌队、门球队、戏迷俱乐部等文化娱乐组织,村民活动中心每天都是热闹非凡。逢年过节村两委还精心组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诸如乒乓球比赛、象棋挑战赛、书法竞技场等等。欢声笑语,溢满“花园”。

文化搭台,发展三产经济

花园庄村地处举世闻名的殷墟重点保护区内。随着新村建设的步伐一路走来,道路硬化了,环境净化了,生态绿化了,村庄美化了。殷墟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更为花园庄依托文化旅游,发展第三产业经济送来春风。全村新增各种运输车辆40余台,新上花卉种植6户,新开文化商店10余家。引来了远方的客人,盈满了农户的腰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00元。花园庄干群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更足了。

健全组织,完善管理机制

基本组织的建立和完善,能提高村民的新村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能有效地推动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能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综合功能。花园庄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会、村民议政会、村委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民主监督组织,又配齐配强了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民调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村级配套组织。从本村实际出发,采取各种形式,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严格程序规范运作,有力地促进了村里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创建和谐新村打下了基础。

立足群众,解决民生大计

支部是人民的支部,村委是人民的村委。立足群众,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是花园庄村两委的工作之本。2004年在全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花园庄村两委为群众办下了不得不提的三件大事。

1、投资70万元硬化了全村道路。公开招标,民主理财,真正修出了群众的“放心路”,建成了群众的“安心家”。

2、投资17万元改造全村供水系统。全村一户一表,全天候供应自来水,为群众每户每月节省水费10元,村集体每月节省电费500元。

3、投资24万元购买了农用机械4台。服务“三秋”实惠了群众。

通用电气的“群策群力”政策 篇6

然而,其实所有通用电气公司的员工每天同样要面对其他组织都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提高利润和效率?如何使所有人的意见保持一致?如何保持领先的优势?如何吸引、开发和留住最好的人才?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如何保持灵活的机制以便能抓住新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只有通用电气公司才能对上述问题做出答案,但通用电气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所做出的答案是大多数组织所缺乏的。这是一个已经根深蒂固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部过程,其特点是快速、简单,并涉及最终执行决策的那些人。这个过程叫做“群策群力”。

什么是群策群力?

1981年,在杰克·韦尔奇接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司之一——通用电气公司后,他遇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分散化使“战略业务部门”激增——在它接管时已经超过了150个,强调财务分析和控制导致了多重领导、机构臃肿和官僚主义。为了重新打造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他开始整顿、出售或者关闭那些在同类市场上并不是数一数二的业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也裁掉了25%的员工。最后,通用电气的战略业务部门由原来的150个压缩到了13个,而且都是市场上数一数二的。当然,一系列的变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但是数年后,当杰克·韦尔奇参观了通用电气的家用电器园,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与一些一线工人谈话后,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们有很多想法,而且也知道需要做什么,但没有人听,没有人让我们去做。”而当询问经理为什么不让工人把想法付诸行动时,他听到的却是另一种声音:“我们没有时间。现在这里的经理只有两年前的一半多,而要做的事跟以前一样多。我们有很多行政问题需要回答,有许多表要填,有许多会要开。而且,不管什么时候,当我们想试一试某个想法的时候,都要通过太多人的同意。而在我们真正要开始实施之前,这个想法已经过时了。”

工人有想法却没有实施的权力,经理有权力却没有时间评价和批准这些想法。这是组织的瓶颈。虽然通用电气这台机器并没有因此而慢慢停下来,但离最佳状态还差得很远。

在回公司的飞机上,通用电气公司管理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和韦尔奇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咱们找一种令工作暴露于系统之外的方法,”他们对对方说道,“就把这个过程叫‘群策群力’吧。”

实际上,“群策群力”是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过程:几个跨职能或级别的经理和员工组成小组,提出企业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然后逐步提出建议,并在最后的决策会议上把这些建议交给高级主管。在开场白之后,主管当场对那些建议作出“行”或“不行”的决策,并授权给提出建议的人,让他们实施那些被批准的建议。之后,定期检查实施进度,以保证确实能够得到结果。

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是怎样节约数亿美元的资金、创造数亿美元收入,改造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组织的呢?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普通的过程,却不能在自然而然地发生呢?

如何跨越边界?

因为组织在严格的等级、职能的划分中,形成了不同的边界。由于人们长期被限定在自己的边界范围内思考、行动,最终形成了固有的行为模式,而不会想到、也没有勇气去跨越边界。

而“群策群力”却试图在组织中建立一种全体成员平等的,无边界、无障碍的沟通环境,并通过这样的环境来凝聚组织的智慧。正像通用电气在推行“群策群力”之初,一个装配工人对管理人员所说的:“你知道,我在通用电气公司的十多年里,你们仅仅是用了我的手。其实你们还可以用我的大脑,而这并不需要额外的费用。”

然而,在最初实行“群策群力”的时候,大多数管理者都不习惯于在下属面前就某个问题立即做出决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基层人员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在平时看起来很威严、很遥远,甚至有些吓人的高级长官面前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有权把这些建议付诸行动——只要自己愿意。

在随后一次次带有强制性的实施过程中,所有人慢慢都接受了这种形式,并形成了习惯。

那么,到底是怎样通过“群策群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通用电气公司照明集团最早进行“群策群力”的例子。

1989年1月,在杰克·韦尔奇为实施“群策群力”政策而专门聘请的外部顾问的指引下,通用电气公司照明集团负责人确定了第一次“群策群力”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机构来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这次会议由工程部副总裁(负责产品开发)、人力资源部副总裁和负责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担任“项目经理”,参加会议的人由5个主要产品开发团队的成员组成,这些人本身也是跨职能的(分别来自工程、制造、市场、财务、采购等部门)。

在召开会议之前,所有参与者都收到了一份提前阅读的资料,包括几篇文章、“群策群力”的背景和5个团队各自的产品开发总结表等。

会议开始后,先由照明集团负责人通过一些财务和战略上的图表,指出了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随后,制造、市场和工程3个部门的副总裁开始分别介绍部门计划,以及这些计划是怎样与照明集团的总体战略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大多数参加会议的人来说,他们第一次拥有了对照明集团总的看法。为了激励他们进行讨论,问题都以“圆桌小组”的形式提出,这样就不用非要一个人来打破僵局了。

在激烈的讨论后,高级主管全部离开,只剩下产品开发团队的人。他们要进行头脑风暴,想出所有阻碍进程的事情,然后把各项内容进行分类,并按“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和“对新产品开发和工期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各个团队的部分成员要准备介绍他们最有意向的想法。同时,其他人要找出各团队的建议对各职能部门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会使一些建议统一起来,因为人们发现,在所有团队中,挡路的都是同样的机构障碍。然后,所有参与者一起讨论这些建议,找出重要的。

之后,高级主管们要返回会议室,由提出建议的人介绍建议,并再次讨论。在每个建议讨论结束时,主持会议的照明集团负责人都要做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策,然后,各组中的自愿者将有权实施这些建议。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这是令人惊骇的程序,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这次会议中,照明集团的高级主管们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比如,在会议期间,他们发现,每个新产品开发团队每个月都要花一半的时间,分别准备和召开同各个职能部门的评审会议,而不是进行新产品开发。当某人或某个团队建议将这些评审合并时,集团负责人马上就同意了。

会议结束后,高级主管们都感觉到,他们从参与者身上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有效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群策群力”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巨大的威力呢?其实,这是因为在“群策群力”的过程中,每次提出具体业务问题的同时,还从5个方面帮助了组织的发展:关注“延伸性”、开发“系统思想”、鼓励横向思考、赋予真正的权力和责任、注入快速的周期变化并迅速制定决策。

关注“延伸性”。当组织目标定得很低时,人们会朝着目标更努力地工作。但是,当组织目标定得很高时,人们就不得不后退一步,从根本上重新想一想,工作应该如何进行。所以,“群策群力”的部分威力就在于,它能促使组织重新思考它要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能分享信息,进一步了解组织的目标。

开发“系统思想”。“群策群力”迫使人们采用系统的看法看待组织目标。没有哪个部门或企业单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它。改变一个计划可能会影响其他的计划,甚至可能有损于总的绩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范围内思考问题,而是能放开视野,站在组织的高度看待问题。

鼓励横向思考。一旦参与者有了变革的紧迫感,并开始看到当前的全局形势,他们就会乐于关注新的想法。除了产生想法,“群策群力”还促使人们对这些想法进行快速和至关重要的分析,以便选出那些值得继续探讨的点子。

赋予真正的权力和责任。通常,组织中很多人都有“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工作”的想法,但从来没有实现过。通过“群策群力”,拥有想法的人可以被赋予权力,创造一种使想法变为行动和成果的文化。

塘坪二中群策群力搞教育创强 篇7

自开展教育创强工作以来,塘坪二中林昌进校长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师生一道,群策群力,土法上马,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创强工作抓得紧抓得早。实现了在教育创强工作中用较少的钱办成了更多的事!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创强的又一“重头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之一。据了解,塘坪二中仅教学楼10多个教室的文化建设布置,要“北仔”做就要3万多元,功能场室的70多扇铁门和120多个窗的防盗网油漆人工又要6千元。为了节约资金,林校长和班子成员出谋划策,学校自己到广告公司做好文化建设用材料,只花了不到5千元,又到商店买来油漆,动员全体教师自己布置教室和美化校园,利用国庆节和周六日休息时间,经过校长和部分班子成员和老师自发加班加点的努力终于完成任务,这工作既节约了6千元的人工,还培养了教师参与教育创强主观意识,更换来如今亮丽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创强氛围——

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篇8

新景乡群策群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近日,由该乡派出所牵头,组织安监站、司法所、卫生院等部门,对该乡各学校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和排查。共查处三无小卖部3家、小吃店5家,责令整改卫生不达标小吃店2家,责令停止营业小吃点7处。

融入中心抓管理群策群力保安全 篇9

群安员活动基本情况

2009年4月份,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和工会联合下发了127号文件,在生产一线全面部署设立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进一步加强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特别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5•22”北京会议后,中铁十局集团公司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紧密联系施工生产实际,分整体推进、全面深化、创新发展三个阶段深入开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认真落实五项制度,即每日排查隐患公示制度、每周工作交底制度、每月工作总结制度、每季群安员手册巡展制度、每半年进行评比制度;坚持“六抓”,即抓群安员工作手册使用、抓考核、抓培训、抓激励、抓优化环境、抓经验总结与推广,建立了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一个规程”和“五个纳入”工作机制。集团公司多次召开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现场观摩交流推进会,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从“点”、“线”、“面”全方位推进群安员活动,呈现出“领导重视、行动迅速、完善机制、扎实推进”的特点。全集团在200余个在建工程项目部建立了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队伍。按照适当、合理、必须的原则,确保每道工序、每个关键岗位都有一名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项目部安全管理模式由“项目经理——安全总监——安质部门——作业班组”四个层级变为了项目经理、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安全总监)、安质部长、安全员和群安员“五位一体”,从而扩展了安全生产管理在施工前沿的防线,逐步建立起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群防体系。

截至2011年3月底,中铁十局已设立群安员1 648名,其中,职工群安员1 023名(占职工总数的7%),外协队伍群安员625名,发现事故隐患12 126起,排查整改事故隐患12 126起,发现重大事故隐患214起,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14起,广大群安员充分发挥了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的作用。2009年底,中铁十局荣获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2010年5月21日,在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召开的视频表彰会上,电务公司被股份公司表彰为群安员活动“十佳集体”,7名个人被表彰为百优个人,电务公司作为先进集体代表作了经验介绍。

群安员活动主要成效

开展群安员活动提升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广大群安员工作生活在职工群众身边,通过他们平时的广泛宣传、言传身教,提高了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增强了安全生产自觉性。广大职工和外协队伍进一步树立了“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是竞争力”、“安全不可逆”、“安全是发展之本,安全是发展之基”、“安全就是企业的效益,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领导违章指挥等于犯罪,职工违章作业等于自杀”等安全理念,为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开展群安员活动促进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广大群安员处在施工生产一线,不间断工作在各个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直接把安全生产情况传递给管理部门和项目领导,及时制止违章行为,及时消除安全质量隐患,保证了企业安全工作有序可控。2010年,中铁十局荣获山东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安全生产促进了质量管理工作,2010年,全集团竣工交验工程项目94件,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全年获得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八项、国家级优秀QC成果两项、省部级八项,合武铁路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开展群安员活动保证了重点工程施工进度。2010年中铁十局参建的沪宁城际、沪杭高铁、宜万铁路、太中银铁路顺利开通运营,京沪高铁全线铺通,青岛集装箱中心站通车使用;兰渝、宁启、向莆、大西等项目全面掀起施工高潮;德大、中南通道、云桂、大连地铁、穿好公路等重点项目施工进展顺利。

开展群安员活动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广大群安员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坚守安全第一道防线,防患于未然,为企业平稳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中铁十局施工产值再创新高,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47.8亿元,其中,铁路工程142.8亿元,实现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57.77%;企业净资产达18.65亿元,同比增长34.46%;年末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突破了10亿元。

开展群安员活动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2010年,中铁十局先后夺取了“五个第一”,创造了“六项最高标准”,展示了十局人“勇争一流、知恩图报”的企业形象。在上海铁路局开展的“迎世博、超千亿、建精品”立功竞赛活动中,中铁十局被授予“十大立功单位”,并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荣获“‘十一五’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称号。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更大的市场,2010年中铁十局全年中标207项,完成新签合同额368亿元,占股份公司年度调整计划的132.38%。

开展群安员活动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中铁十局深入开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促进了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促进了安全文化落地生根,促进了项目标准化管理,促进了项目安全文明工地建设和工地文化、工地生活、工地卫生建设,促进了职工之家建设,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员工收入与企业持续发展同步,2010年员工收入创下了近七年来的最高水平。

群安员活动奋斗方向

调研中我们发现,中铁十局群众安全监督员活动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是少数项目领导干部对开展群众安全监督员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而自觉性不强,工作推动不力。二是由于近年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建工程点多线长,现有群众安全监督员还没有全部覆盖所有的工点和工序,特别是在一些小的工点还存在空白点。三是外协劳务队伍设置群安员的主动性不高,现有外协队伍群安员的数量和比例较小,与庞大的外协队伍人员数量和所承担的工作量不相适应。四是有的单位对群众安全监督员的培训不到位,群安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外协队伍群安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五是有的单位对群安员缺乏系统管理,“重聘任,轻使用”,“重要求,轻考核”,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深化群安员活动的基本前提。一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的高度来认识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活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从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这一最根本的权益高度出发来认识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工会组织员工对安全生产实行监督检查,既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又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广大员工和家属负责。近年来,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张,只靠专职安全人员来管理安全是不夠的,只有积极广泛地发动广大职工群众,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才能真正做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各个工序、各个环节的全覆盖,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领导重视、制度落实,是深化群安员活动的根本保证。群安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企业领导的大力推动和支持;群安员活动的持续推进,需要一整套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来规范和保证。各级党政领导要重视和加强对群安员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群安员工作制度,大力支持工会组织的工作,保护好广大干部职工、群安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牵头人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共同推动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安质部门,要切实负起日常管理的职责,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加强指导,使群安员的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各级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要抓好群安员的培训、津贴预算管理、资金筹集、发放等工作,真正形成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活动向纵深发展。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是深化群安员活动的必要措施。提高群安员活动的成效,关键在于提高群安员的素质。因此,要把那些政治觉悟高、事业心、责任心强、身体状况好、有一定业务素质、敢于坚持原则、有一定安全生产经验的骨干选拔到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队伍中来,经过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同时,必须重视和抓好群安员的继续培训,在提升群安员素质和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对群安员不能一聘了事,在他们聘任上岗后,要定期抓好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尤其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工程类型、施工特点,进行安全施工应知、应会和危险源识别、预防、排查等知识培训,进行安全防护知识、应急救护知识、逃生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群安员队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履责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是深化群安员活动的科学方法。围绕重点工程施工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中心,抓好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是推动群安员活动深入开展的科学方法。安全生产,预防为主,要发动群安员在排查事故隐患、抓好多发、易发事故防范和综合治理上下功夫。“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群安员要经常教育提醒引导广大职工和外协农民工充分利用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等防护工具(也称安全防护三宝)加强安全防护,切实防止高处坠落和落物伤人;加强对在建工程的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的防护;加强在建工程的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安全防护;加强对桥梁、隧道、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施工的安全防护,特别要加强对开挖、爆破、支护、运输、高边坡、深基坑等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的防护;加强对施工用电、施工电梯、起重吊装、铺架、挖掘运输等施工机具的安全防护,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和防护,杜绝人为的不安全因素,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融入项目、全面纳入,是深化群安员活动的有效载体。在生产一线设立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是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是建立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群防体系的重要举措。必须紧密围绕工程项目安全目标来设计和开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要把群众安全监督工作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要认真抓好群安员的普及工作,无论是在重点工程还是在非重点工程,无论是在铁路工程还是在非铁路工程,无论是在国内工程还是国外工程,都要广泛发动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不断扩大在外协劳务队伍中设立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的数量和比例;在所有工程项目部的工点和协作队伍中全面设立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不断壮大队伍、延伸手臂、增加耳目,实现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全覆盖。

加强考核、选树典型,是深化群安员活动的重要环节。群安员具有群众性、兼职性、流动性等特点,他们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干好安全监督工作,每天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劳动。因此,各级组织要进一步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利,各级领导要主动为他们撑腰打气,排除干扰,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理直气壮地工作,大胆进行监督管理,发现安全隐患该告知的告知,该制止的制止,该发整改通知书的发整改通知书,做到不留情面,不怕得罪人,真正起到安全生产第一道屏障的作用。要坚持从充分调动广大群安员安全监督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发,认真抓好考核工作,及时考核奖惩,及时足额发放兼职津贴。同时,要实行动态管理,对考核优秀的要给予奖励;对在排查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群安员,要加大宣传力度,给予重奖;对于考核不称职的要及时淘汰,重新选拔聘任。各级组织要认真总结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培养选树先进典型,要通过各级新闻媒体,深度报道开展群众安全生产监督活动和优秀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的典型案例,使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成为企业的知名品牌,扩大群安员的社会影响力。

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篇10

通济小学

张显云

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谐教育的探索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以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建设生态化绿色教育为特色,以教育创新为重点,积极协调各种教育因素,整合与优化各类教育资源,构建了以“两化”、“一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和谐型管理模式,“两化”即人本化、和谐化,“一发展”即学校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并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得到了验证与发展。

为了有效地实施“两化”、“一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一、二、四、三”基本策略,即:转变一个角色、协调两种关系、建立四项机制,实施三大工程。

一、“转变一个角色”:校长由“领导”转变为“服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要实现“两化”管理,即人本化、和谐化的管理,校长和领导班子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观念,改变“家长式”、“目中无人”的领导作风以及“说了算”的管理方式,将领导的角色由凌驾于师生之上的“领导者”定位于为师生发展的“服务者”上。这既是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又是以人为本,处理好干群关系,尊重师生在学校管理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人人是学校的管理者、主人的目的要求。学校有了“平等、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氛围,师生才能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尽其言、笃其行,在办学育人的过程中才能与校长积极主动的互动,实现“共识、共干、共享、共进”。

为了促使领导角色的转变,做好服务,我们抓了这四项工作:

一是强化“人本”服务意识,倡导管理的全程服务、全面服务。在管理上从过去的“我怎样定,你怎样做”、“我给什么,你要什么”,转变为现在的关注“你需要什么”、“你想怎样做”。这样的转变一是体现对师生人格的尊重、理解与关爱,体现人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二是能针对师生发展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尽力满足师生工作、学习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学校积极筹资,改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实现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化,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三是尊重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权,倡导多姿多彩的个性化教学,彰显并发展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如“严谨不失活泼,规范不失谐趣”,“稳中求趣,趣中求实,实中创新。”,“活而不乱,动中有静,务实求新”,“清新平实,不饰雕琢”等,有效地推进了教育教学创新。

二是广开渠道,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征求办学育人意见,强化师生主人翁意识。例如:通过校长信箱,搜集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如“要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团队作用,使教师研讨变成经常化”、“要进一步细化学校的 教学奖励制度”等建议百余条,使校长及时地了解了教师的想法,并能及时地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老师”等主题班会活动的换位思考,使学校既听到学生的心声,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的参与意识。

三是强化党支部监督保证,实行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定期举办教职工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的决策,使“校长负责制”既与民主管理相制约,又在民主监督下做好负责与服务。

四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一体化,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协调两种关系”:一是人本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的关系;二是德治、情治与法治的关系。

首先,要协调处理好人本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的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这样的不和谐问题:在一个时期内,如果强调了“人本化”管理,“规范化”则被削弱,似乎是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让无规、无序状态成了管理的追求;如果强调了“规范化”管理,“人本”就会被忽视,强制命令、“管卡压”就又成了管理的法宝。这种现象显然是与和谐管理的思想理念相悖的,和谐型管理追求的是各种管理因素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在管理上要产生“整体效应”。人本管理是和谐化管理的核心,它是以人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服务于人的现代管理,而人到什么时候都需要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只不过这个“规范”应是被这一管理群体中每个个体所认同,自觉地接受,为实现学校办学育人的目标服务的。这就是说规范化管理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是要从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统一要求和促进个体发展需求的角度,制定相应的“规范”。如果这个“规范”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而是把人管住、管死,那就会与“人本”思想相悖,谈不上和谐化管理,学校也难以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制定学校管理规范时,力求建立在人本化与规范化和谐一致的基础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在本学期初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从内容确定上,强调了以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为立足点,淡化了强制约束成分,强化了人本化程度。

其次,要协调处理好德治、情治与法治的关系,使其和谐统一。

在现代社会,依法治校是必要的,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然而,越是这样,越应该强调德治、情治的作用和效能,使之相得益彰,提高管理水平与实效。作为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只有在法治的同时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法入心、导行,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

在实施和谐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德”、“法”、“情”三个字在管理中的互补作用,做到:(1)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言正身端,以身示范,时时、事事、处处做教师的表率,要求教师做到,自己必须首先做到。(2)坚持经常与教师换位思考,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帮教师所难,注重人文关怀,与教师达成挚友,实现感情的融通与共鸣。教师家中有事,学校领导必到;教师生病住院,学校领导必到;教师思想有波动,学校领导必谈。(3)保护并激励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做到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更不喝斥、挖苦、讥讽教师;对教职工有创见的工作,积极支持、帮助或提出意见与建议,做到有理有情,使其心悦诚服,导之以行。比如有一位班主任曾说:学校要教学质量,还组织那么多的活动,真是自相矛盾。我们听到这样的话后,及时和这位教师谈心,使其明白我们搞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她转变了观念,如今这位教师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佼佼者。

在现代管理中,有调查证明,领导者的德行、情感因素占管理要素的70%左右。因此,只有在干部与教师之间架设起情感的桥梁,领导者的决策才能顺利实施,依法治校才能成为现实。

三、“建立四项机制”:学习型组织机制、自我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激励性评价机制。

一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机制。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我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和谐型管理的重要动力策略。学校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能否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每个人(包括校长、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把学习视为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把学校真正建成“学习型组织”。在团队学习中发扬学校的团队精神,提升学习力、实践力和竞争力,是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我校在组织“系统学习”中做到:全员学习、全程学习、专业学习,使教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学以致用,把学习力转化为教育创新力,进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我校孙颖老师在创建生态化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培养“绿色心态”的问题,学校积极支持,并给予宣传和鼓励,使她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加发奋工作,多次取得教育教学的优异成绩。

二是建立自我管理机制。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的重心要转移,倡导“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主创新”。通过教师之间的自我研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重心转移。学校管理重心的转移,使管理从过去的“控制”、“干预”转到建立与完善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创新的机制上来。在管理实践中实施和谐教育,促进了教师走进新课程,推进新课改;在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中,实施名师工程,促进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教师成长营造一个发挥才智的宽阔空间,搭起展示才华的平台,进而形成“科学、民主、开放”的和谐化管理新机制。

三是建立民主监督机制。

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民主监督,是学校法制建设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教工在学校的主人地位,调动办学育人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也是以人为本、和谐施教的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学校在全面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中,突出了校务公开,建立校务公开领导组和校务公开评议组;贯彻学校重大校务教代会审议制度和学校工作校长通报制度;确立三项监督,即保证学生、家长、社会监督;实行四个公开,即重大事项公开,人事工作公开,评先选优公开,财物公开。从而体现了民主管理与监督,确保了教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学校的生机与活力。

四是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在学校管理中,重视与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激励性评价,在评价目标体系上,体现和谐教育和谐发展的要求;在评价主体上,实现多元化,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参与评价;在评价方式方法上多样化。特别是针对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实行了“多把尺子”评价。从形成性评价到终结性评价,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重激励,又促发展。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个教师发展的加油站和推进器。

四、“实施三大工程”:绿色课堂工程、和谐育人工程、魅力校园工程。一是实施创建“绿色课堂”工程。

所谓“绿色课堂”,就是在和谐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引下,对教学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通过有效的策略方法进行协调平衡,优化、整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和谐、自由、主动、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它是实施和谐化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了“以生为本,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学好的伦理观”、“以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和谐共生的行动观”三个基本理念;教学实践中,在这三个基本理念指导下,注重绿色的心态;营造多项交流信息畅通的绿色通道;提供学生自由选择,大胆想象与探索,发展个性特长的活动平台;创设宽松、和谐、共享、共生的师生交往氛围,从而构建能使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有所发展的全新的“绿色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实施和谐育人工程。

和谐育人工程包含两部分:一是培育教师的“名师”工程;二是学生“学会做人”的育人工程。

(一)抓好培育名师工程。

学校以和谐教育思想和关爱生命的理念为主导,从教育生态化出发,突出以“铸师魂、修师德、练师能、树师表”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培育名师工程,先后进行了“自律与他律”、“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的大讨论,解决了名师定位; 明确了我校名师的方向和特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发扬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从中磨练了学校名师。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以“三个一切”思想为指导,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在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我们着力抓教师的岗位练兵,努力提高和谐施教能力,使教师做到:合格+特长。首先,以构建和谐教育为重点,强化全员学习,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教师的知识结构、生态文化底蕴得到了有效提升,做每个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 教师;其次,以“分层练功,梯次发展”为基本思路,抓教学基本功训练,发挥骨干教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有效地实施“名师工程”,为名师成长提供“绿色通道”;在“新秀工程”中通过以老带新、跟踪培养等方式,达到“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成骨干”的目标。学校还对新教师进行新课标、信息技术等培训,以及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以适应新课改和绿色课堂构建的需要。第三,大力强化校本研究,立足于打造本校教育特色品牌,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与生成新的教育资源,运用典型课例观摩、教学反思、问题会诊等方式,让教师在自主参与中探究,在交流与协作中共进。

(二)抓好学生的“学会做人”工程。

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以人为本、和谐施教的管理中,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大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使每一个学生从小“学会做人”。

首先,把“学习做人”的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日复一日地进行各方面的立身笃行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背熟、理解、导行,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和“会做”,逐步养成健全和谐的人格和良好的公民行为习惯。

其次,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坚持抓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如以“爱”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体验教育,使学生在学校阵地、绿色军营、社会实践中,学会了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良好品质。进行了以“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爱国教育,弘扬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的豪情。

第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级教育网络,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学校把“三结合”教育作为一种长效机制,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家长会、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使学校、家庭教育协调一致。

三是实施“魅力校园”工程。

加强校园人文建设,营造“魅力校园”,为师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现代化的和谐教育环境,是以人为本,和谐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谓“魅力校园”,是指校园环境氛围在生态文化上具有吸引与感染人之力,使人身在其中受到无声的精神陶冶与激励,实现了人与环境的整体和谐。学校首先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生态化设计,使校园处处呈现生机和活力。操场上数棵参天的百年老树,四周绿化带环绕,成行的垂榆和各种花木,绿草茵茵,百花争艳,呈现园林特色;各种体育器材配套应有尽有,校园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各楼层的生态文化走廊图文并茂,尽显学校的人文思想;楼外的文化墙充满天真的童趣;校墙内外的生态文化走廊宣传现代教育理念,充盈着生命关爱和教育价值的提升。

其次,为使学校教育与时代同步,在和谐教育思想引导下,本着“高标准、有特色、现代化”的思路,努力加强教育设备与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建设,以适应培养现代人的需要。学校在设备标准化基础上,抓了网络和平台的建设,使师生的学习、工作走近信息化社会,极大地适应了现代学校教育的要求。

再次,确保校园安全,注重人文关怀。关爱生命,保护人的“生存权”,这是现代学校教育依法治校的重要定位,也是人的生活最基本需要。为加强校园安全,学校把“安全第一”提到学校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完善了各种安全制度和保障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纵向有人抓,横向有人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实现了校园的长治久安。

“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 篇1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的课程目标则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变化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

课程标准怎么说

相同点:都强调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都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重要的不同点:解决问题强调“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而问题解决强调“四能”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前者提出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后者提出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为什么如此重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因为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波利亚提出的“问题解决”教学已然获得世界各国数学教育界的共识。问题解决是数学的核心。重视问题的解决是各国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美国将“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改革的行动纲领,其数学课程标准把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列为达到的五个课程目标之一,在其分项中,“数学用于问题的解决”居于首位。

瑞典的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几个领域中的不同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过程中,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注意什么

从《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问题解决”的具体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解决”目标包含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数学化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与人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内涵。显而易见,这些指向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目标的意识与能力,非但数学学科,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共通能力”。

在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注意什么? 不能将“问题解决”窄化成了应用题

从《标准》对“问题解决”的阐述可以看出,“问题解决”较之“解应用题”是更加上位的概念,更多的是指向与意识与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下位的策略与方法上,也就是说二者实际上是一种包含关系。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数学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应用题在教材编排和教学实践中都存在明显的弊端,《标准》打破了把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领域的格局,将之融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实践”四个领域中。所以,教学时处处都可能成为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阵地。基于此,教师头脑中装着“问题解决”的目标,将之作为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也才可能在“持续的量变”中升华成“质变”。

提真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真正的数学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一堂课学生在不断地回答问题,但经历的只是肢体上的活动而非思维深层次的活跃。个中原因,乃是老师用“暗含方法”的提问抹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殊不知,当我们煞费苦心地引导学生绕开可能的思考障碍时,也残酷剥夺了学生犯错误的权利,以及在失败中、在错误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所以,提有思考含量的问题,留置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

要注意将“过程与方法”中的“缄默知识”显性化

“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从思路上看,有综合法、分析法、猜想与尝试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法等,从手段上看,有操作模拟法、画图法、列表法等,这些方法都内隐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内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因“缄默”,所以容易被人忽略,即使看出来了,也鲜有人将之与知识目标等同对待,想方设法地加以培养。要发展学生“问题解决”就需要给予过程性目标等于或高于知识目标的地位。

要重视“问题解决”过程中“一头一尾”的发展

这里的“一头”,是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一尾”是指探索过程中的评价与解决问题后对过程与方法的回顾与反思。史宁中教授曾深刻地指出,当前我们数学教育存在的一块短板:我们缺少的是根据情况“预测结果”的能力;根据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重视“问题解决”过程的“一头一尾”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解决一定比例的“非常规”问题

上一篇:2023-2024第二学期初中各科教学进度下一篇:生活对我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