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2024-06-18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精选9篇)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篇1

如何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网站上常见新手提出这个问题,为此根据互联网国际标准化组织网站资料编写本文,指导如何建立符合ISO9001:2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中括弧中斜体字是我做的一些补充说明。王宏年)

1、您为什么要按照ISO 9001:2000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典型的目的可能是使组织:

• 经济效益更好,利润更大。

• 使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能够前后连贯一致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 使顾客满意。

• 提高市场占有率。

• 保持市场占有率。

• 改善组织内部沟通和提高员工的士气。

• 降低成本和减少由于产品质量引起的责任。

• 提高对产品生产系统或者服务提供系统的信心。

(1、我们可以把以上目的从“外来”和“内部”两方面汇总。公司应当在以上的各种目的中确定哪一个是主要的,或者哪几个是重点。

2、根据这些目的确定经营方针,根据经营方针确定质量方针。

3、再按照 ISO9001:2000标准第5.4条要求,确定几个可测量的目标。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采用平衡记分卡。从以下四方面来确定目标:

a)满足顾客要求; b)财务;

c)过程和产品特性; d)员工的核心能力。

4、根据目标再确定用什么指标来衡量。

5、统计一下体系建立前这些指标所达到的水平。将来建立好符合标准要求的体系以后,再统计这些指标值,用来检查目标是否达到。如果达到了,说明建立的这个体系是有效的。)

2、确定哪些利益相关方对你还有某些期望要求的 ?

下列是可能对您会有期望要求的各个利益相关方,诸如:

• 顾客和产品、服务的最终使用者;

• 组织本身的雇员;

• 各个供应方;

• 投资方面或者股票持有者;

• 社会。

(当您在确定公司的主要目标和指标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以上各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兼顾这些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同样要测量目前的水平,再确定建立体系后要达到的目标。)

(注:要建立符合ISO9001:2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以上目的的工具。对外使顾客、供方、社会满意,对内使老板、员工满意、不是为了取得一份证书或者其他目的而做的。)

3、如何获取ISO 9000系列标准的有关信息

• 对于(与ISO9001:2000标准有关的)通用的信息可以从互联网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网站http:///faq.asp获得。

• 再具体的信息请参见标准

ISO 9000:2000(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概念和术语的标准);

ISO 9001:2000(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要求的标准);和

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标准)。

(这三份标准都有等同采用的中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 GB/T19001:2000和GB/T19004:2000。)

•(与ISO9001:2000标准有关的)支持性信息可从互联网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网站上获得。

• 贯彻ISO9001标准的案例研究材料以及ISO 9000全球新闻也可参阅国际标准化网站,或者阅读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出版物。

4、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时候为什么要采用ISO 9001:2000标准?

您是为了取得(第三方)认证,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 9001:2000标准,还是为了向国家申请质量奖。(这一点同样可以作为公司的质量目标,在建立体系之前要明确确定。)

• 如果你要申请第三方认证,应该采用ISO 9001:2000作为体系认证的判别准则;

• 如果是为了申请国家质量奖,就要用ISO 9004:2000再加上国家质量奖的要求。作为判别准则。

5、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各种专题指导材料:

(以下各种标准有一定参考价值。除有说明的外,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对这些标准按2000版ISO9000标准作修订或转作为其他标准。有的已经出版新版本):

• 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可以参考指导标准见ISO 10006《项目管理质量保证指南》;

• 技术状态管理(也有译作“构型管理”)可以参阅ISO 10007(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1901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 测量(计量)系统参阅ISO 10012(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19022.1-1994《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根据贵公司情况,可以一般性参考。);

• 质量体系文件化参阅ISO 10013;

• 质量经济的管理参阅ISO/TR 10014;

• 培训参阅ISO 10015;

• 汽车行业的供应商用ISO/TS 16949;

• 如何审核参阅ISO 19011:2002。

6、通过下列方法确定您现在的体系相对ISO 9001:2000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

您可以选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您现在的质量管理体系状况根据标准要求进行一次评估:

• 自我评估;

• 通过外部机构进行评估。

(当贵公司确定好质量管理体系所用的标准以后,做好自我评估,A)自学标准。首先从上到下,至少各级干部,要学习ISO9001:2000标准,理解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提出的要求。

B)组织落实。把标准各条款要求分别落实到有关的职能部门,针对每个条和款明确哪个部门,谁负责,哪个部门、谁配合。一般用矩阵表表示。通常把主要的职能部门中负责人组成ISO9001贯标小组。定期开会,沟通和交流,实现目标。

C)部门自查现有的文件。凡是确定负责该条款要求的部门和配合部门,根据标准要求对照检查一下现有的文件和记录,一般先从体系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开始检查。找出差距。

a)现有文件可能名称上不同,只要内容符合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重新编写;

b)如现有文件和记录不满足ISO9001标准要求的话,或者标准规定必须要有文件、记录,实际上没有的,把需要修改或者补充的文件和记录写下来。这就是建立体系需要做的文件方面的工作量。

D)按照标准和现有文件查体系。如果现有文件符合标准要求,按照文件来查,如果现有文件不满足标准,按照标准要求来查。找出实际执行和标准、文件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需要改进做什么工作。这就是建立体系需要做的实际工作方面的工作量。)

7、识别和确定向您顾客提供产品、服务所必须的各种过程

针对ISO 9001:2000标准第7条“关于产品实现过程”中每一条要求,针对您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性质逐条评审一下,是否有不适用的。

• 第7.2条顾客有关的各种过程;

• 第7.3条设计和、或开发过程;

• 第7.4条采购过程;

• 第7.5条生产过程和服提供的各种操作过程

• 第7.6条测量和监视装臵的控制过程。

(这里要求识别过程,就是要您用过程模式来组建体系。如何用过程模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另外的指导文件。

由于ISO9001:2000标准对体系所提出的各项要求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实际上,除了标准ISO9001第1.2条容许根据组织的性质和产品的性质,如果标准第7条要求不适合的话,可以加以剪裁,或者叫豁免。剪裁后不应当影响组织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的责任。除此之外,标准所有的要求都必须要符合的。

具体的可以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如何贯彻第1.2条的指导文件。)

8、根据本文第6条确定的差距和第7条所确定的要求编写一份缩小这些差距的工作计划

要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体系就必须缩小这些差距,确定必须要做哪些工作。为此,必需提供哪些资源,指定谁(哪个部门)负责,再编制一个日程计划去完成这些工作。当你在编制这份计划时,你必须要使所做的工作都符合标准ISO 9001:2000第4.1条(对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总的要求)和第7.1条(对产品实现过程和服务提供过程总的策划要求)所提供的信息。

(把前面第6C点和第6D点确定的文件和实际工作改进的工作量,分别列出各个工作项目,明确谁做,计划什么时候完成。经过贯彻标准小组一致通过后,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

同时,各个主管应当编制在本职能部门如何贯彻公司计划的计划。一直把工作落实到各个岗位。)

9、执行计划

执行你所编制的计划并加以跟踪,达到你所确定的进度要求。

(执行计划的过程就是建立体系的过程。为了贯彻好,A)贯标小组要编制一份沟通计划。明确沟通内容、方式、提供信息人和接受信息人。定期和不定期的对体系的有效性内容进行沟通;

B)把前面确定的贯彻标准的各个专题项目的工作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重点,控制好新老两种过程的过渡。对现有过程加以改进。

C)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不一定要求全部从新编写,根据情况,可以逐步过渡。对老文件通过文件有效性目录来明确可以在体系中执行。通过一定时期,把整个文件变成新的。要注意,我们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是建立文件的体系。不要求所有工作都必须要有文件和记录。但是,文件有规定,一定要按照文件规定执行,不能写一套,做一套。

D)正对标准每条款要求,由该条款负责人负责,检查确定,用什么客观证据来展示给别人看,证明以下三性:

a)符合性。证明体系符合标准要求,执行的过程符合体系规定要求,做出产品符合对产品规定的要求。这里的“产品”不仅仅指最终产品,包括各中间阶段各项工作过程的结果。

b)有效性。运用这个体系所生产的产品满足规定要求,产品和体系的质量目标已经达到,内外顾客满意。这里的“目标”也应当包括阶段性的目标。还必须包括体系有效性在持续得到改进的证据。

c)充分性。所有证据是否能充分让别人相信,用这个体系控制过程以后还能生产和提供使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10、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标准规定,内部质量审核过程是必须要有书面程序的。它是标准要求六个文件化程序中的一个。有了程序,你就根据程序的规定,利用ISO 19011作为有关质量审核工作方面的指导,包括审核员的鉴定,审核方案的管理等,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审。

(第9条是组织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执行后向最高管理者提供的有关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证据,同时作出有充分能力来保证以后能做出和以往一致的结果。作为最高管理者,通常通过管理者代表负责,通过内审取得客观证据。因此,必须按照策划安排进行内审。

A)内审人员和被审核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提供客观证据证明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因此,涉及标准每个条款的各个主管部门,都必须主动提供客观证据,审核员帮助验证证据的充分性。发现不足,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

B)必要时,重复进行内审。及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的建议。

11、您是否要展示体系的符合性?如要:执行第12和13步;如不要:执行第13步

根据前面第4条您选用标准的目的,可以确定是否要通过内审来展示您的体系符合ISO 9001:2000标准要求。譬如你是要申请第三方认证(注册),一定要展示的。除此以外,还可能要求展示的内容包括如下:

• 根据合同要求(即有可能您的顾客要求您展示符合ISO 9001标准);

• 做市场营销时主动提出或者考虑可能顾客会要求(就是为了向顾客展示您有体系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持续满足顾客的要求。);

• 法规条例要求(譬如,要展示符合中国民航适航性条例要求。);

• 风险管理要求(如果公司产品属于新产品、还有一些新工艺,都必须展示风险管理的结果,证明风险一直处于受控制,在不断有所下降的客观证据。);

• 为你内部的质量发展(积极进取)确定明确的目标。

(在提交认证机构进行审核或向顾客展示之前,必须要对内审的结论按照ISO9001:2000标准第5.6条要求做管理评审。除了要有证据确准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以外,还必须证明,1)适宜的。所谓“适宜”是指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周遭的环境是相匹配的;而且是

2)有效的。所谓“有效”,是指前面第1条第2条确定的质量目标已经达到了。而且,是通过运行这个体系中各个过程来达到的,目标又是在不断持续改进的;

3)充分的。所谓“充分”是指根据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一定能持续达到使顾客满意的目的。)

12、接受第三方认证

找一家经过认可(授信)的机构,请他们按ISO 9001:2000标准对你的体系进行认证和注册。

13、继续改进你的体系

评审一下你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关于如何改进体系的业绩可以参阅ISO 9004:2000标准,它能指导你如何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ISO 9004:2000是一份指导质量管理体系性能改进的指导性标准,不是用来指导如何建立符合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ISO 9004:2000标准提出的要求超出了ISO9001的要求。譬如,ISO9001:2000只关心体系的有效性,不关心效率。因此,不包括质量成本控制的,但在ISO9004:2000有此要求。认证公司和顾客只关心体系符合ISO9001:2000标准,才能相信您有能力确保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他们不关心您的效率如何。当然,一家没有效率、效益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因此,贵公司的体系也必须关心ISO9004:2000。但是,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可以不包括这方面的要求,如果包括了,认证审核时一般是“视而不见”的。)

以上供参考。如有不对,请指正。

(完)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篇2

一、 建立ISO9000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 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国际接轨。

导入“质量评价体系”, 经国际认证, 解决了加入WTO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在管理机制上与国际接轨问题。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 为高教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高教提供的服务将根据WTO规划逐步向成员国开放, 为高教行业搭建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 以利于教育教学质量互认和比较, 促进中国高教真正实现“三个面向”, 使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国际化。

(二) 实现管理方式的突破。

“质量评价体系”强调的是教学质量是通过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来完成的, 因而所有教学活动均应形成相应的文字程序、规范和规定的记录样式, 从管理形式上的规范化入手, 并以检验为手段来加强过程的严格控制并对体系本身进行监控,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以防教学过程中任一环节的不规范行为, 从而保证了质量。这种严格的过程管理克服了以往“规定多多、实际不做”、“因人而异”、“相互推诿”等缺陷, 使抓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办事有程序, 管理有依据, 评价有证据”。

(三) 增强了管理者与员工的质量意识。

通过不断宣传“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以及运作, 增强学校干部和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 树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观念, 培育了全体人员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因而使学校在内外评审中, 均处于主动地位, 改变了以往教学质量被动受评审现象。自觉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短周期主动参与内外评审, 使出现的问题能解决在萌芽状态,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

(四) 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革除原有的一些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暴露出来的弊端。真正按照质量体系要求, 做到事事有人管, 件件有着落, 无记录无行动, 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趋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文件化。用内、外审形式, 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管理工作, 能够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社会需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对这一质量要求, 我们要进行再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突出质量的规定需要 (目标性) 和质量的潜在需要 (现实性和长远性) , 要分析高职教育的“过程”、“环境”、“教师”等因素, 特别是高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需要转变质量观念,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因而, 高职教育质量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 决不能泛泛而论。所谓全面, 指的是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 即学生素质提高前提下的学校教育局面的优化, 因此, 要把办学特色突出、定位准确、人才培养规格适度、各教学环节链接流畅作为制定质量标准的出发点, 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 学生教育及其素质提升的体系方面。

一是思想道德培养状态的优化;二是交流过程中的行为、语言等品质锤炼环境的营造;三是集体主义 (团队协作) 精神培养的规划和实施的保障;四是学生个性发展环境的提供。这些都是素质质量的内涵, 非常重要。虽然并不在教学把握中, 但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极大,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所以, 要充分考虑, 周密谋划。

(二) 理论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方面。

一是培养目标标准, 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实习大纲等;二是课程建设标准, 包括重点建设课程和优质课程评估方案;精品课程评估方案等;三是考核评价标准, 包括试卷、毕业论文 (设计) 、课程设计等, 体现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命题与试卷管理、成绩评定记载、考场规则等制度的完善;四是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包括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教学工作规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五是教材的选用和建设标准。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存在着混乱局面。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完全依赖师生问卷?专家访谈能否准确把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测定等都有待于我们去研究。

(三) 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方面。

一是基本实现标准, 包括实训室工作规程、实训室教学管理规定、实训教学评估办法、实验实训教师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办法和利用标准、开放实训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实验实训教学记载等。二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标准, 包括综合性实训、设计性实训实施办法等;三是生产实习标准, 包括生产 (顶岗) 实习管理办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教与学管理办法、校内外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四是毕业 (论文) 设计工作条例及其规范要求等。

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 相互融合, 形成新的质量评价标准, 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高职教育教学不仅要用标准检验工作, 更重要的是要从标准更改、完善、变化中分析教育教学过程的演化和进步。

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行状况应该说,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具说服力的是绩效指标。所谓绩效指标, 就是对评价活动内容基本方面质的规定, 明确评价活动要评什么。在这方面以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标准, 其学科教学质量主要考察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材的编写、学生从中获得的技能、教学组织情况、教师授课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科成绩评价等多方面, 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优秀、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在具体使用这些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必须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学校教学自评报告要实证性强、目的明确、内容广泛和具有自立性。具体而言, 就是具备两个基本要求:简单描述, 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解释高校履行其教学标准、保证其教学质量时所采用的方法的效力;提出高校如何回应高等教育质量署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标准所提出的实践规则。二是加强校内教学评估。学校每年都要采取学生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模块课程的意见, 并且定期要求教师提交足以证明自己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材料。应该说, 学校从自我评估中发现问题、改善提高, 通过评估活动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与管理者的有效沟通。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运行状况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总体层面上, 认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专业开发与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过程与管理四个一级指标。还有人认为,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素质评价、教学技能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部分;二是在课堂教学层面上, 在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中突出了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准则, 认为课堂教学质量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四方面进行评价;三是在实践教学层面上, 认为实践性教学质量应从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管理与改革、实践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六方面进行评价。在对这些指标分析的基础上, 形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然后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 给教学质量以科学、全面的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分别由学生、教师、管理者、督导、行业专家构成, 其评价方法是依据评价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解剖和分析来进行。评价体系主要由下列几个方面构成:

(一) 学生评教制度。

通过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了解教学情况。其中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计划落实情况的评价;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情况的评价等。

(二) 教师评教制度。

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情况。其中包括教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评价等。另外包含教师互评、教师自评、教师评学等方面内容。

(三) 领导评教制度。

领导推门听课, 深入学生, 深入教师, 了解教学情况, 通过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向教学质量保障部门反馈。有领导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 具有最高层次性和权威性。

(四) 教学督导制度。

由有经验、有威望、有业务水平的教师组成的督导室, 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通过评议、鉴定、指正、表彰等形式向教务处或校领导反馈教学意见, 并督促教务处实施整改和表彰。督导制度就是裁判制度。如果把教学理解成一种运动的话, 教务处是教练员, 教师是运动员, 督导室是裁判员。

(五) 师生评管制度。

由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政策、法规、制度的拟定机构、执行机构、解释机构所出台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进行评价;对事故处理的水平、服务意识、整改措施、改善方法等进行评价。

(六) 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评价制度。

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对教学全过程和所培养人才进行评价。

(七) 毕业生评价制度。

已走上岗位的毕业生对教学的评价, 他们主要从教学设施、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考试制度、学习氛围和学生成长环境、素质教育效果、学校管理及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价。

摘要: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所在。建立和完善这一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以ISO9000系列标准的质量观为基础, 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进行讨论, 并依据ISO9000质量标准, 对如何建立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ISO9000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德毅, 赵伟建等.论基于ISO质量标准的高等航海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 2002

[2].孙娇燕, 徐素繁等.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

[3].王敏.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 2000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篇3

一、研究背景

1.ISO标准概述

ISO标准,又称ISO9000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制定的最具权威的质量管理科学体系。ISO标准作为已经成熟的理论,目前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实施应用,被誉为“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企业组织获得ISO认证证书超过31万,接近全球总数的30%,连续9年世界第一,取得巨大成功。

2.ISO标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前已经制定出不同行业ISO标准1万多个,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适用于农业等39个行业,教育被列为第37类。1996年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率先将ISO标准引入高等教育领域,顺利通过认证并促进了学生就业。据统计,2004年年底,我国已有500多所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等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通过认证。ISO标准能使教育组织的各项复杂的教育活动都处于有计划、有记录的可控状态,极大促进了教育管理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3.ISO标准与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对接的迫切性

高职教育需要创新发展,但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检验高职教育质量有双向标准,一是高等教育质量体系标准,二是企业人才的质量体系标准。目前还缺少一个高效规范的科学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高职教育要“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将ISO标准与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对接十分必要。ISO标准是一个科学、高效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模式,可以使高职院校既满足国内国际人才市场的需要,又能在管理中不断提高能力,拥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实施ISO标准评估、获取质量认证,有助于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二、ISO标准与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对接的内容阐述

1.ISO标准的关键术语界定

ISO标准是质量管理的通用标准,引入高职教育时,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准确界定关键性术语,这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

①产品的概念

ISO标准旨在“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对于“产品”来说,是指“过程的结果”,有四种通用的类别:服务(如运输)、软件和硬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作为高职院校,“产品”是指什么呢?应该定位为“服务”,是在学生身上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是作为一种无形产品而存在于知识技能传授和品德休养之中的信息传递方面。这与传统中认为“学校的产品就是学生”的观点不同,将学校教育的重点由“学生个体”转移到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活动”上。这对目前生源质量下滑和生源压力增加的高职教育尤为重要,就如同酒店服务,应该关注我们自身提供的服务是否贴心、是否让消费者满意,而不是抱怨消费者行为如何等。强调高职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有助于教师改变师生关系中的强势形象,准确定位自身,注重教育教学服务效果;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自身发展目标,融入市场,走向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②顾客的概念

ISO标准定义顾客为“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内部客户是指高职院校内部的教职员工,如上下级之间构成职级客户关系,职能部门之间构成职能客户关系等。外部客户,主要是指直接接受教育服务的学生,同时从广泛意义上看,还包括为购买教育服务付费的学生家长及政府、接收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组成供给循环的主体。

③顾客满意的概念

ISO标准定义“顾客满意”为“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对于内部客户而言,强调教职员工及教学教辅部门之间相互工作的满意度及和谐度,加强高职院校的内化管理。外部顾客满意,主要是指学生满意,还包括家长满意、用人单位及社会满意。高职院校需要理解并满足学生对专业、课程选择及拥有职业技能、找到满意工作的当前要求,同时还要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教学服务,满足学生未来一生职业发展的需求。

2.ISO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解读

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高职院校需要增强“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根据当前高职学生的需求点,提供优质教育场馆和服务设施,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方式,注重对学生满意度的信息监视和测量,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当然,由于“顾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高职院校需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引导管理、批评教育及评价的职责,同时还需满足家长的期望、企业的需求。

②领导的作用

校领导是一个学校能实现质量管理的最重要基础,负责学校定位和确立办学思想,现代企业制度认为,领导优秀比员工优秀更重要。领导作用不仅表现在制度管理上,还表现在非制度管理上,如领导、决策及沟通的艺术上,优秀的领导能够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③全员参与

学校的各级人员都是ISO标准的执行者,唯有全体参与才能实现目标。需要整合所有的人力资源要素,落实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对照各自的目标评估其业绩状况。

④过程方法

ISO标准要求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和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做动向管理,既注重程序制度体系的规范,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及教育规律的动态发展。做好过程的策划和评价,让学校所有的活动都能得到分门别类的控制,所有活动都得到识别,在过程中体现服务价值,在过程中改进提升。

⑤管理的系统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要求对高职院校整个教育管理体系进行功能性分类,对每个部门(子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识别哪些部门可以合并,哪些是学校的支持性部门;把低效率的活动转移到其他部门,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实现每个部门的评估目标。对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来说,有利于精简机构和人员,简化管理环节,克服职能交叉造成的障碍,提高过程运行的效率和持续改进体系。

⑥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原则要求高职院校追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不断制定改进目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改进目标。“教改”是永恒的话题,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师资队伍的培训及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等永无止境。学校具有持续改进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服务产品质量的关键。

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科学决策必须基于事实,建立在真实数据和准确分析之上。一所高校的管理水平越高,他的定量化工具就越多,可靠性的数据结果就越准确,与之相伴的教学质量水平就越高。

⑧互利的供方关系

高职院校的产品是教学服务,其“原料”主要是教师的知识、技能及师德,乃至整个学校的管理体系等,所以“供方”主体不如企业明显。

3.ISO标准对接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设计

高职院校导入ISO标准体系是一个涉及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准备和稳步实施。

①领导决策,制定质量管理方针

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学校领导层坚定信心和全权负责,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文件性的特色化质量方针,这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总的宗旨和源动力。

②坚持培训,全员统一思想认识

学校可以根据职位层次和部门类别,分阶段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并将培训贯穿于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过程。通过培训,提高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对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同时熟悉ISO标准的基本概念和管理原则,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③建立体系,编制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学校要针对目前教学质量管理现状,设计管理体系架构,然后层层落实,确定质量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责及具体运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做到既不漏项又不重复。各部门需要编写符合实际的教学质量体系文件,一般包含质量手册、所有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及质量记录等。

④实施运行,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各部门需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施,认真记录结果数据,推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有序、良性运行,对于出现的问题要不断解决,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⑤积极认证,持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在内部初审合格后,主动邀请国内知名的某家质量认证中心,对高职学校的ISO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学校通过国家质量认证,势必会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质量意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三、ISO标准与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对接的注意事项

ISO标准是一套非常规范、严格的质量管理模式,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外的教育领域,这给高职教育引入ISO9000标准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高职院校实施ISO教学质量管理标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创新理论,克服机械照搬现象

ISO标准最早应用于制造行业,在教育组织中实施,不可避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或使用不当,从而影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需要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和院校的自身实际,创新理解“产品”“顾客”等基本术语和基本原则,编制教学过程文件,应注意克服过分依赖原始文件的现象。

2.注重实效,克服重视认证而轻视贯标现象

高职院校实施ISO标准,目标在于全方位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全方位提升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因此,注重实效是根本。但和企业相比,高职院校多属公办单位,和市场的距离相对较远,质量意识不够强烈,所以容易出现重视认证、轻视对ISO标准贯彻执行的现象。

3.持续改进,建立保障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篇4

做ISO认证的企业越来越多,通过ISO认证,在客户看来,就觉得你这个企业,很有实力,很国际化,产品和服务很符合标准,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很多想做认证的企业,就会面临以下的问题:

如何快速通过ISO认证?如何保证拿到真证?

能不能100%拿到证?如何选权威安全的认证咨询机构? 在拿证同时,能不能帮我们提升下管理?

行业第一品牌联建企管认为,选择认证的企业有以下两类: 第一种的话,一般是证书有效,价格便宜,快速拿证;

第二种的话,一般注重的是,培训的效果和管理提升实效。

根据行业第一品牌联建企管认证领域18年的经验,选择ISO认证咨询机构,我觉得以下4个标准特别值得你考虑和关注:

能不能为你提供最专业权威的认证服务?(能不能帮你100%拿到真证)

1、资质和关系:联建拥有国家认监委批准的13项备案,政府官网可查,与24家认证机构友好合作关系

2、成功案例:联建26个行业12375家成功案例!应该有你所在行业的案例参考

3、咨询师团队:全国唯一一家拥有50多名全职咨询师的机构,均来自企业中高层,资深行业背景,丰富管理经验

4、经验:ISO9001认证咨询服务数量最多,GB/T50430认证咨询项目最多,AS9100认证咨询项目专职老师最专业,数量最多

5、大客户:三一重工、比亚迪、徐工集团等大型企业都选择联建作为ISO/TS16949辅导机构

6、全国分部:15家分支机构,服务网覆盖全国,为您就近提供优质服务

能不能为你提供最实战实用,最执行落地,效果最好的培训?(能不能帮你实效提升管理)

1、独创将ISO认证与企业订单提升有机结合的辅导模式,彻底解决企业订单问题

2、创建你的总体运作流程,梳理解决管理流程的步骤、责任分工、如何做、有什么证据四大难点

3、核对你的每个可落地表格,落实执行项目一对一指导,让每个细节都能做到

4、专职化客服系统随时服务跟踪,有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咨询质量与咨询进度

5、项目结案移交各部门执行清单,促使你去长期执行

6、独创3做咨询方针,4真辅导特色,4人问题解决方案,5条培训铁律,只为执行落地!

能不能为你提供最零风险的保障?(敢不敢给你保证结果)

1、全国唯一能7天出证的ISO认证咨询品牌,12735家客户100%拿到证

2、全国唯一承诺没按要求按时拿到证书,一律不收费

3、全国唯一承诺没有提升企业管理效果,一律不收费

4、中国大陆唯一“先咨询,后付费”的ISO认证咨询机构

5、全国唯一能承诺做到价格贵了三倍还的品牌公司

能不能为你提供最贴心,最无忧的售后服务?(关系后续年审通过,管理提升效果)

1、首个提出咨询行业要有售后服务的机构

2、全国唯一专人服务,定期资料、视频更新、YY课堂答疑

3、四大售后服务,确保年审无忧通过,企业管理持续提升

4、企业内审员有流失或调动,3年内免费补办内审员证书

5、终生售后服务,管理培训八折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篇5

摘要: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的不同(1)关心对象不同 ISO9000针对的是顾客需要;ISO14000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2)目的不同 ISO9000目的是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的不同

(1)关心对象不同

ISO9000针对的是顾客需要;ISO14000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不同

ISO9000目的是满足顾客需要;ISO14000目的则是持续改进环境状况。

(3)压力不同

推行ISO9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市场;而推行ISO14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公众。

(4)审核重点不同

ISO9000审核重点是质量保证与控制,依据是选定标准;而ISO14000审核重点是符合法律,持续改进。

(5)审枋阶段不同

ISO9000认证没有预审核要求;而ISO14000认证包括初评、正评两个阶段。

(6)注重范围不同

ISO9000注重范围为产品涉及的区域和活动;而ISO14000注重范围为组织可控或可对环境因素影响的范围,即“限定场地”。

(7)标准要求有所不同

ISO14000在管理体系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目标管理

②全面管理

③信息沟通

④持续改进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篇6

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云

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工作,是公司实现造名牌产品,树鹏飞形象,搏世界一流,誉五洲四海,最大限度地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公司质量方针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以顾客为中心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生存依于顾客,企业的产品只有 顾客认可了,购买了,企业才能生存下去;而企业又不可能强迫顾客认可和购买,这样决定 了企业应“以顾客为中心” ,以优质的产品吸引顾客.因此,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二、领导重视 组织落实

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公司领导必须重视,要成立以公司法人代表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通过一个群体的作用来体现,在实施指挥和控制时应具有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处理能力,能在统一宗旨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雇员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方向做出更大的成绩。能够在决策、把握方向、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雇员在组织中的作用,保证各岗位人员的相对稳定,使雇员了解他们为完成组织共同目标的重要性,使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能够围绕组织的宗旨、方向和目标自觉的与领导者一起奋斗。

公司组织机构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保证,失去了合适组织机构的支撑,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势必成为一句空话。有了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重视和支持,保证实施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实际上,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各样问题或情况,因此,需要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机制,客观地说,这种机制的权威协调者非最高管理者莫属。

公司领导应按计划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可以是例行性的,如和内审一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在发现问题(如外审或内审中发现不符合项、客户的投诉、产品质量验收中发生较大不合格、生产过程中发生较大质量事故等)之后即时进行。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三、全体动员 全员参与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既是有效管理的基本前提,也是有效管理应达到的效果之一。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收益。企业中的各级人员是企业最根本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他们每个人都在企业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有各自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企业的质量管理是通过组织内各职能各层次人员参与产品实现过程及支持过程来实施的。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各级人员的意识、能力和主动精神。而全员参与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当每个人的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实现创新和持续改进时,企业将获得最大的收益。运用“全员参与”原则,企业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一)让每位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角色

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本身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了解其工作的目标、内容以及达到目标的要求、方法,理解其活动的结果对下一步以及整个目标的贡献和影响,以利于开展各项质量活动。

(二)让每位员工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和职责意识

管理人员应明确规定每一位员工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培训和教育,也可以在指示工作时把目标和要求讲清楚,还可以用数据分析给出正确的方法,使员工能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去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

(三)让每位员工根据自己的目标评估业绩状况

员工可以从自己的工作业绩中得到成就感,并意识到自己对整个组织的贡献,也可以从工作的不足中找到差距以求改进。因此,正确地评估员工的业绩,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四)让每位员工增强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经验

在以过程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授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去思考判断及行动,因而员工也必须有较强的思维判断能力。员工不仅应加强自身的技能,还应提高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判断、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员工必须不断地增强其知识、经验。

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四、过程控制 增产降耗

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由过程的有效控制得以完成的。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可理解为大的过程,而大的过程中有许多小的过程构成,如:采购过程、生产或服务控制过程、检验和测量过程、设备维护过程等。而这些过程的完成需要建立有效的控制方法,也就是体系文件。有了规范的体系文件加上有效的体系运行,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因此,过程方法在体系建立过程中至关重要,通过利用资源和实施管理,将输人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个或几个过程的输人。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过程。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称之为“过程方法”。采用过程方法的好处是由于基于每个过程考虑其具体的要求,所以资源的投人、管理的方式和要求、测量方式和改进活动都能互相有机地结合并作出恰当的考虑与安排,从而有效地使用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周期。而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识别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掌握组织内与产品实现有关的全部过程,清楚过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及相互连接。

五、持续改进

不断创新

企业主要通过每年一次的内审对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和预防,强化内审是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行和不断改进的动力,为了促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好运行,也可每年进行二次或两年进行三次内审。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内审,那么这次内审必须包括 ISO9000 标准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如果每年两次内审,那么有一次内审可以是 ISO9000 标准部分要素和若干部门。对于内审中的不合格项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必须进行有效跟踪和记录。实践表明,强化内审,严于督查,可以有效克服和预防机构内部的惰性,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自觉性,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持续改进是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的永恒目标,是为了提高组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篇7

1 ISO9000质量标准导入方式

ISO9000质量标准导入方式是将ISO9000质量标准应用到党建工作中。通过建立党建系统文件化质量体系, 把党建系统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的管理方法, 以及在新时期摸索出来的一些新经验、新方法用文件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标准、规范, 并把党务所有工作按照贯标的要求实行过程控制, 对每一项工作和活动均采取PDCA闭环控制, 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 并持续改进。确定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为作业指导体系、指标体系、流程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特色工作创建体系等五大体系, 党建工作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中不断提高, 进入良性循环。

1.1 作业指导体系

编制了《党建工作作业指导书》, 制定了党支部各项工作管理办法, 梳理并完善了党支部工作程序、管理过程和考核标准。

1.2 指标体系

按照党章、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标准和年度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的要求, 将党支部工作任务细化、量化为可考核的项目, 每项指标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和考核标准, 解决了工作量化的标准问题。指标体系的设置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工作任务及党委工作重点随时调整完善。

1.3 流程管理体系

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标准, 建立党支部基础工作管理流程, 明确党员教育、组织发展、党费收缴及主题活动等的工作流程, 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分工, 确保工作无障碍落实和执行。

1.4 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党建工作总结分析制度, 定期通过月度工作例会, 交流工作经验, 推广好的工作方法, 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1.5 特色工作创建体系

在规范党支部工作的同时, 鼓励开展各具特色的支部工作。

2 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推行方式

在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中, 围绕实现党建工作方针和目标, 主要做好目标体系及其考核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将党建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及转化为党建工作指标, 纵向一贯到底、横向舒展到边、要素分解量化, 做到“自上而下建立, 由下而上保证”, 确保党建工作方针和目标的实现。对党建工作每一项工作或活动都进行闭环控制, 一环扣一环, 循序渐进, 不断完善, 使各项工作或活动有始有终, 并经常检查自身的工作是否符合体系要求。对检查中出现的不符合项, 认真分析原因, 制定纠正措施并予以落实, 使党建工作在增强计划性的基础上, 得到持续改进, 党建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党建工作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实施, 要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通过建立科学的机制, 让每一个党员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追求和目标, 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促使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不断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自觉探索和创新党群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把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不断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 使党员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基建等各岗位的一面旗帜, 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保证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的同时, 要适合新形势的要求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工作中要体现亲情化, 善于“换位”思考, 充分尊重员工, 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好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要讲究层次化, 针对不同人员有的放矢做好工作。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对广大员工, 则要注意广泛性和可行性, 做到不脱离群众, 不远离现实。通过有效的沟通, 及时从上往下传递信息, 及时排解员工的心理困惑, 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大政方针和发展要求, 统一思想, 提升员工的士气, 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合力, 营造和谐共赢的氛围, 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 党支部工作标准化的初步成效

在党建工作标准化创建实践中, 党支部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个相融”。

3.1 实现了由“规范化”到“标准化”的转变

在党建工作管理体系的程序和过程控制下, 支部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流程都进行了细化, 使工作标准和要求一目了然, 基本形成了对标执行———评价分析———整改提高的闭环管理机制。对党支部基础工作统一标准和格式, 修订发展党员实施办法, 实行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 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流程, 使党支部日常工作达到简洁高效的运行。

3.2 实现了由“柔性”到“刚性”的转变

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将党支部各项工作指标量化细化, 将责任和目标落实到党小组和每名党员, 做到了“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标准”, 并通过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定期的内部审核、外部审核以及绩效考核等办法, 促进了工作的落实。

3.3 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在党委开展的“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活动中, 全面实施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的“三亮”工程, 党员带头钻研业务, 解决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中的技术难题, 争当专业工作的表率, 立足岗位, 展现党员风采, 党支部工作活力倍增。

3.4 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中心工作的融合

推行支部标准化工作后, 党支部全方位地参与本部门的生产、管理、考核、分配等工作, 其工作贯穿于本部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使党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为一体。党支部围绕提升本质安全, 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无事故”竞赛活动, 创新班组安全活动方式, 组织“忆一次安全事故教训”主题安全活动;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中,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以技术比武和职工技能竞赛等形式, 搭建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和交流的平台;在提高执行力, 落实岗位责任的活动中, 以“我的岗位你放心”为主题, 组织履行岗位责任演讲比赛;围绕党员争先创优, 创建党员样板岗, 使党支部工作成为行政工作的助推器。

建立党建工作标准化的指标体系, 将支部工作任务量化、细化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及其落实措施、考核标准, 使党支部工作考核有了明确的依据, 有效解决了“党建工作不能量化”的问题。标准化的指标做到了党政工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目标相结合的“三个结合”, 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 党建工作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已成为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成为新的时期党建工作的创新点, 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摘要:如何创新基层党支部管理, 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促进企业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 是电力企业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重要课题。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 篇8

【摘要】通过对ISO9000系列标准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的可行性分析,西南林业大学借鉴ISO9000系列标准的主要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初步构建了一个符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特点并能有效运作的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即通过树立正确的质量方针、优化培养方案、严格过程监控和加强信息化建设来实现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最后对西南林业大学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ISO9000标准  研究生培养  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b20133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33-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知识创新,发展尖端技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国家近来先后提出了“我国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1],“加强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2]。因此,如何保证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正在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界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而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颁发的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详细的非常有针对性的借鉴,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许多学者对ISO9000系列标准运用于高校教育质量监控方面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3-6],这对西南林业大学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ISO9000系列标准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

ISO9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它是长期以来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管理科学发展的成果结晶。2000版ISO9000标准的定义是“产品、体系和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2000版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可以为各种类型组织提供合格管理的基本要求,它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型来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过程,即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过程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等主要过程构成循环,并通过持续改进体系完成此循环[7]。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近两年就有近400所教育组织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而我国继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高等院校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无锡南洋国际学校等相继都已通过了ISO9000认证[8]。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表明,将ISO9000系列标准应用于教育领域是完全可行的。

由于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是两个完全等同的概念,显然不能直接将ISO9000系列标准移植到教育领域,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标准与高等教育的联结点。国防科技大学龚长华老师对此进行了较好的归纳和总结,他把ISO9000标准要素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要素进行对照并逐条剖析,较清晰的指出了ISO9000标准与研究生教育的结合点[8],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

二、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西南林业大学于1978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林业院校。目前,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在校研究生规模已由2000年的20余人剧增至2013年的近1200人。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学校教学条件改善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我们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建立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ISO9000系列标准是从标准化的角度,对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理论和方法进行系列化,规范化,它要求从设计、加工到管理职责的所有环节都要有一套有效运行的文件。西南林业大学借鉴这个标准初步建立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由研究生培养外部质量保证(如国家教育政策及学校育人环境等)和内部质量保证两大块构成,而内部质量保证又分为输入保证、过程保证、输出与反馈保证三个部分。将以上各要素进行细化,通过制订规范的管理文件和考核表格,由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见图1)。

图1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三、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主要形成于培养单位内部,但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体系,形成文件,保持并持续改进,以达到监控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西南林业大学以此为目标,把研究生培养过程作为管理的重心和核心,逐步完善各个培养环节。

(一)树立正确的质量方针,科学规划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

质量方针是国家以及高等学校本身根据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需要,制定并正式颁布的。它从决策上落实“质量第一”的思想,指导如何控制体系各要素,并从内容上通过一系列政策,保证培养质量达到规定水平。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针按校、院、系、学科分级逐层展开,责权明确,一级保一级,从而保证培养质量达到规定水平,真正实现质量目标。

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学校强调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应以培养科学、科研型创造性人才为主,其不仅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应注重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另外,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其培养目标就是造就解决社会、科技、工程、经济、管理等实际应用方面问题的高级人才,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二)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蓝图”,它包括一个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学科方向、课程体系、教材和参考书目以及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等,同时还有对学位论文做出要求。优化培养方案就是按照国家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研究生质量要求和能力要求,不断地、及时地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使之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适合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及办学水平与特色的要求[9]。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师资力量3次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工作,分类开设数学、物理、化学、方法论和人文素养等校选课,精简了课程数量,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明确了培养目标。

(三)严格培养过程监控

对应ISO9000标准,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主要指教学过程实施的监控和培養环节的监控和管理,主要包括培养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必修环节和实践训练。在培养过程设计中,导师和研究生应共同制订研究生学习计划;课程教学则包括了课程学习、考试和成绩管理。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任课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的管理,学校从2013年开始实行研究生专业课签到制度。必修环节主要指与开展论文研究工作相关的培养工作,主要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交流与讨论、论文评审与答辩。为更好地监控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采取了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警分流淘汰机制,并严格进行学位论文评阅制度,通过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论文答辩督导组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程序,最后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四)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

完善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信息服务平台是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管理的先决条件。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与管理,实现培养过程管理信息资源在校院两级同步共享,既可以使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管理人员对研究生的过程管理实现全程调控,又可以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全面及时的数据支持。2012年,学校引进了“正方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从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包括课程教学、开题、中期、学术交流与讨论等)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等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与管理,客观公正和有针对性地监控、评价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状况。

四、改进和完善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思考

ISO9000质量管理理论运用于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学校还未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成立相关的组织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思考和加以改进。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应建立多元化评价系统,不断完善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应结合教育部对授权点学位和学科的评估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如院系教学水平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等,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如建立包括政府、联合培养单位、学校、企业、学生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对学校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与评价。通过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方式,实现结果检测与过程控制的有机统一。其次,学校应聘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离退休专家、教授组成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一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起到监控作用,另一方面为教师具体改进教学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应建立诊断反馈系统,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评估和及时改进

诊断反馈系统应包括校内、校外两个系统。校内系统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的评价反馈制度等等;微观层面是指学院内部进行的各种教学检查、课程评估、学位论文评估等[10]。校外系统主要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社会调研等。通过建立诊断反馈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于学校进一步改进培养管理工作。

总之,ISO9000把学校的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教学条件等资源以标准化的模式联结起来,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到质量目标的实现。所以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需要全校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作用,使教育资源最大化,不断提高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2013-03-29.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2014-01-29

[3]徐向艺.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2,(04):75-79

[4]张海鹰,彭思量.基于ISO9000“八项原则”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A校为例.[J]品牌(理论月刊),2011(01):136-137

[5]曹军,张拥华,刘绍勤.运用ISO理念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9(2):82-84

[6]姜桂娟,孙绍年.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26-28

[7]郑冬梅,刘二莉.借鉴ISO9000标准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管理体系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增刊:98-100

[8]龚长华.ISO9000系列标准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应用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2):87-89

[9]李八方,周珊珊,曹扬.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特征和控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20-24

ISO质量体系文件概述 篇9

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和程序;

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

(1)主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文件化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质量手册。

3.ISO 9001标准明确规定要编制的程序文件,共有6处:

a.4.2.3文件控制

b.4.2.4记录控制

c.8.2.2内部审核

d.8.3不合格品控制

e.8.5.2纠正措施

f.8.5.3预防措施

4.确保对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而适当增加的书面文件,诸如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5.ISO 9001标准明确要求的记录。

(2)一般的书面程序

1.文件控制程序

2.记录控制程序

3.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4.培训控制程序(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5.质量策划控制程序

6.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7.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8.采购控制程序

9.客户财产控制程序

10.生产和服务动作控制程序

11.设施、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2.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3.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14.产品的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

15.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

16.质量目标管理和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17.数据分析和应用控制程序

18.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9.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20.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2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2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3.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24.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25.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26.危害识别评价控制程

27.生产设备管理控制程

28.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29.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30.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31.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32.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

(3)文件的存在形式

文件可存在于任何媒体,可以是纸张、照片、样件、磁盘等形式。

(3)文件的分类

① 内部文件

a.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通用的管理性指导书等;

b.职能部门的管理性文件:如营销、采购、服务、培训等各项管理活动的规定,管理作业指导书;

c.技术性文件:如设计图样、技术规范、采购文件、检验和试验文件、工艺文件、设备文件等;

d.收集和报告数据或信息的表格。

② 外来文件

a.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法律法规;

b.顾客提供的图样要求;

c.顾客、有关机构指定使用的表格,如报关用表格等。

4.2.4记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理解与实施要点

(1)记录的概念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称为记录。

证明产品符合性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性文件被称为质量记录。

表格不是记录,表格是规定性文件,当表格填写了内容后,变为证据性文件,则称为记录。

(2)记录的设置

设置记录的要求来自:

1.ISO 9001标准要求;

2.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及其他文件规定;

3.特定证实、改进验证、追溯的要求;

4.相关方要求。

记录编制时,要目的明确、项目全面、填写简便、格式规范、整理方便。

(3)记录的作用

1.为要求得到满足,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进行提供客观证据;

2.为有追溯性的场合提供证实;

3.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客观证据。

(4)记录的范围

记录包括组织内部的,也有来自供应商、客户及其他相关方(如海关)的。在标准中凡是有“见4.2.4”的注释处则一定要有记录,标准共有19处出现这样的要求。标准中要求的记录共计21项。

除控制ISO 9001标准规定的记录外,还应对根据需要增加的一些记录进行控制。重要的记录有(注:带*号者为ISO 9001标准指明的记录):

1.管理评审记录*(见ISO 9001之5.6.1)

2.人员教育、培训、技能、经验和鉴定记录*(见ISO90016.2.2e)

3.证实过程和产品符合性的记录*(见ISO9001之 7.1d)

4.产品要求评审及跟踪措施记录*(见ISO9001之7.2.2)

5.设计输入的记录*(见ISO9001之7.3.2)

6.设计评审结果及其跟踪措施的记录*(见ISO9001之7.3.4)

7.设计验证结果及其跟踪措施的记录*(见ISO9001之7.3.5)

8.设计确认结果及其跟踪措施的记录*(见ISO9001之7.3.6)

9.设计更改评审及其跟踪措施的记录*(见ISO9001之7.3.7)

10.供应商评价及跟踪措施的记录*(见ISO9001之7.3.7)

11.过程确认记录*(见ISO9001之7.4.1)

12.有追溯性要求的产品标识记录*(见ISO9001之7.5.3)

13.顾客提供财产遗失、损坏和不适用等问题的记录*(见ISO9001之7.5.4)

14.监视和测量装置校准或检定结果的记录*(见ISO9001之7.6)

15.当无国家或国际校准标准时,应记录用以校准测量设备的依据*(见ISO9001之7.6a)

16.内部审核记录*(见ISO9001之8.2.2)

17.产品测量和监控记录*(见ISO9001之8.2.4)

18.不合格品的记录(包括让步记录)*(见ISO 9001之8.3)

19.纠正措施记录*(见ISO 90018.5.2e)

20.预防措施记录*(见ISO9001之8.5.3d)

21.测量和监控设备偏离校准状态后,对原测试结果的评价记录*(见ISO9001之7.6)

22.设备、工装验收、保养记录

23.产品紧急放行记录,客户投诉记录,过程测量和监视记录

24.内部审核中的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记录

25.文件分发记录等。

(5)记录的表现形式

记录以表格、文件形式较多,也包括磁带、磁盘、照片等,后面几种形式的控制容易忽略,应引起注意。

(6)记录的要求

记录应真实、准确、清晰,容易辩认。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即使笔误必须更改时,也只能是划线更改并在划线处签署更改者姓名。

(7)记录的管理

应制定记录控制的文件化程序,程序中应就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理作出规定。

1.记录的标识

如名称标识、部门标识、编号标识、分类标识、重要程度标识、时间标识等。标识的繁简程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记录标识的目的是便于检索,唯一可溯。凡能达到该目的的方法均可算为标识。

2.记录的贮存

贮存的环境应能防潮、防火,防蛀等,应便于存取和检索。

3.记录的保护

为了保护记录,使其不丢失和损坏,应就记录的收集、传递、归档、保管作出规定。如:

a.规定记录收集的渠道,收集的时间间隔,如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b.记录的发放人员应要求收件人在原件背后签字,这样便于查询哪些部门收到了记录。

c.记录按流水号集依次排列存放。

d.归档、保管方式应便于存取和查阅,为此应做好记录的分类、编目工作等。

4.记录的检索

应规定记录可以查阅的范围(必要时,规定保密级别)、人员和手续,以防止无关人员查阅、非法调用、更换等。

5.记录的保存期限

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a.法律、法规及产品责任的有关要求。

b.合同要求。

c.产品的寿命周期/责任期/保修(质)期/有效期。

d.设备报废时间。

e.人员在职时间。

f.有效的追溯期。

g.认证审核周期等。

6.记录的处理

上一篇:谈汉字阅读答案下一篇:实践调查报告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