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质量控制体系

2024-06-13

ISO质量控制体系(精选12篇)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1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及其有效的转化, 对各行各业仍至全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1]。过程是现代组织管理的最基本概念之一[2], 所有的管理都是基于过程而实施的。

当前,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重要基础,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获得高质量科研成果, 也必须重视其时效性。“十三五”是技术与产品革新的黄金时期, 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科研项目必须建立在过程质量过程基础之上。

1 科研项目全周期质量控制程序原理

根据科研项目自身特点, 基于具体研究程序的制定, 对研究阶段进行明确划分。质量控制按分阶段实施。以控制点为节点实施分阶段控制, 设定的控制点应为该阶段的具体目标或指标。在控制点时效内, 全面而有效的质量控制研究项目全过程的实施。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为指导思想, 将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一切质量问题通过采用ISO9001:2015体系的管理, 降低到最小, 以此, 以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质量来最终保证和提高科研项目质量[3]。

2 科研项目全周期质量控制方法

2.1 立项阶段质量控制方法 (Plan策划, 设立质量目标)

以全面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科研项目不具有可操作性。一般采用半定量方法来控制项目质量。具体来说, 知识产权及论文等考核指标定量化, 如涉及现场实施项目, 具体效果也需定量化, 其他的以定性质量控制为主。立项时必须考虑项目紧迫性、需求性、可行性、合理性, 包括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目的是解决产业化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技术问题, 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 争取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针对不同科研项目的不同特点, 基于管理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 实现成本和质量的双赢, 并兼顾管理和效果间的平衡。

(1) 开题设计报告的编写。项目申报人应根据项目特点填写《项目立项建议书》或《项目申报书》, 具体包括生产需求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和技术研究路线、预期成果和考核指标 (含技术有形化指标) 、研究进度计划、前期研究基础情况和支撑条件分析、外协合作计划、经费预算明细表及经费预算说明、项目人员组织及知识产权情况等内容。

(2) 查新工作。在查阅与项目相关的研究内容, 了解立项背景的基础上, 项目申报人应自己判断前人是否开展过相近的研究工作, 研究深度达到什么地步。申报人员在填写科技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同时需进行项目查新, 并按规定格式提供《知识产权报告》。

(3) 经费预算。经费预算必须合理, 专款专用。包括计划管理费和项目研究费。科研项目在申请立项时由项目申报人填报经费预算, 科技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后, 方能确定项目经费预算。

(4) 立项审核。任务下达方应组织专家开题设计论证, 并形成论证意见。待项目申报人员根据论证意见进行开题报告的修改和计划任务书编制后, 报任务下达方审核, 通过审核后方可签定计划任务书。

2.2 研究过程阶段 (Do实施过程)

该阶段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 依据项目合同书, 明确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 核算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的成本, 监督一切经费开支, 包括核算项目经费, 审批仪器设备支出、协作费用支出等。另一方面是检查监督和控制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监督检查机制必须建立, 这是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的关键。

(1) 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经理或项目长负责制, 全面负责承担科研项目的管理。项目级别越高, 项目长的能力要求越高。一般应建立专家库, 从中挑选推荐合适的人选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研究内容, 考核指标, 编写项目实施方案, 安排项目研究进度, 分配项目研究人员, 设置重要节点, 并规划经费的使用, 同时对项目实施风险进行预估和把控等等。项目组织实施方案应真实客观反应项目的实施路线, 同时也是考核个人工作的依据。

(2) 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时填写《科研课题研究过程记录册》。项目完成后, 记录册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单项试验记录应根据档案管理要求一并归档, 个人不得保留原件。

(3) 项目组成员应根据进度安排, 设计并应用正确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研究工作, 并对研究质量负责。

(4) 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过程记录实施月度检查, 科技管理处组织项目过程记录的季度检查, 检查结果在科技管理部分存档, 并计入项目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成绩。

(5) 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任务, 实施方案, 组织相关人员分阶段审核项目完成情况, 督促项目按计划进度高质量顺利进行。

(6) 财务管理部分对项目每一笔费用进行审核, 保障经费的合理支出。

2.3 审查阶段 (Check检查)

审核科研项目就是学术价值评估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和综合性评价其经济、社会效益。三级审核制度 (项目长负责人审查、部门审核及院部审核和审定) 是保障科研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有效手段[4]。

2.4 验收阶段 (Act处置)

项目完成后应及时撰写技术总结报告, 并按任务书要求或合同及时申请任务下达方验收并上报验收资料。对研究项目科研工作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审计报告的审查是验收过程的核心内容。研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和任务书和经费预算书的有关内容应保持一致。

(1) 纵向科研项目验收资料应包括:验收申请表、计划任务书、财务决算及内部审计报告、项目验收评价报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证明、项目研究报告、技术有形化资料、外协验收材料、项目自验收报告。

(2) 横向科研项目验收资料应根据与委托方签订的合同内容条款进行准备。

(3) 对国家和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 在正式验收前, 院科技管理处应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自验收, 以确保项目顺利通过任务下达方的正式验收;自验收完成后, 按任务下达方要求验收。

(4) 科研管理管理部门应组织好专家, 进行验收评审工作。

(5) 财务管理部分应对项目经费进行决算, 如果是纵向项目, 应安排第三方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2.5 归档阶段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 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研结果追溯的源头, 具有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资料应高度重视。科研档案工作应是同步管理科研课题档案、科研计划及对成果检查、验收和管理[5]。在科研项目验收通过后, 验收评价报告及科研总结报告等资料的提交应按照规定格式执行, 验收评价报告需经过任务委托方审核确认后,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成果登记, 并完成验收资料存档。

3 在研项目质量控制重要的关注点

(1) 科研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能否管理好, 制度是关键。过去由于观念的问题, 对设备管理普遍不够重视, 重建轻管[6]。对于科研设备疏于检定, 很多任务科研设备不需要精准, 紧紧用于查看趋势, 正因为疏漏容易使得试验数据趋势有所偏离或不精确, 从而影响了科研结果。因此, 在研项目过程中更应该对科研设备加强管理, 定期进行保养、检定, 做好设备期间核查, 并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以实现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2) 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基于风险的思维能够让科研人员确定可能导致其科研过程偏离所策划结果的因素, 采取预防性控制, 以减少负面影响。科研质量方面的风险体现在科研项目自身特性或在此过程中影响课题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试、环境。人员的资质、能力、意识;设备设施、工装;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文件化信息的控制、设计开发等;测量设备的管理;实验环境、外部资源等。当以上因素不能受控时, 必然会影响到科研结果, 也就不能完成科研计划的目标, 这就是风险。各方面风险均应予以识别并控制。而在其风险当中最不可控制的因素就是将部分科研课题外委给协作单位。因此对于科研项目外委, 应对其协作单位的资质、擅长领域、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外协检测项目的重要性, 在选定外协单位时应对其委托检测或技术服务有关的质量体系、检测能力及以往业绩进行评估, 以证实其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 其中首先选择法定检测机构和经实验室认可或认证的单位, 必要时应实地考察实验环境设施等。在此基础上, 识别风险源, 避免或消除风险源, 但在使用新技术方面也可考虑接受风险得到再创造的机会, 以此确定合适的科研项目合作伙伴, 确保科研的质量和进度。

(3) 科研项目归档存在问题。很多时候注重结题报告的归档, 对于科研过程中的数据, 有些科研人员认为仅仅是参考数据, 未归入结题附录中, 造成结题报告中的过程数据无可追溯性, 容易误以为是虚假数据。因此, 应更加严格规范科研档案中研究过程内容的归档, 完善文件化体系。

4 结论

科研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组织机构和科研过程质量管理必须按照ISO9001:2015体系构建。“目标的过程管理”的质量控制理念是科研项目过程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目标”替代“任务”是科研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

在此过程中, 必须以过程质量管理为对象, 着重关注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使在研项目全生命周期处于完全受控状态, 又不束约科研人员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影响对技术领域问题的探究。同时, 为了避免“两层皮”现象的发生, 质量管理“形式”的取消必须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科研项目过程质量管理的各环节中, 并融合基于风险的思维。这样既能及时解决各种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又能高水平的满足ISO9001:2015体系管理要求和过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俊仓, 严文.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研管理, 1997, 5:53~56.

[2]陈桂兵, 董安然.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估方式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118~123.

[3]杨光.科研过程质量控制的原理、程序和方法[J].科研管理, 2000, 21 (3) :106~112.

[4]张志霞.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 5:48~50.

[5]邬建萍.论科研管理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 2010, 22:139.

[6]马琳.高等学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 2003, 13 (4) :74~76.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2

摘要: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的不同(1)关心对象不同 ISO9000针对的是顾客需要;ISO14000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2)目的不同 ISO9000目的是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的不同

(1)关心对象不同

ISO9000针对的是顾客需要;ISO14000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不同

ISO9000目的是满足顾客需要;ISO14000目的则是持续改进环境状况。

(3)压力不同

推行ISO9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市场;而推行ISO14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公众。

(4)审核重点不同

ISO9000审核重点是质量保证与控制,依据是选定标准;而ISO14000审核重点是符合法律,持续改进。

(5)审枋阶段不同

ISO9000认证没有预审核要求;而ISO14000认证包括初评、正评两个阶段。

(6)注重范围不同

ISO9000注重范围为产品涉及的区域和活动;而ISO14000注重范围为组织可控或可对环境因素影响的范围,即“限定场地”。

(7)标准要求有所不同

ISO14000在管理体系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目标管理

②全面管理

③信息沟通

④持续改进

ISO质量认证体系的民商法思考 篇3

OEM是指贴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就是拥有产品品牌的生产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技术和新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同时控制销售渠道。为了增加产品的质量和销量,降低上新生产线的风险或者为了赢得市场时间,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其他具有生产资质和能力的同类产品厂家进行生产,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合作方式即为OEM,承接对产品进行加工的制造商就被称为OEM厂商,其生产的产品就是OEM产品。OEM是建立在合作双方就相关产品生产制造合作进行合同授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合法合作关系,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因此而产生的责任是契约责任或产品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合同中加以约定。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生产者出于扩大产品质量、增加市场份额、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在全球或局部市场中选择一些具有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OEM。而那些自有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技术不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厂家更愿意接受风险较小的委托产品生产订单,因为这种方式无须面对市场销售的压力和品牌推广的任务。这种重新分工的结果是双赢的,一方面,对于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这种方式不仅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占领新兴市场,而且可以将潜在的竞争对手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对于被委托加工生产的企业,贴牌生产可以使企业内部闲置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避免企业设备的无形折旧,而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却可以因为总产量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

OEM方式本身是符合社会分工和制造专业化的市场经济规律的,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然而尽管这种生产模式已经日渐成熟,但其中蕴涵的各种法律风险却日渐显现,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OEM厂商所生产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品质量风险控制和产品质量责任承担的问题。

二、ISO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在OEM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设想

一个成熟的企业在选择OEM制造商的时候通常会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保证其最后能得到优质的产品:

1.在与OEM合作伙伴合作前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了解合作方的实力及品牌市场价值。

2.进行充分的与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权属查证。

3.对与生产合作及产品销售密切相关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及产品质量强制性标准进行调研和分析,将与产品责任相关的管理标准纳入到合同规范。

4.完善合作协议内容,明确区分合作双方对于产品质量风险的分担及产品质量责任的承担,避免在出现产品质量风险后双方互相推诿。

5.积极完善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的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途径,企业对自己将来得到的产品的品质作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然而,即使是上面几点做的都很完美的企业,也无法完全摆脱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我们知道,再完美的协议也不能面面俱到,再严密的约定也不是没有漏洞。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商家却没有向OEM商追诉的依据。

介于此,笔者将探索性地将“资信”作为向OEM商进行追诉的依据。现在很多的商家在选择OEM商的时候,都会要求对方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获得ISO9000体系认证对于OEM商来说,就可以说是获得了一种资质。

既然ISO9000对OEM商来说是一种资质,那么,当OEM商违反ISO文件时,能否作为对其进行追诉的依据呢?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是没有规定的,笔者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将ISO作为归结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有助于OEM这种模式下产品质量纠纷的解决。其依据如下:

1.从现代制造业产品质量责任的复杂性来看,ISO标准有助于解决纠纷。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使得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趋于复杂化,在很多情况下产品质量责任是无法划分清楚的。那么此时如果OEM商没有遵照ISO的精神和文件规范进行制造活动,那么可依据此来认定其对产品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2.从ISO的过程控制特性来看,依据ISO来解决质量纠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ISO的核心精神通过控制制造活动的过程来控制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ISO要求企业将制造产品的过程以及质量检测的方法等等有关最终产品质量的因素全部文件化,并且要求在生产的过程中,这些文件得到绝对的遵守。在现实的生产活动中,最终产品品质将在生产过程中是无法得知的,所以把科学的制造过程文件化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地去遵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

3.从民法合同法的角度来看,OEM制造商在对方厂商的要求下通过ISO认证,或者为了得到对方的订单而努力通过认证,再或是在对方的监督下通过认证,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其获得OEM商地位所必需具备的一种资质,是其对对方所作出的一种承诺。

邀约是订立合同的必经阶段。从一般意义上讲要约是一种订约行为,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称为受要约人或相对人。我国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⑴内容明确具体;⑵表明经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作为一种意思表示,除了必须具备意思表示的一般要件外,还有其特定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要约是由特定人做出的意思表示。要约旨在与他人订立合同,所以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这就要求要约人是特定的人。唯有如此,受要约人才能对之作出承诺。⑵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此点在合同法第14条已经规定,即要约应表明,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⑶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要约只能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才能唤起受要约人的承诺,从而订立合同。⑷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所谓具体,是指要约的内容必须是合同成立所必需的条款。所谓确定,是指要约内容必须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使相对人难明其意。而商家在与OEM制造商接触时,都会将“必须通过ISO认证”的要求明确于书面文件当中。这种要求是向特定的OEM制造商提出,并且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内容明确具体,所以,要求对方通过ISO认证理当作为要约的重要内容。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及理论通说,承诺必须具备以下要件:⑴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做出。其一,承诺必须是受要约人的意思表示。如果要约是向特定人发出的,承诺必须由该特定人做出。如果是向不特定人发出的要约,不特定人均具有承诺的资格。其二,承诺可以由受要约人本人作出,也可由其代理人作出。⑵承诺必须在合理的期限内作出。⑶承诺的内容必须和要约的内容相一致。这样看来,OEM制造商接受对方要求通过ISO认证可以认为是承诺的重要内容在制造过程中OEM商对ISO精神或条文的违反,则可以看做是其对这种承诺的违反,其明显具有主观过错。那么,如果在没有证据证明对方对产品质量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的前提下,根据合同法的原理将ISO精神和条文作为质量责任认定的依据是符合法律精神的。

三、ISO目前的法律地位、存在问题及对其的未来展望

就目前看来,ISO作为一种内部的质量控制体系,它并不是国家的强制性认证,还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ISO在我国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在通过认证以后便将ISO标准抛于脑后不再遵守,仅仅将其作为获取订单的手段。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认证不规范。很多认证机构严重不负责任,对根本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进行认证,从中牟取利益。认证机构只管认证,但不用对其认证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当然,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相信会有一天类似于ISO这样的质量认证体系会在社会法律生活中大放异彩。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4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最早起源二战武器生产质量管理, 发展至今, 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核心思想为将质量管理由产品结果评价转变为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及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简称TQM) , 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缓解分解, 建立标准, 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将风险降到最低, 并持续改进质量。ISO9000主要内容制定和建立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互利的供方关系。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 ISO9000全面质量过程管理理论体系对高校建立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借鉴作用。

为此, 该研究针对高校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特征, 以ISO9000理论为基础, 建立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以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效果, 为学校培养合格实用的人才提供保障。

1基于ISO9000的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运用ISO9000和全面质量管理 (TQM) 理论、方法, 进行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探索研究。需要对实践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 要建立一个能够控制和持续改进实践教学过程, 并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体系。其主要功能是对实践教学环节过程进行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并持续改进, 使其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2基于ISO9000的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内容

根据上一节体系框架, 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实践教学质量策划子系统:是指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主要是学院针对信管专业制定的各项质量标准、制订质量推进计划与过程实施规则等。应深入进行院系调查, 了解社会和实践教学需求, 结合实验中心软硬件条件, 特别是师资、设备、实习场地等情况, 考虑课程设置,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后续课程或后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进行课程设计和重组, 制定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保障子系统:这是保证信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组织框架, 主要是明确实践教学质量工作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

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子系统:信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定位培养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准备、考核、后续效果跟踪等环节, 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可以借用TQM中PDCA模型, 对过程进行控制和持续改进。主要是针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若干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流程, 使实践教学达到质量标准要求而形成的一个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链。它反映了影响信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和控制方法。

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及分析子系统:主要是通过收集并记载实践教学质量的数据, 发现实践教学质量的缺陷, 制定纠正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并持续改进。

3结语

该文以ISO9000理论为基础, 结合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现实状况, 构建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并对框架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可为持续提升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庆满.基于ISO 9000标准的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 (10) :106-107.

[2]叶子弘, 崖海峰, 付贤树, 等.ISO9001框架下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8) :148-149.

[3]罗家国, 王祖麟, 丁凌蓉, 等.基于ISO9000的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赣南师范学院学院, 2013 (6) :106-109.

[4]黄秋梅, 张祥云.试论ISO9000标准与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相结合[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4) :152-154.

[5]黄祥.构建基于ISO9001标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的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 2014 (5) :74-76.

[6]陈承, 李诗珍, 裴潇.基于BSC的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 (4) :47-50.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篇5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在上海海事大学的应用与成效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0年前不足15%提高到目前的23%,实现了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型。但由于高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毛入学率的快速提高,使得高校办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上海海事大学于1997年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应用其管理思想和理念,建立与运行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各项管理活动中使目标控制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的工作运用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过程,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从管理机制上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规范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

通过十余年的运行实践,学校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适应学校管理和人才变化的需要,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国内外航运界的认同。

一、高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1.高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自身过程管理的需要。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建立适合高等教育规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内外高等学校不懈的追求。

作为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思想是“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它要求采用“过程管理”的手段来保证产品质量,强调“质量体系以文件化的形式规范所有质量活动的各个环节”。其典型特点是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文件化程序,以规范一个相对稳定的管理过程,并在各个关键环节上实施有效的控制,以期符合预定的目标或标准。

高等学校的管理具有过程相对稳定的管理特性,并有类似的质量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要素循环系统。因此,在学校引入ISO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以ISO质量标准体系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ISO9000系列标准应用于高校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各项行政管理工作按照目标和程序要求进行,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有利于规范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

2.高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学校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WTO在《服务贸易协定》中明确规定教育行业也是服务贸易的范畴,国外教育机构已经以联合办学、兴办二级学院、远程教育等形式进入中国教育市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入,我们的高等教育将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才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才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站稳脚跟。

从高校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来看,通过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管理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二、上海海事大学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

为顺应世界现代航运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1997年,上海海事大学决定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该决策基于两个背景:一是航运业关于教育培训的国际公约和国家相关法规的实施;二是主动应对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质量需求。

1.积极履行国际公约要求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贸易的增长,国际航运业已成为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范围船舶数量、吨位和种类的快速增长,各种严重损害海洋环境,造成重大人命、财产损失的海难有增无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如何通过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来改善公司和船舶的安全技术管理,如何建立世界范围认可的海员培养和适任标准,提高管理人员(包括船员)的素质,降低船舶安全事故发生率,成为全球航运界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

1994年5月,国际海事组织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原理颁布了“国际船舶安全管理规则”,并于1998年7月起在全球范围生效并强制执行。1995年国际海事组织又通过了“海员培训、考试、发证、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修正案,对涉及海员培养的知识和技能、考试发证的适任标准等方面要求予以详细和明确的规定;该公约同时要求所有缔约国船员教育与培训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船员教育培训和考试质量。199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13号令,要求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接受独立专家组对院校的审核,审核合格的单位经交通部批准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引入国际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并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既是国际海事组织及国家政府部门对海事类学校的强制要求,也是学校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2.主动应对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质量需求

面对中国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阶段,高等院校需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来进行自我完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作为全球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了一种模式:通过对目标和过程实施有效的策划、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改进,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上的保障。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在国际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模式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英国标准协会BSI率先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并根据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的理念设计出符合学校教学管理规律的认证规则,很快在英国几十所学校得到应用,并逐渐被各国教育界所接受。截至目前,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认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北美有139所,欧洲有263所,亚洲有123所。在美国,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内的几百所高等院校借鉴质量标准的管理理论并予以实践。实践证明,在国际教育界,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已成为学校质量管理可选择的模式之一。

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内部管理涉及教学、科研、教师、学生、组织、人事、宣传、后勤等各个方面。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脱节、漏洞或重复劳动的现象,有效地发挥学校各级组织的管理职能,这对于学校强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上海海事大学于1997年9月开始建立质量标准体系。1998年先后通过了国际著名的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DNV)和交通部国家海事局的首次审核,分别获得“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成为我国海事类高校首批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高等院校之一。1.建立航海类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上海海事大学在引进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时,首先在主要培养航海类专业人才的商船学院和主要承担国际船员培训的继续教育学院,围绕航海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建立体系框架。建立之初,制订了质量手册1份,程序文件42份,业务指导5份,岗位职责8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份,统一和规范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内的教学文件200余份。文件内容覆盖“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教育资源管理”、“招生与学生管理”、“教学准备与实施”、“教学效果检测”、“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师德、教风、工作作风建设”等教学环节。这些环节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下构成一个以体系文件为基础的整体,即以教学管理为主线、育人为中心,在明确各类活动对目标定位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将学生招生、教学、考试、直到就业整个过程视为一个大体系。这个体系在形式上又可被划分为决策、过程实现、检查监督、信息反馈等模块。考虑到质量管理体系以教学管理为主线,并涵盖学生和师资管理工作的特点,学校要求与上述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图书馆一并先期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2.在全校教学等各项管理活动中推行质量管理体系

在以航海类专业为主的商船学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一年以后,学校在管理评审中认为,已建立体系的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状况明显好于未建立体系的学院。因此,针对ISO体系的基本要求、适用性和局限性,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对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进行转换,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教学管理工作的对接。考虑到高校大规模扩招引起的社会对教学质量的担忧,学校决定于2000年起在全校范围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1999年和2000年,全校先后顺利通过了DNV的外审和CMSA的中间审核,标志着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有效。

200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的ISO9001:2000版在全球各成员国生效。与ISO9001:1994版相比,2000版淡化了体系要素对应性,更注重以客户为中心、PDCA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等理念,因此其通用性更强,可适用于任何行业,为学校灵活运用ISO9001质量管 5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理原理实施教学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003年,学校完成了与ISO9001:2000版相对应的文件体系换版工作。目前,质量管理体系已经覆盖到全校各个部门,全校教职员工对体系的认识正不断提高,质量意识也进一步增强。

四、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效

上海海事大学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紧紧抓住ISO9001体系中核心内涵和基本理念,即把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高等教育特点融合为一体,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通过强化过程监控实现期望目标,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学校已经建立起以教学管理为主线、涵盖学生管理、师资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增强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客户观念

早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初的1997年,上海海事大学就提出了“视教学质量为生命,严谨治学,培养一流航运人才”的质量方针,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和21世纪办学的大政方略,并以“质量手册”的文件形式向全校教职员工发布,奠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主线和内涵。通过不断宣传和持续运作质量体系,树立起 “客户(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等)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等质量管理的理念,培育和增强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客户观念;围绕质量方针,确立了把培养高质量并符合客户需求的高级国际航运人才作为我们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积极关注国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需求,努力满足学生对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新要求已成为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基本共识。随着广大教职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内涵的逐步理解,对体系的认同度也不断提高,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按程序文件办事已逐步成为习惯。2.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文件体系

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的典型特点之一是要求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文件化程序,以规范管理过程的每项活动或每个环节,并在各个关键环节上借助有效的质量(工作)记录予以佐证和检查验证,以达到预定的目标或标准。

学校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质量手册》,是对质量体系予以总体描述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是学校对外向客户介绍学校质量体系的手册,也是对内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方针、办学指导思想、机构设置、体系文件的主要架构等内容。

第二层次的《程序文件》,是对涉及教学质量的各种活动或过程予以描述的文件,包括活动或过程的目的、责任者、操作步骤、必要的输入和最后输出以及相关的质量(工作)记录等内容,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目的、方法或流程、主要概念以及相互关系等事项。程序文件是学校日常工作的法定依据。

第三层次的《支持性文件》,它由各类政策法规、校内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业务指导》、《技术规范》和《质量记录》(工作记录)等一系列文件组成,用以支撑第二层次的《程序文件》的运作。其中《业务指导》是对《程序文件》的一种补充,它们是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和教学辅助部门的具体岗位使用的操作依据文件,它规范每项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辅助工作的操作原则、流程和工作接口,以及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相关的质量记录等事项。3.形成了程序清晰、职责分明、检查方便的管理平台

由于有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工作有了明确的工作 7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程序,从而消除了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各种程序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过程中,工作职责和部门工作接口得到进一步明确,消除了工作中相互扯皮和推诿的现象。

质量记录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审核的主要证据,有了质量记录,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会向各级管理者传递比以往更丰富、更及时、更有价值的管理信息。体系的运行和体系的审核必须要有质量记录完整性和有效性作为基础。按照文件《质量记录控制》的要求,审核中如果发现某项工作没有按工作程序的要求留下工作记录或记录不符合要求,就被视为体系运行的一项“不符合”。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不仅每一重要工作环节必须留下质量记录,而且还要有相关责任人签字。发现的问题,只要对照文件中职责要求,就可查明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无形之中强化了部门或个人的工作责任心。

由于各项管理活动均形成文件化的程序、规章制度和规定的记录样式,质量体系从管理形式上的规范化入手,并以“审核”为手段来加强过程的严格控制并对体系本身进行监控,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以防止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规范行为,从而使管理过程得到有效的监控。

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克服了以往管理过程中因工作程序和职责不清造成的“因人而异”、“相互推诿”等弊端,真正做到“办事有程序,管理有依据,评价有证据”,逐步形成程序清晰、职责分明、便于检查的管理平台。

4.实现了自我监督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中使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校每一项工作都运用PDCA的循环过程,实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从机制上确保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率的提高。

按质量体系的要求,各主要工作环节都必须留下完整的质量(工 8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作)记录备查。具有质量体系显著特点之一的C(Check--检查)是确保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并通过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等三种不同类型或层面的审核来完成。

内审是对质量体系运行符合性的内部审核。根据质量体系的程序文件要求,对照每一项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审核。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审核员开出建议项或不符合项,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整改情况。

内审解决了“有章不循”的问题,但没有解决体系本身的缺陷,它需要通过管理评审来解决。管理评审是学校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一种有效性和适宜性评审,是对体系进行整体性改进的决策平台。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校长)主持,管理者代表(主管副校长)组织召开,并作管理评审报告,通过对包括本内、外审情况,不符合项纠正情况以及学生和外界反映的评论,集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充分、适宜性作出评价。评审决议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实施。

内审和管理评审都是内部自我检查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外审是通过外部机构对学校管理质量的客观评价,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外审是社会公认的认证机构或政府主管机关对学校建立的质量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定期审核。定期接受认证机构的外审,重新确认质量认证证书的有效性,是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和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之一。

总之,正是上述定期、严格的内、外审核以及管理评审制度,促使学校在内部管理方面有了强有力的全过程监督措施。按质量体系要求,对内外审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纠错,使体系具有了持续改进质量的机制和功能。由此,通过持续改进,学校建立起了自我监督和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机制。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5.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

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外部质量认证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航海类专业学生在2002--2006年全国航海院校船员适任资格考试中,连续5年名列第一;在近六年CET-4考试中,学生合格率高于全国1倍左右;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中,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二十多个百分点以上;1998年以来,航海类和航运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当年就业率达到100%,全校平均就业率(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总体评价呈上升态势,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风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0%以上的水平。

2004年,教育部批准学校由“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在2004年教育部对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对学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估中,学校都获得优秀。学校还成为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这些都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肯定。

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作为一种通过对过程控制而实现质量目标的方法,应用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是,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同高校管理的实践如何有效地融合,是学校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永恒的主题。从上海海事大学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一方面ISO9001体系标准确实给学校管理吹进了一股新风,带来了新的理念,但是,另一方面原有的以注重目标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及人的惰性往往会不自觉地对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的工作程序和过程控制的方法持消极态度。要真正做到人人规范地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程序进行每一项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6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总称。ISO9000标准的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任何类型、规模和产品的组织。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实施ISO9000管理体系,规范学校的管理程序,强化管理过程,使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已日渐成为教育管理者所关注的话题。就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而言,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开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管理新局面,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推行ISO9000标准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一种产品、一个企业在市场上能否立足,首要因素是质量。同样,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否生存、能否发展,关键因素还是质量。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却是: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制订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专用教材和专业师资队伍缺乏;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联系实践性环节针对性差。急需建立一系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保障,使其发展处于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状态。

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今天,学校既是供方,也是需方。作为需方,学校需要社会为其提供优良的生源,足够的资金和各种服务;作为供方,学校必须保证自己能向社会稳定地提供合格的教育服务(产品),供需双方必须以完备的质量体系和信誉维系彼此关系。今后,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将不断成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卖方市场”终将被“买方市场”所取代。高职院校实施教育质量国际标准,将促使高职院校树立市场竞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提高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

与普通大专院校不同,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企业化”的特点,更应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很大部分来自社会,来自各用人单位,“以教养教”,“以学养学”。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藉此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良性循环。高等职业院校这种“企业化”特征,决定着“质量立校”才是办学之本。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是高等职业院校“质量立校”的根本途径。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并没有完全跳出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国内单纯行政性的教育质量评价已不适应国际竞争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如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质量评价不能与国际接轨,那么,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也将越来越被动。倘若我国将ISO9000系列标准应用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那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国际形象将会焕然一新。国内人员在国际上的竞争会更有利,人们去国外求学的通道会更加通畅。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是具有国际意识、更加开放且能够进入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大循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做到这样,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符合国际惯例,教育质量体系建设应与国际接轨。

高职院校推行ISO9000

质量体系的步骤及原则

(一)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的步骤

1、收集资料。根据学校提出的中长期办学规划,提出相应的教学质量方针;收集本校现行教学质量体系中的有关资料,调查本校现行教学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收集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法规、政策文件等;了解各用人单位对本校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收集相应服务业贯彻ISO9000标准的具体要求。

2、对照标准准确选择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要素。

3、分析职责、职权和配备资源。

4、编制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质量计划及质量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

5、质量体系的实际运行。

6、提出申请,接受认证机构审核。

7、认证后质量体系的保持和改进。

(二)建立和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目标。

2、策划原则。质量方针制定前后,都要重视策划这一环节,这就是必须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不断“增值”。“增值”是通过每一策划,包括质量体系总体策划、课程设计、教务准备、招生、教学过程、合格发证以及其他必备过程的策划来实现。

3、“做到的必须写到”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组织结构,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确定可能影Ⅱ向质量的每一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编写这些过程的程序文件,并规定须配置的必要资源,以确保质量方针的实现。

4、科学、客观、协调,易于操作、避繁就简原则。

5、有效性原则。要做到两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质量体系建立与运行一定要达成共识,否则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偏差;二是管理考核到位。按程序文件逐一监督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构建ISO9000质量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高职院校要建立符合ISO9000要求的质量体系,必须在组织机构中设置管理者代表和质量管理部门,即学校应委派一名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并向校长报告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有关问题。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组织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修订和分发,保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核,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监督。

(二)过程程序保障

ISO9000质量标准强调过程方法。“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高职院校的工作也不例外。学校的教育过程可分为招生、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督导与评估、毕业离校等过程。特别是对于教学这一重要过程,应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建立文件化的程序,明确这些关键活动的职责和权限,并对上述重点环节进行控制,通过内审、管理评审等活动进行评估,从而达到规范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程序文件是依据质量标准要素的要求制定的,是质量体系文件中的一种,对进入质量体系部门所进行的主要质量工作,都应制定程序文件,以规定这项工作的目的、范围、职责,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如何做,及如何进行控制和记录。要建立符合ISO9000要求的质量体系,学校应制订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程序、管理策划程序、管理评审程序、人力资源程序、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实施过程的策划程序、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教学和

服务运作控制程序、测量和监控装置控制程序、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内部审核程序、过程和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和改进控制程序等。

(三)资源保障

资源包括了人员、设备、资金、方法等。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高职院校应提供各项适宜的资源以确保过程和产品质量。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科学、适用的教材和图书资料,高素质的教师,有良好服务意识的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良好的生源等资源,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已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基本办学资源作了规定:如师生比要控制在1:20以下,专任教师人数占任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少于20%,语音室每千人座位数不少于30座,人均拥有计算机不少于0.1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文财类不低于3000元,理工类不低于4000元,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少于50册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按不低于上述标准配备师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经费等,以满足教学需要。

推行ISO9000质量标准对

高职院校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学校转变教育观念

ISO9000标准强调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原则的第一条“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是要求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学校的顾客就是学生、家长和社会。ISO9000标准的思想有助于把以往“求学、赐教”的教育行为转变到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服务的观念上。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其重要的外部功能就是向顾客一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看成一个服务链,以学生为服务中心,一环紧扣一环,最终教师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学生。

(二)确保以规范化的模式实施管理

由于ISO9000标准强调建立正规系统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把文件作为必须强制性执行的“法规”,文件对每一项质量活动“做什么”、“谁来做”、“在哪里做”、“什么时候做”、“怎样去做”都规定得很清楚。这种严格的规范性程序文件,从根本上清除了上至学校高层领导、下至教育和后勤服务每个一线人员的不规范行为,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均处于一种“法治”状态。建立涵盖全系统、全过程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化控制机制,有效地避免了人为的和长官意志所形成的随意性做法,使得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权责明晰、层层负责、有据可查,确保整个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持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7

关键词:ISO9000,管理体系,特征,持续改进

0 引言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谋求长远发展的核心, 通过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 搭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 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质量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的过程梳理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for Standardization) 的英语简称, 强调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的不断完善, 从形成到发展共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

(1)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以前的质量管理属于“操作者”阶段, 随着科学管理理念在20世纪初的形成, 质量管理进入“检验员”阶段。

(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SPC) 。美国政府在军方中率先采用了数理统计学家休哈特的统计过程控制理论, 制定出战时生产标准, 也是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

(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TQC) 。戴明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质量改进的观点, 朱兰、费根堡姆于60年代初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成型, 日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对质量管理理念的运用与研究, 最终形成了全面质量控制 (TQC) 方法。

(4)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阶段 (ISO9000) 。美国国防部于1959年颁布了军用《质量保证大纲》, 是最早关于质量保证标准的文件。1979年英国制定并发布了一套国家保证标准, 被认为是ISO9000系列形成的雏形。1987年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正式发布。国际标准组织分别在1994年、2000年和2008年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对企业质量管理理念沿革的了解, 明确企业管理的发展脉络。从2000版开始, ISO9000族标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开始涵盖教育领域。高校可以根据新时期的教育特点和顾客需求, 顺应教育发展趋势, 结合自身实际引入ISO9000族标准管理理念, 建立全面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2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特征

2.1 顾客是管理目标的核心

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所不同, 基于ISO9000族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模式, 强调应针对所有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来确定管理目标。学院质量管理模式应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 以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学校的顾客是由学生、家长等形成的顾客群体。学院建立、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质量管理体系, 目的是为了达成质量目标, 始终满足顾客需要, 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2 管理流程结构是系统化、规范化的

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它有着全面、合理、科学、规范的结构, 涉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所有重要层面, 目的是使所有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因素都处在受控状态, 从而保证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与实现。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 管理内容更为广泛, 采用方法更为多样, 对各要素的控制更为有效, 管理模式的运转更具效率。

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是规范化的管理系统。质量管理模式包含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着明确规定, 是透明的、受控的。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采取的方法、检查及改进的方法及程序等, 都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规定, 并形成文件, 由有关领导批准后加以执行, 作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指南。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 质量管理模式使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 各项工作得到了更为全面有效的控制及指导,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达成学校的质量方针及目标。

2.3 管理运行方式是文件化的、不断改进的、持续成功的

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是文件化的管理系统, 体系的运行与改进都是按照文件的规定进行的, 运行及改进的过程要有实施、检查、审核、改进的记录, 记录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作为体系运行的证据或可追溯的依据。文件化的管理系统使学院的各项管理规范、标准等都以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 使学院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有理可依, 有据可查, 使学院管理中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识别, 为不断改进已经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 提升服务质量, 达成质量方针和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3“持续改进”是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持续改进”是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原则之一, 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永恒目标。

3.1“持续改进”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质量管理理念形成与发展本身, 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ISO9000族标准从87版、94版、2000版到2008版, 实质是由服务对象的要求和期望驱动组织持续完善的管理过程, 其核心内容符合持续改进的要求。

3.2“持续改进”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管理, 是指在教育质量管理过程中以人作为出发点和中心。教育组织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人, 对体系涉及到的学校顾客包括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如教职工, 学生、家长等, 通过满足其需求, 完成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长期目标。

3.3“持续改进”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要促进人的发展与高校发展的和谐, 努力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的数量发展, 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不断完善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服务和科研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满意度, 促进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4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质量管理体系实践

4.1 质量管理体系引入

学院于2003年8月取得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建立起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制度。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学院管理者和教职员工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建立了文件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2008年6月接受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创新项目。在2013年度的第二轮评估中, 管理体系受到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体系运行有效, 能够按照标准及体系文件要求, 对教学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提高了教学服务质量。

4.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1) 加强内部监督审核。学院通过每年度2次内部监督审核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内审, 有利于教学部门间的互相学习、借鉴提高, 也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规范, 发现存在的不足, 及时改正, 有利于推动学院教学工作上台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水平。 (2) 接受外部监督审核。接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一年一度的外部监督审核, 使学院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3) 开展年度管理评审。学院组织开展管理评审输入, 提出存在的问题, 形成年度管理评审报告, 作为下一年度质量体系运行的参考依据。

4.3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本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不断改进的, 持续成功的管理运行方式, 学院于2013年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修订。体系管理涉及的部门以教学单位为主, 注重突出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采用的监控手段以内审、期中教学检查、8个环节评比等手段为主, 适应学院的教学实际与管理工作, 在运行中收到了好的效果。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过程, 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持续改进, 不断完善, 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 是与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一致的。

参考文献

[1]贺红, 雷民, 高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2) .

[2]陶友青, 黄恢义, 张小海.高校教育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标准的思考[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8

一、 建立ISO9000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 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国际接轨。

导入“质量评价体系”, 经国际认证, 解决了加入WTO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在管理机制上与国际接轨问题。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 为高教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高教提供的服务将根据WTO规划逐步向成员国开放, 为高教行业搭建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 以利于教育教学质量互认和比较, 促进中国高教真正实现“三个面向”, 使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国际化。

(二) 实现管理方式的突破。

“质量评价体系”强调的是教学质量是通过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来完成的, 因而所有教学活动均应形成相应的文字程序、规范和规定的记录样式, 从管理形式上的规范化入手, 并以检验为手段来加强过程的严格控制并对体系本身进行监控,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以防教学过程中任一环节的不规范行为, 从而保证了质量。这种严格的过程管理克服了以往“规定多多、实际不做”、“因人而异”、“相互推诿”等缺陷, 使抓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办事有程序, 管理有依据, 评价有证据”。

(三) 增强了管理者与员工的质量意识。

通过不断宣传“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以及运作, 增强学校干部和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 树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观念, 培育了全体人员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因而使学校在内外评审中, 均处于主动地位, 改变了以往教学质量被动受评审现象。自觉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短周期主动参与内外评审, 使出现的问题能解决在萌芽状态,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

(四) 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革除原有的一些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暴露出来的弊端。真正按照质量体系要求, 做到事事有人管, 件件有着落, 无记录无行动, 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趋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文件化。用内、外审形式, 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管理工作, 能够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社会需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对这一质量要求, 我们要进行再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突出质量的规定需要 (目标性) 和质量的潜在需要 (现实性和长远性) , 要分析高职教育的“过程”、“环境”、“教师”等因素, 特别是高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需要转变质量观念,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因而, 高职教育质量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 决不能泛泛而论。所谓全面, 指的是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 即学生素质提高前提下的学校教育局面的优化, 因此, 要把办学特色突出、定位准确、人才培养规格适度、各教学环节链接流畅作为制定质量标准的出发点, 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 学生教育及其素质提升的体系方面。

一是思想道德培养状态的优化;二是交流过程中的行为、语言等品质锤炼环境的营造;三是集体主义 (团队协作) 精神培养的规划和实施的保障;四是学生个性发展环境的提供。这些都是素质质量的内涵, 非常重要。虽然并不在教学把握中, 但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极大,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所以, 要充分考虑, 周密谋划。

(二) 理论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方面。

一是培养目标标准, 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实习大纲等;二是课程建设标准, 包括重点建设课程和优质课程评估方案;精品课程评估方案等;三是考核评价标准, 包括试卷、毕业论文 (设计) 、课程设计等, 体现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命题与试卷管理、成绩评定记载、考场规则等制度的完善;四是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包括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教学工作规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五是教材的选用和建设标准。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存在着混乱局面。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完全依赖师生问卷?专家访谈能否准确把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测定等都有待于我们去研究。

(三) 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方面。

一是基本实现标准, 包括实训室工作规程、实训室教学管理规定、实训教学评估办法、实验实训教师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办法和利用标准、开放实训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实验实训教学记载等。二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标准, 包括综合性实训、设计性实训实施办法等;三是生产实习标准, 包括生产 (顶岗) 实习管理办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教与学管理办法、校内外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四是毕业 (论文) 设计工作条例及其规范要求等。

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 相互融合, 形成新的质量评价标准, 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高职教育教学不仅要用标准检验工作, 更重要的是要从标准更改、完善、变化中分析教育教学过程的演化和进步。

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行状况应该说,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具说服力的是绩效指标。所谓绩效指标, 就是对评价活动内容基本方面质的规定, 明确评价活动要评什么。在这方面以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标准, 其学科教学质量主要考察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材的编写、学生从中获得的技能、教学组织情况、教师授课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科成绩评价等多方面, 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优秀、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在具体使用这些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必须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学校教学自评报告要实证性强、目的明确、内容广泛和具有自立性。具体而言, 就是具备两个基本要求:简单描述, 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解释高校履行其教学标准、保证其教学质量时所采用的方法的效力;提出高校如何回应高等教育质量署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标准所提出的实践规则。二是加强校内教学评估。学校每年都要采取学生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模块课程的意见, 并且定期要求教师提交足以证明自己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材料。应该说, 学校从自我评估中发现问题、改善提高, 通过评估活动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与管理者的有效沟通。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运行状况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总体层面上, 认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专业开发与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过程与管理四个一级指标。还有人认为,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素质评价、教学技能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部分;二是在课堂教学层面上, 在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中突出了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准则, 认为课堂教学质量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四方面进行评价;三是在实践教学层面上, 认为实践性教学质量应从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管理与改革、实践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六方面进行评价。在对这些指标分析的基础上, 形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然后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 给教学质量以科学、全面的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分别由学生、教师、管理者、督导、行业专家构成, 其评价方法是依据评价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解剖和分析来进行。评价体系主要由下列几个方面构成:

(一) 学生评教制度。

通过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了解教学情况。其中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计划落实情况的评价;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情况的评价等。

(二) 教师评教制度。

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情况。其中包括教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评价等。另外包含教师互评、教师自评、教师评学等方面内容。

(三) 领导评教制度。

领导推门听课, 深入学生, 深入教师, 了解教学情况, 通过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向教学质量保障部门反馈。有领导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 具有最高层次性和权威性。

(四) 教学督导制度。

由有经验、有威望、有业务水平的教师组成的督导室, 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通过评议、鉴定、指正、表彰等形式向教务处或校领导反馈教学意见, 并督促教务处实施整改和表彰。督导制度就是裁判制度。如果把教学理解成一种运动的话, 教务处是教练员, 教师是运动员, 督导室是裁判员。

(五) 师生评管制度。

由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政策、法规、制度的拟定机构、执行机构、解释机构所出台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进行评价;对事故处理的水平、服务意识、整改措施、改善方法等进行评价。

(六) 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评价制度。

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对教学全过程和所培养人才进行评价。

(七) 毕业生评价制度。

已走上岗位的毕业生对教学的评价, 他们主要从教学设施、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考试制度、学习氛围和学生成长环境、素质教育效果、学校管理及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价。

摘要: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所在。建立和完善这一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以ISO9000系列标准的质量观为基础, 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进行讨论, 并依据ISO9000质量标准, 对如何建立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ISO9000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德毅, 赵伟建等.论基于ISO质量标准的高等航海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 2002

[2].孙娇燕, 徐素繁等.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

[3].王敏.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衡量标准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 2000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9

一、中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研究的状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质量已经逐渐发展为公众关注的焦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现在已经不再是企业的运用专利,中职学校现在也越来越注重教学的品质和管理的秩序,开始注重并引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其应用。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质量管理在国际教育领域上的应用早有先例,英国的沃弗汉普顿大学是世界上第一家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学。随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也开始逐渐推广质量管理国际认证。同时,在理论成果方面,《中学质量领导(Quality Middle School Leadership)》一书是质量管理实践的有效引领。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高等教育在我国也不是空白,航海类院校,如上海海运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校、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是最早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院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广于教育界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始逐渐推广于职业院校、成人教育以及中小学。

其中,普通学校最早通过质量管理认证的是于1999年6月通过英国SGS质量认证的广东省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三)中职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

ISO9001质量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体系,还是一个严格按照文件体系运行的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体系在建立和动作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文件和记录,文件体系和实际管理体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ISO9000质量体系实际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就出现在这两者的关系上:

1. 标准理解的问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源自大规模制造类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没有针对教育领域的具体说明,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有较大的差异。

2. 知识储备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体系,具有储备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的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各个部门、不同学科相关知识的储备、学习是体系化文件化。比如,按质量管理标准要求有不合格必须按不合格项处理程序要求的原因分析、解决方法、效果验证和预防措施的步骤来做,这些过程必然要涉及更多的相关知识。

3. 知识应用的问题,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一个文件化的体系,更是一个实际动作、应用知识的地方。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体系文件繁琐、复杂,可操作性较差,不能真正起到指导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

既然在普通院校中得到推行,那么在中职学校的管理,同样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使学校管理规范有序

(二)帮助学校管理工作从“人治”走向“法治”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

(四)有利于以学生为关注焦点教学思想的落实

三、课题设计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1. 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2.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

(二)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重点、难点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

1. 调研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地图等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地图的设计思路。

2. 提出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地图的体系结构。

3. 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分类编码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分类编码体系。

4. 研究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表达方法与数据仓库设计,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存储。

总之,本文的研究将通过与最新信息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组织对组织内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管理,以帮助师生有针对性、系统性、有效地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强调从技术上实现对质量管理体系知识进行管理,通过对多种信息技术的深入使用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在校内共享,以期找出一种符合学校实际的、可操作的面向全体师生的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学习系统的构建策略。

摘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世界联合会之一,它成立于1947年,由110个国家标准化团体组成。为国际资源的交流和互助提供便利,扩大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是该质量管理体系的宗旨,是世界上最大的具有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职学校

参考文献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10

1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物业人员缺乏现代物业管理知识

高校后勤物业部门员工队伍平均素质不高, 文化程度偏低, 且员工队伍不稳定。目前各高校的物业管理队伍大多数是以原后勤职工为主体, 这部分人的物业管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对缺乏。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部门为提高服务质量, 虽然在新的用人机制下聘用了一些知识化、年轻化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但是这一部分员工对高校后勤的服务宗旨、服务目标还不能够完全了解和掌控。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后勤物业就难以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更难以迎接新的挑战。

1.2 高校物业人员缺乏现代物业管理服务意识

目前, 大多数高校物业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淡薄, 认为自己是学校的行政职能部门, 服务只是行政的分工不同, 服务既不是商品也不是产品, 所以也就没有质量上的要求。高校物业通过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可以把实现服务的全过程和影响服务质量的全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进一步培养高校物业人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物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3 高校物业缺乏现代物业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 管理形式不规范, 高校物业管理职能仍然还是由几个科来完成, 体制上仍然沿袭事业管理的形式。从学校决策者到从业者的头脑中完整的物业管理概念均未形成, 对物业管理缺乏一定的知识。尽管有的学校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 但只是涉及一定的物业管理职能, 如设立保洁部、维修部等。其次, 管理内容和范围狭窄。高校物业管理不仅要创造一个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 更要融入校园文化, 创造一个优雅的人文环境。然而, 目前很多高校的物业管理没有做到这一点。

2 高校物业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2.1“文件化”的管理方式, 有利于高校物业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

高校物业制定的许多规章制度, 可行性不强, 执行力不大, 没有形成监督机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 按照标准的要求, 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清单。这些文件、记录基本上包括了单位的全部工作, 使各项工作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 (质量体系文件) ”的转变。这种文件化的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监督保障措施, 有利于各种规章制度得以落实, 提高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2 推进质量管理体系, 是高校物业走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2.2.1 有利于理顺各级管理关系, 提高管理水平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上至领导, 下至普通员工都能够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对号入座”, 按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服务职责, 各负其责, 各尽所能。

2.2.2 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赢得师生员工信赖。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提供服务的部门实施控制;针对不合格的服务及不良趋势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通过不断地监视和测量,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 找出管理上的缺陷, 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提高。

2.2.3 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自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来, 国际市场和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标中, 是否建立质量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证书, 已逐渐成为投标和签约的前提条件。在这种形势下, 高校物业部门只有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开展质量认证, 并取得第三方认证证书, 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 高校物业建立ISO质量管理体系需做的几项工作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一步做的工作就是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高校物业工作的灵魂, 是高校物业工作总的质量宗旨和追求方向。质量目标是根据质量方针的要求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3.2 编制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应依据“管理的系统方法”的质量原则,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三个层次的文件, 文件的制定必须确保职责体现过程、资源管理过程、产品实现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这四大过程的实现。

3.3 制定合理的全员培训措施

高校物业管理的一切目标是依靠物业每一个员工来实现的, 只有全体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权限, 明确工作的内容、标准、工作程序, 组织目标才能实现。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 运用各种激励因素和内部沟通方法, 提高员工参与意识, 自觉地将质量意识转化为个人的工作行为。

3.4 建立系统科学的监察、测评、考核制度

(1) 建立专门的监察队伍, 对日常工作进行跟踪监督,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责任人下达整改通知, 并对整改后的情况进行回访, 以保证整改的落实。

(2) 建立用户监督测评制度。采取问卷调查、意见箱等方式, 调查了解师生员工满意度, 了解师生员工的需求和高校物业各项工作指标的水平状况。

(3)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制度,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和持续改进。按照审核程序和标准条款定期进行逐项审核、检查、记录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标准要求, 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保持和改进, 并评价其符合性和有效性。

4 高校物业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领导重视

一是领导要加强学习标准、掌握决策和管理所需的知识。高校后勤物业各级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质量管理标准及颁布实施的体系文件, 为管理和运行注入新的血液。

二是领导要注重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领导要带头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规范自己的行为, 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4.2 全员参与

员工是组织之本, 只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了解并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权限, 明确工作的内容、标准、工作程序, 理解自己活动的结果对下一步工作的作用与影响, 才能使员工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效益。

4.3 继承创新

高校物业部门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并不是抛弃以前在管理中积累总结的好经验和好方法, 而是引进一种更加先进的管理机制, 规范和改变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是融合已有的好方法, 使工作程序更加规范, 杜绝推诿扯皮等现象。

4.4 持续改进

高校物业部门发布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后, 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今后还需长期坚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相华, 于宁等.高校后勤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 2006, 6.

[2]甘晓敏, 杨渊等.刍议高校后勤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0.

[3]李峻涛, 许毅.高校后勤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探析[J].甘肃科技, 2008, 11.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11

摘 要:随着汽车行业发展日渐成熟,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通过减少质量缺陷,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企业提升盈利的重要途径。作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的标杆,ISO/TS16949给汽车企业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本文主要讲述ISO/TS16949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关键词: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应用

汽车行业的特点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生产过程复杂、风险等级高等,因此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规范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使企业通过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减少变差和浪费,最终为企业带来效益。

1、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增强顾客信心。通过权威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促进企业持续改进产品和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从而赢得顾客的信赖;第二,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企业可以运用ISO/TS16949中具有较好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过程方法,识别出相互关联的过程,加以监视和控制,并利用统计方法等来判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制定管理策略,以此来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投入。

2、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2.1基本内容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八章内容,第一章是对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应用进行阐述;第二章对引用标准要求行了规范性说明;第三章介绍了12个汽车行业术语;第四章是为标准总要求及文件要求,就如何用过程方法来建立质量体系提出了要求;第五章规定了企业领导者的管理职责,为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第六章是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力投资、企业设施和工作环境等,是体系良好运行的前提保障;第七章从产品策划到产品实现的每个环节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手段,保证产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第八章为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提出了具体方法。

2.2八项原则

第一,顾客需求为中心。ISO/TS16949着重说明了顾客需求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依存于顾客,体系的目的就是达到顾客满意以获得效益;第二,企业的领导者在建立体系过程中至关重要。质量管理是一把手工程,企业的宗旨和方向应由领导者从上至下传达和贯彻;第三,质量是全员的事情,人人都是质量管理的主角;第四,过程是将输入转变为输出,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得到高效产出的活动。过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第五,通过系统识别等方法对体系的过程进行联系,帮助企业内部进行良好协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第六,企业要对质量、生产能力和成本等进行不断改进;第七,企业需要依据市场有效信息来分析发展趋势提供决策基础;第八,企业要与供应商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讲质量控制。

2.3五大工具

一是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其含义是产品从策划到实现等环节的计划过程,主要针对新产品和产品的更新;二是生产件批准程序,这是现在最全面的供应商选择和控制系统,它表现了供应商依据客户需求来提供质量可靠的零件的过程;三是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这是为了及时找出产品存在的缺陷,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四是测量系统分析,这是为了确保测量系统有效无误而进行的研究方法;五是统计过程控制,这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可靠。

3、ISO/TS16949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想要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质量体系分为五个步骤:第一,对质量体系的建立进行策划,通过开展现状调查,包括研发过程、生产过程及售后过程等,识别出组织内部的所有过程及过程间的相互联系,制定体系建立的计划,确立项目组,规定各部门的任务和职责,优化资源配置;第二,依据计划编写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办法及表格等,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逐层编写,通过召开项目会以及电话确认等方式做好内部沟通,确保流程的顺畅;第三,质量体系试运行,通过教育培训,从管理层到基层自上而下进行宣贯,收集体系运行信息,及时修订体系文件;第四,质量体系正式运行,通过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评估体系有效性;第五,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根据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提出对策实施改进,保证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4、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常见失效模式及对策

4.1失效模式分析

一是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与实际组织模式相脱节。其原因是对组织机构和现有体系运行情况不清楚,没有充分调查,在编写文件前,没有与各部门沟通,闭门造车,使得各部门接口不明确,职责分工不清楚,导致部分工作无人做,处于真空状态。二是文件执行力不强。其原因是现有质量体系并未真正运作,组织仍习惯于固有的工作模式。企业领导者不够重视,把质量体系当作面子工程,而合法的体系被边缘化,传统的工作模式仍起主导作用;三是部门之间相互孤立,各自为政。其原因是没有采用过程方法的管理手段,严重影响了体系运行的整体性和相关性,以至于信息流,物流等中断,极大地降低了运行效率;四是不能与时俱进,成为老化衰变的体系。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下,缺少应变能力,没有改善体制,只能渐渐退出市场。其原因是没有贯彻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也没有采用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4.2对策分析

第一,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向组织传达贯彻质量体系的决心,为质量管理工作指明方向;第二,理清各部门、各流程之间的接口,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第三,编写体系文件时应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和操作;第四,开展内部人员培训,使员工了解适用的管理要求;第五,完善考核制度,确立各层次目标,采取定期考核实施监督管理;第六,建立激励制度,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并为表现出色的员工提供职位晋升的机会。

5、结束语

ISO质量控制体系 篇12

1 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有哪些好处

(1)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ISO9000系列标准是在总结各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宝贵的财富。它通过一套系统的、全面覆盖质量管理过程的文件体系,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环节进行全面规范、法制式约束,将之程序化、法规化。企业申请质量认证、取得认证,意味着企业按照ISO9000国际标准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无疑是一次全方位、大幅度提高的过程,企业在申请认证的过程中,认证机构将通过各种方式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体系,上至企业领导,下至每一个普通员工,都通过认证过程中的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扩大产品销售额,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建立质量体系是企业实现质量好、成本低目标的必由之路,可使企业具有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机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是产品质量信得过的证明,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受到广大顾客的信任,因此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就会增加产品销售量。国内外的经验征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取得认证资格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提高利润的有利手段。

(3)有利于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

实行质量认证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采购商愿意或者指定购买经过认证的产品,有些采购商在订货时要求生产厂家提供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证明。例如,丹东某厂生产的罐头主要销往日本,认证前每年生产量最多1200吨,取得认证资格后,日本某株式会社随即提出全部包销该厂生产的产品,年需要量达4000吨,大大超过该厂的生产能力。事实说明,企业取得质量认证的资格,是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扩大出口的需要。

(4)可以免于其他监督抽查,节约成本

我国的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规定:“获准认证的产品,除接受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检查外,免于其他检查”。这一条是针对当前来自各方面对企业产品的监督抽查特别频繁而规定的,企业产品获得认证资格后、可以减少各种监督抽查所带来的过重负担,对企业具有现实意义。

2 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ISO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具有适用性广、通用性强,对与质量有关的活动进行系统控制的优势。如今,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已被众多企业所看重,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护照”。但是,随着管理体系标准的不断推行和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日渐突出。有些企业在通过认证后,真正将管理体系标准结合自身的组织、生产实际的还很不够,使ISO9000系列标准在某些企业中推行效果一般,甚至无明显效果。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

(1)缺乏质量理念支持

管理层只有真正认识到客户满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才能从客户的角度开展质量工作,才能真正建立客户驱动的质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树立工作就是为客户服务的质量理念。这一观点在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之初,部分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认识是模糊的,有人甚至认为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是过分的,无理的。树立这种质量理念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

(2)缺乏监督考核制度支持,企业的执行力度低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它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全员参与,但如何让全员积极地加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来呢,这就要公司领导来动员大家,要求大家一定要按公司的规程来办事。执行力不是仅仅要求员工按公司的规程去做事,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规程下做事的同时,想出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执行力度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执行力度不够就是再好的质量管理模式也不能够有效的运行,目前有些企业普遍存在执行力度低下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质量管理制度贯彻虎头蛇尾,工作中缺少科学的监督体制。有的企业为了能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一旦拿到了证书,便认为自己拿到了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对许多工作和要求就放松了,使当时为通过认证而建立的监督考核制度形同虚设。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质量理念、考核制度、执行力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企业在运行质量管理时要正确利用质量理念、考核制度和执行力度,不可只利用一项、二项或重点突出其中的一、二项而使它们之间失去平衡。

3 有效贯彻质量管理,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如何看待?如何解决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1)加强企业高层领导的质量管理观念

成功的质量管理体系,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高层领导,只有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充分认识贯彻ISO9000标准的重要性,不断地给员工去灌输质量思想,制定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并不断地给员工进行质量培训,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现代质量管理观念强调:“质量从头头开始,从头开始。”这就是说强调质量观念的更新、根植,质量策划的运筹,都需要从领导做起。这不是捷径,而是必由之路。

(2)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制度,加强企业执行力度

一个好的监督考核体制能刺激质量管理体系良好的运行,那么监督考核制度如何来制定呢?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目标管理法”,并将目标管理法与监督考核体制结合起来管理,将企业的方针目标逐层分解并建立监督考核体制。可以以部门、科室和个人为单位来分解,部门的质量目标应依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部门业务的特点来确定部门质量目标项目,目标值应依据以往的历史业绩、公司质量目标值、结合目前技术现状综合确定。目标值应该是可量化、可衡量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切记不要将质量目标值夸大或不切实际。针对每一项质量目标,应制定实现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实施计划,并落实负责人,并且应制定衡量质量目标实现状况的方法和评价的依据。同时要策划好一个监督考核体制,贯穿于整个质量目标实现的过程,制定每一阶段的考核方法。以用来考核部门、科室、个人的目标达成率以及为达到目标采用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充分体现出部门、科室、个人在工作方面的效率以及能力。这样可以激起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员工平时工作的潜力,以促进个人与公司得到共同发展。对于企业其他的质量活动可采用奖励的方式。任何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一个监督制度来进行监督就不能成为最好的制度。

4 结束语

ISO9000系列标准是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同时它又是一种很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加强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只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汪军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思想[Z].

[2]赵彦.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管理[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34(11).

[3]李卫平.浅谈产品规范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重要意义[J].江汉石油科技,16(4).

[4]赵宏革,孙培廷.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须明晰的几个关系[J].航海教育研究,2007,4.

上一篇:棉花的套期保值下一篇:隐性采访的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