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案)(精选8篇)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篇1
新抚一校 王莉萍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小艇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威尼斯独特风光,感受异国风情,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如何把小艇的样子写得具体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交融
今天我们共同来来游览一座奇特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出示课件:威尼斯的风光)旁白: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城有117条纵横交叉的大小河道,有400多座桥梁。因此又被称为“水城”或“百岛城”。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游览后,说说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板书课题并指导“艇”的写法(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词语
讲解“哗”是多音字,理解“纵横交叉”的意思。
3、指名读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写出了小艇的样子的词句。
2、单位换算二三十英尺长,有多长?读出小艇的与众不同来。
3、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
瞧,有了这个天边的“新月”,咱们就明白威尼斯的小艇弯到像“新月”,作者就是这样,用咱们熟知的事物一下子就让我们从未见过的事物,也能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同学们带上理解来读读这一段,谁能读出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4、仿佛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好像?你还知道哪些比喻词?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5、播放威尼斯风光的视频:坐在小艇上,我们可以————,可以————,还可以————,难怪作者这样说,读第三自然段。
6、按照老师的提示,试着积累这两段的内容。
(四)扩展延伸
小结: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如果同学们还想更多的了解威尼斯的小艇,同学们还可以阅读《威尼斯之夜》。
六、板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 长、窄、深、翘 小艇
驾驶技术
作用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篇2
一、直观导入, 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用到或见到哪些交通工具呢?
生: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师: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有一座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使用的交通工具与众不同, 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让我们到威尼斯去领略一下那儿独特的异国风光吧! (播放录像)
师:游览了威尼斯, 你都见到了些什么?
生:我发现那里的河特别多。
生:我发现那里的桥特别多。
……
师:本文的作者———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在游览威尼斯时, 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从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小艇”来写威尼斯, 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 轻声自由地读课文。 (生读)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威尼斯呢?
生:因为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教师板书:交通工具)
师:说到交通工具, 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 (威尼斯的河道) 那“汽车”又指的是什么呢? (小艇)
师: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这都写了谁?
生: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
师:除了这些人离不开小艇外, 再想想还有哪些人离不开小艇?
生:邮递员、医生、学生、市长……
师:是啊!在威尼斯, 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 可见小艇确实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这里, 我们知道了小艇的一个特点, 这个特点是什么? (小艇作用大) (板书:作用大) 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的特点, 所以作者在写威尼斯时选择了小艇来写。
师: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小艇样子奇特、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从整体上认识了小艇和它的特点。
【评析】教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及讨论交流,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二、品读课文, 突出特点
师:作者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生默读, 画批。)
生:“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师:除了这些,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 (生:比喻) 用了几个比喻? (生:3个) 同是写小艇, 却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为什么?
生1:比作独木舟, 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生2:比作新月, 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生3:比作水蛇, 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理解得非常好, 可见,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 抓住了小艇不同的特点来写, 描写得很精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小艇不同的特点吧! (指名读)
师:刚才, 你朗读时注意强调了“又窄又深”的特点, 如果能将“二三十英尺长……”中“长”的特点也读出来, 就更好了。来, 再试一试。
生:小艇有……
师: (指名读) 请你读打比方的部分。 (生读)
师:“有点像———独木舟”, 多有趣的样子!读得不错。
……
师:小艇的样子是这样——— (奇特) , 坐在里面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 (驾驶技术) ,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呢?
生:“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船只很多, 速度很快的情况下, 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 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做到平稳穿过。
师: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精彩在哪儿?
生:“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 精彩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 显得很生动。
师: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生:“沉沉地入睡”。
师:是的,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呢?
生:静。
师:你找得非常好, 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生:“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传来一片……声音”写得精彩。
师: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生:威尼斯小艇在夜里给人们带来欢乐, 同时也写出了威尼斯的动态之美。
师:你理解得很好, 有道理。但这一句中还有更精彩的地方, 你们发现了吗?
生:“水面上渐渐沉寂,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这一句精彩。
师:这一句精彩在哪儿?
生:月影给人摇晃的感觉。
师:是啊, 古老的威尼斯无论是动也好, 静也好, 都是那样的优美迷人。让我们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来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 (教师播放音乐)
师:你看, 作者通过拟人写静, 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 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 (密切) , 说明了小艇的——— (作用大) 。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城月夜静寂的美景吧!
【评析】教师通过补充、提示、赞许与指正, 来了个“水涨船高”的引导, 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 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评价, 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积累知识。
三、总结课文, 有效拓展
师:到了这时, 人歇了, 船停了, 城市才进入了梦乡。到了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 人醒了, 船动了, 城市又开始活跃了, 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 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请概括地说一说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生答) 你能用抓住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开封的铁塔吗? (生答)
……
威尼斯的小艇 篇3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初读题目和课文,我们也许会感觉这是一篇状物散文,即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等。
这真是一篇状物散文吗?
我们细细阅读课文,感知作家的文路,即写城,写艇,写人。我们会觉得这绝不是一篇状物散文,而是一篇游记。
尽管作者展现的是威尼斯的异国风情,但以小艇为题,在读者阅读这篇文章后,内心就产生了一种错位的感觉,即题目与文章内容并不完全相符合。这种错位,让文章充满了情趣。阅读的情趣,不正在于此吗?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篇4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以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学情分析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再到威尼斯去,感受那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出导引入课仲)学习课文节一段时,我们知道威尼斯的水上城市之称,还知道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那么,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你喜欢小艇的什么?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如朗读、画画、表演,小组合作探究等等这些方式来学习和表示你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以学习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班级讨论交流,并进行活动化教学,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程序如下。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小艇的三大特点。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船夫一段
1、小艇行走时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除了因为它的造型奇特、灵巧外,还有什么样原因使小艇如此轻快灵活呢?(还有因
为船夫技术好。出示船夫板画船夫)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我出最能展示船夫技术好的一个词语。(板书:操纵自如)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操纵自如”这个词的?
(2)船夫的操纵自如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学好的小组要派代表举手。
(3)出示船夫技术句子、点蓝。
3、请同学们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船夫驾驶小艇的动作。(30秒)
4、现在,请同学们站起来同桌合作或找到伙伴合作,一个人读句子,一个人演一演船夫的动作。
5、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威尼斯的船夫叔叔是怎样驾驶小艇的?(出视频)
6、讲述:小艇的样子真奇特,加上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棒,所以人们坐在船舶里感觉又舒服又有情趣。(板书:舒服情趣)因此,威尼斯的人们可喜欢欢乐坐小艇啦。现在请大家一边快述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一边展开想象,哪些人会来小艇去干什么?(1分)
(二)学习作用一段
1、现在,把你想象到的填到这张练习卡(出示练习卡)
2、(发练习卡)这张练习卡,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主同学合作完成。
3、巡视,抽样自读,(投影练习卡)
4、还有许多同学填写得很好的,课后大家再互相交换练习卡交流。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几张图片。(出示图片)
放大介绍:A、人们可以在小艇上做生意。
B、白天,人们乘着小艇去办事。
C、晚上,人们乘着小艇去娱乐、游玩。
5、由这张练习卡和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小艇在威尼斯起到什么的作用?所以说小艇是威尼斯的(板书:主要交通工具。)
三、点结、迁移(6分)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大作家马克、吐温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堂特有的风土人情。
威尼斯的小艇 教案(整理) 篇5
转导乡中捷希望小学教师沈苏青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实验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阅读学习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读、思、画、议等手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小艇的构造特点,领悟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通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观看资料片、有感情地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之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教学方法】以读促情、启发引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可以四处旅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更能换一种心情。今天,我们将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看看那里的独特风光。
(齐读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1、师:“小艇”前加“威尼斯”三个字,作者可能要告诉我们什么?
2、师总结:威尼斯就是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板书:河道纵横 以艇代车
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马克吐温游览后,对威尼斯的小艇情有独钟。小艇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
说到这一点呀,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汽车”呢?(小艇)
(2)这一课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有)都写了谁?
(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都离不开小艇)
(3)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儿[主要的工具],从这里、我们得出了小艇的—个特点,你说是什么?(小艇作用大,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
(4)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三、品读赏析,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2自然段
大家说说看,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小艇?生找第2段。
1、默读第2段,想一想,威尼斯的小艇什么样?(交流)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
(1)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读书,作上记号。
(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2)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3)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着小艇的样子设计意图: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了解课文写了小艇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比喻的。这是学生“得意”的过程;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比喻的作用,感受文字的美。这是学生“得言”的过程。3.在品读中逐步形成对小艇形象的完善。学生脑海中的小艇,是通过内化文字一步步形成的,也许不如画面美,也许比画面更美。但这是学生个人感悟,是学生品文析句,思维想象的结果。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坐在这样的小艇中,又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3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观赏了样子奇特的小艇,它有点像——像——还仿佛——坐在这样的小艇里可舒服了!不过,这坐小艇的情趣怎么离得开船夫的驾驶技术呢?一起来朗读第4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4自然段
师:坐在这新月般的小艇中有这样的感受和情趣,原因还来自于驾驶技术特别好的船夫,文章第4段有一个词最能说明船夫驾驶技术高。是哪个词?
(板书:船夫 操纵自如)
从哪里能看出船夫对小艇操纵自如?
1、交流重点句。
2、师引读:是呀,就是这样,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还能——(挤、穿过、急转弯„„抓住动词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3、师:来往船只非常多,速度特别快,河道十分狭窄,可船夫却能平稳的穿过,真是技术高超的船夫啊!我们怎能不佩服呢?谁再来读读。指名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想象画面,体会船夫的“操纵自如”,在品读中表达对船夫的敬佩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及构段的形式。
过渡: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作者乘坐小艇游览威尼斯时,也把目光投向了生活在这座水城的人们,还有哪些段落也写到了威尼斯的人们?
(二)学习最后2个自然段:
1、师:船夫的技术真了不起,看人们都来坐小艇了,快速默读最后两段。
2、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小艇,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
商人坐做生意(走下)
青年妇女小高声谈笑(在小艇里)
孩子保姆艇去郊游(坐着)
老人全家上教堂做祷告(坐着)
看戏的人们回家(雇定)
3、是呀,在这个河道纵横、以舟代车的城市里,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白天的威尼斯,形形色色的人们乘坐着小艇在城市里穿梭忙碌。那么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
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所以作者说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
(1)老师想来读一读白天的威尼斯——范读(第5自然段)。
(2)谁来读读晚上人们还离不开小艇。指名读。
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宁静了,写得多精彩啊!
5、感受夜静
(1)是啊!什么人都得坐船才能外出,不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船。小艇与人们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确实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这—句,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板书:拟人)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静)。
B、“水面上渐渐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这句精彩在哪?(月影摇晃给人美的感觉)
轻轻地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
三、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看看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提示)
生:(总——分)
师:是呀,下面的部分都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就是总分的关系。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使文章条理、脉络清晰。(了解总——分的作用)
威尼斯的小艇语文教案 篇6
1.教师引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导学:谁能用一两句话谈谈威尼斯给你留下的印象?
3.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回顾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全面的了解,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体会,围绕文章的主旨设疑启思,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下面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二、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一说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分组学习。
出示学习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看一看,把你学懂的地方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4)画一画,把你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探究。
预设:
第二部分: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里舒服的感觉。
(1)小艇留下的印象。(样子奇特、内部舒适。)
(2)小艇是什么样的?(让同学们把事先做好的小艇模型拿出来,用课文中有关句子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小艇。)
(3)出示句子,男女学生朗读比较:哪段话表达效果好?
①出示句子,对比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们一致认为课文中的一段话写得更生动形象,那么谁来谈一谈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才使我们感受到他描写得是如此生动形象的呢?(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独木舟”说明小艇“又窄又深”;用“新月”比喻“两头翘起”的小艇;用“水蛇”比喻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4)教师小结:用比喻句对小艇进行描写,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描写方法,这样我们的文章也同样会生动形象。
(5)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6)教师引读: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坐在这样一艘小艇中,我们现在正顺流而下。我读课文,大家做动作,看谁想象得好、巧。(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着自制的小艇做相应的“摸摸柔软的垫子”“穿过小桥,仰望小桥”“推开船”“远眺”“打招呼”等动作。)
(7)下面我请各位乘坐小艇的同学谈一谈你的感受。(舒服,看到两边的河流、桥梁、船只,很新鲜;两岸的建筑物很美;见到了多日未见的同学,很兴奋„„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第三部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1)教师引问: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齐读第三部分,想一想,哪些词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呢?(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
(3)教师导入:课文描写得很精彩,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给大家复述一下船夫的“操纵自如”。(拿着自制的小艇,边讲边演示。)
(4)教师导入: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操纵自如”这个词,联系刚才那位同学的表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5)教师指导学生拿小艇表演。(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师生看投影表演读。)然后完成学生活动卡。
(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疾驶的时候——能够作急转弯;拥挤的时候——能够左拐右拐挤过去;极窄的地方——能够平稳地穿过去。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通过描写“我们”的感受侧面衬托了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第四部分: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1)教师引问: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看戏的人。)人们坐小艇干什么?(做生意、郊游、去教堂做祷告、看戏、回家。)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邮递员、教师、学生、医生、市长、旅游者,坐着小艇做各种各样的事。)
(3)小组合作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的“和谐之美”。(完成学生活动卡)
三、深入体会,学习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教师引问: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教师小结:
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这样,抓住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生气。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课文融进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同学们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
★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
★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 威尼斯的小艇的说课稿
★ 《威尼斯的小艇》案例及评析
★ 威尼斯的小艇优秀教案
★ 《威尼斯的小艇》阅读答案
★ 小学说课稿:威尼斯的小艇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篇7
《威尼斯的小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课标实验版)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美丽风光。课文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和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教学教师能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美,通过品读赏美,从而使学生感到生活的美,感到语文的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内化为乐学语文的动力。
学生分析
生活在青海高原的孩子,对于船并不是很熟悉,若要激发学生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的审美兴趣。只有让孩子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发现威尼斯的美,发现小艇的美,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威尼斯小艇的美,更发现威尼斯城市的美、自然的美;接着在赏读课文中随着情感的步步深入进一步感悟美;最后通过从感知“威尼斯小艇”外在的美深入到语言文字美,并能个性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使感悟美内化为审美的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点,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感受文中的美,细细地品读赏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6自然段。
3.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学习课文,从而激发创作的热情。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进入美的意境。
1.观看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与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我们也随着马克吐温先生一起游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
2.我们一路游览,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你发现是什么令你如此陶醉呢?[小艇(板书)、建筑、水道等]
二、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设进入品文赏美的“殿堂”。
1.设疑:相信你读了课文会对威尼斯的小艇有更多发现的,那么你发现了什么呢?你感觉威尼斯与小艇美在哪里?
[设计意图:诱导学生去理解教材里埋藏着的知识点与所谓妙处,把教材当做学习研究、分析甚至批判的对象。学生充满疑问,也想自己去发现,这就给了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
2.轻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1)(一美)学生作导游介绍威尼斯城市美丽的风景.
(2)(二美)介绍威尼斯的小艇样子奇特的样子和独特的美。(板书样子别致)
学生理解: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师情述:是啊,一弯新月挂在天边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的水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正坐在这“新月”里软软的沙发上,此时很惬意的你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同桌讨论后自由说。
[设计意图: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让孩子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并与学友相互交流,从而更感受到威尼斯小艇的情趣与重要。]
师:相同的小艇却可以用不同的三个比喻来表示,作者观察的角度多么细致啊。坐着这样的小艇,我们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真的有说不完的情趣!人们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小艇啊,小艇是人们生活的好伙伴。
谁会不喜欢这样的小艇呢?(齐读课题)
(3)(三美)学生表演船夫一流的具有美感的驾驶技术。
师:你来读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听听这位船夫的驾驶技术是否是一流的。
生评读,紧紧抓住美感的驾驶技术。
师:是呀,船夫向我们展示的一流的驾驶技术不正是一幅美丽的动态画卷吗?就让我们再次一起欣赏吧?
生再读这一自然段。
师:小艇又窄又深,它的两头高高翘起,前后的重量极不对称,我有幸在船夫热情的引领下开始了一个小时的GONDOLE(贡多拉,威尼斯的小艇)之旅。小船随着海浪上下起伏,我的心也跟着忐忑不安,真怕自己会随时坠入海里。如果此时你是我所坐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助我呢?
(介绍自己的驾驶经验;唱歌助胆;介绍河道两旁的景物……)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四美)学生介绍威尼斯小艇与人们之间的和谐的美。
师: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里,招手叫一支“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轻轻地朗读这一段,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发现,为自己的发现谱上一曲甜美的歌吧。(配抒情钢琴曲)
5.师情述:我们发现了威尼斯的小艇是如此优雅如此令人神往,与平时所见到的船只相比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畅谈感想。
[设计意图: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课堂里学到的进行比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增强平时留心观察的意识。]
三、让学生带着陶醉的心态进入到内化美的“时空”。
师:学习就是不断地研究发现,当你发现了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就在发现中感受到了威尼斯小艇的奇特与美丽,威尼斯小艇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师: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可当第二天,朝阳初升,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你想去乘一乘威尼斯小艇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始我们的《GONDOLE之旅》吧,我们的心也会陶醉在里面的。
多媒体:(配文朗诵)沿着运河两岸古老街巷,在青绿色河水沐浴爱抚之中,散发着青色光亮。在河水的汩汩声响中,犹如进入梦境。轻舟荡漾的水声打破寂静,月色诗意朦胧,神秘宫殿如动感画面,两岸许多古老街巷令人感到亲切,隐约可见如迷宫般灯火灿烂,两旁皆是些酒吧小店,橱窗花俏、热闹非凡。
水声细语,令人依恋可亲,随着水波动荡,船身轻轻摇晃。这切切私语的水流声富有诗意,朦胧中:仿佛那万里之遥的秦淮河畔的夜色、灯光、桨影、水声……悠悠然入梦来,梦里不知我是在客舟里,还是在天隔一方的故国、家园之中?
2.是啊,这多么像我们江南水乡啊,水乡的情韵总是如此地让人宁静让沉醉,我们都被这桨声灯影里的美妙境界所吸引,现在你就乘在这样一只充满异国情调的冈多拉里,你的心也会轻轻地吟唱起来的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
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会翻船吗 篇8
课前,我大量收集资料,掌握她的风情,信心十足地带着孩子准备一览其独特的美。故上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后,就从题目入手,问孩子:“看了这一课题,你们想了解什么?”
有的孩子想知道,威尼斯这城市是个怎么样的城市。有的孩子想知道,威尼斯小艇是怎么样的。有的孩子想体会,坐在威尼斯小艇上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而这时一个孩子却说:“我想知道坐在威尼斯小艇上会不会翻船?”
他这担心一问引来了全班学生的哗然,学生纷纷议论起来。看这个孩子笑嘻嘻的样子,似乎为自己提的问题引来这么大的反响而得意。此时,我灵机一动:好,今天我就从他担心的问题入手,让孩子们从课文中找找证据,看看这种担心是不是多余的。
孩子们的积极性来了,学生一眼就找出了“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这个最直接的证据。可他们无论如何就是无法再找出第二个证据,任我怎么提醒他们。我说:“根据我们搜索的材料知道,威尼斯是世界有名的水上城市,再看图中,房子与房子之间是什么?”可孩子们还是显得茫然。看来这些孩子书都没细看,囫囵吞枣的,像只无头的苍蝇——瞎撞!我只好再提醒孩子们静下心来,再細读课文,看在哪自然段从侧面给我们作了提醒。终于有个学生细细声地、不敢肯定地回答:“威尼斯是世界上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是呀,在威尼斯,小艇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实也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他们的大街就是河道,他们的汽车就是小艇!再加上有驾驶技术这么高超的船夫,你说还担心翻船吗?”这一点,孩子们茅塞顿开,脑袋瓜都开窍了,纷纷找出了更多的有力证据,连刚才那孩子都和大家一起忙碌起来。
孩子们发现威尼斯人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我再借机让孩子们列个表,看看威尼斯的人们平常都用小艇做些什么。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推荐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范文09-03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模板12-17
威尼斯的小艇作文07-20
说课稿威尼斯的小艇12-17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过程实录11-13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12-03
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课文10-14
威尼斯小艇听课反思01-18
五年级《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06-17
小学五年级《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设计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