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

2024-05-19

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共9篇)

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 篇1

欧姆定律基本计算

1、有两个电阻R1=2Ω,R2=3Ω,若把它们串联接在电路中,总电阻是_______Ω,通过R1和R2电流之比I1:I2=,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U1:U2=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电阻之比R甲:R乙=1:3,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测得甲电阻两端的电压U甲=3V,则电源电压为

V3、n个等值电阻R0串联总电阻为,n个等值电阻R0串联总电阻为。

4、甲乙两电阻之比为3:2,电源电压为15V,当两电阻串联时,通过R甲和R乙电流之比I甲:I乙

=,R甲和R两端电压之比U甲:U乙=_____________。当两电阻并联时,通过R甲和R乙电流之比,R甲和R两端电压之比_____________

5、如图,灯L1的电阻为6Ω,灯L2的电阻为12Ω,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A1和电流表AA1

A2

L1

L2

2的示数之比为。

6、晚会上要装一些小彩灯来增加节日的气氛,现有阻值为23Ω,正常发光时电流为0.28A的小彩灯若干个,应该把

个小彩灯串联在照明电路才能使它们正常工作。

7、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1A”,乙标有“15Ω

0.6A”,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若把它们并联起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一、串联电路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

U=12v保持不变,电阻

R1的阻值为12Ω,电阻

R2的阻值为

18Ω。

当开关

S

闭合时,求:(1)电流表的示数

I;(2)电压表示数

U1。

2、(2017•北京)如图

所示,电源两端电压

U

保持不变,电阻

R1的阻值为

6Ω,电阻

R2的阻值为

18Ω。

当开关

S

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

3V。求:

(1)电流表的示数

I;

(2)电源两端的电压

U。

3.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当滑片P在右端时,电流表读数为0.2安,电压表读数为2伏,求:电阻R1和电源电压

4.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当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读数为0.2安,电压表读数为6伏,求:

(1)电阻R1和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5、有一电阻为20Ω的电灯,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为10V。但是我们手边现有的电源电压是12V,要把电灯接在这个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6、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U=6V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1)滑片P在a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2)滑片P在a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3)滑片P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变阻器R2规格为“60Ω,2A”。当电键K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2安。(1)求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3)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值能到达多少?(4)电压表V2示数最大能达到多少伏?

二、并联电路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中,R1=20Ω,电路总电阻为12Ω,电流表示数为0.3A,请计算:⑴电源电压;⑵通过R2的电流;⑶电阻R2的阻值。

2.如图所示,电阻R1=40欧,电键SA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安;电键SA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3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3.(2016吉林)如图所示,R1=20Ω,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6

V和0.5

A。求:

(1)

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电阻R2的阻值。

4.(2017•衡阳)小林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阻值为10Ω的电阻R0来测某未知电阻Rx的阻值,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在只闭合S的情况下,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再同时闭合S、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电源电压不变,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x的阻值。

5.如图所示,电阻R1为5欧,电阻R1为10欧,闭合电键S时,电流表示数为1.5安;求:(1)电源电压;(2)通过电阻R2的电流。

三、电路变化题

1.(2016厦门)如图所示,R1=25Ω,小灯泡L的规格为“2.5

V

0.3

A”,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求电源电压。

(2)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变为0.6

A,求R2的阻值。

2、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2V且保持不变,R1=R3=4Ω,R2=6Ω.试求:

(1)当开关S1、S2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图2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3、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为0~20欧,闭合电键,当滑片在左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2伏和0.3安,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1的阻值

(3)当滑片移到右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电阻R1=2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则当滑动片P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时,电流表、电压表上示数变化的最大范围分别是多少?

5、()如图甲是某电子秤的原理示意图,R1为定值电阻,托盘下方的电阻R2为压敏电阻,其电阻大小与托盘内所放物体质量m大小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

(1)当托盘为空时,R2电阻________;

(2)若托盘为空时,电流表示数为I1=0.01A,求定值电阻R1的阻值;

(3)若放入某物体后,电流表示数为I2=0.02A,求该物体的质量大小.

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 篇2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课堂练习或作业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错例分析虽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 但对待学生学习上错误, 我们仍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的理念和策略, 导致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相同的错误屡犯不止, 使学生学习时间和教师的工作时间的大量无效的流失, 这样错误的代价便是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乐趣, 最后的结局必是学生增“负”, 教师加“负”。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错例资源, 夏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引领。

【流程回放】

第二部分:展示错例、修正反思

一、展示错例

师:学习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有什么用?

我们运用的情况怎样呢?昨天, 老师在

我们班做了一次前测。想看看前测的情况吗?

【课件出示统计图。】看到这张统计图, 针对接下来的复习, 你想说什么?

生: (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道错例, 分析分析这其中错的原因。

(课件出示错例卡)

二、反思错例

(一) 分析别人的错例

分析之前, 请先看清分析要求。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 4道错例, 每人选一道你有把握的分析。打开黄色信封。 (学生自主分析)

分析错例: (课件出示学生答题照片)

1.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错例卡。

2.独立分析完后四人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分析的。

3.集体交流, 学生投影下交流。

谁能根据刚才的几个要点来交流你对这个错例的分析?

(学生分析错因, 提出温馨提醒。教师提炼要点板书。)

(二) 分析自己的错例

1.通过找错处、想错因、提建议, 我们分析了别人的错例。在这份练习中, 我们自己到底做地怎么样呢?卷子就在你们的白色信封里。

(全对的同学信封里面是数学礼物卡)

(学生订正、反思)

2.集体分享交流

通过订正, 谁愿意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订正的是哪道题, 你原来错在哪里, 现在有何收获。

(1) 学生订正反馈。

……

三、听课感想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 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众所周知, 数学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 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通过错例的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错例了解到学生错误的原因, 进而反思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而调整教学, 这样做可使学生学的轻松, 教师教的舒心。

上述课例中, 夏明燕老师为我们演绎了一次错例研究的经典课堂。

首先, 通过6道式子的前测, 检测孩子们对简算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展示了班级的答题情况, 既反馈了学生的真实的学习状况, 又向学生传达了数学知识 (统计) 的应用价值, 真可谓一举多得。然而, 此举的最大价值是“错例”的收集完全是学生手中真实学习情况的反馈, 符合统计学的规律, 真实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比教师人为编写的错例来得更加真实, 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身心发展。这样的真实的“错误”才是我们的课堂真正需要的, 同时统计图表的呈现, 也易于教师抓住重心——班级学生的集中“错误”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毕竟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接着, 夏老师因势利导, 通过上述收到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简算中还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进行了错例反思方法的引导, 随后引导学生剖析集中的“错例”, 分析学习伙伴的“错例”, 寻找自己的“错误”, 让学生在错例中寻找错误的成因, 在错误中得到新的收获和成长, 此举意义重大。我们知道,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有能力也有必要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便于进行反思,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动机。反思是整个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 如方法对、效率高, 则学习劲头更足;而当学习活动出现偏差且达到一定的程度, 通过反思则能予以纠正, 甚至暂时中止学习, 避免做无用功。为此, 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 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正如夏老师所陈述的:以错促思, 在反思性学习中展开复习。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错例的剖析、评价, 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 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自己思维、习惯的不足之处的关注, 提高学习的质量。以学生的错例为学习载体, 是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关注, 以学定教。

知识折旧定律等 篇3

知识折旧定律,指我们的知识每天都在折旧。白领阶层流行着“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的“知识折旧定律”。更有资料显示,以每年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知识折旧”一说从危机感的方面表明了知识储备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个人而言,知识储备与知识折旧如一对相生相克的孪生兄弟,知识储备丰厚和不断更新就无需惧怕知识的折旧,而如果知识储备薄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知识折旧之后,个人极易被社会、被时代所淘汰。

漂族老人

“漂族老人”是指那些为了与晚辈们团聚、助子女一臂之力而随子女加入了流动人口行列的异地老年人群体。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大、城市化的发展,“漂族老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有关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10。这些“漂族老人”放弃了家乡熟悉的社交关系,面对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一时无法适应,如果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心理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关注“漂族老人”,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异乡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偷听族

“偷听族”指热衷于将生活中无意间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选择其中有意思的内容贴在“偷听论坛”或者“偷听网站”上的人群。这种“偷听”在很多年轻人中间风行。商店、公交站台、医院、人行道、公交车……“偷听”无处不在。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网站,如“偷听北京”、“偷听上海”、“偷听西安”。 这些“偷听族”认为,他们的这种偷听并非单纯字面上的偷听,而只是将随时随地随意听到的一些交谈或闲言碎语真实地记录下来,不渲染,不修饰,保持原汁原味。他们的“偷听”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一些热门话题,可谓是一种有趣的大众文化,但是一旦超越了特定的形式,就会有侵犯别人隐私之嫌。

乐商

乐商是“智商”、“情商”、“财商”等之外的另外一种人格特质,代表“掌握有趣的沟通内容和创造令人愉悦的沟通氛围的能力”。它和其他几个“商”似乎有一定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地方,尤其是职场,在职场中做个“有趣”的人也许比做个“有用的人”更有价值。乐商首先在于心态的养成,在于如何对待自己和公司、同事、工作等几大职场要素之间的关系;乐商还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现代社会人们的笑点很高,若是你的话题和行为不够有趣,很难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

活人墓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篇4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 化学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

(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 化学式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

化学方程式“C + O21、表示反应物是 C, O2;

2、表示生成物是

CO

2;

3、表示反应条件是

点燃;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 碳 和 氧气 在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

2.微观: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在 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 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例:2H2+O2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2H2O

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 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

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 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有10克A和5克B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B没有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

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C)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3.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D)A.1:5 B.l:4 C.4:l D.5:l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D)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

5.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 2Cu(NO3)2 == 2CuO + O2↑ + 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NO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 D.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

6.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A.CO2 B.Cl2 C.O2 D.N2 7.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

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是(A)A.12g B.9g C. 4g D.17g 8.图1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列说法正确的是(C)

”和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9.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C)A.M不稳定 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 D.M由四种元素组成

10.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D)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C)

①分子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原子数目 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 “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是__(选填“是”或“否”)(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氧化汞===氧气+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

”表示两种不同

大_____(选填“大”“小”、或的原子.

(1)该反应中反应物 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2)右图中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 D(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

15.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

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2)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3)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反应装置漏气)(只写一条)。

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 篇5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一)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

1、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观察。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即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遗传进行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的科学思维方式)

3、科学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的实验分析的习惯)

4、孟德尔遗传实验独特的设计思路即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假说-演绎法)

观察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揭示规律

(二)孟德尔用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它永远是纯种,避免了天然杂交情况的发生,省去了许多实际操作的麻烦。

2、豌豆具有许多稳定的不同性状的品种,而且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3、豌豆花冠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4、豌豆种子保留在豆荚内,每粒种子都不会丢失,便于统计。

5、实验周期短,豌豆是一年生植物,几个月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6、他选用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不连锁。

注:人工授粉的方式:去雄(花蕾期)、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二、有关遗传定律的概念、符号归类:

(一)交配类

⒈杂交:指同种生物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⒉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⒊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 与隐性个体相交,用以测定F1的基因型。

⒋回交:让杂种子一代与亲本杂交。

⒌去雄:杂交试验时,除去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是杂交试验的重要环节。

6.正交与反交:若甲♀╳ 乙♂为正交方式,则乙♀╳♂甲就为反交。用来检验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二)性状类

⒈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⒉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⒊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⒋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⒌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⒍显性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中不分显隐性,表现出两者的中间性状(不完全显性)或者是同时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共显性)。

(三)基因类

⒈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发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A.a最本质的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⒉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⒊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⒋相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⒌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⒍复等位基因:一系列等位基因的总体。

(四)个体类

⒈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⒉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表示为: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吗?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吗?

⒊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⒋杂合体: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⒌父本:相交的两个亲本中提供雄性配子的一方。

⒍母本:相交的两个亲本 中接受雄性配子(提供雌性配子)的一方。

(五)符号类

1、P:亲本 2、♀:雌性(母本) 3、♂:雄性(父本) 4、×:杂交 5、×:自交 6、F1:子一代

7、F2:子二代

注意:几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

1.相对性状的概念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2.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表示如下:

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

3.等位基因

(1)存在:存在于杂合子的所有体细胞中。

(2)位置: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3)特点: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4)分离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5)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杂交、自交、测交的用途 :

(1)杂交——判断显隐性和育种;

(2)自交——提高纯合度和判断显隐性及纯杂合子;

(3)测交——判断纯、杂合子和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及子一代的基因型。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一)过程: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再让F1自交得F2

P(亲本) 高茎 DD X 矮茎dd 正交和反交结果一样

F1(子一代) 高茎 Dd F1只表现显性亲本性状

F2(子二代)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dd F2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1 : 2 : 1 F2分离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二)特点:

F2中显隐性同时出现叫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隐=3:1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因子成对存在;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一)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如纯种高茎豌豆含DD基因,纯种矮茎豌豆含dd基因;

(二)杂交产生的F1体细胞中,D和d的配子结合成Dd。因D对d有显性作用,故F1显高茎;

(三)F1通过减裂产生配子时,D和d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含D和d的两种雌雄配子,比例1:1(等位基因分离);

(四)两种雌配子与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因此,F2便有了DD、Dd、dd三种基因组合,它们之间的比例近于1:2:1,在性 状表现上则近于高3:矮1(配子随机结合)。等位基因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性状分离

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理论基础:

1、模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2、模拟两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模拟样本足够大。

(二)注意事项:

1.关键步骤及意图:

①每个小桶中有D和d两种小球,代表等位基因已经分离并独立的进入不同的配子。

②随机抓取一个小球,代表随机产生了一种雌配子或雄配子。

③分别从两个桶中各随机抓取的一个小球并组合在一起,代表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即子一代。

2.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模拟实验的次数,重复的次数越多,实验越准确。

3.每次抓小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二色小球充分混合,每次抓出的小球记录完之后,必须放回原来的小桶中,千万不要将两个小桶中的小球相混。

六、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还可用自交法,花粉鉴定法等)。

(一)测交: ( F1) Dd X dd 组合:F1×隐性纯合子

高 1 : 1 矮 证明:F1是否产生两种比例为1:1的配子

(二)自交法:

1、过程:让F1自交。

2、结果:F2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3、结论:基因分离定律是正确的。

(三)花粉鉴定法:

1、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2、结果:一半花粉呈蓝黑色,一半花粉呈橙红色。

3、结论:基因分离定律是正确的。

注:自交法和花粉鉴定法适用于植物体;测交法对动物和植物体均可采用。

七、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础为(等位基因)独立性;本质为(等位基因)分离性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该定律适用于:⒈真核生物;⒉有性生殖的生物;⒊细胞核遗传;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等位基因的存在:它们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内,但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注意: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这里所说的生物指哪种生物?

2、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吗?

3、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能有一对等位基因吗?

(三)基因分离与性状分离比较: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F2)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基因分离是指(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在减Ⅰ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原因,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的 结果。

(四)配子结合的概率: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F2才会出现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五)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管理知识:什么是狄伦多定律? 篇6

一个团体或机构中所发生的激烈冲突,往往是因为面子问题引起的。解决任何问题的办法在于把握问题未发生前的契机,并将它消解于无形。

提出者: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前董事L·狄伦多。

点评:善正者正于始,能禁者禁于微,与其争面子,不如挣面子。适当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你就能够说服对方。

管理启示:把“丑话”说在前头,给自己和他人面子。

管理应用:险些失之交臂的商机。

应用

面子威力

“狄伦多定律”从人性人格的角度揭示了“面子”在日常交往中所具有的强大威力,以及日常工作中所发生争执、冲突的根源所在。

树要皮,人要脸。面子就是人外表的自身形象,它反映了一个人、团体或机构的人格魅力和尊严,一定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团体或机构在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定位。

显然,一个人或者团体如果“面子”大方得体,美誉闻名遐迩,头上有一道闪亮的光环,势必会为他带来很好的“面子效应”。所以,很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都要自我张扬,惟恐自家的产品优点别人不知道,都千方百计通过种.种手段来广而告之,以达到推广促销的目的。于是,企业商业的广告不仅满街都是,还充斥于日常的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之中。为了一个“面子”,做大广告,商家之间竞相不惜血本展开了一场永无休止的广告战。

相反,若失去面子,商家厂家形象一败涂地,出了伪劣产品而臭名昭著,以至于没脸见人,也会使一家企业公司失去顾客和市场,导致产品滞销和亏损。所以,恰如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前董事L·狄伦多所判断的那样——“一个团体或机构中所发生的激烈冲突,往往是因为面子问题引起的。”为了面子大家的都会相持不下,不惜代价的争取,乃至发生了种.种的冲突。

公司形象

面子,就是一个人的脸,有谁可以不要脸呢?在企业的团体或机构中“面子”则是该公司的形象。在交往中,在种.种业务接触中,这个公司的形象跟个人面子一样总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们日常的任何人际交往,如果失尊失信于人,注定是什么也谈不成的。不论你商谈什么事情,对方如果不礼貌,不尊重你的人格,一副刁蛮劲,你就是很耐心很善意的要与之沟通也会碰壁,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所谓交往和沟通其实是在彼此双方具备了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所展开的思想和感情的对话。“面子”就代表着双方的自尊和诚信,一方不给一方面子,或者一方撕破另一方的面子,伤了对方的自尊,都容易引发争斗或冲突。很多时候,让利,损失一些金钱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伤及了面子双方就会当仁不让了。还有,很多事情的退让、谅解也是可以达成的,但伤及自尊面子的事情却不会轻易放过。利益物质都是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补回的,而面子是牵涉到人格的问题,每一天都要做人,都少不了靠一张面子来处世。

历史

《礼记·儒行》有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也就是说,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处世观念向来就把人格自尊放在了比生命更高的首位来看待。《礼记·儒行》里说的“不可辱”,就是指做人的“面子”不能丢,宁可去死被杀也要保住面子。面子虽然就那么的薄薄的一层,但它是精神生命,是处世立志的要素。一个企业要竞争肯定少不了顾及面子。如果一家公司不要脸,厚颜无耻,失信于客户,他的信誉也就随之解构、消亡而威风扫地了。而失去了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和青睐,人人不买他的账,生产和营销也就失去了意义。

“无尊不交”常常被作为人们外交的格言,就是说交往的双方互相尊重的“面子”一旦不复存在,交往也就随之终结了。否则,再交往下去也只会添麻烦添乱。这个格言非常实用,不论做人还是做企业都要遵守。不信的话,谁去感受一番失去互相尊重的交际就会明白:那种没有起码诚信和信用的关系,合同、合约、协议、条文、法规都会成为一纸空文,处处布满了欺骗、陷阱、圈套、野蛮、阳奉阴违和尔虞我诈,一切都无从谈起。可见,面子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它是维护一切程序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如果,为了顾及面子而发生冲突其实也是值得付出的努力。

“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是中国的老话,意思是说要看第三者的情面去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尽管一个人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和错误,也不要不顾一切去损伤一个人的面子与自尊,必要时还要给人台阶下。这说明国人对“面子”的看重和挽救已经到了争取第三者外援的地步。保全一个人的脸面就等于给人以精神面貌的生命,给人以做人的资格。这是值得我们企业人好好深思的,怎样自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起码的原则问题,也只有对面子的问题有足够的深刻认识,才可以避免那些因面子而频频发生的激烈冲突。

启示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整理 篇7

一、自主整理概述

“自主整理”这一概念, 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 让孩子像整理家务一样整理自己的学习, 包括知识组块、知识运用等, 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者,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综观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 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 但是教学辅导这一方面, 几乎可以说是一成不变的。总体而言, 教学辅导以教师为主, 忽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其对象和内容大多是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或者测试的情况而定, 教师讲学生听。这一传统的教学辅导手段, 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毕竟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特别是在教学辅导的实际过程中, 我们一线教师深深地体会到:传统的教学辅导与体现“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很大差距, “学生个性、学生特长”也很难得到发挥, 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更是无法体现, 有效教学更是无从说起。

面对减负增效的新要求, 面对教学辅导的现状, 笔者所在的浙江省嘉善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 其中指出:“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是教学适应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必要手段。但是, 与课堂教学相比, 目前, 教学辅导尚未引起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承担起教学辅导的基本责任。”“学校应为教师的教学辅导, 提供必要的地方和时间。”为此, 我们有必要静心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习的方法。而这一种学习方法, 既为教师提供必要教学反馈, 又能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这就是学生的自主整理学习。

我们将学生自主整理的学习时间确定为每周一次, 固定一节课, 实施学生完全自主、学科允许多门、教师可以随班等措施, 让学生逐渐养成会整理、会反思、会学习的习惯。

二、自主整理的时间和方式

自主整理不是放任让学生自由整理, 也不是在教师的包办下的学习整理, 而是以学生为主, 在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整理的基础上, 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 还缺少了什么, 还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以告知牌的形式告示教师或同学, 通过整理学习时间进行自学。

1. 学生自主整理时间。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整理时间分为两块, 一块是学生自己分散的自主整理学习, 另一块是集中时间的自主整理学习。

学生自己分散的自主整理学习时间主要安排在每周一至周四的中午, 合计约为1小时。主要针对某一学科的知识要点、知识结构、知识理解等进行单一的整理, 每个学生要判断各自对知识的掌握度, 一旦有什么疑问, 能解决的就地解决, 哪怕是问同学还是看书本, 只要理顺了当天的学科知识就行。如果还想进一步探讨, 要立即做好标记, 在各自的整理本上做出记录。这一阶段主要是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兴趣以及能力发展的需要, 采取独自整理学习。譬如后进生主要是理通理顺当天的知识, 尖子生主要研究前后知识的衔接, 各需所好, 互为自我, 养成整理学习知识的习惯。

集中时间的自主整理学习时间主要是每周一次的固定时间, 一般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主要针对小学生各自的学习整理情况, 以“班级学习告示栏”的形式告知自己要想整理或者学习的内容, 以便得到学科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在这个集中整理学习时间里,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可以进入班级, 参加学生的自主整理学习, 可以通过“班级学习告示栏”, 知道哪一位学生需要什么帮助, 需要哪一方面的帮助, 需要这方面帮助的学生多不多, 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所以, 同一堂自主整理学习时间可能会出现多位教师, 但不能进行课堂教学的集体辅导。

2. 学生自主整理方式。

(1) 辅导教师督班。在多学科整理学习时间的周五, 学校给每班安排固定的辅导教师一名, 专任教师流动辅导各班, 帮助学生解决本周各学科中出现的教学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安排的固定辅导教师可以跨学科辅导, 不拘泥于单独一门学科, 如辅导中出现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与专任教师商讨解决。

(2) 小助手协办。不论是在分散学习整理时间还是在集中整理学习时间, 各班都会安排学习成绩好一点的班干部, 协助教师做好学习知识的整理。小助手的安排一般由学科教师协调, 每门配置3至5名小助手。小助手的任务是双重的, 一是完成自己的学习知识的整理, 二是帮助学习整理有困难的同学。

三、自主整理的实施

处理好不同学习知识的自主整理关系, 是相当不容易的, 既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又要有一定的判断、整理和分析能力, 才能很好地实施自主整理。

1. 设立“班级学习告示栏”。

“班级学习告示栏”根据班级学生座位来设定,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在告示栏中用“W、S、Y、K”标记, 标记时要对准自己的座位, 写清楚自己需要帮助的学科。列表:

这里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 (一二年级只为语文、数学) 。表中第二组第二排左边的学生, 就是希望得到英语、数学两门学科的帮助, 其知识点应该是与当周的学习知识有关。按照约定, 同学们通过班级告示栏呈现自己的学习问题, 发出求助的信号。一旦整理任务完成, 学生就要自动擦去求助标记。

2. 建立指导学习帮困制度。

学科教师或小助手会根据“班级告示栏”, 予以响应, 作出相应的帮困和学习指导, 并通过交流的形式帮助发告示的学生解决难题, 帮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进一步提升。我们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采取“先扶后放”的循序渐进的方法, 以答疑的形式出现在“自主整理学习时间”上, 鼓励学生重视自学, 提出问题,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实行全程式自主整理学习。

要帮助小学生在自主整理学习时间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要让学生知道在自主整理学习时间内“做什么”“怎么做”, 消除“假整理”或“不会整理”的现象。所以主要实行以复习为整理学习的方法, 可以是课后作业, 也可以是教学知识整理和思考;在复习的基础上强化预习的方式。自主整理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基本任务的完成”和“个别化的问题求答”。在这一过程中, 既包含了学生自主求索的行动, 又体现了教师尊重差异的指导。在以上步骤的整理中, 遇到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可以请教教师或同伴互助解决, 从而全面运作自主整理学习。

四、自主整理的效果

实施近半年的学习知识自主整理, 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习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架构和完善, 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也得到了加强。

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 篇8

一、积累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1.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积累本,制定一个积累目录,按照目录把课堂上所学的词和句子等分类记录。每周要求学生读上几次,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语言组织能力、作文水平也提高了。这样不但使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语文学习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指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味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悟语文,并最终能够有效地运用语文工具更好地服务生活,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课外积累的任务。①在观察中积累。中学生要养成时刻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把观察的所知、所得、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②通过视听积累。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现代化视听渠道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可作为积累的范畴。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③开展活动积累。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的效果。④通过练笔积累。一是阅读练笔,就是读书必动笔墨,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读后感,书刊评论等。第二、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第三、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二、整理

1.分类处理知识,即把知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就像图书馆把不同类型的图书放在不同的书架上,使读者一目了然,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

2.按主次分类知识。即按所积累知识的重要程度或是使用频率的高低加以分类。整理语文知识可以使知识积累条理化,应用起来方便快速。

三、积累与整理完美结合

从规律上看,学扎实了,自然会用。所谓扎实,不光是记住了,更主要的是理解了。学了不会用,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没有搞清楚与之相关的内容。

语文课强调语文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对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语文知识的整理,有时候需要由老师做一些系统地讲解,但这不应该成为语文整理的主体。语文整理应该注重实践性,不应该成为讲授现成学科知识的过程。语文的整理,可以从语言文字的现象出发进行归纳,经过老师引导,使学生领悟;不要从名词术语出发将“知识点”逐一排队,进行系统的讲授,让学生记忆“现成的知识”。这样才真正体现积累是前提,整理运用是目的。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书本、生活装进学生脑袋里的东西很多,这是现代学生的一个优势。但必须对此有一个优化的过程,要把积累来的知识,“名正言顺”地放入结构框架里面,今后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所以说仅仅积累知识是不够的,积累的越多,不进行整理,知识就越乱。所以,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整理 。

小数知识点整理 篇9

数学的研究对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数学的基本特征:抽象性、严谨性、运用的广泛性 三个“数学观”:生活数学观、儿童数学观、现实数学观

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①懂得数学的价值②对自已的数学能力有自信心③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④学会数学交流⑤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新数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掀起 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②突破学科中心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④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⑤课程标准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学创造性提供了空间。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 注重问题解决②注重数学应用③注重数学交流④注重数学思想方法⑤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 注重问题解决②注重数学运用③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交流④注重信息处理⑤注重数学体验⑥注重数学活动

儿童数学认知学习的基本特点:①儿童的数学认知的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②儿童的数学认知是一个主体的数学活动过程③儿童的数学认知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化特征④儿童的数学认知是一个数学的“再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

尝试学习是指用尝试题引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通过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自主学习。尝试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教师指导——学生再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 先学后教 ——”先试”是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

——“让学生试一试”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精神 尝试教学理论的简单评析

(一)尝试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2)有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4)具有可操作性

(二)尝试教学法的局限性

(1)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有一定困难(2)学习内容前后要有一定的联系,否则比较困难

(3)实践性较强或者数学概念的引入教学不适于使用尝试教学法 发现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20世纪50年代)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概念或原则,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核心思想是让学生体验科学家从发现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强调通过发现的方式学习知识,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 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1)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2)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

(3)强调教师不是提供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发现教学理论的简单评析

(一)优点

•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能使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发现方法和探究方式 • 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局限性

• 发现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积累、知识储备和能力准备,否则无法进行发现学习。

• 发现教学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利基础和智力较差学生的学习。• 发现的过程,经常会遇到困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的效率相对较低

探究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学家 施瓦布 20世纪60年代)

探究学习是指通过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教学的基本流程

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获得结论——反思评价 探究教学的主要特点

• 强调学生自己的参与、经历、分析和认识的过程。

• 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探究教学的简单评析

(一)优点

• 教学中充分突出了学生的“学”。

• 学习目标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获得,还在于获得知识的过程。• 有利于知识的自我建构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局限性

• 探究教学比较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

•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探究的过程需要时间较多,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比较低。探究教学与发现教学的区别

• “探究”方法是一种建构主义的认识方法,它强调了解世界“是怎样”发展的,是一种开放的强调过程的方法。

• “发现”方法是一种现实的、实证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强调认识世界“是什么”为目的。“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化”理论。数学化是指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以发现其规律的过程。“再创造”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呈现问题环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反思修正—解决问题

再创造学习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与发现教学模式相比,再创造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发现法”是处于较低层次的一种“再创造”活动,并未真正接触数学思维的本质,它必须进一步发展。而“再创造”则是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原则。(2)“发现法”教学中,学生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些一个又一个客体。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好的一个个问题去发现目标,从某种角度说学生还是处在被动状态;而“再创造”教学的基础是数学现实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由客观世界与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现实”互相作用融为一体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任务是不断丰富和提高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现实”。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创造的状态之中,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范例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一些实例(在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出的有代表性的、最基础的、本质的实例)的学习,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以范例阐明“个”的阶段—以范例阐明“类”的阶段—以范例理解规律性的阶段—以范例掌握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阶段

学生参与: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投入,它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的程度。它包括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角色?

(1)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设计和组织的作用;(2)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引导、激励和促进的作用;(3)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诊断和导向的作用。在课堂学习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之间是按主导与主体之间的不断错位滑移来实现相互作用的。(1)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切合的引导予以体现;(2)对话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基本交互形式;(3)课堂教学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充分交流与分享的过程。

在概念构建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1)多例比较策略;(2)表象过度策略;(3)概括关键要素策略;(4)表述交流策略;(5)多次归纳的策略;(6)操作分类策略;(7)概念的具体化策略

生活的数学:是指存在于生活实践活动中的那些非形式的数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交流和理解的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1内容分析、2学生分析

教学设计的含义:所谓教学设计,过去通常称为备课,现至教师在上课前的各种教学准备工作。

内容分析包括:1学习课程标准、2分析教材内容、3借鉴参考资料

学生分析包括:1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2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3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习惯

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条件、4表现程度

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2操作性策略、3情景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 概念的巩固和运用:1变式训练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概念结构化策略、4强化运用策略

影响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主要因素:1经验;2语言

小学数学规则的特点:1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2重要规则逐步深化;3有些规则不给结语

儿童数学规则学习的特点:1生活经验是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2规则的运用有明显的阶段性;3从实物表征运算到符号表征运算

数学规则的建立:1例证要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则、发展智能;2由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3紧密结合例证,逐级抽象概括。

数学规则的巩固和运用:加强练习的目的性;创设有趣味的练习情景;练习设计要有坡度;练习份量适当,时间分配合理;练习要有一定弹性。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成因:

一、知识方面的原因:1概念不清;2基本口算不熟;3法则记错或记不准。

二、心理方面的原因:1情感态度;2认识局限性(感知错误;注意不稳定、较狭窄;思维定势干扰;短时记忆较弱)

儿童形成空间概念的心理特点:1对直观的依赖性较强;2用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3空间概念的形成依靠渐进的过程;4容易感知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5对图性质间的关系有一个逐渐理解的过程;6对图形的识别依赖标准形式;7依据平面再造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逐步形成的。

儿童空间几何学习的特点:1经验是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2操作是儿童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

儿童空间几何教学的组织:

一、回归儿童的生活经验:1利用操作经验认识对象的形状特征;2利用图形的形状体验帮助概括图形的性质。

二、从对象的形体特征观察入手:1观察形体特征是获得对象性质的基础;2注意运用变式。

三、通过做来学习:1搭建活动;2剪拼与折叠活动;3实物操作活动;4测量活动;5作图活动。

四、加强交流和想象活动。课程的意义:1形成合力解读数据的能力;2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3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教学组织的主要策略:1注重儿童生活的策略;2强化数学活动的策略;3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的策略。

概率教学组织的主要策略:1活动的体验性策略;2游戏的引导性策略;3方案的尝试设计策略。

说课是什么?: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作为说课者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怎么教”和“怎样学”,更要从理论的高度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为什么这样学。

说课说什么?: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4说程序(重点)。

怎样把课说好?:1充满激情,亲切自然;2突出教育理念;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4紧凑连贯,简练准确;5表现专长,突出特色;6适当展示信息技术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意义和价值:1有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2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3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4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问题解决,从根本上来讲是把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的过程,它是一种对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是一种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解决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1问题的感知和理解 2方案的寻求和确定 3方案的实施和矫正 4结果的表达和反思 5相互的评价和交流

上一篇:之星竞选稿下一篇:配电房值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