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经营管理(精选8篇)
新媒体经营管理 篇1
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根据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着力打造集群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新媒体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学校决定进一步规范各级单位和各类组织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加强和推进校园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新媒体以其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等特点,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官方新媒体公众账号已成为校务公开、服务师生的重要载体,成为密切联系师生、改进工作作风、引导校园舆论、塑造学校形象、建设网络文化的重要措施。
第二条 校内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对互联网发展的适应性,主动把握网络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实现党管媒体的与时俱进。学校提倡校内各部门、学院和学生组织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建设必要的官方新媒体平台。
第三条 新媒体主要指微博、微信、QQ工作群号、易信、人人、手机报、APP客户端、网络视频、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平台。宿州学院官方新媒体包括以宿州学院(包括外文及其缩写)、宿州学院某单位、部门以及某项工作业务、团学组织的名义开通并经网站实名认证的各类新媒体。
第二章 新媒体建设的审批
第四条 学校禁止任何个人以宿州学院及所属各单位、部门、任何组织的名义开通各类新媒体。
第五条 学校各单位、部门开通官方新媒体,必须填写《宿州学院新媒体建设备案登记表》,对相关情况(如名称、宗旨、信息发布范围等)进行说明,明确主管领导、后台管理人员,登记表须经所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党委宣传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开通新媒体后,应及时申请认证。如因工作需要,发生新媒体建设分管领导或管理员变更,应重新填写《宿州学院新媒体建设备案登记表》,并及时报党委宣传部备案。
第六条 实行检查制度。校内各级官方新媒体应每年填写检查报告,报学校党委宣传部进行审核检查,年审不合格的新媒体,学校有权责令其注销账号或通过新浪网、腾讯网关闭其帐号。
第七条 学校官方新媒体建设、管理、维护的协调牵头部门为党委宣传部,学校新媒体工作室负责学校官方新媒体的信息审核发布,团委、学生处负责各级团学组织新媒体信息的正面引导和管理工作,校办公室负责新媒体建设的维护、信息监控和技术支持,各学院、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新媒体建设、管理、维护并协助配合做好学校官方新媒体的建设管理维护工作。
第三章 新媒体的信息发布
第八条 官方新媒体主要发布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最新动态、重要公告以及与学校、师生相关的其他信息,服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宣传学校的发展成就,展示学校良好形象。
第九条 校内各级官方新媒体发布和转载有关信息应遵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凡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相关资料及文件、学校内部办公信息或暂不宜向公众公开的事项,要严格把关,避免泄密事件发生。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条 官方新媒体发布消息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及规定,未经学校相关部门授权,各级官方新媒体不得擅自发布涉及学校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及敏感问题的相关信息内容。
第十一条 新媒体用户通过官方新媒体咨询业务,相应单位、部门应及时回复。如不能即时回复,应承诺答复期限。第四章 新媒体的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以学校、学校各二级单位或学生组织名义注册的官方新媒体,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管理,建立官方新媒体的主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第十三条 新媒体公众账号要以“科学发展、积极利用、加强管理、确保安全”为指导原则,制定信息审核、发布等管理规范。各建设单位应主动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制度,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新媒体内容审核与日常维护等工作。实行24小时监控。发现评论中有违法及有损学校声誉的信息,要及时向主管校领导和宣传部汇报,并与新媒体开设的网站及时沟通,妥善处理。
第十四条 校园各级官方新媒体在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发生舆情危机时,应主动予以正面回复,积极疏导,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对重大事件、紧急信息或有损学校声誉的信息,官方新媒体管理人员应及时向单位领导和党委宣传部汇报,并与新媒体的注册网站及时沟通,妥善处理。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新媒体,学校有权责令其关闭,并追究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分管领导和管理员的相关责任。
第十五条 完善新媒体运行机制。建立问题解决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学校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由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领导,统一发声,做好信息报告、新闻发布、澄清事实等工作,涉事单位要做好配合及相关事件处置工作。
第十六条 加强新媒体协同联动。学校将根据情况将登记在册的新媒体纳入学校新媒体工作圈,给予推广宣传、实名认证和技术支持。各级各类新媒体要积极转载评论学校官方新媒体发布的信息,要充分利用“互粉”,发布重要信息要及时@宿州学院,形成校内新媒体矩阵,放大集群新闻宣传效应,协同协作,构建有效的信息共享、动态交流、联动反应的网络工作模式,形成强大的新媒体宣传合力,不断提高我校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第十七条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新媒体用户,依照新闻管理部门、公安机关、通信管理部门、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理。第五章 表彰及奖惩
第十八条 学校从2015年1月起将新媒体平台建设纳入新闻宣传工作考核体系,专项考核实行加分制,上限20分,各学院各单位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加分未达到12分者,直接取消集体评优评先资格。考核具体标准如下:
1、按要求建立官方QQ工作群、官方微博体系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每完成一项工作加1分。
2、官方新媒体平台有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且有专人与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新媒体工作室内对接工作(备案、年检等),加1分。
3、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每周至少有1次原创更新且官方新浪或腾讯微博每天至少有1次原创更新,加1分。
4、官方微博按规定收听上级主管部门、校内外相关工作单位和部门的官方微博,加1分。
5、官方新浪或腾讯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收听率(收听率=收听人数/学院总人数)小于0.5加1分,大于0.5小于1加2分,大于1加3分。
6、积极推进新媒体技术,如微博话题墙、微博阅读墙、微博调查、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站互动性明显提高,加2分。
7、统一使用官方新媒体平台(如新浪或腾讯微博上墙、微信话题上墙)进行活动宣传与现场互动,每使用1次加1分,最高加3分。
8、利用官方新媒体平台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传媒类竞赛,按获奖等级分别加5分、3分、1分。
9、官方新浪或腾讯微博发表的微博,获得校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并产生良好社会效应,按照转发量进行加分,单条转发量达到1万以上加1分,单条转发量达到3万以上加3分,单条转发量达到5万以上加5分,以此类推。
10、在新媒体平台建设方面取得创新性重大成果并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加5分。
第十八条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新媒体建设单位,新闻宣传工作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开通官方新媒体的单位、部门、各类组织,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试行)
一、为增强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透明度,深化检务公开,扩大检察机关社会影响力,便于社会公众及新闻舆论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密切检察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根据中共防城港市委《关于建立防城港市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新闻发布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大力推进检务公开和民主建设,切实提高执法为民的能力,努力维护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成立由党组书记、检察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新闻发言人制度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日常工作开展,工作人员由院政治部、办公室、研究室有关人员组成。
四、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的新闻发言人由分管副检察长担任。新闻发主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主持召开市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代表市检察院及时主动、准确全面对外发布检察机关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以及工作进展等情况;及时就本院涉及党的工作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热点难点问题发布信息,表明立场和观点,介绍所采取的措施和工作进展等情况;及时澄清涉及党的工作、检察工作的各种误解和疑虑,批驳谣言,消除不实或歪曲报道的影响;发布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布的信息及接受新闻媒体记者常规性采访。
五、新闻发布会的工作规则
1、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有:检察机关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业务决策;检察机关的阶段性成果及典型工作经验;检察机关出台的新举措、新机制;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和刑事犯罪重大典型案件;澄清社会上有关检察机关的不实言论和消息;其他有必要向社会发布的重要检察新闻等。
2、发布新闻必须撰写新闻发言稿。由新闻发布内容相关的部门负责起草,文稿须送新闻发言人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再呈送检察长审批。发言稿要经过院领导严格审核把关,不允许发表有损于检察机关声誉和形象的言论,不得泄露案件秘密等国家秘密。
3、新闻发言人发布的言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不允许贬损党和国家、政府、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声誉,不允许贬低或攻击个人人格。
4、新闻发布以新闻发言人为主,也可根据需要邀请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发布。新闻发言人及参加发布会的有关人员应当着检察制服,并注意仪态仪表。
5、需进行新闻发布活动时,新闻发言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系媒体记者采访、新闻发布材料(新闻发布方案、新闻发布稿、主持词、预提问的参考答案、提供给媒体的相关新闻背景材料等)的准备等会务工作,并提前5个工作日将以上材料报市委宣部和市外宣办,经审核同意后由市委宣传部、市外宣办做好统筹安排,单位自行组织发布。
6、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参照《防城港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修订)》(防政办发[2010]18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基层院及市院机关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
七、丰富完善新闻发布形式。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组织集体采访、互联网访谈,接受媒体专访,答复电话问询,发布新闻稿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新闻发布活动,积极探索新闻发布的途径和方式,努力拓展党的声音、检察工作的声音的传播渠道。
八、加强沟通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平时要加强向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外宣办通报本部门组织的重大新闻发布活动和新闻发布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要加强与市政法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既要防止出现发布工作缺位和错失新闻发布、舆论引导时机等问题,又要防止出现交叉重复特别是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九、本制度自二O一二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镇江市人民检察院外网网站管理制度
作者: 发布于:2013-5-31 16:32:53 点击量: 1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检察院政务信息化建设,保证我院外网网站的正常运行,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现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结合我院外网网站建设具体情况,特制定市检察院外网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制度。
第二条 市检察院外网网站是提供政务信息及服务的窗口,全市检察干警要充分重视市检察院外网网站的建设。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市检察院和各基层院。
第二章 外网网站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条 市检察院成立外网管理领导小组,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俞波涛为组长,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侯建伟为副组长兼网站总编,市检察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教育处。外网网站日常工作机构(人员)为外网网站总编、各版块主编、各处室信息员。
第四条 外网网站总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外网网站信息发布的总体规划,指导外网网站栏目、业务版块的设置和调整。在各版块主编协助下,保证我院外网网站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安全、有序地进行,保证外网网站信息的鲜活、详实。总编负责重要信息的审核发布工作。第五条 网站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具体指导、协调外网网站建设及信息发布工作;
(二)组织外网网站建设及信息发布的教育培训;
(三)检查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定期向网站总编汇报工作。
第六条 外网网站按业务类别设13个版块,每版块设主编一名,为责任处室的主要负责人。主编的主要职责:负责本业务版块内容的管理,指导、督促相关处室信息员的工作,对提交的信息及时审核发布。版块编辑责任分配为:办公室负责镇检简介、镇检动态、检务公开;宣传教育处负责图片新闻、检察新闻、检察官风采、检察文化;公诉处负责案件报道;职务犯罪预防处负责预防犯罪;控告申诉处负责举报中心;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法制宣传、理论研究、法律法规。
第七条 市检察院设专职外网网站管理员,主要职责是网站的信息收集汇总、日常管理与维护、内容更新以及其他信息材料的管理、录入与发布。网站管理员要严格管理外网网站,不得将后台发布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透露给他人,密码要不定期修改,保障网站的安全运行。各处室确定信息员一名,主要职责是:负责及时收集、提交、审核本处室上网信息;确保网上发布的信息来源合法,信息内容真实、准确、可靠。
第三章 信息发布的工作程序
第八条 各处室信息员应按照所负责版块的内容,及时收集本处室有关信息如工作动态、典型事迹、经验介绍、统计数字、典型案例、研究文章等,按规定格式录入,并填妥信息发布审核单,由版块主编审核,送分管院领导签字,并报市院外网网站办公室统一发布。图片新闻、镇检动态、检察新闻版面每周新发布信息不少于3条;检察官风采、预防犯罪、法制宣传、检察文化、理论研究、案件报道版面每半月新发布信息不少于2条;镇检简介、检务公开应根据工作情况及时更新。
第九条 需在外网网站发布的信息及所有的新闻图片需经版块主编初审,提交外网网站总编审核,然后送外网网站管理员上网发布。
第十条 外网网站总编、各版块主编在审核信息时,要注明信息保存期限,网站管理员要定期对外网网站信息进行删除、维护。
第四章 外网网站安全管理
第十一条 根据国家有关保密的法规,标有密级的上级文件及其它涉密信息不得在网上发布。第十二条 管理员在上传文件至服务器之前,必须先对该文件进行病毒检测,确保没有病毒感染后方可上传。
第十三条 外网网站的技术保障由检察技术处负责。
第六章 监督与奖惩
第十四条 宣传教育处要定期召开各处室信息员会议,审查和解决外网网站建设和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第十五条 对在外网网站建设和信息发布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处室和个人在年终总结时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视情节给予批评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管理制度由市院政治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新媒体经营管理 篇2
一、新媒体及其传播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时间维度上的概念, 它是相对于“旧”媒体而出现和存在。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这些大众传播媒体而言, 新媒体是指随着新兴电子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形式, 目前主要指宽带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两类, 新媒介的经营管理主要是这两块的增值服务, 有学者把这两类新兴电子媒介催生的新媒体称为第三代媒体。因此, 所谓新媒体 (New Media) 就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 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一个专指新近出现的种种传播媒体形式的宽泛概念,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 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网技术、卫星技术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新兴电子媒介终端实现的现今社会最为常见的媒体形态。
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 如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 (Web TV) 、楼宇视屏、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报、搜索引擎、电子信箱、门户网站等超过30种, 其中既有新媒体形式, 也有不少新兴电子媒介硬件、新兴电子媒介软件, 或者新的媒体经营模式。通过新媒体向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各种服务, 不仅改变了人类传播活动的老面孔, 也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和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这种信息科技与新兴电子媒介产品的紧密结合的新媒体代表了今后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由于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能够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互动、表达、信息与娱乐的需要, 以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技术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了更灵活的个性表达与交流之路, 在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上更具个性化, 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越来越强;而且媒体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特征决定了新兴电子媒介把传统媒体的“后仰式”消费改变为新媒体的“前倾式”消费:高新技术和使用环境使新媒体更具可视性、可读性、可听性, 更加精致, 更有吸引力。新媒体使用者已不仅仅是选择什么内容消费, 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很多消费直接参与互联网的视频、人肉搜索、博客、手机的拍照、摄像、文字编辑及发送等媒体内容的创造。由于人们对媒体内容的需求各异, 新媒体消费极具个性化。这就要求新媒体经营管理者必须有针对性地找准市场定位, 把大量的媒体市场细分以充分把握市场发展空间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二、新媒体对媒体经营管理的影响
按照早期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哈罗德·英尼斯所言:“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之后, 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传播的知识特征。而不同媒介又各有殊异的特性和功能。那么, 一个社会中新媒介发展壮大成为主导媒介的过程, 必然导致社会文化的震动和变迁。”他断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 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加拿大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c Luhan) 也曾睿智地指出:“媒介即讯息, 每一种媒介都是用一种方式而不是另一种方式构建世界。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麦克卢汉同时强调:“任何媒介 (即人的延伸) 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 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 (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 , 都会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依照哈罗德·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传媒理论, 作为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社会文化建构系统、社会心理疏导系统、社会管理控制系统等社会功能方面有着无可比拟重要性的大众传媒。由于新兴电子媒介的出现而产生的新传媒及其新特征一定会对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及媒体经营管理中的“受众群体”“运营模式”“盈利手段”等方面都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新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
新媒体在技术层面被阐释为“TMT”, 即高科技 (Technology) 、媒体内容 (Media) 传播和现代通讯传输 (Tele-com) 的结合。围绕媒体职业、媒体管理、媒体岗位及媒体组织者的概念外延, 新媒体既能提供视频、音频、文字、甚至触觉和嗅觉等五官感受齐全的信息, 又可让受众及时参与反馈并影响信息源的内容加工, 相对于缺乏传播效力的面对面传播时代和五官感受不全的印刷和电波传统媒体, 能实现远距离、高信息量和高储存力的新媒体的传播效力全面改善, 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运营和传播时代。
过去, 传统媒体是编辑决定报道主题, 记者收集事实, 然后包装成新闻, 以一张报纸或一档节目形式传播给受众。普通受众因为身份、经济和技术的原因, 只是受众, 很难参与传媒的制作和传播。而由新兴电子媒介支撑的新媒体则能依托互联网服务、手机服务等方式, 经济快捷地以众多形式向他人传播信息。门户网站 (例如:SOHU、SINA) 、个人网页、网络游戏、楼宇电视广告 (例如:FOCUS MEDIA) 等新媒体雨后春笋般的问世, 使得策划、组织和管理传媒信息的新群体大量出现, 在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的记者和编辑之外, 又增加了网站主编、网页管理、游戏设计师、博客作者、短信写手等许多新的职业与岗位。短信、彩铃、可供点播或下载的视频和音频、可以随意发表个人评论的跟帖、电子邮箱等以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保证了新媒体的传播。由于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网络交谈、网络调查、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与信息组织者及时沟通, 信息受众可以将个人意见立刻反馈给信息源并且马上参与信息源的信息加工, 使得媒体传播的交互性、收发信息的异步性和接受信息的主动性被“新媒体”发挥的淋漓尽致, 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2、新媒体直接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和政治参与行为
由于新媒体使受众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播者的草根化、信息检索的便利性、网络传播的海量信息、互动通讯及时准确, 使新媒体在互动基础上开创了人类交往的新纪元。在目前信息化的社会条件下, 人们甚至可以通过自我炒作达到自我包装、自我宣传的目的, “任志强”“牛刀”“凤姐”“天仙妹妹”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所有读者都是编辑和记者”, 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传播方式, 编辑和记者在某个时间点甚至和受众一样多, 点与点相连形成一张无形的、无人能躲开的天网, 这在旧媒体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由新兴电子媒介产生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监督力量。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新媒体参与政治。新媒体成为民意舆情的重要反映渠道。政府通过博客收集大量民意, 有些信息可直达中央高层, 对政府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受新兴电子媒介影响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主改革和监督的“助力车”和“推进器”, 成为人民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模式。
3、新媒体势必改变旧的媒体盈利模式
新兴电子媒介产生的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 显然不再是单一模式, 而是变成了多种模式的组合。媒体业务的融合趋势, 使得新媒体业务的运营需要跨越多种媒体平台, 这体现在新多媒体的内容和服务往往同时需要来自平面、广播、电视等多种传统媒体的支持。同样, 新媒体的赢利模式也显得较之传统媒体更灵活和多元化, 付费内容、媒体模式或是某种概念的结合都能成为新媒体业务的赢利模式。新媒体强调某种内容增值业务与服务, 通过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技术服务等就能成为很好的盈利点。
传统媒体的赢利是以广告投放为主;媒介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单向传递, 受众的目标特定但不确定, 广告价值随着覆盖受众的扩大而线性增长。而新媒体的信息是互联网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策划、组织和提供, 他们面向公众提供信息传递服务;媒介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呈复合形式双向传递;网络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 通过提供与传统媒体类似但又根本不同的服务对媒介产品收费;媒体业务可以与金融服务、商业贸易结合收费, 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可以下载收费;产品的订购可以在线支付收费。这些盈利形式, 有的是对报纸和电视广告的变相模仿, 有的是通过网络信息库对用户收费, 有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降低成本, 有的是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和彩铃这样个性化服务满足受众需求盈利。
4、新媒体势必为世界各国投资商带来巨大商机
新媒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 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媒体在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同时, 带来了新的产业的诞生和巨大的商机。从而推动着整体经济的全面发展。
根据权威调查机构预测, 在中国新媒体的市值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新媒体的巨大潜力, 给世界各国的投资商, 特别是风险投资商带来了巨大商机。
一段时间以来, 百度、巨人等网络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新浪、搜狐等传统门户网站和新兴的网站吸引了大量风险资金, 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对移动通信、IPTV、手机电视注入巨资。
新媒体创造出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及时通讯等商业模式, 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动力。“超级男声”短信总收入超过了3000万。2009年从除夕至大年初七八天时间,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的收入逾19亿元, 仅仅短信一项, 2009年春节短信达170亿条, 短信写手月收入达万元, 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2009年网络广告市场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整体规模增至230亿元, 年度增速达81.0%;网络购物市场连续几年延续高增长态势, 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破千亿, 增速超过130%;网购用户规模达10000万, 近三成的网民成为网络购物用户;搜索引擎市场规模突破70亿元, 用户规模接近3.2亿人, 专家预测2012年将突破5亿人;手机电视的市场规模增加, 2010年初步统计手机电视市场规模已达到59亿元;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预计将达2743亿元, 同比增长181%, 网上支付深度用户增速稳健, 接近2500万元。随着3G网络的普及和手机产品的丰富, 2010年中国无线营销市场规模已达到22亿元。这些数据已经说明:现在的新经济实际上是新兴电子媒介支撑的新媒体经济, 现在的富豪榜实际上成了新兴电子媒介影响的媒体企业家富豪榜, 在新媒体的光环下,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媒体“新贵”的层出不穷。
5、新媒体势必对高科技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兴电子媒介衍生的新媒体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体产业链, 新媒体利用技术优势, 在相关产品的前端、中端和后端不断延伸出新的产品或者相关产业。新媒体产业链丰富、完善和不断发展进而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市场前景。就手机衍生出来的新媒体而言, 目前中国市场现有的手机增值业务有文本信息SMS、MMS, 发展迅猛的彩铃 (CRBT) 、手机音乐、手机影像。一个新媒体平台已经形成, 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海量需求时代也随之到来。目前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完美结合, 已经创造出一个个超值回报的神话。手机作为产品消费平台和付费平台, 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信息和娱乐消费的个人终端。手机电视将是手机话音业务、文本业务之后最值得关注的3G业务。在美国, 去年网络购物成交总额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 占到零售业总额的6%, 相比之下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潜力巨大。由此带来的将是整个媒体产业链商业形态的改变。目前围绕4300余万家中小企业而衍生出来的服务商分布在IT、物流、搜索、金融等相关领域。平台服务商包括阿里巴巴、卓越网、当当网、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软件服务商如阿里软件、金蝶软件、用友软件;支付与金融服务商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搜索服务商则涵盖百度、谷歌、搜狗、有道、搜搜、雅虎以及一些垂直搜索等;物流服务商覆盖中国邮政、民营快递公司、外资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服务商自建物流配送公司。不仅如此, 新媒体在科技、工业、农业、卫生、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所创造的间接商机、所创下的间接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6、新媒体直接影响着当今文化产业的消费和发展
新兴电子媒介衍生的新媒体对文化影响, 首当其冲是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媒介交流方式和娱乐体验方式, 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主导了新的文化消费, 创造了新的文化消费产品, 进而改变了人们包括网络语言、网络视频、网络红人等文化消费观念。新媒体的自由度、互动性及参与交流的广泛性, 使得当下的文化趣味日益娱乐化、流行化、大众化。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无限性和伴随性恰恰能使人们实现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消费成为可能和便利, 并成为文化产业实现的重要介质。无疑, 新媒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的动力, 带给人们新的生活。在新媒体发展的二十年间, 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很大转变。候机厅、公交车里、电梯中随处可见人们全神贯注地看着小小的手机屏幕或移动电视。年轻的一代已经习惯了在淘宝、易趣、当当、卓越等网络商铺里购物。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新媒介本身自产生起就有商业性和娱乐性, 工作与娱乐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工作与生活也越来越融合在一起。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介了解时事新闻、查看证券行情、购买商品, 甚至是交友谈恋爱。随着不断融合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受众有意无意受到媒介的文化形态的影响, 信息形态、娱乐形态, 甚至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同质化倾向日益明显。现在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各种新兴电子媒介工作、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建立新身份并发展新文化。人们利用新媒体展示自我、创造个性, 形成新的草根文化。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传输的各类信息, 几乎波及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各个角落。
三、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隐患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回顾媒介发展的历史, 每一种新的媒介的出现, 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 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文化传递的方式以及媒体经营管理, “新媒介”会不断涌现和不断发展, 平面媒体提供文字和图片、广播提供音响、电视提供音像, 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这种新兴电子媒介支撑的“新媒体”却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 新媒体必然催生“新人类”。
从媒介史来看, 每一次新兴媒体的诞生和革命, 都同时造就了新兴媒体的一代人, 如“报纸的一代”、“广播的一代”、“电视的一代”, 现在也自然会产生“手机和网络的新媒体一代”。在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的群体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 在新媒体环境下, 信息的自由传播、传播者的平民化和传媒机构的企业化给社会对信息的监管和控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这些困难使新媒体发展存在不少隐患和种种负面影响, 这显然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 各方面正在加大力度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 使新媒体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M].商务印书馆, 2005.
[2]罗伯特·艾伦:重组话语频道[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3]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 2000.
[4]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5]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7]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 2000.
[8]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新媒体经营管理 篇3
【关键词】 新兴电子媒介新媒体媒体经营管理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电子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天涯若比邻”的新信息时代。在历史上,常规媒体作为人类社会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多方面影响和引导着世界的发展。今天,在新兴电子媒介的兴起和信息化汹涌澎湃的冲击下,传统的媒体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相继出现的各种新兴电子媒介形式的支持下,作为媒体传播的载体,新兴电子媒介在媒体经营管理中的影响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经济快速发展、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信息全球化等力量的驱动下,这些影响已经对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传统媒体经营管理造成了显著的冲击。
一、新媒体及其传播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时间维度上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旧”媒体而出现和存在。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这些大众传播媒体而言,新媒体是指随着新兴电子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形式,目前主要指宽带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两类,新媒介的经营管理主要是这两块的增值服务,有学者把这两类新兴电子媒介催生的新媒体称为第三代媒体。因此,所谓新媒体(New Media)就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一个专指新近出现的种种传播媒体形式的宽泛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网技术、卫星技术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新兴电子媒介终端实现的现今社会最为常见的媒体形态。
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如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Web TV)、楼宇视屏、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报、搜索引擎、电子信箱、门户网站等超过30种,其中既有新媒体形式,也有不少新兴电子媒介硬件、新兴电子媒介软件,或者新的媒体经营模式。通过新媒体向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各种服务,不仅改变了人类传播活动的老面孔,也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这种信息科技与新兴电子媒介产品的紧密结合的新媒体代表了今后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由于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能够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互动、表达、信息与娱乐的需要,以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技术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了更灵活的个性表达与交流之路,在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上更具个性化,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越来越强;而且媒体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特征决定了新兴电子媒介把传统媒体的“后仰式”消费改变为新媒体的“前倾式”消费:高新技术和使用环境使新媒体更具可视性、可读性、可听性,更加精致,更有吸引力。新媒体使用者已不仅仅是选择什么内容消费,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很多消费直接参与互联网的视频、人肉搜索、博客、手机的拍照、摄像、文字编辑及发送等媒体内容的创造。由于人们对媒体内容的需求各异,新媒体消费极具个性化。这就要求新媒体经营管理者必须有针对性地找准市场定位,把大量的媒体市场细分以充分把握市场发展空间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二、新媒体对媒体经营管理的影响
按照早期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哈罗德·英尼斯所言:“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传播的知识特征。而不同媒介又各有殊异的特性和功能。那么,一个社会中新媒介发展壮大成为主导媒介的过程,必然导致社会文化的震动和变迁。”他断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加拿大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也曾睿智地指出:“媒介即讯息,每一种媒介都是用一种方式而不是另一种方式构建世界。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麦克卢汉同时强调:“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会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依照哈罗德·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传媒理论,作为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社会文化建构系统、社会心理疏导系统、社会管理控制系统等社会功能方面有着无可比拟重要性的大众传媒。由于新兴电子媒介的出现而产生的新传媒及其新特征一定会对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及媒体经营管理中的“受众群体”“运营模式”“盈利手段”等方面都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新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
新媒体在技术层面被阐释为“TMT”,即高科技(Technology)、媒体内容(Media)传播和现代通讯传输(Tele-com)的结合。围绕媒体职业、媒体管理、媒体岗位及媒体组织者的概念外延,新媒体既能提供视频、音频、文字、甚至触觉和嗅觉等五官感受齐全的信息,又可让受众及时参与反馈并影响信息源的内容加工,相对于缺乏传播效力的面对面传播时代和五官感受不全的印刷和电波传统媒体,能实现远距离、高信息量和高储存力的新媒体的传播效力全面改善,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运营和传播时代。
过去,传统媒体是编辑决定报道主题,记者收集事实,然后包装成新闻,以一张报纸或一档节目形式传播给受众。普通受众因为身份、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只是受众,很难参与传媒的制作和传播。而由新兴电子媒介支撑的新媒体则能依托互联网服务、手机服务等方式,经济快捷地以众多形式向他人传播信息。门户网站(例如:SOHU、SINA)、个人网页、网络游戏、楼宇电视广告(例如:FOCUS MEDIA)等新媒体雨后春笋般的问世,使得策划、组织和管理传媒信息的新群体大量出现,在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的记者和编辑之外,又增加了网站主编、网页管理、游戏设计师、博客作者、短信写手等许多新的职业与岗位。短信、彩铃、可供点播或下载的视频和音频、可以随意发表个人评论的跟帖、电子邮箱等以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保证了新媒体的传播。由于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网络交谈、网络调查、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与信息组织者及时沟通,信息受众可以将个人意见立刻反馈给信息源并且马上参与信息源的信息加工,使得媒体传播的交互性、收发信息的异步性和接受信息的主动性被“新媒体”发挥的淋漓尽致,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2、新媒体直接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和政治参与行为
由于新媒体使受众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播者的草根化、信息检索的便利性、网络传播的海量信息、互动通讯及时准确,使新媒体在互动基础上开创了人类交往的新纪元。在目前信息化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甚至可以通过自我炒作达到自我包装、自我宣传的目的,“任志强”“牛刀”“凤姐”“天仙妹妹”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所有读者都是编辑和记者”,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传播方式,编辑和记者在某个时间点甚至和受众一样多,点与点相连形成一张无形的、无人能躲开的天网,这在旧媒体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由新兴电子媒介产生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监督力量。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新媒体参与政治。新媒体成为民意舆情的重要反映渠道。政府通过博客收集大量民意,有些信息可直达中央高层,对政府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受新兴电子媒介影响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主改革和监督的“助力车”和“推进器”,成为人民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模式。
3、新媒体势必改变旧的媒体盈利模式
新兴电子媒介产生的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显然不再是单一模式,而是变成了多种模式的组合。媒体业务的融合趋势,使得新媒体业务的运营需要跨越多种媒体平台,这体现在新多媒体的内容和服务往往同时需要来自平面、广播、电视等多种传统媒体的支持。同样,新媒体的赢利模式也显得较之传统媒体更灵活和多元化,付费内容、媒体模式或是某种概念的结合都能成为新媒体业务的赢利模式。新媒体强调某种内容增值业务与服务,通过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技术服务等就能成为很好的盈利点。
传统媒体的赢利是以广告投放为主;媒介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单向传递,受众的目标特定但不确定,广告价值随着覆盖受众的扩大而线性增长。而新媒体的信息是互联网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策划、组织和提供,他们面向公众提供信息传递服务;媒介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呈复合形式双向传递;网络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通过提供与传统媒体类似但又根本不同的服务对媒介产品收费;媒体业务可以与金融服务、商业贸易结合收费,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可以下载收费;产品的订购可以在线支付收费。这些盈利形式,有的是对报纸和电视广告的变相模仿,有的是通过网络信息库对用户收费,有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降低成本,有的是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和彩铃这样个性化服务满足受众需求盈利。
4、新媒体势必为世界各国投资商带来巨大商机
新媒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媒体在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带来了新的产业的诞生和巨大的商机。从而推动着整体经济的全面发展。
根据权威调查机构预测,在中国新媒体的市值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新媒体的巨大潜力,给世界各国的投资商,特别是风险投资商带来了巨大商机。
一段时间以来,百度、巨人等网络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新浪、搜狐等传统门户网站和新兴的网站吸引了大量风险资金,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对移动通信、IPTV、手机电视注入巨资。
新媒体创造出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及时通讯等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动力。“超级男声”短信总收入超过了3000万。2009年从除夕至大年初七八天时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的收入逾19亿元,仅仅短信一项,2009年春节短信达170亿条,短信写手月收入达万元,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2009年网络广告市场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整体规模增至230亿元,年度增速达81.0%;网络购物市场连续几年延续高增长态势,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破千亿,增速超过130%;网购用户规模达10000万,近三成的网民成为网络购物用户;搜索引擎市场规模突破70亿元,用户规模接近3.2亿人,专家预测2012年将突破5亿人;手机电视的市场规模增加,2010年初步统计手机电视市场规模已达到59亿元;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预计将达2743亿元,同比增长181%,网上支付深度用户增速稳健,接近2500万元。随着3G网络的普及和手机产品的丰富,2010年中国无线营销市场规模已达到22亿元。这些数据已经说明:现在的新经济实际上是新兴电子媒介支撑的新媒体经济,现在的富豪榜实际上成了新兴电子媒介影响的媒体企业家富豪榜,在新媒体的光环下,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媒体“新贵”的层出不穷。
5、新媒体势必对高科技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兴电子媒介衍生的新媒体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体产业链,新媒体利用技术优势,在相关产品的前端、中端和后端不断延伸出新的产品或者相关产业。新媒体产业链丰富、完善和不断发展进而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市场前景。就手机衍生出来的新媒体而言,目前中国市场现有的手机增值业务有文本信息SMS、MMS,发展迅猛的彩铃(CRBT)、手机音乐、手机影像。一个新媒体平台已经形成,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海量需求时代也随之到来。目前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完美结合,已经创造出一个个超值回报的神话。手机作为产品消费平台和付费平台,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信息和娱乐消费的个人终端。手机电视将是手机话音业务、文本业务之后最值得关注的3G业务。在美国,去年网络购物成交总额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占到零售业总额的6%,相比之下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潜力巨大。由此带来的将是整个媒体产业链商业形态的改变。目前围绕4300余万家中小企业而衍生出来的服务商分布在IT、物流、搜索、金融等相关领域。平台服务商包括阿里巴巴、卓越网、当当网、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软件服务商如阿里软件、金蝶软件、用友软件;支付与金融服务商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搜索服务商则涵盖百度、谷歌、搜狗、有道、搜搜、雅虎以及一些垂直搜索等;物流服务商覆盖中国邮政、民营快递公司、外资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服务商自建物流配送公司。不仅如此,新媒体在科技、工业、农业、卫生、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所创造的间接商机、所创下的间接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6、新媒体直接影响着当今文化产业的消费和发展
新兴电子媒介衍生的新媒体对文化影响,首当其冲是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媒介交流方式和娱乐体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主导了新的文化消费,创造了新的文化消费产品,进而改变了人们包括网络语言、网络视频、网络红人等文化消费观念。新媒体的自由度、互动性及参与交流的广泛性,使得当下的文化趣味日益娱乐化、流行化、大众化。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无限性和伴随性恰恰能使人们实现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消费成为可能和便利,并成为文化产业实现的重要介质。无疑,新媒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的动力,带给人们新的生活。在新媒体发展的二十年间,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很大转变。候机厅、公交车里、电梯中随处可见人们全神贯注地看着小小的手机屏幕或移动电视。年轻的一代已经习惯了在淘宝、易趣、当当、卓越等网络商铺里购物。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新媒介本身自产生起就有商业性和娱乐性,工作与娱乐的界限也变得模糊,工作与生活也越来越融合在一起。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介了解时事新闻、查看证券行情、购买商品,甚至是交友谈恋爱。随着不断融合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受众有意无意受到媒介的文化形态的影响,信息形态、娱乐形态,甚至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同质化倾向日益明显。现在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各种新兴电子媒介工作、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建立新身份并发展新文化。人们利用新媒体展示自我、创造个性,形成新的草根文化。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传输的各类信息,几乎波及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各个角落。
三、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隐患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回顾媒介发展的历史,每一种新的媒介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文化传递的方式以及媒体经营管理,“新媒介”会不断涌现和不断发展,平面媒体提供文字和图片、广播提供音响、电视提供音像,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这种新兴电子媒介支撑的“新媒体”却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新媒体必然催生“新人类”。
从媒介史来看,每一次新兴媒体的诞生和革命,都同时造就了新兴媒体的一代人,如“报纸的一代”、“广播的一代”、“电视的一代”,现在也自然会产生“手机和网络的新媒体一代”。在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的群体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自由传播、传播者的平民化和传媒机构的企业化给社会对信息的监管和控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这些困难使新媒体发展存在不少隐患和种种负面影响,这显然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各方面正在加大力度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使新媒体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5.
[2] 罗伯特·艾伦:重组话语频道[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
[4] 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 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0.
[8] 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新媒体经营管理 篇4
2012年07月13日 14:27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1期 作者:赵春丽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61 【内容提要】 新媒体时代社会管理面临着突出矛盾:集权治理的惯性与分权善治诉求之间的矛盾、社会组织管理行政化与社会组织方式自治化的矛盾、自上而下的利益聚合与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的矛盾、社会稳定和谐的政治愿景与社会问题放大化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实现社会管理思维的转变,要以放权服务思维取代集权命令思维,以平等合作思维取代单向监管思维,以对话共识思维取代主观专断思维,以柔性开放思维取代以刚性压制思维。
引言
社会管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①社会管理活动的最重要的主体是政府,社会管理思维是指政府所持有的管理社会生活、社会事务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所谓新媒体,主要是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有别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实现传播的新型媒体,具有非线性(超媒体)、交互性、超时空、个性化、虚拟性、即时性等特征。互联网、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媒体、移动电视等各种移动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新媒体不但是社会传播的重要载体,本身已成为特有的社会符号和景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事件交融、重构,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急速转型的今天,各种社会关系变得异常复杂,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可能激化,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伴随着新媒体无中心化和不确定的传播,社会矛盾变得更加敏感、胶着和复杂化。如有学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网络文化问题日益突出,面临严峻挑战与威胁”。②然而,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管理制度的滞后与不断变化的现实之间的不协调已经日益凸显。作为社会公共权力执掌者,政府应该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转型的要求。
一、放权服务思维取代集权命令思维
1.新媒体时代集权治理与分权善治的矛盾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社会组织与团体涌现,民间社会开始自立于政府之外,构成了除官方和个体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呈现蓬勃生机。但是政府集权治理的惯性并未因此而消解,不少公共管理部门和干部却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字塔式管理方式,采用政府包办一切的思维和工作方法进行社会控制与管理,管理层级复杂,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比较习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推动工作,容易导致矛盾激化。社会治理中呈现权力过于集中、反应迟钝和被动、手段单
一、矛盾易激化、重管制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管、政出多门、惯于采取行政手段和强制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等特点。这种方式忽视或不信任民间社会力量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导致政府集权治理与社会各种力量分权善治诉求的矛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社会【关 键 词】社会管理 新媒体 新思维 生活中的全面渗透加剧了这一矛盾。新媒体具有无中心化、高度互动性的特点,信息中心不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信息不再被垄断于个人或机构。尽管政府仍是最大的信息资源的掌控者,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运用,使信息流通从单通道向混合型渠道转变,让每个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每一个人都是中心”③,个体与社会组织均有了信息发布、分享与传播权,信息权力不断扩散,权力的无中心化和分散化触及社会结构最深层,“分权心态正逐渐弥漫于整个社会之中……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将成为明日黄花”④,信息等级结构和信息割据被打破,信息互动和共享的民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信息管理权力与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通过集中管理信息的方式和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实施社会管理显然捉襟见肘。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随着新媒体的传播酿成更大的群体事件,表明集中管理、命令管制让政府陷入被动和尴尬的境遇。
2.以放权服务取代集权命令思维
一方面,要进行扁平化放权式改革,超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二元对立思维,通过电子政府打造扁平化放权式政府结构,建立整合性、动态性、发散性的电子政府架构体系,压缩政府管理层级,实现现实政府与虚拟政府管理的结合。现实政府管理中,科层制不可或缺,是现代政府管理效率和执行能力的保障,然而,基于互联网的以电子政府为标志的“虚拟政府”组织,则须用虚拟化思维进行政府管理,致力于减少中间管理层级,推动政府的扁平化,减少审批事项和层级,减少不适当的规制。同时,建立网上虚拟社区,利用新技术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自主管理,推进基层社区自治,引领民众直接参政议政。另一方面,放权的同时,利用新型媒体加强公共服务。对社会管理来说,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而新媒体的精神就是免费、共享和服务,新媒体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手段,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办公平台为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供了技术条件。应充分利用虚拟组织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重新构建政府、企业、民众三者的互动关系,建立跨越时间、空间、部门的提供每天二十四小时、每周七天的全天候的“一站式”政府服务体系,实现无细缝化链接,一些临时性的业务可以通过建立虚拟机构,在网上进行办理;一些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协调整合,使公众只要登录某政府网站,就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所有网上服务项目,民众不需要进入各个专门的职能部门,而是在统一的网站进行全面的服务。
二、平等合作思维取代单向监管思维
1.新媒体时代社会组织管理行政化与自治化的矛盾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经济成分和社会组织不断成长,然而,其管理方式依然具有强烈的行政化色彩,沿袭了以限制和控制为主要取向的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着大量不利于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如对民间组织寻找业务主管单位的要求、过高的登记准入门槛、年检的规定和请示报告制度、多头管理体制等等,导致我国民间组织发展中存在着官办色彩浓厚、规模实力偏小、资金缺乏、能力不强、效率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等结构性缺陷,尚不完全具备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民间组织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⑤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催生了大量不同于挂靠于政府部门的新民间组织,成为新的社会组织方式,深刻改变社会结构。一方面,社会不再以“单位”为纵向聚合纽带,而是出现太多的“横向”联系。新媒体强化人们的“弱纽带”联系,实现更多联系、更多交往,使得不同阶层、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和主题而自发地聚合在一起,并从线上活动扩展到面对面的线下活动,打破人际交往与人际组织的社会阶层、地理界限和文化隔阂,产生全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和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必将映射在现实的社会结构,并不断地构成社会关系结构重组和再造的动力。另一方面,各类社会组织借助互联网获得了更为强大的组织、协调、沟通等社会动员能力。“社会性软件让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组建群体和共同行动的能力,我们的能力在大幅增加,这种能力包括分享的能力、与他人互相合作的能力、采取集体行动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都来自传统机构和组织的框架之外。”⑥共享、合作和集体行动的障碍被彻底消除,产生了新的集体主义,“人人皆记”且实时协调代替了事前计划,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社会和地理与物理空间的种种限制,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微博、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等新的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协同合作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和社会甚至企业的必需。“知识、权力和生产能力将比历史上任何时刻更加分散,价值创造将更快、流动性更高、变动更快。”⑦借助于新媒体,各种社会组织可以即时发布信息进行组织动员,短时间内即可发起由虚拟到现实社会的行动,“反应快、动员成本低、自我组织、互动性高以及对现实事件进程的干预性强;”⑧各种社会力量都拥有对社会事务的发言权,也昭示着政府作为单一力量进行社会治理的局限性。这一切使得靠垂直的行政管理的方式难以适应具有强大自组织能力的各类公民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管理的行政化方式亟需改变。
2.以平等合作思维取代单向监管思维
身处信息化时代的转型社会,更需要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与协同治理,让国家权力更多向社会回归,充分发挥社会本身的力量,进行合作善治。
一要在社会管理中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公民个体的创造性,实现公民之间的平等。一方面,应充分调动和尊重公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媒体以更大限度解放了个体,“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个人不再被淹没在普遍性中,或作为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需要和希望的声音。”⑨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更多公民具有了自我实现和被尊重的强烈需要,法治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不同公民应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社会管理中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二要实现社会组织的平等,实现社会组织无等级化,祛除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和行政化,依据社会组织的行业性质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三要实现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尊重社会组织和NGO等的主体性。在平等基础上,实现公民在社会管理中的知情、参与和监督,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合作。在社会保障中,除了政府承担的责任外,发挥社会和市场力量的作用。在社会利益协调体系中,让新媒体的便利能够惠及底层弱势群体,通过新媒体搭建利益表达和沟通机制;在权益保障体系中,建立集体谈判和平等协商机制。在社团管理体系中,从政治上防范、限制和控制、由许可审判式的监管到事后监督。
三、对话共识思维取代主观专断思维
1.新媒体时代自上而下的利益聚合与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的矛盾凸显
现代政府执政必须要把不同阶层民众的意见和利益要求加以聚合、综合,变成政府的政治主张和政策,并且强化其汇聚、反映表达各阶层政治意向的能量与功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民众拥有了更多自主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和途径。然而,受制于媒介体制和利益诉求渠道,民众利益表达依然障碍重重。进入新媒体时代,借助于互联网论坛、博客、微博等工具,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渠道开始畅通。民众开始便捷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真正的利益主张,利益诉求呈现出草根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一般而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应该具有一致性,然而,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急速转型期,建立于传统单一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威权式政治利益表达机制并未随之迅速完成转变,政治系统的特殊惯性和机制固化与新媒体时代众声喧哗的民众表达形成鲜明的反差,使得自上而下的民意聚合和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呈现一定程度的分裂性。这表现为两者拥有各自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政府拥有自己的话语套路,而民众借助于各种新媒体亦获得了更多的表达机会,也形成了自己的思维路径与话语方式。一些官方的话语难以像过去一样获得民众的坚定信任和拥护,而民众诉求未必能够全部倾听。这种分裂性尤其体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中,舆论导向呈现出民众对政府的严重质疑和不信任;而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处理时的遮掩和消息发布的滞后乃至话语应对方式都与民众诉求相距甚远。这既昭示出政府在处理社会问题上的失当,也反映着新媒体时代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者、维护者在方式方法上与民众利益诉求直接化、多元化的矛盾加剧。
2.以对话共识思维取代主观专断思维
新媒体在放大自上而下的利益聚合与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的矛盾的同时,也为政府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供良好的契机和政治沟通环境。一方面,在新媒体力量的倒逼下,官本位的思想和主观专断做法越来越难以畅行于社会管理之中,另一方面,高度互动化、个性化和及时性的新媒体又为官民沟通、消除分歧、误解,树立政府形象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沟通环境。因此,应以新媒体为契机,真正倾听民意,消弭民声与官声的断裂甚至对立。对此,应树立对话共识思维,共识思维不是主观武断,不是天马行空地臆想,更不是代替他人判断,是彼此站在他者立场上的情感沟通、平等对话、理性讨论、利益权衡上达成的共同的见解、判断或者结论。应放弃主观专断思维,转变为民做主的旧式执政思维,有效进行社会利益聚合。
新媒体为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方面,新媒体为多元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去中心化的开放公共空间。多元意见是共识的前提,没有多元意见谈不上共识。多元意见既包括主流意见,也包括非主流“异见”,还有弱势群体的诉求。另一方面,新媒体提供了公共商谈机制。以互联网论坛、微博互动为代表的对话沟通机制,提供了传统媒体所无法提供的即时对话、沟通与回复机制,在民众中间以及民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双向沟通桥梁,“以商谈为形式,在辩论中产生的公共意见虽然产生在自主的公共领域中,但其影响力作用于制度化的政治系统中的协商活动,影响了法院、国务院、全国人大,并在正式决策中具有了权威的形式……这是一个政治影响转变为政治权力的过程。”⑩最后,新媒体具有强大的聚合功能,为凝聚多元意见,寻求“公约数”、“公意”提供了技术条件。尽管新媒体使得信息越来越分散化和碎片化,但是,通过搜索引擎、网络论坛、社交网络、微博等却为寻求社会共识提供了技术支持,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收集、甄别民情民意,对话沟通,凝聚共识。
要进行有效对话需要不断改进对话的方式方法。一要平民化。放低姿态,不说官话。新媒体扭转了传统的传播体系中传者和受众的不平等地位,受众分享了社会的话语权,政府及其官员以平等者与民众对话,才能换取民众理解。以居高临下的官话与民众沟通,势必引起民众的“围观”,造成新的隔阂。二要真心化。真话真情实意,说真话,讲实话,不虚夸,不夸海口,不说大话,言必信,行必果,获取民众信任。三要分众化。不同的受众群体应该有不同的对话方式和语言风格。新媒体时代受众是极度分化的,不同的受众群体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认知评价、需求甚至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尤其是面对中国众多年轻的、充满政治热情而思维方式和文化认知都不同的80后和90后网民,使用传统的对话方式与语言表达可能会适得其反。四要行动化。对于政府和各级政府官员来说,不是为对话而对话,更重要的在对话的基础上,了解民情民意,以实际执政行为解决民众所关心的议题和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如果仅限于网络空间的“空对空”的沟通交流或是“高谈阔论”,则会失信于民。
四、柔性开放思维取代刚性压制思维
1.新媒体时代社会稳定和谐的政治愿景与社会问题放大化的矛盾凸显。社会稳定和谐是政府和民众的共同愿景,也是政府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社会稳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经济建设和国力持续提升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利益分配格局的深刻调整,我国进入矛盾多发的高风险社会,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借助于各种新媒体传播、发酵,社会问题和矛盾有不断被放大化的趋势。
第一,新媒体时代,社会矛盾的焦点增多。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全民皆媒体的时代,信息源难以控制,人人都是一个小媒体,而能量大的意见领袖则成为一个大媒体。在无数媒体的合力之下,曾经单一的舆论空间成为众声喧哗、热闹异常的公共表达空间,成为意见和观点的自由市场。这就意味着社会问题和社会焦点被不断释放,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第二,新媒体时代,社会矛盾焦点强化和无限扩大化。一方面,信息传播过程难以控制,线性传播模式呈现网格化传播、裂变式传播,原有的社会矛盾焦点借助于新媒体传播效应被强化和放大。另一方面,开放性的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暗箱化走向公开化,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的封闭路径,走向开放多元,加剧信息控制失序。再次,由于表达内容审查的几近缺失,网络表达的随意性增加,感性化、情绪化、焦虑化的表达以及人际关系的倍数传播,使得社会矛盾呈现“火上浇油”之势,极易产生极化效应,使网络民意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走向极端化和偏执化。第三,新媒体时代,社会谣言增多,加剧社会不稳定。把关人的缺失和网络伦理道德的淡漠,各类谣言的传播急剧增多,加剧社会民众心理的不稳定性。第四,新媒体时代,社会动员的力量增强,群体事件借助新媒体变得更加活跃。2011年初突尼斯、埃及等西亚北非国家的社会动荡甚至权力更替中,社交网络(Facebook)成为强大的助推工具,互不相识的人们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互相组织起来,因而这次社会动荡被称为“脸谱革命”。
这一切都使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焦点放大化,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变得复杂化,当然也变得透明化、柔性化,而不少政府及其官员依然惯用刚性思维,追求社会的绝对稳定,习惯封堵、压制方式处理社会问题,对群体的请愿、动员等正当利益表达活动惊慌失措,把一切集体活动都视为违反社会管治秩序、政权颠覆的活动,对一些非政治团体的活动、一些亚文化群体聚会和思想学术交流活动等,抱以草木皆兵的警惕性,而采取强硬手段加以遏制。这些都难以获得公民认可,反而激发民众强烈的质疑和逆向心理,并借助新媒体传播引发更多的群体事件乃至暴力冲突。政府需要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顺势而为,借力新媒体,转变思维方式,革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
2.以柔性开放思维取代刚性压制思维。面对社会矛盾不断放大化的趋势,政府应从刚性压制转向柔性治理思维,寻求社会的柔性稳定。柔性稳定,就是动用一切社会协同力量,法律的、道德的、民俗的,尤其是新媒体的力量,进行有效沟通互动、劝服,推进社会治理中的公开透明。
一要正确对待新媒体时代民众的利益表达诉求。借助于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媒体,民众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变得更加活跃,但并不意味着社会的剧烈冲突,应该习惯性地把群体诉求看成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分配体制的正常推力和正面动力。承认社会中不同社会组织和群体的自主性自治要求,重视各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充分顾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把群众利益诉求及群体事件作为社会转型中的正常现象,“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兑现社会公众的表达权……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是社会管理者应尽之责。以政府之力,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11)用开放的思维,畅通表达渠道,规范表达方式,是让社会柔性化、稳定化的正确途径。
二是提升政府及各级官员柔性思维的能力。要能把复杂的政治社会问题的解决柔性化、人性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冷静应对,不是简单化、意识形态化,不上纲上线,就事论事。放下对立冲突、压制管治的传统套路,真正站在草根民众的立场,处理冲突柔和化、弹性化,解决问题人本化。着眼于深化改革,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发展民主,建立社会减压阀,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设置民主参与平台和政府与民众互动平台,垄断信息、暗箱操作的做法与思维方式将会受到网民的强烈质疑,如果继续在网络空间设置层级、障碍,沿用传统管理思维,不仅阻碍信息、服务的畅通无阻,还会激化社会矛盾,降低政府信用水平。建立社会公平机制,从根本上和源头上减弱社会震荡,探索建立釜底抽薪式的有效减震模式,防范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区别性质,区分轻重。
三要学会利用新媒体进行沟通互动,软化矛盾。新媒体在放大社会焦点的同时,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一方面,应积极主动搜集和甄别互联网空间所反映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做好网络舆情的收集和甄别工作,关注各大论坛的网络舆情,做好民情舆论的实时检测。具备敏锐的研判力和预见性,尤其是对于各种突发事件,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和处理,社会管理最高水平是把社会问题与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乃至未萌之前。另一方面,做好透明公开,要依法依规向民众提供最新最快最全的信息,来引导舆论。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和敏感问题上不可缺席、失语、妄语,更不能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捂”、“压”、“盖”只会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并给谣言满天飞创造滋生的土壤,无助于缓和事态、化解矛盾,相反可能恶化失态,导致舆论失控。最后,做好沟通互动。政府主动回应媒体捕捉新闻的需要,主动配合、真实准确、平等尊重、积极引导;主动与意见领袖对话,借力意见领袖引导公众;主动回应舆论中民众最为重要的关切点。
注释:
①徐龙福、邓求发:《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载于《江汉论坛》2010年第11期。
②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载于《求是》2010年第20期。
③[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页。
④⑨[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70、191页。
⑤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载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⑥[美]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⑦[加]唐·泰普斯科特、[英]安东尼·D.威廉姆斯:《维基经济学(中文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⑧陈立辉:《互联网与社会组织模式重塑》,载于《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6期。
⑩陈剩勇、杜洁:《互联网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兴起》,载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1)人民日报评论员:《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载于《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
新媒体经营管理 篇5
*******中心小学:xxx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现代化新媒体和数字媒体技术慢慢深入到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工作中.新媒体以他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巨大、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学校管理者青睐。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好学校教育工作,利用新媒体服务于学校管理,做好学校宣传、打造学校品牌,提高学校教育德育实效、就目前我校加强新媒体领导、使用、管理方面做了如下尝试性工作,效果非常良好。
一、加强领导
学校从2017年1月,就成立了“涌泉镇中心小学新媒体管理运用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分学校校长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由学校具有电子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人,对新媒体进行管理和运用以及督查。各办公室负责人对本部门以及班级活动信息收集和发布并对上网信息内容的政治性、真实性、可靠性、合规性负责,学校安排专人对新媒体的信息进行监督和监测,整个学校新媒体管理运用各种由领导小组全权负责。
二、规范运用
学校运用新媒体使用始终坚持“讲好教育故事,服务学校发展”的理念,把握一个中心:坚持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学校通过新媒体发布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学校工作信息:召开会议、举办活动、党建工作、学生活动等紧密联系的信息;2、节假日安全提醒、学生及家长安全注意事项管理重大节日;3、学生励志:引导学生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励志人物事迹、短片、语录,如感动故事、优秀家教、善学学生及最美家长等等;4、转载社会热点新闻:党和国家事件,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
三、发布纪律
1、专人负责发布。学校挑选政治素质硬、新闻意识强、文字表达好、熟悉互联网知识和电脑操作的教师专门负责信息编写、发布、更新、回应和安全监管、技术升级等工作。
2、发布、转载信息必须严格遵循政治性、真实性、引导性原则,严禁发布与本制度内容无关、未经查证的信息。非原创性的信息必须注明出处。所有信息必须有相关负责人审核后方能发布,遵循“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
四、运行维护
新媒体信息需要定期有规律的更新,保证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到学生、家长及关注群体中。管理人员密切关注已发布信息及其相关评论、回复,应始终坚持正面引导原则,发现评论中有不当言论要及时向校长报告,迅速采取处理措施。
五、安全管理
新媒体工作领导小组每期邀请相关专家对新媒体管理人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新媒体工具账号、密码保密制度、不可擅自泄露账号密码,或让他人发布信息,不得利用新媒体工具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犯罪活动和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活动,不得发布不健康图片、信息,不得恶意发布不实信息,不得发布广告等商业信息,为避免账号密码泄露,我们随时更换密码。
六、危机处置
对学校新媒体出现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信息评论出现不当言论等危机情况时,本着快速、真实、诚恳的处理原则。快速处理:一旦发生新媒体信息危机,新媒体管理人员必须在事件发生的1小时内做出回应,进行道歉或者辟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认定;真实有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危机发生时,做出的回应必须是真实有效的;态度诚恳:在危机发生时,如果是因为发布人的原因出现的危机,必须要以最诚恳的态度进行回应并道歉。
新媒体经营管理 篇6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电脑和手机为载体,以微博、微信、QQ群等为表现形式的新媒体,已逐渐走进当今的学生世界。新媒体对于中职生这一群体影响更为明显,这给传统的班级管理带来很大不同。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中职学生管理者往往只看到了它的不利影响,而忽视了它积极的一面。如果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而摒弃其不利影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中职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63-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电脑和手机为载体,以微博、微信、QQ群等为表现形式的新媒体,已逐渐走进当今的学生世界。新媒体对于中职生这一群体影响更为明显,这给传统的班级管理带来很大不同。很多习惯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班主任,变得“茫然”而“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了“谈网色变”,开始限制学生上网、限制学生用手机,但是,班级管理并没有达到预想效果。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中职生的管理者往往只去顾忌它的不利因素,而没有去思考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果在班级管理中能针对新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去制订措施,恰当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新媒体对中职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不利影响
1.信息的无过滤吸收
中职生这一群体情况较为特殊,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初中生,他们多数文化基础差、知识储备少、生活经验不足。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对新媒体的新鲜感无法拒绝,对于网络上的信息也来者不拒。现实中,因为网络信息发布者的用心不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信息也真假难辨,有些会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则会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充斥网络的色情信息,对于青春萌动和性教育缺乏的他们,也往往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带来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沉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现如今中国应试教育现状以及人们对中职教育的错误认识,往往只有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到中职学校就读。这一群体,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因学习成绩差,而备受冷落,在无形中被扣上“失败者”的帽子。在他们特殊的精神世界中,更为渴望成功,而新媒体时代中的虚拟网络,为他们成为“强者”提供了可能。这就容易出现沉迷于网络的“网瘾少年”,在虚拟世界中,他们“称雄”,甚至“结婚”、“网恋”。相比之下,他们更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出现“手机控”、“游戏控”、“QQ控”、“微信控”等现象,很多行为和想法让班主任觉得难以理解。
3.遇事搜索,造成思维惰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众多搜索引擎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遇事“百度一下”、“搜狗一下”成为人们的时代新词。但是,对于正处于学习期的学生,它们的不利影响却更为明显,特别是不擅长学习理论知识的中职生。某中专举办“学习弟子规征文比赛”,要求每个班级必须交5份稿件评比,经评委教师鉴定有超过65%的学生稿件来自网络,有的甚至只字未改。更为让班主任无语的是,某班主任让犯错误的10个学生写检讨书,有7名学生抄自网上。完全抄袭对于学生的思维创新、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
4.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是极大挑战
网络信息的极大丰富,以及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多,让学生获得信息更为便捷,极大地缩短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以往学生的知识和信息都靠教师“传授”和“传达”的时代已渐行渐远,学生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这对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极大的冲击,这也给依赖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班主任带来难度。
很多中职学生管理者特别是班主任,鉴于新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不知如何是好,开始用“限制使用”来加强班级管理,甚至开始制定“校规”、“班规”,限制或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或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学生外出,限制学生上网。但是,这种管理办法带来的管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制订相应措施,改进管理办法,让新媒体手段为班级服务。
二、新媒体手段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1.加强学习,适应新媒体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学习,适应新时代下班级管理的新形势。新形势下,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已经到来。出现了很多在“新华字典”上查不到或已赋予更多意义的词汇,如“童鞋们”、“小伙伴们”等等。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如果对于这些都不了解,势必和学生之间形成难以逾越的“代沟”,无形中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前些年,红极一时的《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校长们正是运用了新媒体条件下的网络词汇,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班级管理中,这无疑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一个不错的办法。
2.开展主题班会,正确分辨网络信息
开学伊始,班主任要在班级开展以“网络信息”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多发言和讨论。最好是开个辩论会,主题可以定为“网上的信息都是准确的吗?”让学生自己去举证论证,班主任只去引导。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网上的信息并不一定都是准确的”,让他们以后再接触网络信息时,首先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有辨别地去吸收。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去明白“网络是把双刃剑”,不能太依懒于网络信息。
3.创建班级QQ群,加强学生实时交流
建立创建班级QQ交流群,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创建,班主任只作为参与者。班级QQ群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使他们能够自由、开放、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作为班主任,在班级QQ群中,最好不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要与学生平等地去交流,对于群中学生的不当言论也不要急于去纠正,要找出原因,私下进行正确引导,不要出现群中批评,不然,容易造成学生忌惮、不敢发言的尴尬局面。最好是班主任经常提出话题,学生积极谈论,最后正确引导,这种网上主题班会无疑给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4.创建班级博客和微博,实时发布班级新闻
完全可以借鉴当今各地政府机关创建官方微博的方式,创建自己的班级博客和微博。创建成功后,公布账号,要求学生和家长关注,在微博中可以写自己的班级管理日志,记录学生的成长记录。在微博中,实时发布班级的活动和表扬信息,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也能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不但可以减少传统意义家长会的繁琐程序,也会极大地节约班级管理资源。
5.公布班主任电子信箱,开通悄悄话交流
新媒体形势下,传统意义上的师生交流也发生着变化。以往师生交流的方式无外乎谈心、写信等,但是与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学生谈心往往达不到预想效果,传统的写信方式也存在滞后性。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电子信箱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把“悄悄话”写给自己。由于E-mail的隐蔽性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班主任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尤其对部分存在自闭与防御心理、自我中心等表现的学生,使用电子邮件开展虚拟的隐形沟通对他们来说,是很有效的途径。
6.群主轮流值班,满足“成功”需求
无论是在QQ群中还是班级微博,最好是让学生轮流当“管理员”或“发言人”,让他们轮流去写班级日志或发布班级信息。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需求,更能树立他们的自信,更大程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同时,班级日志的书写和班级信息的发布,也能锻炼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不再“遇事就搜索”,这对他的创造思维也是不错的锻炼。
通过对某中专学校二年级4个专业16个教学班的调查,以及对以上方法的运用实践,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生管理者没必要“谈网色变”,也没必要用“堵”和“管”的办法,去限制和管理学生;其实,“疏”和“理”的办法更为适用,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能更好地为班级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新媒体经营管理 篇7
1.1 新媒体与现代人的关系
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主宰人们主要娱乐生活的时代, 人们会守候在电视机前只为等待自己喜爱的节目, 或者为了自己喜爱的节目而不得不加快节奏或放弃一些正在做的事。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人们不再为了定点播放的电视节目而安排自己的生活, 随身携带的媒体设备和随时可以获得的网络媒体资源, 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播放自己想看的视频, 无论是时间和地点都不再受到限制。无论户外的屏幕、大电视还是户内的电脑、随身的手机, 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完全处于新媒体所提供的一个便捷的环境之中, 传统电视媒体遭到冷落。新媒体技术与现代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 它为现代人类创造了太多的便捷, 同时, 人类走入快捷的新媒体时代也是现今快节奏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新媒体对于电视媒体的影响
当前, 许多的年轻人群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来查看视频和获取各类信息, 新媒体分走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很多受众, 在此环境下, 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媒体遭受了强烈的冲击。从各方面的相关数据都可以分析得出, 近些年电视媒体的收视率逐年下降, 而网络媒体的使用者每年都在迅速增加。与此同时, 广告作为电视媒体主要的经济支柱, 已经逐渐将投资方向转向网络媒体, 电视媒体的发展更加艰难。
2. 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
电视媒体尽管受到了新媒体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但电视媒体凭借着资格老、覆盖率广、门槛低等传统优势, 仍是媒体行业的第一。目前电视媒体在全国的覆盖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远远高于现今新媒体的覆盖率。与此同时, 新媒体相对于电视媒体, 具有相对较高的门槛, 而电视媒体则是老少皆宜, 基本没有门槛。加上电视媒体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给人们养成的习惯, 使得电视媒体现今的地位依然较为稳固。但电视媒体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 才能继续保持自己的地位不被撼动并且持续发展。当前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 电视媒体的品牌意识将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力量。建立电视台独有的品牌、实施品牌策略有利于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3. 电视媒体的品牌塑造
3.1 打造品牌的必要性
在中国国内的电视媒体发展历史中, 电视节目从最初的零起步开始, 逐渐增多, 而近些年, 电视节目已经从纯粹追求数量到同时追求质量和数量, 各大电视台都开始创造自己的电视品牌, 这也成为改革的趋势。电视媒体品牌化有利于电视节目质量的增强, 大大提高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 并且有利于市场竞争的规范化,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随着国家对品牌策略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 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就显得十分必要。电视媒体在过去的时间里拥有强大的人才储备和资金储备, 因此发展品牌也具有足够的实力。由此可见, 电视媒体的品牌化, 既是自身储备积累到一定时期的质变, 亦是一种与新媒体抗衡的改革。
3.2 如何打造电视媒体品牌
现今的电视媒体品牌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媒体已然跨入了品牌时代, 打造自己的品牌是电视媒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胜的利器。但长久以来, 国内的电视媒体品牌一直停留在栏目品牌层面, 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打造品牌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良好形象, 要从台标、标准色、话筒标志、字幕等等多种方面来实现。
与此同时, 电视媒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主持人。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形象展示者, 同时又是电视媒体的思想传播者和宣传者。因此, 主持人的形象关系到整个电视台的形象, 应当将主持人形象的打造和内涵的提高, 作为电视媒体的工作重点之一。大力提高主持人的曝光率, 有利于主持人在观众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增加主持人的亲民性;丰富主持人的内涵和文化素养, 有利于保证节目的质量和可观性;制定符合主持人特色的节目, 有利于增强节目特色, 以及构建品牌特点。
3.3 如何经营电视媒体品牌
3.3.1 提高电视节目质量
节目质量是收视率的保证, 因此也是电视媒体之间竞争的关键所在。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 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各个电视台收入持续增加, 因此电视台的节目质量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与此同时, 节目中的主持人内涵、深度和灵活能力也逐步增强。节目的内容需要贴近观众、贴近生活、迎合观众心理, 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 赢得更高的收视率。
3.3.2 重视节目的包装
节目质量虽然是竞争的关键, 但即使质量再好, 没有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在节目前期就很难被观众所了解。在现今的新媒体时代, 一切宣传都需要足够的夺人眼球、引人注目、充满噱头, 才会在爆炸的信息量当中脱颖而出。因此, 电视节目的包装宣传就尤为重要。台标是一个电视台的象征, 因此需要有足够的艺术性和特点, 新颖并且符合观众心理。名称是节目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节目的名称不能俗气, 既要有特点、有内涵, 还要贴合节目主题, 并且符合观众品位, 有利于节目的吸引力在节目前期得到增加, 并通过节目的播放强化节目的艺术内涵。
3.3.3 打造品牌个性
一个品牌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国内的电视台数量多, 节目也是五花八门, 但是很多节目都是同种属性。因此, 一个电视台的品牌需要在经营中注重个性特点的追求, 具有鲜明个性的电视台方能打造出适合自己的一系列节目, 并且难以被模仿、抄袭、复制。
4. 电视媒体的品牌维护
注重品牌的打造和经营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 维护好自己的品牌, 吸引老观众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节目的受众群, 使品牌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4.1 不断创新
正如上文所述, 目前国内许多节目均有雷同的倾向, 换汤不换药, 有些节目在不同的电视台频频出现, 不同的电视台只是改变了节目的名字, 却没有改变节目的本质。例如某些情感类节目、电视相亲节目、选秀节目、亲子类节目等等, 只要有些节目在一个电视台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 就会马上被其它电视台所模仿。尤其是自湖南卫视1997年创办《快乐大本营》节目以来, 全国多家电视台进行了大量的仿制, 然而频繁出现的同类型节目使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创新在电视媒体改革上又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电视台需要不断扩大创新团队, 不停注入新鲜血液, 尤其是年轻队伍, 才能与时俱进, 不断尝试, 开发创造出符合时代趋势、符合观众需求和兴趣的节目, 永远走在竞争市场的前列。
4.2 加强对自身品牌的管理
品牌是电视台的一项重要资产, 需要加强管理和投入, 才能经营和维护好自己所打造的品牌。在一项节目得到观众热烈反响之后, 应当积极开拓后续的道路, 可以继续打造一系列的节目, 使其具有品牌特点且难以复制和抄袭。同时, 电视台可与多方合作, 交流、互助, 实现双赢的局面。例如与广告商的大力合作, 在广告商扩大自己知名度的同时, 电视台本身也有了支持节目继续的经济保障。
结语:现今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冲击着传统的电视媒体行业, 电视媒体在业内激烈竞争的同时还要与新媒体抗衡。因此, 建立电视台独有的品牌、实施品牌策略有利于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才能在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在不断创新的同时维护好自身品牌, 在新媒体时代获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张云、方世彤:《电视品牌战》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
[2]叶子:《现代电视新闻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新媒体背景下档案管理管窥 篇8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措施;借鉴;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以互联网、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媒体结构,也刷新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以及在社会各方面的不断深入,档案的管理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在各个领域被广泛采用。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档案部门也在档案利用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新媒体。作为档案工作关注的焦点,档案管理如何提高水平和能力,提升档案的归档管理效率,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制定权威的档案管理标准及规范,规划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当前档案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信息数字化
随着信息化的高度普及,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因此,档案在生成方式、存储方式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例如起草和签发文件、催办和文件归档等都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文件包含的文字等都是数字化形式的,这样档案主要以电子媒介的形态存在,既方便管理又方便存储,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收集、筛选、存储直至使用,这就使档案信息呈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二)利用多样化
随着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档案内容多种多样,档案利用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方面利用档案的人数和对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人们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在新媒体背景下,档案打破了传统利用方式的局限,为人们利用档案提供了便利,其利用价值也开始发生新的更大的变化,突破单纯的参考、凭证等用途,档案的知识性、休闲性利用成为可能。
(三)服务大众化
随着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档案服务利用方式实现了创新。上海市在地方政府规章之中写入了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开放服务工作的相关规定。贵州省档案馆2006年就开创性地开通了手机短信查询档案和现行文件目录业务,档案利用与新媒体第一次“亲密接触”。人们不用到档案馆就可以实现利用档案的目的,这种便捷激发了档案利用潜能,使档案利用人群多元化、规模化。
二、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当提到档案管理时,不少单位认为把档案资料输入电脑中就标志着进入信息化管理了,所以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会受到人为观念的影响。一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是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忽视,使用时重要、不用时次要,思想观念需要更新。
(二)缺乏长远规划。由于许多单位正處在档案管理信息化起步阶段,尚未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没有在推进档案信息化方面做好总体规划。因此,档案管理未能从落后的体制、陈旧的模式走出来,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档案管理体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发展。
(三)资源开发不足。长期以来,普通群众无法获得利用档案的权利,或者缺乏利用档案的意识,档案利用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利用人群规模,满足了人们的多元需求。但是目前,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力度不大,对档案资源开发有限,信息化程度明显低下,一些部门甚至信息化建设尚未真正开始,因此未能在互联网上提供更丰富的档案数据查询,影响了档案各项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四)现实作用未完全发挥。目前,有很多档案工作仍停留在看门守摊、被动服务的旧观念旧模式上,仅仅满足于利用者上门查阅。编研成果少,质量不高,编研工作大多数限于档案部门自身使用案卷目录,在这种管理状况下,档案所发挥的服务导向、宣传教育作用被弱化了。
(五)人员素质不高。基层单位专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较少,也很少有机会出去接受档案新知识的学习培训,因此大部分档案员只能做一些文件归档等基础性工作,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人才就更少。按照档案信息化的要求,建设一支精通电子技术和档案业务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六)经费投入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入高、回报慢、周期长的系统工程,需要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设备,资金投入没有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必然带来管理上的短腿,不仅容易造成许多宝贵的资料因保存不好管理松散或难以保存而丢失,而且对档案开发利用极为不利。
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
目前,档案管理模式采用的还是很早以前的方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数字化信息的文件归档与管理还没有完善的标准和规范,这对于管理好档案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应该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势在必行,这会使档案的管理人员有章可循,可以规范化并且有效的管理好档案,为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做好服务工作。
(二)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
档案管理需要具备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引进人才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对现有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使得档案从业人员成为既精通业务又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的全能型人才,在档案管理方面充分发扬创新意识,适应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需求。
(三)注重做好档案信息安全工作
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在新媒体环境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当注意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档案数字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建立健全各项设计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建立档案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安全保障能力。
【新媒体经营管理】推荐阅读:
媒体广告经营09-11
网络媒体的受众经营08-25
多媒体时代的电视经营论文10-24
对于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自查报告05-16
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11-29
新闻媒体和新媒体08-10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10-15
新媒体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