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建设

2024-08-24

新媒体建设(共12篇)

新媒体建设 篇1

与欧美国家在视听新媒体建设上的推进力度相比, 作为亚洲“互联网+”环境发达国家的日本和韩国, 也在2000年后加大了传统广播电视业的改造力度, 并在保持市场开放、业务对接的同时, 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促进了本地广播电视业与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混融监管与一体化发展。经过一系列改革, 日、韩、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视听新媒体建设, 得以在亚洲地区和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一、日本的三网融合政策

在2001年6月出台《电信业务利用广播法》之前, 日本的电视和电信业务分属于不同的管辖范围。尽管此前日本邮政省通过的《利用有线电视网提供电话业务的经营原则》 (1994) , 已对有线电视运营商经营电话和计算机数据通信业务实行放开政策, 但根据日本《有线电视法》的规定, 电信运营商却不享有进入有线电视经营领域的对等权力——“任何产业不得兼营有线电视业务, 否则为不正当竞争。”[1]直到2001年《电信业务利用广播法》推出后, 在相关政策法律的推动下, 日本有线电视和电信业间的经营界限才逐渐消弭。

《电信业务利用广播法》的出台得益于2001年1月日本IT战略总部[2]召开的第九次会议, 这次会议专题讨论了日本国内电信业和广电业融合发展的问题, 而其背景则是日本政府在2000年7月冲绳八国峰会之后提出的《IT国家基本战略》 (又称“e-Japan战略”) 。《基本战略》提出从2001年开始, 日本政府将用五年时间把日本建设成为全球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国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日本在冲绳八国峰会后立即成立了由首相担任总部长, 科学技术大臣、内阁官房长官、总务大臣和经济产业大臣担任副部长, 所有国务大臣、电信及广电产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参与组成的IT战略总部, 用以制定促进日本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政策和行业法规。

日本IT战略总部成立后的第一个举措便是制定发布了日本《IT基本法》, 明确提出了日本“IT立国”的发展战略。根据这一发展战略, 日本先后制定了“e-Japan 2002”、“e-JapanⅡ”、“IT改革战略”、“i-Japan战略2015”、“IT应用社会2020”等规划, 并着手对阻碍日本信息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行业布局和产业法规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2001年出台的《电信业务利用广播法》, 即是在这一背景下修改完成的有关“IT立国”发展战略的一部重要法律。它的转折意义是在日本“实现了对广电和电信的融合管理, 放松了对利用电信设施提供广播业务以及CS电视 (卫星直播电视) 的管制, 加强了有线电视领域的竞争”。[3]2001年底, 电信业和广电业的彼此进入和业务兼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日本的三网融合进程也得以极大提速。

2002年12月, 日本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电信和广电融合技术开发的法律》, 进一步明确提出“把利用因特网的电信传输和通过数字信号播放的电视融合在一起”的主张。出台该法的目的是“通过对电信广电融合技术开发业者的支援, 发展电信广电融合技术, 建成网络社会”。[4]2006年1—6月, 日本总务省组织“通信与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委员会”, 制定完成《通信与广电事业改革促进方案》。2010年3月, 日本总务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 将日本政府二战以来制定的有关通信和广播电视的9部法律《广播法》、《有线广播法》、《有线电视广播法》、《电信业务利用广播法》、《电信事业法》、《有线电信法》、《电波法》、《有线广播电话法》、《NTT法》统一整合为《信息通信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信息通信法案》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信息业、电信业、广播电视业法律体系由‘垂直结构’向‘平行结构’过渡”, [5]促进日本广播电视与电子通信业的一体化发展。

日本政府在三网融合上的法律修订及制度建设, 为广播电视业和电信业间的业务融合创造了便利条件。2010年5月, 已有74家电信企业申请开展广播电视业务, 其服务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借助已有的通信网络和相关设施开展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送服务, 二是借助互联网开展网上音视频点播服务。2011年7月, 随着日本模拟电视信号的中止播出, 依托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平台发展起来的网络视频业也在日本国内迎来了进一步发展。根据互联网分析公司com Score提供的数据, 日本月人均观看网络视频的时长为12.5小时, 月观看视频总量为84.2亿段, 在视频浏览总量上仅次于人口大国中国 (102.8亿段) , 排在亚洲第二位。在网络视频市场上, “同欧美市场一样, You Tube在日本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 日本本土公司如Niconico、Gyao!、Show Time分割了剩余主要领地。”[6]Hulu尽管也打入了日本网络视频市场, 并已与日本龙头电信企业NTT展开移动视频业务合作, 但在整体发展态势上仍较You Tube、Niconico等有较大差距。

Niconico动画 (ニコニコ动画) 是日本互联网信息科技公司Niwango2006年12月创办的一家在线视频分享网站, 网站创办之初既不提供视频上传服务, 也不自己生产内容, 只是单纯地对You Tube网站上储存的影片进行转存和在线评论。2007年2月You Tube禁止Niconico动画存取其音视频内容后, Niconico开始依托日本发达的动漫文化自办动画分享服务业务Smile Video。作为日本排名第二的视频分享网站, Niconico动画与You Tube、Hulu等全球在线视频服务商相比, 最大的特点是为用户提供了实时字幕留言功能。借助该功能, 用户不仅可以方便地看到别人和自己对某段节目的评论意见, 而且还可以自由约定字幕出现的时间、位置、字体大小及颜色等。

Niconico动画的使用者绝大部分是日本人, 还有约1.5%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为了赢得这部分受众, Niconico动画还于2007年10月面向台湾地区特别推出了繁体中文版使用接口。2011年12月, Niconico动画实现季度盈利3亿日元, 先于You Tube在日本本土实现盈利。截至2014年8月, Niconico动画注册用户已达3845万人, 其中付费会员 (又称“高级会员”) 超过200万人。相对于免费用户, Niconico的付费会员可以享受在该网站优先上传或下载视频的服务特权, 还可以在实时视频点播上享受高速、高清的画质服务。此外, 适应手机用户增多的趋势, Niconico动画还于2013年在首页设置上增加了Facebook、Twitter等网络社交媒体的访问链接入口, 通过上述网站与用户实现更加便捷的互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建设步伐的加快, 日本民众越来越多地把过去由电视和PC电脑承载的音视频服务功能转移到手机和其他手执终端上来。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日本电信运营商也不断把服务重心由传统网络视频服务领域转移到移动视听新媒体建设领域。2012年4月, 日本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司Mmbi成立了日本首家面向Docomo智能手机播放音视频节目的手机电视台NOTTV。[7]NOTTV实行24小时播出制, 频道内容涵盖影音、综艺、动漫、体育等各种类型的节目, 视频画质是普通电视台的10倍, 月收费则只有420日元 (约合4.5美元) , 与传统电视台在线视频节目的点播费用相当 (富士电视台在线视频点播费为525日元, 日本电视网公司则实行单节目收费100日元制度) 。2013年5月, 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 Co Mo, 借助收购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MCV关岛控股公司的机会, 还进一步实现了向当地用户提供“四重播”服务功能 (移动通信业务+有线电视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固话业务) 的业务集成模式。

在电信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加速视听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 日本传统电视媒体囿于自己的收费经营模式, 长期拒绝在官方网站上提供所播节目的完整视频, 导致其在视听新媒体建设领域的影响力远远弱于互联网公司和电信企业所办的专业视频分享网站。

在日本传统电视媒体中, 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由于对新技术研发的长期重视, 在视听新媒体建设上是做得相对出色的一家。从2004年起, NHK就开始在台网融合战略上, 有意向更加符合网络传播特性的互动性节目形态拓展, 并逐渐把自己的传播平台和业务种类延伸到手机、IPTV、NHK文档馆 (包括图像、文字、音视频等各种资料) 等诸多领域。

2013年1月15日, NHK开始设立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向网络用户提供之前播放过的部分电视节目内容。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站创建“我的页面”, 收藏自己喜欢的节目, 发表评论并与其他用户分享信息。2013年9月, NHK还推出了名为Hybridcast的可提供受众与电视互动交流的新技术模块, “Hybridcast可利用通信/IP宽带网络来增强现行的广播服务, 能提供具有许多功能的多种业务, 例如与电视广播节目相关的视频点播 (VOD) , 允许电视观众定制他们的收视体验 (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提供社交网络服务 (SNS) , 将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连接’等。”[8]Hybridcast系统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技术, 该技术在NHK的广泛应用, 也增加了NHK电视台的互动媒体功能, 加快了其由传统电视媒体向视听新媒体的转型速度。

二、韩国的网络混融改革

和亚洲其他许多国家一样, 韩国在2008年之前实行的是广播电视业和电信业分别监管的管理体制, 广播委员会 (KBC) 和信息通信部 (MIC) 是两个行业的最高管理机关。但随着三网融合业务的增加和传播技术一体化趋势的推进, 分业监管的管理模式给广电业和电信业的混融发展带来了许多难题, 两行业因产业政策不同而产生的管理矛盾和业务争执越来越多。2008年2月, 在韩国时任总统李明博的强力推动下, 韩国政府出台了《广播通信委员会组织法》, 宣布对原本分设的信息通信部和广播委员会进行撤并重组, 并依据新法组建新的跨行业大部制管理机构——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 (Korea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简称KCC) 。“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的成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国新任总统李明博的强势支持。这位韩国历史上首位出身CEO的总统此前就公开表示, 他任期内的首要大事就是要放松对广播和通信业的管制, 原因是韩国在发展广播和通信融合业务方面比先进国家已经落后了5—10年。”[9]

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在功能设置上效仿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和英国通信管理办公室 (OFCOM) , 以打破行业分割、实现统一监管为主要目标, 在加快韩国媒体和通信业的一体化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直接隶属总统领导, 下设1名常务委员长和4名常务委员, 内设广播通信融合政策室、广播政策局、通信政策局、用户网络局和企划调整室等二级机构, 总人数约1400人左右。根据2008年出台的《广播通信委员会组织法》和《IPTV业务法》, 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对一系列宽带网络融合服务作出明确的管制规定, 包括IPTV、直播电视和视频点播等业务。

经过2008年的机构改革和相关法案的陆续推行, 韩国的三网融合业务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也得到极大改善。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7月发布的《OECD宽带统计》报告, 截至2011年12月, 韩国宽带普及率已达100%, 在34个OECD成员国中位居首位, 超过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瑞典98%、芬兰87.8%、日本82.4%、丹麦81.5%、挪威77.9%、美国76.1%) 。随着移动宽带网的普及, 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和网络频道的互补播出也成为韩国网络音视频服务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 韩国主流的视频分享网站包括Pandora、Freechal、Mncast、Mgoon等, 其中, 以用户产制内容为主要特点的Pandora (潘多拉) 网站最具代表性。

潘多拉TV 2004年10月由原Lettee.com网站改组而成, 是韩国目前最大的在线音视频服务网站之一。自2004年正式上线运营以来, 潘多拉TV即以为用户提供高清晰的画质和无限量的存储空间而著称, 常设频道包括高清影视、娱乐、游戏、卡通、体育、生活、新闻、音乐等音视频专题和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类资讯, 内容涵盖韩国最新的流行剧集、流行音乐、流行服装、热门体育赛事等。2008年1月起, 潘多拉TV开始面向全球提供多语种 (英文、日文、韩文和简体中文) 点播服务, 月访问量也随之突破2000万人次, 成为韩国排名最靠前的主流视频网站之一。2014年10月, 潘多拉TV宣布收购移动通讯服务商Novato公司, 希望通过此次收购把视频网站的影响力扩大到移动通信领域,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生长动力和市场空间, 特别是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喜欢和使用。

三、新加坡及港台地区的媒体—通信业一体化改革

与韩国网络融合管理体制变革相同步, 2008年1月, 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 (MDA) 和香港电信管理局 (OFTA) 也分别就手机电视和移动电视的服务监管框架向公众征询意见。在相关文件和声明中, 市场主导、科技中立和便于监管等原则成为意见征询的重心所在。事实上, 自2000年6月新加坡新闻通讯和艺术部 (MICA) 宣布实行媒体产业自由化政策以来, 新加坡国内广播电视业和电信业间的业务进入壁垒已经被打破, 广播电视服务提供商可以经营电信业务, 电信企业也可以进军广电市场开展视听服务。为了进一步在市场融合的同时, 在管理体制上也进行相应变革, 新加坡政府还于2003年元旦对原本分散管理的媒体监管机构广播管理局、电影与出版物管理局、电影委员会进行了撤并整合, 重组为实行一体化监管的大部制媒体管理机构媒体发展管理局 (MDA) 。而在此之前, 新加坡国家电脑局和新加坡电信局已于1999年底完成了合并, 重组为新加坡信息通信发展管理局 (IDA) 。经过重组后的媒体发展管理局和信息通信发展管理局同置于新加坡新闻通讯和艺术部之下, 协调管理有关三网融合的交叉性业务, 其中, 前者重点负责内容管理, 后者重点负责基础网络建设, 在一些争执较大的问题上, 则采用联席会议的方式会商解决。

在此前后, 借助传播技术和监管框架的变革, 新加坡还陆续推出了“数字电影”计划和“智慧国2015 (i N2015) ”计划, 其目的都在把传媒、艺术和通信产业进行完美对接, 实现把新加坡打造成为亚洲数字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 新加坡电信业和广电业间的竞争和合作都同样充分。在竞争方面, 新加坡电信公司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IPTV业务试点, 并于2007年再度推出了IPTV业务的升级版Mio TV付费电视业务, 更加强调用户观看视频体验的自由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2010年7月, 新加坡电信公司又同美国娱乐及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合作, 推出了互动性更强、资讯更加丰富的在线体育视频服务项目ESPN Player, 而由其提出的“Your Game、Your Place、Your Time”口号, 更是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该项业务的自由化、个性化和无所不在的渗透性。在合作方面, 新加坡广电业不仅和电信公司从2003年起一同负责实施了“数字电影”发展计划, 还在2006年6月积极参与了“智慧国2015 (i N2015) ”发展计划, 推动广播电视有线网、电信网和宽带网的一体整合和协同升级。截至2014年8月, 新加坡已基本建成全国新一代信息通信宽带网 (Next Gen NBN, 包括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两种) , 宽带接入速度在亚洲仅次于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 排名前列。

与新加坡相比, 中国香港地区在三网融合, 尤其是决策机构的整合上略早推进。1998年4月, 香港回归后不久,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就对原本分散在不同决策局的资讯科技工作和原隶属于文康广播局的广播影视决策工作进行了合并, 成立了新的决策机构资讯科技及广播局 (ITBB) 。资讯科技及广播局的成立, 为此后香港广电业和电信业的业务双向进入奠定了决策机构一体化的基础, 并对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2002年7月, 资讯科技及广播局与工商局合并, 成立工商及科技局, 2007年7月工商及科技局在决策局的重组调整中主体并入商务及经济发展局, 该局下设通讯及科技科负责对香港地区广播电视业和电信业的政策规制工作。

随着决策机构的调整和重组, 香港广电业和电信业的双向进入在2000年后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香港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电讯盈科自2003年起就开始为香港受众提供一系列创新性三网融合服务, 如“now宽频电视”和移动视听服务“eye多媒体服务”等新兴业务。now宽频电视是香港首个IPTV电视网络, 自2003年9月开播以来, 已迅速成长为香港本土最大的付费电视网, 拥有180多个频道及自选视频服务。而eye多媒体服务则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主要面向3G手机用户提供移动视频和流媒体资讯服务。此外, 1999年5月成立的香港有线宽频通讯公司也依托自己的电信网络, 面向香港居民开展了网络宽频和付费电视观看业务, 在香港地区逐渐成长为享有广泛影响力的传媒集团之一。依托传统广电媒体开办的在线视频网站, 如无线电视的T V B新视线网站 (www.tvb.com.cn) 、亚洲电视的A T V亚视官方网站 (www.hkatv.com) 和凤凰卫视的凤凰宽频网站 (v.ifeng.com) 等, 也都以其良好的节目品质和丰富立体的资讯内容赢得了香港、大陆和海外华人华侨受众的喜欢, 在全球华语传播体系中具有广泛影响力。但基于香港地区电信业和广电业实行的全面开放政策, 其在线视频市场份额多被国外视频网站瓜分, 其中以Yahoo、Google (以You Tube为主) 和Facebook等美国在线视频巨头为最。

为适应香港广电业和电信业业务形态创新及市场融合发展的需要, 2012年4月, 香港特区政府将负责执行广电业和电信业市场监管的公共管理机构广播事务管理局和电讯事务管理局合并, 重组为新的一体化监管机构——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简称C A) 。香经营·管理Market港通讯事务管理局的成立, 进一步优化了香港三网融合的市场环境, 在增强融合业务的监管协调、促进融合业务的公平有序竞争等方面, 为香港的广电媒体和电信企业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从而保证了香港在视听新媒体建设上的亚洲领先地位。根据互联网分析公司com Score 2013年10月发布的《2013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关注数字未来》统计报告, 香港地区无论是在在线视频到达率上, 还是在人均观看的在线视频数量上, 均超过了大陆和台湾地区, 其在线视频网民到达率更是以90.3%的比例领先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

台湾地区的三网融合较香港为晚, 2002年台湾开始实施“数字台湾计划 (e-Taiwan) ”之后, 台湾地区的广电业和电信业才逐渐借助宽带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普及进入业务融合的发展阶段。2004年, 台湾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华电信公司率先推出多媒体内容点播服务, 由传统通信运营领域进入广播电视服务领域, 直接推动了台湾此后《电信法》、《广播电视法》、《有线广播电视法》和《卫星广播电视法》的修订工作。修法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台湾广电业和电信业的业务融合、市场开放及对等进入, 搭建一个统一、公平的法律监管框架。2006年3月, 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 (简称通传会) 成立, 该机构整合了原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和台湾交通部电信总局承担的广电业和电信业的行政监管职能, 并适应台湾视听新媒体市场全面开放的建设需要, 转化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在一定程度上为台湾地区三网融合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管理和服务基础。

承接2002年启动的“数字台湾计划 (e-Taiwan) ”, 2005和2009年台湾又陆续启动了“移动台湾计划 (M-Taiwan) ”和“智慧台湾计划 (Intelligent Taiwan) ”。两计划以发展下一代通讯网络和优质网络化社会为建设目标, 致力于在台湾建设成无所不在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无所不感的信息应用环境, 从而极大改善了台湾地区的信息化环境和视听新媒体传播网络。在网络带宽和市场监管得以极大改善的情况下, 2012年7月台湾全面关闭模拟电视信号, 整体进入无线数字电视传播时代。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也根据市场变化情况, 于2013年进一步取消了有线电视分区经营及有线电视和电信产业跨业经营的限制, 鼓励双方在不违法且协商一致的前提下, 为台湾消费者提供跨行业的内容整合服务。

在目前的台湾视听新媒体服务市场上, 除了台湾中华电信在线影音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外, 与香港类似的情况是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为美国在线音视频服务商所垄断。根据互联网分析公司com Score提供的统计数据, 台湾在线视听服务市场上独立访客量排名前三的网站依次为Google (以You Tube为主) 、Yahoo和Facebook。

数据来源:com Score

摘要:在传统广播电视业与新兴信息技术产业混融监管以及一体化发展方面, 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在亚洲范围内起步较早。本文分别解析了日本三网融合政策、韩国网络混融改革、新加坡及港台地区媒体—通信业一体化改革, 以具体的样本来解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视听新媒体建设。

关键词:三网融合,信息,互联网,广播电视

注释

1[1][3]杨成, 韩凌.三网融合下的边界消融.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1:46.

2[2]2000年7月21—23日,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罗斯八国领导人在日本冲绳召开会议, 发表了旨在推动全球信息社会建设的《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 (即《IT宪章》) 。以此为契机, 日本政府成立了“IT战略总部”, 由首相担任总部长。2013年3月, “IT战略总部”改组为“IT综合战略总部”。

3[4]何德功.日本三网融合获法律政策有效支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0-07-19.

4[5]王润珏.日本的三网融合之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新闻界, 2011 (06) .

5[6]梁晓涛, 汪文斌.网络视频.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296.

6[7]NOTTV即“一个普通电视机不能收看的电视台”, 它所有的节目内容专为手机而制作, 节目时长通常在10分钟左右。

7[8]李玉薇.未来广播电视服务和超越——访NHK广播技术研究所规划协调部副部长村山研一.广播电视信息, 2014 (09) .

8[9]郭庆婧, 王保平.韩国广电和通信监管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人民邮电报, 2008-03-07.

新媒体建设 篇2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网络(微博、微信等)、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杂志等。新媒体技术上的创新带来了信息传播形式的创新,形式的创新带来传播理念的创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并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内来说,起到塑造学校灵魂的作用,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外来说,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措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主要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人接受信息、表达自我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对新鲜事物拥有强大好奇心和接受力的青年学生。新媒体给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带来的,是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局面。

首先,新媒体上资源的丰富程度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信息爆炸,网络上的信息无所不包,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阅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们又会发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高效。人们对自己熟悉的领域非常容易加深了解,但是对不熟悉的领域仍然一无所知。另一个问题是,新媒体上的信息大量是重复,原创的高质量的内容仍然是相对匮乏的。

其次,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低成本传播,这使得优质的内容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形成了“一人知而天下晓”的局面。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是通过人与人低成本的信息分享来实现的。人们组成一个个分享信息的圈子,但是这种圈子带来的限制是,信息只能在拥有相似知识和背景的之间传递。

再次,新媒体的互动性能充分激发个体的创造性,使得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甚至是内容主角。而且人们还极可能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加工过的更贴近自己生活的信息使原来的信息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形成社会话题。但是人们又是急促的,极度缺乏缺乏耐心的,这造成信息碎片化,无法组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此外,人们也更容易被色彩丰富、闪烁动感和带有敏感标题的内容所吸引。

基于新媒体的上述特点,在新媒体语境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明确传播主体的定位,树立清晰的形象。新媒体中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高校有关部门(宣传部、团委、招生办、就业办、各学院团委等)组成的学校官方微博微信或手机彩信账号及其他载体,各类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科技协会、社团团委及志愿者组织等)掌握的学生团体新媒体平台。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任何信息的不当发布都有可能对学校产生负面的影响。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明确定位,树立形象。学校的官方账号需要体现正统的官方身份,如果在官方账号上不能够坚持正确的官方立场观点的话,那么会毁坏官方的形象。而学生团体也是学校的发言人,应该把握官方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既维护学校的价值观和形象,有能体现学生的活泼和朝气。

第二,树立服务意识,坚持服务宗旨。新媒体降低了学校与普

通同学的沟通成本,拉近了学校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新媒体服务同学,我认为只要分为两个层次:被动服务和主动服务。所谓被动服务,并不是贬义,而是当同学老师反映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搜集,反映给学校有关部门,帮助问题解决。认真处理好同学老师反映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学生团体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认真的态度,这也是工作量较大的工作。另一个方面,就是主动服务,主动思考同学们的需求,通过新媒体发布同学们需要的信息,例如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发布生活信息和学习信息,在就业高峰期发布就业信息,气温突转时提示信息气温变化,甚至每天一则充满正能量的“心灵鸡汤”,这些都是主动为学生服务的内容。当然,要想做得好需要多用一点“心思”,上海交通大学日前整理的全国38所985高校的寒假时间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其主要原因就是找到同学们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第三,由于新媒体的特点,需要新鲜有趣的内容,而且呈现的方式又是碎片化的。因此,将它应用到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上,要注意信息的包装与系统的规划。信息的包装指的是需要考虑到网络传播的特点,结合当下流行的文化进行包装。比较有趣的一个例子是天津大学的官方微博今年7月份发布的天大版“擎天柱”,通过这种充满创意的方式介绍天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校园文化,得到了同学们的共鸣和广泛关注。这种包装需要一定的创新,有时候并不能仅靠一两个编辑来完成,但是学校需要利用好学生老师或者校友的创造性,通过互动,激发他们创作和再创作的热情。但是这种包装并不表示一味

为了“博眼球”而迎合受众的趣味,我们的目的在于建设推广校园文化。学校可以通过系统整理学校的历史,文化,将其与时下的时事热点进行结合,适时地发布推送,从而较好的传播校园文化。

第四,注意亲民的态度。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消解权威的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被尊重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亲民的表达方式是非常能够拉近距离的。使用喜欢的、常用的语言经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有时候网络语言的使用会使信息变得有趣一些,但是语言的使用也要考虑到形象的问题,适当掌握分寸是非常有必要。在叙述中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对于活泼的内容可以以第一人称加上小编的主观感受,这样对读者来说要亲切得多。

论新媒体时代档案资源建设 篇3

新媒体在档案领域的运用首先实现了档案利用方式的创新,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或智能手机,联通网络可以不用到档案馆就有可能实现利用档案的目的。档案利用的便捷化使档案利用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档案利用者的规模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利用逐渐从一种小众化的活动开始向大众化的行为过渡。

2 档案资源建设应跟上时代步伐

当前档案资源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量的档案资源没有数字化;二是馆藏结构单一,很多综合档案馆以文书档案为主,“综合档案馆不综合”;三是内容不丰富,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较少;四是特色不明显,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千篇一律。五是档案资源整合加工进展缓慢。传统的档案资源建设已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这就要求档案部门转变思路,构建新型的、分布式的和整合式的档案信息资源。

3 新媒体时代档案资源建设改进措施

3.1 档案资源建设应以用户为中心。新媒体时代,以微信为例,通过依托智能手机,微信以较快速度拥有了庞大受众。“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和服务理念已经形成。档案部门要积极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优势,搞好服务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档案部门必须时刻关注用户的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特征,利用新媒体沟通、互动及时的优点,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对馆藏档案资源及其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组织开发出适合在新媒体上传播能满足用户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

3.2 加强基础性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实现有效整合,通过互联网达到共享的目的,原本处于“孤岛”状态的档案信息在数字环境中也容易实现集中并重新组织。

首先,注重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与整合的顶层设计。一是从法律层面赋予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建设中更多收集档案的权利,保障综合档案馆的主体地位;二是档案资源建设必须依据现有档案法律法规,强化法制手段,依法开展工作;三是加强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宏观规划与协调;四是国家应加强对非国有档案资源的宏观管理,各级档案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对非国有档案资源建设的监督和引导工作。

其次,扎实推进馆藏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受经济条件限制,在进行档案资源数字化时必须有所取舍,分清轻重缓急,对安全风险较大,反映国家、社会、人类发展历程的有重要价值以及具有凭证性的档案资源要优先数字化,对保存利用价值较小或已失去保存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源应延缓数字化或不予数字化。

最后,加强新媒体档案资源的收集。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以其特有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再加上记录方便、传播及时,具有纸质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诸多优点。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微博、微信等关注时事热点,表达看法。这些都是潜在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部门应当关注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型网络档案资源,认真分析其价值,制定出合理的鉴定标准,从中筛选出值得保存的档案,把其纳入档案信息资源收集体系之中,以扩充档案信息资源的范围。

3.3 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应根据不同用户的利用需求特征,善于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对馆藏档案资源及其他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并进行深度挖掘,制作出适合在新媒体上传播的数字化档案编研产品,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已出版的纸质材料、磁性材料等编研成果,可以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对其进行编辑,制作出图文并茂、短小精练适宜在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发布的数字档案产品,不仅能满足广大利用者的需求,也极大地丰富了档案信息资源编研成果的类型。

3.4 创新档案资源的利用方式。在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建设的基础上,新媒体时代,档案部门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将内容丰富的档案资源更有效地传递给广大利用公众。

一是可以开展网络主动推送服务。二是规范推送的内容。例如微信公众平台,突出档案的文化特色,结合档案文献内容凸显地方特色。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电视台新媒体建设 篇4

一、电视新媒体总体结构

新媒体系统将由节目制作中心 (逻辑上包括台里现有媒资、非编制作) 、平台运营、资讯网络传播、应用终端接收四个层次。

电视制作是节目内容的核心元素, 其主要的内容包括新闻生产加工、新闻素材采集、节目精细制作、节目配音、节目转码、节目推送等。

运营平台是新媒体结构的第二层, 其前段发布系统直接面向三屏业务发布, 将电视节目直接传输给用户, 而后端运营内容有视频管理、电视广告发布、终端用户管理等。

电视新媒体的第三层是传播分发网络, 实现了视频节目的智能化发布, 借助高效快速的媒体服务器, 可以将新媒体节目更快、更直接传达到终端服务器上, 为用户提供快捷清晰的视频服务。

电视新媒体的最底层结构是用户终端, 包括当前人们常用的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实现了接受终端和媒体服务器的直接关联。

烟台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系统设想图如下:

节目制作中心是完全可以借鉴广播电视已有的系统平台, 也是广播电视发展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烟台广播电视台根据自身特点, 结合已有的全台制作网、办公网和自办网站成熟地发布和传输网络, 充分挖掘潜力, 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电视广播新媒体系统。

二、系统总体架构

(一) 系统架构

烟台广播电视台区域性新媒体网络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体系, 使服务实现自由排列组合、互联互通、能够弹性配合未来需求进行调整。根据新媒体网站的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方向, 规划软硬件的组合配置, 在实现网站功能的基础上, 采用最为优化的软硬件构架, 网站模块之间整合紧密, 层次划分清晰, 组织架构合理。

1.内容制作中心的工作内容是进行新闻资讯的采集、处理和制作, 把视频节目进行转码推送, 实现了视频节目从媒体平台直接传送到运营平台上。

2.媒体发布平台直观展示三屏融合业务, 实现了视频数据管理工作统一化, 将页面发布、用户管理、广告管理、互动平台等纳入到业务范围中。

3.媒体视频节目实现了互联网平台发布和传输, 节目内容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服务受众群体更加宽泛, 节目内容的影响力增强;

4.三屏终端借助通讯网络实现了和运营平台对接, 视频的访问互动性增强, 并且衍生出不同服务质量的视频节目。

(二) 系统拓扑结构

基于对烟台广播电视台区域性视音频门户网站系统的需求分析, 以及对业务逻辑、业务模块拆解, 系统拓扑结构构如如下下::

整个系统从属性上分为基础网络支撑平台与业务功能模块两个层级, 基础网络支撑部分, 主要提供基础网络连接、数据交换、网段划分、数据存储及业务数据信息保存等工作。而业务功能模块即是整个系统的生产组成部分, 包括内容汇聚、生产加工、内容管理、内容转码推送, 内容发布等模块。

三、系统工作流程

新媒体网络系统的优势明显, 相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 其节目生产、资讯采集、节目制作、业务管理、资源分配、节目传播、网络平台构建等内容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电视新媒体的业务突破了传统“采集、编排、管理、存储”的工作流程, 并根据新媒体的业务需求延伸出高效化、精细化的流程环节, 主要包括内容汇总、内容剪辑、内容管理、节目转码、内容发布等。

通过下图, 可以了解到整个广播电视节目通过编码收录等形式, 推送到新媒体存储系统, 再经过快编系统进行二次加工, 通过VMS (视频管理系统) 辅以CMS (内容管理系统) 管理发布, 最终呈现到客户端。

四、系统安全

通过对整体流媒体存储带宽的计算, 千兆以太网架构足以满足应用。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全台制作网络、办公网络, 完成内容制作平台的整体建设, 通过对VLAN方式的细化, 可以实现对子网系统数据交换管理, 强化媒体系统中的数据流通和数据分享。

电视新媒体系统通路间拥有高效化的安全防护, 当前最为常用的网关防护是防火墙技术, 其内容服务系统和业务推送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端口较少, 并且严格限制业务平台和推送区反向通路传输, 通过防火墙和安全网关实现了系统防护。

节目内容推送区中能和发布平台直接关联的服务器只有两种, 即推动服务器和元数据服务器, 这两个服务器都配备了高效的防火墙客户端和杀毒软件, 对外来的不明信息入侵进行严格监管, 一旦发现可疑的信息就启动杀毒系统, 抵御来自外网信息的攻击。

同时会采用专线连接的方式来沟通采编制作系统和应用发布平台, 非法的外来数据很难进入到系统中进行修改。部分节目做了地域限制, 保证节目版权以及避免非授权的流媒体下载和复制。采用用户认证, 服务器授权, 数据库热备等各种手段保证了整体数据的安全稳定。

小结

烟台广播电视新媒体通过一段时间系统的整体运行, 已经基本保证新媒体节目和网络节目同步发布, 并建立了快捷化的互动渠道, 网络电视台和终端系统成为广播电视新媒体传播的新渠道和新载体。新媒体也必将助推广播电视在互联网领域实现与自身在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中的地位相匹配甚至极大超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于新明.新媒体:电视新闻传播的新路径[J].传播务实, 2008 (6)

[2]戴世富.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 2012 (04)

新媒体建设 篇5

一、团队建设人员基本情况

由于新媒体作业需要一定的基本技能,如写作、拍摄、图文编辑等,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且学生具备参与兴趣方才可能作业。新媒体中心因此制定了“前期招新—中期培训—后期筛选—固定团队—随时接纳新成员”的招新及团队建设基本流程。

经9月份的初次招新,约50人报名,多轮培训后最终筛选出5名固定新媒体人员,均具备一定新媒体作业技能。

二、培训情况

9至10月,共完成线上培训10余次。方式:建立微信群,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完成对新媒体的初步理解,新微信公众号注册、提交文章等基本技能。

9至10月,完成线下培训7次。充分利用新投入使用的新媒体中心(主南401,使用新媒体中心暂行办法见附件1),让学生上机操作,同时指导。未完成利用网络编辑器进行图文编辑及选题策划作业的同学陆续退出,5名对新媒体较感兴趣且愿意学习相关新事物的同学正式进入新媒体团队。

10月至今。人员逐步固定后,根据具体安排采编任务进行独立辅导。在摄影、图文编辑、选题策划等方面进行小规模、个人辅导20余次。

三、团队建设成果

1、微信后台操作方面,新媒体成员均能完成相应的选题、采编、图文编辑。且独立完成、合作完成多个微信推送内容。

2、由新媒体学生团队运营qq表白墙,4个月内,好友数从0增至1200,每日发布信息10条以上,截止目前已发布千余条信息,与同学互动性强,已成为影响力较大的校内新媒体平台。

3、微信平台开拓方面,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团队已成功开发出出夜读音频栏目,校园视频栏目正在全力打造中。

四、团队交流、壮大情况

本着“构建大宣传格局”原则,新媒体中心学生团队在指导老师引导下,积极与广播台、团学在线新媒体团队加强沟通、合作,资源共享、互通,以期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如九州夜读栏目,既是由新媒体中心策划、图文编辑,广播台进行音频录制。

五、学生激励机制

论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6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新媒体的概念是相较于传统媒体所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新旧媒体之间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早在1967年,新媒体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提出,戈尔德马克运用新媒体来诠释电子影音。然而,数十年之后电子影音只能够被划分到传统媒体的领域当中。不难看出,新媒体的改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进步与技术发展而不断演变。

到目前为止,新媒体的概念偏向于一切数字媒体的总称,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多样性、虚拟性以及共享性等特点,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目的是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多层次的复杂活动来营造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具有校园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拥有着多元化的功能,其中比较重要的功能即提高师生的认知能力、凝聚力以及愉悦感等,从而为推进教育工作带来强大的促进力量。

高校校园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校校园文化需要将多元性与主导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校内师生可以准确地了解当前主流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应当科学严谨且与时俱进,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喜好来凸显文化的现实价值;最后,高校校园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教书育人作为一切文化活动的落脚点,运用文化来激发出当代大学生的内在潜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策略

1.加快校园网络的建设速度,夯实校园文化的媒体基础

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网络世界同现实生活的交叉与重合越来越多。高校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完成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事项,从而为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便利。基于此,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与价值,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在建设校园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在文化建设工作中,高校的教育者需要帮助学生筛选来自于网络中的信息,让他们在运用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型软件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与克制能力,将“思想出轨”扼杀在源头。

2.加强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团队的专业水平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其中包括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操控以及交流方式的创新等。高校管理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出一支专业化的校园文化传播队伍,利用他们从根本上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首先,从技术层面的角度分析,高校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媒体工具与载体的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引进一些信息收集、信息编辑以及信息传播的技术方法,确保校内的所有教育者都可以熟练应用各类媒体软件。其次,增强校内师生对新媒体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年纪稍长且资历较深的教育者,应当经常深入到学生身边了解年轻人在网络环境中的表达方式,以一个亲切平等的姿态来与学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能够对教育者敞开心扉。最后,在日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中,教育者与管理者还要留心发掘并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让他们成为拉近师生关系的有效桥梁,同时还要经常举办一些内容丰富且趣味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

3.加强对大学生的观念教育,塑造高校校园的文化精神

大学精神对于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人格塑造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中,各类信息的大量涌现,导致很多学生对大学精神与传统文化采取忽视的态度,从而将精力锁定在一些非主流的极端观念中。基于此,高校的教育者应当考虑从课堂教学着手,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同时再借助高校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实践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新媒体时代中,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教育者需要通过打造高校核心价值与共性文化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积极校园文化的引导下转变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想观。

参考文献:

[1]陈翔和,吴太贵.大学德育的文化支点: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7):169.

[2]包巧英,周德宝.有效利用新媒体,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57.

新媒体建设 篇7

针对这一市场需求,作为影响力较大的行业媒体——中国税务报,凭借自身行业优势,积极探索新闻传播的创新思路,整合自身行业媒体资源优势,与方正电子共同打造了移动新媒体移动阅读App。中国税务报社在移动新媒体业务布局中,着重在行业化新闻信息传播、行业内服务、互动问答、手机读报、听报、图说新闻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对外信息传播工作。

设置新媒体编辑部完善产品功能

中国税务报移动新媒体系统项目是方正电子为中国税务报社所研发的、针对移动新媒体业务布局需求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该平台系统实现简单、快捷化的内容编辑、审核与发布管理,基于云端服务模式,减少报社对硬件资源的投入,并针对当前手机用户,提供全新的移动化阅读体验,增加了报社新闻信息的多渠道分发与传播。

中国税务报社专门设置了新媒体编辑部,负责新媒体内容的制作和发布,目前正在使用方正悦享最新版本的移动新媒体产品框架,通过云服务平台进行运行,并将在近期内发布i OS及Android平台的最新版本。产品在功能方面已完全满足报社在移动新媒体领域的战略布局,功能优势如下:

(1)一源多终端 :结合方正在其他领域产品优势,实现不同产品间的融会贯通(系统可以与全媒体系统、CMS网站系统、数字报系统等),真正做到“一源多终端”,节省报社在移动终端的人力投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系统流程化业务效率最大化:通过对编辑工作习惯等内容的分析,设计的编辑流程可以最大化提升编辑等后台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事半功倍效果;

(3)导航页面自定义规划:在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满足报社对导航页面进行规划设计,做符合报社自身业务发展、符合当地文化特征的个性化产品;

(4)一次加工、多平台发布:发布系统本身可完成写稿、编辑、审核、发布和模板定制的生产流程,后端发布到不同的终端设备上。支持“一次加工、多次多渠道发布”;

(5)多屏互动:客户端支持第三方资源嵌入,实现论坛、微博、视频、网页等多形式产品的融合,实现多屏互动;

(6)云端服务:报社云平台的搭建减少了报社等媒体单位涉足移动新媒体领域最重要的资源投入,灵活把控产品未来发展方向。

开启云服务模式实现平台服务高效对接

云服务模式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相应的平台技术服务人员,平台使用过程中以及最终手机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任何疑问都可以及时反馈平台服务人员,对应服务人员会第一时间相应并处理问题及时恢复平台的稳定,这也是云服务模式另外一个更为吸引报社等甲方单位最关注的点,节省了甲方单位对技术维护人员的需求,进一步降低了投资的成本。

(1)极大控制投资风险

移动互联网环境更多的体现为高速的发展和快速的变化,这也给报社等甲方单位的投资带来了极为不稳定的风险,面临着未来可替代产品出现带来的高昂投资风险,所以尽可能降低投资的成本,采用年授权的方式循序渐进应对市场的变化,保障投资的价值。

(2)高速的迭代更新服务

云平台服务模式可提供可持续的免费迭代更新服务,甚至可以按季度按月进行不断的产品功能样式的迭代更新,这也保障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高实用性,应用产品一直采用了最新的最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保障了一直走在市场前端,沿用不被市场所淘汰的技术,保持产品的活力和竞争力,这也是买断型产品不具备的独有优势。

(3)平台级别的大数据分析服务

新闻客户端的成功运作必须遵循互联网规律,互联网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传播革命,已经成为社会的底层架构和标配,这意味着新闻客户端平台能够和大数据平台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发展潜力,平台级的新闻客户端才有前途,这样对比于私有云,云平台级别的新闻数据结合于方正正部署的大数据技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智能匹配信息服务拓展潜在商业价值

当用户数量和流量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可能有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和产生真正的大规模的商业价值。一是打造巨型的云信息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云集着各式各样的信息,既有文字,又有音频和视频,并能实现信息的分类筛选、摘编和深度加工;二是打造大型的大数据平台,在该平台上能够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方式,实现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准确定位和把握;三是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低成本地实现信息和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之间的智能化匹配。

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平台上,除了信息智能匹配服务之外,还同时提供精准广告服务、电子商务服务、舆情服务等。在精准广告服务方面,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可以在精准掌握每个用户消费偏好的基础上,实现广告主的营销信息和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真正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这些都是未来报社云平台谋划发展的方向。

“中国税务报”移动新媒体客户端产品中除了在新闻信息发布、交互、税务服务、管理方面的功能外,还研发了“新闻搜索”、“信息收藏”“离线阅读”“意见反馈”“二维码”“会员中心”“多种方式登录”等功能模块,同时用户可灵活管理自己的评论信息、爆料信息和活动报名信息等。

目前,“中国税务报”移动新媒体客户端,已经在苹果App Store和主流安卓市场上线发布,用户规模与日俱增,当前仍在不断的进行产品版本的迭代更新,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

新媒体技术平台建设思考 篇8

五个转变

在新媒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必须高度关注5个方面的重大转变,首先在理念上要进行革新。

1. 以流程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变。传统出版关注流程,以流程的自动化为核心,典型是应用是采编系统。但是在新媒体建设中,流程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数据中心的建设成为核心,这就是很多新闻单位已经建设或正在建设的数据仓库或者中央信息厨房等,这也符合目前大数据发展趋势。

2. 从封闭系统到开放平台的转变。传统媒体的信息化平台基本上是封闭的,这个封闭性自激光照排时代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平台战略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像微博、微信、京东、阿里,他们爆发式增长的一个核心就是平台战略,平台战略的目的是形成生态圈,在自己的平台上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联盟,让平台外的社会组织进行创新,现在在中国传媒领域尚未出现平台性公司,未来中国领先的媒体集团一定是平台型的。

3. 从单一媒体向融合媒体及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变化。媒体融合是个大趋势,未来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这样的划分肯定会过时,媒体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同时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已经产了所谓“公民记者”现象。社交媒体和自媒体这种去中心化的媒体形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 从传统出版技术到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的变化。传统出版技术主要是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组织管理和控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从IT发展到DT,即所谓的数据技术,DT时代的关键是服务大众和激发生产率。这里面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技术是核心,要有效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关联,信息的可视化和数据新闻,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甚至要进行预测。

5. 从客户经营(广告商)到用户个性化精准营销服务的变化(用户)。互联网一个最重要的思维是建立连接,传统媒体最缺失的就是只有客户,没有用户,或者说只有读者,没有用户。未来的服务必须是个性化的,而且只有是个性化的,广告商才能买单。效果评估和精准营销就成为市场营销的关键。这在传统媒体形态无法实现的需求在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领域已经成为基础和必须。

四个关键词“大智移云”

新媒体的技术建设,简单来说,就是要符合“大智移云”的技术发展趋势: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云平台。

1. 大数据。媒体是天然的大数据领域,数据是一种资源和新的经济类别,是21世纪的黄金,未来的世界是软件定义(Software Defined),数据驱动(Data Driven)。现在对大数据最大的理解误区就是Hadoop,好像没有Hadoop就不是大数据,有了Hadoop就是大数据,其实不然,Hadoop是一个生态系统,包含的东西非常多,而且还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不能狭隘地把Hadoop等同于大数据。比如现在推动大数据发展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就不是什么Hadoop技术。

2. 智能化。文本智能分析技术(如自动分类、聚类、信息抽取、情感分析)、多媒体内容理解(如深度学习)、各种数据挖掘算法。智能化技术是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的基础,没有智能化就没有个性化。

3. 移动化。现在APP已经满天飞,但是真正得到广大用户欢迎的移动应用其实非常少,那么移动新媒体需要解决用户的什么痛点呢?八卦和娱乐传统媒体搞不过市场化的公司,我们认为需要关注几个点:用户时间的碎片化、基于位置和时间的服务、和政府便民服务的对接等等。

4. 云平台。云已经成熟,正显示出价格成本和维护服务的巨大优势,云计算不仅仅是虚拟化的问题。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我们认为应大量采用公有和私有云服务。

三个新重点

传统媒体在全媒体采编、发布等领域已做了大量的技术建设,技术已经成熟可用,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围绕新媒体发展战略,应该重点建设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1. 大数据管理平台

2. 用户行为分析和精准营销平台

3. 智能分析工具

以新媒体助推企业文化建设 篇9

六个平台

微信平台:开发新传播渠道, 激活文化资源。泰隆银行通过建立面向员工、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微泰隆”微信订阅号, 大力拓展企业文化建设覆盖面, 将企业想要传达的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进行自主传播。“微泰隆”上线仅6个月就积累了24万的粉丝, 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信息平台。借助微信, 党委开展了“三行情书”评选, 发起泰隆摄影作品征选及长三角摄影作品巡展, 宣传“五水共治”、“文明出行”, 开设网上“道德讲堂”和“家长学校”, 传播各种资讯;工会、共青团、妇联举办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 其中“大手牵小手”活动全行6500余名员工全部参加, 有2万余名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爱与温暖。

“最美”平台:宣传身边榜样, 提振员工士气。根据年轻员工的阅读特点, 以微故事的形式将发生在员工中的感人事迹进行宣传, 传递向上的力量。《谁家年会这么牛, 北大高考状元掌勺, 男神总经理跑腿端菜》、《面对123个孩子的心愿, 他们的选择是……》等故事, 都有很高的阅读率和转发率。

创业平台:倡导创新理念, 激发大众创业。为了宣传“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 我们从小微客户中选取典型案例, 写成“客户传奇”系列文章, 在“微泰隆”上发布。《从放牛娃到霸道总裁, 看他如何跨越国界把买卖做到全球》、《1万元起家, 卖的是烧饼油条, 他凭什么能开出50家分店?》、《土猪肉做的香肠就是香啊, 45分钟卖出500箱, 央视记者惊呆了》、《比胖子烧饼哥更励志的是蛋挞哥, 他跟总理谈过天, 有178家加盟店, 还自创品牌“包不笼”》、《不是爱马仕, 也不是阿玛尼, 这把剪刀做的衣服就敢卖三五万》等故事接地气, 可读性强, 不但阅读量高, 而且为客户带来了滚滚订单。卖土香肠的故事在“微泰隆”发布的当天, 故事主人公就接到了100多个咨询电话, 收到33份订单。蛋挞哥的故事在“微泰隆”推出后, 还先后被新华社《半月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刊载播发, 蛋挞哥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学习平台:丰富员工知识, 蓄积前进力量。泰隆开设了形形色色的微课堂, 既分享了知识和经验, 又锻炼了员工的口才和思维。其中, “道德讲堂”和“家长学校”广受员工和“微泰隆”粉丝的欢迎, 一些文章的阅读量在5万以上。泰隆学院推出“网上学校”, 打造了电子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学习平台, 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和专业, 自由定制“微课堂”, 这种集碎片化、混合式、互动性特征为一体的O2O学习模式, 有效拓展了员工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化电子培训。除了线上学习, 线下每天早晨的十分钟部门晨会, 员工们畅所欲言, 演绎着头脑风暴。每个月, 分支行根据不同主题组织“百家讲坛”, 邀请业绩出色的员工或团队为大家传经送宝、答疑解惑。此外, 还有“市场面对面”、“跟班点对点”等活动, 都是泰隆“微课堂”的不同形式。

公益平台:提升价值理念, 倡导奉献爱心。泰隆推出“微公益”菜单, 员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 自愿认领, 让公益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借助于新媒体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在这一平台举行, 比如, 通过官方微信发起“捐一本好书, 献一颗爱心”活动, 短短一天内, 就收到员工、客户和“微泰隆”粉丝捐赠的书籍一万余册。我们利用这些书籍, 分别在全省10所贫困山区小学中设立了“泰隆爱心图书室”。今年3月, 我们在“微泰隆”上发起“拯救民勤·绿色传递”公益活动, 半个月时间就募集到12.6万余元, 泰隆的员工、客户、粉丝总共认捐了1.2万株梭梭苗, 在西部荒漠种下120亩“泰隆林”。多家媒体对这次公益活动进行了报道。

关爱平台:构建和谐文化, 凝聚全行人心。为使“员工第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将关爱从员工辐射到员工的家人, 泰隆银行利用新媒体开办了“家长学校”, 还开展了“泰隆萌娃秀”、“泰隆潮爸潮妈评比”、“送父母一张正装照”等活动, 不但员工们积极参与, 员工的家人以及数以万计的粉丝也被吸引到这些活动中。泰隆银行面向社会发起的“招财童子”评比活动受到热捧, 共有1.1万余名宝宝报名参加, 点击数达770万人次。

四点收获

一是提升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借助于新媒体开展的这些虚实结合的活动, 让泰隆的企业文化覆盖到长三角的160余家分支机构:对内, 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 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经过近一年运营, “微泰隆”已拥有24万粉丝, 影响力与日俱增, 多次登上《南方周末》的微信 (银行类) 总评榜前五名。

二是扩大了企业文化的影响范围。“实体+虚拟”的活动场所, “线上+线下”的“双线互动”, 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形式, 为活动的运行搭建了有效平台。网络新媒体的时尚性和前沿性, 使企业文化生动、活泼, 吸引了大量员工参与, 也让客户和社会人士参与到活动中, 扩大了泰隆银行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是拉近了企业和员工的心理距离。一方面, 新媒体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互动、交融提升的桥梁, 实现了员工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做到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的统一,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信息共享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新媒体为企业文化线上线下互动搭建了桥梁, 把抽象变得具体, 把理性变得感性, 把刻板变得生动, 实现了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融合统一。

四是改进了企业管理和员工培育的模式。新媒体的快捷性和丰富性, 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的扁平化, 提高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率, 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向全社会生动展现了泰隆企业文化的活力与热力。

新媒体建设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校园媒体,品牌建设传播,整合传播

一、前言

新媒体以其互动开放、及时高效的特点,使校园媒体品牌建设和传播拥有了更加宽广的交互平台。媒体品牌是媒体个性、品质和理念的综合体现,是各个品牌在受众心中独具特色,在社会中独具影响力的体现。高校校园媒体在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发展趋势的过程中,逐步走上融合发展、整合传播的道路。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用“整合”来定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走统一、多元、系统的发展道路,以“同一种声音发声”,塑造和传播校园媒体品牌,既是对高校校园媒体的一个创新性发展,也是一种更好的高校品牌传播方式。

高校校园媒体品牌是高校林立,媒体资源优化并且充满竞争的体现。对内而言,它是师生对于学校的认可,是一种内部传播的师生共创共享的传播理念;对外来说,品牌是一种“招牌”,是大众通过媒体了解学校时首要接触到的形象理念。高校校园媒体通过品牌建设及传播,塑造鲜明的个性特色,形成优良的传播质量,从而达到更高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社会影响力,是广大受众和时代的要求。

二、高校校园媒体品牌建设和传播的初步成效

高校校园媒体在品牌建设和传播的道路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基于整合传播的平台,不少校园媒体在对内对外的品牌建设和传播过程中,达到了一定的传播效果。

(一)校园内部整合媒体的品牌建设及传播,能加强同学们对于校园媒体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依托于新媒体技术,高校校园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播、宣传,更发展为一种让师生方便的服务。这一点从各个高校微信平台的功能上可以看出。高校官方微信平台甚者官方校园客户端,除了推送校园新鲜资讯等信息外,还具备了查成绩、一卡通查询、校园公交车查询等校园公共服务。予师生方便,是校园媒体品牌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方式。

再来,除了服务功能,高校校园媒体通过整合传播,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优质,品牌建设效果明显。中国传媒大学的媒体联盟,发挥校报的文字功力、电视台的现场效果、广播台的及时渗透、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趣味互动以及新闻网的整合作用,各个媒体平台强强联手,多个校园媒体形成一种品牌合力,传播的信息内容更加优质、实用,从而以高质量的服务更好地为师生传递信息,增加了校园媒体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二)高校校园媒体品牌建设和传播能增加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基于高校的性质,高校校园媒体本身就不仅仅是闭门造车的内部平台,更是一个向社会传播组织形象、与社会联系紧密的有效途径。高校校园媒体通过整合传播的手段,将传播对象放眼社会,从而增加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时,校园媒体策划了多起庆祝活动,当时宣传的校庆指南、新闻稿、微信推广还有多种宣传视频,充分整合了不同的媒介形式,吸引了社会多家媒体的报道,在微博平台上引起了网民的广泛讨论,达到了从大众传播到人际传播的效果。

除了与社会大众和媒体的联系,高校校园媒体和其他高校的合作,同样能够促进品牌的建设和传播。西南交大在120周年校庆之际,以两岸五所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的120周年校庆合作为由,将此次校庆变成了一次品牌建设和传播的强有力平台,此次五所高校的合作是五所交通大学的优势资源整合互补、信息共享,形成了合力,打响了交通大学这张名片。

三、高校校园媒体品牌建设及传播的策略分析

(一)首要任务:明确目标受众

对于品牌传播来说,目标受众的明确十分重要,只有确立了目标受众,才能富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并满足受众的需求,相应的品牌传播才是真正有效果的。对于高校校园媒体品牌建设及传播而言,社会经济效益可以淡化,但是在受众心中树立准确权威的品牌形象不容忽视。高校校园媒体的目标受众有自身的特点。

1.高校校园媒体品牌传播的受众面广。高校是一个开放性、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所面对的受众是极为广泛的。高校校园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要注意社会影响力的形成。正如此次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其在成都市多个商场LED屏幕上进行宣传,营造了一个整体的氛围,使得这场校庆不仅成为交大师生内部的庆祝活动,更是一次有社会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吸引了大量社会媒体的报道,也为西南交通大学的品牌建设和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可见,高校校园媒体的目标受众不仅仅是在校师生,鉴于高校的社会性质,公开传播和社会影响力的形成同样重要,高校校园媒体的目标应该考虑更加广泛的大众。

2.高校校园媒体的受众有主次之分。对于高校校园媒体品牌传播而言,在校师生、外部受众、有报考意向的人等受众群体都有不同的性质,而不同的受众又有主次之分。正如电子科技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平台上推出的“在电子科大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是针对在读、毕业或有意向报考电子科大的同学而策划;而“甲子成电/60载毕业照,来找找你在哪里”就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老师,而是作为校庆宣传的途径,向社会广大受众传播的信息。因此,针对每一次传播活动,明确受众,分层传播,是高校校园媒体品牌建设和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

3.高校校园媒体品牌建设与传播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大学生。高校校园媒体需要加强与受众尤其是与高校息息相关的高校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品牌建设与传播效果。高校大学生了解校园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校园媒体,对于校园媒体品牌建设和传播而言,在校大学生既是主要传播对象也是最容易接受品牌的受众群体。对于大学生而言,“新鲜、互动”往往能够拉近距离,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高校校园媒体品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因此,在高校校园媒体在品牌建设和传播的不同活动中,应该紧密联系大学生受众,将其置于首要受众位置。

(二)主要途径:整合媒体资源,借助新媒体优势

1.整合媒体资源,进行品牌建设。高校校园媒体作为校园权威消息发布的第一场所,是高校内部组织或学生团体创办的校园媒体。在融媒时代的推动下,高校校园媒体逐渐走上整合传播的道路。应该最大限度地整合媒体资源,发挥多种校园媒体的不同属性,以“同一种声音发声”,更好地进行品牌建设。

高校校园媒体通过整合传播的手段,强化了校园媒体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存在感,让不同媒体属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打破了以往传播信息同质化、各个媒体组织之间互不来往的局面。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整合校园内六大学生媒体社团,创新成立了“云立方”学生传媒中心,从而充分调动各个媒体资源,无论是关于校园内部重大事件的策划还是对外宣传,都更加有力。“云立方”作为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媒体的重要标志,通过统一的安排部署以及优质内容的传播策划,加强了在广大师生中的形象,让自身品牌更加具体、权威。

2.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品牌传播。形式方面,对于高校来说,高校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并且乐于接受新媒体的及时互动,乐于在新媒体平台上交流表达。新媒体通过互联网独特的用户群及以黏性服务为主的交流平台,将分散的目标受众精准地聚集在一起,进行品牌传播,能够更加有效地沟通。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传播面广,不局限于“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的内部交流,互联网技术能够吸引外部受众的关注和参与,积极地扩大高校校园媒体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内容方面,新媒体的“新”不仅仅是传播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在“内容为王”时代的一次创新。不少高校利用这一特质,加强了传播内容的个性化和新鲜度。在内容层面上,新媒体的创新创意更能够打动受众,从而达到品牌建设和传播的目的。新媒体平台能够将传统新闻稿以及常规的活动通知变成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吸引众多受众的关注。可以说,在新媒体平台上,丰富的内容、便捷的传播方式更能给让人们接受,从而增加高校校园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推动高校校园媒体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借助整合传播的手段和优势,推动校园媒体品牌建设和传播成为趋势。应该针对高校校园媒体的目标受众,分析其广泛、主次等特质,从而充分整合媒体资源,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建设和传播高校校园媒体品牌,增加高校校园媒体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阙娜.新媒体环境下品牌传播的新理念[J].青年记者,2014(03):82-83.

[2]蒋小军,窦强.高校品牌塑造的公共关系传播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4(09):30-32.

新课程下多媒体语文教学建设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 新课程 语文教学 建设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不仅在高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得到利用。从不同的角度上来看,多媒体教学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可课堂的需要对多媒体的运用进行取舍,有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取得相反的效果。新课程之下的多媒体语文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语文教学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到文章描述的绚丽多彩的事物和世界。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书本中的美景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可闻、可赏与可观的境地,让学生感受到书本难以展现的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与反馈知识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劲头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像、图、文的结合,将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展现,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热情,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

(三)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仅靠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解,文章通常显得枯燥而无味,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劲头都难以提上去。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讲解的时候加入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可以使枯燥的文章变得生动起来。与此同时,学生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缓解教师教学压力。

二、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不足

(一)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更加重形式而轻内容

多媒体课件是声光与影像的结合,绚丽的画面以及动感的音质都是教学课件的追求。多媒体教学虽然起到了帮助理解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只是关注课件的动感与多彩,忽视了对文章内涵的把握。而语文教师大多比较感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了课件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或者是把握课件传递出的文章内涵与信息。这样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多媒体教学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拉远了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语文课堂是一个最能靠教师用情打动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通过互动达到心灵的共鸣,收获丰富的知识。但是,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忽视了学生性情的陶冶和语感的培养,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课堂气氛也不够融洽。

(三)部分教师存在着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耐性

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很多教师都把多媒体教学当成教学的唯一手段,省略了很多要讲解与分析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单纯的记住了多媒体的画面,对于文章的内容却没有太多的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减少也使教师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更有甚者,很多教师不利用多媒体课件就没有办法上课。

三、新课程下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建设

新课程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活跃性与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也不应该喧宾夺主,妨害教师独立存在的价值,损害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建设中要使用以下的方法,在保证教师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点到为止的原则

语文教学是学生获取欣赏、感悟与评价的过程,过多的媒体课件会僵化和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坚持点到为止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运用少许的多媒体文件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的和学生完成互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言体悟能力。

(二)先文后图的原则

多媒体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声像与图画的结合,也不是没有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坚持先文后图的原则,在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预习与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播放,防止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此外,课件的选择还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避免学生难以从多媒体课件中领悟到文章精神和内涵。

(三)虚实相生的制作方法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文件的时候,要在课件中留取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它需要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和联想。多媒体文件中虚实相生的空白可以创设唯美的语境和情境,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文章中的境界,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文章传达的精神内涵。

(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仅是对每一页课件的简单播放,还要在播放的同时加入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和理解文章内容。语文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改善多媒体的制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总之,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要掌握好自身、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让语文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新媒体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篇12

一、注重校园合理布局和建设

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 需要学校进行各个部门的统筹安排, 充分发挥好各个部门的作用。制度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 是维系校园各个部门协调发展和校园秩序的保障。校园文化的传播需要明确目标, 以发挥各个部门和人员的优势, 促进校园应有的健康、积极氛围的营造。如果一个学校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干净整洁, 且具有特色的建筑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那么在这个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师生就会有着怡然自得的心态, 在审美中陶冶情操、学习和教学。校园的新媒体建设要与学生的需求相符合, 在设施、设备上加大资金的投入, 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求知和教学要求。扩大校园内网络信号覆盖范围, 能够满足学生和教师随时查阅资料、交流沟通的需求。提高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用丰富的内容、高雅的艺术、先进的思想充实校园新媒体传播内容, 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提高素养以消除鸿沟

选择、理解、创造、评估、制作等能力的具备, 是人们面对媒介信息时的媒介素养。目前, 高职校学生群体中存在一种“信息沟—知识沟”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的消除, 必须使学生的媒介素养得到提高。新媒体的发展, 为学生在网络中带来了更多的独立和自由,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意见和言论。但是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群体, 学生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提高他们的文化和道德素养, 建设文明的媒介和校园环境。开设新媒体的信息讲授和媒介素养课程, 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 以及对新媒体的应用和辨别能力。学校还要举行信息技术的培训, 开展网络互动、文献检索等活动, 提高学生对新媒体带来的信息的辨别力和抵抗力。除了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让学生对现实和虚拟有明确的区分, 能够自觉地进行网络环境的净化和维护。例如学生在使用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社交软件发表自己的言论时, 要拒绝语言网络暴力, 不仅自身语言、行为得体, 对于他人语言暴力的行为也要给予批评和纠正, 为和谐网络环境的形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创新校园文化内容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不仅仅是因为载体新颖, 更多的是有趣、潮流、新鲜生动的内容。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考虑这一特点, 在内容上进行创新, 建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 引起更多学生的喜爱和热情。高校都有校园网, 可以借助这一载体进行社会问题、热点的交流和探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凝聚师生的智慧。学校可以建设具有引导性、科学性、知识性等特点的综合型网站, 主动进行阅读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 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新的途径。在内容创新上可以多注意学生需求, 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加入学生关心的问题和内容, 让学生在校园网上进行阅读和讨论,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新媒体的新在于它的全员参与, 那么新媒体下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就不只是学校领导和员工的参与, 还需要学生这一主体的参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学生是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群体, 学校要发掘这些极富潜力的学生, 让他们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增添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抹独特的风景, 都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 通过新媒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学生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发展眼光。因此,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 有利于集思广益, 赋予校园文化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特色。

总之,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网络文化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 那么学校就要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 凝聚师生的创造力, 形成良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思想成熟, 为学校以后更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传播迅速、互动方便等特点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也为学生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理念, 威胁到学生自己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甚至各种心理问题。在新媒体下, 学校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 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还要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就如何在新媒体下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昌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J].闽江学院学报, 2012, 33 (6) :131-134.

上一篇:学困生自信心培养辅导论文下一篇:自体脂肪注射移植